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容易醉的红酒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关于醉庭宴酒的陈氏酿酒史》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关于醉庭宴酒的陈氏酿酒史:自商均(舜的儿子)和夏禹氏争战失败后,陈氏被迫迁徙到华夏各地,其中有一支避到安徽滁州一带,繁衍生息。唐朝初年,开始以酿酒为生。当传至唐朝,乾符2年(875年),王仙芝在河南长垣东北方向率众起义,号“天补平均大将军”。乾符3年(876年)黄巢在山东曹县聚众响应起义。
随后两军相联,出山东,攻河南、取湖北、占安徽。一旦攻陷,大肆剽掠(见《帝王辞典》《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三·唐纪六十九》)陈氏部份族人为避中原战乱,跟随陈伯夷辗转到了关中(今西安一带)。由于战争一直持续进行,约公元882年,陈伯夷再次带领族人西进四川,后迁徙到仁怀一带定居,世代以酿酒为生。
滁州的陈氏余族,不断将酿酒工艺革新。据传宋朝欧阳修,在庆历1043年,和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参与推行“庆历新政”。革新失败后,其上书分辩,于1045年,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在滁州期间,抑郁满怀,唯饮陈氏之酒,方能排遣心中惆怅。
明万历27年(1599),贵州遵义府杨应龙反叛朝廷,湖广将军陈上进,和李化龙,奉命征讨杨应龙。1600年反叛平定后,陈上进之子陈所毖,娶了地方武装分子-安再嵩的女儿,定居在红梅村,达祖、琏祖留在了遵义居住,现今的陈家坝、三步梯。
据说当时和湖广将军陈上进一起从军的还有一个出身陈氏的滁州人,大家都叫他“小良子”因在庆功宴上喝了当地的酒,觉得甘美香醇,比自家‘醉翁楼酒’稍逊一等。
便来到茅台镇,但见此处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空气湿润,闻之香醇;水质清澈,饮之甘甜;越往镇里走,越是芳香扑鼻,正是难忍之际,忽见路上有人挑酒叫卖,就打上一壶,狂饮而尽,竟清醒如初。高兴之极,和卖酒人攀谈起来,原来那挑酒者,乃姓陈名怀军,祖上陈伯夷,是黄巢起义期间避乱到此的,可是陈氏人丁不旺。于是陈国良就定居仁怀,和陈怀军一起,酿造白酒,只可惜一直未能壮大门庭。
到了清朝乾隆49年(1784年),茅台镇有个正式的‘偈盛酒坊’成立了。(注:从汉朝开始的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没有门面,比较隐蔽,没有称谓)
后又至嘉靖、道光年间茅台镇的烧房如雨后春笋,多达20家以上:成义烧坊、荣和烧坊、恒兴烧坊、陈氏烧坊、王氏烧坊………等比比皆是。
从陈氏酿酒始祖算起,一千三百二十年后,此支陈族已传至第66代陈科贵,育有六子三女,其中唯有第4子,陈宝仁酷爱酒业。1990年在国外深造,1995年回国,创立贵州银鸿服饰有限公司,现网络遍及贵州省各地区、各县市;同年扩大酒厂生产规模,后由于2008年8月,在上海又参加《品牌故事.盈利专家》特殊培训。2011年将“陈酒、陈氏酒、醉酒、醉翁楼酒”,统一正式改名为‘醉庭宴’酒品牌,以继承陈氏千年祖业!耀其光芒!wWw.jIUkU365.coM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醉庭宴酒的特色


