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酒文化的历史专题。这篇关于《酒文化的历史渊源》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酒文化的历史渊源

酒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距离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早时期的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酒大多数都是以粮食做酿造材料的,所以酒和农业就开始形成了密切的关系,那时候的诸侯国都开始把酒作为粮食丰收的晴雨表。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直接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即使是当今社会仍旧如此。酒税收入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它直接与军费、战争有关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酒的厚利往往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替变换,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政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以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而变化。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丰富了人民的饮食、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酒便渐渐的融入到了政治中去,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改变。但是,凡事都是相对的:酒具有两面性,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的同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酒的地位日渐普遍,诸侯国权贵的生活开始变得糜烂,歌舞升平,于是有了后来的夏商的灭亡,这就表明了酒在一定方面间接造成了国家的衰亡。但更值得肯定的是酒的好处。历史上的后周大将赵匡胤大家都耳熟能详,自然也知道他当上国君后集中手中权利的典故。坐上皇位的他并没有感到安心,联想到自己夺权的过程他始终寝食难安,于是他通过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掌握兵权的重要将领,酒酣饭饱之时,赵匡胤向他们述说了自己内心的忧虑,石守信、高怀德等大将便在第二天称病先后离职了,放弃了自己手中的军权,君臣之间终于不再互不猜疑,上下相安了。一件非常棘手的权力之争的忧患就在一场酒宴中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借用酒宴巧妙的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此可谓是明智之举,值得人们为之称赞。可见酒在政治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更是国军大将运权的重要手段。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酒文化典故_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酒文化典故_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典故纷繁多趣。下面我们就来领略精彩纷呈的历史酒文化典故吧。

酒仙: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这是历史上著名酒仙李白的畅饮情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的诗文及其一生与酒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酒狂:

古人饮酒至酒酣时孤傲不驯,放浪自任,轻佻礼疏。唐天宝初年春,一日唐玄宗与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畔赏牡丹,忽听楼上李白饮酒狂歌:三杯通大道,一半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太监连忙上楼大呼:奉旨宣李学士见驾!谁知李白全然不理,口中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太监无奈,只得扶他进兴庆宫。玄宗见李白烂醉,忙命宫女含水喷其面,并亲自递来醒酒汤,李白睁眼一看,便要玄宗赐酒。玄宗关切地说:你刚清醒,再醉怎么办?李白答曰:臣斗酒诗百篇,醉后诗如泉。文人墨客与酒之性情,于这可见一斑。

酒义:

依许慎《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如《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又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果不出所料,他的后代以酒为乐,朝夕狂饮烂醉,忘乎所以,招来灭国之祸。酒谋。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恰如《晏子春秋》杂上篇曰:夫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曹丕设酒宴以甘蔗作剑胜邓展将军;秦昭王之平原十日饮;项羽之鸿门宴;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张献忠与李自成之双雄会,均于饮酒中施行计谋。这些计谋至现在还有人仿效之,且多有得逞者。可见酒谋的作用之大。

酒战:

据《淮南子.缪称州》载,战国时期,楚国令合诸侯时,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了酒。赵国的酒醇厚,鲁国的酒淡薄。楚国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赵国要酒吃,赵国不给,这酒官羞怒之下,偷换了两国进献的酒,并说赵国不把好酒献给楚王。楚王动怒而下令进攻赵国,把赵国的邯郸城围困起来。这场鲁酒薄邯郸城围的酒战,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葡萄种植起源于何时?新旧世界的划分有什么历史渊源?


葡萄种植起源于何时?新旧世界的划分有什么历史渊源?历史上有哪些人在酿酒?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随我一起搭乘时空机,沿着时间轴,探索葡萄酒发展史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吧。

第一站:葡萄大迁移,开辟新世界

在葡萄酒界,新旧世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新世界主要指除了传统欧洲产酒国以外的国家,该概念的形成与历史息息相关。葡萄酒正式进军新世界,可追溯至哥伦布(Columbus)发现新大陆时期。在那时的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Exchange)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传教士将欧洲的葡萄品种带到南美洲。

这股葡萄迁徙大潮主要分为3拨: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传教士在这片大陆种下了第一棵葡萄树,并将葡萄品种命名为传教葡萄(Mission,音译为弥生葡萄)。此举既考虑到葡萄酒掺水后能用于消毒,更意在传播天主教。19世纪时,所谓的高贵品种扎根这片土壤,主要为法国的葡萄品种,如波尔多(Bordeaux)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20世纪时,地中海地区的传统葡萄品种漂洋过海地来到智利,佳丽酿(Carignan)等品种开始在这里大放异彩。

第二站:旧世界的欧洲舞台,上演辉煌史

传统的旧世界欧洲产酒国不是葡萄酒的发源地,但却见证了葡萄酒的多个大事件发生和巅峰辉煌期。从神权至上的中世纪开始,葡萄酒就染上了浓重的宗教色彩,当时的修道士们更是承担起了推进葡萄酒发展的重责。西多会(CistercianOrder)和克吕尼会(CluniacOrder)等宗教团体将贵族馈赠的土地用于建立庄园,酿造弥撒(Mass)仪式所需的葡萄酒。在此期间,他们在不断探索新的酿酒工艺的路上精益求精,为后世留下了沿用至今的传统酿酒技艺。其中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本笃派(Benedictines)的修道士唐培里侬(DomPerignon),他是倡导有机种植的第一人,对香槟(Champagne)的酿造工艺更是深有研究,酩悦香槟(ChampagneMoetChandon)旗下大名鼎鼎的唐培里侬香槟(ChampagneDomPerignon)就是以他为名。

1716年,世界上第一个受保护的原产地意大利的基安帝(Chianti)在欧洲诞生。1730年,第一个葡萄酒分级制度在托卡伊山麓(Tokaj-Hegyalja)正式成立。18、19世纪是旧世界葡萄酒的风格成型期,人们开始讲究不同风土赋予葡萄酒的不同风格,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葡萄酒市场在这一时期得到蓬勃发展。

紧接着19世纪末期的根瘤蚜虫(Phylloxera)灾害则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葡萄酒行业,大片葡萄园惨遭感染、摧毁,许多本土品种濒临灭绝。不过机智的葡萄种植者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将法国葡萄藤嫁接在对根瘤蚜虫有良好抗性的美国砧木上,最终成功扭转颓势。

第三站:古罗马帝国扩张,开启欧洲酿酒历程

葡萄酒的传播发展史堪称一部殖民扩张史,旧世界产酒国的版图最初始于古罗马帝国。彼时,葡萄酒是罗马人日常餐桌上的饮品,葡萄酒的酿造和贸易也开始商业化。

随着罗马帝国在欧洲扩张,如今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都开始种植葡萄树。自此,酿酒工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新的葡萄品种也得以发现。橡木桶就是由当时的高卢人(Gaul,如今的法国人)发明的,叙利亚人则发明了玻璃瓶,这些容器都成为当时的双耳粘土陶罐(TerracottaAmphorae)的有力竞争对手。

第四站:古希腊,第一代酿酒文明的摇篮

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与酿制葡萄酒的国家。葡萄酒在当时的贸易、宗教和健康等领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希腊人还因此创造了自己的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随着古希腊城邦的扩张,葡萄酒就从其最早的殖民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Sicily)一路向北,传播到了古罗马。

即使在今天,希腊的葡萄酒也广受欢迎,其中的松香葡萄酒(Retsina)就以其独特浓郁的松香为大众青睐。这种葡萄酒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酿制,其使用的陈年容器四面都覆盖着松香涂层,因此赋予了葡萄酒迷人的松香气息。

第五站:吉光片羽,最早的葡萄酒遗迹

第一处葡萄酒考古遗迹在今天的伊朗被发现,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500-4,000年);第一棵人工种植的葡萄树种植于格鲁吉亚,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5,000年;最古老的酒窖在亚美尼亚被发现,可追溯至公元前4,100年。在这个酒窖中,压榨器、发酵罐和酒杯一应尽全。

