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便宜的红酒专题。这篇关于《比副牌酒更便宜的“三牌酒” 到底是怎么回事?》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熟悉波尔多葡萄酒的爱好者都知道,许多波尔多名庄除了出产正牌酒之外,还会将未能达到酿造正牌酒标准的葡萄用来酿造副牌酒,也就是所谓的Secondvin,即我们常常谈论的小拉菲、小木桐等。

副牌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已经有酒庄进行副牌酒的酿造。但是,一直到1980年代,随着波尔多列级酒庄,特别是以拉菲(Lafite)等为代表的一级庄的价格水涨船高,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需求:消费者想要以更加亲民的价格品尝到大名鼎鼎的一级庄的味道。这时候价格明显比正牌酒低很多的副牌酒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而这股潮流也逐渐蔓延到整个波尔多。

由于很多酿造副牌葡萄酒的葡萄都来自跟正牌酒同样的葡萄园,甚至是同样的葡萄,只是酿酒师会挑选较年轻的葡萄藤或者在质量上稍有不及的葡萄,加上在同一家酒庄,正牌酒与副牌酒的酿造一般都遵循同样的酿酒哲学,因此两者的风格取向会比较相似。总而言之,副牌酒的出现让许多消费者想要一尝列级名庄风味的愿望得以实现。

而从酒庄的角度来看,副牌酒的概念不仅帮助酒庄可以更加严格地筛选葡萄酿造正牌酒,同时还可以利用其名庄的品牌价值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无需将不能用于酿造正牌酒的葡萄贱价卖给酒商酿造不值钱的餐酒。

三牌酒:副牌的副牌

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副牌酒已经成为列级名庄除了正牌酒之外的招牌之一。不少副牌酒都发展出它们独特的特质,加上价格因素,副牌酒也开始拥有许多粉丝。

随着副牌酒在市场上渐成气候,市场竞争也愈加残酷,消费者对副牌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名庄为了像对待正牌酒那样,以更严格的葡萄筛选标准来酿造副牌酒,由此三牌酒(ThirdWines)应运而生。

跟副牌酒类似,三牌酒可以说是副牌酒的副牌酒。说到三牌酒,就不得不提拉图(Latour)酒庄,这个位列1855波尔多列级一级庄的顶级名庄,从1990年开始就每年生产他们的三牌酒:PauillacdeLatour。这款酒通常采用庄园内比较年轻的葡萄藤,其风格也与正牌和副牌酒大不相同,价格更是只有不到100美元。

三牌酒与副牌酒最大的不同,除了价格之外,大概是在于风土的展示之上。一瓶木桐(Mouton)或者玛歌(Margaux)的副牌酒,多多少少仍然能够透露一些木桐、玛歌风土的影子,而三牌酒则是彻底的大众饮品,与酒庄的风土关系不大。

不过,三牌酒的诞生源于某些特别好的年份,当时酒庄发现有些葡萄虽然并不符合副牌酒的标准,但是品质依然非常的好,如果将它们便宜卖给酒商则太过可惜,因此酒庄决定酿造三牌酒。也就是说,三牌酒虽然无法反映名庄的风土特色,但在品质上依然没有太多的妥协。

哪些酒庄有三牌酒?

副牌酒在波尔多早已流行多年,几乎所有的列级名庄都拥有自己的副牌酒。包括格拉夫列级、圣爱美隆列级、部分波尔多中级庄、甚至一部分未能评入列级的波尔多酒庄都推出了他们的副牌酒。而三牌酒相比之下则少见得多了,许多名庄都没有出产三牌酒的计划。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三牌酒只有以下几款:

拉图酒庄的LePauillacdeChteauLatour

玛歌酒庄的MargauxdeChteauMargaux(小小玛歌)

玫瑰山庄(Montrose)的LeSt-EstphedeMontrose

许多酒庄对三牌酒的概念心存警惕,并不十分认可。巴顿酒庄(LovilleBarton)就曾经表示,追求酿酒的完美是无止境的,然而在追求利润方面酒庄应该有所节制,不该走得太远。爱士图尔酒庄(ChteauCosdEstournel)也同意这个看法,他们认为,假如你生产了三牌酒,那么按照逻辑的发展你还会继续生产四牌酒、五牌酒没完没了的追求利润,终究会在酿酒上不断地妥协。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许多葡萄酒是不甜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摘要:很多没品尝过葡萄酒的人会有一种好奇的预设:葡萄酒一定像葡萄一样香甜芬芳。可是,人们一旦将葡萄酒饮入口中,就会发现那种苦味并不像预设的那样能被立即接受。

为什么多数葡萄酒都是不甜的?

其实,能与葡萄一样甜的饮料是葡萄汁,而葡萄酒是一种与葡萄汁不同的葡萄产品。用中学知识简单地来说,葡萄变成葡萄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而葡萄变成葡萄酒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小编觉得,以为葡萄酒会是甜的消费者一定是刚刚开始了解葡萄酒的饮者。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葡萄酒都是不甜的,但红酒兑雪碧情况的出现多少还是说明了消费者对于干红葡萄酒不甜这回事儿是介意的。记得有位著名导演曾讲过这样一个事情,人家外国人辛辛苦苦把葡萄酒里的糖弄没了,结果咱们的哥们儿又专门把雪碧放在里面其实,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小编的想法就是这种做法还不如向葡萄汁里兑点伏特加来得实在,因为这样做的成本会更低。

一、酿酒葡萄中的糖分与葡萄酒的甜味程度是什么关系?

甜味是指具有糖和蜜一样的味道,是最受人类欢迎的味感。由此可见,葡萄酒甜不甜与葡萄酒中的糖分是息息相关的。品尝过含有不同残余糖分含量的葡萄酒后,可以使用恰当的形容词来形容葡萄酒的甜味,如干型(感觉不到甜味的葡萄酒)、半干、微甜、中等、中甜及非常甜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葡萄酒的甜度主要取决于葡萄酒中的残余糖分,但葡萄酒中的其他成分,如酸、单宁和二氧化碳、侍酒温度、醇类物质和酒精含量等也会影响这种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葡萄明明是甜的,为什么到了葡萄酒这一步,残余糖分的甜味程度就会下降了呢?

