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与德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酒德与酒礼 先德后礼》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风格。酒德两字,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和《诗经》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作为一种食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较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如何重塑中国白酒的礼德之道?


以酒为媒,传播社会文明。我们需要把礼和德作为中国白酒文化的标杆、酒文化名片定义的内核。在中国悠久的酒历史长河中,酒作为物质文化产生的同时,与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也随之产生。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而酒礼酒德是中国白酒精神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酒及酒文化,是传播人类社会文明、道德风尚最佳的媒介之一。行的是酒,践的是礼和德。在中国白酒历史上,酒礼酒德文化非常丰富,而且日新月异,长传不衰。现代的人们需要进一步强化这样的意识,去杂承优,并身体力行,全社会形成既要崇尚文明饮酒,又要以行酒传播文明,饮酒在用,礼德为先的社会风尚。作为白酒企业需要树立酒礼酒德精神。目前,在中国各类上规模的白酒企业达几千家之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酒礼酒德在酿造文化环节的主要体现,一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酒品,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二是倡导健康饮酒,不回避酗酒对人有害的一面。泸州老窖把“适度饮酒,健康饮酒”提高到企业经营理念的高度,体现了对消费者人文关怀的美德,对产品质量做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做到了为消费者奉献高质量的健康的酒品。三是在通过媒体对产品和企业品牌形象宣传中,不防多一些文明饮酒的提示,传递更多的健康饮酒知识。品牌传播礼德先行。在中国有茶道,传播的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中国也有酒道,但是中国的酒道,往往更多地停留在学术探讨的笔墨之间,而缺乏如茶道那样的践行,尚未把民间的礼酒习俗提高到道的高度。酒礼酒德是中国酒道的本质。所以中国白酒的生产和营销企业,在产品的推广过程中,需要酒礼酒德先行,使之成为一种推广艺术手段,引导人们不为饮酒而饮酒,而是以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演示和传播各种文明健康的酒礼酒德,如饮酒时座位的规定、倒酒的次序,敬酒、祝酒、干杯以及相关的民俗等,引导人们共同遵守饮酒的准则、规范和礼节,在哪种场合,如何行酒,应遵循什么样的酒礼酒德,将这些内容完善规范成一套酒礼酒德的谱及读本,并向人们演示和传导。不断丰富现代酒礼酒德文明的新内容。酒后不驾车,在执行阶级已经纳入法制轨道,但是在预防的前期,更在于人们饮酒时的道德约束。强化行感恩酒的恩德内涵,婚宴酒的夫妻长久恩爱,庆功酒对经验和成绩的总结和发扬,在宾客友朋的宴请中,增强诚信的价值观念。在饮酒交流中,不信谣传,不传黄段子,等等。中国白酒走出国门,酒礼酒德开道。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的交流,是商业交流成功的重要环节。把中国白酒走出国门定位为,不是去卖酒的,而是去传播中华文明的。在中国白酒礼德的传播交流中,让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国白酒,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优秀的进步的人类文明,是相通相习的,我们在把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美酒品让世界分享时,首先让世界分享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分享到中国特有的酒礼酒德。

白酒科普:如何重塑中国白酒的礼德之道?


以酒为媒,传播社会文明。我们需要把礼和德作为中国白酒文化的标杆、酒文化名片定义的内核。在中国悠久的酒历史长河中,酒作为物质文化产生的同时,与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也随之产生。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而酒礼酒德是中国白酒精神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酒及酒文化,是传播人类社会文明、道德风尚佳的媒介之一。行的是酒,践的是礼和德。在中国白酒历史上,酒礼酒德文化非常丰富,而且日新月异,长传不衰。现代的人们需要进一步强化这样的意识,去杂承优,并身体力行,全社会形成既要崇尚文明饮酒,又要以行酒传播文明,饮酒在用,礼德为先的社会风尚。作为白酒企业需要树立酒礼酒德精神。目前,在中国各类上规模的白酒企业达几千家之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酒礼酒德在酿造文化环节的主要体现,一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酒品,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二是倡导健康饮酒,不回避酗酒对人有害的一面。泸州老窖把“适度饮酒,健康饮酒”提高到企业经营理念的高度,体现了对消费者人文关怀的美德,对产品质量做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做到了为消费者奉献高质量的健康的酒品。三是在通过媒体对产品和企业品牌形象宣传中,不防多一些文明饮酒的提示,传递更多的健康饮酒知识。品牌传播礼德先行。在中国有茶道,传播的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中国也有酒道,但是中国的酒道,往往更多地停留在学术探讨的笔墨之间,而缺乏如茶道那样的践行,尚未把民间的礼酒习俗提高到道的高度。酒礼酒德是中国酒道的本质。所以中国白酒的生产和营销企业,在产品的推广过程中,需要酒礼酒德先行,使之成为一种推广艺术手段,引导人们不为饮酒而饮酒,而是以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为切入点,演示和传播各种文明健康的酒礼酒德,如饮酒时座位的规定、倒酒的次序,敬酒、祝酒、干杯以及相关的民俗等,引导人们共同遵守饮酒的准则、规范和礼节,在哪种场合,如何行酒,应遵循什么样的酒礼酒德,将这些内容完善规范成一套酒礼酒德的谱及读本,并向人们演示和传导。不断丰富现代酒礼酒德文明的新内容。酒后不驾车,在执行阶级已经纳入法制轨道,但是在预防的前期,更在于人们饮酒时的道德约束。强化行感恩酒的恩德内涵,婚宴酒的夫妻长久恩爱,庆功酒对经验和成绩的总结和发扬,在宾客友朋的宴请中,增强诚信的价值观念。在饮酒交流中,不信谣传,不传黄段子,等等。中国白酒走出,酒礼酒德开道。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的交流,是商业交流成功的重要环节。把中国白酒走出定位为,不是去卖酒的,而是去传播中华文明的。在中国白酒礼德的传播交流中,让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国白酒,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进步的人类文明,是相通相习的,我们在把具中国特色的精美酒品让世界分享时,首先让世界分享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分享到中国特有的酒礼酒德。

