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的历史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风笛手的历史起源》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1、“风笛(Bagpipe)”美酒据说起源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是流行在民间的一种乐器。约公元1世纪流传到古罗马起源于古罗马,罗马军队入侵大不列颠时,“风笛”即传入苏格兰地区。实际上“风笛”是一种很难演奏的乐器,大约每500个吹“风笛”的人中才会出一名真正的“风笛手(Bagpiper)”。
2、在詹姆斯二世的时候,各部落便是靠风笛来联系之间的感情,结合各部族的力量以维持其高地的传统势力以抵抗异族的侵略。直到今天,苏格兰的高地风笛曲在社会中仍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军事性或平常的集会里,不管是为提高士气或纯粹情绪的抒发,它都传达出许多苏格兰音乐以外的文化内涵。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追溯汾酒的历史起源


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早在1400多年前,此杏花村汾酒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的历史溯源。当然,1400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历史溯源。《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文书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1975年从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汾酒是古老的名酒之一,为唐以后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汾酒的历史溯源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历史溯源。自1916六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名声大噪。

苏格兰威士忌的历史起源


1、威士忌的起源:据说是从英国爱尔兰的原住居民们所酿制出的一种消除疲劳的“滋补剂”而来,比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威士忌更甜,故被称之为“生命之水”。
2、威士忌的种类:威士忌有“麦芽威士忌”(MALT,苏格兰威士忌和爱尔兰威士忌二种);“波本威士忌”(BOURBON);“玉米威士忌”(CORN)三种。
3、苏格兰威士忌(ScotchWhisky)的定义:根据一九O四年「苏格兰威士忌法案」(经欧洲议会立法认同),所谓的「苏格兰威士忌」(ScotchWhisky)是指:
在苏格兰地区的蒸馏酒厂酿造。
以水及麦芽为原料,将酒精的强度保持在九十四点三度进行蒸馏,经过蒸馏后,至少保有百分之四十的酒精浓度,然后储存在每桶容量不超过七百公升的橡木桶中至少熟成三年,且贮存未满八年,不得标示年分。
在熟成过程中,须保存来自原料与橡木桶的颜色与香气。
除了水、酵母与焦糖之外,不能添加其它任何物质。
4、今日有许多人惯以「Scotch」称呼所有的威士忌,但事实上,就像产自法国香槟区(Champagne)的香槟才能被冠上「Champagne」一样,只有产自苏格兰的威士忌,才能以「Scotch」冠名。
5、威士忌的原文有两种拼法,苏格兰及加拿大拼成「Whisky」,美国及爱尔兰拼「Whiskey」,因此可从拼法粗略分辨产地。

轩辕酒的历史起源一


轩辕酒也称龙宴酒,是陕西黄陵县店头镇出产的名酒,较早叫“龙涎酒”,传说是龙的涎水酿成的,与轩辕酒相关的传说在黄陵有“杜康追酒”的传说、“杜康造酒醉刘伶”、“拐角井的传说”等故事一直流传。“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晋,江统《酒诰》)相传五千年以前,黄帝即命其大臣杜康专司酿酒,据传说,杜康因霉坏粮食而被贬职,后来酿酒有功,黄帝又恢复了他的原职,让他继续当管理粮食的大臣。杜康在酿酒技术上年年都有新改进,酒的质量越来越高,随后,黄帝遂命专司造字的大臣仓颉为酒取名,由是就便产生了酒文化。
传说杜康有个好朋友叫刘伶,平生较爱喝酒,“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就成为后世人的美谈。
杜康和刘伶后来都成了酒仙,远走高飞了。但杜康的酿酒技术和配方却在河南、山东、陕西一带流传下来。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在他《短歌行》一诗中写道:“概当一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杜康酿酒名气之大。据说以后各朝代又将杜康的严龙涎酒”封为“龙宴酒”,只有在皇帝举行词宴的时候才允许动用。