至于是谁用野生葡萄酿出了第一杯葡萄酒,已无从得知。但许多人认为这也许是一个美丽的意外,罐中的葡萄偶然间与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相接触,因此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自然界就这样赐予了人类第一份葡萄酒礼物。

“历史悠久”的酒文化现象


劝酒适当无可厚非,但若是演变为逼酒,那便成了流氓文化,其实这种流氓酒文化并不是现代的专利,我国古代便有这种酒文化现象。

酒有悠久历史,劝酒自古有之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可见,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清朝时期,很多公家买单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这些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国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严格地说,劝酒源于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俗。敬酒是有社会等级区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相对没有强制性。但,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最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尤其是从家过度到国,这种伦理慢慢变成了政治强制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政治语境下的强制性劝酒案例,有些妙趣横生,但也有很多案例异常残忍,让人毛骨悚然。

打杀胁迫,劝酒的极端

三国魏晋时期,中国喝酒风气很盛,而劝酒风气更盛。《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就是十足的酒鬼。自己喜欢喝酒,更喜欢劝酒。每次召集军官喝酒,都要大家一口闷。谁不喝,就打谁一百军棍。下属曹豹不会喝酒,张飞大怒,要打他一百军棍。众人求情,张飞才抽他五十鞭子了事。相对于张飞,刘表算是比较温柔的,曹丕在《典论》里记载,刘表大宴宾客时,身边放一根长木棍,木棍的顶端安放一枚长针。如果哪位宾客喝多了,爬到桌底下睡觉,他就拿针扎人家屁股,扎醒后命其继续喝。

如果说张飞、刘表的劝酒更多属于个人行为,而曹操、孙权等人的劝酒就有了很强的政治含义。据《三国志》记载,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很高兴,开宴会请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紧随其后。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拿着斧子向谁行礼。那架势的潜台词是:你喝不喝?不喝爷爷砍了你。相比曹操,孙权也没好哪儿去。在一次宴会上,孙权逼大家喝酒。虞翻假装喝醉,倒在地上,当孙权要离席的时候,他爬起来就要溜。孙权大怒,拔剑就砍。要不是身边人拉住,虞翻的脑袋就落地了。

中国历史上逼酒最绝的算是西晋的石崇。据《世说新语》记载,石崇经常宴请达官贵人,并且喜欢劝酒、逼酒。他的绝招是,让家里养的美女给客人敬酒、劝酒。如果哪位客人没喝干美女敬的酒,他就吆喝家丁,把美女的人头割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客人碍于人命关天,不得不多喝,直到酩酊大醉。后来在东晋担任大将军的王敦偏不信这个邪,无论美女怎么劝酒就是一滴也不喝。石崇毫不犹豫地连续杀了三个美女,以逼迫王敦喝酒。

在中国,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政治语境下的强制性劝酒案例,有些妙趣横生,但也有很多案例异常残忍,让人毛骨悚然。在现代,这种酒文化理应摈弃。

酒文化与中国古代书画的渊源


酒在我国源远流长,饮酒在国人的生活中早就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俗话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人们乐时饮酒意在欢庆,愁时饮酒旨在除忧。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画图中。纵观历代中国画杰出作品,就有不少关于酒的题材。可以说,绘画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只是绘画,书法更是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法家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酒酣后解衣盘薄须肩掀,一任天机,淋漓挥洒,神行纸上,从而作出一幅幅精品,这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佳话和艺术珍品。在这里,酒已成了他们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纵观历史上的文人,大都与酒形影不离。文人饮酒已是传统上的潇洒。魏朝末年,被誉为文坛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等人,个个堪称酒中豪杰,常在竹林中饮酒长啸。阮籍一醉就是一个多月;嵇康醉酒有风姿,不时醉出美感来;刘伶更是对酒一往情深,可谓古今一流的醉仙。

陶潜醉酒,悠悠见南山。东晋陶渊明也是出了名的爱酒文人。他在《饮酒》诗前的小序中写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欢。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酒和他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酒,他心底流露出无比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正因为酒,他才会在骈体文玄言诗盛极的魏晋时期独辟一代文风,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同时,酒对文人雅集也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据《与吴质书》记载,曹丕与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刘祯等每至筋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面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知自乐也。

当历史车轮转至唐代,这时期的文人纵酒风尚更是异常兴盛。在繁华的盛唐时代,酒气熏天的长安城中有着一支庞大的饮酒队伍。唐初诗人王绩,因好酒获斗酒学士的雅号。他曾撰《酒经》:追述(焦)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还有杜甫,史载他于成都洗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竣(音)野老相押荡,无拘检。大诗人李白更是感叹道: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在诗化的酒中不畏人生的挫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古代,但凡大型饮宴,没有酒相伴是极为少见的。饮酒唱歌,言志抒情,是人们最惬意的事情之一。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对酒表达了别离的情绪: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一出便广为传唱。后来人们又在其基础上加以补充,形成《阳关三叠》曲,成为七弦琴琴歌之代表作。可见酒对于那时文人的作用之大,实在是难以尽述。

此外,黄庭坚跟酒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著作保留了宋代戎州(今宜宾)酿酒史的资料。黄庭坚不仅一般性地描绘了宋时戎州名酒飘香的氛围,而且确凿地反映了当时酿酒业的一些情况。戎州美酒刺激着他,激发了个人创作灵感,使其在创作高峰的体验下,创作出堪称传世之作的诗词。读黄的作品使我们知道戎州有酒坊兼酒店,还有士大夫也在家酿酒。名酒不但有荔枝绿,而且有安乐泉等不同品种。

然而在元代,不仅是酒,就连酒旗在元人眼中也是很有魅力的,尤其在文人骚客那里。正所谓淡抹浓妆山如画,酒旗儿三两人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酒文化的兴盛。诗人谢宗可有首《酒旗》诗写得妙:水村山郭酒初香,纻影青青字一行。垆畔低悬花雾湿,檐阴斜揭柳风凉。指挥意马冲愁阵,摇曳心旌入醉乡。惆怅步兵招不起,半竿空自舞斜阳。酒旗通常用青布制成,元曲中又称之为青旗。

现代人呼朋唤友地聚餐喝酒时,虽仍会有吟诗作画,但那也只是个别现象了。没了古人那种雅致文化的酒桌氛围,现代人剩下的只是热闹,着实令人为酒文化的失落感到些许遗憾。

酒与绘画创作的激发

历来酒与诗画是不分家的。大多画家都会借助酒来激发灵感。有了酒,绘画才会显得大气洒脱。饮酒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画家和许多文人诗人一样,酒同样给了他们许多突发的灵感和激情,饮酒挥毫,落笔生辉。

酒跟绘画创作之间的缘分十分悠久。早在汉代时,汉画中就有许多有关酒文化方面的图像。到了唐朝时期,有着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常常嗜酒且利赏,欣然而许,乘酒后昂奋之际,始振其灵笔,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此种情况下完成的。《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唐明皇命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能一日而就。只因酒兴大发,落笔恰到好处。这表明酒与吴道子的画之间,一定有些关联。

酒与绘画的关系,书画家与酒的精彩故事在明清时期仍是层出不穷。至明代,浙派画家吴伟可谓酒中豪杰,尤其喜欢饮起酒来,再作纵恣粗犷的山水。而水墨大家徐渭亦喜酒,同样愿意在痛饮后挥笔,晚年他在所作《又图卉应史甥之索》一诗中说:史生亲携八升来,如椽大卷令我画。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春雷。他把草书的宕荡奇肆线条和淋漓酣畅的水墨融会为一体,画面富于音乐美感的视觉形象。如《墨葡萄图》的笔斜风雨,藤蔓飞扬,浓淡相间的叶片,珠圆玉润的果实,无不统一于如痴如醉的情感旋律中。这除了得力于艺术功力之外,当然还仰仗于酒效,酒起到了催化和升华至最高境界的奇效。

