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的流程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曲香型白酒之小曲制造技术及生产流程》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小曲。
小曲一般是南方所特有,从晋代前列次在文献中出现以来,名称繁多,宋代《北山酒经》中共有四例。其制法大同小异:采用糯米或粳米为原料,先浸泡蓼叶或蛇麻花,或绞取汁。取其汁拌米粉,揉面米团。
传统小曲的生产流程:
陈酒药、水、米粉、辣蓼草末→拌料→打实→切块→滚角→接种→入缸保温培养→入匾培养,换匾,并匾→装箩,出箩→晒干。
传统小曲生产流程传统的麦曲,完全采用天然接种微生物的方式。小曲的接种在宋代以前,也不例外。但在北山酒经;中则记载了一种人工接种的方式,即:“团成饼子,以旧曲末逐个为衣”。也就是说把新制成的曲团在陈曲粉末上滚动一下,陈曲末便粘在新曲团的表面,陈曲末中有大量的根霉孢子,可以在曲团上迅速繁殖,形成生长优势。由于可以人为地选择质量较好的陈曲作为曲种,这就可以择优汰劣。通过年复一年的人工选育,自然淘汰,质量优越的曲种(实际上是微生物菌种)就保留下来了。而天然接种的酒曲,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是水源,原料本身所带入,或者制曲场所及用具。性能优良的菌种无法代代相传,酒质也就无法恒定。
明清时期,小曲中加入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明《天工开物》中说:"其入诸般君臣与草药,少者数味,多者百味,则各土各法,亦不可殚述"。这种传统做法一直延续至现代。周恒刚先生在1964年搜集的四川邛崃的药曲配方中,有一例,其配方中用药达72味,合计50多公斤,可配1460公斤的原料(《糖化曲》,1964年,财经出版社)。但小曲也有少加甚至不加药的。如明代的东阳酒曲中只加辣蓼。宁波白药也是如此。故明代以来,小曲向药小曲和无药小曲两个方向发展。
小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根霉,据有关科技工作者分离鉴定,在分离到的828株毛霉科的霉菌中,其中根霉占643株。根霉不仅具有糖化作用,还具有酒化酶,故具有酒化作用。小曲中还有许多其它微生物,现代工业微生物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菌种,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酱香型白酒及制作流程
酱香型亦称茅香型,以茅台、习酒、国台酒、贵酒、望驿台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酱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是: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母糟大曲→粉碎→曲粉↓↓高粱(下沙)→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摊凉→加曲→↓↓酒尾原酒→贮存→勾兑→再贮存→→翻拌→堆积→入窖→发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
白兰地的制造工艺及流程
前面曾言BRANDY是以葡萄酒蒸馏而来的,那我们就不可以省略这个原料—葡萄了。现今白兰地的主要的葡萄品种为Ugni-Blanc及Colombard,这种葡萄的特性是含糖少,酸味较强,而且还有成熟期晚,抗病性强的特点。而且干邑地区由于气候较凉,葡萄的糖度只上升到百分之十八、十九左右。
其酸度较高,糖份少产生了以下二种结果1、因为糖份少,为了要提高成酒的酒精度,势必就需要更大量的葡萄,此为其一。2、因为使用比一般更多量的葡萄,又加上本身酸度高,所以原酒的酸味极为浓郁,况且酸味成份本来就是造就葡萄酒复杂度的来源之一,所以用此原料所产生的白兰地就相当的美味了。
上述为原料部份,以下则介绍制作流程。将葡萄采收、榨汁、发酵制成葡萄酒外,白兰地还须要经过下列的程序,如蒸馏、储存、调配。经发酵完成的葡萄原酒,需尽快进行蒸馏。按法国法律规定,干邑白兰地(COGNAC)需要在葡萄收成的翌年三月底之前蒸馏;雅马邑白兰地(ARMAGNAC)需要在葡萄收成的翌年四月底之前一定要完成蒸馏作业。
蒸馏又可分三种方式,单式蒸馏法、半连续式蒸馏法及连续蒸馏法:
A、单式蒸馏法
单式蒸馏法通常用于法国干邑区的白兰地,其酒特征为具有葡萄汁具果汁香味,酒质浓烈,味道协调。且需经过二次的蒸馏。酒精度约70%。
B、半连续式蒸馏法
只蒸馏一次,得到约55°~60°的原酒,常用于法国亚马邑区(Armagnac),其特征除上述外,不同于单式二次蒸馏法的原酒,它是有强烈特殊的个性著称。
C、连续式蒸馏法
以法类似于石油的精馏法,有些像是蒸馏塔的结构。用此种方式所蒸馏出的白兰地口感非常柔顺爽口,并且有果汁的香味。
蒸馏后的白兰地原酒,还须经过储存的手续。因为刚蒸馏完成的原酒为无色透明,口感和香气都不是非醇厚,所以须经存于橡木桶内熟成。
和红酒一样,木桶也有新旧之分,也须要相同的储存条件,不同的事,红酒不会因为木桶而有颜色的差别,但白兰地却非常须要上色这个条件(WHISKEY亦同)。
