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酒文化的诗专题。这篇关于《古代玩情调的文人 他们的诗酒情与个性》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文人嗜酒,是不争的事实。与酒结缘一生,尽管有悲喜愁苦诸味杂陈,却从饮酒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追寻文化的品味。这种文人的酒文化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现状、人文环境,以及个人际遇是分不开的。用通俗的话来说,玩情调,彰显个性。

1.陈遵投辖及刘伶随行随饮

中国有个成语叫陈遵投辖。西汉嘉威侯陈遵,性嗜酒,善书。史载,汉平帝时,陈遵以列侯居长安,宾客满门,酒肉相属。热情好客,酒肉管够。他立有规矩:宾客满堂,立即紧闭大门,命人把客人来车的车辖投入井中,让客人无法离去。辖,一种小物件,用来插车的軎孔,固定车轴,阻止车轮外脱。去其辖,车不能行。后人用陈遵投辖褒誉盛情留客。

还有一位孔融,少好学,博览群书。汉魏时,曾举为北海相。明代曹臣《舌华录》载,当孔融失势在家,居然宾客日满其门,他不禁感叹:座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一个位高列侯,一个失势居家,境遇迥异,他们的诉愿相同:客常满,尊不空。

倘若说,聚众群酗,追求的是氛围热闹,酣兴意畅;那么,三几知己酣饮,追求的是襟怀相契,放任忘形。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相与友善,经常一起在竹林下宴饮。

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能著文。史载,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争,遂酣饮为常。世家子弟王恭曾问王忱,阮籍嗜酒比汉代司马相如怎么样?王忱答道: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直指阮籍胸中郁结不平。而且,嗜酒成为其安身保命的方式。当时,司马氏的心腹钟会,权倾一时,数次以时事试探阮籍,欲治其罪,阮籍幸而以酣醉避祸。

刘伶亦嗜酒,著有《酒德颂》,称饮酒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而且,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以饮酒为德,也就是宣示饮酒的一种情调。于是,刘伶干脆携一壶酒,坐上鹿车,随行随饮。还叫人扛上铁锹跟着,说死便掘地以埋。

2.酒与诗文,二者密不可分

唐代竹溪六逸,指开元末年,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结隐在泰安府(今山东泰安)徂徕山下的竹溪,天天聚而纵酒酣歌,以酒会友,以文会友。

唐代诗人杜甫有《饮中八仙歌》诗,描写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嗜酒,以及各自的醉态,勾划他们豪放不拘的性情。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展示李白从徂徕山下走出来的本色。不过,贺知章等八人并无一起聚集宴饮,只是先后在长安呆过而已。

看来,吟诗觅句,成为饮酒玩情调的一种文字游戏,或直抒胸臆,或寄托诉求。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录有一段逸事:明代苏州有位老儒朱存理,博学工文,颇攻诗。其在吴中旧族王氏家中教书时,一天,朱老夫子与主人晚酌之后,独在庭中,适见月上,灵感一动,吟得诗句: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吟毕,喜极而狂,拍门大叫,连呼主人起来。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古代4大饮酒诗分类


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特别是文人之间的饮酒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有很多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下面小编为他们做了一个分类,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宴会酒

宴会是比较轻松的时刻,往往是喜庆的日子或者是朋友团聚集会的场合,此时此刻,人头颤动,觥筹交错,呼五喝六,热闹非凡,酒是宴会必不可少的兴奋剂。且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张继的《春夜皇甫冉宅欢宴》: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时。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并序》其八: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千锺合尧舜,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壁。

饯行酒

临别饯行,友人们既共叙美好回忆,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绵绵的离愁,真诚的祝福,都留在饯行的酒席上。把所有的离情别绪全都倾注在浓浓的美酒中吧,朋友啊朋友,让我们举杯畅饮,祝愿你一路保重;让我们一醉方休,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重逢矣。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贾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传统节日酒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往往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时。传统佳节,诗人自然饮酒舒怀。如白居易的《喜入新年自咏》: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入新正第七旬。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销磨岁月成高位,此类时流是幸人。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往往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时,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孟浩然的《积登万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韩愈的《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曾》: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独酌、闲饮、咏怀酒

诗人们有时空闲,独酌杯酒,抒发人生感慨,或激进慷慨,催人自新,促人奋进;或感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想念佳人、人生坎坷而处于矛盾、苦闷和焦灼中的彷徨和痛苦,他们以酒寄情,托物言志,咏成不少千古佳作。如王绩的《过酒家》: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李世民的《赋尚书》: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及《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的《独酌成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罗隐的《自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韦庄的《谴兴》: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

结语:喝酒是人们的一种生活的态度,只要遇到开心的事情人们都是喜欢用喝酒来庆祝的,而每当遇到不开心的或是麻烦的事情,人们也是喜欢通过喝酒来达到短暂的开心的。但是先比还是要提醒大家喝酒一定要适量,否则就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哟!

与南美的温情邂逅 诗与远方的美酒


南美大陆总是带着一种神奇的致命吸引力。野性的自然之美、惊人的多样文化、震撼人心的奇特景观,沙漠、雨林、雪山、冰川、火山、峡谷、海洋、河流地球上很少有其他地方能与南美洲的多副面孔相媲美。

天涯之国智利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地理坐标南纬18-57,西经81.5-68.5,北与秘鲁接壤,东靠安第斯(Andes)山脉、与玻利维亚和阿根廷为邻,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名副其实的远方

智利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度之一。这里有自然环境最接近火星的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Desert)、地球上最孤独的岛屿复活节岛(EasterIsland)、世界徒步者的天堂百内国家公园(TorresdelPaineNationalPark)星罗棋布的葡萄庄园、日益受欢迎的葡萄酒、惹人垂涎的车厘子、呆萌的羊驼、可爱的麦哲伦企鹅、于盐湖之上栖息的火烈鸟人们心底向往的远方一定有智利的一席之地。

聂鲁达的诗

巴勃罗聂鲁达(PabloNeruda),智利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这个风情百变的国度,聂鲁达留下了诸如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这样美丽的文字。

