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中国人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身为中国人 你竟然不懂中国白酒文化?》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酒文化历经数千载而不衰。

原因何在?

因早有以酒代久、有、寿之内涵,不论是喜庆筵席、亲朋往来,还是逢年过节、日常家宴,人们都要举杯畅饮,以增添一些喜庆气氛。同时由于酒有一种微妙的神奇作用,故千百年来,人们喜欢以酒祭祖、以酒提神、以酒助胆、以酒御寒等。

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饮酒方式亦显多样多彩。如先秦之饮尚阳刚、尚力量;魏晋之饮尚放纵、尚狂放;唐代之饮多发奋向上的恢宏气度;宋代之饮多省悟人生的淡淡伤感。西晋七贤之一的刘伶,以酒会友、嗜酒如命,有民谚云:刘伶饮酒,一醉三年。唐代书法家张旭,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今苏州张旭祠中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明,酒狂称草圣,即是对他的赞颂。

历朝历代以酒咏物、以酒抒怀的诗词歌赋,民谚俚语难以数计。妙趣横生的酒联,能令人回味无穷: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四座了无尘事在,八方都为酒人开、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川风月留酣饮,万里山河尽浩歌,可谓天花乱坠,美上加美。

敬酒时,人们崇尚千古流传的酒不满不成敬,茶不浅不知训这一名言。古人还讲究把酒烫热了再饮,说凉酒入肠,令人必伤。《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即是喝热酒的两个有力的佐证。

我国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很讲究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

饮人,指共饮者应当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饮地,指饮酒场所以竹林、高阁、花下、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为佳,所谓醉翁行乐处,草水亦可敬,正是奠枕楼头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

饮候,指选择与饮地相和谐的新春、清秋、雨霁、积雪、新月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饮酒。唐伯虎每于晚凉之时,必邀知己至桃花坞相饮,已成佳话。

饮趣,是指饮酒时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等。陶渊明说:有待菊花家酿酒,与君一醉一陶然!jIuKu365.coM

饮禁,主要包括苦劝、恶谑、喷秽等,避免饮酒时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古人饮酒很重视仪表和德性。《小雅》中说的宾之初筵,左右秩秩,酒既和旨,饮则孔偕,指的就是礼仪之邦饮酒应有的好风尚。

这些风尚雅兴,令人回味无穷。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喝白酒?


坊间流行这样的俗语:人是铁,酒是钢,没酒吃啥都不香!的确,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情感!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能走多远,白酒就能走多远,数千年来,白酒已经深深烙印在国人的骨髓里,成年人爱喝酒爱敬酒,过年过节时更甚至如此,现在很多年轻人也爱喝酒,那么,为什么中国人都爱喝白酒?

酒是大自然的产物

中国文化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杯酒就是粮食的魂魄,其中凝聚着多少中国人的态度。我们看到过在祭祀大典上,中国人无论面对祖先,还是面对未来,都会用一杯美酒祭告天地。

如果说西方的酒文化是以果酒轻盈的香气和饱满的热情祭拜天神,那么中国的粮食酒就是以这样一种深沉、透彻的魂魄去回馈大地。在今天这种都市化的进程里,真正追本溯源,按照一年节序如流,让春夏秋冬从生命中穿过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少。

我仍然喜欢中国人说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春秋往复能不能够找到一个载体呢?中国白酒为什么能够百年飘香?我想是因为白酒饱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因为依赖技术而轻易狂妄。中国白酒对于四时节序的严格遵守让其一直保持着中国味道。

各种仪式都离不了酒

葡萄酒的文化和白酒的文化是不同的,白酒几乎伴随了中国人一生的成长。家里小孩出生要喝满月酒,孩子长大周岁也要喝酒,孩子出去赶考的时候、大婚的时候这一生要喝多少次酒?一生如此,一年亦是如此。春节到来的时候要喝屠苏酒,阳春、清明登高时也会喝酒,端午节要喝雄黄酒,中秋节要喝桂花酒,到了重阳节也要把酒临风。一年一生,中国人是离不开酒的。

酒能反映醉后百态

《说文解字》上说得好,酒是一个转音字,转自迁就的就,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单纯地说酒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要看什么人来喝它。一个真正的豪迈侠义之人,他喝酒,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那种忠肝赤胆,让酒越喝越好;但是一个小人,谄媚,勾心斗角,那么酒就有可能越喝越坏。

酒就是中国人的人生


酒,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也是国人爱说的话题。

酒,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有事无事来一口,那种心境只有当事人能体会到吧!

酒,能忘忧

酒能消忧解愁,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让人游乎四海之外,能给我们带来自由的欢乐。

李煜说: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酒,很惬意、很欢乐

人生的欢乐因为有酒,而暖意融融。酒后真情流露,率真而自然,显出极端的一种美丽来,让人沉醉的岂只是酒呢?

李白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张(虫宾)说:沉醉不愁归棹晚,晚风吹上子陵滩。

白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老先生的这句诗,早被酒友玩坏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

晚来天渐冷,能饮一杯无?

晚来好无聊,能饮一杯无?

小醉说:喝酒唯小醉,人生欢乐多。要欢乐、唯小醉!

酒,很色彩

白居易说: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贺说: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李白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酒,很风情

李群玉说: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熏。

卢纶说:舞态兼残醉,歌声似带羞。

杜牧说: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酒,很旷达

辛弃疾说:醉后何妨死便埋。

杜审言说: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唐寅说: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

酒,很孤独、很寂寞

孤独的人,往往总是多情的人,多情到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爱。没有爱人,没有朋友,没有事业,被人忘记的滋味,都是寂寞。真正的寂寞到底是什么样子?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寂寞地举起酒杯,眼前的一切,纵是明月清风、纵是江花胜火,纵是千种风情,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李白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辛弃疾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李清照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酒,很田园、很乡土

酒是五谷杂粮酿成,无论是怎样的包装,怎样的吹捧,它的根子还长在泥土里,还有汗水的气息。

陆游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王令说: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

孟浩然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酒,很乡愁

乡愁是所有游子、旅人背起行囊,离家出走的那一刻种下的一种病,统治着游子、旅人以后流浪的白天黑夜。

储光羲说: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袁凯说: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月长。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李清照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酒,很军旅、很边愁

王翰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欣说: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

苏子卿说:故乡梦中近,边愁酒上宽。

范仲淹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酒,很离愁、很别恨

夏竦说: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贾至说: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很武侠

武侠是一股精气,这股气充盈在侠字上。就因为这股侠气,那些侠之大者,才能永远活在有血性的人们心里。

王维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李白说: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

金庸说: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

酒,很相思

相思是一种让人辗转反侧的滋味,缠绵入骨,黯然销魂。

柳永说:拟把疏狂徒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

纳兰容若说: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范仲淹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酒,很回忆、很怀念

李清照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张继说: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黄庭坚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酒,很戏谑、很自嘲

岑参说: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高适说: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郑板桥说: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酒,很悲愤、很豪放

岑参说: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陆游说: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苏轼说: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酒,很婉约

周邦彦说: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纳兰容若说: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柳永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很李白

酒给李白的是一种飞动的气势、一种飘逸的灵性、一种往来于天地的绝对自由。

而李白给我们的是俊爽朗健的精神、傲岸不屈的品格、恢宏豪宕的气度、脱尘超凡的情怀以及任侠的英雄气质。

最后,李白乘酒捉月,沉入水中,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连他的死也充满超逸的神采、浪漫的情怀。

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又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张以宁说:碧酒双玉瓶,独酌峨眉亭。不见李太白,唯见三山青。

范成大说:身前只解皱两眉,身后还能更酒杯?

