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少数民族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街心酒、捏酒,盘点你不知道的少数民族酒趣》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我国少数民族通过民族融合,近些年来与汉族的差异越来越小,但传统习俗不可遗弃,例如饮酒,各民族仍有许多你也不知道的酒趣。

少数民族酒趣之牛角酒

聚居在贵州黔东南的苗族群众,用牛角斟酒迎接客人。他们一般选择一种外形美观的水牛角,用小刀将牛角外刮光,在表面雕刻花纹图案,然后涂漆上彩。当客人来到寨门路障(因怕逃酒,特用柴禾和桌子横放路上,作障碍)前,穿着华丽的苗家姑娘便举起牛角酒相敬,同时另几位姑娘在客人胸前挂两三只紫色彩蛋,表示吉祥如意。初遇这种场面来客,见这大约装有500克酒的牛角,犯了寨规,还得罚酒一杯。其实牛角酒多为自家酿造的米酒,醇香可口,营养极为丰富。尤其在盛夏喝一杯米酒,解渴消暑十分痛快。

少数民族酒趣之街心酒

哈尼族的街心酒规模较大,一般都有上百人参加。每当农闲季节,云南省元阳县哈播乡一带的哈尼族群众,便开始举办象征团结、吉祥的街心酒节。街心酒,一般选择村寨中较为宽阔的街心作活动场所。酒席摆有100多米长,桌上摆有各类蔬菜和肉食,两旁设有长条木凳供人坐饮。在为期两天的节日里,从上午10时开始,全寨人便欢聚在一起饮酒、叙谈、祝福。谁家有困难或第二年有何新打算,可以在此提出,以便得到帮助。

少数民族酒趣之竹管酒

在傣族居住的地区,还流行着一种别具特色的竹管酒。逢年过节,傣族群众在一起饮酒取乐,他们将一大陶罐酒置于空地中心,然后一部分男女团团围住,用根约一米五长的细竹管伸入罐内吸饮;另一部分人则在一旁欢歌起舞,为之助兴。两部分人边舞边饮,相互交替,反复循环,十分热闹。傣族群众认为,这样饮酒,象征着全寨的团结和睦。

少数民族酒趣之三杯酒

当您走进土族人的家门,主要就会热情地向您敬酒三杯。这是土族人的礼节,叫做吉祥如意三杯酒。主人总是杀鸡宰羊准备丰盛的饭菜,并轮流向客人敬酒敬菜。按土族人的习惯,杯中酒、碗里饭都要喝光吃尽。如果主人还要添,你可把碗上的筷子摆成十字,意思是实在吃不下了啦。向主人道谢时,主人在大门口又向每位客人再敬酒三杯,叫送门酒。土族人风俗,如果客人右手中指蘸三次酒,对空弹三下,就可换喝这三杯酒。

少数民族酒趣之捏酒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有一种捏酒,是当地普米族群众用来款待客人的美酒。捏酒气味醇香,甜蜜可口,营养丰富。这种酒用小麦或包谷籽经水浸泡后,在锅内煮热,捞出来凉一会儿,拌上酒曲,装进陶罐里发酵。到要饮酒时,从陶罐盆内或锅里,用手捏揉,将全部将汁挤出,冲上凉水,滤去渣滓,再在灰白色的浆液里调配蜂蜜,就可以饮用了。

少数民族酒趣之马奶酒

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牧民,从古至今一直把马奶酒当作甘美的饮料。每年夏秋产奶季节,牧民家家都酿制马奶酒,贵客临门,必定用它款待。凡是品味过马奶酒的人,无不赞美它的美味可口。马奶酒性温,具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消食、健胃等功效。蒙医用它治疗腰痛、胃痛、肺结核等症,疗效显著。

少数民族酒趣之醋酒

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怒江峡谷一带的傈傈族,最喜欢喝一种自己酿造的醋酒。每当宾客来临,也往往以醋酒相待。醋酒主要用玉米、高梁或小米为原料。制作方法是,先把粮食煮熟,冷却后拌入适量酒曲,装进洗净的大瓮中。封口发酵七天左右,待发出很浓的酒香时,就可以取出一些酒糟,兑进温水,再用竹瓢出汁液,便是食用的醋酒了。这酒只有十七度,味淡而略回甜,富有营养,是当地傈傈族群众不可缺少的饮料。

少数民族酒趣之交杯酒

在苗族村寨进出谁家都喝进门酒,出门酒。而且只准主人敬客人,不准宾人敬主人,真是个只准招架,不得还手,但宾主双方可喝交杯酒。喝交杯酒。喝交杯酒有两种喝法:一是双方将自已手中的酒喂至对方嘴中;一是宾主手腕交叉,同时喝各自手中的酒。

少数民族酒趣之闷锅酒

哈尼族的闷锅酒,既是款待客人的佳品,又是一切喜庆节日的主角。扎勒特(十月年)到了,寨子里要举行只角奇(轮流喝酒)。在这个节日里,全寨人每家都做一桌美味佳肴,抬来摆在街心里。全寨的男女老幼便自动聚拢,自愿组合品尝喝酒。席间,老人们品着回锅酒,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动听的酒歌。当一户人家盖好新房,客人们喝下一口闷锅酒,便会喝出几串贺新房的歌。更有意思的是,玉车(哈尼族支系)青年要交朋友,要谈恋爱,闷锅酒又成了牵红线搭桥的媒婆。哈尼人的闷锅酒是在甑子里滴成的。哈尼人在酒宴上也要往尊敬者盛满酒的碗里滴上几滴,以表示酒源不断,友谊长存。这一点,你来哈尼人家做客时要特别注意,千万别在未滴之前举杯,以免辜负了哈尼人的深情厚意。

