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喝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喝酒不准碰杯?世界各地关于喝酒的奇怪规定》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在很多酒粉儿眼里,喝酒不需要理由,也没有太多拘束,想喝就喝才是王道。然而在一些国家,喝酒需要遵守特定的法律和传统。那么,一起来看看在这些国家,喝酒都有什么奇怪的规定吧。

格鲁吉亚:一起干杯吧!

在格鲁吉亚参加传统而正式的晚宴时,宾客们需要等待主人说祝酒词后才能饮酒。主人的祝酒词大约需要15分钟,之后所有的宾客需要举起手中酒杯,将酒一饮而尽,以表对主人的尊重。

法国:酿酒要交实物税

在拿破仑执政期间,他制定了一条关于酿酒税的法律:所有的法国酒庄每年需要上交1%的酒,用来供给军队。虽然现在法国酒庄并不需要再上缴葡萄酒了,但也需要将葡萄压榨后的皮渣等上交政府,用于工业酒精的制造。

韩国:喝酒时要保持尊重

在韩国饮用烧酒时,必须要保持特殊的礼节。倒酒的人必须用双手捧住酒壶,接受的人也需要双手捧住酒杯。如果是和长辈或特别尊敬的人喝酒,敬酒者还需要将脸转向一旁,不直视长辈,以示尊重。

匈牙利:不准碰杯!

在匈牙利,你很少看到人们喝酒时碰杯庆祝,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1849年。在匈牙利革命时期,阿拉德13烈士惨遭处决,他们的敌人就曾经喝酒碰杯庆祝。从那以后,这个城市里的人发誓,150年内喝酒不准碰杯。虽然在1999年就已到达了期限,但这个传统却被保持了下来,现在仍然很少有人碰杯。

美国堪萨斯州:喝酒不能用茶杯

在美国堪萨斯州,如果一时找不到酒杯,那也千万不能用茶杯喝酒,因为这样是违法的!虽然很奇怪,但这条法律确实为买酒杯找到了恰当的理由。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妻子同意再喝酒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一条奇怪的法律持续了好几十年:任何已婚男子在买酒前必须手持妻子签名的书面同意书。这条法律的制定或许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和睦,然而随着社会和法律的宽容,这条法律也在慢慢被废除。

美国密西西比州:喝父母给的酒

在美国,法定饮酒年龄为21岁,然而在密西西比州,只要你年满18岁,就可以饮用法定法定监护人给的啤酒或者低醇饮料(酒精度5%)。或许密西西比州政府也承认,21岁才让喝酒太晚了。

美国犹他州:品酒必须吐酒

当在美国犹他州参加品酒会时,将酒直接喝下是违法的,所有的酒都必须吐掉。虽然不太清楚究竟有多少人能坚持吐酒,但这条法律是一直存在的。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碰杯是世界通用的喝酒习惯


酒在不同语言中的叫法

酒是被人类发明的吗?古埃及的酒神奥里西斯,古希腊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古罗马的酒神巴克斯,中国的黄帝、杜康、仪狄,都被认为是酒的发明者。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酒是一种自然现象,甚至先于人类的产生。也就是说,酒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发明的。

酒是世界通用语言

饮酒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没有酒哪来的历史?酒跟人类的文明发展是相依相伴的。无论古今中外,你可能完全找不到一件文化或历史事件,是完全跟酒精的影子或影响无关的。以至于《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中,称酒为一种通用语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不同国家想表达见面问好,可能要适当用挥手、点头、微笑、握手、鞠躬、拥抱、亲吻脸颊等等这些完全不同的行为。然而碰杯这个行为在酒桌上却是世界通用的,这就很值得探索一番了。

我们现在喝酒入口之前,都会彼此之间碰一下杯,让气氛更热络,也显得更有礼貌。那么,关于碰杯习惯的由来,你又了解多少呢?

