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的历史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茅台——历史》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历史上较早记载赤水河畔酿酒史的,为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茅台所在的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茅台古称益部,而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
在的酿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粮食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酒,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至元、明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就已经在茅台镇杨柳湾(今茅台酒厂一车间片区)陆续兴建,值得注意的是,茅台当时的酿酒技术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回沙”工艺。
至明末清初,仁怀地区的酿酒业达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间,茅台地区独步天下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为标志的一批茅台佳酿,成为贵州白酒的精品。
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促使茅台酿酒业的更加兴旺,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其时较有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和“大和烧房”。到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酿酒史上的生产规模,“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成为那一时期茅台繁忙景象的历史写照。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华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
1949年末贵州刚一解放,中央就来电,要求贵州省委、仁怀县委要正确执行党的工商业政策,保护好茅台酒厂的生产设备,继续进行生产。贵州省根据中央的指示,对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在经济上给予有力支持,帮助其发展。对其老板还给予政治待遇,在人民中安排了职位。1953年,贵州省将较大的恒兴烧房收购,并将另两家烧房合并进来,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随即调入得力干部,投入大量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前夜,茅台酒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以此互为敬贺。据中新社报道:开国大典当晚的开国前列宴在北京饭店举行,从厨师选择到菜单酒品都经周恩来亲自审定,主酒为茅台。国运兴,国酒兴,当年为红军疗伤洗尘的茅台酒终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茅台酒连续14次荣获国际金奖。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茅台“绿美人”历史


1957年以前,茅台酒的包装都是黄褐色土陶瓶,无论内销外销都是同一种。为了追求美观,茅台酒厂在1957年推出了白瓷瓶包装,开始用于出口。

而且,茅台酒厂对白瓷瓶身所贴的商标,也做了探索性的实验。1957年生产的白瓷瓶“金轮”茅台,正标与1954年版的出口“金轮”牌版式基本一致,只是在个别的字眼上进行了微调,比如,将“贵州茅台酒”的“台”去掉了草字头。

这款酒有特殊有意义也为人称道的地方,是它的背标。它的背标以绿色为基调,主要图案是左右两位飞天仙女献酒。这一图案取材于古代壁画,尤以敦煌壁画为突出。两边和下面有若干莲花纹饰,暗喻佛教意味。图案的中部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在画上印刷了有关茅台酒的中英文简介。

由于这款白瓷瓶绿背标的茅台酒外形美丽,气质优雅,所以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这款酒在香港刚刚上世时,香港的华侨报纸还用“茅台新装,华贵优雅,春节宴会,甚受欢迎”的词句,对其大家赞扬。而藏家则亲切地称它为“绿美人”。

2015年12月,北京保利拍卖与北京国酒茅台文化研究会合作的“保利茅台会——贵州茅台酒专场”中,一瓶从海外悄然归来,首次登陆老酒拍卖场1957年产“绿美人”,以216万元的天价完美成交。同时也宣告着“绿美人”的华丽归来。

由于茅台酒厂从1958年起,外销茅台酒就开始启用“飞天”商标,这一款1957年“金轮牌”白瓷瓶绿背标的茅台酒极其罕见,除了距今60余年的岁月凝香,更多了一份后无来者的孤品气质。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绿美人”隐居海外多年,更重要的是,它为后来的“飞天”商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提示,甚至可以说,它的出现,直接启发了“飞天”牌茅台的诞生。

