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葡萄酒专题。这篇关于《葡萄酒的历史渊源及影响》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在葡萄酒诞生之初,人类就给予了它其他任何食物与饮料都没有的偏爱!作为西方文明的标志之一,葡萄酒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减轻病痛,消毒杀菌的良药;它是舒缓疲劳,振奋精神的最佳选择。一瓶顶级葡萄酒何以能卖出一件珍贵艺术品的价格呢?因为它是神赐予我们的饮品,是融入了许多人的智慧与心血,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而来的!

葡萄酒曾是内外科通用的唯一的消毒剂,直到19世纪晚期,葡萄酒都是西方医学界不可或缺的用品。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给病人开出的每张药方上几乎都有葡萄酒,他认为葡萄酒是一种温和的酒,适量饮用对人的身体会有益处。饮少些,但要好(Drinklessbutbetter)是葡萄酒一直沿用的不朽谚语。

最早有关于葡萄种植的记载出现在圣经上,诺亚带着飞禽走兽们走出方舟后,便开始耕作土地,并种植了一个葡萄园。然而没有人知道是谁最早发明了葡萄酒,在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中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是充满了史前的神化故事。但是古埃及人最早以图画的方式纪录了酿造葡萄酒的过程,在距今5000年以前,那时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并且已经注意到了不同的葡萄酒品质,并且发明了最初的修剪方法,也许关于储藏葡萄酒的温度也已经掌握了。在当时葡萄酒是只供给祭祀与皇室成员的,其他人只能喝啤酒,而所谓的葡萄酒品酒师也已经出现了。古代巴比伦人则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如何管理和酿造葡萄酒,在著名的神化史诗吉尔伽美什(Gilgamesh)中更是生动地描述了美丽的葡萄园,这部神话史诗被认定为出自于公元前十八世纪。

葡萄酒最初其实就是一种很简单的含有酒精的饮料,HugeJohnson的书中曾写到葡萄酒最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既不是因为它散发出的酒香,也不是因为那紫红色液体在口中悠长的美妙回味,而是饮用了葡萄酒之后那奇妙的感受。这点和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喝酒的目的一样,尤其是在古代那些生活艰苦,物质贫乏的年代,饮用了葡萄酒这种具有魔力的东西后,能够忘记忧虑、减少恐惧,给人那种美妙的感觉就像到了天堂一样。葡萄酒中的酒精不光能够给人带来这种谜幻的感觉,同时它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古代长期饮用葡萄酒的贵族们,寿命通常也会更长一些。因为那时候的饮用水很不卫生,吃的东西也不是很洁净,人经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并且很早就会死去,普通老百姓只能喝到一些度数很低的麦芽酒。打仗之前也会给战士喝葡萄酒,这样做战士会变的更加勇猛。由于葡萄酒诸多的好处,它也很快成为了最畅销的贸易货品,希腊利用葡萄酒换取稀有金属,罗马利用葡萄酒换取奴隶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葡萄种植起源于何时?新旧世界的划分有什么历史渊源?


葡萄种植起源于何时?新旧世界的划分有什么历史渊源?历史上有哪些人在酿酒?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随我一起搭乘时空机,沿着时间轴,探索葡萄酒发展史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吧。

第一站:葡萄大迁移,开辟新世界

在葡萄酒界,新旧世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新世界主要指除了传统欧洲产酒国以外的国家,该概念的形成与历史息息相关。葡萄酒正式进军新世界,可追溯至哥伦布(Columbus)发现新大陆时期。在那时的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Exchange)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传教士将欧洲的葡萄品种带到南美洲。

这股葡萄迁徙大潮主要分为3拨: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传教士在这片大陆种下了第一棵葡萄树,并将葡萄品种命名为传教葡萄(Mission,音译为弥生葡萄)。此举既考虑到葡萄酒掺水后能用于消毒,更意在传播天主教。19世纪时,所谓的高贵品种扎根这片土壤,主要为法国的葡萄品种,如波尔多(Bordeaux)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20世纪时,地中海地区的传统葡萄品种漂洋过海地来到智利,佳丽酿(Carignan)等品种开始在这里大放异彩。

第二站:旧世界的欧洲舞台,上演辉煌史

传统的旧世界欧洲产酒国不是葡萄酒的发源地,但却见证了葡萄酒的多个大事件发生和巅峰辉煌期。从神权至上的中世纪开始,葡萄酒就染上了浓重的宗教色彩,当时的修道士们更是承担起了推进葡萄酒发展的重责。西多会(CistercianOrder)和克吕尼会(CluniacOrder)等宗教团体将贵族馈赠的土地用于建立庄园,酿造弥撒(Mass)仪式所需的葡萄酒。在此期间,他们在不断探索新的酿酒工艺的路上精益求精,为后世留下了沿用至今的传统酿酒技艺。其中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本笃派(Benedictines)的修道士唐培里侬(DomPerignon),他是倡导有机种植的第一人,对香槟(Champagne)的酿造工艺更是深有研究,酩悦香槟(ChampagneMoetChandon)旗下大名鼎鼎的唐培里侬香槟(ChampagneDomPerignon)就是以他为名。

1716年,世界上第一个受保护的原产地意大利的基安帝(Chianti)在欧洲诞生。1730年,第一个葡萄酒分级制度在托卡伊山麓(Tokaj-Hegyalja)正式成立。18、19世纪是旧世界葡萄酒的风格成型期,人们开始讲究不同风土赋予葡萄酒的不同风格,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葡萄酒市场在这一时期得到蓬勃发展。

紧接着19世纪末期的根瘤蚜虫(Phylloxera)灾害则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葡萄酒行业,大片葡萄园惨遭感染、摧毁,许多本土品种濒临灭绝。不过机智的葡萄种植者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将法国葡萄藤嫁接在对根瘤蚜虫有良好抗性的美国砧木上,最终成功扭转颓势。

第三站:古罗马帝国扩张,开启欧洲酿酒历程

葡萄酒的传播发展史堪称一部殖民扩张史,旧世界产酒国的版图最初始于古罗马帝国。彼时,葡萄酒是罗马人日常餐桌上的饮品,葡萄酒的酿造和贸易也开始商业化。

随着罗马帝国在欧洲扩张,如今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都开始种植葡萄树。自此,酿酒工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新的葡萄品种也得以发现。橡木桶就是由当时的高卢人(Gaul,如今的法国人)发明的,叙利亚人则发明了玻璃瓶,这些容器都成为当时的双耳粘土陶罐(TerracottaAmphorae)的有力竞争对手。

第四站:古希腊,第一代酿酒文明的摇篮

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与酿制葡萄酒的国家。葡萄酒在当时的贸易、宗教和健康等领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希腊人还因此创造了自己的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随着古希腊城邦的扩张,葡萄酒就从其最早的殖民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Sicily)一路向北,传播到了古罗马。

