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人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科普:中国人的文化与酒德》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各种的喜事庆典,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少饮两杯更能增加聚会的欢乐、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酒水糖酒会温馨提醒您,在我们欢乐的同时,不要忘记古人给我们的酒德良言。要把握好喝酒的度,要以不危害身体,不影响正常生活为度。总得来说,喝酒本来就是为了高兴,不可把一件本来很高兴的事情变成坏事。有句名歌词唱道:“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纵观我国历史,礼仪是我国注重的,同时就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酒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宴会,饮酒也是社交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五十六个 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酒在中国人喜事节庆、人际交往、风俗习惯中一直领衔主角。少饮多滋味,适量益健康,得 体增情谊。如果饮酒过头,豪饮无度,自然会贬形象,伤感情,损文明,效果就会适得其反。记得诗人流沙河曾经写过《饮酒铭》,言简意赅地论述酒德:“饮 不至醉,半酣即停;醉不至狂,微醺即醒;斯是酒德,君子奉行。豪气常溢盏,仙香自透瓶。吟诗宜独酌,办事且同斟。可以宴良友,娱嘉宾。无歌星之乱耳,无小 姐之烦人。三杯通大道,一座讲文明,李白说:‘饮者留名’。” 细品其铭,“一座讲文明”,就是在呼唤酒桌上应该文明饮酒, 酒不能不喝,但要适度。“饮 不至醉,微醺即醒”就是饮酒应该把握的度,也就是酒德。黄庭坚在《谢答闻善二兄弟》诗中写到:“四座欢饮观酒德,一灯明暗又诗成。”他描绘的是酒逢知己、 酒助诗兴的气氛。绝非如今天的那种强逼硬劝:“宁可伤身体,不能伤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或许可以用一个“德”字来贯穿。德高才可以望众,不论做什么事,所有的人都注重自己的品德。做什么事都要注重自己的德行。喝酒其实也有讲究个“德”字。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中国人,中国酒,中国情


中国人,中国酒,中国情

酒在中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得以大量出现于辞赋前后,华章左右。

侠客雅士,在恰好的地方恰好邂逅,在恰好的时机恰好有酒,恰好的话题展开恰好的情怀,便有风雅的故事恰好上演。

武将出战,大胜而归,纵马邀赏,也不过是一杯酒。无论花前月下还是荒原乱岗,酒与人的互动始终能形成了一种巅峰体验,从而带来空前绝后的记忆和别无仅有的作品。

从先秦庄周,到魏晋风度,再到唐宋风雅,从文下笔成华章,习武落地有醉拳。太多的名士们在酒的媒介下,从沉重的体制中突围,尽情地将自我的审美安置在明月、高山、流水等大自然的意象之中,放纵任情地追求自身理想人格的完整,追求自由与无限的人生境界。

据说,中国人在6000年前就发明了人工谷物酒,与约4000年前开始制作啤酒的古亚述(今地中海南岸地区)、5000年前开始酿造葡萄酒的古巴比伦(今两河流域一带)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国。

与其他的酒种不同,中国的古酒历来由粮食酿造,因而非丰年无以酿酒。在物资匮乏的年月里,一壶酒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白酒的自我革命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白酒,一般认为是从元代蒸馏技术自西传入才诞生。清代,白酒产地格局鲜明,主要集中在西南、东北边陲的商路集镇,以及苏鲁两省运河的口岸码头,其他地方很少能接触到白酒。

当时的白酒市场狭小的最大原因,不是酒精度高,而是工艺复杂,难于长途运输销售;再者,白酒的粮食消耗量大,成本高。绝大多数地方受条件限制,没有世代传承白酒酿造工艺。

转机出现在1930年后,新中国的领导人途经西南地区时,对当地白酒品质的印象异常深刻。今天声名显赫的一些白酒品牌,当时只有产地知名度,品牌、商标一个都谈不上。

1952年、1963年,国家举办了两届全国评酒会,选出的国家级名优白酒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标杆,也引导了后来的消费。首届评酒会选出了中国四大名酒:茅台、泸州大曲酒(泸州老窖特曲前身)、汾酒、西凤酒;准备充分、标准严格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选出了八种白酒,被后世称为「八大名酒」:茅台、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古井贡酒、全兴大曲酒、西凤酒、汾酒、董酒。