关于碰杯的习惯,比较常见的有四种说法,其中有两个是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解释,这两个地方都是古代欧洲灿烂的文明古国,能产生这样的影响力也情有可原。我们先来看看。

最浪漫的说法:让耳朵感受喝酒的快乐

传说古希腊人也非常爱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特别注意各个感官的感受。他们喝酒时发现,手能感触到酒杯的温度,嘴巴能尝到酒的味道,鼻子能闻到酒的香气,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唯独耳朵没有任何感受,这时候他们就想办法让耳朵也感受到喝酒时的快乐。

后来发现喝酒碰杯时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并且大家一起举杯碰杯也能使气氛更好,所以碰杯这个习惯就这样来了。

最流行的说法:防止被人下毒

这种说法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人很崇尚武力,城里有很多斗兽场,人们最喜欢的就是看决斗。那时候的角斗士个个都身体强壮,力大无比。他们通常在比赛前会喝酒,但是喝酒又怕对手在自己酒里下药,所以他们会互相倒一点自己的酒在对方的酒杯,以示公平。

后来流传到上流社会,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贵族间盛行用毒酒谋杀敌人,为了防人下毒,也让各自杯中的酒碰溅到对方的杯中。这种同归于尽的方式,成为了显示风度的礼仪,慢慢流传了下来。久而久之,人们社交宴会时都会互相碰杯,表达祝福或尊重。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比较玄,一种比较接近真相。

最玄妙的说法:驱赶邪恶灵魂

中世纪时期是宗教信仰和葡萄酒的天堂,人们普遍惧怕巫术、暗黑魔法。据说用干杯发出的声响模仿教堂的钟声,能驱赶邪恶灵魂。非基督教也有类似的用酒杯敲击桌面吓怕邪灵的故事。

然而考古发现,那个时期的杯子,大多数是黏土和木制的,不会发出教堂钟声般的声响。所以这个说法比较玄。

最真相的说法:葡萄酒和吐司面包

16世纪的人们经常把不新鲜了的面包放进一壶葡萄酒中,再加入水果和研磨的香料,随后面包就会充满香气、变得非常美味。后来这方法渐渐成为了一种用于庆祝的仪式,那块面包会赏给获得荣誉的人,其余的人则享用美酒。

英语中干杯和吐司面包都可用toast来表达,这也就是干杯(toast)的来源了。虽然并没有被完全证实,但也许这是我们目前能得到的,最接近真相的一种说法了。

现在,葡萄酒是普通老百姓也喝得起的了,我们也延续了碰杯的习惯。你知道了喝酒碰杯起源于哪了吗?不过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说不定起源于中国也有可能呢,这就有待考古人员的考证了。

世界各地不同的酒文化风格


豪迈的俄罗斯饮酒特点、法国的浪漫饮酒情怀、酷爱啤酒的德国。通常来说,每个爱酒的国家都拥有其独特的酒文化风格。

最爱乌佐的希腊微醉酒文化

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在许多方面和中国有相近之处,希腊人喜欢喝酒,而且是白酒一类的,这一点也挺像中国人。希腊最有名的酒叫乌佐,42度,它在希腊的名气就像五粮液在中国一样大,但它的价格和销售量却和中国普通白酒差不多,当我看到希腊人拿着瓶甚至塑料桶到酒馆打酒时,就像看到北京人去买二锅头、老白干一样熟悉。乌佐的味道有一些甘草香味,喝之前要放一些冰块,然后轻轻晃动几下,透明的液体就会变白,看上去非常柔和,喝起来味道也不错。希腊人认为中国的白酒很好喝,但在希腊只能在中餐馆才能喝到,而且价钱很贵。在希腊,人们通常是去餐馆和酒吧喝酒,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边吃饭边喝酒,而是单纯喝酒,最多佐以干果和橄榄,而且把喝得微醉视为一种社交风尚。

炸弹酒普及的韩国酒文化

在韩国不喝酒交不到朋友。韩国人爱喝酒,尤其是爱喝炸弹酒。关于炸弹酒的起源,说法很多,比较普遍的是说起源于美军军营。美军没有下酒菜,喝威士忌时便以啤酒为辅菜。韩国军人将之传出军营,并出于便利,将威士忌干脆放到啤酒中一起喝。军人们出于职业习惯,加之制作和喝这种酒的形象联想,就起了炸弹酒这么一个名儿。韩国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炸弹酒也因此得到迅速普及。实际上炸弹酒已从当时便宜和方便的享受,演变成了社交的重要手段,成了相互较劲的方式。朋友聚会,必有这个节目。吃饭过程中,大家酒过三巡,略有醉意,然后去二次,也就是去唱歌房,主要目的就是喝炸弹酒。一边唱歌,一边喝酒,气氛很热烈。

