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少数民族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少数民族的酒文化》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粮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青裸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史记·大宛列传》记安息国,说:“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史记·大传》又说:“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稽。”可见当时当地酿酒业之发达。《汉书·西域传》载,张骞出使西域后,武帝与西域和亲,公主嫁乌孙国主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人。”乌孙族最初活动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西迁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葱岭北,辽代以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载:“王与之酒泉”,杜预注:“周邑”。《水经注·河水二》:“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注:“酒泉,其水甘若酒味也。”世若无酒,不会以酒喻之,说明当时酒在民间生活中已很普遍。酒泉地区当时是少数民族地区。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内地后,才开始在国内广泛引种的。葡萄酒的酿制法,于唐太宗时由西域传入长安。后人传说来自西域高昌国。高昌在唐代的辖地西包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阗,几乎囊括今日的整个新疆地区。高昌国是今维吾尔族的先祖回鹘人的一支西迁建。《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唐延“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晋张华《博物志》称:“西域有葡萄酒,积年败。彼俗云:可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隋书》和旧、新《唐书》都说西域高昌国盛产葡萄酒。当时汉族人中,只有与西域毗连的凉州(今甘肃西部)才仿造葡萄酒。北宋末年朱翼中所著的《北山酒经》中所说的葡萄酒,只是以葡萄酒酿造法为工艺,以粮食为主料,以葡萄和杏仁为辅助香料制成的酒。直到明代,纯粹的葡萄酒才在内地广泛酿造。奶酒又称乳酒,是中国北方蒙古、哈萨克等牧业(过去主要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饮料,以马、牛、羊的乳汁发酵加工而成。自然发酵而成的奶酒度数不高,不易醉;以蒸溜法制成的奶酒浓度高,酒劲大。《鲁不鲁乞东游记》中记载的奶酒制法是:把奶倒入一只大皮囊里,然后用根特制的棒开始搅拌,这种棒的下端像人头那样粗大,是挖空了的。当他们很快地搅拌时,马乳开始发生气泡,像新酿葡萄酒一样,并且变酸和发酵。继续搅拌,提取出奶油,当它有辣味时,就可以当酒喝了。奶酒最初产生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他们以皮囊盛奶,在游牧颠簸的过程中乳汁变酸发酵成奶酒,被牧民发现而利用和进一步加工,流传至今。据《史记·匈奴传》称,“其攻占,斩首虏赐一壶酒”,可见当时酒在匈奴人的生活中已普遍应用。匈奴人饮的酒,除汉王朝送的以外,主要是乳酒。《匈奴列传》说,汉文帝时,中行说投降匈奴,向单于献计,要他摒弃汉王朝送的酒食,“以示不如酶之便美也”。就是乳汁。蒙古人饮用马奶酒的记载,最早见于《蒙古秘史》,该书说成吉思汉第十一代先祖布旦察尔,曾在通戈格河畔游牧的一个部落中饮用过类似于马奶酒的“额速克”。《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的记述。“忽迷思”即马奶酒。清·基城主人《出塞集·塞外竹枝词》注说,蒙古人“以马乳酿酒,每饮必烂醉而后已。”可见马奶酒不仅多,而且好喝,否则不可能“每饮必烂醉”。据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马奶酒确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补肾活血、助消化,而且对胃病、气管炎、神经衰弱和肺结核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在元代,马奶酒已成为宫廷国宴的饮料,至现代,蒙古族男女老幼皆喜饮马奶酒。总的来说,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没有不饮酒的,只是饮酒者在民族人口中占的比例、饮酒场合的多少及耗酒量的大小不同而已。换言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且从体总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2023相关白酒知识:少数民族趣味酒文化:牛角酒


贵州东南一带苗族接等宾客要敬献醇香适口的牛角酒。似果宾人清楚苗家法则,要双手端住牛角,一饮而齐,就会顺畅入入苗寨。聚居在贵州黔东南的苗族群多,用牛角斟酒欢迎宾人。他们一般筛选一种形态美盯的水牛角,用小刀将牛角外刮尽,在理论雕琢斑纹图案,然后涂漆上彩。当宾人来来寨门谈障(因怕逃酒,专用柴禾和桌子横放谈上,作障碍)前,衣着富丽的苗家密斯便抬起牛角酒相敬,同时另几位密斯在宾人胸前挂两三只紫色彩蛋,表示吉利似意。始遇这种场合宾客,睹这大略装有500克酒的牛角,犯了寨规,还得罚酒一杯。原本牛角酒多为自家酿造的米酒,醇香适口,营养极为充分。十分在盛夏饮一杯米酒,解渴消暑十分愉速。 敬你啊,琼浆,我的亲人!欢迎你来苗寨来……能歌擅舞的大密斯、小伙子用牛角满满斟上一角酒,和着葫芦笙的音乐节拍,蹦着踢脚舞,唱着祝酒歌过来了。你倘若爽爽速速接过羽觞来,讲声教化,仰脖将酒一饮而齐,那么,美宾的主人就会翘起大姆指赞叹你是美样的。若你不愿饮,主人会将过程再来一遍,你便再也不盛意想推别了。

