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典故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以茶代酒典故》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民族是礼义之邦,素有“以茶代酒”的习俗,每逢宴饮,不善饮美酒或不胜酒力者,往往会端起茶,道一句“以茶代酒”,以尽礼数,既推辞摆脱了饮酒,又不失礼节,而且极富雅意。这一轶事广为应用,可知此典故是从何而来呢?
话得从头说起,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其子孙亮继位,由干后宫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继位,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岂知孙休尸骨未寒,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
孙皓初登王位,抚恤民情、开仓赈贫,深受黎群爱戴。后来过惯了帝王之奢侈生活,变得专横拔扈,残暴施虐、沉迷酒色,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尽失民心。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强要群臣作陪,每设酒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按现在度量衡一升酒有二斤),不管会饮酒与否?必要碰杯大饮,每杯定要见底,孙皓是个暴君,说一不二,动辄杀人,谁个不畏惧于他?所以每次席间,一片狼藉,群臣七倒八歪,醉卧地上,丑态百出。其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任为太傅,谓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因地位相当特殊.故此,孙皓对韦曜也格外照顾,早知韦曜不胜酒力,就在杯里暗中换上清茶,韦曜也心领神会,故意高举酒杯,“以茶代酒”干杯,就这样不至于醉酒而失态。
孙皓窃知二位“顾命大臣”嫌他性情粗暴,且酗酒如命,已流露出后悔立他为君之意.
孙皓不知感恩戴德,反而收押他们,并且放逐到广州,途中派人追杀,诛灭三族。
韦曜是个耿直之臣,常谏劝孙皓,说他在酒席上令侍臣嘲谑公卿,以取笑为乐,长久以往,外相毁伤,内长尤恨。韦曜奉命谱录孙皓之父南阳王孙和的事迹时,因秉笔直书写了一些他见不得人的丑事,触怒了孙皓,公元273年竟被投入大狱,较后杀头送了命。
公元280年,吴国为西晋所灭,孙皓做了俘虏,被遣送到洛阳,受封的爵位只是“归命侯”,这个无能暴君苟延残喘了四年,病故洛阳,时年42岁。说孙皓因酒误国,遗臭万年,恐怕也不为过,事实众所周知。jiUkU365.COm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解读“酒以解忧”的历史典故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知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在曹操的家乡毫州,其被奉为酒神,由此可见其一生与酒的缘分是何等之深。他的许多知名诗文都与酒有关,当中较脍炙人口的恐怕要算那首《短歌行》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令曹丞相忧思放不下的何止是人才难寻,还有另一假想敌——刘备。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有不臣之心,于是在自家小亭子里请刘备喝其自制的青梅酒。酒过三巡,曹操挑起何为英雄的话题,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随口说了几个不成器的人,曹操见他不上套,索性直截了当地指出,“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吓得手里的筷子都掉在地上。这时恰逢天上打雷,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捡起筷子说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嘲笑道“大丈夫也怕雷?”刘备继续装熊:“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能不怕吗?”一壶青梅酒,一次关于英雄的座谈会便让曹丞相从此解忧,认定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对其放下心来。
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惊人的相似,同样以酒解忧的还有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北宋初期,靠发动兵变登上皇位的赵匡胤失眠了,他担心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拥兵自重,仿效他谋朝篡位,于是导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某日,散朝后赵匡胤将石守信等老将留下喝酒,酒至半酣,宋太祖说话了:“要不是靠众将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得安稳。”众人忙问:“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太祖答:“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大伙儿赶紧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太祖笑着说:“你们不会有异心,但有朝一日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此言一出吓得众人赶紧下跪求皇帝老大给指条明路。接着皇帝给他们讲了人生犹如白驹过隙,不如交出兵权,安享富贵的道理。众人识趣,次日便辞官荣归故里。不动一兵一卒,一杯酒便化解了太祖心中的忧虑,实在是高。

