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传统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传统节日的酒文化》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一年之中有几个重大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等,由于对这些节日的重视,所以总喜欢约上亲朋友好友喝上几杯酒。此习俗自古便有,一直延续至今,久而久之,便形成独特的传统节日酒文化,如端午节要喝“菖蒲酒”、重阳节喝“菊花酒”、春节有“年夜酒”等等。

春节

俗称过年。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正月初一改为春节。春节期间要饮用屠苏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屠苏”原是草庵之名。相传古时有人住在屠苏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给邻里包药,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时,再用这井水对酒,台家对饮,使全家人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后人便将这草庵之名作为酒名。饮屠苏酒始于东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

元旦饮之,辟疫病一切不正之气。”饮用方法也颇讲究,自“幼及长”。“椒花酒”是用椒花浸泡制成的酒,它的饮用方法与屠苏酒样。粱宗憛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宋代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陈,春风连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周庚信在诗中写道:“正朝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拍吐随铭主,狡猾逐颂来”。

灯节

又称元宵节、上元节。这个节日始于唐代,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晚上观灯、看烟火、售元宵(汤元)。

中和节

又称春社日,时在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说是可以医治耳疾,因而人们又称之为“治聋酒”。宋代李在诗中写道:“社翁**没心情,为乏治聋酒瓶。恼乱王堂将散通,依稀巡到等三厅”。据《广记》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据清代陈梦雷纂的《古今图书集成酒部》记载:“中和节,民间里闾酿酒,谓宜春酒”。

清明节

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人们一般将搴售节与清明节台为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据唐代段成式着的《西阳杂俎》记载:在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自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搴售月明前”。杜牧在《清明》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同时还有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的习俗。*为普遍及流传*广的是饮菖蒲酒。据文献记载:唐代光启年间(885-888年),即有饮“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尧藩在诗十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后逐渐在民间广泛流传。历代文献都有所记载,如唐代《外台秘要》、《干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元稗类钞》,明代《本草纲目》、《普济方》及清代《清稗类钞》等古籍书中,均载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菖蒲酒是我国传统的时令饮料,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御膳时令香醪。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也有记载:“研雄黄末、眉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自于雄黄有毒,现在人们不再用雄黄兑制酒饮用7。对饮蟾蜷酒、夜合欢花酒,在《女红余志》、清代南沙三余氏撰的《南明野史》中有所记载。

中秋节

又称仲诎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酣酒”。五代王仁裕着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韩愈在诗中写道:“年明月今宵多,人生自命非自他,有酒不饮亲明何。”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据请代潘荣陛着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

我国用桂花酿制露酒已有悠久历史,二干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酿有“桂酒”,在《楚辞》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

汉代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也有“桂醪”及“黄桂之酒”的记载。

唐代酿桂酒较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酿此酒,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有“刘目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羹、几酒用药,未有不夺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谓桂酒椒浆者,要知其为美酒”的记载。

金代,北京在酿制“百花露名酒”中就酿制有桂花酒。

清代酿有“桂花东酒”,为京师传统节令酒,也是宫廷御酒。对此在文献中有“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Z花朵,酿成酒,^坛密封三年,始威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目,怡神之功”的记载。直至**也还有在中秋节饮桂花陈酒的习俗。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始于汉朝。宋代高承着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西京杂记》日:‘戚夫人待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登高,《续齐谐记》日:‘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绢囊,盛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日,‘此可以代人’。”自此以后,历代人们连重九就要登高、赏菊、饮酒,延续至今不衰。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书中,对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颜色不老”,“令头不自”,“轻身耐老延年”等。固而古人在售其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酿制菊花酒。除饮菊花酒外,有的还饮用茱萸酒、茱菊酒、黄花酒、葺苡酒、桑落酒、桂酒等酒品。

历史上酿制菊花酒的方法不尽相同。晋代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请代则是用自酒浸渍药材,而后采用蒸馏提职的方法酿制。因此,从清代开始,所酿制的菊花酒,就称之为“菊花自酒”。

除夕

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年**天的晚上。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始于南北朝时期。粱代替君情在《共内人夜坐守岁》诗中写道:“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守岁都是要饮酒的,唐代自居易在《客中守岁》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盂浩然写有这样的诗句:“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宴”。宋代苏轼在《岁晚三首序》中写道:“岁晚相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除夕饮用的酒品有“屠苏酒”、“椒拍酒”。这原是正月初的饮用酒品,后来改为在除夕饮用。宋代苏轼在《除日》诗中写道:“年年**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岁”。明代袁凯在《客中除夕》诗中写道:“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唐代杜甫在《杜位宅守岁》诗中写道:“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传统酒文化


是白酒之乡,其酒文化一直占据着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酒的特色在于:品种繁多、形态万千、产量之丰、色泽纷呈,名酒荟萃,享誉中外,堪称世界之冠。仔细回看历史,你会发现,无论男女老少,绝大多数皆好饮酒,并且将饮酒的风俗一代一代传下来。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是文人墨客精神的寄托,同时也是智慧结晶的代言,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酒令】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酒令是一种有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较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


