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有哪些专题。这篇关于《婚宴酒礼习俗 新人敬酒有哪些讲究?》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婚礼当日,热闹喜庆之时自然也少不了酒,作为一种婚宴酒礼习俗,新人敬酒必不可少。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新人敬酒顺序:

敬酒一般从两家的长辈开始,然后是亲戚和父母的同事、朋友,最后是与新人同辈的朋友、同学、同事。这样可以避免各类与新郎、新娘有关系的人有意见,也避免遗漏。要把每桌的每个人尽量敬到,以免没能留下难忘的影像。

敬酒时新人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双手为客人端起,但不要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次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在敬酒的过程中,伴郎、伴娘要捧酒瓶或饮料随行,随时斟倒。若遇到需要代酒的时候,伴郎、伴娘也是义不容辞的。

敬酒的同时,常常还要向抽烟的人士敬烟。这通常是新娘的任务,其他人不能替代。调皮的宾客会乘机捉弄新娘,或是在点烟时不断吹熄新娘手中的火柴,或是站在凳子上让新郎抱着新娘点烟,更有嘴上叼了数根香烟,要求一次点燃的。在敬酒、敬烟的同时,宾客有时会想出更新奇的招数要求新人当场表演,包括两人同时吃一口菜,喝多杯可乐等。

婚宴上敬酒的顺序可以参照下列过程进行:首先是伴郎向新娘敬酒,然后新郎向新娘敬酒,新娘向新郎敬酒;新娘的父亲向两位新人敬酒,新娘向新郎的父母敬酒,新郎向新娘的父母敬酒;大伴娘或小伴娘向两位新人敬酒,新郎的父亲向新娘敬酒,新娘的母亲向两位新人敬酒,新娘或新郎的其他亲戚或好友继续敬酒。

排定这样一份敬酒次序表,就可以化混乱为秩序,使敬酒过程流畅进行,让那些很想向新人敬酒但是又害羞胆怯的人也可以有机会敬酒。这张次序表应该握在伴郎的手中,敬酒的过程就在他的掌控安排下进行。

当敬酒开始,伴郎率先举杯向新娘敬酒后,参加婚礼仪式的人员如有任何人表示要向新人敬酒,伴郎就会逐一示意他们上前敬酒。当一个人敬酒完毕后,他对另一个人打信号,告诉他下一个轮到你。此时这人就应该站起身来,准备敬酒。因为家人和亲朋好友如果未能先向新人敬酒,与婚庆主人家关系并不是那么亲近的婚宴宾客可能会抢着要向新人敬酒,让参加婚礼仪式的人员心里觉得不是滋味。

另外,为了礼仪周全,敬酒的服装、鞋子、仪态等等,都应该注意,最好行动方便而又得体大方。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水浒传》中有哪些酒礼习俗?


酒与文学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尤其是《水浒传》是更是完美无瑕的把酒与文学结合在了一起。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在水泊梁山一带,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风俗,至今酣畅如当年。

梁山大块牛肉,是梁山民间下酒名菜,取上好牛肉,洗净,放好大料,人锅大炖,至烂为好,是大块吃肉的代表作。

此外,这地区有好多列入地方名吃的肉食,如大田集烧羊肉、米家烧牛肉、步家犬肉、张家钢子肉、东明卤肉、下凡肉、老王寨驴肉等等,都堪称是好汉食物,吃起来都讲究实惠壮实,不兴扭扭妮怩。

大块吃肉配大碗喝酒,其典型场面名为推磨。几瓶白酒一齐倾在大碗里,由首席开始,不用敬让,也无须客气,捧定了酒碗,俯下身去,吱地一声饮将下去,酒面儿必就低下一分,顺手往下一推,第二位照样豪饮,一圈复一圈转下去,只求个一醉方休。