二、谁吃了葡萄里的糖?

酵母

酵母这种东西说起来,还真可用好吃懒做来形容。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酒的酿制,都是通过糖分转化成酒精而成的。而这其中,就是酵母在发挥作用。

三、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尝起来会很甜呢?

其实,按照上面说的,葡萄酒理应不甜,但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喝起来还是甜的呢?

这就要分情况说明了。比如,有的甜葡萄酒是通过在中途打断发酵酿制而成的,而有的甜葡萄酒则是因为葡萄本身的糖分太高,没有发酵完全造成的。

对于后一种情况,它的发生原因是酿酒葡萄由于风干、或冰冻压榨后糖分变得较高,当发酵着的葡萄酒酒精浓度达到15%-18%左右时,酵母就会被高浓度的酒精抑制功能,发酵过程就会自然终止。这时,葡萄酒中未发酵的糖分就成了浓度较高的残余糖分,消费者品尝起来也就会有一种酒精与糖分同在的感觉了。

特供烟酒是怎么回事?


在烟酒行业,特供烟酒好像成了一种神秘而受欢迎的产品,很多消费者都以拿到特供产品为荣,因为小生从事烟酒行业多年,也经常有人找小生寻找所谓的特供或专供产品。那么烟酒得特供产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特供或专供,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专门供给的产品。这个可以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供给一些特定群体;

另一方面还有出口专供,烟和酒都有专供出口的,与国内销售的有所区别,普通商店是购买不道的。

出口转内销这个词咱们都知道,谈起来没啥意思。今天咱们谈谈第一种情况,专供特定群体。

特供烟

1、首先我们要来区分特供烟和非上市烟是两个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能见到几种非上市的烟。比如,卷烟的试制品、非卖品等。试制品一般是卷烟上市之前供相关人员测试的产品;非卖品也是烟草企业生产,供市场测试等用途,不允许买卖的烟草产品。不论是试制品还是非卖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数量一般较小,同时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但是这些产品并不属于特供产品。部分制假分子利用消费者猎奇心理,制造相应产品进行销售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2、特供烟在特殊历史时期确实曾经存在。在上世纪5090年代,很多产品都是按照国家计划生产,属于计划外生产烟。计划外生产的产品一般是作为福利品,不予出售,而是专门给特定人群使用的香烟。32003年之后,相关部门下令取消特供烟草产品,所以特供烟现在肯定是没有了。在黑市上所谓的特供烟,基本都是假冒卷烟。

专供酒

1、同特供烟情况相同,在计划经济时代,确实存在过特供酒产品。这些酒专供特殊群体且有着严格的管理,市面上不允许流通,更不允许随意买卖。普通消费者没有机会买到。

2、2013年3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财政、审计、工商等五部门发出通知,严禁任何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使用或授权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

当年12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曾下发通知,要求酒类企业不准生产标注有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

现在来说,各大酒厂品牌基本不存在专供、特供产品的生产。在产品上打上特供、专供标识是违反广告法的。现在很多酒厂企业走的是定制路线,针对特定的大客户定向开发,但不再叫专供,而是定制,其实定制非常简单,我们普通消费者也能找部分酒厂定制产品。

3、曾经有很多朋友都给小生看过各种特供产品,有的是在2013年之前生产的,有的则是在近期生产做旧的。总之,各种各样的所谓特供酒虽然很少流通,但是还是有可能看到的。也许你会问小生,现在能见到的特供酒都是假冒伪劣产品么?这个问题小生也不敢肯定,因为现在能看到的特供酒至少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因为酒没有保质期,在特殊历史时期生产的特供酒现在依然可能存世,这部分肯定是好酒;第二种,在规定出台之前一些小酒厂打着专供旗号生产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第三种,近期生产又做旧的产品,质量更是不敢保证。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那些打着茅台、五粮液特供酒旗号的酒,并且大量流通的,基本就是仿冒品牌的假酒产品。

现代人们生活条件普遍提高了,生活的富足使得人们追求更加多样,对特供专供的盲目崇拜导致人们容易被售假者迷惑。假烟假酒往往在包装上只打上特供、专供字样,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标识,谎称特殊产品,其实是把三无产品卖给消费者。实际上,消费者大可不必如此追求所谓的特供。从烟酒店里找一些比较好的产品,可能比所谓的特供更好!

“白酒勾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勾兑的目的:产品标准化+风味更出色

其实勾兑本是一项很无辜的技术,它无非就是将同一类型具有不同香味的酒按特定比例兑在一起,达到对酒体进行补充、平衡和谐调的作用,让产品形成和保持独特风格特征。我们或许都听过五年陈酿、十年陈酿这类的说法,白酒的酿造周期这么长,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在这么长时间的酿造过程中,酒会受到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生产班组、不同窖池的影响等等,这就会导致所酿造的酒在风味上有差别。如果今天我买一瓶酒感觉挺好喝,下次买一瓶一样的酒就不一个味了,那怎么能行所以勾兑在白酒生产的过程中是必要的,它可以使出厂的每一批产品都保持固有的风格。

另外,酒本身也是食品的一种,酿酒就如同做美食。当你在炒一道菜时,有时要同时用到多种调味品,比如酱油和醋一起使用才能达到你所要的口感。而白酒勾兑具有同样的意义,将不同风格的酒勾兑在一起,使酒体协调、平衡,并烘托出主体香气,以获得更为出色的风味。白酒生产有七分技术,三分艺术的说法,这里的艺术,就体现在勾兑上。

“酒过三巡”到底是哪三巡?


