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鲁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泰山生力源破十亿 鲁酒复苏在望》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2009年,山东泰山生力源成为山东白酒前列家销售收入过十亿元的企业,其销售额突破十亿大关。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20日,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4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0%。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认为,山东泰山生力源营收突破十亿,不仅让鲁酒企业跨过十亿门槛,更预示着鲁酒在沉寂一段时间后,正在趋于复苏回升阶段。虽然和川酒、苏酒等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也标志着鲁酒振兴将成为未来山东白酒行业和企业努力的方向。
山东白酒曾经连续10年位居我国产销前列,期间,山东白酒行业还涌现出诸如“秦池”、“孔府宴”等享誉我国的白酒品牌,但是较近几年,在川酒、苏酒等强势领跑行业的同时,山东白酒却缺席白酒盛宴。实为白酒大省,但不是白酒强省,从2007年开始,四川替代山东成为国内前列白酒产量大省,而山东全省的白酒利润还不及一个四川五粮液酒厂。
产量大、品牌多、结构乱、利润低,这成为山东白酒产业运行较主要的写照。目前,鲁酒主要以中低档酒生产为主,比重达80%以上,高档酒生产比重较小。山东白酒地方头牌众多,但没有我国性的知名品牌可以与川酒等争雄。在和外省酒竞争的同时,山东白酒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虽然在本省占据优势,但是在省外山东白酒的市场却是节节败退。
由此可见,品牌形象低下、市场竞争力弱,这是制约鲁酒振兴的两个关键。为了振兴鲁酒,山东省在2009年出台了《山东省白酒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决定以以头牌产品为龙头,促进强强联合,增强山东省白酒整体实力,还将采取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品牌建设等措施。
目前,山东全省白酒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4家,2008年生产商品酒76.55万千升,比2007年下降了8.25%,产量仅次于四川的111.76万千升,居我国第二位。2008年销售收入166.6亿元,比2007年增长18.32%,其中,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企业有10家。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酿酒酒源史说
1.人类酿酒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对世界酿酒技术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酒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其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巢栖穴居,主要以野果裹腹。野果中含有能够发酵的糖类,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一种具有香甜味的液体,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天然果酒。“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正是建立在这种天然果酒的基础之上。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草湾曾经发现了醉猿化石,证明天然果酒是在“人员相揖别”之前就已产生。“猿猴造酒”听来近乎荒唐,其实倒很有科学逍理,它们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也曾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当然,这里的“酝酿”是指自然变化养成,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从而使猿猴采“花果”,“酝酿成酒”。不过,猿猴造的这种酒,与人类酿的酒是有质的区别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味的野果。人类社会进入旧石器时代的后期,虽说当时人类基本上还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但已能打制许多获取自然物的石头工具,在此时,人类就具有野果自然发酵酿酒的知识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畜牧业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当猎获到哺乳幼兽的母兽时,人们可能尝到兽乳,含糖的兽奶也可能受到自然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用发酵成酒。