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葡萄酒是红酒吗专题。这篇关于《“老藤葡萄酒”是好酒的标志吗?》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葡萄酒爱好者常常会讨论一款葡萄酒采用的是老藤或者新藤的葡萄。以老藤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也往往会更加受到青睐。葡萄藤的年龄,跟葡萄酒的品质真的有直接联系吗?

老藤=好酒?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的葡萄藤,确实会生产出不一样的葡萄酒。一颗年龄较大的葡萄藤,在生产葡萄时会更加吃力,产出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30岁以后的葡萄藤其产量会逐渐下降到年轻葡萄藤的几分之一),迫使它将营养专注于葡萄果实,而分给叶子的营养成分则会相应减少。

因此,老藤葡萄的产量会显著下降,培育出更加凝聚、浓缩的果实,以其酿制的葡萄酒也因而拥有更加稠密的风味。对于味觉灵敏的葡萄酒爱好者来说,老藤葡萄也更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风土特色。

也就是说,老藤葡萄酒虽然并不意味着一定拥有更高的品质,年轻的葡萄藤一样可以酿出世界顶级的葡萄酒;然而老藤的特质使得它们更加增添了一份品质之外的魅力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风雨的葡萄藤,证明了它们在产出葡萄这件事情上的专注、坚持与成功。

不过,实际上葡萄藤的年龄并不总能够反映葡萄酒的品质高低。例如,在美国加州,有许多早在淘金潮时期(始于1848年)就种植并留存至今的老藤仙粉黛(Zinfandel)。由于数量非常庞大,其产出的葡萄酒往往售价不超过10美元,价格低廉而且随处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老藤葡萄酒的美名。也就是说,老藤葡萄酒中也不乏廉价、低质的葡萄酒。

老藤一般来自哪里?

按照葡萄酒行业人士的说法,一般超过35年的葡萄藤即可称为老藤。然而关于老藤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规定,因此一些酒庄甚至会将他们葡萄园内只种植了10几年的霞多丽也标称为老藤,这种拙劣的公关手段需要广大消费者多加注意。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之下,老藤也渐渐变成部分葡萄酒生产商的一个巧妙的营销手段,而非真正的区分葡萄酒品质的指标。

在19世纪70年代,一场席卷欧洲的葡萄根瘤蚜虫害使得这片酿酒历史悠久的土地并没有留下多少真正的老藤。与一般人的印象刚好相反,一些新兴的新世界酿酒国反而保留了更多的葡萄老藤。

例如,如前文所述美国加州拥有众多仙粉黛(Zinfandel)老藤,而澳大利亚的巴罗萨谷(BarossaValley)拥有许多百年西拉(Shriaz)老藤。在巴罗萨的奔富酒庄,还有现存最古老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藤。

位于意大利西西里(Sicily)的泰瑞尼尔酒庄(TenutadelleTerreNere),则是19世纪葡萄根瘤蚜虫害的少数幸存者之一。该酒庄依然保有许多年龄超过130岁的老藤,用其酿造的葡萄酒拥有特别的矿物味道。

年轻葡萄藤也能酿出好酒

在酿酒师的眼里,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自然不是只有老藤这一条途径。StagsLeap证明了年轻葡萄藤也能酿出顶级佳酿像是1976年为美国葡萄酒赢得世纪声誉的鹿跃酒庄(StagsLeap)当年用的就是年仅3岁的年轻葡萄藤。

不过,老藤的存在,至少证明了它们与当地的土壤、气候完美共处的能力,其酿出优质葡萄酒的概率自然也高得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购买老藤酒至少是一个风险较低的选择。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关于老藤葡萄酒 你了解吗?


时间久远的东西在人们心中总是感觉有分量的,当然葡萄酒也不例外。很多人一听老藤葡萄酒就觉得这款酒质量一定特别好,饱经岁月沧桑、自带睿智与沉稳气质,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了解老藤葡萄酒吗?

什么是老藤葡萄?

顾名思义,老藤葡萄就是年龄较老的葡萄树所生产的葡萄。然而,对于多老的葡萄才能被称为老藤,业界目前尚无定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产区并没有明文的法律或行业规定。在各个国家对于老藤的表达也是不统一的。

除此之外,对老藤的树龄却没有更细致的划分。倒是新世界的澳洲巴罗萨谷产区协会对老藤树龄进行了严格的界定:

老藤OldVine35年树龄以上

幸存老藤SurvivorVine70年树龄以上

百年老藤CenturionVine100年树龄以上

始祖老藤AncestorVine125年树龄以上

老藤真的产好酒吗?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老藤所生产的葡萄酒确实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葡萄藤一般需要5-7年才能在各方面达到成熟状态,根系也需要6-7年才能发育完全。因此。扎根不深的年轻葡萄藤受天气变化影响严重,产量和果实质量也会遭到影响。老藤葡萄发育更完全,稳定性更高,受天气影响不大。

除此之外,随着葡萄树龄的增长,葡萄藤的产量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分配到每粒葡萄上的风味物质也更丰富,这就导致这批老藤葡萄所酿造的酒有更浓郁集中的风味,酒的质量确实比一般葡萄好。另外,老藤葡萄的根系通常更发达,比一般葡萄树扎根更深,能汲取的营养物质也更丰富,这也影响到所产葡萄的质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标注OldWine的葡萄酒都质量极佳,老藤就像是拼接成木桶的一块木板,葡萄品种、种植条件、酿造工艺、陈年环境等等都会影响葡萄酒的最终状态。另外,像黑比诺这样天生娇贵的葡萄品种,很少能出现老藤,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因此,在判断一款酒的好坏时还是要综合考虑,不能将葡萄树龄当做唯一的衡量标准。

如何辨别真正的老藤葡萄酒?

一、是否来自经典产区

先侦查一下酒标,老藤往往集中在澳洲美国等新世界产区。

相反在法国产区,老藤非常少。因为根瘤蚜虫害,大片的葡萄园都被干掉了。

而巴罗萨谷、克莱尔谷(老藤西拉),法国孔得里约(老藤维欧尼),加州洛迪(老藤仙粉黛),西班牙普里奥拉托(老藤歌海娜、老藤佳丽酿),西西里ETNA火山这些产区都是历史的幸运儿,躲过灾祸,存活下来的都是精品。

二、有无树龄证明

这么有年代感的葡萄藤,都会有树龄的证明,就好像树的身份证一样,看树龄的证明也是判断老藤的办法之一。

三、口感品鉴

老藤酿成的葡萄酒往往不需要太长时间的橡木桶陈年就能达到酿酒师想要的酒体和口感。

酒的香味更为复杂细腻,不是常规的清新易饮,而是有一种馥郁的矿物质味道,让人印象丰富而又深刻。

葡萄酒的矿物味是好酒的象征吗?