茅台酒的起源与历史


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他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茅台古镇一带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这便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前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市茅台镇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茅台镇开设正规作坊始于何时尚无明确考证,据茅台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中有酿酒作坊。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平定动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酿酒的正规作坊。茅台酒独特的回沙工艺在这个时候基本形成。茅台最早的酿酒坊名称据考查是“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有“大和烧房”而获得。其实茅台酒在清代已相当兴旺,道光年间已远销滇、黔、川、湘。咸丰年间由于战乱生产一度中断。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这以后的发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烧房”,最先开设的是“成义烧房”;其次是“荣和烧房”、“恒兴烧房”。成义烧房的前身是成裕烧房,于同治一年开设,创始人华联辉。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始祖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后定居遵义,华联辉主要经营盐业,中过举人,曾闻茅台出好酒,于是决定设坊烤酒,经其三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年产茅台酒1750公斤,名叫“回沙茅酒”,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只是附带业务,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之后才引起华氏的重视年产扩大到8500一9000公斤。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继通车给茅台酒的外销创造了良好条件,1944华联辉之孙华问渠扩大规模,窖坑增加到18个,年产量高达21000公斤,其酒俗称“华茅”。“荣太和烧房” 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后更名为荣和烧房;其本为几家合伙经营,几经周折1949年荣和烧房的经营权落到王秉乾之手。当时有窖坑四个;生产能力达12000多公斤,但由于管理不善,常年产量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称“王茅”。“恒兴烧房”前身为“衡昌烧房”是由贵阳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台开办,周后因从事鸦片生意破产,酒房流动资金被挪用还债,生产停滞,一拖八年,到1938年同民族资本家赖永初合伙组成“大兴实业公司”赖出资八万银元,周以酒房作价入股,扩大规模生产。后赖使用各种手腕迫使周把“衡昌烧房”卖给自已。并于1941年更名为“恒兴烧房”,到1947年年产酒量达32500公斤。赖利用其在外地的商号扩大了酒的销路,其酒俗称“赖茅”。抗日战争胜利后;赖永初已挤身政界,当上了贵阳市参议员,曾任贵州省银行、重庆大川银行经理等职务。 古茅台一带所产的酒在西汉时期就作为贡品供皇帝饮用或地方官僚享用,但由于交通不便规模一直很小,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航道,茅台成为川盐运黔的集散地,到道光年间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造业的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诗人郑珍所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地河”,当时酒的独特工艺已基本形成。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成义'、“荣和”(华茅和王茅)两家的酒作为名优特产送展,当时农商部未加区分,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展会上茅台酒以其特有的优点征服了各国的评酒专家,被誉为世界名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从此蜚声中外。获奖后王茅和华茅为国际金奖的所属争执不下,县商无法裁决,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两家均有权使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字样,奖牌由仁怀县商会保存。华、王两家为庆祝这次大奖各自封坛入窖存酒,在1996年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召开八十周年之际国酒人推出了八十年陈酿茅台酒,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堪称国酒之尊。1946年赖永初在上海设立“永兴公司”先后销售赖茅10000公斤,并利用在重庆、汉口、广州、和长沙的商号推销赖茅。“成义”的华茅也在上海、长沙、广州、和重庆通过文通书局在当地经营,“荣和”的王茅在重庆和贵阳都以“稻香村”号为销售点,这样茅台酒的知名度进一步得以提高;茅台酒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在香港试销,很快被抢购一空。由于茅台酒销路好利润高,清末以来许多资本家都企图仿制,如遵义的集义酒厂,贵阳的荣昌酒厂等先后到茅台聘酒师,抗战胜利后仿制者就更多了,如贵阳的“金茅”、“丁茅”、“王茅”,但都未成功相继倒闭。茅台所特有的地形地势,土壤、水质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造就了茅台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饱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独特风格,是其它任何地方无法仿制的。 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没收的方法把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合而为一,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从此茅台酒厂不断发展壮大,虽几经波折仍艰难前进,1977年,总产量达763吨,销售387.8吨,达历史最高水平。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得到了国家领导的特别青睐,曾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为国酒,茅台酒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 茅台镇,这个神秘而又古老的传奇古镇酿造着一代又一代的神奇传说,茅台酒就是那名扬中外、香飘九州的酒林至尊,曾迷倒多少政客文人,在这个有着深厚酒文化积淀的东方文明古国里茅台镇以其特别的历史背景和迷人的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的历代名人,甚至成为有些人心中朝拜的圣地。当代诸多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宗教领袖,如王震、田纪云、杨波、朱学范、许德珩、陈再道、启功、伍修权、刘海粟等或参访茅台古镇、或为茅台酒题辞,其幽幽墨香为茅酒增辉。茅台酒以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和国色天香的品质令众人倾倒,特别是近年茅台集团推出的陈年窖酒堪称酒中极品,填补了中国极品酒的空白。对于爱酒和热衷于酒文化者来说,为能斟上一杯五十年、八十年茅台陈酿而无比荣耀,并津津乐道。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在国家最高层领导者的关怀和青睐下逐渐显现出其王者本色,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扮演了亲善大使的角色;其中传奇佚事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国酒之父周恩来更是倾力推荐,使国酒茅台飘香世界而誉满全球,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和传播友谊的纽带。成为东方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是东方文明古国的象征之一。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茅台酒同样挑起了把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历史重任,茅台酒在华夏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个神圣而又坚毅的丰碑。茅台酒在国人心中的认知度和忠诚度牢不可破,并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名的盛誉。茅台集团为感谢和回报国人的厚爱,励精图治、永攀巅峰逐渐把茅台酒厂建设成酒类行业中的佼佼者,现拥有总资产26.45亿元,是国 家特大型企业、国家一级企业、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的荣获“国家企业管理最高奖一金马奖”的企业。在继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取金奖之后,又多次独揽国内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之冠、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万般荣耀集于一身;王者风范显露无遗。 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茅台酒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相继开发出43度、38度、33度茅台酒乡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引导了酒厂向公司体制转变,1997年1月成立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集团公司实现股份化,成立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0年代大学毕业就来酒厂工作的季克良同志出任公司董事长,袁仁国担任总经理职务。在白酒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茅台集团1999年销售总额12.06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6.38亿元,利润3.01亿元,并继续朝着建设规模效益型和多元化生产的现代企业道路阔步前进。

