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酒藏的梅酒专题。这篇关于《揭穿“酒腿”的谎言》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酒腿,又称酒泪、挂杯。斟好酒后,轻轻摇晃,让酒液在杯壁上均匀的转圈,停止摇晃时,酒液便会形成一条条液柱,缓缓地向下流动,细细的、长长的,人们将它形容为酒腿,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现在,葡萄酒行业内有很多人都喜欢将酒腿与葡萄酒的酒体、风格、品质联系在一起。在他们看来,酒腿越多、越密、越粗、越长、越持久,就代表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酒精、甘油或是糖分。

有一位西班牙里奥哈酒庄的庄主曾说,葡萄酒实际上有两条腿,一条腿是指甘油,它可以支撑葡萄酒的酒体;而另一条腿则是酒精。其实,他的话并非完全正确。

虽然我也很想天真的相信酒腿可以代表葡萄酒的酒体和质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酒腿的存在是由于葡萄酒中存在着大量的酒精,而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更快,所以酒精会聚集到酒液上方。当酒液由于重力作用而开始向下流动时,酒精便会短暂地停留在杯壁上,也就形成了人们所说的酒腿现象。其实,酒腿的各种表现与表面张力有关,所以酒杯所用材质、清洗方式、杯面是否清洁等,都会影响到酒腿的具体表现。

酒腿,实际上只能作为一个衡量葡萄酒酒精含量的指标,尚不足以用来衡量葡萄酒的酒体、甜度及口感,更不能用来衡量葡萄酒的品质。WwW.JiUkU365.coM

如果下次还有人要告诉你某款酒的酒腿表现得如何如何好,你听后大可一笑置之,不予理会。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腊鸭腿菰米煲仔饭


煲仔饭也称瓦煲饭,瓦煲除了指一种盛器,还指一种烹饪方法,就是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盖,把米饭煲至七成熟时加入配料,再转用慢火煲熟。煲仔饭是广东的传统美食。广式煲仔饭的风味多达20余种,如腊味、冬菇滑鸡、豆豉排骨、猪肝、烧鸭、白切鸡等。下面小编教大家来做腊鸭腿菰米煲仔饭。

食材:

菰米30克大米100克腊鸭腿1只红萝卜30克青笋20克葱姜20克

做法:

1.30克菰米已经提前一晚浸泡好的,大米100克可不用事先浸泡,把它们洗净。

2.放入砂锅内,滴上几滴食用油。

3.加入多一些的清水,盖好盖子,开中火煲饭。

4.趁着煲饭的空档,把其他配料都处理好。

5.当砂锅内的饭已经开始收干时,把斩好的腊鸭腿放入。

6.盖好盖子,转最小火,慢慢地转动锅子,让它四周都同时受热,并且底部形成饭焦。

7.接着把红萝卜丝与青笋丝焯熟,再准备一份酱汁(这份酱汁的做法:把姜蒜用油煸香,接着蘸入生抽,放蚝油,少许糖,适量清水,烧滚即可)当然,如果不想这么麻烦做酱汁的话,那就直接用蒸鱼豉油或是生抽都可以的。

8.看看饭和腊鸭腿都已成熟,就可以把其他菜码上去,上桌享用了!

酒腿与葡萄酒的品质有何关系


什么是酒腿呢?酒腿是指当你适当摇晃或者倾斜了杯子之后,酒液顺着杯壁流下形成的一道道水印。酒腿也被称为酒泪,这个名字似乎更贴切,因为关于酒腿或者酒泪的一大堆胡言乱语足以让一个真正的葡萄酒爱好者泪流满面了。葡萄酒的酒腿能否作为判断酒的品质的关键?有的人认为酒腿说明不了任何问题。那么到底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解释酒腿与葡萄酒品质的关系问题。

酒腿只是表明这款酒的酒精度比较高。酒精度越高,酒腿越明显,尤其是12度以上的葡萄酒。但是想要通过酒腿来判断酒精度就有点撞运气的意味了,因为酒腿的明显程度跟酒杯所用材质、清洗方式、杯面是否清洁等都有关系。

因此,如果你对于一款高品质葡萄酒的判断标准是它的酒精度,那么酒腿可以作为你的一个判断指标。但葡萄酒品质是香气、酒体和结构各方面综合的体现,只观察酒腿是不能判断一款酒的品质的。

有关葡萄酒的6大谎言


热映葡萄酒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曾极力地颂扬黑皮诺葡萄酒(PinotNoir)的美味,然而当你回头去喝一些梅洛葡萄酒(Merlot)时,你也会发现梅洛也丝毫不亚于黑皮诺。同理,大多数酒迷都怀抱ABC迷思AnythingButChardonnay,即除了霞多丽,什么都可以的偏激想法,然而,人们讨论最多的却是蒙哈榭(Montrachet)。蒙哈榭以出产充满黄油味的风味浓郁型霞多丽著称,不过人们似乎很偏爱着这个拗口的名字。为了阻止这样的错误认识继续遮蔽人们的眼睛,本文就为您揭开葡萄酒界甚为流行的6大谎言。