即使在今天,希腊的葡萄酒也广受欢迎,其中的松香葡萄酒(Retsina)就以其独特浓郁的松香为大众青睐。这种葡萄酒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酿制,其使用的陈年容器四面都覆盖着松香涂层,因此赋予了葡萄酒迷人的松香气息。

第五站:吉光片羽,最早的葡萄酒遗迹

第一处葡萄酒考古遗迹在今天的伊朗被发现,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500-4,000年);第一棵人工种植的葡萄树种植于格鲁吉亚,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5,000年;最古老的酒窖在亚美尼亚被发现,可追溯至公元前4,100年。在这个酒窖中,压榨器、发酵罐和酒杯一应尽全。

至于是谁用野生葡萄酿出了第一杯葡萄酒,已无从得知。但许多人认为这也许是一个美丽的意外,罐中的葡萄偶然间与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相接触,因此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自然界就这样赐予了人类第一份葡萄酒礼物。

影响勃艮第葡萄酒历史的几大关键人物


葡萄酒除了是一种饮品,也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想全面了解勃艮第的葡萄酒,不能仅仅停留在风土和葡萄品种的层面,应透过其背后的历史,看到它更为生动有趣的人物与故事。

经常有人问我,勃艮第的葡萄酒为啥都比较贵?我思考之后也整理了很多贵的理由,但感觉还是不够尽兴。今天在这里,我想通过回望勃艮第葡萄酒发展的历史,找出几个影响勃艮第葡萄酒历史的关键人物,供大家参考。因为葡萄酒除了是一种饮品,也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想全面了解勃艮第的葡萄酒,不能仅仅停留在风土和葡萄品种的层面,应透过其背后的历史,看到它更为生动有趣的人物与故事。

那么,回望历史,究竟是哪些人物奠定了勃艮第葡萄酒在世界的地位?在此,为大家梳理一下。

罗马帝国为勃艮第带来了葡萄以及相应的种植和酿造技术。公元312年,在勃艮第首次有了关于当地葡萄酒生产的文字记载。

中世纪,基督教会对葡萄园的建立和维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会也为推广葡萄种植作出了贡献。中世纪西多会的修道士们可以说是葡萄酒酿制专家。

1098年,一个名叫伯纳德的修道士带领一批信徒从克吕尼修道院出走到勃艮第的葡萄产区科尔多省,在位于伯恩北部建立起西多会。因会服为白色,又称白衣修士。该会主张全守本笃会严规,推行静默、祈祷、垦荒等隐修制度。

这些修士们足迹遍及勃艮第的山山水水,仔细检查每一块土地、山谷,更为严苛的是,他们还经常用舌头去尝土壤的方法来分辨土质,认为只有相同的土质才能种出风味相同的葡萄,于是克里玛(climat)的概念就诞生了,这也许是全世界最早强调土质对葡萄的影响的记载,他们按不同风土条件将这些葡萄园用石头墙围起来,以便和旁边的葡萄园分开,这些葡萄园的围墙被称为克罗(clos)。

在伯纳德死后西多会的势力扩大到科尔多省的公区酿制葡萄酒,进而遍布欧洲各地的400多个修道院。

现在勃艮第葡萄酒分级系统特级园、一级园、村庄级和地区级的参考标准离不开修士们当年的努力。今日勃艮第得以被尊为全球最注重风土的产区,傲视天下,客观上说与当年西多会的修士们的贡献密不可分。正是修士们当年的辛苦摸索,奠定了今日勃艮第在世界葡萄酒产区的地位。

从1337年一直持续到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勃艮第公国成为英法两国都想结盟的一方。1364年,大胆菲利成为瓦卢瓦王朝首任公爵,勃艮第公国的势力到达顶峰,史料上第一次提到黑皮诺(PinotNoir)这个葡萄品种。

1395年,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颁布禁令,禁止在他的领地内种植高产的佳美(Gamay)葡萄,勃艮第必须种植黑皮诺(PinotNoir)葡萄和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公爵的这一禁令,客观上说,不仅为勃艮第葡萄酒保持高水准奠定了基础,而且影响极其深远,以至于到今日,勃艮第还是主要种植黑皮诺和霞多丽两种葡萄。而佳美葡萄,则退守到勃艮第南边的博若莱产区,用来酿造比较亲民的普通葡萄酒。

菲利普公爵娶弗朗德家族的玛格利特为妻,把弗朗德家族的土地合并进来,他的领土也因而翻倍。之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公爵家族把勃艮第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公国。直到1477年勃艮第公国的查理公爵在南锡战役中被瑞士击败,公国逐渐被法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

得益于勃艮第公爵的重视和推广,勃艮第葡萄酒得以扬名欧洲。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到了1760年,勃艮第的葡萄酒已经有了很好的声誉,当时勃艮第最为有名的酒庄所有者克伦堡家族由于债务缠身,被迫出售罗曼尼酒庄,竞争酒庄的是当时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堂兄弟、波旁王朝的亲王路易弗朗索瓦德波旁(LouisFrancoisdeBourbon),或者被称为康帝亲王(PrincedeConti);另一位则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庞巴杜(MmedePompadour)夫人。

这样的特殊关系,让这场竞争格外令人瞩目。最后还是康帝亲王笑到最后,于1760年7月18日以当时令人难以置信的天价80,000里弗尔(Livre,法国古时候的重量单位,斤,约490克,巴黎制)购入罗曼尼酒庄,另外还支付12,400里弗尔买下窖藏的成品酒(当时的交易惯例)。平均每乌武荷(Ouvree,勃艮第土地面积单位,相当于0.0428公顷)2,310里弗尔,而周边上等酒庄价格每乌武荷还不到200里弗尔!从而使罗曼尼酒庄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酒庄,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确立。

其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来,康帝家族被逐,葡萄园被充公拍卖。亲王从拥有到失去葡萄园,算起来只有短短的近三十年,但是因为康帝亲王的关系,罗曼尼康帝这块酒庄的价格直到今天都让其他勃艮第同行难以望其项背。进一步说,也正是因为他,勃艮第产区的葡萄酒从此带上了神秘色彩和高贵的气息。

1794年后,罗曼尼康帝酒庄经多次转手,直到1869年由葡萄酒领域的行家雅克玛利迪沃布洛谢(JacquesMarieDuvaultBlochet)以260,000法郎购入。至此这颗葡萄酒皇冠上的明珠再次闪耀人间!

