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中国的饮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解析中国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节日的全新解释是:必须选举一些日子让人们欢聚畅饮,于是便有了节日,而且节日很多,几乎月月都有。代代相传的举国共饮的节日有:

春节

俗称过年。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春节期间要饮用屠苏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

屠苏原是草庵之名。相传古时有一人住在屠苏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给邻里一包药,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时,再用这井水对酒,合家欢饮,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后人便将这草庵之名作为酒名。饮屠苏酒始于东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

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饮用方法也颇讲究,由幼及长。椒花酒是用椒花浸泡制成的酒,它的饮用方法与屠苏酒一样。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宋代王安石在《元旦》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周庚信在诗中写道:正朝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吐随铭主,椒花逐颂来。

灯节

又称元宵节、上元节。这个节日始于唐代,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晚上观灯、看烟火、食元宵(汤元)。Www.JiUku365.Com

中和节

又称春社日,时在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说是可以医治耳疾,因而人们又称之为治聋酒。宋代李在诗中写道: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厅。据《广记》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据清代陈梦雷纂的《古今图书集成酒部》记载:中和节,民间里闾酿酒,谓宜春酒。

清明节

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据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记载:在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同时还有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的习俗。最为普遍及流传最广的是饮菖蒲酒。据文献记载:唐代光启年间(885-888年),即有饮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尧藩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后逐渐在民间广泛流传。历代文献都有所记载,如唐代《外台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元稗类钞》,明代《本草纲目》、《普济方》及清代《清稗类钞》等古籍书中,均载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菖蒲酒是我国传统的时令饮料,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御膳时令香醪。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也有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由于雄黄有毒,现在人们不再用雄黄兑制酒饮用了。对饮蟾蜍酒、夜合欢花酒,在《女红余志》、清代南沙三余氏撰的《南明野史》中有所记载。

中秋节

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韩愈在诗中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据清代潘荣陛著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

我国用桂花酿制露酒已有悠久历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酿有桂酒,在《楚辞》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

汉代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也有桂醪及黄桂之酒的记载。

唐代酿桂酒较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酿此酒,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有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美、凡酒用药,未有不夺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谓桂酒椒浆者,要知其为美酒的记载。

金代,北京在酿制百花露名酒中就酿制有桂花酒。

清代酿有桂花东酒,为京师传统节令酒,也是宫廷御酒。对此在文献中有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的记载。直至今日也还有在中秋节饮桂花陈酒的习俗。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始于汉朝。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待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登高,《续齐谐记》曰: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绢囊,盛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自此以后,历代人们逢重九就要登高、赏菊、饮酒,延续至今不衰。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颜色不老,令头不白,轻身耐老延年等。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酿制菊花酒。除饮菊花酒外,有的还饮用茱萸酒、茱菊酒、黄花酒、薏苡酒、桑落酒、桂酒等酒品。

历史上酿制菊花酒的方法不尽相同。晋代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清代则是用白酒浸渍药材,而后采用蒸馏提取的方法酿制。因此,从清代开始,所酿制的菊花酒,就称之为菊花白酒。

除夕

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始于南北朝时期。梁代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写道: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守岁都是要饮酒的,唐代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写有这样的诗句: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宴。宋代苏轼在《岁晚三首序》中写道:岁晚相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除夕饮用的酒品有屠苏酒、椒柏酒。这原是正月初一的饮用酒品,后来改为在除夕饮用。宋代苏轼在《除日》一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岁。明代袁凯在《客中除夕》一诗中写道: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唐代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

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这一习俗延续到今。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你知道中国与黄酒有关的节日、习俗有哪些吗?


如同元宵节要吃汤圆春节要吃饺子,中国也有许多节日、习俗中离不开黄酒,人尽皆知的有端午节、冬至酒等。

剃头酒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机会看到黄酒。在中国传统里,孩子满月时要剃头,这时家里要祭神拜祖,摆酒宴请,亲友们轮流抱过小孩,然后坐在一起同喝剃头酒。除用黄酒给婴孩润发外,有的长辈的喝酒时,还用筷头沾上一点,给孩子吮吸,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像长辈们一样,有福分喝福水(酒)。

婚嫁酒

黄酒经常出现在婚庆场合。以酒为纳采之礼,以酒为陪嫁之物,是北方一些地区男婚女嫁中不可缺少的习俗。而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女儿酒。女儿酒是女儿出生后就着手酿制的,贮藏在干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知道女儿出嫁时,才挖出来宴请亲朋或做陪嫁只用。

挂像、落像酒

旧时中国每逢腊月二十前后,都要把祖宗神像从柜内请出来挂在堂前,并点燃蜡烛,供上黄酒,祭祀一番,这就是挂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已毕,就得把神像请下来,这时又得祭祀一番,办落像酒,亲朋好友,族内长幼相聚欢饮,喝过落像酒,就意味着过年活动宣告结束。

端午酒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门前要挂菖蒲和艾叶以避邪。中午要喝端午酒,也就是黄酒,并要置备五黄,即黄鱼、黄鳝、黄梅、黄瓜和雄黄酒。这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因为过了端午,盛夏来临。所以喝端午酒,过端午节,是一个很好的卫生节日,故此风俗仍然沿袭至今。

冬至酒

黄酒也常出现在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列表里。湖南民间有冬至给死者送寒衣的习俗。这一天,祭奠之后,焚化纸做的寒衣供死者御寒,这一祭祀酒席,通常使用黄酒,因为黄酒的暖身效果最为显著,俗称冬至酒。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即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

虽然如今各种洋酒争相进入中国酒类市场,并且有很好的销售成绩,但如同白酒、黄酒这样的中国传统酒类,在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中,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古代人饮酒习俗


中国是酒文化王国。自古以来,举凡年节吉日、婚丧嫁娶、庆生奠死、宴亲飨客、洗尘饯行等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几乎都离不开酒。饮酒,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1.祭祀日饮酒