这种豪饮的场面近年虽已少见,常见的形式仍然不失好汉气慨。一种叫喝亮盅。不管主客几人,席上只备一个大酒盅。酒盅放在桌子中间,主人斟满一盅,展手敬首席,展手的动作如同命令,当地本来就有:酒令大于军令的俗谚。客人喝下一盅,在场的都无例外,亮亮堂堂,各自斟上一盅,痛痛快快喝下去。待都喝过了,再从客人开始,话不多说,酒不少喝,谁要少喝,就算不得好汉了。另一种叫敬三杯。梁山上的英雄处处讲一个义字,在水泊梁山旧地饮酒,忘不了桃园三结义这个典故。请客人喝酒,一连三杯,少一杯就算不讲义气,这是怎么也推辞不掉的。倘遇结婚喜宴,别人劝酒不算,新郎的兄弟先来敬三杯,新郎本人又来敬三杯,末了新郎的老爹再来敬三杯,一共九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吃的。

有了这种种饮酒场面,方显出梁山地方人的本色。香港旅行家孙重贵先生亲身体验之后,在盛赞豪爽气慨之余,又诚心敬告:读者若无海量,当有心理准备,适可而止。

中国伟大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称为北宋人民生活画卷,对于它的研究历来的研究角度层出不穷,从中多处也可看出北宋时期的酒与酒礼习俗。

酒礼:敬酒礼仪


敬酒礼仪

1、宾主敬酒礼仪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历来就有朋友来了有好酒的宾主礼仪。先秦时,开宾主酒礼之先风,一般由主人先向客人敬酒,表达主人的欢迎之情;客人必须回敬主人。另外,多个客人时,主人首先要向第一客人敬酒,然后依次向其他客人敬酒,或向集体敬酒。客人也要向第一主人回敬酒,再依次向其他主人回敬酒。后世的宾主酒礼,基本上按先秦的礼数,主人先干为敬,客人集体起身,共同干杯。所不同的是,如今提倡过电,主人用酒杯敲一下酒桌,客人不必集体起身,用时髦的话叫集体上网。中国少数民族的酒礼更为丰富,有交杯酒、交臂酒、转转酒、杆杆酒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酒礼。

少长酒礼:中国饮酒之礼,自古至今,讲究区分长幼、辈份。在一般酒礼场合,对少长饮酒之礼也十分讲究,晚辈应首先向最年长者敬酒,再依次向长者和同辈敬酒。《礼记》规定,少者幼者陪长者饮酒,敬酒时,少者幼者必须起立;长者给少者敬酒,少者必须接受;少者与长者同席,不要距长者太远,必须靠近;长者没有入座,少者不准抢先入座等等。上述酒礼,延续至今,仍在袭用。

向女士敬酒,或女士向客人敬酒,应举止得体,语言得当,不要失礼。在别人正在敬酒、夹菜、吃菜时,不要敬酒

2、单位聚会

给领导敬酒时应当把握三个要点,即敬酒三原则:一是要有充分的观众;二是要有恰当的理由;三是要在领导高兴时。除非特别的原因,不要躲在角落里给领导敬酒,要创造一定的氛围,让同桌的其他人,至少是多数人看到你给领导敬酒,这到不是要使自己成为焦点,而是要让领导成为焦点,要让所有人看到领导受到尊重,当然也展示你尊重领导;给领导敬酒不能没有理由,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酒桌上的理由都是只要在酒桌上成立就可以了,比如感谢的意思啊、道歉的意思呀、表态的意思呀,都可以,但不可太矫情,太肉麻,引起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不舒服:第三个原则很好懂,领导不高兴千万别惹事,与领导地位不匹配也千万别贸然充当劝说者的角色。注意要在领导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时去敬酒,领导到另一桌给下属敬酒,在回来的路上你去敬酒,敬在路上,是不礼貌的。

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自己给领导敬酒时,不可计较领导杯中是否是酒,也不可计较领导是否干杯,更不可怀疑领导的酒,甚至要换掉领导的酒后再敬那就太失礼了。给领导敬酒后要征得领导的同意,为领导添酒,不要添得太满,除非这个领导酒量大且尚未到量。给领导敬酒,自己必须干杯!一句话,我喝完,您随意。

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注:在别人正在敬酒、夹菜、吃菜时,不要敬酒。其实,各地的情况、风俗不一样,要因地制宜。

