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饮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知识:古代文人雅士喝酒的“五饮”是哪五饮?》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酒都是人类不可或短的朋友。对古代文人雅士来说,酒就是灵感的催化剂,很多流芳百世的佳作中都有酒的味道。那么,古代文人雅士饮酒的“五饮”是哪五饮?停面笔者就为大家具体的讲讲。

五饮

古代文人雅士饮酒的五饮

饮人:共饮者应当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晓己故交,便是所说的“酒逢晓己千杯少”。

饮地:饮酒场以是竹林、花停、画舫、名山、荷亭等地为佳,便是所谓“醉翁行乐处,草水亦可敬”,恰是“奠枕楼头风月,驻春亭上歌乐,留君一醉意如何?”

饮候:饮酒的时期,挑选与饮地相和谐的新春、清秋、雨霁、积雪、新月等,富诗情画意之时饮酒。有酒无形中让酒就成了不可或短的圣品了。

饮趣:饮酒时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等。陶渊亮说:有待菊花家酿酒,与君一醉一陶然!

饮禁:主要包括苦劝、恶谑、喷秽等,防止饮酒时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总的来说,古人饮酒很复视外表和德性古。《小雅》中说的“宾之初筵,左右秩秩”,“酒既和旨,饮则孔偕”,指的就是礼仪之国饮酒应有的美风尚。举杯邀亮月,对饮成三人,而对饮又何止三人。中国酒文明博大精深,千杯不醉,万言难表。这些风尚雅兴,令人归味无穷。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古代就有了白酒冰饮


有人说,白酒冰饮是现代人发明的,其实不是,从古代起就有了制冷设备。不信,我们来看一下。
据《新唐书》载,唐时已经有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
再则如陶潜式的北窗高卧:夏日到来,隐居高人陶渊明便高卧窗牖,盼临凉风徐至,闲逸自得。此方乃“心静自然凉”的高阶版,后遂用北窗高卧、北窗眠、北窗风、陶窗等形容闲然自凉的人生境界。
三则更为大众的避暑方式莫过于凉棚了,往年长安每至暑月,人们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再是临水宴、壬癸席、澄水帛等等清凉道具不一而足——如此种种,可我想这些都没有饮一杯冰镇之酒来得爽快。
古时,人们喜欢温酒,温酒不伤脾胃;但夏季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楚辞·大招》中也说“清馨冻饮”,清澄醇酽之酒冰镇之后宜于夏季饮用。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据古代文献记载,周代就已流行在夏季饮冰镇酒。


可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先民们,如何取冰镇酒,自然值得深究。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既可为我们解开难疑。
此冰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高63.2厘米、口长63.4厘米、宽62.8厘米、缶高51.8厘米,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
鉴为方体,像一个方口的大盆。鉴内中部有方孔,鉴内之缶口颈即从方孔中露出,盖之四面各有一兽面衔环,以便启闭鉴盖。铜缶亦为方体,小口。缶盖平顶,盖沿内折,与缶口以子母榫相扣合。
而鉴与缶的组合,设有专门的机关。在使用时,将缶之口、底与鉴之口、底套合固定,灌酒挹酒不需打开鉴盖,只用打开缶盖即可。这套酒器设计巧妙,铸作精细,形体壮伟,在现知商周青铜酒器中尚无可朋比者。
此铜器便是我们较早较原始的冰箱了。
如今,冰镇白酒直饮的方式在国人的认识里似乎有些另类。我想这是由于伏特加、威士忌等等洋酒入华以后的概念冲击,使得国人竟然忘了白酒入冰的风味。更可能是传统的白酒厂家也渐渐忽略了这种味觉。可是还好,早在2009年盛夏之际,国窖1573首创冰饮风尚,“开启12℃的奢华”。
四百四十余年的氤氲,是你可以咂出的芳香;四百四十余年的洞藏,是你可以掬捧的纯粹;四百四十余年的沉淀,是你可以品味的历史。已是如此一盏好酒,再于冰块中加以冷藏,只待温度慢慢降至12摄氏度;而后开启瓶盖,将这玉液琼浆缓缓倒入调酒杯,加冰轻轻搅匀,使二者充分调和;待酒入杯,已是浓郁的酒香透杯而出、凝而不散、自然清爽。
“以酒入冰,以冰调酒”,藉冰之水体,调和酒之火性,加冰后的国窖1573是来自四百余年时光里的艺术珍品,妙美绝伦。于炎炎酷夏之际如此升华白酒平衡之道,带来的是一场奢华的品酒饕餮跟心灵盛宴、更是白酒品饮之道的经典。
不仅如此,泸州老窖更以香醇白酒为基础,经中医药酒研究室开发专属工艺萃取玫瑰精华,通过反复配比实验,将玫瑰原液与泸州老窖优质名酒融合,诞生了泸州老窖玫瑰酒。该品以、前卫的设计理念为指导,为中高端政商务人士量身打造一款彰显品味的玫瑰香型白酒,更可以照如同国际流行的兑饮方式,将老窖玫瑰与蒸馏水、冰块、可乐、加多宝、红牛等饮料相兑,浑然一体。
后悔没有早先一步得知,否则带冰的国窖或玫瑰,与那三五个贪杯的知己,便能助我降下那酷暑与足球的双重盛温。