蒸馏过后的白兰地原酒,由于带有原始粗犷的香味,所以必须要经过储存陈熟(Ageing)酿造。而储存用的容器,一般都使用容量在三百至六百公升左右的木桶。干邑地区多半使用产于法国中部林茂山森林、拖隆歇森林非常有名的橡木所制成的木桶。而雅邑地区使用卡斯更出产的橡木桶来储存原酒。(木桶不仅是储存容器,其材质对于白兰地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橡木所含的纤维种类是决定陈熟后酒色香味好坏的直接因素。
在木桶洗净之后,将无色透明的白兰地原酒装入,置于温度变化小的低温储藏库中。经过长时间的储存,由于与木桶的单宁酸起作用,使白兰地原酒的粗糙感消失,逐渐呈现出芬芳、圆润的风味,且色泽也会由无色转成琥珀色。
储存在木桶内的白兰地原酒,因葡萄品种、蒸馏、陈熟的差异,使每一桶酒的酒质都不尽相同。世界各国的白兰地都是由数十种长、短不同时间熟成的原酒调配而成(与BlendWhiskey相同),因为每一桶的白兰地口感味道皆不相同,如何使得每年所生产的酒皆有类似的感觉,这就须要透过调配的功力了。为了使酒精成分保持一定的浓度,会添加无离子水,然后在摄氏零下五至十度内过滤;必要的时候,用焦糖来调整酒的色泽,然后装瓶上市。
清香型白酒生产技术
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以汾酒为代表,采用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
所谓清蒸,即酒醅的原料(高粱和辅料)都要进行清蒸处理,将蒸煮后的高粱拌曲(低温大曲)后放入陶瓷缸,缸埋入土中,发酵28天,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不再配入新料,只加曲进行第二次发酵,仍发酵28天,取出蒸第二次酒,其醅蒸后为扔糟。两次蒸馏得酒,经储存勾兑成汾酒。
由此可见,原料和酒醅都是单独蒸馏,酒醅中不再加入新料,与混蒸续渣(如大曲浓香)工艺显著不同,汾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而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基本无痕迹。因为它采用了清渣法,发酵设备为陶瓷地缸、封口用石板,场地、晾堂用砖或水泥地,刷洗很干净,这就保证了汾酒清香、纯净的显著特点。汾酒大生产每年从8月底或9月初立排投料,至次年7月份较后一排挑糟,历经10~11个月的生产周期。
清香型白酒生产技术就为您讲到这里,详情请继续关注//bk.9998.tv/
白酒科普:酱香型白酒及制作流程
酱香型亦称茅香型,以茅台、习酒、国台酒、贵酒、盯驿台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为代表,属大弯酒类。其酱香突出,清静细致,酒体醇厚,归味悠长,清亮晶莹,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又杂、软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软雅和谐,前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讲法),味大于香,苦量适中,酒量低而不变。酱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是:无色(或微黄)晶莹,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清静细腻,空杯留香清静持久,进口软绵醇厚,归味悠长,风格(突出、亮显、尚可)。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历程母坏 大弯→粉碎→弯粉↓ ↓高粱(停沙) →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摊凉→加弯→↓ ↓酒尾 原酒→贮存→勾兑→再贮存→→翻拌→堆积→进窖→发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
小曲清香型白酒工艺流程知多少
小曲清香型白酒这个字眼大家并不陌生,小曲清香型白酒多产自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这些地方有原粮、有水、有合适的条件。小曲清香型白酒原料一般有:高粱、包谷、小麦、大麦、荞。有了这些原料,就有了先觉条件来造酒了。我来介绍一下步骤:先是浸泡,将水加热至70℃—75℃,先水后粮,待粮倒入后,扒平,夏季浸泡16h—18h,冬季浸泡18h—20h。初蒸:初蒸前放出泡粮水,用清水洗漂2次—3次,沥干水后,把高粱装入甑内,加盖复蒸,待汽圆盖5min,打抄一次,再蒸20min—25min,初蒸时间为25min—30min。焖水:初蒸完成后,就转入焖水,水量高出粮面15㎝—20㎝,边焖水边加温。煮粮:煮粮水温需加热至70℃—75℃,经过20min—35min左右,粮食开花率在85%—90%,用手指压高粱粒,柔软、有弹性,就可以撤水,待煮粮水沥干后,就可复蒸,也可吊甑2h—10h后再进行复蒸。复蒸:撤水后,煮粮水沥干,转入复蒸,复蒸时间以汽圆甑盖达40min—50min,即可出甑。降温、下曲:出甑后,用风干机降温。小曲用量:夏季0.4%—0.5%,冬季0.5%—0.6%,待品温降低35℃—45℃前列次下曲,品温到30℃—35℃时,第二次下曲,两次酒曲拌匀,两次下曲完成后,根据季节气温调节晾床温度,夏季24℃—26℃,冬季28℃—32℃,晾床操作必须在60min内完成,以减少杂菌感染。