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的度数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古代酒的度数》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里边武松过景阳冈喝酒那叫一个豪放,很多人会羡慕他那样喝酒的方式,殊不知当时他们喝的酒度数并不高!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较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
《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古代酒的度数知多少


众所周知,唐代大诗人李白很能喝酒,几乎可以说是千杯不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相信这句诗大家都听过,这里的“斗酒”可是十升的酒量,可见李白的善饮。其实斗酒不醉,固然有李白能喝酒的原因吗,但大部分是因为古代酿出来的酒,度数普遍不高,所以可以做到千杯不醉。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里边武松过景阳冈喝酒那叫一个豪放,很多人会羡慕他那样喝酒的方式,殊不知当时他们喝的酒度数并不高!

2023相关白酒知识:古代酒的度数


众所周知,唐代大诗人李白很能喝酒,几乎可以说是千杯不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相信这句诗大家都听过,这里的“斗酒”可是十升的酒量,可见李白的善饮。其实斗酒不醉,固然有李白能喝酒的原因吗,但大部分是因为古代酿出来的酒,度数普遍不高,所以可以做到千杯不醉。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里边武松过景阳冈喝酒那叫一个豪放,很多人会羡慕他那样喝酒的方式,殊不知当时他们喝的酒度数并不高!

古代的酒与礼仪


酒从很早之前开始,便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礼”密切相关。周代已称王所赐之酒为“礼酒”。“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相通,应非巧合。为防止饮酒过量而失礼,对其本身也制订了一套办法,称为“酒礼”。在朝廷宴席上专设有监督礼仪的职官。
《诗经-小雅-宾之初宴》中描述道:当与宴者未醉时,仪表庄重,举止得当。而一旦喝醉,则轻举妄动,举止失措,失去礼貌。较后写道:“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三爵不识,矧敢多又。”就是说宴席上有监察礼节的职官和史官,与宴者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却喝多了。醉了的本来不好,但反以不醉的为耻。他们对君臣小宴以三杯为限的礼制都不懂,况且敢于多次劝他们饮酒。
古代诸如朝廷和地方宴会、祭祀天地鬼神、大将出征、凯旋归来、对天鸣誓、节日庆贺等等,都有专门的饮酒礼制。而其中与平民以及一般知识分子较为接近的,则是宴会宾客、乡饮酒和上巳节的水边祓禊等活动仪式。
古代贵族宴会宾客必然备酒,并由宾中之一位年高有德望者先持酒行酹地祭神之礼,称为祭酒。后遂以“祭酒”为尊者之代称。演变至后世,京城太学校长亦被称为“国子监祭酒”了。
为表示对人材的尊崇,从周代开始,国家即订有“乡饮酒”之礼。《仪礼》中规定,各乡校学子学习满三年后,要考察各人的道德和技艺,然后将其中的贤者和能者推荐给朝廷,并由乡大夫主持设宴送行。在这种场合有一套敬酒和酬答的仪式。这种礼仪,也适用于乡大夫宴请地方贤者,以及州长宴请参加地方比试射箭的人。此外,作为五百户人家首领的党正,在每年底举行腊祭时,也召集乡绅行乡饮酒之礼。
古代统治者巧妙地借酒,为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礼教,染上了一层夺目的色彩和诱人的香气。酒在封建家庭的礼仪中,也被派有特殊用场。每年正月初一、冬至,以及每月初一和十五日的全家祭祖之礼上,都有家长给各神主斟酒并酹酒于地的项目。遇家庭大事,同样要举行此类仪式。在规范化的家用祭品中,也有酒注、酒杯等器物,看来已经成神的死人,也是离不开酒的。
与其说以酒祭神,倒不如说是人们一次春游野宴的机会。杜甫的《丽人行》,就记述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杨贵妃等贵族在这天于曲江池边恣意游乐、饮宴的情景。

