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茅台酒洞藏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茅台酒中生物活性肽的来源》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形成生物活性肽的内因即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蛋白分解酶,外因即条件是蛋白质酶解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其中主要是比酒精发酵所需更高的温度。正是由于茅台酒与众不同的高温纯小麦大曲、高配曲量、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长期多轮次加曲发酵的“四高一长”独特生产工艺技术,造就了茅台酒在整个生产体系中存在着其它白酒无可比拟的蛋白质含量高,产蛋白分解酶高的米曲霉,红曲霉和细菌等优势功能菌种多,适合于蛋白酶解的环境与比酒精发酵所需的温度更高的蛋白酶解温度。
1、茅台酒的原料采用优质、绿色当地产小麦和小高粱,采用“高曲粮比”1:0.9的纯小麦大曲。麦类粮食富含蛋白质,特别是麸皮中的蛋白质和蛋白分解酶更为丰富。
2、茅台酒的糖化发酵剂采用的是“高温大曲”(在60℃以上发酵培养40天,贮存180多天)。高温大曲中,耐高温并产蛋白分解酶多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种,如米曲霉、红曲霉、细菌类,并在高温条件下有利于将麦曲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
3、茅台酒采用“高温堆积发酵”工艺,堆积温度高达50℃左右,进行开放式多边发酵,有利于积富培养耐高温,好气性、产蛋白分解酶多的米曲霉、红曲霉、细菌等微生物,并形成丰富的以细菌蛋白分解酶为主的蛋白分解酶的酶系,有利于形成更多的分子大小和结构不同的更为复杂的肽类物质和氨基酸。
4、茅台酒入窖温度高达35℃,并经九次蒸煮,七次馏酒,八轮次反复加曲发酵,一年一个发酵周期,如此“长期发酵”,在别的白酒生产中是没有的。反复多次长期高温发酵,会使微生物营养体自溶,产生更多的蛋白质、肽类、氨基酸、核酸,同时也有利于蛋白质的分解反应,积累更多的肽、氨基酸以及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
5、茅台酒“高温蒸馏接酒”温度高达45℃,不但有利于排除低沸点易挥发的杂质,而且有利于提取高沸点酱香风味物质,并拖带出更多的不挥发的肽和氨基酸等营养、功能性物质。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茅台酒的来源


素有“国酒”之称的茅台酒,因产于贵州仁怀县的茅台镇(原为村)而得名,并享有“风来隔壁千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之美名。这种特殊的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有关茅台酒的传说故事很多,其中较美丽的是:相传有一年除夕,茅台镇突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镇上住有一李姓青年,他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僵卧门口,将其背进屋生火取暖,以自酿米酒款待老人,又将床铺让给老妇安寝,自己躺在炉边地上。
朦胧中听到奇妙琴声,天边飘来一位仙女,身披五彩羽纱,手捧熠熠闪光的酒杯,站立面前,遂将杯中酒倾向地面,顿时空中弥漫了浓郁的酒香,眼前出现了一道闪烁的银河。这青年一觉醒来,屋里炉火很旺,水、饭尚温,床上被褥整齐,似无人睡过一般,推门一看,风、雪俱停,一条晶莹的小河从家门口淌过,河面上飘着阵阵酒香。
此后,当地人就用仙女赐予的河水酿酒,用“飞仙”图案作茅台酒的商标至今不变。

