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乙肝病人能喝红酒吗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锻炼酒量、变得能喝却未必是好事》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平时我们说的酒量,是指摄入多少酒精后,仍然不至于醉酒的能力,它包含着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你身体对酒精的代谢速度,另一方面就是你对酒精的耐受能力。

酒精的代谢速度取决于肝脏中乙醛脱氢酶的含量,但这是一出生就已由基因注定的。有些朋友觉得自己锻炼酒量后有显着提升,主要原因其实在于你的酒精耐受度提升了。但酒精耐受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身体健康程度,是否过敏,是否饱腹,体质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它的确可以锻炼,在一段时间持续饮酒后,我们的身体对酒精的敏感度就会下降,这么一来,直观上“酒量”就像提升了一样。同样,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都会有一定效果。但锻炼酒量,变得能喝却未必是好事。

虽然对健康人来说,适量的酒精不致于造成健康问题。但过量的乙醇堆积起来,对身体却是很不利的。肝脏里两种酶的工作效率都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酒精太多,不仅酒精本身在血液中浓度过高会对人体器官产生负担,让你不适,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同样也是致癌物质。

练酒量或许会你对酒精的敏感度,但是**不会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损害。不过也不是说没有其他途径能改善你的酒量,酒精对人体的影响和血液中酒精浓度这一指标挂钩,同样是喝一杯酒,代谢速度一致的前提下,体内酒精浓度增加越慢的人,能接受的酒精就越多。所以,稍微改善酒量,可以这样:

健身增重。让体内水分增加就能起到一定程度稀释酒精的效果。但是,增加的体重里,只有含水量高的肌肉组织有用,所以要增肌哦。

不在空腹或口渴的情况下喝酒。当你口渴时,体内水份含量也是偏低的,这样喝酒的话,血液酒精浓度上升也非常迅速。

避免含气的饮料和酒同时喝。理由上面已经说过啦,啤酒,气泡水,碳酸饮料这些冒泡的饮料和其他酒一起喝,会加快酒精的吸收速率。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酒量真的能练出来吗


“酒量”已经成了酒桌上的热门话题,专家表示,人一出生基因即决定酒量,基因“不对”酒量永远练不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是“千杯不醉”,有的人再怎么练还是“一杯就倒”!

如果问你是什么血型,相信大部分人都能说出来。但是,倘若问你知不知道自己的饮酒基因是什么类型,那不少人就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河南省酒业协会健康饮酒指导中心副主任、教授程富川提到,其实不止血型有分类,每个人的饮酒基因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人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等多种乙醇代谢基因的研究,发现基因型可分为6种。一个人能不能喝酒,酒量有多大,都由基因决定。

饮酒基因天生定

程富川教授表示,在很多人眼里,酒量就像胆量一样,是一件可以练习提高的事情,其实从医学的角度看,酒量就写在我们的基因里,练还是不练,它永远都维持着这个水平。

饮酒基因是人体基因序列的一段,人在出生时,饮酒基因就已经决定了其酒量大小,并且终身都不会改变。什么是饮酒基因?简单地说,就是和乙醇分解有关的一系列基因,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它们决定着不同人喝酒之后的反应差异。而在这其中,影响较直接的有两个基因,分别是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如果发生异常,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堆积,严重的会伤害肝脏。

“乙醇”、“乙醛”你一定不陌生,在人饮酒时,乙醇如果分解不够快,会进入血液,并影响到我们的大脑,这也就是喝酒后头晕、头疼的原因;而乙醛如果分解不够快,则会让人反胃、呕吐,这也是喝酒脸红的原因,当然更严重的是,如果肝脏长期被乙醛刺激,会影响肝功能。

所以,一个人的酒量到底好不好,换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两个基因在人体中负责掌控酶的分解数量,也就是决定着人体中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速度够不够快。

