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没有开瓶器怎么开红酒专题。这篇关于《看古人纵酒败事亡国》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古今帝王将相贪杯者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夏桀王和商纣王两个国君了。夏桀王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每日里花天酒地,骄奢淫逸,导致国家政局混乱,被注重修德的商汤击败,在逃跑中身亡。

商纣王的失败也与他贪酒不无关系,他一甚至饮酒作乐连续七天七夜,他建的酒池肉林极尽奢华,同时令一些男女赤身裸体在池边嬉戏,结果身败名裂,周武王大军兵临城下,无奈只好自焚身亡。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礼法废弛,郑国的伯有总是嗜酒如命,并建一个地窖专供他夜里饮酒。子皙带着驷氏的甲兵攻打伯有,并焚烧了他的地窖。醉酒中的伯有只好舍弃家业,拼命逃奔到雍梁,等到酒醒后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却什么都晚了。春秋时楚庄王和晋厉公分别率领两国军队交兵,在鄢陵两军对垒,楚军统帅司马子反口渴想喝水,佣人谷阳却拿着酒进献给司马,平时嗜酒的司马将错就错以酒当水,结果在战事紧急之时醉卧不起。楚庄王看准一个时机,准备出兵打仗,派人去叫子反,子反推辞说有心痛病。楚庄王就亲自到他的帷幄去看望,没想到一进屋子却闻到很浓的酒味,就说:今天的战事事关生死,我完全依赖司马,司马却不顾国家的安危醉成这样,这是要亡掉我的国家,这仗还怎么能再打!于是气愤之下,离帐而去,子反惭愧自杀,楚国军队班师回国。

对于嗜洒的恶行,古代很多人都有清醒的认识。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物,都有克制己欲、以德量行的优秀品质。

大禹时,仪狄酿出了旨酒。大禹喝了之后觉得香甜美好,就多饮了一些,以致沉醉。酒醒后他感慨地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就此疏远了仪狄,也远离了酒。大禹治水,造福百姓,被人千古传诵,成为历史上最贤德的君主之一。

《十六国春秋》曾记载,五胡十六国时期,有一次,苻(fu)坚和群臣们一起喝酒,喝得高兴起来,就让秘书监朱肜(rong)做酒正,命大家必须喝到酩酊大醉为止。大臣赵整有感于酒的负作用,当场就作一篇《酒德歌》,论述了酒对事业的危害。

地列酒泉,天垂酒旗。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以此言之,前危后则。苻坚听了不仅没有恼怒,还很高兴,让赵整把《酒德歌》书写下来,做为饮酒的酒戒。并规定,从此之后,每次宴请群臣时,只是依照礼节,最多不得超过三爵。

后汉的崔其作品《酒箴》中也引经据典地论证嗜酒害政:丰侯湎酒,荷罂负缶,自戮于世,图形戒后。讲的是古代有一个丰国的国君,因为沉湎于酒而导致亡国灭身。后来人为了引以为戒,就制造了罚饮的酒爵,做成人的形状,并且把这种酒爵叫做丰侈。

北齐时期的高欢,经常君臣欢宴,酒酣耳热之际,命歌妓唱歌:朝亦饮酒醉,暮变饮酒醉,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虽然知道饮酒过度会使国家大计无人过问,从而误国误民,他却还是难以自律,可见要想克服自己的欲望有多么困难。同时也说明,那些成就事业的人,首先必须要战胜自己的欲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虽然很有道理,但做一个完人还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追求。放纵自己,追求官能享乐,被自己的欲望牵着鼻子走的人,以致身败名裂,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也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大忌。修身以德,饮酒有度。饮酒有度,饮酒有时,是酒德的基础。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古代的暴君那样。

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曾论述人的牛理五欲:目之所好,不可从也;耳之所乐,不可顺也;鼻之所喜,不可任也;口之所嗜,不可随也;心之所欲,不可恣也;故惑目者,必逸客鲜藻;惑耳者,必妍音淫声也;惑鼻者,必芬馥也;惑口者,必珍羞嘉旨也;惑心者,必势利功名也;五者必惑,则惑承之祸,为身患者,不亦信哉。

葛洪认为人的耳鼻口目四种官能的欲望和心的欲望会让人产生迷惑,从而失去自我的本真,如果忘身逐欲,势必会招惹祸端,以致身败名裂。

苏辙在《既醉德五福论》一文中说:观其所以悲伤前世之失,及其所以深惩切戒于后者,莫不以饮酒无度、沉湎荒乱、号呶(nao)倨肆、以败乱德为首。故曰:百祸之由所生,百福之所由消耗而不享者,莫不急于酒。

饮酒害德,酒后无德,较轻的常常体现在因酒失去礼仪和尊严。有些人酒后兴奋,忘乎所以,失去控制,表现为:有的口齿不清,高声喧哗;有的越喝越多,不听规劝,丧失理性;有的冲动粗鲁,肆意挑衅;还有很多酗酒者酒后驾车,造成车毁人亡的事件和恶性伤人事故,那就不是丧德,还触犯了法律。

《三国志》记载:孙皓每宴会群臣,无不成令沉醉。置黄门郎十人,特不与酒,侍立终日,为司过小吏。宴罢之后,各奏其缺失。忤视之咎,谬言之愆,惘有不举。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辄以为罪。据有三分天下的孙皓,不能继承祖德,忘记时时面对的威胁,只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孙皓每次宴请群臣,都要命令他们必须喝醉。孙皓派十个太监进行监视,对于醉酒有过失的官员处以各种刑罚。孙皓的饮酒失德,最终导致由孙策、孙权历经百战,用无数生命和鲜血巩固的国家一朝败亡。