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和用乳酿制的酒,可以说是最原原始、最古老的酒了。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谷物酿酒取代了天然果酒。这标志着酒已经开始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物质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饮酒需求。农业的发展,生产出来的谷物由于保管等原因而发霉发芽成酒的事必定会多起来。人们尝到了谷物变成的酒后,模仿着干起来,谷物酿酒就问世了。从考古发掘的许多酿酒和饮酒器具中可以推知,大约在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的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谷物酿酒的划时代创造。到商代,酿酒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曲蘖开始出现。“蘖”是用发芽的谷物制成的酿酒发酵剂,用这种糖化剂所酿成的酒叫“醴”,醴是一种甜酒。曲主要是以含淀粉的谷物为原料的培养微生物的载体,在其中培养着丰富的菌灵—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以及酵母菌等。以曲酿酒能同时起到糖化和酒化的作用,从而把谷物酿酒的两个步骤—糖化和发酵结合到一起,为我国后来独特的酿酒方法—曲酒法和固态发酵法奠定了基础。2.酿酒始作人的传说中国现存的先秦古书中,不涉及酒的书是很少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我国作为世界三大酒的王国之一,从古至今人们爱饮酒,对酒的发明人也有着种种传说。从先秦编年史《春秋》起,每个朝代都有正史,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沿革,也记载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在这些史籍中,记载着数不清的关于酒的故事,但都没有记载酒是怎么发明的。对于酒的发明人传说甚多,一说酒是夏禹时代一个叫仪狄的人开始造作的;一说发明酿酒的人是杜康;一说神农时代以有酒;还有所谓“天有酒星,酒之作也”,认为酒是天上酒行酿造的。仪狄造酒说始载于《世本》。《世本》是秦汉间人辑录古代帝王公卿谱系的书,书中讲:“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认为仪狄是酒的始作人,后来又衍生出西汉人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泰山酒的文化魅力
泰山的酒文化,早在几千年前就广泛传播于民间,特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时期更加丰富了它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这不仅因为泰山酒是纳泰山之甘霖而孕育,傍泰山之风韵所滋养酿得的琼浆,还在于它的产品品牌文化的独特性。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悠久的文明传承,造就了泰山酒所深刻蕴含的文化魅力。
泰山酒的历史可追溯到久远的新石器时代——即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距今已五六千年历史,属于古老的东夷部族,是民族发祥地之一。大汶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尚书》中说“浮于汶,通于济”。它发源于泰山的东麓,又逶迤西去,驻足于东平湖,然后从群山间汇入汹涌澎湃的黄河。大汶口就孕育了这支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出土文物记载了泰山酒的历史。酒,作为一种文化,它与泰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大都要封禅泰山以祈求国泰民安,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宋真宗等皇帝到泰山举行大典所用的祭酒都出自泰山的酒作坊。酒质的远近闻名随泰山朝拜者的与日俱增在先民们的生活中广为传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泰山酒好,在于其水好,泰山龙潭水素有“仙露”、“甘霖”之称。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诗中提到,天地神秀之气都聚于泰山。据说,知名的思想家孔子有一个爱好就是饮泰山酒后,在微醺中临岱顶领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人称“酒仙”的唐代诗人李白,登上泰山后写道“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清朝皇帝乾隆曾12次登泰山,并钦定泰山酒为宫廷御酒。五岳独尊的泰山,不但以其雄伟壮丽而著称于世,而且以盛产独具特色的泰山名酒名扬遐迩,饮誉中外。