出生、成人礼时的酒礼习俗


白酒伴随中国人一生的仪式,如出生、成人、婚礼、生育、死亡等等都会有酒的身影,其中尤以出生、婚礼、寿诞、丧葬酒礼被格外重视。

出生时的酒礼习俗

酒壶报生

我国华南地区,妻子分娩后,丈夫要用礼篮子装肉、酒壶装酒到岳母家去报喜。内行人只要看酒壶嘴的方向,就知是生男还是生女:壶嘴朝篮里,是男孩;壶嘴朝篮外,即是女孩,有女生外向之说。岳母家往往回以母鸡、红糖、糯米、面条、香菇等物。

报生酒

在浙江金华地区,婴儿出生后,要备酒一担,往岳母家报喜,称为报生酒。岳母则回以糯米或粳米一壶,上放一对红蛋,或索粉一篮,然后岳母给邻居分报生酒。

报生壶

在浙江台州、金华,向岳母家报生时带有镴制的报生壶,内装黄酒,壶嘴上插柏树枝,以柏树和百岁谐音而取其吉兆。若生男婴,报生壶嘴要用红纸塞上,生女婴则不塞。娘家倒取报生壶里的黄酒后,要把米放在报生壶内,给女儿烧粥吃。

送喜蛋

贺生,又称诞生礼。在杭州,婴儿出世,要用喜蛋、酒菜等送到丈人家报喜。

三旦酒

我国南方许多地方,生下女孩,常要栽几株嫁妆树,以备将来女儿出嫁时砍树做嫁妆用。有的地方生长子要栽三旦(三日)树,即给孩子做三日时,在亲友吃过三旦酒后请他们栽树,意思是祝福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开口奶

婴儿所饮第一口奶,谓开口奶。给婴儿喂的开口奶须向别家妇女讨来,生女婴者须讨生男婴妇女之奶,生男婴者须讨生女婴妇女之奶。喂奶之前先喂黄连汤一口,谓先苦后甜。又把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分别制成汤,用手指蘸汤涂婴儿嘴,边涂边念: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往后生活甜蜜又富裕。

三朝酒

婴儿出生第三天称三朝。过去,三日洗儿,抱见舅姑,唤以乳名。诸族人及亲友各送米蛋之类看望产妇,并表示祝贺;女家邀亲友吃三朝酒。洗儿之时,浴盆中须放喜蛋及金银首饰等物。洗毕要取蛋在婴儿额角摩擦一遍,说是可免生疮;用金银首饰,说是可以镇惊。洗过之后,以父之鞋一只、碎缸片一块、肉骨一根,与婴儿合称,叫上秤,希望孩儿长大后有刚(缸)骨,继承父志。一些地方,小儿初生三日,必集女宾聚宴,谓之三朝酒。在浙江金华,小儿初生三日,拜祀祖先,尊长为小儿命名,置酒宴亲族,日红男酒。浙南地区吃三朝酒也叫吃禳解酒。这天洗生婆来给婴儿洗浴,检视脐带剪痕,脱去利市衣,更换新衣。三朝酒以请洗生婆为主,其他请的是吃过开喉奶、赐利市衣以及临蓐时帮忙的人,大都是女客,不请男客。

满月酒

满月酒也叫弥月酒,又叫汤饼筵。在温州,有大满月(40天),小满月(30天)之分。有些人家在满月时大摆酒席,发出请柬。收到请柬的亲友都要送礼,礼包上则写汤饼之敬。有的人家还张灯结彩,演唱弹词。满月剃头,叫做打光光,囟门必须留足一寸见方的头发,叫做孝顺发。剃下胎发,用红布急裹,送保生娘娘宫神座旁边,是保长生的意思。剃头后,主家要请理发师吃酒,并送鸡蛋、红包酬谢。

生日酒

小儿满一周岁时,舅家送米粉塌饼,亲戚送衣饰等物,谓周礼。家中设酒席招待,称为生日酒。小儿穿新衣,戴虎头帽、银项圈、百岁锁(长命锁)、手镯等。先扶他至堂前礼神;再抱他穿过预先搭在屋檐前的竹梯,称为过关;再由娘舅抱着沿村兜一圈。也有人认为必须过两座桥,才算吉利。在浙江湖州,婴儿年满一周岁,俗称得周。外婆家要送外孙穿用的袍褂衣服、鞋帽等礼物,婿家要办得周酒款待前来恭喜道贺的宾客。