白酒中发现脂肽类活性物质 有抗癌作用


2017年11月2日,中国食品协会、中国酒业协会和江南大学在北京共同举办“中国传统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教授发布了中国白酒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检测并鉴定了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lichenysin,其中在董酒中发现的含量最高。这是继在中国传统白酒中发现萜烯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成分后又一重要科研发现,这一科研发现不仅揭示了脂肽化合物具有抗癌,平衡的独特而丰富的生物活性作用,也从现代科学手段证实了董酒独特的健康价值。中国白酒泰斗秦含章参加发布会并表示:江南大学的重大研究突破,对整个中国白酒产业未来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中国传统白酒中首次检测出脂肽化合物地衣素(lichenysin),其中董酒含量高达到111.74μg•L-1,居白酒之首江南大学从香型各异的中国传统白酒中选取15个典型代表酒样检测其中的地衣素含量。采用液质联用多反应监测方法(MRM)对不同白酒中地衣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不同酒中地衣素含量差异很大。其中浓香、清香、老白干、凤香、兼香、芝麻香、豉香型、以及部分酱香型中的地衣素含量均低于1μg•L-1,而部分酱香型酒以及董香型董酒中的地衣素含量都较高,其中董酒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酒达到111.74μg•L-1。中国传统白酒主要香型成品酒中地衣素的含量(μg•L-1,n=3)香型酒精度(%)含量酱香型52-530.24~29.23浓香型42.8~720.01~0.84清香型631.89老白干香型670.01凤香型530.05兼香型530.26豉香型29.50.04芝麻香型650.07董香型董酒54111.74注:国外酒的发酵蒸馏方式不同,所以没有酯肽类物质。董酒中脂肽化合物含量最高,则与董酒独特的酿造工艺有关。拥有国家保密配方和保密工艺的董酒,采用纯粮固态发酵酿造,秉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融汇130多味名贵本草入曲制酒,后续还有一系列酿造工艺,使各种成分互相浸润、发酵,再通过蒸馏、陈酿、勾调等环节,最终形成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从原料到最终产品,所有环节加起来,至少需要5年时间,其选材之精,工序之繁,技术之难,耗费之甚,苛求之严,都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在白酒品牌中更是首屈一指。作为中国传统白酒串香工艺的鼻祖,董酒独特香型和健康价值在中国传统白酒行业中长期独树一帜。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这项重大科研突破,再次证明以董酒为代表的一直坚守传统工艺技术的企业,以自己的传承和创新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物质文明。这次获得成果的不仅仅是董酒,更是中国传统白酒的集体荣誉,为中国传统白酒走向大众化、健康化、国际化转型提供重要助力。”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发布会致辞上说。董酒中非挥发的脂肽化合物具有抗癌、健康、平衡的作用多年来,关于董酒的成分和功能的传闻不绝于耳,但感性的描述终究不如科学的论证。2008年,贵州董酒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决定正式成立课题组,重点研究“董酒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在贵州省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董酒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包括与江南大学建立校企合作项目,从科研角度进一步探寻董酒的奥秘。江南大学于2011年从董酒中检测到52种萜烯类化合物并于2013年形成报告:《科学认识中国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震惊国内外业界人士。研究证明,萜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大多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普遍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的作用。脂肽化合物能够与白酒中的小分子风味物质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影响风味物质的挥发和白酒的风味特征。同时,脂肽化合物的抗菌生物活性能够天然防治传统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不良微生物污染,对稳定白酒发酵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有重要作用。脂肽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功能和效果,其抗癌活性,抗病毒活性,溶纤活性和抑菌活性非常突出。这进一步证明了董酒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降胆固醇的功效,从而揭开了其健康、平衡功能背后的秘密。传统白酒是传统文化和物质文明的结晶。正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发言中提到的一样:董酒坚持传统工艺,坚守产品品质,坚信健康价值。2013年在董酒中发现萜烯类物质以后,又在全世界蒸馏白酒中首次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对传统白酒健康养生的再一次证明,传统白酒是中国传统健康饮品的伟大发明,对董酒,对中国传统白酒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重申了董酒的健康价值。他表示,对董酒的成分及香型奥秘的科学解析,一直是酿酒行业研究关注的重点,科研越深入,越能发现董酒的神奇。萜烯类化合物和脂肽类化合物的发现更加应证了董酒的健康价值属性。对董酒的研究不仅见证着这一国密的健康属性,更重要的是,这证明董酒经过上千年积累的国密配方在世界酿酒工艺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性。脂肽化合物的发现,将助力白酒行业向年轻化、大众化、健康化的转型纵观国际上对葡萄酒等酒种的科研,中国传统白酒同样存在健康的科学性和科学奥秘一直缺少重大突破,譬如全球各种研究机构葡萄酒功能成分的研究就非常深入,像法国的科学研究就发现法国心血管死亡率比欧洲北部许多国家要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法国悖理”(FranceParadox),这对法国葡萄酒和欧洲葡萄酒在全球市场的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江南大学从董酒中检测到的52种萜烯类化合物,无论是种类还是含量,都居各种香型白酒之首,是葡萄酒的3到4倍。而国内外研究表明,葡萄酒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小于1000μg/L,所以从酒体健康价值而言,董酒明显高于葡萄酒。2017年江南大学又在董酒检测出传统白酒中最高的脂肽类化合物,这一生物活性成份,再一次证明了董酒独特工艺的价值所在。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在采访中提到:更让董酒人感到高兴的是,江南大学的重大研究突破证明董酒60年来对中国传统工艺白酒的传承的坚守是非常有价值的,董酒让中国乃至世界的白酒爱好者不仅感受中国酒文化的神奇,同时也让全世界的消费者享受到了中国传统白酒中生物活性成分带来的健康价值。董酒不仅是一种“名优产品”,更是历经5000年时空熏陶的中华文明智慧结晶,是业内专家所说的“将传统中医平衡、养生理论与传统白酒文化相结合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白酒的活化石”。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白酒酿造的科学性,如何科学地认识其特殊的生物活性成分、复杂的成分体系及其产生机理、功能机理,一直是整个白酒产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只有深入的科学研究,才能让全世界的消费者真正认识中国白酒,科学饮用中国白酒,从而促进中国白酒的科学和可持续化发展,同时推动中国白酒的国际化。江南大学在董酒等中国传统白酒中首次发现脂肽类化合物,将从科学研究上,为中国白酒产业向年轻化、大众化、健康化、国际化的重要转型提供重要助力