少数民族酒趣之笑酒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的瑶族群众,性格活泼,语言幽默,逢年过节保留着其少数民族少有的独特习俗吃笑酒。在宴席上,酒过数巡,兴味正浓时,高潮出现了。饮酒人们的彼此之间必须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讲一段言简意赅的话,或者哼一段比较简短的曲调,巧妙地以比喻的手法,转弯抹角,含蓄而风趣地揭露同席中某一个人的短处,带有嘲讽之意。有趣的是这些被挖苦的人,非但不恼愠,而且灵机一动,笑着进行快速反击,以同样的方法回敬对方,引起同席就餐者捧腹大笑,弥温着欢乐的气氛,加深了友谊,达到了团结和睦的目的。

少数民族地区大都是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宝地,第一缕幽幽的酒香就是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茫茫林海中飘起的。因此少数民族虽然物质不一定比较富足,但饮酒方式确是多样的。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少数民族趣味酒文化:牛角酒


贵州东南一带苗族接待来客要敬献醇香可口的牛角酒。如果客人懂得苗家规矩,要双手捧住牛角,一饮而尽,就会顺利进入苗寨。

聚居在贵州黔东南的苗族群众,用牛角斟酒迎接客人。他们一般选择一种外形美观的水牛角,用小刀将牛角外刮光,在表面雕刻花纹图案,然后涂漆上彩。当客人来到寨门路障(因怕逃酒,特用柴禾和桌子横放路上,作障碍)前,穿着华丽的苗家姑娘便举起牛角酒相敬,同时另几位姑娘在客人胸前挂两三只紫色彩蛋,表示吉祥如意。初遇这种场面来客,见这大约装有500克酒的牛角,犯了寨规,还得罚酒一杯。其实牛角酒多为自家酿造的米酒,醇香可口,营养极为丰富。尤其在盛夏喝一杯米酒,解渴消暑十分痛快。

敬你啊,美酒,我的亲人!欢迎你到苗寨来能歌善舞的大姑娘、小伙子用牛角满满斟上一角酒,和着葫芦笙的音乐节拍,跳着踢脚舞,唱着祝酒歌过来了。你若是爽爽快快接过酒杯来,说声谢谢,仰脖将酒一饮而尽,那么,好客的主人就会翘起大姆指夸奖你是好样的。若你不肯喝,主人会将过程再来一遍,你便再也不好意思推辞了。

我国少数民族羌族的酒礼酒规


羌族人喜欢饮酒,也善于饮酒,饮酒是羌族人的一种民间风气,大到宗教祭祀、还愿、冠礼、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修房造屋,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劳动、招待贵宾、朋友聚会等都以酒来助兴。

羌族酿酒的历史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饮用时向坛子中注入点水,用细竹管吸饮,男女老少轮流吸,吸完再添水至味淡后食渣,俗称此为连渣带水,一醉二饱。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此外他们也饮白酒。孩子和妇女们常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独特的饮酒方式是喝咂酒。酒以青稞、大麦、玉米酿成,封于坛中,饮时启封,注入开水,插上竹管,众人轮流吸吮,因而称之为喝咂酒。

边饮边加清水,直至味淡。咂酒是种低度的醪糟酒。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孩子和妇女们常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

开口酒羌族婚姻习俗。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男方相中某位姑娘后,请媒人去女家说亲。若女家同意,即向男方提出需办多少酒席。吃了此酒,双方便算初步定下婚事。

大订酒羌族婚姻习俗。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吃过小订酒一段时间后,男方择吉日女方家备办酒席,招待其所有的亲友。同时,送去财礼,特别要送一份贵重礼物给岳母。在这个仪式上,男女双方商定婚期、婚礼等事项。

羌族酒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古羌文化中包含着酒的醇香。从古到今,羌族历来就有自身独特的酒文化风格,并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少数民族酒文化_各个民族酒文化知识


少数民族酒文化_各个民族酒文化知识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没有不饮酒的,只是饮酒者在民族人口中占的比例、饮酒场合的多少及耗酒量的大小不同而已。换言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且从体总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粮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青裸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史记大宛列传》记安息国,说: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史记.大传》又说: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稽。可见当时当地酿酒业之发达。《汉书.西域传》载,张骞出使西域后,武帝与西域和亲,公主嫁乌孙国主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人。乌孙族最初活动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西迁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葱岭北,辽代以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载:王与之酒泉,杜预注:周邑。《水经注.河水二》: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注:酒泉,其水甘若酒味也。世若无酒,不会以酒喻之,说明当时酒在民间生活中已很普遍。酒泉地区当时是少数民族地区。