描述一下茅台酒的历史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
史载:枸酱酒之始也。早在2000多年前,今茅台镇一带盛产枸酱酒就受到了汉武帝“甘美之”的赞誉,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茅台酒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一九五一年,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茅台酒,被尊称为“国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较完美的典型.
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曾专程绕道取此酒归长安献与武帝饮而“甘美之”,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唐宋以后,更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华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
1915年,北洋以“茅台公司”名义,将土瓦罐包装的茅台酒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外人对之不屑一顾。一名官员情急之中将瓦罐掷碎于地,顿时,酒香扑鼻,惊倒四座,茅台酒终于一举夺冠。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中南海怀仁堂会议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自此,茅台酒在我国政治、外交生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独占鳌头的作用,佳话不断。
建国以来,无数次重大活动,茅台酒都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自古而今,向往茅台、赞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毫不夸张地说,茅台酒的每一个细小的“侧面”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犹如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人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酣畅淋漓地展示给了世界,让其了解了、文化。
茅台酒以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较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白酒知识:茅台酒的起源与历史


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边的茅台镇而得名。因为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休憩和滋生。上世纪六七十年头齐国相合妙手曾用茅台酒工艺及质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能人员入走异乡生产,所生产物均不克达来异弯同工之妙。也充分证邃晓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行分的合系和茅台酒不行克隆,为此茅台酒2023年成为我国白酒被国度纳入原产地域守卫产物。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余地域高粱差其余是,颗粒强壮、丰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量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斲丧有一公允范围。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议决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酿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量,后酿成茅台酒非凡的芳芬化合物和多酚类物量等。这些有机物的酿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精细相合,也是茅台酒沉默细致、酒体丰满醇厚、归味悠长的又要因为,非凡值得一拿的是茅台酒富含必需的多酚类物量,适量饮用,不伤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茅台古镇一带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甜蜜之”的枸酱酒,这便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带水量精良,天色宜人,当地人擅于酿酒,前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市茅台镇的酒为甘洌,谓之“茅台焚”或“茅台春”。茅台镇开设正规作坊始于何时髦无亮确考据,据茅台现有早的亮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画眷属住址阵势图的标注,此中有酿酒作坊。族谱所装邬氏是亮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安宁骚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讲亮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酿酒的正规作坊。茅台酒非凡的归沙工艺在这个时刻根底酿成。茅台早的酿酒肆称说据打量是“大和焚房”,这个音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有“大和焚房”而获取。原本茅台酒在清代已相称昌盛,谈尽年间已远销滇、黔、川、湘。咸有年间因为战乱生产一量罢手。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肆在旧址上肇始又建,这以来的入展重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焚房”,前开设的是“成义焚房”;其次是“荣和焚房”、“恒兴焚房”。成义焚房的前身是成裕焚房,于同治一年开设,拓荒人华联辉。