出箱:夏季经过24h—28h,品温升至36℃—38℃,冬季经过28h—30h,品温升至34℃—36℃时,即可出箱。出箱温度不应超过40℃,出箱感官要求:有清淡的蜜甜香气,手指压粮食柔软,有明显的水解液,口尝微酸甜。在低温季节,当温度达到32℃—34℃时,把周围的冷子铲入中部拌匀,然后把高粱堆成圆堆,周围用草床或麻片保温,经过约2h就可出箱。发酵:出箱时,拌入配糟,夏季配糟用量为1:0.8—1:1;冬季配糟用量为1:0.9—1.1,当温度至26℃—28℃时拌匀装罐,用薄膜密封,转入发酵,在整个发酵过程温度控制为35℃—38℃,夏季发酵期为25d—30d,冬季发酵期为35d—40d。在低温季节,必须对小罐缸采取保温措施。较后是蒸馏:当发酵期达到工艺要求时,就对酒醅进行蒸馏。上甑前把尾酒加入甑内,开汽上甑,上甑时酒醅要撒均匀。上甑要点:轻、松、匀、薄,压汽上甑,流酒时要控制好流酒速度1㎏/min—1.5㎏/min,采用缓火蒸馏,以保证更多的呈香呈味成份,每甑按投料量的0.1%—0.2%接取酒头,当酒接至要求时及时截尾,一般入库酒精度在55%vol—60%vol。看来,这个工艺还真是挺麻烦的,所以,好曲酿好酒,好工艺有好酒,这句话真的很对。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四高两长,一大一多。四高是: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两长是指:生产周期长,历经一年;贮藏时间长,一般需要贮藏3年以上。一大指的是用曲量大,用曲量与粮食质量比达到1﹕1;一多指的是多轮次发酵,即八轮次发酵。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中前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下沙于每年的9月重阳开始下沙。将原料高粱按比例粉碎好后,堆积于晾堂甑桶边,将堆积润粮后的高粱拌合,拌合均匀后上甑,蒸粮2h~3h,使粮食有7成熟,在出甑之前,泼上热水(称量水)后出甑。将蒸好的原料铺于晾堂摊凉至适宜温度,撒适量酒尾,加入高温大曲粉,进行发酵;糙沙取出窖内发酵好的生沙酒醅,与粉碎、润好后的高梁(高梁润粮操作与生沙相同)按照1∶1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蒸粮蒸酒,所得的酒即为生沙酒(生次酒因其酒体杂、涩味重、带有霉味等原因而回窖发酵)。将蒸好的原粮摊凉后加入适量酒尾(生沙酒加水配成)、高温大曲粉拌匀,入窖池发酵后开窖蒸酒。 取酒将糙沙轮次入窖发酵好的糟醅从窖内起出,堆于甑桶旁,糟醅不再添加新料,按照窖内糟醅的不同层次,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蒸酒结束后,将糟醅出甑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后起堆堆积发酵,高温堆积后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开窖,按窖内上、中、下3层将糟醅分别起出,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量质摘酒,分等存放。贮存与勾兑蒸馏所得的各轮次酒酒质不尽相同,在这7次取酒中,从原酒的质量看,前2轮次的酒质较差,酱香弱,酒体单薄,呈现霉味、生涩味较重。第3、4、5次酒,酒质较好,第6次酒带有较好焦香,第7次酒由于出酒率低。在各轮次的蒸酒过程中,窖内不同层次的酒体风格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上层酒酱香较好,中层酒比较醇甜,而下层酒窖底香较好,故在蒸酒时应分层蒸酒。根据不同轮次,不同类型的原酒要分开贮存于容器中,分别贮存。经过三年陈化使酒味醇和,绵柔。经贮存三年后的原酒,经精心勾兑而成“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的酱香型白酒。
金丝枣酒制作流程及技术要点
金丝枣酒制作流程如下:
(1)工艺流程;原料挑选清洗——加热水破碎——白酒浸泡——过滤——调整成分——枣汁发酵——分离——后发酵——分离——陈醋——冷冻下胶——过滤——调配——过滤——装掩一杀菌——冷却——包装成品——入库。
(2)技术要点
①原料处理、酿制枣酒要求选用无虫、无腐烂成熟的金丝小枣、劳分选清洗后,边加少量热水边破碎成枣浆。
②白酒浸泡、采用清香型高粱白酒对破碎后的枣浆进行浸泡,时间36M48小时;浸泡后过滤为枣汁、将滤渣浸泡24\时后蒸馏得到小枣白兰地待调配金丝小枣酒使用。
③发酵、将每对调整成分进八前发酵,加入30ppm二氧化硫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人工培养酵母10~12%、发酵温度20~22ti周后进行分离,分离出的酒脚送去蒸馏,制取白兰地,后发酵结束进入陈醋阶段,半年以上进行冷冻下胶处理。
④灌装杀菌、将原酒过滤,调配合格后再次过滤装瓶、水溶杀菌,65~72℃,保持20分钟。自然冷却贴标八库。
(3)质量要求;金沙枣酒呈摇用色清亮透明,无明显悬浮物及沉淀物,有浓郁的果香与酒香、酸甜适口,滋味醇和酒体丰满、具有本品风格、酒度15%,精度15克/百毫升,总酸04一h克/百毫升,挥发酸不高干012克/百毫升。
大曲的发展及生产工艺流程
