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葡萄酒专题。这篇关于《你知道为什么有的葡萄酒会裹上保鲜膜?》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保鲜膜原本是用于食品保鲜的塑料制品,但在很多酒铺里,我们会发现,从酒柜中拿出的葡萄酒几乎都用保鲜膜包裹着瓶身。

葡萄酒也要用保鲜膜保鲜吗?这要从葡萄酒的储存环境说起。

葡萄酒需要什么样的储存环境?

1、恒温

葡萄酒储存的最佳温度在10℃-15℃,且温度要长期保持恒定。因为由温度变化所导致的热胀冷缩会使葡萄酒渗出软木塞外,导致酒液氧化,同时也会污染酒标。

太冷的环境会减缓葡萄酒的成熟,需要更长的陈年时间达到适饮期;而过高的温度则会使葡萄酒产生蒸煮味,不利于葡萄酒的风味成熟。

2、恒湿

一般酒窖的湿度约为60%-70%。湿度对葡萄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软木塞上,太潮湿的环境易滋生霉菌,造成木塞污染和酒标腐蚀;

太干燥的环境又会让木塞失去弹性,无法完全密封住瓶口,易造成酒的氧化、酒液渗出。

3、避光

很多食品保藏都需要避光储存,葡萄酒也不例外。光线会使葡萄酒产生光氧化,让酒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尤其是那些用无色酒瓶盛装的葡萄酒,更要注意避光储存,以免酒液氧化。

4、通风

潮湿的环境很容易滋生霉菌、产生异味,因此葡萄酒在保存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避免酒中产生不好的气味。

5、摆放

无论是酒架还是酒柜,用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都应平躺放置,让酒液和软木塞接触,保持软木塞湿润。这样才能更好的封住瓶口,避免葡萄酒氧化。WWW.jIukU365.CoM

葡萄酒裹保鲜膜有什么作用?

1、防止酒标受潮破损

用保鲜膜裹住葡萄酒主要是为了保护酒标。酒标是葡萄酒文化的一种体现,酒标破损无疑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对于经销商而言,酒标破损不仅不利于美观,降低葡萄酒价值,同时也会让消费者对葡萄酒无从了解。

葡萄酒的储存环境需要60%-70%的湿度。在潮湿的酒窖和酒柜中,极易滋生大量霉菌,从而使酒标上出现各种霉点,甚至受潮损坏,裹上保鲜膜则能很好的保护酒标。

2、防止运输过程中酒标损坏

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磕碰。而酒标毕竟是纸质的,在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磨损。

对于很多想要拿酒送人的朋友们来说,不希望葡萄酒受到一丁点损坏。而对于很多名庄酒,也有不少人喜欢收集酒标留做纪念。保护酒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防止酒标冻坏

葡萄酒的饮用对温度要求很高,起泡酒、甜酒都需要冰镇后再开瓶。而保鲜膜也可以保证酒标不被冻坏,冰镇后仍然能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保鲜膜对于葡萄酒还有哪些作用?

除了裹在酒瓶外保护酒标,保鲜膜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防止葡萄酒的走味。

英国ExelWines公司做过实验,称遭受过木塞污染、储存不当等问题的葡萄酒,用保鲜膜过滤酒液后即可恢复如初。

ExelWines的运营经理RussellWallace说:我们用保鲜膜做了实验,结果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的很有效。至于为什么会有效,我只能把它归结为保鲜膜的静电作用了。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一瓶走味的葡萄酒都能再变回美酒的,一旦葡萄酒走味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无力回天了。

葡萄酒专家兼WinePages的所属人TomCannavan说,有许多葡萄酒专家都对有异味的葡萄酒使用了保鲜膜,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他还指出并不是每一种保鲜膜都好用,但是使用保鲜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葡萄酒走味的状况不再恶化。

不过,也有实验指出,虽然保鲜膜将葡萄酒中的异味带走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走了葡萄酒本身的香气。因此,能用别的方法去除的异味,尽量还是不要使用保鲜膜。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葡萄酒为什么要缠上一层保鲜膜?


保鲜膜原本是用于食品保鲜的塑料制品,但在很多酒铺里,我们会发现,从酒柜中拿出的葡萄酒几乎都用保鲜膜包裹着瓶身。

葡萄酒也要用保鲜膜保鲜吗?这要从葡萄酒的储存环境说起。

葡萄酒需要什么样的储存环境?

1.恒温

葡萄酒储存的最佳温度在10℃-15℃,且温度要长期保持恒定。因为由温度变化所导致的热胀冷缩会使葡萄酒渗出软木塞外,导致酒液氧化,同时也会污染酒标。

太冷的环境会减缓葡萄酒的成熟,需要更长的陈年时间达到适饮期;而过高的温度则会使葡萄酒产生蒸煮味,不利于葡萄酒的风味成熟。

2.恒湿

一般酒窖的湿度约为60%-70%。湿度对葡萄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软木塞上,太潮湿的环境易滋生霉菌,造成木塞污染和酒标腐蚀;

太干燥的环境又会让木塞失去弹性,无法完全密封住瓶口,易造成酒的氧化、酒液渗出。

3.避光

很多食品保藏都需要避光储存,葡萄酒也不例外。光线会使葡萄酒产生光氧化,让酒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尤其是那些用无色酒瓶盛装的葡萄酒,更要注意避光储存,以免酒液氧化。

4.通风

潮湿的环境很容易滋生霉菌、产生异味,因此葡萄酒在保存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避免酒中产生不好的气味。

5.摆放

无论是酒架还是酒柜,用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都应平躺放置,让酒液和软木塞接触,保持软木塞湿润。这样才能更好的封住瓶口,避免葡萄酒氧化。

葡萄酒裹保鲜膜有什么作用?

1.防止酒标受潮破损

用保鲜膜裹住葡萄酒主要是为了保护酒标。酒标是葡萄酒文化的一种体现,酒标破损无疑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对于经销商而言,酒标破损不仅不利于美观,降低葡萄酒价值,同时也会让消费者对葡萄酒无从了解。

葡萄酒的储存环境需要60%-70%的湿度。在潮湿的酒窖和酒柜中,极易滋生大量霉菌,从而使酒标上出现各种霉点,甚至受潮损坏,裹上保鲜膜则能很好的保护酒标。

2.防止运输过程中酒标损坏

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磕碰。而酒标毕竟是纸质的,在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磨损。

对于很多想要拿酒送人的朋友们来说,不希望葡萄酒受到一丁点损坏。而对于很多名庄酒,也有不少人喜欢收集酒标留做纪念。保护酒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防止酒标冻坏

葡萄酒的饮用对温度要求很高,起泡酒、甜酒都需要冰镇后再开瓶。而保鲜膜也可以保证酒标不被冻坏,冰镇后仍然能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保鲜膜对于葡萄酒还有哪些作用?

