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饮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饮酒以乐—庄子的饮酒哲学》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国的饮酒和酒礼,主流的饮酒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礼论酒理念,而不可忽视又极具韵味的另一种饮酒观就是庄子的饮酒乐,不选其器的思想。

孔子饮酒以礼,庄子饮酒以乐

孔子不反对饮酒,但他认为,礼具有神秘性、等级性、伦理性和节制性,而饮酒也被纳入到四个方面阐释。他的论酒是以礼为核心,而且他的酒礼实践也是以礼为核心,酒在礼乐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被赋予庄严而神秘的色彩。古人多认为饮酒是一种世俗礼节的,诸葛亮就有酒之所设,成理而去的说法。这种饮酒之目的当然也是一种选择,但是在礼节下面往往缺少了饮酒的快乐。

而庄子谈酒,却与孔子不同,代表另一种文化精神

在《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何谓真》中,庄子借渔父之口表达了自己的饮酒观,忠贞以攻为主,饮酒以乐为主,甚至为了饮酒以乐,不选其具。在庄子看来,人应当保持自己天赋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俗所拘束。饮酒以快乐为主,为了快乐,酒具怎么样都无所谓,以礼饮酒纯属多余。

中国酒神精神的创造者

庄子还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创造者,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就在于追求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注重人生价值之所在。庄子提出醉者神全的概念:一个人从醉酒中让自身暂且回复到些许的自然状态,从而饮酒微醉、身心合一,放下内心的纠结,找到天人合一的感觉。这说明庄子不仅有过醉酒的经历,而且得出醉者神全的高深认识。故自此名士竞相仿效醉者神全,辛弃疾有醉时拈笔越精神的警句,无不体现出酒神精神。

庄子学派的饮酒观念是中国酒文化史上与《诗经》、孔子为代表的中原礼乐文化的核心相对的一种饮酒文化观念。在考察整个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整个中国饮酒文化时,都不能不谈到庄子,而且每每谈起,都会让我们轻松而充满乐趣。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饮酒在于使人快乐” 思想圣人庄子的饮酒之道


庄子的典籍几乎没有庄子饮酒的记载,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难道真的滴酒不沾?非也,虽没有记载,但论述不在少数,如庄子所说的饮酒以乐,不选其具,更是深刻阐述了喝酒的目的性。

忠贞以攻为主,饮酒以乐为主

其实这个观点还颇有点如今90后的风格,怎样都无所谓,应当保持自己天赋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俗所拘束,饮酒就是为了快乐!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饮酒目的在于礼仪需要,《礼记礼运》曰:礼之初,始于饮食。庄子则另有高论,《庄子?渔父》云:忠贞以攻为主,饮酒以乐为主,甚至饮酒以乐,不选其具。

饮酒三部曲

《庄子叶公子高问使齐》将饮酒比处事,并谈到饮酒者的三部曲: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意思是说,严格遵循礼仪饮酒的人,开始时规规矩矩,到后来常常就一片混乱,大失礼仪;酒喝到过量时则忘记一切凡事,放纵无度。可以推想,庄子对于这种饮宴场面已经司空见惯。饮酒之后,人们忘记了彼此的隔阂和矛盾,表达真实的情感,这正是酒的神力所在,也是酒得以长盛不衰的秘诀。

庄子云: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人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才能实现精神的逍遥和自由。

醉者神全

《庄子达生》谈饮酒的妙用,提出了醉者神全的观点。庄子云:夫醉者坠车,虽疾不死。人们在醉酒之后,他的精神无限集中,生死荣辱所有世俗的繁累都不能进入精神之中,即使遇到危险也不会惧怕。即使从车子上摔下去,也会毫发未损。

醉酒后精神越发高涨,思路更加狂放,更为接近精神的真实状态,以至于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并由此得出结论:彼得全于酒,而况得全于天乎?(《庄子达生》)饮酒能够让人超脱凡俗,实现精神的保全凝聚。从这个角度来说,庄周梦蝶很可能就是酒后庄子精神逍遥的产物。

庄子之酒道

后世文人竞相仿效法庄子的酒道,以饮酒实现个人精神与创作的升华。有道是十诗九言酒,无酒不成诗。苏轼有感于心,亦云: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坠车终无伤,庄叟不吾欺。辛弃疾则有醉时拈笔越精神的警句,无不体现出醉者神全的精神。

庄子在《庄子?杂篇?寓言重言卮言》中提出的三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卮是古时的饮酒器,形制酷似酒杯。卮言,不就是酒后之言吗?无论是重言、寓言还是卮言,庄子都是从无己、无功、无名的精神状态中表述的,这是酒后思维喷张的必然现象。卮言实在是酒后自我精神的自由流露,即酒后随着主观意识而毫无节制、发自自然的思想言论,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故后人常用卮言,作为对自己著作与文章的谦词。卮言乃饮酒后个人思想最为本真的流露与释放,这才是语言应该有的表达。所以庄子认为酒后的话才是本真的,才符合自然之道,才可以统领其它言论。

与庄子饮酒之道不谋而合的还有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这个说法与以孔子为代表的酒礼习俗相比较又是一种新的酒文化观念。纵观整个中国的酒文化之路,都不能不提庄子的饮酒之道。