看看少数民族的唱歌喝酒法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在大山环绕之间,一个少数民族打扮的人大声的对着大山唱情歌,其实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喝美酒的时候也是要唱歌的。
一些民族村寨有文化的姑娘也以主人身份伴歌敬酒:“大叔高龄见识广,敬你一杯表心肠;酒敬青年得对象,酒敬老人寿命长。”老人听了,唱道:“虚度光阴几十年,从不出村见识浅,多谢姑娘敬我酒,祝你满意结良缘。”然后宾主碰杯而干。另外还可以由主人的亲友唱酒歌代为敬客,这时,宾客在喝酒前先唱几句打招呼:“主家酒花亮晶晶,请让我来问一声,你是长辈是同庚?你为谁来把酒斟。”主人的代表回答后,客人唱谢酒歌:“一杯酒是情分,半杯酒也是情,接过酒来领了情,多谢老表和主人。”这才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常常说少数民族的人比较豪爽的原因了。

你不知道的少数民族饮酒趣闻


十一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去了哪里呢?所到之处有哪些风土人情?对于各地的饮酒文化你怎么看?今天好酒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你不知道的少数民族饮酒趣闻。我国少数民族喜欢饮酒,他们的饮酒方式多种多样,别有一番风情。

打印酒

贵州黔东南一带的苗族盛行一种打酒印的习俗,无论是婚嫁或是节日的酒席上,主人家用萝卜或红苕等做些“大印”,礼节性的酒过三巡,主客群情激动就开始打酒印。

客人每饮一杯,就有人用“大印”蘸上蓝靛(染布的青色染料)或墨汁、锅烟等,在客人脸上盖一印记,脸上印多,标志着主人盛情,客人海量。

姑娘酒

侗族和苗族都有酿制姑娘酒的习俗,即姑娘出生时,马上为她煮一坛甜酒,将其窖在地下或埋藏在池塘底,待姑娘长大成人后的婚嫁之日,才开窖启用,与江南地区酿造的“女儿红”异曲同工。

但苗族和侗族在姑娘酒的饮用习俗上又略有不同。侗族主要是作为姑娘陪嫁酒饮用。苗族的姑娘酒(又叫女酒)则更为讲究,在酿造时必须经过滤后密封于小口大腹的土罐中,至冬腊月之际,池塘水干涸时,再埋于池塘底部,直至女儿出嫁后回到娘家,才取出用以招待亲友宾客。

讨八字酒

在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婚俗中盛行。男女青年经过恋爱、说媒之后,双方父母已无异议,就需择出婚期。男方家的媒人要到姑娘家来讨八字,女方家在堂屋中的神案前摆上八碗家酿米酒,并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纸上,再压在其中一碗酒的底下。

然后请媒人去揭姑娘八字,媒人只能凭直觉去找,当揭起一碗若没有姑娘的八字时,媒人就将该碗酒一饮而尽,然后再揭,直至揭出八字为止,才能带回与男方八字合在一起,推算出良辰吉日,作为选定的婚期。

苗族家庭中,如果有婚后无子、或小孩体弱多病、久治不愈的,为求子或为小孩消灾祛病,都会用栽花竹酒这一形式来祈求愿望的实现。家人从山上竹林中挖取两株连根竹,栽在自家房屋中柱的旁边。请12位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有福之人参祭,并由主人家以酒肉盛情款待,此为喝栽花酒。另外,还要在所栽花竹根下,埋一坛密封好的米酒,使其终年不干,以示吉利。

滴酒祭祖

水族待客请酒,无论什么场合,都有一个滴酒祭祖的习俗。

主客入席坐定后,一般由主人提议,请在座中一位辈份年岁较大的人先执筷。于是这位被推出来的老人就用筷子蘸一滴酒洒在桌面上,以示先向祖先敬酒。接着,主人才双手捧杯将酒敬给客人,客人则要接过酒杯放在桌上,亦用筷头蘸酒祭奠,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滴酒祭祖的习俗,在苗族中也普遍盛行。

