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为孩子藏酒专题。这篇关于《为什么威士忌都在40度以上?》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很多威士忌老饕,对于威士忌的熟悉程度,远胜自己的对象。

从原料、发酵、蒸馏、桶陈、到调配,如数家珍,能揪着你不放,聊到不休不眠。

但为什么威士忌都在40度以上?资深如他们,也未必答得出来。

首先,威士忌酒精度不得低于40度,是法律规定的。

1988年制定的《苏格兰威士忌法案》,明文规定,任何想在欧盟境内销售或从欧盟外销的苏格兰威士忌,其酒精度数都不得低于40%ABV(Alcoholbyvolume)的下限。

美国波本威士忌也规定酒精浓度不得低于40%,包括我国《列酒管理法施行细则》亦有类似的规定。

低了怎么办?不好意思,不但卖不出去,你可能还会被热情地请到牢里,和狱警交流感情。

当然,烈酒酒精度的立法,其实是很有故事的。

故事源于1915年,当时英国的财政大臣戴维劳埃德乔治(DavidLloydGeorge)滴酒不沾,是个禁酒主义者。

劳埃德仿佛一个天选之子,来到人世的使命,就是为了降低烈酒酒精度的。

他多次通过调整烈酒税、理事会游说等手段,试图降低烈酒度数。当然,威士忌酒厂也不是软柿子,两者各种撕逼,各种互相diss。

当时英国的烈酒税收,是按照酒精度来的,产品的酒精度越高,酒厂的赋税越重。

而40度的酒精度,是当初酒厂得以生存并盈利的底线,他们不得不妥协,后来40度便作为威士忌的最低装瓶标准而保留下来。jiuKu365.CoM

这个40度也因此成了《苏格兰威士忌法案》立法的参考标准之一。

另外,除了法律的加持,酒厂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家法」,也就是自己的酒精规则。

比如大家常见的一个46%,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熟成数年的威士忌中,含有大量的脂类化合物和芳香醇,它们就是威士忌香气的主要来源。当酒精度数低于46度时,威士忌就可能会出现凝结的情况,进而牺牲掉酒的一些香气。

为了保留威士忌的香气,酒厂无形中形成了一套「威士忌酒精度不低于40度」的不成文规则。

自然,这个数字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些装瓶酒精度数则是43%,具体需要根据酒质而定。

无论是历史的沉淀,还是酒厂们的经验,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摆在眼前:

「对威士忌而言,特定的酒精度,意味着可以带来更多的风味。」

降低威士忌的酒精度时,也许大量的税金会被节省下来,但是最终酿出的威士忌品质也大打折扣,谁都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读到这里,「为什么威士忌都在40度以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显山露水:

这是法律规定的,也是无数酒厂沉淀下来的经验,更是保留威士忌万千风味的刚需。

当然,除了要知道威士忌的酒精度是怎么来的,掌握它的酒精度的换算法则,也是行走酒圈的重要知识点。

威士忌除了以「%ABV」为单位的,还会用到Proof这个单位。

Proof酒精浓度又分为美制和英制两种,其中美制Proof:1%ABV=2Proof,英制Proof:1%ABV=1.75Proof,混淆可是要闹笑话的。

最后,酒哥不认同某些酒友所秉持「威士忌喝原酒,才能品尝到真正风味」的说法。

不可否认,原酒能提供更厚实的口感,更浓郁的风味。

但加水、加冰块、加苏打水、加汽水任何一种尝试,都是全新的调配。不同的调配,绽放不同风味,产生不同的喜悦,这不就是喝酒的乐趣么?

何况,威士忌正是有了这种百变,才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俘虏了你我。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为什么我们喝不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


首先得承认,这个命题并不完全正确。市面上有些葡萄酒的确超过了17度,甚至还能达到23度之高。

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这类葡萄酒并不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普通类型的葡萄酒,而属于加强型葡萄酒。

加强型葡萄酒(FortifiedWine),即在普通类型的葡萄酒中添加白兰地等高度酒,使其酒精度上升,常见的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出产的波特酒、雪利酒、马德拉酒等。

我们是否想过这么一个问题:葡萄酒,度数低的我喝过意大利的asti葡萄酒,才6、7度,度数高点的,我喝过澳大利亚产区的,能到15、16度,可为什么在没有添加白兰地的情况下,就不能酿造超过17度的葡萄酒呢?

