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饮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我国传统民谣中的饮酒文化》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饮酒的民谣不少,大多是劝酒令。透过这些劝酒令,可以反映社情民意,更可以瞥见国人的千古饮酒文化。

劝酒令中雅一点的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舍命陪君子;俗一点的如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民谣反映社情民意。这些年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强调与国际接轨,强行劝酒,硬要把人灌醉的劝酒令少了,反映世风民情的民谣多了起来。比如,喝酒像喝汤,此人在经商。有的商家练就善喝豪饮的本领,在与客户觥筹交错时乘着酒兴把生意搞定;喝酒不受伤,老弟在镇乡。基层干部迎来送往,陪吃陪喝,强颜欢笑,心头烦躁,久经(酒精)考验,实属无奈;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要喝醉,喝醉就要乱睡。说明美酒也是把双刃剑,既能助兴,也能乱性。有道是:喝酒不醉是英豪,见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此诗巧妙地将酒色财气四字嵌入诗中,颇像劝世文。

民谣,是民俗文学的分支,其历史悠远,多为老百姓口头创作的民谣,流传的快,传播的广。很多流传至今的民谣我们无法确定其作者是谁,但丰富且朗朗上口的内容却能将文化更长久的传承。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解读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喜酒文化


喜酒是婚礼中的助兴项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喜酒文化。许多酒企自然也懂得借力,许多专为婚礼打造的喜酒也相继问世,并且越来越多,如五粮液婚宴酒、口子红双喜、茅台百年好合等等都为婚宴市场而生。

中国传统婚礼的喜酒礼仪

民间婚宴礼仪繁琐且讲究,从入席落座到菜品组成,从进餐礼节到菜品摆放,都有一整套礼仪规矩。喝酒作为中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更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亲家对敬表明会亲订约、新人喝交杯酒意为同甘共苦,向父母敬酒表示认亲入门等等。

喜酒也因此成为了婚礼的代名词,办喜酒即为办婚事,喝喜酒即为参加婚礼。当婚宴进行一定程序,新人就要根据宾客主次,依次向每位出席婚礼的宾客敬酒。作为新人,在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为客人端起酒杯,但不要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人要向宾客道谢,同时将客人的酒杯再度蓄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作为客人,在品饮喜酒时,要记得给新人送上吉祥语,道上一句恭喜,同时要掌握饮酒的度,适量为宜,不能让新人饮酒过度,以保证婚礼健康愉快的氛围。

婚宴喜酒搭配

现今,为配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菜肴,在中国婚宴中,新人多选用红酒、白酒。在大城市中,红酒多作为婚宴的开场酒,一是因为色调为红,让人联想到喜事;二是相对白酒,宾客饮用红酒不易产生不适感。而白酒能成为婚宴喜酒中的主角,主要在于其伴随时间的累积而愈发浓郁醇香,具有长长久久、白头到老的喻义。

当然,在中西合璧的婚礼中,部分新人也可启用白兰地、威士忌这样的洋酒作为婚宴用酒。位于村镇的新人为强调本土特色,也可选择米酒或当地的果子酒。但是,在婚宴中应固定好酒的品种,不易搭配太多,否则易醉。

婚宴为何多用酒?

从传统文化中领悟,酒不仅是设宴邀友时能够助兴的佳酿,也是婚礼庆典中可以带来吉祥寓意的饮品。酒既与九音同相联,在传统文化中九最大,富有吉祥寓意,又与久同音相通,中国新人最期盼的祝福莫过于白头到老、天长地久。于是酒成为了婚宴饮品的上宾,是中国婚礼中必须登场的吉庆物。

很多人都在说传统文化的缺失,越来越少的年味,越来越淡的节日气氛成为谈论热点,当然也包括传统的喜酒文化,其实并不然,这些传统在新的时代只是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存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独有的特征,以喜酒文化为例,现在许多的明星结婚,不还在延续最传统的中方模式吗!