盘点几款少数民族的特色酒


1、蒙古族马奶酒蒙古族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得名。马奶洒的酿制历史悠久,传至今日,仍盛行于蒙古牧区。酿制的时间自夏伏骒马下驹时始,至秋草干枯马驹合群,不再挤奶时止。这段时间被称为“马奶酒宴”期。酿制马奶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挤出马奶过两三天变酸后,马奶发生分离现象,取出浮在上面的奶油,将其余部分密封于铁锅内蒸馏,反复三四次,则酒味越来越浓。这是制马奶酒的精工艺。另一法为粗工艺,用发酵方法酿制。一般是先用牛奶制成酒曲,再把生马奶倒进装有酒曲的容器里,置于较温暖处,每日启封以木杆搅动数次,使之发酵,味至微酸即可。在夏季的内蒙草原上,凡是有牧民的地方,就有马奶酒飘香;只要有节目活动或亲友聚会,就会有马奶酒宴和敬酒歌舞。与蒙古族生活在同一区域的达斡尔族也有酿制和饮用马奶洒的传统。生活在内蒙古的部分鄂伦春族,用马奶、小米和稷子一起酿制马奶酒。哈萨克马奶酒,是将马奶盛入马皮制的袋子里,扎紧口使其发酵,制成半透明、略带酸味的饮料,他们称之为“克木斯”。因为马奶酒有健身和医疗功效,所以常饮马奶酒的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牧民普遍身体强壮。 2、藏族青裸酒青裸酒是藏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传统饮料,传说青裸酒的酿制技术是唐文成公主传授的。在西藏民间流传有端起酒杯(碗)想起公主的民歌。青裸酒的酿制法较简单:先将青裸洗净煮熟,捞出来摊在干净的麻布上降温,拌入酒曲,装进陶罐或木桶中密封发酵,酿成醪糟,二、三日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再过一两天即可饮用。酒色黄绿清淡,酒味甘酸微甜,度数较低,有人称之为青裸啤酒,但无泡沫。头道酒约15-20度,二道10度左右,三道仅5至6度。饮之难醉,醉则难醒。常饮的青裸酒,一般是10度左右。另有青裸白酒,酿制法较复杂:将醪糟装入大陶罐,加入少量水。罐中以术棍架起一铜锅,锅沿与罐沿齐平。锅上架一钝锥形铛子,口径略大于罐口,罐沿与铛间用草术灰泥封严。陶罐底部以温火加热,不断将铛中升温的热水换成凉水,使罐中蒸汽凝为水珠滴到铜锅里,七八小时后,取出铜锅中的液体,即是青裸白酒,度数可达60度以上,酒香四溢,略带青味。此法可称为土法蒸馏。因为活细,一般是主妇操作。青海土族农民也酿制和饮用青裸酒,他们一般把青裸酒称为“酩,土族语叫“斯拜·都拉斯”。其制作法是先将青裸做成醪糟(当地汉族方言称“甜醅”然后入锅加水蒸馏出酒。乙醇度一般在三四十度间,最高亦可达60度。为使酒色味更佳,人们常把酒装在能容20公斤的黑瓷坛中,密封坛口,深埋在羊圈或居室炕沿附近的地下,过一年半载挖出,添满酒再埋,如是两三次,坛中酒色如黄蜜,浓如稀,醇香扑鼻,入口绵滑,小酌数杯,即可使人酒酣神怡,若再多饮,沉醉难醒。土族是以古代民族吐谷浑为主体,吸收了羌、藏、蒙古及汉族的成分发展形成的,羌是“西戎牧羊人也”(《说文·羊部》藏族和蒙古族都是有古老游牧历史的民族。因此,土族人种植青裸和酿青裸酒窖藏于羊圈的做法,恐有相当久远的传统了。3、柯尔克孜族“孢糟酒”“孢糟”是柯尔克孜语音译,可意译为黄米酒,因其原料是黄米。其酿造法是先将黄米洗净泡软,上磨推成浆糊状,装入布口袋里发酵。发酵后入锅加水煮至冒泡,再装入袋中滤挤去渣,其纯净的液体就是孢糟酒。酒色界于橙黄与浅咖啡色之间,乙醇度在15度左右。此酒酸甘相兼,有补血和助消化的功能,很受群众欢迎。当地维吾尔族群众亦喜饮,但维吾尔人并不酿制。目前,在新疆柯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一些县城里,已开有“孢糟馆”,这就大大方便了各族群众的需求。孢糟馆类于内地的茶馆,不经营菜肴,顾客喝些孢糟酒,吃些烤馕即可,非常便利。4、门巴族“曼加”酒“曼加”是藏语音译,意为“鸡爪谷酒”,因以当地特产的鸡爪谷为原料酿制而得名。鸡爪谷系禾本科农作物,籽粒如白菜籽,色紫黑,穗头如猫爪,喜肥耐水,生长期四个月,亩产五、六百斤,是门巴族和珞巴族的重要粮食作物。