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葡萄酒专题。这篇关于《如何根据葡萄酒的酒体、酸度来配餐?》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品尝葡萄酒时,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款葡萄酒不够平衡,酸度高,酒体偏薄、一款酒体十分优雅的红葡萄酒,酒体平衡,酸度适中等等的描述,那么葡萄酒的酒体、酸度具体是什么?对配餐又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呢?
葡萄酒酒体,有一个例子有助于我们更形象地理解它:一杯清水、一杯茶和一杯浓咖啡各含一口在嘴里,给舌头的感觉可以依次用轻、中等、重三个档次来形容。
具体来说,白葡萄酒基本上都是轻酒体的葡萄酒口味清淡的属轻型酒体的白葡萄酒,如白苏维翁,可以搭配清淡的广东菜、沙拉、淡鸡肉、清蒸类的鱼、虾、蟹、牡蛎等。浓郁而醇厚,中等酒体的白葡萄酒如霞多丽或微甜的雷司令可以搭配精选的鱼翅、清炖的小羊肉、牛肉、上海菜肴及口味稍重的广式海鲜等。
清淡而富果香味、中等酒体的红葡萄酒,如黑皮诺,适合搭配上海菜肴、火腿类、糖醋排骨、烧鸡肉等。醇浓而酒体丰厚的红葡萄酒,如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美乐(Merlot)等,适合与北京烤鸭、西餐牛排、烤乳猪、肉末意大利面或一些味道较为浓厚的烧烤类菜肴相搭配。简单来说就是轻酒体配轻重量的菜肴,重酒体配重菜。
葡萄酒酸度,酒酸是葡萄酒的主要成分(骨干),葡萄酒若是欠缺酒酸,则酒质会显得相当松散。有一定酸度的菜肴,最好搭配更酸一点的葡萄酒,比如放番茄酱的意大利面,需要同样高酸度的酒。像东坡肉、梅菜扣肉,就可以选中高以上酸度的葡萄酒。比较高的酸度同时酒体较轻的葡萄酒如干白型葡萄酒,可以用来搭配海鲜,让菜肴更加新鲜。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如何简易描述葡萄酒的酒体?
葡萄酒在口中的重量,本质上是指水果、单宁和酒精积累的影响。只要稍加练习,你也可以像品酒师那样去描述葡萄酒的酒体。
葡萄酒在口中的重量,被称为酒体。葡萄酒在口中的重量,本质上是指水果、单宁和酒精积累的影响。描述酒体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只要稍加练习,你也可以做到像品酒师那样去描述一款葡萄酒的酒体。
1、慢慢地啜一口酒,注意不能太多,要保证口腔中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带动葡萄酒的移动,使葡萄酒能够充分接触到口腔中不同的味蕾。
2、葡萄酒中的酸,会让你的两颊流口水。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情况来判断酸度的高低。如果葡萄酒中的酸度较低,可以用顺滑(smooth)和圆润(round)来形容。如果葡萄酒中的酸度较高,可以描述为脆爽(crisp)。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长相思(SauvignonBlanc)葡萄酒。如果葡萄酒的酸度过低,甚至会令你感觉口感不平衡,那么可以使用诸如平淡(flat)和无趣(dull)之类的词语描述。
3、注意葡萄酒在口中沉重与密集的感觉。如果你感觉它比较沉重,葡萄酒的酒体可以描述为酒体饱满(fullbodied)。轻酒体、中等、饱满都是用来进一步描述葡萄酒酒体的术语。
4、要注意酒体的饱满不一定是指葡萄酒的风味浓郁度。葡萄酒的风味浓郁度与酒体并无实质性关联。
如何形容葡萄酒的酒体?
对葡萄酒来说,酒体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无色无味,不属于任何一种物质,只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在盲品中,我们可以借助酒体的轻重来协助判断葡萄酒的品种、产区等信息。它是葡萄酒的一个关键指标,而且会影响葡萄酒配餐。
那么,到底什么是酒体呢?
