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白酒文化起源专题。这篇关于《你知道白酒起源于何时吗?》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白酒是中国独有的谷物蒸馏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

1、白酒的名称

中国白酒是20世纪50年代才定名的谷物蒸馏酒,是以颜色标识来划分的酒类产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行业标准化用语,与古代中国的蒸馏酒名称并不是一个概念。近代之前,中国白酒有很多称谓,曾经采用工艺、形态、原料或颜色等多种方式来命名,或称火酒、酒露、汗酒、气酒、烧酒、烧刀、白干,其中烧酒名称使用者最多。

现代白酒一词专指谷物蒸馏酒,古代的白酒则指米酒,研究中国白酒历史,必须对此有时代甄别。

2、白酒起源于元代

元朝时期,由于疆域的扩大以及与西方交流的直接,中国酒界刮起一阵蒸馏酿酒的旋风,这股旋风来势之强劲,让传统的发酵酒行业都为之震动,这就是蒸馏酒法的出现。

最早引入中国的蒸馏酒酿造法,原是中亚、阿拉伯及欧洲流行的蒸馏葡萄酒法,蒙古人曾借用这种方法蒸馏奶酒。而中国酒界除了引进蒸馏法酿造葡萄酒外,还试蒸谷物酒而获得成功,于是,中国人酿造出了谷物烧酒。

当然,有关中国烧酒起源于何时,一直存在争议,但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判断,确凿的历史记载均以元代为起限,盖因蒙古人远征中亚、西亚和欧洲,开拓万里,畅通东西,让西方之蒸馏酒法传向中土,为国人所利用。

认为中国烧酒起源于汉唐时代的人,大多不了解中国酒的历史发展进程,仅仅看到中国古籍中有烧酒、白酒的名称,以及根据古代蒸馏器的出现,就臆测元代以前我国已有蒸馏酒生产。这是不科学的论断。

中国烧酒的名词含义,以元代为分割线,有着不同的指向。宋以前的烧酒,都是指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烧酒一词所表示的烧的词意,指用加热的方法,即对发酵酒进行灭活杀菌,毫无蒸馏的意思。

而元朝人所说的烧酒,基本上都属于蒸馏酒范畴,但其中既有葡萄烧酒,亦有谷物蒸馏酒。明朝以后,烧酒二字专指谷物蒸馏酒,不再兼指葡萄蒸馏酒。

当国外的蒸馏酒引入中国之时,元人率先称之为阿剌吉酒,另有哈剌基、哈剌吉、阿里乞、轧赖机等不同叫法或写法。这些都是一种外来语的译音阿剌吉的词源是阿拉伯语araq,本有出汗、烧酒的意思,araq一词后为波斯语所借用,并东传中国。JiUku365.CoM

由译音所至,中国人曾把所有蒸馏的东西都叫作阿剌吉,这里面包括烧酒,也包括蔷薇水。中国人从国外学会了制造蒸馏酒,所以才会使用外来语为之称呼。

应该说,中国人最早见识的外国蒸馏酒是葡萄蒸馏酒,许有壬诗:西酝葡萄贵莫命,炼蒸成露更通灵。说的就是葡萄蒸馏酒。这种酒,类似现代流行的白兰地。

另外,元末明初又有暹罗烧酒流行,估计与南番烧酒相似,从南路而至,但传入中国时间稍晚。

外国蒸馏酒很有可能先从陆路引进华夏疆土,其间肯定由蒙古人中介。但自蒸馏酒传入中国,中华酿酒者很快就发现其中的奥秘,随而移植于发酵酒业之中,用以蒸取高酒度的酒。我们知道,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无法继续发酵,所以采用中国发酵法所获取的酒,酒精浓度一般不会超过20℃。

宋朝以前,中国人为此苦苦努力,一直在想办法提升酒度,但进展缓慢。若是采用蒸馏法取酒,则可以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特点,把最易挥发的酒精(乙醇)蒸馏出来,于是可以获取浓度约70%(v/v)的蒸馏酒。元朝酿酒者获得蒸馏酒法,可谓豁然开朗,一步到位,因此,蒸馏酒在元朝的传播速度是极其快速的。

