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酿酒工艺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酿坛酒的传统工艺》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酿坛窖酒是独特的大曲酱香型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部分。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其工艺特点为: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以此形成酿坛窖酒独特的酿造风格。
生产酿坛窖酒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茅台镇独特的地理环境。酿坛窖酒生产主要受三大因素控制:(1)独特的酿造工艺;(2)独特的地质环境;(3)特殊的原料。只有独特工艺、特殊的原料与独特地质环境的紧密结合,才能酿造出独特品质的酿坛窖酒。
酿坛窖酒外观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醇和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独特风格。酒精度51-54%(v/v),总酸≤1.5-3.0/L总酯≥2.5g/L。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介绍茅台酒的传统工艺和原理


过去数十年间,海内外众多白酒科研工作者一直在试图解开一个“悬念”:为什么实际酿造过程中,茅台酒全靠天然发酵,却能达到国色天香、卓而不群的境界?
经过长期科学严密的比较研究,专家们认为,作为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鼻祖,与其它名白酒相比,茅台酒除共同继承了白酒传统的基础酿造工艺和原理外,还拥有众多更为复杂的“独门绝技”:
首先,季节性生产、严格按照节气,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再经三年陈酿,加上原料进厂、勾兑存放的时间至少5年才能出厂,使得很多高沸点香味物质得以保存,低沸点物质被酵发,酒体变得醇和、绵软。而其它名白酒只需一年多、几个月、乃至几十天就可以出产品。
其次,全年分两次投料,其它名白酒则一年四季都投料。
其三,酒香由酱香型、窑低香型、醇甜香型3种香型体酒组成,不同香型、不同酒龄、不同轮次、不同浓度的酒经精心勾兑,使茅台酒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协调,空杯留香持久舒适之特点。
其四,同一批原料要经过九次蒸煮(烤酒)、加曲、堆积发酵,七次取酒、历时整整一年。
其五,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入池、高温接酒、低糖化本制曲、低水份入池、低出酒率、低酒精浓度等工艺,用曲量大、粮食消耗高,与其它名白酒正好相反。
其六,不准外加任何物质,包括香味物质和水,在任何酒类产品包括洋酒中都寥若晨星。
较后,也是较重要的一点在于,茅台酒堪称人类用微生物的典范,长达到一年的开放式发酵过程中,参于其生产发酵过程的微生物非常多,使得香气成份多种多样,酒体香而不艳、低而不淡、丰满醇厚。
凡此种种独占鳌头的工艺,无不是千百年来茅台人民因地制宜,引自然之物、自然之理为我所用,不断丰富总结形成的智慧结晶,即或是在世界名酒之乡的法国白兰地和葡萄酒的酿造,如今亦虚心结合了茅台的发酵与回沙技术。作为一项博大精深的系统生物工程,至今,它还有许多奥妙没有揭开。

茅台酱香酒传统工艺24问,句句戳心


1、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原料包括哪些,比例为多少?

答:酱香白酒的生产原料主要是高梁和小麦,其中高梁为主粮。小麦为大曲原料,比例一般为1:1。

2、酿酒时,为什么每次发酵完,入窖前都要用尾酒泼窖?

答:尾酒泼窖可以使粮食发酵更加充分,加强产香。

3、茅台镇传统酱香酒的制造过程有那几步骤?

答:茅台镇传统酱香酒的制造过程,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主要包括选料、制粬、酿酒、陈酿、勾兑、检验和包装,这样7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决定着茅台镇传统酱香酒的较终产品质量,酒的风味。

4、什么是茅台镇传统酱香酒生产工艺?

答:茅台镇传统酱香酒生产坚持采用传统的大曲酱香工艺。以小麦和有机高粱为原料,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镏酒,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正是金沙酒业人对传统的大曲酱香工艺的坚持,因而酿造了纯正的酱香白酒。

5、茅台镇传统酱香酒的勾兑流程是?

答:茅台镇传统酱香酒的勾兑流程首先要选定库存到期酒、按标签次、复鉴定确认、类别选定、勾小样、小样调和记录、加增香酒和陈年老酒并记录、小样送检或复审小样成功、按比例换算勾兑各种酒数量、按计算量对照分类入酒槽、种类酒在槽内相互调和混为一体,勾兑成型。

6、什么是大曲?

答:以纯小麦为原料,粉碎成粗麦粉,加曲母,和水,踩曲制坯,经高温培养而成。

7、什么是麸曲?

答:采用纯种霉菌菌种,以麸皮为原料经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而成,主要起糖化作用。

8、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基本工艺是什么?

答: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基本工艺是指“12987”工艺。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

9、酱香型白酒为什么要端午制曲?