如今,耸立于泰山脚下的泰山生力源集团,发扬光大了得天独厚的以泰山为背景的酒文化传统,传承千百年来的泰山御用酒酿造工艺,开发挖掘出以泰山命名的优质泰山牌白酒,其主要标志性产品五岳独尊、金银泰山、泰山特曲、泰山王等均以上乘的质量、独特的风格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赞誉。泰山酒以其独特的芳香和魅力,传承着过去动人的故事,演绎着今天拼搏的故事,打造着未来的经典故事,树泰山品牌与传泰山美名一样,诚实守信、打造精品、奉献社会已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泰山”是一个真正的头牌,关于泰山,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传统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它所蕴含的内容很多,但作为一个在泰山怀抱中孕育起来的白酒品牌,它一定是与登山祈祷者一样在不断的攀登中实现其自身价值。因为只有这样,它的产品、品牌才能得以巩固提高,只有这样,它的生命力和知名度才能得以传播和升华。否则,就不会呈现今天这深谙泰山文化感召所凸显的生机和活力。
酒故事之鲁商酒道(五)
三、齐鲁酒商的酒道人生
山东酒商所具有的某些个性及所面对的市场局面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山东酒商如何走出自己性格束缚,超越市场的割据状态,形成自己独特的行商风格和模式,赢得自己的市场和利润,成为齐鲁商人不可或缺的思考。
山东酒商要想超越目前的市场状态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在现实的状态下,主要还是依靠我国性知名品牌的优势来占领市场的空隙。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几个山东酒商的经营案例悟出一些可循之道。
案例①:高占位山东供联糖酒有限公司的名酒专卖店
山东供联糖酒有限公司在我国较早开设“茅台”专卖店,经过多年的运作,已经形成我国较大的专卖店网络。1997年以前,茅台酒厂的政策是依托商超开专柜。许大同向厂方争取到搞专卖店试点的政策。他利用山东供联糖酒有限公司(山东省供销社的前身)和供销系统的特殊关系,召集全省各地市县供销社领导开会,借助各地供销社的网络开设“茅台”专卖店。同时,以加盟连锁的形式发展商业系统和个体工商户。由于专卖店业绩佳、利润高,吸引了很多有实力的经销商加盟,当年许大同就发展了28家,并很快增长到42家,网络遍布山东各地。许大同将专卖店当作茅台产品的形象窗口,在宣传、管理、经营上潜心打造,使业绩连创新高,曾创下单店一天销售额40多万元的惊人记录。
许大同在山东经营酒水多年,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制定了“向当地党政军供酒”的经营宗旨,利用自己和老领导、政界老朋友的交情,很快编织起一张巨大的“团购网”,使山东供联成了、****和大型企业的指定供酒商。
案例②:渠道网络山东国窖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的品牌号召
作为行业内后崛起的一个新星酒商,山东国窖酒业成为“泸州老窖”的战略合作伙伴,既有理性的选择也有机遇使然。作为随品牌而崛起的酒业公司,审时度势地抓住一个潜力品牌,是成功的重要基础,尤其在理性消费和名酒回归的现实下。
对于一个当时还不知名的高端酒而言,抓消费群是极为重要的。国窖酒业的重点就是加强消费和渠道网络的工作。随着“泸州老窖”对国窖的战略性调整和投入,“国窖”很快就形成自己的强大品牌号召力。山东国窖酒业挟“国窖”强大品牌和市场力度以令山东各路诸侯,在品牌的强大号召力下很快把山东各地牛气十足的经销商渠道聚到自己的号令下。较终奠定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坐镇一方的霸主。
鲁酒腾飞文化为魂
纵观白酒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正式步入营销时代以来,就在不断地探索着一条长远的发展之路。酒不但是物质的商品,更应该是情感的商品,实现情感价值的满足和升华反映到市场中,就是酒的文化内涵的提升。
长期以来,文化已成为鲁酒发展的“推进剂”。鲁酒的文化优势,颇受业内看重,相关活动纷纷落户山东。2011年10月28日,我国第三次酒道论坛在山东德州隆重举行,原山东白酒工业协会会长、着名白酒专家黄业立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文化建设,促进鲁酒腾飞》的主题讲话。
一、历史文化为根
鲁酒借助历史文化之根,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将文化精髓古为今用,更好地挖掘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审美观相吻合的文化内涵。纵观鲁酒,每一款酒的身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相伴,这是鲁酒的光彩,更是鲁酒优势之所在。
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儒家文化内涵深厚,闻名全球。地处山东曲阜的孔府家酒业继承发扬了孔府酒坊酿造技艺,并开拓创新,率先将浓香低度酒推向我国市场,为浓香低度酒产业化发展做出了贡献,荣获“国家优质酒”的称号。
山东景阳冈酒业有限公司位于山东聊城市阳谷县,位于武松打虎的旧址。目前,阳谷县尚存“武松打杀西门庆”的狮子楼和武松打虎处景阳冈等历史遗迹以及“千秋阳谷”“酒道馆”,无不彰显出山东悠久的文化历史。
二、酿酒文化为本
鲁酒企业培养麸曲技术熟练,有独到之处,具有厚重的历史渊源。低度浓香和芝麻香型酒,之所以成为鲁酒的优势产品,这是有历史和现实根源的,这是由鲁酒文化形成的。在酿酒文化的直接推动下,鲁酒实力显着提高。
