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白酒与红酒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如何正确看待白酒与健康的关系?》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jIuku365.cOM“全国理性饮酒日”拟于每年10月第三个周五举办,今年的活动将于10月16日举办,主题为“理性文明,拒绝酒驾”,将以北京为主会场启动,上海、重庆、广州同步举办分会场,成都、贵阳、南京、合肥、杭州、青岛、烟台等十余个城市和地区同步推出市场活动。中酒协宋书玉秘书长认为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适度、愉悦地饮酒,不过量饮酒;第二,不在某些情况下饮酒,比如驾驶机动车、操作机器、怀孕时、疾病状态下等;第三,未成年人不饮酒。那么就理性饮酒,我来浅谈问题一二三,希望大家对于理性饮酒,健康饮酒有个初步认识。问题一:酒精如何在人体内行走,酒量与什么有关?问题二:如何正确看待白酒与健康的关系?问题三:理性饮酒有什么好处,如何做到理性饮酒?今天我们来讲讲如何正确看待白酒与健康的关系。最近关于白酒与健康的话题不断,本来适量饮酒是有益健康的,但是经过某些商家放大宣传,把白酒说成了是健康神药,所以有必要对白酒与健康关系做个说明。1、白酒相当于中药?以讹传讹!前段时间一直有媒体报道江南大学徐岩教授及其团队研究发现,白酒保健功能大于葡萄酒,一杯白酒相当于57味中药。但是这个问题,已经被徐岩教授亲自出面否认了。2012年开始,徐岩教授团队开展“中国固态发酵白酒与葡萄酒生物活性成分比较研究”。一些白酒企业开始抽取论文中的数据比值,并以该研究团队的名义大肆宣传“白酒保健功能大于葡萄酒”。“这些商业炒作很不严肃,已经超出学术研讨的范畴。”“喝白酒等于服中药’的说法,是这样演绎出来的。”徐岩研究团队成员、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范文来说,当年论文用一个章节公布了对一种董香型白酒的系列检测数据,这种白酒是经国家批准、全国为数不多添加中草药的酒,按照“百草入曲”传承工艺,制取大小曲先后采用了130多味中药材。范文来作为实验操作者,和同事于2011年应用“正相色谱技术串联气相色谱-质谱法”,在该酒中检测到52种萜烯类化合物,且高于一般白酒和葡萄酒。荒唐的是,有人移花接木,故意把“从该酒中检测到52种萜烯类化合物”,说成是“从白酒中检测到57种中草药”,进而推演出“喝白酒等于服中药”的荒诞结论。“青菜、黄瓜、西红柿、苹果中也能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难道能说吃果蔬就等于吃中草药?”2、正确看待白酒中健康相关成分实际上,近期由剑南春集团完成的《中国传统名优白酒中香味成分解析及功能性成分研究》暨《构成中国名酒剑南春酒体风味质量特色的研究》成果,经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专家们对于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中国传统名优白酒中香味成分解析及功能性成分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形成了以下的权威专业鉴定意见:(1)项目建立了SBSE与GC×GC/TOFMS相结合的白酒微量成份的分析新技术,首次在浓香型白酒剑南春中检测到1870种微量成份。该技术将中国纯粮固态传统白酒的微量香味成分的分析提升到了最新水平。(2)该项目在剑南春酒中首次发现了包括柠檬烯,香橙烯,金合欢烯,四甲基吡嗪,愈创木酚,丁香酚,阿魏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内酯类,呋喃类,吡嗪类,萜烯类,有机酸类五大类200余种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功能性物质。那么从剑南春集团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剑南春酒中的确有五大类200余种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物质,但是并不是说有了这些物质就代表白酒有益健康,是健康神药。这些微量成分确实是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不能盲目神话这些成分的作用。实际上剑南春公司总工程师徐占成介绍,该项目独创的酒体微量物质分析检测技术将中国白酒的微量成分的分析定性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并未强调健康物质的作用。但是从其他宣传报道看来,大多数是强调有200余种健康物质。白酒的主体成分是水和乙醇,占了98%左右,而只有2%左右的微量成分,这些成分有上千种。过量食入乙醇会导致肝硬化、肝癌、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记忆力下降、发脑卒中、消化器官溃疡、心脏脂肪变性、酒精中毒精神病、头晕、头痛、食欲下降等。以53度白酒为例,53%是乙醇,而白酒中的有益成分,就算全部微量成分都是有益的,也不到2%的量,何况有益成分比例还比较低。3、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对成年人每天的饮酒限量值建议为:男性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56度白酒1两,或38度白酒1两半;因为女性的体形和雌性激素的影响肝脏解酒能力与男性多有明显差异,酒对女性健康的损害比男性严重,每天的饮酒限量值定得更严格,酒精摄入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白酒1两。当然我们在喝酒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建议值,但也不能太过于贪杯。只有在适量饮酒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白酒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这个时候剂量的乙醇对人体有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消化等等的有益作用,而这2%里面的部分有益微量成分也可以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来源:凤凰网酒业)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如何正确看待洞藏酒


说到洞藏酒,我们大多时候会跟神秘联想到一块儿。现在越来越多的洞藏酒出现在市场上,很多小品牌也打出洞藏酒系列。且不管其是否真的具备天然的洞藏条件,其敢于上市的原因就在于抓住了消费者对于洞藏概念文化的认可。今天好酒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谈谈如何正确看待洞藏酒。

相关推荐:洞藏酒是什么酒,好喝吗、洞藏酒是真的吗

洞藏本身是一种价值文化

作为传统储藏文化的一个细分领域,洞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文化的概念本质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群对某种现象、观点及行为的普遍接受,即所谓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其次,自古就有神仙在洞中、洞中有宝藏的民俗文化传说,加之影视作品、文化故事的渲染,至今仍有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节中保持着求神拜洞习俗传统,及现代生活中不断演绎的探洞寻宝的各种版本。

洞藏是一种资源

从郎酒古法天成的天宝洞、地宝洞系列洞藏酒,贵州地区独特的洞藏洞酿文化,广德太极洞中的古井淡雅酒,湘西奇梁洞中神秘的酒鬼洞藏文化酒,此外,还有桂林洞藏三花酒、沙湖洞藏源浆酒、东北宝清龙湖洞藏、安徽将相和洞藏酒、青州云门酒业的洞藏陈酿、陕西的太白洞藏酒等等。虽然洞藏只是酒类生产过程中储藏的一种方式,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有幸拥有一个冬暖夏凉的独特储藏空间。有的洞藏是利用先天大自然所赐,有的则是后天开发所致。

虽然,有的企业的洞藏历史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以前没有对洞藏的市场价值概念给予关注和挖掘利用,仅仅被当作了一个普通的仓库在使用,而由于没有赋予产品洞藏的独特文化价值并给予开发,产品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市场回报。现在洞藏的文化价值被市场所认可,也就有了今天一呼百应的洞藏酒百花齐放的局面。

2022关于白酒:如何正确看待新工艺白酒?