不可错过的美酒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智利成为了孕育各种风格葡萄酒的摇篮。智利的葡萄种植区覆盖了南北长900多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的范围。总体上,智利的葡萄种植区属于温暖的地中海气候,生长季晴朗干燥的天气能够确保葡萄健康成熟。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脉与东部的安第斯山脉为智利的葡萄种植区构建了多样的地形条件,加之太平洋、秘鲁寒流以及安第斯山脉带来的凉爽作用能很好地调节气候,这使得该区域内葡萄园的风土条件迥然不同,能够适应多种葡萄的生长。

主要葡萄品种

1.赤霞珠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是智利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品种。智利的赤霞珠葡萄酒通常带有非常成熟的黑色水果风味,并伴随着草本植物的特征。在这里,赤霞珠可以被酿造成各种风格,其中既包括果味浓郁的易饮酒款,也有颇具陈年潜力的佳酿。此外,除了酿造单一品种酒款,赤霞珠还经常与梅洛(Merlot)、佳美娜(Carmenere)或西拉(Syrah)混酿。

2.梅洛

梅洛在智利也被酿造成多种风格,其中富含果味、酒体中等的梅洛葡萄酒在国际市场十分受欢迎;风味、结构复杂,酒体饱满的梅洛葡萄酒也多有产出。

3.佳美娜

佳美娜被看作智利的标志性品种。该品种晚熟,在气候最温暖、阳光最充足的地区才会有最佳的表现。优质的佳美娜葡萄酒一般具有平衡的黑色水果和药草的香气,酒体饱满,单宁含量高。

4.西拉

在智利,西拉广泛种植于不同的产区并相应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产自凉爽的沿海或北部高海拔产区的西拉葡萄酒往往带有胡椒的香气,酒体较轻;而产自气候较为温暖产区的西拉葡萄酒则带有浓郁的黑色水果香气,酒体较饱满。

5.黑皮诺

卡萨布兰卡谷(CasablancaValley)和圣安东尼奥谷(SanAntonioValley)等海岸周围的产区能够出产十分优质的黑皮诺(PinotNoir)葡萄酒。这里气候凉爽,黑皮诺有着较长的成熟期,可以积累更多复杂精致的香气,同时还能保持糖分和酸度的平衡。

6.长相思

智利的长相思(SauvignonBlanc)主要种植在气候较为凉爽的区域,例如卡萨布兰卡谷和圣安东尼奥谷。这里出产的长相思葡萄酒大都酸度高,带有成熟的苹果、柑橘类水果和热带水果等浓郁香气,有时还伴有草本植物的气息。

7.霞多丽

智利的霞多丽(Chardonnay)也分布在一些凉爽的产区。利马里谷(LimariValley)出产的霞多丽葡萄酒结构精妙,风格淡雅而含蓄,品质十分优异。此外,阿空加瓜谷(AconcaguaValley)、卡萨布兰卡谷以及其他产区也出产一些优质的霞多丽葡萄酒。

葡萄酒产区

1.科金博

科金博(Coquimbo)与阿卡塔马沙漠相连,是智利最北的葡萄酒产区。科金博包括三个重要的子产区,分别是艾尔基谷(ElquiValley)、利马里谷和峭帕谷(ChoapaValley)。与智利其他产区相比,科金博产区较小,其三个子产区地貌略有不同,但都受益于良好的光照以及海风或山风带来的凉爽作用,出产高品质的长相思、西拉和霞多丽葡萄酒。

2.阿空加瓜

阿空加瓜(Aconcagua)位于科金博南面,是智利第二小的葡萄酒产区。阿空加瓜这一名字取自于该产区山谷之上傲然屹立的阿空加瓜山(CerroAconcagua),这座山是安第斯山脉的第一高峰,亦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产区内分有三个子产区,它们是阿空加瓜谷、卡萨布兰卡谷和圣安东尼奥谷。

阿空加瓜河(AconcaguaRiver)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最终流入太平洋,阿空加瓜谷便坐落于经其冲刷形成的谷地之上。该地是智利最早开始生产葡萄酒的产区之一,这里享有海洋和安第斯山脉带来的凉爽影响,阿空加瓜山的积雪融水还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阿空加瓜谷是智利经典的红葡萄酒产区,赤霞珠长期占主导地位,西拉和佳美娜也多有分布。传统上,阿空加瓜谷的红葡萄酒具有饱满、成熟的水果风味,单宁含量和酒精度高。近年来,产区内的酒庄更倾向于酿造低酒精度、风格清新、水果风味更复杂的红葡萄酒。著名的赛妮娅(Sena)酒庄就位于此地。

卡萨布兰卡谷和圣安东尼奥谷相邻,均位于海岸山脉和太平洋之间,有着相似的特点。由于离太平洋更近,这里受海洋的影响更显著。早晨的雾气和午后从太平洋吹来的海风使这两个产区整体气候十分凉爽。卡萨布兰卡谷内的土壤类型多样,最主要的是沙土和黏土,为种植长相思和霞多丽等白葡萄品种提供了理想条件。酿成的葡萄酒带有丰富的果香,结构平衡,风格清新,口感爽脆,品质十分优异。圣安东尼奥谷以贫瘠且排水性良好的花岗岩土壤为主,表层覆盖了一层黏土,这里出品的黑皮诺、长相思和霞多丽葡萄酒享有盛誉。

3.中央山谷

中央山谷(CentralValley)广阔而温暖的平原孕育着智利的大部分葡萄园,其下分为四个子产区,分别是迈坡谷(MaipoValley)、兰佩谷(RapelValley)、库里科谷(CuricoValley)和莫莱谷。其中,兰佩谷又分为两个产地,即卡恰布谷(CachapoalValley)和空加瓜谷(ColchaguaValley)。

