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美酒百科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百科:泸州特曲酒的发展历史》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泸州老窖的历史,与源远流长巴蜀酒文化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泸州,上古至秦朝时属于巴国。专家考证,巴人(包括泸州人)曾参加周武王发纣,建立奇功,得到封赏。其中尹吉甫是辅佐周宣王的重臣。作为全球尹氏华人公认的先祖人尹吉甫,是《诗经》的作者之一,也是古江阳人。到蜀汉时期,诸葛亮出兵江阳忠山时,使人采百草制曲,以城南营沟头龙泉水酿酒,其制曲酿酒之技流传至今。宋代酒业较为兴盛,熙宁年间酒课为“一万贯以下”,据《宋史》载泸州等地酿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侯夏而出,谓之大酒。”大酒系烧酒。诗人墨客留有赞酒诗文,黄庭坚曰:“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唐庚曰:“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杨慎曰:“江阳酒熟花似锦,别后何人共醉狂”,又曰:“泸州龙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怀,横舟自成趣”、张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元代泰定元年(1324)已酿大曲酒。明代万历十三年(1586)泸州大曲酒工艺初步成型。《泸县志》载:“酒,以高梁酿制者,曰白烧。以高梁、小麦合酿者,曰大曲。”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前后,“舒聚源糟坊”开业。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4个酒窖,其大曲酒脍炙人口。同治八年(1869)“舒聚源糟坊”改号为“温永盛糟房”,有大曲酒窖10个,其中6个建于1650年左右,4个建于1750年左右。清末白烧酒糟户达600余家,“民国以来减至三百余家矣。大曲糟户十余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温永盛、天成生为有名。泸州特曲酒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优质糯高梁,用小麦制曲,大曲有特殊的质量标准,酿造用水为龙泉井水和沱江水,酿造工艺是传统的混蒸连续发酵法。蒸馏得酒后,再用“麻坛”贮存一、二年,后通过细致的评尝和勾兑,达到固定的标准,方能出厂,保证了老窖特曲的品质和独特风格。此酒无色透明,窖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白酒百科:泸州老窖特曲酒
泸州老窖特曲于1952年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泸州老窖国宝酒是经国宝窖池精心酿制而成,是当今好的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四川泸州国窖广场,是具有400多年酿酒历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总资产近30亿元,生产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公司拥有我国建造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长、保护完整的老窖池群,1996年经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窖”。以其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酿酒史上的奇迹。泸州老窖特曲(大曲)是中国古老的四大名酒,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被誉为“浓香鼻祖”、“酒中泰斗”。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1916年至1926年间相继获南洋劝业会、北洋劝业会一等,上海展览会甲等奖状。1952年,在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四大名酒之一。在以后的历届评酒中,都蝉联全国名酒称号,并多次荣获国家金质奖。屡获重大国际17枚。其“泸州”牌注册商标是中国首届十大之一。经国家权威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认定,泸州老窖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近年来,企业还先后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国企业佳综合经济效益500强”等荣誉称号。泸州老窖以酒质优良名扬四海。泸州老窖酒之所以酒质优良,这和泸州地区优良的酿酒自然条件、陈年的老窖,精湛的工艺和考究的用料分不开。泸州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南部,气候温和,冬无严寒,雨量充足,空气湿润,这样的气候条件为酿酒微生物的繁衍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泸州用作窖池的黄泥细腻无沙,保水性强,筑成酿酒窖池即能保持窖内发酵产生的浆水不外泄,但渗入窖泥中的水份又足以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对水分和营养的需要。时间愈长,窖泥内微生物繁衍愈多,产出和积累的香味物质也就愈多,窖池本身也就成了酿酒过程中自然生香的香源。而对于酿制原料及其处理办法的要求也很高。酿酒原料要求是本地产红壳糯高粱,酿造用水是龙泉井水,制曲的原料小麦要处理成烂心不烂皮的梅花瓣,制曲的时间好是伏天,酿酒用的糠壳也必须是二四瓣开的新鲜粗壳。经过数百年酿酒生产,酿酒师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从选料、制曲、配料、发酵、蒸馏、储存、兑酒,每个生产环节都刻意求精,形成了一整套炉火纯青的精湛工艺。也正是这炉火纯青的精湛工艺,才使得泸州老窖酒获赠“此酒只应天上有,浓香绝拔冠天下”的赞誉。
白酒百科:古井贡酒的历史与发展
古井贡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在亳州的减店集,人们发现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洌甜美,人们用此井水酿酒、泡茶,回味无穷。相传,有个将军因作战失利,临死前将所用的兵器投入井里。谁知此后井水比先前更清淳透明,爽口润喉,所酿之酒,十里飘香,古井名声大噪,人们称之为“天下名井”。据史书记载,古井贡酒的前身是“九酝春酒”,为曹操令手下人酿造。后曹操将“九酝春酒”及酿酒方法“九酝酒法”献给汉献帝刘协,献帝大加赞赏,作为宫廷用酒。从此,亳州一带酿酒作坊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到了宋代,减店集已成了有名的产酒地,当地百姓至今还有“涡水鳜鱼苏水鲤,胡芹减酒宴贵宾”的说法。明代万历年间,阁老沈鲤在万历帝的庆典上,把“减酒”当作家乡酒进贡朝廷,万历帝饮后连连叫好,钦定此酒为贡品,命其年年进贡,“贡酒”之名由此而得。到了清末,特别是民国时期,百姓不堪重负,致使糟坊荒芜,工人背井离乡,古井也随之复殁。1959年,政府为了重振“贡酒”的雄风,多次拨款兴建古井酒厂,以恢复“贡酒”的生产。将那些失散的公兴糟坊的传人又聚集在一起,相继发掘出了南北朝时期的古井和明代酿酒用的发酵池,在采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运用了科学配方和技术革新,终于酿造出色、香、味俱佳,有独特风味,自成一家的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