轩辕酒的历史起源二


拐角井位于距桥山30公里的店头镇,其水清冽清爽,宜于酿酒,相传黄帝为了庆祝胜利,设宴犒劳将士。酒刚端上来,一条巨龙从空中旋转而下。黄帝即从瓮中舀出美酒送到巨龙面前,巨龙闻得酒香不由流下涎水,龙涎不偏不倚落在拐角井内,后来用此井酿制的酒清纯透亮,甘甜爽口,成为酿酒的上等井水。
唐朝诗人杜甫避居富州,寄寓黄陵羌村,常饮拐角名酒,清代诗人田龙游三川杜甫草堂,曾留下“问柳寻花为草堂,急呼村酒鄜诗王”,明代流有“店头拐角井,水质颇清冽。汲取酿高酒,香醇路人恋。”,可见拐角名酒盛及一时的景象。
以上的传说故事说明了黄陵轩辕酒的生产历史已相当久远,酒的饮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轩辕黄帝时代据说就有饮酒的习俗。而自轩辕黄帝开国以来,历经秦、汉、唐、宋、元至明清时期,都只有历朝历代帝王享有拜祭黄帝的尊贵特权,所以朝廷都要派文武官员前来祭祀轩辕黄帝,而轩辕酒作为历代帝王在举国盛典及拜谒轩辕黄帝大典时所选用敬献珍品,献酒都选用杏城(店头镇)村酒,随之成为祭祀黄帝必不可少的贡酒,在历史的变迁中这一传统已被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认同,轩辕酒文化已于轩辕黄帝浩瀚功德融为一体,已成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陵较大的酿酒作坊就是七里镇(店头镇)拐角井的酿造厂,店头酒在陕西中部和陕北地区久负盛名。以其清醇、浓烈而著称。黄陵县生产的“龙宴酒”,据说就是根据民间挖掘出来的杜康酒酿酒的原配方寸,加上现代的技术酿制而成,它继续保持了香美甘醇、饮而得神的特色。