漫谈女酒典故


古代女酒,从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周代时期,国家以法令形式确定为礼仪之物,使女酒成为古代宫廷中的“官酒佳酿”和“百药之长”的御用之品。
所谓“女酒”,是古代女性酿的酒而得名。从历史上的考证推论,则是上古时代部落战争中所俘的女性被强制为奴酿酒而称名的。因此,女奴酒的称谓和故事在民间也早已流传广闻了。
女奴酒的传说早在越王勾践时代已有。当时越国因被吴国所败,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强邦时期,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其夫人与同奴婢,浣纱编织,还身临舂米谷,作醪浆,为越国生聚人才作奖品。当时勾践手下有一位大臣称范蠡,他为护送西施入吴,曾携带美酒,这个酒是当时越国所酿的女酒,即“女奴酒”。后在途中二人潜通生一子,在就李之地,即现桐乡崇福镇暂住,寄子。灭吴后,范蠡与西施重回旧地,不见旧居故友,唯有酒坛尚存,逐建亭纪念取名语儿亭,后改为“语儿乡”。这一传说在《吴越春秋》略有记述。所以女奴酒在春秋时期的流行,在绍兴民间的传说中恐怕是有许多道理的。
随着历史的变迁,女酒的酿制方法逐渐流传到民间。特别是汉以来推行酒政,实行榷酒法令,使官家造酒,沽酒,实行酒类专卖。并禁止民间私酿沽酒。但许多豪族由于当时封建的特权却是允许酿酒的。这种家族内有大批奴仆和囚徒,“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其中有女隶即是“古时没入官家为奴”的女子,又称奴婢,《说文介字》中称为:“古之罪人”。因此,这种女奴在豪门大族中酿造的酒称“女酒”,而民间称呼恰为“女奴酒”。由此朝廷对此“女奴酒”不属于禁酿的理由是因为民间自酿秘藏的醪酒,只允许家酿自用不准售人经营的。这在宋代一部《太平广记》中记载甚多。比如提到晋代南方酒“……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即漉,候冬陂池水竭时置酒罂中,密固其上,座于陂中,至春涨水满,不复发矣。候女将嫁,因决陂水,取供贺客,南人谓之女酒。味绝美,居常不可致也。”从这段文字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女酒并非是沽酒买卖,而是自酿家酒的珍藏品。当然,晋代以酒类专卖缴税的制度已比周代实行的全面禁酒要宽容好得多,但在敬神、乡饮、宴客、养老省亲等不属经营盈利的用酒,仍然是不属于禁酒案例中,特别是家庭女奴制造的酒,不属于社会商品买卖的日常用酒,即民间自酿的数量不多的家酿醪酒。由于女酒从开酿到“取供贺客”要经历十多年的秘藏时间,遂使女酒品位的特殊性更为明显。所以,晋代的女酒已成为南方江浙一带女嫁男婚中的婚俗礼品。《晋书?苻坚载记》“选阉人及女隶有聪识者,置博士以授经”这是贵族对奴隶的一种管理方法,使其类似舂米、制酒等繁重苦役中的技术,绝艺使其传授下来。“女酒”所以流传后代,除了这是广大女奴的创造和流传,更关键的则是由于对民间禁酒以致隐蔽成俗,遂成为民间家庭普遍的生活食品。
到了唐宋时期,“女酒”已成为婚俗流行中的酒名。这是由于酒税的改革,允许民间私酿自卖,唯独“女奴酒”仍不属税课之列,这种情况一直沿袭到近代民国时期。因此女奴酒的传说颇多。《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女儿者:“陈市上酒妇也,作酒常美,仙人过其家饮酒。即以素书五卷质酒钱……女儿随仙人去。”《太平广记》是一部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当时李等人奉宋太宗之命,集体编纂的,以太平兴国二年(977)至六年(981)雕印成书,故称《太平广记》。仅管小说来自传闻,但在绍兴近代中有关“女奴酒”的传闻依然是似真非实的流行过。例如南宋时期的理宗皇帝的母亲全皇后,曾先居东浦全安楼,后移居宫后,其宅的“女奴酒”后因理宗登位遂称为“黄封酒”“御前酒”的种种传说。这种“民间传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酒乡东浦一带颇为流传,往往成为当时乡间人们在夏夜乘凉时的聊天故事。