两次评酒会后,中国白酒行业才开始有了品牌认知,开始了自我革命之路。其中既有酿酒技术人员自身的不懈努力,更有市场化改革的进化力量。

白酒科普:中国人为什么离不开白酒?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能走多远, 白酒 就能走多远,数千年来, 白酒 已经深深烙印在国人的里,成年人爱饮酒爱敬酒,过年过节时更甚至如此。那么,为什么中国人爱喝 白酒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饮酒习惯迥然不同,如日本人喝清酒,韩国人喝烧酒,中国人喝白酒,俄罗斯人喝伏特加,欧洲人喝红酒……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文化开始不断涌入中国,红酒这一西方国家产物,也慢慢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受到许多国人的追捧。为什么中国人对白酒情有独钟?中国仍旧是全球爱喝烈酒的民族据相关报告显示,中国的酒类消费中,烈性酒占酒精消费的69%,而即便以酒风彪悍闻名于世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其烈性酒占酒精的总消耗分别51%和48%,这大大低于中国烈酒消费的占比。而且全球八大烈酒诸如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等,虽然同为烈酒,但是我们的喝法与其他烈酒却有不同。八大烈酒中,另外七种烈酒,常见的喝法大多会勾兑饮料,而我们通常喝白酒则不会勾兑任何稀释酒精度的混合物。由此不难看出,要说中国人是全球爱喝烈酒的民族也毫不为过,而白酒在烈酒的消费占比中仍旧居于主导地位。那么到底为何咱们国人如此偏爱白酒呢?崇尚白酒,历史的挑选其实,国人爱喝白酒,这是我国历史的挑选。在古代,人们日常的饮品无非就是酒和茶水,所谓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古代关于酒水品类的挑选也过于单一,古人的“酒”虽然不单指白酒,还包含黄酒、米酒等,但黄酒、米酒等因受生活习惯、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其影响力较之白酒实则过小,这也慢慢铸就了白酒在古人心中的高尚地位,也成为古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饮品。事实上进展到现代,这种情况也仍旧连续,建国初期国内经济低迷,国际环境紧张,诸如啤酒、葡萄酒等还是稀缺之物,并没有方法做到大众普及,而白酒仍旧是当时的,更因为当时粮食短缺,催生了液态法白酒,虽然液态法白酒的口感较之固态法白酒有所欠缺,但却难掩国人对于白酒的喜爱。随着社会的进展,如今国内酒水品类繁多,除了白酒,还有啤酒、葡萄酒、果酒、预调酒等等,不过整体来看,国人仍旧还是钟爱白酒。其实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白酒除了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是一种精神的寄予。精神诉求,文化的传承国人崇尚白酒,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的传承。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在古代有烧酒、烧刀子等名称,建国后才将“白酒”这一称谓统一的确定下来,而对于酒的始祖更是流传着各种典故,有人认为是杜康,有人认为大禹时期的仪狄,甚至也有上古时期猿猴酿酒的说辞等。足见我国白酒酿造历史的源远流长。而相关白酒的史书记载,基本上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轨迹是一脉相承并且同步进行的,这源于我们对白酒的诉求,其精神层面大于它的物质层面。对我们而言,意气风发时,把酒言欢,失意郁闷时,借酒浇愁。美酒入肚,或放浪形骸或缠绵悱恻,却都在推杯换盏之间予以抒发。正所谓杯小天地大,壶中日月长。所以,中国的文化,或者说酒文化,其或伤怀莫名或春风自得,通通满篇酒气,而正是对于白酒的这种精神追求也造就了国人对于白酒的崇尚。曹孟德是对酒当歌,李太白是举杯邀明月,辛弃疾是醉里挑灯看剑,唐伯虎是但愿老死花酒间。健康养生,生活的需求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类之,达到了近1500种。2022年,某白酒研究专家的研究报告,向外界公布了他近7年的研究成果,证实中国传统白酒富含的健康因子含量高,远远超出葡萄酒!这个科研成果也震动了国内外酒界。历史上,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比较注重养生。适量饮酒可以对人体产生真正的健康功效,比如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胆结石、、激发大脑智能等等,并且从中医的角度说还能起到驱除严寒、舒经活络等等功效。因此中国人爱喝白酒,这不仅缘于历史的习俗、情感的熏陶,更是健康养生、品质生活的理性需求!人际交往,生活的润滑剂俗语说“无酒不成席”。这句中国谚语早已点明白酒是典型的社交性消费。比如老友相逢,把盏叙旧;生意场上,觥筹助兴;无论饯行还是接风洗尘,没有酒就似乎欠缺了气氛。而白酒在这些人际交往中也往往可以起到助推气氛高涨和进一步加深人际关系等。据某机构调查消费者消费白酒显示:社交场合应酬40%,助兴22%,习惯13%,消愁解闷5%,、御寒等20%。可以发觉:、御寒等属于生理层面的需要,只占20%;习惯消费和消愁解闷主要属于个人消费,只占18%;社交场合消费和助兴占62%,这是典型的场合消费、社交性消费。由此不难看出,白酒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

