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酿造专题。这篇关于《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盘点》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白酒起源于元代,兴盛于清代中叶。目前,在国内发现的大型酿酒作坊遗址中,江西李渡遗址的年代为元代、四川水井坊遗址的年代为明代、四川剑南春遗址的年代为清代,泸州老窖古窖池群为明清时期,古井贡酿酒遗址为宋至清时期。

泸州老窖窖池群

泸州老窖窖池群分布于泸州市江阳区三星街营沟头、泸州市江阳区皂角巷、龙马潭区小市(下大街、什字街、新街子、过江楼)及罗汉镇等地。泸州老窖公司现有生产性古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窖池1615口,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是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文物原真性价值明显,自其建窖之始,均保持了原貌、位置、操作流程及工艺未变的四未变特点。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是中国至今仍然唯一持续酿造白酒的窖池群,其千余口的规模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使其世界酿酒奇迹之一和世界仅存的最大规模原生白酒窖池群名副其实。

1996年,泸州老窖窖池群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的首个代表,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家文化部正式颁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名列其中;入选中国首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泸州老窖老窖池群作为活文物,已连续不间断使用430余年。

水井坊遗址

水井坊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老烧坊遗址。1998年8月,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曲酒生产车间时,发现了该遗址。1999年,多家考古、研究单位参与遗址考古发掘。考古发现有:蒸馏器基座、不同时代的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晾堂、灰沟、路基、木柱及柱础、墙基等遗迹,出土的陶瓷器具有碗、盘、钵、盆、杯、碟、勺、灯盏、罐、壶、缸、砖、瓦、瓦当、井圈等。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种类有青花、白釉、青釉、酱釉、黑釉、粉彩瓷等品种。考古研究表明:水井坊是一处前店后坊的综合性生产、经营场所。水井坊遗址是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复制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极高利用价值的活文物。水井坊遗址中起源于元末明初、延续使用至今的古窖窖泥和古糟菌群,在保护性开发利用中成为了水井坊系列产品开发的重要生产资源和品牌基础。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该遗址是由茶盘街、棋盘街两侧的多个清代作坊构成的前店后坊式格局的酒坊遗址,分布面积约120000平方米。分布面积大、作坊多,保存较好,全国罕见。剑南春酒坊遗址生产要素齐全,内容丰富。在已发掘出的遗迹中,不仅有反映酿酒工艺全过程的生产设施,如水井、酒窖、炉灶、晾堂、水沟、盛酒坑、池子、粮仓(制曲晾房)等遗迹,还有房屋建筑基址以及大量瓷质酒具。同一遗址大曲窖、小曲窖均有发现,不同窖池生产着不同品种的酒类。这一考古发现,对研究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传统手工业格局与分布情形,探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城市工业考古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名优白酒剑南春的酿造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些重要发现在我国近代城市工业考古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评选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刘伶醉烧锅遗址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位于河北徐水县刘伶醉酒厂第一酿造车间内。该遗址建于金元,已有800多年历史,其中主要包括16个古发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6月27日,国家文物局批准此遗址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12月1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位于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内,又称李渡无形堂元代烧酒作坊遗址。2002年4月,原江西李渡酒厂被香港某公司收购,成立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同年6月,在改造老厂车间时在水泥路面下发现一个古井,随即向相关文物部门报告。同年7月~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发掘显示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六个时期,从南宋、元、明、清延续至近代、现代,其中南宋层未发现酿酒遗迹,其他各时期的酿酒遗迹都非常丰富,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和砖柱等。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铁器等,以陶瓷为主,其中酒器有73件。2002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代酒窖的发现,证实了《本草纲目》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其法,同时证明了中国至迟在元代已出现了固态发酵制作蒸馏酒。该遗址中明清时代的酿酒遗迹显示其白酒生产工艺属小曲工艺,是中国首次发现使用小曲工艺的烧酒作坊遗址。到近代,开始改用大曲工艺生产。因此该遗址是研究烧酒酿造工艺的起源和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井贡酿酒遗址

古井贡酿酒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包括魏井、宋井、明清窖池、明清作坊遗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古井贡酒文化博览园继2008年成为中国白酒首家全国4A级旅游景区之后又获国家文保殊荣。

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

2010年,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申报了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一遗址群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茅台酒酿造体系的实物见证。该遗址位于仁怀市茅台镇国酒社区杨叉街,由10余处实物构成,有一套完备的酿酒工业体系,占地20余亩。这些酿酒坊最初建于明代,曾因战乱多次被毁,1862年在旧址恢复重建,包括粮仓、曲药房、窖池、烤酒房等。

早在2006年,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专家认为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申报国保成功有较大希望。不过,遗憾的是,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未能获得国家文保殊荣。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五大白酒酿造遗址,为什么没有茅台老号酒坊遗址


你想知道白酒的历史文化?你想知道全国各家老字号酒坊有哪些吗?你想知道五大白酒酿造遗址为什么没有台老号酒坊遗址?笔者来带你追溯五大白酒酿造遗址的本源。

第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泸州老窖窖池群遗址

1996年,泸州老窖窖池群作为首个白酒行业酿酒遗址,入选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2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上,被评为新中国四大名酒之一,泸州老窖拥有明代窖池4口,百年以上清代窖池1619口。

第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水井坊遗址

1998年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水井坊)酒厂改造时,发现了酿酒遗址,考古确定明代窖池2口,清代1口。1999年,水井坊遗址被列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刘伶醉烧锅遗址

刘伶醉烧锅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刘伶醉酒厂第一制酒车间。1997年,刘伶醉酒厂在车间改建时,发现古井遗迹,确认元代窖池1口。2006年,刘伶醉烧锅遗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2002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迄今出土元代窖池13个、明代窖池9个、清代酒窖池32个,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且最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

白酒酿造之水“道”


好酒必有佳泉、水泉必香,这些是老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经验之谈。可以说水贯穿在白酒酿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中,微生物培养、原料浸润、发酵酿造、蒸馏、勾兑降度等等都有水的参与,水融合在白酒成形之路的每一个部分上。在白酒中,有一半或者一般以上的组分是水,喝白酒除了品醇的刺激、酯的香气,水自身的味道或者由水引起的味道在白酒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水在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微生物的服务上,它可以为白酒发酵中的各种微生物提供水分,并且还能够携带多种可溶性营养组分,为微生物提供食物,让这些精灵更好的工作。当然水还为微生物提供一种工作微环境,这种微环境主要是指微生物周围的环境状态,这种状态的形成是水和配料相互作用后的结果,而且这种状态是随着发酵酿造进程的改变而改变的。