这些子产区中,迈坡谷是智利葡萄酒业的经典核心产区,以酿造赤霞珠而闻名,葡萄酒往往有着特别的薄荷风味。卡恰布谷的谷地气候温暖,佳美娜在此能够很好地成熟;山谷东端气候相对凉爽,赤霞珠和西拉表现优秀。空加瓜谷以酒体饱满的红葡萄酒闻名,其醇厚的赤霞珠、佳美娜以及西拉等葡萄酒广受欢迎。库里科谷和莫莱谷位于中央山谷产区南端,出产着大量的混酿红葡萄酒以及白葡萄酒,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佳丽酿(Carignan)老藤结出的果实能酿出酒体饱满、浓郁度极高的葡萄酒。

麦坡谷分布着众多优秀酒庄。其中,法国木桐酒庄(ChateauMoutonRothschild)与智利著名的干露酒庄(ConchayToro)合作建立的活灵魂酒庄(AlmavivaWinery)就位于该产区,智利伊拉苏酒庄(VinaErrazuriz)旗下的高端酒庄查德威克酒庄(VinedoChadwick)也坐落于该地区。

4.南部产区

南部产区(SouthernChilean)由三个子产区构成,分别是伊塔塔谷(Itatavalley)、比奥比奥谷(BioBiovalley)和马勒科谷(Mallecovalley)。这里的气候凉爽潮湿,葡萄园越往南这种气候特征越明显。该产区最主要的葡萄品种是派斯(Pais)和亚历山大麝香(MuscatofAlexandria),此外黑皮诺、霞多丽以及雷司令(Riesling)、琼瑶浆(Gewurztraminer)等芳香型品种在这里也表现不俗。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 尝尝他们爱情的滋味


意大利可以算是欧洲最文艺的国家了,无数精美的教堂,古罗马式的圆形露天剧场,还有流传在这里的浪漫爱情故事。维罗纳(Verona)是意大利最古老、最美丽也是最荣耀的城市之一,在拉丁语中的意思为极高雅的城市。作为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却十分钟情于维罗纳,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写在了这里,从此,这座小城风靡全球,被誉为爱之城。

事实上,维罗纳不仅仅是爱情的圣地,更是酒粉们的迷醉之乡。维罗纳盛产葡萄酒,是意大利三大著名产区之一威尼托(Veneto)的酒业中心,意大利最知名的红葡萄酒之一AmaronedellaValpolicella(阿玛罗尼瓦坡利切拉)便诞生于此。这里的每一个酒庄都似乎在维护一个浪漫的传统,那就是将爱沉到酒底,而这杯酒也有着维罗纳的爱情精神,浓情而热烈,甜蜜而狂野。

维罗纳所在的瓦波利切拉(Valpolicella)山谷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开始了它的酿造历史。瓦波利切拉山谷亦称为酒庄山谷,那是一片光是闻起来就酒香四溢的土地。现今,这里生产19个DOC级别葡萄酒,2个DOCG级别葡萄酒,AmaronedellaValpolicella就是其中之一。

Amarone采用当地特有的三大品种酿造而成:科维纳(Corvina)、罗蒂内拉(Rondinella)和莫利纳拉(Molinara)。葡萄采摘后,先被放于一种名为Fruttaio的特殊建筑物里自然风干,然后再进行发酵,这是Amarone特殊的酿造工艺。

用于风干葡萄的特殊器具

阳光和风赋予了它独特的风味,极长时间的橡木桶陈酿也使得Amarone风味极为凝练,酒精度也比一般葡萄酒高。如今的Amarone葡萄酒,其酒精度往往在14%ABV以上,有时甚至可高达17%ABV。浓郁复杂的口感、饱满的酒体,红葡萄干和巧克力的香气,余味又带着一丝甜美,Amarone有时会让你察觉不到这是一款干型酒,犹如罗密欧给朱丽叶的吻,热情狂野,久久不能散去。

传统的Amarone继承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里的坚毅和勇敢,酒精的热感和单宁强度十分突出,强劲有力,既是他们相守时坚定的诺言,又如同朱丽叶最后刺入胸膛的匕首。现代风格的Amarone的单宁则更加细腻柔顺,酸度更高,果香也更加浓郁。威尼托人喜欢将Amarone搭配当地的牛肉、猪肉等辛辣菜品,而对于那些喜欢烤肉或在餐厅吃饭的人们来说,Amarone同样具有魅力。

时至今日,维罗纳早已成为了世界青年男女膜拜的爱情场所,每年都有无数人来这里祈愿美好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私会的阳台,朱丽叶的墓地,都被人们绘满了爱情的祝福。

正如千百年后人们仍然在纪念这段世纪之恋一般,Amarone也有着极强的陈年潜力,陈年时间可达7-15年,品质优秀的可以陈放更久的时间。如果有幸能来到维罗纳,来到朱丽叶的故居,请一定带上一杯Amarone,让这杯酒在你耳边喃喃讲述,罗密欧说给朱丽叶的耳语情话。

酒文化:古代的科举考试与酒


在古代中国,酒,还被叫做春酒,一是因为古代的酒多半是冬酿春熟,故此叫做春酒;而另一个便是与古代的高考春闱有关,源自于鹿鸣宴喝酒,古时候的大学校长更是被称作祭酒或国子监,由此可见古时候高考和酒的密不可分。

首先在备考期间,酒便是考生们的心头宠。虽然古代的考试制度规定考试的时间,一般也是三天,但是因考试级别的不同,导致考试周期长。例如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阴历三月份。这样,从会试到殿试当中要有一个月时间空闲。而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其中间也有两天空闲时间。所以在这漫漫的等候期间,有些考生便趁此时机,约三五好友,聚会喝酒,也借此结交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为以后的仕途之路打下基础。

在接下来的考试期间,酒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科举制初创的唐代,还是制度完备的清明时期,用于考试的场所都比较简陋,明朝艾南英所著《应试文自叙》中描写到数百人夹坐,蒸熏腥杂,汗流浃背。尤其是明清时,考生在这样的地方待三天三夜,吃喝便溺皆不许离开,对考生的身心都是一种考验,以至当时有俗语云: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所以为了应付恶劣的考场环境,古人携枣子浸烧酒入闱,可以起到安神御寒的作用,当然也有的考生期望饮酒之后能像诗仙李白那样文如泉涌斗酒诗百篇,一举夺魁。