白酒科普:酱香酒为什么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不同香型的白酒哪个更好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网络上的口水战更是少不了。并且不仅仅是老百姓有争论,酒企之间似乎这种明争暗斗也不少,比如汾酒和茅台的开国宴之争、万国博览会金奖之争、“国酒”之争,我们会发现,这些争论中间都少不了一个主角——茅台,并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伴随着这些争论,酱香酒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喜好酱香酒的人群也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了,那酱香酒为什么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酱香酒因中产崛起而越来越认可2022年,瑞信研究院公布的第6份全球财富报告——《2022年度财富报告》,提供了当前全球家庭财富和人均财富的分配直观的信息。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按当地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标准(按2022年年中的价格计算)来界定中产阶层成年人。全球中产阶层成年人的数目已由2000年的5.24亿人增加1.4亿(27%),至2022年的6.64亿,相当于成年总人口的14%。中国中产阶级数量全球最多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虽然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中国百万富翁(按美元衡量)与超高净值人士的数量也增长颇快。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中国的百万富翁数量超133万人,瑞信还猜测,未来5年,中国财富将继续以9.4%的速度逐年递增,届时中国民众的富裕程度将达到美国1988年时的水平,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将增长至230万人左右。报告认为中国仅用15年就完成了6.3万亿美元到近23万亿美元的财富增长,同样的增长幅度,美国花了整整33年(1939~1972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的升级也就随之而来,因此酱香酒消费比例提升,更健康的酱香酒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白酒消费是社会进展的缩影我国白酒的进展几个时代,大致可以分为大清香时代、浓香时代、诸香并存,代表的分别是解决吃的问题,再到吃“香”,然后到吃“味”的过程。大清香时代其实是起源于当初的物质短缺,首先要解决的是有酒喝。而清香酒的酿造工艺出酒率最高。清香白酒窖池多数是地缸、瓷砖窖池,浓香型多数泥窖池,浓香窖池损耗大,至于酱香酒则更复杂,出酒率也更低。浓香白酒发酵期50天以上,清香白酒发酵一般不会超过30天,更有利于提高出酒率,因此,清香酒才会盛极一时。即便这样也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才有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液态法”出现,也就是俗称的“酒精勾兑”,当初的勾兑,要解决的首先需求问题,并不会在其中添加太多香精,其口感更偏向于清香型。浓香的崛起其实是早已经注定了的。1990年代的标王之争,虽然最后秦池、孔府等最后败走麦城,但客观上却加大了浓香酒的认可度,因为当初的鲁酒在产品风格上长期追随川酒,而且还大量从四川采购原酒。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喝到酒了,此时就到了“吃香”的时代,而浓香酒也因为生产周期、出酒率等原因具有对清香的可替代性开始逐步取代清香酒的低位。加上97年的朔州假酒案,更是让清香酒雪上加霜,一时间所有的酒都不敢说是山西的,甚至卖酒的都不敢说是山西的。一直到现在,随着时间慢慢淡化,加上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酒不断的努力,才开始逐步消除这些影响。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占据的版图开始越来越大。这时候仅仅有香味是不够了,大家开始懂酒,开始品味生活了,吃的是“味”。开始讲究是否是粮食酿造,口感如何,是否会上头等等,这点也从茅台和五粮液的价格和股票反映出来。2022年10月,五粮液的市值高达1719亿元,同期的茅台是1680亿。10年后,截止7月收市,当初傲视茅台的五粮液,市值只有2122亿,而茅台却高达6004亿。酱香型白酒以不到全国白酒5%的产量制造了15%左右的产值和近28 %的利润。主要高端白酒品牌价格走势分析市值的变化并不代表“五粮液”不够好,而是这十年正好是我国中产迅速崛起的时期,个人消费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自然而然的会选择更好、更健康的产品。而茅台与五粮液的差别就在这里,茅台是酱香型,五粮液是浓香型。酱香酒为什么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坊间曾笑称,“造茅台酒比造原子弹还难”,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却真实反应了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独有的产品力,因此才会有方毅副总理十年仿茅台而不成的故事,才有日本人费尽周折“勾兑”茅台而不得。酱香酒的核心上风在于:一、酱香酒的生产上风,包括生产环境和设备,传统工艺,以及基酒等;二、酱香酒的成型勾兑技术,两者基本上属于技术资源,形成了茅台酒不可逾越的壁垒。酱香型的茅台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一套坚持传统的繁复工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分型贮存。前后历经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所耗1年;再加上之后勾兑存放,整整5年才能出厂。除了这些独特工艺外,酱香酒更离不开的就是当地的天、地、水、粮。所谓天,就是茅台镇唯一无二的自然条件,这里孕育和产生了酱香型白酒生产所需的120多种参与酿酒过程的微生物菌群。所谓地,就是紫红泥,即当地特有的紫红色土壤,它酸碱适度,渗透性好,水渗透过时溶解诸多有益矿质。所谓水,就是赤水河水,经紫红泥土壤过滤后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曾受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高度评价。所谓粮,就是当地的红缨子小糯高粱和小麦,它系紫红泥上所种植,高粱为红褐色,颗粒坚实,饱满均匀,支链淀粉含量高,皮厚牢固,干燥耐蒸煮、耐翻拌,适宜酱香型白酒多次蒸煮翻造的工艺条件。而浓香型白酒相对轻易勾兑,度数和香气都可以通过勾兑来实现。从这点看,茅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五粮液难以媲美的,人们想买最好的白酒,就只能首选酱香酒,究竟不用怕勾兑风险。健康的酱香酒易挥发物质少酱香酒蒸馏时的接酒温度高达40℃左右,且要经过几年的贮存,低沸点的物质已经挥发掉很大一部分,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物质。多年陈酿后,轻易挥发的小分子物质,已通过化学反应逐渐转化为较大分子物质。酒中易挥发物质相对较少,不易挥发物质相对较多,所以对人的刺激性小,饮后不上头,不辣喉,不烧心。这些是其他任何蒸馏酒所无可比拟的。酸度高一位日本生物专家曾经在对茅台镇酱香酒进行对比研究后撰文指出:茅台镇酱香酒酒体里含有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γ—丁酸。茅台镇酱香酒所含的酸类物质,也是其他白酒的3~4倍(有专家认为和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以乙酸、乳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有利于人体健康。