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是酸的专题,而啤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啤酒知识的地方,如《古代的啤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呢?》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我国,新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
一、醴(li)——古代的啤酒
象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尼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在此我们进行一些考证来说明这个问题
1、原始的谷物酒究竟是哪种类型?
首先要弄清楚,在历史上古代外国的啤酒也好,的"啤酒"也好,啤酒的较基本特征是什么?不言而喻,啤酒的较基本特征应是用谷物发芽后的谷芽作为基本原料。啤酒中加酒花,人工加酵母菌是后来才有的。
毫无疑问,含淀粉的原料都可能用来酿酒,问题是采用何种方式酿造。不同方式酿造的酒其类型不同。从世界范围来看,谷物酿造酒可分成啤酒和米酒两大类型。啤酒是采用发芽的谷物酿造的,发芽的谷物既是糖化剂,本身又是酿酒原料。而米酒则不同,需从外部加入糖化发酵剂(即酒曲)。远古时期知名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时期的酿酒,已有证据表明当时的酒是属于啤酒类型。而对于远古时期的谷物酒,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还并未彻底了解清楚。主要的观点有:较早的谷物酒是醴和酒,这两种饮料酒按不同的方法酿造,醴相当于啤酒,用麦芽酿成,酒是用酒曲酿成。第二种观点是原始的饮料酒是不分的,都是用发霉或发芽的从物酿成的,还有一种观点是酒和醴都是用酒曲酿成的。下面分别讨论。
(1)、曲造酒,蘖造醴
前列种也是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酒和醴历来就是两种不同方法酿造的酒精饮料。
在的较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酒和醴这两个字。醴和酒是分别叙述,互不相混的。有专家认为这是不同的两种方式酿造的酒精饮料。(温少峰等:《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但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
周朝的著作《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文字对应关系来看,可以理解为曲酿酒,蘖作醴。明代的李时珍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西方的啤酒,酒精度一般为4%左右,而我国的黄酒其酒精度可达15-20%。这是黄酒取代原始啤酒的基本原因。
西汉,蘖的生产还未停止,醴仍是酒精类饮料的一部分。《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蘖曲盐豉千合"之记载。汉代因与匈奴发生战事,汉败,还要向匈奴贡奉蘖(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记载:有一个人叫穆生的人,不会饮酒,每逢被邀请参加酒宴时,主人都为他准备醴这种酒度低的饮料,后来穆生受到了冷落,就不再为其设醴了。从这一则记载还可看出,醴是一种酒度很低的酒精饮料,适合于不会饮酒的人。
现代酿酒专家朱宝镛先生提出:我国用谷芽酿造醴酒,和巴比伦人用麦芽做啤酒,差不多同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却无从考?quot;(朱宝镛:"酿酒工业的变迁")。对这个即有趣,又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看来还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充分的证据。酒类品种的变化及酿酒技术的变迁,很可能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谷物酿酒的起源这一问题的考察应当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和地理的环境中。
此外还有一些观点,如日本的山崎百治先生则认为:曲和蘖向来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曲是块状的饼曲,后来发展成为大曲,酒药(小曲)等;蘖则为散曲,后发展为黄衣曲(用于酱油,豉的生产)和女曲(用于清酒生产)。
(2)、曲蘖是发芽发霉的谷物:
第二种观点是现代方心芳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曲蘖是发霉发芽的谷粒,即酒曲。即在远古时代,曲蘖是不分的。后来才分化为谷芽,酒曲和黄衣曲。”这样可理解为,即然曲蘖不分,酒醴在远古应是同一种东西。
(3)、醴也是酒曲酿造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醴也是用酒曲酿造的。其酿造时间很短,或汁渣相将的酒醪。醴的基本特点是糖度较高而酒度低,酿造时间短。如《释名》将醴解释为是酿造时间仅一天的,口味很淡的酒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也是如此说,郑玄在注释《周礼》中的醴时说醴是一种酒液和酒糟混合在一起的甜酒。根据众多的历史资料加以分析,都并未说明醴就一定是用蘖所酿成的。用酒曲酿造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例如《周礼》中所提到的"五齐"中有"醴齐",实际上就是用来描述发酵过程第二个阶段的酒醪。又如西汉邹阳在《酒赋》中写到:清澈透明的是酒,混浊的是醴,它们都是谷米为原料用麦曲酿成的,虽然都来自相同的原料,但口味却大不相同。这里更能说明汉代时的醴是用曲酿造而成的。
2、远古时期已能生产啤酒的论据
(1)、商代的谷芽──蘖和原始的啤酒──醴
首先,在殷商的卜辞中出现了蘖(谷芽)和醴这两个字,而且出现的频率不低。综合卜辞中的有关条文,可以看出蘖和醴的生产过程。这一过程与啤酒生产过程似乎是相同的。首先是蘖的生产,卜辞中有蘖粟,蘖黍,蘖来(麦),等的记载。说明用于发芽的谷物种类是较丰富的。其次是"作醴"。大概是把谷芽浸泡在水中,使其进行糖化,酒化。再接着是过滤,卜辞中还有"新醴"和"旧醴"之分,新醴是刚刚酿成的,旧醴是经过贮藏的(以上资料由《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中的有关资料综合而成)。
(2)、古代的谷芽和饴糖生产──原始啤酒生产的旁证
另外我国古代蘖及饴糖的生产都有明确的,详细的记载。而且生产方法极为成熟。虽然蘖法酿醴的方法在古代文献中尚未发现,但这并不等于在远古的时代没有这种实践活动。从大麦到啤酒,要经历发芽,粉碎,糖化,发酵这四个主要阶段,前三个阶段我们的祖先都掌握了,糖化醪发酵成酒应当不是问题。《齐民要术》中关于制蘖(麦芽)的方法相当成熟,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列阶段,渍麦阶段,每天换水一次;第二阶段,待麦芽根长出后,即进行发芽,对厚度作了明确的要求,为维持水分,每天还浇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阶段,是干燥阶段。抑止过分生长,尤其是不让麦芽缠结成块。这例小麦蘖的制造工艺,与啤酒酿造所用麦芽的制造是完全相同的。较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使用饴糖。《礼记·内则》有“枣粟饴蜜以甘之”的记载。到了北魏时,蘖的用途主要是用来作饴糖。作饴糖涉及到麦芽的糖化,这与麦芽蘖酿造醴是相似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小麦麦芽及饴糖的作法,麦芽的制造过程与现代啤酒工业的麦芽制造过程基本相同。还详细叙述了糖化过程。我国古代既然精通麦芽的糖化,至少可说明:在五、六世纪之前,用蘖来酿造醴(啤酒)是完全有可能的。
(3)、浸曲法酿酒──用蘖酿醴的遗法
从古代酿酒较先使用渍曲法也可看出我国古代用蘖酿醴的可能性。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古代啤酒的酿造


