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品酒师专题。这篇关于《重生的佳美娜 带给酿酒师新挑战》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多世纪以来,佳美娜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二十多年前,也就是1994年11月24日,在智利迈坡(Maipo)有的酿酒师发现,一直被当地的人们误认为是梅洛(Merlot)的红葡萄其实就是佳美娜(Carmenere)。从此,佳美娜得到了重生,同时也给酿酒师们带来了不少挑战。

早在18世纪早期,佳美娜就广泛地种植在梅多克的葡萄园里,并与品丽珠(CabernetFranc)一起在此地声名显赫。1860年到1870年间,当根瘤蚜在整个欧洲地区疯狂蔓延时,法国人放弃了种植复杂的佳美娜葡萄。人们以为,这种葡萄品种从此永远消失了。直到20多年前,法国蒙彼利埃大学(theUniversityofMontpelier)的葡萄品种学教授让米歇尔伯瑞斯科特(Jean-MichelBoursiquot)在智利迈坡的卡门酒庄(Carmen)考察葡萄园时,发现葡萄园中种植的正是佳美娜。

当时,当地人一直误认为卡门酒庄葡萄园里种植的佳美娜是梅洛。尽管他们所认定的梅洛成熟较晚,但也只是把这看成它适应了智利的风土条件而已。让米歇尔伯瑞斯科特仔细研究了葡萄树的叶片形状后,认定这个葡萄品种根本就不是梅洛,而是一种曾生长在波尔多地区的稀有珍贵葡萄品种,它在波尔多已经销声匿迹多年。事实上,这种葡萄名为佳美娜(Carmenere),它也被称为GrosseVidure和GrandeVidure。

随即,卡门酒庄便开始实验酿造首批佳美娜葡萄酒,所酿出的佳美娜葡萄酒还摘得了当年的金奖。同样位于迈坡的圣伊内斯酒庄(SantaInes)也酿造出了品质优异的佳美娜葡萄酒,但由于没有注明酒庄里种有该葡萄品种被评委会罚款。随后的二十年内,酿酒师们开始了酿制佳美娜的征程。

事实证明,被波尔多人放弃了一个多世纪的佳美娜果然是一个令无数酿酒师费心劳神的葡萄品种。首先,除了容易落花、落果外,精力旺盛的佳美娜总是在雨水充足或充分灌溉时长出过于茂密的叶子。卡门酒庄的酿酒师塞巴斯蒂安拉贝(SebastianLabbe)表示,佳美娜一定要获得充足的阳光照耀,而过于茂密的叶子并不利于果实接触阳光。

其次,由于佳美娜单宁中的甲氧基吡嗪含量较高,初期用佳美娜酿造的葡萄酒都表现出了过浓的生青味。因此,这些散发着浓郁青椒、番茄叶和青草味道的葡萄酒并没有被人们接受,酿酒师们的精心酿造也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酿酒师们开始尝试用充分成熟的佳美娜来酿酒,并希望通过新橡木桶陈酿得到完美的口感,结果证明,他们是一错再错,因为以此酿出的酒异常沉闷无趣,而且生青味道丝毫未减。

为了恢复佳美娜的声誉,迈坡地区的葡萄酒生产商诸如卡门酒庄、干露酒厂(ConchayToro),还有空加瓜谷(ColchaguaValley)地区的蒙特斯酒厂(Montes)和席尔瓦酒庄(CasaSilva),一直在不断地改善种植技术,研究采摘的最佳时间以及最好的酿造方式,努力酿造优质的佳美娜葡萄酒。

2014年11月24日是佳美娜重生20年的纪念日,人们举办了一场庆祝会来庆祝此纪念日。如今,佳美娜在智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万公顷。此外,该品种在波尔多、意大利北部、阿根廷、加州、中国以及新西兰一些地区也有种植。智利一些很受欢迎的葡萄酒都是由佳美娜、赤霞珠和其他波尔多品种混酿而成的。如今,佳美娜已成为智利标志性的葡萄品种,采用佳美娜酿造的葡萄酒受到各地消费者的追捧。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佳美娜“小角色”华丽升级“主角”


早在18世纪早期,佳美娜就广泛地种植在梅多克的葡萄园里,并与品丽珠(CabernetFranc)一起在此地声名显赫。1860年到1870年间,当根瘤蚜在整个欧洲地区疯狂蔓延时,法国人放弃了种植复杂的佳美娜葡萄。人们以为,这种葡萄品种从此永远消失了。直到20多年前,法国蒙彼利埃大学(theUniversityofMontpelier)的葡萄品种学教授让米歇尔伯瑞斯科特(Jean-MichelBoursiquot)在智利迈坡的卡门酒庄(Carmen)考察葡萄园时,发现葡萄园中种植的正是佳美娜。