除了裹在酒瓶外保护酒标,保鲜膜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防止葡萄酒的走味。

英国ExelWines公司做过实验,称遭受过木塞污染、储存不当等问题的葡萄酒,用保鲜膜过滤酒液后即可恢复如初。

ExelWines的运营经理RussellWallace说:我们用保鲜膜做了实验,结果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的很有效。至于为什么会有效,我只能把它归结为保鲜膜的静电作用了。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一瓶走味的葡萄酒都能再变回美酒的,一旦葡萄酒走味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无力回天了。

葡萄酒专家兼WinePages的所属人TomCannavan说,有许多葡萄酒专家都对有异味的葡萄酒使用了保鲜膜,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他还指出并不是每一种保鲜膜都好用,但是使用保鲜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葡萄酒走味的状况不再恶化。

不过,也有实验指出,虽然保鲜膜将葡萄酒中的异味带走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走了葡萄酒本身的香气。因此,能用别的方法去除的异味,尽量还是不要使用保鲜膜。

葡萄酒瓶上的保鲜膜你了解吗?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被保鲜膜包裹的食品,其实,保鲜膜用在葡萄酒上也是很广泛的,保鲜膜,顾名思义,作用是保鲜。但是,保鲜膜包在葡萄酒瓶上,也是为了保鲜吗?能达到保鲜的目的吗?

其实,用保鲜膜裹住葡萄酒主要是为了保护酒标。酒标是葡萄酒文化的一种体现,酒标破损无疑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对于经销商而言,酒标破损不仅不利于美观,降低葡萄酒价值,同时也会让消费者对葡萄酒无从了解。

保鲜膜对于葡萄酒酒标有哪些作用呢?

1.防止酒标被灰尘污染

我们买酒的时候,那些陈列在酒架上的酒,由于长期敞露在外面,酒标上就会积满灰尘。如果经常用毛巾擦拭,就会把酒标弄花。裹上保鲜膜后,就能很好地隔绝灰尘,擦拭时也不会让其遭受损坏。

2.防止酒标受潮破损

葡萄酒的储存环境需要60%-70%的湿度。在潮湿的酒窖和酒柜中,极易滋生大量霉菌,从而使酒标上出现各种霉点,甚至受潮损坏,裹上保鲜膜则能很好的保护酒标。

3.防止运输过程中酒标损坏

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磕碰。而酒标毕竟是纸质的,在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磨损。

对于很多想要拿酒送人的朋友们来说,不希望葡萄酒受到一丁点损坏。而对于很多名庄酒,也有不少人喜欢收集酒标留做纪念。保护酒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防止酒标冻坏

葡萄酒的饮用对温度要求很高,起泡酒、甜酒都需要冰镇后再开瓶。而保鲜膜也可以保证酒标不被冻坏,冰镇后仍然能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保鲜膜对于葡萄酒还有哪些作用?

除了裹在酒瓶外保护酒标,保鲜膜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防止葡萄酒的走味。英国ExelWines公司做过实验,称遭受过木塞污染、储存不当等问题的葡萄酒,用保鲜膜过滤酒液后即可恢复如初。

ExelWines的运营经理RussellWallace说:我们用保鲜膜做了实验,结果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的很有效。至于为什么会有效,我只能把它归结为保鲜膜的静电作用了。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一瓶走味的葡萄酒都能再变回美酒的,一旦葡萄酒走味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无力回天了。

葡萄酒专家兼WinePages的所属人TomCannavan说,有许多葡萄酒专家都对有异味的葡萄酒使用了保鲜膜,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他还指出并不是每一种保鲜膜都好用,但是使用保鲜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葡萄酒走味的状况不再恶化。

看来,保鲜膜在葡萄酒上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呢!

葡萄酒瓶外面为什么会有一层保鲜膜?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被保鲜膜包裹的食品,其实,保鲜膜用在葡萄酒上也是很广泛的,保鲜膜,顾名思义,作用是保鲜。但是,保鲜膜包在葡萄酒瓶上,也是为了保鲜吗?能达到保鲜的目的吗?

其实,用保鲜膜裹住葡萄酒主要是为了保护酒标。酒标是葡萄酒文化的一种体现,酒标破损无疑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对于经销商而言,酒标破损不仅不利于美观,降低葡萄酒价值,同时也会让消费者对葡萄酒无从了解。

保鲜膜对于葡萄酒酒标有哪些作用呢?

01、防止酒标被灰尘污染

我们买酒的时候,那些陈列在酒架上的酒,由于长期敞露在外面,酒标上就会积满灰尘。如果经常用毛巾擦拭,就会把酒标弄花。裹上保鲜膜后,就能很好地隔绝灰尘,擦拭时也不会让其遭受损坏。

02、防止酒标受潮破损

葡萄酒的储存环境需要60%-70%的湿度。在潮湿的酒窖和酒柜中,极易滋生大量霉菌,从而使酒标上出现各种霉点,甚至受潮损坏,裹上保鲜膜则能很好的保护酒标。

03、防止运输过程中酒标损坏

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磕碰。而酒标毕竟是纸质的,在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磨损。

对于很多想要拿酒送人的朋友们来说,不希望葡萄酒受到一丁点损坏。而对于很多名庄酒,也有不少人喜欢收集酒标留做纪念。保护酒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04、防止酒标冻坏

葡萄酒的饮用对温度要求很高,起泡酒、甜酒都需要冰镇后再开瓶。而保鲜膜也可以保证酒标不被冻坏,冰镇后仍然能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

保鲜膜对于葡萄酒还有哪些作用?

除了裹在酒瓶外保护酒标,保鲜膜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防止葡萄酒的走味。英国ExelWines公司做过实验,称遭受过木塞污染、储存不当等问题的葡萄酒,用保鲜膜过滤酒液后即可恢复如初。

ExelWines的运营经理RussellWallace说:我们用保鲜膜做了实验,结果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的很有效。至于为什么会有效,我只能把它归结为保鲜膜的静电作用了。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一瓶走味的葡萄酒都能再变回美酒的,一旦葡萄酒走味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无力回天了。

葡萄酒专家兼WinePages的所属人TomCannavan说,有许多葡萄酒专家都对有异味的葡萄酒使用了保鲜膜,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他还指出并不是每一种保鲜膜都好用,但是使用保鲜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葡萄酒走味的状况不再恶化。

为什么要在红酒瓶身裹一层保鲜膜?


购买红酒的时候,或许你已经发现,有些红酒瓶上裹着一层保鲜膜,尤其是那些名贵的红酒。大家都知道,保鲜膜主要是起一个保鲜的作用,一般用于蔬菜水果,和一些熟食。那么,为什么要在红酒瓶上裹一层保鲜膜呢,这样做起什么作用?

