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水浒传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水浒传》中有哪些酒礼习俗?》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酒与文学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尤其是《水浒传》是更是完美无瑕的把酒与文学结合在了一起。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在水泊梁山一带,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风俗,至今酣畅如当年。

梁山大块牛肉,是梁山民间下酒名菜,取上好牛肉,洗净,放好大料,人锅大炖,至烂为好,是大块吃肉的代表作。

此外,这地区有好多列入地方名吃的肉食,如大田集烧羊肉、米家烧牛肉、步家犬肉、张家钢子肉、东明卤肉、下凡肉、老王寨驴肉等等,都堪称是好汉食物,吃起来都讲究实惠壮实,不兴扭扭妮怩。

大块吃肉配大碗喝酒,其典型场面名为推磨。几瓶白酒一齐倾在大碗里,由首席开始,不用敬让,也无须客气,捧定了酒碗,俯下身去,吱地一声饮将下去,酒面儿必就低下一分,顺手往下一推,第二位照样豪饮,一圈复一圈转下去,只求个一醉方休。

这种豪饮的场面近年虽已少见,常见的形式仍然不失好汉气慨。一种叫喝亮盅。不管主客几人,席上只备一个大酒盅。酒盅放在桌子中间,主人斟满一盅,展手敬首席,展手的动作如同命令,当地本来就有:酒令大于军令的俗谚。客人喝下一盅,在场的都无例外,亮亮堂堂,各自斟上一盅,痛痛快快喝下去。待都喝过了,再从客人开始,话不多说,酒不少喝,谁要少喝,就算不得好汉了。另一种叫敬三杯。梁山上的英雄处处讲一个义字,在水泊梁山旧地饮酒,忘不了桃园三结义这个典故。请客人喝酒,一连三杯,少一杯就算不讲义气,这是怎么也推辞不掉的。倘遇结婚喜宴,别人劝酒不算,新郎的兄弟先来敬三杯,新郎本人又来敬三杯,末了新郎的老爹再来敬三杯,一共九杯酒,无论如何是要吃的。

有了这种种饮酒场面,方显出梁山地方人的本色。香港旅行家孙重贵先生亲身体验之后,在盛赞豪爽气慨之余,又诚心敬告:读者若无海量,当有心理准备,适可而止。

中国伟大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称为北宋人民生活画卷,对于它的研究历来的研究角度层出不穷,从中多处也可看出北宋时期的酒与酒礼习俗。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水浒传》告诉你酒的几大好处


对!对!对!就是这部英文译名为《AllMenAreBrothers》的名著。

且不说这清新脱俗的英文译名,许多国人尚且无法理解水浒是个什么鬼?为毛不叫《水泊志士传》、《梁山英雄录》?

据科普说水浒是用典于《诗经大雅緜》中的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你们看懂了吗?反正我是没看懂。所以我还是欣赏哪位小伙伴翻译的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

且说这105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各个皆有不世之材,性情也有粗细之分,然这108人皆有同一习性喜好饮酒,连和尚道士亦无例外。皆是因为酒有诸般好处,且看水浒传中例证的喝酒之好处。

1.结交

江湖人有江湖人的情怀,也有江湖人的规矩。

义士相逢三杯酒,莫学文人空折柳。

且说鲁智深与史进相识时,听闻史进名字,便说: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你既是史大郎时,多闻你的好名字,你且和我上街去吃杯酒。

路上却又遇着打虎将李忠,鲁智深闻听李忠是史进的师傅,便又邀了李忠一同前去吃上三杯酒。

一坛浊酒,却聚集了三位义气志士,当真是结交利器呀!

2.壮胆

武松打虎的故事人人皆知,

武松固然神力,但贸然打虎并非他本意。

武松是在清河县打死了人才躲避于柴大官人庄上,一开始,柴大官人也对他礼遇有加,但时日渐长,经不住庄客搬弄是非,便疏远于他。这时武松打听到当时被他打昏之人并未死去,这便辞行回家,此处可见武松是个善于审时度势之人。

且看他在阳谷县的酒家吃了18碗酒后,酒保提醒他前面景阳冈有老虎出没,他却不愿相信,只怕酒保图他银子,害他性命。可见武松是个惜命之人。

武松在破庙前看见官府的印信榜文,方才相信景阳冈上真有老虎出没,意欲转身回酒店去,却又担心酒保耻笑他不是好汉。可见武松是个爱面子的人。

在虚荣心与酒力的作用下,武松才不得已将老虎打死,得了打虎英雄的名誉,还做了阳谷县都头。

3.调情

容貌是海棠滋晓露,腰肢如杨柳袅东风,

浑如阆苑琼姬,绝胜桂宫仙姐。

李师师见燕青一表人才,文武全才,且又能说会道,有心看上他,便安排酒席,数杯酒后,一言半语,便来撩拨。

李师师道:久闻的哥哥诸般乐艺,酒边闲听,愿闻也好。燕青答道:小人颇学的些本事,怎敢在娘子跟前卖弄?

