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什么是红酒专题。这篇关于《为什么葡萄酒瓶大都是750mL?为什么一箱是12瓶?》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懂葡萄酒的人很多,然而哪怕是葡萄酒从业人员也不一定真的了解葡萄酒瓶。平日里大家能接触到的葡萄酒大多为750mL,哪怕是看起来很笨重大只的香槟瓶,其容量也只有750mL?而且一箱葡萄酒大多是12瓶装?大家有想过为什么吗?750,12又是什么黄金分割点吗?
为什么葡萄酒瓶大都是750mL?
当时的古罗马时代,人们没有玻璃瓶。当时盛葡萄酒的器皿普遍都是陶土容器。这类器皿的容量大都在700ml左右。
由于当时人们的饮酒习惯,人均大约相当于今天一人要喝掉一瓶的酒量。当然,古时候的罗马酿造技术比起现在当然是要落后许多,自然酒精度没有现在的葡萄酒度数高。
直到17世纪,欧洲人发明了烧煤的高炉,改进了玻璃制作的工艺,烧制出的坚固耐用的玻璃瓶才开始被葡萄酒业界所使用。
有趣的是,尽管17世纪以后,用玻璃瓶装葡萄酒在欧洲已经很普遍。可是有些欧洲国家的法律却规定,酒庄或者酒商不允许出售已经装好瓶的葡萄酒酒必须是以散装酒的形式卖给消费者。
于是当时卖酒的地方总会出现一幕奇观酒商现场拿一个空瓶子,然后把酒从酒桶里舀出来装到瓶子里,再封上橡木塞卖给消费者。当然,你也可以拿自己的瓶子过去。这种奇怪法律直到1860年(19世纪)才最后在英国被取消。
当然,这个奇怪的法律和现代750ml的标准葡萄酒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那个没有机械化吹瓶的年代,所有玻璃瓶都是人工吹制,而瓶子大小都靠玻璃工人的肺活量来决定,通常介于650ml-850ml之间。
你可能已经明白为什么这种奇怪的法律会存在。因为那个年代的玻璃瓶没办法做到固定大小。
为了避免酒庄和酒商故意用小玻璃瓶揩油,所以法律不得不规定,酒商必须当着消费者的面用一个标准的容器量过酒后,再装进(容量不等的)玻璃瓶中。
说白了,法律需要保证买卖双方公平公正童叟无欺。JiUku365.cOm
当酒瓶可以机械化生产后,定义一个标准大小的瓶子就变得迫在眉睫。不然正义女神会不开心!
波尔多人选择了750ml。
勃艮第和香槟选择了800ml这个整数容量的瓶子。
美国因为以前根本不使用毫升这个单位,所以大多使用5分之1加仑的瓶子,也就是大约757ml。
博若莱酒农则小气的选择了500ml的瓶子。这种瓶形现在还在被托卡依所使用。
当时,波尔多(Bordeaux)早已名声远扬,而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正是法国葡萄酒的最大出口国。所以,越来越多的各国葡萄酒酿造者模仿波尔多的技术。
不过,令人头疼的是,英国的计量单位为英制加仑,而法国却是升。为了方便换算,用来运输的波尔多橡木桶选用的是225L为标准,这样一来就差不多为50加仑;而且实践证明,这种规格也非常适合航海运输。
不过,问题又来了,一橡木桶葡萄酒该分装成多少瓶呢?聪明的人儿总是能想到办法。
他们发现,一橡木桶葡萄酒正好可以分装成25箱,每箱12瓶,每瓶750mL。
于是,所谓的一标准瓶之说也就随之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箱葡萄酒容量为0.75L*12=9L,于是国际标准箱也由此诞生。由于9L刚好等于2加仑,因而现在6支装一箱也很常见,因为刚好等于1加仑。并不是所有葡萄酒瓶都是750mL
虽然750mL瓶最常见,但并不是所有葡萄酒瓶都是750mL。事实上,酒瓶容量从187.5mL(约1/4个标准瓶)到30L(约为40个标准瓶)都有,具体如图:
(1)小瓶装
小瓶装指的是比标准瓶装容量小的那一类酒瓶,通常而言,小瓶装葡萄酒更便于携带,而且一标准瓶葡萄酒喝不完时,倒入到小瓶装中更利于保存。
此外,小瓶装的诞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凸显葡萄酒的稀缺性。例如:
产量稀少的冰酒(Eiswein)等甜酒就经常采用375mL装;
500mL装也常见于托卡伊(Tokaj)、苏玳(Sauternes)、赫雷斯(Jerez)以及其它类型的甜葡萄酒;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葡萄酒标准瓶为什么是750ml?
