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怎么品红酒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戏谈古人酒品》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国人对酒情有独钟,古今因酒而留下的佳话佳句数不胜数,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的酒品如何。有“斗酒十千恣欢谑”的诗仙李白,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壮志倾倒了古今多少仁人志士,也能推测出李白的酒品应该是豪爽、洒脱型的,估计也是个话唠,滔滔不绝的演说者。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一代枭雄曹操,他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此公酒品应属上乘,只喝不言者。有甘愿清贫,不为“五斗米折腰”把酒“隔篱唤舍翁”畅饮自家佳酿的陶渊明。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一生郁郁不得志的诗圣杜甫,在穷困潦倒之时忧能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呼声,让后人为之敬仰。人品让后世传诵。
酒品的好坏,也许真的和人品一样。
喝酒细腻的人,办事也一定细致、周全,有根有派。
喝酒豪爽之人,做事肯定不那么仔细,毛手毛脚的,整不好自己先醉了。
喝酒先慢后快是受气氛的感染,喝酒先快后慢是受酒量的制约。
较烦喝酒偿奸的人,就知道跟领导喝,咣咣干,还替领导喝,典型的小人像。
民族的历史可以说与酒息息相关,酒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许酒文化正是从酒品中演变而来的也说不定呢?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古人饮酒之禁忌


人饮酒,有许多忌讳,如:酒不可杂饮,即一次喝多种酒。宋代人陶谷在所撰《清异录》中说:“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喜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忌”。这很有些道理。因为各种酒含的成分不同,混杂饮用,有些成分比例不适,可能会使人感到难受。
“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千金要方》)很有道理。人醉酒后,皮肤血管扩张,内卫能力降低,贪凉极易罹病。
“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千金要方》)不要说以冷水洗浴,即或是以热水洗浴,也是危险的。因为人喝酒后,体内贮存的葡萄糖在洗浴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使得血糖大大降低,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却抑制了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贮存的恢复,不仅仅是“成疼痹”,不会危及生命。
酒“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本草纲目》)民间有“喝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的说法。姜、葱辛辣,可以加速酒的反应,使人致醉。但说“生痔”,则论据不足。
民谚:“抽烟喝酒,一口顶两。”这也很有道理。烟草中所含成分,特别是尼古丁,毒性大,且易溶于水,更易溶于酒精。人饮酒后,血液循环加快,尼古丁会随着酒精更快更多的进入血液中,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除上述忌讳外,还有:吃马肉炖猪肉饮酒,饮后睡觉,大忌;酒不可与龟肉、果子同食;吃生菜不宜饮酒;米酒不可合乳同饮,饮酒不宜吃绿豆粉、饴糖等等。这些禁忌,有的显然不对,有的是否有道理需进一步探讨。
人饮酒,有许多忌讳,如:
酒不可杂饮,即一次喝多种酒。宋代人陶谷在所撰《清异录》中说:“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喜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忌”。这很有些道理。因为各种酒含的成分不同,混杂饮用,有些成分比例不适,可能会使人感到难受。
酒“新者有毒,陈者无毒”(《本草逢原》)新者,指刚酿出的酒;陈者,指经陈放后的酒。新者有毒,这个说法至少不准,但因未经陈放,味道并不美好是真。
“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千金要方》)很有道理。人醉酒后,皮肤血管扩张,内卫能力降低,贪凉极易罹病。
“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千金要方》)不要说以冷水洗浴,即或是以热水洗浴,也是危险的。因为人喝酒后,体内贮存的葡萄糖在洗浴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使得血糖大大降低,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却抑制了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贮存的恢复,不仅仅是“成疼痹”,不会危及生命。
酒“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本草纲目》)民间有“喝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的说法。姜、葱辛辣,可以加速酒的反应,使人致醉。但说“生痔”,则论据不足。
民谚:“抽烟喝酒,一口顶两。”这也很有道理。烟草中所含成分,特别是尼古丁,毒性大,且易溶于水,更易溶于酒精。人饮酒后,血液循环加快,尼古丁会随着酒精更快更多的进入血液中,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除上述忌讳外,还有:吃马肉炖猪肉饮酒,饮后睡觉,大忌;酒不可与龟肉、果子同食;吃生菜不宜饮酒;米酒不可合乳同饮,饮酒不宜吃绿豆粉、饴糖等等。这些禁忌,有的显然不对,有的是否有道理需进一步探讨。