酒量分六等级

好酒量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天生携带的基因决定的。程富川表示,在经过长期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共有A、B、C、D、E、F六个基因型,只有D、E、F三种基因型饮酒对健康危害大,容易患酒精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六种饮酒基因类型饮酒安全风险各不相同,每人饮酒基因不同,适宜酒量也不相同,饮酒的风险也就不同。可以用六个词形象的描述上述六种基因类型分别是:久逢知己千杯少、对酒当歌、把盏言欢、单食壶酒、面红耳赤、滴酒难沾。它们的酒精代谢速度分别是很快、较快、中等、较慢、很慢、极慢;而相对应的肝损伤及致癌风险分别是低、低、低、高、高、极高。它们对应的人群占比,分别是31.9%、24.7%、4.4%、15.4%、18.6%、5%。

也许你在酒桌上还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有人过去一杯就倒,但是经过两年的“酒精考验”,现在能喝趴下一桌人。程富川表示,其实这并不是酒量的提升,而只是人体的耐受能力增加了。原本喝一杯脸就红,就是肝脏在给身体做出提醒:别喝了,我受不了了。但是耐受力增加后,肝脏不再做出这些提醒,造成的结果只是肝脏损伤越来越严重。

所以说,如果你属于后三种体质,想靠“练”来提高酒量,反而意味着你的酒量永远无法有长进,会伤害身体。

喝酒脸红、脸白的人能喝?错!

在民间的观点中,有一种说法是喝酒脸红的人更适合饮酒,其实恰好相反。脸越喝越红是乙醛蓄积,造成血管扩张所致,说明乙醇脱氢酶正常,乙醛脱氢酶缺乏。这类人头晕、恶心的现象十分明显。如果喝酒后脸发白,那就更吓人了。这说明这类人体内乙醇脱氢酶缺乏,连基本的酒精都很难快速分解,导致酒精蓄积,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脸因此越来越白。

“喝一杯脸就红,是因为乙醇代谢速度快,乙醛代谢速度很慢,所以以后要喝酒,就得拉长时间战线。”程富川说,这类人如果避免不了喝酒,也要尽量一杯一杯慢慢喝。

另外,为了延缓乙醇进入血液,在喝酒前,较好先在胃里垫点东西,“一般来说,烧烤、油腻的东西更容易覆盖胃粘膜,使得乙醇不容易进入血液。”所以上酒桌前,不妨喝一杯浓浓的牛奶,浓牛奶可以预存在胃里用来稀释酒精,也可以在胃里形成一层良好的保护膜。

对于健康饮酒的标准是:A型饮酒量每日150-200ml,B型饮酒量每日100-150ml,C型饮酒量每日50-100ml,D型饮酒量每日10ml,E型饮酒量每日5ml,F型不适宜饮酒。当然,知道了自己酒量好,也不能海吃胡喝,还是要饮酒适量,喝酒对肝脏总是有损害的。

酒量 真的能练出来吗


“酒量”已经成了酒桌上的热门话题,专家表示,人一出生基因即决定酒量,基因“不对”酒量永远练不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是“千杯不醉”,有的人再怎么练还是“一杯就倒”!

酒精体内代谢过程

如果问你是什么血型,相信大部分人都能说出来。但是,倘若问你知不知道自己的饮酒基因是什么类型,那不少人就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河南省酒业协会健康饮酒指导中心副主任、教授程富川提到,其实不止血型有分类,每个人的饮酒基因也不尽相同。通过对人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等多种乙醇代谢基因的研究,发现基因型可分为6种。一个人能不能喝酒,酒量有多大,都由基因决定。

饮酒基因天生定

程富川教授表示,在很多人眼里,酒量就像胆量一样,是一件可以练习提高的事情,其实从医学的角度看,酒量就写在我们的基因里,练还是不练,它永远都维持着这个水平。

饮酒基因是人体基因序列的一段,人在出生时,饮酒基因就已经决定了其酒量大小,并且终身都不会改变。什么是饮酒基因?简单地说,就是和乙醇分解有关的一系列基因,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它们决定着不同人喝酒之后的反应差异。而在这其中,影响直接的有两个基因,分别是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如果发生异常,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堆积,严重的会伤害肝脏。