古代社会,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天地、山川、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等。祭祀中常通过一定的仪式,将规定的酒食敬献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上古酒未出现以前,祭祀往往用水、用血。以水当酒,谓之玄酒。古人学会酿酒后,才用酒来祭祀。古人最初是用醇香的柜鬯酒来祭祀,后来又发展到五齐三酒等等。开始的时候,酒是专门用来敬神祭祖的,《礼记表记》云:粢盛柜鬯,以事上帝。不论王家宗庙中的祭献,或是民间私家祀祖,祝祷以后必须以酒酹(1ei泪)地(手持杯盏,默念祷词,将酒先分倾三点,然后将余酒按半圆形撒于地上。古人认为用酒在地上酹三点一长钩的心字形,表示心献之礼。这一祭祀礼仪,后来逐渐扩大,形成了饮前必先酹酒的习惯。这一习俗至今在蒙古、苗等民族中还极为盛行),经过这番仪式后,才能由与祭的人宴飨。中国古代多有酒禁,而且礼法颇严。特别是周代,饮酒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但祭祀饮酒却是不受限制的,《酒诰》云:祀兹酒、惟元酒,意思是说惟祭祀时可以饮酒。所以古代较为盛大的宴饮场面多是在祭仪之后。

在古人祭天、祭社、祭祖、祭灶等祭祀活动中,祭社是最为隆重热烈的。

祭社就是祭社稷之神。古人常以皇天后土并称,皇天指天神,后土指社神,也称土地神。在社神中,以社稷为首,社代表土地神,稷代表谷神。古人崇拜土地,因为人们赖以维生的是土地和五谷。正如《白虎通义社稷》所云: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所以,每年春天耕种以前,人们都要祈求社稷之神的保佑。秋天收获以后,要报谢它的恩赐,于是有了祭社活动。祭社本是一种祈丰和庆丰的祭祀活动,后来娱乐成分不断增加,发展到祭祀完毕,人们原地聚饮联欢,沿袭成为一种节日习俗。祭社之称也被社日(即祭社之日)所取代。社日聚饮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朝。

社日的日期,周朝是在立春、立秋后的甲日。汉以后的各代不断变化,直到唐代才最后固定下来: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秋的社日。每逢社日,四乡邻里都相邀聚集在一起,各自凑上一些祭社的肉食和米酒,在田间、大树下搭起祭坛或草屋。祭仪之后,大家便欢歌畅饮,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那欢快的饮酒场面,有时甚至比元旦之日还要热烈。唐代诗人王驾曾用《社日》诗(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埘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鹅湖山(今江西省铅山县北)一带春社日中人们一家家尽欢扶醉而归的情景。宋朝诗人苏轼在《浣溪沙》中也用: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丘元)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反映了男女老幼参加春社的热烈场面:老幼相扶而来,乌鸦也翩翩起舞,直到日落黄昏,路边还有横躺竖卧的醉翁。诗人陆游有一首《社酒》诗:

农家耕作苦,雨旸(yang杨)每关念。

种黍踏曲蘖,终岁勤收敛。

社瓮虽草草,酒味亦醇酽。

长歌南陌头,百年应不厌。

既写出了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也写出了他们对欢度社日、畅饮社酒的向往。

在古代,农民还通过社日的欢饮,来融洽邻里、亲友间的情感。他们或者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宴饮,或者向他们、甚至路人馈送自己酿出的美酒佳肴。他们在自己欢乐之时,不忘他人的崇高品格,与人同乐的风尚,往往在社日体现得更为明显。

2.大酺日饮酒

大酺,也称赐酺,是古代皇帝在有酒禁的情况下,因改朝换代、新帝登基、改元、册立皇太子等喜庆大事而下诏特许全国或局部地区的人们饮酒的日子。《说文》云:酺,王者布德大饮酒也。出钱为醵,出食为酺。赵武灵王灭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远也。按此说,大酺之攀源于战国肘期。《史记秦始皇本纪》也载:二十五年五月,天下大酺。张守节《正义》释日:天下欢乐大饮酒也。秦既平韩、赵、魏、燕、楚五国,故天下大酺也。

商、周时期,为了维护所谓的礼制,防止因酒废政,统治阶级便开始设立了禁酒政策,甚至用法律的形式禁止官民饮酒。周初的《酒诰》便是专门用来禁酒的法律,它规定: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

秦汉时期,也是禁止人们饮酒的。汉文帝刘桓时还颁布了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的律令。表面上如此,但实际上酒是不可能禁绝的,因为统治者本身为了敬神祭祖和享乐就不能弃绝对酒的需求。而且他们在酒禁的过程中往往又用舍由情,时常用酒来赏赐在职官吏:致仕老臣,甚至赐酺天下,粉饰太平,安抚民众,以示皇恩浩荡。

自战国、秦汉以后,历代多有大酺之举。大酺根据缘由有3、5、7、9、10等不同的天数,一般以3天或5天居多。在大酺的日子里,除了允许人们酿酒、聚饮外,朝廷往往还赐牛、酒等物品给老年人。如《史记孝文帝本纪》载汉文帝:诏日: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卢牛酒,酺五日。十六年秋九月,得玉杯,刻日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汉书文帝本纪》)汉景帝时期,初因旱而禁民酤酒,后元年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汉书景帝本纪》)汉武帚也多次赐酺:元光二年秋九月,令民大酺五日,元朔三年秋,令民大酺五日,元鼎元年夏五月,赦天下,大酺五日,太初二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令天下大酺五日。汉宣帝主张勿苛酒禁,酒禁有所松动,所以赐酺也较多,鸾凤集于长乐宫,也赐民大酺:三年三月辛丑,鸾凤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飞下止地,文章五色,留十余刻,吏民并观。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大酶五日。