我们在聚会或者酒宴上的时候,当听到酒过三巡和菜过五味这两个词的时候,就知道这场酒宴已经到了尾声了。那这三巡到底是哪三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酒过三巡这个词,其实出自一本不太著名的《酒规》,不过这书虽然不出名,但是这词却是被广为使用。其实这个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人们的进食方式都是席地而坐,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具,分餐而食,而这种坐座位的方法在斟酒的时候也无法让人感觉到巡的感觉。

直到到了唐代以后,才开始出现桌子这种东西。在宫廷之中,宫女会为其他人斟酒,随即便有了巡的意味。而古人又总喜欢倡导饮酒要节制,故而饮酒不可过三巡,而所谓的三巡,其实就是三遍的意思。主人给在座的每位客人都斟一次酒,三次过后,客人都将酒杯里的酒给喝光了,这便是所谓的酒过三巡了。而有的时候这个词也被当成是一句套话,因为它表示宴会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的程度,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已经开始说了。而有的时候它也用来表示宴会已经到了尾声。

第一巡,就是点到为止

客人都到齐了以后,入了座,斟好了酒,主人家说两句烘托一下气氛,酒宴就随之开场了。在这个时候,酒其实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打破尴尬和沉闷的最初的话题。而桌上的佳肴更是把这些酒衬得更为香醇,让人忍不住小酌几口,随后整个人也就放松下来了,而许多初见的客人之间的尴尬也就随之消失的无影踪了。

第二巡,就是渐入佳境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不得不说,在现在的人际交往中,酒一直都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家庭聚会,还是商务宴会,酒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催化剂。而且二巡的时候也已经到了个人表现自己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举起自己的酒杯,简单的说几句然后就开始给其他人敬酒。借着这个机会,不仅可以和那些刚认识的人熟络感情,也能展示你自己的礼貌。在这期间,和其他人唠唠家常,整个宴会的氛围就已经被你带动起来了。而有的人也会趁着这个机会,把一些自己想要说的话说出来,或许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告白,或者和自己亏欠的人道歉,这个时候都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第三巡,也就是最后一巡,那就是意犹未尽

虽然这个时候宴会已经接近了尾声,但是许多人的激情都还没有退去,甚至都放不下自己手上的酒杯,而且已经不至于刚开始的点到为止了。许多人在这个时候都会将积攒在心底的感悟向身边的人倾诉,直到酒宴散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其实当三巡已经结束的时候,手上的酒也已经不是酒了,而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喝一口酒,从中品尝出人生的味道。

黄酒变酸是怎么回事?


黄酒变酸除了后期保存问题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工艺卫生环节不达标,如生产工具洗涤不合格、酿造用水微生物超标等等。

黄酒生产中使用的生产工具所致

黄酒生产中使用的生产工具,如铲子、木耙、竹箩、刮板等。有些黄酒厂不重视生产工具的消毒,甚至清洗工作也较马虎,特别是竹箩,缝隙很多,洗刷时稍不认真,就会藏匿不少饭粒,为杂菌的繁殖提供物质基础,易导致杂菌污染,发酵容器是薄不锈钢缸或陶缸,尤其是装过酸败醪液的容器,内壁沾有大量的产酸细菌,一般的洗涤难以奏效,如果不采取药物灭菌则容易出现酸败现象。

饭粒太烂或有夹生所致

蒸好的糯米饭不宜太烂,更忌夹生。太烂的米饭,由于透气性不好,根霉难以作用。而夹生的米饭也将使根霉菌难以进行糖化,由于糖化不好,淀粉难以转化成还原糖,以致酵母生长也不佳,那么有害的产酸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而导致醪液增酸。

淋饭水及酿造用水微生物超标所致

俗话说曲是酒之骨,米是酒之肉,水是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如绍兴鉴湖名酒,广西桂平的乳泉造就的乳泉酒等,是因为湖水、山泉水一般均能保证微生物学上的纯洁性,有利于延长发酵期以产生酒香。黄酒的淋饭用水及酿造用水最低质量要求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

酿造用水还必须注意水的酸碱性,应以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为宜,因为根霉米曲霉和酵母均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而细菌一般喜欢偏碱性的环境条件,故偏碱性的水易发生杂菌感染。目前,能够使用泉水生产黄酒的企业数量很少,大多数生产企业还是使用城市自来水。

夏季,特别是雨季,泥沙俱下,河水混浊不堪,很多城市自来水的微生物都大大超标,同时又含有大量的氯化物,如果不进行脱氯及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就会直接影响其使用后果。

糖化发酵温度过高或开耙不及时所致

夏季,南方室温常在30℃以上,根霉和酵母的发酵作用释放大量的热,使发酵温度达到危及酵母生命和活性的程度。当品温达到36℃时,酵母的活性明显衰退,38℃时酵母严重伤亡,40℃以上酵母大部分死亡或失去发酵力。如果没有控温措施,高温发酵是引起醋酸菌大量感染和繁殖的主要原因。

及时开耙也是很重要,开耙的目的:一方面是降低品温,使缸中品温上下均匀一致;另一方面是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供给新鲜空气,促进糖化发酵作用。

煎酒温度时间达不到要求或煎酒不及时所致

黄酒发酵(一般干型黄酒发酵1个月,甜型黄酒发酵20天)结束后应即压滤,压滤后马上就进行煎酒,以杀掉酒中的大部分细菌和全部酵母,目的是使贮存的酒不酸败变质。

如果煎酒温度和时间掌握不好,或者是压滤好的酒不及时杀菌都会导致酸败现象。

贮酒容器顶部留有空位所致

黄酒贮存一般采用小型不锈钢罐或500升的陶罐,装好黄酒后,如果贮罐顶部还有大量空间,或者说只装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黄酒,那么一些好气性菌如醋酸菌以及好气性的野生酵母如产膜酵母就会有活动的空间。

醋酸菌不但能将葡萄糖变成醋酸,而且还能氧化酒精为醋酸;侵入酒液表面的产膜酵母,会使酒液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白色醭。由于留有空位,罐壁因沾有营养丰富的黄酒,会染有大量的青霉、曲霉和毛霉等杂菌,所以说即使煎过的酒如果贮存方法不当也会重新变酸。

关于变酸的黄酒能不能喝这个问题,一般都认为黄酒微酸是正常的,但是太酸就不能饮用了。为防止放置期间变酸,打开之后应该尽快喝完。

蜡封的葡萄酒是怎么回事?


