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库网(jiuku365.com)美酒百科频道的《不要让酒文化变成酒桌文化》内容,更多精彩欢迎访问中国桌酒文化专题!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酒文化

小编今天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源远流长的白酒文化,白酒作为中国的国酿,小编认为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酒桌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酬好像就必然代表的酒局,酒局上相信大家也见过那些劝酒的的人,小编认为这样是不对的,酒文化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人们用来起哄,喧闹,互相灌酒已达成目的的工具,看看那些喝了酒之后误事的例子还少吗?酒驾,酒后闹事,打架,乱打乱砸,小编的学校也是为此推出了“禁酒令”,所以小编认为有必要让大家正确的了解酒文化。

首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酒文化,什么是酒桌文化,酒桌文化它的百度词条是:与中国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酒桌文化,它是中国酒桌上的劝酒、酗酒等丑陋文化,称之为中国酒桌文化,是酒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畸型陋习。

当今的社会现象喝酒已经不能用"品"字来形容了,那分明就是牛饮,不光败坏了中国良好的酒文化,更是带来了一种劝酒的酒桌文化,想想看在我们身边发生的酒事故还少吗?酒精中毒就是其中一种。

普通急性酒中毒,又称普通醉酒。其表现因饮酒速度,饮酒量及个体的素质不同而不同,即所谓的各有各的醉态,不过概括而言,急性醉酒又有一些共同点,轻度中毒者出现兴奋,话多,自我节制能力下降,口齿不清,行为轻浮,活动不协调,有人表现为易激惹,好斗,冲动,症状加重则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呼吸抑制,对于尚未形成耐受性的个体而言,醉酒的行为表现与血乙醇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浓度为150%mg~300%mg时,有明显中毒表现,当浓度为400~500%mg时可出现呼吸抑制昏迷,甚至死亡!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种陋习,也纷纷不再劝酒,因为在中国,酒经常被当做一种工具。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之后带来的美妙作用。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想到这大家不觉得痛心吗?我们的文化,我们几千年的传承,我们的国酿,在如今社会的风气带领下变成了工具,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难道不是吗?

那真正的酒文化是什么呢?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轩辕酒文化


轩辕黄帝造酒相传轩辕黄帝在统一各部族的战争中,和蚩尤在涿鹿发生了大战。蚩尤施展了他惯用的弥天大雾战术。不幸黄帝的军队困入阵中,黄帝率军突围撤退到西龙山下(今黄陵店头镇),正逢盛夏,骄阳似火,兵困马乏,最后得益于“拐角井”的水为全军补给,才大获全胜,一统天下。为纪念这场决定炎黄子孙命运的战役,黄帝命仓颉把西龙拐角山下的泉水命名为“救军水”。同时找来歧伯询问如果用此水酿酒怎样。据《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记载:“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或醪醴(láolǐ)如何?”岐伯对曰:必配以稻米或五谷,炊之谷薪。谷米者完,谷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饮者,精神焕发;药者,强身健体。”黄帝听完后,便命歧伯备齐五种以上优质熟谷,进行蒸煮,再经发酵酿造,并以陶器自然放置。多日后,黄帝令侍者抱着陶壶上来,黄帝用小樽啜饮了一口,只觉入口清冽,甘甜若醴,神清气爽。黄帝望着樽中色泽与水无异的酒说道:“此物,甘美可口,玉液琼浆,天功造物,神妙之水,即可当药用之,亦可当醪醴饮之”。日后,此法传入民间,百姓自酿常饮,身强体健。后来,先民为了纪念黄帝的伟大发明,便将蒸煮发酵出来的五谷汤液命名为“轩辕酒”。

饮酒养生文化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够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者一般认为,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保健酒”,它自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当然,这时人类虽然从饮酒得到了养生的好处,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养生目的。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博物志》有一段记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养生的一大进步。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酒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可以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3.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保健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

酒桌文化之商务敬酒,这些你学会了吗?


酒桌文化是中国非常流行,且具备特色的文化,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酒局。那么在酒桌上我们敬酒是要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商务敬酒之怎么斟酒

敬酒之前需要斟酒。按照规范来说,除主人和服务人员外,其他宾客一般不要自行给别人斟酒。如果主人亲自斟酒,应该用本次宴会上最好的酒斟,宾客要端起酒杯致谢,必要的时候应该起身站立。

如果是作为大型的商务用餐来说,都应该是服务人员来斟酒。斟酒一般要从位高者开始,然后顺时针斟。如果不需要酒了,可以把手挡在酒杯上,说声"不用了,谢谢"就可以了。这时候,斟酒者就没有必要非得一再要求斟酒。

中餐里,别人斟酒的时候,也可以回敬以"叩指礼"。特别是自己的身份比主人高的时候。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表示对斟酒的感谢。

酒倒多少才合适呢?白酒和啤酒可以斟满,而其他洋酒就不用斟满。

二、商务敬酒之敬酒时间

敬酒应该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并以不影响来宾用餐为首要考虑。

敬酒分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正式的敬酒,一般是在宾主入席后、用餐前开始就可以敬,一般都是主人来敬,同时还要说规范的祝酒词。而普通敬酒,只要是在正式敬酒之后就可以开始了。但要注意是在对方方便的时候,比如他当时没有和其他人敬酒,嘴里不在咀嚼,认为对方可能愿意接受你的敬酒。而且,如果向同一个人敬酒,应该等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过之后再敬。

三、商务敬酒之敬酒顺序

敬酒按什么顺序呢?一般情况下应按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即使你分不清或职位、身份高低不明确,也要按统一的顺序敬酒,比如先从自己身边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敬酒,或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进行敬酒等。

四、商务敬酒之敬酒要求

敬酒分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正式敬酒是指宴会一开始的时候,主人先向大家集体敬酒,并同时说标准的祝酒词。这种祝酒词内容可以稍长一点,但也就是在五分钟之内讲完。

无论是主人还是来宾,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向集体敬酒,就要求首先站起身来,面含微笑,手拿酒杯,面朝大家。

当主人向集体敬酒、说祝酒词的时候,所有人应该一律停止用餐或喝酒。主人提议干杯的时候,所有人都要端起酒杯站起来,互相碰一碰。按国际通行的做法,敬酒不一定要喝干。但即使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要拿起酒杯抿上一口装装样子,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除了主人向集体敬酒,来宾也可以向集体敬酒。来宾的祝酒词可以说得更简短,甚至一两句话都可以。比如:"各位,为了以后我们的合作愉快,干杯!"

平时涉及礼仪规范内容更多的还是普通敬酒。普通敬酒就是在主人正式敬酒之后,各个来宾和主人之间或者来宾之间可以互相敬酒,同时说一两句简单的祝酒词或劝酒词。

别人向你敬酒的时候,要手举酒杯到双眼高度,在对方说了祝酒词或"干杯"之后,再喝。喝完后,还要手拿酒杯和对方对视一下,这一过程才结束。

对我国来说,敬酒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敬酒无论是敬的一方还是接受的一方,都要注意因地制宜、入乡随俗。我们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敬酒的时候往往讲究"端起即干"。在他们看来,这种方式才能表达诚意、敬意。所以,在具体的应对上就应注意,自己酒量欠佳应该事先诚恳说明,不要看似豪爽地端着酒去敬对方,而对方一口干了,你却只是"意思意思",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另外,对于敬酒的来说,如果对方确实酒量不济,没有必要去强求。喝酒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喝好"而不是"喝倒"。

在中餐里,还有一个讲究。即主人亲自向你敬酒干杯后,要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回敬的时候,要右手拿着杯子,左手托底,和对方同时喝。干杯的时候,可以象征性和对方轻碰一下酒杯,不要用力过猛,非听到响声不可。出于敬重,可以使自己的酒杯较低于对方酒杯。如果和对方相距较远,可以以酒杯杯底轻碰桌面,表示碰杯。

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用来敬酒、干杯的酒,一般都用香槟。而且,只是敬酒不劝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还不可以越过自己身边的人和相距较远者祝酒干杯,尤其是交叉干杯。

酒桌文化是中国非常流行,且具备特色的文化,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酒局。对于酒桌上如何敬酒相信对大家有所帮助了。

中国古代酒文化


中国古代酒文化

第一节酒的起源

在中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上古时期。《史记》中便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都以人类不同的社会活动表明中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中国酒的原始发明者到底是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酒究竟源于何时,源于何方呢?虽然没有有形的文字记载,但在民间具有天才想象力的老百姓却把酒的发明归功于神,从而诞生了许多与酒有关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一、酒星酿造说

中国民间流传“酒星造酒”的传说,把酒星当作天神,说酒是天上的酒星酿造的。

宋代窦革在《酒谱》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意思是酿酒的起源与宇宙的生成有关。

现代天文学家通过宇宙光谱分析发现,宇宙外层空间存在着酒精分子,这些酒精分子是如何生成的?这个至今仍是个谜。

酒旗星是中国古天文学中用来确定某颗星的一个专用名词,酒星究竟在哪里?据《晋书·天文志》说,在“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轩辕,我国古星名,共十七颗星。酒旗星就在它的东南方。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周记》一书中,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说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创造之一。