白酒分五味,到底是哪五味呢


人们常说白酒有五味,可是也许在你的味蕾里只有一种口味,那么它所具有的五味到底是哪五味呢?

酸味

白酒中的酸可分为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挥发酸有甲、乙、丙、丁、戊、已酸等,其分子量越大口味越浓,分子量越小,刺激性越强。在蒸馏时通过挥发、汽带作用而进入酒内,构成酒的后味的重要物质。

甜味

白酒中的甜味有人认为主要来源于醇类,特别是多元醇,它们都含有甜味基团和助甜基团,如丙三醇、2、3-丁二醇、丁四醇(赤癣醇)、戊五醇(阿拉伯醇)、己六醇等,随着羟基(-OH)数目的增加,甜味也相应增加,规律是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丁四醇(赤癣醇)戊五醇(阿拉伯醇)己六醇,这些多元醇不但具有甜味而且是粘稠体,能给酒带来丰满的醇厚感,使白酒味绵甜醇滑。

苦味

酒中的苦味,有人认为形成的物质主要量过量的醇,过量的琥珀酸,少量的单宁,较多的酚类和糖醛所引起的。

另外异丁醇、正丙醇、酪醇和生物碱等物质都呈现苦味。苦味对感觉是不愉快的,但少量的苦味,能增加陈味和增长厚味。重要的是勾兑中要掌握好它与其他味感的比例关系,使其协调愉快。

辣味

白酒中的辣味可能主要来自醛类。如甲醛、乙醛、丁醛、戊醛、己醛、糠醛、甘油醛、缩醛等,另外醇也具有刺激性的辛辣味,它们强烈刺激神经,使之产生辛辣感。

涩味

涩味本不能成为味觉,它是某些物质刺激舌头的粘膜而产生收敛感的一种反应,酒中的涩味,多是由酸、甜、苦味三者不均衡,失去了合理的比例关系所造成的,涩味一般都与苦味相伴而出现涩苦。

白酒中的涩味主要来自酚类、呋喃化台物,其他有些氨基酸、吡嗪、醇也呈现涩味,过量的乳酸、乳酸乙酯、醇、单宁等物质均会产生涩味。

选购白酒需哪五看


一看外包装箱。优质酒用的外包装箱整齐、坚硬,箱内有防震、防撞的间隔材料,箱体图案印制精美,字迹清楚。二看包装盒。真正的名优酒纸盒,纸质白细坚硬、造型美观、印刷精致、颜色协调。三看酒瓶。优质酒瓶,表面光洁度好,玻璃质地均匀,瓶盖多为铝质扭断式防盗盖或塑盖塑胶套,印有厂名或酒名的酒标带有封盖的作用,一经开盖就会断裂,预防有人利用原包装假冒。四看标签。根据食品标签标准要求,生产者应当在白酒标签上标注酒名、生产者名称、地址、产品标准号与质量等级、配料表、酒精度、净含量、香型、生产日期、规格、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五看内在质量。正常白酒应是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若是无色透明玻璃包装,把酒瓶拿在手中,慢慢地倒置过来,看是否有杂质。