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古代啤酒的酿造方法


在古代啤酒被称之为醴(lǐ),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德国能够酿造出好啤酒的方法


爱喝啤酒的人们都听说过啤酒花吧,现在啤酒花已经成为了啤酒酿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啤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你知道其实德国是直到公元九世纪才引入啤酒花的吗?
由于地理和文化差异,啤酒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字。那个时期,啤酒在家里或者在寺院里酿造。啤酒在欧洲成为商品还是中世纪的事。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工业国家都生产啤酒,尤其是英国、德国、捷克和美国等国家。在历史上,啤酒的酿造可谓是水到渠成。古罗马皇帝查尔斯五世就曾经非常支持啤酒酿造业;精通医术的鲁道夫二世也认为啤酒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饮料。从那时期起,啤酒的酿造工艺就开始大步向前发展了。在中世纪,僧侣们对啤酒的酿造更是煞费苦心,因为他们希望有一种味道好、营养丰富的饮料来佐餐。在斋月里饮用啤酒对于崇尚简朴的僧侣们来说更为重要。僧侣们是允许饮用啤酒的,这在当时并不违反戒律。僧侣们通常把啤酒销售给寺院的酒馆,然后用卖啤酒的钱把寺院建得规模宏大。当时的啤酒工艺基本都是僧侣们在黑暗中摸索提高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啤酒出口成了大产业,出现了一些啤酒酿造中心。十四世纪汉堡成为辐射荷兰、英国和德国的啤酒酿造中心,那里有大约1500家啤酒厂。德国的啤酒行会(Hansa)甚至把啤酒销售到了印度。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啤酒的酿造工艺是由当地的印地安土着人来探索的。欧洲人建造的前列家啤酒厂始于1587年,当时的殖民地法律也鼓励销售啤酒而限制蒸馏酒消费。
为了保证啤酒的质量和信誉,德国巴伐利亚公爵维尔逊五世在1516年颁布了《德国啤酒纯净法》(GermanBeerPurityLaw)。这是有史以来前列部食品法规,在这个法案中规定啤酒的酿造只能使用大麦、啤酒花和纯净水
法国的化学家巴斯特(LouisPasteur)是微生物科学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法国的多尔(Dole),巴斯特在巴黎接受的科学教育,从1854年开始担任两所大学的化学教授。巴斯特认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营养要求和易感染程度通过特殊的技术加以分离。他发明了一种低温消毒方法,即巴氏消毒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食品以不太高的温度进行杀菌,这种方法只针对于无芽孢的肠道细菌。它的主要依据是无芽孢细菌在60到65摄氏度的情况下只需15到30分钟就可以灭活。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牛奶、啤酒和葡萄酒的杀菌。啤酒在这个温度下可以杀灭细菌而营养不会被破坏,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啤酒又叫做“熟”啤酒。可以说巴斯特对于欧洲的啤酒酿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另外,对啤酒酿造起到革命性作用的还有两项发明,即瓦特(JamesWatt)的蒸汽机和卡尔(CarlvonLinde)的人工降温。在当时就有科学家证明了要想酿造好啤酒就必须很好地控制温度,而有些温度只有在冬天才产生,但自从卡尔的发明以后,啤酒也可以在夏天酿造了。

