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啤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政界大佬的啤酒文化》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6月上旬在慕尼黑召开的G7峰会,两大主角奥巴马和默克尔被拍到饮用啤酒友好交流。啤酒作为夏日点击率极高的酒类饮料,又一次成为了酒圈的热点话题。钟情于啤酒的政界大佬可谓高手云集,奥巴马、卡梅伦、默多克都是啤酒的忠实粉丝。

奥巴马啤酒社交家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不止一次被曝在访问其他国家时跟其他领导人对饮啤酒了。除了上文中提到的G7峰会用啤酒开场,在访问爱尔兰时惬意享用黑啤的表情也让大家印象深刻。

除了外交,奥巴马跟朋友和选民们打交道也离不开啤酒。他经常用啤酒为赌注打赌比赛结果,而且往往会输掉几箱啤酒。跟盖茨和克劳利召开的啤酒峰会化解种族争议,大选时在公共场合饮酒拉近和选民的距离都体现了奥巴马的聪慧机智。

白宫里配备了一个小型的啤酒酿酒厂,应民众需求啤酒配方已经对外公开,奥巴马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啤酒社交家。

卡梅伦啤酒创意搭配达人

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是忠实的啤酒爱好者,而且有着一段自己的独特偏好,他曾经在竞选游说前对富勒啤酒厂的员工说:我比起喜欢清淡口感的啤酒,更加喜欢略带苦味的啤酒。

独特品位之下隐藏的是他的各种创意搭配,卡梅伦经常一边看比赛一边喝啤酒,也跟奥巴马一样足球打赌输了请喝酒。各种不同啤酒配足球、篮球、拳击等花样繁多,当然在卡梅伦心中最棒的搭配还是一边观看飞镖大赛一边喝黑啤酒!

看来内心还是个热爱啤酒的小少年啊!想出这么多比赛绑定套餐的卡梅伦不愧是啤酒创意搭配达人。

默克尔政界女酒霸

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作为G7峰会的另一话题人物,她对啤酒的热爱也是众所周知的,曾不止一次在各个场合被拍摄到啜饮啤酒的照片。

她最喜欢的就是端起啤酒豪饮,看这架势颇有一口干了的爽利气势!默克尔对于啤酒的定义已经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友谊的象征和悠闲的生活方式。

在法国总统希拉克挥别欧盟时,默克尔赠啤酒杯作为退休礼物。默克尔闲暇时会和丈夫一起到柏林的露天啤酒广场,点上一杯啤酒,享受美好的夏日夜晚。默克尔早已被称为领导人界的女酒霸,真是无啤酒不欢啊。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酒文化典故_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酒文化典故_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典故纷繁多趣。下面我们就来领略精彩纷呈的历史酒文化典故吧。

酒仙: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这是历史上著名酒仙李白的畅饮情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的诗文及其一生与酒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酒狂:

古人饮酒至酒酣时孤傲不驯,放浪自任,轻佻礼疏。唐天宝初年春,一日唐玄宗与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畔赏牡丹,忽听楼上李白饮酒狂歌:三杯通大道,一半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太监连忙上楼大呼:奉旨宣李学士见驾!谁知李白全然不理,口中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太监无奈,只得扶他进兴庆宫。玄宗见李白烂醉,忙命宫女含水喷其面,并亲自递来醒酒汤,李白睁眼一看,便要玄宗赐酒。玄宗关切地说:你刚清醒,再醉怎么办?李白答曰:臣斗酒诗百篇,醉后诗如泉。文人墨客与酒之性情,于这可见一斑。

酒义:

依许慎《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如《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又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果不出所料,他的后代以酒为乐,朝夕狂饮烂醉,忘乎所以,招来灭国之祸。酒谋。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恰如《晏子春秋》杂上篇曰:夫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曹丕设酒宴以甘蔗作剑胜邓展将军;秦昭王之平原十日饮;项羽之鸿门宴;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张献忠与李自成之双雄会,均于饮酒中施行计谋。这些计谋至现在还有人仿效之,且多有得逞者。可见酒谋的作用之大。

酒战:

据《淮南子.缪称州》载,战国时期,楚国令合诸侯时,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了酒。赵国的酒醇厚,鲁国的酒淡薄。楚国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赵国要酒吃,赵国不给,这酒官羞怒之下,偷换了两国进献的酒,并说赵国不把好酒献给楚王。楚王动怒而下令进攻赵国,把赵国的邯郸城围困起来。这场鲁酒薄邯郸城围的酒战,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酒文化之说说明朝的酒文化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接近两亿,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酒文化也十分繁荣。

明朝有本小说,叫《贵贱交情》,把这酒肉与交情,就说得头头是道。小说序言中提到:常言道,一富一贫,乃见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故古来论见,实只说钱钞。花几十钱,于屠肆中购牛肉,围坐柴烘,茹毛饮血,啖腥啜醪,此贫贱之交。花一二百钱,于街市中寻一小店,呼酒邀朋,一碟卤牛肉、两杯清淡酒,得尝人间咸淡,坐谈市风行情,自得其乐,此泛泛之交。花一二两银,于山水雅筑间得一廊风月,抚琴论诗,传酒行令,听歌叹曲,风雅自怡,则已忘乎牛肉滋味,此乃金贵之交。更有挥金如土、嗜声贪色,登花月楼台点一支曲、饮一壶酒、仍吃一份至为凡俗之卤牛肉,却因着一人一笑、一语一娇,为艳姬美童倾家荡产、自情欲生猛汉痴义,此虽不可称富贵之交情,却亦可谓性命之交也。然终不脱钱钞二字,贵贱性命只刻于一锭两锭之间。

卤牛肉下酒的吃法,虽从宋朝武松、鲁智深等一帮英雄好汉那里流传下来,但到了明朝,无论肉的味道还是酒的味道,都变了味儿。醉翁之意不在酒仍然通行,只不过可以添一句交情之重只认钱。

在明朝的市民社会里,酒肉与交情,都是建立在银本位基础上的。《金瓶梅》里,背着西门庆勾引潘金莲的陈经济,与朋友杨光彦合伙做生意,却被同伙算计,赔了个精光。杨光彦既开酒店、又开酒楼,还放高利贷,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小说上通过杨光彦昔日朋友的口吻写道:在临清码头谢家大酒楼上,开了一座大酒店,又收钱放债,与四方趁热窠子娼门人使,好不获大利息!他每日穿好衣,吃好肉,骑着一匹驴儿,三五日下去走一遭,算账收钱,把旧朋友都不理。他兄弟在家开赌场,斗鸡养狗,人不敢惹他。

有酒的地方就有酒文化,明朝这些酒文化,也为如今的酒文化丰富了不少内容。

欧洲酒文化与中国酒文化的差异


以往是旧世界葡萄酒独领风骚,近年来新世界葡萄酒也不甘示弱。各国的葡萄酒各有特色,可谓是百花齐放。

可在中国,人们向来较推崇欧洲的葡萄酒,且欧洲葡萄酒一直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大份额。欧洲葡萄酒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俨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标志。

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比中国的酒文化高大上呢?