酒必大杯的中国饮酒文化

中国古代有月下独酌;有醉里挑灯看剑;有酒后狂草等等不胜枚举的事情。古人对酒的爱好与今人相同饮一世还不够,下世还要努力。中国人喜欢豪饮,酒必大杯,否则不过瘾。所以才有武松式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之说。有英雄美人式的喝法;有竹林七贤式的喝法。

烈酒豪饮的俄罗斯酒文化

俄罗斯以生产伏特加著名。伏特加是烈酒,饮时令喉咙燃烧。俄罗斯人饮酒习惯也是大杯,而且要干杯,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男人,所以一瓶酒打开后就没有机会再盖起来了。俄罗斯人在喝伏特加时,必先从喉咙里发出咕噜声,相传这是彼得大帝留下来的,几百年已形成传统。

彼得大帝可说是酒国之君,自己爱喝不说,犒赏得力部下,就是请他免费喝酒。彼得大帝的办法是:在他的下巴盖一个官印,只要在官印还没有洗掉之前,仰起下巴,发几响浓重喉音,就可免费出入任何一家酒店。俄罗斯人这种豪情,别国的人不一定学得好,中国人也比不上。俄国人为了享受饮酒,什么也不顾。

浪漫细饮的法国酒文化

相比之下法国人饮酒喜欢细品慢饮,他们一定要把酒从舌尖慢慢滑到喉头,因为酒一落食道,再好的味道就尝不出了,所以愈是好酒愈要慢饮。法国的香槟,法国的葡萄酒是世界闻名的。香槟是为喜庆准备的,只要遇到喜庆之日,法国人就打开香槟,共同举杯庆祝。香槟是任何场合都可用的酒,但不要与烤肉同用。否则烟味夺走酒味,就浪费了。

在美食之国的法国,饮酒素有讲究。历来有白酒配鱼,红酒配肉的不成文法。这里的白酒、红酒,当然是指法国的白葡萄酒,红葡萄酒,这种配法只为颜色与盘中菜相配,而且白酒不宜过冰;红酒不宜太温;这是通则。另外,酒杯也有学问,高脚杯可使手掌与酒保持距离,也就是不升高酒温。想做酒博士很不容易,法国有几个学校专门培养这种学生。可见法国人是享受情调的高手。

具有混合艺术的英国酒文化

英国威士忌,在1839年才正式投厂生产,但在1494年英国已正式用大麦配酒,可能酿得不得方法,饮多了除了发福外,脾气还很怪异。今日的威士忌加黑麦、燕麦、玉米混合是一种艺术英国人说。最有仿效力的日本,一直想知道英国人的混合是什么艺术,但直到现在,只仿出了半吊子的艺术,如Nikka和Suntory等酒,连边都没摸到。英国人在调酒方面令人望尘莫及。

喝酒亦是工作的日本酒文化

日本人把喝酒当成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巴店报到,重大决定不在办公室里,而在黄汤下肚的酒店里。同时谁升谁迁,一概是要喝酒的,酒巴成了日本男人的天堂,下班后都要尽情在里面享受够了,才拖着醉态的步子回家。以这种方式饮酒的日本人是为了从工作压力下解脱出来,从中享受酒中的轻松洒脱。

享受啤酒的德国酒文化

德国以啤酒著名,德国啤酒是大麦制成的,大麦吃多了人容易发胖,德国人因为饮多了啤酒,啤酒肚、啤酒杯、啤酒节、啤酒园、啤酒香肠、啤酒地下屋莫不与大有关。啤酒杯是世界上最大的酒杯,一杯可有一升!此外还有啤酒冷与啤酒尸的说法,洋洋大观,啤酒冷形容人落落大方,啤酒尸指那些喝得太多躺在路边的人。可见德国人是变着戏法享受啤酒。

别具一格的墨西哥酒文化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们的饮料也是食料墨西哥啤酒别具一格,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后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飞机飞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的啤酒,这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墨西哥人也很爱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们的饮料也是食料墨西哥啤酒别具一格,他们的啤酒是龙舌兰做的,呈乳胶状,而且酿好后当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飞机飞到墨西哥,饮上一大杯龙舌兰做的啤酒,这将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酒是一个国家的钥匙,只要喝到当地的酒,就可以对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无论走到哪里,酒也都是传递热情的钥匙!