皮日休说: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

李俊民说:谪在人间凡几年,诗中豪杰酒中仙。

胡璞说:当时醉寻波间月,今作寒光万里流。

李白说: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又说: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李白还说: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李白最后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中国人的体质 更适合喝白酒


经过漫长的演变,世界各地的饮酒习惯逐步成形,如日本人喝清酒,韩国人喝烧酒,中国人喝白酒,俄罗斯人喝伏特加,欧洲人喝红酒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文化开始不断涌入中国,红酒,这一西方国家产物,也慢慢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喝白酒。

一、为何中国人的体质更适合喝白酒?

1、西方人体质偏热,中国人体质偏寒

据统计,即使在冬天,美国冰激凌供应商的利润额也仅比夏天低不到三成。也就是说,美国人一年四季都会吃大量冷食。

对此中医认为,西方人的体质偏热,中国人体质偏寒。西方人冬天吃冷饮,是一种平衡阴阳的方法;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大量吃冷食会让阴性过重,造成脾胃虚寒;而温热食物能有效地升高体温,增强免疫力,使气血运行顺畅。

中国人的体质与欧美人的不同,与中西饮食结构不同不无关系。

欧美人从小摄入牛肉和牛奶,高蛋白营养物的摄入量远大于中国人,阳气偏盛,有更充足的热性驱逐寒气,所以不太怕寒邪侵入。而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人们从小吃谷类、蔬菜更多,热量偏少,阳气偏弱。这就造成当前的中国人,不管大江南北,大都是虚寒性体质。

2、红酒与白酒,哪个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近年来,红酒以优秀的品质、浪漫的情调得到了一些国人的喜爱。然而,红酒来自西方,其产生的渊源与西方人的偏热体质有着密切关系。红酒发酵用的是自身的酶,原料是葡萄的果肉,偏寒性,和吃冷饮一样,西方人饮用红酒同样是一种平衡阴阳的方法。

而白酒产自中国,原料是五谷杂食,也即种子,它是有生命力的,而且必须加酒曲发酵而成,萃取五谷之精华,性偏温热,再加上其道法自然,以五谷养六脏,阴阳协调,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

3、白酒辛温,对中国人的寒性体质最有益

在2012年,医学界统计,中国有2.6亿慢性病患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肺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十大慢性病占了十大致死疾病的85%。作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挑战之一,慢性病在中国发病率正迅速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据中医分析,各种慢性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大多数中国人是虚寒性体质。虚寒性体质,导致阴成形而变成瘤子,因为体质虚寒的本质是阳气内在的不足,阳气不足则阴邪因而客之。久而久之,邪气一层一层地压进了三阴层次,慢慢地转化成各种慢性病。而要改善体质,食疗是一个重要方法。在这方面,白酒辛温,对中国人的寒性体质最为有益。

白酒辛温,又辣又热,可以散寒。这一点早在古人就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现代科学也表明,白酒含有大量热量,饮入人体后,这些热量会迅速被人体吸收。一般来说,每1毫升白酒能产生7千卡的热量,如此算来,饮用100毫升酒精便能产生700千卡的热量。

二、中国男性体质下降,更适合喝白酒

1、国民体质上升,男人体质下降

2015年1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我国国民体质各项指标均呈现上升态势,但成年男性体质达标率下降0.1%,虽然数据下滑不多,但这已经是继2010年以来成年男性体质连续第二次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虚胖、高脂、高血压、失眠等等。当前社会激剧转型,中国男人面临方方面面的竞争压力,其身心可谓压力山大!

2、中国白酒,既可减肥,又可减压

白酒有活气活血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在体内燃烧,减少脂肪的积聚,从而起到减肥作用。据说,喝一杯白酒所消耗的卡路里相当于运动一小时。

白酒还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起到减压助眠的功效。少量饮用白酒,通过酒精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作用,人会放松对外界的警惕,身心都能处于放松的状态,加上白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使身心倍感轻松。

尤其在睡前,适当喝点白酒可使大脑迅速进入深层次睡眠状态,从而得到彻底休息和放松,大大提高睡眠质量。

另据两位来自米兰大学的医生经进大量实验发现,适量饮用纯粮酿制的酱香白酒,有助于提高大脑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对于每天公务缠身的中国男性来说,这一点实在是太给力了!

三、中国人用白酒养生,更科学

历史上,中国人非常注重养生。而在养生方面,白酒保健功能远大于葡萄酒,而且更洁净。

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白酒采用多菌系自然堆积固态固态发酵酿造和高温蒸馏工艺,在固态蒸馏过程中将产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了选择与纯化;而葡萄酒为酿造酒,更多的风味物质来自于葡萄原料和后期的橡木桶陈酿。

数千年来,中国人关于药酒同源,在古今药典里都有大量详实的记载。《礼记射义》载: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汉书食货志》载:酒者,百药之长,天之美禄。而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酒》把32种酒的药用价值,全部详实的记录下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酒生物活性成分之多是世界酒类之最,达到了近1500种。而针对中国人的体质,白酒的养生功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胃消食,增进食欲

在进餐的同时,饮用少量的白酒,能够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从而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加食量。对于营养缺乏者来讲,这无形中增进机体对营养成分的摄取,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2、清理血管、预防心血管病

2015年12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教授王晓黎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坏胆固醇偏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白酒在中国古代最早是药,并不是饮食的一部分,最早喝酒是用来治一些痹症,比如胸痹,就是现在说的冠心病。

近年来,人们通过对白酒的相关研究发现,酗酒者、少量饮酒者和不饮酒者的血压水平各不相同。其中以酗酒者血压最高,少量饮酒者血压最低,而不饮酒者的血压则介于二者之间。这表明少量饮用白酒,能够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又能将可导致心血管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从血管和冠状动脉中转移,进而有效的减少冠状动脉内胆固醇沉积,起到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

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喝白酒既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所有这些都有力佐证了喝白酒有利于清理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总之,我们要倡导健康饮酒,饮健康美酒。对于中国人的体质而言,适量饮用纯粮固态酿制的白酒,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作为中国人,当然要喝中国的白酒!这不仅缘于历史的习俗、情感的熏陶,更是健康养生、品质生活的理性需求!