首先说说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有青梅煮酒论英雄,有流觞曲水。中国古上饮酒,讲究饮人:或高雅之士,或知己故交,或玉人可儿;讲究饮地:花下竹林,曲径荷亭。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讲究饮趣:清淡妙吟、传花度曲。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自古酒文化一点都不low,反而觉得很雅致。但是现今的中国酒文化却是这样的

呈现的情景不是恋人对饮的雅致,更不是诗人豪饮的狂放,而是一种有时不分性别的吞咽比赛和其背后隐藏的变相要求。在某种意义上,酒在中国已经远超出了休闲娱乐的范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没有硝烟的角力或者说较量手段。

也可以这样说

喝葡萄酒的凯撒和青梅煮酒的曹刘,同样高大上。只是现在天朝的酒文化被畸形的酒桌文化拉低了整体格调。

说完中国的酒文化

我们来谈谈欧洲的葡萄酒文化

就拿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葡萄酒做例子。

法国人一开始推销葡萄酒的手段,我是服气的。他们总是塑造一种关于高雅和浪漫的法式生活,然后借此推销法国产品。提起法国,人们立马想到的产品就是香水和葡萄酒,对其赞美似乎早已根深蒂固。

欣赏一瓶葡萄酒,就像欣赏一件工艺品。

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

法国人在推销自己的葡萄酒时,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推销一种饮品,而是在推销一种高雅和浪漫的生活方式。

现今欧洲的葡萄酒文化之所以显得高大上我把原因归纳为3点

1、中世纪,葡萄酒仅能在教会酿造,只有很少的贵族才可以饮用,逐渐显得高大上。在古罗马时期,奴隶也可以饮用葡萄酒,很平常。古希腊时期的酒神节,饮酒时荒淫无度(当然从艺术角度看是一种人类抛弃枷锁回归原始状态的美);

2、另外,国内葡萄酒的消费习惯远没有欧洲普及,葡萄酒文化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还算新鲜。在很多欧洲国家,葡萄酒饮用和我们平时吃饭喝酒没什么区别;

3、酒商提高葡萄酒的身价,所谓的高大上消费观念会存在。因为酒作为一种商品,被消费,其很重要的一种满足诉求就是帮助消费者完成身份的贴标签,这就是在特定价格区间和价值定位的酒类商品属于奢侈品。

可以看出,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高大上。大部分原因是外界的种种因素影响着,让我们觉得其高大上而已,这是假象。而现在的国内酒文化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糟粕,很难与高大上挂钩,这却是真相。

所以相对于中国的酒文化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显得高大上是假象亦是真相

酒如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这句话假如进行缩句酒是盛唐。可见在当年,酒代表的是大唐文化。如今,我们想重塑我们曾引以为傲的酒文化,任重而道远。

酒文化之汾酒文化


清香汾酒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汾酒酒文化源远流长,是晋商文化的重要一支,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

山西汾酒历史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当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一九七五年从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军北京,路经杏花村畅饮汾酒,赞誉为尽善尽美。清李汝珍在《镜花缘》一书九十六回的曲牌中,列举当时全国知名酒类五十余种,其中推汾酒为首,另外《两般秋雨庵》、《清稗类钞》等也有不少嗜饮汾酒的记载。自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名声大噪。于是,阎锡山责令其副官集资设立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吞并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一九四八年汾阳解放后,汾酒获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国营杏花村汾酒厂。酒厂的职工们进一步总结了历史传统经验,改进生产工艺,使这枝古老的酿造奇花更加光彩夺目,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纯正,绵甜清爽,余味爽净的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一九五三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一九八零年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近两年多以来,汾酒除满足国内人民的需要外,还远销世界五大洲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酿造名酒,必有绝技。《周礼》上记载了了酿酒六法,即:秫稻必齐,曲药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齐心得,此为黄酒酿造法之精华。一九三二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义泉涌酒家考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名酒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六四年,轻工业部为进一步发扬我国传统名酒技艺,以汾酒工艺为试点,组织了全国著名发酵专家秦含章先生为首的技术力量,系统地总结和论证了汾酒生产工艺的科学性、正确性,为进一步开展对汾酒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山西汾酒的文化

山西杏花村汾酒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酒业变革的主导力量。1500年前,在中国酿造酒还处于浊酒水平的时代,杏花村大胆变革,使用了复杂的清酒工艺,其代表产品汾清酒成为当时的国家名酒、宫廷御酒;1300年前,在中国酿造酒大多是液态发酵的时候,杏花村领导变革,使用固态发酵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了独领风骚1000年的干和酒,并开启了后来中国白酒固态发酵工艺的先河;800年前,在中国没有蒸馏酒的年代,杏花村率先变革,将中国发明的蒸馏技术用于酿酒,创造出了卓越的杏花村白酒生产工艺;大约100年前,在中国酒业都处于自产自销的年代,杏花村成立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家股份公司、注册了第一枚白酒商标,创造了近现代中国白酒业的十个第一。

变革是汾酒之魂,开放也是汾酒之魂。在明清两代,掌握了中国白酒核心技术的杏花村酒工慷慨地将酿酒技术传授于人,就是当初的这种开放的心态,使得汾酒酿造技术传播到了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且因地制宜,把汾酒生产的一般规律跟当地的水土、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了不同工艺特色的各种白酒,奠定了当今中国白酒产业的基本格局。

汾酒的文化复兴,离不开变革与开放的汾酒精神。汾酒已经把每年与国际名酒产地的酒文化交流、2015年举办世界酒文化博览会,纳入自己的文化战略。以开放促变革,在变革中开放,是汾酒复兴的关键,也是中国酒魂时代的必由之路。

李秋喜说:中国酒业近20多年来,确实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去年,汾酒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汾酒唯一荣获甲等大奖95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许多朋友都问,对于某些知名白酒品牌当年没有获得大奖的事,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指出来,为什么汾酒现在才说?的确如此,对存在的浮躁现象,汾酒确有责任。这么多年沉默寡言,有的没有说,有的说了,但声音不大。现在,汾酒应该有所担当,应该把颠倒了的历史颠倒过来,应该拨乱反正。李秋喜认为,针对关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的新闻发布会,可以说是汾酒文化复兴的一个起点,是中国酒业核心价值体系回归与重建的起点,也是中国酒魂时代的起点。

显而易见,这个担当是有很大风险的,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勇气,需要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需要有一付铮铮铁骨,可能会有牺牲,会有代价,会有非议,但这个担当又是必须的。否则中国酒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将难以回归,也将无法重建。以中国现在的酒文化乱局去开拓国际市场,会让国际消费者看笑话的。

酒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激情与梦想是酒本身具有的精神特质。中国酒魂时代,应该是激情与梦想的时代。中国酒魂,如果论人,李秋喜认为应该是大诗人李白。台湾诗人余光中歌颂李白有这样的诗句:酒入愁肠,三分化作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剑气就是英雄气概,月光就是浪漫情怀,这样的中国酒魂、中国诗魂才能楷模百代,光耀古今。中国酒魂,如果论酒,李秋喜认为应该是汾酒。

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人,是传承中华五千年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是中国酒业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汾酒文化有着诚信天下的名酒风范,白酒宗师的大家气派,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儒雅浪漫的人文情怀,中国酒魂,舍汾酒其谁?汾酒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市场,看待现实,销售收入两年翻一番不算什么,汾酒文化有了一些起色不算什么,一切才刚刚开始;汾酒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去完成汾酒文化的复兴,用5至10年的时间,使汾酒成为国际市场公认的世界第一文化名酒;汾酒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去引领中国酒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回归与重建,开启并推动一个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的、属于中国酒魂时代的新纪元!

多年来,汾酒坚守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世界酒文化第一品牌。她是国之瑰宝,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2010年,以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甲等大奖的白酒类名单为核心,成功掀起了汾酒王者回归凤凰涅槃式的文化复兴浪潮!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不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而且也成为中国酒品牌不可替代的优势。汾酒是中国白酒品牌的典范,汾酒所传达的文化诉求与中国酒文化的诉求是一脉相承的。在今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品牌节上,汾酒荣获了2011品牌中国大奖最佳酒文化奖。9月21日,汾酒在京召开,汾酒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大会,通过公开一些证据来证明,汾酒才是62年前共和国第一国宴的首款用酒。

中外酒文化特征 中外酒文化的异同之处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同理,酒文化也是企业和产品的灵魂,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个国家也大抵如此,因此,中外酒文化虽差别甚多,但也并非无相同之处。

均注重传承历史,以民族、风俗作为企业和产品发展背景

国外洋酒文化注重对家族创新、忠诚、民族历史等元素的传承,如轩尼诗以法国中世纪的宫殿、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化特征为背景。芝华士因其源于苏格兰,展示骑士风范、骑士文化,透出浓厚的苏格兰风味。尊尼获加突出其家族一脉相传的酿酒技艺和创新精神。