酒体是葡萄酒给口腔带来的一种或轻或重,或淡或稠的感觉。对比一下水和伏特加给口腔的不同感受,伏特加含有酒精,因此它比水喝起来更显浓稠。枫糖浆也比水更浓稠,因为它含有可溶性糖分。
为什么酒精比水更黏稠呢?分子越长、越容易形成氢键的物质就显得越黏稠。水分子很容易形成氢键,可惜它是最小的分子,所以它不能与其他分子轻易地黏在一起。而酒精的乙醇分子比水分子更大,也很容易与其他分子结合,所以它显得比较黏。
葡萄酒的酒体取决于酒精度、残留糖分、可溶性风味物质(如果胶、酚类、蛋白质等)以及酸度。前三种成分的含量越高,葡萄酒的酒体就越重;不过,酸度越高,葡萄酒的酒体就会显得越轻。因此,酸度高的葡萄酒通常酒体偏轻;当然,有些葡萄酒不仅酸度高,残留糖分含量也高,那它的酒体就依然会显得丰满厚重。
如何形容葡萄酒的酒体?
跟酒体相关的描述是葡萄酒词汇中最令人费解的部分之一。如果没有经过学习,你就很难理解酒体轻、酒体重这样的量化描述以及轻盈、丰满这样的质化描述到底是什么意思。
下面提供一个简单的词汇表格,介绍关于葡萄酒酒体的5种量化描述和相应的各种质化描述,并拿葡萄酒与牛奶进行对比。部分质化描述形容词适用于多种酒体的葡萄酒,因为对于不同的品种,其酒体的轻重划分标准不一样。另外,有些形容词不仅仅可以用来形容酒体,还可以用来形容香气、结构和平衡度。酒体丰满的葡萄酒比酒体中等的可以用更多的词汇来描述。
葡萄酒的酒体分类和描述:
把葡萄酒的酒体从轻到重分为五类,而不是用具体的数字来进行分类,是因为酒体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感性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可以精确衡量的物质。在现实世界里,葡萄酒的酒体从轻到重是一个连续性的过渡过程,没有一个具体的分界线。比如,酒体中等偏高只是用来泛指一系列接近这个标准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五个类别中,每个类别的范围大小并不一样。比如,中等涵盖的范围其实比较小,虽然我们很多时候都倾向于把一款酒的酒体粗略地评价为中等;轻盈的范畴比厚重的小很多,因为葡萄酒的酒体是有下限的,再怎么轻也不会轻到哪里去,但它的厚重程度却没有上限。
葡萄酒的酒体跟侍酒温度也有关系。温度越低,酒体就越轻。另外,葡萄酒的酒体跟它所搭配的食物也有关系。高级品酒师需要用量化的标准来把一款葡萄酒的酒体精确地描述出来,比如,他需要清楚地说明一款酒的酒体到底是中等偏低还是中等偏高;而一般的品酒师通常混合使用量化和质化的标准来描述酒体,比如,他可以用接近丰满来描述一款酒体在中等偏高至丰满之间的葡萄酒。
葡萄酒如何配餐?
食物和葡萄酒互为彼此而生。与葡萄酒相比,没有任何一种其它饮料能够在与食物搭配时显示出如此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一些葡萄酒甚至只有在与适合的食物搭配时才能展示出其最佳的状态。
美食与美酒搭配的尝试永远没有停止过。一些老式的规则往往构思欠佳,他们的动机也备受质疑。尽管很难将葡萄酒与食物之间的联系概括起来,有一些指导还是可以作为参考,并仍能让你充分发挥灵活性和创造性。
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颇有哲学意味。把葡萄酒当做你面前那顿美食的延伸,就像你在做菜和点餐时的思维,在选择葡萄酒时同样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
搭配的目标在于通过巧妙地勾勒出葡萄酒与食物之间细微的差别,来突出两者各自的优点和个性。如果食物与葡萄酒在风味上和特点上都十分近似,那么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因此酸度较高的脆爽葡萄酒就不适合用来搭配酸度高的菜品它会与食物相互排斥。
在搭配时一定要保证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样你在享用美食和品尝美酒时注意力才能够不断地切换。食物和葡萄酒之间不应相互抵触,当然也不应出现某一方占据主导的现象。
在搭配中,色泽、质地、饱满度、紧密度和风味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最简单的原则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其实过于空泛,并不实用。特别是中餐,你必须知道菜肴的主要香味和质感来自何种物质。是来自海鲜,还是来自混合了干辣椒和花椒的调味品?畜肉类、禽肉和鱼肉在烹饪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失去了原来的风味,因此根据调味品和酱料的味道来选择合适的葡萄酒是一个更为明智的做法。
举例来说,一条蒸鱼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加入酱油、糖、海鲜酱、生姜或葱,其中的每种调味品都会对菜肴的口味产生影响,因此要根据这些来选配葡萄酒。海鲜酱特别需要葡萄酒中的甜味来补充,这种甜味可以来自饱满的霞多丽,也可以是带有一些残糖的晚收型白葡萄酒。
因此,如果你正在准备适合搭配葡萄酒的中餐,尽量不要选择一些搭配难度很大的传统菜肴调味料,这样会使你的食物与葡萄酒之间的搭配变得更加容易。
食物与葡萄酒搭配的主要规律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够给你带来乐趣,那就是好的搭配。因此,你可以不断地尝试,发现自己最钟爱的组合。
如何定义葡萄酒的酒体?