中国人爱喝白酒 但白酒的养生功效你知道多少?


中国人对白酒情有独钟地迷恋,爱喝白酒是世界闻名的事。白酒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独特的含义,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其中不得不说的是养生文化。传统的白酒除了芳香和美味外,更是具备了6大养生功效。

一、开胃消食

在进餐的同时,饮用少量的白酒,能够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从而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加食量。对于营养缺乏者来讲,这样的方式无疑能够在无形中增进人体对营养成分的摄取,对于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好处。当然,白酒也不可多饮,如果大量饮用,导致胃黏膜受到大量酒精的刺激,则会适得其反,不但难以达到开胃、消食的目的,反而会导致胃病的发生。

二、预防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白酒的相关研究发现,酗酒者、少量饮酒者和不饮酒者的血压水平各不相同,而且以酗酒者血压最高,少量饮酒者血压最低,而不饮酒者的血压则介于二者之间。这表明,少量饮用白酒能够起到较为显著的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这是因为少量饮用白酒,能够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又能将可导致心血管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从血管和冠状动脉中转移,从而便可有效的减少冠状动脉内胆固醇沉积,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

三、促进新陈代谢

白酒含有较多的酒精成分,且热量较高,因而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对全身皮肤起到一定良性的刺激作用,从而还可以达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这种良性的刺激作用还能作用于神经传导,从而对于全身血液都能有一定良好的贯通作用。

四、消除疲劳和紧张

少量饮用白酒,能够通过酒精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作用,起到消除疲劳,松弛神经的功效。在白酒的作用下,人会放松对外界的警惕,身心都能处于放松的状态,再加上白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这样一来,少量饮用白酒后便能使身心倍感轻松。当然,如果是大量饮用白酒,那么消除疲劳和紧张的作用则会大大减少,相反会使人神经兴奋、睡眠变浅,第二天醒来会感到疲乏而无力。

五、驱寒除湿

早在古代,人们对此就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白酒含有大量的热量,饮入人体后,这些热量会迅速被人体吸收。一般来讲,每1毫升白酒就能产生7千卡的热量,如此算来,饮用100毫升白酒便能产生700千卡的热量。

六、舒筋活血

中医认为,白酒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淤的功效。这一功效早已在我国民间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跌打损伤后,人们常习惯用白酒来按摩患处,这样一来,经过白酒的舒筋活血之效,便能使患处很快康复。对于某些由于寒、湿所导致的关节疼痛患者,也可以用白酒对关节进行揉搓,且疗效甚佳。白酒的这些效用,主要是由于白酒含有大量的热量,能够通过发热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便可舒筋活血。

中国酒文化介绍


中国酒文化介绍

 中国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中国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近代以来,啤酒在中国的发展很快,目前年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它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坠落,伤身败体。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

总之,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研究社会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中国酒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会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朝鲜族的岁酒:

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哈尼族的新谷酒:

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菊花酒由来已久,《西京杂记》曾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婚姻饮酒习俗

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坏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

满族人结婚时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的谢亲席:将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由两人抬着送到女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女的感谢之情。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达斡尔族的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这也叫进门盅,来宾要全部饮尽,以示已是一家人。尔后,男家要摆三道席宴请来宾。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酒。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联,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这种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让新郎新娘喝完后,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

婚礼上的交杯酒:为表示夫妻相爱,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饮一口。

中国酒文化赏析


中国酒文化赏析

赏析中国酒文化,是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角度。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一、酒的来源

关于酒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说法,像是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不过,大多数人熟悉的还是杜康造酒说。古书记载:?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臵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二、饮酒与养生

发酵而成的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之一。合有丰富的氯基酸、多种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发热量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养生健身的仙酒、珍浆,深受人们喜爱。

三、饮酒文化

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有许多学问。尤其在古代,人们不仅注重酒的质量和强调节制饮酒,而且还十分讲究饮酒的环境和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温酒而喝、饮必小咽、不混饮、不强饮、不空腹饮、酒后少饮茶。

这些表现于日常生活习惯中的酒文化的内容,又和中国大文化的各大体系犬牙交错,并曲曲折折通向以儒道佛思想为支柱的中国民族精神的底蕴。从这个意义上说,酒文化不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又是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角度。

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酒文化的?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一直被中华儿女学习、继承和传扬,曾有位美国人这样感叹在中国,有一件事能让两个陌生人很快成为朋友,那就是喝酒。那么在外国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看待中国酒文化的呢?

俄罗斯

擅长豪饮的俄罗斯人也不习惯中国人的敬酒方式曾在中国工作的俄专家康斯坦丁对中国人行酒令时罚酒的做法很不理解,酒应该奖励赢的人,怎么反倒让输的人喝呢?他还说,俄罗斯人的祝酒辞言简意赅,如果是军人,只大吼三声乌拉(万岁)便一饮而尽,可中国人却喜欢长篇大论,喝酒时的讲究也多。康斯坦丁说,俄语中有一个习惯说法中国仪式,就是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另一位莫斯科的新闻工作者玛利亚则对记者抱怨说,她本来滴酒不沾,但中国朋友一听说她来自俄罗斯,就会来劝酒,而且不相信她不喝酒,结果总是很尴尬。

英国

英国著名音乐经纪人西蒙-纳贝尔曾将英国摇滚乐队威猛引入中国,他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说,第一次到北京,他不知道该跟哪个部门讨论演出问题,于是就给每个部门打电话,约官员吃饭。最后他联系到了一位分管煤炭的部囘长助理,两人把酒寒暄后,这位不对口的官员把他介绍给相关部门负责人,终于促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支西方乐队来华演出。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从北到南,从商场到官场的酒桌社交,甚至明白了汉语语境下关系一词的含义,但是喝酒拉关系的酒文化还是让他们叫苦不迭。

美国

中国人的酒文化大多都是在饭桌上,而且多多少少似乎都是为了谈点什么事。中国人的酒文化中,让我实在费解的是,喝酒成了拉关系的工具。美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尊重他人,喝酒完全是个人的事,他们不会勉强别人喝酒。但在中国,人们在餐桌上的任务就是劝别人喝酒,这似乎比吃饭还重要。很少像我们那样跑到小酒吧里,纯粹为了放松,为了喝一杯而喝一杯的。另外,要求对方一口喝干这种豪迈的风格,我也有点困惑--喝酒不是为了放松愉悦的吗,搞那么大压力干什么?