有人会说,不是不能吧,可能是因为17%的酒精度对消费者来说太高了,喝了容易上头。如此高度数的葡萄酒,肯定不好卖吧,所以才没有17度以上的葡萄酒出现。诚然,消费者对12-14度左右的葡萄酒,接受度更高,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也是不成立的,否则动辄40、50度的烈酒这么卖?

其实,你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不止葡萄酒,任何发酵型的酒类,度数都较低。那么,为什么普通葡萄酒无法超过17度呢?

1.酵母无法在高酒精度的环境下存活

葡萄酒属于发酵型酒精饮料,它不同于白兰地这种蒸馏型。发酵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酵母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19世纪,化学家巴斯德通过研究发现了发酵的原理:

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热量

这样一来,我们从公式中就可以简单的理解到,单细胞真菌,淘气的酵母宝宝在葡萄汁中快速繁殖,它们吃掉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而排出酒精、二氧化碳气体。没错,就是如此的简单,但是酵母在酒精度大约高于17度以上的环境中,不能愉快的生活下去,高酒精度会降低酵母的活性,直至死亡。换句话说,酒精度一高,酵母就挂了。酵母一挂掉,就无法再生成新的酒精。

当然,酵母的耐酒精度根据品种不同,承受的极限也不同,酒量较差的酵母只能喝到13、14度,好酒量的酵母最高可承受16度多的酒精,超过17度的超级酵母少之又少。

2.糖度不够转化到17度以上

除了酵母工作耐酒精度的主观原因,第二点是葡萄汁中的糖度,最终决定了无法将糖转化成17%以上的酒精度。

一升的葡萄汁中如果含有20%的糖(以还原糖计),可以通过发酵产生12.2%的酒精度。用比较通俗易懂的算法,一升的葡萄汁中,大约每17克的糖,可以转换为1%的酒精。

而通常来说,酿酒葡萄含糖量大约在一升200克到250克之间,具体数值与品种、成熟度等因素有关,有一定的上下波动,但是转化而成的酒精度亦不会超过17度。即使通过风干葡萄、冰冻或者贵腐菌侵袭,水分降低糖分上升,也受限与前文提到的酵母工作环境的问题。总之,想要用自然的酿酒方式超过酒精极限,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不要认为是市场无法接受高酒精度的葡萄酒,而是发酵的特性与原料的含糖量共同决定了葡萄酒最终的度数难以逾越17度,我们也就无从喝到如此高度数的葡萄酒了。

为什么市场上很少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


不知道大家在喝酒时是否有注意过一个问题,每款葡萄酒的酒精度数都不太相同,低酒精度的葡萄酒,大概只有5、6度,而高酒精度的也就15、6度。为什么我们很少能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呢?

酒分发酵酒和蒸馏酒

熟悉酒的人都知道,酒类产品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发酵型和蒸馏型两种。我们所熟知的啤酒、黄酒、葡萄酒、清酒等,都属于发酵酒,它们的酒精度普遍较低,10%-13%最为常见。而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之类的高度酒,都是蒸馏酒这一类,如果人们愿意,它们的酒精度是无上限的。

为什么很少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呢?

01、酒精度太高,酵母无法存活

葡萄酒属于发酵酒的一种,葡萄酒的酒精完全有酵母来控制。

早在19世纪,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就发现了发酵的原理,那就是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酵母菌可以利用糖分继续顽强存活,排出酒精、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而当酒精积累越来越多时,酵母菌就会死亡,葡萄酒也就很难发酵到17度。

02、葡萄中的糖分不足以发酵到17%以上的酒精度

酒精是由糖分发酵而来的。在一升葡萄汁中,17克左右的糖可以转化为1%的酒精。要想达到17%的酒精,需要葡萄的含糖量接近290克每升。

通常来说,酿酒葡萄的含糖量大概在200-250克每升,如果不经过特殊的处理,达到290克每升实在太困难了。即便是通过风干、冷冻抑或是别的方式使葡萄糖分浓缩,也很难达到290克。于是就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普通的葡萄酒很少能有17%的酒精度。

如果偏要喝超过17度的葡萄酒呢?