报生酒

江西民俗,婴儿出生后,大多要鸣炮示庆,将胎盘(俗称包衣)埋于荒野。父亲则要到外婆家报喜。报生时,多提一把茶壶,生男者壶嘴朝前,挂两个由红绳系着的桂圆,壶嘴插红纸扎的香柏和万年青,壶内装满酒;生女者,壶嘴朝后,无任何装饰。岳母收下酒后,回一壶糯米或粳米,上放一双彩蛋,传说吃了娘家的米身体强壮些。然后岳母给邻居分送报生酒。

送浆酒、打浆酒

婴儿如果是第一胎,外婆得到女婿的喜报后,要送阉鸡、鸡蛋、鲍鱼、鲍豆腐,和小孩穿戴的鞋袜、衫裤、体被、尿垫、背带、披风、围裙、口栏枷等。姥姥到女婿家去看女儿,抱外孙,俗称送浆酒。婴儿的父亲提猪肉到岳父家及舅父、姑父、姐夫等各家,告诉打浆酒(或称请浆酒)的日期。打浆酒一般在产后十天举办。到时,四方亲戚、邻里好友都提着鸡、蛋、宝宝衫等礼品前去恭贺。打浆酒喜事一般来女客,产妇娘家客人坐首席。江西龙南、全南、寻乌、南康等地有此习俗。

酒礼习俗:为何穆斯林禁止饮酒


根据《古兰经》的规定,穆斯林饮酒是一种犯罪。穆圣曾说:真主弃绝饮酒者、酿酒者、卖酒者、运酒者和盛酒之器皿。伊斯兰教的教规是十分明确的、严厉的、绝无任何融。因此穆斯林禁止饮酒。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以前,阿拉伯人大多爱喝酒,甚至酗酒成风。(古兰经)关于戒酒的规定,有一个从宽到严的过程。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先知率领穆斯林自麦加迁徙至麦地那后,有人曾问他穆斯林能否饮酒,先知宣读了一段古兰经文作为回答:饮酒和赌博二者皆包含有大罪,也对人们有益处,但是罪大于益。当时,并未明确宣布酒为禁品。

后来发现有些穆斯林酒后礼拜时念错经文,酒后打架斗殴,甚至胡作非为,饮酒才被视为同崇拜偶像,赌博,求签等一样的罪恶行为而被严格禁止。(古兰经)称饮酒等上述行为,是一种秽行,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穆罕默德先知进一步规定:凡致醉品均为非法。他不仅禁止穆斯林饮用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而且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经营。

穆斯林人认为杀人凶手、溺死者、自杀者、司机、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司机和相认、心脏病和溃疡发作而死者的逝者几乎都与饮酒有关,所以《古兰经》里规定了禁止喝酒这一条,久而久之,不准喝酒也成为穆斯林的一种生活习俗了。

《水浒传》中表现出哪些酒礼习俗?


酒与文学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尤其是《水浒传》是更是完美无瑕的把酒与文学结合在了一起。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在水泊梁山一带,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风俗,至今酣畅如当年。

梁山大块牛肉,是梁山民间下酒名菜,取上好牛肉,洗净,放好大料,人锅大炖,至烂为好,是大块吃肉的代表作。

此外,这地区有好多列入地方名吃的肉食,如大田集烧羊肉、米家烧牛肉、步家犬肉、张家钢子肉、东明卤肉、下凡肉、老王寨驴肉等等,都堪称是好汉食物,吃起来都讲究实惠壮实,不兴扭扭妮怩。

大块吃肉配大碗喝酒,其典型场面名为推磨。几瓶白酒一齐倾在大碗里,由首席开始,不用敬让,也无须客气,捧定了酒碗,俯下身去,吱地一声饮将下去,酒面儿必就低下一分,顺手往下一推,第二位照样豪饮,一圈复一圈转下去,只求个一醉方休。