日本

《环球时报》记者居住的日本小城伊丹是中国广东某市的友好城市,双方人员往来密切。市长藤原提起中国的酒桌文化是又赞叹,又苦恼,中国真是文明古国,喝酒居然有那么多名堂。第一次访华,藤原出发前特意把中国的祝酒辞研究了一遍,不料在酒桌上却一句话也没用上。中方没说任何祝酒辞,只是客气地端上一个大盘子,上面有几十个小酒盅,里面的酒五颜六色。主人解释说,这叫航空母舰,每个酒盅里都是当地一种名酒请随意。这位日本市长盛情难却,结果没喝到一半就壮烈退场

第二次访华,他又接到一大杯啤酒,里面扣着一个小酒盅。主人把小酒盅拿开,啤酒里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液体球原来小酒盅里扣的是白酒,主人说,这叫潜水艇请随意。藤原一饮而尽,然后便人事不知。藤原说,他一直无法适应中国人的劝酒方式,因此一到中国赴宴就胆战心惊。

一些老外虽大致可以明白中国酒文化中的人情世故与关系,但是中国喝酒关系或是劝酒文化依旧让这些老外们叫苦不迭。

中国酱香型白酒文化


酱香型白酒对于许多爱酒者而言,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飘香美酒的背后刻着深刻的深厚的酒文化烙印。

种植文化酝酿美酒

酱酒诱人的芳香,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与金灿灿的小麦在西南大地翩翩起舞间开始酝酿。

它们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蛮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条永远流淌的生命长河!《本草纲目》有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的记载,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中华,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高粱口感偏涩,质感粗糙,非遇大灾缺粮,人们一般难以将其当做主食食用,但其产量高、易储存,在家禽驯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至今仍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小麦的种植范围与中华民族的开疆拓土同步延展,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由北到南的发展历程,小麦最早的考古遗迹出现在西北,商周时期,小麦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到了汉代,又大面积向南进行了推广,至盛唐时期,小麦在江南华南等地成为了餐桌上的贵宾。

高粱与小麦的生长特性注定了其在贵州的深度繁育,从海拔300米的东北部到海拔2000多米的西北部都出现了大面积的种植,种植历史延续至今,即便人们以大米为主食,但在农业生产中依然普遍有大季大米、小季小麦两季种植模式。贵州这片美丽的多彩之地,以深邃的内涵与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高粱与小麦的繁育,红色高粱与黄色的小麦更以巧妙的方式回馈了这片美丽的深山。几千的历史洪流之中,它们融于山与水之间,不经意间流淌出一股涓涓细流,沿着赤水河谷一路向前,沿途散播着醇香与甘甜!

岁月流淌中的储存文化

时光飞逝中,留下的往往只有时代的背影和美酒的芳香;

于是乎,人们留下了深入浅出的谚语酒是陈的香!

酱香型白酒更是将储存的作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经过一年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酱香型白酒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存放三年以上,通过时间的沉淀,挥发不利因子,产生有利因素,再行进行勾调。

酱香型白酒的陈酿必须要在陶坛中才能实现,因为陶坛的透气性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有效排除醛类、硫化物等物质,辛辣味减少,增加酒的芳香,陈酿过程总甲醇等有害物质被有效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空气与酒通过陶坛融合,产生陈年老香。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过程后,酱香型白酒才能进入沟调过程,酱酒的勾调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原则,即用存放时间更久的老酒来进行勾调,勾调过程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香味均是通过陈酿过程产生。

时间给了人们创造奇迹的机会,酱香型白酒的奇迹就是在时间的沉淀中产生的无穷魅力,在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无法完全诠释其中的奥妙所在。

严格的酿造文化

酱酒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口口相传着一段口诀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四时合序,酱香始出,千锤百炼,是为金沙!这段口诀中的曲原料为小麦,沙原料为高粱,正是这两种大自然馈赠的天然作物,成就了诠释中国白酒味道的酱香型白酒。

茅台酒在内的所有酱香型白酒,均是采用优质高粱和小麦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附加物的前提下,纯粮发酵、自然酿造。贵州本地所产糯高粱虽产量低,但与其他产区高粱相比,颗粒坚实饱满,淀粉含量高,十分有利于酱香型白酒多次蒸煮翻烤的技术标准,而金沙正是贵州糯高粱的主产区之一。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仅是优质农作物的提供,赤水河流域生态良好、温度适宜、四季分明,酱香型白酒有着众多由古至今传承不变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工业化的今天近乎苛刻,但正是这样的苛刻保证了酱香型白酒不可复制甚至不可超越的价值。酱香型白酒最重要酿造原则可以可以概括为12987。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蒸馏,正是这一项又一项的严格规定,保证了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韵味。

独特环境孕育地域文化

赤水河,它从云南镇雄出发,流经贵州毕节、大方、金沙、仁怀,猛然向北进入四川古蔺,再蜿蜒返回贵州赤水,在川黔交界崇山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在崇山峻岭间润泽着西南大地,滋养着沿岸人民,更成就了辉煌的酱酒黄金地带。

正是天然的屏障、丰富的物种、良好的生态和相对先进的生产力,贵州最古老的原生土著民族彝族部落得以长期发展,彝族政权与中央王朝长期和谐共处,直至清朝才真正被取缔。彝族政权的鼎盛时期,以乌蒙山区为核心,政权范围覆盖今天的四川西部、云南大部和贵州北部及西北部,今天仁怀茅台镇一带也属其彝族十三部的其中一部。正是在那个辉煌的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贵族生活的需要,酿酒技艺得到了鼎盛的发展,彝族地区出产的枸酱酒成为了今天酱香型白酒最原始的雏形。大自然造就了乌蒙山良好的生态,也赐予了人们酿酒的神奇技艺,代代传承。

超高品质,独创养生文化

按照中医理论,舌尖为心肺经,舌中为脾胃经,舌根为肾经,左右两边肝胆经。酱领酒芳香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护肝扶肝,苦能养心养神。此外,酱领酒喝后不口干,按《说文解字》,舌边有水为活,是生命的最佳象征。故酱酒之饮食功效,与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保胃气,存津液的主题一脉相承的。而且,由于酚类最多,饮用美容功效与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同时,酱领酒汇总酯类多,加上酒有行气血,活经络的作用,此外,酱酒经过高温蒸馏和三年以上的陈酿,容易挥发的小分子物质已经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大分子物质,由于蒸馏高温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物质。酱酒含有大量的酸类物质,其标准规定酸度为1.53.0g/l,其他白酒的标准为0.51.7g/l,酱酒所含酸以乙酸、乳酸和不饱和酸为主,有利于人体健康。酱酒的天然酚类物质多,根据有关科研数据表明,酱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他酒类的34倍,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酱酒的酒精浓度为53%左右,是最科学的酒精浓度,加之经过三年以上的储存,酒度高而不烈,刺激小,有利于健康

酱香酒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世界。

为何中国人只喝纯粮白酒?真相你需要知道!


中国白酒是怎么做的?