葡萄酒很难发酵到17度,但是一些加强型的葡萄酒能满足我们对高酒精度葡萄酒的需求。

加强型葡萄酒的酒精度在15%-22%之间,甜型、干型都有。一开始对葡萄酒进行加强,仅仅是希望能延长它的保质期,便于运输;而如今,加强酒也有了一大群粉丝,成为了葡萄酒的一种,它特殊的风味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常见的加强酒类型

01、波特酒

波特酒是葡萄牙的国酒,在葡萄酒还在发酵时,便向其中加入了77%的白兰地杀死酵母菌,酒中还剩余大量残糖,因此口感十分甜美,经常作为餐后酒,搭配饭后甜点。

由于陈酿和调配形式多样,波特酒的分类十分繁多。新鲜、年轻的波特酒颜色深邃、果香丰富,适合即开即饮,风格简单,整体柔和而讨喜;而经过陈年的波特酒则有更加丰富深邃的味道,果香、辛香料、橡木的气息融合在一起,发展出不可思议的复杂性,陈年潜力极强,是最为浓郁的葡萄酒之一。

02、雪利酒

雪莉酒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最爱,被莎士比亚称为西班牙的阳光。这种酒的酒精加强是在发酵结束后进行的,但真正成就它风味的则是雪莉独一无二的陈年系统。

在陈年过程中,雪莉酒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酿酒师则根据氧化的风格将雪莉酒进行分类。氧化程度较低的雪莉酒,口感较为新鲜,有着海水和矿物的味道。而氧化程度重的雪莉酒,则带有复杂而浓郁的坚果、蘑菇、咖啡等香气,口感和中国的黄酒非常类似。

除了以上这两种,马德拉酒、马沙拉酒、法国天然甜(VDN)葡萄酒也是较为知名的加强型葡萄酒,但在中国市场上比较少见。

此外,炎热产区的葡萄成熟度高,所酿出的葡萄酒具有更高的酒精度,比如澳洲巴罗萨谷的西拉,很多可以达到16度。

日本威士忌为什么这么贵?


全球酒业市场变幻莫测,但是最近十几年来自日本的威士忌却异常受欢迎,日本威士忌实际上已经以它独特的风味和历史成为烈酒市场上的重要类别。对于许多人来说,日本威士忌的酿造工艺、风味等自然有迷人之处,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日本威士忌不断高涨的价格部分日本威士忌甚至可以卖到10万美元以上一瓶的天价!

那么,为什么日本威士忌会越来越贵呢?

历史的起伏

要理解日本威士忌当前的高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日本威士忌曾经经历过的困难历史。

日本威士忌从上世纪30年代末开始发展,一直到1980年代初,整个日本的威士忌产业发展平稳,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费量都逐年上升。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日本威士忌的黄年时代,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爱上了这种蒸馏烈酒。不过,1980年代末,日本烧酎(使用发芽谷类来酿造的一种日本传统蒸馏酒,酒精度不超过36%,通常为25%)开始大行其道,让威士忌逐渐失宠。

在那之后,啤酒也成功占领日本市场,成为日本人最喜欢的酒精饮品。一时之间,威士忌在烧酎和啤酒的夹击下艰难求存,短短时间内许多威士忌酒厂开始相继倒闭。其余存活下来的威士忌厂商则大幅度降低产量,有意思的是,这一减产行为却成为日后日本威士忌价格飙升的最重要基础。

获奖无数

自1980年代末到千禧年左右的十多年时间,日本威士忌产业可谓陷入停滞。不过,2001年成为日本威士忌的重要转折点。在整个20世纪,日本威士忌都被视为苏格兰威士忌的跟随者,但是在2001年英国专业杂志「WhiskyMagazine」首次举办的「BestoftheBest」盲品大赛上,来自日本的NikkaWhisky「SingleCask余市10年」和三得利的「响21年」分获综合第一、第二名,震惊了全世界的威士忌爱好者们。

2003年,三得利的「山崎12年」获得国际烈酒挑战赛(InternationalSpiritsChallenge)的金奖,一年后该厂商的「响30年」再次获得同一比赛的奖项。自那之后,日本威士忌获奖无数,几乎囊括了威士忌所有类别的奖项。年复一年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获奖的事实,让一开始对日本威士忌抱有怀疑态度的业界人士和爱好者,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日本威士忌的成功。

卖出天价的日本威士忌

日本威士忌在各个世界威士忌大赛上大放异彩,随之而来的是全世界范围内对日本威士忌需求的剧增。不过,这时候人们发现,这些陈年威士忌的供给极为有限。由于1980年代以来日本威士忌消费量的下降,许多威士忌厂商不是倒闭了就是大幅度降低了产量,一些著名酒款甚至早已停产。

在这些名酒里面,轻井泽单一麦芽威士忌可以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于1956年建厂的轻井泽酒厂,在2007、2008年先后凭两款单一麦芽威士忌获得欧洲著名威士忌组织麦芽狂人(theMaltManiacs)年度评选的金奖,轻井泽开始成名,但是这时候距离轻井泽蒸馏厂的倒闭已经有7、8年时间了。

随后,轻井泽在拍卖市场上受到疯狂追捧,价格从几百美元一直上升到几千美元乃至更高。在2007年春天的欧洲拍卖会上,一瓶52年轻井泽成交价高达12.8万美元,创下欧洲拍卖史上价格最高威士忌的纪录;而在2016年,一瓶50年轻井泽则早已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卖出12.9万元的天价。不过,轻井泽的价格攀升还远没有结束。今年(2018年)1月30日,轻井泽50年再次打破世界纪录,拍卖价达到令人咂舌的29.9万美元!