在文化国际化扩散中,首先展现给国际消费者的就是产品背后的历史背景、人文精神、民风民俗。

中国酒企也十分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挖掘品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播中透出浓厚的历史气息和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五粮液彰显儒家文化的和谐、中庸,酿酒历史可追溯至唐朝,600年古窖池是产品历经沧桑的见证。茅台体现道家大道无为、和谐养生的道家文化。舍得酒智慧人生、品味舍得,彰显传统文化哲理,有舍有得也是中华文化的哲学光辉。五粮液1618、泸州老窖1573更是将历史痕迹嵌入到产品名字中,产品蕴含的历史气息十分浓厚。

均将自然环境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洋酒文化建设注重突出自然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将国家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特色和产品、企业文化特色结合在一起;通过国家和产区的大文化、大品牌来推动企业和产品小文化、小品牌的国际化。如依托葡萄园、酿造厂、葡萄酒节和葡萄酒展览会,将农业观光旅游、工业观光旅游及葡萄酒文化、体验旅游相结合,传播葡萄酒酿造中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产品良好的质量形象,通过意识渗透和文化占领提升品牌价值。

中国白酒酿造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技艺,不但与酿酒师技能相关,水源、微生物、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自然环境因素成为各大名酒文化的重要组成。

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等川黔酒企地处西南,气候、水土、环境等十分适合酿酒,为企业和产品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企业产品文化中,自然环境因素成为亮点,均将自然环境因素列为竞争优势之一。特别是随着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提出,地域、环境对酒企和产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是中国白酒文化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也为未来中国白酒文化的发展创造巨大空间和机遇。

国外酒文化体验产业比国内酒文化旅游产业更加系统

虽然,国外酒企和中国白酒均注重自然环境因素,但国外酒文化对自然环境的打造和宣传更加系统,对品牌价值的贡献也更大。

近年来,法国波尔多旅游项目、德国以葡萄酒种植生产为主的旅游项目等国际上广为推广,地中海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美酒+美食的旅游胜地,既是旅游项目的发展,更是酒文化产业的繁荣。中国在近年来也提出发展酒文化产业,如中国白酒金三角、杏花村旅游示范带建设、五粮液工业旅游园区,但还没有形成中国文化旅游产业链,相比波尔多、地中海地区酒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发展体系,中国酒文化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示范区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未形成声誉。

国外酒企文化传播更加注重兼容区域文化特征

国外酒企文化传播中十分注重融合当地文化特征,在消费者研究方面更加细致。人头马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迎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潮流,树立高端、改革、开放的产品形象。轩尼诗旗下有李察轩尼诗、轩尼诗X.O、轩尼诗V.S.O.P等各代表不同风味、文化价值,针对不同消费者推出蕴含不同文化特征的产品,但又保持了轩尼诗母品牌的历史、传统精神等优良文化,产品与品牌联系紧密,保持互补、互相促进的发展态势。

中国白酒产业和企业对消费者的研究不够细致,部分名酒所出品的产品多、品牌多、规格多,但消费者定位、文化定位模糊,品牌管理混乱。在国际化时,容易忽略国际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对于高深的中国白酒文化,部分国际消费者并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甚至对白酒有误解,如认为是酒精.这是中国白酒文化国际化中的需要完善的方面。

酒文化之说说青藏高原的酒文化


我国的高原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其中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四川西部,云贵高原包括云南贵州,黄土高原有山西和陕西,这些地区或生息于巍巍雪山、茫茫草原、万年风沙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他们生性豪放、乐观、热情,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喜酒,因此在这些地区也有悠久而灿烂的酒文化。

青藏高原酒文化

代表地区之一:青海

有关青海和西宁的风俗习惯,在各个网站和旅游宣传资料中多有详尽和优美的描述,通过文人的手笔,把青海描述得仿佛人间天堂,山美、水美、人美!青海人是爱喝酒的,这与青海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青海人喜欢干喝,就是不用下酒菜,尤其在乡村。青海人好客,也表现在喝酒上。的确,在我们青海,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婚礼、宴客、祭祀、春游等活动中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敬人之说,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原酒文化。

青海人非常质朴、热情好客,无论汉族、土族、藏族、蒙古族,无论接待亲朋好友还是远方来客都离不开酒。青海人善饮,豪饮,这在全国是小有名气的,婚丧嫁娶喝、添人进口喝,百岁满月喝、升官发财喝、乔迁搬家喝、动土上梁喝、耕地播种喝,开镰收割喝,朋友聚会喝、迎来送往喝、逢节遇假喝、初一十五喝,万事具备喝、只欠东风喝,愁眉不展喝,喜上心头喝,春来踏青喝、夏日乘凉喝、秋逢阴雨喝、东飘雪花喝,白天喝,晚上喝,领导喝,下属喝,男人喝,女人喝,你也喝,我也喝,只喝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真是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俗话说认识青海,先要认识青海湖;认识青海人,先要和青海人喝上一场酒。青海人能喝酒有俗话说得好:青海的麻雀都能喝二两。据说世界白酒销售量,莫斯科第一,青海西宁第二。

青海人喝酒,大多喝的是青稞酒,又以互助青稞酒为主,主要是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生产,中国公认名牌,质量有保证。互助青稞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原料,在继承古老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技术设备,用无污染的天然优质矿泉水科学配料、精心酿造、久储自然老熟而成。青稞酒的代表产品是互助牌系列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主要原料,采用有300多年历史的天佑德青稞传统酿酒工艺,结合科学配方勾兑而成,酒味醇香,清亮透明,具有饮后不头痛、不口干、醒酒快、加温饮用口味更佳等独特风格,获中国公认名牌称号。

青稞酒的土法酿造和过程是这样:首先把青稞洗净,注意不能让青稞在水里洗得时间过长。然后倒进锅里,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煮。当锅中的水被青稞彻底吸收,火不能烧得过旺,边煮边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动,以便锅中的青稞全部熟透,并随时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儿,如还捏不烂,再加上一点水继续煮。等到八成熟时,把锅拿下来,晾上2030分钟的时间,这时锅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干了,趁青稞温热时,摊开在已铺好的干净布上,然后就在上面撒匀酒曲。撒曲时,如果青稞太烫,则会使青稞酒变苦,如果太凉了,青稞发酵不好。撒完酒曲之后,再把青稞装在锅里,用棉被等保暖的东西包起来放好。在夏天,两夜之后就发酵,冬天则三天以后才发酵。如果温度适宜,一般只过一夜就会闻到酒味儿。然后把发酵好的青稞装入过滤酒的陶制容器中。如果要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个小时后就可以过滤。如果不急用,就把锅口和滤嘴封起来,需要时随时加水。头一锅水应加到比发酵青稞高两寸,第二、第三锅水应加到和发酵青稞一样高。

酒礼习俗

敬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青海大多数的酒场礼仪和规矩与内地是一样的,但也有一些可能比较特别。敬酒的人要按辈分的长幼和年龄大小依次相敬,对长辈敬酒,要双手高高端起酒碟子,双目要虔诚地注视着长辈,言语中要透露出对长辈的尊敬。辈分越长,敬的杯数就要越多,老人一般是八杯酒,既八福长寿酒。对于平辈(同龄人)人敬酒,最好敬上六杯酒用来祝福六六大顺,也可以是四杯四季发财酒,祝愿同龄人在外出打工挣钱时四季都要平平安安,四季都能发财。给为官之人可敬三杯酒,有三星高照,连升三级的祝愿;对不会喝酒的人也敬两杯,一般是不能敬一杯的。在同辈人中也可以用其他含有吉祥寓意的敬酒令儿,或是找些合情合理的由头,或是通过唱歌的方式向客人敬酒,以能给客人敬酒越多越好,如果直接敬酒放翻(喝醉)客人更好。因此,敬酒的过程也贯穿在整个酒宴当中,敬酒也体现着一种语言的艺术。

