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白酒文化地域特色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酒类文化代表之一,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爱好者群体,也在国际间有着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在中国的不同地域,白酒文化展现出了独特的地域特色,从原料选择到酿制工艺,再到饮用习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传统和方式。

茅台地区的白酒文化以茅台酒为代表,是中国最有名的白酒之一。茅台镇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为茅台酒的酿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茅台酒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采摘、蒸煮、发酵和窖藏工艺得以酿制而成。茅台白酒的特点是酒体醇厚、香气浓郁,有着独特的陈年风味。在茅台地区,人们在特定的节日和庆典上会举行盛大的宴会,以茅台酒为主要酒品,表达对嘉宾的尊敬和友好。

泸州地区的白酒文化以泸州老窖为代表。泸州老窖是中国最古老的酒厂之一,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泸州老窖以优质的泉水和小麦、大米、糯米等多种原料酿制而成。泸州老窖的白酒酒体清香、口感柔和,具有极高的陈年潜力。在泸州地区,人们喜欢用泸州老窖白酒款待客人,以展现对客人的热情和好客。泸州的酒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茶眼饭”,就是用白酒泡茶叶,再将泡好的茶叶与米饭一同炖煮而成,既可饱腹又能尝到茶香和白酒的混合美味。

绍兴地区的白酒文化以绍兴黄酒为代表。绍兴黄酒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酒品之一。绍兴黄酒以优质的糯米、高粱和麦曲为原料,采用传统的糯米酿造工艺,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存储和陈化而成。绍兴黄酒的特点是香气浓郁、回甘顺滑,被誉为“润喉、健脾、和胃”的健康饮品。在绍兴地区,人们经常会用绍兴黄酒招待客人,尤其是在婚礼和寿宴等重要场合。绍兴黄酒还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密切相关,常常与披萨、小笼包等食物搭配,形成独特的风味搭配。

郎酒作为四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白酒品牌,也展现出了浓厚的地域特色。郎酒以高粱和小麦为原料,采用传统的窖藏和贮存技术酿制而成。郎酒的特点是酒体醇厚、香气独特,有明显的川味。在四川地区,人们常常会在举办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时用郎酒招待亲友,以展现热情好客的川渝人民的风土之情。

犹如中国的不同地域拥有各具特色的美食一样,白酒文化也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貌。不论是茅台地区的醇厚与浓郁,还是泸州地区的柔和与好客,又或是绍兴地区的回甘与健康,以及郎酒地区的热情与川渝风味,每一种地域特色都在白酒文化的丰富多元中独具一格,为中国的酒文化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无论是酒的酿造还是饮用习俗,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都让酒库网小编们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的美酒文化。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独具地方特色的重庆酒文化


说起重庆,大家会想到麻辣的火锅,性格耿直刚强的重庆人,码头文化已经延展到生活的各个片断,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可谓是老重庆江水边生活的写照。下面我们来看看独具地方特色的重庆酒文化。

赊店老酒典型风格的地域特色


我国幅员广阔,东西南北地域气温、温度、土质差异甚大,造成各地农产品、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也各不相同。
赊店酒业位于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东经112°46′,北纬30°,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4℃-15.7℃,年降雨量在300-1100毫米之间。土壤氮、磷、钾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资源与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为配酒提供了充足而又优质的原料。从这里向南100公里,饮食习惯是以大米为主,具有南方特点,向北100公里,以面食为主,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赊店酒业具有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特点,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更适合酿酒。并且厂区四周没有矿山、油田和其它大型工厂,自然资源没有受到污染,对酿造陈年老酒具有非常有利的自然条件。