李师师道:我便先吹一曲,教哥哥听!便唤丫鬟取箫来,锦袋内掣出那管凤箫。

李师师接来,口中轻轻吹动,端的是穿云裂石之声。燕青听了,喝采不已。饮了两杯催情酒后又吹箫弹琴来撩拨,哪个男人能把持得住?

好一个歌舞神仙女,风流花月魁

饮酒的益处自然不止这些,且看古今多少英雄皆喜爱这杯中之物,有诗为证:风拂烟笼锦旆扬,太平时节日初长,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三尺晓垂杨柳外,一竿斜插杏花傍,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在《水浒传》里,酒和梁山泊好汉的壮举具有浪漫的色彩,水浒好汉是如此爱酒,酒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里,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李逵才憨态可掬,武松方勇猛神武,鲁智深更是直率壮烈。他们都是因为在酒的作用下,才有那么多美妙神奇的故事。试想,《水浒传》中如果没有舌尖上的酒文化,那么,《水浒传》中的故事在读者面前就大为逊色了。

本文就《水浒传》中舌尖上的酒文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以酒为媒介来歌颂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水浒传》开头一些章节中,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故事大概就是鲁提辖醉打镇关西。故事一开头就以饮酒引出话题:鲁达、史进、李忠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坐下饮酒,饮酒期间得知老金女儿翠莲先被郑屠霸占,遭受蹂躏之后,不久又被郑屠的大老婆凶狠赶出,而郑屠竟然无端向老金父女索要所谓原本子虚乌有、虚钱实契的典身钱三千贯,致使老金父女有乡不得返,女儿翠莲只得以在酒楼卖唱挣些血泪钱给郑屠偿还那远难凑足的三千贯典身钱。鲁达得知事情的来胧去脉,加上喝了许多酒,所以鲁提辖回到经略府前下处,到房里,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第二天一早,鲁智深便独自一人来到金老父女寄住的店里,先放走了金老父女,然后伸开五指,对阻拦老金父女的店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然后,鲁达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老金,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投状元桥来,找到郑屠的肉案门面,故意找茬滋事,刺激郑屠,最后又在盛怒之下,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只三拳便将恶霸郑屠打得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整个故事从鲁达、史进、李忠三人饮酒开始,写到第二天鲁达挥拳打死镇关西为止,酒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没有三人坐在一起饮酒,便不可能引出鲁达发现金老父女及其受恶霸镇关西欺凌的情节,而鲁达对镇关西的愤怒,显然也由于受到酒的作用而更进一步上升,导致他不吃晚饭就气愤愤的睡了,乃至于第二天一早便出去伸张正义,最终打死恶霸镇关西。

可见,如果没有酒的作用,鲁达放走金老父女、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也许只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为民伸张正义的寻常故事。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以及在一些记实性的历史书籍中,屡见不鲜,不足为奇。而一旦有了酒的作用,故事的情节便陡生波澜,峰回路转,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才能够大起大落,起伏跌宕。

以酒为依托来突出梁山好汉的个性特征。第三十七回,在及时雨宋江与黑旋风李逵相识之前,宋江就以一个罪犯的身份,得到戴宗的特殊庇护,自带了银两出来,锁上房门,分付牌头看管。便和那人(戴宗)离了牢城营内,奔入江州城里来,去一个临街酒肆中楼上坐下。然后,两个坐在阁子里,叫那卖酒的过来,安排酒果肴馔菜蔬来,就酒楼上两个饮酒。(第三十七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正在两人边饮酒边叙谈,说到心腹相爱之处,才饮得两杯酒过,只听楼下喧闹起来。原来,正是黑旋风李逵因为赌输了钱,想问店主借钱而店主又不肯借,因而闹了起来。

这样的描写,首先就是通过宋江与戴宗饮酒,有意引出李逵,让李逵在一个与酒有关的气氛中出场,为李逵的出场与活动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从而为后面围绕酒的轴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打下基础。

当李逵知道面前这个黑矮汉子就是闻名已久的宋江时,先是扑翻身就拜,然后相与饮酒,并且说道不奈烦小盏吃,换个大碗来筛!这廖廖数语,便将李逵嗜酒如命的豪爽性格勾勒出来。宋江问明刚才李逵在楼下与店主吵架的原因,慷慨送了李逵十两银子。李逵深受感动,便暂时停止喝酒,想去赌场赢钱来报答宋江的知遇之恩。但是偏偏运气不佳,赌钱的结果,不仅没有赢钱反而连宋江赠送的十两银子也全部输给赌徒张小乙。于是,生性耿直,一向赌直的李逵此次却偏偏不直了,他不但将宋江给他的已经输掉了的十两银子抢回来,而且还将堵场上别的赌徒的十两银子也抢走了。这个反常的举动,不仅与李逵当时急于报答宋江的念头有关,而且也与酒有关。正因为李逵先前与宋江、戴宗一起饮了酒,所以才容易性情冲动,做出不同于以往的事情来。