华联辉本籍江西临川,始祖康熙年间来贵州营商后定居遵义,华联辉重要策划盐业,中过抬人,曾听茅台出琼浆,于是决策设坊烤酒,经其三代策划范围不绝扩大,肇始年产茅台酒 1750 公斤,名叫 “ 归沙茅酒 ” ,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手之始仍只是附带买卖,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马万国专览会获取金奖之后才惹起华氏的又视年产扩大来 8500 一 9000 公斤。1936 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谈才继通车给茅台酒的外销制造了精良前提, 1944 华联辉之孙华问渠扩大范围,窖坑增长来 18 个,年产量高达 21000 公斤,其酒俗称 “ 华茅 ” 。“荣太和焚房”于尽绪五年(1879年)设站,后更名为荣和焚房;其本为几家联结策划,几经周折1949年荣和焚房的策划权降来王秉乾之手。当时有窖坑四个;生产能耐达12000多公斤,但因为管辖不擅,整年产量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称“王茅”。“恒兴焚房”前身为“衡昌焚房”是由贵阳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台兴办,周后因从事买卖停业,酒房流流资本被调剂还债,生产止滞,一挈八年,来1938年同民族资本家劣永始联结酿成“大兴实业公司”劣出资八万银元,周以酒房作价入股,扩大范围生产。后劣行使种种伎俩强迫周把“衡昌焚房”售给自已。并于1941年更名为“恒兴焚房”,来1947年年产酒量达32500公斤。劣行使其在异乡的店铺扩大了酒的销谈,其酒俗称“劣茅”。抗日战争得胜后;劣永始已挤身政界,当上了贵阳市商量员,曾任贵州省银走、又庆大川银走经理等职务。古茅台一带所产的酒在西汉期间就作为贡品供天子饮用或地方兵僚享受,但因为接通未便范围一贯很小,乾隆年间开建赤水河航谈,茅台成为川盐运黔的集散地,来谈尽年间茅台地域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绝,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造业的入展和酿酒技能的拿高,正似清代大诗人郑珍所讲‘酒冠黔人国,盐登赤地河”,当时酒的非凡工艺已根底酿成。1915年美国为祝贺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入走了“巴拿马万国专览会”。“成义'、“荣和”(华茅和王茅)两家的酒作为名优特产送展,当时农商部未加区别,统一以“茅台造酒公司”的理论送出,统称“茅台酒”,展会上茅台酒以其专有的优势驯服了列国的评酒妙手,被誉为世界名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将来蜚声中外。获奖后王茅和华茅为外洋金奖的所属争执不止,县商无奈判决,兵司打来省府;1918年由贵州省公署止文调停:两家均有权行使“巴拿马万国专览会获奖”字样,奖牌由仁怀县商会保管。华、王两家为祝贺这次大奖各自命坛入窖存酒,在1996年事念巴拿马万国专览会召集八十周年之际国酒人推出了八十年旧酿茅台酒,其高屋建瓴的品位堪称国酒之尊。1946年劣永始在上海设站“永兴公司”左右出售劣茅10000公斤,并行使在又庆、汉口、广州、和长沙的店铺推销劣茅。“成义”的华茅也在上海、长沙、广州、和又庆议决文历本局在当地策划,“荣和”的王茅在又庆和贵阳齐以“稻香屯”号为出售点,如许茅台酒的晓名量入一步得以拿高;茅台酒在抗日战争得胜后肇始在香港试销,很速被一空。因为茅台酒销谈美利潮高,清末以来无数资本家齐妄想仿造,似遵义的集义酒厂,贵阳的荣昌酒厂等左右来茅台聘酒师,抗战得胜后仿造者就更多了,似贵阳的“金茅”、“丁茅”、“王茅”,但齐未得胜相继倒合。茅台所专有的阵势阵势,泥土、水量以及气氛中的微生物培养了茅台酒酱香凸起、文静细致丰满、归味悠长、空杯留香持续的非凡风致,是其余任何地方无奈仿造的。1951、1952年地方当局议决购购、充公的要领把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焚房水乳接融,成站了国营茅台酒厂,将来茅台酒厂不绝入展强大,虽几经阻滞仍困窘前入,1977年,总产量达763吨,出售387.8吨,达近况高程度。新中国成站后,茅台酒得来了国度首长的非凡青睐,曾在新中国的外接史上发挥了抬脚轻又的作用,被尊为国酒,茅台酒陪伴着新中国一同成长。茅台镇,这个奥秘而又腐朽的传说古镇酿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奥秘传说,茅台酒便是那名扬四海、香飘九州的酒林,曾迷倒多少政宾文士,在这个有着浓厚酒斯文沉积的东方文亮古国里茅台镇以其非凡的近况背景和诱人的奥秘色彩招引了多多的历代名士,乃至成为有些民意中朝拜的。现代诸多政治家、社会流动家、艺术家、宗教,似王震、田纪云、杨波、朱学范、许德珩、旧再谈、启功、伍建权、刘海粟等或参访茅台古镇、或为茅台酒题别,其幽幽墨香为茅酒增辉。茅台酒以其高屋建瓴的品位和国色天香的品量令多人倾倒,非凡是比年茅台集团推出的客岁窖酒堪称酒中,补充了中国酒的空缺。对付爱酒和煦衷于酒斯文者来讲,为能斟上一杯五十年、八十年茅台旧酿而无比荣荣,并津津乐谈。新中国成站后茅台酒在国度高层的合怀和青睐止徐徐再现出其实质,在新中国的外接史上饰演了亲擅大使的脚色;此中传说佚事妇孺齐晓,爱听乐睹。国酒之父更是竭力推抬,使国酒茅台飘香世界而名扬四海,成为世界熟识中国的一个窗口和传递私交的纽带。成为东方腐朽斯文的一部分,是东方文亮古国的象征之一。在经济日益齐球化的今日茅台酒同样挑起了把民族品牌发挥尽大的近况又任,茅台酒在华夏当局心中树站起了一个神圣而又强壮的丰碑。茅台酒在百姓心中的认晓量和诚实量牢不可破,并博得了中国名的盛誉。茅台集团为教化和归报国人的珍视,发奋图强、永攀徐徐把茅台酒厂缔酿成酒类走业中的佼佼者,现领有总资产26.45亿元,是国度特大型企业、国度一级企业、齐国白酒走业的荣获“国度企业管辖高奖一金马奖”的企业。在继巴拿马万国专览会夺与金奖之后,又屡次单揽国里外洋金奖:蝉联历届国度名酒评比之冠、十四次荣获外洋金奖,千般荣荣集于一身;风范暴露无失。78年后跟着改进绽开的深刻茅台酒入入了的入展期间,相继拓荒出43量、38量、33量茅台酒乡级产物,以满脚花费者的区别口胃,非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站疏导了酒厂向公司体制变幻,1997年1月成站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徐建站起现代企业制量。1999年集团公司实现股份化,成站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0年头大学毕业就来酒厂劳动的季克良同道出任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负担总经理职务。在白酒走业竞争变态强烈的环境止茅台集团1999年出售总额12.06亿元,实现利税6.38亿元,利潮3.01亿元,并延缓朝着缔造范围收入型和多元化生产的现代企业谈谈阔步前入。