将红酒瓶上裹一层保鲜膜,其实简明扼要的说,是为了保护酒标,不让酒标遭受损坏。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防止酒标被灰尘污染

我们买酒的时候,那些陈列在酒架上的酒,由于长期敞露在外面,酒标上就会积满灰尘。如果经常用毛巾擦拭,就会把酒标弄花。裹上保鲜膜后,就能很好地隔绝灰尘,擦拭时也不会让其遭受损坏。

2防止酒标运输磨损

酒标毕竟是纸做的,如果不加以保护,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磨损,而保鲜膜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酒标不被损坏。尤其对于一些知名品牌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葡萄酒来说,还有不少人喜欢收集酒标留作纪念,因此保护酒标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3防止酒标因潮湿发霉

储存葡萄酒需要一定的湿度,这就使得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的酒窖或酒柜极易滋生大量霉菌,从而使得酒标上出现各种斑点,甚至受潮损坏。而保鲜膜恰好能够将瓶身包裹妥当,起到保护酒标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保鲜膜只需紧紧包裹酒标,同时露出瓶底和瓶颈即可,千万不可将瓶口封掉。这样做既不会影响葡萄酒的陈年,也可以杜绝酒标的腐蚀破损。

4防止酒液污染酒标

倒酒的时候,如果瓶子上裹着保鲜膜,就能防止流出的酒液浸染瓶身,从而保护好酒标不被污染。

5冰镇时防止酒标变花

在冰镇红酒的时候,酒标直接与冰块和水接触,上面的信息就会变模糊。裹上保鲜膜后,即使被冰镇过,上面的信息仍然清晰可见。

6葡萄酒需要什么样的储存环境?

(1)恒温

葡萄酒的最佳储存温度为10至15摄氏度。储存时应注意保证恒温,因为过高的温度会使橡木塞过于干燥,而温度的波动也会使得液体热胀冷缩,导致葡萄酒发生渗流,进而污染酒标。因此,在储存葡萄酒时极有必要裹上一层保鲜膜,可以有效地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

(2)恒湿

湿度也是影响葡萄酒储存的一个关键因素,最理想的储存湿度为60%-70%。和温度一样,葡萄酒储存的湿度也应保持恒定,且保证一定的通风性。因为过于潮湿的环境,酒标腐蚀的几率就会变大。反之,过于干燥的环境也会使像木塞裂开,进而发生渗流现象,污染酒标。有了保鲜膜的保护,葡萄酒才能更好地进行长期储存。

(3)专业酒窖或酒柜

由于有些葡萄酒陈年时间可达几十年甚至更久,而经年累月的储存,酒标必然会有所破损。因此,如果不用保鲜膜加以保护,酒标就会容易破损脱落。另外,长期储存葡萄酒最好不要放在冰箱中,因为冰箱在温度和湿度控制的精确性及通风性各方面都比不上专业酒柜,而且小规模的震动也会影响葡萄酒的陈年。所以有条件的葡萄酒爱好者可以考虑购买一个专业酒柜储存葡萄酒,同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红酒储存时为啥会包上保鲜膜?


相信买过红酒的朋友们都知道,一般我们看见的红酒包装上面都会有着一层保鲜膜,那么为什么红酒的瓶身上要包裹一层保鲜膜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介绍内容。

将红酒瓶上裹一层保鲜膜,其实简明扼要的说,是为了保护酒标,不让酒标遭受损坏。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防止酒液污染酒标

倒酒的时候,如果瓶子上裹着保鲜膜,就能防止流出的酒液浸染瓶身,从而保护好酒标不被污染。

2冰镇时防止酒标变花

在冰镇红酒的时候,酒标直接与冰块和水接触,上面的信息就会变模糊。裹上保鲜膜后,即使被冰镇过,上面的信息仍然清晰可见。

3防止酒标运输磨损

酒标毕竟是纸做的,如果不加以保护,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磨损,而保鲜膜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酒标不被损坏。尤其对于一些知名品牌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葡萄酒来说,还有不少人喜欢收集酒标留作纪念,因此保护酒标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4防止酒标因潮湿发霉

储存葡萄酒需要一定的湿度,这就使得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的酒窖或酒柜极易滋生大量霉菌,从而使得酒标上出现各种斑点,甚至受潮损坏。而保鲜膜恰好能够将瓶身包裹妥当,起到保护酒标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保鲜膜只需紧紧包裹酒标,同时露出瓶底和瓶颈即可,千万不可将瓶口封掉。这样做既不会影响葡萄酒的陈年,也可以杜绝酒标的腐蚀破损。

5防止酒标被灰尘污染

我们买酒的时候,那些陈列在酒架上的酒,由于长期敞露在外面,酒标上就会积满灰尘。如果经常用毛巾擦拭,就会把酒标弄花。裹上保鲜膜后,就能很好地隔绝灰尘,擦拭时也不会让其遭受损坏。

6葡萄酒需要什么样的储存环境?

(1)恒湿

湿度也是影响葡萄酒储存的一个关键因素,最理想的储存湿度为60%-70%。和温度一样,葡萄酒储存的湿度也应保持恒定,且保证一定的通风性。因为过于潮湿的环境,酒标腐蚀的几率就会变大。反之,过于干燥的环境也会使像木塞裂开,进而发生渗流现象,污染酒标。有了保鲜膜的保护,葡萄酒才能更好地进行长期储存。

(2)恒温

葡萄酒的最佳储存温度为10至15摄氏度。储存时应注意保证恒温,因为过高的温度会使橡木塞过于干燥,而温度的波动也会使得液体热胀冷缩,导致葡萄酒发生渗流,进而污染酒标。因此,在储存葡萄酒时极有必要裹上一层保鲜膜,可以有效地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

(3)专业酒窖或酒柜

由于有些葡萄酒陈年时间可达几十年甚至更久,而经年累月的储存,酒标必然会有所破损。因此,如果不用保鲜膜加以保护,酒标就会容易破损脱落。另外,长期储存葡萄酒最好不要放在冰箱中,因为冰箱在温度和湿度控制的精确性及通风性各方面都比不上专业酒柜,而且小规模的震动也会影响葡萄酒的陈年。所以有条件的葡萄酒爱好者可以考虑购买一个专业酒柜储存葡萄酒,同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以上就是关于红酒瓶身要包裹保鲜膜的6个原因,所以之后看见红酒瓶身上面有保鲜膜也不要再惊讶了哦!

你知道为何有的葡萄酒感觉特别“酸”吗?


酸对葡萄酒来说非常重要,它与酒精、单宁和甜度并列为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四大基本要素。对于酿酒师和葡萄酒发烧友而言,理解葡萄酒的酸也极为重要。

酸的来源

葡萄酒里的酸,部分来自葡萄本身,部分则来自于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其中,酒石酸(tataric)、苹果酸(malic)和柠檬酸(citric)3种源于葡萄果实;另外3种酸,是由酒精发酵和细菌活动形成的琥珀酸(amber)、乳酸(lactic)和醋酸(acetic)。

葡萄酒的pH值

首先,所有类型的葡萄酒无一例外都是酸性的,绝大多数葡萄酒的pH值都介于3~4之间(理想情况下,白葡萄酒的pH值在3.0~3.4之间,而红葡萄酒在3.3~3.6之间),低于咖啡,但比柠檬水稍高。

pH值对葡萄酒的影响

1.口感

葡萄酒的pH值,反映的是葡萄酒的酸的强度。pH值越低,酸度越强,呈现出来的口感则越清脆鲜活,与之相反,高pH值(低酸度)的葡萄酒则往往口感丰厚,这一点想必不难理解。

2.杀菌

除了影响口感之外,pH值高低对于酿酒师来说还有别的指导意义。由于大部分细菌生物无法在低pH值的环境下存活,因此在酿造高酸度葡萄酒时,酿酒师可以减少使用二氧化硫等用于杀菌的添加剂。与之相反,高pH值(低酸度)的葡萄酒则往往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3.陈年

在酿酒过程中,高酸度(低pH值)的葡萄酒发酵速度会更快,同时酸度也会增强葡萄酒的陈年能力。

4.颜色

此外,pH值高低还会影响葡萄酒的颜色。葡萄酒的颜色主要受到醋酸菌和乳酸的共同影响。葡萄果实内的离子化进程以及酸度的高低决定了葡萄的颜色。高酸度的红葡萄酒会拥有深红的颜色,而低酸度的红葡萄酒则会带有一丝模糊的棕色。白葡萄酒的情况也非常类似,低酸度的白葡萄酒同样会偏棕色一点。

TA值又是什么?