于是,张小乙与十几个赌徒为了夺回被李逵抢去了的银子,便与李逵发生了激烈的打斗,但是众人却敌不过李逵,被李逵打得东躲西藏。正在这时,宋江与戴宗闻讯赶到赌场,命李逵将抢了的银子还给一群赌徒,这才平息了一场风波。

试想如果没有酒,李逵出场的描写就不可能如此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对读者就没有什么吸引力。

以酒为引子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在水浒中,比较典型的和突出的事例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在描写林冲与酒的关系中,特别突出了酒在林冲悲剧命运中的作用。当林冲被陷害入狱,弄得家破人亡时,林冲常常以酒浇愁,有时甚至在饮酒的过程中以泪洗面,并伴着满腔的悲愤、愁楚与无奈。特别是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作者将林冲借酒驱寒、借酒浇愁、借酒泄愤,与那纷纷扬扬下起的满天飞雪结合在一起,将酒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涵。

当林冲自己挑着花枪,手中拿着一个盛酒的葫芦独自在飞雪中边走边喝,那种在酒的作用下所增添了的郁闷心情和悲凉气氛,把一个在封建社会中受到压迫和欺凌的下层人士,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同情,让人怜悯,更令人感到愤怒,使广大读者非常形象逼真地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真切地感受到了旧的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性。

作者在这里特别让林冲以酒来结束这场积聚已久的复仇举动,并且特意让林冲在最后饮的是冷酒而不是热酒!一个冷字,把林冲对封建统治者的绝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正因为如此,酒在《水浒传》一书中,不单纯是一种饮品,而是上升到了酒文化的高度。这种酒文化,烘托了故事的气氛,深化了故事的社会内涵,也使故事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林冲如此,宋江也是如此。尽管两个人的性格与命运差异较大,宋江与林冲一样,也是在酒的作用下,逐渐完成了性格与命运的转变,从对封建统治者抱有幻想,到最后不得不走上一条反抗的道路。

酒在《水浒传》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或者,更准确地说,《水浒传》中所写的酒,其精神实质和文化精髓,与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乃是一脉相承的。虽然《水浒传》中的人物背景、身份、性格、命运等等都有所不同,但他们在中国洋洋数千年的酒文化大观园中所扮演的角色,却都有非常相同或者相似的特点,那就是:酒的作用赋予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催生了他们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情绪,强化了他们的叛逆性格,从而使施耐庵笔下酒的故事留下了光彩夺目、令人回味无穷的篇章。

婚宴酒礼习俗 新人敬酒有哪些讲究?


婚礼当日,热闹喜庆之时自然也少不了酒,作为一种婚宴酒礼习俗,新人敬酒必不可少。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新人敬酒顺序:

敬酒一般从两家的长辈开始,然后是亲戚和父母的同事、朋友,最后是与新人同辈的朋友、同学、同事。这样可以避免各类与新郎、新娘有关系的人有意见,也避免遗漏。要把每桌的每个人尽量敬到,以免没能留下难忘的影像。

敬酒时新人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双手为客人端起,但不要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次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在敬酒的过程中,伴郎、伴娘要捧酒瓶或饮料随行,随时斟倒。若遇到需要代酒的时候,伴郎、伴娘也是义不容辞的。

敬酒的同时,常常还要向抽烟的人士敬烟。这通常是新娘的任务,其他人不能替代。调皮的宾客会乘机捉弄新娘,或是在点烟时不断吹熄新娘手中的火柴,或是站在凳子上让新郎抱着新娘点烟,更有嘴上叼了数根香烟,要求一次点燃的。在敬酒、敬烟的同时,宾客有时会想出更新奇的招数要求新人当场表演,包括两人同时吃一口菜,喝多杯可乐等。

婚宴上敬酒的顺序可以参照下列过程进行:首先是伴郎向新娘敬酒,然后新郎向新娘敬酒,新娘向新郎敬酒;新娘的父亲向两位新人敬酒,新娘向新郎的父母敬酒,新郎向新娘的父母敬酒;大伴娘或小伴娘向两位新人敬酒,新郎的父亲向新娘敬酒,新娘的母亲向两位新人敬酒,新娘或新郎的其他亲戚或好友继续敬酒。

排定这样一份敬酒次序表,就可以化混乱为秩序,使敬酒过程流畅进行,让那些很想向新人敬酒但是又害羞胆怯的人也可以有机会敬酒。这张次序表应该握在伴郎的手中,敬酒的过程就在他的掌控安排下进行。