迪沃布洛谢家族经不懈努力,罗曼尼康帝酒庄终于实至名归,真正达到了勃艮第乃至世界最顶级酒庄的水准。1942年,由于世界大战,百业凋零,亨利勒桦(HenriLeroy)从迪沃布洛谢家族手中购得罗曼尼康帝酒庄一半股权。

1955年,亨利的小女儿拉露(LalouBize)进入了家族的产业,她虽然身材娇小,但是却精力充沛,是一位虔诚的风土论者,像中世纪的修道士们一样不断品尝每座葡萄园的土壤,了解他们的品质。后来接替父亲与布洛谢家族的奥伯特德维兰(AubertdeVillaine),共同执掌罗曼尼康帝,但是到了1992年,双方因理念差异不可调和,拉露夫人离开了罗曼尼康帝,取代她的是她姐姐的儿子。也许是因为她个性特立独行,在离开罗曼尼康帝酒庄以后,关于她的谣言,想看她笑话的人一直数不胜数。不过,坚强的拉露对此不屑一顾,全身心投入在勒桦酒庄(DomaineLeroy)的经营上。在勃艮第采用生物动力法的先锋就是她,几十年来,拉露老夫人不顾别人的批评与责难,在追求酿造勃艮第最顶级葡萄酒的路上坚持前行。拉露曾经表示,要酿出好酒,必需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努力让自己成为葡萄树和土地的一部分。勒桦的酒,是大自然的杰作,每款酒都代表着不同的风土,有自己的个性,喝到嘴里,能感受到葡萄的成熟恰到好处,柔滑、单宁精致细腻,没有一丝粗糙感。

在她的全心经营下,勒桦酒庄现在拥有的特级园有9块,包括大名鼎鼎的李奇堡(Richebourg)、香贝丹(Chambertin)和慕西尼(musigny)等。

如今,勒桦酒庄在勃艮第的地位,除了罗曼尼康帝之外,已经无人能及。正是奥伯特德维兰和拉露,把勃艮第葡萄酒的声望推向一个个新的高潮。我们期望现年已83岁高龄的拉露与76岁的奥伯特德维兰能再创勃艮第新的传奇。

我国古代的酒礼习俗及历史典故


在当代,古代的酒礼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文明进程或文化氛围的一部分,现在宴会上碰杯即为酒礼。

酒礼典故

传说,钟毓和钟会幼时,一次,他们都以为父亲睡着了,遂邀约偷喝酒。其实父亲并未熟睡,不过是想窥视他们兄弟二人偷喝酒时的情状。父亲发现,毓喝酒,拜而后饮,会则饮而不拜。于是各问其缘由。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而会则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这个典故很有趣,说明古人饮酒时都讲究一定的礼节。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一种仪式;所以,饮酒不能失礼。

古代酒礼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而随着现代生活因素的改变,平等与民主的思想影响越来越深,中国酒桌上的礼仪也随之改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现代酒礼文化。

葡萄梗对葡萄酒的影响


通常,在酿造红葡萄酒的时候,葡萄会先经过一种叫做粉碎去梗机的机器。这个过程会把葡萄梗与果汁和果皮分开。去除的葡萄梗通常会被丢掉,但有的酒庄则会拿来做堆肥。如今,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保留葡萄梗的做法正变得越来越流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葡萄梗对葡萄酒的影响

葡萄梗对葡萄酒最大的影响就是风味。葡萄梗控制地好,葡萄酒会锦上添花,酒中会出现薄荷和茉莉花的香气。如果葡萄梗过量,则会使酒出现未成熟的植物气息。

除了风味,葡萄梗还会影响葡萄酒的结构,特别是单宁。葡萄梗不一定会使葡萄酒的结构更硬,相反,它可能使葡萄酒更加柔顺。这背后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葡萄梗中含有钾,而钾会降低葡萄酒的酸度。但需要避免在发酵结束后使葡萄梗继续与酒液接触,因为酒精会从梗中提取出更多的单宁。

葡萄梗在酿酒中的应用

葡萄梗在酿酒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途径:整束发酵和添加葡萄梗。后者需要经过正常的葡萄去梗过程,但是随后葡萄梗会被加入发酵罐。这种整串发酵替代方法被认为是较低级的,与添加单宁粉末没什么区别。为了提高葡萄酒的品质,整串发酵才是最好的利用葡萄梗的方法。

整串发酵到底好在哪儿呢?首先,整串发酵在开始阶段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二氧化碳浸渍法发酵(CarbonicMaceration)。二氧化碳浸渍法在Beaujolais最常用。这种方法会使葡萄在果实内部发酵,从而可以提取更多色素和最少量的单宁。有的酿酒师还认为这样可以提升葡萄酒的果味。

在这一阶段,葡萄梗对于发酵并无直接的影响。但是果实内部发酵结束后,梗就开始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它们使果汁和果皮之间的空隙增加,进而影响温度,并有利于两种重要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流动。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采用整束发酵的时候,发酵罐内温度更稳定,且无热量密集点出现。因为整体的温度较低,单宁和颜色的提取过程也更加温和。

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自由移动,采用这种方法发酵的时候不会产生太厚的酒帽,而且氧气也更容易进入,使酵母保持活力。但是过多的梗也会带来问题,比如会使淋皮的操作无法进行。因此,100%的整串发酵是很少见的。

那么有没有一个最佳葡萄梗比例呢?答案是不确定的。每个酿酒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坚持100%整束发酵,有的可能只使用40%的整束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品质通常也是不相上下的。

葡萄梗发酵意味着更高的葡萄酒品质吗?

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有定论。目前为止,带葡萄梗发酵的方法最常用在黑皮诺(PinotNoir)和西拉(Syrah)的酿造过程中,这两个品种也最成功。不过整串发酵在其它一些葡萄品种的酿造上也很成功,比如以歌海娜(Grenache)为主的葡萄酒,还有佳美(Gamay)、内比奥罗(Nebbiolo)等等。还有的酿酒师认为最终结果与风土也有很大关系,比如莫雷-圣丹尼(Morey-Saint-Denis)、香波-慕西尼(Chambolle-Musigny)、沃恩-罗曼尼(Vosne-Romanee)和热夫雷-香贝丹(Gevrey-Chambertin)等地区就更适合采用这种酿造方法。其实,这些酒的品质到底好不好,还得要消费者自己去品尝才能知道。

葡萄酒品鉴的影响因素


我们知道,一个好的品鉴环境应该包括足够的自然光照,15至18摄氏度的室温,品鉴者个人还要做到口腔的清洁(参见红酒世界初级课堂之葡萄酒品尝小知识一文)。然而,即便排除了一切客观的干扰因素,饮者对葡萄酒的品鉴还是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公众的实际感受与品鉴机械论(TastingMechanism)之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我们无从知道。但可以明确的是,不同的人对于葡萄酒不同方面和某方面程度的感受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即便是同一个人,从感官传到大脑的信息也会因为味蕾的不同状态而发生变化。

为解释什么叫味蕾的不同状态,这里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一个人吃一口辣椒之前和之后再喝同一款酒,那么他这两次的口感一定是不同的。其实,哪怕是刚喝过一杯热饮,或一杯有盐溶液,都会影响味蕾的状态。如果在品尝一款酸度较高的葡萄酒前喝了一杯酸度更高的酒,那么前一杯葡萄酒就不会显得那么酸了。所以,侍酒和品鉴是一项要求很高的任务,品鉴者往往要喝道最后一款酒,才能对所有酒款做出最后的结论。(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同样出现在葡萄酒与美食的搭配中。比如,酸味过重的食物会让葡萄酒喝起来缺乏活力和新鲜口感,所以一般地,食物的酸味应该同葡萄酒的酸度相当,或是葡萄酒的酸味盖过食物的酸味。意大利红葡萄酒的酸度一般都比较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大利菜肴的酸味颇重,只有这样高酸度的葡萄酒才能同意大利菜搭配。)