谎言一:白葡萄酒只适合女性饮用

谎言:这个谎言可能是这样流传开来的丈夫要了一杯白诗南葡萄酒(CheninBlanc),而妻子居然笑的前俯后仰,于是丈夫觉得很失面子就再也不喝白葡萄酒了。这就跟男人不穿粉红T-Shirt道理一样。

真相:事实上,白葡萄酒也可以非常优雅精细和复杂。只要避免一些甜白葡萄酒,白葡萄酒也同样可以清新可口,比如奥地利的绿维特利纳(GrunerVeltliner)、希腊的阿斯提可(Assyrtuko)、意大利的维蒙蒂诺(Vermentino)以及长相思(SauvignonBlanc)等等。

谎言二:高酒精是恶魔

谎言:一些人对高酒精度葡萄酒谈虎色变,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酿酒师故意采用过熟的葡萄,因而葡萄的含糖量上升以至于发酵成的酒精也越多,最终达到17%ABV左右。而对于葡萄酒来说,15%-17%ABV的酒精含量已是超高型了。

真相:高酒精是恶魔的这一看法不仅对葡萄酒产区不公平,对某些葡萄品种也是不公正的。一些葡萄品种比如仙粉黛(Zinfandel)本身就是富含糖分的葡萄,因此用其酿造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很容易就达到16%ABV以上。而对于象西班牙、南意大利、加州、澳大利亚以及阿根廷部分地区等这样阳光充沛的产区来说,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是习以为常。而酿酒师们也可以通过控制发酵过程或采用提前采收葡萄的方式来让这些本该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加的美味可口。

谎言三:90分酒比89分酒更好

谎言:《葡萄酒观察家》(WineSpectator)、《葡萄酒爱好者》(WineEnthusiast)、《葡萄酒倡导者》(WineAdvocate)、PinotReport、JamesSuckling、InternationalWineCellar、Vinous、BeverageTastingInstitute、ConnoisseursGuidetoWine以及一些博客都有各自的评分体系,他们的首要目地当然是卖酒。

真相:一些研究表明葡萄酒根本就不能用准确的分数来衡量。比如一款酒今天的评分可能是90分,那么明天它的分数可能就只有89分或88分了,这也就是说葡萄酒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你不能完全用准确的分数来进行衡量。因此千万不要让这些分数左右你的选择。

谎言四:陈年酒比年轻酒更好

谎言:一个私人酒窖的管理者曾经这样说道:当看着客户酒窖中存放着堆积成山的勃艮第白葡萄酒时,他感到异常沮丧。事实上,没有什么比看着这些窖藏的佳酿白白地错过其最佳适饮期而更加令人心痛了。

真相:今天的大多数葡萄酒都是适合年轻时饮用的,而现在市面上的葡萄酒也大致可分为两种:适合陈年型和适合即饮型。而那些适合陈年的葡萄酒往往含有高单宁和高酸,只有陈年方见其伟大。

谎言五:旧世界新世界

谎言:自从酿酒葡萄品质从高加索地区传入欧洲后,其身影现以遍布世界各地,也因此世界分成了旧世界和新世界,也就是传统葡萄酒生产国与新兴葡萄酒生产国之分。

真相:在过去的60年间,葡萄酒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和澳大利亚不再是葡萄酒世界里的小玩伴,而中国、英国、加拿大、泰国、俄罗斯以及印度也都在大量出产葡萄酒。新旧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而且其葡萄酒风格也由于酿造技艺的不断提升而变得越来越难以区分。

谎言六:酒杯越大越好

谎言:酒杯中的葡萄酒需要一定的空间来散发出它的香气,因此,酒杯越大越好。

真相:尽管酒杯制作商们会极力地告诉你酒杯在葡萄酒品鉴中的重要性,但这并不代表着酒杯越大越好。大的酒杯固然对醒酒有利,但这也可能给葡萄酒带来过度氧化或者香气无法从杯中冒出的风险。

关于葡萄酒的6大谎言


热映葡萄酒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曾极力地颂扬黑皮诺葡萄酒(PinotNoir)的美味,然而当你回头去喝一些梅洛葡萄酒(Merlot)时,你也会发现梅洛也丝毫不亚于黑皮诺。同理,大多数酒迷都怀抱ABC迷思AnythingButChardonnay,即除了霞多丽,什么都可以的偏激想法,然而,人们讨论最多的却是蒙哈榭(Montrachet)。蒙哈榭以出产充满黄油味的风味浓郁型霞多丽著称,不过人们似乎很偏爱着这个拗口的名字。为了阻止这样的错误认识继续遮蔽人们的眼睛,本文就为您揭开葡萄酒界甚为流行的6大谎言。

谎言一:白葡萄酒只适合女性饮用

谎言:这个谎言可能是这样流传开来的丈夫要了一杯白诗南葡萄酒(CheninBlanc),而妻子居然笑的前俯后仰,于是丈夫觉得很失面子就再也不喝白葡萄酒了。这就跟男人不穿粉红T-Shirt道理一样。

