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品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顶级品酒大师为何只品不尝》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品酒不是喝酒,品酒是一门学问。品酒不仅包括对葡萄酒基本知识的了解,而且还需要进行反复实践练习。下面小编通过一位顶级品酒大师来揭秘为何他们品酒时只品不尝。

能记住几千种酒的信息

让米歇尔德卢克是法国大巴黎地区品酒师协会的主席,他同时是美国最负盛名的评酒会评审团成员之一,该评审团只在全球邀请60名业内人士。日前,在接受《世界新闻报》专访时,德卢克告诉记者,对于品酒师这个职业来说,好记性是成功的钥匙。

德卢克的大脑中至少储存着几千种酒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地区和酒庄的名称、酒香味的前调、中调和后调、酒初入口感、咽后感以及与何种菜肴搭配。也就是说,当人们谈到某种酒的时候,他能立刻想到喝这种酒时感受到的一切。

不过,好记性敌不过烂笔头这句谚语也适用于品酒师的职业。德卢克说,每位品酒师都有自己的记录本,这是共同的工作方法。记录本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

我们普通人闻葡萄酒很难分辨出添加物的香味,很难从香味的浓郁程度分析出发酵的方法和装瓶的年代,然而品酒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闻香识酒味。这也是品酒师被称为神鼻子的原因。

感觉麻木了就喝点水

作为业内顶级人士,德卢克经常被邀请到各地参加品酒会和酒类竞赛。他每年品尝的酒大约能达到三四千种之多。

正巧采访时有种新酒让德卢克鉴定。只见德卢克端起酒,喝了一口杯中酒,嘴里发出一阵西里嗉噜的怪音。然后,他哗的一下把酒吐到了小桶里。记者觉得很惊讶,刚才他还一个劲儿地夸这酒不错,怎么喝了一口就吐了呢?他告诉记者说,要是他每次品酒都把酒喝下去的话,今天他的身材可能就很吓人了,不过更有可能的是他已经去见酒神巴克斯了。

细想一下,品酒师的确是一个高危险职业,层次越高越危险。例如德卢克,他平均每天要尝10种酒,就算不咽下去,舌头和上颚也吃不消。他说,采访前的一个星期,他在波尔多地区参加品酒会,4天去了300多个酒窖。一个酒窖一般拥有一种酒,但是有不同年代的区别。

为了保持健康,德卢克平时吃饭的时候很少用酒佐餐,通常只喝矿泉水。另外,他也不吃影响他的味觉和嗅觉的辛辣味浓的东西。当记者问他会不会品着品着就失去了感觉,他说当然会出现这种状况。因此在品酒会的时候,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靠鼻子工作,三闻之后才决定要不要喝上一口。当自己感得味觉和嗅觉开始麻木的时候就必须休息,喝点水、吃点无味的面包,以便感官恢复正常。

20年练就首席侍酒师

在当品酒师之前,德卢克曾在伦敦的皇家咖啡馆、巴黎的福盖餐厅担任过初级侍酒师。

1990年,他在巴黎的德鲁昂餐厅当首席侍酒师。一天下午,他接到一个来自利兹饭店的陌生电话。见面后,德卢克才知道,来者

想挖他去那里当首席侍酒师。当时开出的薪酬是每月2万法郎。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在成为高级侍酒师之前,每个人都要经历漫长的学习过程。德卢克说,他首先在餐饮学校学习两年的餐厅服务,然后再加学一年的酒类知识。开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他们只能在一些普通餐厅当服务生。用德卢克的话说,他既为普通工人倒过酒,也为权贵精英服务过。从选择入行开始,他要不断地看各种各样酒类的、烹饪类的书籍。另外还要尝试各种各样的酒,了解本店菜肴,以便在实践中综合客人的爱好为其提供酒类的建议。

此外,德卢克还要不断学习烹饪方法。例如如今一些法式菜肴都吸收了外国元素,也就是国外的烹饪方法,这些都是作为侍酒师必须不断学习的。一般来说,要想成为一流饭店的首席侍酒师需要至少20年的从业经验,例如德卢克,他是1972年入行的,到1990年,也就是说积累了28年从业经验以后才达到了巅峰,成为一流饭店的首席侍酒师。

戴安娜王妃喜欢白葡萄酒

在利兹饭店工作的7年里,德卢克曾经为无数社会名流服务过,其中包括戴安娜王妃。他说,在这些明星客人当中,他最欣赏戴安娜王妃。她真的非常和善,非常有礼貌,她尊重每个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门童。德卢克回忆说。戴安娜王妃很喜欢白葡萄酒,特别是夏尔多内白葡萄酒。有时候,她会饶有兴趣地听德卢克介绍法国的名酒,甚至讨论一番。她很善于聆听,很真诚,而且理解力非常好。

德卢克对名流客人作了个总结:越是王公贵族,越是身份显赫的人,越容易相处,而且待人真诚礼貌,完全超乎你的想象;而一夜暴富、稍有名气的客人最可怕、最难缠。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学会这3步你就是品酒大师了!


更专业一点:观色不仅仅看颜色;闻香气也要先静止闻香,再摇杯闻香;品尝时酒液要在口腔中停留12秒

一、观色

酒倒在杯中以后首先观察酒的色调。选择白色的背景,比如用一张白色的纸,将酒杯倾斜45,红葡萄酒可能有宝石红、胭脂红、棕红、砖红、褐等颜色;白葡萄酒可能有近无色、禾杆黄、琥珀色、金黄等色调。

葡萄酒的颜色隐藏着它酒龄的秘密:

红葡萄酒是越发紫色调越年轻;越发黄色调越年老。也就是说,比较紫的葡萄酒是新酒,发褐色、棕色、砖红色的葡萄酒是陈年老酒。

桃红葡萄酒也是越发紫色调越年轻;越发黄色。橘黄色越年老。白葡萄酒越发绿色调越年轻;越发橙色、棕色越年老。

知道了这些秘密假酒就骗不了大家了,如果一款葡萄酒写着1992年的年份,结果倒在杯中明显发紫色调,那么可能吗

二、闻香

葡萄酒的香气非常的复杂,也是葡萄酒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如果错过了这个环节等于没有品尝葡萄酒。水果香、花香、植物香气、动物香气看你能辨别出到多少?

在葡萄酒的品鉴过程中,对香气进行识别是最有难度的环节之一。

关于闻香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葡萄酒刚倒进酒杯就开始摇晃,实际上闻葡萄酒的香气分三种:静止闻香、摇杯闻香、破坏式闻香。

静止闻香,也叫一次闻香:指酒倒入杯中不要摇动酒杯,在酒液静止的状态下直接闻酒的香气,这时候闻到的香气叫葡萄酒的一类香气。这类香气来自葡萄品种本身,很多品酒师能够闻一下就知道酿造这款葡萄酒的葡萄品种,就是通过这第一鼻子。

摇杯闻香,也叫二次闻香:一次闻香以后就可以摇动酒杯,让酒液在杯中充分旋转,不要害羞,将你的鼻子完全的伸入酒杯中吧。这时酒中深层次的香气通过摇杯释放出来,这时闻到的香气叫二类香气。这类香气是葡萄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葡萄酒还有第三类香气,那是葡萄酒在陈酿过程中产生的,比如橡木、烤面包、巧克力、咖啡等复杂的香气。

破坏式闻香(这种闻香方式一般不常用),如果闻香气的时候发现酒中带有不愉快气味,如:醋味、酱油味、臭鸡蛋味、腐烂味等,可以用手掌将酒杯口封住,剧烈摇晃酒杯,这样酒中不良的气味就会散发出来。这种闻香方式就是破坏式闻香。