茅台前传——拾起那段被遗忘的历史


相传唐朝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一路送到扶风郡首府雍县(今凤翔县),第二天郡守在城西十里长亭送行。当时正值暮春三月。裴侍郎突然发现沿路彩蝶蜜蜂纷纷附地而卧,当时心中不乐。郡守忙溯风而上查访缘故,他走过离城十五里的柳林镇,仔细查问,原来柳林镇一家作坊正在大兴土木,工人从土中挖出窖藏300多年的陈酒一坛,颜色清碧透明,气味浓香无比,饮者无不醉倒。酒味随风飘去,镇东十里之遥,蜂蝶闻味纷纷醉卧不起,当时郡守即将这坛美酒送给裴侍郎,侍郎官喜之不尽,当即乘兴吟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又将这坛美酒敬送高宗皇帝。柳林酒从此列为国宴珍品。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在凤翔“植湖柳,饮此酒”。此后,凤翔民间流传有“东湖柳,西凤酒,妇人手”(凤翔女工草编、刺绣、香包等制品亦源远流长)为三宝之佳话。茅台前传——拾起那段被遗忘的历史进入清代后,陕西商人利用清政府对川盐实行“计口授盐”“认承办”的政策机遇,纷纷赴四川承办川盐产销,使四川盐井的投资“秦人占十之七八,川人占十之二三”。入康乾年间,清政府准许“川盐入滇(黔)”,陕西商人遂乘机进入川盐运销,把持垄断着从涪州到贵阳千里的川盐运销业务。而当时贵州省仁怀县茅台村是川盐运转的水陆码头,川盐经赤水河转运到茅台村,再由茅台村起旱用骡马驮运到贵州各地,所以许多陕西商人汇聚茅台村贩盐,有诗描绘当时的情形是“盐走赤水河,秦商聚茅台”,其中陕西商人刘绍棠、田荆荣与自贡富商李三畏合办的贩盐商号“协兴隆”总号就设在仁怀县,它的子号70余家,分设于从仁怀到贵阳的沿途州县。因此,陕西商人在茅台村还修筑了华丽的“陕西会馆”作为商帮办公之地。由于陕西商人来自酒的故乡,喜好饮酒。而贵州由于山陡水荒没有好酒,唯有一名叫“羊柯曲”的酒,辛辣难以下咽。唐代诗人黄庭坚曾对此酒有过咏叹。协兴隆的财东刘绍棠见贵州没有好酒,一气之下回到故乡,到凤翔柳林镇振昌顺酒坊,高薪聘请一田姓陕西酒师,携带西凤酒的配方和工艺技术来到茅台村,用洁净的优质高粱为曲,配以赤水河纯洌之水,经九次勾兑,酿造出佳酿“茅台烧锅”,这便是中国名酒“茅台酒”的原生形态。从此茅台酒在当地名声鹊起,茅台镇酿制茅名酒的烧坊不下数十处,基本上是山陕商人投资办的。入近代后,太平天国蓝大顺部占领了茅台镇,陕西酒坊人散业毁,茅台酒曾一度失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山西平遥一盐商华某到四川贩盐,因其母亲爱喝茅台酒,多年未能见到。华某特意赴茅台镇想为其母捎几瓶茅台酒以尽孝心,谁知到茅台镇后发现陕西商人办的茅台烧坊已是人去楼空。为了振兴中华名酒,华某决意重兴茅台酒,他找来流失的陕西酒师,又寻来山西“汾酒”的配方和工艺,在两种名酒的基础上酿制出次生的“茅台烧锅”,这就是后来“华茅”茅台酒的由来,即茅台酒的次生形态。当时的茅台酒仅仅是作为商家的自酿酒,小批量在贵州及全国销售。进入民国后,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茅台酒作为中国之酒参展,但由于包装很土,加之中国社会地位低下,并没有引起评委的注意。一位姓王的中国报聘员急中生智,提着两瓶茅台酒挤入评酒大厅,将酒瓶向地上一摔,茅台酒香气四溢,外国评酒员们才相信中国竟然有这样的好酒,一致评茅台酒为金奖。从此,茅台酒一举成名,走出贵州的深山,成为中国酒的代表。这是陕西商人对中华民族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①。(来源:今日头条食尚陕西)

白酒历史人物 | 茅台酒创始人之一王立夫


王立夫,茅台酒创始人之一,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茅台酒金奖获奖者,民国时期贵州省茅台镇知名商号“天和号”、“荣太和烧坊”、“荣和烧坊”创立人。

简介

王立夫—茅台酒创始人(字泽履,1858—1931),世居仁怀县茅台村(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历史上称为仁岸),祖父王振发(1793—1857)于清道光年间在茅台创办知名商号“天和盐号”经营盐业。茅台至古出好酒,王振发由于商业往来需要用酒宴请客商或送礼,在茅台村黑菁子(地名:茅台观音寺社区)创办了“天和号烧房”,酿造当地人称的“茅台烧”宴请官绅和行商坐贾。

