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中国蒸馏酒起源于哪个时期?》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蒸馏酒起源于东汉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蒸馏酒。在安徽滁洲也出土了一件类似的青铜蒸馏器。所以有人认为东汉已有蒸馏酒。蒸馏酒起源于唐代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中提到了烧酒。陶雍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诗句。有些人认为这里所提到的烧酒即是蒸馏酒。但从唐代的《投荒杂录》记载了烧酒方法:“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显然不是蒸馏酒的操作,所以也很难判断唐代的烧酒是否就是蒸馏酒。蒸馏酒起源于宋代宋代的《丹房须知》中描述了蒸馏器“抽汞器”;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写成的《岭外代答》中记载了一种广西人升练“银朱”的用具,基本结构与《丹房须知》中的描述大致相同;南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卷五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所以蒸馏酒也可能起源于宋代。蒸馏酒起源于元代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以普瓦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辛、甘、大热、有大毒。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与姜、蒜同食,令人生痔。盐、冷水、绿豆粉解其毒。”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著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不管是自己的发明还是外国的传入,蒸馏酒最迟应该起源于元代。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你知道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吗


蒸馏器是蒸馏酒的必备工具,有了蒸馏器才能生产蒸馏酒,这是酒界常识。然而蒸馏器并不一定非去蒸馏酒,还可以蒸馏其它物质,如香水业蒸馏花露水,药业蒸馏医用水,都要使用蒸馏器。古代的炼丹术也采用过蒸馏法。所以,仅凭蒸馏器的出现迹象,还不能完全证明酒已蒸馏。

古代炼丹术所使用的蒸馏器、香水业使用的蒸馏器、以及医药业所使用的蒸馏器,都要早于酿酒使用的蒸馏器。从这个历史印证出发,我们对古代屡屡出现蒸馏器,但蒸馏酒直到元朝才出现的事实就能够做出科学的解释了。

蒸馏器出现,并不代表可以蒸馏取酒

古代很早就出现了蒸馏器,但却不能证明它属于酿酒器具,因为蒸馏酒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酿酒工艺体系,蒸馏器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件重要工具,就算有了蒸馏器,也要看那个时代有没有酿造蒸馏酒的工艺条件。唐宋以前,我国传统的发酵酒尚处于低级阶段,酿酒的酒度都很低,所以即便有了蒸馏器,也无法蒸馏取酒。

宋辽金时代,的香水(当时称之为蔷薇水)行业率先开始使用蒸馏器。1975年,河北省青龙县境内出土了一件金代铜胎烧锅,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这件蒸馏器当时是用来蒸馏花露水的。宋朝人也已掌握了蒸馏花露的基本技能,这可能会为后代使用蒸馏法酿制烧酒提供借鉴,但蒸馏花露水与蒸馏酒毕竟是两回事。

元朝开始使用蒸馏器酿酒,有的蒸馏器按照阿拉伯式样仿制,也有的蒸馏器增加了人的智慧。现在酿酒的蒸馏器,已经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与古代的蒸馏器也大不一样。

蒸馏酒诞生——元朝烧酒

元朝人已直接使用汉语名词来称呼蒸馏酒,其中有“酒露”的称呼,许有壬《咏酒露次解恕斋韵》序解释“酒露”:“世以水火鼎,炼酒取露气烈而清。”使用“酒露”一词称呼蒸馏酒,是元人兴起的叫法,后代随之,故《本草纲目》描述蒸馏酒,仍有“酒露”之说。

此外还有“汗酒”的称呼。清人翟颢《通俗编》“汗酒”条说到蒸馏酒:“元人谓之汗酒。”元末李昱有《戏柬池莘仲》诗,诗中吟咏了民间人士掌握汗酒酝酿方法,并增添饮用乐趣的情景。诗云:“少年一饮轻千锺,力微难染桃花容。年深始作汗酒法,以一当十味且浓。