在市面上,我们见到的葡萄酒酒瓶拥有不同的形状和高矮,可它们却拥有统一的容积750ml。即便是其余容积的葡萄酒,也按照750ml的倍数进行变化。为什么葡萄酒容积会如此偏爱750ml呢?它又是怎样流行至全世界的呢?
储酒器的历史演变
在罗马时期,葡萄酒并没有特制的酒瓶或盛酒器,往往都储存在橡木桶中,随饮随取。用陶土或皮革随意制成的酒瓶,只起到简单的盛装葡萄酒的作用。直到17世纪初,随着璃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成本的降低,玻璃制酒瓶才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当人们发现放在玻璃瓶中葡萄酒拥有更长的保质期时,玻璃酒瓶开始赢得酒商们的喜爱。不过,当时的葡萄酒瓶并没有统一容量,商人们卖酒容易缺斤少两,顾客也无法判断自己究竟买了多少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636年,英国出台法律规定,商家必须用特定容量的量斗称过后,才能把酒倒入酒瓶中。
1821年,统一酒瓶容量的专利终于出现,700毫升、800毫升的瓶型都有出现在市面上。甚至到1945年前,勃艮第的一些酒庄还在出售800毫升装的酒。
750毫升装的由来
现在通行世界的750毫升装的形成得益于橡木桶的统一容量和商贸的全球发展。早在17、18世纪,海上贸易发展迅速,当时波尔多的酒还被装到橡木桶运送到各地。
当时,波尔多的酒被装在统一的50加仑(英制1加仑4.546升)橡木桶中被运送到英国。50加仑相当于225升。所以人们需要找到某种容量能将50加仑酒正好能平均分装完的酒瓶。而当时人们发现700-800毫升的酒瓶最容易生产,而且也更便于顾客携带。于是750毫升的,可以将50加仑酒平均分成300瓶的瓶型,理所当然地成为统一选择。
由于加仑计量单位的使用,也影响到了每箱酒的瓶数。1加仑相当于6瓶750毫升的酒,为了便于计算,从此以后,酒商们便习惯将6瓶或者12瓶整合成一箱葡萄酒售卖了。
除了常见的750ml标准瓶,还有375ml的冰酒,500ml的托卡伊,以及许多1L、3L、6L、9L的大瓶葡萄酒等规格。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620ml的汝拉黄酒瓶,据说是因为汝拉黄酒长时间陈年导致的酒液挥发。这部分丢掉的酒液,被当地人认为是给献给天使的美酒,也称它为天使的欢愉。
为什么葡萄酒瓶大多是750ml?
开过无数瓶酒的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标准瓶的容量为什么恰好是750ml,而不是像可乐一样是1L、1.25L或者1.5L呢?如果是1公升,岂不是容易计算得多?
标准瓶为什么是750ml?
标准瓶的容量设定为750ml是有历史原因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的一个标准酒瓶容量为五分之一加仑,也就是大约757ml;大约在1972、1973年的时候,美国决定采用更加国际化的计量单位,也就是公升和毫升,因此五分之一加仑的酒瓶就统一改成750ml。
关于750毫升这个看似奇怪的数字,其实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罗马时期。现今出土的古代酒瓶,容量大多集中在600~800ml之间,与标准的750ml非常接近。究其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最流行的两个说法是:
1.在古代,制作玻璃瓶的主要方式是吹制玻璃,也就是将溶解玻璃吹入瓶状模具,并转动模具以离心力使溶液均匀分布,待固着后剖开模具取得玻璃。在很多厂商生产过程中,有一个工匠发现,一口气吹制成型的玻璃瓶容器容量在700-800ml之间最为节省材料和提高生产效率。
2.750ml的葡萄酒恰好适合两个成年人吃一顿晚餐享用,平均每人2~3杯,不多也不少。
这些说法虽然有着一定的传说性,但是在设定这个数字的背后,也是有着较为科学的依据。两个人享用一顿西餐时配饮一瓶标准灌装(750ml)的葡萄酒为最佳饮用量。
虽然750ml瓶最常见,但并不是所有葡萄酒瓶都是750ml。事实上,酒瓶容量从187.5ml(约1/4个标准瓶)到30L(约为40个标准瓶)都有。
1、小瓶装
小瓶装指的是比标准瓶装容量小的那一类酒瓶,通常而言,小瓶装葡萄酒更便于携带,而且一标准瓶葡萄酒喝不完时,倒入到小瓶装中更利于保存。
此外,小瓶装的诞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凸显葡萄酒的稀缺性。例如:产量稀少的冰酒等甜酒就经常采用375ml装。
2、大瓶装
同理,大瓶装指的是比标准瓶容量更大的那一类。通常来说,大瓶装酒瓶在制作时更加耗费时间和财力,而且也不便于携带,为什么酒庄还要设计这种萌蠢搞笑的大瓶装呢?