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礼


我国的民间饮酒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在各地的众多民族之中,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仍然留传至今。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种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烦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所以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他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我国白酒文化中的四韵和五意


白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白酒文化建设上来说,许多人用尽十八般武艺进行探索和实践。但若是从品味文化上来讲,可大致分为四韵和五意。

白酒文化四韵

四韵指的是色韵、香韵、味韵、格韵。韵是赏酒、评酒、品酒、鉴酒的一种感知状态,既是对酒性品质的表达,也是对美味欣赏层次的诗意表达。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韵的高境界是合,色香味格,融合而不同,美轮美奂,恰到好处。

白酒文化五意

五意,指的是意向、意境、意情、意趣、意义。

意是喝酒、爱酒的一种感知状态,既是精神情怀的表达,也是人性修养的体现。比如花看半开,酒饮微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意的高境界是融,将爱酒的状态真正的融于自身,匠心追梦。

五千年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拥有了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如今白酒文化被赋予许多现代化的意义,但若回归传统与宁静,更能发现白酒传统的内涵。

酒以载道 五粮液美酒中的传统酒文化


五粮液为浓香型白酒的引领者,在我国酒文化历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五粮液的自然生态环境、原料配比,还是五粮液的生产工艺和酒质等等,无不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深厚的传统酒文化。

美国近代酿酒学家克鲁斯在《葡萄酒酿造工艺学》一书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蒸馏器和蒸馏酒的国家。作为中国白酒的典型代表和当之无愧的领导者,五粮液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肩负着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承担着中国文化输出的重任。

在被誉为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之最的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里,以浩瀚的史料、大量的实物为证,图文并茂,展示了我国5000年悠久的酒发展历史。从果酒、露酒、药酒到酱香、浓香、兼香、清香型酒,从发酵酒到蒸溜酒技术的进步,酒与人类、酒与经济、酒与政治、酒与战争、酒与友谊、酒与诗画、酒与爱情、酒与宗教等酒文化知识都有详尽的呈现。历史上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诗词歌赋,都在这美酒的浓香中流传千古。

《易经》曰: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自诞生之初,酒的意义就不限于是一种液体物质,它已从形而下的物品发展到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的舞台。在笔墨之外,酒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的发展和演变始终都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生相伴。

古人最为推崇的七个文化领域琴棋书画诗酒花当中,唯有酒是和其它六种文化相辅相成,渗透结合最为紧密。酒从最先被用于祭祀天地神灵和巫师治病,到后来变成王公贵族享用的一种奢侈的饮料,再到走入重大活动和庆典中,已经演化成一种不可缺少的礼仪习俗,最终逐步走向民间,以至于无酒不成节,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

让我们把时光倒流至夏王朝以前,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有了剩余,推动了酒的酿造和消费。人工酒作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种标志。而酒行业的发展,反映的其实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酒业兴衰成为粮食丰歉和国运昌败的晴雨表。

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酒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内涵是其中酒礼的体现,祭祀中的酒礼与传统的中国宴会中的酒礼都体现出了传统中国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伦理秩序。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素材与灵感源泉,酒对中国古代文学、书画、包括哲学思想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酒是礼仪的载体:

考察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纵向发展史,不难发现,酒文化受社会政治的改造成为对伦理思想的承载,最主要是通过酒与礼的密切关系所体现出来的。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把饮酒行为纳入礼的范畴,通过饮酒活动承载礼的伦理功能,是中国古代酒文化发展历程中尤为突出的特征,也是中国酒文化最深层的精神内涵。酒礼,是饮酒的礼节,用以体现饮酒行为中的尊卑、长幼以及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酒礼,作为中国酒文化的最核心部分,主要体现在祭祀活动和大小宴会中。宴席中的酒:社会关系的纽带。

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酒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饮酒总是伴随着酒令,音乐,赏花赏月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酒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酒在中国文学史上更加神秘的功效是酒能给文人以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贺知章春兴: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酒后作诗,往往才思敏捷,妙笔生花。酒后幻觉使人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生命得到升华,达到一种超然境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经典之作。

酒文化是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就是粮食已经比较充足,酒不再像古代那样珍贵了。几千年的传统礼仪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而在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受到各种思想冲击的现代社会,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却在逐渐缺失。传统礼仪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其中承载着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缺失使得只有空壳的酒礼岌岌可危,很多人对酒桌上的现象嗤之以鼻。因此,重新探寻古代酒礼极其内在的文化含义,对当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无论是周人的饮酒行礼,还是唐人的饮酒怡情,都值得当代人思考和学习。