我们应该以客观、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新工艺白酒,以创新和发展的思路去改进新工艺白酒。白酒新工艺的创新,从理论方面讲,有生物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创新;从工艺方面讲,包含生物制曲技术、发酵、香型、贮存、勾兑等方面的创新。一句话,白酒新工艺离不开创新。白酒新工艺的创新,首先是香型的创新。中国白酒的香型从上世纪70年代的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四大主体香型白酒,到上世纪80年代,兼香、凤香的诞生,再由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在六大香型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了特香、药香、豉香、芝麻香、馥郁香、老白干等十二大香型。随着酿造技术的发展,白酒各香型已经发展到各具特色,这是工艺创新的结晶。各种白酒香型之间互相借鉴,融合,不再受传统的束缚,白酒的香型也更有特色。

白酒与健康的关系


白酒中的乙醇和微量成分,与人体的饮用健康有很大的关系,白酒中1%—2%的微量成分包括酸类、酯类、醇类、醛类、酚类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对白酒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形成白酒不同的香型和风格。同时,这些微量成分也是区分健康与有害的关键。
白酒中有的微量成分,既是酒的香味组成成份,又对人体是有益的:如乙酸、乳酸、氨基酸、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但是有的微量成分是对人体是有害的,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强制标准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如甲醇、杂醇油等。在高质量的白酒中,有害成分远远低于国家强制标准,而人体需要的有益成分含量较高、种类较多。从健康饮酒的角度讲,白酒的产地、品质和酿造质量,是区分营养健康饮品与“毒品”的分水岭。下面我们来谈谈白酒中的各种成分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1、醇类与健康的关系
1.1乙醇
乙醇不是酒的主要营养成分,酒可以产生高热量。据有关科研部门测定,每毫升纯酒精可产生热量7卡,相当于脂肪的供热量,高于糖类、蛋白质所产生的热量。真正的纯粮酿造的白酒中所含的有机乙醇,不需经人体的消化作用即可直接被肠胃吸收,很快扩散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主要在肝脏和大脑中。饮酒后,约80%的乙醇迅速被吸收,其中90%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转化。
因此,不善饮酒的人,其乙醛脱氢酶的数量肯定不足。即使对于善饮之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速率或分解能力,肝脏的解毒功能就会力不从心,嗜酒者往往不知道,推杯换盏之时,会出现面颊通红、双目充血、恶心呕吐等现象,这是乙醇的积蓄和乙醛产生了肝脏毒性并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醉酒。
由于人的酶系统存在遗传因素,上述两种酶在人体中的比例数量,因遗传而确定,所以提高幅度一般不会很大。所以,即使是纯粮酿造酒,都应该以“倡导适量饮酒、健康饮酒、科学饮酒”为标准,非纯粮酿造酒,建议少饮或者不饮。
1.2甲醇、
甲醇是一种有麻醉性的无色液体,密度为0.791g/cm^3(液),沸点为64.70℃,能与水、乙醇以任意比例混溶。它带有乙醇气味,也有刺鼻的气味,毒性很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过量饮用,会头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5毫升—10毫升甲醇可引起严重中毒,10毫升以上可致失明,30毫升可致死。
白酒中的甲醇,是原料中果胶质经水解、发酵而成的。用果胶质较多的原料酿酒,酒中甲醇的含量就会增加。甲醇对人体有很大的毒性,它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不易排出体外,其氧化的产物为甲酸或甲醛,毒性更大。
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这就是为什么极少量的甲醇有时也能引起中毒的原因。按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的规定,谷物为原料酿制的酒,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4g/L,薯干及代用原料酒不得超过1.2g/L。以优质粮谷为原料酿造的名优白酒,其酒中甲醇含量一般在0.1g/L以下,含量极微,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1.3醇
白酒中的醇是指碳链比乙醇长的醇类,主要是异丁醇和异戊醇,它们在水溶液里呈现油状物,所以又叫杂醇油。杂醇油是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再进一步水解放出氨、脱羧基,生成醇。除异丁醇和异戊醇外,还有戊醇、丙醇、异丙醇、庚醇等。它们有强烈的气味,是白酒芳香成分之一,也是造成不同品种的酒,甚至同一品种或同一酒厂的各批酒的品质互有差异的因素之一。
杂醇油对人体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比乙醇强,例如杂醇油中的戊醇比乙醇(酒精)约大39倍。它在人体内的氧化速度,却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的时间也较长。