世界各地威士忌的口感和配餐


酒哥曾询问过几位国际知名的威士忌大师和酿酒师,威士忌应该怎样配餐,他们无一例外的表情是摊开两手,whatever

威士忌像个餐饮界的浪子,洒脱不羁,纯饮也好,加冰也好,随时随地可饮,所以,配餐倒像成了次要的了。

中国人对口腹之欲的讲究,在某些层面甚至超过了以精致和品味著称的法国人。除非是甜酒,中国人不太习惯纯饮,即使喝二锅头,也得整一叠像样的花生米。喝酒就得有下酒菜。

不过我们习惯用一款酒配所有的菜式,做不到像法餐那样的精致,有时候效果很不好,有些酒会与某一类菜肴发生冲突。

比如,清爽凛冽的干白葡萄酒会突出牛羊肉的膻气;清淡的鱼肉,会令厚重的红葡萄酒有铁锈的味道;吃火锅喝白酒,只会辣上加辣。

食物的甜、咸、酸、辣、苦,酱汁的使用程度,都会影响到酒香和酒体,所以酒的个性越平庸越不容易出错。而威士忌是个性化鲜明的酒,它可以默默地把菜肴的另一个层次给推出来。它的口感千变万化,需要精心选择有针对性的不同菜肴,才能相得益彰。所以,威士忌没有一劳永逸的配餐方案。

▌威士忌有哪几个主要种类?

威士忌是千变万化的烈酒,使用谷物原料蒸馏出来的酒品。原料可以是大麦、黑麦、燕麦、小麦和玉米等,各种谷物的配比不同,风格差异很大。

如果按照产地来分,主分为:苏格兰威士忌(ScotchWhisky)、爱尔兰威士忌(IrishWhiskey)、波本威士忌(BourbonWhiskey)、田纳西威士忌(TennesseeWhiskey)、日本威士忌等。

▌苏格兰威士忌:绝不止于重口味

苏格兰威士忌越来越被重视,如果按地理位置划分,苏格兰威士忌产区可分为:斯贝塞(Speyside)、高地(Highlands)、低地(Lowlands)、艾雷岛(Islay),以及康贝尔镇(Campbeltown),每个子产区威士忌风格不同,配餐也需讲究。

▌斯贝塞威士忌

斯贝塞威士忌主要有两种风格:第一种是酒体轻盈带有青草味的威士忌,如格兰威特(Glenlivet);第二种是口感丰厚甜润,颇像雪利酒的威士忌,如麦卡伦(Macallan)。

配餐建议:

别觉得巧克力是很娘的吃食,浓香的巧克力甜品或巧克力,就是很合适佐酒的小食。像85%黑巧克力,和斯贝赛橡木桶味浓又略带甜味的威士忌就很搭。

蓝纹奶酪如斯蒂尔顿干酪(Stilton)可以和来自斯贝塞的单麦威士忌完美融合,可以平衡奶酪的乳质感和浓郁度;布里干酪则适宜和微甜的苏格兰威士忌搭配。

▌高地威士忌

高地产区因为面积辽阔,通常,被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子产区,分别是东部高地、西部高地、南部高地和北部高地。

东部高地的威士忌酒体适中偏高,口感柔顺,稍带甜味,但是余味干爽,这也是高地威士忌非常经典的特点;西部高地的蒸馏厂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产的威士忌酒体轻盈,带有比较明显的海风味;南部高地的威士忌风格同东部高地非常类似,柔顺而甜美;北部高地所产的威士忌酒体适中,口感复杂,有时带有淡淡的海盐味,泥煤味也比较明显。

配餐建议:

轻盈柔顺的高地威士忌适合搭配蓝纹奶酪、烤鸭、烤猪排等。蓝纹奶酪的咸香口感配以清爽柔润的威士忌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清爽的威士忌可以中和烤鸭、烤猪排的油腻,带来极佳的深度,和清爽的感觉。