猜拳

猜拳只是喝酒的一种方式。双方都用右手、口、眼三位相配合完成,猜拳时对手指出法上也有忌讳,就是拇指和食指不能同时出,拇指和小指也不能同时出,在猜二以上数字出手指时拳拳不离大拇指。在敬酒完毕之后,接下来重头戏打通关就要开始了。何谓打通关,就是由一人和在座的每一位划拳,划到最后一人,一圈结束,交给下家继续,如此下去,直到每人都当关一次,称作圆关。当关者与坐席的每一位客人轮流划拳,一般是划六拳通关者与客人谁输了谁喝酒,不允许别人代替喝,这叫作不卖不代不赖,并另选监酒官一名,负责执壶斟酒并监督输家按规定饮酒。如被酒官查出杯底剩酒,则一滴酒罚三杯,这就是滴酒罚三。青海人以为,最规矩最精美的拳要属官拳,每拳四字,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喊出来抑扬顿挫,字字珠玑:宝拳送你、一品当朝、二度梅开、三级连升、四季发财、五经魁首、六连顺喜、七贤竹林、八仙庆寿、九盏莲灯、十满大堂,全是文绉绉的吉祥话,我一直在想,如能把这样好的拳语印在酒瓶上,也是不错的创意吧。

代表地区之二:西藏

藏族古代饮的酒种类较多。据敦煌出土的古藏文写卷《苯教丧葬仪轨》载,吐蕃早期所饮的酒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和青稞酒等。随着唐蕃联姻而发展起来的汉藏文化交流,使藏族掌握了内地传入的复式发酵酿酒法,仿内地黄酒酿制的青稞酒得到了藏族的普遍喜爱,从而成为了藏族的传统饮料。

在大多数藏区,平时倘有客至,敬茶不敬酒。但逢年过节和喜庆时,如果客人来家,则必须敬酒。敬酒时,主人先斟满一碗(或杯),捧献于客前,客双手接过后,必须要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等主人再斟满,这时客人才一口喝干。此后,客人有酒量的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不再喝,主人也不强劝。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之饮,那就是严重的失礼行为,主人会很不高兴。至于客人酒醉,主人绝不会讥笑,反而认为是坦城的表现。四川的嘉绒藏族较特别,平时对进屋的客人先敬一壶酒,随即将食物用盘奉上,一客一份。阿坝的黑水地区藏族,凡见熟人从门前经过必请进屋内敬一碗酒。如客人坚决不进屋,主人要把酒拿到路边请客人喝,以示慰劳。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和善友睦的风尚,在这些酒俗中得以充分展现。

酒在藏族婚仪中有重要的作用。在青海安多藏区,提亲时必带去雅叙酉仓(提亲酒)。女方如若允婚,则须邀请村里长者和媒人一起喝订婚酒。一旦饮了此酒,便算正式订婚,不能再许嫁他人。结婚之时,更要准备大量的青稞酒以宴飨送亲者和来宾。迎亲者则要在途中设迎亲酒。新娘离娘家前要喝辞家酒。婚宴中主客尽兴同饮庆婚酒,高唱酒歌,跳舞,欢腾通宵达旦,一直要热闹三天。其间新娘要向宾客轮流敬酒。其他藏区的婚礼仪式有的与此不尽相同,但酒在其中的作用却大致一样。

藏历新年,藏族家家都要喝青稞酒以示庆祝。初一天刚亮,家庭主妇就把八宝青稞酒观颠(一种加有红糖、奶渣子、糌粑、核桃仁等煮物的酒)端到家中每个人的被窝前,让他们喝了才起床,以示新年一开始就丰衣足食,步步吉祥。藏族初一这天一般不拜客,一家人闭门欢聚,品青稞酒,喝酥油茶,漫话家常。初二起才挨家去拜访,互道扎西德勒,互敬青稞酒。嘉绒地区的党坝藏民过年,喜欢全寨人各凑一些酒,团聚在一起从初一喝到初五,夜则烧篝火,昼则浴太阳,伴随欢歌劲舞,共庆新年。藏族节庆日较多,如元宵灯节、六月雪顿节、七月望果节和沐浴节,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照例是要喝酒以庆的;但最悠闲、最浪漫的饮酒日子则要数康定人四月八的转山会和拉萨人夏季五月间的逛林卡了。那时人们扶老携幼,或全家一起,或情侣友朋,三五成群,在绿茵上、溪流旁搭起白色帐篷,一边喝着新酿的青稞酒和酥油茶,一边弹着六弦琴或拉着胡琴,或引吭放歌,或浅斟低吟,怡然自得。藏族最豪放的饮酒则是在跳锅庄的时候。村寨的青年男女围成一圈,圈中设小桌,放上几坛青稞酒;男女两队轮流领唱,翩翩起舞,并不时去圈中喝上一碗酒。跳到高兴处,饮酒者更是纷至沓来。酒助舞兴,歌借酒力,通宵达旦尽兴方休。

藏族中一般是以茶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但在阿坝的黑水藏民中却用酒代茶。他们吃糌粑不用茶而是用青稞酒拌合着吃;吃干馍不喝开水或茶,是以酒解渴;吃烤土豆,也是泡在酒碗里吃。

藏区东部许多地方都盛行喝咂酒,尤以黑水人喝咂酒最讲究。每遇年节和家中有大事要请人喝咂酒时,先由主人烧开一大铜锅水,放在火塘边保温;再将一坛酿好的未加过水的酒放在客位的火塘边,插入两根细竹管。客人到齐后,先请其中最年长的坐于酒坛前,领头诵经,用手指蘸拨点酒洒向四方;然后,请另一位年长者与他同坐在一起,各含一根竹管吸饮。这时主人在旁边慢慢地将一瓢开水从上渗入酒坛。开水经过发酵的酒粮渗到坛底,便成了酒。竹管插在坛底,故能只饮到酒而不会吸进糟。二人饮完后,以年齿顺序另请二人到坛边吸饮,主人继续向坛内冲开水。一般情况下,每二人饮完一瓢水即离开,换上别人。这样依次轮流下去,最后连两三岁的小孩也要去喝上几口。轮完一遍,又从头开始;直至一坛酒谈而无味后,才又换上一坛。每个与会的人不论有无急事,都必须喝过三次后才能离去,否则就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这种轮流喝咂酒的宴饮,一般规模都较大,小则三五十人,多则100多人,夜以继日方能饮过一巡。三巡下来,往往要两三天,在饮酒过程中,未轮到的和已喝过的便围着火跳锅庄。跳累了,唱渴了,也该轮到喝咂酒了。喝完咂酒疲累尽消,又有精神跳锅庄了。饮酒与歌舞紧密相连的藏族酒文化这一特色,在这里展现无余。

在康区藏族中也有只插一根麦管或竹管在坛内喝咂酒的,人们依次将酒坛传递给相邻者轮流吸饮。也有在坛中插上多根麦管,好几个人围着酒坛同饮的。

唱酒歌是藏族饮酒一大特点。每逢重大场合(如婚宴、村寨聚饮等)敬客人酒时,要先擎着酒杯唱酒歌,歌词多为即兴之作,内容都是赞颂、祝福之词。藏族善用譬喻来表达感情。如康区一首酒歌唱道:

阳光为什么这样明媚?是因为菩萨洒下了吉祥;我家为什么这样欢乐?是尊重的客人来到帐房。哈达是敬礼上师的贽扎,这杯中的美酒请我最知心的朋友尝。

唱酒歌时,身子要伴着节奏舞蹈,杯中的酒却绝不许洒出。客人有时也要唱酒歌回敬,此唱彼和,气氛十分热闹,把宴会推向高潮。

藏族酒具有壶、杯、碗。西藏仁玉县生产的绿玉酒壶和酒杯、酒碗,晶莹剔透,最受藏族人喜爱。江西景德镇生产的小龙碗,上绘八吉祥图案或六字真言,也是藏族珍爱的酒具。旧时藏区贵族、土司家的酒具十分讲究,多为金银镶嵌绿松石、珊瑚珠,工艺十分精湛。