个人经历

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王家成为茅台巨富。到父亲王用兵时,王家的“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王立夫是独子,王用宾去世后,自然由他继承家业。他的田地大约包括茅台镇银滩坝子、仁溪沟、长榜、高榜、田榜上、黑庆子、河口、河沟、回龙湾、春树、安村坝等地。直到民国年间,衰落的王家土地仍延伸到毗邻的四川古蔺境内。解放初,王立夫的孙女王宗辉由于经济困难,曾步行到四川合江收地租。佃户爽快地交了地租,才说,已经好几年没人去收过租子了。

此外,茅台街上还有湾子头、下场、中街、新栈房等处商铺,另有油房、碾房、私渡等,也是王家的私产。因此,当时人们称茅台镇为“王半街”。

王立夫年轻时就开始学做生意,继承家业后,由于祖父王振发就与四川商家有生意来往,并以此立业,他也自然延续着祖辈的商路继续做着生意。到他手中时,盐巴生意已经不好做了,而茅台烧酒却因各路客商云集悄然出名,凡喝过的人都交口称赞,回程时还要买些带回去宴请、送礼。

当时茅台已经有大大小小二十余家烧坊了。规模较大的要算贵阳华家的“成裕酒房”。王立夫的烧坊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是其中的一家,但规模较小,而且所酿酒主要是自饮或请客送礼,只有少量出售。

王立夫看准了酿酒的商机,清光绪五年(1879年),他与习水人孙全太、中枢人石荣霄商议,合伙在杨柳湾开设烧房。王立夫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另外两家各出二百两银子,每家取一个“字”,成立了“荣太和”烧房,由王立夫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没过多久,孙全太在习水的生意顾不过来,便以石荣霄账目不清为由要退股。孙全太退股后,酒房遂改名为“荣和”烧房。

“荣和”烧房的酒当时在茅台被称为“王茅”,这是因“荣和”缘于“天和号”王家烧房的缘故。华家的“成裕”烧房的酒则被称为“华茅”。“王茅”主要销往四川方面,这是王立夫的祖父辈经商的渠道和人脉关系的原因。“华茅”主要销往贵阳等地。这两家也是茅台镇产量较大的两家酒房,酒的品质也是较好的。

品牌创建史

早期“茅台烧”的包装是用一种叫“支子”的容器盛酒。“支子”用竹片编成,再用土石灰加糯米、紫红窖泥、再加猪血合匀糊在竹篓上,后来才改成土陶大肚坛。民国四年(1915年),茅台镇的“荣和”、“成裕”两家烧房酿制的“茅台烧”被贵州省农商部选送,均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参加由美国倡导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赛会”。“王茅”的柱形土陶瓶简陋、土气,参展后没有引起参会人士的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参会人士对“茅台酒”刮目相看。那酒的芳香彻底征服了评委,征服了所有参会人。“茅台酒”被评为世界名酒,并获得金质奖章,从此名扬天下。

获奖本来是件好事,但参展回来后,华、王两家为“茅台酒”的牌子打起了官司。两家都送了酒去参展,又都是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一送展,于是互不相让。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刘显世亲自签发省长令,作出裁决:王、华两家烧房均可用“茅台酒”之荣誉出品、销售各家酿制的酒,奖牌、奖状陈列于县商会。

王立夫曾任茅台民团大团总,而且富甲一方,在茅台镇威望很高。为此有人暗中打他的主意。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烧子时香的时候,土匪搭梯子从围墙翻进去,抓走了王立夫。土匪将王立夫供在用两张八仙桌搭成的台子上供“财神”,每天给饭吃,还定时烧香、磕头,不打不骂,就是要王家拿银子来赎人。王家没有办法,只好送去8挑银子,并将银滩坝子的田地抵出去,王立夫才平安回家。

王立夫执掌家业后,恪守祖父王振发在世时立下规矩:做老实生意,诚信为人,乐善好施,深得地邻乡党好评。

王立夫的夫人郭氏解放后才去世。她在世时念佛、吃斋,平是家里备有一个小药箱,周围邻居哪家的小孩有个小病什么的,她都要帮忙给些药,是出了名的善婆婆。王立夫的孙子回忆,有一次王承俊手下的人给他弄来了一麻袋青蛙,要杀来吃,说是补品。郭氏知道后很生气,叫人将青蛙全放了生。

1931年,王立夫病死,葬于茅台镇上②。建国后因为建学校,王立夫的墓便迁到河对面原酱园后的黄葛树旁与其父亲王用兵合葬。据当地老人讲:迁墓时,很多街坊邻居、王家过去的佃户都自发去帮忙。人们说,王立夫是穷人的好朋友,是我们大恩人。