首先,水本身的酸碱度和配料的酸碱度融合之后的作用结果形成了微生物生长工作微环境的酸碱度,这种酸碱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白酒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很多,但按照类别来分,不外乎霉菌、酵母和细菌三类,这三类微生物不但喜欢的酸碱度各异而且对自身工作环境(酸碱度)的要求程度也不同,有的苛刻、有的严格,酸碱度的不同导致三类微生物的工作状态的不同,从而导致代谢产物的不同,这就有可能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质量的酒。这还仅仅是在宏观上去解说,若要具体研究白酒发酵中几百种微生物的酸碱度要求以及酸碱度是如何影响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的,怕是真要拿诺贝尔奖了。

另外,水中所携带的组分也是影响微生物作用和白酒形成的重要因素。水中带有各种盐类,这些盐类在水中解离为各种离子,比如大家熟知的氯化钠,在水中就可分解为氯离子和钠离子,水中含有许多种这样的离子,这些离子会微生物的工作过程中起作用,可能由于还有一种离子,让一种微生物的工作加倍,也可能因为一种离子让这种微生物工作减弱,从而让另外的微生物获得更多的资源,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其实像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博弈充满整个发酵过程,而触发点可能仅仅是一个微量离子的存在。

当然水和水携带的组分除了通过微生物来起作用,也可以直接通过和原料中的组分相互作用、和微生物代谢组分相互作用,来影响酒的形成。水还可以及所带组分还可以直接成为酒的一部分,和酒融为一体。

酒和水的关系很难讲清楚,不能一一道出,但前辈们的好酒必有佳泉,一句话就为我们指点了迷津,好酒和佳泉之间的秘密还需我们慢慢找寻。

追溯中国果酒酿造史:从秦至今源远流长


水果是大自然缔造的奇迹,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礼物,其本身就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美味。各色的水果琳琅满目,不仅味美而且色彩缤纷,让人类尽情享受着味觉与视觉的盛宴。

将水果酝酿成酒,不仅是在食用方法上另辟蹊径,更另有一番风味。猕猴桃、杨梅、橙、葡萄、蓝莓、红枣、樱桃、荔枝、蜜桃、柿子、草莓等水果都可以用来制作果酒(因葡萄酒自成体系,本文不做赘述),每一款果酒都有其独特的口感。果酒的酿造,得以让水果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成就了另一种美味。

01、史籍之载,猿猴酿酒

果酒的历史在人类酿酒史中最为悠久,在史籍中就记录着猿猴酿酒的传说。当然,这里的酝是指自然变化养成。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继而才有了猿猴采果酿酒。

猿猴酿酒的本质是大自然运作的奇迹,是不经意间发现的惊喜。猿猴酿酒与后来人类酿酒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猿猴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人类主动地去酿造果酒,是一个漫长的旅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类也在不断地发现并享受着自然界为其精心准备的各种礼物。

02、果酒之始源,先于秦

据传,2000多年前,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为求长生不老,曾派方士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徐福便周游各地寻找可以一起出海的身体强壮的童男童女,当他途经旧齐国之地饶安邑(今盐山千童镇),见这里的人个个身强力壮,不生百病,便心存困惑,当时因连年战乱,人民长期居无定所,大多数人都体质虚弱,那为何这里的人体质会这么好,于是徐福便观察这里的人,发现齐人多食枣和饮枣酒。徐福便在此征集三千童男、童女,命人建造酒坊,酿制枣酒,以御寒驱潮。后来徐福带领船队入海东渡,到了现今的日本,更是将枣酒的酿造技术流传到了日本。

所以枣酒历史至少2000年以上,在民间就早已有人发现了这款美味佳酿,至于在当时有没有其它的水果也被用来酿酒,虽无从考证,但可以判定的是果酒之酿在秦以前就在民间流行起来。

03、果酒之兴盛,始于汉唐

汉人东方朔在千童镇以红枣配合香草再度精酿,酿成的酒味道香浓醇美,在京剧《捉放曹》中就有饶安沽酒走一遭的唱段。到了唐代千童酒更被文人墨客所喜受,唐代大诗人李贺赞道: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即为歌咏千童酒之名句。

唐朝的繁华提升了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果酒的发展更是以飞跃的速度一路向前,各种果酒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传说杨贵妃钟情石榴酒,唐玄宗责成专人为其酿造石榴美酒。唐代诗人乔知之石榴酒兰桂芳,茱萸香,愿君驻金鞍,暂此共年芳的诗句,更成了人们赞美果酒的千古绝唱。在宋代由柑橘制的甜酒,得洞庭春色之雅称。至元朝,据《折津志》等记载,石榴酒、枣酒等都是元代果酒中常见之品。

04、果酒之技艺,精于明清

古代果酒的酿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通过果子本身的糖份进行自然发酵法。另一种是在果汁里加酒曲,像酿制糯米酒那种方法。还有一种就是将发酵后的酒入甑蒸馏,成为烧酒型的果酒,此方法在明代时已出现了。

叶子奇草木子云:八月至太行山,辨其真伪,真者下水即流,伪者得水即冰冻矣,久藏者中有一块,虽极寒,其余皆冰,独此不冰,及酒之精液也。这说明,果酒经过冷冻,避免酒石沉淀,提高了酒的质量,此冷冻法,至今仍普遍采用。乾隆年间,《西域间见录》中说漕:万初纂萁孰.同人酌眦酿酒,家各数石,男女于树荫草地或果木园中欢然聚饮桃熟亦可酿酒,味微酸沙米,色肉似细沙,味甘,回人取以酿酒。这些果酒的酿造方法在历史的传承中不断创新升级,很多精细的技术沿用至今。

果酒清亮透明、酸甜适口、醇厚纯净而无异味,具有原果实特有的芳香,与白酒、啤酒等其他酒类相比,果酒的营养价值更高。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它含有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铁、钾、镁、锌等多种矿物元素,是人类的美味佳品。而果酒不断优化的口感层次、不断增加的酒类品种既代表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人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当下多元化的社会消费观下,果酒的市场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果酒的市场会更加朝气蓬勃,不断的开疆拓土,面向更多的美酒爱好者。

中国常见酿酒葡萄盘点


中国自古便盛行酒文化,相比广为人知的白酒和黄酒,葡萄酒在很多人心中只是近年才流行起来的舶来品,殊不知中国关于葡萄酒的最早历史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张骞出使西域。

目前,中国已发展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更有不少国产佳酿享誉国际。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不少地区都适宜种植酿酒葡萄。受风土条件及市场因素影响,中国广泛种植的酿酒葡萄中,以红葡萄品种为主。那么,在中国,较为常见的酿酒葡萄有哪些呢?各自又有什么特色?