古代诗文中也常提到“酒星”或“酒旗星”。如号称“酒仙”的大诗人李白《月下独酌&S226;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自称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的语句,反对曹操禁酒。此外,古人还有“仰酒旗之景曜”,“拟酒旗于元象”的诗句,都提到天上有管酿造的酒星。

酒,是酒星之作,这是古人的一种想象,这是由于古代科学很不发达,人们以为人世间的一切,包括美酒都是天上的星宿主宰的,地上的一切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就产生了“酒星造酒”的神话。

二、猿猴造酒说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对“猿酒”有不少的记载。

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溢死之。”《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也说:“粤西平乐(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关于“猿猴造酒”的记载,听起来近乎荒唐,其实倒很有科学道理。我们知道,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酒,这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猿猴在捡到发酵的野果后,偶然地尝一尝,觉得别具风味,于是,从捡拾进而将野果采下来,放在“石洼中”,让它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发酵,而后再享用,是完全可能的,当然,猿猴的这种“造酒”,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带有酒味的野果”,与人类的“酿酒”,是有质的不同的。

但不管怎么说,猿猴造的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可以说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酒了。

三、仪狄作酒说

仪狄造酒说始载于《世本》。《世本》是秦汉间人辑录古代帝王公卿谱系的书,书中讲:“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认为仪狄是酒的始作人,后来又衍生出西汉人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魏二》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东汉人许慎在撰《说文解字》“酒”条中,也记载了“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到三国时,蜀汉学者谯周著《古史考》也说“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将仪狄奉为酒的发明人。

当然,很多学者并不相信“仪狄始作酒醪”的说法。在古籍中也有许多否定仪狄始作酒的记载,有的书认为神农时代就有酒了,也有说帝尧、帝舜时就有酒了,这神农、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可见仪狄始作酒是值得怀疑。最初的酒绝不是有意制造,而只能是无意中发现的,如前所述,是粮食和果品自然发酵形成的。粮食,水果在一定温度下滋生出酵母菌,就会变馊,到一程度,恰好就是酒味。晋朝人江统的《酒诰》中就指出了这个秘密,他说:“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事实上酿酒方法的创造发明,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完成。

四、杜康造酒说

“杜康造酒”,在民间也广为流传,特别得力于三国时代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而推广,诗中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这里,杜康已成为美酒的代名词了,人们都因此把杜康当作了酿酒的祖师爷。

杜康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自古到今扑朔迷离。《说文解字》中说,“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五代君主。宋代窦革认为,杜这个姓,是周朝才有的。周武王灭纣建周后,把商代豕韦氏封于杜(今西安市东南),其后裔在周宣王时做官,称杜伯,为周宣王所杀,子孙逃至晋国,才以封地杜为姓。因此,如果有杜康这样一个人,应该是春秋时代人,最早不会在周朝以前。可见杜康出世太晚,不可能是酒的始作人。

但是,有一点却值得注意,《说文解字》“帚”条文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明确提到杜康是“秫酒”的初作者。这个说法,很可能比较符合实际。我国最早的粮食栽培作物是黍、稷、粟、稻,后来才有高粱。杜康很可能是周秦间一位著名的酿酒大师,凭着他对高梁的认识,开始用它的种子酿酒,留下的高粱秸则制成箕、帚等工具。由于高梁是极好的酿酒原料,酿出的酒味道不同凡响,格外美好,杜康之名也因之鹊起。宋代《酒谱》的作者窦革也是这样推论的

第二节酒名与酒类

一、酒名

中国酒的名称历来是以产地、原料、水源、配方、香型及名人典故确定的。上下数千年,历经演变,形成了一个洋洋大观的酒名王国。从酒产生至今,我们的祖先不断改进酿造技术,生产出了无数的名酒佳酿,有众多琼浆玉液一直流传至今。有些虽已失传,但酒名犹存。中国传统酒名丰富多彩,不胜枚举。有的端庄,有的凝重,有的富丽堂皇,有的纯朴素雅,反映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名酒以产地命名的居多,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区都有佳酿,以地命名,古已有之。如茅台酒产于贵州仁怀县茅台镇而得名;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因取“汾”字而得名;西凤酒产自陕西凤翔,昔日曾有“西府凤翔”之称,故取名“西凤”;七宝酒产于上海市七宝古镇,故取名“七宝大曲”等。

有些酒是以人名而命名的。中国酒名自古以来就讲究名人效应,最初以善酿者的名字命名,后来发展到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这是名人文化与酒文化结合的特殊文化现象。这种以人名为酒名的命名,起源于曹操所吟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句。于是,如“杜康酒”、“文君酒”、“刘伶醉”、“太白酒”、“关公酒”、“包公酒”等一个个应运而生,为中国的酿酒业平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能促进原料发酵的发酵剂为“曲”,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用曲酿酒了。“曲”又分为“大曲”和“小曲”,根据“曲”的类别加上产地便是这类酒的酒名。如“洋河大曲”产在江苏泗洋县的洋河镇;“全兴大曲”由四川成都全兴号老作坊酿制,后来作坊的名号便成了酒的名字;类似的还有“双沟大曲”、“习水大曲”、“德山大曲”、“益阳小曲”、“衡水小曲”等。

酿酒使用的发酵窖对酒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泸州老窖”酒,就是用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窖而发酵的。属于类似命名的还有“大连老窖”酒,以及采用传统地窖发酵的“平坝窖”酒、“鸭溪窖”酒等。

以工艺特点而命名的酒,如北“二锅头”,旧时酿造酒用装冷水的大锅作为冷却设备,以换第二次冷水时流出的酒液味道最为纯正,故称“二锅头”。

根据酒质特点命名的酒也为数不少,江西的“四特酒”具有颜色清亮透明、香气芬芳扑鼻、味道柔和甘醇、饮后提神清爽四大特点;“桂林三花酒”缘由是两广民间每每在鉴定酒的质量时,采用摇动酒液的方法,看起花多少及起花时间的长短,而最好的酒可以连起“三花”,“三花酒”即由此而来。

中国名酒以春命名的不在少数,而且酒名高雅别致,这是一种有趣的酒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凡秋冬之季酿酒,到来年春季酿成的,称之为春酒。相传饮用此酒可延年益寿。以春名酒,唐宋时期尤为突出。见于唐宋诗词中的就有“金陵春”、“洞庭春”、“曲来春”、“木兰春”、“中山春”等酒名。始酿于清康熙初年的“剑南春”产于四川绵竹县,剑南春的前身是唐代古酿“剑南之烧春”名酒,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所以称之为“剑南春”。

我国的酒与诗有着不解之缘,以诗取名的酒如湖北的“白云边”酒,当年李白路过此地,曾留下一首名诗:“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所以此酒取名为“白云边”。北京的“醉流霞”酒,出自孟浩然的诗“金灶初开花,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总而言之,中国酒名精彩纷呈,各有风骚,并且大都有一番来龙去脉。这也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我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酒史中,酒这个杯中物还有许多的代称、别称。

欢伯

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为欢伯。此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中。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

扫愁帚,钓诗钩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后便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

般若汤

佛教徒用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S226;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绿蚁、碧蚁

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曲生,曲秀才

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

天禄

语出《汉书&S226;食货志》,“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

“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S226;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因为青州境内有齐郡,齐与脐同音,凡好酒都是酒力下沉到脐部的,从事又是美职;而劣酒则不下肚,至横膈膜为止,平原有鬲县,与膈同音,督邮又是贱职,故以此为喻。

清圣、浊贤

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

除此以外,酒有玉液,流霞,红友,绿醪,金波等美丽的别名。

二、酒类

现代人按生产工艺划分为自然发酵酒(果酒)、榨制酒(黄酒)、蒸馏酒(白酒)三大类。酒也是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出现。又按照品饮文化将酒分为果酒、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5类。

“酒龄万岁”说,所指的是果酒。果酒的年龄其实不止万岁,原始人过着采摘、渔猎的生活,采摘的野果要设法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水果自然发酵,果酒也就问世了。在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存中,已发现有储酒的器具,有“具”也就有“据”。酒龄万岁之说也就由此立论。

果酒是以各种富含糖分的水果,如葡萄、梨、桔、荔枝、甘蔗、山楂、杨梅等为原料,采用发酵酿制法制成的各种低度饮料酒。果酒的历史在人类酿酒史中最为悠久,史籍中就记录着“猿猴酿酒”的传说,但那只是依靠自然发酵形成的果酒;而我国人工发酵酿制果酒的历史则要晚得多,一般认为是在汉代葡萄从西域传入后才出现的。

汉武帝通西域后,葡萄开始在内地种植,东汉时葡萄酿制之酒已有之,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恰似葡萄初酦醅”(李白)句。可见唐时诗人和葡萄酒已是缘份甚深。马端林所著《文献通考》、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中均有葡萄酒的记载。唐宋时期葡萄酿酒在我国已比较通行,此外还出现了椰子酒、黄柑酒、桔酒、枣酒、梨酒、石榴酒和蜜酒等品种,但其发展都未能像黄酒、白酒和配制酒那样在世界酿酒史上独树一帜、形成传统的风格。直到清末西方葡萄酒传入后,张士弼先生创张裕葡萄酒公司,标志着我国果酒类规模化生产的开始。