常喝葡萄酒的小伙伴也许见过一些葡萄酒(尤其是年份较老的葡萄酒)会在瓶口使用蜡封来封瓶,而非常见的锡帽,其实,除了葡萄酒之外,某些烈酒也会用蜡封瓶,这是为什么呢?

源于传统

用蜡来封瓶的传统,据说来源于威士忌酒,而且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当时,由于科技的限制,现代常用的锡帽和热缩帽等封瓶工艺还不存在,因此以蜡封瓶是葡萄酒生产商普遍采用的封瓶方式。

蜡封的作用

以蜡封瓶,简单来说其目的就是将葡萄酒密封在酒瓶之内,防止氧化,保持酒液的新鲜,延长葡萄酒的保质期。这也是在热缩帽和锡帽进入葡萄酒工业之前蜡封流行的主要原因。

不过,时至今日仍然有部分酒厂选择蜡封的封瓶方式,又是为什么呢?

除了部分酒庄出于对传统的尊重而延续使用蜡封的习惯之外,今天用蜡封瓶的葡萄酒往往是出于营销的目的。相比较普通的酒瓶,蜡封的酒瓶无疑在外观上更加独特,许多人也会认为这样的封装更具美感。例如,美国的MakersMark威士忌就以其独特的红色滴蜡设计而闻名于世。

也就是说,使用蜡封的方式来封瓶,与其功能性相关不大,而是基于美学和营销的考虑。

蜡封葡萄酒的弊端

对于具备陈年潜力的葡萄酒来说,微量的氧气可以让葡萄酒在贮藏的过程中陈化,酒质在长时间的陈化过程中可以得到提升。因此,这些葡萄酒通常使用天然软木塞进行封装,因为它多孔而又富有弹性,可以允许葡萄酒与微量的氧气接触。对于需要长时间陈年的葡萄酒来说,天然软木塞是最值得信赖的选择。

但是,假如在软木塞封装之外再增加一层蜡来封瓶,则会隔绝葡萄酒与这些微量氧气的接触,妨碍葡萄酒的陈化。

除此之外,由于蜡封的葡萄酒不像锡帽那么容易开启,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消费者开瓶的难度。

蜡封葡萄酒如何开瓶?

简单来说,开启一瓶蜡封葡萄酒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必考虑是否需要先去掉蜡封,而是直接使用酒刀以恰当的角度拧入蜡的顶端,然后以普通的方式开瓶即可。

除此之外,一些侍酒师也会采用先将蜡加热使其软化后再开瓶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既繁琐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并不建议没有经验的爱好者使用。

到底是什么酒,比飞天还好喝?


国酒,茅台

虽然十多年来,茅台集团申请“国酒茅台”商标未获批准,但茅台酒是国酒的形象,早已是深入人心。(当然,肯定有酒友不同意。)

在酱酒领域,茅台酒如天花板,代表着酱酒的最高水平,这应该有着大范围的共识。

但是,一辈又一辈的酿酒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想要挑战极限,打破记录。只是茅台酒这颗明星,实在太耀眼,能做到接近,已是不易,要突破,难上加难。

这是现状,不争的事实。

真有胜过茅台的酒?

我接触到的信息并非如此。我感受到的是,似乎到处都有接近甚至好于茅台的酱酒。而这些信息,来自酒友及一些“同行”(其实我不想用同行一词,事同,但道不同)。

整理出来,大概如下:

请到了一位大师(大师有着各种神秘背景),化腐朽为神奇,能勾出比飞天更好的酒。

手里有一批老酒,这些老酒口感很好,好过飞天;

最次的,直接公开叫卖散茅台,甚至说比飞天更好喝(或很接近)。

再加上各种包装,故事,不了解真相的朋友,会不断的往坑里跳!

真大师

事情本来如何?

下面的话,积压了很久,怕说错,也怕得罪人。

但我想,只要不得罪九友,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那怕错了,也比憋着要好!

茅台酒的品质,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运作的结果,空间跨多大,时间跨度长,中间流程多且复杂。从选址、选粮、酿造、勾调、窖藏,环环相扣,一个环节把控不好,整体质量受损。

从酒质上说,能达到飞天标准的,向来不多。(具体这个少数是多少,没人统计,也无人评判)

那到底存不存在比茅台更好喝的酒?

我的看法是:

极少,可遇不可求!一求往往就进坑。

因为生产的多种因素,可能存在比飞天酒质好的,虽然可能性小。

因为个人口感差异,有时候喝一些酒,确实感觉比茅台好。(前提是酒质相差不大)

所以现实往往是这样:

请位大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基酒做支撑,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有不错的酒,也都是各大酒企顶端的品牌)

手里有老酒,不过是无聊噱头。(动不动就是十几年,几十年,这样的“老酒”他们自己都不敢喝)

散装茅台,尽是无耻之辈。(价格高,酒还不好!等同诈骗)

所以,各位九友,苦苦寻求,不如随缘。下手之前,先断人品。

静止葡萄酒出现气泡是怎么回事?


根据葡萄酒的状态,可以将葡萄酒划分为静止葡萄酒和起泡酒,气泡是起泡酒的一大特色也是其迷人所在。不过有时候我们喝酒的时候会发现,明明这是一瓶静止葡萄酒,酒里面却出现很多气泡,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酒坏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静止葡萄酒中为什么会出现气泡?

起泡酒的传统酿造方法,就是通过瓶中二次发酵来产生二氧化碳。但是静止葡萄酒并没有经过瓶中二次发酵的阶段,而且在装瓶之前会将二氧化碳释放掉,因此一般来说静止葡萄酒并不会出现气泡。

静止葡萄酒中如果含有气泡说明酒液中溶解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例如在装瓶时,葡萄酒的发酵活动并没有完全终止,但酿酒师以为发酵已经结束便进行了装瓶,这时候只要有足够的活跃酵母和一定量的糖分就可以继续进行发酵,进而生成少量二氧化碳和酒精。

事实上,和起泡酒一样,静止葡萄酒在未开瓶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气泡,只有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二氧化碳才会以气泡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

所以,理论上来讲,带有少量气泡的静止葡萄酒如果闻起来没有不悦的气息,就说明没有坏。要是有很多气泡而且很久都没消散,则可能已已经变质了。

静止葡萄酒出现气泡会影响口感吗?

