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茅台酒,酱香型白酒,鉴宝活动,老酒
茅台酒是毛主席等名人将士都喜欢喝的上陈好酒,它产自贵州省怀仁市茅台镇,茅台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这里酒的历史文化久远。倘若追溯,早夏商时期,这里就已经有喝酒的习惯和酒具。而如今的茅台酒是茅台镇是骄子,可以说是中国白酒业的领军品牌。真实人怕出名猪怕壮,正因为它的名声远扬,酒质上乘,一直以来被部分不法商人假冒,他们用低劣的白酒来代替,以求高额利润。就在2016年12月19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大河鉴宝活动上,假茅台现身了,在专家的锋利眼光之下,现出原形。在全国各地的酒水展会或者鉴别活动上,茅台酒基本上都会现身,这次也一样,主角依然是贵州省遵义市茅台镇的茅台酒。
这次鉴宝活动上,郑州市民李先生拿出4瓶茅台酒、吴女士拿出两瓶茅台酒参与活动,72岁的孙先生分别拿出来五粮液、全兴大曲、小糊涂仙、神鼓酒等几瓶老酒,都被专家阙威鉴定为真品老酒,虽然有些有点瑕疵不在适合收藏,但是都是名副其实的真正老酒。而另一位李先生也兴高采烈的待着两瓶茅台酒现身此次鉴宝活动上,他的这两瓶酒是用泛黄的看着还偷着湿气的纸包裹着的,可是在鉴宝专家阙威犀利的眼神下,它俩最终现出了原形。阙威明确表示:这两瓶是假茅台,都是属于最近做旧的。包裹在酒瓶外面的纸,其实是使用酱油以及一些化学产品浸泡,然后达到做旧的效果。
其实假茅台一直以来都在白酒市场上滥竽充数,以假冒真,只是我们没有专业的知识或者经验来把它看穿,即使合上去有点不对劲,也没有十足的把我判定就将就了,不过如果您是收藏的话千万可别这么马虎咯,定要找专业鉴定才行事咯。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飞天迎宾酒/茅台内部招待专用小茅台


新的一年已经过去了

我想

有的人已经感觉到来自2017的满满恶意了

尤其是家长们口中“不靠谱”的80后、90后们,

已经率先投入加班的豪华阵容,

在一次次加班中达到精神恍惚的最高境界。

所以

两个小时的会议开的头脑发僵,

必须去电影院看个大片散散心!

拜访N个客户跑的腿都细了,

那么我们相约亿佳名酒,来杯小酒解解乏吧!

总之

不管怎样都要饮杯小酒敬给爱拼的自己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是中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是酿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麦之魂而成。

茅台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且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奇特工艺,这是茅台酒作风奇特、品德优良的主要原因。

此款酒乃飞天迎宾酒,是茅台酱香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政务内部接待用酒,该酒是酱香酒公司唯一使用飞天商标的系列酒,飞天迎宾酒具有飞天茅台酒的品质,口感清新淡雅,唇齿留香,飞天迎宾酒的包装设计拒绝奢华,追求返璞归真,亲民接地气!

亿佳名酒,高端酒品领导者

茅台突然宣布不再生产“国宴专用”茅台酒!


近日,酒业网记者茅台官网上了解到,国酒茅台(贵州仁怀)营销有限公司发布一则《关于部分产品标识标注相关事宜的声明》,声明指出,公司部分产品标注有“国宴”“专用”“专供”“特供”等字样,与国家有关机关的文件精神及相关管理规定相悖,公司已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着手进行清理整顿。

茅台公告一出,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国宴茅台将成为绝品。据酒业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国宴茅台价格已突破2000元。众多经销商表示,现在手里的国宴茅台酒,卖一瓶少一瓶,都不舍得卖。有专家表示,国宴茅台酒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茅台在通知中表示,公司部分产品标注有“国宴”“专用”“专供”“特供”等字样,与国家有关机关的文件精神及相关管理规定相悖,公司已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着手进行清理整顿;公司已就上述产品下发了清理及处置通知,自清理之日起将严格遵守不生产、不销售、不使用的原则,请持有上述产品的销售者给予关注和配合;已购买包括“国宴专用”茅台酒等上述产品的销售者、消费者,可持购买凭证到产品原购买处进行退货,在产品外包装无损坏并经真伪鉴定后,公司将予以协调处理。

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下半年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开展清理整治含有“特供”“专攻”国家机关等内容广告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部门从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2月底开展清理整治含有“特供”“专供”国家机关等内容广告专项行动。据此次市场整顿截止日期只剩一个半月,茅台公开清理产品旨在遵守相关规定。

市场部优秀员工积极参加“团结就是力量”夏令营活动


为了激励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和培养员工的集体理念,一到夏天,大黔朝一年一度的优秀员工夏令营活动即将开幕。2016年的主题是“团结就是力量”,5月26日,市场部被选拔出来的优秀员工积极参加了此主题的户外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小伙伴们都玩嗨了。

小伙伴们在玩主题游戏“团结就是力量”

大伙都在忙着做饭吃,分工明确

把自己的笔迹都留在这黄色的布块上面

活动结束,大家伙都在一起合影留影

据大家提交的活动体验感可以知道,这次活动不但增加了大家的对集体力量的认同感,还让参加的精英们感受了一把夏日的户外生活。

教你从茅台酒瓶盖,如何鉴别茅台酒?