许有壬就曾指出:世以水火鼎,炼酒取露,气烈而清。秋空沆瀣不过也,虽败酒亦可为。其法出西域,由尚方达贵家,今汗漫天下矣。译曰阿剌吉云。按照许有壬的说法,最早的蒸馏酒来自西域,先为朝廷所拥有,继而传入豪门贵族,但没有多长时间,普通民众都掌握了这种酿酒方法。许有壬(1286~1364年)为七朝重臣,经历了元朝中期和后期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元朝烧酒的全盛走向。

元朝人蒸馏谷物酒的具体步骤,史籍中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根据明朝造酒的蒸馏过程,去判断元朝蒸馏谷物酒的走势。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简单地记载了蒸馏酒的生产方法,采用的是与黄酒类似的发酵方法,只是在发酵之后再增加一道蒸馏工艺。这种先使用酒曲发酵,继而蒸馏取酒的做法,属于典型的中国式蒸馏酒法,应为元人所创造。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你知道药酒起源于什么时候吗?


关于药酒的起源,说法很多,有商代、唐代、宋代、明代诸说。

我认为,药酒至迟起源于汉代,大概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我国最古的药酒酿制方,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在1973年马王堆出土)有文字记载。从《养生方》的现存文字中,可以辨识的药酒方共有六个。

1.用麦冬(即颠棘)配合秫米等酿制的药酒(原题:以颠棘为浆方治老不起)。

2.用黍米、稻米等制成的药酒(为醴方治老不起)。

3.用美酒和麦X(不详何药)等制成的药酒。

4.用石膏、藁本、牛膝等药酿制的药酒。

5.用漆和乌喙(乌头)等药物酿制的药酒。

6.用漆、节(玉竹)、黍、稻、乌喙等酿制的药酒。《杂疗方》中酿制的药酒只有一方,即用智(何物不详)和薜荔根等药放入甑(古代一种炊事用蒸器)内制成醴酒。其中大多数资料已不齐,比较完整的是《养生方》醪利中的第二方。该方包括了整个药酒制作过程、服用方法、功能主治等内容,是酿制药酒工艺的最早的完整记载。

先秦时期,中医的发展已达到了可观的程度,这一时期的医学代表著作《黄帝内经》,对酒在医学上的作用,做过专题论述。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首先讲述醪醴的制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即用完整的稻米作原料,坚劲的稻杆做燃料酿造而成,醪是浊酒,醴是甜酒。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明古人对用酒类治病是非常重视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记载了扁鹊认为可用酒醪治疗肠胃疾病的看法。

汉代,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药酒便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其表现是临床应用的针对性大大加强,所以其疗效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收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的二十五个医案,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医案记载,其中列举了两例以药酒治病的医案;一个是济北王患风蹶胸满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药酒,得到治愈。

另一个是苗川有个王美人患难产,淳于意用莨菪酒治愈,并产下一婴孩。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兰花酒主之。红兰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加强药效,使气血通畅,则腹痛自止。

此外,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也是药酒的一种剂型,借酒气轻扬,能引药上行,达到通阳散结,豁痰逐饮的目的,以治疗胸痹。

至于他在书中记载以酒煎药或服茯的方例,更是普遍。

宋代彭乘的《墨客挥犀》中记载:王文正太尉气羸多病,真宗面赐药酒一瓶,令空腹饮之,可以和气血辟外邪。文正饮之,大觉安健,因对称谢。

上曰:此苏合香酒也。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因各出数榼赐近臣。自此,臣庶之家皆效之,苏合香丸盛行于时。

此方本出《广济方》,谓之白术丸。《广济方》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医书。可见,苏合香酒至迟出于唐代前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记载:作和酒法:酒一斗,胡椒六十枚,乾姜一分,鸡舌香一份,荜拔六枚。下筛,绢囊盛之,内酒中,一宿,蜜一升和之。