芝麻香是创新香型,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景芝酒业从景芝白干酒中发现并提出的“芝麻香”概念。景芝酒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探索,初步摸清了芝麻香型酒的特征成分3—甲硫基丙醇,总结出“泥底砖窖、清蒸清烧、大麸结合、高氮配料、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长期贮存”的生产工艺要点,领跑了我国芝麻香白酒的发展。
鲁酒企业培养麸曲技术熟练,有独到之处。据史料记载,1949年至1952年,山东省烟酒产销管理局为了节约粮食、提高出酒率,总结了新华制药厂酿酒车间试制麸曲加酒母代替麦曲的酿酒技术,连续举办了6期麸曲酒母技术培训班,并在济南、益都开办试验厂,进行大力推广。到1953年底,山东省42家白酒生产企业全部实现了由小麦曲到麸曲的技术改造。一年节约小麦15000吨,原料出酒率由37%提高到了49%。1955年中央地方工业部组织我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有关酒厂的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人员,在烟台酒厂进行了白酒试点,系统总结了白酒生产技术,定名为《烟台白酒操作法》,其核心技术是: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池、定温蒸烧。此法节约了大量粮食,提高了出酒率。
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祥酒厂试产成功麸曲酱香型“祥酒”。以高粱为原料,采用河内白曲、汉逊酵母、球拟酵母等麸曲为糖化发酵剂,固态法生产。“祥酒”于1987年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该项目被评为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综上所述,鲁酒企业培养麸曲具有丰富的经验,纯度高、质量好。目前,大多数鲁酒芝麻香白酒生产企业的专用麸曲均为自家培养。
三、企业文化为魂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酿酒文化滋润下,鲁酒的企业文化得到了非凡发展。鲁酒企业之所以如此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是由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心聚力、构筑和谐’的文化本源决定的,其能有效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鲁酒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把它纳入企业常规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企业为此投入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古贝春集团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着重企业的文化建设了。1996年,古贝春就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报——《古贝春报》,10多年来,《古贝春报》由小报办成大报,由黑白变成彩色,内容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传递企业文化、加强与各界沟通的主阵地;自2003年,古贝春开始举办每年一届的“古贝春酒文化节”,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2006年,古贝春率先在山东省酿酒行业修建了“古贝春酒文化馆”,将企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连接在一起,通过实物展出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等。
花冠集团也建起了“文化长廊”,从2002年起,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行隆重热烈的“储酒文化节”,到现在已成功举办了10届。文化节除了组织阵容强大的演出之外,还要现场储藏、封存原酒,每次封存的原酒都在800千升以上。另外,扳倒井建起了“酒文化博物馆”、景芝建起了“酒文化展览中心”和“酒道苑”,景阳冈公司则建起了“酒道馆”和“千秋阳谷”等。
鲁酒企业的文化成果,凝聚了企业力量,扎扎实实推进企业建设,大力倡导先进的企业文化观,建立起“企业诚信”,确立“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酿酒”的企业精神,把鲁酒人的品质和鲁酒产品的良好质量紧密结合在一起,树立鲁酒的崭新形象,推动鲁酒快速前进。
如今,审美消费文化的兴起撬开白酒品牌文化无限空间,社会向小康发展,人们向感性消费时代过渡,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文化消费。人们会更多地追求幸福、友情、刺激、浪漫、舒适、怀旧与新颖。酒作为一种高档传统消费品,其市场空间将是巨大的,鲁酒在我国市场前景看好,但彩虹需在风雨后。
关于鲁酒的传说
鲁酒在鲁国的名声简直成了薄酒和坏酒的代名词。这坏名声则来源于《庄子》的一个典故。《庄子·胠箧篇》:“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因为圣人出世大盗也出现,究竟有无道理我们且不去管它。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因为鲁酒薄而引发了几国的大混战!