鉴别茅台酒的方法有很多样,但酒网酒认为最简单有效的初级鉴别方式,还是要从酒瓶盖开始,今天跟大家聊聊如何通过茅台酒瓶盖来简单区分和鉴别茅台酒

茅台酒瓶盖从实用性到装饰设计性的演变

五十年代的贵州茅台酒瓶盖特点

这个时期的茅台酒瓶盖使用尿泡包裹瓶口,下方是一枚包裹着透明硬质塑料纸的软木塞。

在当时,绝大多数人使用玉米棒作为封口之物,这样取之方便,用起来效果也比较好。

后来,柱形陶罐出现,密封瓶口的倒三角木塞也随之开始出现。最终又由橡木制作的软木塞,最终替代了最初的木塞,成为茅台酒的封口材料,由于橡木塞非常柔软,所以有非常好的防漏性能,解决了因为柱形茅台酒瓶瓶口制作不规则问题导致的渗漏。

在1957年以后产的贵州茅台酒中,在白酒瓶身首次采用透明塑膜封口、红色塑料盖顶的软木塞。

六十年代茅台酒瓶盖特点

1966年7月,茅台酒厂接轻工厅通知,内销、外销茅台酒统一改为乳白色玻璃瓶和红色塑料螺旋盖包装,其中有白色内塞出现。

七十年代茅台酒瓶盖特点

1977年-1980年间,茅台酒瓶口还封有淡红色透亮胶套,极少数产品还使用了透明胶套。

八十年代茅台酒瓶盖特点

1984年元月开始,茅台酒外销包装“飞天牌”瓶盖全部改用扭断式防盗铝盖,并取消原有丝带和小标签。

1986年12月“五星牌”贵州茅台酒瓶口也开始使用此种铝盖。

扭断式防盗铝盖在1987到1990年间,还有盖顶“贵州茅台酒”字样金色字和银色字之分。

九十年代茅台酒瓶盖特点

1996年8月19日以后,茅台酒厂为500ml装茅台酒开始使用意大利进口防盗瓶盖,由防盗出口和盖帽二部分组成,该盖防回灌,除了美观之外,杜绝了造假的可能,其胶帽透明无色。

1998年1月1日至1999年5月31日,又开始启用美国3M公司激光防伪小白标于瓶口处。

1999年6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启用激光防伪小黑标于瓶口处

2000年7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启用第三代激光彩色小标于瓶口

2009年至今使用的是第四代全新防伪胶套。

先进的科技业不断的为贵州茅台酒的封装外观增光添彩。

茅台酒瓶盖虽只是茅台酒整体中一个细小的部分,却也饱含了茅台酒人的辛勤与智慧,值得我们尊敬。

1499飞天茅台来了,茅台商城官方放货预约时间发布


源自茅台时空

茅台酒因其厂区限制,产量已经跟不上需求,赤水河岸的酱香酒,便成为日常宴饮的口粮酒,除了飞天茅台,茅台酱香酒也是极佳的选择。

2018年11月17日,中酒协组织240名国家级白酒评委对市场采样的500元以下的酒类产品进行盲评打分,并正式对外公布“国评”结果。

公示显示,在七个价格带中,茅台酱香酒因为在最低两档没有产品,最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4款酱香型白酒,以优良品质征服了国家级白酒评委,斩获4个价格带冠军,其中51%vol茅台汉酱酒500ml获评93.41分,拿下了此次盲评中的最高分。

至于为何茅台缺席最低两档评选,源于酱香工艺的复杂,酿造成本的高昂,茅台酱香产品近年来全面品质升级,“茅台王子”着实成长,低价档自然缺席。

行业专家认为100元以内,难有优质酱香。新闻揭露电视广播、购物网站等经常以“茅台原浆”“洞藏发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低价兜售伪劣酱香酒,离纯正的酱香工艺相去甚远。

(小贴士:酱香酒无原浆概念,所酿基酒必须勾兑贮存才能出厂,当然勾兑是指“以酒勾酒”;基酒贮存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不会发霉,不宜洞藏;赤水河流域红缨子高粱收购价都在9.2元/公斤,酱香酒五斤粮一斤酒,自然无十块八块的酱香酒。)

茅台官方618活动友情提示:

不管是手机打开,还是电脑打开,切忌核实网址www.emaotai.cn,切莫登录假官网。

世间本无茅台酒


酒作为人类古老的发明,算不上神奇,但就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言,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世界各地都有酒,也有着早于文字记载的酒的传说。古埃及有酒神奥里西斯,古希腊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古罗马有酒神巴克斯,中国也有黄帝、仪狄、杜康、吴刚等“大神级”的酒的发明者。

中国的一些野史类笔记中甚至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

其实,谁也不知道最初的酒是如何诞生的。所有关于酒的起源的说法都出自猜测和传说。比较合理的画面是:远古时代,人们采集的果实在维持基本生活后有了剩余,储存时果实变质发酵,最终被发现其中能使人产生愉悦感的物质,这就是最原始的酒。

史前时代人类的酿酒活动,只是简单地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人类有意识的酿酒活动,应该是进入农业文明之后才开始的。人类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有了制作精细的陶制器皿,并学会控制发酵,逐渐形成酿酒工艺,酿酒生产才成为可能。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有了酒精就有了酒。酒精的生成过程极其简单:糖或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即可转化为酒精,加上同时产生的衍生物便可以合成酒。这一过程在自然条件下即可完成,也就是说,最初的酒其实就是含糖物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机物。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气、尘埃和果皮上都附有酵母菌,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变成酒浆。