1、赤霞珠

赤霞珠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酿酒葡萄品种,也是全世界种植最广泛的酿酒葡萄品种。它原产于法国波尔多,在19世纪末引入我国山东烟台,如今在河北、新疆、宁夏、山西和云南等多地都有分布。这种葡萄果实颗粒较小,果皮较厚,酿成的葡萄酒具有高单宁和高酸度,黑色水果风味浓郁,常伴有植物气息。

在一众种植赤霞珠的酒庄中,以敖云酒庄、银色高地酒庄为代表的精品酒庄因地制宜,出产的葡萄酒具有独特风格,在国际上颇具声誉。备受瞩目的中国拉菲瓏岱,其近期出产的首个年份葡萄酒也是由赤霞珠与其他品种混酿而成。

2、蛇龙珠

蛇龙珠(CabernetGernischt/CabernetShelongzhu)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仅次于赤霞珠。该品种于19世纪末由张裕引入我国,广泛分布于山东胶东半岛、东北南部、华北以及西北地区。其果实珠串小,颗粒中等,果皮较厚,酿成的葡萄酒与赤霞珠有些类似,一般展现出红色水果香气,伴有黑醋栗、胡椒、蘑菇和青椒的气息。

近年来,以张裕解百纳系列为代表的蛇龙珠葡萄酒受到不少酒评家的赞誉。类人首、贺兰晴雪等许多国内名庄专注于开发蛇龙珠的潜力,酿造出不少品质极佳的精品酒款。2016年,世界蛇龙珠日(WorldCabernetGernischtDay)正式确立,标志着中国拥有自己的酿酒葡萄节。

3、梅洛

梅洛(Merlot)也是我国重要的红葡萄品种,原产于法国,于19世纪末引入我国山东烟台,现在栽种于山东、河北、山西、宁夏和云南等多个地区。与赤霞珠等品种相比,梅洛的葡萄串较分散,果实更大,皮更薄,酿成的葡萄酒酒体饱满,质地柔顺,具有红色水果和黑色水果风味。

贺兰晴雪、迦南美地等名庄出产的波尔多混酿风格葡萄酒多以梅洛和其他品种混酿而成,这些酒款在国际葡萄酒赛场上多次获奖。

4、马瑟兰

马瑟兰(Marselan)是中国葡萄酒发展的潜力股。该品种起源于法国南部,由赤霞珠与歌海娜(Grenache)杂交所得。其果实珠串大,颗粒小,风味浓郁,单宁含量充足。酿成的葡萄酒香气浓郁奔放,兼具歌海娜的成熟水果风味和赤霞珠的薄荷气息。

2001年,河北怀来产区引入了马瑟兰,此地适宜的环境让马瑟兰的表现特别突出。此后,甘肃天水、山西太谷、宁夏贺兰山东麓以及新疆焉耆盆地等地纷纷引种该品种。

除此以外,我国种植的酿酒红葡萄品种还包括品丽珠(CabernetFranc)、黑皮诺(PinotNoir)、山葡萄(VitisAmurensisRupr)和玫瑰香(MuscatHamburg)等;

白葡萄品种主要有霞多丽(Chardonnay)、龙眼葡萄(DragonEye)、威代尔(Vidal)、贵人香(ItalianRiesling)、玫瑰蜜(RoseHoney)和白玉霓(UgniBlanc)等。

5、霞多丽

霞多丽(Chardonnay)是我国最常见的酿酒白葡萄品种,原产于法国勃艮第,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引入。它的风味因产地及酿造工艺而改变,可塑性极强,酿成的葡萄酒常带有柑橘类水果、梨和桃子等典型香气,经橡木桶陈酿还会产生奶油和蜂蜜等气息。我国目前生产的干白葡萄酒绝大部分都是由霞多丽酿造的,其中胶东半岛和宁夏产区出产的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品质优异,屡次获得国际奖项。

6、龙眼葡萄Longyan

龙眼葡萄是我国传统的白葡萄品种之一,历史悠久。因河北的怀涿盆地尤其盛产该品种,所以有北国明珠的美誉。龙眼葡萄果实颗粒大,皮薄且透明,用它酿成的干白葡萄酒,风格与琼瑶浆(Gewurztraminer)较为相似,散发着清新诱人的果香,口感柔顺,酸度怡人。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瓶干白葡萄酒便是用龙眼葡萄酿成。山东、山西、河北和陕西等地也广泛种植龙眼葡萄。

揭秘中国白酒酿制工艺条件


提高名优质白酒质量的途径是去杂增香,去杂是前提,杂味不除,增香无益。增香使酒味更郁,但要有一定的限度,香气过浓势必造成口味不协调。因此,许多香味物质组成的名优质白酒,其比例保持平衡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口味丰满细腻。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时下的白酒消费群体更加注重白酒产品的口感。人们把好喝作为购买白酒产品的重要依据,不再注重香型。针对白酒消费需求多层次、多类别、多样性的差异,要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须不断创新产品个性和特色,将白酒的安全、卫生、健康作为基本需求,将香气幽雅细腻,入口柔和绵甜、入喉圆润舒畅、饮后舒适且副作用小等作为主要研发方向。为了适应个性消费的张扬,在发展中求创新,更好地发展地方名酒和优质白酒,现就白酒酿造的原料、培制麦曲、制酒工艺、贮存勾兑等方面的有效技术新途径进行探讨。一、原材料的选择是生产名优质白酒的先决条件原料是酿造白酒的物质基础,不同原料拥有不同的成分含量,分子结构和存在形式。因此,使用不同生产原料,其发酵产物必然不同。浓香白酒浓郁流派型使用原料大多为高粱、糯米、玉米、大米、小麦等,而淡雅型白酒则主要以单粮(高粱)酿造为主,利用不同的酿酒原料进行生产,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风格,酿酒行业上的术语是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小麦糙、糯米绵。实践,多粮品种酿酒正是吸取多种粮食的特点,利用粮食间营养互补作用交差的优势,采取恰当的配比发酵,产生的微量成分多,口感上比单粮型大曲酒更甜、更丰满;或者说,多粮复合香不过是对淡雅流派白酒风格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二、培制麦曲是名优质白酒酿造的基础曲子作用一方面提供各种酶糖化淀粉并分解其他物质,供应微生物的营养,同时还带来酒的香味前驱物质。因此,制大曲选择原料应配以合适的碳氮比和一定的淀粉、蛋白质含量,要做到相对稳定。制曲配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必然产生酪醇多,造成酒苦。应注意选择产生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系统的含蛋白质的原料,它是组成白酒香味的主要来源。大麦、碗豆是香兰酸和香兰素的来源。三、制酒工艺是名优质白酒的关键制酒工艺包括原料粉碎宜细、辅料清蒸、糊化要透,合理配料、低温发酵、缓火蒸馏等。合理配料,是制酒工艺的基础。配料是否妥当,具体表现为入窖淀粉浓度,即填料、原料、酒醅和水四者之间的关系。上述四者受原料品种(含淀粉量及发酵阻碍物质)酒醅质量(残余淀粉及酸度大小)、季节(气温高低)、工艺条件(续米查五、六瓶)的支配。同时,它还影响着入窖温度及发酵期。所以抓住淀粉浓度这一主要矛盾,适当加大回醅量,是合理配料的中心环节。窖池前火猛,主发酵提前,发酵过早停顿,升酸大,不但本排少产酒,下排产酒更少。造成原因有:用曲多、温度高、水分大等。其中,回醅小,入窖淀粉浓度大是主要因素。中型发酵试验,酒精份含量随着淀粉浓度增加而提高,但折成原料计,酒精生成则随淀粉浓度增加而大幅度下降。根据实践,粮食淀粉含量65%以上,粮醅比在1:5、淀粉60%以上,粮醅比在1:4.5、淀粉50%以上,粮醅比在1:4,是保持白酒优质高产适宜的条件。