茅台酒的起源与历史


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他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茅台古镇一带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这便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前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市茅台镇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茅台镇开设正规作坊始于何时尚无明确考证,据茅台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中有酿酒作坊。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平定动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酿酒的正规作坊。茅台酒独特的回沙工艺在这个时候基本形成。茅台最早的酿酒坊名称据考查是“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有“大和烧房”而获得。其实茅台酒在清代已相当兴旺,道光年间已远销滇、黔、川、湘。咸丰年间由于战乱生产一度中断。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这以后的发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烧房”,最先开设的是“成义烧房”;其次是“荣和烧房”、“恒兴烧房”。成义烧房的前身是成裕烧房,于同治一年开设,创始人华联辉。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始祖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后定居遵义,华联辉主要经营盐业,中过举人,曾闻茅台出好酒,于是决定设坊烤酒,经其三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年产茅台酒1750公斤,名叫“回沙茅酒”,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只是附带业务,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之后才引起华氏的重视年产扩大到8500一9000公斤。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继通车给茅台酒的外销创造了良好条件,1944华联辉之孙华问渠扩大规模,窖坑增加到18个,年产量高达21000公斤,其酒俗称“华茅”。“荣太和烧房” 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后更名为荣和烧房;其本为几家合伙经营,几经周折1949年荣和烧房的经营权落到王秉乾之手。当时有窖坑四个;生产能力达12000多公斤,但由于管理不善,常年产量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称“王茅”。“恒兴烧房”前身为“衡昌烧房”是由贵阳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台开办,周后因从事鸦片生意破产,酒房流动资金被挪用还债,生产停滞,一拖八年,到1938年同民族资本家赖永初合伙组成“大兴实业公司”赖出资八万银元,周以酒房作价入股,扩大规模生产。后赖使用各种手腕迫使周把“衡昌烧房”卖给自已。并于1941年更名为“恒兴烧房”,到1947年年产酒量达32500公斤。赖利用其在外地的商号扩大了酒的销路,其酒俗称“赖茅”。抗日战争胜利后;赖永初已挤身政界,当上了贵阳市参议员,曾任贵州省银行、重庆大川银行经理等职务。 古茅台一带所产的酒在西汉时期就作为贡品供皇帝饮用或地方官僚享用,但由于交通不便规模一直很小,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航道,茅台成为川盐运黔的集散地,到道光年间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造业的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诗人郑珍所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地河”,当时酒的独特工艺已基本形成。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成义'、“荣和”(华茅和王茅)两家的酒作为名优特产送展,当时农商部未加区分,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展会上茅台酒以其特有的优点征服了各国的评酒专家,被誉为世界名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从此蜚声中外。获奖后王茅和华茅为国际金奖的所属争执不下,县商无法裁决,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两家均有权使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字样,奖牌由仁怀县商会保存。华、王两家为庆祝这次大奖各自封坛入窖存酒,在1996年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召开八十周年之际国酒人推出了八十年陈酿茅台酒,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堪称国酒之尊。1946年赖永初在上海设立“永兴公司”先后销售赖茅10000公斤,并利用在重庆、汉口、广州、和长沙的商号推销赖茅。“成义”的华茅也在上海、长沙、广州、和重庆通过文通书局在当地经营,“荣和”的王茅在重庆和贵阳都以“稻香村”号为销售点,这样茅台酒的知名度进一步得以提高;茅台酒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在香港试销,很快被抢购一空。由于茅台酒销路好利润高,清末以来许多资本家都企图仿制,如遵义的集义酒厂,贵阳的荣昌酒厂等先后到茅台聘酒师,抗战胜利后仿制者就更多了,如贵阳的“金茅”、“丁茅”、“王茅”,但都未成功相继倒闭。茅台所特有的地形地势,土壤、水质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造就了茅台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饱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独特风格,是其它任何地方无法仿制的。 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没收的方法把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合而为一,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从此茅台酒厂不断发展壮大,虽几经波折仍艰难前进,1977年,总产量达763吨,销售387.8吨,达历史最高水平。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得到了国家领导的特别青睐,曾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为国酒,茅台酒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 茅台镇,这个神秘而又古老的传奇古镇酿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神奇传说,茅台酒就是那名扬中外、香飘九州的酒林至尊,曾迷倒多少政客文人,在这个有着深厚酒文化积淀的东方文明古国里茅台镇以其特别的历史背景和迷人的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的历代名人,甚至成为有些人心中朝拜的圣地。当代诸多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宗教领袖,如王震、田纪云、杨波、朱学范、许德珩、陈再道、启功、伍修权、刘海粟等或参访茅台古镇、或为茅台酒题辞,其幽幽墨香为茅酒增辉。茅台酒以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和国色天香的品质令众人倾倒,特别是近年茅台集团推出的陈年窖酒堪称酒中极品,填补了中国极品酒的空白。对于爱酒和热衷于酒文化者来说,为能斟上一杯五十年、八十年茅台陈酿而无比荣耀,并津津乐道。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在国家最高层领导者的关怀和青睐下逐渐显现出其王者本色,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扮演了亲善大使的角色;其中传奇佚事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国酒之父周恩来更是倾力推荐,使国酒茅台飘香世界而誉满全球,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和传播友谊的纽带。成为东方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是东方文明古国的象征之一。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茅台酒同样挑起了把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历史重任,茅台酒在华夏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个神圣而又坚毅的丰碑。茅台酒在国人心中的认知度和忠诚度牢不可破,并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名的盛誉。茅台集团为感谢和回报国人的厚爱,励精图治、永攀巅峰逐渐把茅台酒厂建设成酒类行业中的佼佼者,现拥有总资产26.45亿元,是国 家特大型企业、国家一级企业、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的荣获“国家企业管理最高奖一金马奖”的企业。在继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取金奖之后,又多次独揽国内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之冠、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万般荣耀集于一身;王者风范显露无遗。 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茅台酒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相继开发出43度、38度、33度茅台酒乡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引导了酒厂向公司体制转变,1997年1月成立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集团公司实现股份化,成立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0年代大学毕业就来酒厂工作的季克良同志出任公司董事长,袁仁国担任总经理职务。在白酒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茅台集团1999年销售总额12.06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6.38亿元,利润3.01亿元,并继续朝着建设规模效益型和多元化生产的现代企业道路阔步前进。