《辽史卷七穆宗本纪》记载:十八年春正月乙酉朔,宴于宫中,不受贺。己亥,观灯于市。以银百两市酒,命群臣亦市酒,纵饮三夕。十九年春正月己卯朔,宴宫中,不受贺。甲午,与群臣为叶格戏。戊戌,醉中骤加左右官。乙巳,诏太尉化哥曰:朕醉中处事有乖,无得曲从。酒解,可覆奏。自立春饮至月终,不听政。己巳,如怀州,猎获熊,欢饮方醉,驰还行宫。是夜,近侍小哥、盥(guan)人花哥、庖人辛古等六人反,帝遇弑,年三十九。庙号穆宗,后附葬怀陵。重熙二十一年,谥日孝安敬正皇帝。辽穆宗嗜酒忘德,虽对自己喝酒误事有很清醒的认识却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振作起来。同时不仅自己酗酒不理国事,还要让群臣买酒,与自己一样放肆痛饮。辽穆宗放纵酒瘾,必然乖谬百出,丧失民心,以致最后因为酩酊大醉.被身边近侍等人杀害。

酒有酒瘾,亦有酒忌,很多人放纵性情,必一饮再饮而快,却不能稍加节制,适可而止,造成很多人生憾事。饮酒以德,饮酒以量,孔夫子这样伟大的人物,虽然惟酒无量,不及乱。喝很多酒以没有喝醉为量,还时时反思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不为酒困,饮酒不醉,饮酒不迷,不以酒害德、害身,方是君子。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酒桌套路你怕吗?看古人如何优雅劝酒!


劝酒是一项技术活,讲究的是以酒醉人,便于放纵情怀抑或开展工作。为此人们还编了很多顺口溜,譬如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些套路我们都见得太多,今天就来看一些高雅得!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人是如何优雅劝酒的。

心灵鸡汤来劝酒

劝酒来段心灵鸡汤,是悠久的传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句诗尽人皆知,是告诉青少年朋友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是陈著《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里的诗句,后两句接着就是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意思是说,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推杯换盏,赶紧走起!别忧愁以后,青春只一次,活在当下!

中唐诗人鲍溶,有乐往难重得,老来岂自由之句。说的是快乐走了就难重来一回,总想着长大就好了,老了就好了,然而实际上长大有长大的烦恼。所以诗人在后面写到,还是酒能消人忧。人生就是这样,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何不饮酒解忧,快乐一点呢?

忧愁烦闷?不如饮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自古以来啊,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将进酒》中,李白更是如此给全篇做了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一起消解这万古愁!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之口气甚大,更在于喊出来人呐,去沽些酒来,我要和你一醉方休!的豪迈与洒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将远行,再陪你喝一次酒,再多牵挂,难舍别离,等到出了阳关,也许今生再也见不到故友了。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神伤。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洒脱且富于希望的情调。

帅的人就要多喝点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是极爱饮酒的,他不但自己爱饮酒,更是劝酒界的巨擘,他写了一篇《劝酒十四首何处难忘酒七首》,其中有一首写到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劝少年饮酒应该怎么劝呢?此时无一盏,争过艳阳天你年轻时候不喝点儿,你怎么帅得过艳阳天?

南宋的史浩在《清平乐代使相劝酒》中写了自己劝酒的路数。史浩对宾客说:忠谋黼黻明昌,英词锦绣肝肠,这分明是毫不吝啬地夸赞在座各位集仁、义、礼、智、信于一身。那么,帅气的诸位,来吧!一曲为公千岁寿,我祝你长命千岁。

美女劝酒,怎能不喝?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苏轼也是个酒客,他在扬州时,参加了一次酒宴,主人就派出了美女劝酒,阵容很强大美人捧着金瓯劝。苏轼是作何反应呢?他说他当时心情很低落,但看了美女表演的扇子舞以后,仿佛被扇子舞动的风吹散了忧愁。估计劝的酒都喝了。

吴姬劝酒,唱得廉颇能饭否?。吴姬劝酒在古代劝酒行业,是个非常有名的典故。从唐宋开始,到明清时期,吴地的歌姬都非常有名。上面提到的扬州,也属于吴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加在劝酒词中,大概就是在问客人廉颇还能喝否?热血依然在否?

饮酒,关键还是感情

饮酒,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感情,与对的人喝对的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是根据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改编的,颇有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的感觉。这句话过于经典,因此被大家信奉并广为流传。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句咏叹爱情的诗,实际上是李商隐用来劝酒的,是不是大吃一惊?昨天夜里凉风习习,我们的酒宴就设在楼西畔桂堂东,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是饮酒作乐时的游戏。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是李商隐形容就是和你聊得投缘。

痛快最重要

列举了这么多古人优雅劝酒的攻略,你是不是更多了一些了解?不论是五柳先生还是醉翁,也无论是饮中八仙还是独酌之客,大家所说的劝,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说到底还是痛快最重要。

古人劝酒,一切都是发乎情,止乎礼。没必要硬灌!友情在酒里,更在漫长的岁月中......

酒才是男人的魂!让我们一起看古人如何豪饮


古人喝的是什么酒?