酿制方法简单:先将鸡爪谷煮熟,捞出晾温后拌入酒曲,放置于竹盘中发酵。饮用时,将发酵后的鸡爪谷(酒酿)装进底部有塞子的竹筒,加入凉水,稍候拔开塞子,以酒具接盛即可饮。曼加酒的度数仅10度左右,提神消暑,夏季尤为群众喜好。门巴族聚居的西藏门隅(意为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原地区)地区和墨脱县,基本上是高原河谷地带,气候温暖。5、水族肝胆酒是将猪胆汁注入米酒中而成。以此酒待客,表示主人愿与客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宰猪时将附着苦胆的那片猪肝一起割下,以火烧结胆管口,防止胆汁流出,然后将其煮熟,再与猪肉一起祭供祖神。客人入席酒过三巡后,主人拿起猪肝,剪开胆管,当众将胆汁注入酒壶,为在座者各斟一杯肝胆酒,依长幼客主之序分先后干杯。猪胆能消炎灭菌、清火明目、降低血压。常饮肝胆酒有益健康,故在水族群众中流传成俗。6、土家族甜酒茶土家族的甜酒茶实际上不是茶,而是酒。正如解放初期广东有部分人还把啤酒叫做“洋茶”一样,这仅仅是名称上的误用。土家族以糯米或高粱煮甜酒,将甜酒和蜂蜜冲入盛山泉水的碗中,甜酒茶即成。饮之清冽甜香,消暑提神。因有些山泉水实际上是矿泉水,所以常饮有强身健体之功效。7、普米族“酥里玛”酒酥里玛酒主要以大麦和玉米为原料酿制。先将洗净的粮食煮至八丸成熟,捞出晾温,拌以酒曲,装入大布口袋里发酵。两天后有酒味飘逸,将其再装坛密封。数日后(一般以放坛处的温度高低来估计封坛时间的短长)开封加适量清水入坛,再盖上盖等两三小时,便可倒出清水,此即“酥里玛”。有的人是在密封的坛口插一支吸管,用酒时以虹吸原理将酒引流出来。8、羌族蒸蒸酒其酿制方法较简便。将玉米粉用杉木甑子(蒸桶)蒸熟后,倒在簸箕里晾至稍温,拌上酒曲,装入坛中,封严坛口,置于荞麦秤秸中发酵,约二十天左右,便可饮用。酒色淡黄,酒味甘甜,能去淤血、生鲜血下奶,是羌族产妇哺乳期间的常备饮料。喜客临门,主人往往让他喝饱为止。9、四川彝族苦荞酒彝族在解放前没有专门的酿酒作坊,民间广大奴隶群众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用来酿酒,能够酿酒的是奴隶主或较富裕的“劳动者”(阶级成分)家庭。酿酒原料主要是苦荞(一种有清苦昧的荞麦)、玉米或土豆。先将酿酒用具全部洗净,不能有一点油星,再把苦荞以木甑蒸至半熟,晾温拌酒曲,装进发酵桶里。冬天为保持室温,需不断生火,促其发酵,待酒香四溢时,插管于发酵桶底的孔中,引流出酒液,第一杯敬神灵,第二杯献长者,尔后其他人方可饮用。因以苦荞为原料酿制而得名。苦荞是凉山半高寒山区的特产。彝族把用玉米、高梁和少量苦荞作原料酿制的酒叫泡水酒。现在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民间多饮外来的白酒和啤酒。10、云南彝族辣酒辣酒即白酒,其主要原料是玉米或高梁,其特点主要反映在制作过程中,玉米或高粱煮熟拌入酒曲后,装入外面涂有牛粪的竹箩里,并用蓑衣或麻袋片盖严实。待到发酵至将要从竹箩孔中渗出白浆时,装入坛中密封,当玉米或高粱变成细糊状时,装进甑子,上铁锅,兑水蒸馏出酒液。11、纳西族合庆酒合庆是滇西地名,该窖酒以当地的大麦和黑龙潭水酿制,香味纯正,曾获云南省优质产品称号。12、怒族咕嘟酒怒族咕嘟酒的酿制法,其第一步与羌族的蒸蒸酒基本相同,即将玉米粉制成酒。其特点表现在饮用时先将坛中的酒同酒糟盛一部分到盆中,加入适量开水,再拌入些蜂蜜或糖,滤去渣,饮其汁。13、水族九阡酒九阡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个区,因当地水族能生产一种独特的糯米酒,故以地名来命酒名。九阡酒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酿制过程中加入多种药材。酒色棕黄,状若稀释的蜂蜜,味微甘,酒香馥郁。九阡酒下窖的时间越长越醇。陈年九阡酒要在孩子出生时酿造下窖,直至结婚时,甚至到寿终时才饮用。因用多种药材作原料,所以有活血舒筋、健身提神的功能.14、普米族大麦黄酒普米族大麦黄酒的酿制是先将大麦煮熟,拌酒药发酵后,装入大土陶中,以灶灰泥封好坛口,二十一天后以管子吸引出酒液,装坛存放,随饮随取。酒色桔黄,味道甘甜。