《齐民要求》上还有一条讲笨曲饼酒的材料,从此酒浸五加皮、及一切药,皆有益,神效。这条材料透漏出一个信息,北魏时期药酒的品种繁多,笨曲饼酒是制造药酒的好原料。

我国古代有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屠苏酒就是一种药酒。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录有屠苏酒的配方,并特别注明: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陈延之是晋代医学家。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汉晋相距不远,陈延之说屠苏酒是汉末华佗发明的,应当可信。

屠苏酒的制造方法:用赤术、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绿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东向从少年至长次第饮之。从屠苏酒的制造方法中可以看出,它完全符合药酒的定义。

宋代窦羊的《酒谱》记载:王莽以腊日献椒酒于平帝,其屠苏之渐乎?又载:西汉以来,腊日饮椒酒见《四民月令》。据近人考证,《四民月令》是东汉崔实于桓帝延熹时(约公元166年)所作。椒酒应当是比屠苏酒更早的一种药酒。

但值得强调的是远古时代的药酒大多数是药物是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块发酵的,也就是药曲,而不是象后世常用的浸渍法。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药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

你知道葡萄酒起源于哪里吗?


喝过了许多美酒,但你知道葡萄酒的起源地在哪里吗?很多人以为是法国或者意大利,其实都不是。欧洲酿酒葡萄,即欧亚葡萄(VitisVinifera),其实起源于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目前,有证据表明葡萄酒实际上起源于高加索山脉(CaucasusMountains)。这座山脉跨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伊朗北部和土耳其东部,有好几处地方是欧洲的最高峰。有关古老葡萄酒酿造的证据可追溯至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4,100年,在亚美尼亚可以找到古老酒庄的遗址,在格鲁吉亚的粘土罐里可以觅得葡萄残渣,在土耳其东部则发现了葡萄驯化的迹象。第一批酿造葡萄酒的人们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石拉韦瑞文化(Shulaveri-ShomuCulture),他们使用黑曜石作为工具,饲养牛和猪,还有最重要的是种植葡萄。

图片来源:WineFolly

目前所知的最古老酒庄(公元前4,100年)位于亚美尼亚阿列尼(Areni)村庄外的洞穴中。至今,这个村庄仍然以酿酒著称,采用一种也叫阿列尼的本土葡萄酿造红葡萄酒。阿列尼是一种相当古老的葡萄,不过仍未确定它是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

从高加索山脉开始,酿酒葡萄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葡萄的种植向南和向西扩张至地中海附近。腓尼基人(Phoenicians)和希腊人的航海文明对葡萄酒在西欧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新种植葡萄的产区,它们的葡萄都逐渐变异以适应当地独特的环境。数千年来这种缓慢的变异造就了如今1,300多种已经被识别的酿酒葡萄。

多样性在葡萄种植中十分重要,因为它让葡萄可以抵抗疾病以及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此外,多样性让不同的葡萄可以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生存,极大地增加了葡萄可以生长的气候种类。不幸的是,人们对于某些受欢迎葡萄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全球葡萄酒自然多样性的可能。目前,仅仅50种葡萄便构成了世界上80%的葡萄种植量。其他葡萄品种则非常稀少,甚至将近灭绝。越来越多产区使用本土葡萄品种酿酒,取替像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和黑皮诺(PinotNoir)这些著名的葡萄品种。

如果你热爱葡萄酒的话,不妨品尝一下新的葡萄酒,这样你就对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了!

你知道波尔多产区的崛起源于一场离婚吗?