除了反映酸的强度的pH值,葡萄酒的酸度通常还可以用TA(TotalAcidity,总酸度)来衡量,其反映的则是酸的数量。如果一款葡萄酒的总酸度是0.6%,那就是说,100毫升的这款葡萄酒中,含有0.60克酸。

大多数葡萄酒的总酸度为0.6~0.7%;而如果一款酒的总酸度超过了1%,就会过于尖酸、难以下咽了。总酸度太低的葡萄酒(低于0.4%),则喝起来会淡然无味,太过贫瘠。

不过,高酸度葡萄酒的口感也可以用甜度来平衡。例如,冰酒的总酸度高达1.5%,但同时它的甜度也非常高,因此喝起来仍然能够取得平衡的口感,同时得益于高酸度,冰酒还拥有很强的陈年能力,能够陈年数十年。

将pH值和TA值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一款酒的口感和风格。例如,假设两款酒pH值相同,那么TA值较高的那款酒尝起来则会更酸。

但是,葡萄酒的酸对味道的影响远比简单的数值对比更加复杂,因为不同类型的酸也会影响我们对酸的感受。例如,霞多丽(Chardonnay)在橡木桶内陈年的过程中,其苹果酸会逐步转化成乳酸,口感也会逐渐由尖酸变得更加顺滑。

总而言之,葡萄酒的酸对于酒的抗菌、口感、颜色、陈年能力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将酸度孤立起来、单以酸度高低来评价葡萄酒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酸度的数值并不能准确反映葡萄酒在我们口中产生的感受。

酒是陈的香 你知道为什么吗?


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白酒越陈越香在很多人看来是常识,背后原因却鲜有人知晓。陈年的老酒比新酿的白酒香,究竟靠谱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白酒有香味的功臣原来是它!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需了解酒的酿造。固态发酵白酒多以高粱、小麦、豌豆等粮食为原料,其中的淀粉用麦芽或麸曲作糖化剂,再经发酵,麦芽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变成了酒精。不过,这种酒的酒精含量很低,经过蒸馏,便得到了酒精含量较高的白酒。

酒精与我们喝的白酒大不相同,纯净的酒精水溶液几乎是没有香味的,而一般的白酒具有独特的色、香、味,这是因为白酒里除了含有酒精之外,还含有糖类、甘油、氨基酸、有机酯和多种维生素等。正如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所以用水果也能酿酒。

不论是果酒还是白酒,能散发芳香气味的主要功臣都是乙酸乙酯。但新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而酒中的醛、酸不仅没有香味,还有刺激喉咙的作用。所以,新酿造的酒喝起来生、苦、涩,不那么适口,需要几个月至几年的自然窖藏陈酿过程才能消除杂味,散发浓郁的酒香。

酿酒师在长期的酿酒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使酒陈化的经验。他们把新制的酒放在坛里密封好,长期存放在温湿度适宜的地方,使之慢慢地发生化学变化,酒里的醛便不断地氧化为羧酸;而羧酸再和酒精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从而使酒质醇香,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酒的陈化。但这种化学变化的速度很慢,需要的时间很长,有的名酒的陈化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白酒越陈越香是有条件的

白酒并非越陈越好。如果酒坛不经密封或密封条件不好或温度湿度条件不当,时间长了不仅酒精会挥发掉,而且还会变酸变馊,甚至酸败成醋。这是因为空气中存在着醋酸菌,酒与空气接触时,醋酸菌便乘机而进入酒中,在醋酸菌的作用下,酒精则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变成醋酸。尤其是啤酒、果酒更容易酸败成醋。

所以,酒越陈越好是有条件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酒的陈化时间大大缩短。利用特殊方法处理酒,可以使陈化中必需的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速度大大加快,从而缩短陈化周期。

如:利用辐射方法照射新酒,15天后品尝,酒的浓香、甘醇、回味等方面都有提高,杂味有所减少。但是,不论科技多么发达,人们对陈酒的追捧都会随着中国的酒文化而一直延续下去。毕竟,白酒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陈年的酒香和人工催熟的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即使将来利用高科技陈化的酒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人们还是会通过各种手段得知酒的处理方法。如果它是高科技陈化法的产物,那么与真正的陈酒相比,它便会贬值许多。

如何贮存白酒才科学?

如果想喝到更香醇的白酒,可以直接买陈年老酒,也可以学习科学的方法把自家酒多贮存几年,那么白酒该如何贮存呢?

一般来说,相对湿度在70%左右为宜,湿度太高瓶盖易霉烂;温度0度至20度之间,严禁烟火。容器封口要严,防止漏酒和降低酒精度。白酒专家介绍说,贮存在避光,湿度、温度都适宜的环境效果更好,贮存过程中要多看少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长期存放的白酒,比如高度酒、成套或特殊意义的概念酒更适合收藏。

专家表示,也并不是所有的白酒都越陈越好,有的白酒若贮存过长,则进入衰老期,失去原有风味。特别是清香型白酒,最好不要长期贮存,因为容易失去原有的香型特点,甚至出现苦涩味。在白酒的多种香型中,以酱香型白酒最适宜储藏。用于盛酒的容器最好选用坛子,因为坛子自身含有多种矿物质,用它来装酒能经久保持酒的香味,会令酒更香更醇,促进酒的老熟。

为什么有的人喝酒会“上脸”?


什么是上脸?

所谓的上脸,实际上就是指酒精性脸红反应,也叫亚洲人脸红综合征,是指部分人在饮用酒精饮料后,酒精(乙醇)在肝代谢成为乙醛,由于乙醛刺激而引起的皮肤发红、斑点或起疙瘩等一系列反应。

根据统计,有高达36%的东亚裔人群在喝酒之后会出现脸红、作呕、头痛、心跳过快等症状,因此这种症状在英语中会被称为AsianFlush(亚洲人脸红综合征)。

上脸的元凶

如前文所述,导致喝酒上脸的元凶,就是乙醛。据统计,大约80%的亚洲人(在泰国和印度比例较低)体内含有一种基因编码ADH1B,此外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日本人和朝鲜人都含有另外一种叫做ADH1C的基因编码,这两者会使将酒精转换成乙醛的脱氢酶产生变异,能够快速地使酒精生成乙醛(在含有ADH1B基因的情况下转化速度会提高40100倍)。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0%的亚洲人携带另一种线粒体变异基因ALDH2,这种基因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不能分解生成乙酸。

结果就是,受这些基因影响的人在喝酒的时候代谢酒精的速度会更快,不像其他人那样感觉到兴奋,同时由于不能及时分解乙醛,堆积的乙醛会让你出现脸红的反应。

为什么亚洲人容易上脸?