此外,一个人在品酒时整体的生理状态同样会影响对葡萄酒的感受。如果品鉴者的身体情况不佳,口中唾液的分泌就会减弱。要知道,口中分泌的唾液对于葡萄酒和食物的口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缓冲作用。所以,不论是品尝美食还是饮用葡萄酒,不同的唾液分泌量一定会影响感官感受。

品酒者的情绪同样会影响到葡萄酒的口感,本站音乐影响葡萄酒口感一文中,还提出了边听音乐边品鉴葡萄酒也会影响对葡萄酒的口感,因为音乐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葡萄牙阿威罗大学(UniversityofAveiro)人种音乐学家弗雷曼(Foreman)对这项此观点做出的补充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往的听觉经验、嗅觉经验以及味觉经验之间会有某种联系。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在潜意识中,特定的听觉经验会影响到嗅觉和味觉感受。

当然,一些微小的环境指标也是影响口感的因素之一。比如,在气压较高的环境中,葡萄酒中的风味物质就较容易挥发,品鉴起来也会觉得清晰得多。而如果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要想得到明确细腻的感受就略显困难些。

谈谈葡萄酒的历史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古籍记载各不相同。大概是在一万年前诞生,已远至历史无法记载。葡萄酒是自然发酵的产物,在葡萄果粒成熟后落到地上,果皮破裂,渗出的果汁与空气中的酵母菌接触后不久,最早的葡萄酒就产生了。我们的远祖尝到这自然的产物,从而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因此,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酒的起源是经历了一个从自然酒过渡到人工造酒的过程。

圣经葡萄酒故事

圣经中提及葡萄酒达521次。最早出现有关葡萄酒的纪录在创世纪第九章20节:诺亚是农夫,也是第一个培植葡萄园的人。

诺亚是亚当与夏娃无数子孙中的一个男人,十分虔诚地信奉上帝。当上帝发现世上出现了邪恶和贪婪后,决定在地球上发一场大洪水,来清除所有罪恶的生灵。诺亚遵循主的旨意,挑选地球上所有的植物(他挑选的植物就有葡萄)、动物种各一对雌雄,带着自己的3个儿子(西姆Sem、可汗Coham和迦费特Japhet),登上了自制的木船,也就是传说中的诺亚方舟。经过150天的洪水淹没后,在第七个月零17天,方舟被搁在了阿拉拉特山上(现土耳其东部,亚美尼亚共和国与伊朗交界的边境地区)。

此后,诺亚开始耕作土地,并种下了第一株葡萄植株,后来又着手酿酒。一天,他一人在帐篷里独自开怀豪饮,烂醉如泥。他的儿子可汗发现诺亚赤身裸体的醉躺在地上后,叫来了西姆和迦费特,后两人拿着长袍,倒退着进帐篷背着面给父亲盖上,没有看父亲裸露的身体。诺亚酒醒后,就诅咒可汗,要神让可汗的儿子迦南一族做迦费特家族的奴隶。自己酒后失礼,却迁怒于儿子,竟然还要罚自己的孙子为奴。看来酒后无德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圣经上并没有提到诺亚是否有带葡萄酒上船,但从他一下船就先栽培葡萄以便酿造葡萄酒看来,似乎可以推断他心目中除了感谢上帝以外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种葡萄酿酒。

古埃及葡萄酒历史

据史料记载,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区,即现在的安纳托利亚(Aratolia,古称小亚细亚)、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都发现了积存的大量的葡萄种子,当时葡萄不仅仅用于吃,更主要的是用来榨汁酿酒。

多数史学家认为,葡萄酒的酿造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对于葡萄的最早栽培,大约是在7000年前始于前苏联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后来随着古代战争、移民传到其它地区。初至埃及,后到希腊。

但是,有真正可寻的资料中还是从埃及古墓中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大的盛液体的土罐陪葬物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装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特别是浮雕中,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酿制步骤和饮用葡萄酒的情景,这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此外,埃及古王国时代所出品的酒壶上,也刻有伊尔普(埃及语,即葡萄酒的意思)一词。西方学者认为,这才是人类葡萄与葡萄酒业的开始。以葡萄酒为主题的著名作家休约翰逊(HughJohnson)曾描写到:古埃及有十分出色的品酒专家,他们就像二十世纪的雪利酒(Sherry)产销商或波尔多酒经纪的酒样,可以自信并专业地鉴定酒的品质。

古希腊葡萄酒历史

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与酿制葡萄酒的国家,一些航海家从尼罗河三角洲带回葡萄和酿酒的技术。

据考证,古希腊爱琴海盆地有十分发达的农业,人们以种植小麦、大麦、油橄榄和葡萄为主。大部分葡萄果实用于做酒,剩余的制干。几乎每个希腊人都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酿制的葡萄酒被装在一种特殊形状的陶罐里,用于储存和贸易运输,这些地中海沿岸发掘的大量容器足以说明当时的葡萄酒贸易规模和路线,显示出葡萄酒是当时重要的贸易货品之一。在美锡人(Mycenaens)时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腊的葡萄种植已经很兴盛,葡萄酒的贸易范围到达埃及、叙利亚、黑海地区、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葡萄酒不仅是贸易的货物,也是希腊宗教仪式的一部份,公元700年前,希腊人就会举行葡萄酒庆典以表现对神话中酒神的崇拜。对葡萄酒和醉酒有关的狄俄尼索斯(Dionysos)神的崇拜礼仪以及葡萄栽培,盛行整个希腊。狄俄尼索斯神是希腊的葡萄酒神,也是希腊最重要、最复杂的神之一。

高卢葡萄酒历史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把葡萄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高卢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葡萄酒,很快就传到了罗马,并经由罗马人之手传遍了全欧洲。

在公元一世纪时葡萄树遍布整个罗讷河谷(RhneValley);二世纪时葡萄树遍布整个勃艮第(Burgundy)和波尔多(Bordeaux);三世纪时已括抵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最后在四世纪时出现在香槟区(Champagne)和摩泽尔河谷(MoselleValley),原本非常喜爱大麦啤酒(cervoise)和蜂蜜酒(hydromel)的高卢人很快地爱上葡萄酒并且成为杰出的葡萄果农。由于他们所产生的葡萄酒在罗马大受欢迎,使得罗马皇帝杜密逊(Domitian)下令拔除高卢一半的葡萄树以保护罗马本地的葡萄果农。

古罗马葡萄酒历史

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为罗马帝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罗马帝国势力的慢慢扩张,葡萄和葡萄酒又迅速传遍法国东部、西班牙、英国南部、德国莱茵河流域和多瑙河东边等地区。在这段期间,有些国家曾实施禁止种植葡萄的禁令,不过,葡萄酒还是在欧陆上大大风行。