在葡萄酒的圈子里,你找不到一个不知道波尔多这个产区的人,如今的波尔多产区已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而几百年前多沼泽地形的波尔多,你几乎找不到几家酿造葡萄酒的酒庄。

虽然早在罗马时代,喜爱葡萄酒的罗马人就把种植葡萄吗,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带到了这片地区,数百年来,这片土地上陆陆续续的种植着葡萄,酿造着葡萄酒,但是几乎没有人看到这个产区酿造葡萄酒的潜力。

波尔多产区的崛起还要从十二世纪一桩离婚事件谈起,当然,离婚的双方也不是普通人,是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皇后埃诺莉。

国王和王后虽然两人已经有了两个女儿,但是两人的感情很差,久而久之,王后按耐不住寂寞,给国王送了顶帽子,国王早就对王后非常不满,但是王后的家族势力也不差啊,最后,双方选择了离婚。

当时的法国的政体有点类似于周王朝那种形式,法王只能控制法国的一小片土地,各地的诸侯享有很高的自主权利,有些诸侯的领地甚至比法王的领地还要大,因此王室经常通过联姻的方式去维系和大诸侯们之间的关系,此时的法王路易七世和王后就是这样一种政治联姻关系,王后是法国阿奎丹公国的唯一继承人,还拥有普瓦捷伯国,可以说是法国当时最有权利的女人。

既然离了婚,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找情人了,原来给法国国王带绿帽子的不是别人,是未来的英国国王,金雀花王朝的创立者,当时只有十八九岁的小鲜肉亨利二世,此时亨利二世还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英国的皇位候选人之一。在离婚仅仅几个星期之后,亨利二世迎娶了原来的法国王后埃诺莉,得到了法国的阿奎丹公国和普瓦捷伯国两大领土,在加上本来的封地,实力上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君主。法国国王路易七世虽然不满,率兵征讨,无奈当时实力真的是不济,连自己的臣子都打不过。

这件事情对波尔多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为波尔多地区就位于埃诺莉王后拥有的阿奎丹公国,随着埃诺莉王后的转嫁,波尔多地区成为了英国人的领土,波尔多地区本身是一个港口,非常方便海上运输,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所产的葡萄酒也源源不断的通过货船销往亨利二世的本土英国,从那时开始,英国的国王和贵族们都迷恋上了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在这片土地上酿造美酒的人越来越多,最终使得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产业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你知道白酒何时逐渐成为国人的主要饮用酒吗?


明清人士一般通称谷物蒸馏酒为烧酒,或称火酒,即现代人所说的白酒。民间又有烧刀子、老白干等俗语称谓,偶尔还有人唤作阿剌吉酒。

郝懿行《证俗文》把烧酒释为火酒,有云:火酒,秫酒也。秫,今之高粱。酿之成,又入甑蒸之,以火气流而下,故谓之火酒,其色白。

人们在述说烧酒的时候,首先强调的是它的烈性,故而俗语中常有烧刀子之说。明人陈铎《嘲北方巷曲中人》散曲:开筵空吃烧刀子,难当,哪里有蓝陵美酒郁金香?这样的称呼经常可以见到。

明代的烧酒承接了元代工艺,而且一直在进步。明人姚可成《食物本草》卷一五记载:烧酒,其酒始自元时创制,用醴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米、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按烧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再经蒸馏而得,所用原料对酒的质量生成有很大关系。明清两代,高粱烧酒呼声最高,俗称高粱烧。必须指出,前人称酿酒用的黏米为秫,而明清时期酿酒用的高粱也称之为秫,二者同称而异物。

除高粱烧之外,明清时期还流行麦烧、米烧、糟烧以及各种杂粮制造的烧酒。明朝人方以智《物理小识》在说到烧酒原料时,强调稻黍杂粮等皆可烧。广东还有以糖为原料的烧酒以及薯类烧酒。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就提到番禺多糖烧、番蓣烧。

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述了江北烧酒,品类也很多,书中说:酒用米曲则甘美,用麦曲则苦烈。烧酒以米为之,曰米烧;以麦为之,曰麦烧。又有自酵酒糟中蒸出,谓之糟烧。其高梁、荞麦、菉豆均可蒸,亦各以其谷名为名。按糟烧是指用黄酒糟粕再蒸馏的烧酒,算是取废为宝。

《清稗类钞饮食类》概括说:烧酒性烈味香,高粱所制曰高粱烧,麦米糟所制曰麦米糟烧,而以各种植物掺入之者,统名之曰药烧,如五茄皮、杨梅、木瓜、玫瑰、茉莉、桂、菊等皆是也。可见,以原料为基点,烧酒划分出多样品类。