真相:事实上,白葡萄酒也可以非常优雅精细和复杂。只要避免一些甜白葡萄酒,白葡萄酒也同样可以清新可口,比如奥地利的绿维特利纳(GrunerVeltliner)、希腊的阿斯提可(Assyrtuko)、意大利的维蒙蒂诺(Vermentino)以及长相思(SauvignonBlanc)等等。

谎言二:高酒精是恶魔

谎言:一些人对高酒精度葡萄酒谈虎色变,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酿酒师故意采用过熟的葡萄,因而葡萄的含糖量上升以至于发酵成的酒精也越多,最终达到17%ABV左右。而对于葡萄酒来说,15%-17%ABV的酒精含量已是超高型了。

真相:高酒精是恶魔的这一看法不仅对葡萄酒产区不公平,对某些葡萄品种也是不公正的。一些葡萄品种比如仙粉黛(Zinfandel)本身就是富含糖分的葡萄,因此用其酿造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很容易就达到16%ABV以上。而对于象西班牙、南意大利、加州、澳大利亚以及阿根廷部分地区等这样阳光充沛的产区来说,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是习以为常。而酿酒师们也可以通过控制发酵过程或采用提前采收葡萄的方式来让这些本该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加的美味可口。

谎言三:90分酒比89分酒更好

谎言:《葡萄酒观察家》(WineSpectator)、《葡萄酒爱好者》(WineEnthusiast)、《葡萄酒倡导者》(WineAdvocate)、PinotReport、JamesSuckling、InternationalWineCellar、Vinous、BeverageTastingInstitute、ConnoisseursGuidetoWine以及一些博客都有各自的评分体系,他们的首要目地当然是卖酒。

真相:一些研究表明葡萄酒根本就不能用准确的分数来衡量。比如一款酒今天的评分可能是90分,那么明天它的分数可能就只有89分或88分了,这也就是说葡萄酒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你不能完全用准确的分数来进行衡量。因此千万不要让这些分数左右你的选择。

谎言四:陈年酒比年轻酒更好

谎言:一个私人酒窖的管理者曾经这样说道:当看着客户酒窖中存放着堆积成山的勃艮第白葡萄酒时,他感到异常沮丧。事实上,没有什么比看着这些窖藏的佳酿白白地错过其最佳适饮期而更加令人心痛了。

真相:今天的大多数葡萄酒都是适合年轻时饮用的,而现在市面上的葡萄酒也大致可分为两种:适合陈年型和适合即饮型。而那些适合陈年的葡萄酒往往含有高单宁和高酸,只有陈年方见其伟大。

谎言五:旧世界新世界

谎言:自从酿酒葡萄品质从高加索地区传入欧洲后,其身影现以遍布世界各地,也因此世界分成了旧世界和新世界,也就是传统葡萄酒生产国与新兴葡萄酒生产国之分。

真相:在过去的60年间,葡萄酒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和澳大利亚不再是葡萄酒世界里的小玩伴,而中国、英国、加拿大、泰国、俄罗斯以及印度也都在大量出产葡萄酒。新旧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而且其葡萄酒风格也由于酿造技艺的不断提升而变得越来越难以区分。

谎言六:酒杯越大越好

谎言:酒杯中的葡萄酒需要一定的空间来散发出它的香气,因此,酒杯越大越好。

真相:尽管酒杯制作商们会极力地告诉你酒杯在葡萄酒品鉴中的重要性,但这并不代表着酒杯越大越好。大的酒杯固然对醒酒有利,但这也可能给葡萄酒带来过度氧化或者香气无法从杯中冒出的风险。到底怎样的酒杯才最适合呢?请参见《如何选对酒杯》。

葡萄酒知识:认识葡萄酒的腿与泪


你看这支葡萄酒的腿(Leg)这么长,我看肯定是级数酒庄的好酒!

但老实说,不懂装懂,比装土豪还要糟,对着红酒的腿(Leg)与泪(Tear)喊著是好酒,则是糟上加糟!

当摇晃酒杯时,会发现部分酒液沿着杯壁往下滴,貌似美女的美腿一般.于是就就称呼为腿(Leg),也有人称为红酒之泪,更是唯美,但若要切确分,由上往下流的那条才称为Leg。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人用Leg来解读一支酒.甚至以为能代表葡萄酒的水准。

Leg往下流的速度与浓稠度,实际上与酒精有最大的关联。酒精度越高,酒就越浓稠,相对地,腿沾附在杯壁的时间也越久,因此我们能借着观察Leg来判断酒精度,但与酒的品质一点关联都没有。虽然目前市场对红酒的口味以浓厚、多层次为主,往往酒精的百分比会比较高些,杯壁的腿的现象也就越明显.但如果认为腿等于酒的品质,万万不可!

之后再看到有人指着Leg说这是好酒,就别再相信他了。葡萄酒的世界不但广大,还带点主观,在饮用后都很难判断酒的品质,又如何光从Leg判断酒的好坏?

还是好好享受葡萄酒吧!

葡萄酒杯为何生条“细长腿”?