这种豪饮的场面近年虽已少见,常见的形式仍然不失好汉气慨。一种叫喝亮盅。不管主客几人,席上只备一个大酒盅。酒盅放在桌子中间,主人斟满一盅,展手敬首席,展手的动作如同命令,当地本来就有:酒令大于军令的俗谚。客人喝下一盅,在场的都无例外,亮亮堂堂,各自斟上一盅,痛痛快快喝下去。待都喝过了,再从客人开始,话不多说,酒不少喝,谁要少喝,就算不得好汉了。另一种叫敬三杯。梁山上的英雄处处讲一个义字,在水泊梁山旧地饮酒,忘不了桃园三结义这个典故。请客人喝酒,一连三杯,少一杯就算不讲义气,这是怎么也推辞不掉的。倘遇结婚喜宴,别人劝酒不算,新郎的兄弟先来敬三杯,新郎本人又来敬三杯,末了新郎的老爹再来敬三杯,一共九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吃的。

有了这种种饮酒场面,方显出梁山地方人的本色。香港旅行家孙重贵先生亲身体验之后,在盛赞豪爽气慨之余,又诚心敬告:读者若无海量,当有心理准备,适可而止。

中国伟大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称为北宋人民生活画卷,对于它的研究历来的研究角度层出不穷,从中多处也可看出北宋时期的酒与酒礼习俗。

酒礼习俗:古代的“一献之礼”


礼仪,不仅现代人注重,古代更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常常把这些礼仪之道放于古诗中,让人很受启迪。

《诗经小雅瓠叶》从客人的角度叙写了周朝时贵族宴饮、宾主酬酢的情形。原诗如下: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酋,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从诗中可以看出,献、酢、酬是古时饮酒的一套礼节,即一献之礼,宾主各两爵而礼成。一献之礼,即古代飨(款待)士之礼,主人礼宾一度献酒称一献。《仪礼士冠礼》记载:及醴宾以一献之礼。汉郑玄注:一献者,主人献宾而已士礼一献,大夫三献。《礼记乐记》中说: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郑玄注: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唐孔颖达疏:一献之礼,宾主百拜者,谓士之飨礼唯有一献,言所献酒少也。从初至末,宾主相答而有百拜,言拜数多也,是意在于敬不在酒也。《仪礼士昏(婚)礼》载: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又云:舅飨送者以一献之礼。即士之婚礼时,舅姑飨妇或舅飨送亲者也用一献之礼。

具体来说,一献之礼即遵循这样的献酒程序:主人在斟酒之前,先要下堂到庭中净手、洗爵,以示洁净;客人也随之前往,以避役使主人之嫌。之后,双方一起上堂,主人先斟酒以敬宾客,客人拜谢后接爵;然后客人入席做食前祭祀,祭毕还要称赞酒之甘美,待主人答拜后再将爵中之酒饮尽;以上是主人向客人敬酒,称为献。客人饮毕主人的敬酒,再以酒回敬主人,称为酢。主人将客人的敬酒饮毕又自饮后,再次斟酒回敬客人,称为酬。至此礼尽。

正献之后,为众宾按长幼次序相酬之礼,称旅酬。旅酬之后,宾主饮酒不计数量,至醉而止,称无算爵。

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酒以成礼,我国自古便有此种说法,酒在古人看来,具有极其神秘庄严的性格,因此十分受到重视,也体现在古诗之中。

清明节的酒礼习俗


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到,除了扫墓、放风筝之外,在清明节的酒礼习俗也由来已久......

说起清明与酒,人们会很自然想到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虽未直接写饮酒,但人们寻找酒家的目的,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清明节就有相应的饮酒活动,饮酒不受限制。清明节里,一般举行家宴时,都要为去世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和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据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记载:在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清明节何以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据说,清明节饮酒与寒食节有关。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有人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也有说在清明前两日。可能由于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便合而为一了。历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节时,家家要禁烟火,只能吃预先做好的冷熟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功成隐退、抱树焚身的晋文公重臣介子推。一般从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时间,而一连三天仅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寒食节虽禁火,但不禁酒,喝酒暖身之举便流传开来。据晋代陆翙《邺中记》载:寒食三日作醴酪。说明当时有寒食节制作饮用甜酒浆的习俗。唐代有不少诗人吟咏过寒食饮酒诗,相劝一杯寒食酒是赵嘏的诗句,野寺一倾寒食酒是张祎的诗句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白居易的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清明节习俗不断发生变化,但扫墓、踏青、郊游这些活动,至今仍被人们重视。而且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对先祖的缅怀和祭奠,还是对春天大自然美景的享受,饮酒,不管在野外或是家里抑或是酒家,依然是少不了的。