介绍2款少数民族特色酒


女真族酒宴:
女真人是满族人的祖先,每天一项日常事务就是喝酒,每喝必劝,尽醉而归。景祖乌古酒时,女真人酗酒成风,世祖劫里钵曾醉后骑驴入定。他们喝酒的办法豪放到不用杯子,而共用一只酒桶,大家依次舀酒痛饮。每逢婚嫁,夫婿和亲戚到女家,要抬上许多酒菜待客,酒用金银瓦器盛装。将士出征,全军会饮,此时将官招人献计,共议长短。平时宫廷夜夜大家喝酒跳舞快活,以致影响朝政。
幺佬族重阳酒:
重阳酒是幺佬山乡农家较喜欢的传统饮料,重阳酒醇香扑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时醉了都不晓得,醒来头不晕。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幺佬山乡家家户户选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阳酒的制作方法与汉、壮族地区的甜酒制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开坛饮用。

白酒知识:少数民族的交杯酒礼节


在贵州的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盛行一种特色酒俗———交杯酒。交杯取自“交情”、“交心”之意。交杯酒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种是两人各持一个酒杯,相互同时递到对方嘴边,并且同时饮下。第二种是主人、客人各自举杯与对方持杯的手臂相勾,再将自己手中的酒同时饮下。第三种是在集体的酒宴中,主人客人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都手持一碗酒,当饮酒时,右手将手中的酒递给下家,左手接住上家递来的酒。主人和客人分别说完吉利的话后,大家同时喊一声“秀”!大家便同时饮尽上家递来的酒。

什么是咂酒?少数民族喝咂酒的传统


咂酒,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涉及藏族、土家族、羌族、彝族、苗族、布依族、壮族、高山族等,流行地域包括两广、两湖、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