答:端午过后温度升高,满足了制曲对高温条件的要求:同时端午左右小麦成熟,满足制曲对原料的需求。

10、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的“三高”工艺具体指什么?

答: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

11、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的“三长”具体指什么?

答:制曲时间长、馏酒时间长、储存时间长。

12、酱酒制曲的基本工艺是什么?

答:酱酒制曲的基本工艺为:选择制曲原料——曲料粉碎——曲料配比——踩曲制坯——曲坯培养——成品曲质量鉴定。制曲以高温为关键特性。

13、酱香型白酒工艺中有“重阳下沙”一说,其“沙”是指什么?

答:酱香型白酒把生产原料——高梁称为沙。

14、酱香型白酒工艺中的“下沙”和“糙沙”分别指什么?

答: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前列次投料称为下沙,一般都是在重阳节,即阴历的九月初九。每甑投高梁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时间一般为下沙一个月后。

15、为什么要重阳下沙?

答:以茅台镇酱酒酿造为标准,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重阳节前后,赤水河河水清澈,满足酿酒对水质的要求:二是重阳节前后,当地小红梁成熟,满足酿酒对酿酒原料主粮的需求。

16、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什么?

答:酱香型白酒的核心工艺是回沙工艺,即每轮酒醅都泼入上轮尾酒,回窖发酵,加强产香。酒尾用量应根据上一轮产酒好坏,堆集时醅子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泼酒15kg以上,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逐渐减少泼入的酒量,较后丢糟不泼尾酒。

17、酱香型白酒的七个轮次酒各有什么特点及区别?

答:一轮次: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略有生粮味、涩味,微酸,后味微苦;酒精度≥57.0%(voI)。

二轮次: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味甜,后味干净,略有酸涩味:酒精度≥54.5%(v01)。

三轮次: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尾净;酒精度≥53.5%(voI)。

四轮次: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后味长:酒精度≥52.5%(v01)。

五轮次: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后味长、略有焦香味;酒精度≥52.5%(v01)。

六轮次: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明显、后味长、略有焦糊味;酒精度≥52.0%(v01)。

七轮次: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明显、后味长、有焦糊味:酒精度≥52.0%(voI)。

18、新酿造的酱香型白酒的存放年限有什么基本要求?

答:新酿造酱香型白酒必须经过三年以上的存放陈化,才能勾兑,所以酱酒醅烤出来以后必须经过“长期陈酿”这一道工序。

19、为什么酱香型白酒都选择用土陶坛存放?

答:因为陶坛的透气性较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使坛内酒液产生呼吸,从而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正是陶坛这一独特的“微氧”环境和坛内酒液的“呼吸作用”,促使酱酒在贮存过程中不断陈化老熟,越陈越香。经过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有效地排除了酒的低沸点物质,如醛类、硫化物等。除去了新酒的不愉快气味,乙醛缩合,辛辣味减少,增加了酒的芳香。陈化过程中甲醇等有害物质进一步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空气透过缸壁与酒液接触,缓慢氧化,使酒产生成熟的老陈味;同时酒中的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会以氢键形式进行缔合,从而使酒的口感变得更加柔和、适口,提高了酒的品质。

酱香型白酒的勾调工序为“盘勾”、“调勾”、“品勾”三道标准工序。新酒入库以后,经检验品尝鉴定香型后,装入容量为几百公斤的大酒坛内,洒坛上贴标签,注明该坛酒的生产时间,哪一班,哪一轮次酿制,属哪一类香型。存放一年后,将此酒“盘勾”,盘勾两年后,共经过三年的陈酿期,酒已基本老熟,进入“调勾”和“品勾”的精心勾兑阶段。精心勾兑后的酱酒,还需要在酒库里继续陈酿。一年以后,通过检查,如果符合或超过指标的质量标准,即可送包装车间包装出厂。

20、酱香型白酒的年份酒是怎么勾调出来的?

答:年份酒的主体酒一般为存期在五年以上的基酒,再适量添加存期更久远的老酒勾调而成。具体勾调比例各有异同。

21、酱香型白酒有多少种香味成分?

答:据权威检测,酱香型白酒有1400多种香味成分。

22、酱香型白酒可以添加外来物质吗?

答:酱香型白酒里无法添加外来物质。原因是酱香型白酒所含的1400多种具体物质成分用现有科技手段尚未完全检测清楚,自然无法添加外来物质。所以在所有白酒中,只有正宗酱香型白酒是以酒勾酒,属于真正的纯粮食品。

23、大曲酱香的出酒率一般是多少?