醉庭宴酒的特色:酱香型酒历史悠久,有史可查当追溯到西汉以前(公元前135年)。它是世界三大着名蒸馏酒之一,而且是较好的蒸馏酒,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家对它的评语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低而不淡,香而不艳,加水加冰不浑浊。
在人们的印象中长期饮用白酒,是有害于身体健康的。
而酱香型酒却是个例外,科学研究发现和很多活生生的的例子已得到无可争议的证实。长期饮用酱香型酒不但不会有损身体健康,反而具有一定保健作用。这恰恰构成酱香型酒具有神奇魅力的一个重要侧面。
酱香型酒是较好的蒸馏酒。它的保健功能是较直观的表现,首先是喝了口感舒适,不刺激喉咙,头不晕不痛,即使过量喝醉,酒劲也会很快散去。医学研究表明:每天饮用普通白酒50克到80克持续10年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然而1993年贵阳市医学院专家对茅台镇各厂家抽样99名每日饮酒达250克以上,酒龄达10年以上(其中一位长达37年)的职工进行一次专项体检,结果发现他们当中无一人肝脏发生病变。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对人群和动物实验,证实酱香型酒有保肝,抗肝纤维化作用。这项长达4年多的、用53%(V/V)酱香型酒进行的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已获由工程院士、原上海医科大学校长、着名肝病学家汤钊教授担任主任委员,9名着名肝病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肯定和通过。新华社《酱香型酒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的专题报道后,《青年报》、新加坡《联合早报》、《解放军报》等上百家国内外媒体、网站都发布和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
2001年12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发表了“酱香型酒诱导金属硫蛋白的作用及其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和“茅台酒与肝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组织学研究”两篇论文。
2003年2月10日《医学杂志》网页发表了“茅台酒对肝脏的作用及其影响的实验研究”的论文。
金属硫蛋白是目前发现的人体能清除自由基较强的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地抵抗细胞衰老,并在抗肿瘤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真正的酱香型酒能诱导肝内金属硫蛋白增加多达22倍,能抑制肝纤维化发生病理基础所需的肝星状细胞和胶原蛋白的产生;
真正的酱香型酒所富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人体内的补充,又与金属硫蛋白共同协调加强作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肝纤维化的发生。
真正的酱香型酒所富含的各种香气香味成分,可能是诱导人体内金属硫蛋白产生的重要背景。

话说醉庭宴酒的典故


醉庭宴酒为53度酱香型白酒。产于的贵州省仁怀市城西13公里,地处东经106度22’,北纬27度51’海拔400米。在黔北川南交界,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东倚桐梓娄山关,南接金沙县,西邻四川古蔺,北连习水。由红缨子高粱和小麦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酿制而成。关于它,还有一段典故呢。
自商均(舜的儿子)和夏禹氏争战失败后,陈氏被迫迁徙到华夏各地,其中有一支避到安徽滁州一带,繁衍生息。唐朝初年,开始以酿酒为生。当传至唐朝,乾符2年(875年),王仙芝在河南长垣东北方向率众起义,号“天补平均大将军”。乾符3年(876年)黄巢在山东曹县聚众响应起义。
随后两军相联,出山东,攻河南、取湖北、占安徽。一旦攻陷,大肆剽掠(见《帝王辞典》《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三·唐纪六十九》)陈氏部份族人为避中原战乱,跟随陈伯夷辗转到了关中(今西安一带)。由于战争一直持续进行,约公元882年,陈伯夷再次带领族人西进四川,后迁徙到仁怀一带定居,世代以酿酒为生。
滁州的陈氏余族,不断将酿酒工艺革新。据传宋朝欧阳修,在庆历1043年,和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参与推行“庆历新政”。革新失败后,其上书分辩,于1045年,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在滁州期间,抑郁满怀,唯饮陈氏之酒,方能排遣心中惆怅。
明万历27年(1599),贵州遵义府杨应龙反叛朝廷,湖广将军陈上进,和李化龙,奉命征讨杨应龙。1600年反叛平定后,陈上进之子陈所毖,娶了地方武装分子-安再嵩的女儿,定居在红梅村,达祖、琏祖留在了遵义居住,现今的陈家坝、三步梯。
据说当时和湖广将军陈上进一起从军的还有一个出身陈氏的滁州人,大家都叫他“小良子”因在庆功宴上喝了当地的酒,觉得甘美香醇,比自家‘醉翁楼酒’稍逊一等。
便来到茅台镇,但见此处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空气湿润,闻之香醇;水质清澈,饮之甘甜;越往镇里走,越是芳香扑鼻,正是难忍之际,忽见路上有人挑酒叫卖,就打上一壶,狂饮而尽,竟清醒如初。高兴之极,和卖酒人攀谈起来,原来那挑酒者,乃姓陈名怀军,祖上陈伯夷,是黄巢起义期间避乱到此的,可是陈氏人丁不旺。于是陈国良就定居仁怀,和陈怀军一起,酿造白酒,只可惜一直未能壮大门庭。
到了清朝乾隆49年(1784年),茅台镇有个正式的‘偈盛酒坊’成立了。(注:从汉朝开始的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没有门面,比较隐蔽,没有称谓)
后又至嘉靖、道光年间茅台镇的烧房如雨后春笋,多达20家以上:成义烧坊、荣和烧坊、恒兴烧坊、陈氏烧坊、王氏烧坊………等比比皆是。