古代饮酒哲学:酒无量、不及乱


酒无量,不及乱,出自孔子。意为诸事皆有标准、尺度,只有喝酒没有标准没有限度,一个人的酒量有大有小但不要达到乱(醉酒)的程度。

酒是不可或缺之物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夏杜康造酒之说更是深入人心,酒与我们的生活生生相息。民间有言:无酒不成宴,无肉不开席。可见酒是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然而也有酒色财气,人生四戒之说。把酒名列其中究其原因是酒后无德之人失去了自控能力,失去把酒言欢、高山流水之姿,尽现泼皮耍赖、妄语不休之丑态。那么能够在酒桌上有所自控,尽其情义而又能言谈举止包含雅致,乃是翩翩君子之所为,正如先贤孔子所言唯酒无量,不及乱。

文人墨客多爱酒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酒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确存在不利的一面,但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适量饮酒,小而言之可以舒筋活血,强身健体;增加友谊,调节气氛;其次,酒也能激发人的创作思维和想象,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成为传世珍品。

文学作品中不乏对酒的描写,《水浒》中林冲借酒驱寒、借酒浇愁、借酒泄愤,将酒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涵;《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等。诗歌中的酒更是不胜枚举,如陶渊明的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古代的文人墨客几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不及乱

酒都是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人们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寻求一种快感,得到一种满足。但还是奉劝一句,酒好莫贪杯!正如孔子所说:美哉,唯酒无量,不及乱。这里的酒不及乱,就是给后人定下了酒德的基本规范:饮酒不限量,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不至于醉,不乱为限。心不乱、语不乱、形不乱、行不乱。

西周时期,周公曾禁酒,春秋时期,孔子对饮酒有了自己的鲜明见解,唯酒无量、不及乱。至现代,酒风大盛,饮酒方面很多人多有纠结,不妨读一读孔老夫子的酒论,也许会有醍醐灌顶之效。

失眠者切勿以饮酒助眠


失眠者切勿以饮酒助眠

睡前饮酒容易造成胃不和,不仅会影响胃肠消化功能,还必然影响睡眠质量,使人休息不好,致使精神不振,久而久之对人体会造成诸多危害。

经常夜饮入睡的人,还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神经炎及肝脏疾病等。专家认为,人体生理节律要顺应昼夜阴阳之变化,方能不病。白天属阳、夜间属阴,而酒性属阳,性温热。夜主静,人入睡时,以静为主,不仅要外静,且内也要静,夜间饮酒必然扰阳,阳动则阴也不安,从而会导致人体气血紊乱,五脏六腑之阴阳失衡。

有人认为,睡前饮酒可助入眠。提醒失眠者切莫以饮酒助眠,应积极寻找病因,以求正确的治疗。健康人在夜间入睡前,也切莫在餐桌上贪杯好饮,否则,同样也会损害你的健康。

中国式理性饮酒的隐性逻辑:诗酒以观人


中国以酒观人的传统由来已久,以诗观人的事例也同样普遍存在。群居而坐,一觞一咏,俯仰天地,畅叙幽情,真性情所致,于是乎彼此引以为知己,推心置腹,以酒见性,以诗展才,群情熙然,成就一段段流传千古的雅聚佳话,这大概是国人对于社交活动中的饮酒最为向往的境地,但它同时也是中国式理性饮酒的隐性逻辑。

以酒观人最初仅是考察帝王诸侯将相士大夫德行的一面镜子,防止沉湎于酒而亡国误家,但到了诸葛亮的《将苑知人性》中,却正式变为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将苑》是现存的诸葛亮兵法。诸葛亮素以知人善任、用兵如神著称,《将苑》第3-11章专门论述如何考察和选拔将材,其中知人性排在了第一位,而醉之以酒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南北朝时期,人物品评之风盛行,以酒观人的事例不在少数。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局动荡之下,有的人滥饮无度以至于无用之极,譬如刘伶病酒;有的人饮酒辄醉,以真性情示人以磊落坦荡,如阮籍;但也有人饮酒有节,谨言慎行以自保,如山涛。山涛,字巨源,就是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重的主人公。据说山涛酒量惊人,饮酒八斗才会醉。晋武帝司马炎想试试他的酒量,就在一次宴会上为山涛准备了八斗酒,然后在喝酒的过程中再偷偷添加,但山涛喝了八斗酒之后就不再喝,任凭所有人怎么劝,就是不肯再多喝一口。竹林七贤当中,山涛的政治成就最高,与他超凡的自制力不无关系。诸葛亮把醉之以酒作为洞察人之本性的方法,因为这可以更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当然,这与今天普遍存在的用闷酒来考察诚意甚或忠诚的粗暴方式,不可同日而语。

以酒观人是为了检视一个人的性情和自控能力,而以诗观人的作用则更加多样。中国诗歌批评史上自古主张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泛指内心的一切理性、感性的活动,言则是表达方式。内心情感翻滚,灵感迸发,忍不住用语言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如果语言不足以表达,可以唱出来,或者咏叹一声,还不足以表达,就用手舞足蹈的形体语言表达。当然,敬酒的时候,也会用一切都在酒里来体现满满的诚意。于是乎,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了兴、观、群、怨的作用。兴,是触景生情,以景物来比拟、兴发内心的情感;观,可以用诗歌来洞察人性、观察世事万事万物,风俗世故,兴衰成败;群,把饮酒赋诗作为社交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加速群体共同爱好的形成;怨,是诗人不平则鸣,怨刺上级或者社会,然后静待他人的赏评。