根据人类基因组图谱项目分析,导致脸红的rs671等位基因上的ALDH2基因,在欧洲人和非洲人中非常罕见,在墨西哥裔美国人中更稀少。约30%至50%的中国和日本血统的人至少有一个ALDH*2等位基因。这种导致酒精性脸红反应的基因原生于东亚、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常见。

ALDH2基因可能起源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汉族人,并且一直积极的遗传下来。另有分析称,这种基因的扩散与中国南方水稻种植的传播有关。这种积极的选择性遗传的机制尚未知晓,但可能是因为高浓度的乙醛可以保护机体不受类似痢疾、阿米巴虫等寄生虫的感染。

上脸的后果

有研究表面,乙醛的大量堆积不仅会导致脸红,还会提高食道癌的发病率(具有酒精性脸红反应的人每天喝两瓶啤酒,食管癌发生率是不会脸红的人的6-10倍)。也就是说,假如你喝酒会脸红,根据医生的建议应该尽量少喝酒,否则罹患食道癌的几率会增高。

喝酒上脸的人,酒量较差?

简单来说,喝酒脸红实际上并不反映酒量高低。所谓酒量,也就是人体对酒精的耐受度,而这种耐受能力是可以经过锻炼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的。喝酒上脸,是一种对人体在代谢乙醛上的缺陷的提示,与酒量关系不大。

因此,喝酒脸红的人群切不可将其视作酒量不好的表现而刻意多喝酒来锻炼酒量,又或者将其视作过敏症状而去吃抗过敏药来缓解。

如何预防和治疗上脸?

由于酒精性脸红反应是基因问题,因此目前来说没有针对喝酒脸红的治愈方法。由于乙醛危害较大,可能会增加罹患肝癌、食道癌和消化道癌的风险,因此建议喝酒脸红的人群应该尽量避免饮酒。

有的人喝红酒会头痛 到底为什么?


很多人都有过喝酒导致头痛的经验,坊间流传这是葡萄酒中的亚硫酸盐引起的。这是真的吗?

亚硫酸盐与头痛无关

红葡萄酒中普遍含有亚硫酸盐(sulfites),因为亚硫酸盐可以充当防腐剂,具有防腐、抗氧化和抗菌的作用。除了葡萄酒以外,许多食品的制造过程中也会用到亚硫酸盐。

很多人以为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中亚硫酸盐的含量很高,所以才会导致头痛,其实不然。实际上,红酒中的亚硫酸盐含量非常低,比一罐金枪鱼罐头或者一包果脯的亚硫酸盐含量少很多。即使与白葡萄酒相比,红葡萄酒的亚硫酸盐含量也更低。相同份量的芒果或者杏子的亚硫酸盐的含量甚至是红酒的4-10倍。

上世纪80年代的一项研究指出,有大约1%的人群对亚硫酸盐过敏,而这个群体通常患有慢性哮喘。亚硫酸盐有可能引起哮喘症状,但不会引起头痛。

那么,喝红酒导致头痛的真正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罪犯:组胺(Histamines)

组胺是一种活性胺化合物。作为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包括过敏,发炎反应,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响脑部神经传导。欧洲的多项研究指出,红酒相比白葡萄酒和起泡酒含有更多的组胺。

美国MedicalWineInterestandEducationSociety的DanL.Keiller医生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表示,许多人体内缺乏可以代谢组胺的酶,因此容易因组胺而头痛。这些人在食用陈年芝士、烟熏肉等食物时也可能会出现头痛症状。

嫌犯:单宁

单宁(Tannin)是一种酸性物质,主要源于葡萄皮和葡萄籽,以及陈年过程中的橡木桶。单宁对葡萄酒的颜色、口感、陈年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由于单宁一般只存在与红葡萄酒之中,因此许多人将红酒头痛归咎于单宁,但这个理论未必正确,因为单宁还普遍存在于茶叶、巧克力之中,但喝酒头痛的人群在喝茶的时候却往往不会出现头痛症状。

如何避免头痛?

在喝葡萄酒的时候如何避免出现头痛症状呢?其实很简单:

1.喝水

每喝一杯葡萄酒,就相对应地喝一杯水,这样可以避免身体脱水,也可以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葡萄酒,降低头痛发生的几率。

2.避免甜食

糖分与酒精的组合会极大地增加头痛发生的概率。所以,假如你体质敏感,容易出现头痛症状,应该避免在吃蛋糕的同时喝酒。

3.喝咖啡

美国头痛基金会(NationalHeadacheFoundation)DrSeymourDiamond表示,咖啡因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葡萄酒产生的副作用。因此,在喝酒之前先喝两杯咖啡可以降低头痛风险,但是这样一来红酒的味道就会被强烈的咖啡味所掩盖,品酒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为什么有的葡萄酒特别“酸”?


酸对葡萄酒来说非常重要,它与酒精、单宁和甜度并列为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四大基本要素。对于酿酒师和葡萄酒发烧友而言,理解葡萄酒的酸也极为重要。

酸的来源

葡萄酒里的酸,部分来自葡萄本身,部分则来自于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其中,酒石酸(tataric)、苹果酸(malic)和柠檬酸(citric)3种源于葡萄果实;另外3种酸,是由酒精发酵和细菌活动形成的琥珀酸(amber)、乳酸(lactic)和醋酸(acetic)。

葡萄酒的pH值

首先,所有类型的葡萄酒无一例外都是酸性的,绝大多数葡萄酒的pH值都介于3~4之间(理想情况下,白葡萄酒的pH值在3.0~3.4之间,而红葡萄酒在3.3~3.6之间),低于咖啡,但比柠檬水稍高。

pH值对葡萄酒的影响

1.口感

葡萄酒的pH值,反映的是葡萄酒的酸的强度。pH值越低,酸度越强,呈现出来的口感则越清脆鲜活,与之相反,高pH值(低酸度)的葡萄酒则往往口感丰厚,这一点想必不难理解。

2.杀菌

除了影响口感之外,pH值高低对于酿酒师来说还有别的指导意义。由于大部分细菌生物无法在低pH值的环境下存活,因此在酿造高酸度葡萄酒时,酿酒师可以减少使用二氧化硫等用于杀菌的添加剂。与之相反,高pH值(低酸度)的葡萄酒则往往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3.陈年

在酿酒过程中,高酸度(低pH值)的葡萄酒发酵速度会更快,同时酸度也会增强葡萄酒的陈年能力。

4.颜色

此外,pH值高低还会影响葡萄酒的颜色。葡萄酒的颜色主要受到醋酸菌和乳酸的共同影响。葡萄果实内的离子化进程以及酸度的高低决定了葡萄的颜色。高酸度的红葡萄酒会拥有深红的颜色,而低酸度的红葡萄酒则会带有一丝模糊的棕色。白葡萄酒的情况也非常类似,低酸度的白葡萄酒同样会偏棕色一点。

TA值又是什么?