醇中各种成分的沸点一般都高于乙醇,例如丙醇为97℃,异戊醇为131℃,而乙醇为78℃。所以作为饮料酒,在蒸馏时,因酿酒师掌握温度的技艺不同,导致酒品中去除杂醇油的含量的指标就不同。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规定,以大米为原料的白酒中杂醇油,不得超过2g/L。高质量白酒,由于其酿酒师一般都拥有了30多年酿造技艺积累,去除杂醇油,一般可达0.05g/L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既保证了酒的风格,适量饮用又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
2、酸类与健康的关系
2.1乙酸、乳酸
乙酸又叫醋酸,具有杀菌、抗病毒之功效。关于醋酸,《本草纲目》中有“清肿痛、散水气、理诸药”的记载。这种挥发性的有机酸,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延缓血管硬化等功能。此外,乙酸还能使毛细管扩张,加快皮肤血液循环,有益于清除沉积物,使皮肤光润。
乳酸又名α—羟基丙酸,有两种光学异构体,分为L型和D型,其中L型天然存在于人体之中,人体可以代谢吸收。实验证明,L型乳酸是人体必需的有机酸,它能促使双歧杆菌生长,而使人体内微生态达到平衡。乳酸对很多致病菌有极强的抑制能力,其浓度在100mg/L时,大肠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在任何良好营养条件下,3日内将全部被杀死。
2.2脂肪酸
目前,国内外对脂肪酸研究已逐步深入,通过体外试验证明,很多脂肪酸都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白酒主要的脂肪酸为棕榈酸、酒酸、亚油酸及其乙脂。亚油酸是某些生理调节的前体物;亚油酸可使胆固醇脂化,从而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水平,亚油酸能抑制血液中血栓的形成,可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亚油酸在人体代谢所产生的前列腺素,PG—I和G—Ⅱ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及其它转化为血管紧张素的作用,直接降低血管张力,对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有微量的隆低作用。
3、醛类与健康的关系
白酒中的乙醛和乙缩醛占总醛的90%以上,是白酒中的协调成分,有助于提高酒的放香。但乙醛又是酒精中毒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体内乙醛脱氢酶不足以分解乙醛,将会使乙醛聚集,会出现我们常见的面红耳赤、头晕头痛等醉酒症状,当乙醛达到一定的量将会危及生命,乙醛的致命剂量是5克。
在发酵过程中,部分醇能氧化成醛,有低沸点的如甲醛、乙醛等;有高沸点的如糠醛、丁醛、戊醛等。甲醛的毒性较大,可使蛋白凝固。白酒中醛类的含量极少时,可以增加酒体芳香,但如果含量较多,对口腔及食道黏膜就能产生刺激作用,是人们饮酒时常说的“刺喉”的主要原因。为了减低白酒中醛类含量,在蒸馏时,要严格控制温度,除去较先和较后蒸馏出的酒液,即所谓“掐头去尾”。白酒中总醛含量,一般不得大于2g/L。高质量白酒中总醛的含量,一般为50mg/100mL左右。
4、氰化物及铅锰与健康的关系
氰化物有剧毒,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原料,以木薯,野生植物酿制的酒,氰化物含量较高,一般以粮谷为原料酿制的白酒,氰化物基本没有或含量极微,基本对人体没有影响。
铅对人体也是有毒的金属,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规定铅的含量不超过1mg/L,白酒中铅的来源,主要是由蒸馏器冷凝导管、贮酒容器中的铅经溶蚀而来。为了降低酒中铅的含量,现在大部分酒厂生产器具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从源头杜绝了铅含量超标。
5、其它微量金属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很多微量金属元素是人体代谢所必需,缺乏者则显示某种缺乏症。微量金属元素通过酿造用水、蒸馏器具、不锈钢、陶坛、酒瓶等溶入酒中,因而白酒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
尤其过渡元素,如Zn、Fe、Mg、Cu等元素具有d轨道能级及电子,它们以络合离子存在于酒体,这些络合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成相对稳定的生物酶,每个酶分子主链结构必须与确定的金属离子配合。如乙醇脱氢酶是由两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结合一个锌原子,缺锌时则影响乙醇脱氢酶的稳定性,锌的存在保证了乙醇脱氢酶的旺盛活力。则可分解乙醇、乙醛,减少了乙醇、乙醛在体内的滞留时间,降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减轻了对肌体组织,尤其对肝、肾的损伤及对脑细胞的刺激。
许多厂家选择陶瓷来做为酒瓶材质,原因是陶瓷材质中富含有铁、铜等微量金属元素,它们浸溶到酒中与微量成分生成络合物,这些金属元素虽然含量极微,但有催陈老熟的作用,同时也是人体生理代谢所必需。
白酒所谓“一山一窖、一窖一味”,就是在酿造、储存、运输中,对微生物的产生、变化及其成分含量的作用,既是非常微妙的,又是迅速变化的。
就酿造而言,在特定的地区、地块,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内,在特定的空气、气候、水质、土壤、温度条件下,微生物种群都是不同的。窖池不同,香型也不相同,比如北方的瓦窖、水泥窖,与南方的黄泥窖相比,区别很大;就是南方的黄泥窖,窖池大小不同,深浅不同,烤出的酒质香型也不相同。
同时,在白酒酿造中,诱发微生物多变性的原因很多,除了土壤、气候、温度、风量等等自然因素以外,烤酒工艺不同,微生物生成的种群也不同。就是同样以单粮酿造,泸州老窖以原窖“将酒糟抠出蒸馏、晾晒、加曲后又回到原窖发酵”酿酒,与其他浓香型的跑窖“将酒糟抠出蒸馏、晾晒、加曲后放进前一口窖发酵”酿造出来的香型,其香型也有区别;在同一口窖中酿出的酒,窖的上中下部酒的酒体风味都不同。

