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口味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什么口味的白酒最好?》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初尝白酒,感受最多的是“辣”!白酒为什么会辣?不同的白酒,口感、味道亦不相同,都知道白酒分为清香、浓香、酱香等香型,是什么决定了白酒不同的口味?什么口味的白酒最好?

辣味是酒精引起的吗?越是高度酒就会越辣吗?

白酒的“度数”是指酒精在白酒中的体积占比,56°的白酒是指这瓶白酒中的酒精含量是这瓶酒体积的56%。然而,纯酒精在味觉上是“微甜”而不是“辣”,因此,酒的辣味跟酒的度数没关系!那么,白酒会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是其中的醛类物质。

关于醛类物质如何产生,说法各异。其实很正常,高低端酒的生产完全不是一码事,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醛类物质的方式也必定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正常工艺的酿造酒也会产生醛类物质,但是含量在一定范围之内;劣质酒中很多醛类物质是因原料质量或生产工艺控制或卫生方面的问题而产生过量的醛类物质,导致口味过于燥辣。

什么口味的白酒最好?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白酒的辛辣感,使之更加醇和呢?

除了加强工艺控制,规范操作流程,减少醛类物质的产生从而降低新酒的辣味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降低辛辣味儿。

陈酿。刚生产出的新酒,杂质多,口感辛辣,当酒长期储存在陶罐这种有细微气孔的容器中时,一些低沸点的不溶性的气体或液体,如硫化氧、丙烯醛及其他低沸点的醛类、酯类能够自然挥发,所以新酒经陈放老熟后,辣味减轻。

勾调。传统上认为酒是由酸、甜、苦、辣等味道复合而成的,通常如果诸味协调的话,是不应该出现过强辣味的。通过使用不同年份的调味酒和新酒相互勾调,使酒体诸味协调从而掩盖酒体的辛辣感。如果勾调合理,即便是“三精一水”的新工艺白酒也不会有辛辣的感觉。但所谓“不辣”不是真的不辣,而是“显得不辣”,因为醛类物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说起来现代酒厂有很多办法来欺骗你的味觉,所以还是不要简单以辣不辣判断酒的好坏。

加温。醛类物质通常沸点很低,温酒可以有效挥发掉很多醛类物质。含醛类较多的低端酒,温后喝会明显改善口感;但真正的固态法纯粮酒,温酒的变化不明显。

白酒的味道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样的白酒最好?

白酒的主要成分主要是水,乙醇,酯类(香味物质),醛类物质(辣味物质),还有其它醇类、酚类、酸类、糖类、微量元素……,每一类都有很多种,这些物质包含了酸、甜、苦、辣不同的味道,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白酒不同的口感、风味。不同流派的白酒,使用的粮食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即使相同的粮食和工艺,亦有粮食产地和酿酒水土环境以及操作过程的差异,酒中成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而人的味觉非常灵敏,对味道差异的感觉远远超过任何检测设备。长期以来,各地饮酒客对味道的细致追求,促使酿酒师傅们不断调整提高酿造工艺,中国白酒才逐渐形成了当今这么多香型和流派,白酒也因此而富有生命力。目前的香型分类其实还是大类,比如浓香型,各地的制作工艺也不一样,导致酒的香味和口感不同,都是正常现象。此外,现代人的口味更是变化大,所以酒的口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也需要继续创新演进。当然我们要判断什么是真正的创新,那些利用现代技术以次充好蒙骗顾客的行为,可不是什么创新。

刚生产出的酒,杂质多,口感暴烈,经陈放老熟后,一些醛类物质会挥发掉,不仅辣味减轻,酒中的多种成分仍会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所谓醇厚的味道。所以同度数的新酒和老酒,辣味不一样,香味也不一样。另外,不同香型的酒,如清香、浓香和酱香,因为香味物质的不同,对口腔刺激程度不一样,也会感觉辣味不同。

正如有人爱吃川菜,有人爱吃粤菜,人们对酒的口味也各有各的喜好,不能说哪种香型和口味就比其它的更好。有人嫌酒辣,但完全不辣的酒很多饮者也不喜欢。主流观点认为一款好酒应该诸味协调,不同物质的味道相互压制,各种感官比较平衡,而不是某种味道过于突出。但这种协调仍是个主观的概念,并没有一致的标准,比如各个香型的酒在甜、香、辣诸方面仍是有明显的差异,虽然有很多低端酒比较辛辣,但也不能简单地以辣或不辣作为评判酒好坏的依据。

一般来说,采用固态发酵法的粮食酿造酒因粮食发酵过程产生非常丰富的香味物质,其香气和口味要好于采用固液法(粮食酒添加食用酒精)或液态法(食用酒精酒)的酒。相同工艺的酒,陈酒比新酒好。水土环境不同,酿酒时的温湿度等条件以及当地的微生物环境都会对酿造的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名酒产区相对更易出好酒是有道理的。

最后,要回答什么口味的酒最好,真的没有固定答案。就像说什么菜的味道最好一样。说起来白酒也是种个性化消费,别人喜欢的未必适合你。在保证基本品质的前提下,寻找到您自己最喜欢的口味,那可能对您来说就是最好的。此外,饮酒更是一种文化行为,每个人的文化趣味不同,在酒的选择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总之,固态法传统工艺的中国白酒,是人类对于微生物发酵现象利用的极致技艺,是人类和自然协调作用的珍贵产物,无论从感官享受还是文化享受而言,都是值得你去欣赏去品味的。诸多的美酒中,相信总有一款是为你准备的,等待你去发掘和享用。注意,莫贪杯,小酌怡情哟。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2023关于白酒:什么口味的白酒好?