其实,正是由于大瓶装葡萄酒不便于携带,才减少了移动的机会,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安静沉睡,储存环境也会一直保持恒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葡萄酒的品质。而且,大瓶装葡萄酒的氧化速度也会更慢,因而适合长期窖藏。
白酒一般是500ml 为什么葡萄酒却是750ml?
历史上,葡萄酒不是装在希腊的双耳陶瓶就是装在橡木桶里运输和销售。有书中曾提到,玻璃瓶开始仅仅是用于把葡萄酒从木桶运输到餐桌上,并没有大量用于葡萄酒储存,装葡萄酒的容器的形状和容量也是各式各样。
直到后来,天然软木塞开始用于葡萄酒的封瓶,葡萄酒瓶的形状和容量也开始趋于标准。那么,你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葡萄酒大多都是750ml,这一国际通用标准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中世纪,所有用来运送葡萄酒的船只都是以装载多少葡萄酒的量来测量的,这种方法在古代就已经使用,现在这种方法依然存在。tonnear同英语中的tun或者ton一样,都是用来计量葡萄酒的一种单位。1ton葡萄酒=252加仑葡萄酒=900升葡萄酒,但是,这种计量葡萄酒的单位用起来比较不方便,直到1970年,为了方便,所以把运输单位统一为50加仑,也就是225升。欧盟建立葡萄酒瓶标准时也设定为了750ml,这个容量后来便成为葡萄酒瓶的国际标准容量了。
一张图或者能够让你一目了然。
眼下一箱葡萄酒一般为6瓶或6的倍数,同时我们也能见到其他容量的葡萄酒,大多都是3L、1.5L、375ml或者187ml,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些都是750ml的整数倍或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倍,其中的缘由也是与运输的大桶容量多为225升有关。
除了750ml标准瓶 这些超大瓶的葡萄酒是用来干什么的?
平日里喝酒的时候,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750mL的葡萄酒,有时也会见到375mL的小瓶装。可是在很多酒庄的陈列柜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大瓶装的葡萄酒,而这些酒通常还都是名庄酒。难道是大瓶更划算?可1.5L的大瓶酒通常比2瓶750mL的同一款酒要更贵更尴尬的是,750毫升的标准瓶都有喝不完的情况,十几升的大瓶酒要怎么喝呀?
为什么会有大瓶酒?
1、大瓶酒不易氧化,陈年潜力更好
由软木塞封装的葡萄酒会不断接触来自外界的氧气,而大尺寸的葡萄酒则因酒量较大,降低了氧气与酒液接触的比例。因此,大瓶酒的陈年会更加缓慢,适宜葡萄酒长期储藏。
2、大瓶酒有利于温度恒定
在相同的储存环境下,较大的葡萄酒容量会让温度变化更小,更有利于葡萄酒长期储存。
3、大瓶酒不易于移动
由于体积庞大,大瓶酒的挪动也比较困难,不利于流转。因此,大多数大瓶酒都能安静地躺在酒窖中,可以更好的保证葡萄酒的品质。
4、产量少,更适于投资
物以稀为贵,对于很多葡萄酒收藏家来说,他们更偏爱购买这些大瓶酒。在拍卖市场上,标准瓶葡萄酒太过普通,不易售出,所占份额也非常小。因此,整箱和大瓶装的葡萄酒会更得到收藏家的青睐。外加大瓶酒的陈年能力更强,顶级名庄的大瓶酒升值空间非常大,出售价格也能更高。
大瓶酒的质量一定好吗?
虽然大瓶对葡萄酒的陈年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适宜陈年。由于大瓶装葡萄酒十分抢眼,聚会和晚宴上与多人一起分享也十分方便,因此在国外市场上,大瓶葡萄酒非常流行,销量也一直在上升。此时,我们很难说大瓶酒里装的都是能陈年的好酒了,自然也与葡萄酒品质扯不上什么关系。
为什么瓶装葡萄酒大部分都是750毫升?