酒桌酒礼习俗 叩指礼的含义


饮酒之乐除了酒质优良带来的乐趣外,饮酒的气氛和场面更是一种享受,因此,文明饮酒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祝福等。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指礼时,客人把食指、中指并在一块,指头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叩指礼传说

传说乾隆微服南巡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知道了这一情况,非常害怕皇帝老子出现意外,拼了老命也要去护驾,于是知府乔装打扮,到了茶楼,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置坐下。

乾隆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装模作样的把久闻大名、相见恨晚的话语一说之后,便要给知府倒茶,知府诚惶诚恐,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叩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后来这个故事流传下来,很多人在敬茶喝茶的时候为了表示尊重和谢意,就会用手指在桌上轻叩表示礼节,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之后在酒桌上也就流传开来!反正不论你敬我茶还是酒,我便叩这么几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后患无穷。

叩指礼

叩指礼一直在很多人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到了现在叩指礼有了几个区别在对待长辈、平辈、晚辈时有不同的礼节。

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轻敲三下即可。

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和谢意。

长辈向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叩指礼是现代商务宴请中,一个最常用的酒桌礼仪。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保持此酒礼习俗,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主人请差倒酒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感谢。

唐宋酒礼习俗:按巡饮酒


唐宋两代的饮酒之风兴盛,酒礼习俗也有许多,如饮宴之上人们要按巡饮酒,歌舞侑酒、女妓陪酒、行令助觞之风都很普遍。

古人有按巡饮酒的习俗。按巡饮酒是分轮由尊长到卑幼一个个地饮,一人饮尽,再饮一人,这种饮酒习俗与现代人饮酒时大家共同举杯很不相同。酒宴上,众人都饮完一杯称为一巡,一次酒宴往往要饮酒数巡。唐代饮酒的巡数较少,一般为三巡,如元稹《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一诗云: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宫廷酒宴上,过了三巡,就有大臣箴规了。《旧唐书李景伯传》载:中宗尝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为《回波辞》。众皆为谄佞之辞,及自要荣位。次至景伯,曰:回波尔时酒巵,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宋代时,人们多称巡为行,与唐代比,宋代酒宴饮酒的行数一般较多。北宋中期以前,人们饮酒多在五行左右,如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九《训俭示康》载: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或五行,多不过七行。北宋中期以后,饮酒行数增多,民间酒宴饮酒一般为十行,宫廷酒宴饮酒多为九行。

巡(行)酒所到,每人都必须饮尽自己杯中酒,否则主人会以各种形式劝饮。两次巡酒之间,往往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唐代时,巡酒之间娱乐活动的类型较少,多为歌舞。宋代时,宫廷饮宴行酒间的娱乐活动也多为歌舞表演。但在民间饮宴上,行酒间的娱乐活动类型多样,除歌舞之外,或弈棋,或纵步,或款语。

在民间的大多数酒宴中,巡酒完毕并不意味着饮宴就要结束了。恰恰相反,此时人们酒兴未尽,饮宴尚未进入高潮。巡酒完毕后,进入自由饮酒阶段,主宾间或宾客间可以自由敬酒。如果某一座客向邻座或他人敬酒,要手捧杯盏,略微前伸,这就表示了敬酒的愿望,俗称此为举杯相属。被敬酒的人一般要予以接受。唐宋时期,人们敬酒时还流行蘸甲,即用手指伸入杯中略蘸一下,弹出酒滴,以示敬意。若酒兴仍高,人们或赋诗填词,或歌舞助兴,或行酒令,各种佐觞活动逐渐把饮宴推向高潮,以使人们尽兴而归。

今天人们饮酒以共同举怀一次为一巡,一般也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才切入酒宴的正题,举行敬酒、酒令佐饮等活动,这些饮宴程序正是古代按巡饮酒习俗的遗迹。

除此之外,还有对宴饮有调节作用的歌舞侑酒等等,看来如今我们酒桌上正在兴盛的,却是唐宋时代玩剩下的!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