初尝白酒,感受多的是“辣”!白酒为什么会辣?不同的白酒,口感、味道亦不相同,都知道白酒分为清香、浓香、酱香等香型,是什么决定了白酒不同的口味?什么口味的白酒好?辣味是酒精引起的吗?越是高度酒就会越辣吗?白酒的“度数”是指酒精在白酒中的体积占比,56°的白酒是指这瓶白 酒中的酒精含量是这瓶酒体积的56%。然而,纯酒精在味觉上是“微甜”而不是“辣”, 因此,酒的辣味跟酒的度数没关系!那么,白酒会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是其中的醛类物质。关于醛类物质如何产生,说法各异。其实很正常,高低端酒的生产完全不是一码事,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醛类物质的方式也必定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正常工艺的酿造酒也会产生醛类物质,但是含量在一定范围之内;劣质酒中许多醛类物质是因原料质量或生产工艺操纵或卫生方面的问题而产生过量的醛类物质,导致口味过于燥辣。什么口味的白酒好?那么如何才能降低白酒的辛辣感,使之更加醇和呢?除了加强工艺操纵,规范操作流程,减少醛类物质的产生从而降低新酒的辣味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降低辛辣味儿。陈酿。刚生产出的新酒,杂质多,口感辛辣,当酒长期储存在陶罐这种有细小气孔的容器中时,一些低沸点的不溶性的气体或液体,如硫化氧、及其他低沸点的醛类、酯类能够自然挥发,所以新酒经陈放老熟后,辣味减轻。勾调。传统上认为酒是由酸、甜、苦、辣等味道复合而成的,通常假如诸味协调的话,是不应该出现过强辣味的。通过使用不同年份的调味酒和新酒相互勾调,使酒体诸味协调从而掩盖酒体的辛辣感。假如勾调合理,即便是“三精一水”的新工艺白酒也不会有辛辣的感觉。但所谓“不辣”不是真的不辣,而是“显得不辣”,因为醛类物质并没有因此而消逝。说起来现代酒厂有许多方法来欺骗你的味觉,所以还是不要简单以辣不辣推断酒的好坏。加温。醛类物质通常沸点很低,温酒可以有用挥发掉许多醛类物质。含醛类较多的低端酒,温后喝会明显改善口感;但真正的固态法纯粮酒,温酒的变化不明显。白酒的味道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样的白酒好?白酒的主要成分主要是水,乙醇,酯类(香味物质),醛类物质(辣味物质),还有其它醇类、酚类、酸类、糖类、微量元素……,每一类都有许多种,这些物质包含了酸、甜、苦、辣不同的味道,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白酒不同的口感、风味。不同流派的白酒,使用的粮食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即使相同的粮食和工艺,亦有粮食产地和酿酒水土环境以及操作过程的差异,酒中成分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而人的味觉非常灵敏,对味道差异的感觉远远超过任何检测设备。长期以来,各地饮酒客对味道的细致追求,促使酿酒师傅们不断调整提高酿造工艺,中国白酒才逐步形成了当今这么多香型和流派,白酒也因此而富有生命力。目前的香型分类其实还是大类,比如浓香型,各地的制作工艺也不一样,导致酒的香味和口感不同,都是正常现象。此外,现代人的口味更是变化大,所以酒的口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也需要继续创新演进。当然我们要推断什么是真正的创新,那些利用现代技术以次充好蒙骗顾客的行为,可不是什么创新。刚生产出的酒,杂质多,口感暴烈,经陈放老熟后,一些醛类物质会挥发掉,不仅辣味减轻,酒中的多种成分仍会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所谓醇厚的味道。所以同度数的新酒和老酒,辣味不一样,香味也不一样。另外,不同香型的酒,如清香、浓香和酱香,因为香味物质的不同,对口腔刺激程度不一样,也会感觉辣味不同。正如有人爱吃川菜,有人爱吃粤菜,人们对酒的口味也各有各的喜好,不能说哪种香型和口味就比其它的更好。有人嫌酒辣,但完全不辣的酒许多饮者也不喜爱。主流观点认为一款好酒应该诸味协调,不同物质的味道相互压制,各种感官比较平衡,而不是某种味道过于突出。但这种协调仍是个主观的概念,并没有一致的标准,比如各个香型的酒在甜、香、辣诸方面仍是有明显的差异,虽然有许多低端酒比较辛辣,但也不能简单地以辣或不辣作为评判酒好坏的依据。一般来说,采用固态发酵法的粮食酿造酒因粮食发酵过程产生非常丰富的香味物质,其香气和口味要好于采用固液法(粮食酒添加食用酒精)或液态法(食用酒精酒)的酒。相同工艺的酒,陈酒比新酒好。水土环境不同,酿酒时的温湿度等条件以及当地的微生物环境都会对酿造的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名酒产区相对更易出好酒是有道理的。后,要回答什么口味的酒好,真的没有固定答案。就像说什么菜的味道好一样。说起来白酒也是种个性化消费,别人喜爱的未必适合你。在保证基本品质的前提下,查找到您自己喜爱的口味,那可能对您来说就是好的。此外,饮酒更是一种文化行为,每个人的文化趣味不同,在酒的选择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总之,固态法传统工艺的中国白酒,是人类对于微生物发酵现象利用的技艺,是人类和自然协调作用的珍贵产物,无论从感官享受还是文化享受而言,都是值得你去观赏去品味的。诸多的美酒中,相信总有一款是为你准备的,等待你去发掘和享用。注重,莫贪杯,小酌怡情哟。