对许多不习惯喝红酒的中国人来说,就葡萄酒杯长了条细细的长腿这一事实总是感到纠结。一方面,细长腿看起来确实美观,但不论是拿杯还是洗杯时,总感觉它很多余。有人甚至会抱怨,葡萄酒杯怎么造得这么啰嗦?。即便是经常喝红酒的人也经常会忽略杯腿的意义。其实,那条细细的长腿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也许有人教过你,喝红酒时要持住杯腿,而不能托住杯身。也许你也听过,如果喝红葡萄酒,就不要用盛放霞多丽(Chardonnay)的杯子饮用。对于这些,你有想过为什么吗?实际上,如果你阅读过有关葡萄酒的资料,就会了解到酒杯的特定形状自有它的实用原因。杯腿不只是为了装饰用,而是让你在品酒时有个正确的握杯位置。

一般来说,白葡萄酒(不包括起泡酒)要在8至12摄氏度之间时饮用,而红葡萄酒的侍酒温度在12至18摄氏度间。所以,品鉴葡萄酒时,一定不能托住杯身,否则手的温度会很快提高葡萄酒的温度,影响葡萄酒的风味。这也就是葡萄酒杯长条细长腿最重要的原因了。

以下是关于葡萄酒酒杯其他的注意事项。

1、不要把杯腿过细的酒杯放入洗碗机中

杯腿较细的酒杯应该尽量用手清洗。实际上,杯腿越粗,说明酒杯的质量越好。有些品牌的葡萄酒杯一直都保持着非常高的质量,很少会碎,比如力多(Riedel)酒杯。

2、用洗碗机清洗前,可先将酒杯冲泡一段时间

如果洗碗机处理过的葡萄酒杯上仍然出现污渍,那么就建议使用一些清洁粉。此外,还可再用少量清洁剂补洗一下。你也可以在使用洗碗机之前,先将酒杯用厨房水龙头的热水冲泡一段时间,期间要尽量保证所使用的是温水。如果你嫌水变热的过程太麻烦,也可以选择将水龙头开大,让水流得快一些。

3、喝什么酒用什么杯

选择合适形状的葡萄酒杯真的很重要,比如饮用白葡萄酒时就用白葡萄酒杯盛放。葡萄酒只有放到专属的酒杯中,才会散发出该有的香气。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喝两口酒而不在意酒中那些复杂的香气,那么,用什么酒杯也就无所谓了。如果你喜欢用塑料杯来饮用葡萄酒,也不是什么罪过。

4、自己决定最佳的侍酒温度

上述提到的侍酒温度只是传统规则要求这样做。多数情况下,最好的适饮温度是要看自己感受的。如果你总是喜欢在室温下饮用红葡萄酒(这时的温度可能高到24至27摄氏度之间),那么也不是错误的品鉴方式。有些人甚至会在较热的环境下饮用霞多丽酒,也会得到应有的享受。所以,一定要自己决定何种环境才有完美的温度。

5、手洗酒杯也很有趣

实际上,手洗葡萄酒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你只要能像对待乐器一样清洗酒杯,就会得到劳动中的所有乐趣。

白酒伤身红酒养人?细数坑爹的饮酒谎言


引导语:从古至今,酒一直是人们冠以交流的圣品。酒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很为流行,但是,喝酒多也会伤身,对酒我们应该多多注意,不要喝多,不要与一些食物混搭着喝。

谎言1:酒兑饮料很时尚

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但专家提醒,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

另外兑着饮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释了酒,结果却容易让人越喝越多。因为喝的人一开始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谎言2:白酒伤身红酒养人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喝红酒有益健康的思维根深蒂固。红酒的好处近几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包括预防心脏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等等。但是对于酒精肝患者来说,这个观点并不适用。因为红酒也是含有酒精的,红酒累积的酒精量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对肝脏的伤害。所以无论酒精来自于白酒、啤酒还是红酒,其后果都是一样的。

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进食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谎言3: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

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专家指出,酒量和脸色没有太大关系,因人而异。事实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实是,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

谎言4:腊肉香肠做下酒菜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谎言5:感情深一口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

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谎言6:烟酒不分家

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兴头上,边上递过来一支烟,这时哪怕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也会边说难得今天高兴,边接过来点上。

但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了饮酒量。

谎言7:高度酒才够劲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低度酒是酒精与纯水勾兑而成的,喝着没劲,而高度酒多为粮食酿造,喝醉不上头,喝着更带劲。

其实,度数越高的酒也意味着酒精含量越高。因为酒精进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脏的解毒负担,酒的度数越高,摄入量越大,对肝的损伤就越严重。另外,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也就越多。

白酒度数越高就会越辣?谎言!


很多人第一次喝酒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有的说苦,有的说呛,有的说香,也有的说甜,不管答案是什么,如果说辣,想必所有人都不会反对。

那么问题来了,白酒为什么会辣?

辣味是酒精引起的吗?