从古至今,酒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酒在古代有许多别称,如杜康、钓诗钩、忘忧物、金波、壶觞等,每个都很形象、很好听。

古人曾经留下无数关于饮酒的诗词,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他自己也宣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他每日必饮,每饮必醉,醉时诗兴大发,长吟不辍,出口成章,这正是酒壮诗胆,诗助酒兴,诗酒相长。

那么,李白喝的酒跟现在的白酒一样吗?比较而言,后世的白酒按照酿造技术来说是蒸馏酒,酒精度数远远超过唐朝的酒。关于中国白酒产生的时间,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在宋朝的墓葬里,考古研究者发现了蒸馏器,却没有发现实物的酒;

其二,元朝时从阿拉伯引进;

其三,考古研究者在成都水井坊发现了酒窖中窖藏的实物酒,确定年代为元末明初。学者大多支持第三种说法,即元末明初时中国正式有了白酒,这是通过蒸馏工艺获得的高度酒精烈性酒。白酒产生后,按照地域划分和饮食习惯差异,北方人多饮用烈性白酒,南方人多饮用低度米酒(如黄酒)。

从唐朝到元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一直采用人工发酵的方式酿造低度酒,即米酒和葡萄酒。就米酒而言,根据提炼工艺的差异,又分为清酒和浊酒两种。当时的米酒类似于今天的醪糟,酒精度数较低,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几种唐朝造酒法,成品酒的酒精含量通常在315之间,少数能达到20。

除了李白,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爱喝酒的名人,如杜康、陶渊明、苏轼、欧阳修等,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是其中的一枚奇葩。因为政治上的失意,为了免除灾祸,刘伶可以说一生泡在酒里,嗜酒如命,放浪形骸。

如果说刘伶醉酒更多的是处于避世的考虑,那么王羲之兰亭流觞则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聚会于会稽山的兰亭,修祓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他挥毫书写诗序,即著名的《兰亭集序》。

根据白酒产生时间,不难推断出刘伶和王羲之等人喝的也不是高度白酒,只能是米酒或葡萄酒,鉴于南方人多饮米酒,他们所喝为米酒的可能性最大。

此外,施耐庵所著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武松回家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水浒传》描写的故事发生于北宋时期,因此当时武松喝的十八碗酒其实也是米酒。不过他喝的米酒可能由于酿酒者的技术水平较高,其度数要远远高于当时一般的米酒,后劲较大,因此才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古人的酒量如何?

上面,我们谈了古人喝的是什么酒以及那些爱喝酒的名人,接下来我们说说古人能喝多少酒。这里很有必要交代一下中国古代的计量问题。

李白斗酒诗百篇说李白喝酒论斗,按照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汉朝时1斗相当于现在2000毫升。唐朝时期,容积单位又分为大量制和小量制。

其中,按照大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6000毫升;按照小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2000毫升。以小量制计算,李白喝的一斗酒最少折合今天的2000毫升,也就是4斤。考虑到唐朝时米酒的酒精度一般为315,李白一次喝4斤,折合成现在40的白酒大约是2斤左右;如果折合成现在50的白酒,还要少一些。

现在,普通成年人一次能喝4斤水的也不多,更何况4斤酒了。此外,他在诗作中表现出的酒量也很惊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酒杯可大可小,假设酒杯容积相当于现在10毫升,300杯就是3000毫升,也就是6斤。

尽管李白的诗乃酒后狂言,有夸张成分,不可全信。但是,只要他喝到高兴时,一杯接一杯根本停不下来,却是真的。因为,他的名言就是将进酒,杯莫停。因此,李白的酒量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也是不多见的,算得上海量了,不愧酒仙的称号。

上面提到嗜酒如命的刘伶,他出行携带大量美酒,酒不离身,走一路喝一路。据记载,他有一次喝了很多酒,折合成现在大约是10斤,却没有醉,如往常一样。他甚至经常在朋友面前抱怨,说自己虽然喝了一辈子酒,却没有尝过大醉的滋味。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却可以看得出其酒量是相当不错的。

至于喝了十八碗酒醉打猛虎的武松,即使是现在最小的碗,一碗装一两酒应该没问题,就是近2斤;如果一碗装三两酒,就是5斤多。如果折中,就是3.6斤,大致至少相当于今天50的白酒2斤以上。不难据此推断武松的酒量也是难得的海量,正是:酒壮英雄胆,英雄借酒威,打虎留英名,美谈传千年!

古人酿酒也有“神曲”?


中国酒业方面的著述十分丰富,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酿酒典籍。目前传世的最早酿酒著作,是《齐民要术》中的酒篇章,这是我们了解北朝之前中国酿酒模式与酿酒工艺的最基本的依据,这也是目前所保留下来的唐朝以前最系统、最完整的一部古代酿酒著述。

北魏时代,寿光人贾思勰写过一部划时代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这部著作共10卷92篇,正序、杂说各一篇,正文7万字,书中从大农业的视角出发,系统完整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六世纪以前的谷物、园艺、畜牧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和经验,其中一卷4篇(卷7造神曲并酒篇、白醪酒篇、笨曲并酒篇和法酒篇)则专门论述了古代酿酒。