黄酒是中华民族的特产,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酒,其起源与我国谷物酿酒的起源相始终,龙山文化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开始使用谷物作为酿酒的原料。它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和发酵、压榨而成的低度原汁酒,酒精含量一般在百分之十二至十八之间。因多数品种均呈黄色或黄中微红色,故名黄酒。自古以来最为著名的黄酒即“绍兴黄酒”,又名“绍兴酒”。黄酒以其储存时间越长,其味越感醇厚芳香甘甜,故有“老酒”之称。“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之酒,就是黄酒之类。

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其他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其制造工艺远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复杂,原料也是各种各样,特点各有风格,特殊的风味则更是不可比拟的。中国白酒的酿造发展至今,生产出的白酒酒色晶莹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

《本草纲目》认为蒸馏酒元时始有之,但此说已被考古成果所推翻。1975年河北青龙县出土了宋代的蒸馏器,该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蒸馏制酒器,可见蒸馏酒至迟在宋代已有之。经过蒸馏工艺后酒的度数大大提高了,可以燃烧,故称之为烧酒。唐诗中有“烧酒初开琥珀光”(白居易);“自到成都烧酒熟”(陶雍)等句。直至上个世纪中叶,烧酒、白酒均是蒸馏酒的称谓。烧酒在元代得到了推广,明时大兴,酿造之法《天工开物》中记之甚详。清代烧酒业发展得很快,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江苏洋河大曲、四川泸州老窖、安徽古井贡酒……皆于酒林中各树一帜,名闻遐迩。

啤酒是以大麦和啤酒花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有泡沫和特殊香味、味道微苦、含酒精量较低的酒。虽然我国在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啤酒厂,但史书记载我国早在3200年前就有一种用麦芽和谷芽作谷物酿酒的糖化剂酿成的称为“醴”的酒,这种滋味甜淡的酒虽然那时不叫啤酒,但我们可以肯定它类似现在的啤酒,只是由于后人偏爱用曲酿的酒,嫌“醴”味薄,以至于这种酿酒法逐步失传,因而也就有了啤酒是否是舶来之物的争议。

药酒、补酒大多是在酒中加入中草药,浸泡后不但色味俱佳,而且有祛病、健身的功效,实为酒中之佳品。从酒文化的角度来讲,这无疑大大丰富了“酒”的内涵。药酒、补酒之中不乏名酒,竹叶青、五加皮、菊花酒、国公酒……均久享盛名。

第三节酒具的发展

酒具原是指制酒、盛酒、饮酒的器具。近代大工业化制酒工艺产生后,酒具一般指盛酒和饮酒的器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具的制作技术、材料,酒具的外型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故产生了种类繁多,今人目不暇接的酒具。酒具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反映着酒俗的演变,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原始的酒具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像贝壳、葫芦、动物的犄角等,在石器时代已有之。典籍上曾记载,形容古代盛宴“觥筹交错”的觥,最先即是用兽角制的原始盛酒器。尔后利用坚硬的瓜果外壳制饮具,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用葫芦的外壳制成的酒瓢,这是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原始饮具。从文字学角度切入,觚、觥、觯、觞等酒具均有个“角”字,瓠、瓢、觚等酒具均有个“瓜”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了正式的酒具。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酒具是陶制酒具。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考古发掘了众多的形制不同的陶土烧制的酒具。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质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

至商代时,由于酿酒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已能用各种粮食制出不同品种的酒来,加之青铜文化相对发达,祭祀盛行,青铜酒具应运而生。而且生产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纹饰之美,制作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成为奴隶主阶级举行祭祀宴饮的“礼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一种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长勺氏”、“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具为业的氏族。酒具的种类也发展到盛酒、温酒、饮酒、贮酒等各种类别。这些酒具形制端庄厚重,式样沉雄敦实,古朴美观。器身多以“饕餮纹”、“夔龙纹”、“鸟兽纹”、“蝉纹”装饰,造型神秘狞厉,显示出奴隶主贵族的尊严和不可侵犯。其中模拟自然界动物的立体形状造成的酒具,又表现出奴隶主阶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吉祥的渴盼,以及祈求神灵凶物保护的心情,如虎形酒具、羊形酒具、牛形酒具、象形酒具、鸮形酒具等。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青铜酒具逐步向古朴、鲜明的漆器酒具发展过渡,形制有樽、杯、壶、缶、舟等各式酒具。至汉代时,漆制的酒具已十分精致。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放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隋唐时代,随着瓷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瓷制酒具逐步取代了其他质地的酒具,成为最普及、日常应用最为广泛的饮酒器具。

瓷器与陶器、漆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了陶器、漆器。唐代的酒杯形体比过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认为唐代出现了蒸馏酒。唐代开始使用桌子,饮酒不再“坐床”而是“就桌”,因而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人喜欢将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宋代与唐代相比酒具均变得更加小巧。小盅、小盏、小瓯雅致玲珑,这种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唐人狂狷喜豪饮,宋人内敛爱小啜;其次是宋代烧酒含酒精度更高了,小酌、小啜即可入酩酊之乡。宋代制瓷业空前繁荣,南方如冰似玉的“青瓷”、北方如霜似雪的“白瓷”竞相辉映,出现了大量色泽温润、绚丽、晶莹如玉的瓷制酒器。宋以后不但瓷的发展业已定型,酒亦发展成烧酒独尊,故酒具的形制成稳定之势。明清时,瓷制酒具更是精彩纷呈,工艺水平日臻完美。尤其是青花瓷酒具绘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使饮酒者在传杯换盏之际,同时也得到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独特材料或独特造型的酒具,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具。金、银、锡所制成的酒具古已有之,明时又出现了景泰蓝酒具,玉制酒具的历史更为悠久,可上溯到汉代甚至石器时代。由于玉质珍稀昂贵,只为上层有权阶级所拥有。唐代的夜光杯,用祁连山老玉雕琢而成。玉酒具做工精细,式样美观,有墨绿、鹅黄、羊脂白等不同颜色,色泽温润绚丽,花纹天然,光亮透明。元代的盛酒具玉瓮,用整块巨大的杂色墨玉雕成,周长5米,瓮体四周雕有出没于波涛之中的海龙、海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玉瓮重3500千克,可盛酒30石,是中国最大的玉酒具。当年成吉思汗征战拓疆,就用它来盛酒庆功,赏赐战将。清代的饮酒具九龙杯,杯中雕有盘曲的蛟龙,九尾缠结,杯底有小孔与九尾相通,注酒入杯,九尾也满盛酒液,注酒过量,酒液自然下泻。这一奇妙的设计,既起到节饮的作用,又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精神,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

但这些酒器在酒文化中影响不大,只可显示身份地位、富有程度,使用价值也不高。

古代不同形制的酒器简介:

杯:饮酒具。状似舟,但为弧形耳,俗称“耳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曾出土了成套精致的漆耳杯。本身刻有“君幸酒”、“君兴食”的铭文,说明耳杯当时不仅作饮具,还作为盛放食物的盛具来使用。至我国南北朝时,耳杯逐渐被碗、钵等取代。

壶:盛酒具。原始的酒壶用陶土烧制,并仿葫芦状形制制成。商代的酒壶为扁圆形,带贯耳(管状耳)和圈足。周代壶多为圆形、长颈、大腹,并有壶盖。壶身两侧有兽头辅首衔环耳。春秋时酒壶有扁圆或方形壶。壶盖上有莲花瓣状的饰纹,圈足下雕有伏兽。战国时的酒壶又有圆形、方形、扁形、瓠形等多种。汉代时又称壶为“钫”、“钟”等。

樽:古代盛酒器。其形状有的似鼎,但身下三足较矮,并在腹部有双环,这种器物的铭文都称“酒樽”。另外,还有一种圆筒形带盖,底部有三个短足形状的樽,形似古代的“奁”,但其铭文书“温酒樽”。从中可看出樽还可作为温酒器具。约至唐代晚期,樽作为酒具逐渐被替代。

角:古代酒器中的盛酒和温酒器。由青铜材料制成,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出现于商代和西周初。《礼记·礼器》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宋代尚有沿用。《东京梦华录》载:“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平角酒,八十文一角。”《水浒传》第三回也有:“鲁达先打四角酒”,“吃了两角酒”的描述。

勺:古代盛酒器中舀酒的器具。由青铜制成,形如有曲柄的小斗。《仪礼·乡射礼》载:“两壶斯禁,左玄酒,皆加勺。”《觥记注》载:“勺者,挹酒之器,容一升,与杓同。”

觥:古代斟酒器。青铜制,器腹椭圆,有流及鋬,底有圈足,有兽头形器盖,也有整器作兽形的,并附小勺;盛行于商代、周初。

羽觞:又称“耳杯”,古代饮酒具。因其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半月形耳,状似鸟之双翼,故名。盛行于东汉两晋时期。东汉时有绿釉陶羽觞,两晋时使用较多、较为著名的为青瓷羽觞。