品酒师在品酒时经常会说酒体轻、酒体丰满,这些专业的术语经常会搞得我们找不着北。那么什么是(Body)酒体,酒体又代表着什么呢。
在参加餐席酒宴的时侯,经常会说这酒好,有劲道........,这些说的就是酒的结构。酒体在口中的感觉,取决于酒精、酒里面单宁和酸度的高低,或丰满或单薄。酒体是酒在舌头上的重量的感觉。决定于酒里面单宁和干浸出物的多少,决定于酸度的高低。酸度越高会显得酒体偏轻,酒精度,单宁,(extraction)干浸出物高则会显得酒体偏重。新酿造的长相思通常是轻酒体的,了解酒体需要多多感觉,多多比较。
酒体的轻重,可表达为酒体丰满、酒体均匀或酒体轻盈,这些都是形容酒质与酒性的专用辞汇。酒体的轻重和葡萄品种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描述酒体轻、重主要是用在红酒上,干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多为轻质酒体,红葡萄酒多为带皮、梗一起发酵,因此,葡萄酒中的单宁含量较高,其主要表现为入口酸、涩。根据酸、涩的程度,由此定义轻重酒体的差别。而白葡萄酒则多为去皮发酵,并且由于红、白葡萄果皮颜色的差异,经过光和作用,白葡萄的单宁含量相比红葡萄要相差很多。因此,白葡萄酒中的单宁含量很低。而桃红葡萄酒本身是由红葡萄酒液和白葡萄酒液混合酿造,所以单宁含量也比较低。
酒体在葡萄酒的搭配原则有很重要的关系,我们通常说的葡萄酒不能过重或过轻于菜品就是说葡萄酒的味道不能比菜品的味道重,也不能比菜品的味道淡。太重了则会盖过菜品本身的味道,太轻则会索然无味。
如何辨别酒体丰满的红葡萄酒
酒体丰满的红葡萄酒色泽深浓,哪些葡萄酒具有最丰满的酒体呢?观察一下葡萄酒的颜色,你会发现颜色越深的葡萄酒往往越粗狂大胆。这是因为葡萄酒中大部分的风味物质都来源于葡萄皮。正如你所知的,一些葡萄的葡萄皮比其他葡萄要厚得多。
先来了解地球上10种色泽最深的葡萄,然后再去了解酿酒师用以展现葡萄酒最大胆风味特征的酿酒技术,这也更便于您准确找到这类葡萄酒。
杜罗河(Douro)红葡萄酒采用杜罗河本土葡萄品种,包括多瑞加弗兰卡(TourigaFranca)和国产多瑞加(TourigaNacional)酿造而成,带有新鲜蓝莓和紫罗兰香味。
小西拉(PetiteSirah)红葡萄酒西拉和深奥难懂的法国品种佩露西(Peloursin)自然杂交而成的小西拉葡萄酒普遍具有高单宁的特征和蓝莓的风味。
慕合怀特(Mourvedre)红葡萄酒具有肉香风味以及深浓的色泽,成为小群铁杆粉丝的首选之酒
西拉(Shiraz)红葡萄酒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成功的营销策略成就了西拉葡萄酒,这也得益于西拉葡萄酒余味中带有甜甜的烟草味。
西拉(Syrah)红葡萄酒品尝起来带有黑橄榄到红天鹅绒蛋糕味,进口时冲刷着口腔,随后逐渐减轻,伴随而来的是一种让人兴奋的酸味。
黑珍珠(NeroDAvola)红葡萄酒来自西西里岛的美酒,带有甘草、黑莓和皮革味道。经陈年后会变得更丰富饱满。
马尔贝克(Malbec)红葡萄酒高纬度的生长环境增加了其所含的酸度,这种深色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陈酿后会带有蓝莓和香草风味。