古人对酒的十三种称呼


白酒文化悠久,内涵丰富。除了现代称之为白酒,在我国古代,白酒还有一些其他或文艺或有趣的称呼。

“欢伯”

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为欢伯。此别号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中。

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

“扫愁帚”,“钓诗钩”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后便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

“般若汤”

佛教徒用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

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绿蚁”、“碧蚁”

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曲生”、“曲秀才”

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

“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

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

“天禄”

语出《汉书食货志》,“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

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

“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则是坏酒的隐语。

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

“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

“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因为青州境内有齐郡,齐与脐同音,凡好酒都是酒力下沉到脐部的,从事又是美职;而劣酒则不下肚,至横膈膜为止,平原有鬲县,与膈同音,督邮又是贱职,故以此为喻。

“清圣”、“浊贤”

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

“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唐代季适在《罢相作》中写有“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的诗句。宋代陆游在《溯溪》诗中写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

白酒文化贯穿古井,无数文人墨客无不对其挥洒墨汁,历来也被赋予无数的美称,除以上之外,还有玉液,流霞,红友,绿醪,金波等别称。(来源:好酒之家)

酒品风格


任何一种酒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不同的酒品风格各异,甚至同一品种的酒风格也会不同。酒品的风格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酒品的色香味以及酒体等,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酒品的风格特点就必须从它的色香味体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一、酒的颜色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使人获得美的享受,酒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和印象就是酒品的颜色。酒品的颜色不但品种繁多,而且变化大,酒品世界五彩续纷,色彩纷呈,红橙黄绿青蓝紫,应有尽有,今人目不暇接。带有颜色的酒在我国很早就已出现,而且品种较多,从众多的诗词中便可略见其风姿,如李贺的“小槽酒滴真珠红”,杜甫的“鹅儿黄似酒”,白居易的“倾如竹叶盈尊绿”等,描写的是珍珠般闪亮的红酒,鹅雏般嫩黄的黄酒,竹叶般青绿的绿酒,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此外,还有金黄色的酒、唬珀色的酒、碧绿色的酒、咖啡色的酒等等。当然,在国内我们习惯上把用谷物发酵后蒸馏出来的无色透明的酒叫“白酒”,而将所有带有颜色的酒称之为色酒,但很多进口的蒸馏酒如白兰地、威士忌等都带有一定的颜色,这些酒又不能称之为色酒。鉴于这一原因,我们将所有酒精度较低,且带有色彩的酒称之为色酒,如葡萄酒、黄酒、各种利口酒等,那么,酒品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呢?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酒品颜色的形成有以下几条途径:第一,来自酿酒原料。很多果酒由于其酿造原料中含有色素,酿出的酒也就带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葡萄酒,在葡萄经过压榨发酵过程中,果皮和果肉里的色素不断析出,并进入酿成的酒液里,因而使得酿成的红葡萄酒大多成棕红色,可以说,红葡萄酒的这种颜色也是葡萄本身的颜色。酒原料的自然本色能给人以纯朴清新之感,显得朴实无华,因此,一般情况下酿酒者都能尽量使酒液保持酿造原料的本色。第二,酒品在生产过程中自然生色。这是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形态的改变从而改变酿酒原料的本色,这种自然生色现象是在酒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如蒸馏白酒在经过加温、汽化、冷却、凝结之后,改变了原来的颜色而呈无色透明状。一般情况下,这种自然生色现象只要不影响产品质量,生产者不会去改变它的。第三,人工或非人工增色。人工增色是生产者为了取悦顾客而在酒液中添加一定的色素或调色剂,以此来改善酒品的风格。