区:盛酒器。圆口、扁圆形腹、方形圈足的壶形盛器。器物铭文上篆刻“区”字,俗称“扁壶”。

卮:饮酒具。圆筒状带把手和盖,有三个小足,状如有把手的杯子。

舟:饮酒具。椭圆形,平底,腹部两侧各有一环形耳。因其状如小船而称其为“舟”。至战国后期时,舟逐渐由杯取而代之。

缶:盛酒具。圆身,大腹,有盖,腹部装有四个圆形,状似壶。

第四节酒礼与酒俗

中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誉。自三代以来,礼就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总准则、总规范。古代的礼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酒行为自然也纳入了礼的轨道,这就产生了酒行为的礼节—酒礼,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这里所说的“礼”,即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仪节等。中国古代文化史专家柳诒征先生认为:“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我国自古有“酒以成礼”之说。

史前时代,酒产量极少,又难以掌握技术,先民平时不得饮酒。只有当崇拜祭祀的重大观庆典礼之时,才可依一定规矩分饮。饮必先献于鬼神。饮酒,同神鬼相接,同重大热列、庄严神秘的祭祀庆典相连,成为“礼”的一部分,是“礼”的演示的重要程序,是“礼”得以成立的重要依据和“礼”完成的重要手段。

到了西周,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申禁止“群饮”、“崇饮”,违者处以死刑。周公曾严厉告诫臣属“饮惟祀,德将无醉”。只有祭祀时才可以喝酒,而且绝不允许喝醉。酒,在先民看来,与祭祀活动本身一样,都具有极其神秘庄严的性格。

酿酒只是为了用于祭祀,表示下民对上天的感激与崇敬。若违背了这一宗旨,下民乍行饮用起来,即成莫大罪过。个人如此则丧乱行德,邦国如此则败乱绝祀。这就是“酒为祭不主饮”的道理。而后,由于政治的分散,权力的下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关于酒的观念和风气也发生很大改变,约束和恐惧都极大地松弛淡化了。即使最初严格规定“饮惟祀”,那“祀”所礼拜的便是天、地、鬼、(祖先)、神。而这种酒祀,在三代以后虽然仍保留在礼拜鬼神的祭典中,可非祀的饮酒却大量存在了。

秦汉以后,随着礼乐文化的确立与巩固,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戒》、《酒警》、《酒觞》、《酒诰》、《酒箴》、《酒德》、《酒政》之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完全把酒纳入了秩序礼仪的范畴。为了保证酒礼的执行,历代都设有酒官。周有酒正、汉有酒士、晋有酒丞、齐有酒吏、梁有酒库丞、隋有良酝署,唐宋因之。

中国古代是个“礼治社会”,“以礼治天下”。其中强调的是礼仪、等级,尊卑、长幼之序,天地至尊,祖先至长。君乃国之主,父为家之主。礼序之道体现在饮酒之道中,君先饮,臣后饮,君臣可共饮而不可对饮,父子亦然。溯其因,饮酒之始时,生产力低下只能如此。在铁制工具的冲击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酒之为序、为仪也产生了许多变化,总的趋势是发展为“俗”。酒由礼序、礼仪发展成礼俗,说明酒已能为世人所共享。序、仪成俗的过程中,无疑是对序、仪的扬弃过程,能成俗者与时俱进,与世俱新。经过数千年的筛选,酒礼已融入年节、时令之中,并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农耕民族的节日均和时令有一定联系,不论节日还是时令,大多离不开酒。丰收后有余粮才能酿酒,有酒喝也就意味着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悠久、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在春节众多的习俗中,饮酒是非常重要的。腊月二十三有“过小年”之说,要举行祭灶活动。三十晚上要祭祖。这两项祭祀活动中都要在供案上置酒,然后行礼致祭。祭祖后吃“年夜饭”。席间要向长者敬酒,相互间也要举杯祝酒。春节饮酒,最初也是出自辟恶驱邪、祛病强身这个功利动因。根据中医典籍和风俗志书记载,春节饮用屠苏酒,“不病瘟疫”,饮椒花酒(椒柏酒),“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庚信的“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是春节酒俗内涵的精辟之言。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初唐之时已经有了元宵夜相聚宴饮的习俗。火树银花,宝马香车,再加上美酒佳肴,歌舞丝竹。在这张灯结彩的节日里,不仅市面上的各家酒肆里酒客云集,买卖兴旺,黎民百姓家也多设宴以庆佳节。

清明节与酒的关系也很密切。古人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清明扫墓时要举行祭祀,在坟前酹酒致奠。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月与酒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多少诗人既嗜酒如命,又以月为魂。

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登高之时要饮菊花酒。

酒与民俗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宴寿席、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怀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之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之无酒,后人忠孝之心无以表述;生宴之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饯行洗尘苦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述。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第五节酒与艺术

一、酒与文学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是最早的证据。它通过文字记载了305首古代无名氏的诗篇,其中有44首涉及到酒。可以说,首开诗酒文化之先河。从此,诗与酒便开始了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与中国酒文化史的历史长河中漫长而悠久的结伴航程。

诗人多爱饮酒,这是自古以来不争的事实。不少诗人都是酒中豪杰。东晋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情人”,“无夕不饮”,“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领一代风骚的曹操,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慷慨悲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常和建安七子一起,“简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熟,仰而赋诗”。魏末晋初的“竹林七贤”全是一群饮君子,阮籍以酒避祸,嵇康借酒佯狂,刘伶作《酒德颂》以刺世嫉邪。刘宋时代的鲍照亦爱酒惜酒,狂歌“但愿樽中酒酝满,莫措床头百个钱”。生平萧索的庾信,有“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等饮酒诗14首,以酒寄情,缠绵悱恻。

魏晋之后的隋唐,史称“盛世之治”,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的全盛时期。唐代诗人以其开阔的胸襟,宏伟的气魄,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转而讴歌“盛唐气象”。既有心神的澄静,又具人性的高扬,活泼欢畅,饱满健举,创造出一种唐人特有的诗酒浪漫情调,使酒文化在这座古代诗歌的颠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著名的饮酒诗人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李白现存诗文1500首中,写到饮酒的达170多首,占16%强;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中写到饮酒的多达300首,占21%强。李白以“斗酒诗百篇”,“会须一饮三百杯”为人所共晓,赢得“醉圣”的雅名;而杜甫“少年酒豪”、嗜酒如命却鲜为人知,其实杜老先生更是“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归”,直到“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的信誓旦旦、死而后己的程度。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自称“醉司马”,诗酒不让李杜,作有关饮酒之诗800首(见方勺《泊宅编》),写讴歌饮酒之文《酒功赞》,并创“香山九老”这诗酒之会。

北宋初年,范仲淹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是“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是“归来中夜酒醺醺”;元佑时期,欧阳修是“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苏轼是“酒酣胸胆尚开张”、“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南渡期的女词人李清照,可算酒中巾帼,她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尽了诗酒飘零。继之而起、驰骋诗坛的陆游,曾以《醉歌》明志:“方我吸酒时,江山人胸中。肺肝生崔嵬,吐出为长虹”,一腔豪情,借酒力以增强、发泄。集宋词之大成的辛弃疾,“少年使酒”,中年“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晚年“一尊搔首东窗里”、“醉里挑灯看剑”,以酒写闲置之愁,报国之志,使人感到“势从天落”的力量。

饮酒,在唐宋诗人的情感世界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的媒介,想象丰富的奇妙载体。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陆游说:“诗情恰在醉魂中。”辛弃疾说:“醉时拈笔越精神”,苏东坡更直呼酒为“钓诗钩”。可见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情绪引动,环境气氛的熏陶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情有独钟。

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这种诗酒风习,在唐宋以下的元明清社会也得到传扬。

待至元明清,诗酒联姻的传统仍硕果累累。无论从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到陈维崧的“残酒亿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从李贽的“若言不识酒中趣,可试登高一问天”,到杨升庵的“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无不是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

宋代以后,诗词逐渐衰微,戏曲、小说蓬勃发展。

对于小说家,酒也有类似的激化创作的功效,明清时期尤甚。著名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每天著书均离不开酒,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日子。一部《红楼梦》,可以说是酒液中浸泡出来的作品,其中充满了关于宴饮、配酒、酒仪、酒德、酒趣等知识与描写,都写得十分精彩。有人统计,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饮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平均每两回就要写一次饮酒。这样的事例在明清其他小说里也能找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以及桃园三结义等,都借助了“酒”作传媒与线索,来铺写情节。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景阳岗武松打虎,以店家劝阻饮酒,“三碗不过岗”相烘托,更显其醉后英雄本色;描写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也以和尚饮酒,不守清规来加以反衬,增添其传奇色彩,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这类文学作品中散发出来的酒文化韵味,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二、酒与书画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画界皆是如此。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醇酒之嗜,激活了二千余年不少书画家的灵感,为后人留下数以千万的艺术精品。他们酒后兴奋地引发绝妙的柔毫,于不经意处倾泻胸中真臆,令后学击节赞叹,甚至顶礼膜拜。