传说战国时,楚宣王一时强盛,令诸侯朝见。各路诸侯皆到,独鲁恭公姗姗来迟,而且送的酒很薄,宣王很生气,欲侮辱恭公。恭公不屈,据理严词抗争:“我是周公的后代,在诸侯中为长,行天子的礼乐,对周王室是有功勋的。我给你送酒已经屈尊降礼了,你还责备我送的酒薄,不是太过分了吗?”说罢拂袖而去,不辞而别。楚宣王大怒,于是联合齐国大兵攻鲁。魏惠王早想攻打赵国,只因害怕楚国来救一直未敢兴兵。现在楚国与鲁国交战,无暇他顾,魏国便趁机发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鲁国薄而邯郸围”的典故,后来借指因其他事的牵连而跟着遭殃的意思。这件事给鲁酒也定了位,鲁酒的恶名也传扬开了。
其实鲁恭公带着味道寡淡的薄酒,故意晚去,显然是有意轻慢楚宣王,那酒极可能是兑过水的,算不得鲁酒的正宗产品。若鲁国就只能生产这种劣质酒,楚宣王也就不会怪罪发怒了。“鲁酒薄如水,邯郸开战场。”白居易《杂感》诗不过演绎那个古老的典故,其实白先生很可能没有亲口尝过鲁酒的好坏。而在济宁寓居多年的人称诗酒英豪李白,却是喝过不知多少鲁酒,并留香诗中。他诗中多次提到鲁酒,均怀着喜爱,毫无贬义的。“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今天的鲁酒——济宁地区出的酒,其数量之多,品质之佳,更是的。我们不妨可笑地再作一次设想,如果当年鲁恭公送的是心酒、金贵、微山湖特曲、孔府宴等包含情意和文化气息的佳酿,楚宣王的御脸肯定会堆满灿烂的笑,那一场场厮杀便可避免了。
山东历史文化悠久而深厚,为鲁酒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根基。鲁酒几乎每个品牌都能得到文化的支撑,只有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同产品有机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鲁酒文化才能体现得更加酣畅淋漓。
酒故事之鲁商酒道
山东,位于东部沿海,陆地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近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48万。2007年山东GDP为2.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万,列我国第二位。山东是白酒生产与消费大省,省内有大小酒厂700余家,白酒也是各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6年山东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33.22%;山东白酒消费量就已经超过80万吨。白酒品牌方面,除了老“四大家族”兰陵、景阳春、孔府家、泰山特曲以外,还有趵突泉、琅琊台、心酒、古贝春、禹王亭,扳倒井、黄河龙、温和等等。
山东人豪爽热情的性格非常看重酒量,因此,无论是低度酒还是高度酒在山东都受欢迎。在酒精度上面,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呈两极化,要么喝低度酒如同饮水,要么喝高度酒显示豪气。以白酒来说,38度以下产品的销路占65%。主流香型是以淡雅型为代表的浓香型为主,占60%的市场份额,而山东当地众多品牌的芝麻香型白酒也差不多有10%左右的市场份额。主流价位:中档酒销售价60-100元之间;大众化消费价位10元以内;高档在200元以上。全省17地市都有1-4个当地的强势品牌,山东酒水市场85%的市场份额被鲁酒控制。作为孔孟故乡齐鲁大地的消费者有着较高的酒文化修养和较强的地域情结。
在白酒界,山东是一个无法用准确语言来形容的一方热土。庞大的消费力导致了我国各地品牌趋之若鹜,这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豪爽的性格,形成了本区域独特的消费习惯,这都造成了山东独特的白酒销售氛围!
作为商帮板块的鲁商,在这方热土经营白酒事业,形成怎样的性格?他们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在鲁酒林立的市场格局中找出自己的生存空间?这都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要点!