醉庭宴酒是无法克隆的


醉庭宴酒是无法克隆的:自上世纪20年代(1915年),酱香型酒的代表酒---茅台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冲关一怒破瓶香,一举夺魁震全球’之后,酱香型酒便跨入世界三大名酒行列。
据估测真正的酱香型酒中含有高达一万多种微生物有益菌,但在经过10年来的科学检测后,到目前为止只检测到260多种。由于酱香型酒中所独有的酚类物质对人体起保肝、治疗感冒和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为了让这种有机食品酒能对国人的健康服务,但由于‘三高三长’的酿酒特点,此类型酒不能够大批量生产。多少年来,党和、贵州省各级领导,都在为此不停奋斗!
早在1974年,为进一步扩大此酒的生产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以茅台为试验。贵州省委将《贵州茅台酒异地生产中间试制》作为1975年科技试验项目,获国家科委和轻工业部批准,在遵义市投产试制整个试制过程严格按照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操作,并把原来工厂厂长郑光先调去,工艺工程师杨仁勉调去,以及技术员、调酒师、检验员,还有酒曲、赤水河的水,较后连封窖的泥土都从茅台镇拉去,在经过反复10年的试验,较终宣布失败。专家在1985年的鉴定结果是:酒质较好,但和茅台相比还相差非常大。
事实充分证明:真正的酱香型酒是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只要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出真正的酱香型酒。
与茅台镇相隔仅13公里的中枢镇和几公里的二合镇,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投资商和白酒厂按照酱香型酒的生产工艺生产,较终都一一失败。事实更进一步证明: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克隆出真正的酱香型酒(除了茅台镇几公里以内)

醉庭宴酒天下无双的地理特点


醉庭宴酒天下无双的地理特点:茅台镇位于贵州省仁怀市城西13公里,地处东经106度22’,北纬27度51’海拔400米。在黔北川南交界,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东倚桐梓娄山关,南接金沙县,西邻四川古蔺,北连习水。
其地理环境特点有三:
前列:特殊的土壤是由质地比较松软的、易于风化的、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岩石和富含赤铁和磷铁的紫色砂岩所构成的。其碱度合适、有机度1.5%、碳氮比9、代换量15mg/100g土、盐基饱和度75%,呈中性和微酸性反应。由于其具备很强的渗透性,因而地面水和地下水经过其层层渗透过滤后,其水纯洁、香甜、可口,是酿酒的上等佳泉。
第二:由于其地势低矮,四面环山,空气不易流通,从而形成了冬暖夏热雨水少的不同于外地的特殊小周天气候,因此很适于酿酒微生物的生存、进化和繁殖。
第三:科学检测;赤水河水质无色透明,无嗅无异味,微甜爽口,含多种对人体有益成分。(Ph值为7.2-7.8)钙镁离子符合国标,硬度为8.46—7.8。
特殊的地质结构;特殊的环境气候;特殊的水,使该地方圆8公里以内的空气中飘游着无数微生物菌种群。这些微生物和酱香型酒息息相关。在酱香型酒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同时,这些微生物也进行着不为人知的优选和进化,较终优胜劣汰,形成自己独有的生态圈。以致在此处之外无法寻觅到此类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酿造醉庭宴酒的10个工艺特点


酿造醉庭宴酒的10个工艺特点:
1):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从投料到丢糟)
2):两次投料。前列次叫下沙,第二次叫糙沙,工需要两个月完成。
3):30天为一个发酵轮次。(分3种主体香型:酱香、醇香、窖底香。储存三年才勾兑)
4):40天仓期。制曲发酵必须40才能出仓。
5):五月制新曲。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踩曲。这时已经进入伏天(简称高温踩曲)
6):六个月曲老熟。(曲块成熟出仓必须存放六个月,老熟后采用与生产。
7):七个轮次取酒。(投料后反复七个轮次取酒)
8):八个轮次循环。(整个生产周期有八次摊凉、八次加曲、八次堆积发酵、八次入窖发酵的八轮次循环)。
9):九月下沙,九次蒸煮。(每年农历九月重阳节前后投前列次料,全年生产周期共需九次蒸馏)。
10):十大工艺特点
1:高温制曲;
2:高温发酵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
3:高温馏酒;
4:水分低;
5:大曲糖化率低;
6:出酒率低;
7:用粮多;
8:轮次多;
9:用曲多;
10:辅料用量少。
(概括为:三高三长: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大曲贮存时间长;酒基酒酒龄长。基酒生产周期长。)醉庭宴酒生产的整个过程顺应春夏秋冬的大自然交替规律,萃取谷物之精华与四季之灵韵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芳香优雅,醇厚独特。