带海盐味、泥煤味的北部高地威士忌,可搭配手抓羊肉、烤羊腰,泥煤馥郁的烟熏香气混入羊肉的肥美口感,少了一份腥膻,更多了一份饱满的鲜香,而威士忌中泥煤原有的强辣呛口也转变成了柔和甜润。

▌低地威士忌

低地产区酿造蒸馏威士忌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其所出产的威士忌通常酒体轻盈,香气也比较轻淡,口感清新,带有青草及柠檬味,入口时微甜,但是马上就变得干爽了,余味非常短促,非常适合当做餐前开胃酒饮用。

配餐建议

餐前沙拉、坚果、西班牙火腿等

▌艾雷岛威士忌

艾雷产区是苏格兰非常重要的泥煤产地,其所产的威士忌以其浓重的泥煤香而出名,也是苏格兰威士忌中风格最具野性的,所以有时候艾雷岛威士忌很难为初次接触的消费者所接受。它适合追求狂野、和重口味的资深爱好者。

配餐建议:

可以说泥煤味浓厚的艾雷岛深得老饕们的喜爱,肥美新鲜的生蚝和泥煤味浓郁的威士忌倒是绝配。还有中国年爱吃的盆菜、东坡肉、宫爆鸡丁也可以,完全可以和重口味威士忌达到完美平衡。

还有口感浓郁的甜点。配上艾雷岛威士忌,那种特有的重泥煤味可以解腻,如果喝到的是一个味型清雅的酒,甜味就把酒的味道压死了。艾雷岛威士忌那强烈的烟熏味把甜点的腻压下去,而酒以雪利桶储藏,回口带有比较甜美的味道,最终还会给你甜的感觉。

世界各地“迥然不同”的酒文化风格


豪迈的俄罗斯饮酒特点、法国的浪漫饮酒情怀、酷爱啤酒的德国。通常来说,每个爱酒的国家都拥有其独特的酒文化风格。

最爱乌佐的希腊微醉酒文化

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在许多方面和中国有相近之处,希腊人喜欢喝酒,而且是白酒一类的,这一点也挺像中国人。希腊最有名的酒叫乌佐,42度,它在希腊的名气就像五粮液在中国一样大,但它的价格和销售量却和中国普通白酒差不多,当我看到希腊人拿着瓶甚至塑料桶到酒馆打酒时,就像看到北京人去买二锅头、老白干一样熟悉。乌佐的味道有一些甘草香味,喝之前要放一些冰块,然后轻轻晃动几下,透明的液体就会变白,看上去非常柔和,喝起来味道也不错。希腊人认为中国的白酒很好喝,但在希腊只能在中餐馆才能喝到,而且价钱很贵。在希腊,人们通常是去餐馆和酒吧喝酒,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边吃饭边喝酒,而是单纯喝酒,最多佐以干果和橄榄,而且把喝得微醉视为一种社交风尚。

炸弹酒普及的韩国酒文化

在韩国不喝酒交不到朋友。韩国人爱喝酒,尤其是爱喝炸弹酒。关于炸弹酒的起源,说法很多,比较普遍的是说起源于美军军营。美军没有下酒菜,喝威士忌时便以啤酒为辅菜。韩国军人将之传出军营,并出于便利,将威士忌干脆放到啤酒中一起喝。军人们出于职业习惯,加之制作和喝这种酒的形象联想,就起了炸弹酒这么一个名儿。韩国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炸弹酒也因此得到迅速普及。实际上炸弹酒已从当时便宜和方便的享受,演变成了社交的重要手段,成了相互较劲的方式。朋友聚会,必有这个节目。吃饭过程中,大家酒过三巡,略有醉意,然后去二次,也就是去唱歌房,主要目的就是喝炸弹酒。一边唱歌,一边喝酒,气氛很热烈。

酒必大杯的中国饮酒文化

中国古代有月下独酌;有醉里挑灯看剑;有酒后狂草等等不胜枚举的事情。古人对酒的爱好与今人相同饮一世还不够,下世还要努力。中国人喜欢豪饮,酒必大杯,否则不过瘾。所以才有武松式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之说。有英雄美人式的喝法;有竹林七贤式的喝法。