经常喝葡萄酒的小伙伴们,你们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吗?市场上大多数葡萄酒瓶都是750毫升装。为什么是这个规格呢?今天带你一起追溯这段历史渊源。
18世纪的时候天然软木塞开始用于葡萄酒的封瓶,同时葡萄酒瓶的形状和容量开始趋于标准,而同时,法国葡萄酒早就已经声名远扬了,而英国则是法国葡萄酒最大的进口国。标准化的容量成为迫切的需求。
在中世纪,所有用来运送葡萄酒的船只都是以装载多少葡萄酒的量来测量的。这种方法在古代就已经使用,现在这种方法依然存在。当时葡萄酒瓶的形状都是矮胖的,有点像陶瓶,而且各个地区容量并不统一,十七世纪的时候玻璃酒瓶才开始大量的用于葡萄酒的储存,当时玻璃瓶还是人工吹制的时代,每一瓶酒的容量大约700ml左右,是一个工人吹一口气所吹出的容器的大小,这个容量也就成了最常见的酒瓶容量。
tonnear同英语中的tun或者ton一样,都是用来计量葡萄酒的一种单位。
1ton葡萄酒=252加仑葡萄酒=900升葡萄酒,但是,这种计量葡萄酒的单位用起来比较不方便。直到1970年,为了方便,所以把运输单位统一为50加仑,也就是225升=300瓶(750ml/瓶)。
至此,作为运输器材的橡木桶的容量就被定位225升了。欧盟建立葡萄酒瓶标准时才设定为750ml,这个容量后来便成为葡萄酒瓶的国际标准容量了。
撇开历史原因,从健康角度,也似乎可以找到750ml标准容量的理由。以最常见的12度左右酒精含量的葡萄酒为例,男性每天不超过400ml、女性每天不超过300ml就都是适量的饮用。
也就是说,一瓶750ml的葡萄酒,一天内喝不超过半瓶,就基本上是健康的。而葡萄酒不像白酒和白兰地、威士忌等洋酒,喝不完剩下的话是不宜存放的,所以,最常见的750ml装的葡萄酒,就正好是不超过两个人对饮的健康饮用量。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进口葡萄酒天生就是用来对饮和分享的。
为什么大多数葡萄酒瓶都是绿色的?
葡萄酒的品种数不胜数,但是酒瓶的颜色相比起来就有些乏味。常见的葡萄酒瓶颜色只有寥寥几种,这是为什么呢?
常见的葡萄酒瓶颜色
一般来说,不同产区和类型的葡萄酒在酒瓶颜色的选择上也略有区别,具体如下:
波尔多红葡萄酒-深绿色
波尔多干白葡萄酒-浅绿色
波尔多甜白葡萄酒-无色
勃艮第和隆河谷-深绿色
德国摩泽尔(Mosel)和法国阿尔萨斯(Alsace)-中等到深绿色,部分酒庄会采用传统的琥珀色
德国莱茵产区(Rhine)-琥珀色,部分酒庄也会使用绿色酒瓶
香槟(Champagne)-通常是中等到深绿色;桃红香槟则会使用无色或者绿色酒瓶
除此之外,蓝色的酒瓶现在也越来越常见。传统而言,很少有酒厂会使用蓝色的玻璃瓶作为葡萄酒的容器,但是蓝色往往会带来清新、爽快的视觉暗示,因此部分酒厂将这种颜色作为市场营销的工具,主要用在香气浓郁的白葡萄酒或者餐后甜酒身上。
酒瓶颜色越深,酒越好?
无论深浅,绿色是葡萄酒瓶里最常见的颜色,这是因为绿色酒瓶可以有效防止葡萄酒在光线(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光线)侵扰下的氧化。微量的氧气对于葡萄酒是好事,有助于葡萄酒风味的绽放,但是葡萄酒如果与氧气大量接触,就会让酒质迅速变得粗糙不堪,最终变成像醋一样的液体。
葡萄酒本身含有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葡萄酒的快速氧化,但是光线却可以破坏葡萄酒的抗氧化剂和单宁,让葡萄酒的品质迅速下降。
而绿色或者琥珀色的酒瓶就可以有效地过滤掉光线,保护好葡萄酒里面的抗氧化剂和单宁。传统上绿色的酒瓶更加受欢迎,也有人认为绿色更加美观,因此大多数酒厂都会默认采用绿色作为酒瓶的颜色。
因此,对于有需要长时间进行陈年的葡萄酒(如波尔多和勃艮第的红葡萄酒),酒瓶往往会采用比较深的颜色,而对于即饮型的葡萄酒(大多数是口感清新的白葡萄酒),酒瓶则可以是浅绿乃至透明无色。
为什么红葡萄酒瓶是绿色的?
你是否有思考过这么个问题,为什么红酒要用绿色酒瓶而非纯黑色酒瓶,而白葡萄酒又可以用透明瓶呢?