白酒酿造的基本原理


白酒酿造是以生态为基础,通过人的技艺实现粮谷原料到酒的转变。不过直接发生作用的,在酿酒最前线的是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大军。环境条件和人对酿酒工艺参数的控制,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淀粉含量、酸度、水分、温度等关键因素的调节,营造最佳的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的条件,并且这系列环境条件会随着发酵的推进而动态变化。我们要看到白酒发酵的实质是微生物的作用,在众多酿酒大师的背后是对微生物的调兵遣将,微生物才是最伟大的酿酒师。

白酒酿造的基本原理

白酒的酿造过程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对酒酿机理的理解其实就是对微生物作用下,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简单来讲,白酒酿造就是粮谷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糖化和酒化两个阶段。糖化阶段是粮谷在预处理和各种生物酶作用下转化为可发酵的糖类;酒化阶段则是水解后的糖类在微生物作用下代谢产生酒精,同时生成白酒中必不可少的风味物质。糖化和发酵是白酒酿造的关键点,虽然被划分为两个阶段,但只有在液态法白酒的生产过程是先糖化再发酵,在传统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生产过程中都是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是一种双边发酵的模式。

1、淀粉糖化

淀粉经酶的作用生成糖及其中间产物的过程,称为糖化。淀粉酶解生成糖的总的反应式如下:

淀粉在-淀粉酶、糖化酶、异淀粉酶、淀粉酶、麦芽糖酶、转移葡萄糖苷酶等多种酶的作用下,产物除葡萄糖等单糖外,还有二糖、低聚糖及糊精等成分。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消耗速度和浓度下降幅度受曲的质量、发酵温度和生酸状况等因素的制约。若酒醅的糖化力高且持久、酵母发酵力强且有后劲,则酒醅升温及生酸酸度稳定、淀粉浓度下降快,出酒率也高。通常,单糖和双糖能被一般酵母利用,是最基本的可发酵性糖类,可以通过检测酒醅中还原糖的变化,监控糖化与发酵速度的平衡程度。

在淀粉糖化过程中,其他的物质也发生着变化。蛋白质在蛋白酶类的作用下,水解为胨、多肽及氨基酸等中、低分子量含氮物,为酵母菌等提供营养;脂肪由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粮谷原料细胞壁上的果胶在果胶酶作用下水解成果胶酸和甲醇;单宁在单宁酶作用下生成丁香酸;有机磷化合物在磷酸酯酶作用下,磷酸从有机酸化合物中释放出来,为酵母等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提供磷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物理化学变化在糖化过程中发生。可以这样理解,糖化过程是对原料的解构,将大分子化解为小分子,为后续发酵奠定了基础。

2、酒精发酵

淀粉被糖化为可发酵性糖后,可被酿酒微生物利用而进入发酵阶段。酒精是白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因而酒精发酵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生化反应过程。酒精发酵可由不同微生物实现,酵母菌、细菌及根霉都能将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但发酵机理不同。酵母菌在酒化酶(从葡萄糖到酒精一系列生化反应中的各种酶及辅酶的总称)作用下将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包括葡萄糖酵解和丙酮酸的无氧降解两大生化反应过程;细菌由ED途径将葡萄糖发酵成酒精。虽然细菌和酵母菌等其他微生物都能将糖转变为酒精,但细菌发酵时酒精的实际得率比酿酒酵母要低。白酒生产中,酒精发酵过程主要是由各种酵母菌完成。

实际生产中,酒精的理论产值与实际产率总有差距。因为发酵过程中,酒精仅是主产物,伴生的副产物很多;菌体繁殖和维持生命,以及生成酶类、各工段损失和发酵残留的糖分等要消耗糖分;后期会发生很多化学反应和酒精挥发而使酒精损失。一般情况下,液态法白酒的淀粉出酒率可达理论出酒率的80%~90%,小曲酒为65%~80%,麸曲白酒为60%~75%,而大曲白酒只有40%~65%。

除了酒精发酵,发酵过程中还生成了多种白酒风味物质,主要有酸、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等几大类。当然这些风味物质除了在发酵过程由微生物代谢产生外,有些可由蒸粮、蒸酒和老熟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产生,有些则直接来自于酿酒和制曲原料。相较于糖化过程,酒精发酵过程则是对解构后的多种小分子的重构和再造,多种微生物和生物酶让小分子形成复杂的风味物质系统。

葡萄酒酿造之白葡萄酒酿造流程


你知道吗?除了白葡萄外,白葡萄酒的原料也可以是红葡萄喔!酿制红白葡萄酒最大的差异在于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使用带皮发酵。让简洁易懂的插图与文字,为您揭开白萄酒酿制工艺。

基本概念

葡萄酒酿制原理其实非常的简易,但其过程却可能会因着每位酿酒师工法之别而差之千里.以下分解图为白葡萄酒酿制步骤大纲:


步骤一:葡萄破皮与榨汁

除了白葡萄外,红葡萄也可以做为酿制白葡萄酒的原料.而酿制红白葡萄酒最大的差异在于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使用带皮发酵步骤.葡萄在经由挤压破裂后,释出葡萄果汁;果汁被收集在发酵槽中等待发酵(大部分的酒庄现均使用不锈钢槽,部分酒庄沿用橡木槽或水泥槽)。

-有听说过白仙粉黛(WhiteZinfandel)葡萄酒吗?