中国的中医理论也认为,酸能保肝、主脾胃、美容、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丰富的酚类化合物茅台镇酱香酒中除了酸这一特殊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物质——酚类化合物。上世纪60年代,轻工业部组织的20多名专家,曾对茅台镇酒进行3年检测分析后得出结论:茅台镇酱香酒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酒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质,能有用预防心血管疾病。合理的酒精度茅台镇酱香酒的酒精浓度只有53%(v/v)左右。科学证据证实,这一浓度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缔合最为紧密,是世界上所有蒸馏酒中最科学的酒精浓度。加之茅台镇酱香酒还要经过长期贮存,所以缔合更加牢固。同时,茅台镇酱香酒的电导率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游离的酒精分子越来越少,对身体的刺激也越小。富含SOD、金属硫蛋白等物除了酸和酚类化合物外,茅台镇酱香酒内还富含SOD、金属硫蛋白等物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贵阳医学院临床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明亮教授,以及其他几位科研工作者从现代医学科学的探究与求证角度,经过长期深入的科学研究得出:茅台镇酱香酒能诱导肝内的金属硫蛋白增加22倍,抑制肝纤维化发生病理基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的产生;同时,茅台镇酱香酒富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对人体有益的补充。2022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金属硫蛋白国际会议上,美国华裔科学家刘杰博士以“适量饮用茅台镇酱香酒,能增强磷酸化谷胱甘肽转移酶和明显诱导肝细胞,产生较多的金属硫蛋白等16个基因表达上调”的科研新成果,进一步佐证了适量饮用茅台镇酱香酒有益健康的事实。医学事实表明,金属硫蛋白,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清除氧自由基最强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稀缺的酱香酒今年以前,很少有人关注到酱香酒的产能问题,但是随着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茅台酒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价格持续走高,酱香酒的产能问题逐渐被关注。假如我们认真的观察,会发现,茅台每年的基酒产量的实际增量基本都高于其理论新增计产能。这是因为当年茅台基酒的产量,并不是直接对应今后某年的成品酒理论可售产量,每年新生产的茅台基酒,要截留一部分作为茅台的老酒,然后其在三年后剩余的部分,勾兑一定比例的不同年份不同轮次的茅台老酒存储一年左右之后,形成真正的茅台可售成品产量。如季老就曾经说过:“一般说来,每年出厂的茅台酒,只占五年前生产酒的75%左右,剩下的25%左右,有的在陈放过程中挥发一些,有的留作以后勾酒用,有的就世世代代留存下去。”既然季老提到了这个比例,我就取季老的75%,勾兑按老酒比例15%,可以得出,5年后可供出售的成品产量为88.2%左右,再考虑到一些勾兑的损耗和不合格率,我模糊的取85%这个值。然后用一些实际的产销数据来验算一下这个推论的可靠性。2022年有媒体对茅台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其原话如下:“今年我们的销量计划在1.7万吨左右,这是因为现在卖的酒是2022年的”。已知5年前2022年的茅台基酒产量20434吨,简单算一下,17000÷20434=83.2%。而其后又言:“今年(2022)总产量在3.75万吨的话,预计在2022年,最多能实现3.2万吨左右的实际销量。”再简单计算一下,3.2÷3.75=85.3%。 可见,茅台当年理论可售产量通过由5年前茅台基酒产量的85%来推算,基本达到了模糊的正确的要求。我们再取了其他一两年的产销数据进行对比复核,也再次印证了这个推断。2022年,理论可售产量为17368吨左右,实际销售15000吨左右,2022年,理论可售产量为19550吨左右,实际销售17000吨左右,2022年,理论可售产量为22341吨左右,实际计划不增量销售17000吨左右,2022年度,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约为6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约为3.9万吨,系列酒基酒约为2.1万吨。酱香酒的稀缺不仅仅体现在工艺上,更重要的是传统酱香酒只能在茅台镇核心产区才能生产,这就导致了扩充产能有很大的限制。甚至茅台镇核心产区扩大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向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的界定申请,同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技术监督局核准,确定了茅台7.5平方公里贵州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 2022年5月,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推举,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受理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茅台酒调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及保护范围的申请,通过了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扩大到15.3平方公里。15.3平方公里看起来很大,但茅台镇究竟不是平原,地形复杂,有丘陵、山地、台地、盆地、河流阶地等地貌,所以真正适合酿酒的地方并不是太多,而出了茅台镇核心产区,酿的酒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茅台镇酱香酒了。酱香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说酱香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这其实不是一天酿成的,从清朝开始,现代意义上的酱香酒工艺基本成形,当时就已经名噪一时,到民国也是稀罕之物,长征时更是与红军结缘,到后来更是见证了中国进展的多个历史时刻。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一直是更适合国人口味的最好的白酒,不管是清香时代还是浓香时代,只不过由于产量的原因少为人知。到了现代,由于中产的崛起,消费的升级,加上“三公消费”的限制,酱香酒才开始逐步走进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酱香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不仅仅体现在高端,从低端侧面也可以证实,最早的酒精勾兑酒主要是“清香型”,再后来一直到现在勾兑以“浓香”为主,但到了近代,虽然限于工艺、水平等原因无法“勾兑”出酱香酒,但不少酒企都开始购买酱香基酒做为调味,甚至连酱香酒的酒糟也都成了稀罕之物,这也充分说明了国人的口感是更轻易接受酱香酒的,哪怕很多只是其中有隐约的酱香味。酱香型白酒除了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的口感风味特点外,也是对身体损害最小的白酒,加之其纯粮酿造无添加的特性,更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因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呈现出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喝白酒?