全球各地现存的酒品类繁多,但就生产方法而论,无外乎两种:酿造酒(发酵酒)和蒸馏酒。

●酿造酒是在原料发酵过程即将完成时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清酒等就属于这一类,因酿造工艺相对简单,所以在历史上出现较早。

●蒸馏酒是在原料发酵完成后再经蒸馏而产生的高度酒,中国白酒、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属于这一类,因酿造工艺较为复杂,因而在历史上出现较晚。

无论源自何时,产自何方,酒自问世以来,一直就扮演着“神”和“鬼”的双重角色。有人称之为玉液琼浆,有人称之为穿肠毒药;善饮者或被誉为英雄豪放,或被诬作酒色之徒;三杯下肚,有人神采飞扬、激情燃烧,有人愁眉苦脸、痛不欲生;文人骚客对酒当歌诗兴勃发,贩夫走卒借酒浇愁、发疯撒野;豪杰之士借酒施展才略,可以论英雄、释兵权、成霸业,普罗大众以酒迎来送往,亦可诉衷肠、忘荣辱、齐生死……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自然也有着历史悠久的酿酒文明,但与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中国人的酿酒活动究竟始自何时,谁才是发明酒的始祖,都还是一本糊涂账。

黄帝造酒、仪狄“始作酒醪”、杜康“作秣酒”这些流传已久的说法,都缺乏足够的史料资以佐证,以讹传讹的成分较多。至于上天造酒、猿猴造酒等神奇的说法,应该是人们对于自然酿酒机理的一种演绎,更是不足以成为酿酒文明之信史。尽管这些传说不足为信,但并不影响人们利用这些美丽的传说为他们的酿酒事业增添文化内涵和传奇色彩。

比如人们就在传说中的杜康造酒之处———河南的伊川县和汝阳县分别建立了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就叫杜康酒。两家杜康酒的产品合在一起,年产量已达数万吨。有文字记载的“酒史”,大约始自《诗经·七月》,其中“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描述了人们在秋收后用稻谷酿酒的情形。《史记》中也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记载,同时还有关于西域用葡萄酿酒的记述。

无论中国的酿酒历史始自何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至少在元代以前,所谓的“酒”都是发酵酒,酿造工艺简单,技术粗糙,酒的度数较低。正因为度数较低,才有了酒池肉林、张飞日夜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等豪饮传说。换成采用蒸馏技术酿造出来的高度酒,就不会有武松豪饮十八碗还能空手打死老虎的英雄故事了。

中国的蒸馏酒技术究竟起源于何时?现今众说纷纭,东汉、唐、宋、元等若干起源说都能找到一些证据。但纵观史书文献,宋代之前并无蒸馏酒或与蒸馏酒相关的明确文字记载。宋以前的“烧酒”,一般指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蒸酒”说的也不是蒸馏酒,而是指对酒加热,以便灭菌防腐,长期存放。

而元代出现蒸馏酒技术的说法,则既有当时的一些文字记载佐证,也有后世的考古发现加以证明。《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江西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被认为是元朝延续时间较长的酿制蒸馏酒的作坊,保留有元代的酒窖和地缸发酵池。

酿酒史学家王赛时认为,蒙古人远征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过程中,将西方的蒸馏酒技法从陆路传入中原,中国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蒸馏酒。元以后直至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像李白、武松那样的豪饮者记载甚少,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中国已经有了蒸馏酒技术。采用中国传统发酵方法获取的酒,度数难以超过20度,有些酒量大的人喝掉三五斤当然不是问题。

蒸馏技术传入后,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特点,把最易挥发的酒精蒸馏出来,能获得最高浓度约70%的酒。酒精度数如此之高,动辄十七八碗的豪饮者自然不复存在。

采用新的方法蒸出来的酒,最初被元代人称为“阿剌吉酒”。这种叫法源于外来词汇的音译,有“出汗、烧酒”的意思。“烧酒”一词作为中国蒸馏酒的主称谓,一直沿用到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烧酒”“高粱酒”等称谓。

据传,之所以改称“白酒”,一是因为它有着无色透明的液态,二是因为它的酿制与勾调工艺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有异曲同工之妙:颜色单一、朴素简洁、质感纯正。

虽然蒸馏技术传入后,中国式的“烧酒”已经被酿造出来,但自元代至明代,甚至到清代中期,在中国喝烧酒的人还为数不多。或许,中国人的嘴巴和肠胃一时还接受不了跨度如此之大的酒精度数变化,“烧酒”的市场份额远远赶不上用中国传统方法酿造出来的黄酒。

整个明代,黄酒因其酿造工艺更趋成熟和完美,因而在酿酒行业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不同地域逐渐形成不同的酿造风格,也成为当时酿酒业的最大特征。南方产酒区和北方产酒区处于长期竞争和对峙状态,这就是中国“酒史”上奇异的“南酒北酒时代”。

北酒产区以京、冀、晋、鲁、豫为代表,地域广大,生产工艺非常传统,号称尊尚古法。北方好饮者多,酒量也相对较大,所以北酒的产量高,消费量也高。沧酒为北酒之冠,自明代起就盛名远扬,“沧酒之著名,尚在绍酒之前”。