唐代,凡遇改元、册立太子、公主出嫁和吉兆出现时也多有大酺:唐太宗李世民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大赦,赐酺三日。(《唐书太宗本纪》)唐高宗立陈王忠为皇太子,大赦,赐民酺三日,皇太子加元服,赐酺三日,龙朔二年七月戊子,以子旭轮生满月,大赦,赐酺三日,开耀元年正月辛已,赐京官九品以上酺三日。(《唐书高宗本纪》)唐中宗时期:女儿安乐公主出嫁,赐酺3日。加号金轮圣神皇帝时,大赦,赐酺7日。改元日万岁登封时,大赦,赐酺10日。有趣的是唐睿宗时,因高祖旧宅的一棵柿子树在天授年间枯死,现又重生了,以吉兆之名大酶3日(《旧唐书睿宗本纪》)。

宋元以后,由于酒禁的松弛或名存实亡,民间饮酒实际上已相当普遍,所以大酮之举已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作用,就比较少见了。

酒礼习俗:为何穆斯林禁止饮酒


根据《古兰经》的规定,穆斯林饮酒是一种犯罪。穆圣曾说:真主弃绝饮酒者、酿酒者、卖酒者、运酒者和盛酒之器皿。伊斯兰教的教规是十分明确的、严厉的、绝无任何融。因此穆斯林禁止饮酒。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以前,阿拉伯人大多爱喝酒,甚至酗酒成风。(古兰经)关于戒酒的规定,有一个从宽到严的过程。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先知率领穆斯林自麦加迁徙至麦地那后,有人曾问他穆斯林能否饮酒,先知宣读了一段古兰经文作为回答:饮酒和赌博二者皆包含有大罪,也对人们有益处,但是罪大于益。当时,并未明确宣布酒为禁品。

后来发现有些穆斯林酒后礼拜时念错经文,酒后打架斗殴,甚至胡作非为,饮酒才被视为同崇拜偶像,赌博,求签等一样的罪恶行为而被严格禁止。(古兰经)称饮酒等上述行为,是一种秽行,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穆罕默德先知进一步规定:凡致醉品均为非法。他不仅禁止穆斯林饮用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而且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经营。

穆斯林人认为杀人凶手、溺死者、自杀者、司机、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司机和相认、心脏病和溃疡发作而死者的逝者几乎都与饮酒有关,所以《古兰经》里规定了禁止喝酒这一条,久而久之,不准喝酒也成为穆斯林的一种生活习俗了。

唐宋酒礼习俗:按巡饮酒


唐宋两代的饮酒之风兴盛,酒礼习俗也有许多,如饮宴之上人们要按巡饮酒,歌舞侑酒、女妓陪酒、行令助觞之风都很普遍。

古人有按巡饮酒的习俗。按巡饮酒是分轮由尊长到卑幼一个个地饮,一人饮尽,再饮一人,这种饮酒习俗与现代人饮酒时大家共同举杯很不相同。酒宴上,众人都饮完一杯称为一巡,一次酒宴往往要饮酒数巡。唐代饮酒的巡数较少,一般为三巡,如元稹《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一诗云: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宫廷酒宴上,过了三巡,就有大臣箴规了。《旧唐书李景伯传》载:中宗尝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为《回波辞》。众皆为谄佞之辞,及自要荣位。次至景伯,曰:回波尔时酒巵,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宋代时,人们多称巡为行,与唐代比,宋代酒宴饮酒的行数一般较多。北宋中期以前,人们饮酒多在五行左右,如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九《训俭示康》载: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或五行,多不过七行。北宋中期以后,饮酒行数增多,民间酒宴饮酒一般为十行,宫廷酒宴饮酒多为九行。

巡(行)酒所到,每人都必须饮尽自己杯中酒,否则主人会以各种形式劝饮。两次巡酒之间,往往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唐代时,巡酒之间娱乐活动的类型较少,多为歌舞。宋代时,宫廷饮宴行酒间的娱乐活动也多为歌舞表演。但在民间饮宴上,行酒间的娱乐活动类型多样,除歌舞之外,或弈棋,或纵步,或款语。

在民间的大多数酒宴中,巡酒完毕并不意味着饮宴就要结束了。恰恰相反,此时人们酒兴未尽,饮宴尚未进入高潮。巡酒完毕后,进入自由饮酒阶段,主宾间或宾客间可以自由敬酒。如果某一座客向邻座或他人敬酒,要手捧杯盏,略微前伸,这就表示了敬酒的愿望,俗称此为举杯相属。被敬酒的人一般要予以接受。唐宋时期,人们敬酒时还流行蘸甲,即用手指伸入杯中略蘸一下,弹出酒滴,以示敬意。若酒兴仍高,人们或赋诗填词,或歌舞助兴,或行酒令,各种佐觞活动逐渐把饮宴推向高潮,以使人们尽兴而归。

今天人们饮酒以共同举怀一次为一巡,一般也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才切入酒宴的正题,举行敬酒、酒令佐饮等活动,这些饮宴程序正是古代按巡饮酒习俗的遗迹。

除此之外,还有对宴饮有调节作用的歌舞侑酒等等,看来如今我们酒桌上正在兴盛的,却是唐宋时代玩剩下的!

饮酒习俗大PK 谁能独领风骚?