答:一般在23%左右。

香型的变迁是经济发展对传统工艺继承与发扬的结果


清香和浓香型派生出来的各种流派是历史上人们从实践中因地制宜的创新产物。而建国后的创新流派的特点,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必然。
建国初期,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大曲酒盛产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华东部分地区。当时,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粮食供应较为紧张,农村提出了以粮为纲的政策,因此,对白酒业就提出了以节约粮食为中心的产业政策。
1955年,原地方工业部组织我国有关省、市、自治区的技术人员,在山东烟台酒厂进行了改造耗粮高的大曲生产工艺的试点,采用纯培养的菌种替代一贯依靠自然培养的大曲作糖化发酵剂,改革生产工艺,使出酒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此次麸曲法试点的成果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结果完成了当年节粮12.5万吨的任务,并于1962年进一步总结为“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池、定温蒸烧”的烟台操作法。
麸曲法正是大曲清香型的创新,曾经出现过辽宁凌川白酒、山西六曲香等国家优质白酒。
先前,人们对于以四川泸州特曲、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颇有好感,这从历届我国评酒会的参赛酒样及获奖产品可以得到证实。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却苦于对“老窖”之谜难以解开,想生产出质量好的浓香型酒是可望而不可及。
1963年,以周恒刚先生为首的茅台试点应用纸色谱分析技术,解明了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的主体香气,以及1975年内蒙轻工科研所进一步对老窖泥中己酸菌的分离、培养、应用及气相色谱分析白酒香气。四川等省人工培养窖泥的经验传播,使浓香型白酒得以普及提高。发展至今,浓香型酒在市场上已占有半壁以上江山,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淡雅型新的流派。
可以这样认为,川酒是浓香型的鼻祖,而其他省则属于改良创新型。它们在生产工艺中残留有很多的以往清香型大曲酒的痕迹。如大曲原料四川用的是小麦,而省外一些厂则沿用大麦、豌豆或添加了部分小麦;发酵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采用45天,这正是以往30天和四川用的60天之间的时间;四川采用滴黄水,其他省则不滴黄水,凡此等等。而它们中的佼佼者,如江苏洋河大曲、双沟大曲、安徽古井贡酒、河南宋河粮液等均在1979年后,分别获得了国家名酒的荣誉称号。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还出现了一个芝麻香型,这一新香型采用多种纯菌种培养于麸皮上,或与高温大曲混用,生产工艺则吸取了酱香型的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蒸馏及长期贮存的精华。产品质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一工艺特点可以说正是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创新品种。
在上世纪70年代还出现了浓、酱相兼的兼香型酒,以湖北白云边为代表的在生产工艺上的揉和,即前7轮发酵完全按酱香型操作,后2轮则转为浓香型生产。以黑龙江玉泉酒为代表的则采用分型发酵后再勾兑组合的工艺。这一创新产品的质量均分别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

浓香型白酒的传统酿造工艺


浓香型白酒芳香浓郁,口味甘甜,尤其是其含香量很高,香气逼人。

浓香型白酒其实也叫泸香型,最典型的浓香型白酒就是泸州老窖特曲,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浓香型白酒也叫泸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也极为缜密,特殊的地域资源和气候环境,夏季压池、秋季挑池独特的酿造工艺,工艺操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本排及圆池后各排次酒的产量和质量,故此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都十分重视

一、工艺特点:清蒸清烧、续茬发酵

清蒸清烧、续茬发酵是指蒸酒蒸粮分别进行、即夏季压池起排后将糟醅单独蒸馏摘酒,然后再投入新的原辅料,二次蒸馏糊化,下曲入池的发酵工艺过程,由于夏季压池时间较长母糟在高温条件喜爱长期发酵,其中的酸酯含量较高,特别是乳酸和其它酸类物质及其发酵阻碍发酵物质明显增多,配料时对控制入池酒醅的酸度十分不利,母糟单独清蒸后,不但可排出其中的部分酸类物质,而且也可减少母糟中的发酵阻碍物质,因此,清蒸清烧有利于续茬配料时酸度的控制,同时还可以避免原辅料你中的邪杂味带入酒中,可单独摘取每年一度的压池优质调味酒。

二、操作工艺及要点

立茬配醅时首先开窖鉴定母糟的质量,母糟活性高低、对立茬配醅及转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班组判断母糟活性最好的方法是母糟的出酒情况,产量高的母糟疏松泡汽肉食有骨力,颗头大,色泽呈枣红色,不发霉、鼻嗅有酒香和酯香,黄水透明和芝麻香油一样,悬丝长,口尝酸味小涩味大。