斗酒文化 古代饮酒的娱乐文化


喝酒在现代是门艺术,不仅要有好的酒量,也要适当学一点斗酒的技巧,喝酒不是目的,娱乐才是根本,如果喝酒成了竞技比赛,就失去本身的意义,成为一场毫无意义的丑态,在斗酒方面,古达有更好的把握。

亦作鬭酒。比酒量。唐杜牧《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荆轲使与太子丹相见,丹命入席同坐。清陈维崧《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清陈于王《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文化可分南北,但喝酒是为了娱乐就发明了猜拳:猜拳是自己赢了对方喝酒,自己手上出的数,与对方手上出的数,相加是自己嘴里喊出的数是赢了对方;三拳两胜,自己赢了对方两拳,让对方喝酒,酒有定量、也有数量,酒定量是一个三盅一两,也可随意数量和酒量。小酒杯,倒酒倒奇数;一盅、三盅、六盅、九盅或十二盅,输两拳喝一盅,也可以输一拳喝一盅,或输两拳喝一盅,双方猜拳前先协商好再开拳。

打关;例如:一桌坐十人;一个人打关,九个人接关,先从某一人开拳,一般从酒量大者开拳,剩余九人从左到右接关,九个人接完关后,交给下一个人打关,顺序还是从左到右交关,有的人酒量大,但拳总输,有的人酒量不大,但拳总是赢,喝酒是又比技术也比酒量。十个人打完关后,还不尽兴,可以拳打胜家,也可以拳打败家,目的就是要上对方喝好为止,喝好的标准是;自己说不能再喝了,再喝就高了。前提是不能再参与,也可以退出去,也可以吃菜,也可以代替别人喝酒,但不能出拳找别人。

摇色子定输赢,前提是要有两个色盅,每个色盅里放三个色子,一个色子有六个面,每个面上有一数,一、二、三、四、五、六。双方一起摇,摇完后放在棹子上打开盖,数大点、扎金花、吹牛。只要对方认输喝酒就可以。

数大点;摇了色盅打开后,色子面向上的数字,三个数相加点多者赢,小者输。先定好大者喝,小者喝都可以。

扎金花;三个一样的数算豹子,三个联在一起的是连条,三个不联在一起同色是金花,联在一起同色是金连条,一、二、三赢四、五、六。一、二、三的金连条最大,对子压单,两个一点,压其它点,双方都有对子数大点。豹子双方喝,也可对方喝,事先有约就可以。

吹牛;双方喊的数与接开的数相加时;喊对的赢,我喊两个六,如果对方认为你没有两个六,可以打开见结果,你有一个点,他有一个六,也算你赢,一点可代替其它三个数,对方要喊三个一样的数,可以压你的两个数,四个数压三个数,最大是六个六,也就是你有三个六,对方也有三个六,对方喊的是六个六,对方算赢,没有六个六,算输。

在猜拳中以福建闽南人划拳最为有技术,一般标准的拳法是拳不离拇,也就是你每次出拳,除了零以外,都得加上个拇指!例如:

一,出大拇指就行了;

二,大拇指跟食指;

三,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四,大拇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

而且划起拳来都要带点花哨的说法诸如:,五魁首、三星高照、四季发财。

喝酒需先过“三关” 盘点我国广西饮酒文化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又是我国酒文化得以完整传承的所在地,少数民族的许多饮酒文化、风貌是我国传统酒文化最原始的部分。

瑶族三关酒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广西红水河两岸。广西瑶族在迎接村寨的集体客人或十分重要的单个客人时,要设三关酒迎接,三关酒是表示十分尊敬的礼节。主家派人在屋外必经之路上设三道酒关,每经一关须饮两杯,三关之后,方进屋宴饮。

瑶族在接待客人光临前,就把一只灌满酒的葫芦挂在堂屋门背后,等待客人将近大门时,立刻斟酒一碗,迎上前去,一手搭在客人肩上,一手递到客人面前,要求客人喝进门酒,客人应毫不迟疑喝干。若逢节日或喜庆日,客人喝完酒后,主人还要朝天鸣放鸟枪,向全寨人通报有贵客光临。进门酒之后,还将在前往主人家中的路上设两关,饮过之后主人全家便都要出来迎客进屋,客人若无酒量,可浅尝辄止,表示谢意。朴实的民风,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你流连忘返,喝下的酒都是甜的。喝了不上头的酒,瑶族是至今还仍然保留独特风俗的少数民族之一,尝一尝瑶族的美酒,感受下瑶族的独特风情无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传说此习俗起源于巴马瑶族的祖先卡罗,卡罗生下三个月后父母相继过世,善良的汉人盘尧收养了他。卡罗成家后为报答养育之恩,率家人采药酿酒宴请二老。在迎接养父母的当天,卡罗带族人到寨外十五里处设酒关,每五里设一关,每至一关,卡罗就敬二老甘醇的美酒两碗,以表隆重和真诚。此传说不仅反映了汉瑶人民的团结友谊,而且寓意瑶家敬客之情真挚。