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内地后,才开始在国内广泛引种的。葡萄酒的酿制法,于唐太宗时由西域传入长安。后人传说来自西域高昌国。高昌在唐代的辖地西包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阗,几乎囊括今日的整个新疆地区。高昌国是今维吾尔族的先祖回鹘人的一支西迁建。《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唐延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晋张华《博物志》称:西域有葡萄酒,积年败。彼俗云:可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隋书》和旧、新《唐书》都说西域高昌国盛产葡萄酒。当时汉族人中,只有与西域毗连的凉州(今甘肃西部)才仿造葡萄酒。北宋末年朱翼中所著的《北山酒经》中所说的葡萄酒,只是以葡萄酒酿造法为工艺,以粮食为主料,以葡萄和杏仁为辅助香料制成的酒。直到明代,纯粹的葡萄酒才在内地广泛酿造。

烧酒原本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元代经西域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成为中国人传统的主要的烈性饮料。

奶酒又称乳酒,是中国北方蒙古、哈萨克等牧业(过去主要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饮料,以马、牛、羊的乳汁发酵加工而成。自然发酵而成的奶酒度数不高,不易醉;以蒸溜法制成的奶酒浓度高,酒劲大。《鲁不鲁乞东游记》中记载的奶酒制法是:把奶倒入一只大皮囊里,然后用根特制的棒开始搅拌,这种棒的下端像人头那样粗大,是挖空了的。当他们很快地搅拌时,马乳开始发生气泡,像新酿葡萄酒一样,并且变酸和发酵。继续搅拌,提取出奶油,当它有辣味时,就可以当酒喝了。奶酒最初产生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他们以皮囊盛奶,在游牧颠簸的过程中乳汁变酸发酵成奶酒,被牧民发现而利用和进一步加工,流传至今。据《史记.匈奴传》称,其攻占,斩首虏赐一壶酒,可见当时酒在匈奴人的生活中已普遍应用。匈奴人饮的酒,除汉王朝送的以外,主要是乳酒。《匈奴列传》说,汉文帝时,中行说投降匈奴,向单于献计,要他摒弃汉王朝送的酒食,以示不如酶之便美也。就是乳汁。蒙古人饮用马奶酒的记载,最早见于《蒙古秘史》,该书说成吉思汉第十一代先祖布旦察尔,曾在通戈格河畔游牧的一个部落中饮用过类似于马奶酒的额速克。《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的记述。忽迷思即马奶酒。清基城主人《出塞集.塞外竹枝词》注说,蒙古人以马乳酿酒,每饮必烂醉而后已。可见马奶酒不仅多,而且好喝,否则不可能每饮必烂醉。据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马奶酒确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补肾活血、助消化,而且对胃病、气管炎、神经衰弱和肺结核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在元代,马奶酒已成为宫廷国宴的饮料,至现代,蒙古族男女老幼皆喜饮马奶酒。

用酒曲酿酒的技术,最早产生于中国。法国人利用酒曲生产酒精,已是公元十九世纪末的事了。他们过去造酒,是利用麦芽淀粉糖化的方法。中国人用酒曲造酒比欧洲人早3000多年,这当然与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史有关。但是以麦酿酒,却出现较晚。《唐书.党项羌传》载,党项人求大麦酿以为酒,是中国北方有麦洒的最初记载。

我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民间酒礼习俗


西藏是门巴族是生产地,节日也与藏族相同,因此门巴族酒文化颇具西藏风格,但也更具地方民间特色。

门隅及墨脱的门巴族人都喜饮青稞酒和米酒,墨脱门巴族人还很喜欢饮一种自酿的酒叫邦,又称育。根据酿酒的原料不同,叫法各异。如用达谢粉作原料酿制的酒叫达谢育,用鸡爪谷酿制的酒叫贡波育,用玉米酿制的酒叫阿香育。酿制过程是:将磨碎的玉米或鸡爪谷煮熟,待温热时,加入酒曲发酵;将发酵后的酒米盛放在特制的竹编酒漏或竹筒酒漏中,吊挂在火塘的一侧。酒漏下放一大铜锅,酿好的酒液便会一滴滴地滴进铜锅里,然后将酒盛入竹筒或大葫芦里保存。饮酒时,将酒倒入瓢中,再倒进碗里饮用。这种酒的度数低,酒味酸甜可口,人人都爱喝,系清热解乏的饮料,也是请客送礼的必备之物。

康波酒是门隅勒布地方的门巴族人在婚礼大典和喜庆场合中饮用的佳酿,酿制过程与米酒和青稞酒的酿制过程相似。所不同的是这种酒要由专门的酿酒师酿制,酿酒师谓之麦吉波。酿这种酒时,由麦吉波在装满已发酵好的青稞酒料的木酒桶中插入一个竹编漏斗,与酒酿隔开,倒进清水,用一柄木勺在漏斗内不断搅和,将过滤渣汁调和均匀,再将调和均匀的酒舀入盛酒器具。这种酒甘洌醇香,十分可口。

门巴族人喝茶和饮酒的饮具以竹木器皿为主。当地产的大葫芦为盛酒的最好器皿。将小葫芦一分为二,做瓢,既可舀水也可舀酒,又可做饮具。在接待客人时,常捧上一瓢酒为敬。门隅及墨脱多竹木,竹筒为天然的水筒和酒具。每当亲朋相聚或婚丧嫁娶时,人们往往背着数筒或数十筒酒前往。家中酒筒的多少还常常作为是否富有的重要标志。木碗既是餐具,也是饮具。有一种叫古尔固的小口木碗是专门用来喝酒喝茶的。现在已从汉地和藏区传入瓷碗,但人们仍喜欢使用木碗,尽管一个普通木碗的价格比普通瓷碗高几倍甚至几十倍。门巴族善饮酒,大至婚丧嫁娶、宗教礼仪,小到干日常杂活、谈天说地,均离不开酒。清晨,一家人斟酒小酌,边饮边谈家事,商议活计;入夜,一家人围坐火塘边,或是请来邻里亲朋,欢聚同饮。这时,主妇要唱劝酒歌,全体应和,边歌边舞,尽兴而归。