由于气候、物产以及酒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酿酒始终分为两大区域,即北方酿酒与南方酿酒。在南北朝时代,随着南北政权的对峙,南北交流明显减少,酿酒的差异性也就更加突出。正是如此,《齐民要术》概述的酿酒技术和酝酿经验,也大都局限在了北方区域,对南方酿酒涉及较少。然而,也正由于这种区域性的经验总结和针对性的技术分析,使得《齐民要术》的酿酒部分写得更有深度,我们今天研究北朝以前的酿酒情况,仍然需要从《齐民要术》中寻取线索和提示。《齐民要术》有关酿酒的核心记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曲信息

《齐民要术》在论述酿酒程序时,将酒的酿造分为制曲和造酒两大部分。书中之所以特别突出制曲程序,是因为当时北方酿酒,格外注重曲的应用及效果。

我们现在知道,酿酒首先需将谷物的大分子淀粉物质转变成小分子单糖或寡糖,然后通过酒化作用再将糖转变为酒,淀粉的糖化过程是在曲中含有淀粉水解酶的微生物作用下完成的。古人虽不能科学地解释这种变化,也无法对曲料中所含营养成分进行测试,但他们已经凭借经验来掌握制曲的工艺和方法,保证酒曲的功效。

《齐民要术》记载了10种制曲方法,按当时的习惯分为神曲、白醪曲、笨曲、法曲四种类型。其中,神曲的制作方法较多,包括作三斛麦曲法、造神曲法、又神曲法、又作神曲方、河东神曲法、卧曲法等,共有6种。白醪曲法只1种。笨曲制法包括作秦州春酒曲法、作顖曲法2种。法曲仅大州白堕曲方饼法1种。这四大类10种制曲方法的工艺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制曲季节、原料配比、曲熟时间、操作规程和曲块体积进行了细化,其中还包括酿酒习俗的影响。

《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10例酒曲制法,大部分都属于麦曲,只有一种是用谷子(粟)制成,即法曲中的大州白堕曲,属于谷曲。同样是酒曲,微生物种类差异会很大,其水解力也不尽相同。《齐民要术》记述的不同酒曲就体现了制曲的这种差异性。如果从曲的糖化发酵力方面来看,当时神曲的效果最佳,与笨曲形成很大的效果反差。从比例上看,神曲的使用量只占酿酒原料的三十分之一,笨曲约为15%左右。神曲用量这样少,在酿酒史上也是罕见的,因为即使在现代,黄酒酿造时,麦曲的用量也要保持在10%左右,只有小曲的用量才可能是这样低。这说明《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神曲,曲中的根霉菌和酵母菌十分活跃。根霉菌能够在醪液中不断繁殖,使淀粉分解而糖化,酵母菌则进一步把糖变成酒精。从品质上看,北朝的神曲已经达到了现代小曲的水平,但当时的笨曲还远远达不到现代麦曲的水平。

从制曲技术上来说,《齐民要术》记述的成品,大都制作成块曲。块曲的制造比散曲进了一大步,操作相对复杂,工序也较长。从性能上看,块曲明显优于散曲,更适于复式发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时,将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转化成酒精。酒曲的不同部位可以生成不同的微生物,块曲能够让各种微生物更紧密地拥簇在一起,比如说酿酒性能较好的根霉菌就喜欢在块曲中生存并繁殖。培育根霉菌,对于提高酒精浓度极有作用。

汉晋时代的饼曲,大多手捏制作。《齐民要术》记载的块曲制造已经使用了专门的曲模,当时称之为范。其中有圆铁范,径五寸,厚一寸五分,放之平板上,踏成曲饼。也有方范,如河东神曲制曲饼,就是方范作之。使用曲模,不仅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业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统一曲的外型尺寸,保证酒曲生产的标准化。

制曲中加入药材,是中国制曲工艺的一大特色。《齐民要术》对此曾着重记述,如大州白堕方饼法加桑叶、胡葈叶和艾叶为曲药,制作白醪曲时需煮胡葈汤,其中河东神曲方加入的药材最多,有桑叶、苍耳、艾叶、茱萸(或野蓼)。胡葈即苍耳,其叶用作曲药。

《齐民要术》对制曲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特别强调制曲房屋的卫生清净,要求曲房远离民居,以避免杂菌感染;草屋曲房的木板门要加泥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适宜菌种繁殖;同时要求制曲者要保持个人卫生,身上不能肮脏;团曲要当日使用,不得隔宿,以保持霉菌新鲜。这些要求反映了北朝时期在酿酒制曲工艺方面已具有很高的科学标准。

造酒法

《齐民要术》记述的造酒法有43种,其中神酒法9种,酿白醪酒法1种,笨曲酒法26种,法酒法7种。工艺大体相同,都属于米酒酿造。所不同者,主要表现在曲种选择、原料比例、入酿时间、成熟周期和酝酿繁易等方面,以此而形成不同的酒品种。很多人喜欢按照官方颁布的酿造程式,采用统一标准来酿酒,酒界称其为法酒。《齐民要术》对此有专篇论述。在而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法酒都成为古代酿酒业中标准化的概称。

从原理上讲,酿酒发酵的过程也就是创造微生物最佳生命活动的过程,酿酒者都希望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获得最大的酝酿产率,因此,掌握最合理的发酵工艺,是保证酒产量和酒质量的先决条件。《齐民要术》在这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