古代酒的色泽


历史悠久,制酒技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白酒伴随历史一路走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物质遗存如出土的酒具,遗址、以及酒液等,非物质文化遗存除了文献记载、传说等外,有相当一部分体现在古典诗词之中。
古诗中,酒名、地名熠熠生辉,成为白酒历史文化中的恒久亮点。
在古代名人、诗人的笔下,对某一地方的酒多有赞誉,实际上所指的地名在今天看来也就代表着酒名,因为古人还没有象今天一样推出如许多的白酒品牌。
古代的酒是什么颜色,白的?绿的?清的?浊的?莫衷一是。
古代的酒是白酒:李白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喜笑牵人衣。
古代的酒是绿色的,王维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夜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又有俗语曰灯红酒绿。
古代的酒是浊的,范仲淹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来勒归无计。
三国演义开卷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代的酒是清的,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究竟古代的酒是什么色泽,也许因原料的不同导致各种颜色的酒都有。

龙舌兰酒的度数


龙舌兰酒又名特基拉、墨西哥特产名酒,通常龙舌兰都是用于鸡尾酒中作为基酒(六大烈酒就是六大基酒),一般市面上的龙舌兰酒的度数都在40度上下,味道主要是辣而苦,给人感觉很浓烈很呛,是一种非常凶烈的酒,所以有人非常喜欢也有人非常讨厌。
相关推荐:世界知名龙舌兰酒品牌有哪些?、龙舌兰酒度数?龙舌兰酒怎么喝?


当龙兰汁经过发酵过程后,制造出来的是酒精度约在5%到7%之间、类似啤酒般的发酵酒。传统酒厂会以铜制的壶式蒸馏器进行两次蒸馏,现代酒厂则使用不锈钢制的连续蒸馏器,初次的蒸馏耗时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制造出来的酒其酒精度约在20%上下。第二次的蒸馏耗时三到四小时,制造出的酒,拥有约55%的酒精度。


小编整理了一下各种品牌龙舌兰酒度数:40度墨西哥豪帅快活特醇金标龙舌兰酒,40度墨西哥豪帅快活特醇银标龙舌兰酒,40度墨西哥雷博士金龙舌兰,35度墨西哥懒虫银龙舌兰,38度墨西哥奥美加金龙舌兰酒,40度墨西哥好运龙舌兰酒,38度法国天使龙舌兰酒,38度墨西哥奥蓝岱银龙舌兰酒。