酿酒酒源史说


1.人类酿酒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对世界酿酒技术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酒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其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巢栖穴居,主要以野果裹腹。野果中含有能够发酵的糖类,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一种具有香甜味的液体,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天然果酒。“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正是建立在这种天然果酒的基础之上。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草湾曾经发现了醉猿化石,证明天然果酒是在“人员相揖别”之前就已产生。“猿猴造酒”听来近乎荒唐,其实倒很有科学逍理,它们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也曾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当然,这里的“酝酿”是指自然变化养成,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从而使猿猴采“花果”,“酝酿成酒”。不过,猿猴造的这种酒,与人类酿的酒是有质的区别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味的野果。人类社会进入旧石器时代的后期,虽说当时人类基本上还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但已能打制许多获取自然物的石头工具,在此时,人类就具有野果自然发酵酿酒的知识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畜牧业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当猎获到哺乳幼兽的母兽时,人们可能尝到兽乳,含糖的兽奶也可能受到自然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用发酵成酒。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和用乳酿制的酒,可以说是最原原始、最古老的酒了。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谷物酿酒取代了天然果酒。这标志着酒已经开始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物质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饮酒需求。农业的发展,生产出来的谷物由于保管等原因而发霉发芽成酒的事必定会多起来。人们尝到了谷物变成的酒后,模仿着干起来,谷物酿酒就问世了。从考古发掘的许多酿酒和饮酒器具中可以推知,大约在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的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谷物酿酒的划时代创造。到商代,酿酒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曲蘖开始出现。“蘖”是用发芽的谷物制成的酿酒发酵剂,用这种糖化剂所酿成的酒叫“醴”,醴是一种甜酒。曲主要是以含淀粉的谷物为原料的培养微生物的载体,在其中培养着丰富的菌灵—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以及酵母菌等。以曲酿酒能同时起到糖化和酒化的作用,从而把谷物酿酒的两个步骤—糖化和发酵结合到一起,为我国后来独特的酿酒方法—曲酒法和固态发酵法奠定了基础。2.酿酒始作人的传说中国现存的先秦古书中,不涉及酒的书是很少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我国作为世界三大酒的王国之一,从古至今人们爱饮酒,对酒的发明人也有着种种传说。从先秦编年史《春秋》起,每个朝代都有正史,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沿革,也记载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在这些史籍中,记载着数不清的关于酒的故事,但都没有记载酒是怎么发明的。对于酒的发明人传说甚多,一说酒是夏禹时代一个叫仪狄的人开始造作的;一说发明酿酒的人是杜康;一说神农时代以有酒;还有所谓“天有酒星,酒之作也”,认为酒是天上酒行酿造的。仪狄造酒说始载于《世本》。《世本》是秦汉间人辑录古代帝王公卿谱系的书,书中讲:“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认为仪狄是酒的始作人,后来又衍生出西汉人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五粮液的“陈氏秘方”传奇