酒,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造就了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在饮酒上,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习俗,想知道外国人的饮酒习俗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吗?那就跟随小酒妹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酒吧文化

酒吧文化是英伦风尚中不可或缺的亮点所在。有数据统计,英国在爱喝酒方面排名世界第一。有千年历史的英国酒吧文化历久弥新,英国人喜欢爬吧(pubcrawl),整个晚上或整个周末,一家一家地逛酒吧,喝一杯换一个地方,这是英国人获得乐趣和荣耀之路。英国人喝酒的时间有三个:昨天、今天和明天。

韩国:右尊左卑

右尊左卑是韩国的传统观念,因而用左手执杯或取酒被认为不礼貌的。经长辈允许,下级(晚辈)才可向上级(长辈)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双手都要用上),上前鞠躬、致词,为上级(长辈)斟酒,一般是一连三杯,敬酒人只是敬酒,自己是不能与长辈同饮的。一般情况下,级别与辈份悬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饮。此外,韩国人普遍忌四字,所以,敬酒不能敬四杯。韩国多饮烧酒。

法国:细品慢饮

细品慢饮的法国人拥有的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和香槟酒,在饮酒方面,他们的浪漫情怀也发挥到了极致,越是好酒就越是要细品慢饮。红酒是除了早餐之外的每餐必备品。

德国:啤酒文化

德国以啤酒著名,德国啤酒是大麦制成的,大麦吃多了人容易发胖,因而德国人因为饮多了啤酒,啤酒肚、啤酒杯、啤酒节、啤酒园、啤酒香肠、啤酒地下屋莫不与大有关。啤酒杯是世界上最大的酒杯,一杯可装一升酒!此外还有啤酒冷、啤酒尸的说法,啤酒冷形容人落落大方,啤酒尸指那些喝得太多躺在路边的人。洋洋大观,可见德国人是变着戏法享受啤酒。

日本:以醉为乐

以醉为乐日本人把喝酒当成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吧报到。日本人饮酒,喜细品慢饮,酒杯之小,举世无双。日本人好酒,但酒量普遍不大,故好低酒精度的清酒。虽酒量不大,但日本人以醉为乐。在日本,除了在酒铺可以买到酒,在酒店可以喝到酒之外,遍布大街小巷的酒类自动售货机,也出售各类酒。日本的清酒适合正规礼节的宴会,而烧酒却比较适合于轻松愉快的场合。

中国: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不可不醉,不可太醉字里行间渗透中国白酒之精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体现在酒文化上。在古代,也有月下独酌、醉里挑灯看剑等文雅一派的喝法,但是更多还是豪放一派,比如武松式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到了现代社会,更是讲求豪饮,讲求感情深一口闷,不是有句话叫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友嘛。而先干为敬更是酒桌礼仪之基本原则。

饮酒习俗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或含蓄内敛,或热情奔放,各有千秋,没法真正比个上下。但是唯一可以看出的是,酒,对于不用国家的人来说,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孕育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习俗。

盘点中国各民族独特的酒礼习俗


中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思想的精髓便是礼、德,作为中国文化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酒礼与酒德,在中国各民族中,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锡伯族的年轻人不许和长辈同桌饮酒,其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长幼有别,不能没大没小;二是酒喝多了容易失礼,对长辈的不敬被视为最丢脸的事。朝鲜族晚辈也不得在长辈面前喝酒,若长辈坚持让小辈喝,小辈也得双手接过酒杯来转身饮下,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家中来客后,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坐在上座主席位置上。客人不走,年轻媳妇不能休息,哪怕彻夜畅饮长谈,也得在客厅旁边昕候家长召唤,好随时斟酒、添菜、续茶。满族家中来客,由长辈陪接,晚辈一般不得同席,年轻媳妇侍立在旁,装烟倒酒,端菜盛饭。

彝族家中酿好洒的第一杯敬神,第二杯要敬给家中老人,晚辈不得先喝。凉山彝族群聚饮酒时,要按年龄大小、辈分高低分先后次序摆杯斟酒,并由在场的英俊聪明的小伙子先给老人敬酒。敬酒者双手捧杯,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弯腰躬身,头稍向左偏,不得直视被敬者。被敬酒的老者则谦和地说:年轻人啊,对不起了,老朽站不起来了,或者说借给你这一杯,表示回敬,小伙子便立身饮尽,否则为不敬。民间谚语说: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所以敬酒献客时,必须从老人或长辈开始,如此才合乎耕地由下(低)而上(高),端酒从上而下的传统规矩。

壮族请客时,只有与客人同辈的长者才能与老年客人同坐正席,年轻人须站在客人身旁,给客人斟酒之后才能入座。给客人添饭时勺子不能碰响锅,免得客人担心饭少不敢吃饱。每次夹菜,都得由陪客的长者先给客人把最好的菜夹到碟中后,其他人才能依长幼之序夹菜。年轻妇女一般不能到堂屋的宴席上共餐,能饮点酒的老年妇女则可。

傈僳族在年节请客时,在酒席上,父母可以向长辈诉说儿女使他们不满意的事,做儿子的,尤其是做儿媳妇的,总是很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他们听完长辈关于自己的诉说后,便马上出来请求父母公婆原谅自己不懂礼。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概念,社会习俗普遍认为,长辈不论何时何处批评晚辈都是应该的。

满族人结婚时要喝交杯酒,入夜,同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去娶亲时,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在各抿一口,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还要摆谢亲席,将做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有两人抬着送到女方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妇的感谢之情,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用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广西毛南族,请客人吃饭时要请客人坐上席先给客人斟酒夹菜。而客人在端杯饮酒时,须先用手指尖或筷子头蘸点酒,弹洒几滴于地上,表示首先敬献主家的祖宗,然后主客碰杯,说互相祝福的吉祥话。晚辈吃饱饭离席时,要很恭敬地向客人说:请慢吃!