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日本威士忌已经培养出一批特殊的收藏者,他们不计一切代价地买入高价日本威士忌,这些酒也许永远不会被打开来喝掉,而是不断地在交易市场上流通或是静静躺在收藏家的酒窖之中。由于这些威士忌只会变得越来越稀少,收藏日本威士忌几乎不可能遭受损失。

日本威士忌名酒在拍卖市场上的巨大成功,同样推高了普通日本威士忌的价格。目前,一瓶普通的12年日本威士忌价格几乎是同样级别的苏格兰威士忌的两倍,如广受全球消费者欢迎的三得利的「山崎12年」、「响17」等,这些威士忌通常产量不高,很快就会在市场上一瓶难求,人们不得不在二级市场上高价收购。

经历了历史上的起起伏伏,日本威士忌已经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为品质、稀有、奢华的象征。

威士忌为什么要加冰喝?


一口烈酒能够成功将你燃烧起来,虽然我国的白酒度数更高,不过威士忌的度数也不差。市面上的威士忌一般都是40多度,妹子们大多无法喝下这口烈酒。

加冰和调和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改善口感。加冰比调和有效的方面在于降低酒精的刺激。加冰算什么,加温水的都不奇怪。

正统饮法威士忌时加纯净水(注意是纯净水)而不是加冰,因为冰会锁住香气。加水的原因是高浓度的酒精会掩盖香气,要使用纯净水而不是矿泉水的原因是矿泉水中的矿物质会影响威士忌的味道。

加冰主要是为了爽一下,比如夏天。但是对于单一麦芽来说加冰绝对是浪费酒。冰一下去基本什么味道都尝不出来,只有冷水的感觉(有点象金酒的感觉)。所以但凡讲究点的酒吧都会问你要不要加冰,如果你说要,酒保会问几块。切记,最多两块,最好就一块。你说我要满杯子冰人家会以为你是煤老板。

当然,象波本这类味道本身就很杂的威士忌不用考虑这么多。苏格兰有句俗语:永远不要在喝威士忌的时候不加水;永远不要在喝水的时候不加威士忌。

纯饮的那类人很多时候也是会用滴管加水的。对于一些强度较高的酒,加水的效果会稀释其酒精含量,使得你更能在复杂的气味中分离出令人愉悦的气味,比如会少一些辛辣刺鼻的酒精味,多了很多花香果香麦芽香,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稀释过程中释放并被嗅觉分离出来的。

同时在饮用的过程中,舌头难以避免会被酒精所麻木,味觉会变得迟钝,在纯饮几口后加入少许水,比如两份的威士忌加一份的水,会让之后的饮用变得更为美味而温和。讲究纯饮的高地人有时会建议纯饮时一口威士忌一口水交替着喝。

加冰的过程首先大块的球状冰比较美观,放在水晶杯子里摇晃时叮叮当当的声音让饮用过程变得非常开心。再者,影响冰块的融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冰块本体尖锐角的多少,和冰块与液体的接触面积。

而球状冰表面都是钝角,且在相同体积下表面积最小,所以融化速率较慢,可以在饮用威士忌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威士忌从浓到淡,香味从浓烈到温和的各种阶段。也不必过分担心由于冰块过快的融化最后变成喝威士忌口味的水。

为何国外烈酒大多只有40度 中国白酒却是52、53度?


烈酒一直是很多酒友都非常好奇好奇并且非常愿意尝试的,白酒是很多酒友心目中的烈酒,但是在中国市面上白酒的度数大部分是52或者53度,然而在国外烈酒却大部分是40度,这是为什么呢?

1、国外烈酒为啥大部分是40度?