华夏历史3000年以来,历朝历代的古圣先贤酿酒的首选材料都是纯粮,而纯粮酿造的酒有一点跟酸酯分离的裸体酒很有相似之处:它们的酒液都是浑浊的,所以历史上经常把酒称做为浊酒。

到了元朝才出现了蒸馏酒,但酿酒工艺还是在纯粮之中加入大曲、小曲或麸曲,然后在窖室中进行发酵,到了一定程度后粮食中的糖分会转化成乙醇,酒浆初成后再进行过滤,入酒甑蒸馏。酒甑在古代又叫天锅,形状像个大蒸笼。在锅中烧水,将加了曲精之后的酒糟放入到蒸锅里,用锅炉往蒸锅里压住蒸汽。乙醇的沸点是78.3度,而水的沸点是100度,所以在用蒸汽加热的过程中,水还没有沸腾,乙醇就已经先沸腾了,这样就可以将酒从酒糟里蒸馏出来。乙醇蒸汽会顺着锅盖上面的管子上行,经过冷凝后就得到了蒸馏酒。这就是传统白酒的酿造工艺和原理。

这种酒的第一个特征是用粮食发酵。因为粮食是固体的,而且酿酒的粮食都要整颗圆满无缺,所以这种酿造工艺被称为固态法,全称是纯粮固态发酵法。

这种酒的第二个特征是一定要加曲。什么叫曲?曲就是糖化发酵剂。粮食里的淀粉和糖必须要经过发酵才能转化为乙醇,而发酵需要有一个媒介来促进粮食的糖化,这个媒介就叫糖化发酵剂,也就是曲。曲和老百姓家里蒸馒头用的酵母是一类东西。有一种说法叫粮为酒本、曲为酒骨,充分说明了曲的重要性。为什么曲这么重要?因为曲决定了酒的香味,曲里面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决定了酒的风格和味道。

曲有很多种。采用纯粮固态发酵法酿酒时加的是大曲,大曲是用麦子高温制成的,发酵期长,菌曲很长,微生物含量非常丰富。和大曲相对的是小曲,小曲是用米制成的,发酵温度低,发酵时间较短。

最好的酒当然就是大曲酒,小曲的发酵方式及微生物、微量元素的含量跟大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曲,叫麸曲。大曲是用麦子做的,成本较高。而用麸子、米糠之类的东西也可以制成曲,用这种曲做出来的酒就叫麸曲酒。北京的公交车上有一则广告,广告词是:牛XX二锅头,朕喜欢,就是这个味。商业广告不必深究,但我们应该知道,二锅头属于麸曲酒,皇帝是不可能喝麸子做成的酒的。

好酒在酿造工艺上的三个基本标志就是大曲、纯粮、固态。这是传统的酿酒方法。

不过显然现在的酒远非如此简单了,所以接下来要说的才是重点之重。

1960年至1963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中苏断交,三年自然灾害爆发,导致粮食不够吃。但是也有人认为即使粮食不够吃,酒还是要喝的,不喝酒工作怎么会有激情?那么粮食和酒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于是乎,那时开始研究一种新的酿酒方法不用高粱、大米之类的粮食,不用制曲,仅用廉价的芋头、薯杆、红薯、高粱秆、秸秆、甘蔗制糖后的废料等含糖的原材料来酿酒,或者更进一步,用这些原材料做出食用酒精,然后加水制成酒。

中国有五大酒都,第一个是泸州,第二是个古力,第三个是邛崃,第四个是宜宾,第五个是仁怀。除此之外,四川的射洪也是白酒的著名产区。这几大酒都,除了仁怀在贵州,其他都在四川。

你到四川这几大酒都去旅游,会发现一个现象,街上的化工商店特别多,商店里都能够很方便地购买到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等化工原料,还有醇、醛、增辣剂等化学添加剂,所谓的塑化剂在这里也是可以买到的。

就国家标准而言,酱香型白酒不能用水和酒精勾兑,只能用纯粮酿造。我们到街上去买酒,什么价位的酒都能买到,但是请注意一点,它们的国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价位的酒,都是按同一个标准酿造的,即纯粮固态发酵法。

买酒时看到GB/T10871你就要小心一些了,一定要注意,标准酱香型白酒的国标是GB/T26760,二者是有区别的。

很多人喝了一辈子酒还是个酒盲,尤其很多退休的老同志,习惯于每天喝一点,他们不买很贵的酒,就在超市里买几块钱的廉价酒,甚至还会买用油壶装的大桶白酒。喝哪一种酒喝习惯了,别人问起他们:为什么喜欢喝这种酒?他们大都会说:这个好,喝了一辈子了,是纯粮酿造的酒啊。我只能非常遗憾地说:那怎么可能!粮食多少钱一斤?再加上那么复杂的制曲、发酵工艺,再说成本要多少?怎么可能那么便宜?

所以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和食用酒精的酒只有一种,那就是原浆酒,技术上的全称叫纯粮小烧酒

很多人说:我们农村有人拿粮食做酒。这个我不否认,乡下的确有很多人用粮食来酿酒,那也属于纯粮酿造,但它不是商业化产品,大家买不到。而且纯粮酿造的酒也是有高低之分的。高粱是酿酒的最好原料,五粮液用的是高粱,汾酒也要用高粱,为什么?因为高粱酿酒是最香的,只有高粱皮里面含有单宁,其他的粮食都不含有这种物质。不同的高粱和高粱之间也是有区别的,糯高粱的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了4.2元一斤,而梗高粱每斤只要一两块钱。

什么酒是最次的?

玉米做的酒是最次的(云南等地也称为包谷酒),因为玉米做的酒特别烈。很多酒厂用液态法或者固液法做酒的时候,连玉米酒都不用。玉米酒精主要用在哪里?主要用于制作乙醇汽油,东北粮库里面有大量的陈化粮,其中的玉米都被做成了乙醇汽油。

现在大多数酒厂用的酒精有两种,一种叫薯干酒精,一种叫糖蜜酒精。这两种酒精市场价格基本在4000元至5000元一吨。用98度的酒精勾兑50度的酒,要加一倍的水,那么500毫升的酒成本才一块多钱,一吨酒加入的香精成本大概在200块钱左右,这样算下来,大多数液态法制成的酒一斤成本还不到2块钱。但就是这样的酒,配上华丽的包装就敢标价上千元。

纯粮食白酒只能以传统工艺酿造,三斤高粱酿一斤酒,原材料成本就要二十多元,再加上酒师、人工费用,一斤酒的酿造成本就达到了40多元,酿出基酒后还要进行窖藏几年。与之相比,浓香型的白酒生产周期只有一个月。

为什么中国人只纯粮白酒?