白酒中的成分与健康有关系


白酒中的乙醇和微量成分,与人体的饮用健康有很大的关系,白酒中1%—2%的微量成分包括酸类、酯类、醇类、醛类、酚类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对白酒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形成白酒不同的香型和风格。同时,这些微量成分也是区分健康与有害的关键。
白酒中有的微量成分,既是酒的香味组成成份,又对人体是有益的:如乙酸、乳酸、氨基酸、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但是有的微量成分是对人体是有害的,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强制标准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如甲醇、杂醇油等。在高质量的白酒中,有害成分远远低于国家强制标准,而人体需要的有益成分含量较高、种类较多。从健康饮酒的角度讲,白酒的产地、品质和酿造质量,是区分营养健康饮品与“毒品”的分水岭。下面我们来谈谈白酒中的各种成分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1、醇类与健康的关系
1.1乙醇
乙醇不是酒的主要营养成分,酒可以产生高热量。据有关科研部门测定,每毫升纯酒精可产生热量7卡,相当于脂肪的供热量,高于糖类、蛋白质所产生的热量。真正的纯粮酿造的白酒中所含的有机乙醇,不需经人体的消化作用即可直接被肠胃吸收,很快扩散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主要在肝脏和大脑中。饮酒后,约80%的乙醇迅速被吸收,其中90%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转化。
因此,不善饮酒的人,其乙醛脱氢酶的数量肯定不足。即使对于善饮之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速率或分解能力,肝脏的解毒功能就会力不从心,嗜酒者往往不知道,推杯换盏之时,会出现面颊通红、双目充血、恶心呕吐等现象,这是乙醇的积蓄和乙醛产生了肝脏毒性并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醉酒。
由于人的酶系统存在遗传因素,上述两种酶在人体中的比例数量,因遗传而确定,所以提高幅度一般不会很大。所以,即使是纯粮酿造酒,都应该以“倡导适量饮酒、健康饮酒、科学饮酒”为标准,非纯粮酿造酒,建议少饮或者不饮。
1.2甲醇、
甲醇是一种有麻醉性的无色液体,密度为0.791g/cm^3(液),沸点为64.70℃,能与水、乙醇以任意比例混溶。它带有乙醇气味,也有刺鼻的气味,毒性很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过量饮用,会头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5毫升—10毫升甲醇可引起严重中毒,10毫升以上可致失明,30毫升可致死。
白酒中的甲醇,是原料中果胶质经水解、发酵而成的。用果胶质较多的原料酿酒,酒中甲醇的含量就会增加。甲醇对人体有很大的毒性,它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不易排出体外,其氧化的产物为甲酸或甲醛,毒性更大。
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这就是为什么极少量的甲醇有时也能引起中毒的原因。按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的规定,谷物为原料酿制的酒,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4g/L,薯干及代用原料酒不得超过1.2g/L。以优质粮谷为原料酿造的名优白酒,其酒中甲醇含量一般在0.1g/L以下,含量极微,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1.3醇
白酒中的醇是指碳链比乙醇长的醇类,主要是异丁醇和异戊醇,它们在水溶液里呈现油状物,所以又叫杂醇油。杂醇油是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再进一步水解放出氨、脱羧基,生成醇。除异丁醇和异戊醇外,还有戊醇、丙醇、异丙醇、庚醇等。它们有强烈的气味,是白酒芳香成分之一,也是造成不同品种的酒,甚至同一品种或同一酒厂的各批酒的品质互有差异的因素之一。
杂醇油对人体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比乙醇强,例如杂醇油中的戊醇比乙醇(酒精)约大39倍。它在人体内的氧化速度,却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的时间也较长。
醇中各种成分的沸点一般都高于乙醇,例如丙醇为97℃,异戊醇为131℃,而乙醇为78℃。所以作为饮料酒,在蒸馏时,因酿酒师掌握温度的技艺不同,导致酒品中去除杂醇油的含量的指标就不同。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规定,以大米为原料的白酒中杂醇油,不得超过2g/L。高质量白酒,由于其酿酒师一般都拥有了30多年酿造技艺积累,去除杂醇油,一般可达0.05g/L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既保证了酒的风格,适量饮用又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
2、酸类与健康的关系
2.1乙酸、乳酸
乙酸又叫醋酸,具有杀菌、抗病毒之功效。关于醋酸,《本草纲目》中有“清肿痛、散水气、理诸药”的记载。这种挥发性的有机酸,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延缓血管硬化等功能。此外,乙酸还能使毛细管扩张,加快皮肤血液循环,有益于清除沉积物,使皮肤光润。
乳酸又名α—羟基丙酸,有两种光学异构体,分为L型和D型,其中L型天然存在于人体之中,人体可以代谢吸收。实验证明,L型乳酸是人体必需的有机酸,它能促使双歧杆菌生长,而使人体内微生态达到平衡。乳酸对很多致病菌有极强的抑制能力,其浓度在100mg/L时,大肠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在任何良好营养条件下,3日内将全部被杀死。
2.2脂肪酸
目前,国内外对脂肪酸研究已逐步深入,通过体外试验证明,很多脂肪酸都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白酒主要的脂肪酸为棕榈酸、酒酸、亚油酸及其乙脂。亚油酸是某些生理调节的前体物;亚油酸可使胆固醇脂化,从而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水平,亚油酸能抑制血液中血栓的形成,可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亚油酸在人体代谢所产生的前列腺素,PG—I和G—Ⅱ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及其它转化为血管紧张素的作用,直接降低血管张力,对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有微量的隆低作用。
3、醛类与健康的关系
白酒中的乙醛和乙缩醛占总醛的90%以上,是白酒中的协调成分,有助于提高酒的放香。但乙醛又是酒精中毒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体内乙醛脱氢酶不足以分解乙醛,将会使乙醛聚集,会出现我们常见的面红耳赤、头晕头痛等醉酒症状,当乙醛达到一定的量将会危及生命,乙醛的致命剂量是5克。
在发酵过程中,部分醇能氧化成醛,有低沸点的如甲醛、乙醛等;有高沸点的如糠醛、丁醛、戊醛等。甲醛的毒性较大,可使蛋白凝固。白酒中醛类的含量极少时,可以增加酒体芳香,但如果含量较多,对口腔及食道黏膜就能产生刺激作用,是人们饮酒时常说的“刺喉”的主要原因。为了减低白酒中醛类含量,在蒸馏时,要严格控制温度,除去较先和较后蒸馏出的酒液,即所谓“掐头去尾”。白酒中总醛含量,一般不得大于2g/L。高质量白酒中总醛的含量,一般为50mg/100mL左右。
4、氰化物及铅锰与健康的关系
氰化物有剧毒,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原料,以木薯,野生植物酿制的酒,氰化物含量较高,一般以粮谷为原料酿制的白酒,氰化物基本没有或含量极微,基本对人体没有影响。
铅对人体也是有毒的金属,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规定铅的含量不超过1mg/L,白酒中铅的来源,主要是由蒸馏器冷凝导管、贮酒容器中的铅经溶蚀而来。为了降低酒中铅的含量,现在大部分酒厂生产器具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从源头杜绝了铅含量超标。
5、其它微量金属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很多微量金属元素是人体代谢所必需,缺乏者则显示某种缺乏症。微量金属元素通过酿造用水、蒸馏器具、不锈钢、陶坛、酒瓶等溶入酒中,因而白酒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
尤其过渡元素,如Zn、Fe、Mg、Cu等元素具有d轨道能级及电子,它们以络合离子存在于酒体,这些络合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成相对稳定的生物酶,每个酶分子主链结构必须与确定的金属离子配合。如乙醇脱氢酶是由两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结合一个锌原子,缺锌时则影响乙醇脱氢酶的稳定性,锌的存在保证了乙醇脱氢酶的旺盛活力。则可分解乙醇、乙醛,减少了乙醇、乙醛在体内的滞留时间,降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减轻了对肌体组织,尤其对肝、肾的损伤及对脑细胞的刺激。
许多厂家选择陶瓷来做为酒瓶材质,原因是陶瓷材质中富含有铁、铜等微量金属元素,它们浸溶到酒中与微量成分生成络合物,这些金属元素虽然含量极微,但有催陈老熟的作用,同时也是人体生理代谢所必需。
白酒所谓“一山一窖、一窖一味”,就是在酿造、储存、运输中,对微生物的产生、变化及其成分含量的作用,既是非常微妙的,又是迅速变化的。
就酿造而言,在特定的地区、地块,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内,在特定的空气、气候、水质、土壤、温度条件下,微生物种群都是不同的。窖池不同,香型也不相同,比如北方的瓦窖、水泥窖,与南方的黄泥窖相比,区别很大;就是南方的黄泥窖,窖池大小不同,深浅不同,烤出的酒质香型也不相同。
同时,在白酒酿造中,诱发微生物多变性的原因很多,除了土壤、气候、温度、风量等等自然因素以外,烤酒工艺不同,微生物生成的种群也不同。就是同样以单粮酿造,泸州老窖以原窖“将酒糟抠出蒸馏、晾晒、加曲后又回到原窖发酵”酿酒,与其他浓香型的跑窖“将酒糟抠出蒸馏、晾晒、加曲后放进前一口窖发酵”酿造出来的香型,其香型也有区别;在同一口窖中酿出的酒,窖的上中下部酒的酒体风味都不同。