陈洪绶也特以好酒,尤好为女子作画。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指出其在中年以后纵酒狎妓自放,有钱人拿了大把的银子恭敬地来求画,他都不予理睬。但只要有酒和女人,他自己都会找来笔墨作画,即使贩夫走卒乃至垂髫小儿,他也都有求必应,并自称半生懒癖惟好酒。这正如毛奇龄所说:莲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因而其诗文书画与酒很有缘分,以致有酒如强风饮不辞,这也是他追慕古人而心有灵犀的原因。

酒不仅能帮助和激发画家的创作,而且还是画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诸如文会、雅集、夜宴、月下把杯、蕉林独酌、醉眠、醉写无一不与酒有关,无一不在历代的绘画中反复出现。他们酒后兴奋地引发绝妙的柔毫,于不经意处倾泻胸中真臆,令后学击节赞叹,甚至顶礼膜拜。

中国古代绘画中,以酒入画的内容很多,如以酒喻寿。醇酒之嗜,激活了二千余年不少书画家的灵感,为后人留下数以千万的艺术精品。这样的名画比比皆是: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晚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南宋刘松年的《醉僧图》;元代钱选的《扶醉图轴》;明代仇英的《春夜宴桃李图》;明代陈洪绶的《饮酒祝寿图》等等。

我国古代借酒作画者远非上述。可以说大部分画家许多艺术精品的产生,都与酒密切相关。当然,他们之所以能创造出精湛的艺术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的勤学苦练。但是,也绝不能忽视酒对书画作品的诞生所起的巨大推助作用。

酒与书法的关系

书法与绘画一样,要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须有娴熟而深厚的技巧和功底,并心有所感而寄于笔墨。要做到这些,许多书法家常借助于酒力。翻开我国书法史,可看到历代草书家大抵嗜酒。如书圣王羲之,其著名代表作《兰亭集序》便是他于绍兴兰亭喝酒时写就。在东晋永和元年,王羲之与好友孙统、孙绰、王蕴等四十一人聚于绍兴兰亭。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提笔草《兰亭集序》。笔兴随酒意而生,笔力随酒韵而成。顿然出现了一幅遒媚劲健,绝代所无的作品。全文三百余字中,即有之字十九个,但笔式各异笔韵不同,千古极品就在酒中问世了。就连王羲之在酒醒之后也大吃一惊,以致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再也没有达到醉酒时那种神往的艺术境界了。酒作用于王羲之,使他成为千古书圣可见一斑。

唐朝以后,书法艺术得以继承发展,和酒也是一直相随相伴。唐代最今人叹为观止的书家要数张旭和怀素了。他们两人都是其时的草书大家,均喜醉后大呼作书,其书气势豪迈,盘曲放荡,有如电激星流,又若骤雨旋风,观之令人惊心动魄,不可思议。据史书记载,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时人称他的狂草为醉墨。而怀素则是每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有人问怀素写字秘诀,他竟以醉字作答,正所谓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唐代除这两位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贺知章。据韦续《续书品》记载,他官至秘书监,性旷达好饮酒,是当时饮中八仙之一,自号四明狂客,能诗善书,其作草纵笔如飞,酌而不竭。

书法的发展到了宋代后崇尚意态,注重情感的抒发,书法与酒的关系也就更亲近了。宋代书法家苏舜钦,官运不佳被谪放到苏州时,常练草书,有时酒酣落笔,较之平时更洋洋洒洒,别具一格,人争传之。据《清朝艺苑》记载:明朝遗臣朱耷,往往于醉后挥毫。人们知其嗜酒,闻字画皆得其醉后,所以为了得到他的作品,便置酒招之,将纸墨置于席边,待酒兴大发,他便开始泼墨,或攘笔搦管,狂叫大呼,结果是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而醒时,欲觅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万镒于前夕顾也!

元代著名草书家鲜于枢也喜饮酒,也常醉极作放歌怪字,其书笔力劲健,奇态横生,名声与赵孟頫顷齐,同为元朝书坛巨擘。另有明代著名的草书家祝允明,他为人顽世自放,纵情于酒,其草书笔力挺劲,势态活泼,书如其人。清代的傅山逍遥物外,自得天机,故醉中作草能放笔直书,冠绝一时。可见,草书与酒结缘,同为不少书家所钟情,绝非偶然。毕竟酒能亢奋精神,诱发无意识,从而形成书艺创作的内驱力,这是不容置疑的。酒与书法共在,酒使不少书法家狂放不羁,不拘成法,激昂腾奋,然后笔走龙蛇,异趣横生,创造出了许多艺术价值极高的传世佳作。

酒文化对联赏析,弘扬中国酒的历史


一提到酒,你会想到在节日里大家欢聚一堂会喝酒,在朋友聚会时喝酒也是少不了的,在大大小小的餐馆也随处可见酒在饭桌上,有些心情不好时也会用酒来灌醉自己。那么,这期来看看酒文化对联赏析,弘扬中国酒的历史。

1、上联: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下联: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

2上联:人走茶不冷;下联:客来酒尤香。

3、上联:三杯能壮英雄胆;下联:两盏便成锦绣文。

4、上联:三杯入腹浑身爽;下联:一滴沾唇满口香。

5、上联:勺盛九州菜;下联:杯溶万般情。

6、上联:笙歌曲中千家月;下联:凤酒香里万颗珠。

7、上联:适意琴三弄;下联:抒怀酒一杯。

8、上联:同饮幸福酒;下联:齐绘四化图。

9、上联:屠苏醉饮三春酒;下联:爆竹联欢四化年。

10、上联:香浮郁金酒;下联:烟绕凤凰樽。

11、上联:欲祭疑君在;下联:奠酒泪沾衣。

12、上联:琼浆玉液名天下;下联:闻香不禁口流涎。

13、上联:捧杯消倦意;下联:把酒振精神。

14、上联:绿酒红梅迎旭日;下联:黄莺紫燕舞春风。

15、上联:楼小乾坤大;下联:酒香顾客多。

16、上联:六亲吊奠三杯酒;下联:一室哀号四月天。

17、上联:开坛千君醉;下联:上桌十里香。

18、上联:君子善饮贵斟酌;下联:酒徒贪杯贱名节。

19、上联:菊花辟恶酒;下联:汤饼茱萸香。

20、上联:酒欲醉人人不醉;下联:花香袭我我自清。

21、上联:酒沿白雪春酿雨;下联:半池秋水海涵量。

22、上联:酒香十里春无价;下联:醉买三杯梦也甜。

23、上联:酒间吟诗字句香;下联:醉后挥墨笔生花。

24、联:酒常知节狂言少;下联:心不能清乱梦多。

25、上联:经济小吃饱暖快;下联:酒肴大宴余味长。

26、上联:金凤飘菊蕊;下联:玉露泣萸枝。

27、上联:借酒浇愁愁难蟹;下联:以酒助兴兴更浓。

28、上联:借酒浇愁愁更愁;下联:抽刀断水水长流。

29、上联:椒酒千年歌大治;下联:桃红万户颂新猷。

30、上联:佳肴美酒君莫醉;下联:真情实意客常来。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不得忽视的酒文化


提起传统的酒一定少不了的就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现如今的世界上所有的酒也全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创造出来的,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酒文化。你知道中国酒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吗?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看来,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酒作为现在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它的出现自然不是某个人能随随便便创造的,天公作美,酒的出现便有了几分神秘色彩。

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说明了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我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战国策》:“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周代,酿酒已发展成独立的且具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并设置有专门管理酿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浆人”、“大酋”等管职。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

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结束语】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这就是人们最早受到的启发。

劝酒与逼酒 “历史悠久”的酒文化现象


劝酒适当无可厚非,但若是演变为逼酒,那便成了流氓文化,其实这种流氓酒文化并不是现代的专利,我国古代便有这种酒文化现象。

酒有悠久历史,劝酒自古有之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可见,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清朝时期,很多公家买单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这些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国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严格地说,劝酒源于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俗。敬酒是有社会等级区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相对没有强制性。但,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最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尤其是从家过度到国,这种伦理慢慢变成了政治强制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政治语境下的强制性劝酒案例,有些妙趣横生,但也有很多案例异常残忍,让人毛骨悚然。