李苦禅醉酒骂街 典故


苦禅先生出生在山东高唐李奇庄,打小干农活,是个贫雇农苦出身,一口浓重的山东乡音,为人厚道率真豪放任侠。
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他一生没有教授派头,更不喜当今某些“家”们的做戏一样的外包装。走在街上,也就是普通的人罢了。
解放初期中央美术学院没有国画系,只有个彩墨画系。李可染先生那时只是教水彩画课。文人画被说成是没落文人士大夫的颓废玩艺儿,大写意画那是不可能列入教学的,八大山人的冷逸、狂怪,当然与革命的主题性绘画格格不入。
大气候如此,再加上小环境之内的某些人的推波助澜,苦禅先生给弄到美术学院工会里边去了,具体任务是卖电影票。月薪人民币18元,既无奖金,也无红包。
我是知道那些年李苦禅先生经常喝酒。所喝之酒,只不过是些廉价的二锅头或老白干之类。
等到喝得脸红红的一脑门子汗之时,这嘴可就没把门儿的了。他的嘴平常也就没把门儿的,该说就说,该骂就骂。他不设防,天真直率,那是秉承了老山东李逵们的天性和传统。记得1972年夏天,听说他从乡下回到北京。我去他家问候起居,家中只他一人,夫人与孩子还在乡下参加运动或插队。他定要我一块去喝酒、我跟他去了灯市东口路北的小酒馆。三杯水酒下肚,他便骂开了回讲起“文革”风暴乍起之时,他是首批被揪出来挨批斗遭毒打的。居然抗住了毒打。他说是“打我时候,我用气功”(天真之极)!大骂“×××王八蛋、落井下石”。旁若无人,口如悬河。
好在小酒馆里的吃客们多是干苦力拉排子车的普通大众,还有几个有酒独斟的失意“老九”,各喝各的酒,各骂各的街。胖胖的堂倌用小胖手托着胖下巴,满有兴致地听着酒徒们的龙门阵,抿嘴一乐那个劲儿很像是好兵帅克。嘈杂的小酒馆像个“裴多菲俱乐部”。所幸“左派”疏漏,不然麻烦也就大了。

茶与酒相克吗?


茶叶所含化学成分近400种,主要有茶单宁、咖啡碱、茶碱、可可碱、黄嘌呤、黄酮类、麦角甾醇、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原、维生素(B、C、E、叶酸),以及微量元素铁、锰、钼,氟、碘等。


茶味苦而性寒,能清心提神,降火除烦,下气消食,利尿消痰。现代药理学认为:茶叶中的芳香族化合物,能溶解脂肪,去腻消食;咖啡碱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强心利尿作用;微量元素铁、锰能促进血液再生能力,防止恶性贫血有一定作用;茶中的维生素C,可促使脂肪酸化,具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功能,绿茶中的叶绿素也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酒精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酒后饮茶,使心脏受到双重刺激,兴奋性增强,更加重心脏负担,这对于心脏功能不佳的人,是很不相宜的。同时,对肾脏也是不利的。因为酒后饮茶,茶碱产生利尿作用,这时酒精转化利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碱的利尿作用而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易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