茅台酒的文化特色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故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它位于贵州高原较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终日云雾密集。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茅台镇周围地区或我国部分酱香型酒的厂家极力仿制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中较为珍贵的一个大类,茅台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被誉为国酒、礼品酒、外交酒。它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其品质和独特风格是其他白酒无法比拟的。
茅台酒的传统制作方法,只有在茅台镇这块方圆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这精美绝伦的好酒。茅台酒厂区建于赤水河上游,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无污染。峡谷地带微酸性的紫红色土壤,冬暖夏热、少雨少风、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加上千年酿造环境,使空气中充满了丰富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茅台酒的酒窖建设也颇有讲究。从窖址选地、窖区走向、空间高度,到窖内温湿度控制、透气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术等,都极为严格。这些都是关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气纯度再提高的关键。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检查,开关透气孔,控制温湿度。据说连看守酒窖的人也必须衣着洁净,人品端正,不得在窖内污言秽语,起哄打闹,否则将影响酒的质量。当然,人的一般衣着言行与酒的质量无必然联系,这只不过反映了人们对茅台酒的敬重、崇尚之情和鼓励做好人、制好酒的良好愿望罢了。
茅台酒的高质量多年保持不变。我国评酒会对贵州茅台酒的风格作了“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概括。它的香气成分达110多种,饮后的空杯,长时间余香不散。有人赞美它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魅力。茅台酒香而不艳,它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曾长期是我国名白酒中度数较低的。具有喉咙不痛、也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等特点。”周总理还在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说,帮助他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指茅台酒,另一台是指当时在那里放映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会议期间,周总理用此酒此片招待了参加会议的外国首脑和使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盛赞“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誉称茅台酒是“美酒”。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侨胞把茅台酒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将它视为“国酒”、“外交酒”和礼品酒。茅台酒的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绝”。茅台酒有不同于其他酒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周期7个月。蒸出的酒入库贮存4年以上,再与贮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较后经过化验、品尝,再装瓶出厂销售。
装茅台酒用的酒瓶,较初是用本地生产的缸瓮,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按现在说有装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号。后曾一度改为微扁长方形酒瓶。1915年以后,改用圆柱形、体小嘴长的黄色陶质釉瓶。建国后,才改为白色陶瓷瓶和现在人们见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实大方。
茅台酒的商标,较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个花瓣形的图案内,书写“贵州省茅台酒”几个楷书字样而已。后来才改为连史纸铅印。商标定名:成义酒房为“双德牌”,荣和酒房为“麦穗牌”,恒实酒房为“山鹰牌”。1952年统改为“工农牌”。1954年后,分为内销和外销两种商标:内销为“金轮牌”(又名“工农牌”),外销为“飞仙牌”。文革时期曾一度改为“葵花牌”,旋又恢复“金轮牌”、“飞仙牌”,一直沿用至今。
茅台酒蝉联五届国家名酒金奖,实现了国内金奖五连冠,连续荣获四次国际金奖(包括亚洲之星包装奖和第三世界广告一等奖)。产量逐年上升,销售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细数各国特色的酒文化


“新世界”葡萄酒国家澳大利亚是酒消耗的大国,其盛产高品质葡萄酒的南澳州也成为闻名的“葡萄酒之州”。在当地,人们喜欢在酒吧度过悠闲时光。细品慢饮的法国法国人拥有的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和香槟酒,在饮酒方面,他们的浪漫情怀也发挥到了极致,越是好酒就越是要细品慢饮。红酒是除了早餐之外的每餐必备品,有时候比矿泉水都便宜。喉咙“燃烧”的俄罗斯喝酒,在俄罗斯是一种生活方式。繁盛的文学和艺术,寒冷无比的气候,都需要烈酒、需要伏特加。俄罗斯人的烈酒打开后,就再也盖不上了的。要大杯喝,喉咙要发出“咕噜”声,相传这是彼得大帝留下来的,有数百年的传统。英国的“爬吧”荣耀与欧洲大陆的“咖啡馆文化”迥异的是,有千年历史的英国“酒吧文化”历久弥新。英国人喝酒的时间有三个:昨天、今天和明天。喜欢“爬吧”(pubcrawl),整个晚上或整个周末,一家一家地逛酒吧,喝一杯换一个地方,这是英国人获得乐趣和荣耀之路。摩尔多瓦有世界最大最长的酒窖、最大的葡萄酒博物馆,还能够品尝到窖龄50年以上的美酒,所以被称为“酒窖上的国家”、“葡萄酒王国”。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它是世界上餐桌酒消费最多的国家。