烈酒豪饮的俄罗斯酒文化

俄罗斯以生产伏特加著名。伏特加是烈酒,饮时令喉咙燃烧。俄罗斯人饮酒习惯也是大杯,而且要干杯,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男人,所以一瓶酒打开后就没有机会再盖起来了。俄罗斯人在喝伏特加时,必先从喉咙里发出咕噜声,相传这是彼得大帝留下来的,几百年已形成传统。

彼得大帝可说是酒国之君,自己爱喝不说,犒赏得力部下,就是请他免费喝酒。彼得大帝的办法是:在他的下巴盖一个官印,只要在官印还没有洗掉之前,仰起下巴,发几响浓重喉音,就可免费出入任何一家酒店。俄罗斯人这种豪情,别国的人不一定学得好,中国人也比不上。俄国人为了享受饮酒,什么也不顾。

世界各地的冰酒都是怎样酿成的?


葡萄酒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加拿大冰酒(icewine)可说是商业化最成功的冰酒品种,但是实际上冰酒的起源在德国。近年来,中国冰酒的品质提升显著,那么中国冰酒是怎么在自然条件下酿成的呢?

德国冰酒

冰酒主要使用雷司令葡萄酿造,在德国被归类为特级优质葡萄酒(Pradiktswein)这一等级。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因为这种酒的酿造方式和其他特级优质葡萄酒不同,它被视为一种特别的等级,而没有被列入品质分级金字塔中(珍藏型、晚收型等都在这个等级金字塔之中)。

为了酿造冰酒,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期间,酿酒商静待气温降至零下八摄氏度以下,然后将冰冻的葡萄采收下来。

冻葡萄会立刻被榨汁,冰则被滗走。葡萄中只有水分会被冻住,固态物和糖分则不会,所以用这种方法榨出的葡萄汁具有更为浓缩的糖分和酸度。

德国冰酒的葡萄汁含糖量(mustweight)需要达到逐粒精选型(Beerenauslese,BA)的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葡萄汁很可能被转而用于酿造精选型(Auslese)葡萄酒。

总结来看,酿造冰酒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冬季需要足够寒冷(低于零下八摄氏度),还要有足够的冰冻葡萄,和符合标准的葡萄汁含糖量。这些都限制了冰酒的产量,使得酿造冰酒具有相当的风险,这也是冰酒价格较高的原因。

奥地利冰酒

奥地利盛产甜葡萄酒,也是冰酒的主要产地。和德国相似,奥地利冰酒需要达到逐粒精选型(BA)的葡萄汁含糖量,葡萄则需要在零下七摄氏度以下采收。

加拿大冰酒

加拿大冰酒主要产于安大略(Ontario)大区,在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Columbia)和魁北克(Quebec)也有生产。用于酿造冰酒的葡萄除了雷司令,还有法国杂交品种威代尔(Vidal)。

葡萄需要在零下八摄氏度采收,这和德国相同,但加拿大冰酒要求的葡萄汁含糖量通常高于德国和奥地利冰酒。(编译:SylviaWu)

喝酒碰杯源自何时?


据称喝酒碰杯最开始是为了防止有人在酒中下毒,而在如今这样的碰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

喝酒碰杯传说

避免被毒死

古时候,在酒里下毒来害死敌人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特别是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和主人一起饮宴可能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来宾随时有可能被视作为有潜在威胁的敌人而惨遭毒酒灭口。

因此,在那个时代,应付下毒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酒杯猛撞主人的酒杯,使得一个杯子里的部分液体溅入到另一个杯子中。如果主人带头先喝,那就万事大吉!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过去大多数情况下葡萄酒是盛在金属平底大口杯里的(锡制、银制或金制),因此猛烈撞击也没有关系。想想,喝酒时说的祝福语,与其说是向对方祝福,不如说是在感叹活着真好吧!