首先,《齐民要术》强调了酿酒季节的重要性。古人喜欢按酿酒时间来划分酒类,并为之命名,如春季酿的酒称之为春酒,冬季酿的酒称之为冬酒,桑树叶落时酿的酒称之为桑落酒。一般说来,春、秋、冬三个季节都适宜酿酒,天气稍凉一点为好。当然,也有人把十月入冬以后的酿酒都称之为春酒,这只是一种习惯称呼。

酿酒注重季节,关键是在乎水温和水质,这是影响酒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齐民要术》格外强调:初冻后,尽年暮,水脉既定,收水则用。从酿酒的角度来看,水温偏低,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杂质就会减少,这使得酿酒温度较为稳定,不容易发生酒质酸败现象。古人酿酒,都喜欢使用这种季节水质控制方法,如今的绍兴酒仍用冬水酿制,并直接用生水投入生产,这是按照历史传统而形成的生产习惯。

此外,《齐民要术》还强调发酵温度的调节控制。酿酒者都知道,发酵过程要求在合适温度下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和酶促反应,因此,酿酒始终把温度看作是发酵的控制因素。冬季酿酒,有时温度过低,醪液不发酵,这时就要果断采取加温措施。《齐民要术》提倡采用适当方法来对酝酿中的醪液加热,是贾思勰倡导的一门技术。

古人如何称呼白酒


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酒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酒。现在白酒还走向世界,闻名世界。白酒除了现在称为白酒之外,在各个朝代还有哪些称呼?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古代人都如何称呼白酒的吧!

最早的酒名为酉(yǒu)。相传夏禹仪狄制出了浓烈甘甜的酒叫旨酒。夏朝第六代王少康发明了秫(sh)。殷商时期是我国酿酒史上的重大发展时期,所酿造的酒品类繁多,见于甲骨文的有酒、鬯(chng)、醴(lǐ)、醇等。西周时期有春酒、浆、酾等,最着名的为五齐与三酒。春秋战国时期酒又有了乳、桂酒、椒浆等酒名。

汉代正月酿造、八月始成的酒称之为酎(zhu)、九酝。魏晋南北朝时期,酒禁大开,酒类品目颇多,有忘忧、欢伯、千里醉、梨花春等。唐代出现了烧酒之名,根据酒的清浊浓淡,又有圣、贤、愚、君子之名。

宋代出现了老酒、古辣泉、昆仑觞(shāng)的酒名。白干之类的烈酒被认为出现于元朝建立前后,元人称汗酒、烧酒。清代酒名愈益增多,南酒有绍兴的女儿红、老酒,苏州的福贞,宜兴的红友,扬州的木瓜,浙西的浔酒。

总之,白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白酒文化渗透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品类繁多,名酒荟萃,源远流长,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古人喝酒玩儿什么?


自古以来,酒的魅力都不止于酒的本身,还在于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附加的娱乐功能。

古代喝酒的娱乐活动:

投壶射覆,划拳捻牌

射箭比武,歌舞助兴,这些都是最初级的玩法。《周礼》有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的记载,想来颇有气魄搭弓射箭,谁输谁喝,倒也不失为鼓励骑射的好手段了。

但是,要喝个酒还要专门找块场地准备一堆弓箭,实在是太麻烦了,更何况还有不会射箭的人呢,于是人们简化出了老少咸宜的投壶以铜壶代替靶子,投箭取乐。

玩法虽然不同,难度却不见得降低,毕竟还有人在壶外面放上屏风玩盲投,或者背对壶玩背投呢。

除去这种颇有技术又富有竞技意味的游戏,古人有些玩法也是相当的简单粗暴,清代酒桌上颇为盛行的汤匙令、拧酒令,就跟我们现代转酒瓶子一样充满了随机意味,只不过人家转的不是酒瓶子而是勺子和不倒翁,勺柄指向谁,或者不倒翁的脸朝向谁,谁就喝酒。

可能拿着工具玩儿有点不够爽利,喝酒还是划拳最过瘾。猜拳这事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手势令,自古玩法一脉相承,都是用若干个手指、手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时各报一个数字,若恰好有人报的数字为二人比出的数字之和,则为赢家,输的就要喝酒喽。

明代盛行的姆战则是划拳的简化版,规则类似斗兽棋,双方出手指比大小,拇指胜食指,食指胜中指,以此类推,最后小指胜拇指。《浮生六记》中记沈复曾拇战辄北,大醉而卧,想来运气和手法都不是很好。

与我们现在在酒桌上玩摇骰子一样,古人也偶尔会想一些益智小游戏来玩,藏钩、射覆、牙牌、猜枚都属于此类。

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参与的一方将钩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另一方猜度,猜错罚酒。就像现在的猜有无一样。

射覆则是要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悄悄把东西藏在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唐代诗人李商隐大概是精于此道,才会写下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的诗句。能喝酒玩乐玩一宿然后直接上班,这体力也真不是吹的。

牙牌就是麻将,明朝盛行的玩法是猜麻将的点数。猜枚则是从藏钩、射覆发展而来的,不仅要猜有无,还要猜单双,猜数量,猜颜色,抓的东西也更加常见,随便一把瓜子、松子,就地取材,随时可以玩起来!