打杀胁迫,劝酒的极端

三国魏晋时期,中国喝酒风气很盛,而劝酒风气更盛。《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就是十足的酒鬼。自己喜欢喝酒,更喜欢劝酒。每次召集军官喝酒,都要大家一口闷。谁不喝,就打谁一百军棍。下属曹豹不会喝酒,张飞大怒,要打他一百军棍。众人求情,张飞才抽他五十鞭子了事。相对于张飞,刘表算是比较温柔的,曹丕在《典论》里记载,刘表大宴宾客时,身边放一根长木棍,木棍的顶端安放一枚长针。如果哪位宾客喝多了,爬到桌底下睡觉,他就拿针扎人家屁股,扎醒后命其继续喝。

如果说张飞、刘表的劝酒更多属于个人行为,而曹操、孙权等人的劝酒就有了很强的政治含义。据《三国志》记载,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很高兴,开宴会请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紧随其后。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拿着斧子向谁行礼。那架势的潜台词是:你喝不喝?不喝爷爷砍了你。相比曹操,孙权也没好哪儿去。在一次宴会上,孙权逼大家喝酒。虞翻假装喝醉,倒在地上,当孙权要离席的时候,他爬起来就要溜。孙权大怒,拔剑就砍。要不是身边人拉住,虞翻的脑袋就落地了。

中国历史上逼酒最绝的算是西晋的石崇。据《世说新语》记载,石崇经常宴请达官贵人,并且喜欢劝酒、逼酒。他的绝招是,让家里养的美女给客人敬酒、劝酒。如果哪位客人没喝干美女敬的酒,他就吆喝家丁,把美女的人头割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客人碍于人命关天,不得不多喝,直到酩酊大醉。后来在东晋担任大将军的王敦偏不信这个邪,无论美女怎么劝酒就是一滴也不喝。石崇毫不犹豫地连续杀了三个美女,以逼迫王敦喝酒。

在中国,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政治语境下的强制性劝酒案例,有些妙趣横生,但也有很多案例异常残忍,让人毛骨悚然。在现代,这种酒文化理应摈弃。

我国古代酒文化 历史上著名的女酒鬼


自古以来,著名的酒鬼中就不乏女性角色,前有杨贵妃醉酒后千娇百媚的神情和体态,后有史湘云醉卧芍药树下的那份率真憨直与甜美,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董小宛

秦淮名妓董小宛最初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酒鬼,第一次与冒辟疆相见时薄醉未醒,因为前晚喝多了。第二次见面没唠上九句话就开始上酒旋命其家具酒食,饮榻前。姬辄进酒,董小姐的酒量好,曾经用盆跟人对灌。董小宛如此酒量,应更名为董小碗。

杨贵妃

《贵妃醉酒》:杨贵妃约明皇百花亭赴筵,久候明皇不至,贵妃羞怒交加,由娇生嗔,万端愁绪无以排遣,遂命高力士添杯奉盏,饮致大醉。

其实,唐明皇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儿不觉沉醉,边饮边舞,万般春情,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肠,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做出种种求欢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贵妃醉酒》是一出著名的京戏。《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泄。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

徐昭佩

说起徐昭佩,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说起半老徐娘,恐怕知名度就很高了。

徐昭佩是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话指的就是徐娘徐昭佩。虽然半老的徐娘很有风韵,但历史上徐昭佩其实并不漂亮。徐昭佩嫁给萧绎时,那时萧绎还只是一个王爷,虽然是王妃,还给萧绎生了一子一女,但萧绎却并不喜欢她。

萧绎虽然是皇帝,但从小瞎了一只眼,徐昭佩看萧绎来就在半边脸上化妆,以此讽刺他,结果自然不欢而散。可能是受到冷落,心里不痛快吧,徐昭佩还嗜酒,大醉后常常吐在萧绎的衣服上,几千年来的后宫妃子,如此疏狂的,也独她一人了。每次萧绎搀回屋里,常要被她吐一身。有这样的老婆,即使身为皇帝也是要醉了。

李清照

没想到吧,这位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酒鬼,而且我一点儿都没冤枉她李清照留存下来的作品里通篇都在喝喝喝煮酒笺花、香消酒未消、酒意诗情谁与共、酒阑更喜团茶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愁浓酒恼、酒美梅酸只《漱玉词》里醉字就出现11次,酒19次。你说李清照能不能喝?疏不疏狂!

在古代,女人喝酒时甚至还会将一角衣袖牵上来遮住口角,使喝酒的女人嘴边始终带有一个欲饮还休的神态。这样便男人醉酒后的失态,反而更增加几分娇媚,多了些旖旎风情。

酒文化之说说明朝的酒文化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接近两亿,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酒文化也十分繁荣。

明朝有本小说,叫《贵贱交情》,把这酒肉与交情,就说得头头是道。小说序言中提到:常言道,一富一贫,乃见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故古来论见,实只说钱钞。花几十钱,于屠肆中购牛肉,围坐柴烘,茹毛饮血,啖腥啜醪,此贫贱之交。花一二百钱,于街市中寻一小店,呼酒邀朋,一碟卤牛肉、两杯清淡酒,得尝人间咸淡,坐谈市风行情,自得其乐,此泛泛之交。花一二两银,于山水雅筑间得一廊风月,抚琴论诗,传酒行令,听歌叹曲,风雅自怡,则已忘乎牛肉滋味,此乃金贵之交。更有挥金如土、嗜声贪色,登花月楼台点一支曲、饮一壶酒、仍吃一份至为凡俗之卤牛肉,却因着一人一笑、一语一娇,为艳姬美童倾家荡产、自情欲生猛汉痴义,此虽不可称富贵之交情,却亦可谓性命之交也。然终不脱钱钞二字,贵贱性命只刻于一锭两锭之间。

卤牛肉下酒的吃法,虽从宋朝武松、鲁智深等一帮英雄好汉那里流传下来,但到了明朝,无论肉的味道还是酒的味道,都变了味儿。醉翁之意不在酒仍然通行,只不过可以添一句交情之重只认钱。

在明朝的市民社会里,酒肉与交情,都是建立在银本位基础上的。《金瓶梅》里,背着西门庆勾引潘金莲的陈经济,与朋友杨光彦合伙做生意,却被同伙算计,赔了个精光。杨光彦既开酒店、又开酒楼,还放高利贷,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小说上通过杨光彦昔日朋友的口吻写道:在临清码头谢家大酒楼上,开了一座大酒店,又收钱放债,与四方趁热窠子娼门人使,好不获大利息!他每日穿好衣,吃好肉,骑着一匹驴儿,三五日下去走一遭,算账收钱,把旧朋友都不理。他兄弟在家开赌场,斗鸡养狗,人不敢惹他。

有酒的地方就有酒文化,明朝这些酒文化,也为如今的酒文化丰富了不少内容。

欧洲酒文化与中国酒文化的差异


以往是旧世界葡萄酒独领风骚,近年来新世界葡萄酒也不甘示弱。各国的葡萄酒各有特色,可谓是百花齐放。

可在中国,人们向来较推崇欧洲的葡萄酒,且欧洲葡萄酒一直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大份额。欧洲葡萄酒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俨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标志。

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比中国的酒文化高大上呢?