白酒科普:泸州老窖的历史起源


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白酒文化历史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科普:泸州老窖的历史起源》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泸州地处巴蜀,泸州老窖的历史,与源远流长巴蜀酒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黄河文明还是长江文明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而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时间上限为4800年前,与众多巴蜀文化遗存相互印证,也为泸州老窖的发展历史寻到了直接的源头。另据学者研究,古代巴蜀盛行“撒满文化”,巫师以酒精性饮料使自己处于麻醉状态,以便与天神交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巴蜀酒文化的早熟、繁荣,以及特有风姿。巴蜀人酿酒,从来就是自成体系并富有建树。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七·笨曲饼酒》记载了巴蜀人的酿酒方法:“蜀人做酴酒,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曲两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谷米三斗,炊做饭,调强软合和,复密封数日,便热。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人多啖温,温小暖而面热也。” 这里的“酴酒”即醪糟酒(浊醪)。据史料记载,泸州,上古至秦朝时属于巴国。专家考证,巴人(包括泸州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建立奇功,得到封赏。其中尹吉甫是辅佐周宣王的重臣。作为全球尹氏华人公认的先祖人尹吉甫,是《诗经》的作者之一,也是古江阳人。汉初毛公著《毛诗故训传》训释诗经及西汉杨雄(前53——后18)著《琴清音》时,对其均有所言载。据明嘉靖十三年甲午(一五三四年)雷洁撰《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曰:尹吉甫者,江阳人。”中华书局2022年版《平遥古城志》第248页亦载:“尹吉甫(生淬年不详),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古蜀国江阳(今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人矣”。夏、商时期,泸州为“梁州之域”,至周代则属“巴子之地”。正所谓“清酒之美,始于耒耜”,巴蜀出产“巴乡清”酒,曾是向周王朝交纳的贡品,江阳人尹吉甫在《诗经.大雅》中曾云:“显父浅之,清酒百壶。”而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所撰地理名著《水经注》卷33《江水(一)》中记述江阳县时有云:“有巴人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可见,巴乡清酒,无论从地域上,还是与泸州人尹吉甫的诗文记载,虽然现在人们无法准确地判断泸州也出产清酒,但都与“巴子之地”的泸州有着很大联系。