其实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国外那些我们熟知的烈酒大部分是40度,比如:白兰地,40度;威士忌,40度;伏特加,40度。难道真的是国外只能酿造出最高40度的烈酒吗?其实国外也可以酿造出40度以上的烈酒并且批量生产,他们生产的烈酒大部分是40度是有原因的:

法律规定

比如伏特加40度的原因就是因为俄罗斯的法律规定,这来源于一个传说:俄国沙皇伊凡雷帝统治期间引入了伏特加,当时很多酒店老板为了增加利润开始稀释伏特加。这一举动引起了顾客的不满,于是顾客和酒店老板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为了终止这类纠纷,彼得大帝颁布了一纸法令:如果酒店里供应的伏特加的表面不能点燃,顾客可揍死酒店老板。人们发现,40%的含量是室温下酒精的蒸汽还能再靠近表面处燃烧的最低限度。所以酒店老板采用这个最低限度,以便在利润和人身安全之间达至最佳折中。

烈酒税太高

其实在西方和国外很久以前也是有度数比较高的烈酒的,但是后来多方面因素,西方在制定酒精标准的时候把40度以上的定位烈酒,并且征收很高的烈酒税,所以很多酒厂为了不缴纳烈酒税酒生产最高40度的烈酒,久而久之40的酒就变成的国外的烈酒了。

2、中国白酒为什么大部分是52、53度?

适宜保存

首先考虑的是存储的问题,这是因为白酒在45度以下不太适宜长期保存,微生物会使酒质变酸,有的时候会影响口感。

调制问题

我们生活中常喝的白酒需要调酒师调制,以达到特有风味。为了保证同一批次的酒质、口味相同,调酒师将70度原浆酒加入低度酒尾,所以酒精度就降到52度左右。并且酒里面的微量成份为酯酸醇醛酮等微量成份,而以上物质在52℃酒精里面是融合得最好的。

饮用习惯

国内白酒的饮用度数差异较大,通常情况下:东北内蒙及山东35一38,河南湖南赣北以及西北地区为50一52,安徽江苏40一45,浙江广西28一38,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度数较为广泛,但普遍在42一52之间较为主流。所以白酒度数主流为52或者53度。

其实无论是高度酒还是低度酒只要我们自己喜欢就好,适合自己的口感就好,再烈的酒也终究抵不过我们喝酒时炽热的感情,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适量饮酒,健康生活!

为什么人们偏爱52度、53度的白酒?


白酒度数的高低取决于食用酒精(乙醇)含量的多少,乙醇的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一般来说,40度以上是高度白酒,40度以下是低度白酒。

我国现行标准白酒的度数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等。但要论哪个度数的多,那真的不得不提52度白酒了。至于为什么白酒52、53度度居多?还得从以下几个原因着手分析。

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倡导低度白酒

比如浓香型白酒代表五粮液,在解放前,五粮液的度数非常高,高达60多度接近70,基本是属于原浆,也就是蒸馏出来的高度酒,经过稍微的处理就拿出去卖了,这也成就了五粮液酒特有的香气和丰富的口感,但毕竟度数太高,不能接受的消费者也大有人在。加上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倡导生产低度白酒、健康酒,所以五粮液渐渐的也开始降低度数,而所谓降度,不是随便加水进去降低浓度就可以了。

白酒酿造工艺的决定

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最好的度数是在52度54度,此时酒的口味最醇和。比如,酱香型酒经过发酵蒸馏得出的第三、四、五轮次的酒是最好的酒,大约是53左右。而浓香型酒在酿造过程中,经历掐头去尾取中间的生产工序,产出的酒度数也是在52度左右。

名酒52度居多

并不是所有的白酒都在遵从52这个标准,只是较为出名的几类恰好是这个度数,茅台是53度飞天茅台最有名,五粮液是52度水晶瓶,董酒是54度国密,给人52的印象罢了。而且一般来说白酒的度数再低也不会低到30以下。因为白酒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丰富的香气和特的口感,这些是白酒里的内涵物质所带来的。度数过低,内涵物质是不容易保留的,特别是白酒中的脂香成分。

人的味蕾的适应能力

就好比声音,超低音海豚音啸叫什么的都有,但人耳朵能精确辨认嗓子发声的就那么多,酒也一样。非要处女座的话,白酒可以从1度到100度都没问题,但是太低度了,如韩国烧酒、日本清酒那样的,中国人暂时适应不了,真高到70往上,一般人的身体也受不了,所以受大家欢迎的中国白酒的度数,往往就是现在这个掐头去尾留中间的状态。

威士忌一般多少度?


威士忌是一种由大麦等谷物酿制,在橡木桶中陈酿多年后,调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瘤酒。英国人称之为生命之水。那么威士忌一般多少度?