白酒口味专业术语


第一是“绵”,主要是指白酒口感中厚实感。好的白酒品牌一般都会不会出现很剐的感觉,而是很迅速地融入到我们消化系统,成为一团温暖的水,迅速扩散。我们称之为绵;第二是“甜”,主要针对善饮者而言,我们吃饭的时候会有一个感觉,如果我们一顿饭不给你任何菜蔬,仅仅让你吃饭,不要很长时间,你就可以品尝到米饭实际上还是非常之甜。好的白酒也是这样,如果仅仅是你大口大口喝酒,相信你一定会感觉到白酒也是很甜的感觉。第三是“净”,主要是不粘口感觉。好的白酒品牌一般都会十分爽滑,具有不粘口的特点,因此很多白酒企业往往会在净上下功夫。第四是“香”,特别是浓香型白酒品牌,香型对于白酒品质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香型一般也称为白酒企业纯度指标很重要的参数。第五是“浓”,酒浓味浓情更浓。酒浓也是很多白酒作为核心卖点的重要指标,浓体现的物质性价值与情感性价值都非常美好,因此,很多白酒导购中会使用这种策略。第六是“爽”,与净比较相近,主要是针对白酒饮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进行引导。第七是“厚”,厚味宜人,白酒味道的厚薄对于长期喝酒的消费者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说辞,终端导购要学会针对目标人群的语言沟通技巧,厚味就是酒尾比较厚重,不会出现上头等情况。第八是“纯”,自从白酒出现用粮食酒与勾兑酒之分后,对于酒的粮食纯度也成为判断白酒品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酒纯代表了白酒原料来源的正宗与纯正。第九是“醇和”,主要是白酒喝后的入口感觉。醇和代表了白酒均匀度比较好,不会出现低档酒的分层等特征。第十是“正”,主要是描述白酒的口感比较吻合目标人群的心理需求,从而表现出比较正宗,正式的口味等。