初入葡萄酒世界的爱好者,往往会被酒评家经常使用的矿物味三个字所迷惑:所谓的矿物味究竟描述的是什么味道?它的来源真的是土壤中的矿物质吗?哪些品种的葡萄酒会带有特殊的矿物味?矿物味是好酒的标志吗?

矿物味有好多种

葡萄酒中的矿物味,实际上包含十分广泛,包括燧石味、鹅卵石、粉笔、燃放鞭炮之后的味道、焦油等,都可能被统一描述为矿物味。

典型的拥有矿物味的葡萄酒

想要一尝葡萄酒中的矿物味,可以挑选以下几种典型的葡萄酒,它们一般都拥有迷人的矿物质香味:

夏布利葡萄酒(Chablis)-粉笔味

德国雷司令(Riesling)-燧石或者板岩的味道

意大利桑娇维塞(Chianti,BrunellodiMontalcino,Barolo)-粘土或者砖块的味道

波尔多红酒-碎石、砾土的味道

除了上述类型的葡萄酒之外,白中白香槟(BlancdeBlancs)、部分勃艮第的黑比诺(PinotNoir)葡萄酒也都会含有一定的矿物味道。

矿物味真的来源于矿石吗?

人们常常会将葡萄酒的矿物味归功于葡萄园的土壤和地质特性,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研究明确地指出,葡萄藤和根系能够吸收哪些土壤里的特殊矿物成分,并将其输送到葡萄果实之中,并最终进入我们杯中的葡萄酒里去。

葡萄酒的矿物味,事实上是基因作用、酯类物质、微量矿物元素、酸度和酒精度综合影响之下的产物。而根据西班牙葡萄酒研究所ExcellIbrica和巴塞罗那葡萄酒学校联合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描述为矿物的味道来自葡萄藤自身代谢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也有可能是酵母发酵过程或者是酿酒或者陈年的过程中采用特别的技术而产生的味道。

矿物味是好酒的标志吗?

从矿物味的来源我们可以知道,矿物味既可以是天然的产物,也可能是酿酒师运用现代酿酒技术所人为产生的一种味道。有人认为,矿物味三个字归根结底,也许只是一个营销技巧,葡萄酒生产商、经销商、品酒师对矿物味的频繁运用,实际上在有意无意地为一款葡萄酒增添了商业价值。

然而,依然有很多人认为,风土对矿物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上述常见的富含矿物味的葡萄酒类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含有矿物味的葡萄酒普遍来自凉爽气候产出的高酸度白葡萄,以及偏向于忠实呈现风土特征的红葡萄酒等。

此外,那些特别讨好我们的味蕾、带有明显的矿物味的好酒,大多来自遵循传统酿酒方式、不依靠现代技术或者酿酒技巧的酒庄,这一点也证明了矿物味并不全是人为技术的产物。

到底怎样的葡萄酒是好酒?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很难让人相信你是在认真回答,而不是打哈哈随便敷衍的。如果觉得喝起来喜欢,那这支酒对你来说就有绝对的价值。

就这么简单,下面没了。但内心深处一定觉得我在敷衍好像不想认真回答这个问题(被我说中了吧?),所以只好下面再写一些篇幅,请看官耐心收看

一、是记忆,关键在于记忆

人的嗅觉、味觉是跟我们的记忆有关联的,而我们的喜好也跟我们的成长饮食习惯有直接的关系:跟记忆中喜欢的味道相似,我们比较容易包容接受;记忆中没有的味道,我们第一次接触时可能觉得惊艳,也可能被吓坏,但这就决定了我们下次碰到这个气味时的反应。

讲一个简单也是我很喜欢用的例子,就是樱桃可乐,这是个好恶相当两极化的产品:爱的人喝可乐就是要喝这一味,不爱的人看到还甚至会唸个两句觉得很恶心很奇怪之类的。

二、产区、品种真的是其次

这又是很难解释的下一个境界了,但请容许我继续用我一贯奇怪的比喻试着把这问题的症结点说明清楚。我想用的例子是长沙臭豆腐,是的你没有看错,是来自湖南长沙的臭豆腐,而它出现在讲解葡萄酒品种以及产区的文章里头。长沙是个地名,而那边有一个名产叫臭豆腐。是不是只有长沙有臭豆腐?应该不是;是不是所有来自长沙的臭豆腐都一样好吃?应该也不是;而豆腐是不是只有臭豆腐一种,这更是否定的。这应该蛮容易理解的。

我们可能听过长沙臭豆腐,可能吃过、可能没吃过,但最后决定我们喜欢与否,还是在自己吃过之后,为自己的喜好下了定论,而关键则在于自己吃过以及下了定论。臭豆腐厂商的广告文宣或许能够影响一些我们的观感,但那还是无法改变非常主观的喜好。毕竟,不喜欢臭豆腐的外国人觉得味道太怪了,你再怎么跟他推销臭豆腐都没用,恶心就是恶心。

长沙其实就是个产区,而臭豆腐其实就如同一种豆腐的品种,但是如果回到葡萄酒的世界里,是不是发现哪里好像怪怪的?为什么推销的进口商会去攻击其他产区的进口商说他们产区不好?为什么备有某些品种的进口商要去数落其它品种比较低贱?长沙以外的地方风土都烂透了做不出好的臭豆腐?因为来自长沙所以他们家的臭豆腐一定好吃?臭豆腐以外的豆腐都是坏掉的没人爱吃的?

三、回归本质,相信自己的味蕾

饮食终究还是要回归最本质,毕竟饮食是非常主观的个人喜好。这是骗不了人的,虽然味蕾是可以被改变的,但在每一个当下,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我们最真实的喜好。因为喜欢那风味,所以背后的品种、产区、历史才变得有意义,才有趣味,不是吗?为什么要反过来因为品种、产区、历史去限制自己的喜好?或甚至人身攻击别人这个当下味蕾的真实喜好?

会去人身攻击,我想可能是因为血糖过低情绪暴躁的缘故吧,写着写着肚子都饿了,就应景来吃个臭豆腐好了。臭豆腐是不是深坑的真的那么重要吗?或是,吃个皮蛋豆腐?玉子豆腐?豆腐可以,为什么葡萄酒不行?