叶子酒牌,酒筹酒令

叶子酒牌和筹子类酒令可以理解为抓阄游戏,都是先在酒局上准备酒牌或筹子(相当于签),在上面刻各种令约或酒约,玩的时候按顺序,或逐次揭牌,或摇桶掣籌,再按照上面規定的令約、酒約行令飲酒。其中种类之繁杂、玩法之多样让人瞠目结舌,每一种都引经据典,一面极尽风雅,一面尽显风流。

叶子酒牌虽然叫叶子,但却是画在纸上的,往往十分精美。酒牌的早期玩法颇为复杂,明清时代化繁为简,留下了一些有趣的酒牌,如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列仙酒牌等,酒牌上有画有诗有酒约,都是酒牌种难得的佳品。

而酒筹由于载体的限制,只能用文字去传达酒约,对文字的玩法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有些酒约不需明说,只看词令就能看出酒约来,像猜谜一样,甚是有趣。譬如唐诗令,取的都是唐诗中的名句。抽中人面不知何处云一句,那么胡子多的人就要喝酒,抽中了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脸红的人就要喝酒,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初次参与的人喝酒,千呼万唤始出来,则是迟到的人要饮三杯。看着这些筹子,便是饮酒也让人感慨,妙哉,妙哉!

除了唐诗,筹令中只要能想出合适的酒约,都可以入题,所以后来还出现了一系列的畅销书周边,比如《西厢记》、《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的酒筹令,甚至是明贤故事酒筹令,花样繁多,数不胜数。

还有一些筹令不止有酒约,还有令约,就是不止要规定哪些人喝酒,而且还增加了喝酒后一起玩什么小游戏,而花风令大概是其中最为雅致的置酒筹24根,用的是24种花卉的名字,不仅包括了谁要饮酒,还引出了各种游戏,十分适合闺中女子玩乐。比如抽中了望春花,那么面朝东的人就要喝酒,然后大家一起玩击鼓传花。又比如抽出了木兰花,曾经从军的人就要喝酒,然后一起玩报美人花名的游戏,说出来的名字即要是美人的名字,又要是花的名字,说不出来就要罚酒。

流觞曲水,掷骰吟诗

流觞曲水这名字太高雅,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根本没反应过来原来这是一种游戏!最典型的莫过于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的那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我一直以为,他只是说这地方山水好美,众人纷纷写诗,从来没深究过这群人在干啥,现在再一看,哟呵,他们是一群人凑一起饮酒作乐来的。

古人所有玩法中,私以为流觞曲水这种玩法对环境要求最高,要在水滨设宴,将酒杯倒入酒后放在水中,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面前,谁就喝酒。再乘着酒兴,或即兴朗诵,或付诸笔端,作出诗来。想魏晋文人喜袭古风,的确是这种纵情山水,饮酒作乐,闲谈老庄,游心翰墨的调调。

古人玩骰子也玩出了花样,从简单的看点数,到复杂的猜点数,但最高级的还是数用骰子作诗。这种玩法在明清发扬广大,人们依据骰子六面采点的象征,编制了大量的酒令,有些酒令甚至用多枚骰子做了二百多条玩法,一顿酒喝下来,根本玩不完。

譬如明代奇书《金瓶梅》里,骰子的玩法就写了好几种。六十七回写的[雪字掷骰令],玩法是掷出几点,不拘诗词歌赋,要个雪字,就照依点数儿上。说过来,饮一小杯;说不过来,吃一大盏。这玩法翻译过来就是每人用一枚骰子掷点,然后吟一句诗词或歌赋,辞中须嵌入一个雪字,掷了几点,雪字嵌在第几个字上。

第六十回里则介绍了[飞禽、果名贯骨牌、官名令]的玩法,头一句要天上飞禽,第二句要果名,第三句要骨牌名,第四句要一官名,俱要贯串,遇点照席饮酒。行令方法是,每人用一枚骰子连掷六次,每掷一次,需要说令辞四句。要求在第一句中嵌入一种飞禽名,第二句嵌入一种果名,第三句嵌入一个骨牌名,第四句嵌入一个官名,四句的文意须首尾贯通,掷出与骨牌名一致的人要喝酒。

还是这一回,出了个[花名贯《四书》]的顶针令,这才是真考学问呢!吴大舅拿起骰盆儿来,说道:列位,我行一令。顺着数去,遇点要个花名,花名下要顶真,不拘诗词歌赋说一句,说不来罚一大杯。,玩的是,一个人用一枚骰子掷点,每掷一次,要一句令辞。令辞要求每句的前半句中嵌入一花名,后半句用《四书》中一句,并要求上、下句顶针。比如一掷一点红,红梅花对白梅花、二掷并头莲,莲漪戏彩鸳。而所掷之点若与令辞中的数目字相合,则饮酒一杯,说不上来,就要罚一大杯。

古人饮酒玩法还有很多,如鞍马令、旗幡令等等,但多已失传,后人无法效仿,也是酒文化缺失,着实可惜。

古人都有哪些行酒令?


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左飞飞、右飞飞,飞呀,啪啪,飞呀MUA~

嘿!石头,剪刀、布。

老虎、棒子、鸡。(棒击虎,虎吃鸡,鸡吃虫,虫吃棒。负者饮酒,若棒子与鸡,虎与虫同时喊出,则不分胜负。)

这些口令是否耳熟能详?在各种酒局中,总有这么两个人面对面坐着,面红耳赤的喝酒猜拳。我们常见的就有划拳、两只蜜蜂、虎棒鸡虫、玩骰子、扑克牌等等。

那么在古代,古人们都在酒桌上玩什么呢?