平时我们所见的威士忌多少度,一般是40度的,与我国白酒度数相比还是属于低度酒。世界上最著名最且代表性的威士忌分别是苏格兰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美国威士忌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类。

40度芝华士12年苏格兰威士忌,芝华士12年延续了芝华士始终如一的独特传统。自19世纪首度推出以来,这种口感醇和丰润的苏格兰威士忌已使芝华士兄弟公司誉满全球。

40度英国帝王12年特级苏格兰威士忌,融陈过程是将调和后的12年威士忌再存入特选的陈年橡木桶,经历多一次的6个月的积淀融合,进一步吸取陈年橡木桶的独特气味和迷人色泽。经过融陈后的帝王酒仿佛再获新生,区别于苏格兰其他地区的出品,能达到如加倍年份般的醇滑口感。

40度英国皇家礼炮21年,选用上好的谷物和麦芽威士忌调配而成,并且经过了严格的二十一年以上的酝酿,进而成为举世推崇,并用以向成功人士的极致成就献礼的威士忌佳酿。

40度英国马谛氏21年,呈深琥珀色,醇厚馥郁,带着淡淡太妃糖和奶油香、幽雅的木桶香气和烟熏风味,入口温和饱满,丰富韵味香气相互缠绕,深层幽雅却又层次分明的后韵。

为啥国外烈酒大部分是40度而中国烈酒大部分是52度、53度?


烈酒一直是很多酒友都非常好奇好奇并且非常愿意尝试的,白酒是很多酒友心目中的烈酒,但是在中国市面上白酒的度数大部分是52或者53度,然而在国外烈酒却大部分是40度,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中国人口感的问题还是国外的酿酒技术问题呢?今天小酒瓶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方面的话题。

一、国外烈酒为啥大部分是40度?

其实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国外那些我们熟知的烈酒大部分是40度,比如:白兰地,40度;威士忌,40度;伏特加,40度。难道真的是国外只能酿造出最高40度的烈酒吗?其实国外也可以酿造出40度以上的烈酒并且批量生产,他们生产的烈酒大部分是40度是有原因的:

(1)、法律规定

比如伏特加40度的原因就是因为俄罗斯的法律规定,这来源于一个传说:俄国沙皇伊凡雷帝统治期间引入了伏特加,当时很多酒店老板为了增加利润开始稀释伏特加。这一举动引起了顾客的不满,于是顾客和酒店老板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为了终止这类纠纷,彼得大帝颁布了一纸法令:如果酒店里供应的伏特加的表面不能点燃,顾客可揍死酒店老板。人们发现,40%的含量是室温下酒精的蒸汽还能再靠近表面处燃烧的最低限度。所以酒店老板采用这个最低限度,以便在利润和人身安全之间达至最佳折中。

(2)、烈酒税太高

其实在西方和国外很久以前也是有度数比较高的烈酒的,但是后来多方面因素,西方在制定酒精标准的时候把40度以上的定位烈酒,并且征收很高的烈酒税,所以很多酒厂为了不缴纳烈酒税酒生产最高40度的烈酒,久而久之40的酒就变成的国外的烈酒了!

二、中国白酒为什么大部分是52、53度?

市面上中国白酒最常见的基本上是52或者53度的白酒,这是为什么呢?小酒瓶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原因各位酒友来看看是否还有要补充的呢?

(1)、适宜保存

首先考虑的是存储的问题,这是因为白酒在45度以下不太适宜长期保存,微生物会使酒质变酸,有的时候会影响口感!

(2)、调制问题

我们生活中常喝的白酒需要调酒师调制,以达到特有风味。为了保证同一批次的酒质、口味相同,调酒师将70度原浆酒加入低度酒尾,所以酒精度就降到52度左右。并且酒里面的微量成份为酯酸醇醛酮等微量成份,而以上物质在52℃酒精里面是融合得最好的。

(3)、饮用习惯

国内白酒的饮用度数差异较大,通常情况下:东北内蒙及山东35一38,河南湖南赣北以及西北地区为50一52,安徽江苏40一45,浙江广西28一38,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度数较为广泛,但普遍在42一52之间较为主流。所以白酒度数主流为52或者53度。

其实无论是高度酒还是低度酒只要我们自己喜欢就好,适合自己的口感就好,再列的酒也终究抵不过我们喝酒时炽热的感情,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适量饮酒,健康生活!

品酒香,交酒友,知酒事

酒评网旗下酒友论坛(bbs.jiuping.cn)正式上线,点击文末了解更多即可进入。搜索微信公众号酒评网学习多酒知识。

有人明明半斤以上白酒的量 为什么两瓶啤酒就醉了呢?