三、品尝

品尝是品酒的最后一步,只有经过这完整的三步走才能基本全面的了解一款葡萄酒。

品尝之前我们要知道舌头的味觉分布情况,舌尖尝甜味,两侧品尝酸味,舌根感受苦味。品尝的时候我们自己就是一台仪器,每次品尝葡萄酒的进样量尽量一致,一次品尝和下一次品尝之间最好有几分钟让舌头休息,当然嚼一块奶盐梳打饼干或者原为法棒面包调节一下味蕾再好不过。

一口酒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要达到12秒,前1-5秒我们的舌尖感受甜味;5-8秒舌头两侧体味酸度;8-12秒舌根判断苦味、单宁的感觉。

一款好酒,酸、甜、苦三者之间是一个平衡的关系,太酸、太甜、太苦都不好。

葡萄酒中的甜味来自酒精和残糖,在葡萄酒基础里我们了解到葡萄酒按照含糖量的不同可以分成干型、半干型、半甜、甜型四种,干型酒几乎没有甜味。

所以在1994年国家法律规定取缔半汁葡萄酒以后,又酸又涩的干型葡萄酒一度让中国的消费者适应不了。于是某公司为了销售,创造了葡萄酒兑雪碧的喝法,这是中国葡萄酒发展过程中最光辉的一笔。

实际上干型葡萄酒不是没有甜味,只是它的甜味对于习惯了甜型葡萄酒的国人来说,太不明显,干型酒的酸、涩感给太多人留下难喝、喝不惯的印象,到这里内行与外行绝对一分为二,泾渭分明了。

请用您的舌尖在酒液刚入口的前1-5秒感受甜味吧,没有甜味的干型酒是不存在的,只是它的甜味绝不会占主导。即使是甜型酒,优质的甜酒也绝不是一甜到底,要想在口感方面感受到平衡,酸度和涩度都需要有力地支持!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品酒大师,只要喜欢葡萄酒,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葡萄酒带来的快乐,那他(她)一定更懂得品味生活,寻找生命的精彩!

大家都在说品酒 品酒到底“品”的是什么?


除了倾斜酒杯看颜色,摇杯闻香气,品酒最重要的还是喝下去时的体验。一款酒颜色再鲜亮,香气在浓郁复杂,若是喝起来又苦又涩也是白搭。

品酒的时候有人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嘴里像是在嚼着什么似的,看起来似乎不太雅,这可不是个人的习惯问题,真正的品酒就是要这样才能将酒的味道完全表现出来!

1.为什么要学会品尝葡萄酒?

1)避免购买时上当受骗

没有基本的葡萄酒品鉴能力,也就无法评判葡萄酒的价值,好酒差酒都分不清,不就给了商家可乘之机?学会品酒,以后推销人员说的再天花乱坠也不能打动你,因为你心里已经有了一把标尺,有了自己的判断,就可以尽量避免上当受骗。

2)社交需要

你以为现在的饭局还是以喝白酒为主?以前的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真的要摒弃了。随着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冲击,葡萄酒已经逐渐地渗透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特别受到女性的喜爱。推杯换盏,畅聊心事,本是件享受的事情,若你不懂酒,何来享受?聊聊葡萄酒,猜猜品种或是年份,若你不懂酒,岂不是无话可聊?

3)工作需要

这就是针对葡萄酒行业从事者而言了,也是入行之后必须要掌握的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经常喝葡萄酒来不断刺激感官,以保持感官的敏感性。同时,不断地训练自己从而积累品酒的经验,并从酒的品质来推测酒中蕴含着的深层次的信息如年份,产区等等也是职业需要。

4)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先不去争论葡萄酒到底有没有抗氧化美容的功效,你只要想到葡萄酒,就不会是那种划拳喧嚣的画面。或是假期里一个安静的午后三五好友聚会谈心,或是一杯美酒一本读物的独处时光,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充实。

2.如何品酒

1)每次引入量

一次饮下的酒约6-10mL。过多影响舌头的搅拌,过少则会被口腔中的唾液稀释,无法充分品尝到酒的味道。

2)与口腔的接触

饮入葡萄酒后,利用舌头和面部肌肉的运动,搅动葡萄酒,也就是类似咀嚼的动作。目的让葡萄酒与口腔充分接触,让舌头上的每一个味蕾都感受到葡萄酒的流动与味道。通常葡萄酒在口中保留12-15秒,便可以充分感受到葡萄酒的口感。

3)与氧气的接触

将葡萄酒控制在口腔前部,将口微张成O形,轻轻地向内吸气,促使葡萄酒的香气从通过鼻咽通路得到感知。

3.品酒主要是在品什么?

1)入口柔顺感

从酒液送入口中时,最初感受到的便是葡萄酒的质地。从流畅、柔和、顺滑到微粗糙、粗糙、很粗糙等等。这种入口柔顺感是和葡萄酒中的单宁息息相关的。随着酒的陈酿,酒会变得柔和,容易入口。

2)平衡感

从葡萄酒进入口腔开始,依次感受到甜、咸、酸、苦味,除了味感,还有涩感带来的触觉感受。这些都是是葡萄酒中的呈味物质,任何一款好酒最基础的就是达到各种呈味物质的平衡。过甜,过酸都不能给人良好的品酒体验。

白葡萄酒中,酒精、糖、甘油带来的甜度应和有机酸带来的酸度平衡。红葡萄酒中,酒精、糖、甘油带来的甜度应和有机酸带来的酸度、单宁带来的苦味和涩感相平衡。

3)结构感

我们通常所说的葡萄酒的结构感是指葡萄酒在口中撑起来的骨架感。在白葡萄酒中体现为酸度带来的感受,在红葡萄酒中体现为酸度的刺激感和涩感的收敛感综合带来的感受。一般结构感用强弱来描述,结构感强的葡萄酒我们认为它的抗氧化能力强,陈年能力也就更强。

4)酒体

葡萄酒在口中的让你感受到的重量就是我们所称的酒体,是由酒液的密度和粘性带来的饱满感。这种饱满感主要是由酒中的酒精、糖、甘油提供的。一般酒体用瘦弱、淡弱、平淡、圆润、丰满来形容。酒精度高的葡萄酒通常酒体比较丰满,而酒精度低的葡萄酒通常酒体比较瘦弱。

5)余味

在我们咽下葡萄酒之后,口中的感觉并不会立即消失,这就是余味。这是因为在口腔、咽部和鼻腔中还存在葡萄酒及其蒸气,因此余味不仅仅是口感的持续,还有香气的持续。

余味的舒适度和持续性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通常优质的葡萄酒的余味持续性会比较长,舒适度也较好。但如果一款酒的余味是酸涩的且持续时间久,那么这样的酒也不会受到大家的青睐。

4.品酒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1)葡萄的品质

从葡萄酒的口感可以推测葡萄的品种、产区、年份等等。举个栗子:赤霞珠和马贝克葡萄酿出的酒除了香气上有略微差异外,口感上也能大致区分,较马贝克而言,赤霞珠葡萄酿出的葡萄酒的单宁较为柔顺,而马贝克则略显粗糙。

同一品种不同产区的葡萄酿出的酒差别也较为明显,以中国为例,西部新疆的葡萄酒较东部环渤海湾地区的葡萄酒糖度较高,酸度较低。

不同年份的葡萄成熟度不同,各种物质的积累也跟当年的天气状况有很大关系,酿出的葡萄酒品质自然有所差异。这也是同一酒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价格差异较大的原因。

2)生产工艺

从葡萄酒的口感还可以推测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是如何的,当然首先你得了解葡萄酒的生产工艺。举个栗子:葡萄酒单宁结构感很强,可能与发酵前葡萄浸渍时间较长有关。而如果葡萄酒单宁较为柔顺,则可能与葡萄酒的陈酿时间较长有关。