越是高度酒就会越辣吗?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中国白酒的度数。

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中国酒绝大多数是以农作物原料酿造的,洋酒多是以葡萄等水果酿造的,因此,在度数上也有很多不同。

白酒的度数

现行标准白酒通行度数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68度。

我国上市的白酒中,泸州老窖生产过73度的基酒,市面上很罕见。不过最烈的酒恐怕是一些农村和少数民族自酿的粮食酒,度数最高可达75度。(度数高的酒由于没有勾兑东西,醉酒和醒酒都很快,贪杯对内脏有害,建议大家少喝。)

酒度的定义是指酒中纯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如某酒100毫升中纯乙醇含量为10毫升,这种酒的酒度就是10度,但容量是随温度高低有所增减的。我国规定是在温度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毫升酒中纯乙醇含量多少毫升,是为该酒的酒度。

度数与质量风味没关系

白酒的酒度多少,并不是、也不能代表着酒的质量风味的优与劣,高酒度作为过酒瘾来说尚可起些效果。

而白酒的度数是指酒精在白酒中的体积占比,52的白酒是指这瓶白酒中的酒精含量是这瓶酒体积的52%。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纯酒精在味觉上是微甜而不是辣,因此,酒的辣味跟酒的度数没关系!

白酒为什么会辣?

那么,白酒会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原来,酒的成分非常复杂,除了水之外,还有醇类、醛类、酯类、酚类、酸类、糖类、微量元素、金属离子嗯,每种都还包含复杂的子类,这些物质共同构成了白酒的口感、风味,有的闻起来香,有的有酸味、甜味、苦味,有的使酒体变色,正因如此,中国白酒才分成了这么多香型和流派,白酒也因此而变得富有生命力和迷人。

评价一瓶好酒,主要是看诸味是否协调,各种感官是否平衡,是否具有变化和层次感。一般认为,辛辣的酒不如醇厚、绵甜的酒,而造成辛辣这一感觉的,主要是醛类物质,其中最多的成分是乙醛。

醛类物质是怎么产生的?

那么醛类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呢?

醛类物质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酿酒过程中操作控制不当而产生的,比如辅料(如谷壳)用量太大,并且未经清蒸就用于生产,使酿造中将其中的多缩戊糖受热后生成大量的糠醛,使酒产生糠皮味、燥辣味;或者发酵温度太高;操作条件清洁卫生不好,引起糖化不良、配糟感染杂菌,特别是乳酸菌的作用产生甘油醛和丙烯醛而引起的异常发酵,使白酒辣味增加。

再有就是发酵速度不平衡,前火猛,吹口来得快而猛,酵母过早衰老而死亡引起发酵不正常,造成酵母酒精发酵不彻底,便产生了较多的乙醛,也使酒的辣味增加。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白酒的辛辣感,使之更加醇和呢?除了加强工艺控制,规范操作流程,减少醛类物质的产生从而降低新酒的辣味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降低辛辣味儿。

陈酿。刚生产出的新酒,杂质多,口感辛辣,当酒长期储存在陶罐这种有细微气孔的容器中时,一些低沸点的不溶性的气体或液体,如硫化氧、丙烯醛及其他低沸点的醛类、酯类能够自然挥发,所以新酒经陈放老熟后,辣味减轻。

勾调。传统上认为酒是由酸、甜、辣三种味道复合而成的,通常如果诸味协调的话,是不应该出现辣味的。通过使用不同年份的调味酒和新酒相互勾调,使酒体诸味协调从而掩盖酒体的辛辣感。

如果勾调合理,即便是三精一水的新工艺白酒也不会有辛辣的感觉。但所谓不辣不是真的不辣,而是显得不辣,因为醛类物质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日常饮酒十大雷人谎言


在很多的时候,每个人喝酒都有自己的解酒套路,不管是不是科学,多多少少都会起到作用,也会派上用场,但是有的观点不能盲从。那接下来就来解密一下日常饮酒的十大谎言!

谎言一:时尚的酒兑饮料

在现在这个散白酒代理时代,酒兑饮料成为时尚,白酒加雪碧,啤酒加可乐等等,在各种混搭下数不胜数。很多的年轻人对它情有独钟,因为这样喝的话酒的度数低了,就像喝饮料。

散白酒代理商从专家听说,酒兑碳酸饮料,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促使酒精加速进入小肠区,小肠吸收酒精是最快的,同时加快加大了伤害。还有就是,这种兑着喝的方式,给我们造成一种心理暗示,没有什么酒精多喝一点没事,就会越喝越多。一旦感觉酒精起作用了,就发现喝多了。

谎言二:白酒伤身红酒养人

就连散白酒代理商都是这么认为的,多喝红酒可以有益健康,多喝没有关系。可是实际上,不管是散白酒还是红酒,关键是在于喝多少。

专家特别讲,每周的酒精量要是男生超过一百四十克,女生超过七十克的话,患有酒精肝的概率很大。

谎言三: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事最能喝的并且不会醉,这句话很多时候都会用在散白酒代理的酒桌上劝酒。但实际是,脸红跟醉酒没有太大的联系。

很多人认为脸红像关公一样是好事,是流动快,促进酒精分散,不会那么很快醉倒。

谎言四:腊肉香肠做下酒菜

喝酒之前一定要先吃一点东西,垫一下,最好是边吃边喝。但是要注意不能吃太咸的食物和腊肉,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反应的话,不仅会伤肝还会损害口腔中的黏膜,最终诱发病变。最好在散白酒代理酒桌上吃点高蛋白的东西,会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谎言五:感情深一口闷