白酒中的醇与饮用健康的关系


白酒中的醇是指碳链比乙醇长的醇类,主要是异丁醇和异戊醇,它们在水溶液里呈现油状物,所以又叫杂醇油。杂醇油是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再进一步水解放出氨、脱羧基,生成醇。除异丁醇和异戊醇外,还有戊醇、丙醇、异丙醇、庚醇等。它们有强烈的气味,是白酒芳香成分之一,也是造成不同品种的酒,甚至同一品种或同一酒厂的各批酒的品质互有差异的因素之一。
杂醇油对人体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比乙醇强,例如杂醇油中的戊醇比乙醇(酒精)约大39倍。它在人体内的氧化速度,却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的时间也较长。
醇中各种成分的沸点一般都高于乙醇,例如丙醇为97℃,异戊醇为131℃,而乙醇为78℃。所以作为饮料酒,在蒸馏时,因酿酒师掌握温度的技艺不同,导致酒品中去除杂醇油的含量的指标就不同。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规定,以大米为原料的白酒中杂醇油,不得超过2g/L。高质量白酒,由于其酿酒师一般都拥有了30多年酿造技艺积累,去除杂醇油,一般可达0.05g/L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既保证了酒的风格,适量饮用又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

白酒中的甲醇与饮用健康的关系


甲醇是一种有麻醉性的无色液体,密度为0.791g/cm^3(液),沸点为64.70℃,能与水、乙醇以任意比例混溶。它带有乙醇气味,也有刺鼻的气味,毒性很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过量饮用,会头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5毫升—10毫升甲醇可引起严重中毒,10毫升以上可致失明,30毫升可致死。
白酒中的甲醇,是原料中果胶质经水解、发酵而成的。用果胶质较多的原料酿酒,酒中甲醇的含量就会增加。甲醇对人体有很大的毒性,它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不易排出体外,其氧化的产物为甲酸或甲醛,毒性更大。
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这就是为什么极少量的甲醇有时也能引起中毒的原因。按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的规定,谷物为原料酿制的酒,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4g/L,薯干及代用原料酒不得超过1.2g/L。以优质粮谷为原料酿造的名优白酒,其酒中甲醇含量一般在0.1g/L以下,含量极微,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白酒中的乙醇与饮用健康的关系


乙醇不是酒的主要营养成分,但酒有高热量。据有关科研部门测定,每毫升纯酒精可产生热量7卡,相当于脂肪的供热量,高于糖类、蛋白质所产生的热量。真正的纯粮酿造的白酒中所含的有机乙醇,不需经人体的消化作用即可直接被肠胃吸收,很快扩散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主要在肝脏和大脑中。饮酒后,约80%的乙醇迅速被吸收,其中90%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转化;纯粮酿造白酒中所含的乙醇,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乙醇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之分解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较终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不善饮酒的人,其乙醛脱氢酶的数量肯定不足。即使对于善饮之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速率或分解能力,肝脏的解毒功能就会力不从心,嗜酒者往往不知道,推杯换盏之时,会出现面颊通红、双目充血、恶心呕吐等现象,这是乙醇的积蓄和乙醛产生了肝脏毒性并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醉酒。
由于人的酶系统存在遗传因素,上述两种酶在人体中的比例数量,因遗传而确定,所以提高幅度一般不会很大。所以,即使是纯粮酿造酒,都应该以“倡导适量饮酒、健康饮酒、科学饮酒”为标准,非纯粮酿造酒,建议少饮或者不饮。

健康饮酒的方式与“正确姿势”


亲朋相聚、佳节吉日,人们喜欢举杯相贺,即是表达敬意和祝福,也是开心欢喜的真情流露。喝酒的人,应尽量在吃饭中间之时举杯,喝酒之时心情要好,选粮食酒,半饱再饮以及环境舒适,都是健康饮酒的“正确姿势”。

国医泰斗王凤岐:酒可袪寒饮前半饱更健康

“酒”字三点水的来历传说,提醒大家喝酒要有度,一点增加智慧,两点增加气力,三点则会痴傻无状,因此要“少喝一点”。但空饮无趣,离不了美食向佐,那么这酒到底应该在饭前、饭后还是饭时饮呢?王凤岐教授认为,喝酒的人,应尽量在吃饭中间之时举杯,“就是既不要饿,也不能吃的太饱,然后再喝酒。”

传说曾有古人做过一个“实验”,王教授侃侃而谈:以三人为例,一人饱腹,一人空腹,一人饮酒。清晨之时山中空气潮湿,雾霾厚重,这三人便走入了山林之中。几日之后,人们发现饿着肚子的人死了,因为他腹中无食饥饿而亡,饱腹的人生病了,而只有饮酒之人安然无恙。这是为何呢?