王君亲传坎离鼎,出瓮鹅黄煮秋影。檀心味烈九酝同,醉倒伯伦呼不醒。清晨喜见双玉瓶,中涵沆瀣光冷冷。鸬鹚之杓鹦鹉盏,坐使宾主皆忘形。”诗中所说的“以一当十”,表明蒸馏酒的酒度远远高于其它酒种。

原先国人饮用发酵酒,酒度都很低,酒量大的人需要喝上很多酒,才能有入醉的感觉,而蒸馏酒流行之后,酒精刺激迅速增强,饮酒量则为之大幅度减少。

元朝老百姓已经直接把自己酿制的蒸馏谷物酒叫做烧酒,这是民间对蒸馏酒的主称谓。元代杂剧散曲的念白唱词,都采用“烧酒”一词为称呼,以示与黄酒不同。

郑光祖《立成汤伊尹耕莘》杂剧第三折有这样的念词:“我做元帅世罕有,六韬三略不离口。近来口生都忘了,则记烧酒与黄酒。”另如无名氏《十探子大闹延安府》杂剧第三折亦有念词:“俺两个自家暖痛,头烧酒呷上几瓢。”头烧酒,指头遍蒸馏的烧酒,酒度高,口味也好,有点类似今天的二锅头。

元朝人把蒸馏法使用于各种酒的酿造,包括谷物酿酒、葡萄酿酒和其它各类酒。熊梦祥《析津志》(辑佚本)就说:“葡萄酒……复有取此酒烧作哈剌吉,尤毒人。”“枣酒,京南真定为之,仍用少许曲糵,烧作哈剌吉,微烟气,甚甘,能饱人。”元人无论酿造什么样的蒸馏酒,都会使用酒曲,这是酿酒的惯例。元人所说的烧酒“毒人”、“饱人”,均指酒度高。

元朝酿制蒸馏酒的遗迹,在江西已有发现,这就是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

2002年6月,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的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在改建老厂无形堂生产车间时,发现地下埋有古代酿酒遗存。后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证实这是一处我国罕见的延续时间极长的烧酒作坊遗址,其酿酒时代源于元朝,历经明清,连续使用。这处遗址为我国烧酒酿造起于元代的说法提供了实物证据。

这次考古,发现了一批采用地缸发酵生产蒸馏酒的元代酒窖、水井,以及明代的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等遗迹。其中元代酒窖的发现为珍贵,其酒窖直径约在0.65~0.95米之间,深度在0.56~0.72米之间,属于业内特有结构的圆形地缸发酵池。

通过元代酒窖遗存,我们可以分析和判断固态半固态发酵蒸馏酒的早期情况。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已被列为200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由此可见其历史价值。

总之,元朝蒸馏酒的引入以及所产生的产业效果,大大提高了酿酒的能力,丰富了酒种,也从而改变了传统酿酒的单一发酵模式,尤其是人的饮酒风俗,随着高度酒的出现而面目全新。

2022关于白酒: 贵州酿酒起源于那个时期?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名酒之乡。 除了国酒茅台和醉美贵州酒之外 , 还有董酒、习酒、贵州醇、青酒、镇酒、鸭溪窑酒、安酒、平坝窖酒、朱昌酒、金沙窖酒等酒都是出于贵州。那么问题来了,贵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酿造白酒的吗?停面就跟着笔者来了解一停贵州白酒的进展史,一起来看看吧!

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晓道早在二千一百年的战国时代,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就元处不飘美酒香。据文献载,当时贵州一带就生产了一种拘酱酒了。汉代时,贵州的酿酒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史载,汉武帝曾品尝过古时候仁怀产的酒然后大加欣赏。南北朝时期,这里已能酿出酒精浓度较高的酒。隋唐五代时 ,又显现一种 “女酒 ”。古代是指煮酒的女奴,后渐渐为酒之名。宋代,朱弁《曲淆旧闻》就记有当时的二百种名酒。