酒度数的定义


酒度的定义是指酒中纯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如某酒100毫升中纯乙醇含量为10毫升,这种酒的酒度就是10°,但容量是随温度高低有所增减的。我国规定是在温度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毫升酒中纯乙醇含量多少毫升,是为该酒的酒度。像长城干白及干红葡萄酒,在瓶外标纸下角,印有11%(V/V)的标记,这就是该葡萄酒在20℃时酒度为11°(V/V指的是容量比)。
酒的酒度多少,并不是、也不能代表着酒的质量风味的优与劣,只是说明酒的乙醇含量。尤其是蒸馏烈性酒,如我国烧酒(现称白酒),并不是酒度越高越好,实际上,酒度越高对人体的刺激也越重,高酒度作为过酒瘾来说尚可起些效果,但饮酒应当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享用,所以应提倡文明饮酒。
饮酒的主要作用在于助兴,促进和谐、融洽、热烈、盛情的气氛。所以在邀酌、宴聚、庆贺、婚嫁、节日、餐食中,酒成为不可少缺的一种嗜好性饮料食品。
酒(除果酒)是一种耗用粮食较多的嗜好性饮料,其酒度的高低也标志着耗用粮食的多少,高酒度耗粮多,低酒度耗粮少,且蒸馏烈性酒(白酒)相对营养成分不如发酵酒(黄酒、啤酒、果酒、葡萄酒)。为此,在酒的发展方向上,一再提出要低度化的问题。低度主要是指要发展低酒度的发酵酒种,当然白酒的低度化也不是没有界限,首先必须注意的是要保持蒸馏酒本身的特色。
进入90年代以来,啤酒发展迅速,已形成在我国饮料酒中前列大酒种,低度白酒(指40°以下)增长的幅度也较快。据1996年我国饮料酒产量统计,啤酒产量已占全部饮料酒的64.2%,低酒度白酒产量约占全部白酒产量的36%。与过去相比,在酒的消费上,由较单纯的只着重饮高酒度的白酒已转变为乐于饮用发酵的低度酒。与国际上相比,经过多年酒产品结构的改革,白酒在饮料酒总量中比重在较大下降,由70年代末占75%左右下降到1996年只占30.2%,但还嫌所占比重大,因国际上蒸馏烈性酒(包括白兰地、威士忌、兰姆、伏特加等)只占全部饮料酒的7%左右,如此在进一步压缩白酒所占比重上,还有不少工作待于深化。啤酒是国际上的较大酒种,在全部饮料酒中约占45%左右。我国啤酒发展迅猛,相对而言,其他发酵酒种(如黄酒、葡萄酒、果酒)发展较缓慢。葡萄酒、果酒是国际上第二大酒种,占全部饮料酒中约25%左右,对此酒种国内尚待下力量求得有较大发展。
白酒是民族传统性酒种,过去传统上一般酒度为60°~65°,有些瓶装酒如茅台在54°左右,东北地区过去散装白酒50°,两广地区过去散装米白酒40°左右。如何划分白酒酒度的幅度,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习惯上可认为50°以上(含50°)为传统白酒的酒度;40°以下(含40°)的白酒为低酒度白酒;介于40.1°~49.9°的白酒为中酒度白酒。
黄酒也是民族传统性的酒种,是我国历史上较悠久的发酵酒,其中绍兴酒可称为代表我国饮料酒的国酒。黄酒营养丰富、历史长久、性能广泛(可三佐、三饮)、蕴含酒文化博深,可以外销,相对来说用粮也尚少,是一个很具发展前景的酒种。黄酒根据含糖量的多少,分为干、半干、半甜、甜、浓甜5类。干酒指元红类黄酒,酒度在12°~15°,半干酒指加饭类黄酒(为黄酒中代表产品),酒度为15°~16°,半甜酒、甜酒指善酿类黄酒,酒度在16°~18°,浓甜酒指香雪(沉缸、封缸)类黄酒,酒度在18°~20°。
葡萄酒(包括果酒)酒种分为干、半干、半甜、甜4类。此外还有起泡葡萄酒和加香葡萄酒,依色泽又可分红、白、桃红3种类种。干与半干酒,酒度为10°~12°,半甜与甜酒酒度为12°~15°,甜酒的酒度还可再高些至18°。
啤酒酒种不是以酒度来区分。一般市售11°~12°的黄啤酒,是指未发酵的原麦芽汁的外观糖度为11°~12°(外观糖度与真正糖度有区别,因除含双糖、单糖外,还包括有短链糊精、微量果胶及可溶性蛋白等,故数值偏大些),其成品酒度为3°~4°。对于无醇啤酒,较好称为微醇啤酒,因不是不含乙醇,而是含量极微,一般在1°左右。

古代酒上的礼仪标准


酒从很早之前开始,便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礼”密切相关。周代已称王所赐之酒为“礼酒”。“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相通,应非巧合。为防止饮酒过量而失礼,对其本身也制订了一套办法,称为“酒礼”。在朝廷宴席上专设有监督礼仪的职官。
《诗经-小雅-宾之初宴》中描述道:当与宴者未醉时,仪表庄重,举止得当。而一旦喝醉,则轻举妄动,举止失措,失去礼貌。较后写道:“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三爵不识,矧敢多又。”就是说宴席上有监察礼节的职官和史官,与宴者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却喝多了。醉了的本来不好,但反以不醉的为耻。他们对君臣小宴以三杯为限的礼制都不懂,况且敢于多次劝他们饮酒。
古代诸如朝廷和地方宴会、祭祀天地鬼神、大将出征、凯旋归来、对天鸣誓、节日庆贺等等,都有专门的饮酒礼制。而其中与平民以及一般知识分子较为接近的,则是宴会宾客、乡饮酒和上巳节的水边祓禊等活动仪式。
古代贵族宴会宾客必然备酒,并由宾中之一位年高有德望者先持酒行酹地祭神之礼,称为祭酒。后遂以“祭酒”为尊者之代称。演变至后世,京城太学校长亦被称为“国子监祭酒”了。
为表示对人材的尊崇,从周代开始,国家即订有“乡饮酒”之礼。《仪礼》中规定,各乡校学子学习满三年后,要考察各人的道德和技艺,然后将其中的贤者和能者推荐给朝廷,并由乡大夫主持设宴送行。在这种场合有一套敬酒和酬答的仪式。这种礼仪,也适用于乡大夫宴请地方贤者,以及州长宴请参加地方比试射箭的人。此外,作为五百户人家首领的党正,在每年底举行腊祭时,也召集乡绅行乡饮酒之礼。
古代统治者巧妙地借酒,为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礼教,染上了一层夺目的色彩和诱人的香气。酒在封建家庭的礼仪中,也被派有特殊用场。每年正月初一、冬至,以及每月初一和十五日的全家祭祖之礼上,都有家长给各神主斟酒并酹酒于地的项目。遇家庭大事,同样要举行此类仪式。在规范化的家用祭品中,也有酒注、酒杯等器物,看来已经成神的死人,也是离不开酒的。
与其说以酒祭神,倒不如说是人们一次春游野宴的机会。杜甫的《丽人行》,就记述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杨贵妃等贵族在这天于曲江池边恣意游乐、饮宴的情景。