西域凉州人的酒文化


甘肃凉州区,由于其所据地理位置的特殊,民族复杂,历史文化传统各异,在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文化中,也包含着传统深厚的酒文化。
凉州先民素有饮酒之风气,并且由此而带动了凉州的酿酒业。凉州的酒文化历史,可以上溯到战国末年的乌孙、月氏、匈奴驻牧时期。这些少数民族普遍饮酒,并掌握了小曲制酒的技术。《汉书·西域传》载,西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时引进葡萄品种、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至凉州,并经丝绸之路而入中原。富于智慧的凉州先民,在传自大宛的酿酒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工艺,推陈出新,终于酿造出了令人销魂的凉州美酒。汉灵帝时,扶风人孟佗,仅用一斛凉州酒贿赂权贵,就换到凉州刺史的官位。与此同时,凉州的先民还创造了名目繁多、式样各异的酒具,特别是用美玉制造出了夜光杯,使其经数千年之后依然被人们使用和宠爱。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凉州葡萄诏》中对凉州美酒予以盛赞。唐朝时期,凉州美酒声誉倍增,凉州的酿酒业达到了非凡的兴旺和发展。宋朝以后,随着经济的衰退,政治的动乱,致使曾冠盖我国的凉州美酒日渐衰落,直到明清时期才得以复苏。改革开放以来,凉州的酿酒业得到非凡的发展,白酒、啤酒、葡萄酒、滋补露酒等品种齐全,质量上乘,数量可观,头牌众多,使酒类酿造业成为支撑凉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凉州自古以来就是酒乡,好酒善饮是凉州人的特长,而“无酒不成俗”、“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使酒与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凉州人崇尚酒,喜欢以酒会友,以酒结友,认为酒是厚道之物,它会使人襟怀坦白,欢快愉悦,故而有饮酒不分家之说,亦称酒厚;在凉州,凡不饮酒者,可能会被人视为虚伪刁钻、心胸狭窄之辈。在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时时有酒,处处有酒,只要是宴饮聚会之处,非酒莫属。
凉州人好酒,且又能豪饮,但不喜欢独斟独饮,而是与亲朋好友一起猜拳行令,喝个“四天四地”:初入座时,以一杯酒敬天谢地;喝起酒来,大声猜拳行令,唱歌漫曲,气氛热烈,声震天宇,谓之惊天动地;喝酒要一醉方休,开怀而尽心,是为昏天黑地;相聚饮酒,求个欢乐逍遥,无拘无束,在笑声中忘却世间烦恼,故称欢天喜地。凉州人不饮冷酒,酒必烫热而后饮,为此有俗话说“喝冷酒使官钱,有病在后”,意思是说酒本烈性之物,对人体有刺激,若文章来源于红酒网饮冷酒,会加重胃和心脏负担,久而久之将造成病害。这是科学依据的之道。
外地人对凉州人的饮酒习惯有这样一句戏言:“凉州人,生的怪,大碗喝酒不吃菜。”外地人饮酒,一般是在饭前,就着小菜边吃边饮。而凉州人则不在饭前空腹饮酒,必先肉足饭饱而后饮。这是因为,饮酒必畅饮,而空腹饮酒必伤肠胃。凉州人对酒前的饭菜一般不多加挑剔,而对酒却比较讲究。邀友饮酒,必先请客人吃好,以“垫好肚子”,再开怀畅饮。凉州人的宴席始终是以饮为主的,以酒之优劣论宴之优劣,进而衡量主人待客的情意厚薄。
凉州人饮酒,不喜欢饮“死酒”,而是要猜拳行令定输赢,输者饮酒。久而久之,便创造了花样繁多、形式各异的猜拳法,素有“四大官拳,十八杂拳”之说。常见的有大拳、小拳、老虎拳、灯笼拳、螃蟹拳、走马拳、蒙古拳、风交雪等。
凉州先民素有饮酒遗风,武威可谓名副其实的“塞上酒乡”,凉州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早在2400多年前,凉州就有了葡萄,有了葡萄就有了葡萄美酒。汉代时当地的葡萄美酒即作为朝廷贡品,送往京师。唐太宗收复西域时,凉州葡萄酒的酿造方法由此传入内地。武威白酒的生产历史,早在元明时即已开始。当时古人把蒸馏器称烧蜗,招生产作坊叫作烧坊,所配制的蒸馏酒自然称为烧酒。在敦煌壁画中有一幅11世纪西夏时代的酿酒蒸馏壁画,足可证明当时西凉国(即凉州)就已经生产蒸馏酒了,而且通过“丝绸之路”把我国的蒸馏酒器及蒸馏技术传往了外国。
历代骚人墨客对凉州美酒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丽章佳句,俯拾即是。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被首推为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唐天宝八年(749),曾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的岑参,也写下了《戏问花门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偌仍似钱,摘来沾酒君肯否!”
武威的知名白酒品牌“凉都”系列、“皇台”系列、"本色“系列、“雷台”系列及松鹿牌冬虫夏草滋补酒;武威生产的“莫高”牌葡萄酒有干、甜、半甘甜等多种高、中档葡萄酒20多个品种;武威出产的西凉啤酒、果啤、姜啤、生啤,口味纯正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