广西酒文化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时期,广西的酿酒业就已经兴盛起来,首先在苍梧地区形成酿造规模。苍梧,郡名,在今梧州地域。汉朝的苍梧出产上等美酒,名曰苍梧缥清酒,又回苍梧清。汉人刘熙《释名释饮食》记载:酒言宜成醪、苍梧清之属也。宜成醪,指湖北宜城出产的酒。汉代的酒类产品以宜城和苍梧所产最为知名,论其品位、质感均在各地酒品之上。苍梧酒和宜城酒均为米酒,采用传统发酵方法酿造。按汉代酿酒,有清、浊之分。浊酒或称为醪,又称白酒,是一种比较浑浊的米酒,制造特色是用曲量较少,酝造期较短,成酒后醪液浓稠、色泽深重,但酒精含量不高。清酒的用曲量较多,酝造期也较长,还须经过过滤、压榨等工序进行特殊处理,因而酿成后,酒液比较清澈,酒度也较高。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古代酿制的米酒都按清、浊来分类。汉朝时,宜城酒是浊酒类的杰出代表,而苍梧酒则达到了当时清酒类的最高水平。为此,苍梧清酒在汉酒中出类拔苹,声名大噪,就连当时的皇家酒品都为之逊色。桓谭《新论》就说:玄酒不如苍梧之醇。玄酒,朝廷为国把大典而特酿的礼仪酒,具有极高的规格,在汉代人看来,皇家宝酒的品质滋味也要排在苍梧酒之下。仅此一点即可得知,汉代的广西酒业已经生产出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的酒类产品,这种酒就是苍梧清酒。

魏晋时期,苍梧酒业继续保持着强劲走势,其酒类产品行销于很多地区,让天下酒人为之传觞,史家美誉则接踵而来。《御定历代赋汇》卷一OO引曹植《酒赋》这样描述当时酒事风貌:其味有宜城醪醴、苍梧缥清。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或云沸川涌,或素蚁浮萍。尔乃王孙公子,游侠翱翔,将承欢以接意,会陵云之采堂。可见苍梧酒已步入上流社会的生活圈内,成为官场及士人交往场合的饮用佳品。《历代赋汇补逸》卷一三引傅玄《酒赋》云:课长兴与中山,比苍梧与宜城。这里,傅去提到晋代流行的四种名酝,苍梧酒就位列其一。晋朝时,苍梧酒的品种逐渐增多,除清酒之外,又出现了九酝酒和竹叶酒。《渊鉴类函》卷三九三引张华《轻薄篇》中有苍梧竹叶清的记载。当时的竹叶酒为一种淡绿色的清酒,以色泽得名。又《历代赋汇》逸句卷一引傅玄《七谟》云:乃有苍梧之九酝。九酝是一种酿酒法,通过多次投料、长时间酝酿来获得高酒度的醇酒,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酒常以九酝为名,借以突出其独到的工艺特色。晋朝时苍梧出产了九酝酒,说明当地的酿酒技术又有新的发展。九酝酒的出现把苍梧酿酒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到南朝时期,苍梧地区的酿酒还维持着一定程度的知名规模,所酿酒品凭借前代遗芳,依旧博得外界好评。《古俪府》卷一二粱昭明太子《七契》就说:古圣所珍,其酒则苍梧九酝,中山千日。陈朝诗人张正见在《置酒高台上卜诗中还吟唱着浮蚁擅苍梧的语句。于此可见,苍梧酒作为古代广西酒业的象征产品,已维系了千年之久。