这种调色剂的增加有时会导致酒液变味变坏,产生不良后果,如果滥用色素或调色剂还会使酒色风格出现不协调,以至破坏酒品的风格,非人工增色大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酒液改变了原来的色泽,如陈酿中的酒染上容器上的颜色,它的目的是使酒液色泽更加美丽,如白兰地酒,装入橡木桶进行陈酿时,一方面慢慢地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使酒更趋成熟,另一方面在陈酿过程中不断吸收橡木桶木质的颜色,使酒液呈今人悦目的琥珀色。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营养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色酒比白酒更适合于现代消费,因为色酒具有酒度较低,刺激性小,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等特点,适量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此外,色酒有时还能起到增添饮酒气氛的作用,使人充分品味到饮酒的快乐与满足感。酒的色泽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只要能充分表现酒品的独特风格,达到使人赏心悦目的效果,一般都会受到欢迎。从感官要求出发,白酒应该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浑浊和沉淀等;啤酒酒色透明,富有光泽,无失光现象,无黄色或咖啡色小颗粒,泡沫洁白细腻持久,黄酒呈浅黄或金黄色,清澈透明,光泽明亮,无悬浮物,无浑浊;果酒酒液透明,无悬浮微粒,无沉淀,酒瓶内壁无附着物等。当然,在审视酒品的色泽风格时,还应注意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室内的光线明暗,包装材料的透明度等。二、酒的香气酒品香气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它除了个产原料本身的香气外,还受生产过程中外来香气、发酵和陈酿过程中容器香气等的影响。中国白酒十分讲究酒品的香气并以其来划分白酒的种类,以中国白酒为例,简单介绍中国白酒的典型特点。中国白酒的酒香比较复杂,香气十分丰富,因为呈香成分中含有清雅香气的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等,有些成分虽香味不大,但有溶解其他香气成分的定香作用,如乳酸、乳酸乙酯等。中国白酒概括起来可以分5种香型。即: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兼香型。1.酱香型,又称为茅香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这类香型的白酒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倒入杯中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令人回味无穷。酱香型白酒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所谓酱香是指酒品具有类似酱食品的香气,酱香型酒香气的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至今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2.浓香型,又称泸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浓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的品种和产量均属全国大曲酒之首,全国八大名酒中,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贡酒都是浓香型自酒中的优秀代表。3.清香型,又称汾香型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主要代表,清香型白酒酒气清香芬芳醇正,口味甘爽协调,酒味纯正,醇厚绵软。酒体组成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主体香气,其特点是清、爽、醇、净。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我国老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特征。4.米香型米香型酒指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一类小曲米液,是中国历山悠久的传统酒种。米香型酒蜜香清柔,幽雅纯净,入口柔绵,回味怡畅,给人以朴实纯正的美感,米香型酒的香气组成是乳酸乙酯含量大于乙酸乙酯,高级醇含量也较多,共同形成它的主体香。这类酒的代表有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广东长东烧等小曲米酒。5.兼香型,通常又称为复香型,即兼有两种以上主体香气的白酒这类酒在酿造工艺上吸取了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酒之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独创而戍。兼香型白酒之间风格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截然不同,这种酒的闻香、口香和回味香各有不同香气,具有一酒多香的风格。兼香型酒以董酒为代表,董酒酒质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落口舒适甜爽的特点,风格独特。以上几种香型只是中国白酒中比较明显的香型,但是,有时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气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就拿同属于浓香型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古井贡酒等来说,它们的香气和风味也有显著的区别,其香韵也不相同,因为各种名酒的独特风味除取决于其主体香含量的多寡外,还受各种香味成分的相互烘托、缀冲和平衡作用的影响。酒品香型风格的形成原因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有的至今对人类来说还是个谜,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随着我国酿造科学的发展,我国白酒将会涌现出更多的独特风格。