咂酒是以糯米或玉米、高粱、小麦等粮食酿制而成的甜酒,用大瓮装好至于窑内贮藏1年或数年,然后取出以凉水冲泡,数人以竹管进行吮吸的一种饮用方式,成为咂酒。多用于宴会招待嘉宾或田边地角劳作间隙进行咂酒,用于宴会助兴和劳动中接触疲劳。吮吸时,“先由一人吸咂,叫开坛,然后彼此轮吸。”
羌族咂酒
咂酒,是羌族人民十分喜欢的自酿酒,是农历十月初一“年节”时必不可少的佳酿。羌族咂酒以青棵、大麦为原料,煮熟后拌上酒曲放入坛内,以草覆盖酿成。饮时,先向坛中注入清水,再用细竹管改。亲朋贵客来后,大家轮流吸饮,吸完再添水,直到味淡后,再食酒渣,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饮咂酒时要唱酒歌。唱时,宾主并排而坐,轮流对唱,同时鼓乐齐鸣,热闹非凡。
藏族咂酒
咂酒,是以青棵、大麦或糯米、玉米、高粱、小麦、高粱等为原料,煮熟后拌上酒酿封于坛中,经数天、数月,甚至数年后取之饮用。在咂酒坛上口处插有很多细竹管,饮酒者围着酒坛,口衔吸管,吧嗒吧嗒吸酒,所以叫咂酒。藏民边跳锅庄边咂酒。咂酒时气氛活跃,一边吸咂,一边纵情歌舞。吸干了又加水。
彝族咂酒
彝族婚宴,备酒数坛,招待宾客。咂酒可在婚礼、节日、宴会时宴请宾客。亲朋贵客来后,大家轮流吸饮,吸完再向坛中注入开水或清水,直到味淡为止。
土家族咂酒
咂酒为土司时土司王特别酷爱。据考证,咂酒乃土家族处在农耕时期,吸取了古蜀地的酿酒方法,在土家族士兵被征调赴东南沿的战事中逐渐形成的吮吸习俗。如此说不谬,那以竹管吮吸的咂酒,当为当今吸管喝饮料之鼻祖。咂酒,围众人共饮于一坛,是大众心理得以亲情交融,是土家族在饮酒上协调人际关系的途径,充满着“和”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土家族崇尚礼仪、热忱待客、纯朴厚道的民族性格。
苗族的咂酒
苗族咂酒,是六寨苗族人民自酿的一种原生态传统特色饮料,也算是一种宴酒。咂酒,古称“打甏”。它不是酒,而是一种饮酒习俗。“咂”即吸吮的意思,“咂酒”指借助一种竹管、藤枝或芦苇杆等管状物把酒从器皿中吸入杯或碗中饮用或直接吸入口中。
咂酒文化
清末石达开与洪秀全闹别扭,逃亡四川,在与苗胞欢聚时,就饮咂酒,他趁酒兴,写了一首诗:“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进黄河水倒流。”“明珠”,是指浮在酒水上的气泡,也叫缥蚁。“低头”,是说低头咂饮。“五岳”、“擎天柱”分别指双手和吸管。诗写得很有气势,把咂酒的风情和豪壮的气氛,都写出来了。听说,咂酒还是张大千先生的家酒,张大千既是画家,也是烹调家,很会做菜,能巧妙地将四川菜做成各种好吃的家常菜。张学良将军去拜访他,他就亲自下厨做菜,并用家酒款待张学良。他做过的菜,都用本子记录下来,“大千菜谱”加上大千家酒,也可谓一绝也。

白酒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


白酒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它体现出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适应发展中个性化的审美观,消费习俗和消费心理,如“舍得”文化中的人生哲理,水井坊倡导的“高尚生活元素”,通过低醉酒度的推广,正促进健康、科学、文明和谐的新型酒文化的传播。白酒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它体现出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适应发展中个性化的审美观,消费习俗和消费心理,如“舍得”文化中的人生哲理,水井坊倡导的“高尚生活元素”,通过低醉酒度的推广,正促进健康、科学、文明和谐的新型酒文化的传播。中国白酒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天然发酵到生产酒,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从作坊式手工操作的经验型,发展到具有现代规模化集约化的科技型生物制造业,是产业的飞跃进步。如四川花园式的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水井坊,以生态园式的沱牌舍得酒业等一批代表型企业,它们是走向社会、走向小康富裕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工业的骄傲。白酒酿造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利用天然微生物生产的曲药作发酵动力,以产酸控制的开放式微生物固态发酵工艺,用传承至今甑桶蒸馏器,所产白酒在世界上具有独具的风格,这是白酒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是以含低级脂肪酸乙酯为其主体香,国外蒸馏酒大多是以醇香和木香为主,白酒中含乳酸乙酯,醛类物质较多,酸与酯有对应的平衡关系,以及棕榈酸乙酯等三大高级脂肪酸乙酯,他们是构成白酒的特征性成分。当前白酒消费,已经是追求高质量、高品位、高品格的时尚消费,饮酒是政务、商务洽谈、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是休息、是聚会、是娱乐、是旅游、是劳保、是品味人生的一大享受。白酒是含有丰富的香味物和某些功能性物质的酒精饮料,人们喜欢饮酒,是在于它能给人们制造一种欢乐,热烈的气氛,激励思维活性,反应一种心理沉积,是人们的情趣和精神的寄托,所以说白酒是体验精神文化的产品。饮酒文化传承了几千年,长期的历史经验证明,“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国家制定了白酒卫生标准,研究证明,酒中还会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因子,如含有的酯肪酸和不饱和酯肪酸,4—甲基吡嗪等,适量饮酒是指不强饮、不酗酒、指日饮酒量,一般控制在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纯酒精量,这样可愉悦心情,可促消化,可促血液循环,可调节改善体内新陈代谢等,努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饮酒新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