除此之外,门巴族著名还有萨玛酒歌,以及其迎客的三口一杯习俗与新娘的夫家三道茶及婚礼上新娘的舅舅对酒的挑剔责难习俗饶有趣味。

我国少数民族酒礼习俗 布依族的米酒文化


酒在布依族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布依族人会酿酒、好饮酒,更喜米酒。酒不仅是布依族家庭的日常必备品,更是他们在节日盛宴时、待客时必不可少的佳品。

布依族米酒的历史沿革

中国酿造酒的历史悠久,夏商周时代,就出现了民间酿造酒的行业,从以下传说得到证实。一是杜康酿酒。传说认为酿酒始于夏朝时代的杜康,《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二是酿酒始于黄帝时期。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三是酒与天地同时。有神话色彩的说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大致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以上资料都证实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确实存在着酿酒这一行业。

布依族善于学习汉文化,据《布依族百年实录》记载:早在远古时候,居住在南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先民族就向汉族学习酿造酒的技艺,就会上山采来百草根做成酒曲,利用天然的泉水用米酿成米酒用来驱风祛寒、避邪除疫,庆祝丰收。

布依族米酒文化内涵

历史价值。布依族米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历史悠久,与当时族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一门传统手工技艺,布依族米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是布依族居住地区社会生活发展史的见证。

科学价值。布依族米酒传统酿造技艺以培养滋生有益微生物,再以有益微生物菌落产生发酵的生物化学作用机理,而生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己酸乙酯为主体的香味物质。它是布依族先民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布依米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布依族先民农耕文化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布依族人世代传承的精神财富,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共同认知,加强社会文化交流等具有极为重要价值。

民俗价值。布依族米酒传统酿造技艺促使了布依族人善饮、乐饮,进而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丰富多样的酒礼、酒俗、酒令等民风民俗。

社会价值。布依族米酒酿造技艺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布依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布依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布依族米酒的酿造技艺,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打造民族文化地方特色品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经济价值。布依族米酒作为地方优质农特产品,在市场出售,深得消费者青睐,生产者从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生产费料酒糟还可以作为畜牧饲料形成绿色产业链发展,因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保健价值。布依族米酒品质纯正、清凉适口、回味悠长。长期饮用,具有防寒解暑、降压降脂、明目醒脑、舒筋活血和益寿延年之功效,是理想的饮用保健佳品。

布依族酒礼习俗

酒俗

丰收酒。凡是风调雨顺丰收的年份,都要酿造米酒,杀猪腌腊肉,到次年农历正月间,就邀请亲友到家来欢庆丰年,喝酒唱歌,名曰丰收酒。这一天主人家早早起床,准备好各种佳肴,等待客人的到来。客人陆续到来后,便被请到火塘边,大家围坐在一起,同时欢乐地唱起客气歌:米酒绿中央,开缸十里香,下河洗坛子,醉倒老龙王。就这样,主客互相祝贺歌唱,直到散席。大家拱手道别,并相邀来年到自家喝丰收酒。

拦路酒。在进布依族村寨必经之路上,由主方备酒恭候于路中,客至,先以酒歌劝酒,表示出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客人饮后方得进寨,有的主客双方还需对歌,然后才能饮酒过关。而进人村寨后,如客人初次来到布依人家,主人会敬上一杯茶,此茶实为米酒。如果客人将酒误认为茶一口喝进嘴里,务必将酒喝下肚;而不能将酒吐出,否则被认为不礼貌。如果客人知道茶中玄机,就可以恭敬的双手接过茶来,慢慢品尝,细细享用。在布依族的习俗里,这是布依族待客真诚的表现,客人喝下的酒越多,就象征着长吃常有,主人就越是高兴。

鸡头酒。当贵宾前来布依族家中做客,主人总会杀鸡备酒招待客人,此时的鸡头又称为凤凰头。入席后,主人向贵宾双手奉上凤凰头,客人接过后,先饮酒一杯,再把凤凰头依次对着其他人,表示大家共同举杯,一饮而尽。这样的习俗表现出布依族对客人的尊重与敬仰。

交杯酒。交杯酒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二人各持一杯,相互同时递到对方嘴边,并同时饮下;另外一种是主客各自举杯与对方持杯的手臂相勾,再将自己手中的酒同时饮下。这两种多是主人对客人敬酒时所行的酒俗,取交杯即交情、交心之意。还有一种是在集体的酒宴中,众人围坐,各持一碗同时顺同一方向举起至相邻客人嘴边,再同时饮尽,取心心相印,肝胆相照之意。

转转酒。布依族世代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转转酒是同一村寨,以家为单位轮流邀请外来客人喝酒的习俗。布依族有一家来客全寨亲的说法,所以这种转转酒在布依族村寨尤为盛行,谁家来了客人,这家的亲戚、邻居以及全寨各家都要轮流转到,否则视为不合群。这样的礼俗体现了布依人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