大曲、纯粮、固态 好酒的酿造工艺标志


许多判断好酒的标准往往是价格、品牌、知名度,其实不然,真正标准的判断方法是要明白酒的酿造工艺,是否采用大曲、纯粮、固态的酿造方法。

曲就是糖化发酵剂。粮食里的淀粉和糖必须要经过发酵才能转化为乙醇,而发酵需要有一个媒介来促进粮食的糖化,这个媒介就叫糖化发酵剂,也就是曲。

曲和老百姓家里蒸馒头用的酵母是一类东西。有一种说法叫粮为酒本、曲为酒骨,充分说明了曲的重要性。因为曲决定了酒的香味,曲里面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决定了酒的风格和味道。

曲有很多种。采用纯粮固态发酵法酿酒时加的是大曲,大曲是用麦子高温制成的,发酵期长,菌曲很长,微生物含量非常丰富。和大曲相对的是小曲,小曲是用米制成的,发酵温度低,发酵时间较短。最好的酒当然就是大曲酒,小曲的发酵方式及微生物、微量元素的含量跟大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曲叫麸曲,用这种曲做出来的酒就叫麸曲酒。现在的二锅头就属于麸曲酒。

好酒在酿造工艺上的三个基本标志就是大曲、纯粮、固态,这是传统的酿酒方法。虽然如今的酿造工艺日趋多样,但传统的酿酒方法仍有新工艺酿造无法企及之处。

为什么说老藤是葡萄酒业界的无价之宝?


当我们在描述一款葡萄酒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到许多词汇来解释我们想表达的意思,而这些词汇又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比如,你在餐厅里想要点一瓶酒体饱满的红葡萄酒,或者在零售店想要买一瓶干白,一般都能够得到满足,因为为你提供服务的人明白你要的是什么。

如果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词汇,就能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比如,你要酒体饱满有泥土气息的红葡萄酒,配牛排,或者更明确一些,提出你所想要的品种和产区,例如来自巴罗萨(Barossa)较温暖年份的歌海娜(Grenache),或者维多利亚州(Victoria)产区的设拉子(Shiraz)这样的指向就更加明确了。

不过,有一些词就并非如此。比如说英语中的old一词,有的时候意味着更高的质量,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可以这样解读。比如说,餐厅的酒单和葡萄酒零售店,往往喜欢将店内的葡萄酒分为旧世界(OldWorldWines,指欧洲出产的葡萄酒)和新世界(NewWorldWines,除了欧洲以外其他地区出产的葡萄酒),但显然,这只是地理上的划分,而非品质上的差异。

同样在说一款酒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陈年十年的葡萄酒,如果已经过了其巅峰时期,就是索然无味的,无论多少对酿酒师、产区或瓶中酒的溢美之词也改变不了应该早点把它喝掉的事实。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本站)

新世界的老藤

正如有些人会简单粗暴地觉得,凡是旧世界的酒都更美味一样,当有些人在葡萄酒标签上看到老藤(oldvine),对此的理解也一刀切:藤越老,瓶子里的葡萄酒就越美味。而这两个解读的背后,却蕴含着一个矛盾事实上,世界上最老的藤,并不在旧世界!

这个故事,要从19世纪30年代说起,现在看来那似乎是个奇迹般的时代。正是在欧洲根瘤蚜虫大爆发的前十几年,澳大利亚已经开始从欧洲进口了一大批葡萄藤。当根瘤蚜虫肆虐欧洲,在19世纪下半叶摧毁了欧洲超过90%的葡萄藤时,澳大利亚保留着这些最古老的、未经嫁接的葡萄藤。

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最古老的设拉子(Shiraz)、幕尔维德(Mourvedre)和歌海娜葡萄藤位于南澳州的巴罗萨谷(BarossaValley),世界上最古老的比诺莫里耶(PinotMeunier)则位于维多利亚州的大西部(GreatWestern)。

澳大利亚:全球葡萄栽培史的守护者?

澳大利亚著名酿酒师StephenHenschke,认为澳大利亚是全球葡萄栽培史的守护者。Henschke酒庄酿造的HillofGrace单一葡萄园设拉子,就以其1868年的葡萄藤所产出的果实为傲。

我们拥有根瘤蚜虫肆虐欧洲之前就流传下来的葡萄藤,这种遗传物质也是我们能留给未来的珍贵资源。一旦你开始将葡萄藤嫁接到砧木上,你就会失去一些它们原本具备的独特和多样性,所以(HillofGrace葡萄园)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一个葡萄藤的博物馆。

保护无价资源

目前,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界主要从两个方面,策划和保护这些珍贵葡萄藤的未来:保护葡萄藤不受根瘤蚜虫侵害(澳大利亚确实存在根瘤蚜虫,尽管其威胁已被控制),同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了解和分析老藤的产出。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即将出版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就研究了老藤酿造的葡萄酒是否比年轻葡萄藤产出的葡萄酒更美味。在看到研究结果之前,Henschke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毫无疑问,老藤葡萄酒的行为方式是不一样的,并且人们普遍认为,年轻的葡萄藤和老藤的一些生物上的数值是不一样的,老藤具有较低的pH值和较高的酸度。他描述了较年轻的葡萄藤,产出的果实更漂亮,更有糖果风味。但是,与之相比,已有一个半世纪年龄的葡萄藤,产出的果实更有深度、风味更成熟,也更为复杂。HillofGrace恰恰就拥有这一点额外的复杂度,而这就是老藤于我们而言,如此重要的原因。

只要澳大利亚控制了根瘤蚜虫,并继续保护并以科学的方式维护和分析其非凡的老藤资源,澳大利亚就是在为全球葡萄酒业界做出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贡献。如今全球的葡萄酒市场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总是在寻找新的风格和特色,但有时候不妨停下来,喝一杯老藤葡萄酒,在杯中回顾它见证的时光故事。

液面高度:葡萄酒的隐形标志


葡萄酒是农产品,不像可乐这种化学制作的碳酸饮料;可乐透过化学制作,可以让每瓶品质非常均一、稳定,便利商店一大排可乐,你很少会怀疑最前面这瓶跟最后面这瓶,喝起来会不一样。

但葡萄酒因天候、酿酒师、葡萄品种、保存各项因素,即使贴上同一酒标、同一年份,风味可能都会有些微差异;尤其是在大卖场、超商这类保存较不讲究的地方,因温度变化或酒瓶长期直立放置,可能会让软木塞硬化,空气渗入瓶身造成酒液蒸发或变质!