而等到高考放榜后,酒更是必不可少。中榜的学子,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然要设酒宴庆祝一番了。不过在礼仪之邦的古代中国,登科及第学子的宴请并不是随便吃的,十分有讲究。就以经济最发达的唐代为例,文科考生便有鹿鸣宴、闻喜宴、关宴等各种规格和形式的酒宴。而这其中唐朝最著名的闻喜宴,最初指的便是及第学子凑钱喝酒,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解释此词条时称为醵钱于曲江。不过虽然是学子自己凑份子聚会,有时候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在晚唐时期,皇家会赏赐宫廷美食,赐进士红绫饼各一枚。

当然,不仅是中榜的考生要喝酒,很多落榜的考生也离不开酒,落寞寂寥的抱一壶苦酒,酒入愁肠,聊以纾解心中苦闷。例如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多次参加科举,却屡试不中,便曾在《鹤冲天黄金榜上》中写道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阿玛罗尼:另类“酒王”的诗与远方


阿玛罗尼是意大利极具代表性的葡萄酒,常常与巴罗洛并驾齐驱,也是意大利风土人情的一种反射。下面一起来了解这位酒王吧。

在葡萄酒的海洋中,法国就好像美丽的珊瑚礁,缤纷靓丽,每一个刚刚尝试下水的人都会惊叹于她的美丽缤纷。诚然这种美丽永远都值得欣赏,但是不要忘记,在珊瑚的远方,还有无穷无尽的深海和大洋,这就是葡萄酒引人入胜的地方,你在其中会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即便在这片宝藏中,法国也占了很重的比例,可是还有更多的更加璀璨的东西,还没有被我们中国的消费者看到,意大利就是其中之一。意大利,这个位于地中海的靴子型的半岛国家,堪称欧洲葡萄酒文化的发源之地。北部环绕着阿尔卑斯山脉,中间贯穿着亚平宁山脉,一侧是地中海,一侧是亚得里亚海,两山两海的交错,形成无数的小气候条件,加之数以千记不同的葡萄品种,让这里的葡萄酒种类丰富得连法国人都自叹不如。

总有人问起我,意大利葡萄酒到底有什么特色?或者相比起法国酒来说,意大利葡萄酒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貌似简单,回答起来可真是不那么容易。法国葡萄酒我们都不能一言以蔽之,何况更加复杂的意大利。但是想想意大利人,他们创造了世间最伟大的艺术,最极端的机械和顶级的奢侈品。他们有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有恩佐法拉利(EnzoFerrari),有罗伯特卡沃利(RobertoCavalli)的民族,淳朴直接而又疯狂的个性,会将什么样的精神融汇到葡萄酒中呢?

我喜欢意大利的葡萄酒,就像我喜欢杜嘉班纳的皮鞋与上装,个性与优雅,时髦又与众不同。你总不希望走在马路上,碰到一个跟你一样背着LV包包的人,同样,去参加宴会时,满眼都是那有数的几个波尔多名庄也让人腻味。意大利酒的意义不仅如此,他们善于酿出疯狂的作品。

阿玛罗尼(Amarone)或许就是一个疯狂的代名词。这个产自意大利北部威尼托(Veneto)地区的浓烈红酒有着一个疯狂的身世。每串葡萄都要在采收之后放到木箱中,放到专门的房子里,风干3-4个月。干瘪的葡萄含有更高的糖分,就可以酿出酒精度数更高的红酒。不要小看这个葡萄干变成酒的过程,因为糖分实在太高,这个过程会进行得十分缓慢,往往要比普通的干红慢2-3倍。等到发酵过程完全结束,酒就要放到橡木桶里进行为期3年的陈酿。酒精度高达16%的阿玛罗尼在橡木桶中会慢慢磨去初生时的暴烈和火气,变得醇和浓美。再装入瓶中,让酒进一步发展成熟。需要足足5年时间,方可以安抚下这款强烈葡萄酒的性格,让他稍事安定下来。

在阿玛罗尼的故乡,瓦坡里切拉(Valpolicella)的山谷里,有我的一个很好的庄主朋友费尔南多(Fernando)。他的酒曾是教皇的贡品,而产量只有区区4万瓶。费尔南多在我们的眼里,是个典型顾家的好男人,相妻教子,细心呵护着山谷中最精华地段的那片祖先留下的葡萄园。他酿的酒除了有着阿玛罗尼的野性与霸气,也渗透着一个守家守业男人的温柔与细腻。年轻时甚至泛着活泼的红色花朵的香气,浓厚得连喝浓咖啡都掩盖不了他的李子干和巧克力般的风味。

2007年份,是他酿的一个异常出色的年份,为了这个伟大的年份,他一改传统,使用全新的法国小橡木桶做了一个特别款的阿玛罗尼献给她的小女儿,并用她女儿的名字伊莎贝拉(Isabella)来命名。

现在伊莎贝拉在上小学,是费尔南多的骄傲,而另一个伊莎贝拉依然静静的睡在橡木桶里等待8月份装入瓶中。虽然还在沉睡期,费尔南多还是让我有幸品尝了这款倾注了对女儿的爱的葡萄酒:浓厚、稠密,甚至带有粘滞感,我得说这款酒会是她女儿出阁时最好的嫁妆,总量只有800瓶,实在是难得。

既然费尔南多都将女儿嫁妆拿出来品尝,我自然也得拿出些东西陪衬,在罗马买到了一块极高品质,经过4年陈酿的帕马森奶酪(ParmigianoReggiano),带有浓郁奶香和小胡桃味道的这款奶酪是阿玛罗尼葡萄酒的绝配,那些叫格拉娜帕达诺干酪(GranaPadano)或帕尔马干酪(Parmesan)的廉价替代品,完全没资格跟如此的酒搭配。

意大利人,热情、疯狂,当然也不失温婉和对家的热爱。这就是我对意大利的认识,这个认识也常在酒中被我发现。

酒与祭祀:酒是古代祭祀中的主角


酒与祭祀文化

中国古代的祭祀是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古人都要隆重举办。在祭祀过程中,酒是最主要的主要祭品。古人通过酒的供奉和传递,表达了敬天、敬地、敬神、敬祖先的意愿。