白酒起源历史提前200年


早在2006年6月,大安酿酒总厂进行老厂房改造,在地基下挖出一口锈迹斑斑的破裂的大铁锅,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口大缸和300余块古砖块。当时,酒厂将这些物件作为酒厂文物保存下来。2012年,酒厂当年的发现被吉林大学考古队获悉。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冯恩学教授多次调查研究后,这口铁锅的“身份”终于真相大白。原来,这不是一口单独的铁锅,而是属于两套烧制白酒的蒸馏器。其包括两件大铁锅,两件小铁锅,一件铁承接器。出土的那口缸是一件大瓷瓮,那些砖块,大约300件,都是酿造白酒的炉灶的石块。这些物品全部源自辽金时期,是用来烧制白酒的器具,它的发掘地点,也被证实是当时的白酒酿造作坊。这一发现震惊了考古界。“这是我从事考古这么多年来的最大一次收获。”冯学恩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很有可能改写中国白酒的历史,这套酿酒器具的发现,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仅有的一份。对于酒行业,这一发现同样让业内人士颇为震惊,因为长期以来,白酒的起源问题困扰着白酒行业。在中国,白酒是蒸馏酒的代名词。在蒸馏酒出现前,人们饮用的酒为黄酒所代表的发酵酒,不经过蒸馏。直到因经过蒸馏而出现的白酒,酒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此获得高度的酒精饮料。但是,关于蒸馏酒的起源,行业内一直存在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是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其二是蒸馏酒或者蒸馏工艺究竟是从外国传入还是中国人自己发明?在白酒出现的时间上,业内有诸多说法。其一,汉代说。这一说法源自一个年代为东汉时期的蒸馏器。为证明是否为蒸馏酒器具,上海博物馆曾做过蒸馏酒实验,酒度仅有二十多度。酒度偏低,不符合蒸馏酒的特征。其二,唐代说。在唐代古诗中,常有烧酒、白酒等字眼出现。如李白的“白酒新熟山中归”、白居易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仅有诗句而无实物,证明不了白酒起源于唐代。其三,宋代说。不少专家认同宋代说。著名学者方心芳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先生认为宋朝已有蒸馏器(《自然科学史》6卷2期,1987年)。1975年在河北承德市青龙县出土的金代铜质蒸馏器,其制作年代最迟不超过1161年的金世宗时期(南宋孝宗时),这一蒸馏器也被看作可以支持宋代说。不过,经科学考证该铜制蒸馏器上口直径不到26cm,高仅为41.6cm,模拟实验结论显示,这样小的蒸馏锅是不能用于酿酒生产的。研究认为,其在当时很可能被用来蒸馏花露水。其四,元代说。这一说法目前占主流,因为历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年代为元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过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汽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露酒也。这被证明是白酒起源最有利的证据。近年来的不少考古发现也证明这一点,成都水井坊遗址、江西李渡烧酒作坊等,都有清晰的酿酒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水构、墙基等遗迹。已故著名白酒泰斗周恒刚曾说:“李渡的发现,最低限度可把固体发酵的时间推到元代,甚至更远。”在大安辽代酿酒遗址发现以前,国内年代最早的江西李渡遗址为元代,“而大安的白酒酿造作坊遗址经碳十四的科学断代显示,为公元1035年左右,属辽代晚期,比元代早出至少200年。”冯学恩表示。更重要的是,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套蒸馏酒锅具。这一结论得到了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的认同。“我参加了四川水井坊、江西李渡、吉林大泉源、辽宁道光廿五等酒企的酿酒遗址鉴定会,但是目前仅有大安辽代酿酒遗址出土了成套的蒸馏酒锅具。”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考古研究看来,虽然白酒起源的历史还可能向前追溯,但是目前可信的历史为辽代晚期。

赊店青花瓷酒的历史起源


赊店青花瓷以它淳朴雅致的外表和精细的酿酒工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纪念赊店老酒在元、明、清的辉煌发展历史,赊店青花瓷在产品设计之初,考证了赊店的发展历史,选取了见证赊店发展的元素,将历史和见证者都纳入这次纪念之中。西汉末年,因刘秀赊刘氏酒旗为军旗,建立东汉政权之故,念赊旗有功,遂赐镇为“赊旗镇”,其酒为“赊店老酒”,并作为宫廷用酒,奠定了赊店的历史地位。到了元代,赊店发展到鼎盛时期,赊店元青花瓶盖是一个上翘的弧形,如同古代皇帝的帽子,象征赊店在元代以及元代以前的发展盛况,皇冠就是赊店形象和地位映射。在明代,赊店发展成为南北的商业辐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生意十分昌盛。四面商人来到赊店,小酌一杯赊店酒是常见之事,三五一群,四五一桌,喝到痛快,喝到尽兴。赊店酒通过各地商人的口碑宣传,名扬四海。赊店明青花,缠枝莲花纹向四周扩散蔓延的痕迹较为明显,这是四方商人脚踏四方的象征,也是赊店酒名扬四海的形象表现。到明清时代,赊店陶瓷发展到鼎盛。据考证,在赊旗出土的文物中,有上百件的青花酒具。如今,在赊店瓷器街,仍有当年的一座瓷器大明青花明青花坑,它是作为赊店瓷器街“清代全国中华瓷器交易胜地”的有力见证,赊旗县计划将此给予挖掘保护,建立“中华古瓷片鉴赏中心”,古色古香的瓷器将是赊店历史的见证者。赊店青花瓷系列,总结了赊店在元、明、清三代的鼎盛发展状况,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赊店美好未来的憧憬。品尝赊店美酒时,我们一并回味远古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