清代中期,烧酒开始流行,沧酒的知名度仍然很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是人们互相馈赠的上佳礼物。易酒则得益于易州水质,被形容为“泉清味洌”,在明末清初之际名声达到顶峰,京城的坊间酒肆十分流行。人们谈及北酒,时常将易酒、沧酒并列首位。

此外,在出产汾酒的山西,黄酒也高度流行,太原、长治和临汾的襄陵,都出产上好的黄酒,襄陵酒还在酒曲中添加药物,非常有个性,当时的知名度一度超过了汾酒。随着时间流逝,北派酿造工艺和遗迹荡然无存,如今的人们早已不知道河北等地还曾经是著名的黄酒产地。

南酒的核心产区在江浙一带,厉行开发新产品、创新新工艺、使用新技术,比如绍兴黄酒的酿造过程就采用了很多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技术。南派黄酒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有统一的酒谱条例,各家酒坊很快在酿造程序上达成一致,暗合了现代生产管理中所说的流程化、标准化。如此一来,南酒很快形成整体风格,并逐步在北方推广。

从清初开始,绍兴黄酒质量大幅度提高,逐步进入全盛时代,绍酒开始分设京庄和广庄,京庄供应京师,货源为绍酒上品,广庄产品则销售远到广东、南洋等地。到了清代中期,南酒打败北酒,成为人们相互馈赠的贵重礼物。

除此之外,另一个客观因素也成就了南酒。南酒运往北方,经历寒冷不会变味,而北酒运往南方,碰到酷暑则会变质。南酒中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儿红的产地浙江绍兴府一带,水土适合酿造黄酒,酿酒工艺统一,家家户户皆酿酒,大型作坊很多。

直到此时,烧酒的饮用范围还只局限在平民阶层,上流社会的饮酒时尚还是黄酒。黄酒与烧酒的价格差异也很大,“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在口感上,低度的黄酒很甜,不像烧酒那么辣,可以当作日常饮料,老少皆宜,所以颇受欢迎。

在观念上,当时许多人认为,只有出身底层的人,才喜欢那种酒精度数很高的烧酒饮料,以寻求刺激。如此一来,自元代至清代的几百年间,烧酒在中国一直默默无闻,始终无法动摇黄酒的支配地位,更不用说占据优势了。

清代康熙以后,烧酒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产量逐年增加,并最终超过黄酒,频繁出现于中国人的餐桌。烧酒得以流行,不是因为饮酒者的口味发生了变化,而是缘于经济因素的刺激。清代初期黄河治理,中下游“束水冲沙”,需要大量秸秆,导致高粱种植面积增加。

高粱作为食物口感较差,但蒸馏出来的酒,其品质远高于其他粮食酿造的酒,酒精度数也更高。于是,以高粱为原料酿制烧酒便成为消化这些杂粮最有效的途径。清中期之后,战乱四起,农作物收成受到影响,黄酒的酿造原料黍米和糯米为百姓食用尚且不足,导致黄酒产量骤减。高粱不宜食用,酿酒反而能够为百姓带来额外收入。

而且,这一时期社会经济不断衰退,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严重,饮用成本较低的烧酒便成为人们的首选。黄酒的酒精度数低,价格高,大量饮用不易醉,饮酒成本很高;烧酒酒精度数高,价格低,易醉,不宜多饮,饮用成本较之黄酒大为降低。最终,人们的饮酒习惯发生了改变,烧酒经过数百年的挣扎,终于战胜黄酒,成为中国人主要的酒精饮料。

烧酒的高度数曾经是中国人抵触它的主要因素。颇为奇特的是,高度烧酒一旦被接纳,便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烧酒带来的强烈刺激,以致酒精度数越高,越被认为是好酒,善饮者更是非高度酒不饮。随着人们对酒精度数的追求,到了后来,烧酒的酿造就演变成酒精度数的竞争。

作为清代大诗人同时也是大美食家的袁枚,在其烹饪名著《随园食单》中写道:“既吃烧酒,以狠为佳……余谓烧酒者,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也,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

烧酒最初的黄金时代到来时,中国的北部地区是烧酒的生产地。北方烧酒又以山西最为兴盛,山西又以汾阳地区的烧坊数量和产量为最多。最早流行的著名烧酒是山西出产的汾酒,当地人称为火酒。“市卖之酒,以汾酒为多”。清代小说《镜花缘》借酒肆粉牌列出的55种清代烧酒中,汾酒排在第一。凡是产酒量较少的地方,需要购买外地烧酒的时候,人们大都会选择汾酒。

当时的烧酒尚无品牌概念。饮酒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品牌也没什么追求。北方人喝老白干,喝山西人经营的“大酒缸”,喝二锅头;南方人喝杂粮酒、大曲酒。没有一种烧酒可以行销全国而人人皆知,也没有一种烧酒可以名重天下而难求一饮。

有人认为,不必拘于喝什么酒,任何一种酒喝时间长了都是好酒;也有人认为,只要入口没有暴气,两杯入肚能得微醺,就算合格的酒,超过限度追名牌,用大价钱换取入口那一刹那的所谓香醇,并不值得。

直至民国,西南地区的烧酒才“千呼万唤始出来”,隆重登上中国酒业历史的舞台。

●先是贵州茅台于万山丛中一骑杀出,以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金奖为契机,逐渐为世人所知。

●泸州大曲、绵竹大曲、全兴大曲等四川大曲酒紧随其后,渐成气候。

●郎酒、五粮液后来者居上,奋勇跻身名酒之列。

抗战开始后,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地区人口暴涨,外界的烧酒又因战争无法进入该地区,于是,西南地区的烧酒产量迅速增长,并在众多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的追捧下名声大振。

“外交礼节,无酒不茅台”之说其实始自民国,西安事变时,周恩来从延安飞赴西安,张学良宴请用酒就是周恩来喜爱的茅台;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蒋介石待客之酒也是茅台。1935年,万里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茅台镇三渡赤水,结下了与茅台酒的不解之缘,为茅台酒日后的“国酒”地位做了铺垫。

陈年老酒是不是意味着越久越好喝?