话说醉庭宴酒的典故


醉庭宴酒为53度酱香型白酒。产于的贵州省仁怀市城西13公里,地处东经106度22’,北纬27度51’海拔400米。在黔北川南交界,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东倚桐梓娄山关,南接金沙县,西邻四川古蔺,北连习水。由红缨子高粱和小麦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酿制而成。关于它,还有一段典故呢。
自商均(舜的儿子)和夏禹氏争战失败后,陈氏被迫迁徙到华夏各地,其中有一支避到安徽滁州一带,繁衍生息。唐朝初年,开始以酿酒为生。当传至唐朝,乾符2年(875年),王仙芝在河南长垣东北方向率众起义,号“天补平均大将军”。乾符3年(876年)黄巢在山东曹县聚众响应起义。
随后两军相联,出山东,攻河南、取湖北、占安徽。一旦攻陷,大肆剽掠(见《帝王辞典》《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三·唐纪六十九》)陈氏部份族人为避中原战乱,跟随陈伯夷辗转到了关中(今西安一带)。由于战争一直持续进行,约公元882年,陈伯夷再次带领族人西进四川,后迁徙到仁怀一带定居,世代以酿酒为生。
滁州的陈氏余族,不断将酿酒工艺革新。据传宋朝欧阳修,在庆历1043年,和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参与推行“庆历新政”。革新失败后,其上书分辩,于1045年,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在滁州期间,抑郁满怀,唯饮陈氏之酒,方能排遣心中惆怅。
明万历27年(1599),贵州遵义府杨应龙反叛朝廷,湖广将军陈上进,和李化龙,奉命征讨杨应龙。1600年反叛平定后,陈上进之子陈所毖,娶了地方武装分子-安再嵩的女儿,定居在红梅村,达祖、琏祖留在了遵义居住,现今的陈家坝、三步梯。
据说当时和湖广将军陈上进一起从军的还有一个出身陈氏的滁州人,大家都叫他“小良子”因在庆功宴上喝了当地的酒,觉得甘美香醇,比自家‘醉翁楼酒’稍逊一等。
便来到茅台镇,但见此处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空气湿润,闻之香醇;水质清澈,饮之甘甜;越往镇里走,越是芳香扑鼻,正是难忍之际,忽见路上有人挑酒叫卖,就打上一壶,狂饮而尽,竟清醒如初。高兴之极,和卖酒人攀谈起来,原来那挑酒者,乃姓陈名怀军,祖上陈伯夷,是黄巢起义期间避乱到此的,可是陈氏人丁不旺。于是陈国良就定居仁怀,和陈怀军一起,酿造白酒,只可惜一直未能壮大门庭。
到了清朝乾隆49年(1784年),茅台镇有个正式的‘偈盛酒坊’成立了。(注:从汉朝开始的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没有门面,比较隐蔽,没有称谓)
后又至嘉靖、道光年间茅台镇的烧房如雨后春笋,多达20家以上:成义烧坊、荣和烧坊、恒兴烧坊、陈氏烧坊、王氏烧坊………等比比皆是。

醉捞江月的典故


在李白醉美酒的典故中,较脍炙人口的,要算是“醉捞江月”了。在一个明月当空,水波不兴的夜晚,李白有与好友相邀在采石江畔,赏月聚饮。对喝酒,古人有很多讲究,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有酒有月,这是老李较开心的事了。玉盘高挂,月光如洗,既添酒兴,又助诗兴。酒至正酣,诗意正浓,远处飘来一片云,遮月而过,顿时一片阴影。李白大吃一惊,驻盏停杯,抬头呼叫:“月亮呢?”朋友见他醉意惺忪,两眼发直,逗他说:“掉到江里去了!”李白乃是性情中人,直肠子,一听心爱的月亮落水被淹,性命交关,急了,顺手抄起一坛子酒,跳上江边的一条小船,”我去把月亮捉回来”,摇着小船向江心而去。云过月出,银光轻柔。平静的江水里投影着洁白的月亮。李白忘情了,咕咚咕咚几口酒,俯身下去捞月。一道水波溅起,银盘碎了。正不知所措,看着发呆,一阵狂风吹来,船翻浆落,李白已是身陷水中。有一种说法是,李白再也没有上来,从此不见踪影,销声匿迹,淹死了。但这种说法已经被否定。根据学者的严格考察,李白55患上脓胸穿孔,不治而卒,终年62岁。不管怎麽说,生死与共的朋友。李白留下了无数的吟月诗篇。他喝酒时,常常与月对望,邀月对饮,向月倾诉。月的晶莹高洁,月的洒脱超然,月的冷漠孤傲,月的圆融饱满,是他凡心顿释,俗念全消,成了他咏之不尽的意象。酒给他酣,月令他醉,酒让他醉,月使他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高了,酒仙喝高了,影子都变成了两个,醉眼昏花,身飘影乱,或者月亮成了他说的第三个人?月朦胧,影朦胧,人也朦胧了。“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亮真的不解饮吗?影子真的死磨硬缠抵赖着他吗?醉了,酒仙已经醉了,对心爱的月亮都要发牢骚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这一回酒仙发酒疯了,轻歌曼舞,脚步零乱,真是醉态可掬啊。“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酒在杯内,月在酒里,诗在月中。诗,酒,月,三位一体,有明月相伴,有美酒相随,李白,长醉在千年的诗酒风流中,他这一辈子,活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