-使用红葡萄酿制白葡萄酒经典范例:黑皮诺白酒(香槟称为:黑中白)

解密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


提高名优质白酒质量的途径是去杂增香,去杂是前提,杂味不除,增香无益。增香使酒味更郁,但要有一定的限度,香气过浓势必造成口味不协调。因此,许多香味物质组成的名优质白酒,其比例保持平衡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口味丰满细腻。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时下的白酒消费群体更加注重白酒产品的口感。人们把好喝作为购买白酒产品的重要依据,不再注重香型。针对白酒消费需求多层次、多类别、多样性的差异,要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须不断创新产品个性和特色,将白酒的安全、卫生、健康作为基本需求,将香气幽雅细腻,入口柔和绵甜、入喉圆润舒畅、饮后舒适且副作用小等作为主要研发方向。为了适应个性消费的张扬,在发展中求创新,更好地发展地方名酒和优质白酒,现就白酒酿造的原料、培制麦曲、制酒工艺、贮存勾兑等方面的有效技术新途径进行探讨。

一、原材料的选择是生产名优质白酒的先决条件

原料是酿造白酒的物质基础,不同原料拥有不同的成分含量,分子结构和存在形式。因此,使用不同生产原料,其发酵产物必然不同。浓香白酒浓郁流派型使用原料大多为高粱、糯米、玉米、大米、小麦等,而淡雅型白酒则主要以单粮(高粱)酿造为主,利用不同的酿酒原料进行生产,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风格,酿酒行业上的术语是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小麦糙、糯米绵。实践证明,多粮品种酿酒正是吸取多种粮食的特点,利用粮食间营养互补作用交差的优势,采取恰当的配比发酵,产生的微量成分多,口感上比单粮型大曲酒更甜、更丰满;或者说,多粮复合香不过是对淡雅流派白酒风格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水为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酿酒生产用水的水质,也会形成产品风格的差异,不同水质含有不同的离子,而这些离子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贮存过程中的酒体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与酒中的高级脂肪酸酯会形成不同配体数的胶体,从而影响酒体风格特点;加浆用水的水质也会直接影响白酒的口味。

制曲原料是制曲的微生物培养茎,它的成分影响着微生物群体生育酶的代谢,大曲原料主要用小麦、大麦、碗豆,这些主要大曲原料中都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灰分,可以供制曲所需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尤其是妨碍发酵的脂肪很低,应是制曲的理想原料。

二、培制麦曲是名优质白酒酿造的基础

曲子作用一方面提供各种酶糖化淀粉并分解其他物质,供应微生物的营养,同时还带来酒的香味前驱物质。因此,制大曲选择原料应配以合适的碳氮比和一定的淀粉、蛋白质含量,要做到相对稳定。制曲配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必然产生酪醇多,造成酒苦。应注意选择产生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系统的含蛋白质的原料,它是组成白酒香味的主要来源。大麦、碗豆是香兰酸和香兰素的来源。

高温曲糖化力低,耗曲高,发酵持续性强,是坛加酱香的有力措施。低温曲糖化力虽高,发酵力弱,酒味淡薄。一般曲块温度的范围在40℃50℃60℃,60℃以上划为高温曲。加水量为制曲关键环节之一,水分过大使曲块压得紧,曲坯变形易生毛霉、黑曲霉;水分过小,曲坯表面干燥皮厚不挂衣。踩制曲块要求形成松紧适度,平整结实。过硬,曲心长不透有异味,过松,不易保温保水。制大曲过去讲伏曲好,四季制曲对质量是有影响的,不能单纯认为长毛就是曲。踩曲主要是网罗空气中的野生微生物,一年四季空气微生物因温度、湿度不同适于不同的菌类繁殖,如春秋季酵母比例大,夏季霉菌多,冬季细菌多,互相交替是有变化的。踩曲最佳时间在春末夏初谷雨前后,最适于酿酒微生物曲霉、酵母的生长繁殖。为了保证四季曲质量,应人为地创造较稳定的空气、温度、湿度等条件。老曲房、土坯墙,相对讲比新曲房栖息的微生物种类、数量要多一些,并且纯净一些。曲子开始生长主要是霉菌分解部分糖,外皮主要是霉菌,而且多为犁头霉,有少量的黄曲霉的根霉。因此,曲坯入房,前火不可过大,防止干皮,相继生长的是酵母,里层有假丝酵母。中层多为酵母菌,曲中心部位是枯草杆菌、乳酸菌,嫌气性细菌多、球菌多、杆菌少,但有红曲霉。

为了培制伏曲,可选取适量好曲做曲种,以利于起接种作用。成曲后贮放半年以上使用,可使产酸细菌大部分死去或丧失繁殖能力。当然酶活力及酵母数量也会降低,用来酿酒发酵缓慢,可使酒味醇甜。成曲要注意通风堆积,使用时要搭配。保管不善,造成二次染菌多为青霉,用来酿酒味苦。

三、制酒工艺是名优质白酒的关键

制酒工艺包括原料粉碎宜细、辅料清蒸、糊化要透,合理配料、低温发酵、缓火蒸馏等。

合理配料,是制酒工艺的基础。配料是否妥当,具体表现为入窖淀粉浓度,即填料、原料、酒醅和水四者之间的关系。上述四者受原料品种(含淀粉量及发酵阻碍物质)酒醅质量(残余淀粉及酸度大小)、季节(气温高低)、工艺条件(续米查五、六瓶)的支配。同时,它还影响着入窖温度及发酵期。所以抓住淀粉浓度这一主要矛盾,适当加大回醅量,是合理配料的中心环节。

窖池前火猛,主发酵提前,发酵过早停顿,升酸大,不但本排少产酒,下排产酒更少。造成原因有:用曲多、温度高、水分大等。其中,回醅小,入窖淀粉浓度大是主要因素。中型发酵试验证明,酒精份含量随着淀粉浓度增加而提高,但折成原料计,酒精生成则随淀粉浓度增加而大幅度下降。根据实践,粮食淀粉含量65%以上,粮醅比在1:5、淀粉60%以上,粮醅比在1:4.5、淀粉50%以上,粮醅比在1:4,是保持白酒优质高产最适宜的条件。

加大回醅量,可以控制窖内升酸、合理利用淀粉,达到扔糟淀粉低,使酒的香味浓郁。淀粉浓度高,超过曲子、酵母的作用能力,势必窖内酸度升高,残余淀粉多,造成多投料也不能产好酒。适宜的酸度可以增加酶活性和减少纯化并能有效地抑制杂菌。为了达到入窖淀粉浓度和酸度的适宜要求,以加大回醅量,调节配料比例是固态发酵优质高产的主要手段。

调整淀粉浓度,一是回醅,二是用辅料,前者是主要的,后者要恰如其分,应保证酒醅质量才能体现大回醅的好处。但必须适当,否则造成入窖酸度高,材料发不起,危害也不浅。大回醅的界限一是调备容积;二是对一定的入池温度应达到适当的淀粉浓度;三是要达到适宜的入池酸度。回醅要注意与辅料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因辅料加入可引起填充和冲淡淀粉浓度的作用,而底醅加入还加大了酒醅酸度。所以,回醅必须视酸度所能容纳的限度而定。