而产于今贵州一带的“牂牁酒 ”和“风曲酒”已享有盛名。元亮以后,特殊在清代三百年间,贵州酿酒的优良传统得来发扬光大。在清初的小说名着《镜花缘》里,记有当时的五十余种名酒,其中就有贵州的苗酒和夹酒。关于苗酒,乾隆《贵州通志》说,主要产自于都匀府各属,为苗族、布依族当局酿造饮用,它的颜色红,味醇厚。李宗(日方)《黔记》说,夹酒以是粮食为 原料,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酿造而成。 其它如钩藤酒、刺梨糯米酒等也各具特色。这当中引人注目的是仁怀“茅台春”、“茅台烧 ”,它经过几个世纪的酝酿,逐步进展成誉满五洲的“茅台酒 ”。

总而言之,贵州的名酒不论是数度和质度,还是风格和特色,在国内外都在前列的。正如清代学者、墨客郑珍所赞誉的:“酒冠黔人国 ”。贵州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名酒之乡。

喝酒碰杯起源于,喝酒碰杯的起源


在世界各地,欢庆节日,庆祝成功,老友重逢等等这些我们都免不了喝酒,喝酒的同时都会相邀举杯相碰,表示尊敬和祝贺,那么喝酒碰杯这个做法起源于那里?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样。

喝酒碰杯起的起源

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举杯饮酒之时,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乐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舌头能够辨别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传到耳朵中。

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

另一种说法是,喝酒碰杯起源于古罗马。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给对方喝的酒中放毒药,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方法,即在角力前,双方各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以后,这样碰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

喝酒碰杯的讲究

首先一点是不能喝醉。只能敬酒,但不要劝酒。给别人倒时,拿酒瓶的手要手背向上,不可翻腕倒酒。倒白酒要听被敬酒人的态度,不能强行倒满;倒红酒时,更不能倒满,只能倒1/3;啤酒可以倒满,但尽量不要将泡沫溢出来。别人为自己倒酒时,单手扶杯或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微屈,轻叩桌面以示谢意,切不可不理会敬酒者,表现出傲慢的态度。主人讲话时不可举杯敬酒,这样对发言者来说是很不礼貌的。一旦发觉自己不胜酒力,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借酒撒疯。有人给你敬酒,不要拒绝,但也不要一饮而尽。并要态度诚恳地向对方说明你不能多喝。

关于喝酒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礼仪,在每个地区的礼节也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酒是举杯相碰,酒杯与酒杯相碰时发出当的一声会让人感到愉悦。关于喝酒碰杯的起源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相关推荐:喝葡萄酒时正确碰杯礼仪

你知道白酒起源于何时吗


白酒是独有的谷物蒸馏酒,是酿酒的精华。

1、白酒的名称

白酒是20世纪50年代才定名的谷物蒸馏酒,是以颜色标识来划分的酒类产品。这是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行业标准化用语,与古代的蒸馏酒名称并不是一个概念。近代之前,白酒有很多称谓,曾经采用工艺、形态、原料或颜色等多种方式来命名,或称火酒、酒露、汗酒、气酒、烧酒、烧刀、白干,其中“烧酒”名称使用者多。

现代“白酒”一词专指谷物蒸馏酒,古代的“白酒”则指米酒,研究白酒历史,必须对此有时代甄别。

2、白酒起源于元代

元朝时期,由于疆域的扩大以及与西方交流的直接,酒界刮起一阵蒸馏酿酒的旋风,这股旋风来势之强劲,让传统的发酵酒行业都为之震动,这就是蒸馏酒法的出现。

早引入的蒸馏酒酿造法,原是中亚、阿拉伯及欧洲流行的蒸馏葡萄酒法,蒙古人曾借用这种方法蒸馏奶酒。而酒界除了引进蒸馏法酿造葡萄酒外,还试蒸谷物酒而获得成功,于是,人酿造出了谷物烧酒。

当然,有关烧酒起源于何时,一直存在争议,但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判断,确凿的历史记载均以元代为起限,盖因蒙古人远征中亚、西亚和欧洲,开拓万里,畅通东西,让西方之蒸馏酒法传向中土,为国人所利用。