书法有草书,笔走龙蛇是狂草,狂者非笔狂,心逞、心驰也。绘画有写意,意突发,念突生,泼墨即成心中的画境。书法中有“恭笔小楷”,绘画中有“尺规小品”。狂草与恭笔小楷,泼墨与尺规小品,比之于酒,正如豪饮与小酌也。

书圣王羲之,于东晋永和元年与好友聚于绍兴兰亭。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提笔草《兰亭集序》。笔兴随酒兴而生,笔力、笔韵随酒力、酒韵而成。“遒媚劲健,绝代所无”,全文三百余字中,即有“之”字19个,但笔式各异笔韵不同,“千古极品”就在酒中问世了。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究其因由,非物境、人境、酒境合一,于憩然之中挥毫,实难一气呵成旷世极品,三境难再现,《兰亭集序》也就难再现。极品本自天成,亦是酒成。

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

画家中郑板桥,传说其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郑板桥在酒中“神与物游”,“物我两忘”,其书画均怪,书画均绝。

“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唐明皇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他能一日而就。

宋代的苏轼是一位集诗人、书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尤其是他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乘酒醉发真兴而作,黄山谷题诗说:“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

“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暂借酒力长精神”。酒与书法、绘画的缘分,书画家与酒的精彩故事在明清时期仍是层出不穷。

酒文化还是画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诸如文会、雅集、夜宴、月下把杯、蕉林独酌、醉眠、醉写.....无一不与酒有关,无一不在历代中国画里反反复复出现过。杜甫写过一首题为《饮中八仙》的诗,讴歌了贺知章、李琎、李适之、李白、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八位善饮的才子。此后,《饮中八仙》也就成了画家们百画不厌的题材了。

第六节酒令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们在饮酒时总是要追求酒趣,酒趣富于酒令之中,酒令则纯是以文化入酒的。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清代俞效培辑成《酒令丛钞》四卷。

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但是游戏的发展成了一种带有强制性与结束性的游戏后,就成了既轻松又严肃的—种文化现象了。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以军令行酒令,席间,吕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刘章挥剑斩首,为喝酒游戏而戏掉了脑袋这也许就是戏中之戏了。此即为“酒令如军令”的由来。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会玩的朝代,酒令当然也丰富多彩。白居易便有“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之咏。酒令在明清两代的发展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酒令分雅令、通令、筹令等。所谓雅令,即行令时“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筵构思者”。白居易曰:“闲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新吟胜管弦。”认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乐曲佐酒更有意趣。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或拆字,或改字,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因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因而对行令者的文化素养要求颇高。虽说不上要博古通今,至少也要熟读儒家经典和古今文艺名篇。

雅令举例:

“拆字令”

拆字本是古代一种占卜法,术士令求卜者任说一字,加以分合增减,随机附

会,解释吉凶。宋代以后,人们把拆字引入作诗,遂有“拆字诗”;引入酒令,

而成拆字令。拆字令有多种形式,其一为拆字贯成句令。行令方法:一字拆开成一句,再一字拆开成一句,最后以古诗贯串。古诗中须含上述拆合之字。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载:“前明陈询,忤权贵被谪,同僚送行,因饯席说令。陈询曰:‘轟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陈循曰:‘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高古曰:‘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春字诗令”

每人吟诗一句,要求“春”字在句首,合席依次轻吟,如“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城无处不飞花”。也有要求每人吟诗一句,第一人所吟之诗句必须“春”字居首,第二人所吟之句春字居二,依次而降至“春”字居第七字后,再从头起。如“春城无处不飞花”,“新春莫误由人意”,“却疑春色在人家”,“草木知春不久归”,“十二街中春色遍”,“昨夜日日典春花”,“诗家情景在新春”。

所谓通令,“其俗不伤雅,不费思索,可以通行者”。这种酒令运用范围很广,凡筵席上不拘何种人均可行此令。其主要形式有二:骰子令和猜拳。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

通令举例:

“猜点令”

令官用骰筒以两枚骰子摇。摇毕置于桌上,秘而不宣。全席间一人猜所得之点数。猜毕,当众开启摇筒数点,不中。猜者自饮一杯;中,则令官饮一杯。

“六顺令”

合席用一枚骰子轮摇,每人每次摇六回,边摇边说令辞,曰:一摇自饮幺,无幺两邻挑;二摇自饮两,无两敬席长;三摇自饮川。无川对面端;四摇自饮红,无红奉主翁;五摇自饮梅,无梅任我为;六摇自饮全,非全饮少年。

筹令,顾名思义,行酒令必用筹子,筹子是此类酒令的显著特征。从唐代开始,筹子在饮酒中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用法:其一,用以记数、白居易诗“醉折花枝作酒筹”中的”酒筹”即为此类、这种意义下的筹在后代酒令游戏中仍可见到,作用是以筹计数,后再按所得的筹的数量行酒。另一种就比较复杂了,人不满足于筹子的原始用法,而把它变化成了一种行令的工具。筹的制法也复杂化,在用银、象牙、兽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

筹令的包容量很大,长短不拘。大型筹令动辄有八十筹,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筹令因有这样的特点,才有能力从长篇巨作的戏剧《西厢记》及《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中取材,也才能有包容像《易经》的六十四卦等具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

筹令举例:

“捉曹操令”

制筹十二枝,分填上诸葛亮、曹操、蜀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将五人(许褚、典韦、张辽、夏侯敦、夏侯渊)。由十二人分抽,抽到酒筹的人不得声张,要保密。然后由抽到诸葛亮的人开始猜点曹操。第一次就猜点到持曹操酒筹的人,此人便饮五杯,若是第二次猜著,饮四杯,第三次猜著饮三杯,持诸葛亮酒筹的人也得自饮一杯。如果猜点到蜀汉五虎将,可令其代为猜点曹操。如果猜点到魏将,则发一小令,让蜀汉五虎将之一与魏将猜拳,然后以此类推,继续进行。

“寻黛玉令”

制寻黛玉令酒筹二十四枚,从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选上二十四人,刻写在筹子的上端。又根据小说中人物关系拟以酒约。席间二十四人各抽筹一枚,由抽得宝玉酒筹者逐一对筹寻黛玉,按筹中要求饮酒,寻到令毕。筹谱如下:

宝玉抽得此筹者寻黛玉。

警幻仙姑帮寻黛玉,宝玉敬酒三杯。

妙玉斟茶与宝玉喝。

贾母令袭人代宝玉饮酒。

紫鹃代黛玉罚宝玉酒,杯数由紫鹃定。

王夫人禁宝玉酒并赐食。

玉钏回脸不看宝玉,用左手递酒一杯与宝玉饮。

龄官低头不看宝玉,递酒一杯与宝玉饮。

香菱与宝玉猜三拳,负者饮酒。

宝钗合席饮喜酒一杯,与宝玉饮合卺交杯酒一杯,行揭彩令。

平儿宝玉捧茶一杯与平儿,平儿敬宝玉酒一杯。

王熙凤说笑话,给宝玉酒三杯。

金钏与宝玉交杯饮,行错里错令。

宝琴行飞花令。

莺儿与宝玉猜瓜子。

秦可卿与宝玉饮交杯酒,行藏花令。

如何喝酒不醉?酒文化技巧多!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与中国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中国酒桌上的劝酒、酗酒等丑陋文化,称之为中国酒桌文化,是酒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畸型陋习。掌握饮酒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喝酒的技巧

喝酒前

1.喝酒前,只吃七分饱,且不可大量饮水(为留下肚子好喝酒)。

2.喝酒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含糖的,可预防酒醉性胃炎和脱水症。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进乙醇分解,又能保护胃黏膜。由于脱水会使盐分丢失,可适量饮些淡盐水或补液盐。

3.不要空腹饮酒。因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最好的预防法就是在喝酒前,先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因为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4.秘诀:喝酒前半小时,先喝一杯蒙脱石散,可黏在胃粘膜上,锁定酒精,从而使酒精不被人体吸收。

喝酒中

1.喝酒时切记不要饮用冰水、柠檬水等刺激性的饮料,不然前面的牛奶就白喝了;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会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2.喝白酒,不可一饮而尽,应分成几口喝。喝啤酒,应待啤酒沫落下以后再喝。否则,轻则腹涨难受,重则“现场直播”。

3.喝酒的间隙可喝杯酸奶,酸+醇=水。

4.宜慢不宜快。饮酒后5分钟乙醇进入血液,30~120分钟,血中乙醇浓度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快,很快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就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5.食饮结合。饮酒时,吃猪肝能防止喝醉。因猪肝营养丰富,可提高机体对乙醇的解毒能力,常饮酒的人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丢失,而猪肝是维生素B最丰富的食物,故吃煮猪肝或炒猪肝是很理想的伴酒菜。但一般说来,所有动物的肝脏都含有很高的胆固醇,不宜多吃。

6.不要混饮。酒因品种不一样,其各种成分也不一样,喝混合后的酒,容易让人感觉不适。

7.酒可以加热后喝。酒加温后可以减少醛类物质。

8.小口喝。小口喝酒有助于酒精消化,不容易醉。

9.喝酒时多吃蔬菜。蔬菜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

10.不要空腹喝酒。空腹喝酒没有食物的缓冲作用,让人很容易醉。

酒后

1.酒后不要用喝醋、喝茶的方式解酒,因醋和茶没有解酒效果。

2.酒醉后最好不喝浓茶,可喝点淡茶。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使头疼加剧。如果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吃些水果,或喝些果汁。因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中和酒精。很多人酒后往往不吃饭,这样危害更大,应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就非常好。