“中医认为酒有散寒祛寒的效用”,王凤岐教授解释道,这个“实验”说明了酒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人体的抵抗力,“可以增加热量增加体力,让人们抵御寒湿的气候,避受其害。”

不过,酒虽有益,但必须在吃一些东西之后再饮酒,“就是既不要饿,也不能吃的太饱再喝酒”,王凤岐教授说。

“我在西北特别爱喝酒”,曾扎根西北行医数十载的王凤岐以自己的经历为证:西北人先吃菜、馒头,吃一阵拿下去以后,上凉菜,然后再喝酒,喝酒喝一阵,又拿下去,较后吃面条、吃汤面,这样一来,肚子饱了,酒也喝了,人却精神;北京人则不同,一来先是空着肚子,大家相互敬酒,等到上菜吃饭的时候,肚中满满的酒水,已然吃不下饭,自然就容易醉。

“所以我的体会就是,古代记载和民间传说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王凤岐教授说:“酒这个东西,对人体是有益的,但要适度、适量,这是关键。”

王凤岐:饮酒千杯少or愁更愁?这四点决定

虽说酒以合欢,能够助兴且有益健康,但与不同人、在不同境、饮不同酒,仍有“助兴”、“败兴”之区分。所以即有诗云“酒逢知己千杯少”,又有诗云“酒入愁肠愁更愁”,那么饮酒之感,到底如何才能“千杯少”而不是“愁更愁”?王凤岐教授认为有四点:心情要好,选粮食酒,半饱再饮以及环境舒适。具体如何呢?且听酒业君为你道来。

“年轻的时候,我在甘肃工作多年,特别爱喝酒,我觉得喝酒首先要心情好、心态好”,王凤岐教授认为,想要欢饮佳酿“千杯少”,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万物自有特性,‘酒性’则是随人的心情的,你高兴酒就是助力助兴的,你发愁酒就是伤心的、伤害的。”

王凤岐认为,如果饮酒者疲惫疲劳,或者对饮人不和脾气,那么饮酒者就容易醉,还容易被酒所“伤”,只能越饮越忧愁,郁郁寡欢。因为人的身体条件、精神状况良好时,对酒精的分解能力相对较强;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少量的酒精都会让人觉得难受,这个时候酒精不易被分解和代谢,而且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饮酒解闷、饮酒浇愁是不可取的,饮酒不妨选择心情开阔爽朗之时,约上好友亲朋,与知己对饮,才能真正体味佳酿之美。

其次,要喝“好酒”。王凤岐教授比较推荐粮食白酒,“酿酒的原料非常重要,古时粮食欠收,人们有时用白薯造酒,这‘白薯’酒饮后就会导致头疼不适,所以饮酒要选择纯粮食酿造的酒”。据酒业君了解,粮食白酒是指以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大麦、小麦、小米、青稞等各种粮食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后,采用蒸馏方法酿制的白酒,目前市场流通的名酒及优良白酒,其绝大多数为此类白酒。“饮用粮食为原料酿造的白酒,不会上头,也不伤人,饮用有益健康”,王凤岐教授这样认为。

第三则是半饱再饮。如果空腹饮酒,由于肠胃里没有食物消化,酒精入肚以后会直接进入胃肠消化和吸收,根据检查,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需要一个半小时就可以把90%以上的酒精吸收,因此,空腹饮酒易醉,而且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如果饱餐后饮酒,此时消化系统急需大量的血液和氧气消化、吸收食物,这样就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如果这时饮酒,在酒精对心血管的刺激下,心脏的负担会更加沉重,严重的甚至容易导致心脏病发生。

“饮酒前要多吃一点东西,不可以空腹饮,也不能饱腹饮酒”,王凤岐教授表示,半饱后再饮酒才是较佳饮酒的较佳时机,才能饮时饮后不难受。

第四点则是有个好的饮酒环境,王教授举了个例子:在甘肃武威工作时,我与好友相约喝酒都是在农民的热炕上,朋友相聚特别热情,很多时候推杯换盏就喝醉了,外面大雪飘飘,我们则在热炕上昏昏欲睡,暖意融融的特别舒服,有时候睡醒了还能继续喝;但现在在北京就不敢这样了,因为聚会往往得坐车、开车到很远的地方去,吃完喝完还要忧心能否开车、会不会堵车,环境生疏,心境也不踏实,自然喝不开怀,容易醉酒。

“心情、环境、时机、所饮之酒都应该掌握”,王凤岐教授直言,具备了以上四点,才能“杯酒言欢”。

健康的酒量时间和方式喝葡萄酒也讲究“正确姿势”

如何健康饮用葡萄酒?包括以下三个关键词:即健康的酒量、健康的时间、健康的方式。

健康的酒量:

适量的葡萄酒是多少呢?医生与酿酒师建议葡萄酒较适合饮用量为男性每人每天300—400毫升,女性每人每天200—300毫升。

还有一个公式可以帮助大家计算一下不同酒精含量的葡萄酒的饮用量:

瓶上标示的酒精浓度(只取数字)×所喝的分量(以升计)=酒精单位(约数)

一瓶酒精浓度12%vol的750毫升红酒,大概有12×0.75=9个酒精单位。男士一天摄取的酒精单位不超过4个,女士一天摄取的酒精单位不超过3个,就是健康的。

健康的时间:

喝酒的较佳时间是晚上7点至9点半,这段时间人体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升高,酒精更容易被代谢掉,但9点之后,越往深夜,肝脏的解酒能力就越低,美酒虽好,却不宜用它来陪伴良宵。

健康的方式:

吃红肉时要喝红葡萄酒,吃白肉和海鲜要配白葡萄酒,这样的搭配法有医学上的意义。红肉多是属于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喝红酒不但可以减少坏胆固醇,增加好胆固醇,同时降低了血小板的黏性,减少了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病几率。法国人较英美国人少患心脏病,即得益于此。

适量饮酒多少为宜?5个喝酒的奇葩规律:

牛津大学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摄入不超过五克酒精为“适量”。这相当于一百二十五毫升啤酒或者四分之一杯红酒。饮酒的时候吃什么较好?喝啤酒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吃毛豆,其实这是很好的选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能充分发挥肝脏作用。

年头年末是应酬交际较多的时候,喝的酒也比平时多一些,宿醉总是让人难受。在饮酒和醉酒方面有许多研究,让我们来罗列一些减少饮酒和避免醉酒的奇葩建议。

适量饮酒多少为宜?