认为烧酒起源于汉唐时代的人,大多不了解酒的历史发展进程,仅仅看到古籍中有“烧酒”、“白酒”的名称,以及根据古代蒸馏器的出现,就臆测元代以前我国已有蒸馏酒生产。这是不科学的论断。

“烧酒”的名词含义,以元代为分割线,有着不同的指向。宋以前的“烧酒”,都是指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烧酒”一词所表示的“烧”的词意,指用加热的方法,即对发酵酒进行灭活杀菌,毫无蒸馏的意思。

而元朝人所说的烧酒,基本上都属于蒸馏酒范畴,但其中既有葡萄烧酒,亦有谷物蒸馏酒。明朝以后,“烧酒”二字专指谷物蒸馏酒,不再兼指葡萄蒸馏酒。

当国外的蒸馏酒引入之时,元人率先称之为“阿剌吉酒”,另有“哈剌基”、“哈剌吉”、“阿里乞”、“轧赖机”等不同叫法或写法。这些都是一种外来语的译音“阿剌吉”的词源是阿拉伯语“araq”,本有出汗、烧酒的意思,“araq”一词后为波斯语所借用,并东传。

由译音所至,人曾把所有蒸馏的东西都叫作“阿剌吉”,这里面包括烧酒,也包括蔷薇水。人从国外学会了制造蒸馏酒,所以才会使用外来语为之称呼。

应该说,人早见识的外国蒸馏酒是葡萄蒸馏酒,许有壬诗:“西酝葡萄贵莫命,炼蒸成露更通灵。”说的就是葡萄蒸馏酒。这种酒,类似现代流行的白兰地。

另外,元末明初又有暹罗烧酒流行,估计与南番烧酒相似,从南路而至,但传入时间稍晚。

外国蒸馏酒很有可能先从陆路引进华夏疆土,其间肯定由蒙古人中介。但自蒸馏酒传入,酿酒者很快就发现其中的奥秘,随而移植于发酵酒业之中,用以蒸取高酒度的酒。我们知道,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无法继续发酵,所以采用发酵法所获取的酒,酒精浓度一般不会超过20℃。

宋朝以前,人为此苦苦努力,一直在想办法提升酒度,但进展缓慢。若是采用蒸馏法取酒,则可以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特点,把易挥发的酒精(乙醇)蒸馏出来,于是可以获取浓度约70%(v/v)的蒸馏酒。元朝酿酒者获得蒸馏酒法,可谓豁然开朗,一步到位,因此,蒸馏酒在元朝的传播速度是极其快速的。

许有壬就曾指出:“世以水火鼎,炼酒取露,气烈而清。秋空沆瀣不过也,虽败酒亦可为。其法出西域,由尚方达贵家,今汗漫天下矣。译曰阿剌吉云。”按照许有壬的说法,早的蒸馏酒来自西域,先为朝廷所拥有,继而传入豪门贵族,但没有多长时间,普通民众都掌握了这种酿酒方法。许有壬(1286~1364年)为七朝重臣,经历了元朝中期和后期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元朝烧酒的全盛走向。

元朝人蒸馏谷物酒的具体步骤,史籍中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根据明朝造酒的蒸馏过程,去判断元朝蒸馏谷物酒的走势。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简单地记载了蒸馏酒的生产方法,采用的是与黄酒类似的发酵方法,只是在发酵之后再增加一道蒸馏工艺。这种先使用酒曲发酵,继而蒸馏取酒的做法,属于典型的式蒸馏酒法,应为元人所创造。

元宵节起源于何时?吃元宵可以喝酒吗?