中国的白酒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白酒已为人们所喜爱。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外文化开始不断涌入中国。洋酒,也慢慢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那么白酒与洋酒,中国人究竟更适合喝哪种呢?

日本人喝清酒,韩国人喝烧酒,中国人喝白酒,俄罗斯人喝伏特加,欧洲人喝红酒…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喝白酒。

一、为何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喝白酒?

1、西方人体质偏热,中国人体质偏寒

中医认为,西方人的体质偏热,中国人体质偏寒。西方人冬天吃冷饮,是一种平衡阴阳的方法;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大量吃冷食会让阴性过重,造成脾胃虚寒;而温热食物能有效地升高体温,增强免疫力,使气血运行顺畅。

2、红酒与白酒,哪个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红酒来自西方,其产生的渊源与西方人的偏热体质有着密切关系。红酒发酵用的是自身的酶,原料是葡萄的果肉,偏寒性,和吃冷饮一样,西方人饮用红酒同样是一种平衡阴阳的方法。

而白酒产自中国,原料是五谷杂食,也即种子,它是有生命力的,而且必须加酒曲发酵而成,萃取五谷之精华,性偏温热,再加上其道法自然,以五谷养六脏,阴阳协调,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3、白酒性温,对中国人的寒性体质最有益

白酒性温,又辣又热,可以散寒。这一点早在古人就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现代科学也表明,白酒含有大量热量,饮入人体后,这些热量会迅速被人体吸收。一般来说,每1毫升白酒能产生7千卡的热量,如此算来,饮用100毫升酒精便能产生700千卡的热量。

二、白酒既可减肥,又可减压

白酒有活气活血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在体内燃烧,减少脂肪的积聚,从而起到减肥作用。据说,喝一杯白酒所消耗的卡路里相当于运动一小时。

白酒还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起到减压助眠的功效。少量饮用白酒,通过酒精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作用,人会放松对外界的警惕,身心都能处于放松的状态,加上白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使身心倍感轻松。

尤其在睡前,适当喝点白酒可使大脑迅速进入深层次睡眠状态,从而得到彻底休息和放松,大大提高睡眠质量。

另据大量实验发现,适量饮用白酒,有助于提高大脑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对于每天公务缠身的中国男性来说,这一点太给力了!

三、开胃消食,增进食欲

在进餐的同时,饮用少量的白酒,能够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从而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加食量。对于营养缺乏者来讲,这无形中增进机体对营养成分的摄取,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四、清理血管,预防心血管病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喝白酒既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所有这些都有力佐证了喝白酒有利于清理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五、抗病毒、抗氧化、抗癌症

萜烯类化合物是我国传统白酒研究中最新发现的一类化合物。据研究,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萜烯类化合物。而国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癌症、抗病毒、以及抗氧化等活性功效。

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白酒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它可以不经过预先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特别是酒中的酚类物质和奥立多元素,具有抗氧化的功能。经常适量饮用白酒,具有强身健体、减少疾病、预防衰老、益寿延年的效果。

2011年1月5日《解放军报》刊发新华社《彭山长寿之乡揭秘4位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的报道,自1984年以来,彭山县共有百岁老人77人,年龄最大的寿星达114岁。

调查发现,彭山长寿老人们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爱饮白酒。他们适量饮白酒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彭山县90岁以上老人从不饮白酒的比例为零。

由此可见,长期饮用白酒,既可养生健身,还是一种文化现象。

2022关于白酒:中国人,中国酒,中国情


中国人,中国酒,中国情酒 在中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得以大量显现于辞赋前后,华章左右。侠宾雅士,在恰好的地方恰好邂逅,在恰好的时机恰好有酒,恰好的话题展开恰好的情怀,便有风雅的故事恰好上演。武将出战,大胜而归,纵马邀赏,也不过是一杯酒。无论花前月停还是荒原乱岗,酒与人的互动始终能形成了一种体验,从而带来的记忆和别无仅有的作品。从先秦庄周,到魏晋风度,再到唐宋风雅,从文停笔成华章,习武落地有醉拳。太多的名士们在酒的媒介停,从繁复的体制中突围,纵情地将自我的审美安置在明月、高山、流水等大自然的意象之中,放纵任情地追求自身理想人格的完整,追求自由与无限的人生境地。据说,中国人在 6000 年前就创造了人工谷物酒,与约 4000 年前开始制作啤酒的古亚述(今地中海南岸地区)、5000 年前开始酿造葡萄酒的古巴比伦(今两河流域一带)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国。与其他的酒种不同,中国的古酒历来由粮食酿造,因而非丰年无以酿酒。在物资匮乏的年月里,一壶酒显得弥足珍贵。中国白酒的自我革命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白酒,一样认为是从元代蒸馏技术自西传入才落生。清代,白酒产地格局鲜亮,主要集中在西南、东北边境的商路集镇,以及苏鲁两省运河的口岸码头,其他地方很少能接触到白酒。当时的白酒市场狭小的大原因,不是酒精度高,而是工艺复杂,难于长途运输销售;再者,白酒的粮食消耗量大,成本高。决大多数地方受条件限制,没有世代传承白酒酿造工艺。转机显现在1930年后,新中国的领导人途经西南地区时,对当地白酒品质的印象反常深刻。今天声名显要的一些白酒品牌,当时只有产地知名度,品牌、商标一个都谈不上。1952年、1963年,国家举办了两届全国评酒会,选出的名优白酒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标杆,也引导了后来的消费。首届评酒会选出了中国四大名酒:茅台、泸州大曲酒(泸州老窖特曲前身)、汾酒、西凤酒;准备充分、标准严格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选出了八种白酒,被后世称为「八大名酒」:茅台、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古井贡酒、全兴大曲酒、西凤酒、汾酒、董酒。两次评酒会后,中国白酒行业才开始有了品牌认知,开始了自我革命之路。其中既有酿酒技术人员自身的不懈努力,更有市场化改革的进化力量。