但葡萄酒又没有保存期限标示,到大卖场、超商买酒,看到一大排葡萄酒,要怎么判断哪款酒保存较好?哪款酒保存不佳、可能已经变质?其实每瓶葡萄酒有个隐藏标示,就是液面。

葡萄酒装瓶出厂时,因机器设定等各种因素,不是每家酒厂葡萄酒液面高度都相同,这是很正常的;但若液面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就代表这酒已有蒸发、渗入空气,变质成地雷酒机会很大!怎样的情况液面算正常范围呢?依酒瓶形状不同,大约可这样来判断:

有肩膀的酒瓶,若液面落在肩膀处,可能就代表保存不当、酒已经变质。

有肩膀的酒瓶,液面若在上图标示的范围(高于红线范围),仍属正常;但若低于此范围,可能代表这款酒保存不当,已经发生变质,不建议购买。

但有种情况例外,就是遇到年纪很大的老酒(通常20年以上),确实有可能发生液面低于上图标示的正常范围;但老酒低于多少仍算正常范围,要视状况而定。如果只是在大卖场、超商买酒,几乎不会遇到老酒,所以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削肩型的酒瓶,能够容忍的正常液面高度很小。

没有肩膀、削肩型的酒瓶,常见于勃根地、隆河或教皇新堡地区的葡萄酒,或是以黑皮诺酿造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通常是以液面与软木塞的距离来判断,最佳情况是软木塞与液面距离约2公分。因瓶口通常有锡箔包覆,外观上不容易判断软木塞与液面距离,而软木塞长度通常比锡箔短,所以可容忍的正常液面高度也较小。

一般来说,商品流动率高时,如大卖场的葡萄酒节、促销活动等,遇到保存不当葡萄酒的机率较低。但有些卖场促销时,会把滞销、存放较久的葡萄酒一并放在DM中特价,一不小心可能就会买到在卖场罚站很久的葡萄酒;更别提许久才会有消费者未应急去买葡萄酒的超商,更可能因温度变化,让架上的葡萄酒变质!

当然,液面落在正常范围的酒,也不代表一定好喝;但若能从液面这个隐藏标示简易判断酒款品质,绝对能降低买到地雷酒的机会!


标了Chateau的葡萄酒都是好酒吗?


喝了那么多葡萄酒,能在酒标上读懂的单词也就只有Chteau了吧?无论是新世界,抑或旧世界,都曾在酒标上见过这一单词的身影,那么,到底Chteau有何内涵?是不是标了Chteau的葡萄酒都身价不菲?

然而,在法国,城堡是为欧洲贵族们修建的建筑,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为了抵御敌人的侵袭。法国的凡尔赛宫便是其中的一例。

而在葡萄酒方面,根据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在《牛津葡萄酒词典》中的释义,Chteau则指的是一个种植葡萄且酿造葡萄酒的庄园,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酒庄,它包括了葡萄园、酒窖、葡萄酒,以及该地产上的一栋或多栋建筑。这个词在波尔多最常用。波尔多Chteau的特点是自有葡萄园就环绕在酿酒坊及居住建筑的周围。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拉图酒庄(ChteauLatour)。

因此,尽管Chteau在法语中译为城堡,但在葡萄酒领域中,Chteau与其本义含义已经分离。

Chteau为什么会风靡?

Chteau的风靡,主要源于那个时代盛行的中间商贸易。当时的酒庄主要销售桶装葡萄酒,而中间商则把持着采购,运输,调配以及最终装瓶等多个环节。一些有实力的酒庄不甘于如此被动的局面,为了保证葡萄酒质量开始自行装瓶,酒标上会标上城堡内装瓶字样,很多酒庄发现这个词汇对消费者有神奇的吸引力和魅力,于是纷纷效法。

一个酒庄在酒标上标注Chateau,通常只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拥有种植葡萄的葡萄园;第二,酿酒的建筑(包括酿酒设备和酒窖)。所以,那些拥有chateau字样的酒庄可能与其他人共享厂房,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建筑,也可能只有最简陋的车库窝棚。

那么,没有Chteau的酒庄酿造的葡萄酒就是不好的吗?在波尔多人甚至是法国人心中,从来没有因为酒庄缺少一个像样的建筑而烦恼。他们充分意识到Chteau这个词指的是葡萄酒,而非漂亮的城堡。况且许多寸土寸金的葡萄园也没有那么多空地用来该房子。比如大名鼎鼎的柏图斯酒庄(ChteauPtrus)只有一个温和的,雅致的,小房子。

柏图斯的酒标上没有Chteau字样,并且每年所产的葡萄酒数量极为有限、价格昂贵,但却受到全世界的追捧,是葡萄酒世界最顶级的酒庄之一。

标有Chteau的葡萄酒就一定高大上吗?

酒庄名字前面标有Chteau的葡萄酒,市场上常称之为酒庄酒。然而全球最负盛名的顶级飞行酿酒师米歇尔罗兰(MichelRollands)说:酒庄酒本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概念:首先酒庄建立在一定的区域内,拥有属于自己的葡萄园;二是种植的葡萄全部自用不出售,酿酒原料全部来自于自己的庄园;三是酿造和灌装全都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这三者缺一不可。

除外,表达酒庄意思的词还有农庄(Domaine)和园区(Clos)等,本质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如今,标有Chteau城堡内装瓶与酒的品质之间早已没有直接的挂钩。合作社类型葡萄酒生产商也可以通过租用土地和酒庄的方式生产廉价的城堡内装瓶葡萄酒。同时不少勃艮第名家生产的非城堡内装瓶葡萄酒不逊色于波尔多名家的品质和价格。

因此,单凭Chteau这个词,并不能保证是一款优良品质的葡萄酒。

一个法文单词却出现在其他国家的葡萄酒,就一定是假酒吗?

Chteau仅代表城堡,古堡的意思,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和酿酒的建筑都可以有此称谓。在1855梅多克分级后,世界人民逐渐广泛地认识了法国的列级名庄们,许多列级庄以Chteau相称,高端大气的城堡气派,再加上严格的法律规范,让Chteau这个词代表了法国高端葡萄酒的形象。全世界的消费者开始着迷这种葡萄酒,进而带动了Chteau这个词的蓬勃发展,这个词非常具有法国波尔多的特色,但并不是波尔多的专利,也不是法国的专利。

进入20世纪后,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澳洲等)葡萄酒蓬勃发展,各色酒庄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但至今也没有明确法律限制Chteau一词的使用,于是许多酒庄纷纷以此来命名,作为一个很好营销的标签。

再且,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新世界的葡萄酒大国拥有许多欧洲国家的移民,自然也也效仿了旧世界葡萄酒的酿造风格和文化,不可避免有些酒庄也使用了Chteau这个词来打造品牌。

比如:1976年「巴黎审判」盲品会中拔得头筹的美国蒙特雷纳酒庄ChteauMontelena

所以购买到标注Chteau的新世界葡萄酒不一定是假酒。

2012年,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会议上,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新提议,提议允许来自不同产区的葡萄酿造的美国葡萄酒标注Chteau标签,这意味着Chteau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新世界酒庄所使用,以后也会看到越来越多标有Chteau的新世界葡萄酒。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

法国葡萄酒的酒标上都印有chteau而不是chateau,如果消费者遇到酒标上印有chateau的法国葡萄酒应提高警惕,因为这种葡萄酒很有可能是行业内俗称的贴牌酒。

葡萄酒是活的吗?