有的人喜欢喝快酒,老是劝大家一口干了,要是喝酒的话不能太快,要是太快的话,会使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升高,很容易出现醉酒,要是不紧不慢喝的话,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消解掉,不会容易喝醉。

谎言六:烟酒不分家

很多喝散白酒代理的白酒的时候,顺便因为太高兴了,直接就把烟点上了,还很高兴的说,边喝酒边吸烟生活像神仙。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很有的人都不知道,这样既会伤害肝又会伤害肺,尼古丁会减弱酒精的作用,使喝酒的人在不知道情况下就喝大了。

谎言七:高度酒才够劲

生活中,很多的人建议喝高浓度的酒,才更好喝,还不醉上头,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度数越高,酒精的含量越高,对身体的伤害就会越大,加重了肝脏的解毒承受不起,也会使身体中的酶和维生素消耗的更多。

谎言八:突然戒酒易伤身

当身体告急的时候,被医生建议要立马停酒,很多人都以停酒会伤身体不愿意解酒,其实这些只是对酒精的一种依赖,会出现身体的不适,如:心慌、呕吐等症状,其实这个时候更应该立马戒掉,不能用酒来缓解,如果是是很严重就需要用药物缓解一下。

谎言九:喝醉了抠喉咙催吐

很多在散白酒代理酒桌上应酬的人都用过这个方法,但是这个是属于危险系数相当高。

这个需要在清醒的时候做,如果喝的很高了,可能会把呕吐物吸入,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谎言十:浓茶咖啡可醒酒

喝醉酒后要喝浓浓的茶或者coffee,有助于醒酒,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误解,浓茶会利尿,将没有分解的乙醇过早进入肾脏会伤害脏腑。浓coffee会刺激大脑的兴奋,使血管,加快血液流动,诱发高血压。

喝酒能御寒原来是个谎言?专家这样说……


酒越饮越热,水越喝越冷你是不是一直靠着这个信念在冬天喝酒的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喝酒御寒这句话。现在听来,也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喝酒御寒可能是我们喝酒时听到的最大谣言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喝酒取暖是一种认识误区-

人们在喝完酒之后,身上确实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是暂时的。

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加速肌体的代谢,释放能量,所以我们会在喝酒之后感觉身体发热。但等到酒精消散后,毛细血管不能及时收缩防止身体热量散失,导致体温下降,加重身体的寒冷感,出现酒后寒的现象。

-喝酒御寒对老年人更为不利-

老年人对体温变化不是很敏感,喝酒后引起他们的体温中枢调节紊乱,更容易损伤其调温功能。当然适量饮酒可以疏通经络,但是通过饮酒御寒,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冬天醉酒极伤身-

因为喝酒身体会发热,所以很多人喝起酒来一口又一口,常常很难把握酒量。而大量饮酒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使人出现昏迷、神志不清等状况,如果醉倒在室外的严寒中,轻则导致醉酒者感冒,严重则会有冻伤的危险。

-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

以上说到的那些,和冬天饮酒利于身体健康并不冲突。冬天适量饮酒,能够起到舒筋活血的功效,减缓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同时促进血液循环,达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对于全身血液都能有一定的贯通作用。

专家建议,冬季每天饮酒量最好在50g以下,白酒最好控制在30g左右。

各位酒友们,冬天里喝酒御寒只是让你体内的热量短时间释放出来,无法让身体产生更多热量,千万不要再被喝酒御寒这个谣言套路啦!

原来饮酒御寒这个谎言骗了我们这么多年?喝酒会使人体温降低!


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饮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原来饮酒御寒这个谎言骗了我们这么多年?喝酒会使人体温降低!》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饮酒御寒的说法让很多人深信不疑,《水浒传》中在大雪压塌草料场的冰天雪地中,林冲抢上挑着的是打满酒的酒葫芦;《亮剑》中李云龙和赵刚在屋外大雪纷飞的时候,屋内桌上摆着的是当年极其少见的白酒;甚至于小时候春节期间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招待客人都会倒上一杯酒,说道:喝口酒,驱驱寒!但是喝酒真的可以御寒吗?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今天小酒瓶给大家揭开的就是这个问题的面纱!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什么大家会认为饮酒御寒?

难道饮酒御寒这个说法一点事实依据也没有吗?完全是大家的想象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之所以有饮酒御寒这样的说法,只是大家被表面现象蒙蔽了。

如果喝酒不能御寒,那么为什么我们在饮酒之后会感觉到身上发热呢?甚至会没有寒冷的感觉呢?