其实,往往越普遍的东西,越是有它的历史,就像随处可见的绿色葡萄酒瓶。
葡萄酒瓶为什么绿色最常见?让我们从葡萄酒瓶的历史开始说起。
公元前七千年至公元前五千年左右,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人工品种、酿造葡萄酒。而葡萄酒的存放一直是个巨大的问题。
早期的陶罐由于外形笨重、易碎以及密封条件不佳,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随后又出现了动物皮囊、青铜器等,例如羊皮酒囊(堂吉诃德带着装有红酒的羊皮酒囊四处旅行,在一场梦想中的伟大战役中,将羊皮酒囊当成一群巨人,他用长剑将酒囊刺穿,巨人的鲜血喷出,但这些颜色如血般鲜红的应该是拉曼恰红酒)。
直至17世纪中后期,玻璃烧制技术的成熟,因为玻璃瓶工艺简单、造价低、卫生、密封型强等特点,玻璃瓶渐渐流行起来。
由于玻璃原料是砂岩、石灰石等,杂质很多,烧制成的玻璃本身就带有颜色,而这种原色就是墨绿色。而在过去,因技术工艺的限制没有办法去色,这一传统颜色一直沿用到现在。
当然,历史的沿用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让绝大部分酒商选择绿色酒瓶,最大的原因还是在它的功能性上。
葡萄酒像个娇贵的女生,经不起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一旦接触过多的光线,那娇生惯养的葡萄酒便失去了它原有的风味。绿色瓶有效得抵挡光线,避免紫外线的影响,防止葡萄酒变质。
若说抵挡光线,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黑色瓶更为有效呢?你想,如果一瓶纯黑色的葡萄酒摆在你面前,你如何观察葡萄酒酒液的水位呢?当然,深绿色的酒瓶能再一定程度上抵挡光线进入瓶内,但也并不代表就可以将酒放在光源下直射,储酒还是要尽量避光。
那我们在市面上还常看到白色透明瓶是怎么回事呢?
透明瓶一般盛装的是不需长期储藏陈年的酒,比如白葡萄酒、起泡酒、桃红葡萄酒。透明的酒瓶可以使人们一眼就看出酒的颜色,亮丽清晰,且这种类型的葡萄酒由于没有陈年的问题,在两三年内被消费掉的葡萄酒,用透明瓶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为什么红葡萄酒瓶基本都以墨绿色存在,都是有它的道理所在的。
葡萄酒酒瓶为什么是绿色的居多?
放眼望去酒柜上的酒,除了桃红起泡酒和白葡萄酒之外,几乎大多数的红葡萄酒瓶都以绿色玻璃瓶居多,也最为常见。白色的瓶子是透明玻璃材质制作的瓶子,能够很直观给消费者展示酒的晶莹色泽。很适合瓶装桃红起泡酒和白葡萄酒颜色清透的酒,这些葡萄酒是即饮型的,不适合长期储存和陈年,都是必需在1至2年内必须饮用。
波尔多(Bordeaux)红葡萄酒大多采用的是深绿色酒瓶,波尔多白葡萄酒则采用的是浅绿色酒瓶。那些绿色酒瓶色彩动人,除了美观以外,人们为什么要用绿色的酒瓶来装葡萄酒呢?
*防止强光伤害避免变质
我们知道,少量的氧气可以让瓶中的葡萄酒继续发展,有利于葡萄酒的瓶内陈年。一点点的氧气对葡萄酒是好的,更能够展现出葡萄酒的香气、风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醒酒、摇杯的原因之一。然而,当进入瓶中的氧气过多时,酒质迅速变得粗糙,口感不再美妙。如果葡萄酒尝起来和醋一样,那么这瓶葡萄酒很有可能已经过度氧化了。
除此之外,光照会分解、破坏这些抗氧化物,它们就无法做好保护工作;紫外线也会和酚类化合物起反应,使酒容易氧化变质。若持续曝照在光线下会产生二甲基二硫化物的光污染,让酒体产生怪味,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绿色酒瓶可以防止葡萄酒氧化,可以滤掉光线,保护葡萄酒里的抗氧化剂和单宁。因此,我们见到的葡萄酒瓶通常是有颜色的。
有人认为,相对于绿色酒瓶,琥珀色酒瓶的防晒指数更高,因而一些人选择了后者,但这并未改变绿色酒瓶独揽大局的状况。此外,设计者们也喜欢将废旧绿色酒瓶加工成各种精致的工艺品。因此,很难想象人们放弃传统的绿色酒瓶后会是什么样子。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