记得去年年尾的时候跟一帮朋友去尾牙,也就是年前的聚餐,有位姐妹带了一瓶酒过来,讲是在家里放了一年了,打开后来试,我讲这酒已经衰老了,她非常吃惊的问我,难道这葡萄酒是动物吗?怎么会有生命呢?

是啊,葡萄酒作为一种饮品,如果用保质期来归纳它实在不能解释完全它真正的内涵,确切的说应该是葡萄酒的生命期限,它跟我们人一样要经历从诞生、孩子、青年、中年、老年、死亡的必然过程,只要葡萄果成熟后就已经开始了它的生命旅程了。

只不过是每种葡萄酒的生命周期都是不同的,短的到半年,而长的数十年以上,上好的有的到一百年。如云南红的鲜酒和法国勃艮地的新酒薄酒(BEAUJOLAISNOUVEAU)也就半年,而有的酒像法国名庄的如拉图(LATOUR)、奥比昂(HAUT-BRION)、木桐(MOUTON)的正牌酒一般都需要十年才能成熟,像1900年的玛歌(MARGAUX)酒,100年了还没大熟呢!

不过我们世面上见到的普通的葡萄酒,一般称为日常餐酒的葡萄酒,上市的时候喝就好了,一般这些酒的生命周期都在2-3年。当然每个同品种的葡萄酿造的酒寿命也不一样,主要取决葡萄本身的素质,通常素质好的葡萄酿成的酒寿命要长。

通常我喜欢将白葡萄酒形容成女人,那是因为白葡萄酒里是有酸的,没酸的白葡萄酒就像不会吃醋的女人一样是麻木不仁的,没有灵秀之气的,情商很低的。不同白葡萄酒真是跟各色的女人一般,有的清丽、雅致像个小家碧玉,有的浓艳、芬芳像个交际花,而完美无缺酒会像化妆得体、衣着高雅、智慧超群的贵妇;有的酒像我们形容年轻的女孩子为青苹果一般活力但是青涩的,像有的酒中的青苹果活跃的酸,有的酒是成熟的桃子、蜜瓜像成熟的女人一般的有内涵和韵味;从酒的身体形态来看,有的酒更像丰满的女人,有的酒则像瘦弱的女人。

而我会将红酒形容成男人,浓郁结构感好的红酒像结实雄健的男人,稀薄的酒像体弱的男人;自身素质高的男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磨难后终成大器,像素质好的葡萄酒等到大熟的时候会呈现出迷人的风采,美好的酒就像戴天鹅绒的铁拳,自然也是身价百倍了,而普通的酒随着时间推移一般也就衰败了;红酒跟男人一样是要讲究健康结实的,结实酒和男人都是迷人的,而虚胖和懦弱的酒跟男人一样也是没有多少魅力的;年轻的男人和新红酒一样,很有活力但是太冲、太涩,成熟的酒和男人般的会刚柔相济,男性独有的温柔如红酒里丝绸般的口感,不过男人喝到这样的红酒的时候往往将丝绸说成女人的肌肤。

葡萄酒的色泽也是充分的表现葡萄酒的年龄的,如白葡萄酒,在18-27岁之间就像是年轻的少女般会呈现出淡黄色中带绿光、淡稻草黄的色彩,而28-35岁之间就像是成熟的女人般会呈现出现稻草黄、金色的炫丽,如果是普通的干白就应该喝掉了。如果到琥珀色和土黄色一般的白葡萄酒就已经走到生命的终点。

红葡萄酒年轻的时候会呈现出紫色或者深紫色,到樱桃红和红宝石红说明酒已经开始成熟了,一般的葡萄酒这个颜色喝最好,如果到了棕红、砖红颜色,普通的红酒就已经老了,不过好素质的红酒也是相当不错的,如果到了茶色普通的酒基本已经死了,除了特殊的好酒庄的红酒。

当然葡萄酒的寿命还要看葡萄酒的存放是不是得当,如木塞一定要同酒接触,防止酒塞干了酒瓶里进了空气后氧化了,存放的温度要在13-16度之间才能使它的成长比较正常。

葡萄酒是素的吗?


作为一位葡萄酒爱好者,若有人向你抛出如下问题:你最喜爱的葡萄酒中加入了什么?你将如何作答?诚然,最直观的答案显然是葡萄酒中会加入酿酒所用的葡萄。但除此之外,蛋白、鱼鳔以及乳制品其实也会被加入到葡萄酒中去。

图片来源:Vincarta

也许你并不能尝出它们的味道,但这些物质的确会不时参与到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去。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适合素食主义者。事实上,一般在超市销售的葡萄酒中,只有不到50%完全杜绝了动物类蛋白质的使用,至于符合纯素食标准的葡萄酒,那数量就更少了。

那么,在葡萄酒中加入这些动物制品,究竟意欲何为?答案的关键即在于下胶(Fining)。我们知道,在酿酒过程中,下胶和过滤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首先,它们可以净化葡萄酒,让其看起来通透澄澈;其次,它们可以使葡萄酒变得更加稳定,从而防止其变质或再度氧化。大部分酿酒师在进行下胶时所使用的都是例如膨润土(Bentonite)的矿物产品,不过许多酿酒师也会使用到诸如鱼胶(Isinglass)、明胶(Gelatin)以及牛奶蛋白的动物制品。在旧时,有的酿酒师甚至会使用公牛血进行下胶,不过这种做法已经被欧盟(EuropeanUnion)严令禁止了。

尽管一些素食主义者并不能接受这种在酿造过程中加入动物制品的做法,但也有许多素食主义者表示,由于添加的量极其微少(明胶:15-120mg/L;鱼胶:10-100mg/L)并且所有的添加剂最后都会被过滤出去,所以他们并不会全然拒绝这种葡萄酒。不过若你希望喝到百分之百不与动物制品产生接触的葡萄酒,也不必担心,因为市面上还有许多符合这一标准的葡萄酒供君选择。

无论你是素食主义者还是鱼素者,抑或只是想要举办一场有特殊菜谱设计的晚宴,都可以在市面上找到符合你要求的葡萄酒。正如此前所提及的,除却动物制品,许多酿酒师还偏好于使用膨润土、石灰岩等物质进行下胶。此外,有些追捧天然葡萄酒的酿酒师甚至会完全摒弃下胶这一步骤,从而酿造出纯素食化的葡萄酒。

有“酒泪”的葡萄酒一定是好酒吗?