白酒科普:酱香酒为什么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不同香型的白酒哪个更好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网络上的口水战更是少不了。并且不仅仅是老百姓有争论,酒企之间似乎这种明争暗斗也不少,比如汾酒和茅台的开国宴之争、万国博览会金奖之争、“国酒”之争,我们会发现,这些争论中间都少不了一个主角——茅台,并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伴随着这些争论,酱香酒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喜好酱香酒的人群也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了,那酱香酒为什么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酱香酒因中产崛起而越来越认可2023年,瑞信研究院公布的第6份全球财富报告——《2023年度财富报告》,提供了当前全球家庭财富和人均财富的分配直观的信息。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按当地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标准(按2023年年中的价格计算)来界定中产阶层成年人。全球中产阶层成年人的数目已由2000年的5.24亿人增加1.4亿(27%),至2023年的6.64亿,相当于成年总人口的14%。中国中产阶级数量全球最多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虽然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中国百万富翁(按美元衡量)与超高净值人士的数量也增长颇快。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中国的百万富翁数量超133万人,瑞信还猜测,未来5年,中国财富将继续以9.4%的速度逐年递增,届时中国民众的富裕程度将达到美国1988年时的水平,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将增长至230万人左右。报告认为中国仅用15年就完成了6.3万亿美元到近23万亿美元的财富增长,同样的增长幅度,美国花了整整33年(1939~1972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的升级也就随之而来,因此酱香酒消费比例提升,更健康的酱香酒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白酒消费是社会进展的缩影我国白酒的进展几个时代,大致可以分为大清香时代、浓香时代、诸香并存,代表的分别是解决吃的问题,再到吃“香”,然后到吃“味”的过程。大清香时代其实是起源于当初的物质短缺,首先要解决的是有酒喝。而清香酒的酿造工艺出酒率最高。清香白酒窖池多数是地缸、瓷砖窖池,浓香型多数泥窖池,浓香窖池损耗大,至于酱香酒则更复杂,出酒率也更低。浓香白酒发酵期50天以上,清香白酒发酵一般不会超过30天,更有利于提高出酒率,因此,清香酒才会盛极一时。即便这样也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才有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液态法”出现,也就是俗称的“酒精勾兑”,当初的勾兑,要解决的首先需求问题,并不会在其中添加太多香精,其口感更偏向于清香型。浓香的崛起其实是早已经注定了的。1990年代的标王之争,虽然最后秦池、孔府等最后败走麦城,但客观上却加大了浓香酒的认可度,因为当初的鲁酒在产品风格上长期追随川酒,而且还大量从四川采购原酒。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喝到酒了,此时就到了“吃香”的时代,而浓香酒也因为生产周期、出酒率等原因具有对清香的可替代性开始逐步取代清香酒的低位。加上97年的朔州假酒案,更是让清香酒雪上加霜,一时间所有的酒都不敢说是山西的,甚至卖酒的都不敢说是山西的。一直到现在,随着时间慢慢淡化,加上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酒不断的努力,才开始逐步消除这些影响。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占据的版图开始越来越大。这时候仅仅有香味是不够了,大家开始懂酒,开始品味生活了,吃的是“味”。开始讲究是否是粮食酿造,口感如何,是否会上头等等,这点也从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和股票反映出来。2023年10月,五粮液的市值高达1719亿元,同期的茅台是1680亿。10年后,截止7月收市,当初傲视茅台的五粮液,市值只有2122亿,而茅台却高达6004亿。酱香型白酒以不到全国白酒5%的产量制造了15%左右的产值和近28 %的利润。主要高端白酒品牌价格走势分析市值的变化并不代表“五粮液”不够好,而是这十年正好是我国中产迅速崛起的时期,个人消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自然而然的会选择更好、更健康的产品。而茅台与五粮液的差别就在这里,茅台是酱香型,五粮液是浓香型。酱香酒为什么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坊间曾笑称,“造茅台酒比造原子弹还难”,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却真实反应了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独有的产品力,因此才会有方毅副总理十年仿茅台而不成的故事,才有日本人费尽周折“勾兑”茅台而不得。酱香酒的核心上风在于:一、酱香酒的生产上风,包括生产环境和设备,传统工艺,以及基酒等;二、酱香酒的成型勾兑技术,两者基本上属于技术资源,形成了茅台酒不可逾越的壁垒。酱香型的茅台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一套坚持传统的繁复工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分型贮存。前后历经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所耗1年;再加上之后勾兑存放,整整5年才能出厂。除了这些独特工艺外,酱香酒更离不开的就是当地的天、地、水、粮。所谓天,就是茅台镇唯一无二的自然条件,这里孕育和产生了酱香型白酒生产所需的120多种参与酿酒过程的微生物菌群。所谓地,就是紫红泥,即当地特有的紫红色土壤,它酸碱适度,渗透性好,水渗透过时溶解诸多有益矿质。所谓水,就是赤水河水,经紫红泥土壤过滤后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曾受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高度评价。所谓粮,就是当地的红缨子小糯高粱和小麦,它系紫红泥上所种植,高粱为红褐色,颗粒坚实,饱满均匀,支链淀粉含量高,皮厚牢固,干燥耐蒸煮、耐翻拌,适宜酱香型白酒多次蒸煮翻造的工艺条件。而浓香型白酒相对轻易勾兑,度数和香气都可以通过勾兑来实现。从这点看,茅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五粮液难以媲美的,人们想买最好的白酒,就只能首选酱香酒,究竟不用怕勾兑风险。健康的酱香酒易挥发物质少酱香酒蒸馏时的接酒温度高达40℃左右,且要经过几年的贮存,低沸点的物质已经挥发掉很大一部分,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物质。多年陈酿后,轻易挥发的小分子物质,已通过化学反应逐渐转化为较大分子物质。酒中易挥发物质相对较少,不易挥发物质相对较多,所以对人的刺激性小,饮后不上头,不辣喉,不烧心。这些是其他任何蒸馏酒所无可比拟的。酸度高一位日本生物专家曾经在对茅台镇酱香酒进行对比研究后撰文指出:茅台镇酱香酒酒体里含有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γ—丁酸。茅台镇酱香酒所含的酸类物质,也是其他白酒的3~4倍(有专家认为和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以乙酸、乳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有利于人体健康。中国的中医理论也认为,酸能保肝、主脾胃、美容、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丰富的酚类化合物茅台镇酱香酒中除了酸这一特殊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物质——酚类化合物。上世纪60年代,轻工业部组织的20多名专家,曾对茅台镇酒进行3年检测分析后得出结论:茅台镇酱香酒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酒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质,能有用预防心血管疾病。合理的酒精度茅台镇酱香酒的酒精浓度只有53%(v/v)左右。科学证据证实,这一浓度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缔合最为紧密,是世界上所有蒸馏酒中最科学的酒精浓度。加之茅台镇酱香酒还要经过长期贮存,所以缔合更加牢固。同时,茅台镇酱香酒的电导率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游离的酒精分子越来越少,对身体的刺激也越小。富含SOD、金属硫蛋白等物除了酸和酚类化合物外,茅台镇酱香酒内还富含SOD、金属硫蛋白等物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贵阳医学院临床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明亮教授,以及其他几位科研工作者从现代医学科学的探究与求证角度,经过长期深入的科学研究得出:茅台镇酱香酒能诱导肝内的金属硫蛋白增加22倍,抑制肝纤维化发生病理基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的产生;同时,茅台镇酱香酒富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对人体有益的补充。2023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金属硫蛋白国际会议上,美国华裔科学家刘杰博士以“适量饮用茅台镇酱香酒,能增强磷酸化谷胱甘肽转移酶和明显诱导肝细胞,产生较多的金属硫蛋白等16个基因表达上调”的科研新成果,进一步佐证了适量饮用茅台镇酱香酒有益健康的事实。医学事实表明,金属硫蛋白,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清除氧自由基最强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稀缺的酱香酒今年以前,很少有人关注到酱香酒的产能问题,但是随着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茅台酒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价格持续走高,酱香酒的产能问题逐渐被关注。假如我们认真的观察,会发现,茅台每年的基酒产量的实际增量基本都高于其理论新增计产能。这是因为当年茅台基酒的产量,并不是直接对应今后某年的成品酒理论可售产量,每年新生产的茅台基酒,要截留一部分作为茅台的老酒,然后其在三年后剩余的部分,勾兑一定比例的不同年份不同轮次的茅台老酒存储一年左右之后,形成真正的茅台可售成品产量。如季老就曾经说过:“一般说来,每年出厂的茅台酒,只占五年前生产酒的75%左右,剩下的25%左右,有的在陈放过程中挥发一些,有的留作以后勾酒用,有的就世世代代留存下去。”既然季老提到了这个比例,我就取季老的75%,勾兑按老酒比例15%,可以得出,5年后可供出售的成品产量为88.2%左右,再考虑到一些勾兑的损耗和不合格率,我模糊的取85%这个值。然后用一些实际的产销数据来验算一下这个推论的可靠性。2023年有媒体对茅台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其原话如下:“今年我们的销量计划在1.7万吨左右,这是因为现在卖的酒是2023年的”。已知5年前2023年的茅台基酒产量20434吨,简单算一下,17000÷20434=83.2%。而其后又言:“今年(2023)总产量在3.75万吨的话,预计在2023年,最多能实现3.2万吨左右的实际销量。”再简单计算一下,3.2÷3.75=85.3%。 可见,茅台当年理论可售产量通过由5年前茅台基酒产量的85%来推算,基本达到了模糊的正确的要求。我们再取了其他一两年的产销数据进行对比复核,也再次印证了这个推断。2023年,理论可售产量为17368吨左右,实际销售15000吨左右,2023年,理论可售产量为19550吨左右,实际销售17000吨左右,2023年,理论可售产量为22341吨左右,实际计划不增量销售17000吨左右,2023年度,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约为6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约为3.9万吨,系列酒基酒约为2.1万吨。酱香酒的稀缺不仅仅体现在工艺上,更重要的是传统酱香酒只能在茅台镇核心产区才能生产,这就导致了扩充产能有很大的限制。甚至茅台镇核心产区扩大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向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的界定申请,同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技术监督局核准,确定了茅台7.5平方公里贵州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 2023年5月,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推举,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受理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茅台酒调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及保护范围的申请,通过了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扩大到15.3平方公里。15.3平方公里看起来很大,但茅台镇究竟不是平原,地形复杂,有丘陵、山地、台地、盆地、河流阶地等地貌,所以真正适合酿酒的地方并不是太多,而出了茅台镇核心产区,酿的酒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茅台镇酱香酒了。酱香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说酱香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这其实不是一天酿成的,从清朝开始,现代意义上的酱香酒工艺基本成形,当时就已经名噪一时,到民国也是稀罕之物,长征时更是与红军结缘,到后来更是见证了中国进展的多个历史时刻。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一直是更适合国人口味的最好的白酒,不管是清香时代还是浓香时代,只不过由于产量的原因少为人知。到了现代,由于中产的崛起,消费的升级,加上“三公消费”的限制,酱香酒才开始逐步走进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酱香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不仅仅体现在高端,从低端侧面也可以证实,最早的酒精勾兑酒主要是“清香型”,再后来一直到现在勾兑以“浓香”为主,但到了近代,虽然限于工艺、水平等原因无法“勾兑”出酱香酒,但不少酒企都开始购买酱香基酒做为调味,甚至连酱香酒的酒糟也都成了稀罕之物,这也充分说明了国人的口感是更轻易接受酱香酒的,哪怕很多只是其中有隐约的酱香味。酱香型白酒除了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的口感风味特点外,也是对身体损害最小的白酒,加之其纯粮酿造无添加的特性,更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因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呈现出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