再者减糠发酵,增加回醅,大曲酒用辅料控制在15%为宜。当然,辅料多,便于操作,但排杂不彻底也易影响质量。

低温发酵,是保持白酒优质高产的有效措施。低温入窖(温不低)可以使淀粉酶不易破坏,营养物质被杂菌利用的机会大大减少,并控制窖内升酸,使酵母菌的活力耐酒精力强。不仅保证本排正常发酵,而且使下排入窖酒醅酸度不高,为白酒正常发酵提供了良好条件。

白酒中的苦味成分,如高级醇(异丁醇、正丙醇等)、少量的单宁,较多的酚类化合物及糠醛等的生成会因所用的原料品种、酵母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当这两个条件相同时,苦味成分的多少主要与发酵速度、入窖温度有关。发酵快,可加速蛋白质分解,促进高级醇生成,但不利于酒中甜味物质生成,遮掩不了苦味。

在一定限度内,发酵速度与温度成正比。由于在酿造过程中,淀粉变糖,糖变酒,必须产生热量,从而升高窖内温度。入窖温度过高,可加速酶活力,但很快趋于衰弱;入窖温度低,糖化发酵作用缓慢,使发酵时间延长,仍然可以达到正常发酵。生产实践证明,辅料、水分、温度三者在酿酒配比中是正比例关系,即辅料多、水分大、温度高;反之,辅料少、水分小、温度低。辅料、水分、温度与产品质量则成反比关系,即辅料多、水分大、温度高,则酒的质量差。反之,产品质量好,出酒率也高。当然,水分过小,达不到发酵要求,酒的风味也差。辅料过少,达不到疏松程度,易造成蒸馏效率低,糖化发酵不良。

白酒固态发酵,决定优质高产的因素较多,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追求低温是不妥的,尤其是上排入窖温度高、升酸大,下排突然降低温度,使窖温升不上来,势必造成产量低质量差。如果原来入窖温度较高,酸度较大,逐步降低入窖温度。三排以后,达到低温入窖的做法较为稳妥。也可撤些回醅量、补充辅料、降低温度,使入窖淀粉合理。采取当排降温法,虽然快,但易掉排。

名优质白酒,垫好底糟,防止大米查受凉,可起到接浆保米查作用。优质酒要求具有一定量香味成分,需要较长的发酵周期。但过长,香味成分虽有增高,但酒精的损失大,杂味成分也多。因此,名优质白酒保证合理的发酵期才是提升质量档次的重要新技术途径之一。

装甑蒸馏,是制酒的最后一道工序。将发酵生成物最大限度通过蒸馏提取出来,关键在于装甑技术是否熟练。装甑操作要做到轻、松、薄、匀、散、见潮、见气装。坚持缓火蒸馏,是名优质白酒达到增香去杂的有效措施。它在于蒸馏过程中,蒸汽压力低,上汽均匀、流速缓慢,从而使酒醅内香气成分充分地被水蒸汽拖带于酒中,使酒中的香味成分含量高;同时,防止因大水大汽而产生大量硫化氢及高沸点物质蕃薯酮等被蒸入酒内。另外,应适当提高流酒温度,尽量排出含硫化合物以及乙醛、丙烯醛、硫醇等杂辣物质,为缩短贮存期创造条件。

白酒蒸馏在正常情况下,酒精份不论在酒头或中馏酒中基本是稳定的,或微有下降趋势,接近尾酒则急剧下降。酸在酒头及中馏酒里,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微有上升,后期增长较大,醛、酯及高沸点杂醇油都集聚酒头,随蒸馏的继续而下降,嗣后稍稳定,酯在酒尾回升,由于酯、高级醇集聚于酒头。因此,蒸馏时每甑接取1kg-2kg酒头,并单独存放一年左右是勾酒的香料酒,同时也说明,掐头去尾在名优质白酒生产中值得考虑和研究的。

许多高沸点物质,特别是香味物质,聚于酒尾,同时也有不少杂味物质,如五碳糖生成的糖醛、由酪氨酸而来的酪醇、由单宁或木质素分解而来的某些酚类化合物及有苦味的杂醇油混在其中。但是,必要的香味物质在白酒里常常是过剩的。因此,名优质白酒要求浓郁,贮存期较长,酒度适当低一些,使酒尾高沸点物质移行酒内。有异味的次原料或贮存期短的普通酒要摘高度酒,酒尾复馏以多排出邪杂味。当然,摘酒度过高,将使许多高沸点香味未被蒸出而残留于酒醅、糟内,致使酒的香味不浓。

名优质白酒含有大量甜的多元醇,居于酒尾,可接一些甜味浓而酒度低的酒,经贮存后作勾酒用,这对降低酒中苦味有明显效果。

四、贮存勾兑,是提高名优质白酒的手段

名优质白酒贮存不应看成是收发仓库,而应视为半成品加工车间。优质酒通过合理贮存是排除杂味,硫化氢(臭鸡蛋味)、硫醇(臭萝卜味)、二乙基硫(焦臭、化学酱油呈不快焦臭味成分),丙烯醛(具有催泪辣眼气味)、游离氨(氨臭、氨水的臭味)、丁酸、戊酸、己酸及其醇类(属于汗臭味),进行氧化使醇加酸生成酯类、醛加醇生成缩醛类,降低辛辣味,增加香气(联酮类化合物等)的有效办法。同时,由于水分子和乙醇分子的缔合,促使口味绵软醇厚。酒和水混合时,酒度在53%-54%(Vol)是酒、水亲合力最大的时候。所以在这个酒度范围内口味最绵软,再低或高则味辣。从蒸馏试验得知,有些有益的高沸点物质在蒸馏尾部,这也是高度酒缺少高沸点物质的来路,从卫生观点和人民健康出发,降低酒度是今后发展必然的大方向。同时也表明选择酒度是提高名优质白酒的重要手段。

名优质白酒提前调度,使水和酒分子重新排列或贮存前用微波处理,也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措施。反之,贮存后出厂时,再加水调度,打乱分子排列,酒味燥辣,使贮存失去作用。名优质白酒贮存容器不宜过大,一般为400500公斤瓷坛贮存为好,便于酒同空气的接触,便于酒同外界条件如温度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瓷器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外界条件对酒老熟的有利变化。