人们常说“适量”饮酒有益健康,那多少才是适量?英国先前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酒精量不要超过16克至32克,但牛津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不超过5克才算适宜。

隶属于牛津大学的英国心脏基金会健康促进研究组织研究人员分析11种与长期饮酒有关的死亡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癫痫和五种癌症。

研究人员使用的数据来自一次有关饮酒与慢性病的大规模调查。另外,他们还参考2006年“家庭综合调查”的数据。那次调查涉及1.5万名英国成年人,结果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平时不饮酒。研究人员说,每天摄入不超过5克酒精为“适量”。这相当于125毫升啤酒或者四分之一杯红酒。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

当前,英国建议经常饮酒的成年男性

酒与健康,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待酒


一、酒精饮料对人们身体有哪些功能呢?

德国柏林大学食品发酵学院斯脱宾模教授和莱哈德教授经过讨论和分析,评价高度蒸馏酒(38°±0.5%)饮料的功能是具有保藏价值。化学、物理学、生理学功能和感觉器官同时存在的一种饮料(如下图1),他认为:乙醇可以使人精神愉快,原料便宜,储存长久,性能稳定,并有生理价值。但是重要的是要保持酒的质量和稳定性。

从我国低度白酒来说,适量饮用,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清亮透明的色泽、幽雅的香气,入口的绵甜,落口的爽净,使人感觉器官享受到完美的乐趣。白酒的原料除高粱外,还可以添加不同的谷类,因此价格也较经济,同时也便于储藏。在医疗上有杀菌增强免疫作用,在生理上有促进唾液及胃液分泌功能,因而帮助食物消化。在营养上乙醇可供给热能,每克乙醇可供5千卡,起到防止体温扩散作用。在烹调上可以增加美味。在中药的加工西药的醇类制剂都离不开酒。因此在日本把酒比作生命水;因此,白酒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二、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告诫全球人民

在26亿酒精消费者中有7.63亿消费者被诊断为酒精饮料导致异常“。因此提出应限制酒精饮料生产。我个人认为”酒不害人人自害“。生产出的酒如严格遵守法规,按国际卫生指标、理化指标生产质量稳定、合理适量饮用,不长期大量饮用、不酗酒、已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严禁饮用,饮酒时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可以维持人体正常健康。此外,由于中西方人饮酒习惯不同,对健康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西方人饮酒常常是招待宾客,或在酒吧,或个人独饮,大多数都是不吃食物或空腹饮酒。空腹时胃内容物含量低,如酒精超过0.5%即对身体有害,若同时吃食物,可使胃内酒精下降,不但不影响健康,反而能促进消化和增进食欲。因酒精的浓度和饮酒量与吸收的速度有关,吃菜肴或其它食物,能减慢乙醇的吸收。我国人饮酒,大多数是在午晚两餐时饮酒,或在节假日及聚会时饮酒,经常伴有各种浑素菜肴,即使嗜酒者独饮,也有简易的小菜或花生米搭配,适量饮酒,对健康无害。

根据国外医学报导:大量饮用高度酒或长期酗酒,可引起急性乙醇中毒或慢性乙醇中毒可导致生理变化或营养缺乏。

(一)急性乙醇中毒对人体的影响

乙醇中毒临床症状可分三期,即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及昏睡期。兴奋期面色发红,愉快而健谈,说话絮絮不休。共济失调期动作笨拙,甚至失去平衡,说话语无伦次。昏睡期面色苍白,口唇微紫,瞳孔有的散大,脉搏快速,体温低于正常,深度麻痹,极少数致死亡。除少数神经系统症状外,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嗳气等消化系统影响。

体液内乙醇的含量与症状的关系如下表:

(二)慢性乙醇中毒对人体营养及各器官的影响

(三)酒内对健康有害的物质

1、甲醇(木醇或木酒精)

植物细胞及细胞间质的果胶中含有甲醇酯,在曲酶的作用下,放出甲基形成甲醇。甲醇是一种麻醉性较强的无色透明液体,易流动而易燃,密度0.791,溶点-94°~98°,沸点为64.1°,外观与酒精差不多。易溶于水。醇,醚,既无特殊香味,也元异味,但毒性很大。甲醇具有很明显的麻醉作用,其麻醉作用比乙醇弱,但代谢缓慢。根据C14标记的甲醇、乙醇在大鼠体内观察,甲醇氧化速度每小时为25毫克/公斤,而乙醇则为175毫克/公斤,故甲醇在体内蓄积呈现出来的中毒作用,比乙醇大的多,严重中毒时,使脑血管扩张或痉挛,及脑组织发生病变,以至发生瘫痪。此外,甲醇对视神经毒性作用敏感,急性中毒后,除了头痛、恶心、胃痛,也常发生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每个人对中毒剂量不同,有的7~8毫升就可以失明。

甲醛的毒性主要是抑制了视网膜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膜内不能合成三磷酸腺苷,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后引起视神经萎缩,以至失明。

白酒的质量受原料、辅料、菌种的影响,原料和辅料的不同,生产出酒的质量也不同,用高粱、玉米等为原料酿制的白酒,甲醇含量低,含量皆小于或低于0.04%。而以薯类、糠麸、橡子等发酵时出甲醇多,甲醇的含量高可达0.2%,因此国家制订了严格标准,而我国名优白酒皆符合国家标准。只有劣制白酒或假酒才不符合国标。但很多酒厂未注意做甲醛的化验分析,国外对蒸馏酒有的也未有指标,今后研究分析白酒中的甲醛,制定甲醛标准也是维护人体健康,走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2、糠醛(麸醛)

糠醛为无色油状气体,有杏仁臭味,在空气及光中暴露,则变为黄棕色,且起树脂化。沸点161.8°,溶点-36.5,能溶于水、醇、醚。能随气挥发,白酒中的糠醛主要来自谷壳和糠麸等酿酒原料,如含有3,4苯丙芘或玉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在蒸馏时,有时亦可带入酒内,对人体有害,因此,在蒸馏时去除酒头酒尾,可以降低醛类含量。如下表3:

糠醛的毒性相当于乙醇的83倍,毒性仅次于甲醛,临床症状有烧灼感、头晕、意识丧失。由于糠醛沸点高,在蒸馏时不易逸散,只有去除酒头、酒尾,才能降低酒本身糠醛的含量,以去除或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3、杂醇油