这是因为在我们喝酒之后,酒中的乙醇进入我们身体中的血液之后会是我们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这个时候我们体内的血液循环就会加快,所以我们身体内的热量就会非常快速的散发到身体表面来,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发热,以至于我们在喝酒的时候对于寒冷没有那么敏感,所以我们会认为饮酒可以御寒。

同时在我们喝酒时候,乙醇进入人体之后会对我们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乙醇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会对我们的神经起到麻醉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和感官就会对寒冷不那么敏感甚至感觉不到,再加上体表散热,我们就会产生饮酒可以御寒的错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饮酒会造成体温下降

为什么小酒瓶会说饮酒御寒是我们的错觉呢?小酒瓶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常识相信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小酒瓶曾经看过一个探险类的节目,在攀登雪上的过程中,登山队的一位队员失温了,这位队员突然感觉到异常燥热,还要把衣服脱掉。幸亏有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保护才救下来这位神经近乎错乱的队员。

明明在冰天雪地中为什么会有队员感觉燥热呢?这是因为在严寒环境下,我们属于散热体,当我们体温流失的比较严重时我们就会产生错觉,有燥热的感觉,这个时候如果不保暖的话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同理我们在喝酒的时候会加快体内血液流通速度,毛细血管扩张的时候体内热量流失更快,反而容易让体温下降。虽然短时候内我们感觉到温暖,但是事实上我们的体温是在下降的。再加上我们的神经系统会被酒精麻醉,所以渐渐的也就对寒冷不那么敏感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所以这也就是某些人在过量饮酒之后没有注意保暖会出现感冒症状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明白的就是饮酒御寒是我们产生的错觉,所以在喝酒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保暖,最好在室内饮酒。

虽然饮酒不能御寒,但是适量饮酒时我们体表散热,短时间内还是可以稍微抵抗一下寒冷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保暖。饮酒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健康生活,只有身体健康我们才会有机会品尝更多的佳酿,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适量饮酒,健康生活!

酒的蒸馏 肉酒就是用肉酿成的酒?


知识点:肉酒你听说过吗?所谓肉酒乃是用米酒和去皮熟猪肉一起浸泡做成的酒,佛山特产玉冰烧就是这种肉酒。玉冰烧是米酒的一种,酒精度只有29度。

虽然青少年朋友们不能喝酒,但老爸们喝酒时,还是能闻到那辛辣或绵柔的气味的。老爸们喝的酒,一般都是粮食酿造的,可以称之为素酒。既然有素酒,那是不是就有与之对应的荤酒啊?嘻嘻,还真有,我大吃货帝国还真发明了肉做的酒。佛山就有一款酒叫玉冰烧,是岭南特产,口味偏甜,非常绵柔和顺滑,酒精度只有29度,是米酒的一种。原来酿造过程中,加了猪肉。先用大米酿米酒,再把米酒跟熟猪肉浸泡在一块儿(一般每块猪肉可以用许多年),封缸半年,滤掉肉渣,玉冰烧就做成了。

其实早在宋朝,中原人就曾经想到用羊肉来酿羊羔酒。《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中都记载过这种羊羔酒,是当时的奢侈品,皇帝常用来赏赐大臣。

羊羔酒的酿造方法跟玉冰烧颇有不同,玉冰烧是在已经做成蒸馏酒以后才放肉,羊羔酒则是一开始就把羊肉汤跟米饭混合起来,然后加入酒曲酿造,其成品酒始终未经蒸馏。号称南宋养生大全的《寿亲养老新书》记载羊羔酒酿法:米一石,如常法浸浆。肥羊肉七斤,曲十四两,诸曲皆可。将羊肉切作四方块,烂煮,留汁七斗许,拌米饭、曲,更用木香一两同酝,不得犯水。十日熟,味极甘滑。

可是问题就来了,米酒发酵最怕沾油,否则非常容易发霉(玉冰烧之所以能酿造成功,就是因为发酵完成才放肉),宋朝人却直接把肉汤拌到米饭里,凭什么能酿成功呢?或许是他们有办法撇去羊肉汤里的油脂,也或许那种名叫木香的香料起了作用,防止米饭发霉。也有一种可能是,这种酒就跟霉豆腐一样,确实要发霉之后好吃(因为十日就可以熟,显然和通常我们知道长期酿酒程序不同)。

玉冰烧作为地方特色酒,至今仍有制作,在网是也可以购买到。关于玉冰烧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插曲,说粤语中肉玉不分,原名叫肉冰烧,后又觉得肉字不够雅致,因而改肉为玉;而又因为泡在酒中的肥猪肉摸上去有点凉凉的感觉,像晶莹剔透的冰块,因而取名叫玉冰烧。

可能有人会说,这玉冰烧跟药酒有什么区别呢?药酒不就是用一些中药材浸泡而成的酒水吗?而玉冰烧只不过是浸泡的熟猪肉而已,真是这样吗?玉冰烧的确是肥肉酿浸,缸埕陈藏制作而成的,那是因为肥猪肉能吸附杂质,泡在酒中能与酒液融合形成独特的香味,并醇化酒体。再经埕藏,产品便形成了玉洁冰清、香味独特、醇和细腻、余味甘爽的风格。黄苗子先生在《茶酒闲聊》一书中对玉冰烧的制作有着非常具体的描述:酿造的方法,是选上好米酒入缸,把选好的肥肉块蒸熟去皮切块,浸入酒缸中,肥肉脂肪逐渐溶化,然后沉淀滤除掉,留下晶莹白色或略带浅黄的透明酒液,这就是入口柔和香醇而不甚烈的玉冰烧。如此看来,你还觉得玉冰烧只是用熟猪肉浸泡而成的猪肉药酒吗?