白酒贮存有一定期限,不是越久越好。贮存过久,不但酒精损失大,香气也跑掉不少,使酒味淡薄,失去固有风格。酒也不是越存越香,白酒的香是以酯类为主,而酯化作用有一定极限值,一般名优质白酒生产出来就基本具备了应有的香气。贮存主要是排杂及使口味绵软。名优质白酒贮存提供分型入库,分别贮存,勾兑出厂。

勾兑是生产名优质白酒的一门艺术。有人说,搞名优质白酒七分技术,三分艺术,这三分艺术便是指勾酒而言。通过勾兑,可将不同风格、不同贮存期的酒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种香味成分在数量上齐备,在比例上协调,因而克服勾兑前的弱点,形成了醇厚细腻的固有典型风格。

总之,随着酿酒产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持续提升白酒产品的质量,以味见长,从产、质量兼顾到以质量为主,提高市场竞争力,口感上从推崇专家口味转移到适应消费者口味需求,适时发展多香型、多流派不同风味的产品,可使企业在发展中赢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提高名优质白酒质量的途径是去杂增香,去杂是前提,杂味不除,增香无益。增香使酒味更郁,但要有一定的限度,香气过浓势必造成口味不协调。因此,许多香味物质组成的名优质白酒,其比例保持平衡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口味丰满细腻。

红葡萄酒酿造过程


每一瓶珍馐佳酿都是葡萄农精心照料与酿酒师悉心培育的结果。以下是红葡萄酒酿造的细节步骤。

1.葡萄酒的酿造从葡萄开始。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葡萄需要达到足够的成熟度。葡萄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葡萄酒的质量,毕竟你可以用好的葡萄酿造出好的葡萄酒,但你无法用坏的葡萄来酿造出好的葡萄酒。

2.葡萄成熟后就可以开始采摘了。葡萄收获季节是一年到头最热闹的季节。采摘的时候,天气情况非常重要。如果天气不好,可能会把一整园的葡萄破坏掉。

3.手工采摘葡萄后,把它们集中倒进半吨装的车子里。

4.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葡萄园开始用机器采摘葡萄。机器采摘的成本更低。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地方,机器采摘可以在凉爽的晚上进行,从而保证葡萄的质量。晚上的时候,机器采摘比人工采摘更容易进行。

5.在波尔多,机器可以通过震动葡萄藤的枝干让葡萄自动脱落,然后把它们收集到容器中。

6.通过机器采摘完葡萄,工人们会对葡萄进行筛选。

7.下面是人工采摘的成串葡萄。

8.工人们也会对人工采摘的葡萄进行筛选,腐烂的、干枯的葡萄以及叶子、叶柄都被清除掉。

9.经过筛选后的葡萄会进入除梗机中进行去梗。去梗的时候,它们可能会被轻微压榨或者完全压榨。

10.葡萄经过去梗后剩下的枝梗。

11.葡萄去梗后,会经由传送带传送到贮存容器,然后再被送到发酵器皿。

12.在酿造红葡萄酒时,葡萄会带皮发酵;不过在酿造白葡萄酒时,葡萄在发酵之前会先进行压榨和去皮。葡萄牙杜罗河(Douro)产区有一种发酵器皿由花岗岩、大理石、水泥或不锈钢制成的浅底无盖大桶。把葡萄加入这个容器中之后,工人会进入容器中踩踏葡萄,让葡萄充分破碎,以萃取葡萄皮的颜色、单宁和其他风味物质。

13.踩皮结束后,葡萄自然进行发酵。工人们正在搅拌葡萄皮和葡萄汁,他们每天都要搅拌很多次,这样既可以帮助提取葡萄皮中的物质,也可以防止葡萄皮浮到表面后滋生细菌。

14.发酵时可能会加入人工培养的干酵母,不过有些酒庄会使用天然酵母。

15.下面是用不锈钢罐来发酵葡萄酒的情形。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容器可以不加盖子。也有些时候,发酵会在封闭的容器中进行,容器上附带有通风口,可以允许二氧化碳散逸出去。

16.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使用自动化的柱塞把葡萄皮压到液体下面,即机器压皮。有些时候也可以使用长杆子来人工进行这个动作。

17.另外一种把葡萄皮压到液体底下的方法叫做淋皮,就是把发酵罐底部的液体抽出来,然后喷到液体表面。

18.发酵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把葡萄酒从容器中放出来;不过放出来之后,会把它们再加入到发酵容器中。在放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可以与氧气进行更多接触,有利于酵母的生长,让发酵进行得更充分。在酿酒的其他阶段,都要尽量防止葡萄酒与氧气接触,不过在这个阶段,不需要过多担心氧化的问题。

19.发酵完成之后,大多数红葡萄酒会被转移到橡木桶中进行熟成。橡木桶有多种形状和容量,最常见的是225-250升。

20.下面是一种比较大的旧橡木桶,它们几乎不会给葡萄酒带来橡木的风味,可以用来酿造一些特殊类型的葡萄酒。

21.葡萄酒发酵完成后,剩下的皮、籽和梗会进入压缩机中进行压榨,以进一步萃取其中的精华物质。下面是一个筐式压缩机。

22.下面是一个囊式压缩机,酿造部分红葡萄酒和几乎所有的白葡萄酒时都可以使用这个机器。在压缩机的气囊里灌满空气,利用气压均匀而温和地对葡萄渣滓进行压榨。气囊内气压的强度会逐渐加大。

23.下面是压榨之后剩下的渣滓,可以用作堆肥。

24.白葡萄酒发酵结束后,发酵罐中残留的物质,其中有死酵母的细胞。

25.葡萄酒在橡木桶中进行熟成,熟成时间从6个月到3年不等。橡木桶存放在阴凉的地下酒窖中。

26.葡萄酒在熟成过程中,酿酒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检测一下葡萄酒的情况,而且由于葡萄酒会挥发掉一部分,他们还要进行补液。

27.通常来说,在熟成过程中,需要把葡萄酒从一个橡木桶转移到另一个,或者从橡木桶转移到不锈钢罐中。工人有时会使用氮气来转移葡萄酒,尽量避免葡萄酒与氧气过度接触。

28.把葡萄酒从一个橡木桶转移到另一个橡木桶,不过这次特意加大了葡萄酒与氧气的接触,以加速葡萄酒的熟成。

29.有些葡萄酒不适用橡木桶来熟成,而是使用不锈钢罐,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鲜的果香。

30.葡萄酒熟成之后,就可以准备装瓶了。不过,装瓶之前一般还要进行过滤,除去酒中的杂质,让葡萄酒看起来明亮清澈,避免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的工艺和流程