白酒口味的十种专业描述术语


“绵”。主要是指白酒口感中厚实感。好的白酒品牌一般都会不会出现很剐的感觉,而是很迅速地融入到我们消化系统,成为一团温暖的水,迅速扩散。我们称之为绵;“甜”。主要针对善饮者而言,我们吃饭的时候会有一个感觉,如果我们一顿饭不给你任何菜蔬,仅仅让你吃饭,不要很长时间,你就可以品尝到米饭实际上还是非常之甜。好的白酒也是这样,如果仅仅是你大口大口喝酒,相信你一定会感觉到白酒也是很甜的感觉。“净”。主要是不粘口感觉。好的白酒品牌一般都会十分爽滑,具有不粘口的特点,因此很多白酒企业往往会在净上下功夫。“香”。特别是浓香型白酒品牌,香型对于白酒品质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香型一般也称为白酒企业纯度指标很重要的参数。“浓”。酒浓味浓情更浓。酒浓也是很多白酒作为核心卖点的重要指标,浓体现的物质性价值与情感性价值都非常美好,因此,很多白酒导购中会使用这种策略。“爽”。与净比较相近,主要是针对白酒饮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进行引导。“厚”。厚味宜人,白酒味道的厚薄对于长期喝酒的消费者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说辞,终端导购要学会针对目标人群的语言沟通技巧,厚味就是酒尾比较厚重,不会出现上头等情况。“纯”。自从白酒出现用粮食酒与勾兑酒之分后,对于酒的粮食纯度也成为判断白酒品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酒纯代表了白酒原料来源的正宗与纯正。“醇和”。主要是白酒喝后的入口感觉。醇和代表了白酒均匀度比较好,不会出现低档酒的分层等特征。“正”。主要是描述白酒的口感比较吻合目标人群的心理需求,从而表现出比较正宗,正式的口味等。