今天,佳美娜这个曾经不受重视的小角色,近年来逐渐赢得了酿酒师的青睐,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干露酒庄(ConchayToro)酿酒师伊纳修雷卡巴伦(IgnacioRecabarren)说:在葡萄根瘤蚜虫病泛滥之前,佳美娜在波尔多混酿葡萄酒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佳美娜能给葡萄酒带来独特的风味,包括黑樱桃果味、紫罗兰花香和草本植物的香气。人们只是把佳美娜当做像三明治里的果酱一样的附属品,没有人去正视它,并把它当做一种重要的葡萄品种。一些人认为,佳美娜和梅洛(Merlot)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事实上,佳美娜和梅洛完全不同,佳美娜更直接更易饮,我非常希望消费者能欣赏佳美娜。

雷卡巴伦对佳美娜有特殊的感情,他致力于酿造口味集中又充满清新风味的佳美娜葡萄酒。虽然在开始的时候这很困难,但现在智利的消费者已经逐渐开始接受佳美娜。如今,佳美娜已经超越了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成为智利非常流行的葡萄品种。

尽管如此,雷卡巴伦并不认为现在就需要把佳美娜推广成为智利的标志性葡萄品种,他说:对于智利的葡萄酒行业来说,有一个标杆,有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不认为佳美娜在智利的地位能媲美马尔贝克(Malbec)在阿根廷的地位。

比起赤霞珠,佳美娜色泽更加深厚,单宁更加柔和。但是如果种植不当,佳美娜会发展出生青味。在智利,品质优秀的佳美娜葡萄酒比赤霞珠葡萄酒更具有陈年潜力。

目前,干露酒庄旗下拥有多款佳美娜葡萄酒,例如干露侯爵佳美娜干红葡萄酒(ConchayToroMarquesdeCasaConchaCarmenere,Peumo,Chile)、干露羊驼佳美娜干红葡萄酒(VicunaCarmenere,CentralValley,Chile)等。

关于佳美娜 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原产于法国波尔多(Bordeaux)的佳美娜(Carmenere)曾被广泛地种植在梅多克(Medoc)的葡萄园里,声名显赫。用佳美娜酿造的葡萄酒通常颜色较深,带有黑色水果和胡椒香料的味道,酒体中等或饱满,具有较高的酸度和酒精度,且单宁含量高。但关于这个葡萄品种,以下几点你都知道吗?

1.梅洛(Merlot)和佳美娜颇为相似,导致人们常常对这两者感到迷惑。在智利,曾有大量的佳美娜被误认为是梅洛,但这两者实际上是不同的品种。

2.佳美娜曾被广泛种植于波尔多,是波尔多最古老的酿酒葡萄品种之一。

3.波尔多最初并非名为Bordeaux,而是被称为Biturica。历史学家们相信,Biturica也是佳美娜最初的名字。

4.佳美娜在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y)当地的名称是PredicatodiBiturica,常被用于与桑娇维塞(Sangiovese)混酿。

5.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的条件下,佳美娜是一个相当晚熟的葡萄品种。

6.佳美娜在智利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其在波尔多的表现。在智利,佳美娜的生长期更长,气候更为干燥,这使得佳美娜能够达到完美的成熟度。

7.佳美娜的外文名Carmenere与单词carmin有关,意思是深红的,取自秋季葡萄树叶掉落前颜色深红之意。

8.尽管佳美娜曾在法国波尔多声名显赫,如今人们却几乎无法在波尔多的葡萄园里找到佳美娜的踪影。但在波雅克(Pauillac),人们在木桐酒庄(ChateauMoutonRothschild)和克拉米伦酒庄(ChateauClercMilon)的葡萄园里还是可以看到极少量的佳美娜。

9.佳美娜葡萄酒风味集中,结构优良,经瓶陈会有更好的表现。

10.佳美娜葡萄酒的单宁相当甜美,这使得其在较为年轻时便适饮。

11.遗传学研究表明,佳美娜可能是梅洛的远亲。

12.在智利,佳美娜的身份被正式确认之前,这个品种被称为MerlotPeumal,指代圣地亚哥(Santiago)以南的一个山谷。

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侍酒师有啥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


酒评网原创文/酒评君主编资深酒评人

不少酒友对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侍酒师等概念区分不是很清楚,以为酿酒师一定会调酒,而会调酒就一定会品酒;既然会品酒,那么做一个侍酒师一定没有问题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这种想当然的想法还是有点图样图森破了。今天酒评君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四种身份的区别。

酿酒师,顾名思义就是从事酿酒工作的人员

酿酒师,顾名思义就是从事酿酒工作的人员,这首先是一个工种。无论是白酒、葡萄酒抑或是其他酒种,酿酒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原料选择到原料处理,从酿酒设备到酿酒环境,再到酿酒工艺的各个流程和工艺参数的控制,需要的不仅仅是酿酒工人的个人经验,更需要经过长期学习形成的技术素养。因此,酿酒不仅仅是一个工种,更是一种像会计、法律一样的学科学历。