大曲是从麦曲中分化出来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献资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确。一般指曲的形体较大的麦曲。这里所说的大曲,是指专门用于蒸馏酒酿造所用的麦曲。大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的主要区别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养温度这三个方面。
1制曲原料大曲的原料为豌豆,小麦和大麦。其配比也随各地而有所不同。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类原料的广泛使用,对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对数量,对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制曲工艺大曲的形体较大。如天工开物所描述的当时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砖片。这种曲形延续至今。
大曲的生产工艺流程:
小麦→润水→堆积→磨碎→加水拌和→装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养→翻曲→堆曲→出曲→入库贮藏→成品曲砖块式的大曲,是由专门的制曲工人踏制的。踏曲是一项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颇有讲究。首先是其严密的组织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监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经验的人担任。制曲工人有严密的分工,有人专门量原料和水,有的专门拌料,有的专事搬运,曲面装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实。踏曲工有十几人甚至数十入之多。每人规定踏几脚,如前列人连踏三脚,第二人接过去,同时即翻一面,再踏三脚,第三人又接下去,较多时一块曲需经过60人的踏制。然后由专入取出木模,还有专门的人从事曲块边边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负责修曲,使曲块平滑。由数人搬至曲室。这样严密的踏曲组织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踏制高质量的块曲。踏曲较重要的是要使曲块紧密,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曲块在搬运过程中曲块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块的紧密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块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砖形,这大概也是数百年的经验积累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一种较佳的几何形状。前面说过,较原始的曲模较小,有园形,扁方形,而长方体的砖形则是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所确定的较佳几何形状。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曲块水分的蒸发需要,散热的需要,踏制时的力量大小,曲块堆积的需要,搬运的需要。
3培养温度曲块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体是由多种渠道自然接种的。在密闭的曲房内,微生物开始繁殖,并散发热量,温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整个曲房内温度和湿度都上升。从培菌过程的操作来说,大曲与黄酒麦曲并无显着差异,翻曲,通风,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关键的区别是培菌温度。大曲向高温曲方向变化。
大曲的培养温度可达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国时期唐山地区的培养温度为52℃,茅台酒的酒曲培菌温度可达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体进入曲房进行操作,也不免汗流浃背。