很多酒粉在品酒的时候,都喜欢讨论酒的好坏,最明显的一个列子就是看葡萄酒的酒泪。如果在品尝一款酒时,没有发现酒泪好像就不是什么上等好酒,然而,事实是这样么?

喝一口酒或者摇一下酒杯,然后观察酒杯的内壁,你应该可以看到杯壁上出现了一条条透明的柱状液体,就像一行行汩汩流下的眼泪一样,这些酒柱,就是传说中的酒泪、酒脚或者挂杯。

其实,酒泪的背后隐藏了一道奇妙的科学原理。葡萄酒的大部分成分是水,其他重要物质有矿物质、多酚类物质、糖、酸、甘油和乙醇等。其中水和乙醇对酒泪的形成尤其重要。乙醇比水挥发得更快,而且它的极性比水的弱很多;另外,乙醇属于表面活性物质,所以在葡萄酒的酒液表面会聚集更多的乙醇分子,比水分子的数量还要多。乙醇的挥发速度比水要快很多,尤其是在酒液比较薄的地方,比如残留了少量酒液的杯壁上。

总的来说,水的表面张力比较高,它习惯于吸附其他的分子。乙醇的表面张力比水的低,而且它的极性更弱。水和酒精的混合液的表面张力比纯净水的要低一些。因此,当葡萄酒中的乙醇开始挥发之后,酒液表面的乙醇分子浓度就会下降,从而导致酒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最终形成一个表面张力梯度。出现这样的梯度后,下层酒液中的水分子就会自动往上移动到液体表面,以缓和表面的张力。于是,在一杯葡萄酒的主液面上,就会形成一圈高低表面张力区,随着乙醇的不断挥发,高低表面张力区会不断扩大。不过,高低表面张力区之间的牵引力并不能抵抗重力的作用,所以杯壁上的液体最终还会慢慢流回到主液面,形成所谓的酒泪。液体的这种因为表面张力梯度而造成的传质现象就是著名的马伦哥尼效应(MarangoniEffect)。

酒泪可以说明葡萄酒的什么情况呢?很多人认为,葡萄酒的眼泪可以说明它的质量,酒泪越多,葡萄酒的质量就越高。也有人认为,酒泪是由甘油和糖分引起的。不过,这两种看法其实都不够科学。酒泪真正能展示的是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因为酒精(即乙醇)是酒泪形成的主要因素,所以酒泪的多少和持续时间都跟它密不可分。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其酒泪相对也就越多,酒泪的持续时间也越长。

由于酒泪是由酒精挥发引起的,而外部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都会影响酒精的挥发速度,所以这些外部因素也会影响酒泪的形成。温度越高,酒精挥发得越快,酒泪也就越容易形成。如果想要阻止酒泪的出现,可以尝试把酒杯完全密封起来。酒杯被密封后,由于酒精无法挥发,酒液就能维持均衡状态。你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用不同的葡萄酒来进行这样的试验,进一步验证酒泪形成的科学原理。对于葡萄酒酒泪这一环节,全球著名酒评家杰西丝罗宾逊(JancisRobinson)在《如何品酒》一书中曾尖锐的指出: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在餐桌上作秀和炫耀的时髦动作。

什么是好酒、好喝的酒?


白酒酿造是一个传统行业,是个老行业,工艺上创新比较难,注重质量自控是命门。

质量是根本,通俗说就是讲良心,就是工匠精神!

2016年权威人士,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说:真正规范的中国传统白酒,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操作,从原料到酿造,到蒸馏,到贮存,到调制,参与酿造的酿酒大师,全程可追溯的中国白酒是稀有资源。这类酒由于受到产区,工艺的复杂,生产周期长,贮存周期长,在酿酒过程中的比例很小等等因素的影响。这类酒约占整个白酒产量的10%以下。

10%以下,就是10瓶酒里才有一瓶传统白酒!

这是什么概念呢,2016年全国白酒总产量1358.36万千升,那么10%也就是135.8万千升以下了,这数量还不及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的白酒产量,1978年的白酒产量是143.74万千升,为什么用1978年做对比?是因为那时基本上没有酒精勾兑的新工艺白酒。

经常有人问什么是好酒,怎么买到好酒,买到纯粮固态性价比高的酒,其实这很难回答,一句两句说不清,我只能说你买大名酒厂的主品牌,那个没有错,可是你想要物美价廉的,我就没办法一句话说清楚了。

做好酒是老一辈酒界前辈的夙愿。

中国白酒科学巨匠周恒刚临终悲愤地说他们这么搞,中国白酒没希望.

给大家讲个故事,2004年,86岁的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癌症晚期,我在他去世前半个月,最后一次去看望他,(周恒刚先生当之无愧的白酒泰斗,是唯一一个在茅台、泸州老窖、景芝酒厂、黄山头酒厂等近十家酒厂都立有巨幅铜像的人)。

我试探着寻问中国白酒的出路。已经坐不起来的周老,痛苦地摇着头,突然提高了嗓门拍着床边怒吼:中国的白酒,我现在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有希望,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当然谈到了酒界现状,酒精勾兑酒横行,他说了很多最反对酒精加凉水靠打广告,是造孽,缺德。

好酒首先是传统白酒,不是酒精勾兑酒。

什么是好酒,好喝的酒?我给好酒下的定义:

1、源自优质产区。

2、遵循传统方法酿造。

3、坚守优质、纯正、道地、足年份。

4、从原料到酿造,到蒸馏,到贮存,到勾兑,有酿酒大师参与。

5、酒体结构健康养生的酒。

简单说就是:安全、风味、健康、养生。

酒体安全指标:不上头、不烧心、不伤胃、不伤肝。

酒体风味指标:纯净、协调、平衡、柔和、自然、格调、优美、典型。

酒体健康指标:舒筋活血、新陈代谢、激活细胞、改善微循环、延年益寿。

酒体养生指标:散郁结、除邪气、通诸经、升阳气、和元神、解烦恼、舒肝气。

带有“珍藏”字眼的葡萄酒一定是好酒吗?


经常有朋友会问到,酒标上带有有Reserva、Riserva和Reserve字样的就一定是好酒吗?其实,它们是不同语言对于珍藏葡萄酒的表达,不过不同国家对珍藏葡萄酒的规定也有所差别。今天,就位大家详细解析下。

一、珍藏概念的来源

珍藏的概念可能最早来自酿酒师,因为他们希望将一些经过特别酿造的年份酒保存下来,以便观察其品质的变化,所以直到现在,珍藏酒依然保有经过更长时间酿造的、品质更优秀的葡萄酒的内涵。很多酒庄确实会用Reserve等标签来表示酒庄品质最好的葡萄酒,不过也有一些酒庄会借此概念来进行推广宣传。

二、Reserva、Riserva或Reserve都是珍藏,有什么区别?

