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对睡眠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杀菌,这种说法对吗?》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近期,在网上有一种说法,喝白酒可以杀菌,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专家吕洪敏指出,这是一个误区,借助白酒、啤酒来杀菌的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白酒杀菌作用取决于其浓度和接触时间。针对海鲜里的病菌,浓度达到75%以上的酒精才有杀灭作用,而人们平时喝的白酒大多在60度以下,啤酒只有12度,其所含纯酒精的浓度应是白酒、啤酒的度数×0.8。所以,白酒、啤酒根本没有杀菌的作用。即使是高浓度的白酒,进入消化道与食物、水分混合后,也会因为浓度下降而达不到白酒杀菌要求。而且,白酒是杀不死寄生虫卵的。所谓白酒杀菌,其实心理上的安慰作用大于实际意义。


专家提醒,海鲜产品必须高温煮熟才能食用,要做到“不熟不吃”。生食和熟食盛装器具一定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尤其是切了生鱼后的砧板、刀具要清洗干净。外出就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喝啤酒较好选瓶装的,较好是自己常喝的、较熟悉的品牌,因为散装啤酒一般保质期短。二、少吃烧烤类食物,因为烧烤类食物多是肉类,天热肉类保鲜周期缩短,食品的新鲜度难以保证。另外烧烤类食品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质,使用的发色剂、香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在烧烤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致癌物。三、麻辣烫要少吃,因为过分的麻、辣、烫不仅会刺激口腔、食管和胃肠黏膜,还可能诱发消化系统疾病。而且使用的竹签如果消毒不及时彻底,上面含有的细菌也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白酒杀菌科学吗


白酒杀菌作用取决于其浓度和接触时间。针对海鲜里的病菌,浓度达到75%以上的酒精才有杀灭作用,而人们平时喝的白酒大多在60度以下,啤酒只有12度,其所含纯酒精的浓度应是白酒、啤酒的度数×0.8。所以,白酒、啤酒根本没有杀菌的作用。即使是高浓度的白酒,进入消化道与食物、水分混合后,也会因为浓度下降而达不到白酒杀菌要求。而且,白酒是杀不死寄生虫卵的。所谓白酒杀菌,其实心理上的安慰作用大于实际意义。专家提醒,海鲜产品必须高温煮熟才能食用,要做到“不熟不吃”。生食和熟食盛装器具一定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尤其是切了生鱼后的砧板、刀具要清洗干净。外出就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喝啤酒最好选瓶装的,最好是自己常喝的、较熟悉的品牌,因为散装啤酒一般保质期短。二、少吃烧烤类食物,因为烧烤类食物多是肉类,天热肉类保鲜周期缩短,食品的新鲜度难以保证。另外烧烤类食品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质,使用的发色剂、香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在烧烤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致癌物。三、麻辣烫要少吃,因为过分的麻、辣、烫不仅会刺激口腔、食管和胃肠黏膜,还可能诱发消化系统疾病。而且使用的竹签如果消毒不及时彻底,上面含有的细菌也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白酒真的可以杀菌吗?


酒精具有杀菌的功效这个毋庸置疑,在生活中,没有酒精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用白酒来代替酒精杀菌,那么白酒真的具有杀菌的作用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白酒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其浓度和接触时间。针对海鲜里的病菌,浓度达到75%以上的酒精才有杀灭作用,而人们平时喝的白酒大多在60度以下,啤酒只有12度,其所含纯酒精的浓度应是白酒、啤酒的度数×0.8。所以,白酒、啤酒根本没有杀菌的作用。即使是高浓度的白酒,进入消化道与食物、水分混合后,也会因为浓度下降而达不到杀菌要求。而且,白酒是杀不死寄生虫卵的。所谓白酒杀菌,其实心理上的安慰作用大于实际意义。

专家提醒,海鲜产品必须高温煮熟才能食用,要做到“不熟不吃”。生食和熟食盛装器具一定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尤其是切了生鱼后的砧板、刀具要清洗干净。外出就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喝啤酒最好选瓶装的,最好是自己常喝的、较熟悉的品牌,因为散装啤酒一般保质期短。

二、少吃烧烤类食物,因为烧烤类食物多是肉类,天热肉类保鲜周期缩短,食品的新鲜度难以保证。

另外烧烤类食品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质,使用的发色剂、香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在烧烤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致癌物。

三、麻辣烫要少吃,因为过分的麻、辣、烫不仅会刺激口腔、食管和胃肠黏膜,还可能诱发消化系统疾病。而且使用的竹签如果消毒不及时彻底,上面含有的细菌也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专家指出,这是一个误区,借助白酒、啤酒来杀菌的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白酒加热后再喝危害少?这种说法是否成立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红楼梦》,其中,有很多情节是描述酒的,较为突出的就是酒温着喝对身体没有伤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喝白酒先烫后饮对人体有益。因为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除此还有醛,饮酒过多会引起酒精中毒。醛虽然不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但对人体的损害要比酒精大得多。可是醛的沸点低,只有20℃左右,所以只要把酒烫热一些,可以使大部分醛挥发掉,之样对人身体的危害就会少一些。
古代温酒喝主要是在冬季,当时酒的度数低,相当于现在的米酒,温喝后对胃有好处,口感也很好。