在国内公办高校中的轻工、农业院校大部分设置了食品加工专业,其中十几所高校单独设置了酿酒专业。江南大学(前身是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前身是天津轻工业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前身是山东轻工业学院)的相关院校,几乎成为整个中国酿酒行业培养高工、总工的摇篮。国际上对经过专业学习、从事酿酒生产、具有较高酿酒技术的人,行业协会会授予酿酒师的称号。

酒评君拍摄于沈酒酒庄:一线酿酒工人

酒评君拍摄于刘伶醉酒厂:一线酿酒工人

由于酿酒师处于酒类生产链条的最顶端,而酒类产品严格来说是农产品深加工的产物,因此酿酒师对酿酒原料的品质甚至是种植过程都要有所了解,葡萄酒的酿酒师尤其如此。

调酒师的工作,是酿酒师工作的延续

而调酒师的工作,是酿酒师工作的延续。关注酒评网的酒友们都知道,无论白酒、葡萄酒还是其他酒种,在经过酿造、蒸馏(或者压榨)、存储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勾兑,或者叫做勾调。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被成为调酒师。

调酒师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职业。作为一名调酒师,要掌握各种酒的产地、制作工艺、物理特点和口感特性等,并能够鉴定出酒的质量、年份,然后根据这些特性进行勾调,使酒体趋于完美。

事实上,作为一名优秀的调酒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天赋,更加需要艺术天赋。他们不仅仅需要针对某些酒体进行缺陷弥补、优势增强,还要创造性的设计出更加具有风格特点、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就像一名音乐家,不仅需要熟练地演奏各种乐器,还要创造性的谱写出独具魅力的音乐作品。

吴晓萍老师在调酒(资料图)

国内泰斗级调酒大师的名单足可以拉出长长的一串儿:周恒刚、秦含章、季克良、赖高淮、沈怡芳、曾祖训、沈才洪、张宿义、赖登燡、吴晓萍他们为我们创造了太多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比如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酒鬼酒

在国外,调酒师更多的被理解为在酒吧、星级酒店、私人会所、或餐厅配制酒水,并让客人领略酒的文化和风情的从业人员。尽管角色、定位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对不同酒体调配,创造出更好的酒类产品。

品酒师是酒体质量的把关者和评判者

如果说调酒师是酒体风格的设计者,那么品酒师则是酒体质量的把关者。在酒厂,品酒师一般是指应用感官品评技术,对酒体质量进行评价,并指导酿酒工艺、贮存和勾调的人员。严格来说,品酒师同样是酒类生产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据了解,茅台酒厂就有两组由11个成员组成的品酒师团队,主要负责产品出厂前最后一道酒体稳定性检测和质量把关。据说,市面上的茅台酒,如果通过外包装不能确定真假的话,这些品酒师还负责从感官上对酒体进行检测并作出最终的评判。

品酒师

品酒师

品酒师除了是酒类生产的重要一环之外,还是品鉴、评价、鉴定酒类产品的标尺。在国外,知名酒评家对葡萄酒做出的评价和给出的分数,往往左右了这款产品甚至这个品牌在市场上的价格表现。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调酒师或者酿酒师是弹出高山流水的俞伯牙,那么品酒师则是知音钟子期。

侍酒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酒类消费层面

不同于酿酒师、调酒师和品酒师对于酒类生产的重要意义,侍酒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酒类消费层面。在国外,一位好的侍酒师不仅要具备专业酒水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懂得设计葡萄酒配菜、具有葡萄酒的鉴赏能力、有深厚的葡萄酒品评基础、熟悉酒品采购要求以及善于对酒窖进行管理。侍酒师要有基本的美学修养,有敏感的时尚感知,有高尚的品位,才能有好的鉴赏力,才能真的懂酒。通俗点讲,侍酒师就是帮助消费者如何更好的享受美酒。

侍酒师(资料图)

在国内,白酒侍酒师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还比较少,但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可以预见白酒侍酒师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边。

需要强调的是,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和侍酒师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结构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有交集、相辅相成的。如果调酒师对酿酒流程不了解,那么是没办法深刻理解不同酒体的风格特征的,也没办法发现酒体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而侍酒师如果不懂品酒,那么就无法给顾客合理的选酒建议,自然也没办法进行餐酒搭配了。所以,功夫在诗外,作为大师,完善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操作实践缺一不可。

好了,品酒香、知酒事、交酒友,关于酿酒师、调酒师、品酒师、侍酒师的概念区分,酒评君就先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在文末作出评论和补充,我们下期见。

葡萄丰收时节 跟着酿酒师去采收



10月19日电对于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来说,2015年是酒庄自开业以来迎来的最好的一个年份!让我们跟着首席酿酒师罗斯摩塞尔先生去采收,看看好酒是怎样酿成的!