讨八字酒。讨八字酒盛行于黔西南布依族婚俗中。主要是指布依族男女青年经过恋爱、说媒后,双方父母已无异议,就要择出婚期。在定婚期前,男方家的媒人要到姑娘家来讨姑娘八字,女方家要在堂屋中的神案前摆上八碗便当酒(音Biangdang即家酿米酒),并将姑娘的年庚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纸上,压在其中一碗酒的下面,这时,主持人就请媒人去揭姑娘八字,媒人只能凭直觉去找,当揭起一碗若没有姑娘的八字时,媒人就将酒一饮而尽,然后再揭,直至揭出八字为止,才能带回与男方八字合在一起,由阴阳先生推算出良辰吉日作为选定的婚期。

祭祀酒。布依族的葬仪活动少不了酒,办丧事时,死者的亲朋好友会带着酒水等一些礼品去丧家家里为死者吊唁,吊丧仪式过后,丧家就会置办酒席,哭诵祭文,而后,到了半夜之时,丧家还要请当地的巫师作法,让死者好升天,摩师在死者的棺材前悼念这经咒,同时后辈们时不时的给摩师酒杯里面续酒,直到摩师喝够为止,他就会将剩余的赏钱给后辈们,摩师会一晚上念咒,直到第二天出殡时候才停止,然后由家中的孝子提着酒碗和酒瓶,为抬着灵柩的邻居们斟酒,以表示对他们的犒劳,喝完酒之后,才将灵柩抬出去。

安葬好逝者之后,孝子还要在墓地旁边守着,摆一桌丰盛的小酒席献给死者,并且孝子还要给死者敬酒,吃完酒后方可离开。

酒歌

迎客歌。迎客酒就是娶嫁迎亲或逢年过节,客人来到时,主人要在大门口摆上一张桌子,桌上放酒壶和碗,客人一到,主人便在碗里斟酒,双手端起,唱迎客歌为客人献酒,如:凤凰飞落刺笆林,鲤鱼到浅水滩,今天贵客到我家,不成招待太简慢,献上一碗淡淡水,只望客人多包涵。客人若是能者,就以歌答道:画眉飞上悟桐树,小虾游到大海里,今天来到富贵府,主人殷勤真好客,只因我的口福薄,这碗仙酒不敢诀。如此对答几个回合以后,双方不分胜负,最后客人饮一口酒,就进到堂屋里。若是客人不会唱歌,主人每唱一首,客人就要喝一口酒,一直要唱七首或九首,客人也就要喝七口或九口酒以后才能罢休。

敬酒歌。唱敬酒歌的方式是,先由主人端起一碗酒,向客人们边敬边唱。开场歌的内容大都是些客气词句。比如主人家的酒肉明明是摆了满桌,主人却谦逊地唱道昨晚灯花爆,今早喜鹊叫,都说要有客,贵客真来到本想杀头猪,猪崽瘦壳壳;田里去捉鸭,鸭被鹰叼啄;棚里去捉鸡,鸡被野猫拖;溏里去捞鱼,鱼被水獭捉贵客到我家,实在简慢多。唱完,敬每个客人喝一口酒。客人们也一一举起斟满米酒的碗来唱歌答谢,内容多为感谢主人家的殷勤,祝寨邻平安、庄稼丰收、牛马成群等,如喝酒唱酒歌,你唱我来和;祝愿主人家,岁岁好生活祝愿寨邻里,和睦享安乐;祝愿牛马壮,祝愿羊满坡主人真殷勤,让我坐上座,敬我猪腰肝,敬我鸡脑壳多谢呀多谢,主人麻烦多,我们转回去,定把美名说。一人唱一首,唱完后,大家各饮一口酒,要是谁不会唱,就罚饮三杯。

婚庆歌。布依族婚庆仪式中的酒歌分为4部分,它们分别是《开朝门歌》、《安桌歌》、《板凳歌》、《筷子歌》、《解壶歌》、《斟酒歌》、《敬酒歌》、《赞美歌》、《做客歌》、《栽花歌》、《盘花歌》、《答谢歌》、《留新媳妇歌》等等。

节庆歌。在布依族传统的宴客节庆之日,山寨中的家家户户都会兴高采烈地参加各种聚会活动,活动中不仅要推举出最好的男女歌手来唱贺丰年、祝福村寨,还要与前来祝贺的亲友们摆擂赛歌。这些酒歌以即兴编唱见长,歌手们根据所见景物,根据自己平常积累的对歌词,即兴编出唱词。既能够体现对客人的欢迎与尊敬,又能展示村寨人们欢乐祥和的生活氛围。

丧礼酒歌。布依族丧葬礼仪,多以歌唱的形式展开。布依族的丧葬歌谣有比较完备的记述,还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和仪式,要遵循特定的风俗习惯:老人故去后,主人家(含本家)须忌荤三至五日,忌荤期满,请摩公唱过《开荤调》后,方能吃荤。人棺唱《人棺调》,立蟠唱《立播调》,女婿献羊唱《献羊调》,后辈敬献斋饭要唱《献斋饭》,致哀要唱《哭诉调》、《追叙调》,发丧前要唱《开路歌》,下葬要唱《下葬调》。葬后第一个清明节要祭坟地,唱《祭坟调》。布依族丧葬的每一过程,都要举行相应的仪式,都要遵循一定的习俗,都配合有相应的丧葬歌谣,成为我们了解布依族丧葬文化、乃至布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布依族成年男子爱饮米酒,妇女们爱吃糯米甜酒。逢年过节要饮年节酒,别具民族风韵,兴味盎然。