3.甜点加水果。酒后立即吃些甜点心和水果可保持不醉状态。俗话说“酒后吃甜柿子,酒味会消失”。甜柿子之类的水果含有大量果糖,可使乙醇氧化,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谢,甜点心也有大体相仿的效果。

4.饮酒后,尽量饮用热汤,尤其是用姜丝炖的鱼汤,特别具有解酒效果。

5.酒后如发生呕吐不止,应立即找瓶矿泉水喝,以免胃里已没有东西呕出血来。

6.呕吐完后,不可立即进食,尤其是烧烤类食物。

7.睡觉前在床头放置盛器,以免睡后惊醒想呕吐时但还未到达洗手间,就吐出来。

8.酒后第二天,若感胃酸,服用胃舒平等胃酸缓解后再喝水。

9.惹感胃痛,可适情况服用其他胃药,切记不可服用止疼药,因为止疼药对于胃疼疗效甚微。

10.早点可选用豆浆、牛奶一类的热饮。若需上班者,可选用脉动、红牛等提神饮料,以保证不耽误工作。

11.酒后不要洗澡。酒后洗澡会导致体内血糖降低,阻碍肝脏正常功能,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喝酒主要危害

1.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到0.2%时,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2.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还会损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有多方面的损害。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还危及生殖细胞,导致后代智力低下,且常饮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3.对精子造成影响

长期饮酒也是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长期饮酒者容易导致慢性酒精中毒,一旦出现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会出现睾丸萎缩,导致精液质量下降。研究发现喝醉酒一次最少需要三个月的调理才能恢复到醉酒前的状态,专家认为,有生育计划的男子,起码要在醉酒以后三个月才可受孕,这样才能保证胎儿健康。

应该说,极少量的饮酒不影响精子的质量,但过量会对精子存活有影响。因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起麻醉作用,通过血液循环能很快进入人体各组织细胞,从而影响精子的质量。如女方当日受孕,产生畸形儿的可能性非常大,对后代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据史料记载,诗仙李白因太爱喝酒,生的儿子都是白痴。所以,为了后代的健康成长,切莫酒后受孕。大量饮酒不但会损伤精子,导致男性生殖能力下降,还会伤害人体肝脏。

喝酒的好处

白酒具有畅通血脉、散淤活血、祛风散寒、健脾暖胃的作用,适量饮用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使大脑抑制功能减弱,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有解除疲劳、兴奋精神、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作用。

黄酒含有18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此外还含有糖、糊精、醇类,富有营养。黄酒属于酿造酒而不是人工勾兑酒,其性柔和,对人体作用温和无伤害,妇女及中老年人喝热黄酒对身体有益。

果酒以葡萄酒居多,含有醇类、糖类、蛋白质、果胶、鞣酸、氨基酸、维生素等,尤以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全面而丰富,适量饮用,能补充营养、软化血管、保护心脏。

啤酒被誉为"液体面包",因含有17种氨基酸,还有糖类、醇类、多种维生素、树脂、苦味质、单宁等,有活血、开胃、保护心脏、帮助消化、消除疲劳、杀死葡萄球菌、抑制结核杆菌、解热利尿、强心镇静的作用,对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病、脚气病、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的人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饮酒的作用因人而异。少年儿童、孕妇不宜饮酒;消化道溃疡病人,泌尿系统结石病人不宜饮啤酒;肝病患者不宜饮酒。

提示1:按理想速度喝,以不超过肝脏处理能力的速度饮酒

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0毫升,酒中所含的纯酒精(乙醇)的量,可通过酒瓶标签上标示的度数计算。如酒精度数为16%的250毫升酒,用250毫升×0.16=40毫升,那么酒精的量就是40毫升。

如果一个人花4小时喝完,那么平均每小时摄入的酒精量是10毫升,刚刚符合肝脏的处理速度。按这一速度喝,能最大程度降低酒精对肝脏的负担。

提示2:喝清水,恢复体内水分平衡

酒精有改变肌体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作用。通常,体内水分的2/3都在细胞,但酒精增加后,细胞内的水分会移动到血管中,所以虽然整个身体的水分不变,但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了,也会觉得干渴。

不论哪种原因,充分摄入水分都是没错的。醒酒水自古以来就是缓解酒后不适的方法之一。在满满一杯水中混入三小撮盐并一口喝下去,会刺激胃使食物易吐出。

提示3:饮用运动型饮料和果汁

过量饮酒的第二天早上醒来,嗓子感觉干渴,此时体内残留有酒精和有害物质乙醛,应想办法尽早将其排出体外。含无机盐和糖分的饮料,除了有水分补给作用之外,还有消除体内酒精的作用。运动型饮料和果汁效果就很好,特别是运动型饮料,其成分构成接近人的体液,易被人体吸收,不仅对宿醉有效,饮酒时如果一起喝,也可防止醉得太厉害。

此外,含有茶多酚和维生素C的茶,或用柠檬和蜂蜜做的蜜汁柠檬水,对于宿醉也有效。需注意,不管哪种饮料,若太冰凉有效成分都不易吸收,所以喝常温或温热的。

提示4:吃柿子,帮助分解酒精

柿子是富含果糖和维生素C的水果,古时即被用作防止醉酒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甜柿中所含的涩味成分,可分解酒精,所含的钾有利尿作用。柿子叶也含有相当于柑橘数十倍的维生素C,其鲜嫩的幼芽可炸着吃,或干燥后做柿叶茶喝。

提示5:多食贝类,强化肝脏的解毒作用

以蚬贝为例,它蛋白质的含量可与鸡蛋相提并论。且由于含有均衡的必需氨基酸,不会对肝脏造成负担,能促使肝脏恢复功能。贝类食物通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牛磺酸和糖原,维生素B12和糖原对于促进肝脏的功能也发挥重要作用;而氨基酸中的牛磺酸与胆汁酸结合后,可活化肝脏的解毒作用。

醉酒

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0.7%,人就会死亡。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个人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胃肠吸收能力和肝脏的代谢处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人之间的酒量不同。

解酒原理

酒精在人体的分解代谢有三条途径: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其中约95%通过肝脏的酶系统进行氧化代谢。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酒(乙醇)——————乙醛——————乙酸

CH3CH2OH————C2H4O————C2H4O2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相等。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酒后不宜喝茶

酒后饮茶不是好习惯。因为喝酒后,80%的酒精由肝脏将其逐渐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酒作用,这种分解一般需2~4小时。如果酒后立即饮茶,会使酒中的乙醛通过肾脏迅速排出体外,使肾脏受到损伤,从而降低肾脏功能。同时,过多饮茶,入水量过多,也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对于患有高血压、心绞痛的冠心病人更为不利。所以,酒后最好吃点梨、西瓜之类的水果为宜。

感冒后不喝酒

感冒者喝酒会加重病情。感冒尤其是严重者大多伴有发热症状,此时通常要服退烧药,一般多是扑热息痛。一旦饮用白酒、烈性酒,两者产生的代谢物对肝脏将产生严重损害,直到完全坏死。

肝病患者应禁酒

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人应绝对禁酒,包括啤酒。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迁延性肝炎,在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可酌量饮用啤酒,但一般一天不要超过半升。

酒不与咖啡同饮

酒精伤身,咖啡有兴奋、提神和健胃作用,过量可造成中毒。若酒精与咖啡同饮,犹如火上浇油,可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酒后不宜服药

酒类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酒精,药物在酒后服用,可增加毒副作用。如酒后服痢特灵、优降灵等药,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反应;酒后服镇静药、催眠药、抗癫痫药、抗过敏药、降压药等,一方面可增加对大脑的抑制效应,而另一方面又使药力陡增,超过人体正常耐受量,致使发生危险。

酒后勿看电视

饮酒使眼睛充血,若饮酒过多,酒中的有害成分对眼睛有较重损伤,能使视神经萎缩,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失明。看电视可使视力衰退,而饮酒又损害视神经,二者同时进行,等于火上浇油,对视力大有损伤。因此,酒后一定不能急于看电视,老年人尤应注意。

喝酒禁忌歌

忌一饮而尽:好酒应该慢慢品,连干三杯最伤身;

忌空腹而饮:空腹千万别喝酒,否则肠胃均发愁;

忌异酒混饮:喝酒一定要专一,异酒混饮伤身体;

忌饮酒吸烟:饮酒时候再吸烟,屋漏再遭连夜雨;

忌酒后洗澡:酒后若洗热水澡,头昏脑涨受不了;

忌睡前饮酒:睡前若是把酒饮,辗转反侧难入眠;

忌酒后服药:酒后不能即服药,化学反应要糟糕;

忌带病饮酒:身体有病再饮酒,雪上加霜祸根留;