白天和小伙伴们一起追着踩高跷、扭秧歌、舞龙舞狮的队伍欢呼,回到家再来一碗象征着团圆的元宵,晚上和家人们一起去挂满灯笼的展厅闹花灯、猜灯谜是小酒瓶关于元宵节的记忆,我们通常会把自己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寄托在节日里的祈福活动上,把团圆的意愿归结在节日的氛围里……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我们庆祝节日的习俗,就像过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一般有着特殊情感。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北方人习惯吃元宵,南方人习惯吃汤圆,元宵和汤圆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物:

元宵一般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其切成小块,蘸水后在糯米粉中反复滚圆至大小合适,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滚元宵”。然而汤圆的馅料有荤有素,先把糯米粉和成面团,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揉圆,煮熟之后口感细腻。无论哪种吃法都是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那么元宵节源自何时呢?又是为了纪念什么呢?在这里小酒瓶查阅资料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元宵节起源的传说:

一、“平吕”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家族把持朝政。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人平除诸吕,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吕”这天是正月十五,故每年正月十五夜,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汉文帝就定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

二、道教“三元”说

汉末道教的一个重要之脉五斗米教创立“天、地、人(或水)”三官说。魏晋时,道教将这三官与季节时日相配,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据说这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故在上元节要燃灯,这个节日因此有“灯节”、“灯夕”之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三、东方朔“谏言”说

东方朔诙谐幽默,乐于助人。因宫女元宵囚禁在宫中不能与家人见面,东方朔劝说汉武帝在正月十五做汤圆、挂花灯、放焰火供奉火神君,于是,借此宫女们就可以在元宵这天与家人团聚了。

除此之外还有汉武帝祭祀“太一”的说法以及汉明帝“燃灯表佛”的说法,这就表明元宵节起源时间在汉代,小酒瓶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们。过节饮酒就好似一个浪漫的契约一般在我们的酒文化中,那么元宵节吃元宵可以饮酒吗?

吃元宵是可以喝酒的,两者所含成分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江南地区有一道美食叫做“米酒汤圆”,元宵和汤圆的成分差不多,元宵和酒当然可以一起吃了,并且元宵和汤圆属于甜口食物搭配酒类非常合适:

比如浓香型白酒以高粱为主要原料,混蒸续糟,酒体芳香浓郁、清冽甘爽,餐桌上用牙齿撕咬开元宵的外皮,元宵的甜味与白酒的香味混合,中和了元宵甜味与酒体的刺激感,颇有一番滋味儿!此外酱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等各香型白酒均可与元宵搭配,不过度数不要太高。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又比如米酒,米酒的口感清冽,回味又带有米香,本就是一瓶好喝的酒饮料,元宵外皮的糯米粉融入米酒中,使其的米香味更浓。吃着甜软滑中又带着酒香,醉人得很。

当然还有葡萄酒、黄酒等各种饮品,各种酒类搭配元宵都是什么滋味欢迎酒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踏雪观灯,对酒当歌。元宵佳节节的冬日景观仍在,新年的余兴不减,如此良辰美景饮一口佳酿,于美酒微醺中开始一年的美好生活。值此佳节酒评网套用《流浪地球》里一句话提醒各位酒友:佳酿千万瓶,健康**条;饮酒不健康,亲人两行泪!后祝愿大家:“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