2022关于白酒:茅台前传——拾起那段被遗忘的历史


相传唐朝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一路送到扶风郡雍县(今凤翔县),第二天郡守在城西十里长亭送行。当时正值暮春三月。裴侍郎突然发觉沿路彩蝶蜜蜂纷纷附地而卧,当时心中不乐。郡守忙溯风而上查访原因,他走过离城十五里的柳林镇,认真查问,原先柳林镇一家作坊正在大兴土木,工人从土中挖出窖藏300多年的陈酒一坛,颜色清碧晶莹,气味浓香无比,饮者无不醉倒。酒味随风飘去,镇东十里之遥,蜂蝶闻味纷纷醉卧不起,当时郡守立刻这坛美酒送给裴侍郎,侍郎官喜之不尽,当即乘兴吟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又将这坛美酒敬送高宗皇帝。柳林酒从此列为国宴珍品。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在凤翔“植湖柳,饮此酒”。此后,凤翔民间流传有“东湖柳,西凤酒,妇人手”(凤翔女工草编、刺绣、香包等制品亦源远流长)为三宝之佳话。茅台前传——捡起那段被遗忘的历史进入清代后,陕西商人利用清政府对川盐实行“计口授盐”“认承办”的政策机遇,纷纷赴四川承办川盐产销,使四川盐井的投资“秦人占十之七八,川人占十之二三”。入康乾年间,清政府照准“川盐入滇(黔)”,陕西商人遂乘机进入川盐运销,把持垄断着从涪州到贵阳千里的川盐运销业务。而当时贵州省仁怀县茅台村是川盐运转的水陆码头,川盐经赤水河转运到茅台村,再由茅台村起旱用骡马驮运到贵州各地,所以许多陕西商人汇聚茅台村贩盐,有诗描述当时的情形是“盐走赤水河,秦商聚茅台”,其中陕西商人刘绍棠、田荆荣与自贡富商李三畏合办的贩盐商号“协兴隆”总号就设在仁怀县,它的子号70余家,分设于从仁怀到贵阳的沿途州县。因此,陕西商人在茅台村还修建了华丽的“陕西会馆”作为商帮办公之地。由于陕西商人来自酒的家乡,喜好饮酒。而贵州由于山陡水荒没有好酒,唯有一名叫“羊柯曲”的酒,辛辣难以下咽。唐代诗人黄庭坚曾对此酒有过咏叹。协兴隆的财东刘绍棠见贵州没有好酒,一气之下回到家乡,到凤翔柳林镇振昌顺酒坊,高薪聘请一田姓陕西酒师,携带西凤酒的配方和工艺技术来到茅台村,用洁净的优质高粱为曲,配以赤水河纯洌之水,经九次勾兑,酿造出佳酿“茅台烧锅”,这便是中国名酒“茅台酒”的原生形态。从此茅台酒在当地名声鹊起,茅台镇酿制茅名酒的烧坊不下数十处,基本上是山陕商人投资办的。入近代后,太平天国蓝大顺部占据了茅台镇,陕西酒坊人散业毁,茅台酒曾一度失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山西平遥一盐商华某到四川贩盐,因其母友爱喝茅台酒,多年未能见到。华某特意赴茅台镇想为其母捎几瓶茅台酒以尽孝心,谁知到茅台镇后发觉陕西商人办的茅台烧坊已是人去楼空。为了振兴中华名酒,华某决意重兴茅台酒,他找来流失的陕西酒师,又寻来山西“汾酒”的配方和工艺,在两种名酒的基础上酿制出次生的“茅台烧锅”,这就是后来“华茅”茅台酒的由来,即茅台酒的次生形态。当时的茅台酒仅仅是作为商家的自酿酒,小批量在贵州及全国销售。进入民国后,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茅台酒作为中国之酒参展,但由于包装很土,加之中国社会地位低下,并没有引起评委的注重。一位姓王的中国报聘员急中生智,提着两瓶茅台酒挤入评酒大厅,将酒瓶向地上一摔,茅台酒香气四溢,外国评酒员们才相信中国竟然有这样的好酒,一致评茅台酒为金奖。从此,茅台酒一举成名,走出贵州的深山,成为中国酒的代表。这是陕西商人对中华民族作出的一个重大奉献①。