不论是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静止葡萄酒中含有少量气泡并不会影响风味,在口感上,带有少量气泡的静止酒可能会更清新脆爽,富有活力。如果是因为酵母没有过滤干净而导致的二氧化碳残留,可能会有轻微的不悦酵母味。总的来说,还是要看个人口味。

哪些静止葡萄容易出现气泡?

发酵不久后立即装瓶的葡萄酒

例如博若莱新酒(BeaujolaisNouveau)、来自意大利的瓦坡里切拉新酒(ValpolicellaNouveau)、葡萄牙的绿酒(VinhoVerde)以及一些新世界葡萄酒都有可能会出现类似情况。

低温装瓶的葡萄酒

如德国雷司令(Riesling)因为二氧化碳对温度比较敏感,在低温条件下比较不容易释放到空气之中,因此可能出现装瓶之前二氧化碳没有完全释放的状况。

装瓶前酵母未完全过滤的葡萄酒

如果静止葡萄酒装瓶后还残留较多糖分,酵母也没完全过滤掉,它们可能会继续发酵生成二氧化碳,溶解在酒中,产生微量气泡,不过这种情况很少。

如何消除静止葡萄酒中的气泡?

如果你不喜欢静止葡萄酒中出现气泡,只需持续摇晃酒杯,或稍微加热一下葡萄酒,或倒完放在桌上一会,都能让气泡逐渐消失。

对于木塞封瓶的葡萄酒来说,长时间的窖藏可以帮助消除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碳,因为木塞具有渗透性,少量的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这些小孔排出去。

“Second Vin” 波尔多副牌酒到底是什么?


它们承载了波尔多名庄的名号,它们与波尔多名庄酒享受着同一片风土,也因此它们与那些波尔多名庄酒一样承载着人们热切期待的目光。它们就是波尔多最富特色的副牌酒!

1.什么是副牌酒?

在喝红酒的时候,或许你有注意到这样的字眼:SecondVin,而它所代表的就是副牌酒。何为副牌酒?副牌酒其实是相对于正牌酒而言的。酒庄酿造的最好的、最有知名度的那款酒通常被称为正牌酒,也称为头牌酒。

但因为天灾或人祸,每年总有一些葡萄的品质不够优良,因此出于对正牌酒品质和声誉的维护,也是为了降低了酒庄运营的成本和风险,在波尔多,大部分的酒庄,都会酿造副牌酒,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标注SecondVin标记的葡萄酒。

副牌酒也称为二牌酒,或者二标酒、副标酒、二军酒等。通常情况下,只有波尔多的酒庄会这样来区分他们的葡萄酒。副牌酒在英文中称作SecondWine或者SecondLable。

2.副牌酒与正牌酒的区别?

酒庄为什么要生产副牌酒呢?首要原因肯定是这些酒并不符合正牌酒的质量标准,而酒庄需要维护正牌酒的声誉和质量,其次,这些不能用于酿造正牌酒的葡萄酒又不能浪费,所以为了保住酒庄当年的收益,副牌酒也就应运而生了。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些酒不符合正牌酒的酿造标准呢?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葡萄生不逢时。遇上了不好的年份,雨水过大或者其他天气条件等不利因素导致当年的葡萄质量不高,这样的葡萄酿造出来的酒会有损酒庄声誉,因此酒庄会将其算入副牌的行列。

其次,葡萄数年纪尚幼。一般来说,为了保证葡萄树的健康和茁壮成长,达到40年树龄的葡萄树就需要被重新种植,而被重新种植的年轻葡萄树大概要经过三年时间才能结果酿酒。低龄葡萄树产的葡萄酿出来的酒比较淡也不够复杂。为了酿造出高品质的正牌酒,只有那些达到15年树龄以上的葡萄树所产的葡萄才会被选用。也就是说,3年龄到15年龄左右的葡萄树所产果实大多都被用来酿造副牌酒了。

再次,葡萄产自不同的葡萄园,也就是所谓的后娘生养。酒庄的葡萄园面积扩大或者并购,为了保持质量,酒庄还是会习惯性地使用原有葡萄园里的葡萄来酿造正牌酒,而这些新购进的则用来酿造副牌酒。

最后,葡萄分拣时,那些质量不够优的葡萄也会用来酿造副牌酒,发酵完成后,品评测试中感觉不够好的酒同样会被打入副牌。事实上,有些酒庄除了正牌酒、副牌酒之外,可能还会有更低的三档酒,也叫三军酒。

3.副牌酒的历史的代表

副牌酒并不是新鲜事物,作为波尔多优质酒庄商业化运作的产物,其在1980年代大规模地亮相于国际葡萄酒市场,并被酒迷一致推选为明日之星。那时,雄狮酒庄(ChateauLeovilleLasCases)的侯爵园或小雄狮(ClosduMarquis)、玛歌酒庄(ChateauMargaux)的红亭(PavillonRougedeMargaux)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不过直至上世纪90年代,波尔多名庄才开始大范围地酿造副牌酒。从酒本身来看,副牌酒有着正牌酒的几分特色;而从包装来看,副牌酒一般都不带有波尔多正牌酒所普遍带有的Chateau字样。而至于酿造法及装瓶方式都与正牌酒一样。

波尔多5大一级名庄都有自己的副牌酒,拉菲(ChateauLafiteRothschild)有小拉菲或拉菲珍宝(CarruadesdeLafite):

拉图(ChateauLatour)有小拉图(LesFortsdeLatour):

侯伯王(ChateauHaut-Brion)有小侯伯王(LeClarencedeHaut-Brion):

侯伯王(ChateauHaut-Brion)有小侯伯王(LeClarencedeHaut-Brion);

而玛歌也有玛歌红亭:

此外,右岸名庄白马酒庄(ChateauChevalBlanc)也有副牌酒小白马(LePetitCheval),金钟(ChateauAngelus)也有金钟副牌(LeCarillondelAngelus)等等。

4.选购副牌酒的理由

对酒庄而言,酿造副牌酒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保证了酒庄在不损失商业利益的情况下,正牌酒维持着较高的质量、声誉和价格,副牌酒则降低了酒庄运营的成本和风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副牌酒的质量会很差,或者酒庄并不会精心对待副牌酒的酿造。

因此,副牌酒就成了我们认识名庄酒的一个窗口,也可称之为入门级的名庄酒。由于一些正牌酒结构过于复杂,表现得不那么平易近人,因此一般人难以驾驭。另外,高价格也是正牌酒成为少数人的游戏。不过,副牌酒的出现弥补了爱酒人士心中的遗憾,因为它们可是实实在在的性价比之王,尤其是遇到优秀年份,副牌酒就俨然成为正牌酒的翻版,结构复杂,风味浓郁,如正牌酒一样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释放其潜力,展现风土的奥秘,但其价格却比正牌酒便宜得多。

需要提醒的是,波尔多五大酒庄的副牌酒有些并不算便宜,在国外也和四、五等顶级酒庄差不多,有的甚至还要高过三等酒庄的价格,这恐怕和其本身的名气有关。至于酒友们是宁要鸡头不要凤尾还是追逐品牌这个问题呢,就是个见仁见智的事儿啦,随心而动吧。不过,若想买来收藏或者投资,劝君还是三思而后行,毕竟升值的潜力并不会太大。

5.副牌酒也有优秀年份

在最近的年份里,2010年得到了广大爱酒人士及葡萄酒专家的好评,被认为是副牌酒的优秀年份,因为该年的气候非常有利于葡萄的成熟。而2009年也出产了不少优秀的副牌酒,而且红白葡萄酒都有,因为该年的干旱赋予了葡萄酒强劲有力的单宁,凝练的风味,恰到好处的酸度,结构复杂而不失优雅,果味纯净新鲜。

另外,1995年也是相当不错的副牌酒优秀年份,该年的梅洛(Merlot)和品丽珠(CabernetFranc)都达到完美的成熟度,最终成就了葡萄酒果味甜美,单宁结实的特点。这样的优秀年份还包括1989年和1990年等。

2015年更是万众期待的好年份,不知道这年波尔多酒庄的副牌酒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酒塞底部出现结晶物是怎么回事?


葡萄酒开瓶之后,发现在酒塞底部或是酒液上漂浮着一些晶体物质,这些结晶体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它们的存在是否表示葡萄酒已经变质了呢?

酒石酸盐

实际上,这些结晶物叫做酒石酸盐(TartrateCrystals),是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的天然产物之一。我们都知道,酿酒葡萄果实里面含有三种酸,分别是酒石酸(tataric)、苹果酸(malic)和柠檬酸(citric),而呈结晶状的酒石盐酸,顾名思义就是由酒石酸发展而来。

酒石盐酸的出现,是因为酒石酸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葡萄果汁中的溶解度低,在酿造过程中,由于酒石酸化合物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下它会和钾进行结合生成酒石酸氢钾,这就是最终你观察到的晶体沉淀物。

酒石盐酸有害吗?

理论上来说,酒石酸盐是酿造葡萄酒的必然产物之一。

不过,现代的酿酒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低温控制和过滤把葡萄酒中绝大部分的酒石酸盐除去。但是,这些葡萄酒在装瓶之后,经过各种运输工具的折腾,假如运输途中温度又大幅降低,那么酒石酸盐很可能就会重出江湖。

实际上,无论酒石盐酸是以固态(晶体)的形式出现,还是溶于酒液之中,这种物质对葡萄酒都是完全无害的;与之相反,很多人把这种结晶物的出现看作高品质葡萄酒的象征,这又是为什么呢?

酒石盐酸是好酒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葡萄酒经过剧烈的温度波动,会极大地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因此,假如在葡萄酒装瓶之前,通过营造低温环境促使酒石盐酸结晶体的出现,从而把它去除的话,葡萄酒必然要经历大幅度的温度变化。

对于低端、廉价的葡萄酒来说,这种处理方式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使用低温控制来去除酒石酸盐的方法并不适用于高品质的葡萄酒。换句话说,那些根据传统方法酿造的、价格比较昂贵的葡萄酒由于没有使用低温控制和过滤技术,反而更容易出现酒石酸盐。

简单来说,如果是一款来自法国或者意大利等旧世界产区、采用传统方法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出现酒石酸盐这样的晶体沉淀物可能性会更高,而且会被许多人看做是葡萄酒品质的象征,因为这说明该葡萄酒没有经过太多的人工处理。在饮用这些带有结晶物的葡萄酒时,只需要简单使用醒酒器将结晶物与酒液分离即可,不需担心它们对葡萄酒风味、口感造成的影响。

葡萄酒的均衡与和谐是怎么回事?


均衡,在葡萄酒的品鉴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取决于酒中含有的刺激我们的视觉、嗅觉、味觉的物质成分之间的平衡和比例关系,并于感官表现中体现出来,也就是在感官品鉴中表现出色香味的均衡,而重要的是口感上味觉和口感要素间的均衡,亦即葡萄酒的口感结构。

平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两物齐平如衡;对立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等等。

平衡是一种对立元素的力的关系,葡萄酒中的平衡是无法用科学仪器量测的,仅能靠感官评断。但是,每个人的感觉器官有着先天的差异,感受力也不尽相同,对葡萄酒的鉴赏经验也不一样,因此平衡的标准便会有偏差。而且,就像体操比赛,平衡仅保证运动员能够处在平衡木上面,如果仅此而已就想争奖牌却是远远不够的。