5.品酒的注意事项

1)酒的温度

温度较低时,单宁的苦涩感会更为明显,当温度升高时,香气和酒精味逐渐释放。

2)味觉适应性

短时间某一种味道重复刺激,会味觉产生短暂适应性,而变得不那么敏感。比如在喝干白的时候,第一口觉得酸,多喝几口也就适应了这种感觉,也就不觉得酸了,这对于品尝其他酒款是不利的,应稍作休息,待味觉恢复的情况下进行品尝。

长时间的味道刺激则会产生永久适应,这个就更好理解了,江南人对甜度的感知总是没有其他地方的人要灵敏,长时间较甜的饮食刺激使得他们产生了味觉的永久适应。

品葡萄酒为何要碰杯


亲朋好友齐聚一桌,共同举杯畅饮之时。为何要举杯相碰以示庆贺呢?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来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碰杯的诞生其实不是因为礼仪需要,而是为了安全着想。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细听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

当时,能享受到葡萄酒的都是皇室,贵族和教廷人士,通过饮料暗杀的事件层出不穷。16世纪,名噪一时的意大利豪门波吉亚家族(HouseofBorgia)更是把毒药变成了葡萄酒的周边产品。

而这一家族末代当家罗德里戈波吉亚(RodrigoBorgia)也就是着名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位期间(1492-1503),波吉亚家族把举办宴会,邀请有钱人,下毒,伪造遗嘱,接收财产五步发展为成熟的流水线作业,搅的整个罗马教廷人人自危。一时间,在罗马出门赴宴之前每家每户都搞得像生离死别,和宴会主人饮用葡萄酒变成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最终,为了让大家放心的品鉴佳酿,碰杯终于诞生了。大家喝酒前拿起自己的平底大口金属杯和主人用力一碰,让自己的酒溅到主人的杯子里,然后和主人相视一笑,酒都融在一块了,这样你就不敢下毒了吧!

另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古希腊人的眼中,举杯饮酒的时候,人的五官是可以感受到葡萄酒的乐趣的。鼻子能闻到葡萄酒的果香,眼睛能看到葡萄酒的颜色,舌头可以辨别酒味。

唯独耳朵是被这享受排除在外的,所以希腊人就像出了一个办法,在饮用葡萄酒的时候相互碰撞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就能传到耳朵里,这样一来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能感受到葡萄酒的乐趣。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碰杯现在已经成为在酒桌上大家共同享受、一起祝福的环节。

为何说:“好酒不上头、上头不是好酒”?


一、白酒上头的主要原因

白酒喝后上头、口干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由酒精中的醛类、甲醇、杂醇油等物质及酸酯比例不协调等因素引起的,例如杂醇油进入人体后分解很慢,所以杂醇油含量多的时候,人喝酒易上头,国外称杂醇油为恶醉之本,一般来说好酒不上头,上头的不是好酒。

1、白酒中的醛类

醛有香味,低级醛还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乙醛是酒中辛辣之源,含量不宜过高,过量,则使白酒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辛辣味,饮用这种酒后会引起头晕。

丙烯醛俗称甘油醛,不但辣得刺眼,并有持续性苦味为辣味之王,丙烯醛是催泪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必须突厥使用含有丙烯醛的酒精配酒。

2、白酒中的杂醇油

杂醇油是异类高沸点的混合物,具有特殊的强烈刺激性臭味,在口味上弊多利少。含量过少会失去传统白酒的风格,如果酒基处理十分干净,即根本没有或十分缺少高级醇,白酒的味道则十分淡薄,使酒无醇厚感;过多则会导致辛辣苦涩,给酒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对人体有危害作用,它的在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疼,其毒性随分子量增大二增加。杂醇油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停留时间长,这是引起白酒上头、口干的又一原因。

3、食用酒精方面的原因

低档白酒使用的酒基功能大多数是普通级食用酒精,国标是异戊醇80mg/L,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标准异戊醇含量为0,俄罗斯为2~5mg/L,而我国大多数白酒中异戊醇为50~60mg/L。酒精中异戊醇含量越低越受欢迎。因此,低档白酒中酒精质量不高也是引起口干上头的原因之一。

4、酸酯平衡方面

酸酯平衡是中国白酒的传统特色,中国名优白酒大多数是遵循酯高酸也高的规律,因此人们饮用后对身体的副作用很小,浓香型白酒就是中国白酒的酯高酸也高的最典型代表。国外著名的蒸馏白酒酯低酸也低,更有甚者俄得克酒无酸酯或极少。从这些酒类的酸酯分析中,我们可见酸酯关系之奥妙。

好酒一般都不上头,上头的一般都不是好酒。

二、解酒的方法有哪些?

(一)蔬菜水果解酒快

生梨解酒法:吃几个梨或将梨去皮切片,浸入凉开水中10分钟,吃梨饮水,可解酒。

白萝卜汁解酒法:生白萝卜,洗净榨汁,稍加热服下,每次一茶杯,10分钟一次,三次可解去酒气。

西瓜解酒法:西瓜中含有丰富的水分与维他命c西瓜汁治酒后全身发热,西瓜具可以清热去火,能加速酒精从尿液中排出。

樟芝:樟芝菁华液对于酒后或宿酒的解酒效果非常显著,不过并非是在喝酒前服用它,用来增加酒量,以求千杯不醉。樟芝菁华液在应酬前使用可降低宿醉的痛苦感。在宿醉时食用亦可降低宿醉的不适感。经常应酬需要喝酒的人,可以在酒前酒后各服用一支,隔天早晨再服用一支,达到最佳保肝护肝、恢复元气之功效。

(二)中药解酒护肝效果好

酸奶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一旦酒喝多了,便喝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由于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因此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

陈醋(酿造醋,非醋精勾兑的白醋)25~50毫升,红糖25克,生姜3片,煎水服下,食醋中的有机酸可中和酒中的乙醇,以降低乙醇浓度,从而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酸枣葛花根解酒取酸枣、葛根各10-15克,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凉、利尿作用,解酒效果甚佳。

三、解酒误区

浓茶解酒:民间流行喝浓茶解酒的说法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最好不要喝浓茶。

酒后洗澡:喝酒后洗热水澡可加快血液循环,促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多,容易引起低血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酒后洗澡易中风,宜先稍作休息。

葡萄酒品酒品的是什么?


相信每个葡萄酒爱好者,都必然经历好奇~接触~爱上~学习的蜕变。可能是个人喜好,也可能是工作需要。不管理由是什么,从你决定要学品酒的那一刻,你的品味已经注定会提升到另一个层次。那么品酒的时候要品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为大家指引方面。

葡萄酒包含了五大元素:甜度、酸度、单宁、酒精、酒体

品酒甜度(SWEETNESS)

葡萄酒的甜度由酒中的余糖产生。酿酒即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若酵母没有把葡萄汁中所有的糖份转化成酒精,葡萄酒就会剩下余糖。平时我们听到的干红或干白中的干,是相对甜度而言,意思是不甜。

静止葡萄酒(没有气泡)中的甜度分布为:

极干(bonedry):0卡路里(以下简称卡),余糖低于1g/L

干型(dry):0~6卡,余糖为1~10g/L

半干(off-dry):10~21卡,余糖为17~35g/L

甜(sweet):21~72卡,余糖为35~120g/L

极甜(verysweet):72~130卡,余糖为120~220g/L

起泡酒和香槟中的甜度分布为:

极干(brutnature):0~2卡,余糖为0~3g/L

绝干(extrabrut):0~5卡,余糖为0~6g/L

干(brut):0~7卡,余糖为0~12g/L

半干(extradry):7~10卡,余糖为12~17g/L

微甜(sec):10~20卡,余糖为17~32g/L

半甜(demi-sec):20~30卡,余糖为32~50g/L

甜(doux):30+卡,余糖为50+g/L

所以正在减肥的朋友,要注意了!