好的白酒,存放的时间越久,味道确实越好喝。但是必须是好的粮食酒,而且存放的容器和环境都很合适。若是酒精勾兑酒,压根没有存放的意义。另外若是用塑料桶存放白酒,只会糟蹋酒,不会变好喝。而且低于38度的白酒,存放的意义也不大,容易发生水解反应而导致酸化。

只有高度酒,比如52度左右的纯粮食酒,用玻璃瓶、瓷瓶、陶罐之类的容器,在密封紧实的情况下,阴凉避光存放久了,就会变的老熟和醇化,口感就变得更好喝。但是也有年限,一般是5-25年,超过25年就不适合饮用,可以拿去当作基酒用了。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颜色发黄的不一定是好老酒。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颜色发黄的“老酒”,价格卖得很贵。买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楚了。颜色发黄的酒不一定就是老酒,酒之所以会发黄,酒里的“糠醛”含量,随着存时间变长而增多,颜色就逐渐发黄。但是只有酱香型和浓香型的容易发黄,清香型的白酒因为酒体纯净,所以很难发黄。

另外还有一些人利用这个“老酒”的噱头,在新酒里勾兑色素或者焦糖色,人为营造出老酒的色泽。大家买的时候要注意,真正的老酒,颜色是微黄泛绿,不是纯黄色,更不是黄中带棕色。遇到这样的白酒,就很有可能是人为勾调的颜色。

“茅台酒”古法酿造揭秘


茅台酒,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更是中国的国酒,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指酒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茅台酒基酒酒龄长。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

茅台酒生产投料要求按照农历九月重阳节期间进行,这完全不同于其它白酒随时投料随时生产的特点。采用九月重阳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阳是中国的老人节,象征天长地久。

每年端午后,仁怀酒师们就开始制造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微生物环境。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

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制好酒曲,时间已从初夏转入仲秋重阳节,在此时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沙”的意思就是指红粱(即高粱)。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他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

茅台酒用高粱皮,富含2%-2.5%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

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

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出不同品质的酒。投入的是完整的高粱,产的酒则为全籽酒,在遵义当地发音叫“坤沙酒”。而用磨碎的高粱产出的酒名为“碎沙酒”。用最后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新曲药后产出的酒为“翻沙酒”。

酱门酒的关键是选择比较完整的高粱,只有如此才经得起多次蒸煮。下沙的第一步是“润沙”,即用10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清洗几遍,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吸水。

将高粱上甑蒸煮,大约两个小时。然后散在地上“摊凉”,由酒工用铲子不停地翻开,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开始加曲。上满一甑需要高粱1500斤,第一次加入约220斤左右的酒曲。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平均为高粱的10%上下。

第一次加曲搅拌后要进行“收堆”发酵,即将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堆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然后传递到外面。这期间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

茅台型酒讲究高温发酵,一般外层温度达到五六十摄氏度才结束这一环节,酿酒师把手插进堆子,依据烫手的程度进行判断。

第一次发酵完成后,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进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装15~20甑的酒糟。

与浓香型酒不同,酱门酒的窖坑是用石块砌成墙壁而不是用泥土,否则酱味就不浓了。窖坑要用本地黄泥封住,不能透气,在窖期中要经常检查,时常撒点水,防止干裂进气。

大概一个月后,窖坑打开,开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

再度过一个月左右的窖期,开始第三次蒸煮。时间到了12月~1月,这才开始进行第一次取酒。之后再对酒糟进行摊凉、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复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厂才开始“丢糟”。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称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为“追糟酒”。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涩辣,最后一次发焦发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处,出厂的就必须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兑。

茅台调酒大师以“酱味”、“醇甜”和“窖底”三种酒体来归纳和区分不同批次的酒。三种酒体理论的提出,对于保障茅台酒质量稳定性具有革命性的价值,使勾兑有了可以依据的基础。新酒产生后要装入陶土酒坛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进行“盘勾”,就是按照酱味、醇甜、窖底三种味道进行合并同类项,然后再存放3年。3年后,按照酒体要求进行“勾兑”,即用几种基酒甚至几十种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兑出一种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气效果。这个勾兑是酱门新酒和酱门老酒的同质勾兑,一瓶地道的酱门基酒的生产至少5年再用20年老酒勾兑,勾酒师凭借自己的味觉进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克一般,把不同轮次的酒调在一起,寻找味道之间的平衡与层次感。

勾兑完成后,最后一项工作是“调味”,调味的时候要加“调味酒”。调味酒的生产是酒厂用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这是各家酒厂的核心机密。调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 

茅台酒比其它白酒多存3-4个月,勾兑、调味完成后,还要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进行灌装市场。

为何茅台突然供不应求?