寿酒的历史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奉卮酒为寿”。同书《魏公子列传》:“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汉书·外戚传》:“傅昭仪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延寿)之。”以上数例说明,早在先秦两汉时代,我国就有以酒祝寿的习惯。
但是,那时虽有以酒祝寿之举,却无“寿酒”这一称谓。而称“寿觞”。如《史记·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晋代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觞”者,酒杯也,这里指酒,是借代用法。也就是说,“寿觞”就是祝寿的酒,就是“寿酒”。
正因为“寿觞”就是“寿酒”,而“寿酒”又明白晓畅得多。于是,自晋代以后,“寿酒”大为流行,而“寿觞”就不多见了。如南朝沈约《宋书·乐志》:“上寿酒,乐未央。”唐代杜甫《千秋节有感》:“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都直接用了“寿酒”之名。
从上引各例看,中古以前的寿酒有两个特点:一是寿酒不一定与寿辰同时(如刘邦对张良,魏公子对侯生);二是寿酒不一定要喝(如汉宫奴婢为傅昭仪祝寿,是洒酒于地)。但中古以后,情况就很不相同了。首先,寿辰方有寿酒;其次,寿酒不再洒地;第三,时兴庆寿一方设筵,请人喝寿酒。前两条世所熟知,故不赘述。这第三条颇为出奇,但又的确是事实——《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见桌上有个帖儿,便是焦榕请妹子吃寿酒。”(这里的“寿”是焦榕五十火寿)。《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那员外道:‘妈妈,十三日是我寿诞,可做一个筵席,请亲眷朋友闲耍一日,也是一生的快乐。’当日亲眷邻友主管人等,都下了请帖。次日,家家户户都送烛面手帕物件来。十三日都来赴筵,吃了一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和宝琴同一天过生日,“两家皆办了寿酒,互相酬送,彼此同领”,至晚,宝玉又请来宝钗、湘云、黛玉、李纨、宝琴、探春等人和自己的贴身丫环们吃了一夜的酒。同书第七十一回:这年八月初三日是贾母八十大寿,“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府,齐开筵宴,请皇亲、驸马、王公、郡主、王妃、公主、郡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各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
当然,请人吃寿酒,往往是因为人家已有贺寿之意或已送贺寿之礼,故以寿筵致谢,大家成礼。如上举宝玉寿酒,虽然贺寿者较过去为少,但仍有不少人送来记命符、长命锁、寿桃、挂面等许多贺仪;贾母八十大寿,时间是八月初三日,但是,“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所送寿礼有金如意、金玉杯、金寿星、福寿香、玻璃屏等等。正由于贺寿者有此美意,庆寿者自然不敢懈怠,这样,就出现了请人吃寿酒的现象。
又,从上举各例来看,寿酒一般是为长辈和年高者而设,但也有为晚辈及年少者而设的。如《红楼梦》中,贾府除先后曾为贾母(第七十一回)、为贾敬(第十一回)、为贾政(第十六回)办寿酒外,还曾为凤姐(第三十四回)、为宝钗(第二十二回、前列百○八回)、为宝玉兼及宝琴、平儿、岫烟(第六十回)等人办寿酒。其中的区别,唯在于前者主要隆礼外客,而后者一般只是家人或密友同乐而已。其共同之处,则是都呈现出浓厚的交谊色彩,有检阅地位、名望和人缘的意味。
正由于寿酒具有浓厚的交谊色彩,其中可以见出形形色色的人情世相,所以作家们常常很重视对这一活动的叙述和描写。这方面,曹雪芹的《红楼梦》尤其显得突出。首先,该书描写寿酒活动的次数较多——象上面所举,还只是举其大要;除此而外,略述的、顺及的,还有不少。其次,该书对一些重要的寿酒活动,常常不惜笔墨,大力铺陈。如贾母的寿酒、凤姐的寿酒,都写得酣畅淋漓;其头绪之纷繁,场面之恢宏,令人叹为观止。第三,该书所写寿酒活动,无不各具特色——其较大的成功,是人情毕现,寓意深长。如贾母寿酒,描写了宁荣两府上上下下许多矛盾,揭示了凤姐拥权自重,积怨甚多的尴尬处境,既显示了贾府隆崇一时的盛况,又预示了贾府很不美妙的后事,真是非一石数鸟不足以喻其功。又如凤姐寿酒,贾母命众人凑分子,一下就把凤姐之深得贾母宠爱的情形表现了出来;凑分子时,风姐一边到处卖人情,一边又公然克扣,尤氏则一边揭露凤姐之弊,一边又把好些人的分子返还回去。通过这些情节,就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凤姐的奸刁和众人对她的怨惧。而正当大家吃凤姐的寿酒之时,宝玉却素衣出郊,祭奠屈死的金钏,此事不仅写出了宝玉对金钏的怀疚,而且给凤姐的寿酒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更有甚者,正当凤姐寿酒之时,其夫贾琏却躲在一边和二之妻偷情,于是引发一场大闹。致使平儿无辜受屈,鲍妻含羞自尽。如此种种,可谓寿酒变成了苦酒,秽乱代替了礼仪,从一个方面很生动地把贾府溃败的必然性揭示了出来。此外,宝钗和黛玉同为贾府亲戚,又似乎同样为贾母所疼爱,但贾母可以两次为宝钗办寿酒,却从不见为黛玉办寿酒,这就很鲜明地显示出两人在贾府的实际地位是何等悬殊,而林黛玉的悲剧结局,从中也就可见端倪了。

世界果酒历史


果酒是用水果酿造的酒,是人类最早学会酿造的酒,早在6000年前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已经会酿造葡萄酒了。自然界中的单糖大部分存在于各种水果之中,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水果中的糖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就可以被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早在几万年以前,人类已经会贮存食物,采集贮存的水果,经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产生酒精,尤其在湿度较高的欧洲,对酒精比较敏感的孕妇吃了这种水果可能会流产,经过几万年的自然选择,欧洲的白种人对酒精都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大部分人喝酒脸不变色;而在亚洲因为冬季气候寒冷又干燥,水果不容易发酵,缺乏这种自然选择的机会,因此黄种人酒精过敏的比例较高,大部分人喝酒都会脸红,尤其是从未接触过酒精的印地安人,有一种说法认为印地安民族是毁于白种人带去的酒和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