为什么中国人只喝勾兑白酒,不喝别的呢?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里面的区别。在中国,比地沟油、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更可怕的就是白酒,很多东西都是非法添加的,而白酒液态法又是符合国标的,是合格产品,所以很多酒我们喝了之后会头疼、口渴。

液态法合法倒也正常,但我们需要充分的知情权。白酒出厂的标签上应该写清楚酿造工艺是固态法、液态法还是固液法,这是明确白酒品质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我并不是说液态法不好,但是为什么不写清楚是液态法?

很多酒根本就不是酿造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做个实验,站在酒厂门口盯三天,计算一下它有多少辆拉粮食的车会进厂,有多少拉酒糟的车出厂。酒厂必然是有酒糟的,酿酒的烟囱也一定是会冒烟的。但是现在很多酒厂没有粮食进厂,也没有酒糟出厂,烟囱里也不冒烟。到工厂里参观一下你会发现,车间非常漂亮、干净和整洁。

酒厂不可能是干净的,酒厂里的酒师不管一个月挣多少钱,他的穿着都会和乞丐差不多,这与卫生和文明无关,老祖宗几千年来都是这么教的。很多酒厂拍摄的广告片里,酒师穿着中式唐装的马甲和丝绸的灯笼裤,拿着崭新的铁铲在铲酒糟,这只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臆想,酒厂是没有这样的工作的。首先,铁铲不能铲酒,铲酒糟的工具叫宣板,是木头的,铁铲对于酒质会有影响。其次,酒厂里身份最低的人是铲酒糟的,酒师不可能去铲酒槽。

总结一句话,酿酒有三种方法:固态法、液态法和固液法。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人做纯粮酒,但质量参差不齐。拿酱香酒来说正宗的大曲酱香酒是坤沙,要九蒸九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三年窖藏。而市场上的酱香酒更多的是碎沙,生产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价格便宜,那些都不是正宗的大曲酱香白酒。

在权贵经济的绑架下,出现了太多反人类的东西。高端白酒简直成了暴利行业,本不是纯粮食品,只有一两个月的生产周期,卖的却是天价。很多人以为用的粮食品种多酿出来的酒就好,殊不知金银铜铁再怎么混合,也比不上纯金。做酱香型白酒只需要用一种原料,那就是糯高粱。制曲也只用一种原料,那就是小麦,只有用这样才是正宗的酿造方法,但今天这样做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如何鉴别酒的好坏?

要想鉴别酒的好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一下如何做裸体酒。裸体酒就是给酒点一把火,把它的酒精烧光,把酒的衣服给扒下来,这个时候剩下的酒就叫裸体酒,这是一种酸酯分离的手法。纯粮酿造的酒做裸体酒之前是清澈透明的,做成裸体酒之后会变得很浑浊,入口细细品味会有粮食发酵的酸味,酸味之后会有一点淡淡的甜味,甜味之后又会有一点淡淡的酒糟味,舌根上还会带有一点淡淡的苦味。如果入口是骚涩的味道,那它里面一定加了食用酒精不管是薯干酒精、糖蜜酒精还是玉米酒精,它们都有这个特征。

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在一个盘子里倒点儿酒,量不必多,盖住盘底就好,燃烧之后制成裸体酒,再把它倒入高脚杯里,看一下它是否是透明清澈的。纯粮酒中的乙醇燃烧完之后,剩下的东西就是粮食的发酵物,它一定是不透明的、浑浊的,喝到嘴里是酸酸的,后味是类似酒糟的甜香味。这是鉴别纯粮酒最简单的方法。

先秦以来,中国白酒做的是从来不会有损身体健康的,但是现代人喝了酒之后大多会觉得头疼、头晕,那么原因可能有两种:

第一是喝的酒太劣质了;

第二是喝得太多了。

中国酒文化趣谈之诗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在其他文学样式尚处于胎眠时期里,诗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支奇葩,独领风骚。诗抒情,酒抒怀,诗酒结缘千古来,有道是有诗必有酒,无酒不成诗,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

至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开始酒与诗就已结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北部的社会生活,全书305篇。涉及到酒,写人们饮酒,写饮酒时心情的多达48篇,足以反映酒对诗歌的浸润已经相当广泛。《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赞赏,对醉酒的渲染!南有《楚辞》,北有《诗经》,酒文化就这样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艺术!

汉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连年的战争和朝代的更迭使人们借酒浇愁、感慨良多!曹孟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诗酒风骨;魏晋之际,政局更为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于酒,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以酒解愁。魏末竹林七贤,个个都是大酒徒,他们蔑视礼法,放浪形骸,借酒放歌;晋代陶渊明是实现诗酒真正结缘的第一人,归隐田园的他虽有饮酒避世、借酒浇愁的思绪,但更多的却是通过饮酒来实现物我两忘、回归自然、超然脱俗的境界,享受美酒、体会酒趣,酒成了他诗中最主要的题材;饮酒赋诗、浑然忘我,把酒与诗真正结合到一起。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诗人用酒唤出内心的情感并形成诗篇,酒在诗歌中奔流,诗歌中溢着酒香,源远流长,千古不绝!

现今的世人往往把嗜酒如命、狂饮烂醉的人蔑称为酒鬼,揶揄讥笑,贬之又贬。而酒鬼这个词在唐代中是寻觅不见踪迹的,有的只是酒友、酒仙。酒仙与酒鬼虽然都是戏称,然而前者超然,后者低俗,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被誉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的李白便自称酒中仙。他无酒不诗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藐视权贵: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无视金钱,只为痛快一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酒似乎是他的整个生命与生活的全部,似乎酒杯在手就掌握了人生的所有意义,于是万事何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酒反复被李白所咏唱,不停的充实着李白的酒感。他的作品无疑是诗酒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这位大诗人,更没有那激情豪迈的千古诗句。如此的诗酒生涯,令人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叹!

赞酒名诗出盛唐,盛唐诗人尽酒仙,唐朝的诗人,几乎个个都是诗酒狂客,这个精英荟萃的创作群体,用酒与诗把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心态表现得潇洒狂放。俗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称的杜甫,同样有着狂放不羁的一面,在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人虽不在八仙之列,但其好酒之态却不在八仙之下,凭借百罚深杯亦不辞而荣获酒豪的桂冠,他在《曲江二首》中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人典衣沽酒,借酒消愁,尽落得酒债累累再如: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等等,都是传诵人口的句子,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读其诗可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杜甫的咏酒绝唱,传世千古,称著于世!