到底什么样的温度才能喝出白酒最好的口感?


不同的温度会影响白酒香味成分的挥发以及酒液在口腔中的扩散速度,所以白酒应该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饮用,让其口感最佳。

温度是影响白酒风味口感的重要因素,过高会破坏酒液滋味的协调,过低会抑制酒液香味的散发。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不同的温度,会影响白酒香味成分的挥发,以及酒液在口腔中的扩散速度,势必会对白酒的风味和口感产生影响。

味觉在21℃-31℃最为灵敏,低温会使舌头麻痹,高温会使舌头产生痛感。人们对于味道的感知与温度大有关系,如甜味在37℃时最能品味出来,苦味则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等。

当温度高于35℃时,大脑优先处理烫的信息,对其他味感的体会减小。在15℃-35℃之间,所感受的甜苦鲜味会更加明显。白酒中含有上千种微量物质,温度对其口感及风味的影响是巨大的,白酒的品饮温度应该介于21℃-35℃之间。白酒进行感官评定的时候,酒液的温度是介于18℃-25℃之间。

在18℃-35℃之间,白酒的风味即口感是最好的。平时品尝白酒在18℃-25℃之间为好,冬季则可以适当加热,以不超过25℃为宜。

酱香酒为什么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不同香型的白酒哪个更好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网络上的口水战更是少不了。并且不仅仅是老百姓有争论,酒企之间似乎这种明争暗斗也不少,比如汾酒和茅台的开国宴之争、万国博览会金奖之争、“国酒”之争,我们会发现,这些争论中间都少不了一个主角——茅台,并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伴随着这些争论,酱香酒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喜好酱香酒的人群也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了,那酱香酒为什么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酱香酒因中产崛起而越来越认可2016年,瑞信研究院发布的第6份全球财富报告——《2015年度财富报告》,提供了当前全球家庭财富和人均财富的分配直观的信息。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按当地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标准(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来界定中产阶层成年人。全球中产阶层成年人的数目已由2000年的5.24亿人增加1.4亿(27%),至2015年的6.64亿,相当于成年总人口的14%。中国中产阶级数量全球最多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虽然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中国百万富翁(按美元衡量)与超高净值人士的数量也增长颇快。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中国的百万富翁数量超133万人,瑞信还预测,未来5年,中国财富将继续以9.4%的速度逐年递增,届时中国民众的富裕程度将达到美国1988年时的水平,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将增长至230万人左右。报告认为中国仅用15年就完成了6.3万亿美元到近23万亿美元的财富增长,同样的增长幅度,美国花了整整33年(1939~1972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的升级也就随之而来,因此酱香酒消费比例提升,更健康的酱香酒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白酒消费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我国白酒的发展几个时代,大致可以分为大清香时代、浓香时代、诸香并存,代表的分别是解决吃的问题,再到吃“香”,然后到吃“味”的过程。大清香时代其实是起源于当初的物质短缺,首先要解决的是有酒喝。而清香酒的酿造工艺出酒率最高。清香白酒窖池多数是地缸、瓷砖窖池,浓香型多数泥窖池,浓香窖池损耗大,至于酱香酒则更复杂,出酒率也更低。浓香白酒发酵期50天以上,清香白酒发酵一般不会超过30天,更有利于提高出酒率,因此,清香酒才会盛极一时。即便这样也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才有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液态法”出现,也就是俗称的“酒精勾兑”,当初的勾兑,要解决的首先需求问题,并不会在其中添加太多香精,其口感更偏向于清香型。浓香的崛起其实是早已经注定了的。1990年代的标王之争,虽然最后秦池、孔府等最后败走麦城,但客观上却加大了浓香酒的认可度,因为当初的鲁酒在产品风格上长期追随川酒,而且还大量从四川采购原酒。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喝到酒了,此时就到了“吃香”的时代,而浓香酒也因为生产周期、出酒率等原因具有对清香的可替代性开始逐步取代清香酒的低位。加上97年的朔州假酒案,更是让清香酒雪上加霜,一时间所有的酒都不敢说是山西的,甚至卖酒的都不敢说是山西的。一直到现在,随着时间慢慢淡化,加上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酒不断的努力,才开始逐步消除这些影响。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占据的版图开始越来越大。这时候仅仅有香味是不够了,大家开始懂酒,开始品味生活了,吃的是“味”。开始讲究是否是粮食酿造,口感如何,是否会上头等等,这点也从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和股票反映出来。2007年10月,五粮液的市值高达1719亿元,同期的茅台是1680亿。10年后,截止7月收市,当初傲视茅台的五粮液,市值只有2122亿,而茅台却高达6004亿。酱香型白酒以不到全国白酒5%的产量创造了15%左右的产值和近28%的利润。主要高端白酒品牌价格走势分析市值的变化并不代表“五粮液”不够好,而是这十年正好是我国中产迅速崛起的时期,个人消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自然而然的会选择更好、更健康的产品。而茅台与五粮液的差别就在这里,茅台是酱香型,五粮液是浓香型。酱香酒为什么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坊间曾笑称,“造茅台酒比造原子弹还难”,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却真实反应了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独有的产品力,因此才会有方毅副总理十年仿茅台而不成的故事,才有日本人费尽周折“勾兑”茅台而不得。酱香酒的核心优势在于:一、酱香酒的生产优势,包括生产环境和设备,传统工艺,以及基酒等;二、酱香酒的成型勾兑技术,两者基本上属于技术资源,形成了茅台酒不可逾越的壁垒。酱香型的茅台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一套坚持传统的繁复工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分型贮存。前后历经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所耗1年;再加上之后勾兑存放,整整5年才能出厂。除了这些独特工艺外,酱香酒更离不开的就是当地的天、地、水、粮。所谓天,就是茅台镇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这里孕育和产生了酱香型白酒生产所需的120多种参与酿酒过程的微生物菌群。所谓地,就是紫红泥,即当地特有的紫红色土壤,它酸碱适度,渗透性好,水渗透过时溶解诸多有益矿质。所谓水,就是赤水河水,经紫红泥土壤过滤后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曾受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高度评价。所谓粮,就是当地的红缨子小糯高粱和小麦,它系紫红泥上所种植,高粱为红褐色,颗粒坚实,饱满均匀,支链淀粉含量高,皮厚结实,干燥耐蒸煮、耐翻拌,适宜酱香型白酒多次蒸煮翻造的工艺条件。而浓香型白酒相对容易勾兑,度数和香气都可以通过勾兑来实现。从这点看,茅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五粮液难以媲美的,人们想买最好的白酒,就只能首选酱香酒,毕竟不用怕勾兑风险。健康的酱香酒易挥发物质少酱香酒蒸馏时的接酒温度高达40℃左右,且要经过几年的贮存,低沸点的物质已经挥发掉很大一部分,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物质。