品味甜度,需要用舌尖。有时候明明在喝一瓶干红,却感觉到甜甜的成熟果香。记住,那不是甜,那只是葡萄酒的果性,就像吃了一个成熟的蜜瓜后,口腔萦绕着的果香。酒甜不甜,舌尖话事!

酸度(Acidity)

其实,葡萄酒都是酸的,PH值在2.5~4.5之间。由于有其它元素的平衡,所以喝起来并没有觉得很酸。其实可乐比葡萄酒还要酸,但同时也很甜,所以喝起来并不觉得有多酸。

品味酸度,需要用舌头两侧。还有一个判断准则是喝酒之后,唾液的分泌量和酸度成正比,越高酸,唾液分泌越多。酸度是葡萄酒的灵魂,使葡萄酒充满活力,同时也是判断葡萄酒能否陈年的重要因素之一。

葡萄越成熟,糖份越高,酸度则越低。葡萄刚好成熟的点(糖份和酸度刚好达到平衡),是酿酒师梦寐以求的。换言之,天气相对寒冷的产区,由于葡萄难以完全成熟,酿造的酒会相对更酸爽。

单宁(Tannin)

单宁是葡萄酒的骨干,是支撑葡萄酒口感的重要元素。单宁同时也是天然的抗氧化物,是葡萄酒得以陈年的又一重要因素。

单宁来自葡萄皮、葡萄籽、葡萄梗和橡木桶。因此只有红葡萄酒或经过橡木桶蕴藏的葡萄酒才有单宁,想要通过喝葡萄酒抗衰老的朋友要注意这点!在葡萄藤的时候,单宁保护葡萄;酿成酒之后,单宁保护酒;人喝酒之后,单宁保护人。

单宁就是造成口腔中干涩感的元凶。单宁越高,口腔越干涩。单宁很高的葡萄酒会清洁口腔中的蛋白质,因此非常适合搭配肥腻的食物,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酒精(ALCOHOL)

一般葡萄的糖份越高,酿出的酒精度则越高,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可以预期葡萄酒的酒精度将会越来越高。酒精度的高低可以通过酒脚得以体现,酒脚越多越粗,流动越慢,酒精度越高。(记住酒脚只能体现酒精度,并不能用以衡量葡萄酒的品质)

酒精是葡萄酒陈年的另一重要因素。但要注意的是,对于非加强葡萄酒(酒精度低于16%)而言,高酒精度反而不利于葡萄酒陈年。酒精度越低,陈年潜力越强。但当酒精度高于一个点,如加强酒,酒精度越高,酒的保存能力则越强。因此以前没有冷藏技术出现的时候,加强酒(酿酒过程中加入烈酒,增加酒精度)才是主流。

酒体(BODY)

酒体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而只是葡萄酒的风格在口腔中的体现。前面介绍的四个元素(甜度、酸度、单宁、酒精)都会影响酒体。酒体轻盈还是饱满,就相当于喝水和喝牛奶的区别。

酒体清爽轻盈:高酸、低酒精、低单宁、低甜度

酒体饱满澎湃:低酸、高酒精、高单宁、高甜度

当我们品酒时 我们都在品什么?


品酒和喝酒不同,它没有那么随心所欲,当然也不是为了装腔作势,故作优雅。从实用层面来讲,品酒的目的是为了对葡萄酒的葡萄品种、产区、品质和陈年潜力等做出判断和评价,从而大致把握葡萄酒的真实价格,这才是品酒最具价值的地方。和开车的道理一样,对于熟练的人来说品酒并不难,总结下来也就6个字:观色、闻香、品鉴。的确,大家听到的最多的关于品酒的步骤应该就是观闻品三部曲,但对于没有任何品酒体验的人而言,这未免过于空洞。那么当我们品酒时,我们到底要看什么,闻什么,品什么呢?

1、察颜观色

当你拿到一杯葡萄酒时,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你的眼睛细细观察。这就和认识一个新朋友一样,人们或多或少带点外貌主义;对于葡萄酒也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会影响你的整个品酒体验。那么,观色时到底需要看什么呢?

(1)看什么?

葡萄酒的颜色和外观是必须要观察的部分,这样你可以大致知道这是一款什么样的酒,相信谁都不会不看一眼就直接一口灌吧!首先,将盛有酒液的酒杯置于白色背景下观察。第一个需要确定的是这到底是一款白葡萄酒还是红葡萄酒。如果不是色盲,相信这一点是最容易判断的。

除了确定整体颜色类别外,还可观察颜色的深浅、透明度、中心色调、边缘色调以及边缘色带。其中,边缘色调指的是倾斜酒杯时葡萄酒边缘的颜色,即中心色调外围的颜色。白葡萄酒的边缘色多为绿色或禾杆黄色,而红葡萄酒的边缘色多为紫色、砖红色和棕色。此外,边缘色带指的是边缘色调的宽度。

观色时,你还可以注意看酒中是否有沉淀,摇杯后葡萄酒的挂杯情况如何等。对于起泡酒,则需注意酒中气泡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等。

(2)看到的东西代表什么?

对于白葡萄酒而言,常见的颜色不外乎是柠檬绿、稻草黄、金色、琥珀色甚至棕色。通常,白葡萄酒陈年后颜色会由浅及深,一般从暗淡的绿色过渡至琥珀色再至棕色。如果你喝的是一款颜色较浅的葡萄酒,那么它可能呈干型,酒体较轻,还可能带有明显的果香和花香味。如果白葡萄酒的颜色较深,甚至带有金色或琥珀色,那么这款酒可能口感比较丰富,还带有熟成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橡木味和香料味。具体可能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这是一款由风味复杂且完全成熟的葡萄酿制而成的葡萄酒,且置于橡木桶中陈酿过,如老派酿制法生产的霞多丽(Chardonnay);第二,它可能是一款陈年已久的干白;第三,它可能是一款甜白葡萄酒,例如苏玳(Sauternes)贵腐甜白或者托卡伊(Tokaji)。

对于红葡萄酒而言,常见颜色主要为紫红、宝石红、石榴红、红棕色和棕色等,且随着陈年颜色由深及浅,因此通过其颜色你可以大致判断葡萄酒的酒龄,从而大致推断葡萄酒的香气和口感。当你将酒杯斜举时,可将手指置于酒杯和白色背景之间,确认是否能够清晰看到手指。如果能,则代表这款酒的颜色较浅,酒体较轻,单宁含量也可能不多,酒精含量也不会高。

如果杯中有沉淀,一般代表这款酒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瓶中陈年,可能需要通过醒酒或过滤去除沉淀。此外,摇杯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观察点。如果葡萄酒挂杯较多,则说明酒中糖分或酒精含量较高。需注意的是,挂杯情况和葡萄酒品质并无直接关联。对于起泡酒来说,如果气泡呈小颗粒状,且细腻持久,大体可以确定品质尚且不错。

2、闻酒辨香

察颜观色完毕后,你需要充分调动你的嗅觉,好好闻闻你眼前的这杯酒。这样有两大目的:第一可以初步确定你前一阶段作出的推测,第二可以进一步预测该款酒的风味和口感。此外,通过闻香你还可以推断葡萄品种和年份等;更重要的是,闻香可以判断葡萄酒是否变质。当然,有些葡萄酒的香气非常好闻,因此也有人将其当作一个享受的过程。

(1)闻什么?