北宋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任太守时,中秋佳节,酒酣之时,诗兴大发,写下了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幅松下醉酒图更是意境优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再看今朝,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怀念和哀悼他已故战友和妻子杨开惠,也在词中以酒抒情。于1957年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诗人把一切喜怒哀乐、惆怅感伤全都倾注在酒里,白居易说得好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上看,酒的出现到诗的形成,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

《楚辞》与中国酒文化


翻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卷,由《诗经》到《楚辞》,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无处不酒香缭绕,笔墨醇厚。悠悠岁月里,酒一如盈溢着醇香的绵长记忆,滴滴甘醇中激荡着文化的深刻传承,屡屡飘香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楚辞》与楚人饮酒习俗

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饮洒风尚,从周朝就开始盛行了,并且在各诸候国中,楚国是最负盛名的。楚国人嗜好饮酒,不仅在《楚辞》中有许多文字的描叙,先秦文献《左传》中关于楚人饮酒的记录也很多。

楚人的酒习俗可见南方酒文化之端倪。《左传》成公16年载:楚晋战于鄢陵,双方酣战一日,晋军秣马历兵,准备明日再战。楚王闻之,召子反(司马)谋。毂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结果楚军因主将醉酒不能作战,只好连夜撤退,子反酒醒后受到楚共王和令尹子重的责罚,不得不引疾自刎。屈原正是总结许多的历史教训后,所以在他任左徒期间,能为楚王入同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候。屈原也才能众人皆醉我独醒《鱼父》。

《楚辞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谢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东君是楚人尊崇的太阳神。东君射杀天狼得胜而归,人们为之举行了庆功宴,东君就高举北斗为杯,痛饮佳酿。在屈原的笔下,楚人饮酒的豪气跃然纸上,也足以验证了诗人的夸张手法,已达炉火纯青之地步。楚人的嗜酒,其实为楚人酒神精神的一种显现。

《楚辞招魂》在讲述盛宴时曰:腼鳖炮羔,有拓浆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酌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拓浆就是甘蔗汁,《汉书.郊祀志》曰:泰尊拓浆折朝醒。是指助酒,解酒的甜饮料。琼浆、瑶浆二词,清代胡文英《屈骚指掌》解释为白酒和红酒。如果按这段辞所说:瑶浆盛于羽觞,形似鸟状的酒杯,注满了瑶浆;琼浆盛于华酌,酌就是从酒樽(或是酒瓮)提酒用的酒斗,华酌的华在这里理解为花,华、花古代通用字。五臣云:华酌,谓置华(花)于酒中。由此看来,琼浆就是掺入了桂花(或菊花或玖瑰花)一类芳香型植物花朵的红酒(或甜酒)。《九歌》中提到的两种美酒:奠桂酒兮椒浆,桂酒、椒浆当是掺入了桂花、椒花植物的红酒,是以为证。此时此刻,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场景是:各种各样的名酒、美酒和饮料摆放在宴席上,人们争相你斟我酌,举起酒杯、相互把盏,喝酒唱歌,手舞足蹈。大家都喝醉了,就把醪糟沥渣(挫糟),把汁子冰冻一下,然后再喝(冻饮),那样可以醒酒(清凉)。正好应了现代一句俚语:酒醉还需酒来解,也正如解铃还需系铃人一样。不管是举行宴会还是祭祀亡灵,都可以证明楚人嗜酒的风气。

《楚辞》对中国酒文化的贡献不能小视。《左传》成公十二年载:晋卿郤至访问楚国,楚子享之子反相,为地室而悬(编钟)焉。至将登。金奏作子下。楚宫地室除用作地下音乐厅外,还常是皇宫贵族们聚众夜饮狂欢的场所。《招魂》曰:铿钟摇簴,揳梓瑟些。娱酒不废,沈日夜些。这段文字向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当时楚国贵族们燃起明烛,饮酒作乐没完没了。那场面是: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娭光眇视,目曾波些《招魂》。撞起编钟敲起鼓,歌妓舞女齐登场,新编的歌儿唱完《涉江》又唱《采菱》,一曲《扬荷》舞姿伴清唱,美女们早已醉意朦胧,两颊娇颜红晕胜似海棠,男女们都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招魂》男女之间相错杂坐,一点礼数也不讲了,可说是喝的天昏地暗,难分白天黑夜,好一副醉生梦死的景象。推测其地点很可能就在地室(地下音乐厅)中,因为那种场面在地室中可以避人耳目,更可放荡不羁。看来地下音乐厅不是现代人的发明。看着江陵擂鼓墩出土的那高大的冰酒鉴时,我们不能不为楚人的豪饮而惊叹了。楚人的好乐与豪饮,表现着楚人的放纵不拘,那都是酒神醉意的产物。

兰膏明烛,华灯错些。结撰至思,兰芳假些,人有所极,同心赋些。酎饮尽欢,乐先故些。《招魂》。在华灯错丽的场所,一些文人墨客借助醉意兴志,正是诗兴大发之时,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作诗的,还有作赋的,还有说文的,总之撰写的诗文赛过兰花香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酒出诗的雅语。把酒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屈原乃第一人也。

《楚辞.大招》曰:四酎并孰,不涩嗌只;清馨冻歆,不歠役只;吴醴白蘖,和楚沥只;魂乎归来,不遽惕只。朱熹《楚辞集注》曰:酎,三重酿酒。秦月令曰:春酿之,孟夏始成。汉亦以夏酿,八月乃成。此云四酎,则是四重酿矣。四酎,则是以三重之酒为水再酿而成的度数很高的醇酒。这么好的美酒喝起来,味道甚佳,清新爽口,又不苦涩。把吴国用白酒曲酿成的醴酒,和楚国酿造出的清酒楚沥,配起来喝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同时你也不要担心酒不够。《大招》这段文字向我们透露了许多古代信息:一是楚国人早已掌握了熟练的酿酒技术了。并且能够酿造出上等好酒。二是楚人当时已经懂得了勾兑酒的方法了。三是楚人饮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四是楚人饮酒不亚于殷人嗜酒的习俗。

《楚辞》与南方的酿酒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在饮酒、事酒的风尚和习俗上在当时的各方国中已是很有名的了。除此之外,楚人的酿酒技艺、手法也是相当高明的,酒的种类也很多,且均为上品。在当时的楚国,最具传统特色的酒要算香茅酒了。

《左传》僖公四年记管仲代表齐恒公与诸候之师宣布楚国的罪状,其中有一条是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苞茅即菁茅。《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包匦、菁茅。菁在这里意为华采。《史记货殖列传》:蜀汉江陵千树桔,包茅橘柚。杜预注曰: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缩酒即楚国的沥酒、纵酒、清酒是也。茅草叶的两边有许多毛刺,鲁班就是一次偶然被茅刺划破了手,而发明了锯子。利用包茅上的毛刺粘附酒糟来滤酒,与北方周人用竹筐滤酒是有很大区别的。它的最大特点是,茅草自身有一种特殊的芳香气味,在过滤酒液的同时,使酒液带来上了它的香味,所以楚人叫它香茅酒。这在当时中国算是楚人的一大发明,以至于楚国在向周天子进贡时不仅有橘柚,还有苞茅。当时的周人也是用苞茅滤酒的,周人不仅看中的是滤酒方法,更看中了用菁茅滤出的酒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使酒更加有特色了。