商周时期

从商周两代开始,人们就使用酒来祭天地,祭祖先,祭四时,祭四方,甚至祈年求丰、报赛迎神,也都会把酒摆在最醒目的位置。酒成为古人最虔诚的一种表达性信物,这种信物起着人与自然、人与祖灵之间的沟通作用。总之,在祭祀活动中,酒的能量被人为地发挥到极至程度。

公元前1600年左右建立的商朝,已经把饮酒活动中引入到祭祀之中。每逢祭祀、占卜以及各种重大场合,人们会用酒来显示礼仪性。商人的祭祀风格充满了原始的粗犷与豪放,甚至带有疯狂的意味。祭祀之中,往往搬出大容量的酒器,借以显示酒的庄严。通过酒的祭祀,商人把酒的饮用层面抬升到精神寄托的高度,强化了酒的权威含义。

中国早期的典籍《诗经》,在咏及酒事的时候,往往将其与祭祀相提并论。如《诗经大雅旱麓》有云:清酒既载,騂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这是说用最清洁的酒和最优良的牲口来从事最重要的祭奠活动。《诗经小雅信南山》云: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祭以清酒,从以騂牡,享于祖考。则是以同样的祭品来祀奉祖先。另如《诗经小雅楚茨》所言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诗经周颂丰年》所言为酒为醴,烝畀祖妣,都反映着祭祀与酒的情结关系。应该说,离开了酒,古人的祭祀将无以进行。

周朝有规制,祭祀完毕,参加祭祀的人才可以在一起饮酒聚宴。《诗经小雅楚茨》对此深有描述:礼仪既备诸父兄弟,备言燕私。这首诗把祭祀之后众人饮酒的场面勾勒得十分清楚。这种祭祀用酒的习惯和传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

秦汉以后,中国的祭祀活动仍然围绕着酒为核心,这种习俗,一直流传下去。上至国家祭奠,下到百姓拜祭,规模不等,形式多样,但都离不开酒这一供品。大型祭祀活动,酒还要贡献多次,素有三献之说。在祭祀典礼中,奠酒仪式要分初献、亚献、终献,合称三献。当然,也有超过三献的祭奠,有五献、九献。多次献酒,体现的是人们对祖先或神明的诚意。

契丹时期

有辽前后,契丹人建立起自己的酒文化,制定出相关的酒仪酒礼。从《辽史礼志》诸篇的记载来看,在契丹国俗的各种仪式上,巫与酒是两个重要的礼仪标志,巫参仪事,酒为祭物,二者构成了活动的主角。如祭山仪:太巫以酒酹牲。瑟瑟仪射柳:巫以酒醴、黍稗荐植柳,祝之。拜陵仪:巫赞祝燔胙及时服,酹酒荐牲。丧葬仪:巫者袚除之。诘旦,发引,至祭所,凡五致奠。契丹人通过巫的传递,把酒送给了神明,也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得很清楚。在不同规格的祭祀活动中,契丹人要设置不同的食品和酒,如祭天地,用玄酒,祭山神则出生血和酒,望黑山奠神。此外,契丹人出征、行猎、贺功皆行酒仪,就连节令、游乐、体育比赛,也非酒莫属,无酒不欢。

明清时期

明清之际,酒的祭祀作用仍在充分发挥,大到国家祭奠,小到家族祭祀,酒始终是最重要的祭祀物品。这种物品起着敬重神明、供奉祖先、传递心愿、展示信物的系列作用。可以这样说,人们把所有的表达方式,最终都要凝结到酒的祭祀之中,这就是中国祭祀的核心体现。

古代黄酒的酿造史与方法


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大地上流传着一个最古老的酒种:黄酒。黄酒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是个重大的酒文化起源问题,需要从上古史谈起。

在上古时代,大约在一万年前,传说中有个神农皇帝,古史中称为炎帝。他尝遍百草,始创中医中药,发现五谷,创造耕具,教人农耕,兴办农业,被人们称为地皇。

人们耕种五谷,兴办农业,就可能有剩余的粮食,自然不自然地做出一些产品。酒,大约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汉代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书中论道:清之关,始于耒耜。清是酒,耒耜就是耕地的农具。也就是说,当农业兴起之后,才开始生产出美味的酒来。当时的酒是偶然发现的。晋朝江统在《酒诰》中说: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与此,不由奇方。看来,古人吃剩下的饭,丢在桑树杆的空洞里,遇阴雨潮湿,自然发酵,久存出现香味,而成为酒。宋朝朱异中在《酒经》中也有类似的看法,古语为之,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他进一步阐明,煮熟吃剩下的饭,发霉发酵,是古物酿酒的起源。

上古人们何时食熟饭?《古时考》载有皇帝始作釜甄,火食之道始成,证明皇帝时即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先人们吃剩下的熟饭,或放在树洞里,或放在陶瓮中,接触到自然界的发酵微生物(霉菌、酵母茵等)糖化发酵成美味可口的谷物酒。这就产生了原始的自然黄酒。

后来,人们将这种自然现象加以模仿,用发芽的谷芽酿成甜酒,当时叫做醴。醴是在谷芽坑里,保温和发酵的。古芽坑在西安半坡遗址考古中得到证实。考古中发现有许多不像贮粮坑的坑穴,它坑浅,有防潮层、有排水沟。这种能保温的坑穴,既是供谷物发芽,又能适应发酵甜酒的需要。古时称醴即是黄酒;醴味甜,用来祭祀祖先,这是古芽酒或谷物酒最早的用途。考古文献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以粟、黍为主要酿酒原料,南方则以稻米(包括糯米、粳米、灿米)为主要原料,就地取材,因料酿酒,各有风味。这种原始黄酒在七八千年前,开始是利用天然曲,以后发展到利用人工曲,约有5000年的历史。

