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土家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沿河土家人的酒文化,土家族的酒文化历史》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千百年来,的酿酒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相继被人们所称赞。土家族先民巴人早在远古时代就有酿酒的历史。下面小编要跟大家介绍一下沿河土家人的酒文化,土家族的酒文化历史。

相关推荐:土家族的春节饮酒、浅说土家族的饮酒习俗及饮酒文化

春秋时期,沿河自治县地属巴国。《华阳国志》记载:巴人“质直好义,士风敦厚,有先民之流。故其诗曰:川崖唯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唯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意思就是粮食既丰,酒自多有,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酒。

2005年5月至200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彭水电站水淹区沿河自治县境内抢救性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遗址群10余处,清理出大量遗迹和遗物。在遗物中,就发现了古代的烤酒作坊和酒器,从而证实了沿河五千多年来的酒文化历史。

据出土的大量汉代酒文物考证,秦汉时期,就有“以酒成礼”、“以酒祭祀”、“以酒宴乐”等风俗习惯。酒是祭祀的必备品,在土家族人众多的祭祀活动中,酒是必备之物。明嘉靖二年(1523),有一个叫张勖的土家人老人,为了让子孙团结,在钟岭山张氏宗祠举行了一次较大的祭祖议式,所用白酒为一百担,相当于今天的一万斤。土家族还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每次上阵杀敌之前都要喝酒。明代,土家族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百姓送行,置酒于道旁,士兵经过酒坛,吸饮一口便可前行。

土家族人有一句谚语说:“汉族贵茶,土家贵酒”“有酒便是宴”“怪酒不怪菜”,饮酒不讲究菜,不分地点,不论人生人熟,席地而坐,围成一圈,端起酒杯就饮。因为土家族人自古喜酒,所以以酒命名的习俗也不少。男娶女嫁叫“喜酒”;新郎家操办“陪十弟兄”;邀约九个未婚小伙子在家相聚举杯赛歌叫“陪郎酒”;新娘家邀约姐妹十人举杯惜别、以哭当歌,叫“姊妹酒”;新娘出嫁第三天则要与新郎一道回娘家斟“回门酒”;结婚典礼时,新郎新娘在红烛高照下喝“交杯酒”;结婚典礼过后,男家要斟“陪高亲客酒”;生小孩要斟“嘎嘎酒”(嘎嘎:即土家人称外祖母为嘎嘎);满月办“满月酒”;满周岁办“抓周酒”;老人寿诞做“寿庆酒”;新屋落成“进屋酒”;正月花灯元宵酒。二月“过社酒”;三月寒食“祭山酒”;四月牛王生日酒;五月初五端阳酒;七月月半酒;八月中秋“送瓜酒”;九月重阳酒;除夕酒祭祖;逝了老人“丧事酒”等,无不与酒有关。酒作为一种文化,它伴随着土家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离不开酒。“沥酒”,是沿河传统的古老制酒方法。沿河土家族民间生产的“麻糖水酒”,其饮酒的方式“咂酒”特别,用竹管(即“鹅竿”)吸:“先由一人吸咂,叫开坛,然后彼此轮吸。”据考,咂酒乃土家人吸取了古蜀地的酿酒方法,在农耕中逐渐形成的吮吸习俗。

沿河土家山歌《望牛山歌》就是六十年代土家族老百姓望牛的真实写照,歌中有一衬词“啄杯”,沿河方言里就是“喝一杯酒”的意思,一个“啄”字,形象生动,让人联想到土家汉子喝酒的情形。土家族是一个勇敢、豪放、乐观的民族,酒文化的体现,更加展现了豪放的土家民族个性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加速了酿酒业的发展,现如今沿河的酒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土家族的春节饮酒


土家族过年比汉族提前一天,称为过“赶年”。土家族过“赶年”,有一种特别的习俗。把猪杀死后,放在门后用蓑衣盖起来,一人持刀在门角静静地站着,并不停地向外窥探。此时,若有人从门口经过,持刀人立即出门追赶,不管跑多远,一定要捉住过路人,强行拉回家中,好酒好肉招待一顿。土家族人一般都知此风俗习惯,所以一旦遇上有人持刀追过来,立刻喜上眉稍,虽然脚在不停的跑,但心早已跑到酒席上去了。如果不知土家族有此风俗的外地人,走在土家乡村的小道上,突然见一大汉持刀从门后跳出追赶自己,定会吓个半死。不要紧,当你还没有从惊恐的状态里完全清醒过来,早已被人家按在一桌丰盛酒席前面的座位上了。这种持刀请客的酒俗在世界上恐怕独占鳌头。

不得不喝的恩施土家族摔碗酒


恩施土家族的摔碗酒,很多人见识过也摔过几回碗,却无法参透其中奥妙,颇有趣味。想想吧,您被邀请去一个筵席上做客,宾主相见甚欢,大家推杯换盏,长幼尊卑有序,怎奈一阵猛烈的砸碗声,尖锐的瓷片四处乱飞。

传说摔碗酒起源于周朝。按本地的讲法,与土家族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当年巴蔓子将军因国内有难,去楚国搬救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楚兵解救巴国后,巴蔓子不忍割让国家城池,割下自己的头换取城池。“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在割头之前,喝酒后摔碎碗,再拔剑自刎。后人为纪念他,摔些酒碗学他的豪气,学他的舍身取义,学他的决绝笃诚。

酒文化的历史演变


远古以农耕为主,生活水平整体不高,酒被视为神圣,非祀天地、祭祖庙、奉嘉宾而不用,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尚俗和风格。而民间遇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重要活动才会使用,酒成为古代社会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质和精神用品。
而后酿酒作坊盛行,酒品开始从“士大夫”走进民间生活,各个朝代文人骚客的“酒故事”或记载演绎,写进史书,或吟诗作赋,抒发情怀,脍炙人口,譬如“鸿门宴”、“杯酒释兵权”、“曹操横槊赋诗”、“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十八碗景阳岗打虎”等等,不仅成为“酒文化”的经典佳话,而且被赋予了谋略、智慧、胆识、传奇、高雅、浪漫、诗意的色彩,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酒文化魅力。
新建立以来,酒文化在国家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关于酒宴社交的“趣闻轶事”被广泛传播。建国初期,国家一度把白酒作为战略物质对待,领导人高度重视,亲自指导。1976年,“四人帮”倒台时,北京城的白酒抢购一空,家家户户无不举杯相庆。这个时期,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政治色彩。随后,我国响应号召,掀起了“工农兵学商,一起建酒厂”、“要当好县长,先办酿酒厂”的大干快上风潮,酿酒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老百姓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无酒不成席。“酒文化”在产业发展的推波助澜下,大大丰富了民间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酿酒产业得到繁荣壮大,政务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个时期,酒类营销开始大行其道,“酒文化”的挖掘、丰富、创新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名称类别上出现了“老名酒、新名酒,国酒、省酒、市酒,机关用酒、军用酒、XX指定专用酒、定制酒、民酒、家酒”等等;从香型类别上有了“浓香、酱香、清香、芝麻香、老白干香”等等;从酒桌流行语上更可以看到酒对生活的渗透,譬如“借花献佛,先干为敬”、“宁伤身体不伤感情”、“能喝二两喝半斤,这样的干部较放心,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等等。“酒文化”已经不再专为帝王将相,政治军事、经济商务等“大事记”服务,它已完全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一种民俗和风尚,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