由于史料缺载,隋唐时期的广西酒业显得十分寂静。前代知名的苍梧酒也已消沉。然而到了宋朝,广西酿酒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景象,并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宋朝是我国酿酒业的发达时期,然而朝廷为了保障酒税的巨额财政收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榷酒垄断,限制民间酿酒业的自由发展,而唯独对岭南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广西也正好划在这一优惠区内。为此,宋朝的广西酿酒业未受束缚,官营的酒业与民营的酒业齐头并进,生产日趋高涨,以至官酒公厨与民间酒坊中都有优质产品推向市面。有宋一代,桂林瑞露酒、横宾古辣泉酒、昭州曼阳罗酒,以及通行粤西的老酒和蛇酒都见载于史册,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诸多名酒把宋代的广西酒业点缀得五彩斑斓,令人百般神往。

宋代的广西帅府设在桂林,瑞露酒是帅府公厨酿制的美酒,属于公厨官酿,一般不作为商品酒使用,但其酒名酝色仍然传流全国,为世人所知。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记载:广右无酒禁,公私皆有美酝,以帅司瑞露为冠,风味蕴藉,似备道全,美之君子,声震湖广。范成大在桂林时,曾对瑞露酒备加称赞,他在《桂海虞衡志志酒》中说: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则虽金澜之胜,未必能颌顿也。金澜,指金朝的宫廷名酒。范成大曾北上使金,有幸品尝金朝的名酝金澜酒,当时为之叫绝;后又任职广西,再饮瑞露酒,大有超越以往之感。瑞露酒之美妙,于此可想而知。瑞露酒的酿造,有赖于桂林井泉水质的优良,《桂海虞衡志志酒》记载:瑞露,帅司公厨酒也。经抚所前,有井清烈,汲以酿,遂有名。今南库中自出一泉,近年只用库共,酒仍佳。由于桂林水好,宜于酿酒,所以除帅司之外,州城内外亦产好酒,邹浩曾写诗称颂,其《道乡集》卷五《饮桂州酒示柄》有云:好酒如好人,虽久略不变。炎凉互推移,气味愈可见。于此可知,酒品能够长期存放,并且酒味愈陈愈佳,是宋代桂林酒的特色之一。凡是到达桂林的人,都会对这里的酒类产品投以欣羡的目光,如南宋人赵希迈写诗歌咏桂林风物,就着笔于当地佳酿。《东欧诗存》卷八引其《岁杪》诗云:岁杪携家客桂林,乡山万里楚云深。瓮留腊水供春酿,梅着寒花伴晚吟。

古辣泉酒产于宾、横二州之间。宾州,今宾阳县;横州,今横县。二州接壤处,有古辣泉,用于酿酒,风味殊特。《岭外代答》卷六记载:宾、横之间,有古辣墟,山出藤药,而水亦宜酿,故酒色微红,虽以行烈日中数日,其色味宛然。《桂海虞衡志志酒》亦载:古辣本宾、横间墟名,以墟中泉酿酒,既熟,不煮,理之地中,日足取出。古辣美酒,不但以泉水优良而著名,同时还采用了当地独特的埋酵工艺,故而其酒卓有特色。这种酿酒方法,一直沿续到清代,成为当地人民造酒的传统模式。清人陆祚蕃《粤西偶记》记载:古辣泉在永淳之墟,取以酿酒,既熟不煮,理之土中,日足取出,色浅红,味甘不易败。从来至清,古辣泉酒长年酝造,世代不绝,并以其独特的风味感染人间,成为古代广西流传最久、生命力最强的一种名酒。

昭州(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在宋代时成为广西的一个重要产酒区,其生产能力逐年递增,当时沿平乐溪两岸,酿酒作坊栉次鳞比,从业者甚多。梅挚曾于北宋景伯年间知昭州,他曾写诗描述这里的酒业风貌,其《梅谏议集昭潭十爱》有云:我爱昭州酒,千家不禁烧。漂醪一爵举,瘴雾四时消。红叶和云踏,青帘傍水招。化醴民自醉,鼓腹日歌尧。可见阳州一带,酿酒业供销两旺,场面十分壮观。由于酒业发达,昭州出产了一些极富地方风韵的特色酒,其中便有曼陀罗酒,这种酒以曼阳罗花做配料,含有较强的麻醉成分。按曼阳罗属茄科之草木,秋时开花,呈长筒状,有白色白蕊,花中含有麻醉物质。相传华论发明麻沸散,即以此花为主药。《岭外代答》卷六记载说:昭州酒颇能醉人,闻其造酒时,采曼陀罗花,置之瓮中,使酒收其毒气。由于这种酒中同时含有酒精加麻醉剂两种成份,能够使人过饮即醉,所以很多人把曼陀罗花酒当作麻醉剂使用。历史上传说的蒙汗酒实际就是这种曼阳罗酒。从北宋时起,昭州曼阳罗酒开始流传到附近各省,被人们用于特殊场合。《宋人轶事汇编》卷一九所引《涑水纪闻》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杜杞字伟长,为湖南转运使。五溪蛮反,把以金帛官爵诱出之,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在宋代的广西酒品中,昭州曼阳罗酒最富有传奇色彩,以至于后代小说家将其渲染为迷药一类的蒙汗酒,让人见而知畏。