【药酒】
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水"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从古传至今的知名药酒有妙沁药酒。
【酒禁】
古代酒禁,约有四类,前列,为强国而禁。第二,为节约谷物而禁。酿酒需要大量谷物,东晋之时,一郡禁酒一年,就省米百万斛。第三为专卖而禁。《汉书·武帝传》韦唁注云:“禁民酒酿,独官酒置,如道路投木为权,独取利也。”第四,因酗酒肇事而禁。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农民丰收后酗酒闹事,文成帝为此下令禁酒,诏令明言:“酿、沽饮皆斩之。”


【酒德】
酒德两字,较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姑翊泳壑谝疲“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酒礼】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

大家知道这世界上有着哪些的酒传统节日吗?


酒的文化历史是随着人们文明的出现而出现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诞生了许多关于酒的传统节日,那么,大家知道这世界上有着哪些的酒传统节日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详细的了解一番吧。

大家知道这世界上有着哪些的酒传统节日吗?

古代地理书《山海经》里记述了猴子喜爱喝酒的趣事,果树漫山遍野,果子成熟后便落地面凹处。果子里的汁液溢出来,经过空气中的酵母菌作用,糖发酵成酒精,变为天然的“果子酒”,猴子早尝到了美酒的滋味。后来,人们偶尔喝了这种酒,便学会了酿酒。

我国的酒类传统节日

我国酿酒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西周时专门设置了掌管酿造的官职。前些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挖掘战国时代中山王的墓葬时,发现了当年的许多酒壶,还发现了封存完好的两壶陪葬美酒。这两壶酒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古老的酒。启封后,它仍然香气扑鼻、醇美芬芳。

古往今来,世界各国人民几乎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国时,曹操曾对杜康酒发出赞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是何许人?相传,在今河南汝阳城北不远处,古代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个叫杜康的人,会造美酒。酒味劳馨甘美,皇帝喝了心旷神怡,遂封杜康为“酒仙”,并给村里赐名为“杜康仙庄”。杜康酒因此而得名,并名扬天下。

唐代诗人李白更是酷爱杯中物,欢快时开怀畅饮,忧伤时借酒浇愁;杜甫生活清贫,却喜欢喝酒:“每日江头尽醉回。”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对饮酒的英雄好汉的描述。《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水浒》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章节,历来脍灸人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里也都少不了酒。宴席上有了饮酒的场面,即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从古至今传下来的春节,有饮屠苏酒的风俗,祝贺添岁;端午饮雄黄酒,用来解毒驱虫;中秋节饮桂花酒,阖家庆团圆;重阳节饮重阳酒,传说可避祸;除夕通宵饮酒,守岁燃爆竹除邪。

酒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高度酒和低度酒。高度酒一般称为白酒,乙醇含量较高,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黄酒等,乙醇含量较低。

由于各家酒厂采用的酒药、酒窖中的微生物不同,因此发酵蒸馏出来的酒风格各有不同,类型有:清香型,如山西汾酒,特点是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浓香型,如四川卢州大曲、河南宋河粮液、四五老酒,特点是醇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静余长;酱香型,如贵州茅台酒,特点是清亮透明,入口喷香,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味长甘甜。

如果在酒中浸泡药材,可制成药酒、补酒,如参茸补酒、十全补酒、虎骨酒、木瓜酒等。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都有饮酒的习惯,但南方和北方饮酒的风俗又各有不同。南方人以酒待客非常宽容,主人将各人面前的大酒杯斟满酒后,开始饮酒,主人带头喝,客人跟着饮,但客人喝多喝少自便,从没有相互推让、强行灌酒的尴尬局面。

北方人饮酒就不同于南方,北方人喝酒谁能多喝谁就是英雄好汉,同时在酒桌上想方设法让对方多喝酒,喝个一醉方休才痛快。北方人由于饮酒过量,丑相百出,你可能会经常见到在大街上走路东倒西歪的,醉后躲到路边睡大觉的,喝酒后吵吵闹闹胡咒乱骂的不乏其人。更有甚者,有的酒后发疯,打人、咬人、骂人闹得家属和邻居不得安宁。这几年不断看到报道,春节期间因饮酒过量,酒精中毒或致某些疾病暴发,导致死亡的不在少数。酒,少喝有益,多喝有害,是古之常理。饮酒过多肯定对健康无益,特别是酗酒和长期滥饮,会引起酒精中毒,损伤消化系统、心脏和肝脏。猛饮过量的烈性酒,非但会误事,甚至会导致突然死亡。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是有着属于它独自的酒类文化的,而酒类的传统节日也是存在的,好了,关于这世界上的酒类传统节日就先为大家说到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深入了解一下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