藏族人普遍有饮酒的习惯,特别是对青稞酒,更是垂青不已。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风华正茂的纯情男女,从日常居家习俗到祈神敬佛的供品.处处都体现着藏族人民对酒的不解之缘。常饮青稞酒能使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还能起到御寒抗缺氧的作用,若在青稞酒中放入红糖、酥油和奶渣、糌粑粉加热饮用,还可起到补血、增气、恢复身体元气之作用。

在拉萨,每当欢乐喜庆相聚或有重大联谊活动之时,敬献青稞酒就成为活动中的传统保留节目。藏族人善豪饮,人人都是酒中豪杰。敬酒时,他们对内地来的客人格外关照。常常见五、六个藏族姑娘,簇拥着来客或年长者,端着酒杯轮番敬酒,她们深情地唱起动听的敬酒歌。此时,不管你酒量如何,都会被藏族朋友淳朴、炽热的情谊所打动,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酒文化的本质


酒文化的本质

酒的本质是一种嗜好品,在世界全球化中对摧毁非洲、美洲殖民地传统社会,建立起殖民地式的文化中卓有贡献。最早的酒很珍贵,因为要消耗粮食,在文明之初的中国社会中必然是要用来祭祀的。然而中国人的祭祀观念是被祭祀者享受祭物如味道、颜色等无形的价值,仪式结束之后有形的价值就可以被参与祭祀的人所分享,酒在其中,可以起到构建共同体的交际作用。

嗜好品属于那种为社会所有阶层共同接受的文化标志,所以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饮酒方式:底层人民可以在小酒馆里享受低端白酒和便宜的啤酒;中产阶级除了高端一些的白酒和啤酒之外,还可以在酒吧里宴飨外国酒、调制酒;权贵则在会所里啜饮高级葡萄酒、天价的白兰地等等这大抵是阶级酒文化。

共享嗜好品可以快速的形成共同体共识,通俗一点就是能迅速的让大家熟识,而这正是政务、商务交际的需求快速而有效率人们无需深入理解交际对象,反正一起喝酒就能展开话题,并可以继续为目的深入交谈。那么能让大家在一起饮酒时共同遵守的规则、价值观也就必然会流行开来这就是仪式酒文化。我相信题主的问题,其真实目的就是想发掘这种酒文化。进来社会节奏加快,人们之间的情感亦然,两性交际同样也追求快速而有效率,所以才有酒吧、夜店等场所。

中国酒文化的本质:

中国酒文化于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无论婚丧嫁娶、择业升迁,还是生儿育女、祝寿归天,以及祭祀神灵、敬仰先人都离不开酒。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有着双重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从日常生活延伸到最高的精神生活中五常。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现在仍然是中国思想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与酒文化在另一个层面相关联:

仁,在中国酒文化中,重点在于二人关系的传达。无论长幼、尊卑、贫富,酒都是情感沟通最恰当的工具,甚至不可替代。即使双方有恩怨、隔阂,也可以在礼仪之酒的对谈中化解,最终达到情感交融。

义,在酒文化中体现得最直观,《水浒传》里英雄的侠义肝胆,无酒不成。壮士一去不复返,无酒不成。关羽温酒斩华雄凯旋归来,无酒不成。

礼,在古代礼仪文化中,酒是大礼,是规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包括饮酒时位置怎么摆、座次怎么排,君王、大臣、将军、文士谁先饮、谁后饮、饮几杯等等,无不遵从严谨的等级秩序。而且还制定有一整套的饮酒规范,要求不能饮酒乱性、犯上作乱,这跟西方的狂欢节的纵酒着乐截然相反。古人祭祖、祭先人、祭神明等等,必有一杯清酒、一盘素果。富裕人家,还要切上一小块儿肉。皇家帝还会把祭食拿回来,作为赏赐。可见酒文化在中国古代是祭祖、祭神、祭古的重要形式。所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肯定也是酒纷纷的。

智,在中国酒文化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张飞几次借酒用谋等故事家喻户晓;萧翼智赚兰亭,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等,大智小谋无不闪耀着酒神的光芒。

信,往往借酒来表达,从古至今无论国家建交、签定协议还是百姓媒妁等,双方都要共同举杯、以表诚信。

音乐与酒更是密不可分。古代以抚琴著称的竹林七贤当中,嵇康每即饮,刘伶更是饮得一塌糊涂。甚至魏晋时期的很多画家解衣盘礴,开创了2,5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行为艺术。这些都是酒在发挥作用。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把音乐、酒和诗歌浑然天成为千古绝唱。我一直致力于研究东方文化的复兴之道,认为国酒文化是中国国学复兴和崛起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国学、国酒和国人之间存在着必然关联。国学兴则国酒兴。白酒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知名酒品,成为中国文化崛起过程中的代言品牌,仍当努力。

中国酒文化趣谈之诗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在其他文学样式尚处于胎眠时期里,诗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支奇葩,独领风骚。诗抒情,酒抒怀,诗酒结缘千古来,有道是有诗必有酒,无酒不成诗,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

至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开始酒与诗就已结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北部的社会生活,全书305篇。涉及到酒,写人们饮酒,写饮酒时心情的多达48篇,足以反映酒对诗歌的浸润已经相当广泛。《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赞赏,对醉酒的渲染!南有《楚辞》,北有《诗经》,酒文化就这样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艺术!

汉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连年的战争和朝代的更迭使人们借酒浇愁、感慨良多!曹孟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诗酒风骨;魏晋之际,政局更为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于酒,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以酒解愁。魏末竹林七贤,个个都是大酒徒,他们蔑视礼法,放浪形骸,借酒放歌;晋代陶渊明是实现诗酒真正结缘的第一人,归隐田园的他虽有饮酒避世、借酒浇愁的思绪,但更多的却是通过饮酒来实现物我两忘、回归自然、超然脱俗的境界,享受美酒、体会酒趣,酒成了他诗中最主要的题材;饮酒赋诗、浑然忘我,把酒与诗真正结合到一起。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诗人用酒唤出内心的情感并形成诗篇,酒在诗歌中奔流,诗歌中溢着酒香,源远流长,千古不绝!

现今的世人往往把嗜酒如命、狂饮烂醉的人蔑称为酒鬼,揶揄讥笑,贬之又贬。而酒鬼这个词在唐代中是寻觅不见踪迹的,有的只是酒友、酒仙。酒仙与酒鬼虽然都是戏称,然而前者超然,后者低俗,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被誉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的李白便自称酒中仙。他无酒不诗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藐视权贵: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无视金钱,只为痛快一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酒似乎是他的整个生命与生活的全部,似乎酒杯在手就掌握了人生的所有意义,于是万事何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酒反复被李白所咏唱,不停的充实着李白的酒感。他的作品无疑是诗酒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这位大诗人,更没有那激情豪迈的千古诗句。如此的诗酒生涯,令人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叹!

赞酒名诗出盛唐,盛唐诗人尽酒仙,唐朝的诗人,几乎个个都是诗酒狂客,这个精英荟萃的创作群体,用酒与诗把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心态表现得潇洒狂放。俗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称的杜甫,同样有着狂放不羁的一面,在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人虽不在八仙之列,但其好酒之态却不在八仙之下,凭借百罚深杯亦不辞而荣获酒豪的桂冠,他在《曲江二首》中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人典衣沽酒,借酒消愁,尽落得酒债累累再如: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等等,都是传诵人口的句子,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读其诗可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杜甫的咏酒绝唱,传世千古,称著于世!