忌孕妇饮酒:准妈咪们不贪杯,才能健康下一代。

酒文化追寻的境界


酒,不过是谷物发酵,它来自自然;酒,也是一口甘甜,它源于生活。不浮夸,坚持喝生活之酒;不肤浅,透过滋味去感动心灵。

酒不讲大道理,你自己或多或少都能体会。无论大隐于市,还是小隐于野,人都要喝酒。

酒文化从始至终追寻的境界应该就是心境合一。

一杯酒在手,不管它是等级如何,滋味如何,是否名贵,在品饮的那一刻,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它依然还只是那一杯酒,再没有别的。你的全身心都投入到那一杯酒里面,它当然就好喝。

只有每次喝酒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心,你才可以进入“酒的道”,才可以进入“酒的境界”,才可以让魂进入酒里,酒进入心里。

一位禅师说:端起酒杯来,要有和爱人会面时欢喜、期待的心;轻轻放下酒杯时,要有和爱人离别时不舍和缠绵的心。这和人生的道路一样,很多人喝完酒很粗鲁,谈恋爱失败不是不舍和缠绵,而是“把酒杯都打破”。

这就没有进入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是取决于内在的选择。

好酒如箴言,朴实无华,韵味悠远。饮酒就是让我们见到至纯至淡的本性。

佛家所谓“见性成佛”,若是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性,那么心中向佛,口中念经,行为上持戒,尽管在功德上可能获得果报,智慧也能够得到增长,但是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性,没有彻底领会生死的根本,所以也就没有见佛。

禅宗认为,佛就在自己心中,而不能到外界去体认。这与饮酒时的悠然自得,不多言语,静静体味自然人生的境界不谋而合。

国粹馆商城为您推荐一款清香型健康白酒——洗墨酒。“洗墨酒”是山西国粹馆艺术品有限公司继承汾酒历史传统工艺,严格根据民国汾酒标准原料配比,纯粮酿造,在生态优良,温湿度恒定自然的龙王沟山洞长久贮藏老熟,口感柔顺。是以“工匠精神”精心打造,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健康酒、人品酒,喝了不口干、不上头,不损害健康。

另外,洗墨酒酒瓶造型独特,瓶身和瓶盖可以分别插入绿植,作为典雅的花瓶,独具文化底蕴。

洗墨酒有45度、45度20年和53度20年三种酒体,可以专为公司定制,标署公司名称,宣传定制公司文化,享受优惠价格。

五粮液文化知识


五粮液文化知识

五粮液在中国市场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她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包包曲"为动力,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她以"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常用作喜庆宴会及馈赠亲友的热门选择。数年来"五粮液"品牌连续在中国白酒制造业和食品行业"最有价值品牌"中排位第一,2004年其品牌价值达306.82亿元。2004年底,五粮液稳居全国白酒评比第一名。

"五粮文化"自不用多言,是中国5000年农耕文化的代表,将中国酒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大中华文化融会贯通,不能不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据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中国先生介绍,新品68度五粮液基酒来源于五粮液集团的600年窖池,其价值可与国家文物比美;其生产班组是从生产五粮液的班组里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五粮液调动了生产系统、产品研发系统、506车间、宣传系统和物资采购系统等各大系统协作,几乎是举"全身之力"来酿制。

图片描述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只有文化、品牌才是高端白酒企业赢销的制胜关键。没有文化的品牌是死的品牌。

在白酒文化营销上,五粮液可谓把文化营销诠释得淋漓尽致。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正是五粮液所体现的“和谐”的品质,把五种粮食融为一体酿造出来的“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的特点,恰恰体现了其优质和谐的品质。

将五粮文化融入白酒品牌,对于五粮液来说是白酒品牌构建的一绝,也是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演绎。

“五粮液酒”是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包包曲”为动力,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以香气悠久、入口甘美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以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638年的明代古窖、五种粮食配方、酿造工艺、中庸品质、“十里酒城”等六大优势,成为当今酒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珍品。

五粮春、五粮醇、金六福、浏阳河、京酒等几十种不同档次、不同口味,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系列产品。特别是十二生肖五粮液、一帆风顺五粮液、五粮液巴拿马纪念酒等珍品的面世,使其在神、形、韵、味各方面达到精巧极致的融合,成为追求卓越的典范。

五粮液彰显出其在酒类行业资深的文化渊源和传承底蕴,独具深厚的酒类品牌文化张力和合力。

同时,借助五粮液中央电视台企业歌曲展播平台,充分展示五粮液企业系列歌曲,利用优美歌声、绝妙旋律,充分演绎五粮液人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精神,五粮液企业系列歌曲乃是集民族文化、企业文化、酒品文化于一身,实现三者充分融合的升华,倾情诠释五粮液的品牌理念和品牌寄托。

五粮液将五粮文化融入白酒品牌,并演绎得如此游刃有余,可谓品牌文化打造的一个典范!

伏特加的历史文化


在俄文里,“伏特加”本身就是“水”的意思。其后,人们就发现了这“烫嘴的水”不仅能治病,还有其他不可替代的功效:消除疲劳、使人兴奋、可以暂时忘记尘世的一切烦劳、忧愁、痛苦和不幸。被人称为“红色伯爵”的阿·托尔斯泰酷爱伏特加酒。他经常往返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火车车厢里他总要喝上几口。一杯伏特加酒,有时25克、50克,多时喝到100克、150克;一片柠檬,可以从莫斯科吮吸到圣彼得堡。伏特加酒和柠檬的混合香气使他飘飘然,这时他感觉好极了,才华横溢,下笔千言。人们说,他那部传世的《苦难的历程》就充满了这种伏特加酒和柠檬的混合神韵。一个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是,凡是在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中留下不灭痕迹的作家、诗人、戏剧家、歌唱家、演员、画家、建筑巨匠,他们几乎都和伏特加酒结有不解之缘。翻开他们的不朽篇章,可以发现,伏特加酒和柠檬是他们乐此不疲的记载。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了伏特加酒,也就没有了俄罗斯的诗歌、小说、戏剧、绘画、建筑,没有了俄罗斯的诗人、文学家、戏剧家、画家和建筑巨匠。而没有了伏特加酒和柠檬的结合,大概也就没有了俄罗斯诗歌、文学、戏剧、绘画和建筑中那种独特的风韵和神采。于是,伏特加酒就成了一种文化标志,一种传统。然而,在苏维埃文化中,伏特加酒不再是单纯的饮料,不再是文人们对酒当歌的享受,它逐渐成了政治,或者说得确切一些,成了政治的工具。也就是说,伏特加酒成为苏联建设必不可少的动力,甚至被视为是与资本主义世界作斗争的手段。1930年9月1日,斯大林在给莫洛托夫的信中明确指示:“我认为需要增加(尽可能地)伏特加酒的生产。不应当有什么愧疚感,而应直接地、公开地去争取最大限度地增加伏特加酒的生产,以使我国的国防得到真正和认真的保证。因此,应当马上考虑这件事:为生产伏特加酒储存相当数量的原料并将其正式列入1930-1931年度国家预算。请注意,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也需要一大笔钱,为此又得在伏特加酒上做文章。”斯大林还说过这样的话:“什么好一些:是受外国资本的奴役,还是让人们喝伏特加酒?很清楚,我们选择了伏特加酒,因为我们过去认为,现在还这样认为,如果为了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胜利,我们会在泥泞沼泽中去喝一小口的话,我们现在还应该这样做下去”。斯大林深刻理解伏特加酒对俄罗斯农民、农村的重要性,理解这伏特加酒在经济、民心、政治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时,乡村、城镇到处都有小酒馆。千方百计地让人们去小酒馆喝伏特加酒,这是当时内务部门竭力执行的秘密内部法令。当伏特加酒和政治相结合时,伏特加酒就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苏维埃文化中的一个其作用无可替代的元素。然而,伏特加酒这种苏维埃文化元素的命运却是多舛的。在伏特加酒发挥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同时,与伏特加酒孪生的另两种现象——酗酒和禁酒接踵而至。事实上,伏特加酒是一种引进的饮料。它最早是14世纪末由意大利商人带进立陶宛,再送给当时的莫斯科大公的。莫斯科大公喝了一口,马上就嚷了起来:“好烫嘴的水!”于是,“烫嘴的水”——就成了伏特加酒最早的名称。在俄文里,“伏特加”本身就是“水”的意思。其后,人们就发现了这“烫嘴的水”不仅能治病,还有其他不可替代的功效:消除疲劳、使人兴奋、可以暂时忘记尘世的一切烦劳、忧愁、痛苦和不幸。天长日久,人们便离不开伏特加酒,甚至见面话都是:“喝过了吗?”“喝过了!”就是因为,一、伏特加酒不能不喝,气候冷、生活条件恶劣,还有不间断的政治因素在起作用;二、每当国运不济时,比如战争、灾荒、瘟疫、赋税重、劳役苦、社会动荡,人们喝酒就喝得更厉害。于是,酗酒成为俄罗斯文化、苏维埃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而在苏维埃时期,酗酒现象囊括社会的各个阶层,如何对待酗酒现象就成了苏联每一代执政者都必须面临的头疼问题。于是,禁酒在苏联的全部历史上就周而复始地持续了一个恶性循环过程——“禁酒—不禁酒—提高酒价—出现伏特加酒荒—私酿成风—再度禁酒”。苏维埃时期,禁酒的口号是:“同志、站直了!趴下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戈尔巴乔夫的禁酒指令是:“人们不能泡在伏特加酒里进入共产主义!”赫鲁晓夫和安德罗波夫不禁酒,在后者执政时期甚至在市场上出现了“安德罗波夫卡牌”的伏特加酒。叶利钦是大开禁酒令的,豪饮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生产却一蹶不振,而当国产伏特加酒保证不了这么多人的需求时,非国产酒、私酒、假酒就应运而生。叶利钦最后不得不颁布法令,规定从1998年11月1日再次禁酒——实行对酒精类饮料生产和销售的国家垄断。时至今日,伏特加酒文化依然是一种传统,苏维埃文化中的伏特加酒现象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伏特加酒依然被俄罗斯人称为是“国酒”、“国饮”。这个“国酒”、“国饮”能不能拯救发展中的俄罗斯?现在谁也说不清。不过,俄罗斯人对这“国酒”、“国饮”的偏好并没有停下来,反而愈益浓烈。俄罗斯人很久以来就背上了个“酗酒”的坏名声,俄罗斯的伏特加酒很久以来就承担着酗酒元凶的罪名。可是,伏特加酒本身并不是撒旦。伏特加酒的度数一般在40-42度之间,它的最佳配方还是那位著名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耶夫定下的:40%的酒精兑60%的水。从苏维埃文化观来看问题,伏特加酒这个独特的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并不只在个“酒”字上。这个独特元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曾经多方面影响了俄罗斯国家和文化的发展演变,也必将影响它的未来。