均衡则是在对称基础上的变化,协调统一,它不要求形体的两侧对等,但要求给人以两侧相称的力的感受,仿佛一架翘翘板,平衡点可以灵活移动。

口感的均衡是一款优良品质葡萄酒必具的标准,而再上层楼对于杰出品质的葡萄酒而言,则须在均衡的基础上展现出整合性的等级层次、表现出更多的面向和特质来。

和谐,指的是风味范畴中各项元素强度的协调感和整体感。

自古希腊时代起,和谐观念既在审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和谐与均衡不同,均衡指的是结构元素之间的份量协调,着眼于框架表现形态;和谐则专注于风味元素之间的品质协调与整一。

多样统一,这是形式美的最基本的法则。多样是指事物的各个部分具有丰富的个性,统一是指这些有差异甚至对立的各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多样统一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立因素的协调,一是差异因素的调和。多样统一使形式的美丰富而有变化,具有内在的张力。

和谐的内涵允许多元的阐释,风味悬殊的不同酒款都可以被评判为是和谐的酒款,而同一酒款年轻时可以是不和谐的,随着成熟最终可以达至风味的和谐。这是因为和谐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面向来解释,比如对立元素之间的共存、对立元素之间的调和、对立元素达至的平衡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审美理想的和谐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葡萄酒的多种味觉和口感的元素以水为载体,混融在一起,各单一要素须保持自己适当的存在和强度,不能偏倚而至于侵犯了其他任意一个要素的应有和原有的存在,也不能让自己的存在被其他要素所侵犯;既不能太强而侵掩其他要素的呈现,也不可太弱而被其他要素所侵掩,诸要素各安其份、各奉其节、各呈其味、各表其示,一款优秀的葡萄酒须表现出这样的整体性、全面性和稳定性来,并呈现出一种均衡、和谐的动态的平衡。

正牌、副牌、贴牌......这些“行话”到底什么意思?


在購買葡萄酒的過程中,我們總能聽到許多行話,無論是名莊的正牌副牌,還是經銷商口中的貼牌、行貨和水貨,這些詞都能給很多人帶來困惑。傳說中的各種牌、各種貨,到底是什麼意思?

正牌酒副牌酒

正、副牌酒的概念在波爾多最為常見,在波爾多很多名莊中,都會釀造兩款酒,一款以酒莊名命名,稱之為正牌酒,而另一款則另外取名,稱之為副牌酒。

正如大多數人理解的那樣,正、副意為一把手和二把手,酒莊中的正牌酒指酒莊中品質最高、價格最高,最具品牌號召力的葡萄酒,而副牌則略微遜色一些,在品質、價格和品牌上都不如正牌,但仍然有名家的風範在。

副牌酒的誕生其實是波爾多酒莊商業化的結果。很多名莊為了保證酒莊聲譽,往往會把最好的葡萄用來釀造正牌酒,當成自己的門面擔當。而那些品質不太過關的葡萄,為了避免浪費,便會把它們用來釀造副牌酒。

有時在桶裝階段適飲時,一些未能達到標準的酒,也會被劃分到副牌酒額陣營中。更有甚者,將自家的葡萄酒進行了更細緻的劃分,不能達到副牌標準的直接被劃為三牌酒,售賣價格更低。

相較於正牌酒,副牌酒雖然略遜色,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些名莊副牌酒放在整個葡萄酒市場上來看,品質仍然十分出色。

這些酒出自于名莊釀酒師之手,使用著最先進的釀酒設備,表現著世界上最優秀的風土特性光是這些就已足夠讓人著迷的了。

更重要的是,副牌酒往往只需要花費正牌酒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價錢便可買到。如果預算不夠,又想感受名莊風土,副牌酒是個不錯的選擇。

貼牌酒

乍一看,貼牌酒似乎並不是什麼好詞,似乎總與冒牌掛鉤,但其實,人們對它的誤解實在是太深了。

貼牌酒即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指的是一種代工形式,由生產廠商按照商標持有者的需求和授權,代為生產產品。

簡單來說,就是進口商在國內註冊一個品牌,再專門聯繫國外酒莊為其生產葡萄酒,貼上自己的品牌酒標回國銷售。

這樣做的好處是,進口商可以自己當家作主,無需理會酒莊的意見,能將品牌控制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且可以根據市場變化來調整產品。

當酒莊生產的產品不如人意時,進口商還可以更換生產商,保持產品的高品質。對於酒莊來說,為進口商代工也是一筆很划算的生意。目前全世界有許多大的知名酒廠都會接貼牌酒的活兒,只要錢給夠了,酒莊完全樂意為進口商定制葡萄酒。

但在目前葡萄酒市場不透明的情況下,貼牌酒也給許多奸商提供了可趁之機。把自己的品牌包裝成拉菲的親戚便可以隨意抬價,打一槍換一炮,矇騙了不少消費者。因此,很多消費者開始認為貼牌=冒牌,這也讓不少認真做品牌的進口商傷透了腦筋。

不過,隨著市場發展,越來越多的進口商開始認真打造自己的品牌,市場上也出現了一大批高性價比的貼牌酒。決定一款酒命運的永遠是它的品質與性價比,英雄不問出身,好的貼牌酒一樣能有好的發展。

行貨水貨

行貨和水貨的關係並不是正品與冒牌的關係,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專櫃購買,一個是淘寶代購。

對於葡萄酒來說,行貨指經正規管道進口的葡萄酒,不僅需要納稅,還要配備中文背標和進口檢驗檢疫證書。葡萄酒行貨有品質保證和售後服務,可以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從字面上看,水貨很容易讓人理解成假貨,但其實,它們指沒有經過中國海關進關納稅、商檢檢驗、沒有中文背標等一系列資訊,經不明途徑進入中國的不合法的葡萄酒。

由於葡萄酒進口繳稅高達48.2%,一瓶到岸價10萬塊的葡萄酒,進了海關後便身價暴漲,直接漲到15萬一瓶,如此高的稅收也滋生了水貨市場的發展。不少人專門從事這項工作,將葡萄酒從境外人工背回,再向酒商收取高額的費用。

雖然水貨可以降低成本,但沒有大的進口商為其品質背書,很容易出現問題。水貨複雜的運輸和倉儲對葡萄酒品質也是很大的威脅。更重要的是,水貨實則走私,已經觸犯了國家法律,一經查處,處罰較重。