蒸馏酒起源的种种观点


蒸馏酒与酿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关健设备是蒸馏器。故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前提条件,但蒸馏器的出现并不是蒸馏酒起源的条件。因为蒸馏器不仅可用来蒸酒,也可用来蒸馏其它物质,如香料,水银等。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从古代起就有人关注过。历来众说纷纭。现代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仍在进行资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随着考古资料的充实及对古代文献资料的查询,人们对蒸馏酒的起源的认识逐步深化。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酒的蒸馏,而且还涉及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馏器。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主要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是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其二是我国的蒸馏器或蒸馏技术是从外国传入的,还是本国发明的,或者我国的蒸馏器或蒸馏技术是否向国外输出?
历代关于蒸馏酒起源的观点,不尽相同,现将主要的观点归纳如下:
1蒸馏酒始创于元代
较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如<<饮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四世纪初,我国已有蒸馏酒。但是否自创于元代,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说明。
2蒸馏酒元代时外国传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着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
现代吴德铎先生则认为撰写饮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当时是用蒙文的译音写成“阿剌吉”,而并未使用旧有的汉文名(烧酒)。故不应看成是外来语。忽思慧并没有将“阿刺吉”看作是从外国传入的。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在元时一度传入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黑龙江酿酒,1978年)。
3宋代已有蒸馏酒
这个观点经过现代学者的大量考证提出的。现将主要依据罗例于下。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馏器的记载
宋代已有蒸馏器是支持这一观点的较重要的依据之一。南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宋代的丹房须知一书中还画有当时蒸馏器的图形。吴德铎先生认为:"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至迟在宋以前,人民便已掌握了蒸制烧酒所必需的蒸馏器"。当然,吴先生并未说此蒸馏器就一定用来蒸馏酒。
(2)考古发现了金代的蒸馏器
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龙县发现了被认为是金世宗时期的铜制蒸馏烧锅(文物,1976年第9期,也有人认为很难肯定是金代制品)。邢润川认为:"宋代已有蒸馏酒应是没有问题"(邢润川:"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微生物学报,1981年第8卷前列期)。从所发现的这一蒸馏器的结构来看,与元代朱德润在轧赖机酒赋中所描述的蒸馏器结构相同。器内液体经加热后,蒸汽垂直上升,被上部盛冷水的容器内壁所冷却,从内壁冷凝,沿壁流下被收集。而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所记载的南番烧酒所用的蒸馏器尚未采用此法,南番的蒸馏器与阿拉伯式的蒸馏器则相同,器内酒的蒸汽是左右斜行走向,流酒管较长。从器形结构来考察,我国的蒸馏器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特色。因此也有可能我国在宋代自创蒸馏技术。
(3)宋代文献中关于“烧酒”的记载更符合蒸馏酒的特征
宋代的文献记载中,烧酒一词出现得更为频繁,而且据推测所说的烧酒是蒸馏烧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录卷四记载:"虺蝮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拨其毒"。这里所指的烧酒,有人认为应是蒸馏烧酒。"蒸酒"一词,也有人认为是指酒的蒸馏过程。如宋代洪迈的夷坚丁志卷四的镇江酒库记有"一酒匠因蒸酒堕入火中"。这里的蒸酒并未注明是蒸煮米饭还是酒的蒸馏。但"蒸酒"一词清代却是表示蒸馏酒的。宋史食货志中关于"蒸酒"的记载较多。采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种"大酒",也有人认为是烧酒。但宋代几部重要的酿酒专着(朱肱的北山酒经,或苏轼的酒经等)及酒类百科全书酒谱中均未提到蒸馏的烧酒。北宋和南宋都实行酒的专卖,酒库大都由官府有关机构所控制。如果蒸馏酒确实出现的话,普及速度应是很快的。
4唐代初创蒸馏酒
唐代是否有蒸馏烧酒,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烧酒一词是出现于唐代文献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间人)的诗句"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李肇在唐国史补中罗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剑南之烧春"。因此现代一些人认为所提到的烧酒即是蒸馏的烧酒。
但从唐代的投荒杂录所记载的烧酒之法来看,则是一种加热促进酒的陈熟的方法。如该书中记载道:"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显然这不应是酒的蒸馏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经>>中这种操作又称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馏的烧酒还难以成立
5蒸馏酒起源于东汉
近年来,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蒸馏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吴德铎先生和马承源先生认为我国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纪时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铜蒸馏器了。但他们并未认定此蒸馏器是用来蒸馏酒(吴德铎:"阿剌吉与蒸馏酒",辉煌的世界酒文化,成都出版社,1993年)。吴德铎先生在1986年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四届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这一研究结果后,这一轰动世界科技史学界的论文引起了致力于科学了技术史这一巨着编撰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科学技术史图书馆馆长李约瑟博士的高度重视。并表示要对其原着作中关于蒸馏器的这部分内容重新修正。这篇论文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东汉已有蒸馏酒"(王有鹏:"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东汉说"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届酒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东汉青铜蒸馏器的构造与金代蒸馏器的也有相似之处。该蒸馏器分甑体和釜体两部分。通高53.9cm。甑体内有储存料液或固体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馏器外,在釜体上部有一入口,大约是随时加料用的。
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的观点,目前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仅靠用途不明的蒸馏器很难说明问题。另外东汉以降的众多酿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馏酒的踪影,缺乏文字资料的佐证。
6国外蒸馏酒的起源
在古希腊时代,Aristotle曾经写到:“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这说明当时人们发现了蒸馏的原理。古埃及人曾用蒸馏术制造香料。在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发明了酒的蒸馏。在十世纪,一位名叫Avicenna的哲学家曾对蒸馏器进行过详细的描述。但当时还未提到蒸馏酒(alcohol),有人认为尽管没有提到蒸馏酒,但蒸馏酒肯定在那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公元1313年,一位加泰隆(Catalan,分布于西班牙等国的人)教授,也许是第一次记载了蒸馏酒(alcohol)的人(上