滤酒器的漏缸呈花盆形,口径57cm,高42cm,底径51cm,直壁、平底,底部中央有一小孔,下径1Ocm。这是最早发现的漏酒工具,以后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也曾出现过。滤酒缸的出现,是由浊酒发展到清酒的开始,是酿酒技术的一大进步。

据资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黄酒起源是在六七千年以前,开始是作醴(甜味淡泊的酒),而后是黍作酒(酒精高而味浓郁的酒),实际上,我国谷物酿酒的基本条件,大约在七八千年前已经具备了。谷物酿酒之始,当比大汶口遗址(7000年以前)中发现的酒具出现得还要早些。如果说,谷物酿酒在原始农业兴起年即随之出现的话,那么距今当有万年左右。

古代黄酒的酿造方法,周朝《礼记》记载:仲冬之日,乃命大酋,秫(粘高粱)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货。这几句话,概括了古代酿酒的操作要点,秫稻必齐指原料必须精选,曲必时,指做曲制酒必须选择适当的季节;湛炽必洁是说浸米和炊熟的操作必须保持清洁,避免染菌;水泉必香是指酿酒用的水必须优良;陶器必良,就是盛酒用的缸必须完好不漏;火齐必得就是说发酵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这样才能优质高产。上述六种操作,必须同时注意,免出错误。

至于具体的酿酒方法,《周礼天官》中记有: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齐之名:一日泛齐,二日五日沉齐。大概的意思是,第一阶段发酵开始,液膨胀、发泡,饭粒浮于表面;第二阶段,曲引发糖化,液出现甜味;第三阶段在糖化的同时,酒也旺盛起来,产生较多的气泡,发出丝丝响声;第四阶段,酒精含量增加,溶解了原料中的色素,因而液的颜色变为变为红黄色;第五阶段,发酵渐缓,酒糟下沉是谓沉齐。这是发酵的五个过程。文中提到的三酒之物,就是把酒分成三类,事酒是一种普通的酒,即酿造后不贮存或贮存时间较短的酒;昔酒是较长时间贮存的陈酒,酒质好而酒度高,长时间储存不易变质;清酒即澄清、不浑浊的酒,也可能是过滤出来的酒。

由于黄酒是用粮谷类酿制成的,汁液呈黄色,故称其为黄酒,以区别于其他酒种。历史上传说的仪狄作酒缪、杜康(即少康)作秫酒,实际上都是比较原始的黄酒。

有史以来,长江以南诸省如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区多用稻米酿酒,其颜色都是黄色的,即如近代,有的酒(贮存)沉酿时间较长颜色变深,有的酒加上颜色,或用红曲酿造,变为褐黄或褐红,但习惯上统称为黄酒。

近些年来,黄酒界为了宣扬民族精神,突出华夏特产,有人把黄酒引申到炎黄子孙黄,黄种人的黄,黄河流域的黄等等,只是为了增强黄酒的含义,表达了民族特征,并没有改变黄酒本色,黄酒确实是炎黄先租流传下来的酒中瑰宝,从远古流传于今而且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应该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的酒礼与酒德


中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誉。自三代以来,礼就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总准则、总规范。古代的礼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酒行为自然也纳入了礼的轨道,这就产生了酒行为的礼节-酒礼,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到了西周,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申禁止群饮、崇饮,违者处以死刑。秦汉以后,随着礼乐文化的确立与巩固,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戒》、《酒警》、《酒觞》、《酒诰》、《酒箴》、《酒德》、《酒政》之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完全把酒纳入了秩序礼仪的范畴。为了保证酒礼的执行,历代都设有酒官。周有酒正、汉有酒士、晋有酒丞、齐有酒吏、梁有酒库丞、隋有良酝署,唐宋因之。如果说典籍文化中所定之礼集团代表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保护特权的利益,那么文人雅士所言之礼则集中体现了士大夫阶级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比如,有人认为理想的饮酒对象是高雅、豪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饮酒地点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曲涧、平畴、荷亭,饮酒季节是春郊、花时、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吴斌《酒政》)。有人认为理想的酒友是款于词而不佞者,娱于色而不靡者,怯猛饮而惜终欢者,抚物为令而不涉重者,闻令即解而不再问者,善戏谑而不虐者,语便便而不乱者,持屈爵而不诉者,偕众乐而恶外嚣者,飞爵腾觚而德仪无愆者,坐端宁而神逸者,宁酣沉而倾泼者(田世衡《醉公律令》);理想的醉地是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文人宜谨节奏章程,畏其侮也;醉俊人宜加觥盂旗帜,助其烈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袁宏道《酒令》)凡此种种,都可看出士大夫阶层对超俗拔尘境界的推崇,对温文尔雅风度的追求。在这里,酒被诗化、雅化了,由一个舛骜不驯的野人变成了一个温柔娴静的淑女。当然,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就没有统治阶级和文人雅士那么多的酒礼,但是他们对于年长者和领导者的尊从,对某种仪式的默契,对饮酒对象的选择等等,都不难发现礼的影响。对于中国人的酒礼,外国人自然感到好奇。俄国大作家契可夫在《萨哈林游记》中讲到他去中国东北一个小酒馆看到中国人喝酒的情况时说:他们一口一口地喝,每一次都端起酒杯,向同桌邻近的人说一声请,然后喝下去,真是怪有理的民族。