痛饮狂歌飞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诗圣对于诗仙的咏叹。毫无疑问李白在饮酒的历史上也是风云人物,多少酒友向往和李白一样拥有一个可以装得下乾坤的酒壶,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醉倒,何谈作诗呢?甚至于能喝半斤白酒的人喝两瓶啤酒就能醉倒,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酒瓶和大家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人可以喝半斤甚至更多的白酒,但是喝啤酒的时候刚刚喝了两瓶就显醉态了呢?难道白酒中的酒精和啤酒中的酒精不一样吗?

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其实和饮酒的速度以及酒精的吸收速度有关!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酒精在人体内的主要吸收场所是哪里?

众所周知酒精在我们人体内的主要吸收场所在小肠,小肠对酒精的吸收既迅速又完全,那么既然吸收场所是同一个地方为什么会出现饮酒后不同的反应呢?这就和不同酒类的酒精在人体的吸收速度有关了,很简单,酒精的吸收速度越快我们醉倒的速度也就越快!

酒精的吸收速度

通常情况下酒类饮品的酒精浓度越低就易于吸收,酒精在我们人体内的消化吸收速度就会越快,也就是说我们会醉的越快!反之酒的度数越髙,反而吸收缓慢,醉得也就慢。

而白酒相对于啤酒来说属于高浓度酒精饮料,酒精在我们体内的吸收速度要比啤酒速度低,并且高浓度的酒精饮料刺在进入我们人体的时候会刺激胃的下部开口幽门,引起胃幽门痉挛,从而延缓酒精进入小肠,从而也会延缓酒精在小肠的吸收。

所以酒友们不要认为自己白酒酒量还可以,所以在喝啤酒或者酒精浓度低的酒类饮料是就可以用牛饮的方式肆无忌惮的饮用,这也就是很多白酒酒量不错的酒友在饮用一些低度酒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醉酒窘状的原因。

其他原因

上面小酒瓶分析的只是酒精的吸收速度一方面的原因,其他一些原因也是存在的:我们人体达到一个醉酒的状态是体内的酒精浓度上升到一定数值,当我们在喝白酒的时候经常会轻酌慢饮,很少出现对瓶这种豪饮的情况,所以体内酒精浓度不会快速到达醉酒的数值。

反之当我们饮用啤酒等低浓度酒精饮品时,经常会出现干杯或者对瓶吹等现象,这样的做法会使得我们体内的酒精浓度快速升高到醉酒的数值,这也就是如果单纯从饮用的酒精数量来计算原本酒友们可以和更多啤酒的时候却出现了醉酒的状态!

当然在喝酒的时候还会有很多因素比如环境、心情等其他因素影响我们的状态,但是小酒瓶认为上面的两个因素是我们能喝半斤甚至以上白酒的人喝两瓶啤酒醉倒的原因,酒友们大家是怎样认为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喝酒是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只有在喝酒的时候我们的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忘却工作的烦恼,房子、车子的需求,爱人、孩子、老人的期盼但是当我们放下酒杯的时候我们又会把这些责任勇敢的放在肩上!但是小酒瓶还是要提醒各位酒友的是:适量饮酒,健康生活!

民国时有钱人都在喝黄酒,为什么如今却逐渐没落了?


前几天有酒友在微信上和酒评君聊天,问到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曾经非常盛行的黄酒如今风光不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黄酒的沉浮兴衰?黄酒还有没有机会再崛起?一时间酒评君竟然无言以对。一方面这个话题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一两句话无法概括,二来和白酒相比,黄酒这个曾经令国人无比自豪的国酒确实有些尴尬,这让酒评君感慨万千。索性今天就单独撰文,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酒评网文/酒评君(微信号:9919385)

不少北方人知道黄酒,大抵源自鲁迅那篇叫做《孔乙己》的小说。小说里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要温两碗酒、一碟茴香豆的情节仿佛历久弥香的老酒,穿过儿时的记忆久久挥散不去。通过这个情节,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一是黄酒要温着喝;二是茴香豆是下酒的标配。以致多年以后我们能够描述的喝酒最美好的画面莫过于此:一个下午,二三好友,几瓶老酒,一盘茴香豆。

虽然如此温情的画面在如今白酒盛行的社会近乎奢侈,但在民国时期,却是一件普遍而又风雅的事情。据说,鱼干、茴香豆、点心、黄酒便是鲁迅先生最爱的搭配。在江、浙、沪、闽地区的大家庭和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中,对黄酒的忠诚度是比较高的。饮黄酒也不像啤酒那样用以解渴,适宜速饮,不像烈性的白酒需一口闷方能体会其香和味。因此,饮用黄酒的人,往往会被认为具有黄酒那种不烈不淡,醇厚敦朴的中庸性格。