无论兴、观、群、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酒的作用极为奇妙,而以诗酒观人的传统就这样渐渐就形成并流传下来。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案例。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描写了当时最富盛名的八位酒仙,即贺知章、汝阳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一时传为佳话,但他本人并未参与过这样的聚会,所以创作素材大抵也是听人传说后搜集整理而成。史料记载,他主要和李白相熟,一起饮酒的频次也高一些。但诗中主要以呈现盛唐长安的豪放之气为主,八位酒仙在杜甫的笔下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但细究起来,笔法不无夸张渲染之处。根据笔者的经验,张旭三杯草圣传,比较真实,也符合书法创作的客观规律。焦遂在史书上鲜有记载,也没有留下名篇佳作,但根据《饮中八仙歌》的描述,饮酒五斗之后才兴奋得起来,高谈阔论、语惊四座,可能是大脑缺酒的那种。但最有名的那句李白斗酒诗百篇,显然是文学创作的夸张手法,只不过是为了表现李白才华横溢而又狂放不羁的形象而已。

诗和酒都是中国社交活动的重要媒介,但二者相遇,有时相得益彰,有时却怪诞不经。《饮中八仙》描写的是中国文人士子放浪形骸的一面,行为艺术本身又经过诗人的渲染,它显然不符合理性饮酒的风尚,也偏离了以诗酒社交的真正意义。但后世却经常以此作为劝酒的佳句,也经常令笔者哭笑不得。

以诗酒观人,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在饮酒的过程中,丰富饮酒的内容,拉长饮酒的时间,提高饮酒的气氛,叫人轻松惬意而又内心兴奋,既达到了增进了解的目的,使彼此可以看清对方真实的形象,而又降低了醉酒的风险,以及快速饮酒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过度饮酒有害健康,过度饮酒的后果?


酒在古代也被称之为是“百药之长”,适当的饮酒更能对于身体有很多帮助。可若是酒喝多了,也会对脾脏造成很多的压力与负担,身体疾病也随之而来。

那么,本期酒文化了解过度饮酒的后果。

早在元代,医学家胡思慧就将酒的利弊总结为“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是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这段话基本上把饮酒的利弊都恰如其分地说出来了。

过量饮酒最明显的危害就是人们常说的醉酒,实际是酒精中毒。如果是慢性中毒,可以导致心脏跳动加速,血管硬化,动脉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大脑功能衰弱;酒精刺激胃,破坏黏膜,因此好酒之徒多有胃病,严重的造成胃溃疡,长期溃疡会引起癌变,后果不堪设想。

酒精刺激下,血液循环加快,过量的饮酒会造成大量的热急剧散发。散发后人体热量不足,更容易得感冒一类的“小病”,而现代认为这类小病是大病的前奏。急性酒精中毒,可以使人中枢神经麻痹或心脏麻痹,可以诱发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脑血管破裂。

这些都是直接威胁人的生命的可怕症状,更不用说因酒失误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了。最近报纸上看到美国某地举行的“饮酒大奖赛”,第一名是一个24岁的青年人,但他由于深度酒精麻醉而死亡。

酒成瘾以重体力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较低者为主要高发人群,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40~50岁左右是高峰。除了一次饮酒过量所造成的即刻性影响(俗称为酒醉)之外,一再不断大量饮酒会造成多种严重的长期性疾病,饮酒对各种人体器官的影响如下。

长期大量饮酒,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肝硬化。有病的肝脏不再对来自消化道的营养加以处理,也无法再处理摄入人体的药物。肝硬化的症状很多,而且是扩散性的,这些症状包括水肿(液体滞留,腹胀),黄疸(皮肤及眼白发黄)。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没有症状,有人可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还会有肥胖、肝脏肿大等体征。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等,且有明显的体重减轻。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症状。

过度饮酒有害健康 过度饮酒的后果


酒在古代也被称之为是百药之长,适当的饮酒更能对于身体有很多帮助。可若是酒喝多了,也会对脾脏造成很多的压力与负担,身体疾病也随之而来。

早在元代,医学家胡思慧就将酒的利弊总结为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是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这段话基本上把饮酒的利弊都恰如其分地说出来了。

过量饮酒最明显的危害就是人们常说的醉酒,实际是酒精中毒。如果是慢性中毒,可以导致心脏跳动加速,血管硬化,动脉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大脑功能衰弱;酒精刺激胃,破坏黏膜,因此好酒之徒多有胃病,严重的造成胃溃疡,长期溃疡会引起癌变,后果不堪设想。

酒精刺激下,血液循环加快,过量的饮酒会造成大量的热急剧散发。散发后人体热量不足,更容易得感冒一类的小病,而现代认为这类小病是大病的前奏。急性酒精中毒,可以使人中枢神经麻痹或心脏麻痹,可以诱发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脑血管破裂。

这些都是直接威胁人的生命的可怕症状,更不用说因酒失误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了。最近报纸上看到美国某地举行的饮酒大奖赛,第一名是一个24岁的青年人,但他由于深度酒精麻醉而死亡。