华北地区酿制烧酒,多用高粱为原料。用高粱酿酒,优越性很多。一是北方高粱生命力强,耐水旱,作物高产,种植广泛;二是有些高粱品种,口感极差,不宜食用,但用来造酒,则能够提升附加值,产生经济效益;三是高粱蒸馏出酒,酒的品质好于其它原料所酿,酒度也会增高。

《清稗类钞饮食类》就说:而北人之饮酒,必高粱,且以直隶之梁各庄、奉天之牛庄、山西之汾河所出者为良。其尤佳者,甫入口,即有热气直沁心脾,非大户,不必三蕉,醉矣。在追求高度酒的年代里,高粱烧最受欢迎。

烧酒风靡时期,受其经济利益驱使,北方各省居民多用高粱开酿烧酒。种植高粱,蒸出烧酒,销售取利,像这样的情况,在华北地区属于一种赢利性产业。

北方一些省区使用杂粮酿酒,酒的质量明显偏差,产量及销售量也很低。乾隆初年的甘肃巡抚德沛就说:甘省烧酒,向用糜谷、大麦。他自己都承认甘省非产酒区,酒质量不是很高,所以就连当地人也更加偏爱饮用外来的高粱烧酒。

南方酿造烧酒,多用大麦和糯米,酒的质量也明显不如北方高粱烧酒。清朝人林苏门《邗江三百吟》卷九《堆花烧酒》诗注就承认:徐州高粱、山西汾酒皆烧酒也。扬州或用大麦,则曰麦烧,或用糯米,则曰米烧,其不敌高粱、汾酒者远矣。

烧酒出现之后,华夏酒界增添一个新的体系。原先酿造及饮用黄酒的人,逐渐对烧酒产生出浓厚的兴趣,烧酒也就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起来。《方苞集》回顾说:及明中叶,烧酒盛行,诸谷皆为所耗。从明朝时起,人们在饮用黄酒的同时,往往兼选烧酒,诗家于此也多有提及。如李时勉《与梁指挥饮烧酒》诗云:宛胜葡萄酿,何须鹦鹉杯。入门便相唤,到手不教催。

由于烧酒便于长期存放,那些酒业不发达的地区,从外地购买酒,一般都选用保存期长的烧酒。如乾隆初年的甘肃巡抚德沛就说:北五省民风朴素,惟镇市集始黄酒,其僻壤穷陬,凡于婚丧礼仪,无一非尽用烧酒者。

有清以后,北方的烧酒产量快速增加,烧锅遍布多省。史称且通邑大都,车载烧酒贩卖者,正不可计数。由于烧酒产量扶摇直上,粮食消耗过多,所以清朝伊始,执政者便下大气力控制民间烧酒生产规模。康熙皇帝为培育国力,节省粮食,屡次下令严禁烧锅,但与此同时,国家并不禁止黄酒和果酒的酿造,甚至鼓励果酒生产,以减少粮食消耗。

到了康熙后期,社会经济趋于稳定,粮产增加,烧酒之禁便略有放松。雍正朝也曾采取禁止烧锅的酒业政策,但有时会把禁驰尺度交由地方官去把握。乾隆即位之初,禁酒偏严,屡次下令减少烧酒产量,乾隆二年即有严厉的禁烧锅之旨,责令各省官员亲督查办,后来又多次采用控制酒曲的方法来禁酒。在此之间,朝廷上下就禁弛烧锅之事屡加争论。

直到道光十一年,两江总督仍在上送禁止烧锅以裕谷食的奏折。在谷食艰难的清朝,禁止烧酒的呼声和措施虽然始终没有停止,但在很多时期,清政府在烧锅政策上还是采取了弛于丰年,禁于歉岁的做法。嘉庆以后,烧锅开禁,自由酿造,酒税收入也就随之而来,当权者总算对蓬勃增长的烧酒产业产生了另一种认识。