啤酒怎么做,啤酒是怎么酿造的


在夏天,啤酒是较常见的酒类。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都比较喜欢在炎热的天气下喝上一杯啤酒。纯正的生啤酒,喝起来顺口、畅快、完全不苦涩,还多了特殊的芳香,让不胜酒力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一杯接一杯,顺口到让人忘了它是酒!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啤酒怎么做,啤酒是怎么酿造的。

相关推荐:热啤酒怎么做?、塞缪尔·亚当斯·乌托邦斯啤酒介绍

啤酒酿造需要经过三个基础加工过程:捣碎、煮沸和发酵。前两个过程(捣碎和煮沸)通常发生在同一天。而发酵会持续一至数周。以下是对每一加工过程的简要描述。

捣碎:此加工过程会持续2-5个小时,可从麦芽中榨取出可发酵的糖分和其他重要成分。首先将麦芽粗研磨,然后用温水混合,并保持在65℃左右。此后,使富含糖分的水(现在称为麦芽汁)逐渐干涸,并用热清水冲洗麦芽,以榨取尽可能多的糖分。

煮沸:麦芽汁指的是未发酵的啤酒。将捣碎过程中获得的麦芽汁放入罐内煮沸,通常煮1-2个小时。在煮沸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加入啤酒花,以渗入酿造者想要获得的苦味和香气。在煮沸过程结束时,将麦芽汁与啤酒花分离开来,进行冷却以备发酵使用。

发酵:向麦芽汁中加入酵母以触发发酵过程,将麦芽汁转变成啤酒。所谓发酵就是酵母消化并将糖分转换成二氧化碳、酒精并产生出啤酒味的过程。淡色啤酒的发酵通常要花5-10天,温度需保持在16-21℃。窖藏啤酒通常发酵时间更长,初始发酵温度在10-13℃,然后在1℃温度下进行冷藏。发酵结束后,啤酒中就含有了碳酸气,然后就可以封装以供饮用或运输。

以上已经告诉大家啤酒怎么做,啤酒是怎么酿造的,适量地饮用啤酒能够有利于健康,而且啤酒业比较便宜,因此,很多朋友都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喝几杯啤酒。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过量饮用啤酒是会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啤酒里的苦味是怎么回事呢?