酒成瘾以重体力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较低者为主要高发人群,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40~50岁左右是高峰。除了一次饮酒过量所造成的即刻性影响(俗称为酒醉)之外,一再不断大量饮酒会造成多种严重的长期性疾病,饮酒对各种人体器官的影响如下。

长期大量饮酒,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肝硬化。有病的肝脏不再对来自消化道的营养加以处理,也无法再处理摄入人体的药物。肝硬化的症状很多,而且是扩散性的,这些症状包括水肿(液体滞留,腹胀),黄疸(皮肤及眼白发黄)。

酒精性脂肪肝。一般没有症状,有人可出现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还会有肥胖、肝脏肿大等体征。酒精性肝炎。患者发病前往往短期内曾大量饮酒,临床表现除了有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外,还有发热、腹痛、腹泻等,且有明显的体重减轻。患者可出现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高等症状。

健康的饮酒方式


健康的饮酒方式

酒虽好,可不能贪杯的。经常大量饮用酒的人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下面分享下健康的饮酒方式。

在酒桌上要慢慢喝酒,不时地停顿一下,喝酒时不要喝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以免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不管是白酒、黄酒,加温后饮用:一是芳香适口;二是可挥发掉一些沸点低的醛类有害物质,减少有害成分;一面饮酒,一面进食,酒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酒精受胃酸的干扰,吸收缓慢,就不易酒醉;饮酒后体内的葡萄糖在洗澡时会被消耗掉,引起血糖减少,体温急剧下降,且酒精会抵制肝脏正常的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贮存的恢复,以致危及生命。

如果喝酒也是迫不得已,那么酒掌握好以上这些喝酒小技巧。

健康饮酒的方法


健康饮酒的方法

科学的饮酒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健康饮酒的目的,那么健康饮酒需要了解下面一些基本常识。

1.饮酒温度: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2.饮量适度: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害利之所以有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一般来说,以各人的体重为标准,一公斤体重喝一克酒为宜。

3.饮酒时间:

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4.空腹不宜饮酒:

空腹饮酒容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多种病变。人体会很容易出现低血糖,进而头晕、出冷汗、心悸,严重者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

如果在实在必须应酬,建议白酒首选酱香型白酒,让你喝酒也能健康。

冬季饮酒实用指南:这样饮酒更健康!


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季的余音伴随着残叶的落尽逐渐远去,四季轮回,我们又走过了一季。在冬季叩响门扉的时刻,我们愈发渴望温暖;长夜漫漫北风肃杀,我们也愈发渴望能够围坐在红泥小火炉边,问一句身畔的人: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近日,北京发布了寒潮和大风蓝色预警,气温骤然跌破冰点,冬天真的来啦。冬季是一年当中白酒销量最高的时候,呼朋唤友,喝一杯美酒暖一暖身心。那么在冬季,怎样饮用白酒才是正确的方式呢?如何才能喝好、喝美、喝出健康呢?下面就请跟随凤凰酒业君一起走上探索之旅吧!

会须一饮初冬酒,寒来最宜饮温酒

众所周知,冬季喝白酒的好处有很多,例如驱寒除湿、舒经活血、开胃消食、缓解疲劳、促进新陈代谢等一系列益处。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应该能知道,书中好汉们在喝酒的时候,往往喜欢说,温一壶酒来,冬天,天寒地冻,把要喝的酒用温水烫过,这样不会因为冷酒而伤到五脏,这种饮酒方式在《红楼梦》中也一再被突出强调。

当然,酒也不要烫的过热,否则会严重影响口感。那么,白酒要温到多少度最适宜饮用呢?答案是30℃~40℃为佳。因为白酒的温度过高,酒内的芳香酯就会遇热挥发,酒香变淡,自然味道也会大打折扣。喝一壶温酒,即保暖又健康,真正是人间一大乐事。

白酒虽好,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体质的人群,例如肠胃不适、过敏体质、三高病症等,建议咨询医生是否可以饮酒,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盲目饮酒,尤其在选用药酒时,更要小心谨慎哦。一般而言,白酒科学的饮用计量为个人体重的千分之一,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喝得舒服,而且还不伤害身体,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三杯两盏淡酒,喝酒前、中、后都有大学问

一、饮酒前

冬季饮酒之前,最好提前进食。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减少身体对酒精的直接吸收。

尤其在应酬等需要大量饮酒的时候,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没有条件先吃点东西垫垫底,最好也是一边吃菜一边喝酒。

二、饮酒时

饮酒过程中,尽量多摄入膳食纤维,因为它可减缓或减少人体对酒精的吸收,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海带、木耳、、洋葱、大白菜等都属于膳食纤维高的菜肴。下酒菜里最好有一两款甜菜,这样既能中和酒味的辛辣,对身体也十分有益处。糖花生米、糖醋排骨都是不错的选择。

酒桌上不要劝酒、拼酒,要文明、理性、健康地饮酒,大家量力而饮,享受白酒的魅力,宾主尽欢,岂不乐哉。

三、饮酒后

酒后不要大量饮用咖啡,以免缺水加剧;也不要喝浓茶,茶会让心脏过于兴奋,并且对肾脏不利;不要喝汽水,以免加快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对肝脏不利,还会诱发急性胃炎等病症。