一般来说,年轻葡萄酒会带有明显的果香或花香味。随着陈年,葡萄酒会逐步发展出烘培、烟熏、坚果和皮革的香气。此外,香气的浓郁度也可以大致推断葡萄酒产区。通常情况下,香气越浓郁,酿酒葡萄越可能来自温暖产区;其含糖量和酒精度也可能相对较高。而变质葡萄酒可能会带有一股不太纯净的气味,如霉味、醋酸味或煮熟味等。

(2)闻到的香气代表什么?

通过闻香,你还可以进一步确定你观色时无法确定的部分。正如观色部分所说,当你观察到一款白葡萄酒呈金色或者琥珀色时,它可能有3种不同的类型,你并不能完全确定这款酒到底属于哪一种。而通过闻香,你就可以判断它到底属于哪一种。如果你喝的酒带有黄油和橡木味,那么它应该属于第一种;如果你闻到的更多的是坚果和香料味,那么这款酒应该经过一定时间的陈年;如果这款酒闻起来有股腻人的香甜味,那么基本就是甜白无疑了。

当然,如果这个过程中闻到的香气不够明显,你还可以通过摇杯加速酒液与空气接触,让香味更快释放出来。

3、品酒鉴味

(1)品什么?

正式进入到品酒环节后,你需要调动你的各种感官来充分感知葡萄酒的口感风味。这时候,大抿一口酒,不要立刻吞下,让酒液在口中翻腾。通过舌头的味觉,你能得知葡萄酒的酸甜苦咸鲜等味道;而通过舌头的搅动和牙齿的咀嚼,你可以感受葡萄酒的重感(酒体)、稠感(糖分)和颗粒感(单宁)等;通过后鼻腔的嗅觉,你可以再次感受到葡萄酒的香气和风味。

(2)感受到的口感风味代表什么?

酒喝下肚后,如果喉咙处有灼烧感,说明葡萄酒的酒精度较高。如果口腔感觉到收敛感或涩感,则可能单宁含量较高。此外,如果你感觉垂涎不止则说明葡萄酒酸度较高。当然,你还可以感受葡萄酒余味的长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余味是葡萄酒品质的一个重要象征,通常余味越长,品质越好。值得一提的是,余味是判断一款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

楼兰酒庄明星产品楼兰古堡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小古堡),酒液呈紫红色,闻之有苹果、草莓与黑加仑的芬芳,入口醇厚而柔和,单宁平顺,酒香馥郁,回味悠长。

如果你追求更高的级别,可以试着和身边的朋友进行交流,交换你们各自的想法。相信这样一来,你很快可以成为一个品酒达人了!

葡萄酒品酒其实在品什么?


相信包括本人在内的每个葡萄酒爱好者,都必然经历好奇-接触-爱上-学习的蜕变。可能是个人喜好,也可能是工作需要,不管理由是什么,从你决定要学品酒的那一刻,你的品味已经注定会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学习品酒其实比你想像的要简单得多,多喝就行了!任何拥有正常嗅觉和味觉的人,假以时日都可以成为一流的品酒师。量变产生质变,这是永恒不变的定律。也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吃了那么多鸡蛋,可也不见得对鸡蛋有多透彻的了解。这是因为这里的量变没有方向,产生质变的日子则遥遥无期。

品酒的时候要品什么,其实就是那个方向。有了这个方向,质变的日子自然指日可待。

葡萄酒包含了五大元素:甜度、酸度、单宁、酒精、酒体

甜度(Sweetness)

葡萄酒的甜度由酒中的余糖(residualsugar)产生。大家都知道糖+酵母=酒精,酿酒的时候,酵母没有把葡萄汁中所有的糖份转化成酒精,葡萄酒就会剩下余糖。平时我们听到的干红或干白中的干,是相对甜度而言,意思是不甜。

静止葡萄酒(没有气泡)中的甜度分布为:

极干(bonedry)-0卡路里(以下简称卡),余糖低于1克/升

干型(dry)-0~6卡,余糖为1~10克/升

半干(off-dry)-10~21卡,余糖为17~35克/升

甜(sweet)-21~72卡,余糖为35~120克/升

极甜(verysweet)-72~130卡,余糖为120~220克/升

起泡酒和香槟中的甜度分布为:

干到不行(brutnature)-0~2卡,余糖为0~3克/升

绝干(extrabrut)-0~5卡,余糖为0~6克/升

干(brut)-0~7卡,余糖为0~12克/升

半干(extradry)-7~10卡,余糖为12~17克/升

微甜(sec)-10~20卡,余糖为17~32克/升

半甜(demi-sec)-20~30卡,余糖为32~50克/升

甜(doux)-30+卡,余糖为50+克/升

所以正在减肥的朋友,要注意了!

品味甜度,需要用舌尖。有时候明明在喝一瓶干红,却感觉到甜甜的成熟果香。记住,那不是甜,那只是葡萄酒的果性,就像吃了一个成熟的蜜瓜后,口腔萦绕着的果香。酒甜不甜,舌尖说了算!

喝酒虽易 品酒不易 且品且珍惜


用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来形容中国的白酒文化是再恰当不过了。然而套在葡萄酒上面则显得有点暴殄天物。在葡萄酒文化尙不繁盛的中国,不少酒客都发出了喝酒虽易,品酒不易的感慨。没错,葡萄酒,在品,不在喝。而品酒也不是装腔作势,因为通过品酒可以猜测出葡萄酒的很多特征,如产地、葡萄品种、风格、价格和品质等。这才是品酒的真真切切的含义所在。那这葡萄酒究竟该如何品呢?

一般而言,品酒分五步:观色、闻香、品味、吐酒和归纳总结。

1.观色

首先观察颜色的澄清度、深浅度、颜色以及是否有酒腿和气泡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葡萄酒的颜色。通常,红葡萄酒的颜色会随着陈年时间的变长而越来越浅,白葡萄酒则相反。

根据颜色的变化情况,结合一些葡萄酒基础知识,我们就能大致了解到葡萄酒酒龄、葡萄品种及产地等信息。

2.闻香

闻香是葡萄酒品鉴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通过香气可以判断葡萄品种、产区和葡萄的陈年情况。轻轻地晃动酒杯,然后把鼻子靠近酒杯,深深地吸一下,判断葡萄酒的香气。但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我们有时会连最熟悉的香气也无法识别出来。各个学者对葡萄酒的香气都有不同的分类。今天给大家列出最简单、最实用的分类。

水果味

对葡萄酒的香气进行描述时,一般先从它的水果味入手。而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水果味不尽相同。通常而言,还现有水果味的葡萄酒还处于年轻或者发展阶段。

泥土味

辨别出葡萄酒中的水果味和非水果味之后,可以进一步看看酒中是否有泥土的味道。泥土的味道主要分为石头/矿物质类和土壤类。旧世界的葡萄酒强调风土,因此它们的泥土味比较明显。

橡木味

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最常用的橡木桶是法国橡木桶和美国橡木桶,这两种橡木桶会给葡萄酒带来不一样的香气特征。法国橡木桶一般会给葡萄酒增添烤香料的味道,而美国橡木桶会给葡萄酒增添可可和莳萝的味道。

3.品味

你需要小啜一口刚才看过、摇过且闻过的这杯葡萄酒。喝入一口葡萄酒后,需使口腔融进一些空气,再让酒在口腔中充分地流动,像这样漱口的方式让舌头充分地感受葡萄酒的酸度、甜度、酒体、浓郁度等等。舌头是品味的重要部位,舌头不同部位对酸度、甜度、苦和咸等的感知也并不一样。

此外,很多人或许对酒体认识比较模糊,其实酒体即是指葡萄酒在舌头上的重量。

4.吐酒

有人曾问,品酒师一天要品那么多酒,那岂不是每天都会喝得醉醺醺的?品酒师一天是会品很多酒,但不一定会醉,原因是专业的葡萄酒品鉴者通常不会在品酒后将酒喝下去,而是将葡萄酒吐出来,这也是品酒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吐酒后要评价此酒的余味,如余味是否让你感到愉悦?余味在口中停留了多久?