我国的白酒,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两种。那一起来看看白酒酿造技术的工艺和流程吧。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的工艺流程:粉碎、配料、润料和拌料、蒸煮糊化、冷散、加曲、加水堆积,入池发酵、出池蒸酒8个工序。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一粉碎:古用石磨或(驴拉磨)把高粱粉碎成四六瓣,成梅花状,后用电磨磨成过标准筛的原料。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二配料:将粉碎好的原料面和清蒸好的辅料(稻壳)按照100:25-30的比例人工翻拌均匀。夏季一般为25%的辅料,冬季为30%的辅料。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三润料、拌料:将配好料的面楂,按原粮量的4050%加水进行润料,水温为常温,翻拌均匀,堆积1小时左右,使粮充分吸收水份,有利于糊化,加水量视面湿而不粘,有经验的酿酒师傅凭手感一捏就能感觉出来。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四蒸煮糊化:将面楂上甑锅进行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前将面楂再翻拌一次,然后用木锹和菠萁将面楂一层一层地装入甑锅,待汽圆后蒸煮糊化1小时左右,使面熟而不粘,内无生心,由有经验的酿酒师用手捻来感觉蒸煮程度。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五冷散:将蒸好的面楂用木锹铲出甑锅放倒干净的地面上用木锹摊薄、匀,进行自然冷散,中途翻拌数次冷散,视温度达到夏季为2022℃为宜,冬天为1618℃为宜。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六加曲、加水堆积:将泠散好的面楂按原料的25%左右的比例加入曲粉,加入50%左右的水,水为常温,用木锹进行翻拌,使之均匀,用手掌捏住面楂从手指缝挤出12滴水为宜,然后进行堆积,堆积时间不低于12小时。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七入缸发酵:将堆积好的酒醅用竹篓人工入到缸里,上边盖上石盖进行发酵,地缸一般埋在地下,缸口与地面平齐,缸的间距为1020cm。入缸的酒醅的淀粉含量在912%之间,水份含量在5557%之间,酸度在0.81.1mol/g之间,糖份在0.50.6。Be之间,发酵周期一般为21天。

发酵时要掌握酒度的变化,一般应遵循前缓升、中挺、后缓落的原则。即入缸后,温度逐步上升,发酵中期,温度应稳定一个时期,然后到发酵后期,发酵温度缓慢下降。

前缓升:一般入缸到67天温度升至2527℃,酒醅发甜,说明发酵正常。

中挺:从入缸的第8天到11天,温度降升至3234℃,连续四天。

后缓落:从入缸12天到21天,温度逐渐下降,每天以下降0.5℃为宜,出缸时酒醅的温度降至2628℃,发酵好的酒醅应有不硬、不粘的感觉,色泽呈紫红色。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八出缸蒸酒:发酵到21天的酒醅用竹篓抬出至甑锅边进行蒸馏,装甑时应按照稳、准、细、匀、薄、平的原则进行操作,装甑蒸汽应按照两小一大的原则进行操作,流酒时蒸汽应按照,大气追尾的原则进行操作,接酒时应依照酒花大小程度来判别酒头、原酒和酒尾,看花接酒都是凭酿酒大师傅的经验来判别,接酒一般接到0。酒头、原酒和酒尾都分级分缸储存,一般储存6个月以上酒体成熟。

白酒酿造工艺 如何降低白酒辛辣感


纯酒精在味觉上是微甜而不是辣,白酒中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水之外,还有醇类、醛类、酯类、酚类、酸类这些物质共同构成白酒的口感和风味,当然也包括辛辣的程度。而造成白酒辛辣的原因主要是醛类物质,其中含量多的成分是乙醛。

白酒中醛类含量越高白酒越辛辣,品质自然也更差,大多数酒厂会选择陈酿、勾调等方法降低白酒辛辣感。

勾调

传统上认为酒是由酸、甜、辣三种味道复合而成的,通常如果诸味协调的话,是不应该出现辣味的。通过使用不同年份的调味酒和新酒相互勾调,使酒体诸味协调从而掩盖酒体的辛辣感。如果勾调合理,即便是三精一水的新工艺白酒也不会有辛辣的感觉。

但所谓不辣不是真的不辣,而是显得不辣,因为醛类物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香型的酒,如浓香和酱香,因为香味物质的不同,对口腔刺激程度不一样,也会感觉辣味不同。

陈酿

刚生产出的新酒,杂质多,口感辛辣,当酒长期储存在陶罐这种有细微气孔的容器中时,一些低沸点的不溶性的气体或液体,如硫化氧、丙烯醛及其他低沸点的醛类、酯类能够自然挥发,所以新酒经陈放老熟后,辣味减轻。

消费者想要更好的感受白酒的魅力,建议还是选择纯粮酿造的白酒,不辛辣,口感醇和。但这种酒成本贵,价格较高,所以市场上流通较多的还是勾调酒。

关于酱香型白酒酿造用稻壳的原理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采用固态纯粮发酵,从生产现场可以看出,除了窖池、蒸馏设备、通风设备外,就是酒醅和糟醅。糟醅是高粱、曲药、母糟、稻壳、水、淀粉、温度和酸度组成,它是固态酿造的核心。

稻壳是加工大米时脱下的外壳,是水稻籽粒的附属物,根据外形可分为长瓣稻壳和短瓣稻壳。长瓣稻壳皮厚,壳质较硬,短瓣稻壳皮薄,壳质较软。酿造用稻壳是固态发酵的填充剂,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骨力,适当的自然颗粒度;不含异杂物,新鲜、干燥、不霉变,不含或少含营养物质及果胶质、多缩戊糖等成份(在酿酒过程中生成糠醛和甲醇等物质)。

《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5.2.4中要求感观指标:气味正常,新鲜,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无虫蛀的金黄色干燥谷壳,谷壳成块瓣,夹杂物少,宜粗,以一破两开为宜。杂质1.2%;水份12%。使用前需除杂和清蒸30min等处理。能起到酒醅淀粉浓度的调节,冲淡酸度、吸收酒精、维持浆水的作用,使酒醅拥有一定的疏松度和含氧量,并增加界面作用,使蒸煮、糖化发酵和蒸馏能顺利进行。稻壳有利于酒醅的升温。稻壳还有利于调节蒸馏界面,防止或减少蒸馏事故的发生(偏甑、冲甑、塌甑和坠甑)。能疏松酒醅和粮醅,易于原料糊化和蒸煮。

简言之用稻壳量大,发酵界面大,带入氧气过剩,好氧细菌生长繁殖快,厌氧细菌生长过缓,导致堆积发酵过程中前期发酵过猛。用稻壳量少发酵界面小,带入氧气过少,糖化不彻底,前期发酵不升温,降低出酒率。因此,稻壳用量多时要求入池温度低,反之亦然。此外,固态体系淀粉含量、含水量和酸度的大小与用稻壳用量成正比,相反,曲药的发酵力和稻壳用量成反比。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