酒后不要立刻洗澡,冷水热水都不宜。洗热水澡或者蒸桑拿容易导致热气在人体聚集不散发,加重醉态,导致恶性呕吐甚至晕厥。洗冷水澡,非但不能醒酒,还会使肝脏因来不及补充血液中消耗的葡萄糖,加上冷水刺激,血管收缩,易患感冒,甚至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等。

酒后不要睡电热毯。饮酒过量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散失增多,容易使人浑身发冷。此时应该保暖,可以选用羽绒被或热水袋,或多喝热水。千万不要睡电热毯,尤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酒后血管扩张,心率、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绞痛等疾病。

酒后不要立刻睡觉。酒精要靠肝脏消化,睡觉时人体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对肝极其不利。建议酒后先行静坐休息。饮酒过量时,更不要任其自然入睡,因为容易产生危险,这种情况最好家人朋友能陪伴其左右,每隔两小时叫醒醉酒者,多喝温热的白开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

都说秋收冬藏,冬天是个内敛又含蓄的季节。冬天到了,家更显得温暖、友情更显得暖心、爱情更显得醉人。冬天无疑也是回归自我的季节,温一壶好酒,总有知音会闻着酒香而来,踏雪寻梅,共谋一醉,这样的日子才是人生呀。

适量饮酒的惊人好处


适量饮酒的惊人好处

公元2000年一位九十多岁的退休大学教授重新长出了新牙,并且连指甲也换成了新的。很难想象九十多岁的老人看着就像六七十岁的样子,老人的牙齿其实已经在多年之前全部自然脱落,突然发现长出了新牙,乐的合不拢嘴,连手指甲也是焕然一新。经过询问才知道老人经常饮酒,每天都会喝上一二两白酒,老人还喜欢活动,足球、篮球、等多种体育项目都是老人所喜好的。

医学证明适量饮酒可以对人体产生真正的健康功效,比如降低胆固醇,强化智能,激发灵感等。如果你是一名达到法定喝酒年龄的成年人,每天晚上喜欢享受一杯黑皮诺(PinotNoir)葡萄酒,那你应该最能体会到适量饮酒的神奇效果。不过,如果你喜欢酗酒,那你可能跟酒的健康功效无缘了。适量饮酒对人体有以下好处:

1、降低有害胆固醇

营养学家和医学家都曾对法国悖论迷惑不解:法国人明明吃那么多高饱和脂肪的食物,但他们患冠心病的概率却那么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后来,研究人员发现,法国悖论的产生主要归功于红葡萄酒。红葡萄酒是法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它可以减少有害胆固醇,预防血栓,从而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女人每天应该喝一杯葡萄酒(100-150毫升),而男人可以喝两杯(200-250毫升左右)。

2、预防糖尿病

医学家希望人们记住,适量饮用的酒精饮料可以像其他食物那样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健康效应。最新的研究发现,对女人来说,酒精可以激发人体产生胰岛素,从而预防因血糖突然升高而导致的二型糖尿病。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到底多少量的酒精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3、激发大脑智能

葡萄酒可以提高人体有益胆固醇的含量,从而让血液更通畅地流向大脑。研究人员相信,适量饮酒或许可以扩大大脑的血管,提高血流量,抗击与痴呆症相关的有毒蛋白质。另外,酒精可以让脑细胞产生可控性压力,从而帮助它们更好地处理可能导致痴呆症的强大压力。

4、预防胆结石

胆结石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就是胆固醇。葡萄酒中的抗氧化物可以提高人体(包括胆囊)里的有益胆固醇含量,减少有害胆固醇,从而预防胆结石的产生。

5、控制体重

实践已经证明,长期适量饮酒(男人每天2杯,女人1杯)之后,人体可以有效地代谢酒精,不会引起体重增加。如果每周喝5-7杯酒,可以有效帮助减少吃零食和宵夜的次数,防止进食过量。比如,一杯淡味啤酒就可以让你的肠胃产生饱足感,控制食欲,但又不会带来过高的卡路里。

6、预防肿瘤

红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具有强大的健康功效,可以预防脂肪积累,降低胰岛素抗性,预防糖尿病。一些研究人员相信,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来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效果。它甚至还可以通过阻隔雌性激素的生长效应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7、强化骨骼

早上喝麦片粥的时候,一般人都喜欢加点牛奶进去。不过,你也可以用艾尔淡啤(PaleAle)来代替牛奶。很多啤酒,尤其是艾尔淡啤,包含大量的硅元素。啤酒中的硅元素跟牛奶中的钙元素一样,都可以强化骨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美国塔夫斯大学(TuftsUniversity)的研究发现,每天适量喝点啤酒或葡萄酒的人,不管男女,都比那些不喝的人具有更高的骨质密度。

乐酌解酒茶:传统酒桌文化正在被健康饮酒意识取代


众所周知,在中国,酒是各种社交应酬不可或缺的桥梁,酒后好办事也就是这么来的。在此之前,谁要是喝酒前后吃解酒药之类的东西会被耻笑,造成了大众宁愿醉酒伤身也不愿丢面子,由此才有了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话--男人喝酒伤身,女人忧愁伤心,一个酒鬼的背后,是一个或多个家庭在为此发愁。