酒德,即酒行为的道德,它是与酒礼互为表里的。龚若栋先生认为:如果说礼是中国酒文化内核的话,那么酒德就是中国酒文化的外壳。此话很有见地。古人认为,酒德有凶和吉两种。《孔氏传》云:以酒为凶谓之酗,言讨心迷政乱,以酗酒为德,戒嗣王无如之。(《书经集传》)故首先提出酒德概念的周公(《十三经注释》)所反对的是酗酒的酒德,所提倡的是毋彝酒(《尚书酒诰》)的酒德。所谓毋彝酒,就是不要滥饮酒。怎样才算不滥饮酒呢?《礼记》中作了具体的说明:君子之饮酒也,一爵而色温如也,二爵而言斯,三爵而冲然以退。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子曾提出唯酒无量,不及乱,就是说各人饮酒的多少没有什么具体的数量限制,以饮酒之后神志清晰、形体稳健、气血安宁、皆如其常为限度。不及乱即为孔子鉴往古、察当时、戒来世提出的酒德标准。先秦时符坚的黄门侍郎赵整目睹符坚与大臣们泡在酒中,就写了一首劝戒的《酒德歌》,使之反省而接受了劝谏。酒德更牵涉到文明礼貌。古人吴彬在《酒政》中提出饮酒要禁忌华诞、连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谑、喷秽、佯醉。程洪毅在《酒警》中指出饮酒要欧洲骂座、警苛令、警趋附、警喧谈、警煞风景。古今医学从保健的角度也极为提倡酒德。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唐朝药王孙思邈曰:空腹饮酒多患呕逆。明代大家李明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倾刻。现代医家还总结了不少饮酒的科学方法。

总之,制止滥饮,提倡节饮,文明饮酒,科学饮酒,这就是中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饮酒之德。除此之外,酒德还反映在酒的酿造和经营行为上。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酒的酿造,要严格的按工艺程度和质量标准去做,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酤酒必须货真价实,不缺斤少两。我国许多传统名酒之所以千百年盛誉不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保持重质量、重信誉的高尚酒德。

中国酒史如此之长且尚酒之风又如此普遍,但酗酒之害却并不严重,与西方国家大不一样。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从周代就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并设有酒官,强制限酒,把禁止滥饮、防止酒祸法律化,从而保证了中国酒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在发展。原因之二就是中国历代的禁酒主要是从节粮这个角度提出来的。当年大禹之所以疏仪狄,绝旨酒,正是因为这种酒都是用粮食酿造的,如果都用粮食来造酒喝,势必会使天下因为缺粮而祸乱丛生,危及社稷。此后历史上大规模的真正的禁酒,如齐景公、汉文帝、汉景帝、曹操、刘备、西晋赵王、北魏文成帝、北齐武成帝、北周武帝、隋文帝、唐肃宗、元世祖、明太祖、清圣祖等时的禁酒,绝非仅仅因为酗酒造成社会问题,而主要是为了备战积聚粮草,或因天灾人祸,年荒谷贵所使然。所以每次禁酒基本上令行禁止,收效显著。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的大规模禁酒运动,只是从试图改善社会矛盾和保护人身健康的角度提出来的,所以屡禁不止。这说明了西方酒文化从概念上来说,也缺乏中国酒文化所具备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特征。综观中国酒文化的酒礼和酒德,固然有许多必须扬弃的东西,如等级尊卑观念、酒仪中的繁文缛节,以及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色彩等,但客观地剖析,酒礼和酒德仍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如尊敬父兄师长,行为要端庄,饮酒要有节制,酿酒、酤酒要讲质量、重信誉等。

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仍应该认真地吸收传统酒礼和酒德中的精华,扬弃其糟粕,这对于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绍兴酒:文人们难却的情怀


雪夜访戴

王徽之,是王羲之第五子。东晋时,士人崇尚纵酒放达,王徽之亦如此。因此,不久他就放弃官东归,退隐山阴。

有一日,夜里下大雪,他睡醒过来,命家人开门酌酒。他边喝酒,边展视远处,但见一片雪白,四望皎白。

因起彷徨,于是咏起左思《招隐》诗,忽然想到了当世名贤戴逵。戴逵即戴安道,《晋书》本传说他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后徙居会稽剡县(今嵊县)。山阴与剡县相隔甚远,溯江而上,有100多里。

王徽之连夜乘小船而去,过了一天才到了戴逵家门。但这时,他却突然停住了,不但不进门,反而折身转回。有人问他,你辛辛苦苦远道来访,为什么到了门前,不进而返呢?他坦然说道:我本是乘酒兴而来的,现在酒兴尽了,没有兴致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这就是千秋传颂的雪夜访戴的故事。

白马湖的先生们与绍兴老酒

白马湖的名人,如夏丐尊、刘董宇、朱自清、朱光潜等在春晖中学时就有酒聚的习惯。他们不爱白酒,只喝绍兴老酒。后来这几位名士先后到上海,办起立达学院,仍继承了白马湖畔的酒聚习惯。开明书店开张后,索性名正言顺地成立起开明酒会,并且明订了入会条件:必须具有一次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的能耐才能吸收入会。当时夏丐尊、丰子恺、叶圣陶、郑振绎和开明书店的章锡琛老板全都达到入会条件而入选。这个酒会每周举行一次,许多组稿、编辑、出版、展览等事宜都在这酒会中达成。

一次,丰子恺的学生钱君也想入会,但苦于只能喝三斤半绍兴老酒,章老板硬是不同意,还是年长的夏丐尊仁慈,劝说:君积极要求入会,值得鼓励,尺度略可放宽,打个七折吧!在人们敦促努力争取达标的呼声中,钱君终于破格入了会,而且不负众望,居然不久一次也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酒了。

据现在台湾的文艺界人士、白马湖人陈星先生回忆,丰子恺与1948年去台湾,与开明书店章老板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个人画展之际,作家谢冰莹劝他在台湾定居,丰子恺说:台湾好极了,真是个美丽的宝岛,四季如春,人情味浓。只是缺少了一个条件,是我不能定居的主要原因。谢冰莹问:什么条件?丰子恺独句回答:没有绍兴老酒!引来了四周人的一阵大笑。

这不是笑话,因为台湾光复初期,随着陈仪的浙江、江苏帮等上台湾岛,因餐聚、生活的需要,几位有远见的绍兴酒酿造开始到台湾生产起绍兴老酒,填补了台湾不产绍兴老酒的空的。但是质量太差,差到什么程度?据陈星先生回忆:丰子恺到台湾不久,耐不住没绍兴酒喝,便给在上海的学生胡治均写信,说他在台湾备受旧友新知的款待,一切都很好,但美中不足是此间酒味太差,难以上口。胡治均心领神会,马上在上海买了两坛绍兴花雕酒,托人随船带到台湾。这可乐坏了老师,丰子恺特别为此在台北举行了一次酒宴,使台湾的白马湖旧友和新知们大过了一回绍酒瘾。这段酒话,至今仍为台湾健在的与白马湖有渊源的人们传为佳话.