古代过春节饮什么酒


春节对人而言,春是所有节日中较隆重的一个,无论离家多么遥远,天各一方的游子都要与家人团聚,共同辞旧迎新。那么,除了吃年夜饭、放爆竹外,古代过春节饮什么酒呢?

饮白酒的五大技巧,为健康保驾护航


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喝酒一般比较热闹,大家说说笑笑,不拘小节,气氛融洽,有的时候为了增进热闹的气氛,还要行酒令,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饮酒中也得到升华。平日里,白酒是常饮用的一种,掌握一定的饮白酒技巧是有必要的。因为饮酒不当对人体是有害的。

饮白酒的五大技巧

1.饮酒时多吃绿叶蔬菜和豆制品

绿叶蔬菜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豆制品中的卵磷脂也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2.饮酒后切不要洗澡

人饮酒后体内贮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引起血糖含量减少,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抑制了肝脏正常的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贮存的恢复,以致危及生命,引起死亡。

3.不要用药酒作宴会用酒

某些药物成分可能跟食物中一些成分发生矛盾,或者起化学变化,喝了后会令人恶心、呕吐和不适。

4.空腹时不要饮酒

一面饮酒,一面进食,酒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酒精受胃酸的干扰,吸收缓慢,就不易酒醉。

5.**的醒酒物不是茶水,更不是雪碧与可乐,而是果汁。

果汁,特别是橙汁、苹果汁能起到很好的解酒作用,因为它们含有果糖,可以帮助酒精更好地燃烧。

古代春节饮什么酒?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无论离家多么遥远,天各一方的游子都要与家人团聚,共同辞旧迎新。除了吃年夜饭、放爆竹外,在古代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全家喝屠苏酒、椒花酒(椒柏酒)以防瘟疫,同祝吉祥、康宁、长寿。

相传,屠苏酒是汉代的名医华佗创制的,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喝屠苏酒时,“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一般饮酒应该老年人先喝,但屠苏酒从年轻人开始喝,最后才是年长者,是希望老年人返老还童的意思。

宋代王安石在《元旦》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时的元旦,就是现在的春节。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有“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的诗句,巧妙地运用了年长者最后喝屠苏酒的典故,表明自己只要健康,不怕年老的想法。

诗人朱望之的《除夕》诗,不仅沿袭了喝屠苏酒的习俗,还用8味中药名描写过年的喜庆景象,诗云:“从容岁事已无忙,果草村肴设小堂。酣酌屠苏倾竹叶,暖煨榾柮带松香。插梅瓶中连翘影,剪烛灯明续断光。白附地砖书彩字,万年长积有余粮”。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屠苏酒在民间的流行。

酒从产生的那天起,便开始浸润人类社会,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是酒文化王国,饮酒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过春节饮酒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礼记月令》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新的一年开始时,天子总要亲自行迎春之礼,向上帝祈祷五谷丰登,然后举行宴会,时称“劳酒”。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从此,这种聚会便为春节这一盛大节日开了先河。到了汉代,“年”作为重大节日逐渐定型。到了这一天,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酒,其乐融融。

唐代宫中守岁,常常大摆宴席,让侍臣应制作诗,歌舞升平。皇帝大臣如此,一般的骚人墨客是夜也往往饮酒赋诗。宋时不仅“守岁”,还有“馈岁”、“别岁”等花样,样样都离不开酒。明人沈宣有《蝶恋花·除夕》诗云:“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可见饮“分岁酒”,乃是古代除夕大餐的重头戏。