古人喝酒也有酒令,根据酒令决定喝的量。行酒令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文化内容,都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如果说现代人讲究顺口有特色,那古人玩的可就比我们高级多了。

酒令是对人的聪明才智、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则是文字令。从古自今有很多酒令,以下略讲几例。

1、骰子令

骰子共六个面,每个面刻有从一到六的点数。骰子令在唐代尤为盛行,种类很多,玩法也很多。比如中秋赏月令:幺点代表月,摇到者满桌饮酒,没摇到者就自饮。

2、猜拳

最常见也最简单,也是当今酒局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就是两人出手后,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两人出手数相加必等于某数,谁说出来的数字正好与两数之和相同,谁就是赢家,输者就要喝酒;倘若两个人说出来的数字一样,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3、接龙令

类似接龙游戏,起令人抽取酒筹后起令,待起令人说出首句成语后,接令者须将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接句的第一个字。以此类推,接不上者喝酒。

4、击鼓传花

一人击鼓,跟随鼓音,花在宾客间传递;鼓停,传递也停止,花在谁手上则饮酒。击鼓的人也有些技巧,节奏要时快时慢,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这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酒令游戏,因其简单好玩,常用于女宾之间的游戏。接住花的人常常要现场作诗,或者现场表演小节目,否则只能饮酒了。

5、飞花令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除此之外,还有转桌子、老虎拳令、谜语酒令、即兴赋诗令、数字令、人名令、联句令等等,需要行令者敏捷机智。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古人喝酒的方法讲究


古人喝酒的方法讲究

酒自古以来不仅与华夏历史文明相融相生,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之说。但说起饮酒,那可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早在古代的时候,酒就被赋予了很多种功能和用途,一是祭祀,二是宴请,三是庆功犒赏、会盟结社,四是寿庆婚宴,五是用作药剂治病、解毒或当做健身补品,六是用作调料除膻去腥,其中绝大部分至今仍被人们沿用。

但古人喝酒极为讲究,讲究酒德和酒礼。早在周朝时,就曾经专门颁发中国第一部禁酒令《酒诰》,要求有官守、有职业者只能在祭祀时饮酒,但也不能超量,更不能喝醉。而在明朝时,人们认为喝酒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有所禁而不淫,因此,他们顺理成章地强调饮酒方式的重要性,顺性、适量等恰当的饮酒方式,可以升华人们的感情,避免出现不理智的举动。不仅如此,古人对饮酒的对酒之人、时间、场合和方式等都很讲究,认为最好的喝酒之人,应该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最佳的饮酒场所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而最佳的饮酒时节是清秋、新绿雨、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

饮酒之时,为了烘托氛围,提高兴致,人们往往还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围炉等,但为避免喝酒的时候发生不愉快,禁止苦劝、恶谑、喷秽、争执、装醉、彻夜饮酒等,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还可以依韵赋诗,或相邀散步,或欹枕养神,或登高,或垂钓,或投壶等,算是酒后的放松吧。

我们司空见惯的饮酒,在古代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和讲究,难怪古人曾经感慨:饮酒,非饮食之事,乃文化之事也。

古人教给你在饮酒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并且要聚饮,还有行酒令。古人这样做是因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都正常的情况下喝酒才能对身体的健康有帮助,否则会损害身体的健康。

另外,古人喝酒时一般都是把酒温热了之后再喝,喝时是轻酌慢饮的,而且还不能和其他的酒混起来一起使用。禁忌的是不要空腹喝酒,那样对你的胃不好。喝酒时不要强求别人喝酒,自己不能喝也不要为了赌气硬喝那样对别人和自己的身体都不好。

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很多人都认为酒后喝茶可以解酒,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想法,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

古人如何优雅地劝酒?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

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人是如何优雅劝酒的。

心灵鸡汤来劝酒

劝酒来段心灵鸡汤,是悠久的传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句诗尽人皆知,是告诉青少年朋友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是陈著《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里的诗句,后两句接着就是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意思是说,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推杯换盏,赶紧走起!别忧愁以后,青春只一次,活在当下!

中唐诗人鲍溶,有乐往难重得,老来岂自由之句。说的是快乐走了就难重来一回,总想着长大就好了,老了就好了,然而实际上长大有长大的烦恼。所以诗人在后面写到,还是酒能消人忧。人生就是这样,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何不饮酒解忧,快乐一点呢?

忧愁烦闷?不如饮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自古以来啊,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将进酒》中,李白更是如此给全篇做了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五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一起消解这万古愁!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之口气甚大,更在于喊出来人呐,去沽些酒来,我要和你一醉方休!的豪迈与洒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即将远行,再陪你喝一次酒,再多牵挂,难舍别离,等到出了阳关,也许今生再也见不到故友了。

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神伤。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洒脱且富于希望的情调。

帅的人就要多喝点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是极爱饮酒的,他不但自己爱饮酒,更是劝酒界的巨擘,他写了一篇《劝酒十四首何处难忘酒七首》,其中有一首写到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

劝少年饮酒应该怎么劝呢?此时无一盏,争过艳阳天你年轻时候不喝点儿,你怎么帅得过艳阳天?