临近葡萄采收时节,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的首席酿酒师罗斯摩塞尔,每天都要对葡萄样本的糖度和酸度进行检测,以便确定采收时机。如果糖度除以酸度所得数值为3055,即是最佳成熟度,意味着最佳采收时机到了!

虽然有现代化的糖度折光仪可以检测葡萄的糖度,但摩塞尔还是要亲口品尝一下,才会作出判断,他信奉爷爷传授给他的经验,认为感觉很重要。摩塞尔的爷爷是被誉为奥地利现代葡萄种植之父,是LorenzMoserHocherziehung棚架系统的发明者,他的专著《葡萄种植》迄今已被译为17种语言出版。

采收宜在晴天进行,并且要等阳光把早晨的露水收尽再动手!如果头一天下过雨,第二天虽然是晴天,也不能急于采收。

看看这几串赤霞珠多么完美!葡萄皮表面这层白色的蜡质果粉,可保护葡萄内部不受侵染,同时也是酵母等微生物依附的温床。酵母在发酵过程中负责把葡萄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平均而言,酿造一瓶葡萄酒大约需要5-6串葡萄。

使用这种筐装载葡萄的好处是:1、内部表面光滑,可确保伤不着葡萄;2、网孔有利于葡萄通风透气;3、容量可确保底层葡萄不承受太重的压力;4、箱式造型方便装运时码垛,箱体有利于保护葡萄在运送过程中免受外力碰撞和挤压。

葡萄运送到酒庄,首先要经过分拣台,手工挑出未成熟或腐烂的葡萄,以及可能夹带的葡萄叶和小虫子,才能传送到破皮去梗机。另外,摩塞尔强调指出:当天运到酒庄的葡萄,必须在当天加工完毕,不能过夜。

破皮去梗机的破碎辊为无毒高弹性橡胶制造,可避免压破果核、碾碎果梗。

酿造红酒在完成破皮去梗工序之后,即转入不锈钢发酵罐开始浸皮与发酵。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会把葡萄皮渣顶到葡萄汁上面,这就需要每天定时进行循环淋皮,以期充分浸提葡萄皮的颜色、单宁和风味物质。主发酵完成之后,立即进行皮渣分离,对固体部分进行压榨取汁。

新酿的颜色很美,果味很浓,口感略带一丝青春期的青涩,架构和质地已然是天生的美人胚子!

完成发酵的新酿将会转入橡木桶进行陈酿,摩塞尔自信地说:经过一年以上的橡木桶陈酿,你再来品尝,一定会有更大惊喜!


勃艮第阿里高特:酿酒师的情怀之选?


虽然阿里高特是勃艮第第二大重要的白葡萄品种,但人们谈起勃艮第的显赫声名时却鲜少提及阿里高特,似乎忘记了这个品种曾经也和霞多丽一起在勃艮第风土最好的山丘上比肩。

白葡萄品种阿里高特(Aligote)在法国的种植面积约有2,000公顷,其中1,800公顷种植于勃艮第(Burgundy),北至夏布利(Chablis)南到马贡(Maconnais)都分布着它的踪迹。

勃艮第最早关于阿里高特的种植记录是17世纪。DNA研究显示它是白高维斯(GouaisBlanc)和黑皮诺(PinotNoir)杂交的结果,与霞多丽(Chardonnay)同出一源。这个白葡萄品种曾一度和霞多丽一起种植于勃艮第风土最好的山丘上,比如科尔登-查理曼园(Corton-Charlemagne)和蒙哈榭园(Montrachet),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喜欢将阿里高特和霞多丽作对比。在卓越风土上精心培养出来的阿里高特甚至能酿造出比霞多丽更宏大、更丰富的葡萄酒。

经典的勃艮第阿里高特呈现淡金黄色色泽,开瓶后缓缓散发出一系列白色水果、白色花朵、桃子、柠檬、椴树、合欢花、榛子、青苹果甚至是柑橘类水果的香气,入口非常清新,带有一丝咸鲜风味和果味,酸度佳,余味长。年轻的阿里高特美味清新,表现出更多植物的气息,陈年之后更具魅力,风土所赋予的特征也会渐渐展露出来。

在配餐方面,阿里高特可以说是多面手。这类葡萄酒可以作为餐前的开胃酒,也能够作为河岸野餐烤肉、炉边聚餐时的配酒。阿里高特葡萄酒与新鲜鲈鱼、贝类和牡蛎等海鲜是非常理想的搭配,这些海鲜能够很好地提高酒款的咸鲜风味,酒款也可以为海鲜增添微妙的风味,尤其是一款稍微陈年过的阿里高特。当然,烤家禽、烤猪肉和奶酪等菜肴与阿里高特搭配也能相映成趣。

那么如此独特的品种为何如今只是鲜为人知的配角呢?19世纪后半叶之前,阿里高特还是勃艮第的宠儿,在勃艮第风土卓越的地方一排排阿里高特与霞多丽比肩生长。19世纪60年代,根瘤蚜虫席卷勃艮第,包括阿里高特在内的葡萄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葡萄园里逾半数的葡萄藤被连根拔出。