恫族还有一种交臂酒,是两人并肩或坐或立,一手搂对方肩,一手举杯递到对方唇边,同时尽饮。有些饮酒活动,比一般待客更显得情谊深厚。例如黔西南布依族的打老庚即是打老庚可理解为结拜兄弟或结交同年好友。异姓小伙子,不论生辰年月是否相同,只要年龄相差无几,征得父母固意便可约定日子聚饮,结拜为老庚。此仪式之后,双方父母即把打老庚。

羌族,同辈同年的年轻人,不论男女皆可打老庚,只是男女分别举行活动而已。一般在农历正月择日,同龄人相约,携带酒肉到村寨野外聚餐,大家把鞋带放在一起,轮流去抽,那两人抽到了同一双鞋的两根鞋带,他们就相互结为老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他俩要同甘苦,共命运,两家人也要同心同德,团结互助。旧时蒙古族民间在结交推心置腹的朋友时,双方要共饮结盟杯酒,杯乃饰有彩绸的牛角嵌银杯,非常精美,交臂把盏,一饮而尽,永结友好。我国台湾的高山族排湾人,不仅新婚夫妇要喝连杯酒(也叫连欢酒),亲朋好友也要共饮连杯酒。连杯酒并非指连饮数杯,而是两个酒杯连在一起。这种酒具像一副担子,木雕彩绘,担子两头各雕有一酒杯。斟满酒后,两人比肩而立,各以外侧之手执酒具一端之把手,只能同时举杯同时饮,否则酒就会洒掉,极有象征意义,既表示必须平等(端平),又表示必须同甘共苦(不论生活的酒是甜是苦,我们都得同干)。高山族在喜庆节日里常聚饮狂欢,男女杂坐同乐。最亲近友好者,饮酒时并肩并唇,高举酒具(竹筒、瓢、木杓等〉,倾洒下泻,如仰饮山泉,流入口中,洒到地上,尽情尽兴,大为快乐。

贵州苗族人家待客,在酒席上每巡给客人敬酒都是双杯,表示主人祝福客人好事成双、福禄双至,也寓有客人是双脚走来的,仍能双脚走回去,健康平安。若客人推辞,女主人就会捧杯唱起敬酒歌,直至客人领受他们的祝愿。

青海土族在招待贵客时,讲究三杯酒,即客人进门饮三杯酒洗尘,客人上炕就坐入席(有炕桌摆酒莱)饮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告辞时饮上马三杯酒,有酒量的一饮而尽,表现出豪爽真诚,主人很高兴;不胜酒力的,只须以左手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3次,表示敬神、领情和致歉,主人绝不勉强因为不能饮者强饮之则无快乐,可谓体察入微。

布依族在客人进门入坐后,马上捧出一碗茶献客,有经验者不会贸然饮,因为这是以酒当茶,客人只须慢慢吸饮,歇脚缓气即可。

高山族某些支系,当贵客来访时,部落头人带领青年人在路旁吹奏民间乐器,夹道欢迎,直至主人家中。贵客在屋中高凳上就座,青年男女围贵客歌舞,同时依客人数指派同样数量的年轻人敬酒。他们手捧斟满酒的小葫芦瓢,弓身变腰,将酒由下向上慢慢递到贵客胸前,动作谨慎,态度谦恭,对客人显得十分敬重礼貌。

赫哲族是中国唯一的以江河捕鱼业为主要经济从业的少数民族,他们待客饮酒时少不了名贵鱼馔,有向客人敬鱼头表示尊重的习惯。席间鱼肴的鱼头朝向客人,主人敬酒后,用筷子点点鱼头,示意请客人先品尝享用。若吃刹生鱼,则不上鱼头,但酒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除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外,一般都有无酒不成礼的传统待客心理,在饮酒时很讲究敬老的礼节。

中国古代的饮酒礼仪


中国古代的饮酒礼仪

中国酒文化历来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饮酒礼仪亦非常讲究: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历史上,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种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场合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饮酒忌讳


古代中国人饮酒,有许多忌讳,这些忌讳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也具有很多科学的道理,值得借鉴。

1.酒不可杂饮,即一次喝多种酒。宋代人陶谷在所撰《清异录》中说: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喜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忌。这很有些道理。因为各种酒含的成分不同,混杂饮用,有些成分比例不适,很容易使人感到难受。

2.不饮新酒。酒新者有毒,陈者无毒(《本草逢厉》)。新者,指刚酿出的酒;陈者,指经陈放后的酒。新者有毒,这个说法虽然不准确,但因未经陈放,味道不好却是真的。

3.酒后避风。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仟金要方》),这一说法很有道理。因为人醉洒后,皮肤血管扩张,内卫能力降低,一旦受风,很容易患病。

4.酒后不洗冷水浴。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仟金要方》)。其实酒后不仅不能洗冷水浴,即使是热水浴,也是危险的。因为人喝酒后,体内贮存的葡萄糖在洗浴时会被消耗掉,使得血糖大大降低,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却抑制了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贮存的恢复,不仅会成疼痹,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5.喝酒时不宜同食姜、蒜。酒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本革纲目》)。民间有喝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的说法。姜、葱辛辣,可以加速酒的反应,容易致醉。但说生痔,则论据不足。

6.饮酒时不宜抽烟。民谚日:抽烟喝酒,一口顶两口。这很有道理。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易溶于水,更易溶于酒精。人饮酒后,血液循环加快,尼古丁会随着酒精更快更多地进入血液中,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除上述几种之外,古人饮酒的忌讳还有:吃马肉炖猪肉饮酒,大忌;饮后睡觉,大忌;酒不可与龟肉、果子同食;吃生菜不宜饮酒;米酒不可和乳同饮;饮酒不宜吃绿豆粉、饴糖等等。这些禁忌,有的显然不对,有的是否有道理则需要进一步探讨。

饮酒习俗:“头三杯”是个什么说法


在河南喝酒,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先喝头三杯酒。当然,如果是大杯的话,可以分三次喝完,如果是小杯,则需要满饮三杯。这个头三杯是个什么说法?