喝酒不想醉酒,不伤害身体,要么尽可能的少喝,要么就使用解酒茶等产品是醒酒,不过,一个号称数百亿市场规模的酒后解酒市场,实际情况是开发率不足2%,几乎一片空白。除了环境逼迫解酒产业整体向护肝养胃的保健品方向发展缺乏解酒功能的聚焦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酒文化影响抵制,久而久之整个产业就成了见不得光的产业。

不好的传统总是注定要被打破的,乐酌解酒茶[关注官微了解更多--乐酌解酒(lezhuojiejiu)]率先打出健康饮酒、健康生活的理念,希望改变传统的喝酒者以解酒为耻的不良观念,正大光明的在2016年年底摆上了长沙及其周边地区各大公司、行业协会的年会酒桌之上,一边喝酒,一边喝乐酌解酒茶;因其当场快速解酒不上头的功效,赢得使用者的普遍欢迎。

(乐酌登陆2016年年底长沙各大协会年会酒桌)

以茶的形式出现在酒桌上,第一个就化解掉以往常规解酒药、解酒饮料直白的尴尬和丢面子。中国人就是普遍有个好面子的特性,即便想吃点解酒药防止醉酒也只敢私下偷偷摸摸的进行,而且一般是酒后吃,醉酒的痛苦早已加身,该误的事也早已误掉了,酒精早已被肝脏胃等吸收造成伤害,意义不大。这款刚刚推出的乐酌解酒茶,直接在酒桌上以喝茶的形式服用,既体面不失面子,也可以同步解酒醒酒,这是使用者喜欢的主要原因。

(乐酌解酒茶-湖南乐食科技有限公司)

绝大多数的喝酒人,不是为了醉酒而喝酒,亲友聚会也好,还是商务应酬也罢,讲究的是喝好不喝醉,毕竟醉酒误事、伤身不可取,更何况现代人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乐酌解酒茶负责人在2016年长沙酒水协会年会上表示。

社会上太多的醉驾事故、醉酒闹事伤人、生意人因醉酒误事弄垮企业、家庭因醉酒而破裂的现象早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酒又是情感的寄托,说禁酒肯对是不成熟的想法,那么健康饮酒必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从我国大众化白酒均走52及以下度数来看也可以得到佐证,另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抗拒抵触使用解酒产品醒酒也在表面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提升。

(东、西方地区解酒技术对比差异)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的解酒产业整体处于再起步阶段,欧美等西方国家是以奶蓟草为主要原料的解酒药品,日本是以姜黄为主的解酒产品,而在中国,则多以葛根葛花、枳椇子等中药茶为主;而上文提到的乐酌解酒茶则是新技术解酒方式的典型代表,其通过引进日本高端生物酶技术,从黑茶中提炼生产出人体解酒所需的解酒酶(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补充给人体,在胃里同步分解酒精防止醉酒,这与国内其他药理性的解酒产品有本质的提升。

酒,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承文化,然而醉酒误事伤人也成为更多家庭担忧的焦点,少喝点酒,注意身体等早已成为家人关怀亲人的口头禅。就笔者此前在街头随街调查来看,对于健康饮酒、及时解酒护身的需求普遍较高,国家、政府、各大社会公益组织、医生们也都在倡议,喝酒小酌怡情益身,醉酒这个事,也绝对不可能依靠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就能杜绝的,需要全社会对健康饮酒观念的认可,路虽刚刚起步,但一定是酒及解酒产业的一个新高度发展。

饮酒七戒


(一)饮时心境要好

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部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情人徐坷在《情裨类钞》中谈到饮食卫生时说:『于饮食而讲卫生,宣研究食时之方法,凡遇愤怒或夏郁时,皆不宜食,食之不能消化,易于成病,此人人所当切戒者也。』饮酒更应如此,按中医的理论说,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面红耳赤,头痛头晕,如再饮酒,加上乙醇的作用,势如火上浇油,更宜失控,以致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古人为使饮酒时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也摸索出了至今看来仍可仿效的办法:

选择合适的时间:如凉月好风,袂雨时雪;花开满庭,新酿初熟;旧地故友,久别重逢时饮酒,可达到宾主奸欢的愿望;而在日灸风燥,渡阴恶雨;近暮恩归,心情烦躁,不速客至,而有他期之时,则不宜饮酒。选择合适的场合:无论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场合,还是在宅舍酒楼,只要使人感到幽雅、舒畅,便是饮酒的最佳场合。古人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之习,颇喜在游览观光中饮酒。因此,他们饮酒的处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闹市之肆,而在山峦之巅、溪水之畔,或在郊野之中,翠微之内.,周穆王畅饮于昆仓瑶池,无为子独酌于莲花峰上,何点致醉于钟山之阿,桓温置酒于龙山之顶,客于舟中,李白长歌吟松风,杜牧与客把酒上翠微,等等。置身于这秀丽的山光水色之中,呼吸著新鲜空气,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饮兴自然倍增。襄阳的好风日、石鱼湖的大浪,使得唐代诗人王维和元结浮想联翩,发出了留醉与山翁、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的欢声;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更使宋代文人苏轼赤壁江中畅饮竟夕,写下了千古流芳的《赤壁赋》;李白也用路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闭不去,争拂酒筵飞的诗句描述了在湖光山色、白鸥拂筵翻飞的令人陶醉的意境中饮酒的欢乐。其情趣,确实是在高堂明烛下所难以领略到的。聚饮:明末情初人张潮在为其友黄九个的《酒社刍言》所作的小H中,就提到了友人聚饮的好处:盖知己会聚,形骸礼法,一切都忘。惟有纵横往复,大可畅钗情怀。徐坷也认为:食时宜与家人或相契之友,同案而食,笑语温和,随意谈话,吉者发舒其意旨,听者舒畅其胸襟,心中喜悦,消化力自能增加,最合卫生之旨。试思人当谈论快适暗,饮食增加,有出于不自觉者。当愤怒或愁苦时,有撰当前,孑食自鲍。其中之理,可以深长思焉。聚食、聚饮对一般人尚且有如此好处。对老年人来说就更为重要了。老人最忌寂寞。我们现代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老人们可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以达到娱乐、养生的目的。古代就不同的,古人除了儿孙绕膝之外,大部喜欢与友人相聚饮酒以为乐。其实他们聚饮的目的也并不在于吃喝,而主要在于活动筋骨、舒畅身心。据史籍记裁,西汉宣帝时(公元前七十三)前四十九年一,太傅疏广、少傅疏受告老离职后,便不措金银,经常卖金买酒与故旧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极喜以酒会友,在他七十岁那年,他还邀约了胡杲、吉畋、郑株、刘真、处真(原待御史)、张浑、锹兼暮、卢喜(原河南尹)八位老人,宴集于洛阳,聚会欢饮,一时成为美谈。后人参称其为九老会,并给九老固;北宋的补相李,退休后也仰学白居易,组织了新的九老会。太尉文彦博留守洛阳时,也召集洛阳城中年高望采者十三人为耆英会;南未的史浩,八十大意时,也曾置酒高会,与他八十四岁的姐姐和六、七十岁的弟弟们欢聚一堂,极了一时之盛。这种老龄聚饮之风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三月三日,十二位老人:钱陆灿、孙栩、盛符升、徐乾学、徐秉义、尤个、何桀、黄与坚、王日澡、许赞缯、周金德、秦松龄又聚饮于遂园。十二人的年龄总共是八百四十二岁。为纪此盛事,著名的宫廷画家禹之鼎还特意绘制了一幅《逐园耆年楔饮图》。

(二)温酒而喝

古人饮酒多温热了喝。商周时期的温酒器皿等,便是有力的证明。酒为什么要温了喝呢?元人贾铭说:凡饮酒宜温,不宜热但喝冷酒也不好,认为饮冷酒成手战(即颤抖)。明人陆容在《菽固杂记》中记裁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尝闻一医者云:酒不宜冷饮颇忽之,谓其未知丹溪之论而云然耳。数年后,秋间病痢,致此医治之,云:公莫非多饮凉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饮醇酒。医云:丹溪知热酒之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热酒固能伤肺,然行气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无伤,而胃性恶寒,多饮之,必致郎滞其气。而为亭饮,盖不冷不热,适其中和,斯无患害。此二人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酒中除乙醇外,还合有甲醇、杂醇油、糠醛、丁醛、戊醛、乙醛、铅等有害物质。甲醇对视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会导致眼睛失明,摄人量再多会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点是64.7℃,比乙醇的沸点78.3℃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热,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气味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量吸人会出现头晕等醉酒现象,而它的沸点只有21℃,用稍热一点的水即可使之挥发。同时,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闰少丁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一是伤身体,二是乙醇挥发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三)饮必小咽

我们现代的许多人饮酒常讲究干杯,似乎一杯杯的干才觉得痛怏,才显得豪爽。其实这样饮酒是不科学的。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吕氏春秋》说:凡养生,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明龙遵钗在《饮食绅言)中说:喝酒不宜太多大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肺是心、肝、脾、肾、肺五脏中最重要的部分,好比帝王车子的车盖,特别不能损伤。情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也说: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允不可伤。且粗速无品。徐坷也认为:急盥非所宜,吃饭、饮酒都应慢慢地来,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致于给脾胃造成过量的负担。《调鼎集》中更明确地说:酒忌速饮流饮。

(四)勿混饮

元人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说: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养生者亦未赏不害生也。一酒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合有乙醇外,还合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清升录》曾行诚人们: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井举一例说:宛叶书生胡适,冬至日延客,以诸家群遗之酒为具。席半,客恐,私相告戒,适疑而问之,一人曰:某忸君家百氏浆。另外,药酒也不宜用作饮宴用酒。药酒中一般合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如作饮宴用酒,某些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矛盾,令人不适。

(五)空腹勿饮

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当然,饮食后也不宜饮酒。

(六)勿强饮

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张潮在黄九个《酒社刍吉》小引中说: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惟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然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为劝之哉。故恩谓不问作主作客,惟当率喜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情人阮葵生在所撰《荼余客话》中引陈畿亭的话说:饮宴苦劝人醉,荀非即是客人,不然,变意谷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懦雅,概有斯致。夫惟府井仆役,以通为恭敬,以谵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言语中虽然合有轻侮劳动群泉之意,但他说的不要劝人醉☆印是极为可取的。