事实上,中国人饮黄酒的历史非常悠久,这主要和酿酒技术的发展过程有关系。据考证,至少在殷商时期人们便开始酿造黄酒,而在北魏时期才有了关于酿酒技术的系统性的总结。唐宋时期是黄酒发展的巅峰时期,酿造技艺也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北山酒经》中对酿造黄酒的每一个步骤都做了原理性的总结,甚至明确记载了煮酒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存,这比西方社会提出的高温杀菌整整早了700年!

直到元朝,随着蒸馏器的引进,蒸馏酒才逐渐出现,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才初具雏形。但这时候黄酒依然有很大的市场。明朝时黄酒达到了鼎盛时期,并逐渐出现了南酒北酒之分。随着南酒逐渐向北方推广,南酒逐渐成为主流,而北酒逐渐走向了没落。直到今天,黄酒的主要产地仍然主要分布的江、浙、沪、闽等地区,而北方,也只有山东即墨老酒、河北北宗黄酒、陕西稠酒和大连黄酒比较出名。

数千年的酿造和饮用历史,使黄酒深入中国人的血液,成文中国文化中最醇香的一部分。而我们知道的历史上几乎所有关于酒的人、事、传统、风俗、仪式、礼节,以及诗词歌赋基本上说的都是黄酒,而白酒的流行,则是相当晚近的事。明清时期白酒才兴盛起来,但其规模和影响仍不足以超越黄酒。

黄酒的兴衰离不开技术、经济、政治乃至文化的推动和左右。清末民初,战争频繁,当时的北方盛行烧酒,而南方以黄酒为盛南方的黄酒,家家可酿,而购买烧酒则需到烧房酒肆方可。

整个民国时期有关白酒的主流观念是酿酒耗费粮食,因此在酿酒原料的选择上,通常选择高粱、谷子等杂粮。彼时,高粱被普遍认为是酿酒的上佳选择,由于酿酒粮食与食用粮食没有过大冲突,政府也便逐渐放宽限制,开始鼓励和支持酿酒业的发展。此时中国白酒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南北方分支:白酒产量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北方流行高粱酿制的烧酒,南方流行稻谷酿的黄酒。

民国时期,中国白酒的酿造技艺已然成熟,全国各地涌现出各大名酒的产地,当时白酒著名产区主要有汾阳地区、凤翔地区、洋河地区、泸州地区以及茅台地区。此外,还有牛庄地区、天津地区以及山东地区。至此,白酒的规模和影响开始逐渐超越黄酒。

但即便如此,当时有身份的上层社会还是多喝黄酒,他们认为白酒燥烈,上不了席面。北京多喝花雕、惠泉、即墨黄酒、良乡黄酒。外地大宅门也喝黄酒,1948年曲阜清查孔府文物,从后堂楼清出来五十坛绍兴酒,上面泥封盖戳有咸丰、同治、光绪,打开酒坛子后满屋喷香,倒在碗里浓乎乎的。

白酒全面超越黄酒,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儿。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温饱问题。而更加节省粮食的白酒,以及后来被酒友们广为诟病的液态法白酒(酒精酒)便成为那个特殊历史时期解决人们对酒精饮料需求的权宜之计。

白酒的度数高,易于保存和运输,非常适合原理商业节点的人群,兵卒、旷工、脚夫、拓殖者等;白酒口感烈,一小口就能满足人们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对感官刺激的需求;而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从南向北的迁移,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白酒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人们的饮食偏好和味觉记忆是可以被改变的,尤其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随着白酒大面积的普及,之前喜欢低度黄酒的人们开始逐渐适应并喜欢了这种口感更重、味道更浓、刺激更强的高度烈酒。随着白酒酿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放大,白酒的口感和利润也有了质的飞越,在需求和利润的双重刺激下,反过来又更加巩固了白酒在当今的社会地位。

然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物质匮乏的年代已经远去。温饱对人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随着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流传千年的黄酒文化回归和精神享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黄酒作为一种健康、恬淡生活的代表,再次崛起也绝非不可能。

品酒香,交酒友,知酒事

酒评网旗下酒友论坛(bbs.jiuping.cn)正式上线,点击文末了解更多即可进入。搜索微信公众号酒评网学习多酒知识。联系酒评君,微信号:9919385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