首先说说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有青梅煮酒论英雄,有流觞曲水。中国古上饮酒,讲究饮人:或高雅之士,或知己故交,或玉人可儿;讲究饮地:花下竹林,曲径荷亭。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讲究饮趣:清淡妙吟、传花度曲。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自古酒文化一点都不low,反而觉得很雅致。但是现今的中国酒文化却是这样的

呈现的情景不是恋人对饮的雅致,更不是诗人豪饮的狂放,而是一种有时不分性别的吞咽比赛和其背后隐藏的变相要求。在某种意义上,酒在中国已经远超出了休闲娱乐的范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没有硝烟的角力或者说较量手段。

也可以这样说

喝葡萄酒的凯撒和青梅煮酒的曹刘,同样高大上。只是现在天朝的酒文化被畸形的酒桌文化拉低了整体格调。

说完中国的酒文化

我们来谈谈欧洲的葡萄酒文化

就拿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葡萄酒做例子。

法国人一开始推销葡萄酒的手段,我是服气的。他们总是塑造一种关于高雅和浪漫的法式生活,然后借此推销法国产品。提起法国,人们立马想到的产品就是香水和葡萄酒,对其赞美似乎早已根深蒂固。

欣赏一瓶葡萄酒,就像欣赏一件工艺品。

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

法国人在推销自己的葡萄酒时,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推销一种饮品,而是在推销一种高雅和浪漫的生活方式。

现今欧洲的葡萄酒文化之所以显得高大上我把原因归纳为3点

1、中世纪,葡萄酒仅能在教会酿造,只有很少的贵族才可以饮用,逐渐显得高大上。在古罗马时期,奴隶也可以饮用葡萄酒,很平常。古希腊时期的酒神节,饮酒时荒淫无度(当然从艺术角度看是一种人类抛弃枷锁回归原始状态的美);

2、另外,国内葡萄酒的消费习惯远没有欧洲普及,葡萄酒文化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还算新鲜。在很多欧洲国家,葡萄酒饮用和我们平时吃饭喝酒没什么区别;

3、酒商提高葡萄酒的身价,所谓的高大上消费观念会存在。因为酒作为一种商品,被消费,其很重要的一种满足诉求就是帮助消费者完成身份的贴标签,这就是在特定价格区间和价值定位的酒类商品属于奢侈品。

可以看出,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高大上。大部分原因是外界的种种因素影响着,让我们觉得其高大上而已,这是假象。而现在的国内酒文化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糟粕,很难与高大上挂钩,这却是真相。

所以相对于中国的酒文化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显得高大上是假象亦是真相

酒如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这句话假如进行缩句酒是盛唐。可见在当年,酒代表的是大唐文化。如今,我们想重塑我们曾引以为傲的酒文化,任重而道远。

酒文化之汾酒文化


清香汾酒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汾酒酒文化源远流长,是晋商文化的重要一支,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

山西汾酒历史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当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一九七五年从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军北京,路经杏花村畅饮汾酒,赞誉为尽善尽美。清李汝珍在《镜花缘》一书九十六回的曲牌中,列举当时全国知名酒类五十余种,其中推汾酒为首,另外《两般秋雨庵》、《清稗类钞》等也有不少嗜饮汾酒的记载。自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名声大噪。于是,阎锡山责令其副官集资设立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吞并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一九四八年汾阳解放后,汾酒获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国营杏花村汾酒厂。酒厂的职工们进一步总结了历史传统经验,改进生产工艺,使这枝古老的酿造奇花更加光彩夺目,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纯正,绵甜清爽,余味爽净的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一九五三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一九八零年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近两年多以来,汾酒除满足国内人民的需要外,还远销世界五大洲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酿造名酒,必有绝技。《周礼》上记载了了酿酒六法,即:秫稻必齐,曲药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齐心得,此为黄酒酿造法之精华。一九三二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义泉涌酒家考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名酒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六四年,轻工业部为进一步发扬我国传统名酒技艺,以汾酒工艺为试点,组织了全国著名发酵专家秦含章先生为首的技术力量,系统地总结和论证了汾酒生产工艺的科学性、正确性,为进一步开展对汾酒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山西汾酒的文化

山西杏花村汾酒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酒业变革的主导力量。1500年前,在中国酿造酒还处于浊酒水平的时代,杏花村大胆变革,使用了复杂的清酒工艺,其代表产品汾清酒成为当时的国家名酒、宫廷御酒;1300年前,在中国酿造酒大多是液态发酵的时候,杏花村领导变革,使用固态发酵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了独领风骚1000年的干和酒,并开启了后来中国白酒固态发酵工艺的先河;800年前,在中国没有蒸馏酒的年代,杏花村率先变革,将中国发明的蒸馏技术用于酿酒,创造出了卓越的杏花村白酒生产工艺;大约100年前,在中国酒业都处于自产自销的年代,杏花村成立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家股份公司、注册了第一枚白酒商标,创造了近现代中国白酒业的十个第一。

变革是汾酒之魂,开放也是汾酒之魂。在明清两代,掌握了中国白酒核心技术的杏花村酒工慷慨地将酿酒技术传授于人,就是当初的这种开放的心态,使得汾酒酿造技术传播到了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且因地制宜,把汾酒生产的一般规律跟当地的水土、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了不同工艺特色的各种白酒,奠定了当今中国白酒产业的基本格局。

汾酒的文化复兴,离不开变革与开放的汾酒精神。汾酒已经把每年与国际名酒产地的酒文化交流、2015年举办世界酒文化博览会,纳入自己的文化战略。以开放促变革,在变革中开放,是汾酒复兴的关键,也是中国酒魂时代的必由之路。

李秋喜说:中国酒业近20多年来,确实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去年,汾酒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汾酒唯一荣获甲等大奖95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许多朋友都问,对于某些知名白酒品牌当年没有获得大奖的事,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指出来,为什么汾酒现在才说?的确如此,对存在的浮躁现象,汾酒确有责任。这么多年沉默寡言,有的没有说,有的说了,但声音不大。现在,汾酒应该有所担当,应该把颠倒了的历史颠倒过来,应该拨乱反正。李秋喜认为,针对关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的新闻发布会,可以说是汾酒文化复兴的一个起点,是中国酒业核心价值体系回归与重建的起点,也是中国酒魂时代的起点。

显而易见,这个担当是有很大风险的,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勇气,需要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需要有一付铮铮铁骨,可能会有牺牲,会有代价,会有非议,但这个担当又是必须的。否则中国酒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将难以回归,也将无法重建。以中国现在的酒文化乱局去开拓国际市场,会让国际消费者看笑话的。

酒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激情与梦想是酒本身具有的精神特质。中国酒魂时代,应该是激情与梦想的时代。中国酒魂,如果论人,李秋喜认为应该是大诗人李白。台湾诗人余光中歌颂李白有这样的诗句:酒入愁肠,三分化作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剑气就是英雄气概,月光就是浪漫情怀,这样的中国酒魂、中国诗魂才能楷模百代,光耀古今。中国酒魂,如果论酒,李秋喜认为应该是汾酒。

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人,是传承中华五千年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是中国酒业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汾酒文化有着诚信天下的名酒风范,白酒宗师的大家气派,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儒雅浪漫的人文情怀,中国酒魂,舍汾酒其谁?汾酒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市场,看待现实,销售收入两年翻一番不算什么,汾酒文化有了一些起色不算什么,一切才刚刚开始;汾酒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去完成汾酒文化的复兴,用5至10年的时间,使汾酒成为国际市场公认的世界第一文化名酒;汾酒就是带着这样的激情与梦想,去引领中国酒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回归与重建,开启并推动一个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的、属于中国酒魂时代的新纪元!