“乙醇”、“乙醛”你一定不陌生,在人饮酒时,乙醇如果分解不够快,会进入血液,并影响到我们的大脑,这也就是喝酒后头晕、头疼的原因;而乙醛如果分解不够快,则会让人反胃、呕吐,这也是喝酒脸红的原因,当然更严重的是,如果肝脏长期被乙醛刺激,会影响肝功能。

所以,一个人的酒量到底好不好,换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两个基因在人体中负责掌控酶的分解数量,也就是决定着人体中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转化为乙酸的速度够不够快。

酒量分六等

好酒量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天生携带的基因决定的。程富川表示,在经过长期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共有A、B、C、D、E、F六个基因型,只有D、E、F三种基因型饮酒对健康危害大,容易患酒精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六种饮酒基因类型饮酒安全风险各不相同,每人饮酒基因不同,适宜酒量也不相同,饮酒的风险也就不同。可以用六个词形象的描述上述六种基因类型分别是:久逢知己千杯少、对酒当歌、把盏言欢、单食壶酒、面红耳赤、滴酒难沾。它们的酒精代谢速度分别是很快、较快、中等、较慢、很慢、慢;而相对应的肝损伤及致癌风险分别是低、低、低、高、高、高。它们对应的人群占比,分别是31.9%、24.7%、4.4%、15.4%、18.6%、5%。

也许你在酒桌上还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有人过去一杯就倒,但是经过两年的“酒精考验”,现在能喝趴下一桌人。程富川表示,其实这并不是酒量的提升,而只是人体的耐受能力增加了。原本喝一杯脸就红,就是肝脏在给身体做出提醒:别喝了,我受不了了。但是耐受力增加后,肝脏不再做出这些提醒,造成的结果只是肝脏损伤越来越严重。

所以说,如果你属于后三种体质,想靠“练”来提高酒量,反而意味着你的酒量永远无法有长进,会伤害身体。

喝酒脸红、脸白的人能喝?错!

在民间的观点中,有一种说法是喝酒脸红的人更适合饮酒,其实恰好相反。脸越喝越红是乙醛蓄积,造成血管扩张所致,说明乙醇脱氢酶正常,乙醛脱氢酶缺乏。这类人头晕、恶心的现象十分明显。如果喝酒后脸发白,那就更吓人了。这说明这类人体内乙醇脱氢酶缺乏,连基本的酒精都很难快速分解,导致酒精蓄积,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脸因此越来越白。

“喝一杯脸就红,是因为乙醇代谢速度快,乙醛代谢速度很慢,所以以后要喝酒,就得拉长时间战线。”程富川说,这类人如果避免不了喝酒,也要尽量一杯一杯慢慢喝。

另外,为了延缓乙醇进入血液,在喝酒前,好先在胃里垫点东西,“一般来说,烧烤、油腻的东西更容易覆盖胃粘膜,使得乙醇不容易进入血液。”所以上酒桌前,不妨喝一杯浓浓的牛奶,浓牛奶可以预存在胃里用来稀释酒精,也可以在胃里形成一层良好的保护膜。

程富川表示,对于健康饮酒的标准是:A型饮酒量每日150-200ml,B型饮酒量每日100-150ml,C型饮酒量每日50-100ml,D型饮酒量每日10ml,E型饮酒量每日5ml,F型不适宜饮酒。当然,知道了自己酒量好,也不能海吃胡喝,还是要饮酒适量,喝酒对肝脏总是有损害的。

酒量不行如何巧喝


在当今社会,应酬成了一种家常便饭,但不会喝酒的人去应酬又不好不喝,别担心,下面教你几招。
1、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
3、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适用女性)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的大忌;
8、喝到六分醉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
9、每次干杯时,倒满,然后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酒量小 能靠喝酒练出来么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凡是上过酒桌的人一定会对这些劝酒词十分熟悉。

现如今,酒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一把利器。“人在江湖走,不能离了酒”,无论是普通的人际交往,还是职场中的商业往来,酒局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酒场“行家”总会这么教育新人们:不能喝酒没关系,多喝就练出来了。于是,不少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练酒量行动……

1.酒量由什么决定?