一、齐鲁酒之道:
山东白酒产业因为企业的众多和势均力敌,企业的生存空间有限,形成了占地为王和分区割据的局面。这种有限性,导致企业只有在家门口精耕细作,包括了企业人员的本地化、市场的全渠道化、价格体系的全价位化、营销的社会化,甚至销售环境的****化,这些都是因为作为区域内强势企业,或者利税大户、或者社会支柱的体现。
随着近几年山东白酒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好转,形成了相互渗透的局面,并产生了犬牙交错的经营格局,也就是走出家门口的战役,在某些具备相同人文、历史、消费习性等条件的市场经营略地,主要集中在东营、滨州、莱芜、枣庄等几个本地企业不是很强势的区域。在山东的其它区域的市场较量中,本地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仅是企业营销环节的问题,更是区域文化的个性使然,同时也和山东整个群体文化的个性有关。形成于山东大地的儒学,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主体,更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和主要代表。它深刻地塑造了人的国民性格,其中尤其深刻地塑造了山东人的性格。山东人的商业观念、商业心理甚至商业风格,无不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
从“学术儒家”自西汉以来的儒学,再到流行于民间的“世俗儒风”,包括了忠诚、孝道、节操、义气、信用、仁爱、礼仪、勇武、智慧、苦乐观……等伦理道德风尚。这一伦理道德的本质,即强调个人对他人的义务,观念上“无我”,践履上“克己”,在历史上形成颇有特色的“群”文化,这种群文化导致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容易衍生山头文化或者称为响马文化。这种占山为王的心态形成山东人自大,乐于聚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资源再多也禁不住“扎堆哄抢”,所以也喜欢单打独斗,当草莽英雄了。喜欢争前列,哪怕是一个小区域的前列;生意不大,摆的谱儿很大;互相之间不服气,不团结,甚至恶性竞争,没有和谐共赢的精神。
茅台的源史
茫茫宇宙,奥秘无穷。悠悠岁月,江山迭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贵州仁怀,西十二里,寒婆岭下,马鞍斜坡,赤水河东,茅草遍布,河畔台地,茅舍其中。茅台村庄,因此得名。
仁怀出土,商周酒具。汉武帝时,酿枸酱酒。历史悠久,酱香鼻祖。明末清初,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数百年来,工艺成熟。茅酒酿造,大曲酱香,细腻幽雅,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溢香持久,冠盖群芳。
茅台工艺,古老独特,历代酒师,实践创造。整个酿制,顺应自然。春夏秋冬,节律交替,成功利用,微生物群。茅酒酿造,贵州自豪。遗产,誉满全球。国酒,世界。观茅酒之独特,承天地与人和,集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展传统之工艺,示现代之绝技,塑民族之品牌,为全球之美味。
白酒专家,总结评述,用微生物,技术酿酒,人类智慧,典范领域。
世界名酒,三大蒸馏:茅台,英威士忌,法白兰地。
茅酒成功,三大定素:天时气温,地利地理,人和工料。
白酒破局之路一二三
无论是老品牌再造,还是新品牌上市,其实都是一个破局过程,若能成功打破既有品类市场格局,实现品牌插位,则破局成功,否则,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一个成功的破局,一定是一个充满惊险而刺激的挑战过程,同时,也一定是充满着智慧和思想、科学运作、成功策划的实施过程。
陕西老牌白酒西凤酒在多年沉寂之后,以一句“西凤酒回来了”拉开了西凤酒成功破局的序幕,之后成功推出多项举措,让西凤酒重塑品牌,更是在以西凤六年品牌为首的产品系列中达到一个空前未有的高度;洋河蓝色经典以“蓝色”文化成功破局,并将这一声势扩大到,制造出一股“蓝色”风暴,洋河蓝色经典风靡我国,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白酒神话。西凤和洋河可以说都是破局的经典之作。