除了之外,那时的人如果共饮,宾客还会在干杯后盯着主人的眼睛来试图察觉主人是否有所隐瞒,并在必要时及时拒绝饮酒。尽管如今用宴会的方式下毒谋杀只存在于小说、电影里,酒杯也换成了不耐碰撞的玻璃杯,然而碰杯和碰杯后注视对方眼睛的习惯却在一些酒文化中保留了下来。

祭拜仪式

尽管古时候还没有干杯这个词,但是他们在喝酒的时候有一套固定的祭拜仪式。祭拜的对象通常为酒神,以及在当地受人尊敬、敬仰之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喝酒之前,必须向希腊神话中的酒神迪奥尼索斯(罗马神话中,酒神的名字叫巴克斯Bacchus,其实是同一个神)敬酒,并在仪式上呼喊酒神的名字。史诗《奥德赛》中,还有尤利西斯向阿基里斯敬酒,并祝愿他身体健康的相关情节描写。

驱除鬼怪

中世纪的人们在碰杯时,会很大声的说干杯,这样做是为了驱赶有可能已经潜伏进来的妖魔鬼怪。这一行为最常见于日耳曼人的部族里,他们不仅会叫的非常大声,而且还会在说干杯后猛烈撞击对方的酒杯,把酒洒在桌子上,以此用来吓跑鬼魂和恶灵。

喝酒碰杯由来

旧时期的法国chiere这个词的意思有脸,面容,看起来,表情。到了中世纪时,在安格鲁的词语里cheres是指我们的脸,而14世纪后期的时候cheres这个词衍生成为cheere,意思是脸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后来到18世纪,它的意思开始转变为高兴,被广泛用来表示支持什么事情,或者鼓励什么事情。由此推断,人们常说的来干一杯(tobeofgoodcheer),这个短语的隐含意思是想表示愿你的脸上挂满笑容(toputonahappyface)。

关于喝酒碰杯的酒文化传统的由来,目前有以上两种说法,也许现在只是出于礼貌的行为,但在以前,隐藏在碰杯习俗背后的,还有诸如以上的许多说法。

喝酒的时候为什么要碰杯?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希腊人创造的。

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举杯饮酒之时,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乐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舌头能够辨别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传到耳朵中。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

另一种说法是,喝酒碰杯起源于古罗马。

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给对方喝的酒中放毒药,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方法,即在角力前,双方各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以后,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碰杯礼仪。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 


中国的酒文化发展已久,在古时候人们就喜欢以酒会友,抒发心中情感。到了现代,酒在人们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多年老友聚会,酒都是人们彼此之间拉近感情的最好媒介。而且在中国,喝酒的规矩可是不少,就比如最基本的喝酒前碰一下杯,好像是大家默认的一条规矩,至于为什么要碰杯,很多人不明缘由,今天就给大家简单说一说这方面的知识。

其实喝酒前碰一下杯,这个习俗不是产生于我国,而是古代西方。关于这种习俗的起源,普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在举杯饮酒之时,人们的视觉、嗅觉、味觉都可以享受到酒带来的愉悦感,但是五官中只有耳朵享受不到,他们觉得这样不完美。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喝酒前先碰一下杯,这样酒杯碰撞发出的清脆之声,就可以让耳朵也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这是给耳朵的一种补偿。

因为在古时候,流行在酒里面下毒,所以在喝酒之前要先碰一下,这样酒就可以溅到别人的杯子里,哪样的话要死大家就一起死,所以英文里面叫“切S”,而我们中国叫“走一个”,但是具体是先走哪一个,这个就不晓得了。

古代的罗马表尚武功,常常开展“角方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给对方喝的酒中放再药,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方法,即在角力前,双方故意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此后,这样碰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
今天,在碰杯已成为人们喝酒的一种习惯要,在跟尊敬的人喝酒碰杯时,杯子应改要比人家的低,同为朋友的话,应该和对方差不多高。

跟着镜头 去世界各地的葡萄园走一走


端午小长假,不少朋友都结伴出游。有人苦恼三日假期太短,游不尽美景。别急,我们为各位酒友奉上世界各地的葡萄园照片,满足各位酒友对葡萄园的向往!

波尔多(Bordeaux)的晴朗天空下,郁郁葱葱的葡萄园看起来充满生机。四月,正是葡萄藤发芽的季节,它们象征着葡萄园又一年的希望。

图片来源:Wspicture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产区的圣丽塔山(SantaRitaHills),新生的嫩枝呈浅绿色。

图片来源:Picstopin

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y)产区,沐浴在晨光中的葡萄园,美如人间仙境。

图片来源:Fodors

德国莱茵(Rhine)河畔陡峭山坡上的葡萄园,看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图片来源:Telegraph

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的一座葡萄园,带着英国典型的田园气息。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