除了反映酸的强度的pH值,葡萄酒的酸度通常还可以用TA(TotalAcidity,总酸度)来衡量,其反映的则是酸的数量。如果一款葡萄酒的总酸度是0.6%,那就是说,100毫升的这款葡萄酒中,含有0.60克酸。

大多数葡萄酒的总酸度为0.6~0.7%;而如果一款酒的总酸度超过了1%,就会过于尖酸、难以下咽了。总酸度太低的葡萄酒(低于0.4%),则喝起来会淡然无味,太过贫瘠。

不过,高酸度葡萄酒的口感也可以用甜度来平衡。例如,冰酒的总酸度高达1.5%,但同时它的甜度也非常高,因此喝起来仍然能够取得平衡的口感,同时得益于高酸度,冰酒还拥有很强的陈年能力,能够陈年数十年。

将pH值和TA值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一款酒的口感和风格。例如,假设两款酒pH值相同,那么TA值较高的那款酒尝起来则会更酸。

但是,葡萄酒的酸对味道的影响远比简单的数值对比更加复杂,因为不同类型的酸也会影响我们对酸的感受。例如,霞多丽(Chardonnay)在橡木桶内陈年的过程中,其苹果酸会逐步转化成乳酸,口感也会逐渐由尖酸变得更加顺滑。

总而言之,葡萄酒的酸对于酒的抗菌、口感、颜色、陈年能力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将酸度孤立起来、单以酸度高低来评价葡萄酒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酸度的数值并不能准确反映葡萄酒在我们口中产生的感受。

为什么有的葡萄酒酒瓶特别厚重?


买酒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容量相同,但是一些葡萄酒的酒瓶明显比其他的酒瓶更加厚重,拿起来更有份量。此外,大瓶装(1.5L以上)的葡萄酒也往往价格更加昂贵。有人说酒瓶厚重的葡萄酒品质更高,这是真的吗?

加厚的酒瓶有什么用?

-更好地保护葡萄酒

对于葡萄酒来说,光线、高温、温度大幅变化以及运输时的震动等等都是侵害葡萄酒品质的杀手,因此,假如酒瓶更大、更厚,则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葡萄酒,以防酒液受到诸多侵害。

-陈年效果更佳

葡萄酒在酒瓶中的陈年,主要依赖与橡木塞气孔所带进来的微量氧气的缓慢接触。不过,太大量的氧气则会对葡萄酒的酒质造成损害。

酒瓶的尺寸越大,则表示葡萄酒与橡木塞接触的面积比例越小,可以大幅度降低氧气造成酒质受损的风险,同时让葡萄酒的陈年速度放缓,最终有助于得到一瓶陈年得更加优雅的葡萄酒。

-大+重=贵?

葡萄酒瓶的重量,除了来自于玻璃的厚度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酒瓶底部的凹槽。酒瓶的凹槽虽然并不直接影响葡萄酒的品质,但是对于需要长时间陈年的葡萄酒来说,底部凹陷的设计可以让陈年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聚集在酒瓶底部,而不那么容易倒到酒杯中去,而且还能防止沉淀物扬起导致酒液浑浊。

但是,对于不需要长时间陈年的葡萄酒来说,例如一年内就要喝掉的霞多丽(Chardonnay)等,这种适合年轻时饮用的廉价葡萄酒并不需要厚重的酒瓶给予额外的保护,也不需要特别的设计来保证陈年的效果,因此其酒瓶可以更加薄更加轻,成本也会更低。

此外,对于名庄酒来说,大瓶装的价格往往会比标准瓶(750ML)更贵。例如,一个标准瓶大小(750ML)的葡萄酒如果售价是200元的话,其Magnum版本(2倍标准瓶大小,即1.5L)的售价很可能就要500元以上。

假如你对葡萄酒投资有兴趣,购买超大酒瓶的名酒也是一个好选择。除了陈年后品质更佳这个原因之外,酒庄一般都不会提供很大量的大瓶装葡萄酒,因此这种葡萄酒的流通量很有限,价格也就更容易推高。

又大又重的酒瓶是潮流吗?

然而,对于所有的饮料产品来说,笨重的酒瓶往往被视作陈旧的做派。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啤酒的酒瓶重量足足减少了30%;就连可口可乐的玻璃瓶都比2007年以前轻了40%。技术的进步使得酒瓶在降低重量的同时还能提供更高强度的保护,但是在葡萄酒界,酒庄们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接受度却并不高。

葡萄酒消费者、尤其是高端葡萄酒的目标消费群体,往往更加关注葡萄酒的传承,因此无论是天然橡木塞还是笨重的酒瓶,都是能够让这些消费群体感到安心的重要元素。而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经济、环保等好处则并没有那么受到重视。

不过,新世界的酒庄已经逐步在采用更加轻量、使用更少玻璃材料的酒瓶,同时也号召酒庄们对废弃的酒瓶进行回收再用,减轻葡萄酒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你知道葡萄酒为什么没有“葡萄味”吗?


众所周知,葡萄酒以葡萄果实作为原料酿造而成,而且在酿造过程中没有添加人工香料,但是酿成的酒无论闻起来还是喝起来却拥有许多不同的香气和味道,如香草味、烟熏味、热带水果味乃至辛辣味、泥土味或者海水的咸味等等。这些味道与我们吃过的葡萄相距甚远,而且葡萄酒与葡萄果汁的味道也完全是两回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葡萄酒风味的来源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葡萄酒中的各种化合物是葡萄酒香气的主要来源。例如,当葡萄酒的酸和酒精发生反应时,会产生酯类物质,它们会给葡萄酒带来多种水果的香气,如白葡萄酒中的青苹果味和花香味,以及红葡萄酒中的草莓和树莓味等。

又如,除了酯类化合物带来的果香之外,葡萄酒中的吡嗪类化合物还会给葡萄酒带来植物性香气,如蔬菜类气味(青草味、灯笼椒味、醋栗味等)、巧克力乃至咖啡味等等。

葡萄的可塑性

使用葡萄酿造而成的葡萄酒拥有那么多类型的香气,是因为葡萄无可比拟的可塑性特质。葡萄是一种非常敏感、微妙、可塑性很强的水果,除了产生其他果类香气之外,葡萄在发酵和陈年过程中还能发展出非果类的香气,如香草、胡椒、皮革等等。

酿酒葡萄的类型数之不尽,每一种葡萄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特点,再加上葡萄酒对特定风土的展现(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周边环境的风土元素),以及酿酒师在酿酒过程中的种种决定对葡萄酒最终的风味造成的影响,使得葡萄酒作为一种酒精饮料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正是由于酿酒葡萄的这种可塑性,原本简单的葡萄汁,在发酵和陈年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展出各种类型的香气和味道,使得葡萄汁最终变成风味丰富而复杂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葡萄味

不同类型的葡萄酒都有一个主导的味道,例如: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浓重的黑色水果香气,如桑葚、李子、黑醋栗,以及香料的香气,如胡椒味;

霞多丽(Chardonnay)柠檬、香蕉、桃子、芒果等果香;

美乐(Merlot)樱桃、草莓、黑莓以及桑椹的气息,尤其是显著的樱桃味;

长相思(SauvignonBlanc)绿色草本芳香,如青草味;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完全没有所谓的葡萄味。葡萄味只是葡萄酒众多香气味道中的一种,不过在大多数葡萄酒中并不明显。而且,葡萄酒中出现葡萄味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特征,是不够成熟的果实发酵的结果。不过,使用麝香葡萄(muscat)酿制的白葡萄酒带有最原始的葡萄果实的香气(Grapey),这种葡萄酒也非常流行,深受全球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你知道葡萄酒为什么要卧放吗?