多年陈酿后,容易挥发的小分子物质,已通过化学反应逐渐转化为较大分子物质。酒中易挥发物质相对较少,不易挥发物质相对较多,所以对人的刺激性小,饮后不上头,不辣喉,不烧心。这些是其他任何蒸馏酒所无可比拟的。酸度高一位日本生物专家曾经在对茅台镇酱香酒进行对比研究后撰文指出:茅台镇酱香酒酒体里含有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γ—丁酸。茅台镇酱香酒所含的酸类物质,也是其他白酒的3~4倍(有专家认为和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以乙酸、乳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有利于人体健康。中国的中医理论也认为,酸能保肝、主脾胃、美容、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丰富的酚类化合物茅台镇酱香酒中除了酸这一特殊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物质——酚类化合物。上世纪60年代,轻工业部组织的20多名专家,曾对茅台镇酒进行3年检测分析后得出结论:茅台镇酱香酒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酒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质,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合理的酒精度茅台镇酱香酒的酒精浓度只有53%(v/v)左右。科学证据证明,这一浓度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缔合最为紧密,是世界上所有蒸馏酒中最科学的酒精浓度。加之茅台镇酱香酒还要经过长期贮存,所以缔合更加牢固。同时,茅台镇酱香酒的电导率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游离的酒精分子越来越少,对身体的刺激也越小。富含SOD、金属硫蛋白等物除了酸和酚类化合物外,茅台镇酱香酒内还富含SOD、金属硫蛋白等物质。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贵阳医学院临床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明亮教授,以及其他几位科研工作者从现代医学科学的探索与求证角度,经过长期深入的科学研究得出:茅台镇酱香酒能诱导肝内的金属硫蛋白增加22倍,抑制肝纤维化发生病理基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的产生;同时,茅台镇酱香酒富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对人体有益的补充。2005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金属硫蛋白国际会议上,美国华裔科学家刘杰博士以“适量饮用茅台镇酱香酒,能增强磷酸化谷胱甘肽转移酶和明显诱导肝细胞,产生较多的金属硫蛋白等16个基因表达上调”的科研新成果,进一步佐证了适量饮用茅台镇酱香酒有益健康的事实。医学事实表明,金属硫蛋白,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清除氧自由基最强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稀缺的酱香酒今年以前,很少有人关注到酱香酒的产能问题,但是随着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茅台酒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价格持续走高,酱香酒的产能问题逐渐被关注。如果我们认真的观察,会发现,茅台每年的基酒产量的实际增量基本都高于其理论新增计产能。这是因为当年茅台基酒的产量,并不是直接对应今后某年的成品酒理论可售产量,每年新生产的茅台基酒,要截留一部分作为茅台的老酒,然后其在三年后剩余的部分,勾兑一定比例的不同年份不同轮次的茅台老酒存储一年左右之后,形成真正的茅台可售成品产量。如季老就曾经说过:“一般说来,每年出厂的茅台酒,只占五年前生产酒的75%左右,剩下的25%左右,有的在陈放过程中挥发一些,有的留作以后勾酒用,有的就世世代代留存下去。”既然季老提到了这个比例,我就取季老的75%,勾兑按老酒比例15%,可以得出,5年后可供出售的成品产量为88.2%左右,再考虑到一些勾兑的损耗和不合格率,我模糊的取85%这个值。然后用一些实际的产销数据来验算一下这个推论的可靠性。2013年有媒体对茅台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其原话如下:“今年我们的销量计划在1.7万吨左右,这是因为现在卖的酒是2008年的”。已知5年前2008年的茅台基酒产量20434吨,简单算一下,17000÷20434=83.2%。而其后又言:“今年(2013)总产量在3.75万吨的话,预计在2018年,最多能实现3.2万吨左右的实际销量。”再简单计算一下,3.2÷3.75=85.3%。可见,茅台当年理论可售产量通过由5年前茅台基酒产量的85%来推算,基本达到了模糊的正确的要求。我们再取了其他一两年的产销数据进行对比复核,也再次印证了这个判断。2013年,理论可售产量为17368吨左右,实际销售15000吨左右,2014年,理论可售产量为19550吨左右,实际销售17000吨左右,2015年,理论可售产量为22341吨左右,实际计划不增量销售17000吨左右,2016年度,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约为6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约为3.9万吨,系列酒基酒约为2.1万吨。酱香酒的稀缺不仅仅体现在工艺上,更重要的是传统酱香酒只能在茅台镇核心产区才能生产,这就导致了扩充产能有很大的限制。甚至茅台镇核心产区扩大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向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的界定申请,同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技术监督局核准,确定了茅台7.5平方公里贵州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2010年5月,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推荐,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受理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茅台酒调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及保护范围的申请,通过了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扩大到15.3平方公里。15.3平方公里看起来很大,但茅台镇毕竟不是平原,地形复杂,有丘陵、山地、台地、盆地、河流阶地等地貌,所以真正适合酿酒的地方并不是太多,而出了茅台镇核心产区,酿的酒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茅台镇酱香酒了。酱香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说酱香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这其实不是一天酿成的,从清朝开始,现代意义上的酱香酒工艺基本成形,当时就已经名噪一时,到民国也是稀罕之物,长征时更是与红军结缘,到后来更是见证了中国发展的多个历史时刻。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一直是更适合国人口味的最好的白酒,不管是清香时代还是浓香时代,只不过由于产量的原因少为人知。到了现代,由于中产的崛起,消费的升级,加上“三公消费”的限制,酱香酒才开始逐步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酱香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不仅仅体现在高端,从低端侧面也可以证明,最早的酒精勾兑酒主要是“清香型”,再后来一直到现在勾兑以“浓香”为主,但到了近代,虽然限于工艺、水平等原因无法“勾兑”出酱香酒,但不少酒企都开始购买酱香基酒做为调味,甚至连酱香酒的酒糟也都成了稀罕之物,这也充分说明了国人的口感是更容易接受酱香酒的,哪怕很多只是其中有隐约的酱香味。酱香型白酒除了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的口感风味特点外,也是对身体伤害最小的白酒,加之其纯粮酿造无添加的特性,更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因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来源:今日头条酒疯子)