当敬酒开始,伴郎率先举杯向新娘敬酒后,参加婚礼仪式的人员如有任何人表示要向新人敬酒,伴郎就会逐一示意他们上前敬酒。当一个人敬酒完毕后,他对另一个人打信号,告诉他下一个轮到你。此时这人就应该站起身来,准备敬酒。因为家人和亲朋好友如果未能先向新人敬酒,与婚庆主人家关系并不是那么亲近的婚宴宾客可能会抢着要向新人敬酒,让参加婚礼仪式的人员心里觉得不是滋味。

另外,为了礼仪周全,敬酒的服装、鞋子、仪态等等,都应该注意,最好行动方便而又得体大方。

出生、成人礼时的酒礼习俗


白酒伴随中国人一生的仪式,如出生、成人、婚礼、生育、死亡等等都会有酒的身影,其中尤以出生、婚礼、寿诞、丧葬酒礼被格外重视。

出生时的酒礼习俗

酒壶报生

我国华南地区,妻子分娩后,丈夫要用礼篮子装肉、酒壶装酒到岳母家去报喜。内行人只要看酒壶嘴的方向,就知是生男还是生女:壶嘴朝篮里,是男孩;壶嘴朝篮外,即是女孩,有女生外向之说。岳母家往往回以母鸡、红糖、糯米、面条、香菇等物。

报生酒

在浙江金华地区,婴儿出生后,要备酒一担,往岳母家报喜,称为报生酒。岳母则回以糯米或粳米一壶,上放一对红蛋,或索粉一篮,然后岳母给邻居分报生酒。

报生壶

在浙江台州、金华,向岳母家报生时带有镴制的报生壶,内装黄酒,壶嘴上插柏树枝,以柏树和百岁谐音而取其吉兆。若生男婴,报生壶嘴要用红纸塞上,生女婴则不塞。娘家倒取报生壶里的黄酒后,要把米放在报生壶内,给女儿烧粥吃。

送喜蛋

贺生,又称诞生礼。在杭州,婴儿出世,要用喜蛋、酒菜等送到丈人家报喜。

三旦酒

我国南方许多地方,生下女孩,常要栽几株嫁妆树,以备将来女儿出嫁时砍树做嫁妆用。有的地方生长子要栽三旦(三日)树,即给孩子做三日时,在亲友吃过三旦酒后请他们栽树,意思是祝福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开口奶

婴儿所饮第一口奶,谓开口奶。给婴儿喂的开口奶须向别家妇女讨来,生女婴者须讨生男婴妇女之奶,生男婴者须讨生女婴妇女之奶。喂奶之前先喂黄连汤一口,谓先苦后甜。又把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分别制成汤,用手指蘸汤涂婴儿嘴,边涂边念: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往后生活甜蜜又富裕。

三朝酒

婴儿出生第三天称三朝。过去,三日洗儿,抱见舅姑,唤以乳名。诸族人及亲友各送米蛋之类看望产妇,并表示祝贺;女家邀亲友吃三朝酒。洗儿之时,浴盆中须放喜蛋及金银首饰等物。洗毕要取蛋在婴儿额角摩擦一遍,说是可免生疮;用金银首饰,说是可以镇惊。洗过之后,以父之鞋一只、碎缸片一块、肉骨一根,与婴儿合称,叫上秤,希望孩儿长大后有刚(缸)骨,继承父志。一些地方,小儿初生三日,必集女宾聚宴,谓之三朝酒。在浙江金华,小儿初生三日,拜祀祖先,尊长为小儿命名,置酒宴亲族,日红男酒。浙南地区吃三朝酒也叫吃禳解酒。这天洗生婆来给婴儿洗浴,检视脐带剪痕,脱去利市衣,更换新衣。三朝酒以请洗生婆为主,其他请的是吃过开喉奶、赐利市衣以及临蓐时帮忙的人,大都是女客,不请男客。

满月酒

满月酒也叫弥月酒,又叫汤饼筵。在温州,有大满月(40天),小满月(30天)之分。有些人家在满月时大摆酒席,发出请柬。收到请柬的亲友都要送礼,礼包上则写汤饼之敬。有的人家还张灯结彩,演唱弹词。满月剃头,叫做打光光,囟门必须留足一寸见方的头发,叫做孝顺发。剃下胎发,用红布急裹,送保生娘娘宫神座旁边,是保长生的意思。剃头后,主家要请理发师吃酒,并送鸡蛋、红包酬谢。

生日酒

小儿满一周岁时,舅家送米粉塌饼,亲戚送衣饰等物,谓周礼。家中设酒席招待,称为生日酒。小儿穿新衣,戴虎头帽、银项圈、百岁锁(长命锁)、手镯等。先扶他至堂前礼神;再抱他穿过预先搭在屋檐前的竹梯,称为过关;再由娘舅抱着沿村兜一圈。也有人认为必须过两座桥,才算吉利。在浙江湖州,婴儿年满一周岁,俗称得周。外婆家要送外孙穿用的袍褂衣服、鞋帽等礼物,婿家要办得周酒款待前来恭喜道贺的宾客。