普里奥拉托(Priorat)红葡萄酒该地区含有典型的片岩土壤,这使其所产的歌海娜(Grenache)和赤霞珠葡萄酒色泽漆黑,成为备受追捧的葡萄酒。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红葡萄酒来自法国经典的酒体丰满的红葡萄酒,带有胡椒和雪松风味,并伴有丰富的水果味。
梅洛(Merlot)红葡萄酒在美国橡木桶中陈酿的梅洛葡萄酒含有更高的单宁,可口的烟草香味,并伴有典型黑樱桃馅饼的味道。
梅洛和赤霞珠葡萄酒往往是颜色深度中等的葡萄酒,因为看上去是半透明的色泽。
你也许会困惑为什么酒体丰满的仙粉黛葡萄酒没有在上述列表名单上。没错,除了酿酒葡萄皮够厚之外,还有口感、风味以及结构都是酿制酒体丰满红葡萄酒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是涉及葡萄生理方面的,有些则是与酿酒技术紧密相关的。除了酿酒葡萄的果皮外,看看酿酒师的酿酒技术是如何影响酒体丰满红葡萄酒的。
酿酒师决定什么时候采用什么葡萄来酿酒。同时,酿酒师对酵母的选择也对葡萄酒的口感和味道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酿酒师对发酵后的葡萄酒的处理技术也会影响到葡萄酒的风味。
苹果酸乳酸发酵
葡萄酒发酵后,还有一个被称为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的发酵过程,它也会增加葡萄酒的质感。苹果酸乳酸发酵从根本上是转化葡萄酒中酸的类型。苹果酸与苹果中的酸是一样的,而乳酸则更顺滑,就像乳脂状的全脂牛奶一样。启动苹果酸乳酸发酵时,各种酵母菌都会参与,这些酵母菌会不断将苹果酸转化为乳酸。如果想要得到较圆润,如奶油般质感的葡萄酒,可以挑选那些酿酒师称之为经全苹果酸乳酸转化的葡萄酒。
橡木桶陈酿
橡木桶陈酿不仅能赋予葡萄酒更多的单宁,还增添包括香草醛在内的脂类物质。橡木桶的脂类物质和单宁有助于平衡葡萄酒原本的粗糙,增加酒体。越新的橡木桶对葡萄酒的影响越大。新橡木桶常常经火烘烤过,使橡木桶带有焦糖味,甚至是木炭的味道。另外,在橡木桶中陈放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到葡萄酒最终的风味。如果想得到酒体丰满的大酒,可以选择那些在橡木桶中陈酿至少1年以上的葡萄酒。
高酒精度带来更浓郁的感觉
酒精度的含量能增加葡萄酒的粘稠度。高酒精度的葡萄酒其重量要比低酒精度的重。你可以通过摇杯的方式观察葡萄酒的酒精度。酒精度高的葡萄酒挂杯现象更明显。酒精度为14度以上的葡萄酒让人感到更浓郁。
保留一汤匙残糖量
不管您相信与否,在酒体丰满的干性红葡萄酒中通常会留下少量的残余糖分。糖分,像酒精一样能增加葡萄酒的粘稠度。当然这里所说的糖分不能过多,仅3-4克/升足以。为了保留葡萄酒适度的残糖量,酿酒师只需要通过提前一点冷却酵母,将其催眠来停止发酵过程。
识别葡萄酒的酸度
品酒时,我们通常会听到酸度较高和酸度较低等评价。那么在葡萄酒品鉴中,酸到底是指一种什么感觉呢?酸又有什么作用呢?