白酒百科:蒸馏酒的起源


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美酒百科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百科:蒸馏酒的起源》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蒸馏酒的诞生,以具有蒸馏器为前提。但蒸馏技术起始于古代东方道教的炼丹术和印度及中东的香料提取术。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学者认为蒸馏酒的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在日本学者住江金的《酒》一书中,可知印度在公元前800年,已有一种名叫阿拉克(Arrack)的蒸馏酒;在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记述了一种将葡萄酒蒸馏而得的酒液。但蒸馏酒与其他酒类一样,从起源发展至工业化、大众化的饮料酒种,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各种蒸馏酒的历史,大多有数百年之久。

白酒起源自中国


对于白酒起源地的争议,同样因大安酿酒遗址的发现而得以终结。对于白酒起源地,史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元代时白酒蒸馏工艺由国外传入。元朝,由于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顺畅,来往频繁,在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有交流。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因此有人认为“阿刺古”酒从印度传入。经查,“阿刺古”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汁和稻米酿造的蒸馏酒。还有人认为白酒从泰国、西欧等地传入。对此,冯学恩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另有外来起源说认为,中国白酒源于蒙古西征从阿拉伯地区带来。同时,更多学者认为白酒起源于中国,包括中国生物化学领域方心芳院士。因为酿酒所用锅具是中国传统的锅具,与西方世界不一样。科技史方面专家研究推测,酿酒器具应为中国传统的锅和甑演变而来。”大安酿酒总厂董事长孔令海告诉《华夏酒报》记者:“此次复原辽代酿酒器具,所用灶台石、蒸锅、天锅以及木甑完全按照专家的指导进行。在一个半小时时间内,总共出酒50多公斤,平均酒度为54.5度。经过此前进行的几次预试验表明,这种古法酿酒最后的出酒率在45%~50%,实验获得成功。”冯学恩认为,这一实验成果验证了当时方心芳院士的推测,解决了白酒起源于中国,而不是国外传入的争议。“白酒是在中国传统发酵酒和锅具的基础上,改造演变而来,源于本土的文化。”据考证,西方在公元10世纪或11世纪发现蒸馏法,有可能通过发酵的饮料中得到较早的乙醇(酒精)。而在中国,辽代酿酒遗址证明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掌握蒸馏技术,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白酒起源于中国。冯学恩研究认为,辽代酿酒器具的体量也符合酿酒工艺要求。根据清代的记载,一个大型烧酒作坊年消耗的谷物达“千数百万石”,而烧坊内的烧锅一次蒸烧的谷物起码在六斗以上。酿制烧酒,首先要将谷物制成酒坯,其体积最少扩充一倍以上,如此计算,一个普通的烧锅,最小也要能容纳下一石以上的物料。而在此次模拟实验中,大小相同的蒸锅完全可以支撑这一数量的原粮。对于为何大安这一区域发掘到辽代酿酒遗址。冯学恩认为,在辽金时期,地处月亮泡和查干湖之间的大安地区应该是辽皇帝“春捺钵”(即春季的移动行宫)的地点。辽代“春捺钵”从正月开始,四月结束,将“捺钵”地点选在松嫩交汇湿地。“春捺钵”使周围产生许多酿酒作坊。“冬季,酿酒作坊酿造、储存,春天,‘捺钵’到来,就将酒奉上。”冯恩学计划在遗址周围进行考察,确定“春捺钵”的具体范围。