其后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没落,葡萄园也跟着衰落。古罗马人喜欢葡萄酒,有历史学家将古罗马帝国的衰亡归咎于古罗马人饮酒过度而人种退化。

当罗马帝国于公元五世纪灭亡以后,分裂出的西罗马帝国(法国、意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国地区)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详细记载了关于葡萄的收成和酿酒的过程。这些巨细靡遗的记录有助于培植出在特定农作区最适合栽种的葡萄品种。

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

教会的重要作用

法国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可以说是法国传统葡萄酒的典范。但很少人知道,它的源头竟然是教会西多会(Cistercians)。

西多会的修道士们可以说是中世纪的葡萄酒酿制专家,这故事源于1112年。当时,一个名叫伯纳杜方丹(BernarddeFontaine)的的修道士带领信徒从修道院叛逃到勃艮第的葡萄产区的科尔多省,在伯恩(Beaune)北部一个新建的小寺院里建立起西多会。西多会的戒律十分残酷,平均每个修道士的寿命只有28岁,其戒律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修道士们在废弃的葡萄园里砸石头,用舌头尝土壤的滋味

伯纳德死后,西多会的势力扩大到科尔多省的公区酿制葡萄酒,进而遍布欧洲各地的400多个修道院。西多会的修士正是欧洲传统酿酒灵性的源泉,大约在十三世纪时,遍及欧洲各地的西多会修道院的葡萄酒已经赢得了非常高的声誉。

饮少些,但要好(Drinklessbutletter)是葡萄酒的一句不朽的谚语。勃艮第葡萄酒用小桶小批量地生产,其历史不如说是当地优良土壤长出的黑品诺如何完善品质的历史。1789年法国革命后,由于修道院的解散和旧制度的贵族庄园被清算,勃艮第地区的葡萄园也化整为零。

近现代葡萄酒历史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殖民者们在十六世纪将欧洲的葡萄品种带到南美等地栽种;英国人也试图将葡萄栽培技术传入美洲大西洋沿岸。可惜的是,美洲东岸的气候不适合栽种葡萄,尽管作了多次努力,但由于根瘤蚜等病害侵袭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这里的葡萄栽培依然以失败告终。

到十九世纪中期,有人利用嫁接的技术将欧洲葡萄品种植在美洲葡萄植株上,利用美洲葡萄的免疫力来抵抗根瘤蚜的病虫害。至此美洲和美国的葡萄酒业才又逐渐发展起来,现在南北美洲都有葡萄酒生产,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有阿根廷、加利福尼亚与墨西哥等地。

十七、十八世纪前后,法国便开始雄霸了整个葡萄酒王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大产区的葡萄酒始终是两大梁柱,代表了两个主要不同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波尔多的厚实和勃艮第的优雅,并成为酿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绳。然而这两大产区,产量有限,并不能满足全世界所需。

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便开始在全世界找寻适合的土壤、相似的气候来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研发及改进酿造技术,使整个世界葡萄酒事业兴旺起来。尤以美国、澳洲采用现代科技、市场开发技巧,开创了今天多彩多姿的葡萄酒世界潮流。

以全球划分而言,基本上分为新世界及旧世界两种。新世界代表的是由欧洲向外开发后的酒,如:美国、澳洲、纽西兰、智利及阿根廷等葡萄酒新兴国家。而旧世界代表则是有百年以上酿酒历史的欧洲国家为主,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

日本葡萄酒及葡萄品种


日本拥有100多年的葡萄酒酿造历史,但是从世界水平来看,还处在起步阶段,国产葡萄酒在日本几乎不怎么受欢迎,市场份额只有区区8%。然而,由100%国产葡萄酿制的日本葡萄酒近年来已经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这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日本葡萄酒行业。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日本葡萄酒及葡萄品种。

日本葡萄酒的特点

日本葡萄酒产业的启动是在日本明治维新的19世纪60年代后期,山梨县于1875年的第一次正式生产出了本地的葡萄酒。有趣的是日本开始从欧洲引种酿酒葡萄,由于经历了数次严重的病害,从欧洲引种的葡萄几经灭绝,后改为从美国引种抗病力强的葡萄。直到二战结束后,随着日本国内掀起的农业革命浪潮,葡萄酒产业开始逐渐成长壮大。特别是影响全国的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运动,使得多个地区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业有了很大发展。不过那时相对于日本大量进口国外的瓶装葡萄酒和原酒而言,日本国内的葡萄酒产量仍然是微不足道。

日本葡萄酒品种的独特之处

日本葡萄酒品种的口味非常的符合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在最初的时间,日本人并不喜欢葡萄酒的酸涩味,而是喜欢甜蜜的口味,所以,在酿造本地的葡萄酒时,日本人大量添加白糖使葡萄酒饮用起来温和甘口。因此,本地的消费者对日本葡萄酒的认知就是那种有酒精味香甜的葡萄糖水。

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日本葡萄酒品种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山葡萄及其改良品种:日本本土原生的山葡萄品种有16种之多,由于这些原生的山葡萄品种酸度高含糖量低,因此目前已很少被日本葡萄酒生产企业用于生产葡萄酒,而在北海道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使用本地原生山葡萄与国外酿酒葡萄、本土鲜食葡萄嫁接改良的葡萄品种来生产中、低端葡萄酒。

白葡萄品种:在日本广泛栽培的酿酒白葡萄品种有甲州、霞多丽、赛美容、长相思、雷司令、琼瑶浆、白比诺、科纳(Kerner)、尼亚加拉(Niagara)等。

甲州葡萄:这是在日本最有名的也是栽种最多的一个本土白葡萄品种。甲州葡萄皮色粉红,易于日本本州地区栽培,既可以鲜食又可以酿酒。尽管甲州葡萄不属于优质酿酒品种,但它毕竟是日本有可能酿出好酒的日本本土原生酿酒葡萄品种,因此经过日本葡萄酒界的多年不懈努力和日本农业科技研究人员的大力配合,通过改良酿造工艺和设备等手段,终于用甲州葡萄酿出了使国内外葡萄酒界认可的高品质白葡萄酒。

红葡萄品种:在日本广泛栽培的葡萄品种有美乐、赤霞珠、黑比诺、西拉、兹威格(Zweigelt)、特罗灵格(Trollinger)和日本培育的MuscatBailey-A等。

MuscatBailey-A(マスカットべリーa):这是一个红葡萄品种,是由日本的川上善兵卫(1868-1944年)引种到日本新泻县的。川上的目标是选育一个适应日本的气候的葡萄品种。他杂交Bailey/ベーリ葡萄与玫瑰香葡萄得到了MuscatBailey-A,后来这个品种被广泛的在日本栽培。此外,川上还开发黑皇后(ブラッククイーン)葡萄。近年来,MuscatBailey-A葡萄还采取晚收风干的办法酿造甜型葡萄酒。MuscatBailey-A还与欧系品种混酿,生产出具备波尔多、勃艮第风格的葡萄酒。