杂醇油是高级醇类的化合物,其中包括异戊醇、正丁醇、异丁醇、丙醇、异丙醇等,因其在液体里以油状出现,所以叫杂醇油。

白酒在发酵过程中,杂醇油除由糖类产生外,氨基酸分解也能产生杂醇油;杂醇油的碳链比乙醇高,沸点也比乙醇高,在人体内氧化分解速度慢,所以毒性比乙醇高。杂醇油能抑制神经中枢,饮后有头痛,头晕感觉,所以对人体是有害的,故应制定卫生指标,加以限制。按国家标准每公升应小于或等2毫克(即100CC≤0.2/mg),去掉酒头、酒尾(见表3)可降低杂醇油。试验证明:酸、酯、醇(高级醇)1:2:1.5较为适宜。现在许多名优酒,杂醇油都在0.1/mg以下,因此,对人体无害。

4、铅

铅是蓝白色金属,有光泽,溶点327.4°,能溶于热浓硝酸、浓硫酸、浓醋酸或沸盐酸中,易被空气及水侵袭其表面,故铅的毒性很强,白酒中的铅,主要来自蒸馏器和贮酒容器,此外,在镀锡的铁皮中也有铅。因此,白酒的蒸馏程度,酒内酸的含量和贮酒时间长短,都可以影响酒内铅的含量。

医学上认为如摄入0.04克铅,即可引起铅中毒。急性铅中毒为口内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阵发性绞痛,如摄入0.1克铅,可有瘫痪、昏迷、血液循环衰竭、贫血、孕妇流产等。因此在酒内或各类食品中严格限制铅含量。各名优酒厂铅的含量皆mg/L≤1,对人体健康亦无害。

5、锰

锰是一种灰白色的硬脆金属,在自然界中以氧化物或盐类形态存在,锰的熔点1260°,沸点1900°,锰的蒸汽在空气中很快氧化为一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锰,除存矿物质内,亦有小量见于水或动植物中。

白酒中的锰,来源于水、谷类、容器和管道。锰在人体内主要储存在肝、胰、肾、心、脑等。锰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如缺气易出现神经功能紊乱,还可发生脑血管充血,血栓形成。慢性中毒震颤麻痹,情绪易激动。实验室检查,其检测认为血锰的标准值为0.05毫克/100克,尿锰为0.01毫克/升,粪锰为4毫克/100克。锰主要对神经系统危害很大,国家对锰GB2757—81规定锰mg/L以Mn计≤2,各厂家都能认真贯彻执行。

三、常饮白酒或其它酒类应补充哪些食物以避免某些营养素缺乏

常饮酒时,应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否则易引起维生素B1、维生素B6、叶酸及镁、锌的缺乏。例如维生素B1缺乏,易发生脚气病。如脚易发生麻木,心悸、气短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鸡肝、麦麸、黄豆、菜花、扁豆、花生等。但是淡水鱼及软体动物内含有硫胺素酶,能破坏维生素B1,加热后可使酶失去活性,因此不要吃生鱼片,生龙虾片等,以免造成维生素B1损失,并易受细菌污染,导致肠道疾病。常饮白酒或酗酒,容易引起维生素B6缺乏。维生素B6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神经系统,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脂肪肝。应多食维生素B6的食物,如麦片、黄豆、肝类、鸡肉、鱼、香蕉、核桃、花生等。此外,还易引起叶酸缺乏,叶酸缺乏时,对造血系统有损伤,造成巨红细胞性贫血,智力减退,使胎儿发育不良。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西红柿、猕猴桃、桔柑、牛肝、大豆等。酗酒者常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因呕吐、腹泻、便镁丢失导致营养不良,对疾病抵抗力降低,故饮酒时可补充含镁的食物如红小豆、黄豆、豆腐干、小米、猪肉、鸡肉、肝类、带鱼、芥菜、大白菜、小白菜、太古菜、白玉米等。锰在坚果、茶叶含量高。

四、怎样合理饮酒

合理饮酒对人体无害,但是必须说明。**、生产厂家必须按国家标准生产,特别应加强卫生指标的严控。第二,饮酒者千万要适量,不要狂饮,不要酗酒,酗酒可导致慢性乙醇中毒能损害肝脏,日久可导致肝硬变,严重者可发生肝癌,还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第三,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否则易产生营养不良。第四,已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肝脏病、脑血管病、胃病、高血压、高血脂者,一定要禁止饮用白酒或其它酒类。

此外,饮酒者合理饮用要遵守七点:

1、要适量饮酒(52°~54°酒饮用量每次多1.5两,75毫升)

2、要饮低度酒(40°以下酒对人体危害少,因乙醇在血液内排出较快)

3、不要空腹饮酒(办内有溶物,乙醇吸收慢)

4、敬酒或饮酒不要急饮,同时应吃菜肴(以免乙醇加速吸收)

5、饮酒时应吃脂肪或甜食,如酸奶或水果(可减缓乙醇的吸收)

6、饮白酒时,不要喝二氧化碳饮料。如可乐、雪碧、汽水等。因为在生产碳酸饮料时须加碳酸氢钠。如饮酒与二氧化碳饮料同饮时增加钠离子与酸结合,使胃酸减北,影响食欲。

7、常饮白酒,易引起维生素B1、B6、叶酸及镁、锌缺少,应合理补充。

所以说,酒本身可以说是有益无害的,但是生产、销售,以及饮用者的不适当饮用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因此要告诫大家,饮酒适度,才是健康。

白酒与医药的关系


白酒的起源由来已久,关于白酒的作用,有句话叫做“酒为百药之长”,它出自《汉书·食货志》,这是古人对酒在医药领域应用的高度评价。酒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大发明。
祖先在饮酒的过程中,发现了酒能“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同时用酒入药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
还有延年益寿之效,这一点在历代的医疗实践中已得到了证实。如对老年人具有补益作用的寿星酒;补肾强阳的回春酒。马王堆曾经出土了一本《五十二病方》,这本书里一共有283个方子,这283个方子里头,光是用酒入药的就有33个。到了明朝,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这本巨着里边一共记载了二百多种中药酒。
药酒不易腐坏,便于保存,可以随时饮用。这就是药酒受到历代医学家重视和普通百姓欢迎的原因。
白酒在医疗保健方面有很大作用:夜晚服用少量的白酒,可平缓的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催眠作用。饮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从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驱虫的作用。中医用白酒治疗疾病,或做为强肾补剂已有很久的历史。西医也经常劝告感冒的人饮些白兰地酒。有时用酒外涂于患处,可以杀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