很多人认为阿里高特需要栽培15年之后才能酿造出卓越的葡萄酒,而且花期和成熟期都较早,容易受到春季霜冻和霜霉病的侵扰,成熟期却较晚,面临雨水的威胁,所以要培育出精致的阿里高特需要人们耐心地照料和细心关注。或许黑皮诺已经分去了勃艮第人极大的精力,人们无力再去为另一个白葡萄品种而伤神,所以根瘤蚜虫灾害之后,酒农们重新种植葡萄藤时便摒弃阿里高特并纷纷以更易打理的霞多丽取而代之。

被人们渐渐忽略的阿里高特退居勃艮第主流市场。1937年,随着勃艮第各产区逐渐获得法定产区AOC的认证,阿里高特也获得了它的首个认证,但人们只能在阿里高特酿造的勃艮第葡萄酒上标注大区级(Regionale)葡萄酒或者勃艮第阿里高特(BourgongneAligote)。所幸,阿里高特毕竟在勃艮第这片复杂的土地上辉煌过,多少有些拥有与众不同的优越性,一些有情怀的酿酒师们自然放不下这个品种。

1997年,在罗曼尼康帝酒庄(DomainedelaRomanee-Conti)的联合掌门人奥贝尔德维兰(AubertdeVillaine)和妻子帕梅拉(Pamela)的努力下,夏隆内丘(CoteChalonnaise)的布哲宏村(Bouzeron)的葡萄酒获得了AOC的认证。在勃艮第44个法定产酒村中,这是唯一一个以阿里高特作为法定品种的产区。德维兰觉得与阿里高特尤为亲近,也认为只有阿里高特与布哲宏村的风土最契合,他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阿里高特品种保护园。

德维兰家族酒庄(APdeVillaine)当前的庄主、德维兰先生的外甥皮埃尔德波诺瓦(PierredeBenoist)对于阿里高特也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他认为:阿里高特比霞多丽更能展现由海洋化石演化而成的勃艮第土壤所赋予的矿物质特征。浪漫于酿酒而言几乎是不存在的,但种植阿里高特是一件充满激情和浪漫的事情。勒弗莱酒庄(DomaineLeflaive)的前酿酒师、生物动力法倡导者皮埃尔莫雷(PierreMorey)便酿造着整个勃艮第最为出色的阿里高特之一,他同样相当坚定地认为阿里高特是最能够表现勃艮第风土赋予的矿物质风味的品种了。

过去五年以来,勃艮第阿里高特因其活力十足、清新爽口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葡萄酒爱好者赏识,其名气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人们渐渐地想起了这个被遗忘的品种,或许未来它能重新与霞多丽并肩在勃艮第的山丘上呢。

橡木桶带给葡萄酒的影响


从古罗马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用橡木桶来储存葡萄酒了。很多优质葡萄酒都经过了橡木桶陈酿过程,这样可以给葡萄酒增加香料香和其他的元素,从而赢得品酒师和消费者的青睐。不过,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适合用橡木桶来陈酿的,而且经过橡木桶陈酿的葡萄酒不一定就是好酒。下面我们来看看,橡木桶陈酿对葡萄酒有哪些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橡木桶可以赋予葡萄酒更多的香气。

大多数橡木桶的容量都是59加仑(约225升)左右。新橡木桶,尤其是那些受到盛赞的法国和美国橡木桶,可以与葡萄酒进行亲密的互动,让葡萄酒发展出额外的香气和风味,如烤面包、巧克力、甜香料、茶和香草等。红葡萄酒经过橡木桶陈酿之后,一般会变得更为复杂精细;部分白葡萄酒也可以使用橡木桶来陈酿,以获得黄油和香草的芬芳。除了法国和美国橡木桶之外,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的橡木桶也颇受欢迎。

2、橡木桶可以提高葡萄酒的陈年潜力。

橡木桶的木板上是有孔隙的,可以允许氧气穿透。葡萄酒储存在橡木桶之后(一般是1-2年),就可以慢慢地进行氧化,让葡萄酒的结构发展得更为完善,防止过早氧化,过早衰老。另外,葡萄酒在橡木桶储藏过程中,橡木中的单宁会慢慢地渗透到葡萄酒当中,坚固了葡萄酒的骨架,使得葡萄酒拥有更出色的陈年潜力。

二、负面影响

1、盲目使用橡木桶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过犹不及这句话对橡木桶陈酿依然适用。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适合使用橡木桶来进行陈酿的,比如雷司令(Riesling),它的酒体比较精致,如果放到新橡木桶里陈酿,它的香气和风味都会被浓郁的橡木味掩盖住,可谓得不偿失。酒体比较丰满、香气比较充沛的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酒可以使用橡木桶来陈酿。不过,不管是哪种葡萄酒,在进行橡木桶陈酿时,如果不注意,都有可能会过度陈酿,使得最终得到的葡萄酒闻起来都是橡木和烤面包的香气,其本色的果香和花香反而都闻不到了。