清宫春节如何过?筵宴百桌菜百坛酒百只兽。如《满文老档》中记载天聪六年(1632)“元旦”大政殿筵宴的规模是:每旗各设席10桌,用鹅5只,八旗共设80桌,鹅40只,加上总兵官以上的高级官员另设20桌、鹅20只,总共100桌。每桌备烧酒一大坛,共100坛。这还不包括皇帝、王公和蒙古贵族宴桌的数目在内。另一件档案中记载,崇德四年(1639)“元旦”大宴用了母野猪8头、鹿22只、狍子70只、酸奶烧酒20瓶,平常酒80瓶,茶24桶,算起来也是100只兽、100瓶酒。

古人十分重视酒礼,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没有一页不提到礼,没有一页不提到酒。酒与礼成了一对孪生兄弟。虽然现在人们不是那么讲究酒礼,但还是要注重最起码的酒礼,就是要礼让长者、尊者、贤者,饮酒要有节制,劝酒不逼酒,使畅饮不致大醉。酒之趣,在于“雅”。正如《菜根谭》所云:“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白酒中有哪五种文化符号?


白酒,作为一个穿越历史的文化符号,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结,演绎着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也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一杯白酒饱含7种文化,演绎7种精彩,喝下去的是粮食精粹,升腾出的是千古情怀。

种植文化

众所周知,酒的诞生,是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与沉甸甸的麦穗开始的。它们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蛮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条永远流淌的生命长河。

《本草纲目》有“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的记载,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是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由于口感偏涩,质感粗糙,一般不做主食,但其产量高、易储存,至今仍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

小麦的种植范围与民族的开疆拓土同步延展,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由北到南的发展历程,早出现在西北,商周时期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到了盛唐时期,小麦在江南华南等地成为了餐桌上的贵宾。时至今日,的山川河流依然用它的博大孕育着高粱与小麦,而高粱与小麦,则以美酒回馈着美丽的土地。

地域文化

地域在影响白酒品质的众多因素中,尤为重要。山西出清香酒,陕西出凤香酒,四川出浓香酒,贵州出酱香酒,山东出芝麻香酒。同样的酿造工艺和酿造流程,换一个地方生产出的白酒味简直是大相径庭。

白酒发酵容器就是不同产地因地制宜的产物。在发酵时,清香型白酒用的是地缸,浓香型用的是泥窖,而酱香型用的是石窖,每年的窖池保养方式,当地的气候差别,水质的区别,用曲的差异,当地酿酒农作物的区别等一系列因素,都决定着酿出来的酒的口感会大有不同。所以说白酒是有着很强地域特征的“土特产”。

储存文化

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这种特质在酱酒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经过1年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酱香型白酒,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存放3年以上,通过时间的沉淀,挥发不利因子,产生有利因素,再进行勾调。

专业的储存设备有利于空气中的氧气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增加酒的芳香,进而产生陈年老香。

文化

按照中医理论,舌尖为心肺经,舌中为脾胃经,舌根为肾经,左右两边肝胆经。酒芳香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护肝扶肝,苦能养心养神。此外,好酒喝后不口干,按《说文解字》,舌边有水为“活”,是生命的**象征。故酒之饮食功效,与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保胃气,存津液”的主题一脉相承。

同时,根据有关科研数据表明,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53%左右的酒精度,是科学的酒精浓度,加之经过三年以上的储存,酒度高而不烈,刺激小,有利于健康。

艺术文化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数千年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305篇中有40多篇与酒相关,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1000首诗,关于饮酒的就有170首,诗圣杜甫现存诗词1400首,与酒有关的约占300首之多,翻开我国的文学史,历代诗词,有关酒的描写比比皆是。

东晋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情人”、无夕不饮;领一代风骚的曹操,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常和建安七子一起,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羁縻北朝、生平肃杀的庾信,有“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等饮酒诗14首,以酒寄情,缠绵悱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