报生酒

江西民俗,婴儿出生后,大多要鸣炮示庆,将胎盘(俗称包衣)埋于荒野。父亲则要到外婆家报喜。报生时,多提一把茶壶,生男者壶嘴朝前,挂两个由红绳系着的桂圆,壶嘴插红纸扎的香柏和万年青,壶内装满酒;生女者,壶嘴朝后,无任何装饰。岳母收下酒后,回一壶糯米或粳米,上放一双彩蛋,传说吃了娘家的米身体强壮些。然后岳母给邻居分送报生酒。

送浆酒、打浆酒

婴儿如果是第一胎,外婆得到女婿的喜报后,要送阉鸡、鸡蛋、鲍鱼、鲍豆腐,和小孩穿戴的鞋袜、衫裤、体被、尿垫、背带、披风、围裙、口栏枷等。姥姥到女婿家去看女儿,抱外孙,俗称送浆酒。婴儿的父亲提猪肉到岳父家及舅父、姑父、姐夫等各家,告诉打浆酒(或称请浆酒)的日期。打浆酒一般在产后十天举办。到时,四方亲戚、邻里好友都提着鸡、蛋、宝宝衫等礼品前去恭贺。打浆酒喜事一般来女客,产妇娘家客人坐首席。江西龙南、全南、寻乌、南康等地有此习俗。

酒礼习俗:为何穆斯林禁止饮酒


根据《古兰经》的规定,穆斯林饮酒是一种犯罪。穆圣曾说:真主弃绝饮酒者、酿酒者、卖酒者、运酒者和盛酒之器皿。伊斯兰教的教规是十分明确的、严厉的、绝无任何融。因此穆斯林禁止饮酒。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以前,阿拉伯人大多爱喝酒,甚至酗酒成风。(古兰经)关于戒酒的规定,有一个从宽到严的过程。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先知率领穆斯林自麦加迁徙至麦地那后,有人曾问他穆斯林能否饮酒,先知宣读了一段古兰经文作为回答:饮酒和赌博二者皆包含有大罪,也对人们有益处,但是罪大于益。当时,并未明确宣布酒为禁品。

后来发现有些穆斯林酒后礼拜时念错经文,酒后打架斗殴,甚至胡作非为,饮酒才被视为同崇拜偶像,赌博,求签等一样的罪恶行为而被严格禁止。(古兰经)称饮酒等上述行为,是一种秽行,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穆罕默德先知进一步规定:凡致醉品均为非法。他不仅禁止穆斯林饮用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而且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经营。

穆斯林人认为杀人凶手、溺死者、自杀者、司机、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司机和相认、心脏病和溃疡发作而死者的逝者几乎都与饮酒有关,所以《古兰经》里规定了禁止喝酒这一条,久而久之,不准喝酒也成为穆斯林的一种生活习俗了。

酒礼习俗:古代的“一献之礼”


礼仪,不仅现代人注重,古代更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常常把这些礼仪之道放于古诗中,让人很受启迪。

《诗经小雅瓠叶》从客人的角度叙写了周朝时贵族宴饮、宾主酬酢的情形。原诗如下: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酋,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从诗中可以看出,献、酢、酬是古时饮酒的一套礼节,即一献之礼,宾主各两爵而礼成。一献之礼,即古代飨(款待)士之礼,主人礼宾一度献酒称一献。《仪礼士冠礼》记载:及醴宾以一献之礼。汉郑玄注:一献者,主人献宾而已士礼一献,大夫三献。《礼记乐记》中说: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郑玄注: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唐孔颖达疏:一献之礼,宾主百拜者,谓士之飨礼唯有一献,言所献酒少也。从初至末,宾主相答而有百拜,言拜数多也,是意在于敬不在酒也。《仪礼士昏(婚)礼》载: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又云:舅飨送者以一献之礼。即士之婚礼时,舅姑飨妇或舅飨送亲者也用一献之礼。

具体来说,一献之礼即遵循这样的献酒程序:主人在斟酒之前,先要下堂到庭中净手、洗爵,以示洁净;客人也随之前往,以避役使主人之嫌。之后,双方一起上堂,主人先斟酒以敬宾客,客人拜谢后接爵;然后客人入席做食前祭祀,祭毕还要称赞酒之甘美,待主人答拜后再将爵中之酒饮尽;以上是主人向客人敬酒,称为献。客人饮毕主人的敬酒,再以酒回敬主人,称为酢。主人将客人的敬酒饮毕又自饮后,再次斟酒回敬客人,称为酬。至此礼尽。

正献之后,为众宾按长幼次序相酬之礼,称旅酬。旅酬之后,宾主饮酒不计数量,至醉而止,称无算爵。

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酒以成礼,我国自古便有此种说法,酒在古人看来,具有极其神秘庄严的性格,因此十分受到重视,也体现在古诗之中。

清明节的酒礼习俗


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到,除了扫墓、放风筝之外,在清明节的酒礼习俗也由来已久......