形象来讲,破局尤如在冰面上开湖、在绝壁上凿洞,无论是开湖也好,还是凿洞也罢,首先都必须要先打开一个缺口,找到一个着力点,下狠药先破之,然后再乘势扩大,巩固成果,如此才能破局成功。也就是说,要想成功破局,必须遵循一个基本流程:先入局—再乱局—后升局—较后实现破局成功。
下面就以破局的几个流程作分析:
入局两点
机会点和定位点
欲破局,就必先入局,而要成功入局,就必须准确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品类市场、现有格局之下的机会点,二是自己入局在品类市场中的定位点。唯有牢牢把握住这两个基本点,才可成功入局、破局,否则,盲目入市,只会失败。
洋河蓝色经典成功找到入局的机会点,那就是文化差异——白酒长期以来都是论历史、论酒质、论品牌,日久天长,这些东西已经没有新意和吸引点,况且在酒文化方面也明显存在与饮酒一族内心需求的差异和空白。洋河蓝色经典大胆创新,将几千年的白酒包装传统彻底打破,推出蓝色包装,给所有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定位为“海之蓝”酒文化,海文化与酒文化融为一体,找到了与饮酒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大获成功。
入局者要找到这个机会点和定位点,不能只是一般的普通机会点,要想成功入局,这个机会点一定要狠、准,能引起整个行业的变革,像洋河的蓝色创意,像五谷道场的非油炸,唯有如此,才能达到乱局之目的。乱局之下,也才能给后进者留下真正的机会和空间。
乱局三法
价格乱局、概念乱局、文化乱局
乱局之目的在于要打破既有格局,然后再促使新的格局形成,在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给自己找到一个机会和位置。
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一般来讲,都会有三五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品牌长期占领着庞大的市场空间。要想乱局,价格乱局是较为有效、简单、直接,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法。2002年,一家小小的民营空调企业,以一份《价格白皮书》成功拉开空调行业价格大战,打乱了空调行业长期以来的价格态势,迅速让自己大获成功,名扬我国,它就是昔日的小品牌,今日的空调行业前5强——奥克斯。
价格乱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大获全胜,用不好,也会让自己一败涂地。在价格乱局时有两个原则是必须把握好的:一是,要降价就必须一次降到底、降到位,不能留给竞争对手反降价的机会;二是要选择消费者敏感产品价格进行降价,举个例子,比如吃饭,大家较常吃,也较清楚价格的菜品是土豆丝,甚至在一级、二级、三级和饭店里,基本都有一个不成文的定价标准,如果选择这个菜品进行大降价,消费者就一定会认为这里的价格便宜,反之,如果你选择一个大家根本不清楚、也不经常点的菜品降价,即使降再多,也没有人会认为你便宜。
概念乱局、文化乱局亦一样。要想乱局,你提出的这个概念、文化一定要与众不同,而且要能达到“行业地震”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升局两招
技术或资金升局,提高门槛
乱局不是较后的成功,乱局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要想较终达到成功破局的目的,让自己在既有品类市场中成功占领一席之地,在乱局之后,还必须完成较后一步——升局,通过升局让行业重新整合,然后借机提升自己,成功加入升局之后的新阵营,达到真正破局的目的。
古语云: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商道亦一样。乱局就是要拆散既有的市场和品牌,而升局就是要让拆散的市场和品牌重新整合,所不同的是此合非彼合,经拆散重新整合的品类市场中将会多出一个新的品牌,那就是乱局者。
升局即提升整个行业格局,提升行业格局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技术研发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门槛;二是通过创新提高行业资金门槛。通过这两种途径达到行业重新整合的作用。而这两种途径对破局者来说,在入局之前都要安排好。
破局者是后进者,也基本会成为所有品牌敌视的对象,要想破局还必须要连环出招,步步为营,招招出彩,方能达到成功破局的目的。
酒故事之鲁商酒道(一)
二、齐鲁酒商的人生之道