三、酒的口味酒品的口味是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酒品风格,酒味的好坏也反映了酒品质量的好坏。人们习惯用酸、甜、苦、辣、咸等来评价酒的口味风格。1.酸酸味是针对甜味而言,是指酒中含酸量高于含糖量,英语里常用“Dry”一词表示,囚此酸型通常又称为干型,如干白葡萄酒、半干型葡萄酒等。酸味型酒常给人们醇厚干洌、爽快等感觉,酸还具有开胃作用。目前,酸型酿造酒尤其是葡萄酒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如天津的王朝半干白葡萄酒,销量逐年上升,主要借助于其独特的口味和上乘的质量。青岛华东葡萄酒酿酒公司生产的全干型单品种年份葡萄酒“青岛意斯林”更是酸而不涩、酸而不过、酸而不苦,入口爽净,被外宾称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2.甜甜味是酒品口味中最受欢迎的,而且以甜为主要口味的酒数不胜数。酒品中甜味主要来自酿酒原料中的麦芽糖和葡萄糖,特别是果酒含糖量尤其大。甜味能给人以滋润圆正,纯美丰满,浓郁绵柔的感觉。3.苦苦味是一种独特的酒品风格,在酒类中苦味并不常见,比较著名的比特酒(Bitters)就是以苦味为主,此外,啤酒中也保留了其独特的苦香味道,适量的苦味给人以净口、止渴、生津、开胃等作用,但是苦味有较强的味觉破坏功能,切忌滥用。4.辣也称为辛。辛辣口味使人有冲头、刺鼻等感觉,尤以高浓度的酒精饮料给人的辛辣感最为强烈,辛辣味主要来自酒液中的醛类物质。5.咸咸味在酒中也很少见,但少量的盐类可以促进味觉的灵敏,使酒味更加浓厚。以墨西哥特基拉酒为例,饮用时就必须加入少量盐粉,以增加其独特的风格。除上述几种常见的口味外,还有与苦味紧密相连的涩味,以及与众不同的怪味等。四、酒体酒体是对酒品风格的综合表现,但国内和国外品酒界人士对酒体的解释却不一样,在中国,专家们普遍认为酒体是色香味的综合表现,是对酒品的全面评价,国外一些专家则认为酒体是专指酒品的口味,侧重于单项风格的评价,不过无论是哪种观点更全面正确,一种酒品酒体的好坏应该是对酒品风格概括性的感受,酒体讲究的应是协调完美,色香味缺一不可。酒品的风格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这都是由于酒中所含的各种物质决定的,影响酒品风格和质量的因素很多,了解了这些因素之后,对酒品的风格特色的形成将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酒的神秘感也就会自然消失。1.水酿酒离不开水,水是构成酒成品的主要因素之一,优良的水质不仅能提高酒的质量,还能赋予酒以特殊的风味。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对酿酒用水都很重视,把水比作“酒之血”,许多名酒厂都选建在有良好水源的地方,“名酒所在,必有佳泉”。蒸馏酒对水质要求不象啤酒等酿造酒的要求高,但长期的实践证明,好水是酿成好酒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pH值过高的碱性水,由于能抑制酶的作用,使糖化不良,不纯净的水或带有水藻等污染水对酒母质量和发酵有危害,且常常有不正常的气味,对成品酒有直接的影响。又如绍兴酒,取用鉴湖水酿造,鉴湖水来自群山深谷,经过砂面岩土的净化作用,又含有一定量适于酿造微生物繁殖的矿物质,因此对保证绍酒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当地酿酒工人说,只有用鉴湖水,黄酒才有鲜、甜、醇厚的特点。啤酒对水的要求高于其他任何酒品,因为啤酒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分是水,特别是用以制麦芽和糖化的水与啤酒质量有密切关系,啤酒对水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水质无色透明,无沉淀,无异味。(2)每升中含氨不得超过0.05毫克,因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会影响淀粉的糖化作用和酵母的繁殖,并且有害于健康。(3)每升水中的含铁量不得超过20-30毫克,因为铁会阻碍发酵,影响色、味。(4)水的硬度大小应与酿制啤酒的类型相适应,如生产淡色啤酒的水硬度要低于8o以下,浓色啤酒14o以下等。总之,酿造啤酒的用水不得含有妨碍糖化、发酵以及有害于色、香味的物质。2.酸类物质酒中的酸类含量与白酒的风味有极大关系,酸类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但酸量过大,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尖酸味,从而使酒的风味和品质严重下降。以中国白酒为例,一般含酸量不得超过每100毫升0.06-0.15克。白酒中含有20多种有机酸,它们有的能够直接影响酒的风味和质量,如乙酸,是刺激性强的酸味;丁酸,量少能增加“客香”,过浓则有“汗臭”气味;乳酸能增加白酒的醇厚性,起调味作用,过多则呈涩味。3.酯类物质酯类物质是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一种芳香物质,在白酒中能增加香气,因此,一般比较芳香的酒含酯量都较高,酒类中含各种酯类等30多种,其中乙酸乙酯稀薄时呈梨的清香,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而丙酸乙酯能赋予白酒一种特殊的米香,是桂林三花酒的香气。但有人认为,白酒中含酯量过高,会引起人们在饮用时有不舒适的感觉,甚至头晕。4.醛类物质酒液中醛类物质含量极少时可以增加芳香,但它们是造成刺激性和辛辣味的主要成分,因此,一般白酒中总醛量不得大于0.02克/100毫升。如果一般酒品中出现酒味辣燥、刺鼻现象,并有焦苦味出现,那必定是酒中含糠醛较高的缘故(一般高于0.03克/100毫升就会出现上述现象)。5.醇类物质酒精发酵过程中,会形成微量的高级醇,由于它象油状物质,故称为“杂醇油”。白酒香味中需要有一定量的高级醇,它呈苦、涩味和辣味。杂醇油有很大的毒性,其毒性和麻醉力比乙醇(酒精)大十几倍。如果饮入含杂醇油多的酒类,能引起剧烈的头痛,易使酪酊大醉,因此,我国规定每100毫升酒中,杂醇油不应超过0.15克。此外,酒液含有的铅、氰化物,以及甲醇等都是有毒物质,含最过高不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各种酒品的色香味都会有很大影响。