5.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观色、闻香、品味和吐酒,你需要综合考虑,对葡萄酒的品质、葡萄酒的陈年潜力、葡萄品种特性、产区和价格做出评价。这也是品酒中最有价值的信息。

喝酒很简单,可以举杯一饮而尽,但品酒却要调动视觉、嗅觉和味觉,并启动大脑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当然,葡萄酒的本质是一种饮料,因此不要因这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而要珍惜品酒中那细致的快乐。套用马体就是喝酒虽易,品酒不易,且品且珍惜。

在品酒与品人的路上继续前行


曾在某处看到这么一段话:但凡酒,就犹如人的感情,无非四种:第一面就喜欢,然后越来越喜欢的;第一面不喜欢,越接触越喜欢的;第一面喜欢,越来越烦的;第一面不喜欢,越来越讨厌的。但凡酒,也犹如人的感情,二三四者居多,第一种最为罕见。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想必对人、对酒、对事都有着极深的领悟。暂且不论世事无常,单单这品酒品人就何其难哉!!!

第四种酒:芸芸众生相,慧眼看端详

大多数葡萄酒就如芸芸众生般,数不胜数,然而总有些不对你胃口或是看不对眼的,这不仅跟你的喜好相关,而且也跟你的生长环境及人生阅历紧密相连。这些酒就是上述中的第四种,你会发现自己打心底里地嫌弃它们:初闻之下已是面露鄙夷,尝上一口更是五官挪位,甚至口出恶言,进而避而远之。这样的酒不甚枚举,而又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低档波尔多酒为甚,他们要么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波尔多的名号,要么胸口挂着廉价的获奖名牌,四处招摇撞骗。因此,针对这些酒,就需要你清楚地了解葡萄酒的相关知识,什么是AOC?到底Medoc还是Pauillac更有品质保证?

第三种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三种酒称之为讨喜之酒,他们往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初闻或初尝之下,印象分还是很不错的,或果香四溢,或橡木味浓郁,然而一转眼功夫,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果味瞬间化为醋味,暂且不说复杂感,就连最基本的纯净之感也荡然无存,即便偶有橡木桶的修饰,那风味也太过直来直往,毫无复杂感之言,纯粹沦落为哗众取宠之流。这类酒也为数不少,其中尤以低档的新世界酒和非著名产区的旧世界酒为众。

第二种酒:众里寻他千百度,那酒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较于第三种酒的浮夸,第二种酒就要有深度和有内涵得多,禁得起人们的推敲与琢磨,也熬得住岁月的寂寞与消磨。他们就是好酒的代表,一切好酒的品质在他们身上都能找到。拉图(Latour)年轻时的紧涩,罗曼尼康帝(RomaneeConti)年轻时的内敛;猎人谷赛美蓉(HunterValleySemillon)年轻时的不经意,纳帕谷赤霞珠(NapaValleyCabernetSauvignon)年轻时的深沉,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磨砺,如果不假以时日,你是参不透其中奥妙的。当然,拉图和康帝的价格实在是令人难以企及,但是说到意大利的巴罗洛(Barolo),就不得不让人回味。还记得是今年亲赴意大利维罗纳参加Vinitaly之时,在展会上喝到一款1986年的老藤巴罗洛,其褪去了年轻巴罗洛的青涩单宁,尽管年份如此之老,但果味依旧新鲜,配合着皮革以及松露的气息,复杂曼妙,不禁让我对所有巴罗洛都肃然起敬起来。尝过展会上那么多的巴罗洛,忽然发现就是它触动到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一根无可名状的弦,我想在敬佩之余我还应该窃喜吧!因为真正的好酒就是这样,需要在不浮夸间激起你内心的涟漪。

第一种酒:高山流水,曲高和寡

第一种酒可遇而不可求,就如高山流水一般曲高和寡,明明知道他的存在,但想要拥有,那又是何等的难!而即便拥有,你又会隐隐担忧起自己是否能配得上他,是否能领略到其中的奥秘?这就是第一种酒的神奇所在,相较于第二种酒能激起心中的涟漪,他能更进一步,令你考虑的不再是酒的好与坏,而转而考虑自身的内在问题。这样的酒犹若柏图斯(Petrus)的傲娇,仿佛勒桦(Leroy)的神秘,还有深藏海底数十年的白雪香槟般的诡秘,对于世间大多数人来说,都只停留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之上。然而,就如同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一般,坚守他们确确实实存在于世间的那份崇高与信念,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精彩呢?加油吧,少年,在品酒与品人的路上继续前行!!!

为何中国人只喝纯粮白酒?真相你需要知道!


中国白酒是怎么做的?

华夏历史3000年以来,历朝历代的古圣先贤酿酒的首选材料都是纯粮,而纯粮酿造的酒有一点跟酸酯分离的裸体酒很有相似之处:它们的酒液都是浑浊的,所以历史上经常把酒称做为浊酒。

到了元朝才出现了蒸馏酒,但酿酒工艺还是在纯粮之中加入大曲、小曲或麸曲,然后在窖室中进行发酵,到了一定程度后粮食中的糖分会转化成乙醇,酒浆初成后再进行过滤,入酒甑蒸馏。酒甑在古代又叫天锅,形状像个大蒸笼。在锅中烧水,将加了曲精之后的酒糟放入到蒸锅里,用锅炉往蒸锅里压住蒸汽。乙醇的沸点是78.3度,而水的沸点是100度,所以在用蒸汽加热的过程中,水还没有沸腾,乙醇就已经先沸腾了,这样就可以将酒从酒糟里蒸馏出来。乙醇蒸汽会顺着锅盖上面的管子上行,经过冷凝后就得到了蒸馏酒。这就是传统白酒的酿造工艺和原理。

这种酒的第一个特征是用粮食发酵。因为粮食是固体的,而且酿酒的粮食都要整颗圆满无缺,所以这种酿造工艺被称为固态法,全称是纯粮固态发酵法。

这种酒的第二个特征是一定要加曲。什么叫曲?曲就是糖化发酵剂。粮食里的淀粉和糖必须要经过发酵才能转化为乙醇,而发酵需要有一个媒介来促进粮食的糖化,这个媒介就叫糖化发酵剂,也就是曲。曲和老百姓家里蒸馒头用的酵母是一类东西。有一种说法叫粮为酒本、曲为酒骨,充分说明了曲的重要性。为什么曲这么重要?因为曲决定了酒的香味,曲里面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决定了酒的风格和味道。

曲有很多种。采用纯粮固态发酵法酿酒时加的是大曲,大曲是用麦子高温制成的,发酵期长,菌曲很长,微生物含量非常丰富。和大曲相对的是小曲,小曲是用米制成的,发酵温度低,发酵时间较短。

最好的酒当然就是大曲酒,小曲的发酵方式及微生物、微量元素的含量跟大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曲,叫麸曲。大曲是用麦子做的,成本较高。而用麸子、米糠之类的东西也可以制成曲,用这种曲做出来的酒就叫麸曲酒。北京的公交车上有一则广告,广告词是:牛XX二锅头,朕喜欢,就是这个味。商业广告不必深究,但我们应该知道,二锅头属于麸曲酒,皇帝是不可能喝麸子做成的酒的。

好酒在酿造工艺上的三个基本标志就是大曲、纯粮、固态。这是传统的酿酒方法。

不过显然现在的酒远非如此简单了,所以接下来要说的才是重点之重。

1960年至1963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中苏断交,三年自然灾害爆发,导致粮食不够吃。但是也有人认为即使粮食不够吃,酒还是要喝的,不喝酒工作怎么会有激情?那么粮食和酒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于是乎,那时开始研究一种新的酿酒方法不用高粱、大米之类的粮食,不用制曲,仅用廉价的芋头、薯杆、红薯、高粱秆、秸秆、甘蔗制糖后的废料等含糖的原材料来酿酒,或者更进一步,用这些原材料做出食用酒精,然后加水制成酒。