如果你吃过柠檬,想象一下当你把柠檬汁挤在菜肴上是什么感觉,你就知道酸是什么味了。
酸可分为固定酸(FixedAcids)和挥发性酸(VolatileAcids)。简单来讲,固定酸体现在口腔里面如酒石酸和苹果酸,而挥发性酸是那些能够闻得到的酸,如醋酸以及乳酸。
葡萄不同,酸度不同
白葡萄品种如雷司令(Riesling)、白诗南(CheninBlanc)和长相思(SauvignonBlanc)都是高酸的葡萄。相反,维欧尼(Viognier)、琼瑶浆(Gewurztraminer)的酸度则较低。葡萄的酸度大都与葡萄产地以及采摘时间有关。例如,霞多丽(Chardonnay)的酸度就决定于葡萄是栽种在温暖还是寒冷的地区。
红葡萄的酸度也不尽相同,很多意大利葡萄如内比奥罗(Nebbiolo)或是巴贝拉(Barbera)的酸度非常高,而歌海娜(Grenache)的酸度则很低。
酸在葡萄酒中的作用:让葡萄酒更加平衡;预防一些病菌的感染。
在葡萄酒中,适度的酸度能起到平衡的作用。不过,如果酸度过高,葡萄酒则会显得过于尖酸。相反,如果酸度过低,葡萄酒就会缺乏清爽之感,显得松弛肥胖,毫无活力。酸度过低的葡萄酒尝起来十分厚重,毫无魅力。
酸度的预防功效基于大多数菌类无法在这种环境里生存,酸度通常是白葡萄酒储存的一大主要因素。
如何描述葡萄酒中的酸?
酒评家通常会用一系列的词汇来描述葡萄酒中的酸。比较常用的有:爽脆的(crisp)、活泼的(brisk)、清爽的(fresh)、明快的(bright)、柔弱的(soft)或者是松弛的、毫无生机的(flabby)。
雷司令葡萄酒如何配餐?
雷司令(Riesling)可以酿造成各种风格的葡萄酒,从干型到甜型,从酒体轻盈到口感圆润。更为奇妙的是,无论雷司令甜度如何,总能拥有与之相称的酸度。
典型的雷司令葡萄酒以口感清新而著称,鲜少经过橡木桶发酵或陈酿,也一般不与其他品种混酿,更没有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Fermentation)的干扰,反而将品种本身的特质和风土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口感颇为纯粹。
爽脆的酸度和明快的口感让雷司令成为餐桌上的多面手。高酸的特点赋予雷司令搭配酱汁丰富的肉类菜肴的能力;拥有柑橘类水果、梨、苹果和一些热带水果风味的特征,让雷司令葡萄酒在配餐中成为食物的天然调料,丰富菜肴的风味,所以雷司令与扇贝、鱼片和虾等海鲜的肉感十分契合;半干、半甜或者甜型的雷司令葡萄酒拥有甜美的口感,不仅能与辛辣的亚洲菜肴相映成趣,降低辣味在口腔中的灼热感,还能和各类甜点的质感完美融合。
当然,由于不同地区的雷司令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所以在配餐的选择上也有所区别。
德国雷司令
德国的雷司令往往会呈现出更多苹果、梨、柑橘甚至是丰富的热带水果的气息,酒精含量较低,口感通常较为甜美,酸度美妙。这类雷司令适合搭配各类中国菜肴,或者采用香菜作为调料的菜肴、烤猪肉、烤鸭、烤鹅、海鲜和泰国菜等。当然,德国雷司令按照成熟度(残糖含量)分类,残糖含量不同的酒款,口感上会有所差别,在配餐上也就略有不同了。
珍藏葡萄酒(Kabinett)
最干的雷司令,酒体轻盈,适合搭配海鲜或泰国菜、寿司等亚洲菜肴,和蔬菜及风味比较清淡的鸡肉、猪肉或鸭肉等一起享用也完全不在话下。
晚收葡萄酒(Spatlese)
其酿酒葡萄比珍藏葡萄酒的采收日期更晚,成熟度更高,一般为半干型或半甜型,酒体中等,与辛辣菜肴、水果、龙虾、扇贝、鱼肉、猪肉、三明治和烟熏肉等完美搭配。
精选葡萄酒(Auslese)
在晚收的基础上进行精选,剔除未完全成熟的葡萄,比晚收更晚一些采摘,部分葡萄可能受到轻微贵腐菌(NobleRot)侵染,残糖含量比晚收高。这类葡萄酒非常适合与牛油果、风味丰富的奶酪、螃蟹、鹅肝和口感丰富的菜肴等搭配享用。
逐粒精选葡萄酒(Beerenauslese)
逐粒精选为甜型的雷司令葡萄酒,其酿酒葡萄皆经过贵腐菌侵染,与焦糖糕点、苹果、桃子、奶油蛋糕、甜点和馅饼搭配时的味蕾享受令人惊叹。