古人借酒趣谈


社会发展至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各种各样的产品也层出不穷,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古代的人是如何的呢?以前可没有这么多的保健品哦。其实他们是靠美酒的。
《汉书.食货志》记载,“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这是古人对酒在医药上应用的高度评价。
中医素有“医源于酒”之说。医字从酉,作“医”,“酉”即为“酒”。“医”为匣中的手术刀;“殳”意拿在手中;“酉”本意酒器,与酒意通。综合三者,即成“医”字,说明酒与医术关系密切。
《说文解字》中说:“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又说:“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耐酒。”《神农本草经》中则明确记载了以酒制药以酒治病,酒较早用作麻醉剂,是在华佗所用“麻沸散”中,即以酒冲服。
在我国,许多药酒还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如寿星酒具有补益作用,回春酒具有补肾强阳、乌须黑发的作用。
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一个《五十二病方》,书中收有283个方子。其中,以酒入药即达33个。
明朝李时珍所着《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药酒,如五加皮酒能“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能“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能“补中益气,通治诸虚”;黄精酒更有“壮筋骨、益精髓、褒白发”等功效。
当年,乾隆皇帝还常饮“松龄太平春酒以养身”,据说此酒有益寿健身之功。还有“夜合枝酒”、“红颜酒”等宫廷其它御酒,以及适合夏季饮用的“莲花白”、适宜秋季饮用的“桂花陈”等,都早已名扬天下并流传到今天;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盛赞民间常饮的屠苏酒,而“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的诗句,则较为典型地体现屠苏酒的药用价值。
岁月如梭,医学家们不断在酒方的研制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并总结了相关的实践经验,为保障百姓健康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如何品味酒质的优劣呢?古人用“闻、品、色、感”四字来概括。所谓闻,就是用鼻嗅,如果是好酒,气味醇香、强烈,闻后使人轻快而高爽;如果是差酒,则较为刺鼻。所谓品,就是比较口味,好酒应是“酒甘如乳,姜辛、桂辣、蜜甜、胆苦,悉在其中”;所谓色,就是观色泽,好酒应是“酒色漂漂,与银光一体”或“色似麻油”般匀稠;所谓感,即用手插入酒瓷中靠手感来判断,“以手内瓷中,冷、无热气”者优。
总之,好酒应“清澈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只有具备了上述特点的佳酿,才能配制出药效卓着、色香味俱全的酒。
胜景山河黄酒,以糯米、湘莲、铁山水精酿而成。酒性温和,集醇厚、甘顺、柔和、鲜爽于一体,甜、酸、苦、辣、鲜、涩六味调和,酒体和谐中庸,与文化相得益彰,无疑是药用酒的上乘之选。

古人真正的“海量”


历史剧《大汉天子》中淮南叛军攻打长安,只见汉武帝身穿重铠,神情肃穆,把一坛酒浇在柴堆上,扔下火把,大火熊熊而起,蔚为壮观。壮观倒是壮观了,可这样的场面,其实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实上,汉代的酒,根本就点不着。
宋代的大科学家沈括曾说,汉代的酒不过是“粗有酒气”而已———刚刚有点酒味,醉不倒人。酒的度数有多高,关键在使用什么样的酿酒技术。一般来说,用粮食发酵酿酒,酿到10度左右时,酵母菌的繁殖就受到抑制,度数就上不去了。这时,再用压榨、过滤的办法,把酒糟和酒汁分开,得出的酒就是压榨酒,汉代的酒就是压榨酒,度数和今天的黄酒差不多。而那种五六十度的白酒,则是用蒸馏法酿成的,是利用酒精的沸点比水低的原理,提高酒的度数。在,蒸馏酿酒的技术在宋代才出现。因此,宋代人已经能喝上高度数的白酒了。
在汉唐,可没有蒸馏出的白酒,只有低度数的压榨酒———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人的酒量,看上去比今人大得多。更何况,古代的度量衡和今天也不一样,西汉的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3升多一点;东汉的一升,连今天的0.2升都不到;唐代的一升,不到今天的0.6升,古人的海量,按今天的计量单位来看,更是严重“缩水”的……