我国少数民族幺佬族的重阳酒文化


我国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为重阳酒是幺佬族的传统酒精饮料,因此这天幺佬族的每家每户都会选出一些较好的糯米来熬酒,此酒酒香醇厚,滋味特别,说起来,这酒还与幺佬族乡亲有一段特别的故事。

重阳酒传说

不晓得是哪朝哪代了,幺佬山乡被一些有钱人霸占了,广大的幺佬人贫穷困苦,日艰月难。重阳节到来了,一对在山窝里开荒种地,相依为命的穷苦夫妻,没鸡没鸭,没肉没酒,只有半缸底米,只好熬了三碗稀粥过节。他们夫妻俩各地吃了一碗后,正在你推我让,谁也舍不得吃的时候,传来了敲门声。他俩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白发苍苍、衣衫破烂的老人。夫妻俩问道:老人家,你有什么事呀,老人说:主人家,我走远路经过这里,身无分文,已经三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好心的人呀,能给我一点儿东西充充饥吗?夫妻俩赶忙把老人请进屋里坐下,把那碗舍不得吃的稀粥端给老人吃。老人家呀,真对不起你了,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家穷,只有这碗粥了,你不嫌弃,将就吃吧!那老人也不客气,一口气就把粥喝光了。老人暖和过来后,对夫妻俩说:谢谢你们了,我教给你们一种酿酒的方法吧!于是,他把重阳酒的酿制方法教给了夫妻俩,然后告诫说:这种酒千万千万不能卖呵!说完,就不见了。

第二年重阳节到了,夫妻俩按照老人说的方法酿制出一种酒。这种酒真奇怪,留久了不但没有像别的酒那样变酸,反而越陈越香甜。打开酒坛,满屋子飘香。喝上一口,隔几夜嘴巴还留香。夫妻俩高兴极了,把这种酿酒方法告诉乡亲们。这样,幺佬山乡家家都喝上了神仙美酒。因为神仙交待过这种酒是不能卖的,因而市面上没有卖的。

据知,此酒沿用古代传统甜香型蒸馏酒的传统酿造工艺,堪称苗族酿酒文化的缩影。同时兼具驱风避邪、祛灾祈福的神效,是如今幺佬族孝敬长辈、招待贵宾的上等饮品。

你不知道的白酒误区


相信,酒友们日常生活中一定听到过这些话,您是否跟小酒童一样对此存在质疑呢?

带着上面这些疑问,小酒童查阅了大量资料,本期就为大家一一揭晓答案。纠错,我们是认真的!

要解答上面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作为一般消费者,大多数还是不清楚什么叫传统工艺酿造?什么叫新工艺酿造?

传统工艺白酒

所谓传统工艺即固态发酵法工艺,其过程较为复杂,酿造周期较长,这种纯粮酿造的酒品质一般都不会差,用慢工出细活形容最合适不过。

传统工艺每种酒的酿造流程都不同,以具有江西独特风味的特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为例,主要酿造过程如下:原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槽装桶发酵蒸馏成品酒。

新工艺白酒

如果说传统工艺白酒是手擀面,那么新工艺白酒就是方便面。用最简单地说来说,新工艺白酒,就是现代技术的酒精勾兑酒。它们走的是酒精发酵的路线,最早参照的是苏联生产伏特加的办法:先将粮食原料依照标准工艺生产出高纯度酒精,再稀释改制成白酒。

以液态法为例:

当然,这里要叨逼的是,新工艺白酒和传统工艺白酒其实就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酒的传统工艺代表着中国酒文化中最质朴原生态的方面;而新工艺白酒则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便捷生产方式。孰优孰劣,大家一看便知。

明白了上面两个概念,下面正式步入我们的纠错环节:

1好酒不口干、不上头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了解喝酒为什么会口干、上头,首先须了解酒精作用的原理。

含酒精的饮料进入人体以后,会刺激肾脏,加速肾脏的过滤作用,人更加容易上厕所。同时,当酒精溶于血液进入人体细胞后,会促使细胞内的水暂时渗透到细胞外部,导致体内储存的部分水分被排泄到体外。

这种体液减少的状况通过神经反射,会使人产生口渴的感觉,尤其是饮用过量的白酒后,更容易感到口渴。由于喝酒加快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水份的流失,所以酒喝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会口干。

有些人酒下肚后,会产生头痛、头晕的反应,这就是上头。由于酒精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会使大脑供氧不足,因此酒喝到一定的程度也必然会有头昏的反应。

2只有山泉古井水才能酿好酒

很明显,说法太绝对。

如今的白酒行业中,品牌技术区隔,就算同一地区采用同样的水生产同一类型的酒,酒质也是参差不齐。而且真正的好水,并不一定是山泉水、古井水、河水,而是干净的软水。

现在的酒厂,大部分采用的是干净的自来水。由于环境的污染,如果采用纯天然、未经处理的泉水、井水,小酒童反倒要为这些酒的酒质担心,毕竟舍得花钱花精力去保护水质的酒厂又有几个?目前不少白酒广告中说采用古井、山泉水酿造,只不过又是一种高明的营销概念罢了。