北宋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任太守时,中秋佳节,酒酣之时,诗兴大发,写下了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幅松下醉酒图更是意境优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再看今朝,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怀念和哀悼他已故战友和妻子杨开惠,也在词中以酒抒情。于1957年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诗人把一切喜怒哀乐、惆怅感伤全都倾注在酒里,白居易说得好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上看,酒的出现到诗的形成,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

酒文化之说说酒文化与诗词书画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盛产酒的古国,同样也是一个以文学传世的国家,自中国白酒起源以后,文学便于酒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诗与文学便开始了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与中国酒文化史的历史长河中漫长而悠久的结伴航程。

一:酒与诗词

诗人多爱饮酒,这是自古以来不争的事实。不少诗人都是酒中豪杰。东晋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情人,无夕不饮,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领一代风骚的曹操,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慷慨悲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常和建安七子一起,简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熟,仰而赋诗。魏末晋初的竹林七贤全是一群饮君子,阮籍以酒避祸,嵇康借酒佯狂,刘伶作《酒德颂》以刺世嫉邪。刘宋时代的鲍照亦爱酒惜酒,狂歌但愿樽中酒酝满,莫措床头百个钱。生平萧索的庾信,有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等饮酒诗14首,以酒寄情,缠绵悱恻。

魏晋之后的隋唐,史称盛世之治,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的全盛时期。唐代诗人以其开阔的胸襟,宏伟的气魄,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转而讴歌盛唐气象。既有心神的澄静,又具人性的高扬,活泼欢畅,饱满健举,创造出一种唐人特有的诗酒浪漫情调,使酒文化在这座古代诗歌的颠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著名的饮酒诗人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李白现存诗文1500首中,写到饮酒的达170多首,占16%强;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中写到饮酒的多达300首,占21%强。李白以斗酒诗百篇,会须一饮三百杯为人所共晓,赢得醉圣的雅名;而杜甫少年酒豪、嗜酒如命却鲜为人知,其实杜老先生更是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归,直到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的信誓旦旦、死而后己的程度。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自称醉司马,诗酒不让李杜,作有关饮酒之诗800首(见方勺《泊宅编》),写讴歌饮酒之文《酒功赞》,并创香山九老这诗酒之会。

北宋初年,范仲淹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是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是归来中夜酒醺醺;元佑时期,欧阳修是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苏轼是酒酣胸胆尚开张、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南渡期的女词人李清照,可算酒中巾帼,她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尽了诗酒飘零。继之而起、驰骋诗坛的陆游,曾以《醉歌》明志:方我吸酒时,江山人胸中。肺肝生崔嵬,吐出为长虹,一腔豪情,借酒力以增强、发泄。集宋词之大成的辛弃疾,少年使酒,中年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晚年一尊搔首东窗里、醉里挑灯看剑,以酒写闲置之愁,报国之志,使人感到势从天落的力量。

饮酒,在唐宋诗人的情感世界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的媒介,想象丰富的奇妙载体。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陆游说:诗情恰在醉魂中。辛弃疾说:醉时拈笔越精神,苏东坡更直呼酒为钓诗钩。可见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情绪引动,环境气氛的熏陶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情有独钟。

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这种诗酒风习,在唐宋以下的元明清社会也得到传扬。

待至元明清,诗酒联姻的传统仍硕果累累。无论从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到陈维崧的残酒亿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从李贽的若言不识酒中趣,可试登高一问天,到杨升庵的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无不是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

宋代以后,诗词逐渐衰微,戏曲、小说蓬勃发展。

对于小说家,酒也有类似的激化创作的功效,明清时期尤甚。著名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每天著书均离不开酒,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日子。一部《红楼梦》,可以说是酒液中浸泡出来的作品,其中充满了关于宴饮、配酒、酒仪、酒德、酒趣等知识与描写,都写得十分精彩。有人统计,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饮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平均每两回就要写一次饮酒。这样的事例在明清其他小说里也能找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以及桃园三结义等,都借助了酒作传媒与线索,来铺写情节。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景阳岗武松打虎,以店家劝阻饮酒,三碗不过岗相烘托,更显其醉后英雄本色;描写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也以和尚饮酒,不守清规来加以反衬,增添其传奇色彩,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这类文学作品中散发出来的酒文化韵味,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二:酒与书画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画界皆是如此。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醇酒之嗜,激活了二千余年不少书画家的灵感,为后人留下数以千万的艺术精品。他们酒后兴奋地引发绝妙的柔毫,于不经意处倾泻胸中真臆,令后学击节赞叹,甚至顶礼膜拜。

书法有草书,笔走龙蛇是狂草,狂者非笔狂,心逞、心驰也。绘画有写意,意突发,念突生,泼墨即成心中的画境。书法中有恭笔小楷,绘画中有尺规小品。狂草与恭笔小楷,泼墨与尺规小品,比之于酒,正如豪饮与小酌也。

书圣王羲之,于东晋永和元年与好友聚于绍兴兰亭。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提笔草《兰亭集序》。笔兴随酒兴而生,笔力、笔韵随酒力、酒韵而成。遒媚劲健,绝代所无,全文三百余字中,即有之字19个,但笔式各异笔韵不同,千古极品就在酒中问世了。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究其因由,非物境、人境、酒境合一,于憩然之中挥毫,实难一气呵成旷世极品,三境难再现,《兰亭集序》也就难再现。极品本自天成,亦是酒成。

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

画家中郑板桥,传说其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郑板桥在酒中神与物游,物我两忘,其书画均怪,书画均绝。

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唐明皇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他能一日而就。

宋代的苏轼是一位集诗人、书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尤其是他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乘酒醉发真兴而作,黄山谷题诗说: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

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暂借酒力长精神。酒与书法、绘画的缘分,书画家与酒的精彩故事在明清时期仍是层出不穷。

酒文化还是画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诸如文会、雅集、夜宴、月下把杯、蕉林独酌、醉眠、醉写.....无一不与酒有关,无一不在历代中国画里反反复复出现过。杜甫写过一首题为《饮中八仙》的诗,讴歌了贺知章、李琎、李适之、李白、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八位善饮的才子。此后,《饮中八仙》也就成了画家们百画不厌的题材了。

酒一直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它与诗词文学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酒文化:是谁发明了啤酒?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的蓝色纪念碑上,记录了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但其实啤酒的发明者是苏美尔人。

考古学家发现证明,大约在一万年以前,人类逐渐脱离了游牧生活,开始定居下来从事农业活动,谷物逐渐从野生状态过渡到适合农耕作业。人类最早的酿酒记载出现在六千年前,记录这一活动的是苏美尔人。苏美尔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包括南美索布达米娅和古巴比伦城,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地区。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据此认定是苏美尔人认识了发酵现象呢?今天没有人知道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但据信这是由于面包被浸湿后自然发酵产生了能致人迷醉的浆液而引起古人关注的。这是因为唾液中的酶把淀粉转化成了糖,而空气中的酵母菌又把这些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考古学家曾发现了一个苏美尔人在四千年前使用的印章,上面描述了对酒神的赞美,这个赞美诗同时也是一个酿造啤酒的配方。在这个古代篆刻上面有用苏美尔语描述大麦的象形文字,包括了大麦是如何焙烤、弄碎、加水成浆,最终制成一种可以让人兴奋的,感觉幸福的饮料。焙烤过的面包显然更容易储存和运输,可见那时的苏美尔人已经熟练掌握这个酿造过程了。我们据此可以认为苏美尔是第一个懂得啤酒酿造工艺的文明。他们发明的这种圣酒当然可以看作是上帝的馈赠了。

从公元前三千年的Gilgamesh(吉尔伽美什,传说中的苏美尔国王,半人半神的君主)史诗中,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时期面包和啤酒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这部史诗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很伟大的著作,人类历史第一次以叙事诗形式被记录下来。史诗中是这样描述人类如何从未开化的人变成文明人的:有一个野性凶蛮的人叫Enkidu,以草为食,与野兽为伴,却想要与Gilgamesh比试力量。Gilgamesh于是派一个妓女到Enkidu那里。妓女与Endiku相伴了一个星期,告诉他一些文明人的事。于是Enkidu知道了什么是面包,也学会了如何吃面包,但是他还没有学会喝啤酒。于是,妓女又撬开他的嘴巴说:把啤酒喝下去,这是神的赏赐。Enkidu一连喝下七杯啤酒,他感觉心脏都要出来了。最后他臣服了,接受了洗礼,变成了一个开化的文明人。