2022相关白酒知识:中国白酒的礼德


中国的酒礼酒德滥觞于殷商,盛于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地位后,酒礼酒德沐浴着浓郁的儒家文化色彩,逐渐成为文明的美德风尚,至今仍流淌于民俗文化之中。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的风俗。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中,无不贯之以礼德的精髓。而酒礼酒德始终是如影随行,互为渗透,难以舍割。例如,行答谢酒礼、寿酒礼,表达的是感恩之德;行婚酒礼,彰显的是夫妻恩爱、白头谐老的美德;向长者敬酒,体现的是尊长爱老的美德;广泛流行的向他人行敬酒礼中,一个“敬”字,蕴涵着尊重他人、互敬互爱的美德,溢于行表。反之,在行酒中,客人烂醉,既损酒德,亦失酒礼。

古代的酒与酒礼


美酒从很早之前开始,便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礼”密切相关。周代已称王所赐之酒为“礼酒”。“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相通,应非巧合。为防止饮酒过量而失礼,对其本身也制订了一套办法,称为“酒礼”。在朝廷宴席上专设有监督礼仪的职官。
《诗经-小雅-宾之初宴》中描述道:当与宴者未醉时,仪表庄重,举止得当。而一旦喝醉,则轻举妄动,举止失措,失去礼貌。较后写道:“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三爵不识,矧敢多又。”就是说宴席上有监察礼节的职官和史官,与宴者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却喝多了。醉了的本来不好,但反以不醉的为耻。他们对君臣小宴以三杯为限的礼制都不懂,况且敢于多次劝他们饮酒。
古代诸如朝廷和地方宴会、祭祀天地鬼神、大将出征、凯旋归来、对天鸣誓、节日庆贺等等,都有专门的饮酒礼制。而其中与平民以及一般知识分子较为接近的,则是宴会宾客、乡饮酒和上巳节的水边祓禊等活动仪式。
古代贵族宴会宾客必然备酒,并由宾中之一位年高有德望者先持酒行酹地祭神之礼,称为祭酒。后遂以“祭酒”为尊者之代称。演变至后世,京城太学校长亦被称为“国子监祭酒”了。
为表示对人材的尊崇,从周代开始,国家即订有“乡饮酒”之礼。《仪礼》中规定,各乡校学子学习满三年后,要考察各人的道德和技艺,然后将其中的贤者和能者推荐给朝廷,并由乡大夫主持设宴送行。在这种场合有一套敬酒和酬答的仪式。这种礼仪,也适用于乡大夫宴请地方贤者,以及州长宴请参加地方比试射箭的人。此外,作为五百户人家首领的党正,在每年底举行腊祭时,也召集乡绅行乡饮酒之礼。
古代统治者巧妙地借酒,为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礼教,染上了一层夺目的色彩和诱人的香气。酒在封建家庭的礼仪中,也被派有特殊用场。每年正月初一、冬至,以及每月初一和十五日的全家祭祖之礼上,都有家长给各神主斟酒并酹酒于地的项目。遇家庭大事,同样要举行此类仪式。在规范化的家用祭品中,也有酒注、酒杯等器物,看来已经成神的死人,也是离不开酒的。
与其说以酒祭神,倒不如说是人们一次春游野宴的机会。杜甫的《丽人行》,就记述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杨贵妃等贵族在这天于曲江池边恣意游乐、饮宴的情景。

关于儒家的酒礼与酒俗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较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较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