逐粒精选葡萄干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
这类葡萄酒比逐粒精选糖分更为浓缩,口感更为集中,适合与蓝纹奶酪、苹果派、焦糖甜点和热带水果等食物搭配。
冰酒(Eiswien)
采用冬天结冰的葡萄酿造,风味和糖分十分浓缩,是真正的餐后甜酒,几乎可以搭配所有甜点。
法国雷司令
众所周知,法国最为知名的雷司令产自阿尔萨斯(Alsace)。那里的雷司令大多为干型,口感相当爽脆,具有令人惊艳的矿物质气息、酸度和浓郁的口感。这类个性鲜明的雷司令往往与烟熏鱼、蟹饼、鹅肝、烤鹅、肉酱和各类野味相当合拍。
澳大利亚雷司令
雷司令在澳大利亚的地位举足轻重,其风格通常为干型,清新、有趣和活力十足是它的代名词,酒体中等,酸度很高,拥有浓郁的柑橘类水果或者其他绿色水果的香气,陈年后口感更为成熟,并带有蜂蜜、烤面包或者石油的气息。澳大利亚的雷司令可以搭配多种亚洲菜肴,海鲜和咖喱等都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华盛顿梅洛葡萄酒如何配餐?
在葡萄酒界,梅洛(Merlot)绝对称得上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它适应性强,易于种植,酿出的成酒品质也不错。因此,梅洛在世界各地种植十分广泛,而在这数不清的种植区域中,有一些产区产出的梅洛葡萄酒质量上乘,被梅洛粉们视为梅洛的明星产区。美国的华盛顿州(WashingtonState)便是其中之一。
风味
梅洛之所以成为大众情人,一个重要原因是风味浓郁。虽然有少数梅洛葡萄酒酒体清瘦、偏于清淡,但实际上大部分梅洛葡萄酒口感都偏饱满浓郁,个别成酒的口感甚至可与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酒相媲美。再加上其酸度适中,恰好与其几乎干的口感相平衡,既不会太过尖酸,也不会显得疲软,因此梅洛既适合作为佐餐酒,又可在闲暇时小酌。
图片来源:sinaimg
华盛顿是公认的梅洛葡萄酒的优质产区,其梅洛葡萄酒不仅具备了上述的品种优点,而且结合了新旧世界的特性,果味充沛、酒体饱满、单宁感明显。轻嗅一下,便能捕捉到黑樱桃、新鲜黑莓和薄荷的香气,而再深入探寻,还能发现余味中带有含蓄的烘烤香料气息。
产区
在华盛顿州,梅洛是第二大酿酒葡萄品种,遍布产区中的大小葡萄园,其中哥伦比亚谷(ColumbiaValley)、沃拉沃拉(WallaWalla)和马天堂山(HorseHeavenHills)三个子产区则是华盛顿梅洛的精华所在。
哥伦比亚谷是华盛顿州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子产区,该产区地处喀斯喀特山(Cascades)雨影区,气候温暖干燥,日间日照充足,使葡萄完美成熟;夜间降温明显,利于保留葡萄自然的酸度。
沃拉沃拉产区气候多样,从干旱、半干旱到凉爽和湿润都有,梅洛在此表现也十分出色。
马天堂山的葡萄树种植在朝南的斜坡上,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且由峡谷吹入的海风带走了园中多余的水汽,降低了真菌病害的发生几率。
这三个子产区产出的梅洛不仅品质优秀,且由于当地地价相对便宜,因此与纳帕谷(NapaValley)等产区的梅洛相比,性价比更高。
餐酒搭配
餐酒搭配方面,华盛顿梅洛葡萄酒得益于奔放的风格和充沛的果味,在搭配食物方面亲和力极强,且因为风味浓郁,可以平衡大多数酸性调味料,所以更显百搭。华盛顿梅洛很适合与带有烟熏风味的菜式搭配,与烩牛肉等炖菜更是天生一对。
在搭配方面唯一需要谨慎的是甜品,虽然果味充沛的梅洛和甜点看上去似乎很搭,但却很可能与甜点中的水果冲突。甜点中比较安全的尝试是巧克力,和澳洲的西拉(Shiraz)葡萄酒一样,华盛顿梅洛与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也是一种有趣的组合。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