2、橡木桶越贵,使用橡木桶进行陈酿的葡萄酒就越贵。

新的法国橡木桶和美国橡木桶价格比较高,一个可能就要数百美元,这会直接提高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每瓶葡萄酒的销售价格升高。

最后,橡木桶陈酿到底是好是坏呢?答案因酒而异。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顶级红葡萄酒都经过了橡木桶陈酿。橡木桶陈酿对葡萄酒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酿酒的时候,要谨慎选择是否使用橡木桶;如果使用橡木桶,用哪种类型最合适,选美国的还是法国的,选新的还是旧的?这些问题,都需要酿酒师认真考虑。

佳美葡萄:逆境中的美丽“花朵”


佳美(Gamay)葡萄是一种勇敢的葡萄品种。1349年,正当法国遭受黑死病(BlackDeath)侵袭的时候,曾有多少年轻力壮的劳动者纷纷倒下,有多少葡萄园几乎一度荒废,就连葡萄园密布的勃艮第(Burgundy)也出现近15年之久无葡萄收成的窘况。

但佳美葡萄无惧病害的肆虐与猖獗,在勃艮第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执着而顽强地生长着,在那里发芽、开花、结果,甚至还为世人奉上了珍馐佳酿博若莱新酒(BeaujolaisNouveau),今天风靡全球的薄若莱新酒,正是由100%的佳美葡萄酿造而成的。

如果说佳美葡萄成就了博若莱新酒,那么谁成就了与众不同的佳美葡萄呢?如果说有,那勃艮第公爵菲利普(DukeofBurgundyPhilippetheBold)肯定是首当其冲的第一人。当年,佳美葡萄坚强地熬过了勃艮第葡萄园最艰难的时期,但是,这并没有换来当地人们对它的改观,人们仍一如既往地认为佳美属于劣等葡萄,黑皮诺(PinotNoir)才是真正的典雅高贵。

于是,在1395年黑死病瘟疫过后,勃艮第公爵菲利普颁布禁令,将勃艮第大部分佳美葡萄树连根拔起,全面铲除,只允许在勃艮第南部土壤最贫瘠的博若莱(Beaujolais)种植佳美葡萄。俗语云: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世事难料,勃艮第公爵菲利普颁布禁令的举措,竟阴差阳错地将佳美葡萄送到了它的成长天堂博若莱。

到了博若莱后,佳美葡萄遇上了最佳的成长环境,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迷人风姿。佳美葡萄的法文名称是GamayNoiraJusBlanc,意思是说这个葡萄品种为黑皮白汁。该品种在碱性土壤中表现平凡,但是如果遇到土层浅薄、底层为石灰石、花岗岩和片岩的土壤则会大放异彩。博若莱的土壤表层为沙质黏土,底层则恰好为花岗岩,正是这种土壤,让在其他地方平淡无奇的佳美葡萄,一下子绽放出了从未有过的迷人魅力和无限的生命力。这里的佳美葡萄酿成的葡萄酒清新自然,欢快活泼,果味十足,淡雅柔顺。而在其他地方生长的佳美葡萄酿成的葡萄酒通常果味不足,酸度过高,口感生涩。

佳美葡萄凭借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之后,它的脚迹不再仅局限在勃艮第的博若莱,目前已经遍布在法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其中以法国为主,除了博若莱外,还集中在勃艮第、安茹(Anjou)和都兰(Touraine)等地。虽然佳美葡萄如今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种植,但最出名的依然还是博若莱出产的佳美葡萄酒。博若莱产区10个特级村(CruBeaujolais)因所产佳美葡萄品质优异,可以酿造出更加高级的适合陈年的红葡萄酒,所以不出产新酒。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佳美葡萄酒,总体的特点都是酒体轻薄,果味突出,用温文尔雅来形容就恰如其分了。

采用佳美葡萄酿造的葡萄酒,酒液一般都呈现出迷人的紫罗兰色或是紫粉色,单宁含量极低,果香异常浓郁,清新自然,适宜及早饮用,尤其是使用二氧化碳浸泡发酵法酿造的博若莱新酒更具有突出的果香,还常常带有香蕉、草莓、樱桃和梨子糖的香味。所采用的二氧化碳浸泡发酵法,最大特色就是在浸泡过程中提取出所需的物质,如色素、芳香物质等,同时尽量减少酒中单宁的含量。酿酒师们首先会将没有压破的整串葡萄放入桶内,注入二氧化碳,让葡萄在皮内进行发酵。皮内发酵产生的酒精可以萃取聚集于果皮内壁浅层的色素及一些芳香物质,分解于汁液内,这样得到的葡萄酒更具果香,兼之佳美葡萄本身果香浓郁的品种特性,果香自然也就成了博若莱新酒的最大特色。