3发黄的酒才是好酒;

错!黄与不黄,真不是决定酒好坏的标准。

关于酒体发黄的问题其实咱们公众号以前推送过这篇文章陈年白酒都会变黄吗?发黄的酒都是好酒吗?(点击左边文章,了解详情)

发黄原理:白酒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复杂的酵解和多糖反应,酒中的某些物质会发生呈色反应故而回显微黄色。

变黄影响因素:酒色变黄与原料、酿造工艺、储存环境及储存时间、及酒的香型都有紧密联系,特别与时间和储存有关。

如今很多人认为发黄的酒一定是好酒,为了迎合这部分消费者对酒色的需求,很多酒厂采用一些人为手段使白酒变黄,新入道的酒友们可要谨慎啦!

4基酒(原浆酒)不能喝;

不好意思,你被骗了。

原浆酒,就是固态发酵蒸馏后得到的原酒,酒厂通常称之为基酒。事实上,在新工艺酒产生以前,所有的酒都是原浆酒。

很多人都说,原浆酒不能喝,其实,原浆酒是可以喝的。不过刚刚酿出的原浆酒度数很高,最高可达到70余度,浓香型则在65度左右,通常认为需要存放两年左右方可饮用。储存年份长的原浆酒都是酒厂的宝贝,在市场上价格也很高。如果你去酒厂能喝到该厂最早年份的原浆,那就是对你最高款待。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市场上原浆的概念炒得如火如荼,各种作假的行为早早的透支了人们对原浆酒的信任,实为可悲。

5挂杯就是好酒;

明显以偏概全了。

关于这个问题,小酒童以前也提及过,具体文章见你被挂杯欺骗了吗?

新工艺酿造下,白酒造假技术颇多,酒友们牢记真经:好酒一般挂杯不错,挂杯的不一定就是好酒!

6酒厂申遗着实了不起;

常常见到报纸杂志上偌大的标题赫然入目:XX酒厂申遗成功!不绝于耳的赞美之词紧随其后。事实上,酒厂申遗,得看这个遗是什么级别,稍稍有些历史的,都可以申遗,只是申遗的级别不同。

申遗级别最高,在于世界文化遗产,不过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其次是国家级别的遗产,首先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酿酒技艺的传承之上;还有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头衔。

最后就是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我们所见到的申遗成功,也就是这个级别的。我想说,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酒坊遗址,确实了得;不过把申报省级遗产也当成一个新闻,那就有些小题大做了。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解放初期的大部分小酒厂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大胆料定,如果在老城区半平方公里去挖掘,一定能看到很多遗迹,因此,很多酒厂能找到清代民国的酒坊遗址不足为奇,申报个省级遗址也绝不是什么难事。

7酒精勾兑的酒不能喝;

虽然喝不死人,但你懂的。

要说清这个问题,就要理解工业酒精与食用酒精两个概念。工业酒精俗称甲醇,其饮用危害家喻户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众多历史原因,食用酒精也成了工业酒精的替罪羊。

其实国家是允许使用食用酒精勾兑酒的,只是中国白酒成分复杂,在勾兑的过程中商家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必然使用各类添加剂,勾兑的技术不成熟以及勾兑参假量的问题致使勾兑酒市场鱼龙混杂。至于勾兑酒与古法纯粮酒的区别,打个比方就如传统的手擀面和现代的方便面的关系,两者的本质都是面,但原料不同、工艺不同、一个是新鲜的食材一个则添加了调味料包,消费者可以选择吃原汁原味的手擀面,也可以到超市花上几块钱买一包速食的方便面,选择在于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消费观念。

不过小酒童还是建议爱酒之士多多品鉴纯粮酒,那么怎么鉴别酒精勾兑酒与纯粮酒呢,想了解的酒友可以点击以下文章链接:

这些白酒误区,不知道您是不是也被误导多年呢?今天的原创文章分享,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理性的思考。最后,小酒童想提醒大家,喝酒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小酒怡情,只有在小酌微醺的状态,才能感受到酒的美妙哦。

关于拉菲酒你不知道事


关于拉菲,你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事。

一、Lafite究竟是什么意思?

Lafite在法国西南部是很常见的名字,可以是人名,也可以是地名,因为它本身的意思就是小山丘。拉菲葡萄酒是拉菲庄园(拉菲法文:ChateauLafiteRothschild,拉菲英文:Lafite)出产的享誉世界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之一。

一般而言,拉菲的含义有三点。

第一、拉菲是指世界顶级酒庄拉菲古堡(ChateauLafiteRothschild)。

第二、拉菲是指拉菲古堡酿制的拉菲古堡干红葡萄酒(也称大拉菲、拉菲酒庄干红葡萄酒、拉菲正牌)以及拉菲珍宝干红葡萄酒(也称小拉菲、拉菲副牌,CarruadesdeLafite)。

第三、拉菲是其酒庄所有者拉菲罗斯柴尔德男爵集团DBR(Lafite)DomainesBaronsdeRothschild(Lafite)的简称,这个集团属于赫赫有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二、拉菲分为大拉菲和小拉菲