茅台现状

近期,茅台酒的市值破亿元,股价也反弹至去年的高点800元/股附近。同时,飞天茅台零售价格也涨至1950元/瓶,却还仍然出现断货。

此外,在贵州茅台的官方旗舰店上,1499元的茅台有16万人预约,但预约也仅仅是获得了抢购的资格,能不能抢到还是个未知数。

茅台的调控措施

早在2018年初,为了缓解茅台酒供不应求的局面,贵州茅台集团将飞天53度500ml茅台酒的官方零售价由1299/瓶调整为1499/瓶。

虽然价格上涨,但需求量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无论线上线下,茅台仍然处于千金难求的局面......

那么,茅台酒出现的“供不应求”的局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茅台酒的生产厂家没有满负荷的开足生产流水线,在生产能力方面有所保留

这导致了当市场的需求大增之时,企业生产能力却增幅有限。而一些投机炒作者,充分利用茅台酒的稀缺性,全力囤积茅台酒,这使得市场上茅台酒的流通量就少了,“价格飙升,还一瓶难求”的局面就会时常发生。

2、酒商们积极囤货,待价而沽

在茅台的官方门店里,只售卖以前囤积的2015、2016年的酒,价格自然是十分昂贵。

不仅如此,部分酒商和黄牛还把手伸向了线上的货源。无论是茅台官网、淘宝旗舰店、京东自营店,茅台一开抢就秒没,普通人就算是把鼠标点破也抢不过批量自动抢购的软件。

3、中国消费者就好茅台酒这一口

茅台酒作为酱香酒的代表,成为了广大消费者追捧的对象。不管喝不喝酒,懂不懂茅台,只要人能在宴席上摆上几瓶茅台,就会觉得很有面子,其他品牌酒都只能成为茅台的陪衬,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导致了茅台受到消费者追棒,供不应求。

4、中国富人需要让财富保值增值

过去人们投资房地产,后来大家收藏名画和古董,但是这些投资领域的价格都不算便宜了,而且进入门槛也高。

于是,富人们就把眼光投向茅台酒,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茅台酒只会越来越珍贵,只要保存得当,也不会轻易损坏和变质。

所以,茅台酒已经受到各类资本的追棒。反正有钱没钱的,买些茅台在家里放着,既能自个儿喝,又能保值增值`。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茅台酒出现供不应求,也就不奇怪了。此前,茅台供不应求的现象也发生过好几回了,这主要是在货币宽松、股市和楼市投资风险太大的时候,一大批投资者便会囤积茅台,待价而沽。

同时,随着中国民众消费水平的提升,请客吃饭总要有茅台酒才更体面,于是消费需求上升,而茅台酒供应总量没有大的改善,这也就最终导致了茅台酒价格不断上涨,还一瓶难求的局面。

茅台酒跌停开启中国新时代


一、茅台酒跌停开启中国新时代

二、喝酒竞争力PK思维竞争力

三、中国首届进博会盛大开启

经典语录

过去,中国“自上而下”创建了茅台神话。今天,中国又“自下而上”毁了茅台神话。从资本自发行动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茅台所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模式”已经失宠。

中国首届进博会将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节点。以进博会为代表的中国进口侧升级,将促进国际国内产业间良性互动与竞争,从而推动创新涌现和产业结构升级。

一、茅台酒跌停开启中国新时代

2018年10月29日,A股迎来历史性拐点。这一天,一面标志性旗帜倒下了,茅台“一字板”跌停,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

这个“弱市抗跌神器”的一路传奇,多少来源于过去几十年里,它有意无意赋予自身的政治符号意义,它顺利搭上国运的巨轮,在中国经济一路上行的周期里充当着润滑剂。

如今,超过7万手的封单将茅台死死摁在跌停板上。因为这股嗅觉最敏感的资本力量已经认识到——权力能够主宰经济周期的时代即将过去。

茅台还在扛旗,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成色不足。中国的经济要转型成功,茅台就必须淡出。从这个意义出发,茅台股价之崩溃,并不是中国A股不幸之开端,反而是所有人命运向上的转折点。

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一路向上。即便是遭遇到每一个关键性节点,到了必须忍痛进行结构性调整时,中国也选用了最轻巧的方式:大放水,搞基建和房地产。看得出来,这是由权力主导的经济周期,从一定意义上,也是它造就了茅台的黄金岁月。

1、基建投资无力茅台股价

从历史趋势来看,茅台股价的强势往往会领先基建投资一到两个季度。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微妙的关系。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整个国家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不管是纷至沓来的外资,还是异军突起的内资都要求中国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提供更完善、更现代化的铁路、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网。

中国上下一心,扩张积极的财政政策,很少踩刹车。08-15年遇到了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三期叠加的下行压力后,更是开足印钞机,开闸了三轮大放水。这些基建项目落在哪里,资金投入多少,政策性贷款利息如何,都是谁说了算?是权力!

权力主导了基建的布局,决定了资金的走向,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甚至主宰了地方主政官员的升迁。有哪个省市区,不眼红这些项目,不想要火力全开?