三、母糟用量

压池母糟由于在高温环境下长期发酵,其酸度及发酵阻碍比正常母糟明显增大,母糟活性比正常生产有所下降,因此在立茬配醅时要严格控制母糟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1、单独清蒸母糟可排除部分酸类物质及发酵阻碍物质。

2、根据开窖化验结果合理使用母糟用量,在正常粮醅比1:4.5----5的基础上尽量使用最少的数量,对出酒率低的母糟,了活性较低不能再用作立茬配料,可作扔糟处理。

3、车间可根据各班组母糟质量状况可统一协调使用活性较高的母糟进行立茬配料。

4、对出酒率低的母糟和窖池要进行改造,因为此窖池不但母糟活性低,而且也可能窖池被杂菌污染而老化,影响正常发酵,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人工培养。

四、蒸煮糊化

在保证熟而不腻的前提下,尽量延长糊化时间,要求圆汽后90分钟,一方面可进一步排除配料母糟中发酵阻碍物质和多余酸类物质,另一方面也可对配料时带入杂菌起到灭菌作用。

五、打量水

立茬由于糊化时间长,再者投料数字又大,在加浆用水时尽量使用外浆,这样可以避免在操作中酒醅入窖发粘发腻。

六、通风扬凉加曲

将出甑的酒醅平摊在通风上,要多翻快伴,多人工翻,少机器翻,消灭酒醅中的粘块,使醅子均匀松散,保证醅子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吸收新鲜空气,下曲温度夏季要低于室温2-3度,冬季要高于入池温度2-3度。

七、入窖淀粉

入池发酵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重要的工艺环节,其入池水分、温度、酸度、淀粉浓度等是决定粮醅能否正常发酵的重要工艺参数(看化验结果)。

八、入窖淀粉

淀粉浓度高低是影响粮醅发酵的重要工艺参数,也是粮醅配比的重要依据,淀粉浓度过高会引起前期升温过猛,糖化作用快,糖化发酵不平衡,造成还原糖大量积累,产酸高,导致在池内酸败现象,特别是立茬时,粮醅疏松度大,空气含量多,很容易造成前期升温过猛现象,而入池淀粉浓度过低同样也会造成发酵不良,这样所产的酒缺乏浓郁感,酒体淡薄,淀粉浓度一般要控制在17%-20%较为理想

九、入窖温度

入窖温度也是保证量粮醅正常发酵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入池温度高会促使发酵升温过猛,造成池内的产酸菌大量繁殖,有益菌的过早衰退,这样就打乱了糖化发酵作用的协调,导致产酒少,一般入窖温度要控制在(冬季15-18度)最好。

十、入窖酸度

立茬酸度主要来源于母糟,发酵过程中酸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酸菌的作用,如果适当的酸度可以有利于原料的糖化和糊化,可以抑制部分有害杂菌的生长繁殖,酸也可以为有益微生物提供营养和参与酯化反应生成酒中的香味物质,酸度过高,有益菌主要是酵母菌就不能很好的生长繁殖,活力下降呈抑制状态或衰退死亡,发酵作用不能正常进行,糖分不能转变成酒酒精,出现粮耗高,酒质差或不出酒如果入池酸度过低,又会升温过猛加快糖化速度,造成糖化发酵失衡,产酸量增加,产酒少中挺温度控制不住因此为保证粮醅的正常发酵,应该控制好合理的入池酸度,一般控制在立茬1.5-2.0,正常生产1.4-1.7。掌握适宜的酸度范围的原则是根据入池的温度高低确定入窖酸度,入窖温度高,酸度可以适当高一些,这样可以达到以算防酸,防止杂菌繁殖的目的,入窖温度低时,酸度适当低些,我们??年立茬中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部分车间班组入池酸度就控制在了1.6-1.8之间。

十一、入窖水分

适当的入窖水分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环境,水分是酒的血液,是生化反应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有利于促进酒醅的新陈代谢,保证良好的糖化发酵作用。入池水分过大,容易造成糖化作用过快,升温过猛,顶火温度持续时间长,产酸菌大量繁殖和生酸,不利于下排的生产操作,入池水分过小,又会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阻碍糖化发酵作用的正常进行,影响出酒率,降低产量,所以说立茬时水分要求一般控制在52%-54%

十二、踩窖于封窖

在立茬中由于糟醅疏松度大,容易出现升温猛,糖化快,因此糟醅入窖后应该踩实减少空气含量,缩短有氧发酵时间,避免淀粉因有氧发酵大量产酸而损失,同时要加强对窖池的培养,而且对最后的封窖要严,泥厚6-8厘米,无裂缝和死角,保证入窖粮醅先好氧后厌氧的正常发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