拉菲红酒是指拉菲古堡也就是拉菲庄园所产的正牌酒,也有称为大拉菲,是拉菲庄园最贵的一个系列的酒,便宜的也要三四千。贵的更不用说了。小拉菲是指拉菲的副牌酒,也有称拉菲珍宝、卡许尔德阿德的,是因为有时某些葡萄达不到制造正牌酒的要求,所以用来制造副牌酒小拉菲,葡萄还是产自同一块土地的,但品质有其所特有的特点,品质并不会差。

三、82年拉菲早已一瓶难求

摩根说:82年的拉菲酒早就已经开始被品酒家收藏了,在中国基本没有正品现货了,需要国外寻找。兴许有酒庄、收藏家会出售,但可能性很小,拍卖会的几率会大一点。

拉菲年均总产量仅4万5千箱.由于拉菲酒成熟而又精湛的酿酒工艺,所以年产量十分有限,正牌拉菲古堡和副牌拉菲珍宝的年均产量为4万5千箱

四、没有法国人会花1/2的工资买拉菲酒

拉菲是可以摆在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和欣赏的,和日常生活完全没有关系。摩根告诉PClady记者,拉菲酒应该是用于收藏的,就像是收藏艺术品一样,如果用于饮用就过于奢侈了。

不知道这些就别说你懂“酒”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伴随了中国人一生的成长。一年一生,中国人始终离不开酒。可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酒?

你说你懂酒,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白的红的黄的啤的,样样都能来点。可是,你真的懂酒字是怎么来的吗?

是时候该科普一下酒字的来龙去脉了,我有故事,你准备好花生米和酒了吗?

关于中国酒字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远古时期有个人会酿酒,但总是不好喝。直到有一天,他梦到一位老神仙,老神仙告诉他:九天以后的酉时,你到马路上取三个人的三滴血放进酒窖里,酿出来的酒就好喝了。

九天以后,他如约按照老神仙的指示去了。在路边分别等到一位赶考的书生和一位刚打胜仗回来的将军路过,在说明原因后,书生和将军都很豪爽的给了他一滴血。眼看就差最后一滴血了,却迟迟等不到最后一个人的出现,就在酉时将至时,他突然看到远处树下好像躺了个疯子,无奈便取了他的一滴血,此时正好是酉时。

回家后,他把三滴血放进酒窖,随后酿出来的酒果然很香,可是,这东西叫什么好呢?他想到取了三个人的血就用三点水吧,神仙不是让他酉时去的吗,就再加个酉吧,这样就组成了酒字,怎么读呢?对了,神仙让他九天以后去的,就念九音吧。

这就是传说中酒字的由来!至此以后,饮酒的人因此也分为三种境界即:书生、将军、疯子。

书生:举杯文雅,斯斯文文。

将军:酒过三旬,豪放兴起。

疯子:来者不拒,不知何处。

传说总归是传说,事实上,我国最早的酒字出现在商代后期甲骨文中。

后经过: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的演变,最终形成现代酒字。

甲骨文中酒字的写法有两种,一是酿酒器具酉的单体象形字;二是甲骨文中的酒字,中间是一个酒瓶,两旁是溢出的酒液(或作水旁)。

《辞源》记载古文,酒通酉。金文中往往用酉字代替酒字,二字通用,到小篆后才分开。这个阶段酒字还没有定形,仍处在酒器酉象形字的阶段。

小篆酒字承续甲骨文字形,并将字体线条化和规范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十分简练生动,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以水为形符,酉为声符。

现代汉文规范字体楷书酒字是在小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删繁就简,并结合隶书与草书的风格,字体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

酒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再到楷书的演变,可以看出酒文化在中国的源远流长,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不管甲骨文、篆书还是楷书,酒字的原型都是由酒器的象形字酉字衍变而来。

科普完中国酒的故事,我们接着来嗑嗑世界酒的历史。

你不知道的藏族酒文化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酿酒,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酒文化。

生息于巍巍雪山、莽莽草原的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族,生性豪放、乐天、热情;长期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仁爱、礼貌、节俭的美德。因此,藏族人普遍爱饮酒,但绝不酗酒;平时一般不饮酒,但饮起来却总要酣畅尽兴方休;酒对藏族是喜庆的饮料,绝无消愁解闷的用途。因为佛教戒酒,酒在笃信佛教的藏族人民中是不能作为祭祀之物的。

藏族古代饮的酒种类比较多,早期饮的酒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青稞酒等,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古代蕃国掌握了复式酿酒法并运用到了青稞酒中,使得青稞酒盛行,成为藏族人民的主要酒种。

藏族酒具有壶、杯、碗。西藏仁玉县生产的绿玉酒壶和酒杯、酒碗,晶莹剔透,最受藏族人喜爱。江西景德镇生产的小龙碗,上绘八吉祥图案或六字真言,也是藏族珍爱的酒具。旧时藏区贵族、土司家的酒具十分讲究,多为金银镶嵌绿松石、珊瑚珠,工艺十分精湛。

藏族人普遍有饮酒的习惯,特别是对青稞酒,更是垂青不已。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风华正茂的纯情男女,从藏族家庭的日常居家习俗到祈神敬佛的供品.处处都体现着藏族人民对酒的不解之缘。常饮青稞酒能使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还能起到御寒抗缺氧的作用,若在青稞酒中放入红糖、酥油和奶渣、糌粑粉加热饮用,还可起到补血、增气、恢复身体元气之作用。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