佳美葡萄酿造的葡萄酒最佳饮用温度为12℃-15℃,这样可以更加完整地保持酒中的香气和风味。它非常适合与鸡肉、腊肠、和小牛肉等肉类搭配,或者与轻淡型的中国式经典菜肴,如口水鸡、干煸四季豆、卤水拼盘、红烧鱼等搭配。

由100%佳美葡萄酿造的博若莱新酒年产量几乎占整个博若莱葡萄酒产量的一半,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现在,提起博若莱,必然会提到博若莱新酒,也必然会提到佳美葡萄。佳美葡萄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孕育它的故乡博若莱,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能将曾经被贬出勃艮第的佳美葡萄摇身一变,名扬天下?能让博若莱新酒,让那里的佳美葡萄酒走出法国,走向世界。

“另类酒”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酒市低迷的当下,一家生产预调鸡尾酒的名为巴克斯酒业的企业却以55亿估值获得定向增购,而据称该酒业资产不过数亿,其溢价率之高,令无数在低迷酒市中苦苦徘徊的酒厂无法不羡慕、嫉妒、恨。

这样一桩酒界奇案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广大酒厂对于预调酒市场的浓厚兴趣,其中还有不少是财力雄厚的白酒大鳄。据称,古井集团、水井坊集团都预借此发力投资各自的预调酒行业,分得预调酒市场的一杯羹。

另类酒在中国的岁月痕迹

作为收藏了万种中华美酒的老酒痴,在看到这类新闻后,笔者感触颇深。有关鸡尾酒的来历虽莫衷一是,但作为很多人认同的能代表西方文化的一种酒鸡尾酒是当之无愧的。它具有斑斓色彩、有个性、可创新、具备多元融合的特点,如今在全球化的世界已广为接受。

曾在与酒界朋友交谈畅聊中,友人使用另类酒来形容诸如鸡尾酒、苏打酒这一类型酒。笔者想,这另类二字,无非指的是它与传统酒类不同流合污,它们有着不同的基因,与众不同,时尚另类。而这种类型的酒之所以越来越容易为广大年轻人群所接收,除了售价便宜、酒色丰富、酒度偏低、果味口感之外,还有着深层次文化因素。

当然,这并非本文的重点所在,因此便不展开来谈。本文中笔者想以一个酒藏家的视角,来看待这些被国人称作另类酒的洋酒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的岁月痕迹,而这样的一段历史,又能给我们后人带来怎样的启示。

在笔者拙作中曾专辟篇章,讲述国产洋酒的历史点滴。从清代开始,诸如白兰地、鸡尾酒等洋酒在中国便已落户生根,民国时期更是风靡中华。不仅如此,这些本土产的洋酒种类还曾在世界酒坛上发出过自己的声音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当时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的可雅白兰地便一举获得金质奖章。解放后,尽管百废待兴,但国产洋酒生产的脚步却并未停滞。

笔者收藏的一本1955年由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出版的《国产名酒介绍》中,将白兰地作为中国名酒进行详实介绍:白兰地酒是用葡萄酒的蒸馏酒和葡萄皮的蒸馏酒配合而成味甜而带有清香,其醇美的气味来自酒中的各种副成分这种将国产洋酒纳入国产名酒的做法,一直得以延续,直到上世纪后期,张裕的白兰地(后更名为金奖白兰地)仍在国家评酒会中斩获殊荣,历次获得中国名酒的称号。

白兰地是如此,鸡尾酒更是如此。世人皆以为鸡尾酒进入中国不过短短十余年时间,但事实上,历史告诉我们,曾经的中国人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时尚、浪漫。笔者曾机缘巧合获得一套故乡产的松、竹、梅鸡尾酒,该酒为上世纪70年代产。在酒外包装盒上赫然标注:可直接饮用,可以矿泉水或苏打水冲淡饮用,可三种之二混合饮用,亦可三者调和饮用。

如此浪漫的调酒方式、时尚的饮用观念,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风靡,怎不叫人叹为观止,感慨岁月?而如今,这些洋酒重新融入国人生活,这于笔者而言,绝不是新鲜事,而是地地道道的回归。

新工艺白酒逐步走向末路

我们不难想见,百年前的中国对于舶来品的接受丝毫不亚于现在的中国。更有甚者,当时的酿酒者还勇于创新,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备中国特色的洋酒张裕味美思与国外味美思相比,有着中国特色的酒香和药香,不可不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烟台的苹果味美思则因地制宜,取材中国知名的烟台苹果;青岛葡萄酒厂上世纪50年代的樱桃白兰地、北京东郊酒厂生产的人参白兰地、甚至长春果露酒厂曾经生产的蜂王浆白兰地,都是具备中国特色的改良洋酒。