韩国葡萄酒及葡萄品种


韩国葡萄酒在世界上相对于那些老牌及名气非常大的知名葡萄酒国度相比显得那么不出名。真正的使得韩国葡萄酒品种有着巨大的进步是在近些年,在20世纪时,朝鲜半岛的天主教信徒逐渐增多,其第一批葡萄酒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出现的。

韩国葡萄酒在整个朝鲜半岛的的餐酒产出有着悠久的历史。韩国葡萄酒在1977年才进入世界酒业中,当时韩国的饮料集团创建了首个葡萄酒品牌Majuang。所以在韩国最早的葡萄酒品种是用雷司令和麝香两种。由于从外国移植葡萄的成本过高,因此这里外国葡萄品种的种植量比较小,这也导致所产的葡萄酒品质不高,而价格却不低。

2005年的调查显示,有1/3的南韩国民信奉基督教,他们是该国主要的葡萄酒消费群体。随着工业化、西化和商业化的不断加深,外国葡萄酒的进口量也不断地增加。所以业界中有的朋友常说,喝到正宗的韩国葡萄酒品种并不是一件非常随意的事情。

韩国葡萄酒品种所处的气候:

朝鲜半岛的纬度与北半球的西班牙和南半球的新西兰北岛相似。它同这两个世界级的葡萄酒产区一样(这两个地区的南北距离也大约为500英里)有两侧临海。因为这些相似点,人们认为朝鲜半岛应该有成为重要的葡萄栽种地区的潜力,就像新西兰100年前葡萄酒业待开发的状态一样。但实际上,影响此地区风土条件的因素极为复杂,远非纬度、土地面积和是否靠近海洋能够概括的。

不能说临近亚洲大陆对其气候有着多深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绝对是存在的。朝鲜半岛的冬季十分严寒,夏季温暖潮湿。这些自然条件并不利于出产高质量的葡萄。即便葡萄树挺过了寒冷的冬季,它们还要面临夏秋两季的病害与虫害。朝鲜半岛很少出口高质量葡萄酒,只有局部小区域能顺利地栽培葡萄树。

细菌会影响葡萄酒的口感


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马修戈达德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确实能够影响葡萄酒的香气和风味,对葡萄酒的口感造成影响。

风土,这个概念广泛地存在葡萄酒行业中,但却很少人能够把它说得清楚。有些人把它归于土壤、纬度、天气、酿造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总和,也有些人持不同的观点。尽管它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但大多数人都认可它的存在,认为它决定着葡萄酒的口感。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不同产区的葡萄酒拥有不同的口感源于产区内不同的微生物群。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葡萄皮上的微生物都能够对葡萄酒的口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ofAuckland)的马修戈达德(MatthewGoddard)和他的同事们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确实能够影响葡萄酒的香气和风味。

他们选用新西兰马尔堡产区(Marlborough)产区的酿酒葡萄,把它们压榨成为葡萄汁,消毒后分装成6个不同的批次,每一个批次内都加入不一样的酵母,这些酵母都取自新西兰主要的葡萄酒产区。经过测试,他们发现每一个批次都新增了不同的化学物质,并且呈现出不同的风味特征。葡萄酒的香气以及风味物质是由上百种化合物构成的,而这一半以上都来自于酵母的产物。譬如说大部分葡萄酒中的果香是来自于酵母而不是葡萄本身。此外,戈达德和他的同事们还在这些不同批次的葡萄酒中检测出了不同酵母的差异,尽管这些差异很小,但还是能够检测得到。

橡木桶带给葡萄酒的影响


从古罗马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用橡木桶来储存葡萄酒了。很多优质葡萄酒都经过了橡木桶陈酿过程,这样可以给葡萄酒增加香料香和其他的元素,从而赢得品酒师和消费者的青睐。不过,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适合用橡木桶来陈酿的,而且经过橡木桶陈酿的葡萄酒不一定就是好酒。下面我们来看看,橡木桶陈酿对葡萄酒有哪些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橡木桶可以赋予葡萄酒更多的香气。

大多数橡木桶的容量都是59加仑(约225升)左右。新橡木桶,尤其是那些受到盛赞的法国和美国橡木桶,可以与葡萄酒进行亲密的互动,让葡萄酒发展出额外的香气和风味,如烤面包、巧克力、甜香料、茶和香草等。红葡萄酒经过橡木桶陈酿之后,一般会变得更为复杂精细;部分白葡萄酒也可以使用橡木桶来陈酿,以获得黄油和香草的芬芳。除了法国和美国橡木桶之外,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的橡木桶也颇受欢迎。

2、橡木桶可以提高葡萄酒的陈年潜力。

橡木桶的木板上是有孔隙的,可以允许氧气穿透。葡萄酒储存在橡木桶之后(一般是1-2年),就可以慢慢地进行氧化,让葡萄酒的结构发展得更为完善,防止过早氧化,过早衰老。另外,葡萄酒在橡木桶储藏过程中,橡木中的单宁会慢慢地渗透到葡萄酒当中,坚固了葡萄酒的骨架,使得葡萄酒拥有更出色的陈年潜力。

二、负面影响

1、盲目使用橡木桶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过犹不及这句话对橡木桶陈酿依然适用。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适合使用橡木桶来进行陈酿的,比如雷司令(Riesling),它的酒体比较精致,如果放到新橡木桶里陈酿,它的香气和风味都会被浓郁的橡木味掩盖住,可谓得不偿失。酒体比较丰满、香气比较充沛的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酒可以使用橡木桶来陈酿。不过,不管是哪种葡萄酒,在进行橡木桶陈酿时,如果不注意,都有可能会过度陈酿,使得最终得到的葡萄酒闻起来都是橡木和烤面包的香气,其本色的果香和花香反而都闻不到了。

2、橡木桶越贵,使用橡木桶进行陈酿的葡萄酒就越贵。

新的法国橡木桶和美国橡木桶价格比较高,一个可能就要数百美元,这会直接提高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每瓶葡萄酒的销售价格升高。

最后,橡木桶陈酿到底是好是坏呢?答案因酒而异。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顶级红葡萄酒都经过了橡木桶陈酿。橡木桶陈酿对葡萄酒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酿酒的时候,要谨慎选择是否使用橡木桶;如果使用橡木桶,用哪种类型最合适,选美国的还是法国的,选新的还是旧的?这些问题,都需要酿酒师认真考虑。

“学习”对葡萄酒品尝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因此,毫无疑问,我们有不同的味蕾感受。每个人对风味的感知区别及这些区别是否会对我们在葡萄酒风格选择上产生影响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对风味的感知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测量仪器。这是我们大脑中的一个意识活动,它是在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当然,它还与我们的知识结构、经验及情绪有关。