酒礼之道


白酒酿造以后,产生相关饮酒的礼节:如饮酒时座位的规定、倒酒的次序,敬酒、祝酒、干杯以及相关的民俗等。古时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礼道是人们共同遵守的饮酒准则、规范和礼节,多择期或遇典礼才饮酒,饮酒时讲究礼节,必须敬天、地、祖先等,然后主宾互敬,此谓礼仪之道,于浅斟慢饮中欣赏酒中五味。
民间饮酒的礼仪也是从祭祀礼仪发展而来。主人和宾客饮酒要互相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入座次,长辈让晚辈饮酒,晚辈才可饮酒,长辈杯中的酒没饮尽,晚辈不可饮完。倒酒也要遵守尊卑长幼的次序,古代的饮酒礼仪分四个步骤,即拜、祭、啐、卒爵。拜即饮者先做出拜的动作,表达敬意,把酒倒在地上一点是祭,乃祭祀拜谢大地生养之德,啐是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卒,有“较后”、“干杯”的意思;爵,是古代酒器。卒爵就是“喝较后一杯酒”,仰脖一饮而尽,这是古老文明的体现。
酒辞源于古时祭祀,酒辞表现为祭辞则庄重,婚嫁等喜事则表现为祝辞。在酒席宴上,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回敬叫酢,通常敬酒时,要说几句敬酒词,客人互相敬酒叫旅酬,依次向客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文章来源:cnwinenews.com时,敬酒人和被敬酒人要“避席”起立,以示尊重,一般敬酒以三杯为度。
古代敬酒讲究礼仪,由谁敬酒,敬酒的快慢缓急,先后次序,都有礼数要求。古代家族饮酒先拜天,后拜地,接着拜神明和祖先,然后族人敬酒给族长,晚辈敬酒给长辈,儿女敬酒给父母,同时说些祝酒的话,也有请戏班唱戏助兴的。古时候,酒的用处是献给君王、诸侯,祭祀皇天后土和神灵,也是招待宾客的需要,越礼而行酒,不仅在朝廷的正式场合不允许,就是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遭到指责。在现代生活中,敬酒也要讲究长幼、尊卑、社会地位,一般要先外后内,先宾后主,有几位宾客同席,要一一敬到。
壮族、彝族、羌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盛行交杯酒、交臂酒、转转酒等礼仪,宾主互相敬酒。宾饮主杯中酒,主饮宾杯中酒,称为交杯酒,主宾曲臂相交,各饮各杯中酒,称为交臂酒。
转转酒。主宾围坐,由长及幼依次端起酒杯或酒碗,喝一口酒,或用竹管、木管、麦杆等空心管,插入酒坛依次吸一口咂酒,轮回传饮,至醉方休,称为转转酒、杆杆酒,这些宾主之礼,都是民族好客敬礼的光荣传统。
晏子说:“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即醉而出,并受其福,宾主之礼也。醉而不出,是谓阀德,宾之醉也。”这是宾主酒礼在酒量上的规定,客人酒足饭饱,主人已经尽到地主之宜了。

酒德酒风


人常说:“物无美善,过则为灾”。人的酒德简言之就是:“量力而饮,节制有度。”如果不讲酒德,每饮必酩酊大醉,失掉自我控制,胡言乱语,行为颠狂,那就和酒德大相径庭。量力而饮就是正确估计自己的饮酒能力,不勉强饮酒。一不伤身,二不伤雅。考虑自己酒量有三个要素:合理酒量,经验酒量和实际感受。所谓合理酒量,经过科学试验,一个正常人每公斤体重,如果每天一次饮用纯酒精0、6-0、8毫升有益无害。如每公斤体重增加到1—2毫升会微醉;到4-6毫升会昏迷;超过6毫升会酒精中毒。如用公式表示:
合理酒量?穴毫升?雪=体重×0.7÷酒度
如果你的体重为60公斤,酒度为50度的大曲,则饮用84毫升以内是安全的,如超出其一倍,可能会醉。当然,饮酒时本人的精神状态、疲劳程度不同,对酒量有一定影响,这时可根据以往的经验、体会将酒量加以调剂。节制有度是一种自我克制,有十分酒量喝六七分,较多不超过八分为好。
古诗说得好:“好花乘着半开时,好酒宜在半醉中。”明代的莫云卿在其《酗酒戒》中说:“唇齿间觉酒然以甘,肠胃间觉欣然以悦”为限,过限前应把杯倒置,表示不再喝酒。总之饮酒要有度,饮时讲文明,互不强求。饮酒不仅要有酒德,还应讲究饮酒的基本方法。小酌慢饮,才能领略酒的美妙。先看其色,闻其香,再品其味。呷上一小口,用舌尖沾酒,品尝其甘美,再用舌的两侧和后根部体会酒的酸甜苦辣。较后咽下,然后再从口腔鼻腔返回酒那悠悠余长的醇厚、浓郁香味,这样才能享受酒的美妙和乐趣。当然不要忘饮酒前配以佳肴,较好是清淡、芳香的大豆制品、蔬菜及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