1、Reserva(西班牙语)

Reserva是西班牙珍藏级葡萄酒的表达。按照西班牙的陈酿等级规定,如果酒标上要标注Reserva,红葡萄酒必须陈酿3年,其中至少1年在橡木桶中,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必须陈酿18个月,其中至少6个月在橡木桶中。这种葡萄酒的发售时间绝对不可能早于葡萄采摘后的第4年,也就是说2006年的Reserva葡萄酒最早也只能从2010年开始发售。

在西班牙,里奥哈(Rioja)、托罗(Toro)、杜罗河谷(RiberadelDuero)和瓦尔德佩涅斯(Valdepenas)等产区出品的丹魄葡萄酒(Tempranillo)往往会使用Reserva。不过,珍藏级葡萄酒只是西班牙复杂的葡萄酒等级中的一级,比它等级更高、陈年时间更长的葡萄酒则标注为特级珍藏(GranReserva),这种等级的红葡萄酒必须陈酿5年,其中至少18个月在橡木桶中;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必须陈酿4年,其中至少6个月在橡木桶中。

在葡萄牙,珍藏的表示也是Reserva,它指的是那些产自好年份、酒精度比同地区的一般葡萄酒至少高出0.5度的葡萄酒。而奥地利的Reserva珍藏葡萄酒,其酒精度最少要达到13%。智利葡萄酒虽没有官方法律规定,但有潜移默化的分级标准,其中的珍藏级也是Reserva,也经过一定时间陈酿。

2、Riserva(意大利语)

Riserva则是意大利的珍藏葡萄酒,通常指在发售前经过长时间陈酿的葡萄酒,其最小酒精度比一般葡萄酒略高0.5-1%。意大利最著名的Riserva葡萄酒是巴罗洛(Barolo)、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布鲁奈罗蒙塔希诺(BrunellodiMontalcino)等,根据不同产区的法律规定,这些葡萄酒的珍藏级陈酿标准不一,比如,巴罗洛珍藏级葡萄酒的橡木桶陈年和瓶陈加起来至少需5年,巴巴莱斯科是4年,而布鲁奈罗蒙塔希诺则是6年。

3、Reserve(英语)

Reserve虽然和前面两个词很相似,但意思却大有不同。Reserve是葡萄酒生厂商对于自己出产的葡萄酒的一种特别称呼,与Reserva和Riserva这种有硬性法规的词语不同,现行法规对Reserve的使用并没有过多要求。有些生厂商会将Reserve加在酒款名称中,如ProprietorsReserve、EstateReserve、ReserveSelection和PrivateReserve等。

美国Reserve

像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新世界酒庄或生厂商中,一部分会按自己的要求标注Reserve,比如,在美国,Reserve通常表示一个酒庄旗下的一个系列的葡萄酒。不过,Reserve在法国香槟产区是指那些要存放到来年进行调配的葡萄酒,这种酒一般用来酿造无年份香槟(NVChampange)。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珍藏葡萄酒主要有3大特点: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它是经一定时间陈酿的葡萄酒;在意大利、葡萄牙和奥地利,珍藏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略高;在其它国家,生厂商多按自己的定义来标注珍藏葡萄酒。当然,大部分酿酒师还是遵循珍藏的内在含义,仅在酒庄拥有高品质的葡萄酒上标注珍藏。因此,普遍来说,珍藏葡萄酒是比普通葡萄酒更优质的葡萄酒,特别是在同一酒庄中,标有珍藏的葡萄酒比未标的葡萄酒品质一般要略高。

太过浓郁的“橡木味儿”是烂酒的标志?


这款葡萄酒没进过橡木桶?品质肯定不怎么样!

这酒不错,桶味很浓郁,品质很高

关于上述偏见,相信你在不少场合都遇见过,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对葡萄酒的陌生造成的。

这些年,酒哥发现人们对葡萄酒好坏的评判标准,从法国酒最好橡木桶味浓的酒好瓶身越重、瓶底凹槽越深的酒越好挂杯好的酒好木箱装的酒好到只喝波尔多,各种观念层出不穷

而这些人,不知在何时被何人忽悠,还是一路错下去。倘若你把正确的理念告诉他,他反倒是急赤白脸的与你争辩。

很多人不是争对错,而是争回面子罢了。

橡木桶味已经过时了

这些年,人们对橡木桶味的追寻,就像时尚界对格子大衣、对垫肩的追寻一样,潮流的起起伏伏并不能判断酒本身的好坏,只能说一段时间内,流行什么风格。

曾几何时,法兰西腔调(精炼、浓度集中、带有橡木味的葡萄酒)风靡了古老酿酒国意大利,但潮流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如今使用大橡木桶的传统又开始复兴!

譬如,意大利人发现,由于酒液更多,接触到橡木的酒占比更少,所以在500升大桶中陈化的酒非常细腻精致,而细腻度和精致度正符合当今的审美潮流。

当审美趋同,大家都在追寻橡木味的时候,就是橡木味盛极而衰的开始。

橡木桶味有点像烘烤的气味,过于浓郁便会盖过酒本身的果香

你对比一下夏布利的霞多丽和美国霞多丽,就会明白。前者风格轻盈,带有更多的花香和果香,和矿物质味道;后者肥胖浓厚、橡木味超浓重,而这味道,对于喜欢清新的花果香气的人来说,有点不堪重负了。

你闻到的橡木味,不一定来自橡木桶

喝葡萄酒容易露怯,是许多人内心的共识。所以,才会出现有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把错误的知识刻意宣扬的心理。商家为了牟利,消费者不明就里。

不法商贩利用了这一点,大肆牟利。因为橡木桶的价格高昂,所以,经过橡木桶工艺的葡萄酒往往会贴上更高的价格标签。而为了让更多的人以更低的价格品尝到木头味葡萄酒,精明的商人发明了用橡木条、橡木片、橡木粉、甚至橡木精来赋予葡萄酒的橡木味。

你那么在意葡萄酒橡木味浓不浓,一看你就不懂,已经成了部分业内人的共识。他们认为,消费者不懂才更有牟利空间,如果都懂了,甚至比酒商本人还懂,这钱会越来越难赚。

酒哥听过一个笑话,当然,这是真事儿:一哥们想转行,抱怨酒越来越难做遥想他当年也曾叱咤风云,在某知名酒类批发市场搞了个档口做贴牌酒,他倒也坦诚,说过去一年能赚如今十年的钱,现在的消费者没那么好忽悠了

当然,你可以把它当笑话听。如今,虽说市场越来越规范,但在二三四线城市,这样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那么,该有人问了,酒哥,你说了橡木桶味那么多坏话,搞得我下次再闻到这味儿,都不知怎么判断了!