无论是身在河南,还是做客河南,只要上过河南的酒桌,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规矩: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先喝头三杯酒。当然,如果是大杯的话,可以分三次喝完,如果是小杯,则需要满饮三杯。

这头三杯酒,往往是主陪先喝,但大家并非接连喝下,而是分为不同的时段,比如在凉菜上得差不多,并且是双数之时,大家动筷子之前,先喝一杯开席酒,然后吃菜的时间,再穿插性地喝两杯酒。

事实上,不光是河南,山东也有这样的喝酒规矩,但为啥要在互相敬酒之前喝三杯?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

有人说,喝头三杯酒来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文人饮三盅进三场连中三元,想必是有临别饮酒送行与祝福高中之意。

但杜康哥认为,这样的说法太有局限性,并且起源时间也太晚,与河南源远流长的喝酒文化不太匹配,而最有可能的起源时间,则是先秦及秦汉时期形成的儒家礼仪经典著作《礼记》。

《礼记玉藻》中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三爵之礼,因为儒家倡导文明饮酒、适量饮酒,所以酒桌上喝酒时,大家喝够三爵,到了微醺的状态,就不再多喝了。

杜康哥猜想,儒家曾经长期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因此,它所倡导的三爵之礼,自然成为中原大地的饮酒文化,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喝酒规矩在河南和山东至今存在的原因,但后来因为饮酒器具的变化,演化成为喝头三杯酒。

但随着汉朝以后,多个朝代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喝酒文化更加盛行,甚至出现了强行劝酒之风。因此,出现了现在河南酒桌上的新规矩:往往喝完头三杯酒之后,人们才真正进入酒局,主陪、副陪等挨个儿敬客人,然后客人再挨个儿回敬主人。

河南是中华美酒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喝酒之风自然盛行,不醉不归形容河南待客饮酒,十分贴切。

我国古代时期中秋节饮酒习俗


古代娱乐方式不如现在丰富多彩,所以往往很期待节日的到来,每逢佳节,张灯结彩,举国欢庆好不热闹。这也是在现代越来越少能看到的场景了。例如我国传统团圆佳节中秋节,很多书籍都对古代中秋节盛况有描述。

秦汉之时

秦汉之时,继承了前代的遗风,都很重视中秋时的祭月活动。汉代时,天子在八月里还要饮经过多次酿成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的活动。

宋代太宗时

宋代太宗时,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东京梦华录》中记: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苑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北宋汴京中秋节

《梦粱录》中记: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竞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寡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南宋临安中秋节

明清之明,祭月、赏月、饮酒之风,仍沿习不断。北京的月坛,就是天子祭月的场所。此外,吃月饼之风兴起,其来由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多含有天上月儿圆,世间人团圆之意。北京还兴玩一种用泥做的小玩具叫免儿爷可能与古代月中玉兔的传说很有关系。

中国饮酒习俗、文化丰富,在重大节日中,饮酒亦十分讲究。自古以来,中秋佳节除了赏月、月饼,饮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

世界上7个有趣"奇葩"饮酒习俗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全球各地也都形成了各种独特、有趣的饮酒习俗。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饮酒文化。有酒就会有饮酒习俗的存在,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世界上几个非常有趣的饮酒习俗。

一、格鲁吉亚:餐桌上的敬酒也太多了点!

应该没有哪个国家的敬酒文化比格鲁吉亚更疯狂了。据说,格鲁吉亚的敬酒文化起源于青铜时代晚期,在一次晚宴上,主人(祝酒人)一般会向客人敬12次以上的酒。人们会向朋友、家人、已故的人、身边的人(祝酒人所能想到的人)等敬酒。而且,格鲁吉亚人对选择什么样的酒来敬也很讲究,白兰地或伏特加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啤酒例外,在格鲁吉亚用啤酒去敬酒会被误认为是诅咒对方遭遇坏运气。

二、西班牙、法国、德国:敬酒需谨慎,否则性生活7年不振

有人类学家称西方的敬酒文化源于古代宗教仪式,总之敬酒文化已深入西方文化的骨髓。一般来说,敬酒都是美好的祝愿,如身体健康、好运常伴等。但是在欧洲的3个国家,敬酒却被认为是不怀好意的。在很多国家,敬酒时需要与对方有眼神的交流以示礼貌,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然而,在法国或者德国,有迷信称,如果你敬酒时看了对方的眼神,那么你将会有7年糟糕的性生活。在西班牙,如果你用水敬酒,也会有相同的遭遇。

三、荷兰:大脑碰撞(Kopstootje)才刺激

荷兰语Kopstootje意为大脑碰撞。在荷兰,人们喝金酒(Gin,荷兰语为Genever)时,会将金酒倒满郁金香杯中,为了不浪费一滴酒,杯子要放在桌子上,喝酒的人必须弯下身直接从桌子上喝光杯中的酒。然后,旁边会放一杯啤酒,你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喝掉,这就是所谓的Kopstootje。

四、乌克兰:从新娘的鞋子里喝酒

在传统的乌克兰婚礼上,偷新娘的一只鞋子是一种风俗习惯。如果新娘坐着,被客人偷到一只鞋子的话,这位小偷客人就可以向婚礼上的亲朋好友提一些轻松的要求,其中常见的要求就是用新娘的这只鞋子饮酒。在你恶心之前,还是解释下,并不是让客人直接从鞋子里面喝酒啦,而是允许客人将酒杯放到新娘的鞋子里面,然后从这个杯子里面喝。

五、西班牙:疯狂的哈罗葡萄酒节

哈罗(Haro)是西班牙里奥哈(Rioja)著名葡萄酒产区的一个镇,这里有非常多的葡萄酒生产商。每年6月29日,这里就会举行一场盛大的葡萄酒大战。想象一下数千名学生拿着水枪相互喷射的情景,然后想象下这些学生都是成年人,水变成了葡萄酒,几千人都用葡萄酒武装自己对付别人的情景吧!这画面太美,简直不敢看!