苞茅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一种特产,所以才作为贡品。用苞茅滤过的酒周人称之为缩酌,楚人则称之为香茅酒。据贾公彦《周礼司尊彝》疏:缩酌过滤前的勾兑方法是将事酒与醴齐相掺合。事酒属清酒类,醴齐属浊酒类。郑玄《天官酒正》注云:郑司农云事酒,有事而饮也。玄谓事酒的有事之酒,其酒则今为醳酒也。醳酒即冬酿春成,含酒精度数低于昔酒和清酒。醴齐,即现代的醪糟(米酒)。《说文》:醴,酒一宿孰也。《玉篇》:醴,甜酒也。一宿孰也。孰字当熟字用,意思是说米酒一天一夜就成熟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考古中,荆州江陵凤凰山8号汉墓出土的竹简第163载:甘酒一伤。甘酒就是醴酒。该山167号汉墓遣策又载;嘏酒一器。考释者认为:嘏即酤,《说文》:一宿酒也。

以上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民族不仅酿酒技术、手法高超,透过古文献与考古证明,而且其流程也是非常讲究的。楚国当时除了名酒香茅酒外,还发明、酿制了一些饶有楚地特色的新酒品种,如《楚辞》中说到的琼浆、瑶浆、桂酒、椒浆等。这里面也包涵着酒的养生文化之内涵。

酒自从被人类发现(或发明)以后,就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依相伴,形影不离,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曲线而起伏不定,并且在各个时代演绎出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故事。

中国成语与酒文化


杯中之物、青梅煮酒、金貂换酒、灯红酒绿、琼浆玉液、酒囊饭袋、如醉如痴,细细数来,我国带酒的成语不胜枚举。剖析这些成语,对全面了解中国酒史与酒文化现象大有裨益。

这些带酒的成语,有的反映了酒之礼,即以酒作祭祀,如斗酒只鸡、只鸡絮酒。有的表现了酒之交,也就是酒的交际功能,如醉酒饱德、醴酒不设。有的则是状酒之乐,如酒酣耳热、对酒当歌。有的又是写酒之醉,如酩酊大醉、我醉欲眠。还有的是指出酒之误,也就是过分沉溺于酒而带来的负面效应,如花天酒地、醇酒妇人。而更多的则是以酒设喻,借以说明某种事理,如乞浆得酒是形容得到的比期望的还要多要好;以酒解酲是比喻治病或除弊的方法不对头,反使弊病加深。哺糟啜醨则是说放弃了原则,转而同流合污,等等。

有意思的是,有的成语表面上看虽然不带酒字,但暗地里却是酒气袭人。这几分几种情况:有的是因与酿酒之物有关而使人想到了酒,如糟糠之妻;有的又是通过动作、状态表示了酒,如浅斟低唱;还有的是以美好的形质来指称酒,如交杯换盏、移樽就教、一觞一咏、觥筹交错、飞觞举白、浮一大白等。

带酒的成语不仅数量不少,而且和其他的许多成语一样,它们往往出自于一个个精采的故事,这更使得酒趣盎然,同时也更耐人玩味。拿我醉欲眠这个成语来说,它讲的就是陶渊明喜欢喝酒,这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每当有人造访,不论贵贱他必设酒痛饮。一旦他先醉了,他就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也不管别人是否还想再喝,充分表现了为人真率的性格。对此,唐代的李白十分赞赏,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中就曾写道: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再比如饮鎚自醉这个成语,是用来嘲讽那些爱钱到了不顾羞耻的人的。这同样也有一个故事。唐代有个叫苏五奴的人,他的妻子张四娘能歌善舞,经常被人邀去作三陪,而苏五奴每次都要一同前往。为了防他碍手碍脚,别人往往要用酒先将他灌醉。对此,苏五奴心知肚明,索性把话挑明了:但多与我钱,饮鎚子亦醉,不烦酒也。鎚,古时的一种蒸饼。用今天的话来说只要给钱,苏五奴这个人就很乐意让自己的老婆卖色,所以无需用酒灌,吃蒸饼也能醉,事实上就是装作没看见。由此也可见出,要钱不要脸的人,从古至今都有。此外,使酒骂座说的是殷纣的故事,等等,例子很多。

从酒文化看成语,从成语看酒文化,并从中透视这个历史、这种文化现象与汉语成语之间的关系,值得深究。

中国酒文化喝酒规矩


中国酒文化喝酒规矩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各地的众多民族,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留传至今。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礼仪能体现出个人的品格和修养,所以了解和掌握酒桌上的规矩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酒文化喝酒规矩精髓:

规矩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规矩十四: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中国酒文化典故:载酒问字


载酒问字这条成语,在今天,既可以指一个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可以指一个人拜师求学,勤学好问。典出《汉书扬雄传》扬雄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者载酒肴从游学,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载酒问字本为二事,后人常作一典使用。杨雄家贫嗜酒,当时有好学的人载酒肴跟他游学,后遂用此典比喻慕名登门请教。

酒文化典故:载酒问字

载酒就是拿车拉着酒。本来,载酒跟问字两事没有直接的关联,它俩怎么连到一块儿了呢?这其中有个故事。

汉朝有个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扬雄。他广览博读,通晓古今,几乎没有什么书是他没念过的,还写得一手好辞赋。按照他自己的评论,他写的辞赋,可以和司马相如,甚至屈原相提并论,说不定连这两个人写的辞赋都不如他。可见,扬雄是有点狂妄,但他的确有才华,同时代人都说,扬雄是少有的才子。

不过,扬雄也有一点缺陷。别看他会写辞赋,落笔成词,但是不善言谈,他有点口吃,也就是结巴嘴。本来他是是蜀中成都人,说的话有四川口音,再加上是一个结巴嘴,半天磕巴不出几个字来。如果你要跟他详细谈点什么,让他说话,那就坏了,底下听他讲话的人都跟着着急。

扬雄曾在王莽时当过官,据说不久就因病辞职了。也许他不是真的有什么病,而是知道王莽的江山不久,所以就辞去了官位。他本来就为人清高,不是什么贪官污吏,所以不做官之后家里没钱,非常贫困。可是他还有个毛病,就是爱喝酒,天天离不了酒,老是处于半醒半醉的状态。由于家里非常贫困,不能天天喝酒。有人知道这事后,索性用车载着酒来向他求教。前面已经说过他的辞赋写得好,其实他还写过一部书叫《法言》,意在模仿孔子,还写过一本书叫《太玄经》,模仿《易经》,可见他不光文才好,还是一个思想家。因此大家经常想向他求教,作为求教的礼物,就拉着酒来,这就是载酒的由来。

那么,为什么说问字呢?原来扬雄对文字学颇有研究。本来要多读古书,那时候就得多认识古时候的字,诸如金文、篆书之类。有人就专门向他学文字学,这就是问字。于是载酒、问字这两样事,就这么合到一起,成了一条成语。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