应该承认,清朝时的烧酒已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绝非一纸禁令即可取缔,压低产量并不能减少需求,甚至还能抬高酒价,提供暴利空间,促使私酿走险,带来社会生活的紊乱。再说,从节约粮食的角度上去禁酒,是对谷物用途过分保守的一种偏见,本身就违背了产业发展规律。

采用禁止烧酒的办法来解决中国人吃粮问题,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是根本的出路,以粮酿酒,因酒取税,同样有利于国计民生。正是如此,任凭当权者的百般压制,中国烧酒在经历了数百年扩张发展之后,最终还是在清朝中期达到了产量上的高峰,至此,烧酒的总饮用量也大大超过传统黄酒,成为中国人的主要饮用酒。

葡萄种植起源于何时?新旧世界的划分有什么历史渊源?


葡萄种植起源于何时?新旧世界的划分有什么历史渊源?历史上有哪些人在酿酒?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随我一起搭乘时空机,沿着时间轴,探索葡萄酒发展史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吧。

第一站:葡萄大迁移,开辟新世界

在葡萄酒界,新旧世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新世界主要指除了传统欧洲产酒国以外的国家,该概念的形成与历史息息相关。葡萄酒正式进军新世界,可追溯至哥伦布(Columbus)发现新大陆时期。在那时的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Exchange)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传教士将欧洲的葡萄品种带到南美洲。

这股葡萄迁徙大潮主要分为3拨: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传教士在这片大陆种下了第一棵葡萄树,并将葡萄品种命名为传教葡萄(Mission,音译为弥生葡萄)。此举既考虑到葡萄酒掺水后能用于消毒,更意在传播天主教。19世纪时,所谓的高贵品种扎根这片土壤,主要为法国的葡萄品种,如波尔多(Bordeaux)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20世纪时,地中海地区的传统葡萄品种漂洋过海地来到智利,佳丽酿(Carignan)等品种开始在这里大放异彩。

第二站:旧世界的欧洲舞台,上演辉煌史

传统的旧世界欧洲产酒国不是葡萄酒的发源地,但却见证了葡萄酒的多个大事件发生和巅峰辉煌期。从神权至上的中世纪开始,葡萄酒就染上了浓重的宗教色彩,当时的修道士们更是承担起了推进葡萄酒发展的重责。西多会(CistercianOrder)和克吕尼会(CluniacOrder)等宗教团体将贵族馈赠的土地用于建立庄园,酿造弥撒(Mass)仪式所需的葡萄酒。在此期间,他们在不断探索新的酿酒工艺的路上精益求精,为后世留下了沿用至今的传统酿酒技艺。其中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本笃派(Benedictines)的修道士唐培里侬(DomPerignon),他是倡导有机种植的第一人,对香槟(Champagne)的酿造工艺更是深有研究,酩悦香槟(ChampagneMoetChandon)旗下大名鼎鼎的唐培里侬香槟(ChampagneDomPerignon)就是以他为名。

1716年,世界上第一个受保护的原产地意大利的基安帝(Chianti)在欧洲诞生。1730年,第一个葡萄酒分级制度在托卡伊山麓(Tokaj-Hegyalja)正式成立。18、19世纪是旧世界葡萄酒的风格成型期,人们开始讲究不同风土赋予葡萄酒的不同风格,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葡萄酒市场在这一时期得到蓬勃发展。

紧接着19世纪末期的根瘤蚜虫(Phylloxera)灾害则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葡萄酒行业,大片葡萄园惨遭感染、摧毁,许多本土品种濒临灭绝。不过机智的葡萄种植者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将法国葡萄藤嫁接在对根瘤蚜虫有良好抗性的美国砧木上,最终成功扭转颓势。

第三站:古罗马帝国扩张,开启欧洲酿酒历程

葡萄酒的传播发展史堪称一部殖民扩张史,旧世界产酒国的版图最初始于古罗马帝国。彼时,葡萄酒是罗马人日常餐桌上的饮品,葡萄酒的酿造和贸易也开始商业化。

随着罗马帝国在欧洲扩张,如今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都开始种植葡萄树。自此,酿酒工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新的葡萄品种也得以发现。橡木桶就是由当时的高卢人(Gaul,如今的法国人)发明的,叙利亚人则发明了玻璃瓶,这些容器都成为当时的双耳粘土陶罐(TerracottaAmphorae)的有力竞争对手。