六、中国、韩国:必须尊敬长辈

中国和韩国的饮酒礼仪都非常复杂,传统较多,比如后辈必须尊重长辈。如果长辈向你敬酒,你必须站起来,双手持杯,喝酒的时候不要正对着长辈,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此外,在倒酒的时候,不能先给自己倒酒(这在西方是非常正常的),要给其他的人先倒完了,最后才能给自己倒。

七、日本:从冰岩边上喝酒

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将冰块加入到葡萄酒中的做法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用西方人的观点来说无论你对葡萄酒的感情如何,要我们从冰岩边上来喝葡萄酒,恕我不能奉陪!然而,在日本将冰块加入酒中似乎很受欢迎。日本的三得利控股有限公司(SuntoryHoldingsLimited)不仅在他们的网站上的官方微博上写道,这是一种新的饮酒时尚。而且,还在微博上教人们如何制作这种冷饮酒。

葡萄酒的节日


每年的1月1日是全世界人民的新年,但是每年的11月第三个星期四,则是博若莱酒农的新年,现在已经演变成一个国际性的葡萄酒节博若莱新酒节。

博若莱是个产区的名字,位于法国东南部,2012年之前一直生存在勃艮第(Bourgogne)产区的影子下,不被世人所重视。博若莱产区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产区,上有世界知名的勃艮第产区,下有法国葡萄酒的发源地罗纳河谷产区,左侧是法国中部高原山脉博若莱山,而右侧则是法国的美食之都里昂。

在众位强者之中怎样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需要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向全世界展示自己。说起博若莱,我们能想到的就是博若莱新酒,每年从10月开始,进口商就开始宣传关于博若莱新酒的信息,并接受提前下单预订新酒。因为法律规定,只有在每年的11月第三个星期四零点整,博若莱新酒才可以对外销售,但是对于除博若莱产区的其他国家和城市,如果也想在同一天庆祝,便会将一些新酒提前运到其他国家,但严格禁止在法定发售日之前进行销售因为全球的博若莱新酒要在同一时间上市,所以不会存在有人在这之前提前享受。

什么是博若莱新酒(BeaujolaisNouveau)?它是采用当年的葡萄,纯手工采摘,利用二氧化碳浸泡发酵法酿造而成。葡萄从采摘到装瓶,只有短短的6~8周时间,有人称它为最接近葡萄的葡萄酒,也有比喻博若莱有初恋的味道。酒标也特别吸引人,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大胆地运用清新鲜艳的颜色鲜花或者烟花等图案,让人在没有尝到酒之前就能感受到这瓶酒带来的欢乐和喜悦。透明宝石红的颜色,散发着香蕉、草莓、樱桃和梨子糖水的甜味。100%佳美(Gamay)葡萄酿造,整串没有压迫的葡萄放入贮满二氧化碳的桶中,利用二氧化碳的压力使部分葡萄发酵,完成后再全部榨汁发酵,此种方法使乳酸发酵提早完成。并且在浸泡的过程中提取色素、芳香物质等,而只提取极少量的单宁。这样的葡萄酒喝起来清新、爽口。

一般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在15~18℃,依酒而定,但是博若莱新酒的最佳饮用温度是13℃左右,在饮用之前,建议稍微冰镇一下,才能充分展现出博若莱新酒浓郁的水果芳香。

所谓新酒,不仅新在当年采摘的葡萄当年就可喝到,还新在这类酒不适合储存,11月上市,最好在第二年的5月之前就消耗掉,除非是特别好的年份可以存放一年,否则就失去初恋的味道了。

前年我曾经在进口商手里订购了两箱2013年的博若莱新酒,剩了两瓶被我遗忘在酒窖的角落里,前段时间清理酒窖,发现了这两瓶遗留下来的新酒。尝试了一下这段时间会发展成什么样,顿觉从初恋的味道降到婚姻即将结束的感觉,清新的果香已经不存在,换来的则是成熟水果的味道,高酸,入口也不再清爽。

LeBeaujolaisNouveauestarriv(博若莱新酒驾到)在这一天,葡萄酒经销商们都会打出这条热门消息。可以说它的营销和宣传是成功的,因为每到这一天,喜欢葡萄酒的爱好者或者葡萄酒从业人员都想在这一天喝到博若莱新酒,即使没有喝到,同样也会痛饮几杯其他酒品,以示一起庆祝这个葡萄酒节日。

但是当我们过分强调博若莱新酒时,博若莱的其他葡萄酒则黯然失色,渐渐地不被人们所重视。还在法国读葡萄酒专业的时候,我第一次参加葡萄酒与烈酒国际酒展(Vinexpo)时,发现一个专做博若莱葡萄酒的展台,那也是我第一次尝到已经陈年5年的博若莱葡萄酒。当时我还是刚入葡萄酒行业的新手,接触到的酒款毕竟有限,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博若莱新酒也可以陈年吗?还保存了这么久?庄主跟我笑笑说,并热情邀请我品尝完全是勃艮第葡萄酒的特质,甚至会认为那是黑皮诺葡萄酿造的。

博若莱产区酿酒的葡萄是佳美(Gamay)葡萄,而勃艮第产区则主要是黑皮诺(PinotNoir)葡萄。博若莱产区有三个等级制度,分别是博若莱大区、博若莱村庄级和博若莱特级村庄级。2/3的博若莱新酒出自博若莱大区,1/3的博若莱新酒出自博若莱村庄级,如果想品到品质稍高的新酒,建议选择出自博若莱村庄级的酒庄。

而博若莱特级村庄这个级别则有10个村庄,这10个村庄全部位于北面,并且只出产红葡萄酒,生产博若莱最优秀的博若莱葡萄酒,而且法律允许在酒标上只标注村庄的名字,而不需要标注博若莱的名字。这里的酿造方法跟新酒的二氧化碳浸泡发酵法不同,采用传统的方法酿造,甚至使用橡木桶熟成,像Saint-Amour,翻译成英文TheSaintofLove(圣者之恋)。最明显的特征是在酒标上,有个大大的心形,在情人节的时候可以说热销全法国,并且它的酒陈年5年会展现出黑皮诺的特质。

Moulin-a-Vent,这个被称为博若莱之王的村庄,良好的架构和酒体的复杂度,如果陈年8年以上,则会收获像黑松露、肉桂香气和香料的味道,它是博若莱产区中单宁度最高、酒体最丰满的葡萄酒,也是最接近勃艮第产区的葡萄酒。

博若莱特级村庄的年产量不多,很少出口到国外。但是随着博若莱新酒的火热,却也更加埋没了博若莱这些超高性价比可以陈年的葡萄酒。一些酒庄已经不得已地改变了以往的策略,也加入到酿造博若莱新酒的行列中。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有朝一日,这些特级装的葡萄酒,只存在书本当中?