中国有五大酒都,第一个是泸州,第二是个古力,第三个是邛崃,第四个是宜宾,第五个是仁怀。除此之外,四川的射洪也是白酒的著名产区。这几大酒都,除了仁怀在贵州,其他都在四川。

你到四川这几大酒都去旅游,会发现一个现象,街上的化工商店特别多,商店里都能够很方便地购买到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等化工原料,还有醇、醛、增辣剂等化学添加剂,所谓的塑化剂在这里也是可以买到的。

就国家标准而言,酱香型白酒不能用水和酒精勾兑,只能用纯粮酿造。我们到街上去买酒,什么价位的酒都能买到,但是请注意一点,它们的国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价位的酒,都是按同一个标准酿造的,即纯粮固态发酵法。

买酒时看到GB/T10871你就要小心一些了,一定要注意,标准酱香型白酒的国标是GB/T26760,二者是有区别的。

很多人喝了一辈子酒还是个酒盲,尤其很多退休的老同志,习惯于每天喝一点,他们不买很贵的酒,就在超市里买几块钱的廉价酒,甚至还会买用油壶装的大桶白酒。喝哪一种酒喝习惯了,别人问起他们:为什么喜欢喝这种酒?他们大都会说:这个好,喝了一辈子了,是纯粮酿造的酒啊。我只能非常遗憾地说:那怎么可能!粮食多少钱一斤?再加上那么复杂的制曲、发酵工艺,再说成本要多少?怎么可能那么便宜?

所以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和食用酒精的酒只有一种,那就是原浆酒,技术上的全称叫纯粮小烧酒

很多人说:我们农村有人拿粮食做酒。这个我不否认,乡下的确有很多人用粮食来酿酒,那也属于纯粮酿造,但它不是商业化产品,大家买不到。而且纯粮酿造的酒也是有高低之分的。高粱是酿酒的最好原料,五粮液用的是高粱,汾酒也要用高粱,为什么?因为高粱酿酒是最香的,只有高粱皮里面含有单宁,其他的粮食都不含有这种物质。不同的高粱和高粱之间也是有区别的,糯高粱的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了4.2元一斤,而梗高粱每斤只要一两块钱。

什么酒是最次的?

玉米做的酒是最次的(云南等地也称为包谷酒),因为玉米做的酒特别烈。很多酒厂用液态法或者固液法做酒的时候,连玉米酒都不用。玉米酒精主要用在哪里?主要用于制作乙醇汽油,东北粮库里面有大量的陈化粮,其中的玉米都被做成了乙醇汽油。

现在大多数酒厂用的酒精有两种,一种叫薯干酒精,一种叫糖蜜酒精。这两种酒精市场价格基本在4000元至5000元一吨。用98度的酒精勾兑50度的酒,要加一倍的水,那么500毫升的酒成本才一块多钱,一吨酒加入的香精成本大概在200块钱左右,这样算下来,大多数液态法制成的酒一斤成本还不到2块钱。但就是这样的酒,配上华丽的包装就敢标价上千元。

纯粮食白酒只能以传统工艺酿造,三斤高粱酿一斤酒,原材料成本就要二十多元,再加上酒师、人工费用,一斤酒的酿造成本就达到了40多元,酿出基酒后还要进行窖藏几年。与之相比,浓香型的白酒生产周期只有一个月。

为什么中国人只纯粮白酒?

为什么中国人只喝勾兑白酒,不喝别的呢?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里面的区别。在中国,比地沟油、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更可怕的就是白酒,很多东西都是非法添加的,而白酒液态法又是符合国标的,是合格产品,所以很多酒我们喝了之后会头疼、口渴。

液态法合法倒也正常,但我们需要充分的知情权。白酒出厂的标签上应该写清楚酿造工艺是固态法、液态法还是固液法,这是明确白酒品质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我并不是说液态法不好,但是为什么不写清楚是液态法?

很多酒根本就不是酿造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做个实验,站在酒厂门口盯三天,计算一下它有多少辆拉粮食的车会进厂,有多少拉酒糟的车出厂。酒厂必然是有酒糟的,酿酒的烟囱也一定是会冒烟的。但是现在很多酒厂没有粮食进厂,也没有酒糟出厂,烟囱里也不冒烟。到工厂里参观一下你会发现,车间非常漂亮、干净和整洁。

酒厂不可能是干净的,酒厂里的酒师不管一个月挣多少钱,他的穿着都会和乞丐差不多,这与卫生和文明无关,老祖宗几千年来都是这么教的。很多酒厂拍摄的广告片里,酒师穿着中式唐装的马甲和丝绸的灯笼裤,拿着崭新的铁铲在铲酒糟,这只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臆想,酒厂是没有这样的工作的。首先,铁铲不能铲酒,铲酒糟的工具叫宣板,是木头的,铁铲对于酒质会有影响。其次,酒厂里身份最低的人是铲酒糟的,酒师不可能去铲酒槽。

总结一句话,酿酒有三种方法:固态法、液态法和固液法。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人做纯粮酒,但质量参差不齐。拿酱香酒来说正宗的大曲酱香酒是坤沙,要九蒸九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三年窖藏。而市场上的酱香酒更多的是碎沙,生产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价格便宜,那些都不是正宗的大曲酱香白酒。

在权贵经济的绑架下,出现了太多反人类的东西。高端白酒简直成了暴利行业,本不是纯粮食品,只有一两个月的生产周期,卖的却是天价。很多人以为用的粮食品种多酿出来的酒就好,殊不知金银铜铁再怎么混合,也比不上纯金。做酱香型白酒只需要用一种原料,那就是糯高粱。制曲也只用一种原料,那就是小麦,只有用这样才是正宗的酿造方法,但今天这样做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如何鉴别酒的好坏?

要想鉴别酒的好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一下如何做裸体酒。裸体酒就是给酒点一把火,把它的酒精烧光,把酒的衣服给扒下来,这个时候剩下的酒就叫裸体酒,这是一种酸酯分离的手法。纯粮酿造的酒做裸体酒之前是清澈透明的,做成裸体酒之后会变得很浑浊,入口细细品味会有粮食发酵的酸味,酸味之后会有一点淡淡的甜味,甜味之后又会有一点淡淡的酒糟味,舌根上还会带有一点淡淡的苦味。如果入口是骚涩的味道,那它里面一定加了食用酒精不管是薯干酒精、糖蜜酒精还是玉米酒精,它们都有这个特征。

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在一个盘子里倒点儿酒,量不必多,盖住盘底就好,燃烧之后制成裸体酒,再把它倒入高脚杯里,看一下它是否是透明清澈的。纯粮酒中的乙醇燃烧完之后,剩下的东西就是粮食的发酵物,它一定是不透明的、浑浊的,喝到嘴里是酸酸的,后味是类似酒糟的甜香味。这是鉴别纯粮酒最简单的方法。

先秦以来,中国白酒做的是从来不会有损身体健康的,但是现代人喝了酒之后大多会觉得头疼、头晕,那么原因可能有两种:

第一是喝的酒太劣质了;

第二是喝得太多了。

酒品即人品 这几种酒不喝!一定要记住!