喝冰冻的酒对身体是有害的,一般来说,冰冻的酒比身体温度会低十度左右,长期饮用会导致人胃肠道紊乱,引起食欲下降,缺乏营养,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建议喝的时候要加热一点。
白酒加热喝主要是因为加热后酒中的酒精会加速挥发,降低酒精的浓度后对人体的影响相对降低,也比较好入喉。但是近年来又发现,白酒加热后因为酒精继续在挥发中,在饮用同时酒精会直接造成对眼睛的熏蒸,反而造成对眼睛的伤害,所以,见仁见智,能少喝酒就少喝吧!
虽然加热后能够减少一部分的伤害,但是饮酒终归是伤身的,所以,适量偶尔饮酒是可行的,就不必担心醉酒后再用醒酒饮料解酒了。

白酒的杀菌与退烧原理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白酒来擦拭碗筷或者用白酒来擦洗伤口,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那么白酒为什么能杀菌,白酒杀菌有什么原理呢?下面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实际上,医学上用于灭菌消毒的酒精浓度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均在65%以下。因此,白酒对碗筷、皮肤起不到消毒作用。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学名乙醇。白酒杀菌原理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力,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打入细菌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经过反复试验,人们得出结论——浓度为75%的酒精杀菌力最强。所以,医用消毒酒精浓度为75%。白酒对碗筷、皮肤起不到消毒作用,但在临床上可以做为物理治疗使用。白酒退烧原理用酒精含量25%~50%的白酒,轻轻擦拭高烧患者的颈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脚心,可为高烧患者退热。此法是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最有效、最安全的物理降温方法。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肤,不仅可以刺激高烧患者的皮肤,使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还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热量,使患者体温下降、症状缓解。

现在你还用这种方法解酒吗


浓茶解酒:“喝浓茶能解酒”是许多人较常见的看法。但实际上浓茶解酒并不全面。丁元伟解释,浓茶中的茶多酚虽然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会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



喝醋解酒:有人说喝醋或者喝酸的东西能解酒。丁元伟说:“作为消化科的医生,胃较怕的就是酸性的东西。”本来酒精对胃肠黏膜刺激就不小,如果还喝醋或吃酸性的食物,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容易诱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吃解酒药解酒:吃药的速度赶不上酒精进入血液的速度。酒喝入肠胃后,不到5分钟就能进入血管,迅速扩散到全身,酒精流经之处——肝、胃、心脏、大脑均可造成损害。吃“解酒药”时,酒精早已进入血液,解酒药来不及发挥作用。即使喝完酒立即吃解酒药,药物的吸收速度远远比不上酒精扩散速度。
正确解酒方法:喝水吃盐有助排酒,中医认为,祛湿不利小便,非其’冶也。也就是说,利小便有助于排湿。因此,在喝酒前、喝酒时大量喝水,或在喝酒前先吃一勺食盐,都能起到利尿的作用。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伤。生姜解酒,酒醉后有恶心呕吐者,取一小块生姜含于口内,可止呕吐。

白酒有没有杀菌消毒功效?


白酒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其浓度和接触时间。针对海鲜里的病菌,浓度达到75%以上的酒精才有杀灭作用,而人们平时喝的白酒大多在60度以下,啤酒只有12度,其所含纯酒精的浓度应是白酒、啤酒的度数×0.8。所以,白酒、啤酒根本没有杀菌的作用。即使是高浓度的白酒,进入消化道与食物、水分混合后,也会因为浓度下降而达不到杀菌要求。而且,白酒是杀不死寄生虫卵的。所谓白酒杀菌,其实心理上的安慰作用大于实际意义。专家提醒,海鲜产品必须高温煮熟才能食用,要做到“不熟不吃”。生食和熟食盛装器具一定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尤其是切了生鱼后的砧板、刀具要清洗干净。外出就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喝啤酒最好选瓶装的,最好是自己常喝的、较熟悉的品牌,因为散装啤酒一般保质期短。二、少吃烧烤类食物,因为烧烤类食物多是肉类,天热肉类保鲜周期缩短,食品的新鲜度难以保证。另外烧烤类食品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质,使用的发色剂、香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在烧烤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致癌物。三、麻辣烫要少吃,因为过分的麻、辣、烫不仅会刺激口腔、食管和胃肠黏膜,还可能诱发消化系统疾病。而且使用的竹签如果消毒不及时彻底,上面含有的细菌也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专家指出,这是一个误区,借助白酒、啤酒来杀菌的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白酒杀菌是有条件的