蒙古族马奶酒文化


蒙古族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得名。马奶酒的酿制历史悠久,传至今日,仍盛行于蒙古牧区。酿制马奶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挤出马奶过两三天变酸后,马奶发生分离现象,取出浮在上面的奶油,将其余部分密封于铁锅内蒸馏,反复三四次,则酒味越来越浓。这是酿马奶酒的精工艺。另一法为粗工艺,用发酵方法酿制,一般是先用牛奶制成酒曲,再把生马奶倒进装有酒曲的容器里,置于较温暖处,每日启封以木杆搅动数次,使之发酵,味至微酸即可。在夏季的内蒙草原上,凡是有牧民的地方,就有马奶酒飘香,只要有节目活动或亲友聚会,就会有马奶酒宴和敬酒歌舞。据实验和科学研究证明,马奶酒确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补肾活血、助消化,而且对胃病、气管炎、神经衰弱和肺结核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在元代,马奶酒已成为宫廷国宴的饮料,直到现在,蒙古族男女老幼还是很喜欢喝马奶酒。以往马奶酒的产量仅足够蒙古人饮用,现在拜科技之赐,在蒙古已经有数家可以大量生产马奶酒的酒厂,将马奶酒变成商业化的产品。与蒙古族生活在同一区域的达斡尔族也有酿制和饮用马奶酒的传统。生活在内蒙古的部分鄂伦春族,用马奶、小米和稷子一起酿制马奶酒。哈萨克马奶酒是将马奶盛入马皮制的袋子里,扎紧口使其发酵,制成半透明、略带酸味的饮料,他们称之为「克木斯」。

酒桌文化之行政接待礼仪倒酒顺序,学会这些常识很重要


中国的白酒知识博大精深,倒酒也自然有很大学问,交际过程中,尤其和领导长辈一起饮酒,倒酒礼仪尤其重要,今天我为大家介绍行政接待礼仪倒酒顺序。

一、酒桌上的倒酒礼仪常识

1、确定酒质后,往玻璃杯里倒酒时,不要太多,倒入量一般是杯子容积的2/3(不过要看具体情况,每位顾客的量要平均);

2、按照逆时针方向依序倒给年长的长辈或女客,再顺序倒给男客,最后才倒给主人。

3、每次倒完时,要略旋转酒瓶,以免滴到桌面,并以白口布擦拭酒瓶口。

下面是商务礼仪上的倒酒规则,虽然有点过于文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酒桌倒酒上可以参考使用。

(1)将葡萄酒的标签朝上置于白口布上裹着酒瓶(因某些要保持较低温度的酒避免手温使酒升温)。双手优雅的持酒至客人桌边,让顾客确认其所点的酒,酒的标签朝上成45度,以便顾客检视酒名、年份及酒厂是否无误。

(2)适当的介绍此酒的来源及特色,增加此酒的价值感。

(3)为客人开瓶透气(礼貌的向顾客示意)。

(4)依专业、熟练的方式开启酒瓶(动手及开瓶器尽量勿摇动酒瓶,姿势要保持优雅勿摇晃)。

(5)将软木塞置点酒者汤匙右方125px处平放,让其检查瓶塞是否湿润。

(6)以干净白口布由内往外拭去瓶口处软木塞屑及杂质。

(7)以优雅的姿势为顾客倒酒。

(8)将酒瓶置于桌卡前方,酒的标签朝顾客。

(9)请客人慢慢品尝。

二、行政接待礼仪倒酒顺序

1、第一次上酒时,主人可以亲自为所有客人倒酒,倒酒顺序依逆时针方向进行,从坐在左侧的客人开始,最后才轮到主人自己。

2、等客人喝完一杯后,主人可以请坐在对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代替他为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主人同时准备了红酒和白酒,需把两种酒瓶分放在桌子两端。

3、许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爱的某种酒,所以一个用心的主人会同时准备红酒和白酒。虽然隔热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来保持白酒冰度却相当实用。

4、需要留意的是,绝对不要让客人用同一个杯子喝两种酒,这是基本礼貌。还有,除非你的技巧炉火纯青,否则倒酒时请在瓶颈垫上一条毛巾防滑,而且瓶口尽量朝上,免得酒洒出来。有时你需要一个装酒瓶的篮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这样瓶中沉淀物就不会和酒混在一起。

三、倒酒礼仪注意事项:

1、倒酒的多少,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酒满茶浅"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我恶魔你现在都是到半杯,当然啤酒除外。

2、如果我们喝的是比较贵重的酒,就直接把酒瓶子拿出来就可以了,这样宾客也感觉有格局。

3、如果我们喝的是普通的就,那我们就事先把酒倒在准备好的玻璃酒瓶内,不会显得格调低。

4、如果我们坐在身份比我们高的人的旁边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喝完酒之后及时的补充满。

5、要记得酒不能留下最后一点瓶底,如果我们正好是最后一个倒,那么我们就直接倒完,漫出来也没事。

6、要记得如果有女士在场的话,尽量要等她先敬酒,不要主动敬酒,这样会显得很不礼貌。

本文九尾大家介绍倒这里了,大家都知道行行都有规矩,喝酒有文化,本文为大家介绍了酒桌文化之行政接待礼仪倒酒顺序。

葡萄酒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和探索带来跨文化的体验


欢迎访问酒库网(jiuku365.com)美酒百科频道的《葡萄酒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和探索带来跨文化的体验》内容,更多精彩欢迎访问葡萄酒文化交流跨文化专题!

葡萄酒作为一种优质的饮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更是文化交流和探索的媒介。通过葡萄酒的欣赏、品尝和探索,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感受跨文化的体验。

葡萄酒作为一种酿造的艺术品,展现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独特文化。每个地方的气候、土壤和葡萄品种都会影响葡萄酒的风味和特点。例如,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以其世界顶级的品质和丰富的果香而闻名,而意大利的托斯卡纳葡萄酒则以浓郁的橡木香气和柔和的口感而受到喜爱。通过品尝这些多样化的葡萄酒,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独特魅力,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葡萄酒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许多葡萄酒产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一瓶好酒往往流淌着千年的历史。例如,法国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产业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这里的酿酒技术和工艺在数百年间得到了精心的传承和发展。而葡萄酒也是诸多文化和历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葡萄酒节、葡萄收获仪式和酒庄参观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历史、传统和习俗。

葡萄酒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的重要贸易和合作领域。通过葡萄酒的交流和合作,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经验,加深相互了解和友谊。例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之一,不仅有着庞大的葡萄酒进口需求,也开始涌现出一些有实力的本土葡萄酒品牌。在国际葡萄酒交流中,中国的品酒师和酿酒师与世界各地的行业专家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推动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葡萄酒也是一种让人沉浸在美好体验中的饮品。品味葡萄酒需要细细品味其中的风味与口感,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注力。通过品味葡萄酒,可以让自己沉浸在一种平静而愉悦的状态中,感受到它带来的美好和享受。这种体验不仅是个人的,也是跨文化的,因为葡萄酒的美妙之处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让喜爱葡萄酒的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

酒库网小编认为,葡萄酒通过文化交流和探索带来跨文化的体验。通过品尝不同地方的葡萄酒,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通过参与葡萄酒的历史和文化活动,可以感受到不同地方的历史和习俗;通过葡萄酒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经验;通过品味葡萄酒的美妙,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感受到葡萄酒带来的美好和享受。因此,葡萄酒作为一种饮品和文化符号,为人们带来了跨文化的体验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