公元前2000年前,在苏美尔帝国消亡之后,巴比伦人成了这里的新统治者。巴比伦文明是从苏美尔文明中衍生出来的,巴比伦人对啤酒也是非常推崇。历史学家考证后认为巴比伦人曾经酿造过二十种以上的啤酒。

在古代,啤酒是一种苦涩的、混浊的、不过滤的酒精饮料。那时人们为了避免喝到啤酒中的沉淀,还要使用吸管。后来,巴比伦人还把啤酒出口到了埃及。巴比伦汉莫拉比(Hammurabi)法典是古代人类最杰出的法律典籍之一,其中就规定了按照等级制度建立的啤酒配给制度。普通阶层允许每天两升啤酒,公仆可以允许三升啤酒,而僧侣和特权阶层则可以允许五升啤酒。在古巴比伦时期,啤酒还不是商品,通常要易物交换才能获得。再后来,古埃及人延续了啤酒酿造的传统。他们采用未经焙烤的面包来酿造啤酒,并加入了红枣来提高口味。这一时期的啤酒酿造工艺也都通过象形文字记录了下来。

其实世界上很多地方也都有早期的发酵酒。比如,我国西藏就有用青稞酿造的发酵酒,甚至在中东一些地区还有用骆驼奶酿造的酒。啤酒(beer)一词来源于拉丁语bibere,就是喝的意思。在埃及人之后学会酿造啤酒的是希腊和罗马人,且在葡萄酒没有成气候之前,啤酒一直是地中海地区最受欢迎的酒精饮料。但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葡萄酒成为了酒神巴克斯的饮料,而啤酒只能在葡萄不能种植的偏远地区才能酿造,古罗马人把啤酒看作是野蛮人的酒。

承德的琢酒文化


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与高度发展的酿酒相结合,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酒文化,小编今天就带您了解一下琢酒文化的起源承德。

满族人喜欢饮酒由来已久,满族先世在唐代就懂得造酒。满族人的酒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史书早就有记载。据《魏书》载:勿吉嚼糜酿酒,饮至能醉。嚼糜酿酒,糜就是黄米,是当时酿酒的主要原料。辽金时,女真人已懂得用糜制酒,至清代,制酒更普及,主要品种为米儿酒和烧酒。米儿酒,满语称詹冲努力。

美酒如玉,王者之气,真乃雕琢之酒也,此话源于睿亲王多尔衮,冀北明珠,承德琢酒,其酿造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末年,也就是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当年曹操北征乌桓驻军此处,用出自喜峰口外宽河城的美酒犒赏三军,一举平定乌桓,宽河城的美酒被广泛传播,直至公元1644年,清军南下,途经喜峰口偶得美酒,并进献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用此酒宴请诸将,众将饮后顿觉一股醇厚清冽之气沁入肺腑,精神倍爽,便问谋士范文成:哪得如此美酒?范文成趋前拱手答道:此酒出自喜峰口外的宽河城,据说酿此酒如同琢玉般精雕细琢。采用当地微量元素丰富的深层矿泉和燕山脚下的优质原粮数次蒸煮发酵,经多年窖藏方得如此佳酿。多尔衮听后朗声大笑,脱口而出:美酒如玉,王者之气,真乃雕琢之酒也!随即下诏,将酿酒师带入北京编入八旗之一的正黄旗,由内务府统管,所酿美酒供皇家所用。从此,宽河城美酒声名远扬,逢必饮,饮必欢,流传至今。被后人誉为:一杯琢酒喜相逢。

建国后,于1969年宽城县政府整合了宽城一带的老酒坊组建了国营酒厂,这就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宽城第二酿酒厂。1984年更名为承德宝琢酿酒有限公司。

通过几代琢酒人的努力,目前,承德琢酒是中国北方最具规模的大型酿酒企业。生产的兼香型白酒细腻柔和、温润如玉,是北方兼香型白酒的代表,酱香型白酒打破了南方以茅台为首对酱香型白酒的垄断格局,奠定了北方酱香型白酒第一品牌的行业地位,为北方酱香型白酒企业树立了行业标杆。产品远销港澳台,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拥有职工23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0多人。通过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年产1000吨优质白酒,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兼香和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主要产品窖藏年份系列和花系列等商务用酒一经推出便风靡市场。

随着琢酒销量的迅猛增长,琢酒始终坚持高品质、严管理,为消费者提供卓越产品、塑造卓越品牌。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提升品质不动摇,坚持品牌升空不动摇、坚持营销落地不动摇,坚持稳中求快不动摇。这不仅是琢酒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护航法则,更是琢酒在品质和管理上的严格要求和执行态度。

突破旧格局,创造新未来,2013年琢酒确定了5年发展战略,打造冀北明珠,崛起中的冀酒新势力,琢酒将坚持双品牌战略,实施群狼共舞,资源共享,集中突破的核心推进策略,品牌与销售并驾齐驱,不断优化产品线、区域布局、商业结构和渠道架构。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琢酒精神,将琢酒打造成为行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巨大影响者。

酒文化的相关典故


沧海桑田,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有很多的传说和典故。折冲樽俎,狂傲不羁,酒文化典故纷繁多趣。

酒仙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这是历史上著名酒仙李白的畅饮情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的诗文及其一生与酒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酒狂

古人饮酒至酒酣时孤傲不驯,放浪自任,轻佻礼疏。唐天宝初年春,一日唐玄宗与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畔赏牡丹,忽听楼上李白饮酒狂歌:三杯通大道,一半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太监连忙上楼大呼:奉旨宣李学士见驾!谁知李白全然不理,口中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太监无奈,只得扶他进兴庆宫。玄宗见李白烂醉,忙命宫女含水喷其面,并亲自递来醒酒汤,李白睁眼一看,便要玄宗赐酒。玄宗关切地说:你刚清醒,再醉怎么办?李白答曰:臣斗酒诗百篇,醉后诗如泉。文人墨客与酒之性情,于这可见一斑。

酒义

依许慎《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如《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又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果不出所料,他的后代以酒为乐,朝夕狂饮烂醉,忘乎所以,招来灭国之祸。

酒谋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恰如《晏子春秋》杂上篇曰:夫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曹丕设酒宴以甘蔗作剑胜邓展将军;秦昭王之平原十日饮;项羽之鸿门宴;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张献忠与李自成之双雄会,均于饮酒中施行计谋。这些计谋至现在还有人仿效之,且多有得逞者。可见酒谋的作用之大。

酒战

据《淮南子缪称州》载,战国时期,楚国令合诸侯时,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了酒。赵国的酒醇厚,鲁国的酒淡薄。楚国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赵国要酒吃,赵国不给,这酒官羞怒之下,偷换了两国进献的酒,并说赵国不把好酒献给楚王。楚王动怒而下令进攻赵国,把赵国的邯郸城围困起来。这场鲁酒薄邯郸城围的酒战,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酒文化之说说内蒙古高原的酒文化


我国的高原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其中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四川西部,云贵高原包括云南贵州,黄土高原有山西和陕西,这些地区或生息于巍巍雪山、茫茫草原、万年风沙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他们生性豪放、乐观、热情,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喜酒,因此在这些地区也有悠久而灿烂的酒文化。

内蒙古高原酒文化

一、喝酒的岁数

指可以上桌喝酒的岁数。男人到三十七岁,过三个本命年之后(有些地方到了二十五岁,过二个本命年之后)认可为成年汉子,体力健全的人,进入大人行列,便视为有资格当官,做婚宴的头儿,可尽情享受秀斯,品尝美酒之头份,并可以赏赐美酒了,从此以后才允许上桌渴酒。不到三十七岁之前饮酒沉醉者是属于不懂规矩的人,受到人们讨厌,被社会抛弃。