原来古人是这样卖酒的


在我国,各地的酒业与酒文化都有着特的地理特点。历代酒业经济的地理分布,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变迁,并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东移南迁的大变化。

回望,的商业历史悠久,“民以食为天”,饮食行业,特别是饮酒行业树一帜。那么古代人是怎样卖酒的呢?一个小摊几张桌椅?可不止这么简单。

商朝在饮酒工具下工夫——喝酒要文雅

夏商时代,货币的发明与使用,使商品交换发展到货币交换阶段,但是饮酒行业的真正开始——不是夏朝,而是商朝。商代出现了专门生产酒器的部落氏族――长勺氏、尾勺氏。

战国时期出现酒旗了——好酒要宣传

战国时代,我国面酒旗在宋国酒店挑出,“宋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四个“甚”构成了我国酒家几千年来有的经营模式,而富有文化品位的酒旗,特别醒目,这是我国酒家有旗的早纪录,标志着我国饮酒行业走向成熟。

汉代出现酒家——个人经营者

“酒家”一词出现在汉代,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了一家夫妻酒店,相如涤器,文君当垆,打破了“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旧观念。“垆”,是古代酒家中用泥土堆积起来,用以安放酒瓮的土台子,犹如后世所用的柜台,“当垆”就是站柜台招呼客人。这种酒家建筑结构形式和这种女性当垆服务形式,同酒旗一样,成为特色的传统酒家经营模式,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唐代酒业发达——出现经销商

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唐代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全国酒业网点,这个布局,是以都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人不闻乐”。

宋代是个抑武重文的朝代,酿酒业得到更大发展——文案策划,市场营销出现了

宋代饮酒业,无论是数量、规模、种类,还是设施、经营、广告,都是相当突出的,是继唐之后又一个高潮。因为鳞次栉比的分布密集,宋代酒肆的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各酒肆的经营花样翻新,有的在质量上下足功夫,专营上乘官酒;有的在佐餐、佐酒服务上绞尽脑汁,综合餐饮、住宿和青楼等各种服务项目,总之,业态各异,令人眼花缭乱。

明清酿酒业——逐渐有品牌化的意识

明清酒业的另一大进步,就是品牌意识的增强,比如南酒砥柱――绍兴酒,就非常注意包装,当时人们在消费酒的时候,不仅看重酒名,更看重生产酒家,此外,作为饮酒者聚集的场所,酒肆饮酒在明清时期也有了新的变化。原先以售酒为主要营业标识的酒肆,逐渐剥离,改成售酒店铺;还有一些酒肆改换营业方向,将酒菜饮食结合起来进行售卖,成为饭店、饭庄、菜馆。

多项目经营的酒肆呼啸而来,成为酒类市场的支撑力量。

此后,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从业者不断增多,产业及政策不断规范,搭着时光快车,酒业经营愈加成熟化、现代化。

酒品显人品


做为礼仪之邦,泱泱大国喝酒避免不了的接待朋友喝酒去,劝酒去……
开局共饮三杯,然后再分头“打圈”,这个程序完了一般就半斤出去了。接着还要掀高潮,来点单位特色:大盘内放十几个小盅,名曰“航空母舰”;啤酒内藏一盅白酒,叫“潜水艇”;把盛醋的小碟和放毛巾的方盘改为盛酒器,喝五个毛巾盘四个醋碟为“五湖四海”。劝酒的说法也很多,同一地区的喝一杯,同一系统的干一个,甚至为了劝酒,还有戴眼镜的喝一杯、同一属相的喝一杯。言词上折服力也很强,什么“宁伤身体不伤感情”,“酒场就是战场、酒品就是人品、酒瓶就是水平、酒量就是胆量、酒风就是作风”。言外之意,不喝就是瞧不起对方;喝酒不痛快的人,办事肯定不爽快;酒风不好的人,作风肯定也不怎么样。
是礼仪之邦,“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朋友聚会、接待领导适当喝几杯既可活跃饭桌上的气氛,也可促进交流,增进感情。但现在许多同志把它用偏了,认为只有强劲劝酒,才显得热情。只有让领导喝多了,才能加深对自己的印象。所以,不仅找各种理由劝酒,还安排些“实力派”人物作陪,这些人虽然嘴上说“我干了您随意”,但实际也有激将色彩,让你能喝也得喝,不能喝也得硬着头皮喝。
人的酒量大小是由身体条件决定的,有人能喝,有人不胜酒力,如果硬要把喝酒多少与人品联系起来,不仅太牵强、不科学,也太冤枉人。笔者认为,为了自身的形象,为了自己和朋友的身体健康,饮酒还是要适度。