说起清明与酒,人们会很自然想到唐代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虽未直接写饮酒,但人们寻找酒家的目的,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清明节就有相应的饮酒活动,饮酒不受限制。清明节里,一般举行家宴时,都要为去世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和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据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记载:在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清明节何以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据说,清明节饮酒与寒食节有关。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有人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也有说在清明前两日。可能由于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便合而为一了。历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节时,家家要禁烟火,只能吃预先做好的冷熟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功成隐退、抱树焚身的晋文公重臣介子推。一般从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时间,而一连三天仅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寒食节虽禁火,但不禁酒,喝酒暖身之举便流传开来。据晋代陆翙《邺中记》载:寒食三日作醴酪。说明当时有寒食节制作饮用甜酒浆的习俗。唐代有不少诗人吟咏过寒食饮酒诗,相劝一杯寒食酒是赵嘏的诗句,野寺一倾寒食酒是张祎的诗句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白居易的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清明节习俗不断发生变化,但扫墓、踏青、郊游这些活动,至今仍被人们重视。而且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对先祖的缅怀和祭奠,还是对春天大自然美景的享受,饮酒,不管在野外或是家里抑或是酒家,依然是少不了的。

酒桌酒礼习俗 叩指礼的含义


饮酒之乐除了酒质优良带来的乐趣外,饮酒的气氛和场面更是一种享受,因此,文明饮酒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祝福等。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指礼时,客人把食指、中指并在一块,指头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叩指礼传说

传说乾隆微服南巡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知道了这一情况,非常害怕皇帝老子出现意外,拼了老命也要去护驾,于是知府乔装打扮,到了茶楼,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置坐下。

乾隆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装模作样的把久闻大名、相见恨晚的话语一说之后,便要给知府倒茶,知府诚惶诚恐,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叩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后来这个故事流传下来,很多人在敬茶喝茶的时候为了表示尊重和谢意,就会用手指在桌上轻叩表示礼节,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之后在酒桌上也就流传开来!反正不论你敬我茶还是酒,我便叩这么几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后患无穷。

叩指礼

叩指礼一直在很多人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到了现在叩指礼有了几个区别在对待长辈、平辈、晚辈时有不同的礼节。

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轻敲三下即可。

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和谢意。

长辈向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叩指礼是现代商务宴请中,一个最常用的酒桌礼仪。

至今,仍有不少地方保持此酒礼习俗,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主人请差倒酒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感谢。

唐宋酒礼习俗:按巡饮酒


唐宋两代的饮酒之风兴盛,酒礼习俗也有许多,如饮宴之上人们要按巡饮酒,歌舞侑酒、女妓陪酒、行令助觞之风都很普遍。

古人有按巡饮酒的习俗。按巡饮酒是分轮由尊长到卑幼一个个地饮,一人饮尽,再饮一人,这种饮酒习俗与现代人饮酒时大家共同举杯很不相同。酒宴上,众人都饮完一杯称为一巡,一次酒宴往往要饮酒数巡。唐代饮酒的巡数较少,一般为三巡,如元稹《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一诗云: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宫廷酒宴上,过了三巡,就有大臣箴规了。《旧唐书李景伯传》载:中宗尝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为《回波辞》。众皆为谄佞之辞,及自要荣位。次至景伯,曰:回波尔时酒巵,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宋代时,人们多称巡为行,与唐代比,宋代酒宴饮酒的行数一般较多。北宋中期以前,人们饮酒多在五行左右,如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九《训俭示康》载: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或五行,多不过七行。北宋中期以后,饮酒行数增多,民间酒宴饮酒一般为十行,宫廷酒宴饮酒多为九行。

巡(行)酒所到,每人都必须饮尽自己杯中酒,否则主人会以各种形式劝饮。两次巡酒之间,往往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唐代时,巡酒之间娱乐活动的类型较少,多为歌舞。宋代时,宫廷饮宴行酒间的娱乐活动也多为歌舞表演。但在民间饮宴上,行酒间的娱乐活动类型多样,除歌舞之外,或弈棋,或纵步,或款语。

在民间的大多数酒宴中,巡酒完毕并不意味着饮宴就要结束了。恰恰相反,此时人们酒兴未尽,饮宴尚未进入高潮。巡酒完毕后,进入自由饮酒阶段,主宾间或宾客间可以自由敬酒。如果某一座客向邻座或他人敬酒,要手捧杯盏,略微前伸,这就表示了敬酒的愿望,俗称此为举杯相属。被敬酒的人一般要予以接受。唐宋时期,人们敬酒时还流行蘸甲,即用手指伸入杯中略蘸一下,弹出酒滴,以示敬意。若酒兴仍高,人们或赋诗填词,或歌舞助兴,或行酒令,各种佐觞活动逐渐把饮宴推向高潮,以使人们尽兴而归。

今天人们饮酒以共同举怀一次为一巡,一般也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才切入酒宴的正题,举行敬酒、酒令佐饮等活动,这些饮宴程序正是古代按巡饮酒习俗的遗迹。

除此之外,还有对宴饮有调节作用的歌舞侑酒等等,看来如今我们酒桌上正在兴盛的,却是唐宋时代玩剩下的!