酒量是指人在喝醉前所能摄入的**酒精量,而它的大小则与人体代谢、分解酒精的速度有关。

喝酒的过程就好比是向水池中注水,在注水的同时,身体所控制的阀门也在往外排水。而控制阀门效率重要的则是两个与乙醇代谢有关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2。

乙醇脱氢酶将摄入体内的乙醇转变为乙醛和水,乙醛脱氢酶2再分解乙醛,将其变为无毒的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终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可中间产物乙醛对身体的危害却不容小觑。人在喝酒时满脸通红、心跳加速、神经紧张……这些都与乙醛有关。

因此,光解决了乙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靠两种酶相互作用、完美配合,才能完成酒精代谢的大业。

不过,酶毕竟是长在身体里的,它们的活性和数量都是爹妈给的,决定于遗传基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感慨,南方人普遍酒量不佳,东北人天生就是喝酒的料,战斗民族俄罗斯更是什么酒都敢喝,不得不说基因对于酒量来说确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些想要提升酒量的人们,多喝酒真的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或许只有转基因才能帮到你了。

2.练酒量的人练的是什么?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要说:“可我确实见过有人把酒量练出来了!”的确,练酒量的人很多,成功了的也大有人在,不过,他们练出的可不是酒量,而是对酒精的耐受能力。

在长期的酒精轰炸下,身体已经适应了高浓度酒精的环境,以前喝半斤白酒就醉的不省人事,如今却仍然能端起酒杯继续战斗,虽然看似更能喝了,但身体内堆积的乙醇和乙醛却越来越多,对身体的伤害只会更大。

这就好比,酒量好的人是边喝边卸,喝到后还是一身轻松;而酒精耐受力强的人则是强忍着伤害硬扛,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老话在喝酒上同样适用。

3.如何解决宿醉?

虽然没法改变酒量,可在喝酒时稍加节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喝酒前多吃一些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在胃中形成一个保护膜,减缓酒精的吸收;

在喝酒的同时也要大量的喝水,既可以避免身体脱水,又能稀释体内酒精浓度;拒绝将不同的酒混着喝,尤其是啤酒和碳酸饮料,二氧化碳会加速酒精的吸收,让人醉的更快;

喝酒前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也能帮助酒精的吸收,有效预防宿醉。

如果一不小心真的喝多了,好好休息是**的办法了。有些人会喜欢用浓茶或咖啡来解酒,殊不知茶多酚和咖啡因会加重身体的脱水,只会让自己更难受。

醉酒后同样需要大量喝水,也可以适当补充些运动饮料,大量的糖、维生素和电解质会让身体好受很多。

4.什么是适度饮酒?

俗话说:小酌怡情,大醉伤身。即使是号称有养身功效的红葡萄酒,也有15%的乙醇在毒害着你的神经。如果希望将饮酒保持在健康的水平下,适量饮酒是关键。

营养学会在《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中,对成年人适量饮酒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成年男性一天摄入酒精量不得超过25g,换算成具体的酒,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度的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

成年女性一天摄入酒精量不得超过15g,换算成具体的酒,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度的白酒50g。对比这些数据,你的饮酒量还算健康吗?

当然,如果实在需要多喝酒,每日的饮酒量也有**限定值。根据美国膳食指南制定的标准,女性一天不超过450ml葡萄酒,男性一天不超过600ml葡萄酒。为了健康考虑,当一周内某天喝多了,其余几天还是不要喝酒为好。

5.过量饮酒有哪些危害?

长期混迹酒局的人容易患上的疾病就是酒精肝,喝进去的酒可都是在这里解决掉的,时间一长肝脏能有好处吗?