那些年,北京中央部委门口蹲满了“跑部钱进”的人。所谓酒杯一端,政策就松。烟可以搭桥,酒可以开路,是地方信奉的政治经济学。

这场大基建的游戏,存在于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国企与私企之间,说到底,都离不开跟权力打交道,“国酒”自然成了最重要的润滑剂。

因此,茅台之所以能成为时间的玫瑰,扛起“弱市抗跌神器”的大旗,不一定是这款酱香型白酒有多么好喝,工艺有多么精良。而是“政治经济学”取代了“市场经济学”,助推了茅台市值的一路高歌。

茅台股价强劲,是借着公务消费的东风涨起来的,是一大批项目落地开花的前兆。

不过,站在大国的十字路口上,权力的指挥棒终于会迎来边际效应锐减,指挥不那么灵的时候。截至10月27日,有25个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没有一个省市的增速超过两位数。暂列第一的云南,前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1%,在上一轮政治周期中依靠投资拉动的明星城市天津,则以3.5%的增速再次垫底。

茅台将整个公司的发展,深深镶嵌在了“中国模式”里。当这种模式走到了历史性拐点的时候,茅台也就只能走下神坛。

2、房地产投资无力茅台股价

地方政府是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者。表面上看,土地的招投标过程很透明,大家都可以来投,公平竞争,其实里边的水深得很。有些地块的投标条件,地方政府可以为某个企业量身定做,搞成定向供应。看起来是面向全社会,其实早已有了抽屉协议。一些严格按照市场规则不搞公关的企业,有时候就拿不到好地,只能盘下偏远的地块。

从拿地、四通一平、施工,到拿预售证、消防检查,房地产周期的哪一个环节不需要跟权力打交道,哪一次饭局上不需要白酒开路?

过去20年里,房地产行业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高歌猛进,中国几次将房地产拿来做夜壶,拉动经济发展。茅台则始终跟在背后亦步亦趋,共享繁荣。

有人曾说,五粮液的质量并不比茅台差,但“因为红军没喝过五粮液,因为周总理喜欢喝茅台,差了这两条,五粮液永远也赶不上茅台”。

霸王五粮液敌不过帝王茅台,是因为在中国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不管你身处何方,想成就一番伟业,都必须讲究“血统”。

楼市兴,茅台亦兴。楼市亡,茅台便兴不起来。从南到北,今天的土地流拍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房企割肉裁员,改名自救;降价潮从环京一路南下,席卷厦门、上海、广州等地。

近日,新华社还刊文进一步强调: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我们要摒弃房价“永远上涨”的非理性信仰。许家印曾说,他和恒大的一切都是党和政府给的。茅台又何尝不是。

3、高科技回归无力茅台股价

股市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底色,但堂堂一个世界第二经济体,竟然让一款白酒长期霸占资本市场的象征地位,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回溯世界经济史,有哪一个曾经引领世界经济的大国是靠奢侈品来挥斥方遒的?今天有哪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大国,不是由科技类企业作为股市的代表?典型者如美国,这个世界老大消费能力最强,也没听说卖包包、卖红酒的企业成了风向标,排在前边的,都是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互联网公司。

中国股市的标志是奢侈品,其实正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微观镜像,反映了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的独有特色。

该是时候改变这种局面了,中国的高科技已经开始回归!10月26日,华为Mate20和苹果iPhoneXR两款新机几乎同时发售,华为首发现场排起了长龙,苹果的则门可罗雀。这款集结了众多黑科技的旗舰机,似乎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把。在上一轮经济周期中,华为是为数不多肯花大力气搞研发、不参与房地产生意的巨头之一。多年来,它一直坚持闭门修炼内功,最终换得了这一波风水轮流转。

过去,中国“自上而下”创建了茅台神话。今天,中国又“自下而上”毁了茅台神话。从资本自发行动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茅台所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模式”已经失宠。中国若能将“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药方子扔进历史的角落,转向“制造业投资”的怀抱,历史的进程将再度倾向中国。

这一步,要求权力的影子从经济周期中退出来,交由市场主导,让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已经在做了,未来更会如此。从这个意义出发,茅台股价之崩溃,并不是中国A股不幸之开端,反而是所有人命运向上的转折点。

二、喝酒竞争力PK思维竞争力

1、喝酒竞争力是人治模式

世界发达国家还真没有把喝酒当做核心竞争力的,可中国就是这么神奇,无论营销、公关还是红白喜事,中国人都要觥筹交错,喝个酩酊大醉,中国人喝酒,一年竟然喝了一个西湖!!!

中国文化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杯酒就是粮食的魂魄,其中凝聚着中国人的态度。我们看到过在祭祀大典上,中国人无论面对祖先,还是面对未来,都会用一杯美酒祭告天地。

于是中国人在酒桌上,喝的不仅仅是味道,更讲究的是社交。

敬酒是一种礼貌,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敬意。礼貌是最基本的原则,尤其是向长辈敬酒时,一定要离开座位走到长辈身边,碰杯时一定要将杯口低于长辈,这无疑会提升对方的好感。懂不懂酒桌的规矩,首先就看会不会碰杯。就是这样你来我往的敬酒当中,桌上每个人身份被确认,上下长幼尊卑都在席间明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15周岁以上的中国人每年平均消费6.7升酒精,远低于西方国家,连日韩都比不上。但是中国人单次酒精消费量高达41.04克,比国际安全饮用标准整整高出一倍。这也和中国人喜欢劝酒和拼酒的习惯有关。

劝酒一般在中国人的酒桌上才能见到,这是主人表达欢迎和热情的方式。但是有时候把握不好那个度,过犹不及,就有可能造成负面的效果,有人喝起酒来势要把人灌醉,或者一定要把自己灌醉,最后弄得场面失控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据科学研究表明,饮用大量酒精会破坏大脑中化学物质平衡,导致语言、行为不受控制,所谓酒话也未必是真言。第二天反悔在酒桌上签下合同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饮酒须适量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可在权力主导的经济周期下,喝酒作为社交利器居然成了核心竞争力!整个中国有多少次在酒桌上达成各种不合规矩的合作协议,使得劣币驱逐良币。中国人靠喝酒喝出感情,于是喝出生意,喝出订单,喝出偷工减料,喝出造假工程,喝出产能过剩,喝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