专家们都说葡萄酒应该卧放,但是我们在葡萄酒商店或者超市里面,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直立摆放的葡萄酒。到底葡萄酒直立摆放会不会损害酒质呢?葡萄酒要卧放的理由是什么?

葡萄酒为什么要卧放?

实际上,葡萄酒要卧放的理由与氧气有关。使用橡木塞的葡萄酒,如果长期直立存放,天然酒塞容易因干燥而收缩,甚至出现干裂现象,导致过多的氧气进入酒瓶与葡萄酒发生反应,引起葡萄酒液的氧化。葡萄酒中的酒精与氧气相互反应,会产生醋酸(Aceticacid),破坏葡萄酒的风味。

由此可知,采用天然橡木塞的葡萄酒一定要卧放,这样才能保证酒塞在酒瓶内的那一端维持湿润状态,防止酒塞干燥、裂开而引起的氧气侵入。除此之外,葡萄酒也应该保存在环境湿度达到50%~80%的地方,预防酒塞另一端出现干枯断裂的情况。

使用螺旋塞的葡萄酒也需要卧放吗?

目前市面上采用金属螺旋塞的葡萄酒越来越多,尤其是新世界产区的葡萄酒,这些没有使用天然软木塞的葡萄酒也需要卧放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使用螺旋塞的葡萄酒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需要卧放保存,因此可以依据你的酒柜或架子的情况随意摆放。然而卧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卧放依然是最好的存酒方式。

还有哪些酒不需要卧放?

实际上,除了采用螺旋塞这个条件之外,还有一些葡萄酒也并不需要严格地卧放保存。例如,对于起泡酒来说,无论卧放还是竖放对于酒质并没有多少影响。这是因为困在起泡酒瓶内的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压力,可以为酒塞提供足够的湿度防止氧气进入酒瓶。

法国香槟酒行业委员会(CIVC)的一项研究指出,香槟在卧放的情况下会加速陈年,因为酒塞长时间与酒液接触会导致失去弹性,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氧气会渗入酒瓶内引起氧化。

除了起泡酒之外,诸如马德拉(Madeira)一样的加强型葡萄酒也不需要特别使用卧放的方式保存,因为加强型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早已经过氧化,甚至酿造马德拉酒时会将葡萄酒加热到60摄氏度高温,并刻意将其暴露在空气中加速氧化,从而产生特别的风味。正因如此,加强型葡萄酒即使在开瓶后也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质,更不用担心竖放导致酒塞收缩而渗入的少量氧气了。

你知道葡萄酒为什么要“吐酒”吗?


经常有刚刚接触到葡萄酒的朋友吐槽说会遇到这种情况:周末的时候被邀请去参加一次品酒会,竟然看到有人在吐酒!他们认为这样做太粗鲁太不可思议了。但又不知道是否在品酒会上吐酒才是合适的,而咽下去则是不专业的行为?品酒会上到底该不该吐酒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吐酒。

1、什么是吐酒?

吐酒,此吐非彼吐并不是教你在喝了大量酒后如何把酒抠吐出来,而是说在换下一款酒之前,将上一款酒吐出清口。在品酒会,学习葡萄酒,品酒比赛或考试时,品酒者都会把酒吐掉;这是非常正常而且专业的行为,专业的主办方也会为此准备吐酒用的小桶吐酒桶。不过,品酒者有吐酒的,也有咽下去的。将酒吐出去的确是很浪费的行为,但却是有必要的。

2、为什么要吐酒?

或许有人疑问:不把酒喝下去,如何感知它的余味如何呢?实际上,一款酒在进入口中后,就已经呈现了她绝大多数的风味特征。不用吞咽下肚,也能感受到美酒的精妙之处。而吐掉之后,你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这款酒的回味。对这款酒的感受,吐掉和咽下去没有太大差别。

在品酒会上,有好酒也有劣酒,如果在品酒时,你把每一款酒都咽下的话,在遇到心仪的好酒前,其中的一些劣酒就会令你失去意识,甚至走起路来开始摇摇晃晃,这时你就必须停下,因为喝酒会令你丧失判断力,你会感觉有些酒的味道和你清醒时品到的味道不一样。

偶尔在参加大型品鉴活动时,会遇到因为舍不得吐而把酒都咽下去的朋友,他们的结果往往都是不胜酒力,草草领略几款佳酿后就不能再战了。品酒会上的酒多种多样,在尝到最令你感到惊喜的酒之前,你最好还是把酒吐了,这样才能不辜负好酒,尽情享受你的最爱。

品酒师这个行业里有些耳熟能详的大师,比如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er)、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等人,他们名字的缩写和他们写下的分数会成为无数消费者买酒的直接参照。因此,对他们来说,超过一万款葡萄酒的年品鉴量是他们的基本工作,一天中品尝百余款酒更是家常便饭。自然,他们为这些葡萄酒打分时,必须头脑清醒,味觉敏锐,还要努力让自己远离酒精肝或是胃病的威胁。所以,和所有从事着相同或类似工作的人一样,这些大师也会做同样的一件事,把含在口中的酒吐掉,而不是咽下去。

3、吐酒的艺术

酒应该怎么吐,不应该哇的一口出来就行了吗?当然可以,但是恐怕姿态就不那么优雅了,而且有可能会将酒液溅的到处都是。学习吐酒的技术前,需要学着如何在公众场合吐酒不感到尴尬,尤其是我们从小都被教育不要在公众场合吐东西。品酒师中间有一句座右铭,即:SpitwithPride,意思是我吐酒,我骄傲。

吐酒首先要确认吐酒槽放置的位置;然后小呷一口,用舌头搅动酒液,使其充分接触你的味蕾,用心体会其中的滋味;最后把口中已起泡的微温的酒液吐入吐酒槽中。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告诉我们,吐酒时应该收紧双唇,有控制性的发力,让葡萄酒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然后吐进吐酒桶中。

4、这些场合不需要吐酒

当然,葡萄酒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供人们把酒言欢的。品鉴会或者品酒专家毕竟不多,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私下与朋友一起饮酒,就没必要吐了,毕竟三五好友共饮一两瓶葡萄酒既在健康标准范围内,又能达到微醺,陶冶心情的效果。这时候遇到好酒,就可以尽情下咽。当然,千万适量,否则,喝多到吐的程度,那就是花钱伤胃了。

为什么你喝的酒会上头?