研究表明,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们在味觉及嗅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大量文献都指出了人们在品尝苦味成分PTC和PROP方面的差别:那些对PROP十分敏感的人,一点都不喜欢苦味,他们的味觉似乎更敏感。相反,那些无法辨识出苦味的人,则更喜欢品尝风味更浓郁的食物和饮品。此外,还有一项新研究表明那些对温度变化敏感的人,味觉也更敏感。

在嗅觉方面,许多人都患有嗅觉缺失症他们无法辨别出特定的气味。比如,大约有1/5的人无法闻出鱼藤酮(一种治疥疮的药)的味道,这种物质正是胡椒味中的一种化学成分,而胡椒味正是北罗讷河谷西拉葡萄酒中的典型风味。

味觉嗅觉上的这些生物学差异,毫无疑问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葡萄酒品尝体验。但尽管如此,人们对一些好葡萄酒的品尝方面还是很容易达成共识的,这是因为后天因素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那些我们最喜欢的风味,我们能习得这种味觉或嗅觉。

其实,葡萄酒品尝的各环节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审美系统。在获得鉴赏美酒的能力过程中,学习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种后天学习涉及到美酒文化的学习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减小先天生物学上的差异。虽然我们的味觉和嗅觉千差万别,但在共有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还是能达成某种美学共识。

因此,人们对味觉和嗅觉方面确实存在差异,这会影响我们对葡萄酒风味的评价,不过,我们所共有的美酒知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种差异。这种共识让我们有可能在一起讨论品尝过的葡萄酒,并达成某种一致的结论。但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在葡萄酒面前都应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不断学习,因为它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我们对它的了解不过是冰山一角。

单宁含量对葡萄酒的影响


在品酒过程中,单宁分子和唾液蛋白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口腔黏膜会有褶皱感,人们通常形容为涩。

如果说酸是白葡萄酒的个性,那么,涩就是红葡萄酒的个性。涩需要一定的度,如果感觉生涩、青涩,说明这款酒的单宁还需要时间来软化。在漫长的陈储岁月里,单宁会逐渐变为柔顺,由粗糙变为细致,这时候喝起来才会感觉圆润顺口,涩得恰到好处。

单宁是红葡萄酒的灵魂,它的主要作用有:为葡萄酒建立骨架,使酒体结构稳定、坚实丰满;有效地聚合稳定色素物质,为葡萄酒赋予完美和富有活力的颜色;和酒液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增加葡萄酒的复杂性。单宁不足的葡萄酒则会发育不良,通常表现为质地轻薄、柔弱无力、素然无味。

当然,单宁含量与红葡萄酒的质量并不成正比,并不是说单宁含量越高,葡萄酒就越好。一杯好的葡萄酒,应该是酒精、酸以及单宁相互协调和平衡的结果。经过试验,有关专家对红葡萄酒的品质得出一个测算公式:酒精度-(总酸+单宁)=柔顺指数。柔顺指数超过5的葡萄酒,是品质比较好的葡萄酒。假设一种红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2,总酸为3.6克/升,单宁为1.8克/升,那么,这种葡萄酒的柔顺指数即为:12-(3.6+1.8)=6.6,这种葡萄酒应该是协调和谐、丰满醇厚的。

单宁具有抗氧化作用,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以有效避免葡萄酒因为被氧化而变酸,使长期储存的葡萄酒能够保持最佳状态,所以,单宁对于红葡萄酒的陈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单宁虽造成红酒的苦涩,但奇妙的是在将酒妥善存放瓶内一段时间后,它强劲粗狂的个性会转化成清幽雅致而顺喉,因此上好年份的红葡萄酒是需要时间熟成的。举例来说,黑皮诺葡萄所含的单宁要比赤霞珠葡萄少,单宁少熟成就快,因此用黑皮诺葡萄酿的红葡萄酒只需存放四到六年就可以达到熟成的巅峰,而用赤霞珠葡萄酿的红葡萄酒,则需八至十二年的熟成期。一瓶好年份的红葡萄酒,需要耐心等待它的圆润熟成到最佳状态来品尝。

单宁的保健作用

单宁含有一种物质称Procyanidols,最早于1955年被Masquelier教授所检测出,发现它不仅对人类的血管有保护作用,并能保护动脉管壁,防止动脉硬化,此外,Procyanidols还能控制胆固醇,可抑制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氧化改变,而酒精又可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胆固醇的作用,并抑制血小板凝结,可预防血栓的产生,有保护心脏血管之作用。

有关医学研究表明,红葡萄酒的单宁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美国《时代》周刊曾评出现代人10大健康食品,分别是:番茄、菠菜、坚果、花椰菜、燕麦、鲑鱼、大蒜、蓝莓、绿茶和红葡萄酒。《时代》周刊的评论是:酿酒用的葡萄皮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有效降低血胆固醇,防治血管硬化。persimmonTannin,PT(柿子单宁)对江浙蝮蛇、尖吻蝮蛇、眼镜蛇毒中主要酶活力还有抑制作用,当有人被蛇咬伤时,在伤口处浇上葡萄酒、茶等单宁含量高的东西,可以增加人的存活。

影响葡萄酒品鉴的几个因素


我们知道,一个好的品鉴环境应该包括足够的自然光照,15至18摄氏度的室温(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在酒窖中,这种理想的情况通常是达不到的),品鉴者个人还要做到口腔的清洁(参见红酒世界初级课堂之葡萄酒品尝小知识一文)。然而,即便排除了一切客观的干扰因素,饮者对葡萄酒的品鉴还是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公众的实际感受与品鉴机械论(TastingMechanism)之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我们无从知道。但可以明确的是,不同的人对于葡萄酒不同方面和某方面程度的感受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即便是同一个人,从感官传到大脑的信息也会因为味蕾的不同状态而发生变化。

为解释什么叫味蕾的不同状态,这里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一个人吃一口辣椒之前和之后再喝同一款酒,那么他这两次的口感一定是不同的。其实,哪怕是刚喝过一杯热饮,或一杯有盐溶液,都会影响味蕾的状态。如果在品尝一款酸度较高的葡萄酒前喝了一杯酸度更高的酒,那么前一杯葡萄酒就不会显得那么酸了。所以,侍酒和品鉴是一项要求很高的任务,品鉴者往往要喝道最后一款酒,才能对所有酒款做出最后的结论。(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同样出现在葡萄酒与美食的搭配中。比如,酸味过重的食物会让葡萄酒喝起来缺乏活力和新鲜口感,所以一般地,食物的酸味应该同葡萄酒的酸度相当,或是葡萄酒的酸味盖过食物的酸味。意大利红葡萄酒的酸度一般都比较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大利菜肴的酸味颇重,只有这样高酸度的葡萄酒才能同意大利菜搭配。)

此外,一个人在品酒时整体的生理状态同样会影响对葡萄酒的感受。如果品鉴者的身体情况不佳,口中唾液的分泌就会减弱。要知道,口中分泌的唾液对于葡萄酒和食物的口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缓冲作用。所以,不论是品尝美食还是饮用葡萄酒,不同的唾液分泌量一定会影响感官感受。