古人喝酒也是有讲究的


明人冯时化著《酒史》,曰:“酒自仪狄、杜康始。”将仪、杜两位古人奉为酒的创制始祖。早在汉代就有“酒榷”之说,《黄帝内经·素问》曾云:“以酒为浆”,说明酿酒的历史特别悠久。至《吕氏春秋》和《战国策》等著作,则已开宗明义地说酒于夏禹时期就被酿制了。
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几乎就是一条由酒液流淌成的璀璨长河。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古今智者,大多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认识世界,彻悟人生,修炼自己的品性。
酒令人爱,因为酒有特别之处。酒乃“春”也,所以古人亦常以“春”命酒名。司空图《诗品·典雅》云:“玉壶买春,赏雨茆屋。”买春即买酒也。酒的酿造工艺精妙绝伦,酒的清澈使人留连忘返。卢克莱修说:“当酒浸入身体时,四肢变得沉重;两条腿迈不动,索索发抖;舌头打结,神志不清;目光游移不定;喊叫,打噎,争吵。”贺拉斯又说:“圣贤纵酒作乐,也会表现出忧虑并暴露内心秘密。”由此可见,酒又是一种催化剂,一种情绪的催化剂。通过饮酒,平素深藏于心底的快乐忧愁都一一迸发出来。贺拉斯的另一句话是,“再强的智力也敌不过酒力。”讲的大概就是这种催化作用。
在酒面前,每一个人,哪怕滴酒不沾的人,也会被莫名地催化,乃至于会被感化。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感化下,才有古人所云“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这样的结果;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感化下,桑贝尔才会在饮酒间将暗杀恺撒大帝的计划和盘托出。饮酒之致,妙在品酒的性情上。清程世爵撰有《笑林广记》一书,收《酒品》一文,文曰:“人事皆有品,惟酒品不一。花间月下,曲水流觞,一杯轻醉,酒入诗肠,此之谓儒饮,如雅人蕴藉一般。二三良友,月夕花晨,名姝四座,低唱浅斟,此之谓仙饮,如瑶池醉月一般。礼席丰筵,繁文缛节,终日拘挛,惟恐僭越,此之谓囚饮,如拘禁罪囚一(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业新闻网)般。杯不厌大,酒要满斟,持筹呼马,大肆鲸吞,此之谓驴饮,如行路渴驴一般。冠袍带履,坐分昭穆,让箸举杯,纳身轨物,此之谓葬饮,如衣冠敛葬一般。倒地谩骂,呕哕成渠,僵卧不醒,人事不知,此之谓尸饮,如饿莩倒卧一般。”儒饮、仙饮、囚饮、驴饮、葬饮、尸饮,种种,饮酒的学问居然如此之大,恐怕是连许多饮酒人也是浑然不知也未曾注意过的,其实这才是它的乐趣所在。真正的饮酒人,就应该是酒席上的得道中人。
较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饮酒有酒礼。传说,钟毓和钟会幼时,一次,都以为父亲睡着了,遂邀约偷喝酒。其实父亲并未熟睡,不过是想窥视他们兄弟二人偷喝酒时的情状。父亲发现,毓喝酒,“拜而后饮”,会则“饮而不拜”。于是各问其缘由。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而会则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这个典故很有趣,言外说明古人饮酒时都讲究一定的礼节。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一种仪式。于是,饮酒也便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不能失礼。这种礼节,使饮酒成为文明进程或文化氛围的一部分。如今,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都还保存着酒礼这一习俗。比如彝族饮酒时唱《酒礼歌》、苗族给客人喝拦路羊角酒,都是隆重的礼节。可以说,在饮酒活动中,酒礼是一种秩序,由于有种种约定,也算是一种无形的规则。
佛教为酒罗列过十大罪状: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不明;四、现嗔相;五、坏业资生;六、增疾病;七、益斗讼;八、恶名流布;九、智慧成少;十、坏命终,堕诸恶道。这些说法不免有些过激。但若不晓酒性、不明酒品、不懂酒礼,却终年酗酒以度日而无所事事,其愚蠢之极,则实难苟言。
一个想与酒套近乎的人,应该真正地对酒和饮酒有了明朗的认识之后,才一本正经地去学饮酒。
“酒是一个人的智力测验,一个酒量大的人,决不会是傻瓜。”叔本华这句话,或许道出了饮酒的真谛。