不仅如此,中国近代史上酒种的多样性同样令我们汗颜。且看笔者藏品中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酒民国的高粱烧、解放初的玫瑰茵陈、上世纪70年代羊羔美酒、虎骨酒、上世纪80年代的绿豆小曲、碧绿青。它们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原本就是重要的酒种,它们的存在向我们证明,中国白酒从来不是一家独大,而中国的酒文化亦远非只循白酒一家之言。

在笔者的收藏体系中,民国酒文化藏品占据了一定比例,这些酒品种各异、色彩纷呈,酒名各有千秋:白玫瑰露酒、红玫瑰露酒、佛手露酒、滴花高粱酒、虎骨木瓜酒、史国公药酒、清凉薄荷酒,光听酒名,便会对那个时代的特色美酒产生无限的遐想。遗憾的是,这些传统酒种如今要么消失殆尽,要么沦为中国白酒、外国洋酒的附庸,要么成为一个个冰冷的文字,永远地停留在了一些枯燥无味的书本里。

在如今人们言必谈波尔多、勃艮第的崇洋时代,这样质朴传统的中国特色,几人得见?

如今的酒厂,要么苦苦寻找文化传承以博噱头,要么盲目跟风追潮期待在酒类市场分一杯羹。

去年笔者在《华夏酒报》发表《娃哈哈,你能走多远》一文中,便寄欲通过历史的教训告劝娃哈哈:将巨大投资投入到业已成熟的酱香型白酒,想把一个地方土特产变成工业产品,将饮料思维带入酒业生产,这不仅脱离市场,而且有悖历史经验。中国的酒,本就应该像中国的特色美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美食,长沙有臭豆腐、四川有担担面、陕西有羊肉泡馍、老北京有驴打滚,每个地方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美酒,丰富多彩,且不同的美食适应不同性别、各种年龄结构的不同人群。

作为一个触摸到中国酒文化多元脉搏的酒类收藏者,笔者站在历史的角度想提出自己的愚见与预见:中国白酒一家独大的历史将因政府引导消费的结束而全面逐步地改写,而中国酒业未来的发展必然回归历史的正道,这也符合世界酒发展的轨迹。中国酒行业几十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将逐步瓦解,全面回归到传统、生态、自然、特色方面,新工艺白酒将逐步走向末路。

彼时,中国的酒将如民国时期的中国酒业一般,它们色彩斑斓、酒种丰富、多元特色,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酒文化也将得到真正的传承。在笔者看来,只有把握中国酒业必然的发展方向,才能为酒企发展定好实质的目标。

笔者常说,老酒收藏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事实上,这种回归的力量不仅存在于老酒收藏中,它在我们的生活体验中不断被应验,鸡尾酒的回归绝不是偶然,而中国的酒业也终将回归到多元、多样化的格局。

让我们拭目以待。

酿酒师揭密中国人为何爱喝葡萄酒


在中国,白酒已经不再是一统天下的格局。葡萄酒越来越多的被人所熟知并经常饮用,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着中国消费者饮用葡萄酒?最近,三位中国酿酒师向CNN记者克里斯蒂斯托特(KristieLuStout)分享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红樽坊葡萄酒经销公司(RubyRedFineWinefounder)的创始人周巳晨(SimonZhou)认为,对中国人来说,和谁一起喝酒是非常重要的。很少有人会独自饮酒,更多的人是和朋友,或者在聚会上和一群人一起喝酒。实际上,美国人在用餐时与自己的配偶一起喝点儿酒的做法,在中国是非常奇怪的。通常,中国人不会自斟自饮,也很少和另一半喝几杯,这也有可能是一人特别喜爱喝酒,而另外一个人滴酒不沾。葡萄酒爱好者们往往聚在一起,共同享受饮酒的乐趣。在中国,志趣相投的人往往会在一起喝酒,这样,人们会结交各种各类的人,这是管理人脉的一种方式。

怡园酒庄(GraceVineyards)的董事长陈芳(JudyChan)发现,在她最先接触的一些消费者中,很多人将葡萄酒视作一种潮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中国,饮用葡萄酒往往是为了向人们表明,自己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另外,关于中国人将各种价格不菲的葡萄酒混到可乐中喝这一让斯托特难以理解的现象,他就请教了周巳晨和陈芳。

听到这个问题后,三位中国酿酒师都笑了。因为,在接触葡萄酒行业以来,他们从来没见过有人将葡萄酒与可乐混着喝。龙凤美酒顾问(DragonPhoenixWineConsulting)的创立者之一赵凤仪(FongyeeWalker)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肯定存在一定的诱因。因为这种事情的确发生过。如果是20年前,她也可能会把葡萄酒和可乐混着喝。因为当时,很多进口葡萄酒的单宁比较粗糙,口感并不是非常好。而现在,进口葡萄酒的品质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现在在中国,她也从未见到有人把葡萄酒和可乐混着喝。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