多年来,汾酒坚守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世界酒文化第一品牌。她是国之瑰宝,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2010年,以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甲等大奖的白酒类名单为核心,成功掀起了汾酒王者回归凤凰涅槃式的文化复兴浪潮!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不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而且也成为中国酒品牌不可替代的优势。汾酒是中国白酒品牌的典范,汾酒所传达的文化诉求与中国酒文化的诉求是一脉相承的。在今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品牌节上,汾酒荣获了2011品牌中国大奖最佳酒文化奖。9月21日,汾酒在京召开,汾酒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大会,通过公开一些证据来证明,汾酒才是62年前共和国第一国宴的首款用酒。

中外酒文化特征 中外酒文化的异同之处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同理,酒文化也是企业和产品的灵魂,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个国家也大抵如此,因此,中外酒文化虽差别甚多,但也并非无相同之处。

均注重传承历史,以民族、风俗作为企业和产品发展背景

国外洋酒文化注重对家族创新、忠诚、民族历史等元素的传承,如轩尼诗以法国中世纪的宫殿、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化特征为背景。芝华士因其源于苏格兰,展示骑士风范、骑士文化,透出浓厚的苏格兰风味。尊尼获加突出其家族一脉相传的酿酒技艺和创新精神。

在文化国际化扩散中,首先展现给国际消费者的就是产品背后的历史背景、人文精神、民风民俗。

中国酒企也十分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挖掘品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播中透出浓厚的历史气息和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五粮液彰显儒家文化的和谐、中庸,酿酒历史可追溯至唐朝,600年古窖池是产品历经沧桑的见证。茅台体现道家大道无为、和谐养生的道家文化。舍得酒智慧人生、品味舍得,彰显传统文化哲理,有舍有得也是中华文化的哲学光辉。五粮液1618、泸州老窖1573更是将历史痕迹嵌入到产品名字中,产品蕴含的历史气息十分浓厚。

均将自然环境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洋酒文化建设注重突出自然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将国家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特色和产品、企业文化特色结合在一起;通过国家和产区的大文化、大品牌来推动企业和产品小文化、小品牌的国际化。如依托葡萄园、酿造厂、葡萄酒节和葡萄酒展览会,将农业观光旅游、工业观光旅游及葡萄酒文化、体验旅游相结合,传播葡萄酒酿造中自然环境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产品良好的质量形象,通过意识渗透和文化占领提升品牌价值。

中国白酒酿造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技艺,不但与酿酒师技能相关,水源、微生物、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自然环境因素成为各大名酒文化的重要组成。

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等川黔酒企地处西南,气候、水土、环境等十分适合酿酒,为企业和产品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企业产品文化中,自然环境因素成为亮点,均将自然环境因素列为竞争优势之一。特别是随着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提出,地域、环境对酒企和产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是中国白酒文化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也为未来中国白酒文化的发展创造巨大空间和机遇。

国外酒文化体验产业比国内酒文化旅游产业更加系统

虽然,国外酒企和中国白酒均注重自然环境因素,但国外酒文化对自然环境的打造和宣传更加系统,对品牌价值的贡献也更大。

近年来,法国波尔多旅游项目、德国以葡萄酒种植生产为主的旅游项目等国际上广为推广,地中海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美酒+美食的旅游胜地,既是旅游项目的发展,更是酒文化产业的繁荣。中国在近年来也提出发展酒文化产业,如中国白酒金三角、杏花村旅游示范带建设、五粮液工业旅游园区,但还没有形成中国文化旅游产业链,相比波尔多、地中海地区酒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发展体系,中国酒文化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示范区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未形成声誉。

国外酒企文化传播更加注重兼容区域文化特征

国外酒企文化传播中十分注重融合当地文化特征,在消费者研究方面更加细致。人头马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迎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潮流,树立高端、改革、开放的产品形象。轩尼诗旗下有李察轩尼诗、轩尼诗X.O、轩尼诗V.S.O.P等各代表不同风味、文化价值,针对不同消费者推出蕴含不同文化特征的产品,但又保持了轩尼诗母品牌的历史、传统精神等优良文化,产品与品牌联系紧密,保持互补、互相促进的发展态势。

中国白酒产业和企业对消费者的研究不够细致,部分名酒所出品的产品多、品牌多、规格多,但消费者定位、文化定位模糊,品牌管理混乱。在国际化时,容易忽略国际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对于高深的中国白酒文化,部分国际消费者并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甚至对白酒有误解,如认为是酒精.这是中国白酒文化国际化中的需要完善的方面。

酒文化之说说青藏高原的酒文化


我国的高原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其中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四川西部,云贵高原包括云南贵州,黄土高原有山西和陕西,这些地区或生息于巍巍雪山、茫茫草原、万年风沙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他们生性豪放、乐观、热情,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喜酒,因此在这些地区也有悠久而灿烂的酒文化。

青藏高原酒文化

代表地区之一:青海

有关青海和西宁的风俗习惯,在各个网站和旅游宣传资料中多有详尽和优美的描述,通过文人的手笔,把青海描述得仿佛人间天堂,山美、水美、人美!青海人是爱喝酒的,这与青海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青海人喜欢干喝,就是不用下酒菜,尤其在乡村。青海人好客,也表现在喝酒上。的确,在我们青海,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婚礼、宴客、祭祀、春游等活动中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敬人之说,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原酒文化。

青海人非常质朴、热情好客,无论汉族、土族、藏族、蒙古族,无论接待亲朋好友还是远方来客都离不开酒。青海人善饮,豪饮,这在全国是小有名气的,婚丧嫁娶喝、添人进口喝,百岁满月喝、升官发财喝、乔迁搬家喝、动土上梁喝、耕地播种喝,开镰收割喝,朋友聚会喝、迎来送往喝、逢节遇假喝、初一十五喝,万事具备喝、只欠东风喝,愁眉不展喝,喜上心头喝,春来踏青喝、夏日乘凉喝、秋逢阴雨喝、东飘雪花喝,白天喝,晚上喝,领导喝,下属喝,男人喝,女人喝,你也喝,我也喝,只喝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真是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俗话说认识青海,先要认识青海湖;认识青海人,先要和青海人喝上一场酒。青海人能喝酒有俗话说得好:青海的麻雀都能喝二两。据说世界白酒销售量,莫斯科第一,青海西宁第二。

青海人喝酒,大多喝的是青稞酒,又以互助青稞酒为主,主要是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生产,中国公认名牌,质量有保证。互助青稞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原料,在继承古老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技术设备,用无污染的天然优质矿泉水科学配料、精心酿造、久储自然老熟而成。青稞酒的代表产品是互助牌系列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主要原料,采用有300多年历史的天佑德青稞传统酿酒工艺,结合科学配方勾兑而成,酒味醇香,清亮透明,具有饮后不头痛、不口干、醒酒快、加温饮用口味更佳等独特风格,获中国公认名牌称号。

青稞酒的土法酿造和过程是这样:首先把青稞洗净,注意不能让青稞在水里洗得时间过长。然后倒进锅里,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煮。当锅中的水被青稞彻底吸收,火不能烧得过旺,边煮边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动,以便锅中的青稞全部熟透,并随时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儿,如还捏不烂,再加上一点水继续煮。等到八成熟时,把锅拿下来,晾上2030分钟的时间,这时锅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干了,趁青稞温热时,摊开在已铺好的干净布上,然后就在上面撒匀酒曲。撒曲时,如果青稞太烫,则会使青稞酒变苦,如果太凉了,青稞发酵不好。撒完酒曲之后,再把青稞装在锅里,用棉被等保暖的东西包起来放好。在夏天,两夜之后就发酵,冬天则三天以后才发酵。如果温度适宜,一般只过一夜就会闻到酒味儿。然后把发酵好的青稞装入过滤酒的陶制容器中。如果要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个小时后就可以过滤。如果不急用,就把锅口和滤嘴封起来,需要时随时加水。头一锅水应加到比发酵青稞高两寸,第二、第三锅水应加到和发酵青稞一样高。

酒礼习俗

敬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青海大多数的酒场礼仪和规矩与内地是一样的,但也有一些可能比较特别。敬酒的人要按辈分的长幼和年龄大小依次相敬,对长辈敬酒,要双手高高端起酒碟子,双目要虔诚地注视着长辈,言语中要透露出对长辈的尊敬。辈分越长,敬的杯数就要越多,老人一般是八杯酒,既八福长寿酒。对于平辈(同龄人)人敬酒,最好敬上六杯酒用来祝福六六大顺,也可以是四杯四季发财酒,祝愿同龄人在外出打工挣钱时四季都要平平安安,四季都能发财。给为官之人可敬三杯酒,有三星高照,连升三级的祝愿;对不会喝酒的人也敬两杯,一般是不能敬一杯的。在同辈人中也可以用其他含有吉祥寓意的敬酒令儿,或是找些合情合理的由头,或是通过唱歌的方式向客人敬酒,以能给客人敬酒越多越好,如果直接敬酒放翻(喝醉)客人更好。因此,敬酒的过程也贯穿在整个酒宴当中,敬酒也体现着一种语言的艺术。