中国谷物酿酒的起源


原始人除畋猎外,也采集野生植物为食。他们在采集野生谷物时,完全可能在谷物成熟的时节多采一些,以备日后之需。我么已经知道,吃不完的含糖的野果放在那里,很容易直接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生酒;那吃不完的含淀粉的谷物,会不会也受到酵母菌的作用而自然发酵生酒呢?谷物不能与酵母菌直接起作用生酒,淀粉必须经过水解变成麦芽糖或葡萄糖以后,才能救化。从化学的观点来说,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都能直接被酵母菌起作用而生出酒精,这在酿酒中一般叫“酒化”。可是淀粉不能直接被酵母菌起作用生出酒精,必须经过水解变成麦芽糖或葡萄糖以后,才能“酒化”。这种由淀粉变为糖的作用,在酿酒中叫“糖化”。淀粉制的糖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的现象。通常遇到的是当我们细细咀嚼米面时,会觉得有甜味,这是由玉米面中的淀粉经脱液水解成麦芽糖的原故。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大汶口村南的“大汶口文化”遗址,经发掘、靠定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又一种文化。据山东考古所的同志介绍,大汶口文化下限距今四千三百多年,上限为六、七千年。有意义的是大汶口文化中,出现了许多专用陶制酒器,如高柄杯、双耳杯、盉等等。如果说这些酒器是大汶口文化后期的作品,那么距今也有四、五千年了。从开始饮酒、酿酒发展到有专用的酒器,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大汶口文化中专用酒器的发现,为我国谷物酿酒起源于六、七千年前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物证。前面说过,原始人在采集野生谷物为食的时候,就可能多次遇到谷物受潮发霉发芽生酒的现象。随着人们在采集过程中长期的观察、摸索和试种,逐步积累了一些栽培农作物的经验,农业随之业发展起来了。农业发展了,生产出来的谷物也逐渐多了,当然由于保管不善而发霉发芽成酒的事也多了起来。正如原始人用水果造酒一样,人们尝了谷物成的酒,很是喜爱,于是模仿着干了起来,谷物酿酒就这么“出世”了。所以汉朝淮南王刘安撰写的《淮南子》中说的“清酉央之美,始于耒耜”,即谷物酿酒的起源,几乎是和农业同时开始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简述中国清酒的起源


清酒在我国自古就有,根据《周礼·天官酒正》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虽然清酒起源于我国,但在国内市场清酒的品牌很少。中国清酒是用太行山优质泉水和磁山谷粟(小米)古法发酵酿造,酒液金黄透明,酸甜爽口,醇厚优雅,酒精度在12%至16%VOL之间。中国清酒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铁、钙、锌、硒、磷等,能有效保护肝脏、抗人体衰老;具有多种人体必需,但又无法合成的天然营养成份,同时还保留了北方小米特有的醇厚香味和清澈透明色泽等特点。那么,关于清酒起源是怎样的呢?清酒的名称最早见于3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文献《周礼》。《周礼·天官·酒正》记载:“辩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周礼》中还有“辩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皆为不同的酒类。关于清酒的记载也见于《诗经》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酒在中国兴盛千年之久,其崇高的地位和独特风格不仅被载入各种典籍文献,而且对周边邻国的饮食文化和酿酒产生了重大影响。大约在公元400年左右,清酒酿造技术传入日本,使之成为日本的国酒,从日本文献《播磨国风土记》载日本清酒出现的年代算起,比中国清酒相比至少晚了千年以上。毋庸置疑,中国是清酒的故乡,清酒源于古老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