副牌酒的秘密


在喝红酒的时候,或许你有注意到这样的字眼:SecondVin,而它所代表的就是副牌酒。何为副牌酒?副牌酒其实是相对于正牌酒而言的。酒庄酿造的最好的、最有知名度的那款酒通常被称为正牌酒,也称为头牌酒,因此副牌酒也称为二牌酒,或者二标酒、副标酒、二军酒等。通常情况下,只有波尔多的酒庄会这样来区分他们的葡萄酒。副牌酒在英文中称作SecondWine或者SecondLable。

酒庄为什么要生产副牌酒呢?原因可能是这些酒并不符合正牌军的质量标准,而酒庄需要维护正牌酒的声誉和质量,其次,这些不能用于酿造正牌酒的葡萄酒又不能浪费,所以为了保住酒庄当年的收益,副牌酒也就应运而生了。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些酒不符合正牌酒的酿造标准呢?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遇上了具有挑战性的年份,雨水过多或者其他天气条件等不利因素导致当年的葡萄质量不高,这样的葡萄酿造出来的酒会有损酒庄声誉,因此酒庄会将其算入副牌的行列。其次,葡萄树年纪尚幼。低龄葡萄树产的葡萄酿出来的酒不够复杂,因此会被用于酿造副牌。再次,葡萄产自不同的葡萄园。酒庄的葡萄园面积扩大或者并购,为了保持质量,酒庄还是会习惯性地使用原有葡萄园里的葡萄来酿造正牌酒,而这些新购进的则用来酿造副牌酒。最后,葡萄分拣时,那些用于酿造正牌酒中质量不够优的葡萄也会用来酿造副牌酒,发酵完成后,品评测试中感觉不够好的酒同样会被打入副牌。事实上,有些酒庄除了正牌酒、副牌酒之外,可能还会有三牌酒。

作为波尔多优质酒庄商业化运作的产物,副牌酒在1980年代大规模地亮相于国际葡萄酒市场,并被酒迷一致推选为明日之星。对酒庄而言,酿造副牌酒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保证了酒庄在不损失商业利益的情况下,正牌酒维持着较高的质量、声誉和价格,副牌酒则降低了酒庄运营的成本和风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副牌酒的质量会很差,或者酒庄并不会精心对待副牌酒的酿造。有许多副牌酒如今在酒庄的精心酿造下已获得了众名家的高分好评,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是一品顶级名庄风采的佳选。

葡萄酒酒塞的利与弊


1、软木塞(NaturalCork)

软木塞是目前最盛行的葡萄酒封瓶方式,约80%的葡萄酒都会采用软木塞封瓶,尤其是高品质红葡萄酒。有别于人工合成酒塞,软木塞是从天然橡树皮上切割而来,而且这种制作方法已流行数个世纪之久。

利:软木塞能很容易打入酒瓶中,膨胀后能达到完美的封口效果,但其通透性的特点又能令瓶内的葡萄酒通过软木塞自身的细毛孔与外界的空气进行接触,以达到陈酿效果。

弊:软木塞须采用开瓶器开启,而且可能会出现断塞状况。另外,软木塞还存在一大隐患软木塞污染,其会令葡萄酒出现难闻的霉味或湿纸板味。

2、螺旋盖(ScrewCap)

螺旋盖用铝制作,可回收利用,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众多酒商采用,主要用于白葡萄酒和某些高品质红葡萄酒的封瓶。

利:与软木塞相比,螺旋盖的密闭性更好,但也并不是完全密封,只是隔离了更多的空气罢了,这有助于保护葡萄酒的果香。

弊:由于葡萄酒的呼吸不通畅,因此可能会让葡萄酒的香气中夹杂着二氧化硫气息。

3、人工合成软木塞(SyntheticCork)

我们提到的人工制品大多都是由石油制作而成塑料,但人工合成软木塞不是这样。著名的人工合成软木塞制造商Namacorc最近就推出了一款采用甘蔗制成的合成软木塞。而众多人工合成软木塞都是采用橡木屑或用过的软木塞制作。

利:人工合成软木塞不管在外形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与天然软木塞类似,都能保证葡萄酒的正常呼吸,而且还不存在软木塞污染的风险。

弊:有人说,人工合成软木塞会给葡萄酒带来一股化学制品的味道。

4、玻璃塞(Vinolok)

玻璃塞由玻璃酒塞和一个O型密封垫组成,有点类似旧式水壶盖。这种酒塞已在德国和美国纳帕谷(NapaValley)的数个酒庄使用。

利:玻璃塞对葡萄酒的口感和香气都无任何影响,而且能密封酒瓶,减少氧化的风险,保证葡萄园的原有风味。

弊:玻璃塞必须采用人工手动打塞,因此花费较大,这也就增加了葡萄酒的制作成本。

5、佐克瓶封(ZorkClosures)

这种新型瓶封方式在澳大利亚已有相当的受众。你只要把保护封条撕开,酒塞就自动弹开来了。

利:完全不用担心软木塞污染的问题,而且这种瓶封方式对静态葡萄酒和起泡酒都适用。

弊:这种酒塞仅适用于特制酒瓶,因此无形中增加了葡萄酒的成本价。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