公元960—1279年,宋代有个酿酒的姚氏家族,其以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为原料酿制的“姚子雪曲”,是当今五粮液较成熟的雏形→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公元1900年,陈氏家族可能将作坊命名为“温得丰”。这一年,陈氏家族第10代子孙陈三,继承祖业,在原有酿造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出玉米、大米、高粱、糯米、小麦5种粮食作为酿酒的原料,配方全文为:“大米糯米各两成,小麦成半黍半成,川南红粮凑足数,地窖发酵天锅蒸”,这个“陈氏秘方”为当今五粮液的直接前身→1909年,陈氏秘方传人邓子均将酒带到宜宾团练局长雷东旭的一个宴会上,席间晚清举人杨惠泉认为,民间称此酒为“杂粮酒”,显凡俗,文人雅客称其“姚子雪曲”,虽雅却不见韵味,遂建议更名为“五粮液”→建国后,邓子均献出“陈氏秘方”,奠定后来五粮液这座大厦的基石。
但另一段有关于邓子均的生平记载,则与五粮液的历史自述在时间、配方研制、“五粮液”命名等细节上存在诸多相异之处。按照五粮液自述,邓子均已于1909年捧出“五粮液”酒。但邓子均的生平大事记上却显示,他于1911年才购买了“温德丰”酒坊(此处酒坊名写法也存在差异),明国初年更名为“利川永”酒厂。民国18年(1929年),邓子均才确定了以高粱、玉米、大米、糯米、荞子五种粮食为原料的“杂粮酒”酿造法。民国21年,邓子均将“杂粮酒”更名为“五粮液”,正式申请注册,并为其制作酒瓶、设计商标。1954年,经中共宜宾地委、市委统战部领导同志做工作,邓子均终于献出了“五粮液”的酿造配方,并应聘出任宜宾专卖公司技术指导。
明朝初年,宜宾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酒都,酒坊林立,生意红火,较有名气的要属“温德丰”酒号。它的创办者陈氏采用大米、糯米、荞麦、高粱、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酿出的杂粮酒香气悠久,口感醇厚,引得数百里以外的酒商争相购买。由于陈氏家族后继无人,配方传到学徒赵铭盛手中。
后来,赵铭盛将“温德丰”改为“利川永”,生意蒸蒸日上。但他的命运和师傅一样,事业一帆风顺,但家中无一男孩。为了不将秘方带进棺材,赵铭盛无奈再次打破家规,将秘方传给了他的前列高徒邓子均。
邓子均不负众望,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五粮液荣获金奖,成为民族工业的骄傲。解放后,邓子均消除顾虑献出秘方,成为五粮液酒厂发展壮大的技术基石。
邓子均献出的“陈氏秘方”简直就是国宝。科技人员介绍说,“陈氏秘方”的独特之处,是依托宜宾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始于明初的古窖池群。明代古窖经过600多年的发酵,窖池产生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和香味物质,并且日积月累地向窖池深处渗透,窖龄越长,微生物和香味物质就越多,酒香就越浓。经过600多年的繁衍,使参与古窖发酵的微生物多达150多种。
这可以说是“陈氏秘方”传奇孤品的秘密。
“陈氏秘方”的又一独特之处是采取“包包曲”浓香型作为糖化发酵剂。普通大曲酒在酿造过程中,曲块皆为平板曲。而“陈氏秘方”独采用包包曲,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包天包地包空气”,有利于酯化、生香和香味物质的累积,特别是对酒产生陈味有独到功用。
一般的浓香型酒发酵期大约为45-60天,而五粮液的发酵时间长达70天,更有利于酯化、生香和香味物质的累积,所以五粮液不仅主体香味远远高于同香型酒,而且由于发酵期长,酒中酸酯含量高,所以饮后“不上头”。
1960年以前,五粮液采用的配方对“陈氏秘方”中五种粮食的配比作了适当的调整:高粱24%,大米28%,糯米7%,荞麦31%,玉米10%。1960年以后的优化配方用小麦取代了荞麦,去掉了困扰多年的五粮液酒略带苦味的问题,并对五种粮食的配比进行了更为精细的调整:高粱36%,大米22%,糯米28%,小麦16%,玉米8%。这种配比一直延用至今。

谈谈贵州较早的酿酒史


我们都知道贵州的白酒是非常出名的,那么,你知道贵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白酒的吗?下面,就跟着好酒网的小编来了解一下贵州白酒的发展史吧。
贵州的酿酒起于何时据现有资料,可知早在二千一百年的战国时代,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就元处不飘美酒香。据文献载,当时贵州一带就生产一种拘酱酒了。汉代,贵州的酿酒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史载,汉武帝曾品尝过古仁怀产的酒而大加赞赏。南北朝时期,这里已能酿出酒精浓度较高的酒。隋唐五代时,又出现一种“女酒”。古代是指煮酒的女奴,后渐渐为酒之名。宋代,朱弁《曲淆旧闻》就记有当时的二百种名酒。
而产于今贵州一带的“牂牁酒”和“风曲酒”已颇负盛名。元明以后,特别在清代三百年间,贵州酿酒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在清初的小说名着《镜花缘》里,记有当时我国的五十余种名酒,其中就有贵州的苗酒和夹酒。关于苗酒,乾隆《贵州通志》说,主要产于都匀府各属,为苗族、布依族人民酿造饮用,它“色红而味醇厚”。李宗(日方)《黔记》说,夹酒以粮食为原料,"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乃成。"其它如钩藤酒、刺梨糯米酒等也各具特色。这当中引人注目的是仁怀"茅台春"、"茅台烧",它经过几个世纪的酝酿,逐步发展成誉满五洲的"茅台酒"。
贵州的名酒,不论是数量和质量,还是风格和特色,在国内外都名列前茅。真如清代学者、诗人郑珍所赞誉的:"酒冠黔人国"。贵州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名酒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