好,那你继续往下看。。。

有“珍藏”字样的葡萄酒就一定是好酒吗?


对于葡萄酒营销来说,珍藏(reserve)是酒标上经常出现的最暧昧的词之一了。这主要是因为珍藏一词的应用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意大利和西班牙除外),珍藏的意思主要取决于产区或酒庄的期望表达。所以,葡萄酒酒标上的珍藏不一定就是珍藏的意思,在很多时候它可以表示任何意思。

然而,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当我们选购一瓶珍藏葡萄酒时,我们认为它就应该比其他的葡萄酒更特别些,这也是我们选择珍藏葡萄酒而不选择其他葡萄酒的原因之一。珍藏葡萄酒难道不是比普通的酒更好点吗?很多营销者明白消费者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经常将这一词印在酒标上(而实际上它与普通的葡萄酒并无多少区别)。但是,珍藏并不是一直以来就是个空词,它曾经也有真实的意义。那么,它是怎么失去了它的本意呢?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只有葡萄酒生产商觉得那些储藏或珍藏一年之后会特别好的酒才会在酒标上以珍藏标示。通常这些葡萄酒或是用生产商觉得更好的葡萄来酿造,或是用特别的橡木桶来陈酿,或是采用特殊的工艺酿造而成。通常这些葡萄酒的陈年潜力会更好,酒体更丰盈,口感更饱满。

如今,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珍藏葡萄酒依然具有珍藏的意义。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对酒标上珍藏术语的标示有严格的规定,只有那些真正符合珍藏标准的葡萄酒,才能在酒标上以珍藏标示。以基安帝(Chianti)为例,一瓶基安帝珍藏(ChiantiReserva)葡萄酒至少要在酒窖中陈酿2年才能发售,这与只需陈酿7个月的经典基安帝(ChiantiClassico)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当你看到西班牙和意大利葡萄酒酒标上有珍藏(Reserve,Riserva或Reserva)字样时,你可以信赖它真的是比一般的葡萄酒要好。值得一提的是,里奥哈特级珍藏(RiojasGrandRiserva)葡萄酒并不是每年都会发售的,它只有在葡萄酒生产商觉得非常特别的年份里才会酿造。

然而,在其他的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和美国等新世界的国家,酒标上标有珍藏的葡萄酒真的很一般。例如,肯德尔杰克逊酒商珍藏葡萄酒(KendallJacksonsVintnersReserve,该酒名经常被作为滑稽酒款名的典范)中的珍藏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酒商珍藏仅表示是酒商生产的,它完全与珍藏无关,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罢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世界很多酒庄为了某些意图,都会用珍藏这一词来标示它们的葡萄酒。不幸的是,这些产区对于酒标上珍藏术语的使用并没有像西班牙和意大利那样正规的指引。因此,不要因为一瓶葡萄酒的酒标上标有珍藏的字样,就觉得自己必须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它。相反,如果你恰巧买到一瓶珍藏葡萄酒,如果不是产自意大利或西班牙,你也不必觉得它是一款多好多好的酒。

关于“老藤葡萄酒”你必须要了解这些


一次,有人送给酒哥一瓶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我就不点名了,十年藤龄赫然写着老藤葡萄酒,十年也能叫老藤?那瓶酒开了以后,口感之尴尬可想而知。

10年,很多酿酒师认为这种葡萄树连酿酒的资格都还不够,一些名庄会拿来酿造副牌酒,等到藤龄长一点,再酿正牌。

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Oldvine

中国人喜欢有年头的东西,认为酒是陈的香,老藤符合这种心理期许。

然而,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下,各种假名庄和能够标高价的老藤,成为妄图谋取暴利的商家偷梁换柱的目标。

由于国外葡萄酒行业的监管体系相对严格,可以世代承袭的酒庄对于自己的品牌信誉非常看重,不太会拿酒庄自有的品牌来造假。

所以,假老藤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国内酒商寻找酒液,自己设计酒标,做贴标的老藤葡萄酒。

酒哥就曾在各大酒类展销会上见过很多这样的产品:重瓶、深凹槽、蜡封、唯美的艺术标酒液喝到嘴里就像垃圾。有些酒液说不上很差,但其实葡萄藤龄远远未达到老藤的年限,有些大概就像中国白酒中的年份原浆,完全是炒作概念。

很多情况下,在酒标上标注老藤,只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目前还没有法律可以约束到这种行为。

通常,法国在酒标上用VieillesVignes表示老藤,德国用AlteReben,葡萄牙用VinhaVelha。

老藤葡萄酒一般产自哪里?

喜欢老藤葡萄酒的,可重点关注下面几个产区

南澳:老藤西拉

南澳巴罗萨谷(BarossaValley)产区协会曾制定了关于老藤树龄界定的规定:

老藤OldVine35年树龄以上(门槛较低,很多产区可达标)

幸存老藤SurvivorVine70年树龄以上

百年老藤CenturionVine100年树龄以上

始祖老藤AncestorVine125年树龄以上

巴罗萨谷以老藤西拉最为出名,风味极其浓郁,酒体饱满,带有丰富的深色水果香气,现存的最古老西拉是在1843年种植的,属于朗梅尔(Langmeil)酒厂所有。。

除了巴罗萨谷,麦克拉伦谷(McLarenVale)的一些老藤歌海娜与老藤西拉,酿出的葡萄酒具有良好的深度与复杂性。

克莱尔谷(ClareValley)的老藤西拉与巴罗萨谷相比,以风味凝练著称!更有更浓郁的胡椒等香料味和植物草本味等,充满了成熟的李子香气,结构饱满但不会特别厚重。

提到这些牛逼闪闪的老藤西拉,有些甚至已过百年,也成为了澳洲酒一张最闪亮的名片。

法国孔得里约:老藤维欧尼

法国孔得里约(Condrieu)产区,位于北罗纳河谷,这里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老藤维欧尼葡萄酒它也是孔得里约唯一的法定葡萄品种,香气非常浓郁。

维欧尼葡萄酒充满浓郁的花香味,口感肥腻但顺滑,能营造出一种极为优雅的平衡感,香气复杂,包括冬忍、果味、花香、姜、山楂、槐花等味道,还常常伴有矿物味,非常适合年轻时饮用。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