猜拳

猜拳只是喝酒的一种方式。双方都用右手、口、眼三位相配合完成,猜拳时对手指出法上也有忌讳,就是拇指和食指不能同时出,拇指和小指也不能同时出,在猜二以上数字出手指时拳拳不离大拇指。在敬酒完毕之后,接下来重头戏打通关就要开始了。何谓打通关,就是由一人和在座的每一位划拳,划到最后一人,一圈结束,交给下家继续,如此下去,直到每人都当关一次,称作圆关。当关者与坐席的每一位客人轮流划拳,一般是划六拳通关者与客人谁输了谁喝酒,不允许别人代替喝,这叫作不卖不代不赖,并另选监酒官一名,负责执壶斟酒并监督输家按规定饮酒。如被酒官查出杯底剩酒,则一滴酒罚三杯,这就是滴酒罚三。青海人以为,最规矩最精美的拳要属官拳,每拳四字,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喊出来抑扬顿挫,字字珠玑:宝拳送你、一品当朝、二度梅开、三级连升、四季发财、五经魁首、六连顺喜、七贤竹林、八仙庆寿、九盏莲灯、十满大堂,全是文绉绉的吉祥话,我一直在想,如能把这样好的拳语印在酒瓶上,也是不错的创意吧。

代表地区之二:西藏

藏族古代饮的酒种类较多。据敦煌出土的古藏文写卷《苯教丧葬仪轨》载,吐蕃早期所饮的酒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和青稞酒等。随着唐蕃联姻而发展起来的汉藏文化交流,使藏族掌握了内地传入的复式发酵酿酒法,仿内地黄酒酿制的青稞酒得到了藏族的普遍喜爱,从而成为了藏族的传统饮料。

在大多数藏区,平时倘有客至,敬茶不敬酒。但逢年过节和喜庆时,如果客人来家,则必须敬酒。敬酒时,主人先斟满一碗(或杯),捧献于客前,客双手接过后,必须要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等主人再斟满,这时客人才一口喝干。此后,客人有酒量的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不再喝,主人也不强劝。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之饮,那就是严重的失礼行为,主人会很不高兴。至于客人酒醉,主人绝不会讥笑,反而认为是坦城的表现。四川的嘉绒藏族较特别,平时对进屋的客人先敬一壶酒,随即将食物用盘奉上,一客一份。阿坝的黑水地区藏族,凡见熟人从门前经过必请进屋内敬一碗酒。如客人坚决不进屋,主人要把酒拿到路边请客人喝,以示慰劳。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和善友睦的风尚,在这些酒俗中得以充分展现。

酒在藏族婚仪中有重要的作用。在青海安多藏区,提亲时必带去雅叙酉仓(提亲酒)。女方如若允婚,则须邀请村里长者和媒人一起喝订婚酒。一旦饮了此酒,便算正式订婚,不能再许嫁他人。结婚之时,更要准备大量的青稞酒以宴飨送亲者和来宾。迎亲者则要在途中设迎亲酒。新娘离娘家前要喝辞家酒。婚宴中主客尽兴同饮庆婚酒,高唱酒歌,跳舞,欢腾通宵达旦,一直要热闹三天。其间新娘要向宾客轮流敬酒。其他藏区的婚礼仪式有的与此不尽相同,但酒在其中的作用却大致一样。

藏历新年,藏族家家都要喝青稞酒以示庆祝。初一天刚亮,家庭主妇就把八宝青稞酒观颠(一种加有红糖、奶渣子、糌粑、核桃仁等煮物的酒)端到家中每个人的被窝前,让他们喝了才起床,以示新年一开始就丰衣足食,步步吉祥。藏族初一这天一般不拜客,一家人闭门欢聚,品青稞酒,喝酥油茶,漫话家常。初二起才挨家去拜访,互道扎西德勒,互敬青稞酒。嘉绒地区的党坝藏民过年,喜欢全寨人各凑一些酒,团聚在一起从初一喝到初五,夜则烧篝火,昼则浴太阳,伴随欢歌劲舞,共庆新年。藏族节庆日较多,如元宵灯节、六月雪顿节、七月望果节和沐浴节,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照例是要喝酒以庆的;但最悠闲、最浪漫的饮酒日子则要数康定人四月八的转山会和拉萨人夏季五月间的逛林卡了。那时人们扶老携幼,或全家一起,或情侣友朋,三五成群,在绿茵上、溪流旁搭起白色帐篷,一边喝着新酿的青稞酒和酥油茶,一边弹着六弦琴或拉着胡琴,或引吭放歌,或浅斟低吟,怡然自得。藏族最豪放的饮酒则是在跳锅庄的时候。村寨的青年男女围成一圈,圈中设小桌,放上几坛青稞酒;男女两队轮流领唱,翩翩起舞,并不时去圈中喝上一碗酒。跳到高兴处,饮酒者更是纷至沓来。酒助舞兴,歌借酒力,通宵达旦尽兴方休。

藏族中一般是以茶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但在阿坝的黑水藏民中却用酒代茶。他们吃糌粑不用茶而是用青稞酒拌合着吃;吃干馍不喝开水或茶,是以酒解渴;吃烤土豆,也是泡在酒碗里吃。

藏区东部许多地方都盛行喝咂酒,尤以黑水人喝咂酒最讲究。每遇年节和家中有大事要请人喝咂酒时,先由主人烧开一大铜锅水,放在火塘边保温;再将一坛酿好的未加过水的酒放在客位的火塘边,插入两根细竹管。客人到齐后,先请其中最年长的坐于酒坛前,领头诵经,用手指蘸拨点酒洒向四方;然后,请另一位年长者与他同坐在一起,各含一根竹管吸饮。这时主人在旁边慢慢地将一瓢开水从上渗入酒坛。开水经过发酵的酒粮渗到坛底,便成了酒。竹管插在坛底,故能只饮到酒而不会吸进糟。二人饮完后,以年齿顺序另请二人到坛边吸饮,主人继续向坛内冲开水。一般情况下,每二人饮完一瓢水即离开,换上别人。这样依次轮流下去,最后连两三岁的小孩也要去喝上几口。轮完一遍,又从头开始;直至一坛酒谈而无味后,才又换上一坛。每个与会的人不论有无急事,都必须喝过三次后才能离去,否则就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这种轮流喝咂酒的宴饮,一般规模都较大,小则三五十人,多则100多人,夜以继日方能饮过一巡。三巡下来,往往要两三天,在饮酒过程中,未轮到的和已喝过的便围着火跳锅庄。跳累了,唱渴了,也该轮到喝咂酒了。喝完咂酒疲累尽消,又有精神跳锅庄了。饮酒与歌舞紧密相连的藏族酒文化这一特色,在这里展现无余。

在康区藏族中也有只插一根麦管或竹管在坛内喝咂酒的,人们依次将酒坛传递给相邻者轮流吸饮。也有在坛中插上多根麦管,好几个人围着酒坛同饮的。

唱酒歌是藏族饮酒一大特点。每逢重大场合(如婚宴、村寨聚饮等)敬客人酒时,要先擎着酒杯唱酒歌,歌词多为即兴之作,内容都是赞颂、祝福之词。藏族善用譬喻来表达感情。如康区一首酒歌唱道:

阳光为什么这样明媚?是因为菩萨洒下了吉祥;我家为什么这样欢乐?是尊重的客人来到帐房。哈达是敬礼上师的贽扎,这杯中的美酒请我最知心的朋友尝。

唱酒歌时,身子要伴着节奏舞蹈,杯中的酒却绝不许洒出。客人有时也要唱酒歌回敬,此唱彼和,气氛十分热闹,把宴会推向高潮。

藏族酒具有壶、杯、碗。西藏仁玉县生产的绿玉酒壶和酒杯、酒碗,晶莹剔透,最受藏族人喜爱。江西景德镇生产的小龙碗,上绘八吉祥图案或六字真言,也是藏族珍爱的酒具。旧时藏区贵族、土司家的酒具十分讲究,多为金银镶嵌绿松石、珊瑚珠,工艺十分精湛。