中国人的饮酒习惯溯源


据历史记载,中国人在商朝时代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来祭神。但是,当时称为社会主流的是“杜康”,是一种低酒精含量的酿制而成的米酒。在汉、唐以后,除了黄酒以外,各种药酒、果酒的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为什么中国人爱喝高度的白酒?


为什么中国人爱喝白酒?白酒多少度数的最好喝?低度酒是高度酒跟水勾兑的吗?类似的问题,显然是对白酒度数了解的不够。下面8个白酒度数知识,不仅可以解答以上问题,还会揭示为何“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一气十八碗”的现象。

第一.酒度走过的历程

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中国酒绝大多数是以农作物原料酿造的,洋酒多是以葡萄等水果酿造的。大约在公元前5000~3000年时候,中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当时酿出来的是黄酒,估计才几度。后来到了宋代,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开始大量酒曲造酒,酒的度数又进一步提高了,可以达到十多度。

北宋时期,辽国、金国等进驻中国以后,才首创出蒸馏酒。元朝建立了莫大的欧亚版图以及完全统治中土后,将蒸馏酒放在了所有酒类之上,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他们蒙古人自身的文化。虽然明朝时又兴起了发酵酒,使得华夏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发扬,但后来满清入关后,对高浓度和极度抗寒的蒸馏酒情有独钟,因此入口辛辣、浑身发热的蒸馏酒渐渐替代了香醇浓郁、后劲很足的发酵酒,成为了主流,直到现在。

第二.酒度怎么检测的

酒度的定义是指酒中纯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如某酒100毫升中纯乙醇含量为10毫升,这种酒的酒度就是10度,但容量是随温度高低有所增减的。我国规定是在温度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毫升酒中纯乙醇含量多少毫升,是为该酒的酒度。

第三.白酒分多少度数

现行标准白酒通行度数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68度,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18度的白酒。

白酒的酒度多少,并不是、也不能代表着酒的质量风味的优与劣,高酒度作为过酒瘾来说尚可起些效果,但是酱香型白酒最佳度数是53度。

第四.自酿酒可高达75度

我国上市的白酒中,泸州老窖生产过73度的基酒,市面上很罕见。不过最烈的酒恐怕是一些农村和少数民族自酿的粮食酒,度数最高可达75度,“度数太高的酒由于没有勾兑东西,醉酒和醒酒都很快,贪杯对内脏有害,建议大家少喝或不喝。”

第五.低度酒不是高度酒加水勾兑出来的

粮食经过发酵后酿出的酒一般是十几度,十几度的酒经过蒸馏,前期出来的酒可达80多度(称酒头)。掐头去尾,就是要去掉蒸馏两头,取中间部分,一般可达50度。真正成品酒度数是要经过不同批次、度数酒互相勾兑确定的。由于低度酒不易保存,成品低度酒是高度酒通过降度处理(在酿酒工艺中称“加浆”)得来的,不是人们常说的简单加水勾兑。

第六.优质低度酒工艺比高度酒复杂

我国白酒的特点是甘洌芳香,酒度较高。一旦降度,就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和原酒的风味、风格有明显变化;二是降度后出现浑浊(白浊)乃至沉淀;三是口味不调和、易出现水味。因此,低度白酒的生产要求保持原酒风格,又不能出现浑浊现象,要保证低度白酒“低而不淡”、“低而不杂”、“低而不浊”的质量,并具有明显的典型性。

各酒厂生产低度白酒过程基本是一致的。低度白酒生产一般要经过选择酒基、加水降度、处理浑浊、调香调味、静置贮存等一系列工艺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低度白酒。低度白酒生产中的勾兑工作比高度酒勾兑难度要大一些,一些名优低度白酒要经过数次勾调,要保持低度白酒低而不淡、绵柔、后味净甜。而处理降度后的浑浊,其手段多种多样,但要把出现浑浊的物质适当除去,又不至于使其它香味物质也被同时除去,难度也很大。