大曲向高温曲的方向发展,客观原因之一,可能是曲室内堆积的曲块数量增加,导致曲房内温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说过,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时期,制曲成为一门手工业,曲坊专门从事酒曲生产,为尽量利用空间,曲房内的块曲数量有可能尽量增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人们意识到高温曲所酿造的酒香气较好。其机理虽未完全阐明,但有一条是较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长的高温菌与低温菌的的比例随培养温度而变,高温菌代谢产物对酒的香气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大曲,培养时期的较高温度有所不同。大致有三种类型: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中温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较高温度为50℃以下。其培养过程的特点是:制曲着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户昼夜两封两启,温度则两起两落。控制热曲和凉曲温度较为严格,热凉升降幅度较大,小热大凉,适合于多数中温性微生物生长,以白色曲较多。中温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较高。高温曲以浓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制曲时期较高温度大于50℃,制曲期间,以曲的堆积为主,覆盖严密,以保潮为主。培养期间温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来实现,只有当较高温度超过工艺要求的极限时,才进行翻曲,放潮降温。工艺特点为多热少凉。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均不及中温曲。超高温曲以酱香型白酒所用大曲为代表。如茅台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时着重于曲的堆积,覆盖严密,以保温保潮为主,每当曲温升至60-65℃时,才开始翻曲。超高温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均较低。故曲的用量较大,茅台酒用曲,曲粮比高达1:1。
现代的白酒生产,优质酒和国家名酒都采用传统法制作的大曲。为减轻制曲工人的劳动强度,曾应用过机械化制曲。
豉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及香型特征
豉香型白酒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一个酒种,历史悠久,风格独具一格,年出口量达一万吨,为白酒之首。因其具有突出的豉香味而得名。
它的工艺概括为:大米为原料、半液态发酵,大曲酒饼为糖化发酵剂,釜式间歇蒸馏。蒸馏得到30.5%(俗称斋酒),清酒经一定时间存放,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老陈肥肉浸泡,过滤,勾兑而成。
1、原料:大米
2、糖化发酵剂:小曲
3、发酵设备及其发酵型式:地缸、罐发酵,液态发酵
4、发酵天数:20天
5、工艺特点:经陈化处理的肥猪肉浸泡
6、评语: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和甘润、余味爽净
7、香味特征:
①酸、酯含量低
②醇含量高
③B一苯乙醇含量为白酒之冠
④含有高沸点的二元酸酯,是该酒的独特成份,如庚二酸二乙酯、壬二酸二乙酯、辛二酸二乙酯。
⑤该类酒国家标准中规定:B一苯乙醇含量≥50mg/L,二元酸二乙酯总量≥1.0mg/L
白酒科普: 浓香型白酒生产技术怎样?
1、粮食。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原料为高粱(单粮)或以高粱为主(多粮)。各种粮谷均含有必定度的淀粉、蛋白质、粗纤维、脂肪、单宁、多种维生素及无机元素等。不同的原料所产的酒风味不同,相同的原料因品种、产地不同,产酒也存在必定的差异。另外,粮香对白酒香气也起着必定的填充作用。近年来,行业盛行多粮酿酒,有的企业甚至摘纳九种粮食酿酒。企业要结合本地实际及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喜好,以及企业的生产特点来挑选。同时,企业需注复两点:一是原料的粉碎度随季节、工艺调整,二是用前要去杂,防止给产品带来异味。
2、配料。在诸多工序中,配料工序是区分各企业工艺的分水岭,它决策了蒸馏及其后工序的操作。老五甑配料法是应用较早的,也是较粗糙的配料法,分层配料法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铺而来的更准确的配料法,目前被广泛摘纳。
3、发酵力。各企业所选用的糖化发酵剂种类及用度不全相同,有的加加糖化酶、干酵母辅助发酵,这样就存在池内发酵力高低不同的问题。从工艺角度上讲,酿造高中端白酒、名白酒须严格操作糖化发酵剂用度,以免产生过剩发酵现象;而低档白酒、短发酵期白酒则应适当加大糖化发酵剂度以拿高淀粉利用率。无论如何,曲子的糖化发酵力要与工艺、原料、环境等匹配。
4、原则与个性。白酒生产受气候、节气、原材料、职员、设备、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生产实践中要认真贯彻“稳、准、细、净”的酿酒原则,近几年,该原则又有了新的内涵,精细操作,严密监视发酵动态,适时调整工艺参数。
“一长二高三适当”的工艺路线适合浓郁型酒的生产,“三多二长”的工艺适合绵柔型酒的生产,多粮投料、“两花一伏”大曲、“三高一低”和“三清一控”等技术则是淡雅型古井贡酒的生产工艺,摘纳小窖酿酒则是河套王等淡雅型酒的生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