鲁酒企业的战略生存空间的狭小,催生了他们对本地市场强势占领,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本地经销商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几个层面,首先是对外地品牌的打压,包括对经销外地品牌的经销商的打压。对省内的白酒品牌打压尤甚,在高价位名酒方面打压稍显弱势。再就是对经销自己品牌的经销商的分化,由于企业不希望存在能够控制自己市场的大户,所以他们会采取品类分化、开发买断、不设总经销、设办事处直供终端、实行全民战线等措施分解经销商实力;然后对一些有渠道、有实力的经销商采取政策或利用上层****和人际关系等压制和拉拢方式,给与他们某些品类或者开发品牌实现对整个市场全方位、全市场的占有。
山东白酒经销商在鲁酒的这种压制和竞争夹缝里寻找生存空间,所以形成了山东白酒经销商人数众多、实力弱小、渠道单一、竞争惨烈、鱼龙混杂的状况,但是也同时继承了传统山东人的吃苦务实、诚实有信、义气豪爽、官商一体、本分求稳、讲排场、重土安命等鲜明特点,所以山东没有像海烟、朝批、天驹、吉马、那样的大型品牌运营商,就连像淮北顺达、淮安增力、安徽益力这样的区域实力派渠道商都非常稀有。但山东经销商还是呈现了自己的独有性格和生存方式。
1、占地为王
鲁酒企业的占地为王的性格,在白酒经销商的性格里同样存在,所以山东的经销商尤其是主流的渠道商,能够形成几个地区同时布局的商家基本不存在,就是目前在山东数得着的几个大经销商(济南宝真、山东国窖、新星集团),他们也基本上是谋求强势品牌在整个山东区域的覆盖,而非渠道的占有和实际操控,甚至一些做得比较大的经销商的主要业绩,依然是在自己本地区的根据地市场,其它市场形成弱势补充的效果。
2、吃苦务实
山东酒商的吃苦精神在行业内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大经销商,还是小的夫妻店。这既有自然环境磨练和先天遗传因素,更有文化、精神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历史上,齐鲁大地曾出现过好多以吃苦为乐而着称的名人,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这种“苦其心志”精神的感应下,山东人普遍具有一种“苦行主义”。
吃苦耐劳的精神,造就了山东酒商务实肯干的民风。他们不图虚名,而注重实效。他们想问题,办事情,一般都尊重既定事实和客观条件;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去追求;干什么事情,务必达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结果,这便是山东人的求实风格。山东白酒市场的整个市场格局,同行竞争的残酷,为山东酒商提供的生存空间甚是微弱,他们依靠苦干、实干,挣点辛苦钱。在目前的酒水市场,我们依然会看到从早忙到晚的白酒经销人员。
3、义气豪爽
山东酒商重义气,而义是什么?孔子,孟子解释的较为清楚,义的表现,即为忠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为朋友两肋插刀。忠诚构筑了山东人生生不息的本质,而这忠诚的信念厚厚地参透沉淀在山东人的心灵深处。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
然而事物总是两方面的,江湖义气太重,有时会不讲原则,不讲党性,不讲法律。“哥们”、“姐们”的事,不对也说对,不行也能行。义气太重的地方,企业有事找“熟人”,市场交易讲“圈子”。这种“义气”不仅败坏了民风,与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原则也是背道而驰的。有时拿义气、豪爽代替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常常带有头脑发热和不负责任的嫌疑。山东酒商往往把“义气”、“豪爽”看得过重,在合同的严密性、科学性上下功夫不够。签约时很痛快,但是签了以后,有时因为考虑不周而难以履约。山东人豪爽豁达不在乎,潜意识里是希望对方也像自己这样不在乎。一旦对方没有想象的那样“大度”时,自己往往陷入被动和尴尬的境地。所以前些年我国有不少靠炒作起来的白酒品牌或者买断品牌热衷于山东市场,他们看中的就是山东酒商头脑一热做出的义气决定,近几年山东酒商在选择品牌上也学聪明了,不再靠义气、哥们感情,把眼睛擦得明亮。吃一堑总是要长一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