不少市民吃海鲜时喜欢喝些白酒,说喝白酒可以杀菌,能防止拉肚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专家吕洪敏指出,这是一个误区,借助白酒、啤酒来杀菌的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白酒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其浓度和接触时间。针对海鲜里的病菌,浓度达到75%以上的酒精才有杀灭作用,而人们平时喝的白酒大多在60度以下,啤酒只有12度,其所含纯酒精的浓度应是白酒、啤酒的度数×0.8。所以,白酒、啤酒根本没有杀菌的作用。即使是高浓度的白酒,进入消化道与食物、水分混合后,也会因为浓度下降而达不到杀菌要求。而且,白酒是杀不死寄生虫卵的。所谓白酒杀菌,其实心理上的安慰作用大于实际意义。
专家提醒,海鲜产品必须高温煮熟才能食用,要做到“不熟不吃”。生食和熟食盛装器具一定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尤其是切了生鱼后的砧板、刀具要清洗干净。
外出就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喝啤酒较好选瓶装的,较好是自己常喝的、较熟悉的品牌,因为散装啤酒一般保质期短。
二、少吃烧烤类食物,因为烧烤类食物多是肉类,天热肉类保鲜周期缩短,食品的新鲜度难以保证。另外烧烤类食品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质,使用的发色剂、香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在烧烤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致癌物。
三、麻辣烫要少吃,因为过分的麻、辣、烫不仅会刺激口腔、食管和胃肠黏膜,还可能诱发消化系统疾病。而且使用的竹签如果消毒不及时彻底,上面含有的细菌也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白酒贮存时间越久越好的说法是错误的吗?


长期以来,白酒贮存时间越久越好的说法是错误的吗?
当然不是。但是,“酒贮存时间越长越好(更准确地说,是白酒贮存时间越长越醇)”有其先决条件,即白酒的贮存必须在酒窖和酒库之中。
不要跟着年份走
在每一年都出产很多白酒;要找到全部或者购买其中的大部分是几乎不可能的。收藏白酒的较好的方法就是选择那些合你口味的白酒。
藏酒的地方
你要有地方存放收集来的白酒;较好的地方是地下室,因为那里温度保持凉爽,而且阳光照射也较少。理想的酒窖不必要很大。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够舒适,再摆上很多的白酒酒架,将温度保持在10—15摄氏度就ok了。如果是白酒的话,温度应该要更低一点。
并非越陈越好
不要把“白酒越陈年越好”奉为守则。有一些白酒需要存放更长的时间;而有些酒则要立刻喝掉。普通餐酒适合在它上市的那年饮用;而红酒则较好在五年之内;而一些佳酿可以存上10年到20年,甚至更久。
分类收藏
把标签贴在瓶颈上,这样不用移动白酒的位置就可以进行识别;把同一年份的白酒放在一起,便于查询。经常要喝的白酒应该放在靠近储藏室门口的地方;而为特殊的重要时刻准备的酒要放在更加靠里的位置。
整箱购买
如果找到了你喜欢的白酒,混合起来成箱购买会比单独购买一两瓶节省10—15%。收藏白酒有趣而又令人兴奋。要记住:白酒被酿造出来是要被喝掉的;你可以在特殊的时刻享用,但是千万别把它永远保存。

白酒知识:烧酒起源的说法


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白酒文化起源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知识:烧酒起源的说法》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关于烧酒,一种说法,起源于唐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唐诗《荔枝楼对酒》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诗亦有“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之句。(黄现璠着《古书解读初探》)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沿袭,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再一种说法,是明代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我国白酒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白酒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哪些记载呢?公元前2世纪的《吕氏春秋》上说“仪狄作酒”,说酒是仪狄这个人发明的。而在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中说的更具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这说明酒作为一种饮料进入人们的生活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了。丛龙山文化遗物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许多酒具尊(zun)、(he)、高脚杯、小壶等酒器也说明了这一点。晋代江统所著的《酒酷》中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狄仪,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我国早期所作的酒,多是不经蒸馏的酿造酒,直到后期才出现蒸馏酒。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和陶雍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佳句。说明唐朝时代已有了烧酒,即蒸馏酒。明代名医李时珍对白酒说的更明确,他在《本草纲目》中写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黍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翁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不但讲了烧酒产生的年代,而且还论述了其制作方法。也有研究者提出了我国的蒸馏酒产生于唐朝之前的一些考证。酒曲是我国酿酒技术的重大发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复合酶制剂。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丁和他的大臣有过“若作酒醴,尔维曲蘖(nie酒曲)”的对话。对话中的“曲蘖”就是指酒曲和发芽的谷物。说明距今32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利用酒曲酿酒的技术了。由于制曲技术的进步,《汉书·食货志》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升。”至北魏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用神曲一斛,杀米三石;笨曲一斛,杀米六升”(古代:1斛=10石1石=10斗=120斤)这说明用曲量在不断的下降。古代的制曲技术,由散曲发展到茂密生衣曲,最后发展到今天的曲饼和曲丸。欧洲人到19世纪末,才了解到我国的酒曲作用,称之为淀粉发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