酒礼习俗:怎么划拳?教你几招“划拳技巧”


划拳,是一种民间的酒令。也是中国酒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据说在汉代划拳已经开始流行了,如今在酒桌上,会划拳、掌握一些划拳的技巧非常重要,关键的时候还能帮你少喝点酒呢!

一:怎么划拳

各出各的,碰巧我喊的数字正好是我们两个出的手数之和,这样就是我赢了。

划拳时口呼指数,从零到十共十一个数:

1.一心敬、两相好、三星高照、四鸿喜、五魁首、六大顺、七巧、八马、久长、十全。这是完整的口令(因地域不同可能会有少许区别)这是第一种。

2.一字叫:一条龙、一锭金、一夫当关

二字叫:哥俩好,并蒂莲,两家好,双喜临门

三字叫:三星照、三羊开泰、三元及第、三结义

四字叫:四喜财、四季发财、四季如意

五字叫:五魁首、五花骢、五纪魁

六字叫:六六六、六六顺(《左传》上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谓之六顺也。)

七字叫:七个巧、七仙女、七夕、七子团圆

八字叫:八匹马、八大仙、八大寿

九字叫:九连环、九重天、九马快、快升官、九龙盘柱

十字叫:满堂红、全来了、合家欢、十全十美等等。

二:划拳技巧

想要在酒桌上少喝些酒,划拳也很关键哦。小编总结了四个技巧!

1.以速度压倒对方

采用加快划拳的频率和节奏,迫使对手乱了方寸。对手一乱脑子就会跟不上,习惯划正规拳的人,速度一快就跟不上趟,为了跟上节奏就会不由自主地乱出手了。

2.时快时慢,不按常理

在双方有节奏地喊拳时,突然高声加进几句快速的喊拳,注意要创造出引导的效果,时快时慢,让对方自乱阵脚。

3.跳跃式叫数

叫数的时候,从小突然到大或从大突然到小,跳跃很大,手型变化也很大,不易让对方看出什么规律。

总结了这么多,前提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的划拳熟练度要到位,否则这些技巧虽然很有用却也帮不了你多少!

我国南方地区的祭拜的酒礼习俗


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以致今日,祭拜的酒礼习俗在我国各地仍然十分重要。

我国南方,升梁有严格和一般之分。严格的是升子午梁,采梁要讲究,梁的木材宜粗、大、直、坚。采梁时辰在历书上有规定。时辰到了,请木工师傅采梁。先锯出梁头多余部分,后锯出梁尾多余部分。这两个多余部分不能丢掉或移做他用,要拿到神堂保存起来。木工师傅把梁刨光滑后漆得鲜红放在架上,梁头放在何方向都要按历书上的规定去做。

升子午梁要在修建之初,用竹木搭起坚固的梁架,把梁架起。梁架起后才建墙壁。梁升多高,这屋就建多高。梁升定后一点不准移动。升子午梁的时辰比升一般梁的时辰讲究得多,必须按历书上所规定的去做。升一般梁,就是建墙壁到一定高度,择个吉利日子升梁即可。升梁的时辰一定要选择在正午12点钟之前。不管子午梁或一般梁,梁总是要油漆得鲜红,梁上面贴上写有贵人到位、紫微正照、升梁大吉等红纸。升梁前,宅主杀公鸡,做米糕,用新毛巾、新面盆旺梁(即洗梁)。旺梁时泥水工祷祝词是:

旺旺梁头,主家代代好风流;

旺旺梁中,主家代代做富翁;

旺旺梁尾,主家代代有福气。

旺梁后还要拜梁。用新置的八仙桌,桌上放一只谷斗,用红纸条写上贵人到位、姜太公在此、紫微正照等,把红纸条贴在竹签上,将竹签插在斗中。拜梁由宅主行三跪九叩之礼,也有请本族好命的男人拜梁的。拜梁时奠酒祝词:

一杯酒,祝梁头,代代子孙出公侯;

二杯酒,贺梁中,代代子孙出相公;

三杯酒,贺梁尾,代代子孙着朝衣。

拜完后还要说大吉、发财之类的好话。旺梁、拜梁结束后,便开始升梁。升梁时辰一到,泥水工分为两排,站定在上梁架上,由两个师傅各在一端叫高升!主家或本族好命的男人在梁下面双手举梁,同时齐喊高升!泥水工们把梁传递上去,同时齐喊高升!高高升!梁徐徐上升,待升到适当的高度时,两端一齐放下,两端梁头刚好砌到坐紧,坐紧后不得再有丝毫移动,接着鸣放鞭炮,升梁到此完成。升梁后,宅主家要给师傅红包,煮糖水粉款待众人。