人,图的就是快乐,开心。不要因酒误事,不要因攀比闹心,更不要因亲情伤心。做到了这些,生活就会过得有滋味。

亲朋好友,乡邻四舍,难得走一走,聚一聚,以增进感情,但是要注意,酒有三不喝,邻有三不比,亲有三不走。

少喝是享受,多喝是难受

1、不喝多酒。酒喝多了,难受的是自己。酒桌上不可贪杯、不可嗜酒。应少喝几杯,不醉为宜。

2、不喝急酒。酒是烈物,后劲很大,一定要慢慢喝。不可急喝,不要动不动就先干为敬。喝急了,一旦后劲上来了,会很难受。

3、不喝劝酒。喝酒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的底量,不要经不住别人的劝,不好意思拂别人的面子,不经意就喝超量了。

小财是财富,大财是包袱,不攀比

1、不要比钱财。钱这东西,够用就好,没有必要去跟别人比。

2、不要比孩子。孩子有没有出息,是孩子自己的事,没有必要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的比。

3、不要比房子。房子是用来住的,无论大小,都只不过是一个窝。窝最重要的是温馨,无关大小。

亲我者,我亲之;疏我者,我疏之

1、不走势利眼的亲。你好,就巴结你,奉承你,天天围着你转;你差,就看不起你,踩着你,远离你,对你爱搭不理。这样的亲,不走。

2、不走太重利的亲。眼里只有利,为了利,不惜手段,处处算计。这样的亲,不走。

3、不走无情义的亲。他有难时,跟你讲情义,乞求你帮他;你有难时,他不仅不帮你,还落井下石。这样的亲,不走。

人到中年,身体大不如从前,经历了种种岁月的洗礼,人生有得也有失。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大事都得扛着,所以身体才是一切革命的本钱。但是人到中年,一定要记住不睡三觉,不去三地,不喝三酒。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首先要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营养均衡,饮食清淡。保持心情舒畅,笑看人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人到中年,不睡三觉

1、不睡过子时的觉。晚上11点以后还不睡,睡眠质量无法保证,身体状况就会越来越差,皮肤也一定会很差,一天精神状态也不好,而且容易衰老,出现各种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

2、不睡过巳时的觉。早上睡觉不要超过9点,超过9点,起来头就会很疼。有时候我们都想多睡一会,但是睡多了伴随着头一晚上的熬夜。这样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毛病。

3、不要带心事睡觉。有心事会扰乱睡眠质量,时间久了会导致神经出现问题甚至抑郁。对个人不利。

人到中年,不去三地

1、不去赌博之地。人到中年你已经输不起了,输了钱下半辈子没了保障,还是留着钱好养老。

2、不去风花雪月之地。风月场所容易染各种各样疾病,影响个人的家庭及生活。

3、不去是非之地。对待亲戚朋友邻居,不要搬弄是非,无事生非,影响与他们之间的相互团结。

人到中年,不喝三酒

1、不喝醉酒。亲朋聚会切勿,大喜大悲,拼命的喝,把自己或者别人喝醉了,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同学朋友聚会喝酒一定要有一个度,而且喝醉容易闹事或者出事。

2、不喝无名之酒。喝酒要有个名头,互相敬酒也是理所当然,但是对互相不认识的,有意用酒来灌你的人,尽量不要喝。

3、不喝不敬之酒。对于瞧不起的你,故意看低你的人,说话讽刺你的人,不要和他喝酒,人一定要有自尊和骨气。

步入中年以后,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各种衰老现象也悄然而至。除了以上的这些,一定要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每天睡眠时间7-8小时;不拘小节,淡泊名利;戒烟限酒,多饮茶水;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读书看报,广交朋友,多做善事,助人为乐;定期体检,学习保健养生知识。

侍酒师大师和葡萄酒大师有什么差别?


近日,中国葡萄酒圈内出现一件大喜之事: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葡萄酒总监吕杨通过了侍酒师大师(MasterSommelier)考试,成为中国侍酒师大师第一人!这个头衔我们之前常常说的葡萄酒大师(MasterofWine)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虽然这两种大师都能够代表葡萄酒专业知识的权威,但是二者关系不大,资格考试的系统也完全不一样。

英国著名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MW)常开玩笑说:不要让我倒酒!我洒得到处都是的。听完这个笑话后,不知各位是否对这两个头衔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这两个大师专攻的方向具体有哪些差异呢?

葡萄酒大师

葡萄酒大师资格是全球葡萄酒行业专业知识最高的标准之一,是由英国的葡萄酒大师协会(TheInstituteofMasterofWine)颁发的一个专业认证。要想成为一名葡萄酒大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最初的申请之路开始就有几个拦路虎。首先,葡萄酒大师协会规定考生必须持有WSET四级资格证书或相等水平的专业认证,如葡萄酒学士或硕士,以表明自己具备一定水平的葡萄酒知识。另外,所有的考生还必须拥有至少3年的葡萄酒行业从业资历;最后,考生必由一位葡萄酒大师或业内权威人士推荐,才能正式参加考试。具备了以上资格后,葡萄酒大师资格认证考试的炼狱才刚刚开始。正式的考试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品鉴和论文,具体内容如下:

1.理论考试:一场3小时的笔试问答,问题涉及了葡萄栽培、酿酒技术、装瓶前步骤、葡萄酒入门的保存处理、葡萄酒商业和当代行业相关问题

2.品鉴考试:一共三场盲品考试,每次考试时长135分钟,每场考试需要考生品鉴出12款葡萄酒的酿酒品种、产地、酿酒工艺、品质以及风格

3.研究论文:考生自主选择论题,撰写一篇6,000-10,000字的论文

以上三门考试都通过的考生才能加入葡萄酒大师协会,成为真正的葡萄酒大师。截止到发稿为止,全球一共有355位葡萄酒大师,他们分别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如酿酒师、酒商、侍酒师、葡萄酒教师、葡萄酒作家、记者等等。

侍酒师大师

如果说葡萄酒大师研究的方向更偏向学院派,那么侍酒师大师则是实打实的实务派,后者更重视在酒店或餐厅内酒精服务的专业水平。第一届侍酒师大师考试于1969年举办,但直到1977年时,颁发此项大师头衔的侍酒师大师协会(CourtofMasterSommeliers)才正式成立。想要通过侍酒师大师考试,首先要完3个级别的侍酒师认证,最后再通过侍酒师大师认证资格考试,这几个考试的内容分别是:

1.入门侍酒师认证(IntroductorySommelierCertificate):为期3天,其中授课2天,最后1天完成考试。学员需要通过基本理论测试和侍酒服务考试,两部分成绩都要达到总分的60%才算合格

2.认证侍酒师考试(CertifiedSommelierExamination):必须在获得入门侍酒师认证后的两年内参加此项考试,学员需要通过理论考试、2款葡萄酒的盲品测试和侍酒服务考试,3个部分的成绩达到60%以上才算合格

3.高级侍酒师认证(AdvancedSommelierCertificate):一共为期5天,首先由侍酒大师进行授课。在最后2.5天里,学员要通过1个小时的理论考试、25分钟内6款葡萄酒的盲品测试和45分钟内的侍酒服务测试。所有测试都需要达到总分的60%才算合格

4.侍酒师大师文凭(MasterSommelierDiploma):共分为理论知识、品鉴和侍酒服务三部分,这三部分的考试以口试进行,每部分成绩均需要达到总分的75%才能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必须完成每个阶段的考试,才有资格参与下一轮的考试。现在,全球共有240名左右的侍酒师大师,他们分别在自己工作的领域中活跃着。这些侍酒师大师们不仅拥有专业的葡萄酒知识,还具备专业侍酒师应有的社交礼仪以及销售能力。

由此可见,术业有专攻,葡萄酒大师和侍酒师大师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要获得大师头衔,少说也要历时3年左右,这还指的是经验人士的标准。除此之外,报考费、培训费、品鉴的葡萄酒费用、品鉴工具、参考资料费用等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