哪里的西凤酒最好?


西凤酒唯以凤翔城西柳镇所生产的酒为最佳,声誉最高。这里地域辽阔,土肥物阜,水质甘美,颇具得天独厚的兴农酿酒之地利,是中国著名的酒乡。凤翔位于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台塬西部。宝鸡市东北。北部为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南部为黄土台塬,西北高、东南低。属半湿润、半干旱暖温带季风气候。境内有雍水河、横水河等25条河流,均属渭河水系。凤翔古称雍,为周秦发祥之地,有历代酒乡之称。这里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仰韶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龙山文化遗址更多,秦公大墓轰动世界,雍城遗址和苏东坡任职时兴建的东湖园林等名胜古迹驰名中国。西周时期已有酿酒,境内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铜器中有各种酒器,充分说明当时盛行酿酒、贮酒、饮酒等活动。《酒谱》记有:“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醑惟一钟。蹇叔劝之曰:‘虽一米投之于河而酿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这就是淬在雍州“秦穆公投酒于河”的典故。又据《史记》载:秦穆公“亡善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穆公曰:‘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穆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由以上史实可见,当时雍州已酿有“醪”和“酒”。唐代肃宗至德二年(757),将雍州改称“凤翔”,取意周文王时“凤凰集于歧山,飞鸣过雍”的典故。自唐代以来,凤翔就素称“西府凤翔”。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途经凤翔柳林镇,饮酒后即兴赋诗曰:“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据张能臣《酒名记》载,宋代“凤翔橐泉”酒已称著。宋嘉祐七年,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作有赞柳林酒的诗文:“花开美酒唱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明代也有文人赞誉柳林酒的诗文,苏浚《东湖》诗中有“黄花香泛珍珠酒,华发荣分汗漫游”。清代以“凤酒”著称,而且在“八百里秦川”的宝鸡、歧山、郿县及凤翔县等酿制之烧酒均称“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