品酒者的情绪同样会影响到葡萄酒的口感,本站音乐影响葡萄酒口感一文中,还提出了边听音乐边品鉴葡萄酒也会影响对葡萄酒的口感,因为音乐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葡萄牙阿威罗大学(UniversityofAveiro)人种音乐学家弗雷曼(Foreman)对这项此观点做出的补充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往的听觉经验、嗅觉经验以及味觉经验之间会有某种联系。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在潜意识中,特定的听觉经验会影响到嗅觉和味觉感受。

当然,一些微小的环境指标也是影响口感的因素之一。比如,在气压较高的环境中,葡萄酒中的风味物质就较容易挥发,品鉴起来也会觉得清晰得多。而如果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要想得到明确细腻的感受就略显困难些。

橡木桶对葡萄酒的影响


曾几何时,一款葡萄酒是否经过橡木桶陈酿,成为消费者判别这款葡萄酒是否优质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在葡萄酒的世界里,除了葡萄藤,橡树无疑是最受瞩目的植物之一。从古罗马时代开始,酿造者就把葡萄酒放进橡木桶里来陈年和储存。那么,橡木桶究竟能给葡萄酒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是不是只有用过橡木桶的葡萄酒才是好酒呢?

橡木桶对葡萄酒的影响

当我们在谈论橡木桶的时候,我们该谈论什么呢?如今,随着葡萄酒消费者及爱好者对葡萄酒知识、文化的愈发了解,大家对橡木桶都不再陌生,也隐约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使用橡木桶,就算不表示这一定是一款好酒,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酿造者的用心。那么,橡木桶能给葡萄酒带来哪些影响呢?

首先,橡木桶能为葡萄酒增加更多的香气。一般说来,橡木在用来制作成为橡木桶之前,会经过小火烘烤,烘烤后的橡木会产生大量的芳香物质。用来陈酿葡萄酒的橡木桶主要分为法国桶和美国桶,在木桶与酒液的亲密接触过程中,橡木的芳香物质会慢慢渗透到酒液中,使葡萄酒拥有更为复杂的香气,如:坚果香、香料香、烘焙类香气等。木质更为细腻的法国橡木桶,会为葡萄酒增加熏烤、咖啡、香草、太妃糖等香气;而美国橡木桶则会为葡萄酒带来椰子、奶油、巧克力的香气。

其次,与不锈钢罐、水泥槽等相比,橡木本身的单宁会在与酒液的接触中,慢慢渗透进入,增加了葡萄酒的单宁含量,同时使酒体结构更加结实,使得这些葡萄酒拥有更好地陈年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橡木桶的使用一定要讲究个合理适度,尤其要注意过犹不及。如果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过度使用橡木桶,譬如陈年时间过长、或新桶比例过高,就会造成所谓的桶味过重,反而会掩盖掉葡萄酒本身的果香和风味。

橡木对葡萄酒的影响因素

葡萄酒界有一句不成文的话是,什么样的橡木桶,就有什么样的葡萄酒,既可见橡木桶对葡萄酒的影响之大,也可看出橡木桶对葡萄酒的影响是多种多样、不一而论的。与橡木有关的、会对葡萄酒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橡木的产地、橡木桶的尺寸、橡木桶的新旧以及使用年限等。

关于产地问题,除了上文中我们提及的主要的法国桶以及美国桶,俄国的斯洛文尼亚也出产优质的橡木桶。橡木桶对葡萄酒产生作用,主要依赖与酒液的接触面积及时间,大多数橡木桶的容量是225升(59加仑),也有228升、300升容量的橡木桶,橡木桶的面积越大,与葡萄酒的单位接触面积就越小,对葡萄酒能产生的风格影响也会降低。同时,新橡木桶能赋予葡萄酒更多的橡木味及单宁,一般而言,一个橡木桶在使用1~2次后,对葡萄酒风味能产生的影响会大大降低甚至约等于无。而在橡木桶中陈年的时间,则取决于葡萄品种、酿酒师对风格的把握甚至于葡萄酒的最终定价,桶陈时间也会对葡萄酒的口感及风味造成较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橡木桶的造价成本很高,经过橡木桶陈酿的葡萄酒,其销售价格一般也会较高。酒商为了在口感与价格之间取得平衡,会采取一些看起来较为取巧的方式来增加葡萄酒的橡木味,如橡木条或橡木屑。这种做法,是将橡木桶制作过程中剩下的边角料,制作成为橡木条、橡木块甚至橡木刨花、橡木屑,然后将它们加入由水泥槽、不锈钢管容器储放的葡萄酒中,让葡萄酒液快速获得橡木味,用这种方式得到的橡木香气通常会比在桶中陈年获得的香气持续时间短,且如果控制不好会带带来过重的木头味。在很多传统的旧世界葡萄酒国家中,目前橡木条、橡木块之类的做法还是不允许的。

所有葡萄酒都适合用橡木桶吗

现在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是否使用橡木桶并不是衡量一款葡萄酒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适合过桶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橡木桶的确可以为葡萄酒增添风味、增加陈年潜力,但有些葡萄品种譬如雷司令,要保持精致的酒体、清新的香气,就不需要用桶了,另外譬如那些清新易饮的桃红葡萄酒,也是不需要使用橡木桶的。

葡萄树龄能否影响葡萄酒的风味


有人可能会问,葡萄树的树龄是否真的会影响葡萄酒的风味?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不难发现,一瓶优质葡萄酒是不会采用从三年以下的葡萄树所采摘的葡萄酿造的。因为这个阶段的葡萄树还未成熟,所结葡萄不仅平衡性未达到最佳状态,而且产量非常低。事实上,葡萄树的树龄要达到5年,才能达到最理想的产量。

葡萄树何时能结出品质最优的葡萄?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有着很大的争论。实际上,我们目前很难断定葡萄树的树龄是否真的为决定葡萄酒风味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年轻葡萄藤上的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颜色较浅、酸度较高、层次较为简单,但果味比较突出。而老藤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口感丰富、层次复杂。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但有些酿酒师却不这样认为。在有的地区,如法国一些地区的法律规定,只有当葡萄树的树龄达到一定年限时,其所结的葡萄才可用于酿造葡萄酒。那些支持生物动力法的酿酒师却认为,只要葡萄园的生态系统得到妥善保护,无论树龄是多少,园内的葡萄树均可结出优质葡萄。

那么,除了葡萄树的树龄,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到葡萄酒的风味呢?

风土(土壤构成)

灌溉系统

天气状况

降水量

冰雹灾害

光照条件

除了这些环境因素外,葡萄酒的酿造工艺会对葡萄酒的风味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颗葡萄树的寿命有多长?

一棵葡萄树可以生长100多年,但这对于大多数葡萄园来说并不常见。一般而言,葡萄树树龄超过50年后,其产量便会大幅下降。这时,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些酿酒师便会放弃这些产量低的葡萄树。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