山寨貨

以上說了那麼多,只有山寨貨才是真正的假酒。各種換酒不換瓶,換標不換瓶的造假方式層出不窮。更有高端造假者,通過偽造名莊酒達到了幾千萬美金的暴利,其技術之高明甚至騙過了拍賣行和著名酒評家。

大量回收利用的空酒瓶、酒塞,數千張仿造的酒標,打塞器,鉛封及封蠟等等造假用具在其被捕後被發現,其造假技術非常高超,防不勝防。

(傳說中的廣州康帝)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沒法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葡萄酒的真假。因此,在購買葡萄酒時還應選擇正規管道,從靠譜的經銷商處買酒,或者在海關、免稅店等地方購買,切勿貪圖一時小利,購買到不良商販精心製作的山寨酒。

静止葡萄酒中出现气泡是怎么回事?


根据葡萄酒的状态,可以将葡萄酒划分为静止葡萄酒和起泡酒,气泡是起泡酒的一大特色也是其迷人所在。不过有时候我们喝酒的时候会发现,明明这是一瓶静止葡萄酒,酒里面却出现很多气泡,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酒坏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静止葡萄酒中为什么会出现气泡?

起泡酒的传统酿造方法,就是通过瓶中二次发酵来产生二氧化碳。但是静止葡萄酒并没有经过瓶中二次发酵的阶段,而且在装瓶之前会将二氧化碳释放掉,因此一般来说静止葡萄酒并不会出现气泡。

静止葡萄酒中如果含有气泡说明酒液中溶解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例如在装瓶时,葡萄酒的发酵活动并没有完全终止,但酿酒师以为发酵已经结束便进行了装瓶,这时候只要有足够的活跃酵母和一定量的糖分就可以继续进行发酵,进而生成少量二氧化碳和酒精。

事实上,和起泡酒一样,静止葡萄酒在未开瓶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气泡,只有在打开瓶塞的时候,二氧化碳才会以气泡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

所以,理论上来讲,带有少量气泡的静止葡萄酒如果闻起来没有不悦的气息,就说明没有坏。要是有很多气泡而且很久都没消散,则可能已已经变质了。

静止葡萄酒出现气泡会影响口感吗?

不论是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静止葡萄酒中含有少量气泡并不会影响风味,在口感上,带有少量气泡的静止酒可能会更清新脆爽,富有活力。如果是因为酵母没有过滤干净而导致的二氧化碳残留,可能会有轻微的不悦酵母味。总的来说,还是要看个人口味。

哪些静止葡萄容易出现气泡?

发酵不久后立即装瓶的葡萄酒

例如博若莱新酒(BeaujolaisNouveau)、来自意大利的瓦坡里切拉新酒(ValpolicellaNouveau)、葡萄牙的绿酒(VinhoVerde)以及一些新世界葡萄酒都有可能会出现类似情况。

低温装瓶的葡萄酒

如德国雷司令(Riesling)因为二氧化碳对温度比较敏感,在低温条件下比较不容易释放到空气之中,因此可能出现装瓶之前二氧化碳没有完全释放的状况。

装瓶前酵母未完全过滤的葡萄酒

如果静止葡萄酒装瓶后还残留较多糖分,酵母也没完全过滤掉,它们可能会继续发酵生成二氧化碳,溶解在酒中,产生微量气泡,不过这种情况很少。

如何消除静止葡萄酒中的气泡?

如果你不喜欢静止葡萄酒中出现气泡,只需持续摇晃酒杯,或稍微加热一下葡萄酒,或倒完放在桌上一会,都能让气泡逐渐消失。

对于木塞封瓶的葡萄酒来说,长时间的窖藏可以帮助消除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碳,因为木塞具有渗透性,少量的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这些小孔排出去。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静止葡萄酒出现少量气泡其实并不可怕,也不能说明葡萄酒的质量问题。如果实在不喜欢气泡的朋友,也可以通过文中所述的方法将气泡消除,获得更好的品酒体验。

葡萄酒“晕瓶”是怎么回事儿?


人一晕车,轻则头昏目眩,重则恶心呕吐。而人们都说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那葡萄酒会不会像人一样也晕车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它不叫晕车,而叫晕瓶。

1、何为晕瓶?

在葡萄酒的专业术语中,晕瓶称之为bottleshock或bottlesick-ness。晕瓶指的是葡萄酒呈现香气涣散,口感寡淡,整体结构不平衡的一种短暂状态,通常被形容为muted(沉默的)或disjointed(杂乱的)。

2、为何晕瓶?

谈及这种现象的原因,理论依据在于,不论是自身还是相互之间,葡萄酒里的所有复杂元素(酚类、单宁和复合物)都在不断反应着,而高温或者运动都会加速这种反应,导致葡萄酒暂时封闭起来,呈现暂时的晕瓶状态。

因此,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会导致葡萄酒晕瓶:一为葡萄酒装瓶后(或葡萄酒加入二氧化硫之后),二为葡萄酒(特别是一些脆弱的陈年葡萄酒)经过长途运输的摇晃后。

3、葡萄酒晕瓶后怎么办?

葡萄酒晕了怎么办?不必担心,就像人一样,晕瓶是一种短暂的状态,我们只需将晕瓶的葡萄酒放置在较为理想的储藏环境中一段时间,它们就能恢复活力了。难怪有人说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原来也只要休息就能恢复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休息时间的长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葡萄品种、酿造过程、窖藏状况、酒瓶瓶型和葡萄酒风格等。但一般来说,休息个3-5周,晕瓶的葡萄酒差不多就能恢复正常了。

4、电影《BottleShock》讲的是晕瓶吗?

别误会,虽然电影《酒业风云》(BottleShock)的名字与晕瓶相同,但内容却跟晕瓶没有半点关系。《酒业风云》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1976年著名的巴黎品酒大会上,加州葡萄酒击败法国名酒一夕成名的故事,喜欢葡萄酒的朋友可不要错过这部经典的葡萄酒电影。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