藏族人普遍有饮酒的习惯,特别是对青稞酒,更是垂青不已。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风华正茂的纯情男女,从日常居家习俗到祈神敬佛的供品.处处都体现着藏族人民对酒的不解之缘。常饮青稞酒能使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还能起到御寒抗缺氧的作用,若在青稞酒中放入红糖、酥油和奶渣、糌粑粉加热饮用,还可起到补血、增气、恢复身体元气之作用。

在拉萨,每当欢乐喜庆相聚或有重大联谊活动之时,敬献青稞酒就成为活动中的传统保留节目。藏族人善豪饮,人人都是酒中豪杰。敬酒时,他们对内地来的客人格外关照。常常见五、六个藏族姑娘,簇拥着来客或年长者,端着酒杯轮番敬酒,她们深情地唱起动听的敬酒歌。此时,不管你酒量如何,都会被藏族朋友淳朴、炽热的情谊所打动,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酒文化的本质


酒文化的本质

酒的本质是一种嗜好品,在世界全球化中对摧毁非洲、美洲殖民地传统社会,建立起殖民地式的文化中卓有贡献。最早的酒很珍贵,因为要消耗粮食,在文明之初的中国社会中必然是要用来祭祀的。然而中国人的祭祀观念是被祭祀者享受祭物如味道、颜色等无形的价值,仪式结束之后有形的价值就可以被参与祭祀的人所分享,酒在其中,可以起到构建共同体的交际作用。

嗜好品属于那种为社会所有阶层共同接受的文化标志,所以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饮酒方式:底层人民可以在小酒馆里享受低端白酒和便宜的啤酒;中产阶级除了高端一些的白酒和啤酒之外,还可以在酒吧里宴飨外国酒、调制酒;权贵则在会所里啜饮高级葡萄酒、天价的白兰地等等这大抵是阶级酒文化。

共享嗜好品可以快速的形成共同体共识,通俗一点就是能迅速的让大家熟识,而这正是政务、商务交际的需求快速而有效率人们无需深入理解交际对象,反正一起喝酒就能展开话题,并可以继续为目的深入交谈。那么能让大家在一起饮酒时共同遵守的规则、价值观也就必然会流行开来这就是仪式酒文化。我相信题主的问题,其真实目的就是想发掘这种酒文化。进来社会节奏加快,人们之间的情感亦然,两性交际同样也追求快速而有效率,所以才有酒吧、夜店等场所。

中国酒文化的本质:

中国酒文化于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无论婚丧嫁娶、择业升迁,还是生儿育女、祝寿归天,以及祭祀神灵、敬仰先人都离不开酒。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有着双重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从日常生活延伸到最高的精神生活中五常。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现在仍然是中国思想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与酒文化在另一个层面相关联:

仁,在中国酒文化中,重点在于二人关系的传达。无论长幼、尊卑、贫富,酒都是情感沟通最恰当的工具,甚至不可替代。即使双方有恩怨、隔阂,也可以在礼仪之酒的对谈中化解,最终达到情感交融。

义,在酒文化中体现得最直观,《水浒传》里英雄的侠义肝胆,无酒不成。壮士一去不复返,无酒不成。关羽温酒斩华雄凯旋归来,无酒不成。

礼,在古代礼仪文化中,酒是大礼,是规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包括饮酒时位置怎么摆、座次怎么排,君王、大臣、将军、文士谁先饮、谁后饮、饮几杯等等,无不遵从严谨的等级秩序。而且还制定有一整套的饮酒规范,要求不能饮酒乱性、犯上作乱,这跟西方的狂欢节的纵酒着乐截然相反。古人祭祖、祭先人、祭神明等等,必有一杯清酒、一盘素果。富裕人家,还要切上一小块儿肉。皇家帝还会把祭食拿回来,作为赏赐。可见酒文化在中国古代是祭祖、祭神、祭古的重要形式。所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肯定也是酒纷纷的。

智,在中国酒文化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张飞几次借酒用谋等故事家喻户晓;萧翼智赚兰亭,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等,大智小谋无不闪耀着酒神的光芒。

信,往往借酒来表达,从古至今无论国家建交、签定协议还是百姓媒妁等,双方都要共同举杯、以表诚信。

音乐与酒更是密不可分。古代以抚琴著称的竹林七贤当中,嵇康每即饮,刘伶更是饮得一塌糊涂。甚至魏晋时期的很多画家解衣盘礴,开创了2,5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行为艺术。这些都是酒在发挥作用。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把音乐、酒和诗歌浑然天成为千古绝唱。我一直致力于研究东方文化的复兴之道,认为国酒文化是中国国学复兴和崛起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国学、国酒和国人之间存在着必然关联。国学兴则国酒兴。白酒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知名酒品,成为中国文化崛起过程中的代言品牌,仍当努力。

中国酒文化趣谈之诗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在其他文学样式尚处于胎眠时期里,诗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支奇葩,独领风骚。诗抒情,酒抒怀,诗酒结缘千古来,有道是有诗必有酒,无酒不成诗,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

至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开始酒与诗就已结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北部的社会生活,全书305篇。涉及到酒,写人们饮酒,写饮酒时心情的多达48篇,足以反映酒对诗歌的浸润已经相当广泛。《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赞赏,对醉酒的渲染!南有《楚辞》,北有《诗经》,酒文化就这样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艺术!

汉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连年的战争和朝代的更迭使人们借酒浇愁、感慨良多!曹孟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诗酒风骨;魏晋之际,政局更为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于酒,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以酒解愁。魏末竹林七贤,个个都是大酒徒,他们蔑视礼法,放浪形骸,借酒放歌;晋代陶渊明是实现诗酒真正结缘的第一人,归隐田园的他虽有饮酒避世、借酒浇愁的思绪,但更多的却是通过饮酒来实现物我两忘、回归自然、超然脱俗的境界,享受美酒、体会酒趣,酒成了他诗中最主要的题材;饮酒赋诗、浑然忘我,把酒与诗真正结合到一起。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诗人用酒唤出内心的情感并形成诗篇,酒在诗歌中奔流,诗歌中溢着酒香,源远流长,千古不绝!

现今的世人往往把嗜酒如命、狂饮烂醉的人蔑称为酒鬼,揶揄讥笑,贬之又贬。而酒鬼这个词在唐代中是寻觅不见踪迹的,有的只是酒友、酒仙。酒仙与酒鬼虽然都是戏称,然而前者超然,后者低俗,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被誉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的李白便自称酒中仙。他无酒不诗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藐视权贵: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无视金钱,只为痛快一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酒似乎是他的整个生命与生活的全部,似乎酒杯在手就掌握了人生的所有意义,于是万事何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酒反复被李白所咏唱,不停的充实着李白的酒感。他的作品无疑是诗酒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这位大诗人,更没有那激情豪迈的千古诗句。如此的诗酒生涯,令人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叹!

赞酒名诗出盛唐,盛唐诗人尽酒仙,唐朝的诗人,几乎个个都是诗酒狂客,这个精英荟萃的创作群体,用酒与诗把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心态表现得潇洒狂放。俗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称的杜甫,同样有着狂放不羁的一面,在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人虽不在八仙之列,但其好酒之态却不在八仙之下,凭借百罚深杯亦不辞而荣获酒豪的桂冠,他在《曲江二首》中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人典衣沽酒,借酒消愁,尽落得酒债累累再如: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等等,都是传诵人口的句子,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读其诗可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杜甫的咏酒绝唱,传世千古,称著于世!

北宋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任太守时,中秋佳节,酒酣之时,诗兴大发,写下了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幅松下醉酒图更是意境优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再看今朝,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怀念和哀悼他已故战友和妻子杨开惠,也在词中以酒抒情。于1957年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诗人把一切喜怒哀乐、惆怅感伤全都倾注在酒里,白居易说得好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上看,酒的出现到诗的形成,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