我国各地区的丧葬酒礼习俗


从远古以来,酒便是祭祀丧葬时的必备用品之一。我国各地区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已逝故人,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

在我国,旧时认为酒有沟通天地的灵性,人们普遍认为人死后到了阴间,世人为其供奉酒食,死者便能享用到。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及长久以来我国流传着的灵魂不死的观念,许多民族都存在着丧葬礼俗中用酒祭奠死者的习俗,以表达生者对其的哀思与敬意。因而人死后,人们常常要举行丧葬礼仪,并用酒祭奠死者的亡灵。在其中,丧葬酒尤为典型。如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主人家当然得置办酒席,盛情款待吊唁的宾朋,名为开吊酒。这便是一般我们俗称的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吃豆腐饭。一般席上都吃素食,同时酒也一定是少不了的。此外,在死者出殡前还要喝动身酒以及下葬以后主人家酬谢送葬者的送葬酒。此后,每逢做七和忌日,也都要以酒成礼,以酒来纪念死者,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丧葬酒俗名目繁多。其实,丧礼中为死者奠酒的仪式早在周朝时就已出现了。当时先人拿酒肉供奉亡灵,把酒倒在地上献给死者喝,其中隐含着为死者饯行之意。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死亡是另一种远行,是以阴间为目的地的不归之旅。丧葬酒俗历经千年,不断流传、演变和发展。

关中和陕北出殡最忌棺材见太阳,在出殡之日的凌晨就要起灵,于东方微明、太阳未出时就要下葬。但关中的韩城则要在午后才出殡,陕南一般也是午时过后起灵。启动灵柩时要吹奏哀乐、鸣放鞭炮,孝子在礼宾生的指引下,跪在灵前明烛、拈香、烧纸、献饭、奠酒,读起柩文。全体孝男孝女大哭,在礼宾生一声起灵的号令下,孝子和众乡邻迅速将灵柩抬起,移出门外,平稳地安放在棺罩内。

安徽奠祭之日,宾朋齐集,丧家设宴款待宾客。皖南歙县民间,一定要等所有亲属到齐,方能大殓。入殓时,用白布将尸体吊入棺内;尸体摆正后,将死者头部裹着丝绵的嘴巴处剪开,俗称开密口。此时,儿孙披麻戴孝跪献果盒,将少量糕点放入死者口内,并滴洒告别酒。富有之户,让死者口含珍珠,左手持金,右手握银,以望来世更富有。

祭奠亡灵是追悼死者的重要仪式,皖南徽州特别讲究,故称之徽祭。据《休宁县志》记载,本县丧祭,通常由12位礼生组成,一行顺序进入灵堂,俗称牵羊祭。礼生各有职司:正、副赞各一人(又叫通,即祭礼的司仪),分立于上堂左右的高凳上,指挥祭礼进行;正、副引二人,正引在前,引导主祭的孝子行跪拜礼,副引在后,司樽、司盥、司祝(读祭文)、司帛各一人,无职小礼生四人。祭堂设上、中、下三案,置香烛,陈山珍海味祭菜和猪羊。两廊置盥具、酒樽等。一切仪式均按正赞所发号令依次进行,有条不紊。讲气派的人家,尚有用虾须祭的。虾须祭由16位礼生组成,分两行进入灵堂,故名。礼生的职司分工大致与牵羊祭相仿,仅增加了引、樽、盥、祝四人。因为虾须祭时间长,走动频繁的礼生须轮流替换。这两种祭礼形式,均有徽州特色,外地人称为徽祭。

谢孝。丧事办完,通常在五七之后,孝子对前来吊唁的人登门叩拜致谢,俗称谢孝;并置办酒宴酬谢丧期办事的人。亡者若为过60岁者,即为满寿、全寿,酒宴往往办得隆重热闹,称为寿酒。客人往往将用的盏打碎了,寿便到了。另外主办人家还要给来客一条白毛巾(旧时多为土布大手巾)。孝子守孝三年不饮酒、不看戏、不娱乐,以灰布鞋为标志。满三年大祭,烧灵位除孝,变常服。

广东白事酒席,先上三牲(猪肉、鱼子、鸡子),一般不必多拘泥。客家酒席的最后一道菜是青菜。酒席用酒,红事喜庆用酒不拘,但白事酒一般只用黄酒和白酒。饮白事酒时,忌猜拳行令、喧哗及饮醉闹事。

中国的丧葬酒礼习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在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细颈陶酒壶,就是一件随葬的酒器,也是开始在丧葬场合使用酒和酒器的证明。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