(七)酒后少饮茶

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可以解酒。其实则不然。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未彝尊也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今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孪现代科学已证实了他们所说的酒后饮茶对肾脏的损害。据古人的养生之道,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与白萝熬汤解酒。

饮酒与健康


俗语常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逢年过节,亲朋宴请,迎宾喜庆等都少不了酒,酒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人们传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使者。而只有充分了解饮酒对人体健康的益害,掌握科学的饮酒品质、数量和方法,才能使您在酒中获得真正的乐趣。
[饮酒的利与弊]
酒具有两重性,饮之得当,会使人体健康,给人们带来欢乐;饮之不当,又常常给人带来痛苦和疾病。那么,怎样来把握这个度呢?饮之得当,一是不贪杯,这对健康人来说,既能活血,增加食欲,又能产生轻度的快感;二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后,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以避免病情加重和发生意外。饮之不当,酒精会降低大脑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进而抑制大脑,还会损伤胃黏膜。而长期持续饮酒,会造成慢性酒精中毒,使人智力、理解力、记忆力下降,手指颤抖,甚至精神反常,同时,还会引发脂肪肝和肝硬化。
[老年人饮酒是否有利健康]
老年人,尤其退休后,社会交往少了,儿孙们又常忙于工作,难免有孤独感,如果偶尔少许喝点酒,可以刺激食欲,增强血液循环功能,促进
老人的身心健康。酒以葡萄酒、低度白酒或药酒为宜,饮用量一般控制在:白酒每日25克内,或葡萄酒每日100克以内。老年人一旦饮酒过量,会有严重的后果,轻则引发各种症状,如心律过速、胃不适、脑出血等,重则死亡。夏天,适量饮用啤酒可调节胃口、解暑,但长期大量喝啤酒会导致肥胖、心脏扩大,形成所谓“啤酒心”。所以老年人饮酒一定要选择适宜的酒类和控制饮酒量。
[酒并非“愈陈愈好”]
酒经过较长时间的储存之后,会变得香醇滋润,美味可口。因为在储存过程中,醇类物质与有机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酯类物质,这两种物
质都具有各自的特殊香气,从而使酒气香醇沁人。但也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酒愈陈愈好”。一般优质酒以储存4~5年为最佳,如果继续
储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造成酒精度下降,酒味变淡、香气消失,乃至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将酒无限期地存放是不妥的。
[酒能御寒的说法不科学]
通常人们都认为“酒能防寒”,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酒精确能使体表的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至充血,皮肤温度升高,使人产生温暖的感
觉。但是,这种温暖感却不能持久,因为体表的血管越是舒张,热量的散发就越快,人反而会有寒冷感,寒颤、受凉或感冒。同时,酒对皮肤还有一定的麻醉作用,会使人的感觉变得迟钝,以致有些细菌或病毒趁虚而入,易引起其他疾病。所以,用酒来抵御寒冷是不科学的。
[茶水解酒不可取]
酒精对心脏有较强的刺激性,浓茶亦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在一起会大大加重心脏的负荷,能引起心率失常或心功能不全,因此心脏有疾患者切忌用浓茶解酒。另一方面,酒精被吸收后,最后被肾脏排出,此过程进行缓慢,一般需4~6小时。而茶中的茶碱可促使尚未氧化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损害作用,经常如此,危害性更大。因此,酒后切勿喝茶。

近古饮酒风俗!


进入明清以来,饮酒之风多是从古风遗传而来,虽有丰富,但未有大变。不过有的风俗,浸润日久渐渐成为了民族的生活习惯;有的则因为酒器和生产生活的变化而逐渐被淘汰。同时,多民族的交融、多文化的相互影响,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酒风走出部落,带给人们一些新奇的感受。

游乐、家庭饮酒

清朝政府严禁官员嫖妓。当时很多饰演旦角的男演员,也是容貌姣好,婀娜多姿,于是就有很多官员请他们唱戏喝酒,一时也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

在明清家庭饮宴中,特别是富贵家庭,女子饮酒也成风气。女子饮酒从酒类到酒器,样式都特别繁多,这在很多小说中多有描写,其中以《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的描写,最为细腻逼真。

其他酒风

在史料里还有一些记载,不过都影响不大,只好聊备一格。渔家饮酒,别具一格:暑月命客棹舟莲荡中,先以酒入荷叶束之,又包鱼蚱他叶内。候舟回,风熏日炽酒香鱼熟,各取酒及蚱作供,真佳适也。

南方尝酒,不同于北方,南方饮酒,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既烧,即揭瓶趋虚,泥固犹存。沾者无所知其美恶,就泥上钻一小穴,可容筋,以细角插穴中,酤者就吮角上,以尝酒味,俗谓之滴淋。

咂酒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喜爱的酒,施南人燕聚、苦饮以咂酒,盖亲而近之之意。此犹蛮俗也。咂酒者,以蜀秫和麦酿之,临饮则分受于尺许高之小坛内,注令满,设于庐舍之中。预截细竹一枝,约三尺许,通其书,插竹竖坛上,旁列一盎,用盛新汲之水。客毕至,主人以器挹水注坛,乃让齿德尊者,先就坛次,于上咂之。水尽则益,以酒尽为度。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