第四站:古希腊,第一代酿酒文明的摇篮

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与酿制葡萄酒的国家。葡萄酒在当时的贸易、宗教和健康等领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希腊人还因此创造了自己的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随着古希腊城邦的扩张,葡萄酒就从其最早的殖民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Sicily)一路向北,传播到了古罗马。

即使在今天,希腊的葡萄酒也广受欢迎,其中的松香葡萄酒(Retsina)就以其独特浓郁的松香为大众青睐。这种葡萄酒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酿制,其使用的陈年容器四面都覆盖着松香涂层,因此赋予了葡萄酒迷人的松香气息。

第五站:吉光片羽,最早的葡萄酒遗迹

第一处葡萄酒考古遗迹在今天的伊朗被发现,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500-4,000年);第一棵人工种植的葡萄树种植于格鲁吉亚,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5,000年;最古老的酒窖在亚美尼亚被发现,可追溯至公元前4,100年。在这个酒窖中,压榨器、发酵罐和酒杯一应尽全。

至于是谁用野生葡萄酿出了第一杯葡萄酒,已无从得知。但许多人认为这也许是一个美丽的意外,罐中的葡萄偶然间与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相接触,因此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自然界就这样赐予了人类第一份葡萄酒礼物。

你知道白酒为何叫白酒吗?


白酒的名称多种多样,根据原料、产地、香型等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命名方式。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虽然白酒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对于其起源,尤其是白酒名称的由来,却很少有人能够描述出来。

白字内藏乾坤

中国白酒的别称历史上,中国白酒亦被称为烧酒、高粱酒、白干酒等。称白酒,是因为其酒无色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烧酒或者高粱酒等名称《中国酒概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简单的白字,也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正如我国国画的一种创作手法白描,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虽然白描线条简单、色彩单一,但通常展现出来的画面极具精神和质感,同时也朴素、简洁、流畅、生动。

水是酒之血,粮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所以粮、曲、水构成了酿造文化的基础。而这粮、曲、水就像白描中的每个笔画一样要用到恰到好处才能呈现有质感的画面,由此才能酿造出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的无色透明酒体。

白描的创作方式分为单勾和复勾。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与白酒的勾调技术如出一撤。通过神奇的勾调技术,把不同批次的酒依照产品固有的风格特点,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进行酒体设计,再通过点滴之间的艺术,达到了画龙点睛地作用,使酒得以升华,口感层次丰富饱满。

之所以称之为白酒,是因为它有着无色透明的酒液;另外也与白描的名称有异曲同工之妙:颜色单一、朴素简洁、质感纯正。

白酒名称繁多

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除了被称为白酒以外,建国前,白酒大多称为烧酒、高梁酒等,建国后又被称为白酒、白干烧等。

烧酒

称为烧酒,是因为它是将发酵过的原料加热、蒸馏后所得出的酒液。酒精含量较高,味道浓烈,引火能燃烧。

白干酒

称为白干酒是因为它在酿造中从不掺水。

高粱酒

主要根据白酒原料而命名,有些采用高粱为原料酿造的酒则被称为高粱酒。

你知道白酒名称暗藏那些机锋吗?


中国的白酒文化渊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业内、外约定俗成的专业名词,如:酒头、酒尖、春、坊,等等,今天就给大家解析一下这些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往往暗藏机锋:

【酒头】

在蒸馏初期截留出的酒度较高的酒、水混合物,含有较多的酒香物质,如:仰韶酒头、68度酒头、塞罕坝酒头。

【酒尖】

酿酒时,最先酿出来的酒液,这时的酒纯度最高,度数也高,一般能达到70度左右,但酒液的量也很少,如:韶泉酒尖。

【窖】

指粮糟发酵的窖池,一般30年窖龄以上的窖池,才称为老窖。窖池越老,有益微生物越多,粮糟发酵就越好,酒质也就越好,如:泸州老窖、宁城老窖、赊店明窖。

【春】

古时候,人们把春天酿成的酒称为春酒,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唐人名酒多以春,现在人们还在继续沿用,以示此酒古老醇厚,如:剑南春、两湖春、五粮春、古贝春。