喝酒的人经常有这种体会,喝完酒第二天早上醒来头疼欲裂,十分难受。有人说是酒度的原因,也有人说好酒不上头,上头非好酒......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说起上头,不少酒友会觉得上头就是饮酒后,引起头部神经痛,或面红耳赤,头晕心跳,恶心呕吐为此,以饮酒上头与否评论酒质高低者屡见不鲜。其实大致来说,酒精的上头状态就是一种醉酒状态的预警阶段。当人体处于醉酒状态下的时候,酒精会通过一些微小的外界作用触发人体一系列爆发式的醉酒反应,而这些反应就是通常所谓的上头。

通常我们判断好酒的标准一是口感好,醇厚,二是不上头,因此让人头疼的白酒属于比较差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发酵不都是一样的吗?喝醉不都是因为酒精吗,难道酒精和酒精还不一样?哪种喝了会对身体更好一些?这些问题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01

我们喝的酒到底是什么

白酒定义:白酒属于蒸馏酒,是利用酿酒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原料转化为酒精和发酵风味物质,再经过蒸馏、陈酿、勾调而成。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白酒=水+酒精(乙醇)+发酵风味物质。一瓶白酒的成分很复杂,虽然(水+酒精)占了98%,但是剩下的2%却是形成白酒香型和风格的主要成分,由于分量少,只占2%,所以又叫微量成分,目前已经分析出来的常见微量成分有200种之多。由此可见,我们在喝白酒的时候,并不是在喝单纯的乙醇水溶液,而是在喝含有200多种微量成分的乙醇水溶液。

02

粮食酒和酒精酒的差异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粮食酒是好酒,酒精酒是差酒。这里所认为的粮食酒,一般指的是以粮食谷物为原料,采用传统固态发酵法酿造的白酒。酒精酒一般指的是:以(不知道是啥的)原料,用(反正不是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酒。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我们在说酒精酒的时候,其实说的是食用酒精。食用酒精用的也是糖质或者淀粉质原料,和酵母菌在发酵罐里发酵之后,经过过滤、精馏得到的,不含对人体有毒的苯类和甲醇。由此可见,食用酒精是用液态法酿造的,原料也有很多种,比如玉米、木薯、甘蔗等,都是可以入口吃的,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世界上的酒有蒸馏酒和发酵酒,发酵酒不经过蒸馏提纯,成分更复杂我们就不说了。所有的蒸馏酒,即使经过了蒸馏,也并不是只剩下了乙醇水溶液,而是都含有丰富的微量成分,这才有了风味各异的美酒。这里面还有一个例外,就是伏特加。伏特加追求纯粹的乙醇水溶液,其他杂质一点儿也不想要,越纯越好。

好酒未必是纯粮食酒,固态法酿造的粮食酒成分复杂、香气复杂,未必能达到理想的酒体。为了协调酒体的香气和口感,有时候会加入少量特级酒精调味。同样的,酒精酒未必都是差酒,伏特加就是典型的酒精酒。

03

任何东西都有好坏等级之分,酒也不例外。

我们都听过看花摘酒,分级存储的说法,传统白酒在蒸馏时就已经分出了三六九等,更何况后续的贮存时间长短不同,自然等级和质量也不同。酒精酒也一样,也会根据原料、纯度、口感来区分好坏,一般分为特级、优级、一级、二级等。好的酒精酒比一般的原酒还贵。

喝酒上头,一般指的是喝完酒之后头晕、头疼、面红耳赤、心跳加快。导致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

1、酒精本身

这里说到的酒精,就是各种酒里面的主要成分乙醇。

饮酒后,10%的乙醇不发生任何变化,直接经过呼吸道、尿液、汗液排出体外。其余90%则要经过肝脏代谢,代谢过程是: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而人体代谢乙醇的能力,主要由两种酶决定: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有没有这两种酶是由基因决定的,酶的活性如何,和身体状态也有关系。如果乙醇脱氢酶的活性低,那么喝酒就容易头晕头疼;如果乙醛脱氢酶活性低,那么喝酒就容易脸红。

如果你代谢酒精的能力比较低,代谢慢,那么乙醇随着血液循环,就会影响到大脑、心脏等器官。同时代谢过程耗氧量比较大,水分损失也大,所以会引起头晕、口渴,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

所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酒量不行,那么不要着急,慢慢喝,控制饮酒的量和饮酒速度,小酌怡情是没问题的。

2、杂醇油

之前我们说到,酒里面含有非常多的微量成分,杂醇油就是其中之一。

杂醇油属于醇类,分子量比乙醇大(即碳链中碳原子数大于2),更高级,所以又叫高级醇,它可以赋予白酒特殊的香味,而且可以衬托酯香,让香气更加完美。但它并不是很受欢迎,一旦多了就会有苦涩杂味,而且容易引起上头。加之它从酒精中析出时呈现油状,所以最终得到了杂醇油的称号。

如果选择优质的基酒和调味酒,而且过滤环节做得好的话,杂醇油就会少很多,喝起来就不容易上头,但是这样做成本也会相应升高。

3、醛类

白酒中大约有12种醛类,它们具有比较强的刺激性和辣感,赋予酒体刺激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酒劲大。它们对白酒香气的平衡和协调作用强、影响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乙醛和乙缩醛占总醛的98%以上。

游离的乙醛被吸收后,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心脏和大脑,而且由于比较辣,还会刺激黏膜。所以饮用醛类含量高的酒,会导致口干舌燥,头疼、喉咙和胃不舒服。

但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游离状态的醛类会逐渐被取代,生成乙缩醛,辣味和刺激感都会降低,对人体的影响也变小。所以,储存时间长的酒口感更加绵柔,饮用感更舒适。当然成本也更高。

4、酸酯比例

酸酯比例不协调,容易造成饮用后不舒适。有机酸的存在,有利于乙醇在人体内进一步酯化。酯类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以镇静止痛,从而减轻头痛感。

除此之外,外加的香料,比如D-型乳酸乙酯就会上头,而L-型乳酸乙酯则不上头;还有酒精和水的缔合程度也会影响到酒的饮用感。而且,如果你饮酒当天生病了,或者吃了一些药物,甚至心情不好,都有可能导致不舒适的反应。

说到这里,你也许也看出来了,乙醇本身没有差别,人体对乙醇的代谢是由基因决定的,因人而异,有的人是海量,喝二斤也没问题,有的人量浅,一杯就晕了。有差别的是微量成分的含量、搭配、平衡。

好酒,一定是筛选了优质的基酒和调味酒,经过缜密的勾调配比,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好酒的酒体协调,在你的酒量之内,不会出现头疼、辣口、口干、宿醉的现象。

为避免喝酒上头这种情况,除了不喝劣质酒外,注意一些科学、健康、合理的饮酒方式,也是可以避免喝酒上头的情况发生。

虽然,我们不能仅以喝了会上头来断言一个酒的好坏,但如何排除个人的因素,在自己正常状态下喝了也上头,那么这酒可能并不算好。

那为什么市面上有的酒喝了容易头疼?其实,这归根结底,就是良心和技术四字,如此而已。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