博若莱的新酒经不起时间对它的考验,有人喜欢它的纯粹清新、自然。博若莱其他产区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葡萄酒,也有很多的追随者。毕竟,它是世界上最高性价比的产区之一。

世界上那些令人跌破眼镜的奇葩饮酒习俗


每个国家伴随着美酒的就是独特的酒文化,这些文化或者饮酒习俗非常有趣。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世界上的那些令人跌破眼镜的奇葩饮酒习俗吧!

1、英格兰

祝酒起源于17世纪的英格兰,当时的人们常常在喝葡萄酒时吃面包,一来可以使葡萄酒的口感更丰富,二来喝着也没那么酸。(在20世纪前,人们大多喜欢甜型葡萄酒。)

2、法国

法国人喝葡萄酒都非常讲究,他们认为给自己倒酒是一种低下的行为,所以也就有了侍者。通常,侍者会优先给女士倒酒,一般倒上半杯左右即可。

3、西班牙

在西班牙,人们一般认为祝酒时以水代酒会导致7年性生活不和谐。另外,每晚的最后一杯酒也只能称作倒数第二杯,因为他们认为最后一杯酒往往指临死前。

4、意大利

意大利人进餐时只喝水或葡萄酒,饮用其它饮料如啤酒或苏打水等都会被视作大忌。

5、葡萄牙

通常波特可以存放很多年,饮用前为了不搅乱瓶底的沉淀,同时避免软木塞的碎木屑糟蹋好酒,葡萄牙人发明了一种有趣的开瓶方式,就是用滚烫的钳子直接夹断瓶颈,再将冰水或冰毛巾抹在加热的瓶颈部分使其降温以避免烫伤。

6、德国

在结婚前夕,伴郎们会事先将新娘绑架到酒吧,新郎则必须找到他们并请大家喝酒才能换回自己的新娘。

7、荷兰

荷兰人喝威士忌有一种特殊的头槌法,就是不用双手拿起酒杯,而是直接弯腰来喝桌上的美酒;有时候桌子旁边会放上一杯啤酒,他们一般会以同样的方式喝掉!

8、捷克

祝酒在捷克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碰杯时一定要和对方进行眼神交流,但绝不能双臂交叉,否则会被诅咒7年性生活不和谐。

9、格鲁吉亚

祝酒是格鲁吉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他们每餐都要进行多达20-30次的敬酒,当然外国来客也都一视同仁。

10、乌克兰

在乌克兰婚礼上,新娘必须保证她的双脚都在地上,否则鞋子就会被人偷走。而如果某只鞋子被人偷走的话,那么宾客们就会将它四处抛扔,并喝鞋子里的酒(其实一般只是将酒杯放进鞋子里再喝。

11、匈牙利

在1848年的革命中,13位主导反抗奥地利专制统治的革命家被处死,胜者当时还喝啤酒碰杯庆祝,因此匈牙利人一直将喝啤酒碰杯视为禁忌。

12、冰岛

冰岛人酷爱喝酒,甚至专门设有两个喝酒节:每年的3月1日为啤酒节,而8月第一个星期一之前的那个周末(如果星期一恰好是8月1日,那么就变成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则是一年中喝酒最多的一个周末。

13、俄罗斯

俄罗斯人在敬酒时都会说上一段很长的祝酒词,不过基本前面都是一些趣闻轶事,然后再以重点言论收尾。另外,在俄罗斯,空瓶和空杯不能放在桌上,而要放到桌子底下。

14、哈萨克斯坦

马奶酒是哈萨克斯坦的国酒,通常喝剩的酒一律都倒回酒罐中,因此一点都不会浪费。

15、中国

中国人敬酒的时候,长辈的杯子一般要高于晚辈,另外第一杯酒通常要一饮而尽,并将杯口朝下示意自己已经喝完。

16、尼日利亚

在尼日利亚,只有当新郎和新娘都喝下一杯传统的棕榈酒后,婚礼才算正式生效。

17、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和朋友一起外出喝酒时,每个人都要为大家买一轮酒;如果谁没买就会显得非常失礼。

18、瑞典

瑞典人喜欢在每轮喝酒前、喝酒时和喝酒后大唱祝酒歌。每轮烈酒喝完后,他们还会接着痛饮一番啤酒。

19、秘鲁

在秘鲁,朋友们会共享同一杯啤酒:第一个人会先给自己倒上酒并喝上一口,再将酒杯传给下一个人。

20、加拿大

在加拿大育空的酒吧喝酒时,如果喝到了一只人类的脚趾头,那么你就能受邀加入酸脚趾鸡尾酒俱乐部。

21、印度

数千年来,酒都是印度神话和印度人信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即使在当今印度人的眼里,酒依旧可以用来升华精神境界。

22、日本

在日本,自己给自己倒酒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他们一般会选择先帮旁边的人倒满酒,这样别人也会帮自己的酒杯倒满。另外,喝酒时别过脸去喝,是表示尊重的意思。

23、摩尔多瓦

在享用正餐时,摩尔多瓦人都会进行无数次的敬酒,每轮开始喝酒前都至少互敬一次,然后再说句Haidevai,这就类似于中国的走一个。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