原来我国古人是这样卖酒的


在我国,各地的酒业与酒文化都有着特的地理特点。历代酒业经济的地理分布,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变迁,并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东移南迁的大变化。

回望,的商业历史悠久,“民以食为天”,饮食行业,特别是饮酒行业树一帜。那么古代人是怎样卖酒的呢?一个小摊几张桌椅?可不止这么简单。

商朝在饮酒工具下工夫——喝酒要文雅

夏商时代,货币的发明与使用,使商品交换发展到货币交换阶段,但是饮酒行业的真正开始——不是夏朝,而是商朝。商代出现了专门生产酒器的部落氏族――长勺氏、尾勺氏。

战国时期出现酒旗了——好酒要宣传

战国时代,我国面酒旗在宋国酒店挑出,“宋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四个“甚”构成了我国酒家几千年来有的经营模式,而富有文化品位的酒旗,特别醒目,这是我国酒家有旗的早纪录,标志着我国饮酒行业走向成熟。

汉代出现酒家——个人经营者

“酒家”一词出现在汉代,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了一家夫妻酒店,相如涤器,文君当垆,打破了“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旧观念。“垆”,是古代酒家中用泥土堆积起来,用以安放酒瓮的土台子,犹如后世所用的柜台,“当垆”就是站柜台招呼客人。这种酒家建筑结构形式和这种女性当垆服务形式,同酒旗一样,成为特色的传统酒家经营模式,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唐代酒业发达——出现经销商

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唐代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全国酒业网点,这个布局,是以都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人不闻乐”。

宋代是个抑武重文的朝代,酿酒业得到更大发展——文案策划,市场营销出现了

宋代饮酒业,无论是数量、规模、种类,还是设施、经营、广告,都是相当突出的,是继唐之后又一个高潮。因为鳞次栉比的分布密集,宋代酒肆的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各酒肆的经营花样翻新,有的在质量上下足功夫,专营上乘官酒;有的在佐餐、佐酒服务上绞尽脑汁,综合餐饮、住宿和青楼等各种服务项目,总之,业态各异,令人眼花缭乱。

明清酿酒业——逐渐有品牌化的意识

明清酒业的另一大进步,就是品牌意识的增强,比如南酒砥柱――绍兴酒,就非常注意包装,当时人们在消费酒的时候,不仅看重酒名,更看重生产酒家,此外,作为饮酒者聚集的场所,酒肆饮酒在明清时期也有了新的变化。原先以售酒为主要营业标识的酒肆,逐渐剥离,改成售酒店铺;还有一些酒肆改换营业方向,将酒菜饮食结合起来进行售卖,成为饭店、饭庄、菜馆。

多项目经营的酒肆呼啸而来,成为酒类市场的支撑力量。

此后,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从业者不断增多,产业及政策不断规范,搭着时光快车,酒业经营愈加成熟化、现代化。

古人饮酒更加看重品质


古人对酒的品质十分讲究。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齐》、《三酒》之分。《周礼.天官冢宰》裁:“辨五齐之名,一口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一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口昔酒,三曰清酒。”五齐是按酒的情独及味的厚落分为五等,三酒是依据酒的酿造时间和长短而划分的。《吕氏春秋》说:“圣人蔡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绩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凡养生,莫若知本,……凡食,无(勿)强厚味,无(勿)以烈味重酒。”认为不应该饮用那些度数高而质量低的烈性酒,而应该适量饮用一点味谈而质量校好的酒乙堰一观点深为后世注重养生的人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