浅谈我国古代的酒名


我国是世界上酿酒较早的国家之一,由于年代不一,地域各异,因此流传下许多酒的称呼和美名。
较早的酒名为“酉”(yǒu)。相传夏禹仪狄制出了浓烈甘甜的酒叫“旨酒”。夏朝第六代王少康发明了“秫(shú)”。殷商时期是我国酿酒史上的重大发展时期,所酿造的酒品类繁多,见于甲骨文的有“酒”、“鬯(chàng)”、“醴(lǐ)”、“醇”等。西周时期有“春酒”、“浆”、“酾”等,较知名的为“五齐”与“三酒”。春秋战国时期酒又有了“乳”、“桂酒”、“椒浆”等酒名。
汉代正月酿造、八月始成的酒称之为“酎(zhòu)”、“九酝”。魏晋南北朝时期,酒禁大开,酒类品目颇多,有“忘忧”、“欢伯”、“千里醉”、“梨花春”等。唐代出现了“烧酒”之名,根据酒的清浊浓淡,又有“圣”、“贤”、“愚”、“君子”之名。宋代出现了“老酒”、“古辣泉”、“昆仑觞(shāng)”的酒名。“白干”之类的烈酒被认为出现于元朝建立前后,元人称“汗酒”、“烧酒”。清代酒名愈益增多,南酒有绍兴的“女儿红”、“老酒”,苏州的“福贞”,宜兴的“红友”,扬州的“木瓜”,浙西的“浔酒”,高邮的“五加皮”;北酒则有山东的“罗酒”,沧州的“沧酒”,山西的“汾酒”、“人参酒”,北京的“噆(zǎn)”。

古代的酒有颜色吗?古代的酒都是什么颜色的?


古代的酒是用什么酿造的,古代的酿酒工艺有哪些,古代的酒度数有多高,这些问题已经在追问中有了结果,可是古代的酒有没有颜色呢?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古代的酒有颜色,那么古代的酒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白酒伴随历史一路走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物质遗存如出土的酒具,遗址、以及酒液等,非物质文化遗存除了文献记载、传说等外,有相当一部分体现在古典诗词之中。
古诗中,酒名、地名熠熠生辉,成为白酒历史文化中的恒久亮点。


在古代名人、诗人的笔下,对某一地方的酒多有赞誉,实际上所指的地名在今天看来也就代表着酒名,因为古人还没有象今天一样推出如许多的白酒品牌。
古代的酒是什么颜色,白的?绿的?清的?浊的?莫衷一是。
古代的酒是白酒:李白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喜笑牵人衣。
古代的酒是绿色的,王维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夜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又有俗语曰灯红酒绿。
古代的酒是浊的,范仲淹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来勒归无计。
三国演义开卷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代的酒是清的,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究竟古代的酒是什么色泽,也许因原料的不同导致各种颜色的酒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