1500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白酒有哪些功效


历来讲究“无酒不成席”,饮酒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宴席不上酒,味道减一半”,“干吃饭,不喝酒,一桌好菜没胃口”的说法。而饮酒,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人的保健佳品。

数千年来,人关于“药酒同源”,在古今“药典”里都有大量详实的记载。《礼记·射义》载:“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汉书·食货志》载:“酒者,百药之长,天之美禄”。而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酒》把32种酒的药用价值,全部详实的记录下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类之较,达到了近1500种。而针对人的体质,白酒的功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消化

白酒可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在餐前饮用适量的白酒是有助于食欲的。酿造酒的原料多以粮食或水果为主,因而酒又具备了粮食和水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氨基酸、糖类、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等。

这些营养成分都能对胃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胃液的分泌,并起到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因此,在进餐的同时,少量饮用一些度数较低的酒,不仅能够增进食欲,而且能够帮助食物的消化,从而也可起到一定的促进营养吸收的作用。

2.补充营养

白酒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因此喝白酒可以补充人们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在各种酒饮品基本都已包含其中了。另外,酒所产生的热量也是饮酒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之一,通过饮酒,人体能够获得大量的热量,不仅能够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更能起到驱寒等作用。

3、清理血管、预防心血管病

2015年12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医科大学附属前列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教授王晓黎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坏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较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白酒在古代较早是“药”,并不是饮食的一部分,较早喝酒是用来治一些痹症,比如胸痹,就是现在说的冠心病。

近年来,人们通过对白酒的相关研究发现,酗酒者、少量饮酒者和不饮酒者的血压水平各不相同。其中以酗酒者血压较高,少量饮酒者血压较低,而不饮酒者的血压则介于二者之间。

这表明少量饮用白酒,能够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又能将可导致心血管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从血管和冠状动脉中转移,进而有效的减少冠状动脉内胆固醇沉积,起到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

而较新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喝白酒既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所有这些都有力佐证了喝白酒有利于清理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