酒精肝进一步恶化,就很可能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除此之外,长期过量饮酒还有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发作,而轻微的疾病,大概也是肥胖和啤酒肚了。

要想保持健康,真正将喝酒变成一件开心的事,重要的还是要适量饮酒。另外,多多运动、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在身体内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这才是预防所有疾病的根本所在。

酒量小,能靠喝酒练出来么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凡是上过酒桌的人一定会对这些劝酒词十分熟悉。

现如今,酒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一把利器。“人在江湖走,不能离了酒”,无论是普通的人际交往,还是职场中的商业往来,酒局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酒场“行家”总会这么教育新人们:不能喝酒没关系,多喝就练出来了。于是,不少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练酒量行动……

酒量由什么决定?

酒量是指人在喝醉前所能摄入的**酒精量,而它的大小则与人体代谢、分解酒精的速度有关。

喝酒的过程就好比是向水池中注水,在注水的同时,身体所控制的阀门也在往外排水。而控制阀门效率重要的则是两个与乙醇代谢有关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2。

乙醇脱氢酶将摄入体内的乙醇转变为乙醛和水,乙醛脱氢酶2再分解乙醛,将其变为无毒的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终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可中间产物乙醛对身体的危害却不容小觑。人在喝酒时满脸通红、心跳加速、神经紧张……这些都与乙醛有关。

因此,光解决了乙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靠两种酶相互作用、完美配合,才能完成酒精代谢的大业。

不过,酶毕竟是长在身体里的,它们的活性和数量都是爹妈给的,决定于遗传基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感慨,南方人普遍酒量不佳,东北人天生就是喝酒的料,战斗民族俄罗斯更是什么酒都敢喝,不得不说基因对于酒量来说确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些想要提升酒量的人们,多喝酒真的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或许只有转基因才能帮到你了。

不劝酒 是一种好事


通常我们看到的酒桌都是一群大声嚷嚷的男人,端着酒杯,这个一杯,那个一杯,有的实在喝不动了,但挨不住劝,再喝一杯。这种酒场规则不知从何时延续过来的。如今,由于交通安全的关系,国家郑重提醒,酒桌“不劝酒”是一种美德。
自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以来,醉驾入刑对酒后驾驶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醉酒驾驶的危害性以及醉酒驾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被越来越多的公众认知。在公安机关的强力整治下,酒后驾驶虽然明显下降,但仍然无法禁止。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开展两次集中整治酒后驾驶统一行动,共出动警力34万人次,警车5.9万辆次,设置检查点14966个,查处酒后驾驶3591起,其中醉酒驾驶219起。我国共发生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30起,造成16人死亡、28人受伤,同比分别下降61%、67%和74%。显然,数字是大幅下降了,但并不等于没有。
酒驾司机给出的理由都已经不是那么新鲜,无非就是以为“离家近,就开几步路”,“盛情难却,不喝没办法”……驾驶员饮酒后,思维意识模糊,无视交通规则,进而酿成惨痛的事故。这种缺失对生命敬畏的“酒文化”,使许多人深受其害。在保持对酒驾依法严惩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来寻求一种减少驾驶员不饮酒的方法,那就是在全社会倡导“不劝酒文化”。酒宴中,在注重宴请气氛,盛情款待的同时,更要注重安全规劝和提醒,告诫驾驶员“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醉驾入刑后,我们更应该大力推广这种不劝酒的文明风气。各酒店餐饮业在做好经营的同时,也要积极配合,主动劝告驾驶员不要酒后驾车,共同防止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发生。此外,还要成立专门的酒后代驾行业协会组织,在全社会大力推行酒后代驾服务,部门也要尽快出台法规行规,加强业务监管,推行行业自律,明确收费标准,制定、发布相关合同示范文本,规范代驾服务行为等。
笔者相信,在法律的强力约束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酒后驾驶一定会从源头上得到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