总之,喝酒竞争力是一种人治模式,很多劝酒令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比如“感情深,一口闷”,呵呵,好像只要一口闷了,感情立马就深厚了?哪来的喝酒逻辑?可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于是,助长了中国的歪风邪气,导致中国人都在喝酒能力上下功夫,而不在真本事上去磨砺,难怪劣币要驱逐良币。

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八项规定就是对中国吃喝风的叫停,既拯救了生产关系,更是拯救了中国的生产力。要知道,要把事情做好,整天喝得酩酊大醉如何能干好事情?大脑不清醒,如何战略前瞻?大脑不清醒,如何创新突围?

2、思维竞争力是法治模式

茅台跌停开启中国新时代,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新时代?最近我发文:

中国经济转型的三个回归,请大家点击阅读一下,我说的是三个回归,即高科技回归、良币回归及效率回归。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可以说中国经济都是粗放式发展,比如发展房地产,有多少技术含量呢?比如负债式发展经济,简直是透支未来,贫富差距还持续扩大,比如政府主导投资行为,很多项目没有任何效益,僵尸企业横行。

新时代一定是企业家主导的时代,以创新为突破口,围绕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锁定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目标,坚持不懈《中国制造2025计划》,自力更生,主导全球化3.0版本,真正中华崛起!

我们正面临工业4.0革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纷至沓来,新时代需要我们学会思考,勇攀高科技,勇于创新突破,在法治化轨道下激发全体中国人的创造力,建设世界强国,不再是大而不强。

其中,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基础不实、不牢,既走不快,也走不远。

未来的智能世界有三个最主要的要素:第一、互联网;第二、大数据;第三、云计算。互联网,首先它是一个生产关系;大计算,计算能力,云计算是一个生产力;而大数据是生产资料,有了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就是说,未来的社会是人工智能参与和主导的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下,思维竞争力将是核心竞争力,而不再是喝酒竞争力。

2018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我们必须加强研判,统筹谋划,协同创新,稳步推进,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三、中国首届进博会盛大开启

本次进博会,共有8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设立71个展台,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企业展分7个展区、展览面积27万平方米,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

当今世界,由于个别大国倒行逆施,乱搞贸易战、增加全球贸易的贸易壁垒,甚至还要拆解WTO规则另搞一套,使得全球贸易乌烟瘴气,让刚刚有复苏迹象的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面对个别大国贸易战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缺乏担当和责任感都妥协了,只有中国力拒霸权,一直与其进行激烈的贸易较量。然而,全世界太需要破解这一态势的利器了。

中国进博会盛大开启,相当于为全世界经贸发展打开了一扇门,为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开了历史先河,这样的创意、这样的智慧,体现着中国新时代的思维竞争力,既让人意想不到又凸显意义非凡。在这样盛会的推动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必然越来越紧密。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新的大时代,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推进下,必然波澜壮阔!

首届中国进博会,也是全世界第一个进博会,将于11月5日在上海滩盛大召开,可以说是万商云集。这是中国主导全球化3.0版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博会平台将把世界市场彻底打通,既让世界搭中国快速发展的便车,也倒逼中国内部产业升级,同时引领中国内部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勇于走向世界,意义非凡。

这也是今年中国最后一场主场重大外交活动了。

来的贵客包括:

捷克总统泽曼、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迪亚斯-卡内尔、

多米尼加总统梅迪纳、

肯尼亚总统肯雅塔、

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

巴拿马总统巴雷拉、

萨尔瓦多总统桑切斯、

瑞士联邦主席贝尔塞、

库克群岛总理普纳、

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

埃及总理马德布利、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

格鲁吉亚总理巴赫塔泽、

老挝总理通伦、

马耳他总理穆斯卡特、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

越南总理阮春福等。

有俄罗斯、越南老朋友,还有巴拿马、萨尔瓦多等新朋友。当然,第三世界好兄弟更多一些。毕竟,中国的一个口号就是,让世界搭中国经济的快车、便车。

想搭车的,还有很多美国企业。虽然此前美国官员公开宣称,美国政府不参加,但美国企业报名很积极,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共有近180家美企报名参加企业展,参展企业数量位列第三。

以至于不久前,特朗普给中国领导人打来电话,有一句话也是这样说:支持美国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不仅支持,美国企业还要积极参加。

谁会拒绝赚钱的好机会?

在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中国举办进博会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开放态度,欢迎全世界来做生意,既有小生意,更有大生意,可以做成很多个小目标。看进博会官网,已经让客商为明年展位报名了。

按照官方的数据,未来15年,中国将进口24万亿美元的商品。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想分一杯羹的天文数字。毫无疑问,进博会将成为外国客商进入中国的黄金舞台,成为上海摊上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购买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进口侧的意义因首届进博会而凸显,中国经济进口侧也出现结构性升级,这一变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进口总量上升、进口结构优化是中国购买力升级的必然结果,从逐步扩大开放迈向全面开放新格局。

总之,中国首届进博会将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节点。以进博会为代表的中国进口侧升级,将促进国际国内产业间良性互动与竞争,从而推动创新涌现和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