南宋的史浩在《清平乐代使相劝酒》中写了自己劝酒的路数。

史浩对宾客说:忠谋黼黻明昌,英词锦绣肝肠,这分明是毫不吝啬地夸赞在座各位集仁、义、礼、智、信于一身。那么,帅气的诸位,来吧!一曲为公千岁寿,我祝你长命千岁。

古人走向死亡前怎么喝“上路酒”


上路,指起程、动身、开始走上路程。这个词也是个委婉语,指走向死亡,比如死囚将被处决,或者黑社会杀人,也经常用上路的说法。

给起程、动身者喝的酒,一般不叫上路酒,叫饯行酒。上路酒,通常专指给走向死亡的人喝的,给喝完这酒,就送你上路了。

当然,上路酒还有别的名字。《水浒传》第39回,因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为蔡九知府送信的戴宗伪造书信,被知府决定押去市曹斩首,先斩后奏。行刑当日,宋江,戴宗两人被从牢里提出,押至神案前,各与了一碗长休饭,永别酒。这永别酒,就是上路酒。

对这样的上路酒,法律专家的解释是,中国古代向来有尊重临终告别权的司法传统,在对罪犯执行死刑之前,一般都会允许罪犯会见亲属,并会免费提供一顿丰盛的上路酒饭。换句话说,执行刑罚,也体现一定的人道与文明。而据媒体报道,今天给死刑犯行刑之前,并不给酒给其喝。广州中院法警支队的法警透露,执行死刑前,法警通常会请死刑犯抽三根烟,这样做一是平抚犯人的紧张心态,二是有着象征意义,就是民间所谓的一路走好、上路烟。这里的上路烟,与上路酒的功能是一样的,只是,抽烟与喝酒相比,多少少了那么一点气氛。

中共早期领导人,有着浓厚文人气息的瞿秋白,1935年在福建长汀就义时,喝上路酒的情景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位临场记者当日报道说,临就义之时,瞿秋白来到长汀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餐毕,出中山公园,步行二华里多,至刑场瞿一路手持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沿途唱歌。到达刑场后,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36岁。

2003年李扬导演的电影《盲井》,很多人都看过。讲的是一个姓唐的和一个姓宋的,将打工者诱骗到小煤矿打工,然后将对方杀死在矿井下,制造事故假象,再作为死者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后来他们骗了一个辍学找工的孩子,王宝强演的,结果在想把王宝强害死前,姓宋的良知未泯,有些不忍心,找些借口拖延,其中一个借口就是,还没给对方喝上路酒呢,姓唐的说小孩说什么酒,姓宋的说,他喝不喝是他的事,咱给不给他喝是咱的事,做事总要讲规矩是不是。

影片中的这个小情节,让清哥有点震撼,这上路酒不是酒,而是传统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可今天,似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连这样的敬畏都已经丧失了。

看瓶型,识美酒


身为葡萄酒爱好者的您,对葡萄酒酒瓶了解多少?如果您对瓶型有一定的了解,您甚至都不用读酒标,您就能对瓶中的美酒做出一些判断。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瓶型。

1.波尔多瓶

波尔多瓶两侧呈流线型,瓶肩较宽,有暗绿色、淡绿色和无色三种颜色。暗绿色的用来装波尔多产区的干红,淡绿色的装干白,无色透明的瓶装则用来装甜白。在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商们也广泛使用该瓶来装采用波尔多经典葡萄品种酿制的葡萄酒。在意大利,该瓶也使用较广,如当代风格的基安帝(Chianti)葡萄酒就是使用这种瓶型。

2.勃艮第瓶

勃艮第瓶瓶肩较窄,瓶形较圆,从瓶颈到瓶身下滑逐渐膨胀,瓶身呈绿色,既可用来装红葡萄酒,也可用来装白葡萄酒。在新世界,该瓶也被广泛用来装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酒和黑皮诺(PinotNoir)葡萄酒;它还可用于盛装意大利巴罗洛葡萄酒及卢瓦尔和朗格多克产区出产的许多葡萄酒。

3.罗讷河谷瓶

罗讷河谷瓶与勃艮第瓶的风格类似,不过通常罗讷河谷瓶比勃艮第瓶苗条一些。此外,有些罗讷河谷瓶的瓶颈处会有盾形纹章,尤其是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产区使用的罗讷河谷瓶。目前,新世界的西拉(Shiraz)葡萄酒会使用与该瓶类似的瓶型,但并非同一瓶型。

4.香槟瓶

香槟瓶是专门为香槟设计的。与其他葡萄酒酒瓶相比,此类瓶更大、更坚实,通常瓶底凹陷,瓶壁较厚,可以承受碳化过程产生的压力,瓶塞是一个七层闭合式设计,一旦塞入瓶颈中便可将酒瓶严密封实。同样,新世界的一些起泡酒生产商也采用与之类似的瓶型设计。

5.摩泽尔和阿尔萨斯瓶

摩泽尔及阿尔萨斯瓶属于细长轻巧型酒瓶,呈较浅的暗绿色,其瓶身比其他风格的瓶型更窄,也更高。这种瓶可装的葡萄酒风格多样,既可是干型,也可是半干,还可以是甜酒。具体是哪种,您可以通过读酒标来判断。

6.莱茵瓶

莱茵瓶瓶颈细长,形状与摩泽尔/阿尔萨斯瓶类似。唯一的不同是莱茵瓶呈棕色。同样,这种瓶也可以装各种风格的葡萄酒。

7.加强酒酒瓶

许多加强型葡萄酒,如波特、马德拉及雪利酒都需要装在非常坚实的酒瓶中。年份波特的酒瓶在瓶颈处还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凸起部分,这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将老酒醒酒后产生的沉淀物留在瓶中。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