我国古代酒文化 古时酒令有哪些


酒令是我国古代人们在饮宴和交游助兴取乐的游戏,是古代社会文人雅士、诗经游民追求闲情雅趣的产物。古代酒令类别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

酒令有雅令和通令之分。从字面上看,雅令自然是高雅之酒令,多在文人墨客雅士中流行。行令方法往往是,自酒席中推举一人为令官。令官出题,或出古人诗句,其他人按上句依次联句,连不下去者罚饮酒一杯;或出韵脚,其他人按韵作诗,做不出者罚音;或出上联,其他人对下联,对出者再出上联,其他人依此对对;或出谜面,其他人依次猜谜出谜,猜不出或猜错者罚饮;雅令者形式多样,花样百出,但都离不开雅字,但凡成语典故、诗辞歌赋、琴棋书画、五行八卦、雅谜古玩、花鸟鱼虫等均可入令。令官出令,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常常引经据典,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

唐代传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脱口接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文人墨客高雅的酒令游戏,自然会产生诗词新作,虽然其中大多数为应景之作,并无多少文学价值故湮没无闻,但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好诗,走出酒席而流传于世。宋词中有不少以令为名的词牌,且多为短调,十几字,二三十字,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一些词牌注家只将令解释成词之短调曰令,却没有解释为何短调曰令?宋词牌中以令命名,或以令为别名的令之由来如何?余却以为也许最早即在行酒令中产生。因在行令中,即席依令而作,自然是短小精干,才能一蹴而就。余猜想也许此令即酒令之令也未可知,况且很多酒令的名称就是以令命名,如女儿令、调笑令(有同名词牌)、浪淘沙令(宋词牌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等。曹植才华出众,文采斐然,洛神赋洋洋洒洒;但在曹丕的逼迫下,七步为诗定生死,他也只能做20字小诗。另外小说家书中所写的一些诗歌也常借饮酒行令中表达出来。《红楼梦》有不少饮酒行令的情节,在行令中作诗对联,虽为书中情节,确在一定意义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书中人物命运的隐喻伏笔。

通令则不同,从字面上看,自然是通行通用之酒令,因此多在平民百姓中流行,因为它行令方便,有时也在文人雅士中进行。通令通常以掷骰、抽签、划拳、猜数、传花等方式进行。一般无需多少文采,只需即席反应,或全凭运气。酒席推荐或自荐令官,也可在席中随时变更令官,令官出题,说明规则。或掷骰两三四颗,按出现的点数,自令官开始数数,数到的则饮酒一杯;或抽签,抽中有饮酒类似字样者饮酒一杯;或击鼓传花(或手帕等物),以鼓声(或以一蒙眼者曰)停,则花(或手帕等物)落入谁手,则饮酒一杯。近来又有人以转桌为令者,令官转动转桌面,某一汤勺柄所指向谁,谁即饮酒一杯。至于五魁首啊,八匹马啊等更是我们酒桌上常见的划拳、猜拳酒令,雅语曰拇战。通令由于方法简便,行令容易,无需多少才华,只需即席反应或全凭运气,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且通令形式多样,变幻无穷,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某些通令雅俗并行,因此广为流行。但某些通令撸拳挽袖,呼号争喧,显得粗俗、嘈杂,有失风度。

酒令的历史几乎和酿酒的历史一样久远,具体源于何时,虽然已经无据可查,但在如今酒令却成为简单而又普遍的一种行令方式,究其原因,也是酒令文化的传承。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