啤酒里有苦味是很正常的,苦味产生的因素很多,麦汁煮沸强度不够、麦糟洗涤过分、麦汁凝固物分离不好、发酵不旺盛、苦味泡盖分离不完全或根本得不到分离、野生酵母和杂菌污染、重金属含量过高、啤酒氧化等都会给啤酒带来不同程度的苦味。
苦味是啤酒区别于其它饮料特有的属性之一。正常的苦味一般消失较快,不留后苦,饮后给人以爽快的感觉。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如果工艺条件不完善,原料质量有缺陷,工艺卫生差,啤酒的这种苦味就会变得粗糙、苦涩、后苦味长。下面就啤酒后苦味的来源和预防措施谈谈实践工作中的一些浅见。
1、使用劣质酒花或陈旧酒花
酒花经贮藏后,苦味质经氧化和聚合,硬树脂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在贮藏条件差的情况下,如含水量高、环境温度高、阳光照射、包装不严密等因素,会更加速α—酸的氧化聚合,形成γ和γ’树脂,γ’树脂是啤酒后苦味的来源之一。因此,氧化变质的酒花应严禁使用。
2、酒花添加量过高或添加方法不当
酒花添加量应根据各地市场消费者的口味要求酌情添加,但较低不少于0.6‰,否则可能会给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带动来不利。另外麦汁煮沸时酒花的添加方法非常重要,既要考虑异α—酸的产生量,又要避免苦味酸的过度氧化。一般α—酸在煮沸前30分钟异构化程度较高,继续煮沸仍然能明显增加,但增加量逐步降低,因为长时间煮沸一部分异α—酸进一步转化为α—酸树脂直至硬树脂,产生粗糙的苦味。酒花过早添加,氧化的苦味酸也会随煮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啤酒苦味的细腻不利。一般酒花异构化时间在55—60分钟即可。因此应把大部分酒花在煮终前55—60分钟加入为宜。
3、使用含酸盐高或pH值过高的酿造用水
碱性水直接用于酿造啤酒容易使苦味树脂溶解较多,给啤酒带来不良的后苦味;而且还会引起麦芽和酒花中的多酚物质大量进入麦汗使啤酒口味粗涩、后苦。含有较高重碳酸盐的暂硬水,不仅影响酶的活性,还会使酒花苦味变得粗糙,产生后苦味和涩味。对具应用食用磷酸或乳酸调整糖化锅水pH5.4—5.6,糊化锅水pH5.8—6.2,然后再进行投料,并调整洗糟水的pH5.5—6.0。
4、含有过高Mg2+、K+的糖化用水用石膏改良水质
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盐是啤酒口味粗涩、后苦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硫酸镁、硫酸钾给啤酒带来的后苦味。当水中含有过高的Mg2+、K+时,添加石膏会产生大量的硫酸镁、硫酸钾。此类水质可用氯化钙代替石膏,其反应与石膏类似,中介不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副作用较小,并使啤酒口味柔和醇厚。但必须保证氯离子含量<60ppm,否则会使啤酒产生咸味。
5、多酚聚合
麦皮中的谷皮酸、多酚物质过度溶解聚合会给啤酒带动来不同程度的苦涩味,且随着聚合度的提高其苦涩味愈重。因此应尽量选用粒大皮薄的麦芽,并在糖化过程中添加甲醛调整糖化醪pH值,合理控制洗糟,防止氧的摄入等,以减少多酚物质的溶解和聚合。
6、酵母自溶
在发酵过程中,当酵母细胞处于异常环境或饥饿状态时,或由于细胞膜过度渗透引起细胞壁破裂后,酵母细胞内的蛋白酶及碳水化合物酶类等释放出来,分解细胞本身的蛋白质和糖类等,导致酵细胞遭到破坏,发生原生质的溶解,产生酵母自溶现象。酵母自溶会产生有苦味的氨基酸,如组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鸟氨酸等。当其含量偏高时,会给啤酒带来不愉快的后苦味。保证麦汁组分合理,合理控制发酵温度和冷贮温度、压力是防止酵母自溶的关键。
7、醇含量过高
醇中,当异丁醇、戊醇和异戊醇含量超过其口味阈值时,会赋予啤酒一种不愉快的苦味。酪醇、色醇均具有强烈的不愉快苦味。
控制酵母增殖倍数、低温发酵、加压发酵能抑制醇的产生。另外冷贮酒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否则会增加戊醇含量,给啤酒带来后苦味。

“啤酒”二字是如何蹦出来的


孙猴子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啤酒”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呢?
青岛因“青岛啤酒”而名扬天下,可是“啤酒”这个词,较初是青岛人创造的,是一句青岛话。其演变由较初的德文“BIER”到“皮酒”、“脾酒”,较终成为“啤酒”。
啤酒一词较初是德文的“BIER”,而不是现在世界多使用的英文“BEER”。据《汉语大字典》记载,啤酒为“德文BIER的音译兼意译”。1897年11月14日,德国人占领青岛后,“BIER”一词开始在青岛广泛使用。
为德文BIER音译兼意译。到了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登州路上创办啤酒厂——“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当时的市民以及商家便把德文的“BIER”译为“皮酒”,这一做法确定了“啤酒”的汉语读音。因为“啤酒”具有养肝益脾之功效,故这一时期青岛人把“皮酒”称作“脾酒”,表示常喝“脾酒”可以达到养肝益脾之功效。
至于“啤酒”一词中的“啤”字,是青岛人的发明,较早流行于青岛民间。按照《胶澳志》里面的说法:“麦酒俗称啤酒”。而在1922年出版的《青岛概要》中,也开始出现有“啤酒”字样,并逐渐在国内开始流行。
“口+卑”:喝出来的质量。关于“啤酒”这一名词,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有一番妙解。他说:“啤酒的啤字,是一个‘口’字加上品牌的‘牌’字的右半边,可以理解成是喝出来的质量,只有口味过硬了,才能创品牌;也可以看成是‘口’字加‘口碑’的‘碑’字的右半边,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口碑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