【坊】

即酒坊,是古代酿酒的工作场所,酒名中的坊一般表示该酒是老酒坊生产的,有悠久的历史,如:水井坊、永盛烧坊、酒乡坊。

【大曲】

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豌豆等作为原料,经过破碎、加水、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坯,在适当的温度、湿度下培养而成,因其体积大、呈大砖状故名大曲。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的蒸馏白酒的统称也自然就是大曲,如:全兴大曲、成都大曲、洋河大曲。

【特曲】

指特级的大曲酒,就是特别好的大曲酒,如:珠海特曲、丰谷特曲、诗仙太白特曲。

【双回沙】

啊啊以优质高粱、小麦作为原料制曲酿造,用混蒸混烤的工艺,并在酿造过程中采用双轮窖、多轮窖等工艺技术增提基酒品质。

除了以上这些,白酒中还有很多的传承约定和专业名词,这实际上是白酒文化的一部分,只是非常可惜,国家目前似乎还没有相关法律来保护和强制企业遵守规范,鱼目混珠,时有发生,本文也算是个倡导吧!

你知道白酒为何要掐头去尾吗?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蒸馏酒之一,也是我国历史特别悠久的一个酒种,在我国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白酒也是我国酒的代表,不管是自己小酌几杯还是招待客人或者酒局宴会,白酒都是不可缺少的饮品之一;白酒是采用大米,薯类等食物酿造而成的,所以适量的饮用白酒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虽然很多人都喝白酒,但是对于白酒的知识却不是非常的懂。例如,白酒的掐头去尾你知道是什么吗?

一、掐哪个头?

最早流出来的酒被称之为酒头,度数非常高达到70-80度,但这些酒口感暴辣,伤身体的醛类物质非常多,酿酒师一般会舍去。中间段流出的酒称为酒身,度数在50-60度左右,酒精分子与水融合程度最好,而且这个阶段有害物质最低,是整锅酒中质量最优质的部分。

二、去什么尾?

最末留出的酒被称为酒尾,度数在40-50度以下,口感非常不好,酒体浑浊、口感酸涩刺,邪杂味大,常被酒厂作为下脚料倒掉。这类酒虽属于低度酒,但没有人会去喝。

三、为什么要掐头去尾?

蒸馏过程中各馏份的变化规律是:甲醇、高级醇、低级脂肪酸酯、醛类在酒头中较多,在酒身和酒尾中逐渐减少。有机酸,特别是乳酸等在酒头中很少,在酒身和酒尾中含量逐渐增高。高级醇例如异戊醇的沸点虽然为132℃,但由于异戊醇的酒精溶液比异戊醇的水溶液沸点低,两者的相对挥发度不同,所以,这类物质在酒头、酒尾中含量都高,在各馏份中,异戊醇的含量成S形曲线。酒的味道,通常是酒头香,暴辣味大;酒身比较协调;酒尾甜,但邪杂味大,所以摘酒时要掐头去尾。掐去酒头,分别贮存,可作勾兑酒用。酒尾经选择适宜的馏份,也可作勾兑酒用。

四、掐头去尾各是多少?

把酒头单独接出来的过程叫做掐头,投粮100斤的粮食掐头在半斤到1斤为宜。投粮200斤的粮食掐头在1斤至1.5斤为宜。家庭酿酒由于粮食少,掐头一般在1两至3两之间。,去尾是接完蒸馏酒后,低于50度的酒不要了叫做去尾。为了节约能源酒尾一般低于10度就不接了。白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很多的人们都会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来一小杯的白酒,现在很多人们在宴会时,最标准的标配就是白酒了,而且酒对我们的影响是越来越大,所以学习一些基本的白酒还是很有必要的。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