第七.李白、武松为什么都能喝?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这当然夸张了点。根据古代的容量标准来算,1斗约12斤,12斤白酒足以让人酒精中毒,那李白为什么喝完斗酒,还能诗百篇呢?他喝的是什么酒呢?在唐朝,现代意义上的白酒还没真正出现。那时的酒在酿制方法和口感上类似现在的黄酒,也就不超过10度。以现在52度白酒折算,斗酒也就是不到2斤白酒。而且黄酒对肠胃的刺激程度却与白酒完全不同。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武松上景阳岗前,在山脚的小饭馆里吃饭时,他一气喝了十八碗酒,带着醉意连夜上山,打死了一只老虎。其实,那个年代的人们所喝的酒应该属于今天称为“醪糟”之类的甜酒,充其量也就几度,否则,智取生辰纲时,英雄们怎能拿它解渴呢?如果按每碗盛三两10度的酒计算,武松的酒量大概是今天50度的白酒一斤多点。至于店家打出“三碗不过岗”,那只不过是个酒幌子。

中国人为何离不开白酒?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饮酒习惯迥然不同,如日本人喝清酒,韩国人喝烧酒,中国人喝白酒,俄罗斯人喝伏特加,欧洲人喝红酒……

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文化开始不断涌入中国,红酒这一西方国家产物,也慢慢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受到许多国人的追捧。,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畅聊一下为什么中国人对白酒情有独钟?

中国依然是全球爱喝烈酒的民族

据有关报告显示,中国的酒类消费中,烈性酒占酒精消费的69%,而即便以酒风彪悍闻名于世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其烈性酒占酒精的总消耗分别51%和48%,这大大低于中国烈酒消费的占比。而且全球八大烈酒诸如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等,虽然同为烈酒,但是我们的喝法与其他烈酒却有不同。八大烈酒中,另外七种烈酒,常见的喝法大多会勾兑饮料,而我们通常喝白酒则不会勾兑任何稀释酒精度的混合物。

由此不难看出,要说中国人是全球最爱喝烈酒的民族也毫不为过,而白酒在烈酒的消费占比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那么到底为何咱们国人如此偏爱白酒呢?

崇尚白酒历史的选择

其实,国人爱喝白酒,这是我国历史的选择。在古代,人们日常的饮品无非就是酒和茶水,所谓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古代关于酒水品类的选择也过于单一,古人的“酒”虽然不单指白酒,还包含黄酒、米酒等,但黄酒、米酒等因受生活习惯、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其影响力较之白酒实则过小,这也渐渐铸就了白酒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成为古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饮品。

事实上发展到现代,这种情况也依然延续,建国初期国内经济低迷,国际环境紧张,诸如啤酒、葡萄酒等还是稀缺之物,并没有办法做到大众普及,而白酒依旧是当时的首选,更因为当时粮食短缺,催生了液态法白酒,虽然液态法白酒的口感较之固态法白酒有所欠缺,但却难掩国人对于白酒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国内酒水品类繁多,除了白酒,还有啤酒、葡萄酒、果酒、预调酒等等,不过整体来看,国人依然还是钟爱白酒。其实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白酒除了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精神诉求文化的传承

国人崇尚白酒,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的传承。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在古代有烧酒、烧刀子等名称,建国后才将“白酒”这一称谓统一的确定下来,而对于酒的始祖更是流传着各种典故,有人认为是杜康,有人认为大禹时期的仪狄,甚至也有上古时期猿猴酿酒的说辞等。足见我国白酒酿造历史的源远流长。

而有关白酒的史书记载,基本上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轨迹是一脉相承并且同步进行的,这源于我们对白酒的诉求,其精神层面大于它的物质层面。对我们而言,意气风发时,把酒言欢,失意郁闷时,借酒浇愁。美酒入肚,或放浪形骸或缠绵悱恻,却都在推杯换盏之间予以抒发。正所谓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所以,中国的文化,或者说酒文化,其或伤怀莫名或春风得意,通通满篇酒气,而正是对于白酒的这种精神追求也造就了国人对于白酒的崇尚。曹孟德是对酒当歌,李太白是举杯邀明月,辛弃疾是醉里挑灯看剑,唐伯虎是但愿老死花酒间。

健康养生生活的需求

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类之最,达到了近1500种。2013年,某白酒研究专家的研究报告,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他近7年的研究成果,证明中国传统白酒富含的健康因子含量最高,远远超出葡萄酒!这个科研成果也震惊了国内外酒界。

历史上,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比较注重养生。适量饮酒可以对人体产生真正的健康功效,比如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胆结石、肿瘤、激发大脑智能等等,并且从中医的角度说还能起到驱除寒冷、舒经活络等等功效。

因此中国人爱喝白酒,这不仅缘于历史的习俗、情感的熏陶,更是健康养生、品质生活的理性需求!

人际交往生活的润滑剂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这句中国谚语早已点明白酒是典型的社交性消费。比如老友相逢,把盏叙旧;生意场上,觥筹助兴;无论饯行还是接风洗尘,没有酒就似乎欠缺了气氛。而白酒在这些人际交往中也往往可以起到助推气氛高涨和进一步加深人际关系等。

据某机构调查消费者消费白酒显示:社交场合应酬40%,助兴22%,习惯13%,消愁解闷5%,养生保健、御寒等20%。可以发现:养生保健、御寒等属于生理层面的需要,只占20%;习惯消费和消愁解闷主要属于个人消费,只占18%;社交场合消费和助兴占62%,这是典型的场合消费、社交性消费。由此不难看出,白酒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