蔡元培:每饭必酒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绍兴长于绍兴,对绍兴酒可谓是耳濡目染,偏爱有加。

据他的好友回忆介绍,他虽在外地工作了数十年,但始终保持从小在家乡养成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他喜欢绍兴酒,餐餐必饮。每年他都托亲友从绍兴买上数坛酒运去,备在家中自饮或请客。除了绍兴酒,蔡元培的下酒菜也大多是绍兴特产,如干菜、霉千张等。逢年过节,他还要托亲友给他邮寄酱鸭、槽鸡、鱼干等绍兴年货。就连他平时用的酒壶也是从绍兴带去的锡制酒壶,里圆外方,中有夹层,天冷时可充灌热水温酒。

蔡元培每日饮酒,一些好友说他是每饭必酒,但他很有节制,从不喝醉。他平时自斟自饮,一般每餐以旧时四两为度,菜是普通的家常菜,细嚼慢饮,少饮常乐。1939年,刘海栗先生拜访他时,曾过问他是否每饭必酒?72岁高龄的蔡元培没有否认,他坦然地告诉刘海栗;不要紧,人到老年不免可怜自己,这点积习难以戒除了。我喝得很少,从未醉过。

蔡元培是一名大学问家,性情随和,温文尔雅。他待人接物总是谦逊和气,饮宴之时,注重饮酒礼节,不论男女老幼向他敬酒,他都要举杯回敬。一次,他的一位学生陪侍蔡元培到宁波,在象山黄公岙一史姓朋友家小住。史家招待热情周到,主人知道蔡元培好酒,除中晚餐供酒外,早餐也备有丰盛酒菜。这位学生也爱酒,但没有喝早酒的习惯,他就把酒杯倒扣在饭桌上,表示自己不喝早酒。事后蔡元培对他说,这样做不好,不合酒桌礼仪。主人倒满一杯你不喝,放在那里,人家知道你不喝早酒,不会勉强你,但倒扣杯子就显得对主人不够尊重。这为学生很受启发,以后每当别人向他敬酒时,他一定会象他老师蔡元培那样,注重礼节,并谦恭回敬。

鲁迅:把酒论世

鲁迅先生家乡在绍兴,对绍兴酒自是有特别的感情,所以鲁迅先生尽管不嗜酒,却也常常小酌,或会朋友,把酒论世;或自斟自饮,以遣心中感怀。

1910年,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学监时,课余便常至泰生酒店小饮。因为酒店临河,自备乌蓬船,船舱里养着多种鲫鱼。人在雅室开窗俯瞰,鲫、鲤、鲭诸种活鲜一目了然,点食即捕,烹煮上桌,鲜鱼美味,令人难忘。当时,鲁迅最爱吃的河鲜是清蒸鲫鱼。宴请朋友时,他总要点这道菜。当然,鲁迅先生有时也以鱼干、酱鸭、槽鸡佐酒,而且特别喜食火腿。1912年鲁迅的好友许寿裳特地托人买这酒店的鱼干、酱鸭、糟鸡等佐酒物送给他。鲁迅对此颇为感动。鲁迅有一首著名的小诗《自潮》: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诗后题有跋: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原来,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就开玩笑地对他说:这些天来,你辛苦了吧?鲁迅笑着说:昨天想到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再也寻不到几句象样的句子。达夫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去!鲁迅高兴地说:给你这么一说,我又得了两句,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鲁迅日记》10月12日记: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这条幅即为上述的《自嘲》。

鲁迅先生有许多饮酒诗、文,特别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就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阐述了酒在文人创作和心理上所起的作用,并论及了酒的功德,且时露锋芒,以古论今,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至于鲁迅的小说,十之八九分都写到酒。可以说,现在生意红火的咸亨酒店,全是因为沾了鲁迅先生大作的光。当然,咸亨酒店为鲁迅的小说提供了人物活动的重要环境,而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正是取材于他的邻居酒鬼文人孟夫子。另外。鲁迅的诸多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故乡》、《祝福》等,无不以酒写人写事,或以人以事写酒,使鲁迅的作品中时时飘出绍酒的醇香,把人带到二十年代那个特定的氛围里去时添了几许诱人的魅力。可以说,鲁迅先生没有对绍兴酒和绍兴酒俗的深刻体验,是描绘不出如此生动逼真的酒乡风情图的。

无诗酒不雅 无酒诗不神


酒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有时就同影与形一样不离。诗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渊源。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彼此依托,相互映衬。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已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史称盛世之治的隋唐,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的全盛时期。唐代诗人以其开阔的胸襟,宏伟的气魄,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创造出一种唐人特有的诗酒浪漫情调,使酒文化在这座古代诗歌的颠峰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著名的饮酒诗仙李白就是出自浪漫的唐朝!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深林之中,倾事幽酌,顾影还独尽,这时他往往乐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如要寻酒友,凡夫俗子是不得入座的。幽人,想必是一位与之气味相投,仙风道气的高士。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看,李白确实得到了陶渊明的嫡传。

《将进酒》

【唐】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宋代的苏东坡的饮酒诗中,破愁解闷之外,还增添了无限野趣与友情。苏为后世文人,开启了新一流酒风。苏东坡且知酒、酿酒,著有《东坡酒经》专书,以及咏竹叶酒、洞庭春、真一酒、蜜酒、桂酒、松花酒等诗作,都可以直视为酿酒史料,留给我们一份珍贵的酒文化遗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东坡千古名篇,望月怀人的代表作,写尽中秋情。豪放的性格,不凡的气魄,潇洒的气质都在欢饮大醉之下被写进这首词,尽显苏词的豪放洒脱,清雄旷达。

酒助诗性,诗抒真意,酒与诗相互依托,成就了中国酒文化的繁华。他们如情人一般,密不可分。借古人迷离醉眼,看世间百态,才知一醉解千愁!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