二、敬酒礼节

敬酒是蒙古人将提升耐日宴会、招待仪式的气氛、巩固人际交往时常用的恭敬礼节。敬酒的礼节从敬策格(酸马奶)开始的。蒙古族《八大名贵食品》中的《白玉浆》指的就是策格。所以,把它作为王公贵族的招待品,遥远的长征、山水、苏力特的祭祀,封官晋衔、葛根活佛转世,授予佛教职称的重大仪式以及宴会耐日,平时招待客人时都摆到主要位置上品用和谈论。蒙古人对举办耐日那达慕有着几百年的丰富经验和传统礼节。每当组织耐日时,首先推选出一位熟知耐日礼节的人当阿哈拉嘎其(汉意为当头儿的,主持人)。参加耐日的人们没有耐日阿哈拉嘎其的许可,不可随意相互说话,出入,调整坐位。而且,什么时候唱什么歌,说什么祝词;什么时候执行什么礼仪都有固定的程序礼节。把好这个环节是使耐日有次序,气氛更为热烈,快乐的有力保障。各地的敬酒礼节,虽然在敬多少杯酒和酒歌、祝词的音语上稍有些不同,可目的、礼仪、时间期限都基本相同的。总的看,赴宴的客人都入席,家主人的茶宴结束之后,才表明组织本次耐日的理由和目的并按亲近关系,岁数大小推选出耐日的阿拉哈嘎其(主持人)。推选耐日主持人的基本条件便是多次主持过耐日那达慕的,在群众中具有很高名望的,无行政职务的人。经过这种程序推举产生的主持人,对耐日的成败负有重大责任。主持人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本次耐目的纪律和制度。之后,主持人选派一位劝酒员,两名敬酒员进行首轮敬酒,从耐日主持人开始按次序每人敬三次(碗)策格。之后,乐队奏乐,歌手起头大家齐唱耐日之歌。伴唱三段曲子之后,再开始敬酒(酸马奶)。

之后,选唱二到三首歌曲,用伴唱三段的形式边喝边唱歌。耐日这样延续一段时间之后,主持人宣布耐日间休。间休期间客人可以到外头处理吸烟、方便、照管马匹等事宜。之后,又回到原位坐好,耐日进一步延续。敬酒的形式是用大杯小杯交叉。耐日的开头或中间结合祝福员说祝酒词、蒙古包颂、宴会祝词等不同内容的祝福词。耐日就这样延续到适当的时候,就要暗示结束。一般情况下,耐日什么时候结束,唱什么歌曲,说什么祝词,用多少策格都有详细的策划,耐日临近结束的时候,用耐日结束歌来提醒大家耐日快要结束。同时,耐日的阿哈拉嘎其有意识的,说宴会的《嘱咐语》,耐日的《结束语》、《结束的祝福》等内容传达耐日即将要结束的信息。这便是为了避免宴会无限期的延长而影响工作以及使耐日更加次序井然的文明礼节。对于唱宴会的结束曲和祝福词人们什么时候都不能认为是撵人,而且认为是合情合理而都能够接受。

有一首结束曲是这样唱的:马儿的耳朵是两只哟,上马的酒只有三杯哟,狐狸的耳朵是两只哟,送行的酒只有三杯哟。唱出了动物的耳朵不多不少正好两只一样,谁都不能违犯耐日规矩的暗示。还有:清醒的时候出发哟,备好畜力和车辆哟,天黑以前回去哟,趁早做一些家务哟等歌曲,提醒人们不能沉醉于酒里面,要多考虑家业和事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宴会耐日上的酸马奶变成了马奶酒,逐渐又发展为白酒代替了马奶酒。在使用的酒具方面由原来的大木碗变成了银碗,甚至由大杯发展成为小杯。敬酒的礼节也保持传统礼节的前提下,其内容及形式上得到了更新和完善。酒歌的词曲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鄂尔多斯唱金杯里斟满香甜的美酒,赛酒日喂咚赛嗨,朋友们欢聚一堂请您干一杯,赛鲁日拜咚赛的同时,盘子里摆上三盅酒向客人敬酒。在锡林郭勒献歌的同时,每人敬一碗马奶酒,在婚宴上执行每人敬三到六碗酒的规矩。

三、三轮式敬酒的礼节

四部卫拉特的土尔扈特部落的后裔,现在阿拉善额济纳旗蒙古的敬酒礼节。额济纳蒙古人把敬酒叫《阿日哈蒙语,汉意为酒,查础呼为敬酒)。敬酒者把酒瓶盖打开后,在酒杯里滴一点酒,用右手按太阳转方向转着向陶脑(汉意为蒙古包顶中央的圆形天窗)敬酒。这时,屋里在座的全体人员放松地握住右手原地转向陶脑的同时,用大拇指尖触到额头处以示行礼。这个举动叫向酒酹叩首。之后,杯里第二次滴一点酒向向火灶敬献。第三次则斟满酒杯向客人的最年长开始敬酒了。接受酒杯的人,把酒杯用双手恭敬的接过来以后,转移到左手用右手做向酒酹叩首礼,再把酒杯转移到右手并品尝后还回去。敬酒者把酒斟满后,再敬下一位客人,以此按太阳转次序向每位客人敬酒品尝。这叫轮流敬酒。按此次序轮流到第三轮次的时候,客人必须把酒干杯了。这个礼节就叫三轮式敬酒礼节。三轮式敬酒结束之后,全体人员可以开始唱歌游戏。游戏中每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之后,作为歌的轮次酒每人都要品尝一次酒。由于歌的轮次酒是随意喝,所以,这个轮次喝多少由自己来决定。三轮式敬酒的礼节是卫拉特蒙古人古有传统的敬酒礼节。把饮食之最酒的德吉向太阳、火灶献酹的用意就是为全人类的幸福安康做祈祷。

四、两次式敬酒的礼节

四部卫拉特和硕特部落的后裔现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右旗蒙古人的敬酒习俗。阿拉善蒙古人把敬酒称阿日哈、扎撒呼(扎撒呼、蒙语、汉意为敬)。敬酒者打开瓶盖后,直接斟满酒杯向客人敬酒。接受敬酒的人把酒杯接过来之后,稍沾一下嘴以示品尝便可还回酒杯。敬酒者再斟酒又向此人敬第二杯的同时,道一声:扎,他照格乐住海日拉!(蒙语,汉意为请您喝下!)并行敬酒礼。接酒者把第二次敬的酒按礼节必须干杯。按此礼仪向在座的客人按年岁大小次序敬酒的礼节就叫两次式敬酒礼节。两次式敬酒象征着所有人都用双耳听见好消息,用双眼看到美好的东西,用双手创造家业和事业,两人见面才能成为结缘的深刻道理。

五、献斯日吉莫的礼节

斯日吉莫(蒙语,汉意为酹酒、乳、茶)。献斯日吉莫的礼节,是指要喝的酒里面,沾三次右手的无名指向上敬弹的习俗。弹献三次的内容有三,即一是愿蓝天太平,二是愿大地太平,三是愿人间太平。蒙古人正因为把酒当成饮食之最,所以,用它来表达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六、酒的禁忌礼节

蒙古人把酒作为饮食之最来重视,所以,不仅有饮用它的固定礼节,而且,还有许多方面的禁忌礼节。忌讳随意的过分饮酒,酩酊大醉。蒙古人提倡四十岁时只可品尝,五十岁出头放开一点儿喝,六十岁才可用酒取乐或过分饮酒等于活受罪的深刻认识。所以在耐日那达慕上忌讳酒过三杯。饮用阿日哈、达日苏(达日苏、蒙语、汉意为黄酒)之后,忌讳谈话说它为苦的或烈性的,因为,蒙古人视为酒是饮食之最,所以,不能说它是苦的或烈性的,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酒只是香的或甜的。忌讳站着品酒或饮酒。忌讳沉湎于酒里面,否则成为酒鬼,伤身体,误事情,重则丧命。忌讳在父母、长辈跟前喝酒吸烟。如果实在有应酬则给父母许可后,便可礼节性的喝一点。敬酒的时候,忌讳在客人的手上斟酒,必须把酒杯接过来,斟好后用双手敬上,否则等于轻视客人(对方)。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