酒饮小醉是人生最佳饮酒状态

人生如弓,须张弛有度。乐不可过极,乐极易生悲。欲不可放纵,纵欲会成灾。酒饮小醉处最妙,花看半开时最美。

一切的缘起,概皆源于贪念,人类欲望的餍足永无止境:喝,就要喝个一醉方休;爱,就要爱个昏天黑地,赚,就要赚个盆满钵满。为此人们汲汲营营,矻矻不倦,多少人为一个晋升的名额争得面红耳赤,多少人为房、车在手,美人在怀日夜奔忙……我们每个人都像阿Q那样,即便在猝然而至的人生终点,也竭力要将那个圈画得无与伦比地圆满。我们已不肯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丝罅隙,留下几处空白,我们竭力将一切都填得满满当当,因此,我们似乎无所不有,却又仿佛一无所有......

小醉怡情,大醉伤身,烂醉如泥。酒饮小醉,花看半开,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喝酒唯小醉,人生欢乐多!

酱香型白酒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酱香型白酒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近年来,红酒以优秀的品质、浪漫的情调得到了一些国人的喜欢。然而,红酒来自西方,其产生的渊源与西方人的偏热体质有着紧密关系。红酒发酵用的是自身的酶,原料是葡萄的果肉,偏寒性,和吃冷饮一样,西方人饮用红酒同样是一种平稳阴阳的方法。而白酒产自中国,原料是五谷杂食,也即种子,它是有生命力的,而且必须加酒曲发酵而成,萃取五谷之精华,性偏温热,再加上其道法自然,以五谷养六脏,阴阳和谐,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殊是贵州茅台镇酱香型白酒。

白酒辛温,对中国人的寒性体质最有益:

在2012年,医学界统计,中国有2.6亿慢性病患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肺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十大慢性病占了十大致死疾病的85%。作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挑战之一,慢性病在中国发病率正迅速上升,并出现年轻化趋势。

据中医分析,各种慢性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大多数中国人是虚寒性体质。虚寒性体质,导致阴成形而变成瘤子,因为体质虚寒的实质是阳气内在的不足,阳气不足则阴邪因而客之。久而久之,邪气一层一层地压进了三阴层次,渐渐地转化成各种慢性病。而要改善体质,食疗是一个重要方法。在这方面,白酒辛温,对中国人的寒性体质最为有益。白酒辛温,又辣又热,可以散寒。这一点早在古人就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熟悉。现代科学也表明,白酒含有大量热量,饮入人体后,这些热量会迅速被人体汲取。

一样来说,每1毫升白酒能产生7千卡的热量,如此算来,饮用100毫升酒精便能产生700千卡的热量。?

中国白酒既可减肥,又可减压:

2015年1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我国国民体质各项指标均出现上升态势,但成年男性体质达标率下降0.1%,虽然数据下滑不多,但这已经是继2010年以来成年男性体质连续第二次下降了。

具体表现为虚胖、高脂、高血压、失眠等等。当前社会激剧转型,中国男人面临方方面面的竞争压力,其身心可谓压力山大!

白酒有活气活血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在体内燃烧,减少脂肪的积聚,从而起到减肥作用。据说,喝一杯白酒所消耗的卡路里相当于运动一小时。白酒还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起到减压助眠的功效。少量饮用白酒,通过酒精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作用,人会放松对外界的警觉,身心都能处于放松的状态,加上白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使身心倍感轻松。非常在睡前,适当喝点白酒可使大脑迅速进入深层次睡眠状态,从而得到彻底休息和放松,大大提高睡眠质量。

另据两位来自米兰大学的医生经进大量实验发觉,适量饮用纯粮酿制的酱香白酒,有助于提高大脑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天天公务缠身的中国男性来说,实在是太给力了!

中国人为什么都爱喝白酒?


我国白酒的香型,目前被国家承认的只有5种:即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白酒的香型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发酵、设备等条件。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发酵方法和什么样的设备,就能生产什么样香型的酒。如:酱香型白酒是采用超高温制曲、凉堂、堆积、清蒸、回沙等酿造工艺,石窖或泥窖发酵;浓香型白酒是采用混蒸续渣工艺,陈年老窖或人工老窖发酵;清香型白酒是采用清蒸清渣工艺和地缸发酵;米香型白酒是采取浓、酱两种香型酒的某些特殊工艺酿造而成;其他香型的酒如西凤、董酒、景芝白干等,其生产工艺也各有千秋。酒能醉人也能迷人,也有很多酒色之徒因酒误了终身.许多人用喝点酒,抽点烟来表示自己的不俗.到底人从喝酒中能获得什么呢?调查显示:部分人由于身体或者生理的原因确实不能喝酒,从第一口酒到最后一口酒都是痛苦的;部分人确实喜欢酒,他们从酒那里获得快乐,在喝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和身体的愉悦;部分人属于追求价值,他们不敢说好酒不好喝,怕别人说自己不够品位,没档次.部分人喝酒的乐趣在于比别人喝得多,他们认为经常喝酒或者经常炫耀自己喝酒,是一种荣耀,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部分人把喝酒当成了喝药,当然,是心药—借酒消愁。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酒业也十分发达。古人饮酒蔚然成风。饮酒不仅是社交需要,更与个人喜好不无关系。适量的白酒可以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对健康有一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